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专业

企业管理专业

时间:2023-01-04 07:25: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企业管理专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企业管理专业

第1篇

关键词: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家族成员;职业经理

一、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提出

管理专门技术门槛提高而高层职位家族管理资源稀缺,使得引入专业管理者,建立多层级组织结构、适度的授权、分权体系、控制体系成为必然。对于快速成长型的家族制企业,以专业化管理取代家族化管理,越早则越好(Barnes,1976),家族制企业做大做强需要突破的瓶颈是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姜淮、周红,2002)。能否有效而顺利地实施这一转换,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实现管理制度创新的关键(郑文哲、夏凤,2006)。

在美国,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过程大约经历了近100年的时间(储小平,2000)。美国企业普遍是家族制企业的组织形式,大部分家族制企业由家族掌握控制权,但将现代专业化管理与家族控制进行了较好的结合。20世纪初期,美国的经济体系仍然含有金融的资本主义和家族式的资本主义要素。经理式的资本主义尚未居于支配地位。 20世纪20年代广泛出现的现代科学管理运动,特别是制造业的专业化管理的普遍形式,使现代经理式企业成为美国经济活动的主角。在家族制企业的管理问题上,美国学者认为,家族制企业在克服了导入期的困难后,失败的或不能持续成长的最大可能性在于能否及时实现从创业型、非规范的家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型(Hofer,1984)。日本公司也是从家族制企业起家的,但是家族化管理在日本经济的较早时期就被专业化管理取代。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财阀企业即日本工业的巨型家族制企业已不再依赖家族成员管理企业。二战之后,日本财阀企业崩溃,企业进入制度化阶段,成为专业化管理的基层组织(黄云明、朱琳,2004)。

二、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内涵

科学方法论告诉我们,一个具有操作性的理论框架必须以核心概念的“统一性”和“有界性”作为前提。尽管人们经常使用管理专业化这个术语,但文献中很难查到关于这个概念的解释。众多学者在学术丛林中做了有益的探索,但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就此达成一致的观点。

2003年,张维迎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三届年会上发出“企业呼唤专业化管理”的呼声①,强调家族制企业管理中的制度化、规范化。认为专业化管理指的是以管理专门知识技术为工具的一种制度化管理,即企业的管理是按照理性的规则运行,是以法治代替人治②。根据张教授对专业化管理的观点,家族管理不一定不是专业化管理,只是由于家族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家族特有的规则、纽带关系很难使一个企业实施纯粹的专业化管理。

吕政(2001)提出,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就是要由具有管理、技术、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管理企业,改变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从投资者管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的转变。根据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要求,使管理由家庭化(家族化)转向专业化,使管理人员由家属化转向专家化(职业经理、专业人士),使对企业的监督由宗法化转向市场化(吕政、郭朝,2001)。这个观点,既注重专业人员的任用,更强调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然而,这是一次对企业管理权力的重新配置,是一场艰难的权力转移。

李前兵、丁栋虹(2004)也强调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认为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一个方面是管理的职能分解,企业应建立纵向管理层级和横向管理职能部门。李前兵和马一德(2005)从分工与专业化的角度进一步提出,管理专业化是指个人减少其管理活动中的不同职能的操作的种类。提出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经营者和企业普通成员之间不需要有任何特殊的私人关系,他们以自己的理性,通过相互博弈,达成一个具有法律强制力的协议。因此,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实际上也就是非人格化的交易过程。并认为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演进应当由三个主轴构成:一个是家族制企业的治理变革;一个是家族制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另一个是家族制企业的人员变革。

郑文哲、夏凤(2006)结合我国家族制企业的实际,认为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是指由受过专门企业管理或经济管理知识学习和训练的专业管理人员担任管理主体,实现对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主要表现为管理人员专家化、管理决策民主化、管理制度规范化、管理组织部门化、管理文化现代化、管理方式科学化和管理环境公开化。

事实上,按照克林盖尔西克(1998)等提供的三环模式,即将家族企业看作一个由企业、所有权和家庭三个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的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可以清楚地看到,家族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都属于家族企业这个系统中的企业子系统,它并不能代表家族制企业的全部。综上,对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认定并非绝对,而是认知上的区别,或是侧重点不同,但不可回避的重点是专业管理人员的任用。

三、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实施

美国家族制企业生长呈现出的多样性,使其专业化管理路径和取向同样也多种多样。根据徐爱乐(2004)的考证,美国家族制企业专业化管理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一是创业企业家管理模式绩效递减向专业化管理转型;二是管理权跨代转移向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型;三是资本社会化向专业化管理模式转型。与此相应的管理专业化操作路径是:其一,引入专业经理人,并建立企业内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其二,非家族成员的“专业化”,主要是对非家族成员进行培训,使其获得必要的管理技术;其三,家族成员管理岗位“专业化”。早在18世纪时,日本大阪的传统商人中间就签订了协议:不将企业传给自己的子女。日本企业的第一代人可能与企业总管一起管理企业,但是到了第二代则一般退到幕后,成为一个被动的股东,将企业的控制实权交给拿薪金的主管。到20世纪30年代,所有家族制企业已经不再将高层管理位置留给家族成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企业大多数都是专业管理型的、所有权与管理权是分离的(吴雄周、袁岳驷,2003)。这种专业管理在财阀仍然归家族所有时已经实现,企业实际上由企业总管管理,总管往往与控股家族没有关系。

关于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措施,国内学者、专家纷纷提出自己的见解。吴雄周和袁岳驷(2003)认为,为了发挥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家族制企业应该建立科层制的组织制度,使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徐爱乐(2003)借鉴美国家族制企业的专业化管理提出,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在家族掌握控制权和主要管理权的前提下,建立正式的结构和精心设计的管理流程,进行制度化的理性操作,同时雇用家族以外的专门人才进入企业管理层,并给予较大的经营自主权,把管理岗位按其重要性进行渐进式开放,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使之有效运作。也有的提出,吸收大量的专业人才进入公司的核心层是家族制企业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必由之路(吴威,2002)。郑文哲、夏凤(2006)以管理人员的专家化、企业制度的规范化和管理方式的科学化为分析的三个纬度,对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模式进行探讨,得到家族成员专业化型式、零家族成员”型式、股权化操作型式、非家族成员专业化型式、企业集团化型式、岗位专业化型式、和综合性专业化型式。

四、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人员配置

关于家族制企业实现管理专业化的人员配置问题,学术界探讨得甚为激烈。一种观点是职业经理人的任用。吴威(2002)、王鸽霏和曹兴(2003)等人认为,在家族制企业中,管理专业化的重要标志就是非家族成员也能胜任公司中的高级职位。付锦峰(2004)提出,为适应管理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培育真正的经理市场显得更为迫切。然而,卓越和张珉(2004)表示,家族制企业在向职业经理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着两难选择:雇用职业经理能得到专业化管理的好处,同时也可能带来职业经理背信所招致的成本。

另一种观点对引入职业经理人持谨慎态度。以吕政(2004)为代表的认为,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并不等于必然要由非家族成员来担任经理。郑文哲、夏凤(2006)进一步提出,家族制企业的管理专业化路径和取向是多样性的,并不拘泥于是否引进职业经理人、引进多少职业经理人或是否建立董事会等。由家族化管理向专业化管理转变,最重要的是任人唯贤,严格按照制度来选择优秀人才(卓越、张珉,2004),家族成员中确有能力的人照样可以担任领导职务。余成鹏(2001)也提出,解决专业经理人才缺乏问题,可通过对家族成员提供专业管理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具备专业经理人资格。一个企业是否采用专业化管理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是否拥有专业化管理能力和经验,而不是必须聘请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企业(师大伟、赵平,2004)徐爱乐(2003)的观点是,家族制企业管理的专业化首先要保证参与企业管理的家族成员“专业化”与“高级化”。

第三种观点是家族成员的专业化。阿贝格伦(Abegglen,1994)明确地提出当家族企业由接受高等教育的后代进行领导时,专业化管理出现了③。郑文哲、夏凤(2006)从实际出发,认识到家族制企业在向职业经理开放的过程中面临着两难选择:雇佣职业经理能得到专业化管理的好处,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了职业经理背信所招致的成本。对此,他们提出家族成员专业化作为实现管理专业化的路径之一,具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性、合理性与有效性,不仅能获得管理专业化的效益,同时又能发挥家族管理的一些天然优势,是适合我国东方文化、家族制企业规模与经理人市场水平的有效的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路径。

五、简单述评

专业化管理是为适应环境的变化的产物(黎丝翠,2006),众多学者、实践家纷纷投入该领域的探究。以上观点为进一步研究家族制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

首先,关于何谓管理专业化,学者们众说纷纭,甚至存在偷换概念的现象。有的把职业化管理、规范化管理、正规化管理混为一谈,有的索性简单地认为引入职业经理人的管理就是专业化管理,也有的认为管理的专业化是生产分工的外延。可以说,这些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我国家族制企业的发展现状。

其次,虽然学者们纷纷提出家族制企业做大做强需要突破的瓶颈是管理的专业化,也给出一些发展建议,但大多数都停于表面或者点到为止。总体来看,还缺乏对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测评的探讨,而这个问题正是研究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基础,也是对现实中家族制企业的运作提出指导的依据。

注释:

① 张维迎.企业呼唤专业化管理[N].证券日报,2003-02-23(C02).

② 徐爱乐.美国家族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及启示[J].经济管理,2003(21):90-93.

③ 黎丝翠. 专业化管理的家族企业——新加坡的华人企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6(2):22-31.

参考文献

[1] Charles W. Hofer. “The Transition to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Mission Impossible?”,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es, 1984, 6.

[2] 储小平家族企业研究: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话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0(5):51-58.

[3] 付锦峰.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的动力机制研究[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10.

[4]郭美芳、杨静钰.三环模式:试解家族企业千千结[J].销售与市场,1999(9).

[5] 黄云明,朱琳.试论传统家族文化对中日企业发展的不同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2):35-38.

[6] 姜淮,周红.家族制企业管理机制创新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75-78.

[7] 克林盖尔西克.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

[8] 李前兵,丁栋虹.我国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水平的演进[J].财经科学,2004(2):17-21.

[9] 李前兵,马一德.家族企业管理专业化的方法与案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10]Louis B. Barnes. “Transferring Power in the Family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76:7-8.

[11]黎丝翠. 专业化管理的家族企业——新加坡的华人企业[J].华东经济管理,2006(2):22-31.

[12]吕政,郭朝.家族制企业需要“蜕变”[J].浙江经济,2001(11):8-9.

[13]师大伟,赵平.浅议家族型民营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J].中小企业科技,2004(2):4-5.

[14]王鸽霏,曹兴.我国家族制企业转化期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5):46-49.

[15]吴威.家族制企业如何实现职业化管理[J].管理前沿,2002(8):208-110.

[16]吴雄周,袁岳驷.中国大型家族制企业的制度变迁分析[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4):22-25.

[17]徐爱乐.美国家族企业的专业化管理及启示[J].经济管理,2003(21):90-93.

[18]徐爱乐.美国企业的家族化及其家族治理变革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4(1):146-149.

[19]余成鹏.我国私营企业家族管理动因分析及发展对策[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2001(3):33-37.

[20]郑文哲,夏凤.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路径探析:以家族成员为例[J]. 人大复印资料(乡镇企业、民营经济),2006(4):48-51.

[21] 郑文哲,夏凤.三环模式下的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路径[J].经济经纬,2006(2):110-112.

第2篇

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明显的学科,其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企业综合管理能力,以及进入企业而工作时的工作能力与技能培养。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面对企业管理的实践问题。CDIO教学模式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模式,其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1. CDIO教学模式

CDIO即为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分别为构思、设计、实现与运行。第一步为构思,主要内容为明确客户需求,考虑企业技术、战略与规定,制定商业计划;第二部为设计,主要内容为进行创作设计,制定计划、创造图纸、描述产品;第三步为实现,完成从设计到实现的过程,其中包括软件设计编程、硬件制造、设备测试;第四步为运行,实现产品的价值,满足用户需求,对系统后期进行维护、改造与回收。CDIO教学模式的理念来自于“做中学”教学方式,主要强调凸出学生的本能与兴趣,从实践中学习,从实践中获取经验[1]。让学生能够在CDIO教学模式下获得较强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与组织沟通能力。CDIO教学模式展现了与传统模式不同的知识传授教学方法,其是一种基于问题,主动探索实践的教学模式,不单单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实践能力与交流能力。

2. 基于CDIO模式下的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2.1教学内容的组织

CDIO教学模式将能力、社会需求与知识点融为一体。在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单单注重学生拥有基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学生满足社会对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综合能力。基于CDIO教学模式下“做中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方面更加侧重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综合能力,因此教学内容的组织与进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系统讲述理论知识。根据企业管理的教学内容模块进行系统的知识点传授,在课堂上利用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使用案例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案例后,让学生分为各个小组开展小组讨论与发言,然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最后针对案例进行综合点评,以便让学生可以有对照的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陷,以便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深化对案例的理解程度。

2.2教学实践开展

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可以更早的接触到企业工作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在基于CDIO教学模式下,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可以按照“识岗―学岗―用岗”。首先,识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主要是要了解企业管理专业对应的岗位,并且掌握相关岗位的工作技能。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参观企业产品装配现场、管理岗位模拟部门等,让学生熟悉企业的运作流程。同时,学生还需要参与“对抗模拟实训”、“企业经营仿真训练”等模拟企业经营活动,完整真实的将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完成企业经营管理的团队建设、物料采购、产品生产、市场广告、销售决策等环节,让学生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模拟工作中熟悉企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与能力需求[3]。其次,学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是培养学生核心岗位能力,在学习企业工作实践的过程中穿插理论知识,并且在课程完成结束后进行所有技能的整合训练,以便让学生掌握岗位的核心能力。最后,用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需要将在识岗、学岗阶段中所学习到的知识融汇贯通,将零散的知识综合起来,转化为专业岗位能力。

3. 结束语

在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利用CDIO教学模式可以从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实践开展两个方面来对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实践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了集合理论知识、岗位技能、企业综合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以便全方位培养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实践能力人,让学生能够在“做中学”,从而更加完善的实现企业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

第3篇

《企业管理》课程是我院高职数控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与素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在数控加工制造领域中的设备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黄冈地区比较缺乏拥有该技能的高水平人才,而且,在黄冈市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汽配、农用机械、钢构、窑炉等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一线操作及管理人才,而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竞争的关键也是人才,但由于黄冈工业基础薄弱,城市建设滞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所以需要地方高校有针对性的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人才。为此我院数控专业及时修正了人才培养方案,对相关课程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尤其是企业管理课程从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创新,具体内容如下。

2更新教学内容

从黄冈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原来的企业管理课程教材注重理论,内容枯燥,缺少针对数控专业所需的管理知识与实例,为此,本教研组教师通过对相关企业进行调研,并与企业专家进行积极沟通,适当增加了数控设备管理、机加工生产管理、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内容,并编写了取材于本地企业的系列管理案例分析,因为事例就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其专业非常相近,学生很感兴趣,也易于被学生接受,经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另外,为使学生更扎实的学到相关管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还适当延长了企业管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

3改革教学方法

3.1课堂讨论与学生角色转换

在上有些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课程时,可根据课程内容需要,把学生分成3组,每组10人,把这10人分别按董事长,总经理、车间主任、技术员、班组长、普通员工代表等分配角色(这其中包含了企业高层、中层与基层),让学生各自按自己角色并根据工作职责要求对案例进行分析,最终形成研讨会分析总结报告、会议纪要、问题处理意见等形式的书面文件。而且,因为有多个不同案例,所以还要及时重新分配角色。在上市场营销相关内容时,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提前准备出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分别作为买家与卖家做市场调研,然后根据品牌、技术参数等指标谈判价格、合同交期等内容,并按正规格式签署合同。事实证明,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因缺乏经验与相关专业知识的积累,会出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该方法使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兴趣,甚至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意愿,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企业名人进课堂

学院往届毕业生中有很多已成为企业老板,这是我院一个有利的资源,在合适的时机适当为学生安排一些讲座,由这些企业家来亲自谈谈自己如何创业以及如何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管理等内容,可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深受学生欢迎。

3.3改革考试方法

在开始上这门课程时,就把学生分成组,然后每组布置一道源自当地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作业题,课程快结束时写成企业管理问题分析报告或管理类论文并按比例记入课程成绩,使得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充分利用实训资源,强化实训效果

为提高企业管理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管理技能,只靠理论课是难以奏效的,必须对管理课程实习充分重视起来,为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4.1有效利用学院内部实训资源

学院内部有“校中厂”-黄冈飞翔模具有限公司,还有金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等资源,是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实践的良好场所,可进行模拟车间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内容。比如车间布局分析,可让同学们首先画出数控实训中心的平面布置图,然后分析当前这种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在飞翔模具厂可进行订单管理的实习,让学生分组对订单进行跟踪,并写出保证订单按期交货的方法。

4.2参观本地机械加工类企业分别组织学生到本地的管理

优良与一般的机械类企业参观,尤其那些管理优良的企业,往往在建厂前就已对平面布局做了充分的论证,而且在现场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在学生参观前布置任务,找出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优点,参观过程中请参观企业基层或中层领导用实例讲解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做法,并尽可能安排学生与领导互动的时间。

4.3充分利用企业管理实习软件

学院仿真实验室已购买市场营销、设备故障维修、数控编程等模拟软件,在学生进行管理实习时要充分利用这些软件,提升实习效果。

5注重培养工程意识

在进行企业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安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团体意识、市场意识等等。这些是构成工程意识的基础,也包含了管理的思想,例如安全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是管理其他事物的基础,只有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才能使员工安心、高效的工作,生产设备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效能,安全管理需要管理人员与所有员工都要有安全意识,而且需要时刻牢记于心中,所以从本质上说,要想使人员与设备安全,就要对自己的行为、对设备按一定的规则进行管理。对于质量管理来说也同样如此,质量管理也需要所有员工都要有质量意识,现在比较成熟的企业大多都实行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全体员工参与、全过程控制,这也对企业员工的素质与管理意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对学生灌输工程意识,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毕业后有企业优秀员工的思想,也更容易与企业接轨。

6结语

第4篇

关键词:家族制企业;专业化管理;管理模式;路径

 

        一、家族化管理、专业化管理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1.家族化管理:关于家族化管理,众说纷纭。家族化管理是一种以家族血缘、亲缘、地缘等特殊关系为基础,以家族伦理、家族规则为组织规范,实行“缘治”的企业经营管理范式。

        2.专业化管理:学术界基本上认为,管理专业化是家族制企业从封闭的家族式管理向现代公司制度转变的内容之一。吕政提出,管理专业化就是要由具有管理、技术、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来管理企业,改变过去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从投资者管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的转变。

        二、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的一般动因

        1.企业的规模扩张。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家庭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家族企业在管理水平、产品质量、产品档次以及资金、人才、市场地位方面都难以应付。家族企业的发展、规模的扩张,必然带来管理事务数量和难度的增加,管理专业化必然被提上议事日程。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民营企业家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需要借助“外脑”的帮助。

        2.家族关系复杂化。无论是脱胎于家庭工厂的家族企业,还是最初的合伙方式的家族企业,都难以有效地解决创业人之间、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企业内部矛盾迭出。家族制企业有一个很普遍的特点,就是可以“共苦”但难以“同甘”。创业初期,所有矛盾都被创业的激情所掩盖,但创业后的“三关”——分金银、论荣辱、排座次往往给组织的健康成长造成了阻碍。

        三、中国家族制企业管理专业化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1.企业主与经理人之间缺乏信任。其主要表现:(1)中国家族企业的特有企业文化是“情义化管理”,家族成员控制和把持着企业中所有的重要岗位,对非家族雇员不信任。(2)人力资本市场交易双方在全部的交易过程中,特别是企业主与经理人的交易时时都受到各自主观因素的强烈影响,其中有很多的人格化因素,如性格、兴趣、态度等。

        2.激励机制不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然而中国的家族企业的激励机制却存在诸多问题。激励不当,经理人不仅会限制、压抑、关闭自己的人力资本供给,而且会在企业内部造成人力资本内耗。

        四、改善企业家和经理人关系的对策

        1.把握好信任与监控的尺度。信任是基础,是企业家与经理人合作的关键。企业家在运作过程中不能监管过死。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的业务一定要熟悉,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聘请外部专家参与决策。否则,一些重大决策虽然是董事会拍板,但实际上仍是经理人的思想,这就很难保证不出问题。应做到制度与信任并举。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这种激励机制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是首先的、基础的动力。家族企业最难做到的就是在物质上、待遇上公平对待,因此必须确立与收入相关的各项制度,包括合理的工资制度、合理的奖金制度、合理的分红制度和合理的持有股份。但最主要的还是量才适用,把每个员工放在适合的岗位上,充分挖掘其潜能,让每个员工都有一种成就感和创造欲望。

参考文献:

[1] 曼弗雷德·凯茨.金钱与权力的王国:家族企业兴盛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2] 张维迎.产权、政府与信誉[M].上海:三联书店,2001.

第5篇

 

一、案例教学法与企业管理案例教学

 

案例一词源于英文cae意为具体事例,而具体事例来自于现实第一手资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因此案例教学法也称具体事例教学法,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典型问题,归纳出普遍规律。案例教学法(aemethodsofteaching)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案例,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诸多的案例教学法中,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和被广泛赞誉的就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正是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成功教育模式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各种国外经济学说的介绍和引进,案例教学法也被介绍到国内来。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讨论过程中常能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宄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如在改革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所有案例均是现实企业经营中己经发生的事实。

 

格柯曾这样分析: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进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可见案例必须是实际生活中曾经面临或正在面临的真实情况,并包含有提供解决问题必需的各种细节,学生必须充当某个角色,亲自解决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像一位企业管理经营者那样,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制定适宜的对策。从而使学生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案例教学法也具有较强的训练性。案例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专业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运作,以及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课程任务,并要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市场与环境分析调查,在小组讨论和课题讨论会上,要描述并解释自己的项目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这无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有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案例教材。目前市场上虽有一些案例教材,但要么是事例汇编,要么是经验论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注重定性研宄,忽视定量分析;国外案例很多,国内案例很少;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二是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充足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教学经费上投入少。把案例教学,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一种独立性强,随意性大的工作,历来存在难以规范和管理的问题,把案例教学作为规范教育管理的手段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考试制度需要改革。主要侧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局限于以分数衡量知识水平。在某些注重学生能力的课程考核时以开卷、写分析文章、学期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注重平时成绩,实行等级制考核。有效解决案例教学课程成绩评定的难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做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理论研宄、企业管理案例课堂教学研宄和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三部分。(1)案例教学法研宄,主要内容是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方法及案例教学与实践研宄;(2)案例课堂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课堂开展案例教学,此部分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授课时使用;(3)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研宄教学案例的实践,即在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深入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即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讲授的案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要求及实践内容,分组调研、布置讨论题,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总结、调研报告、讨论题的答案及课程考核答辩形式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通过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研宄找到一种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重点是企业管理案例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寻求有效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

 

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重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案例理论与实践教学新模式,使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成为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从管理案例所营造的实践氛围中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使之成为一种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学案例实践教学的研宄内容主要是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内容主要为组织管理与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与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CS战略策划与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依法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营管理等十个单元。每单元1~2个案例,根据各单元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1~2个案例涵盖了单元学科的重点与难点,每个案例的知识点既是案例对应的专业学科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方法等知识点。

通过对案例情景事件的描述,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实践过程,身临其境地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面对企业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独立地开动脑筋、深思熟虑,为案例企业判别问题所在、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所提出各种对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直到优选出满意方案。其课堂教学在课程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式教学、视频教学(VCD)通过采用课内引导,课堂讨论,交分析报告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以学管理综合案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管理综合案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深入企业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通过反复多次的答辩过程,使学生摸索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进而提高其管理决策的技能水平。教学模式上先由10位教师每位教师讲授案例内容、分组调研(10人一组)、布置讨论题,学生用业余时间(或暑假)进行调研(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后进行总结,写出调研报告和讨论题的答案,10位教师用10学时分组进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取答辩形式。

第6篇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引言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很多的高职院校都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但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而专业的应用性比较强,学生的就业面也比较广,这对于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不利的,这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要求存在着脱节的情况。

1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职业素养现状

1.1职业意识较淡

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的是专业型人才,其所有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是以学生的就业作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点并不突出,在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是理论教学,学生在进入院校之后,并没有充分的认识企业,也没有理解自己日后的工作岗位,学生的职业意识较淡。

1.2没有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

大部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没有规划自己从事的职业、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工作等,也没有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有一些学生在毕业之前,一并没有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而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想法来找工作。目前,每年有很多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大学生的就业较为困难,而大部分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选择了“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方式。

1.3职业适应能力比较弱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的职业适应能力比较弱,频繁的出现跳槽的情况,不能在一个岗位上坚持很长时间。而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也是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而很多学生对于职业的了解并不充分,其综合素质也不够高,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很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也不能适应工作的改变。

1.4合作意识较弱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工作岗位要求工作人员有着良好的沟通、合作的意识,要有服务意识及团队合作意识,然而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参与集体活动比较少,而很多学生是独生子女,这都是学生沟通、合作的能力比较弱的原因。

1.5缺少创新意识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的大部分是理论知识,学校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是不利的。

2培养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

2.1采取模块化教学的方式

第一,合理的设计教学模块。高职院校在设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教学模块的时候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调整教学模块,在学生了解理论知识之后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提高模块教学效率可以采用场景化教学方法。第二,采用多元化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采取模块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要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仅要以考试作为评价方式,还应该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实践能力来进行综合评价。第三,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社会培养了复合型管理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习应该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2.2丰富校园活动

校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格,促使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为了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创建企业文化月来丰富校园活动。首先,学校可以开展企业文化调研比赛,使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企业对于学生职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其次,学校应该安排学生进行企业招聘会的研究,了解学生对于人才的需求,并依据这些要求来反思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是否可以满足企業的需求;再次,为了提高企业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管理人员或者是优秀毕业生来学校进行演讲,使学生重视职业素养;最后,学校可以通过职业素养、职业礼仪等的比赛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3培养学生的隐形职业素质

2.3.1树立独立的思维意识

首先,思想对于职业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致使人们很容易出现浮躁的心理与盲从的情况;其次,职业教育应该符合科学发展观。职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生存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假如不能培养有着独立思维方式的学生,将不能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健康的发展;最后,由于人的需求是在不断的变化,职业院校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精神,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3.2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律与道德对于人们都有着约束的作用,职业道德是隐性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对学生法治道德的培养。法治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而有着较强法治观念的人民也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

2.3.3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为了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敬业精神,高职院校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训方面融入敬业精神,要全方面的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2.3.4培养学生的市场观念

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的提高,因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接受这些就业竞争。高职院校应该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学生可以更好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

3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对于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而,高职院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红蕾.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念与创新[J]. 经营管理者, 2015(24). 

[2]高树昱. 基于CDIO的商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15(16):88-89. 

第7篇

自我国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从而带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法律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中国教育问题已经被提上日常,大学校园作为当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和发展都逐渐引起了学术界以及教育界的热议。有关于应试教育、大学生犯罪、大学生就业、高考等名词成为了互联网上的热门搜索名词,并且逐步成为了当代家长、社会各界人群关注的重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当代我国各大高校的人们专业,其隶属于工商管理学科体系,拥有多个发展方向。由于中国的发展现今已经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农业、工业为基础的重要时代,从而在我国社会当中有关工商企业管理相关人才的缺口也逐渐增加。并且,大学作为与社会相互连接的重要纽带,其每年为社会中输送大量的人才,也就使我国社会各大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数量逐渐增大。这一现状给予了当代我国各大高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契机。由于国家及有关部门对这一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也就使我国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这一专业,以提升自身的办学声誉,希望以此学科的培训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到本校当中。但是,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却逐渐偏离了我国教育界的预期,由于盲目扩招的现象普遍存在,给当代进修工商企业管理学生带来了就业困难的严重现状,并且由于高校资源有限,大多数学校打着优质办学的口号,不断扩大对该学科大学生的招收人数,使得该专业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较低,不具备与社会岗位相互接轨的能力。而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而言,其是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缺乏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会给当前这一专业学生带来就业问题、工作晋升问题等。为此,作者在本文中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渠道对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工作行业、职位及内容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汇总与分析,以期找到更加适合当代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方式与内容。

二、调查方案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本论文所获取的研究数据,均由作者所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全国各大高校论坛上派发,通过同学号召、教师号召、互联网宣传的方式发放问卷。调查问卷共计在全国发放24个省市高校,共计165所高校(皆属于二本以上全日制高等本科院校)。在本调查问卷发放过程当中,共计发放问卷数量为1200份,其中有效问卷数量为1200份(由于便于统计,故发放整数份)。经过统计,此次问卷调查所获得的人数中有800份为女生,400份为男性。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统计毕业生均为应届生,不包括办理暂缓就业的学生,也不包括社会工作人员。调查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项,具体如下列示:第一为性别;第二为地区;第三为是否找到工作;第四为就业的行业及岗位。

(二)调查结果

在对上述调查问卷进行分类以及整理之后,具体的统计结果如下列示:(1)对于性别的统计。在调查问卷当中男生所占毕业为三分之一,共计400人。女生所占毕业为二分之一,共计800人;(2)对于地区的统计。在调查问卷当中,学生来自于中国24个省市的高校,其中北京、上海、广州一线城市学生总人数占总体学生样本数量为百分之六十,其中来自于二线城市例如武汉、南京、重庆、天津等地区学生样本数量为百分之三十,其中来自于其他地区,例如港澳台地区、广西、云南等我国西部地区学生的总体样本数量占总数的百分之十;(3)根据对第四个选项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之后,作者发现,其中大多数学习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走入社会岗位之后从事前台、文秘等文科类岗位的为百分之五十,其中从事企业咨询工作的为百分之十,从事销售工作的为百分之十,继续选择深造的为百分之十,其他为百分之二十。

三、调查结果分析

在经过上述的统计之后,作者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了下述的分析:(1)对于性别的分析。根据统计男女数据的比例,经过三个选项相互结合之后,作者发现,其中男生的就业比例高达百分之六十,而女生的就业比例相对于男生较低为百分之五十;(2)对于所在区域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位于一线城市地区的就业比例为百分之七十,而位于二线城市的就业比例为百分之五十,位于其他地区的就业比率为百分之四十五;(3)将三个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合并进行分析之后,作者发现,其中位于一线城市地区的男性就业较为容易就业,此项统计与学生专业性无太大关系;大多数学习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岗位都是偏向于文科类的,也就是管理类的工作,他们需要保持较好的与人打交道、撰写文书、朗读主持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四、对当代我国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现状的建议

(一)完善现有专业授课体系,开展多样化教学

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对现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授课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1)对现有教科书内容及所选课程门类进行甄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非常偏重于实践性的课程,而现有大多数高校对于该专业教学都是偏向于理论课程教学。为此,应当不断整合与更新现有授课内容,对给学生授课的教材进行不断的调整,在其中添加实用性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理论、阅读与自学的能力;(2)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互联网科技飞速影响下的高等院校,应当与这一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新媒体以及现有多媒体设施,使学生更多的接触到社会,使他们对社会中该专业的实践情况有所了解,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素质,聘用校外导师

我国高等院校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应当不断提升现有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对于该专业而言,其实用性较强,就决定了其授课教师不仅仅需要拥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并且还需要拥有实践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在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课题研究与校外企业相互合作,从而增强自身实践能力,发挥其在授课环节当中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我国各大高校还应当积极的聘请校外导师,利用学校办学的特点与主打的学科,吸引校外导师加入到学校中来,为班级学生现身说法,提供有益于其今后成长与发展的建议。

(三)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建立实习实验室

三、以正确的方法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科学合理的规划,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庞杂的系统工程,它不因学校性质的不同而变得简单。因此,高职院校虽与普通全日制高校的性质有所不同,但其校园文化建设同样需要合理规划。首先,要在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基础上奠定高职特色的基调,从校情出发形成鲜明特色;其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协调发展,缺一不可,同时有所偏重地适时做出调整,要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再次,学校各部门全员参与,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以主人翁姿态共建校园文化,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最后,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始终都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付诸实践。“行百里者半九十”要避免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空喊口号不做实事,应以科学合理的实施框架,将具体而详尽的内容和措施全面落到实处。

与时俱进的网络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21世纪已步入互联网时代,各高职院校纷纷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利用网络文化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中各环节效率。如今学生们不仅可以在课堂和图书馆获取知识,还可以借助网络这个方便快捷的渠道,足不出户交流学习心得,而老师也可以为学生们网络答疑。因此,校园的教育模式、管理模式和学习模式也得益于网络文化的发展有所转变,师生之间形成互动教学体系,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此外,学校可利用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广泛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但是网络文化也可能对高职学生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正确全面地认识信息化,并利用网络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它推动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祥龙,朱静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周鹏.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4.

[3]饶欢.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校管理,2015.

[4]于鹏,闫献伟.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

[5]刘艳.新环境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9).

第8篇

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

目前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新形势下,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真正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和创业意识、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要积极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策略,以实现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社会对高职企业管理类人才的要求更高,社会需要的是多样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战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面对市场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突出实践教学,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职业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样才能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具体而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如下。

一、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借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要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为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联系。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主要需要能够与地方的中小企业进行联系、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管理。要能够建立起政府、协会和企业、学校四位一体的合作体制,各方通力开展,建立合作共建的理事会制度,共同参与对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发教育资源,以提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要培养高素养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必须要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培养人才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人才培养中,要根据社会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要能够围绕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三大部分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的有机联系,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保持内容的一致性,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开展,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三、完善课程结构,加大教学内容改革力度

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教学内容改革是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内容设置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因此,必须完善课程结构,认真研究课程之间的内容,保障课程之间内容的联系性,对于其中重复的内容要及时删除。另外,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育教学规律,适当调整、认真取舍教学内容。教师要积极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创新教学内容,要积极向用人单位了解情况,了解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要求、对各方面知识内容所占比重的要求,根据行业需要和人才培养需要,创新设计教学内容。要能够保障教学内容的专业性,保障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要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课程结构整合中和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可以采用课程整合的方式,实施模块化教学,有效优化课程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可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问题。通过课程结构的优化和内容的优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推行双证书制度

对于学生而言,未来成功就业也要看他们取得的证书情况,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要积极与职业鉴定结构合作,发展双证书制度,通过这项制度,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强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

要保障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要积极为教师开展一些管理技能提高培训活动、教育能力提高培训活动。要积极通过培训活动,提升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和育人水平。另外,学校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使企业能够为教师提供实践场所,为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发展提供支持。

六、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

在现代社会更需要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工作。要就商业计划书撰写、就职前演讲、应聘面试、投标述标、团队间的交流、服务业窗口业务的处理等多方面内容开展一系列训练活动,通过系统训练,全方位培养学生的求职能力、沟通能力、业务处理能力、创新发展能力。要通过系统的职业素养训练,培养高素养的能够满足企业需要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通过职业素养训练,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更好地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

参考文献

[1]陈井安,柴剑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基于高技能人才发展趋势的视角[J].成人教育,2011(10).

第9篇

关键词: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研究成果(课题名称:《浙江中小微企业接班人技术技能增长路径研究》)。

一、高职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问题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非常注重对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和提升,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面和需求特点,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技术技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1)学生职业素质水平有待加强。学生的实践技能是“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并不完全只要强化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就可以了,还要武装学生的职业观意识和实践素质意识,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综合水平。(2)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践环节落实不到位。由于高职院校部分专业性质的特点,在落实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时,偏重于理论课的教学,缺少对实践课时的系统规划和安排;实践环节内容安排单一,实践场所的选择不够严谨,部分不具有提升技能的效用;考核方式偏结果性,轻过程性,重理论答题,轻实践分析。(3)校企合作还须进一步落实到位。部分专业在落实校企合作方面,存在不到位的地方,如实践环节安排的场所主要以仿真性实训室为主、实践形式中与企业的联系主要以参观和见习为主,较少能真正参与企业实际操作;校企合作在毕业实习环节中的作用相对较少。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分析

(一)专业学生背景分析

从笔者所在的学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背景了解:来自于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家庭背景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少,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几乎都会直接服务于家族型企业,成为或将成为家族企业的接班人;而另一些学生毕业后供职于民营中小微企业,在未来有想创业的想法和行为。该专业学生主要面向的就业方向和岗位: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具体从事行政助理、市场助理、客户经理等基层管理岗位或自主创业等相关工作。因此,从专业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更有必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技能的水平。

(二)“四技”培养内容

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体现专业学生就业的企业层面(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从培育学生成为浙江民营中小微企业接班人的角度,思考建立专业学生的“四种技能”的培养思路,并形成合力。“四技”主要指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综合技能、专业发展技能。四种技能在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充分体现,形成具体的培养形式和培养内容,并以专门课程和实践内容作为支撑,使学生实践技能得到充分培育和提升。

1.专业基础技能

专业基础技能,实训时间:课程开设时间、第二学期和第四学期最后一周实训周,实训内容:课程(如编制创业计划书、商务礼仪、企业资源规划(erp)、职业生涯规划等)支撑为主。实训考核:以过程性考核为主。

2.专业核心技能

专业核心技能,实训时间:课程开设时间、暑假和寒假期间(每年两个月左右时间),实训内容:课程(如企业组建运营模拟训练、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演练、中小企业运营管理、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等)、企业顶岗实习。实训考核:课程以过程性考核为主,企业顶岗实习由专业和企业共同考核。

3.专业综合技能

专业综合技能,实训时间:第五学期顶岗实习期间(两个月)。实训内容:工商企业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专业和企业共同考核。

4.专业发展技能

专业发展技能,实训时间:第六学期毕业实习期间(半年左右)。实训内容:毕业环节(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专业和企业共同考核。

三、建立“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

基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对象和岗位能力的需要,建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3年教学中的实践时间“五阶递进”分段制(形成五部分),并提出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技能提升模式:将实践技能“四技合力”与实践环节“五阶递进”模式进行组合,形成“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如图1和图2所示),為培养中小微企业接班人服务。

“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

第一阶:期末周实训(大一、大二学年末各一周的实训),以集中实训为主。平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实践操作为主;实训内容:专业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训练;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为主。

第二阶:假期实习(以大一、大二学年末寒暑假的实习为主),以分散实习为主。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顶岗实习为主;实训内容: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实训考核:专业与企业共同考核。

第三阶:过程见习(含课程、活动等环节的实习),以集中实习为主。平台: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实训室模拟、见习参观访问为主;实训内容:专业基础技能和核心技能训练(掌握某个环节或课程的实践技能);实训考核:过程性考核为主。

第四阶:顶岗实习(以大三第五学期为主),集中和分散结合。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顶岗实习;实训内容:专业岗位工作,体现专业综合技能;实训考核:专业与企业共同考核。

第五阶:毕业实习(以大三第六学期为主),集中和分散结合。平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采用方式:毕业实习;实训内容:专业发展技能(专业岗位工作)。实训考核:专业与企业共同考核。

四、结语

本文基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层面,根据中小微企业人才需求特点,提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技术技能增长路径:建立“四技合力、五阶递进”实践技能提升模式。与以往相比,突出了企业的类型和对人才的需求层面的关注,并区分学生类型,技能培养有所侧重。同时,也旨在打破以往的思考理念:过去可能思考得更多地是——如何培养出合格人才,而今天,专业在向社会输送人才前,则更多的思考是——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和各类型企业需要的人才,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为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3]徐瑛楠.社会需求背景下的工商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4). 

[4]李高芬.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5]赵利娟.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与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3). 

第10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模式 装饰工程技术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026-01

中国在装饰工程技术方面的专业型人才一直是处于非常紧缺的状态,所以装饰工程技术是各地院校比较重视的一项专业。由于目前中国基本形式的发展,装饰工程技术与企业管理模式的结合运用成为各地院校教学探索的目标,但是目前基于企业管理模式下的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并不成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专业教学探索。

一 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

据目前统计而言,中国的装饰工程企业在市场上占据比重非常大,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达20多万家,从事装饰技术的人员数量呈上升趋势,部分院校已增设相应的装饰工程专业课程,但由于学校中学生仅学习了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在实际工程技术应用中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学生在就业渠道上受到限制,形成了装饰工程技术市场缺乏综合性人才,而多数此专业的毕业生无法正常输送到就业行业的两极分化的缺点,所以,目前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需要企业管理模式的参与,促进装饰工程技术市场与专业的有机融合,以此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二 企业模式管理下的教学探索

1.依照企业模式构建教学环境

各大院校是企业装饰工程技术人才的培育基地,对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而言,企业管理模式的参与是重点项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是提高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与相关企业的合作提高教学水平。

2.专业实训基地的创建

装饰工程就专业单纯的教学理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没有任何积极的促进作用的,所以,教学过程中需要创建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训基地,为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师可以针对校企合作企业的运行模式,在校园中模拟创建小型的企业基地,充分向学生展示企业管理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在加强学生对专业技术理解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3.教学与实习相结合

在企业模式下的装施工程技术的教学中,“教学与实习”的结合是全方面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装饰工程专业教学中可安排好学生的在校学习进程,以在校学习的最后一个学年为实习期,依照学生在装饰工程技术中不同分区的能力输送到合作企业的岗位上,签订实习合同,在实习合同期满后可根据企业与学生的意愿双方进行选择,如部分学生擅长空间设计,可将其输送到校企合作的设计部门,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可学习设计知识以及积累实训经验,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生活。

4.企业参与教学的课程改革

根据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合作企业单位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课程的改革方向。学校可以邀请校企合作的老师参与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在教学上的课程改革,促进教学内容向实际化方向发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更好地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三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企业管理模式下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对相关岗位职业能力的教学方向,依据学生在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擅长学科进行职业能力的分析教学,可使学生的能力在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技术专业学习方向要依靠于岗位职业的发展方向。

基于社会、企业、学校相互作用的关系,我们要对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教学体系进行完善,以社会的需求和企业的满意度为目标,实行装饰工程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下进入社会和企业的评价机制,将学生的学习考核以及实训考核成绩记录到评价机制,以便提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能力。

四 结束语

在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进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是为社会装饰行业输入人才的重要保障,而且课堂与企业的相结合,可以带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对装饰工程技术的理解,同时,可提高学生实际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电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第11篇

关键词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者;转型;改变

IT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复合型高级人才,这种人才是指既有技术又懂管理的人员。此类人才向来都比较稀缺,甚至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今在IT技术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比其他员工尝尝更有机会成为管理者,一方面是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在其岗位上表现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价值,其工作绩效更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另一个方面是他们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了多年之后,想向管理方向转型,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五层次)。国内的IT企业比较倾向于从企业内部培养管理者,因为对企业的运营情况更熟悉,所谓技而优则仕,出色的企业管理者往往是从技术专家中产生的。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者转型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挑战,从技术工程师领头人到管理层,这是一个充满着痛苦与挣扎的历练之旅。

技术以严谨求进,管理以艺术求精,在从专业技术人员向管理转型的这条路上,笔者认为一方面取决于个人;另一方面取决于组织。对于个人:第一、认识上的改变,由技术向管理转变中,个人应该转变角色,职业价值观要由技术型向管理型转变,思维方式上的转变应该由只管自己转向团队管理;第二、技巧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沟通方面,管理者应该需要有更多的沟通工作,还需提高沟通的技巧,应当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于沟通协调;目标制定上,管理者应让合适的人去完成合适的任务。第三、管理经验方面,主要是要提升个人魅力,提高决策判断能力,广学善谋,以远见卓识服人,要比普通技术人员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对组织层面上有三点建议:第一、充分了解员工的动机,对其成为管理者后未来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进行沟通,使其对管理岗位有清晰的认识,提早有心理准备;第二、建立岗位能力模型:对岗位进行能力模型分析,建立任职资格标准体系,使员工清楚进入管理层需具备哪些能力、知识经验等,这样可以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提升空间;第三,规划职业发展通道,在建立岗位能力模型后,规划清晰的职业发展晋升通道,对员工个人经验、知识等进行阶段性评估与判断,使员工清晰自己发展的道路。

专业技术人员转型为企业管理者,还面临着一些障碍,需要克服以下几个思维定式和角色认知:第一,强将手下无弱兵。从技术人员转型的管理者,都是具备较强的技能能力,以一个强者在团队成员面前,可以代为解决团队中一切错综复杂的技术问题,他认为强将手下无弱兵。这种做法却是在阻碍的团队成员的成长,使其产生依耐性,不能独当一面。在管理理论中,有种说法叫“强将手下多弱兵”;第二,不打无准备打仗,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崇尚科学的严谨性,很多时候如果认为还没有准备充分,就难快速果断的做出科学、正确的决策;而作为管理人才,有时需要在准备尚未充足的情况下做出决定,因为项目管理具有渐进明细性,如果什么事都等完全看清楚了再去做,可能就会错过一些重要时间窗口、错过难得的市场机会;第三,凡事亲力亲为,由专业人员转型的管理人员开始总喜欢凡事亲力亲为,总是替下属或团队成员解决本属于他们自己应该解决的问题,结果在这些方面花费过多的精力,却没有更好的去关注管理的优化改进、去提高整个团队的绩效。著名企业家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什么都想自己做或功劳都归自己的人,成不了卓越的管理者”。试问如果一个项目经理只顾去解决技术问题,那么谁去管理项目呢?第四,追求技术完美,专业转型的管理人员往往过度追求技术上的完美,而牺牲了工作速度,甚至舍本逐末,忽略了对最终结果的认定。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需要在各方面取得一种平衡,达到共赢。

从专业技术人员走向管理,还必须在个人习惯上做改变。第一,注重结果。思维习惯要从原来的关注过程转为养成关注结果,应该以结果为导向。第二,眼观大局。避免从单点或局部出发来考虑问题的,产生了“瞎子摸象”式的局面。作为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养成从全局思考问题的大局观、全局思维。管理者必须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三,紧扣要事。重要性优于紧急性,要避免每天都在处理既紧急又重要的“救火”一类的事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做技术与做管理,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职业道路,要实现从技术到管理的转变与成长,最需要的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去体会,要明白“唯一的不变就是一直在变”,要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有处变不惊的心态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从资深专业技术人员完美转型为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参考文献

[1] 谢君从专业人才走向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第12篇

从XX年年开始,本人加入伟创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担任仓库主管一职。在此之前本人已有二年多的物料、仓储主管经验。伟创力电子设备(深圳)有限公司是伟创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世界第二大ems(electronicsmanufacturingsevice电子制造服务)公司。产品主要涉及数字电视机顶盒,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通讯产品,医疗器材等。

在伟创力担任仓库主管期间,主要负责仓储、物料的管理,对库存进行管控,组织仓库的盘点工作,合理规划仓库,节约仓储空间和成本,制定货仓的管理制度,参加公司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定期培训下属员工,组建团队等工作。这此期间本人带领的团队最多超过80人。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团队建设的重要作用,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意义。

同时参与了伟创力公司每月的改善活动。主要参加的改善项目有,降低生产制造前置时间,提高库存周转率,仓库超市的流程改善,优化供应链管理,收货、来料检料流程改善,优化包装材料在产线的库存,降低过期物料的库存等。通过这些改善活动,一方面使我认识到改善在企业中是永无止境,改善活动在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每个月五个工作日的亲自参与,提升了个人管理能力,并接触了许多新的工作领域,增加个人的工作经验。

在工作实践方面,伟创力公司有先进erp系统,十分注重物料、仓储、库存的管理,同时物料种类多,库存量大,仓储空间不足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增加物料超市和物料补充频率,增加供应商送料上线的数量,实行供应商管理库存的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另外还外租仓库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管理,在缓解仓储空间压力和降低仓储成本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对贵重物料管理,专门建立贵重仓在保证物料安全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行了日循环盘点,保证了库存的准确性。通过这些管理实践,为公司仓储和库存管理作陈出了努力,贡献了个人力量,也使我认识到了伟创力公司在追求零库存和物资保管安全性方面不遗余力。

在人员管理方面,仓储部是服务性质工作单位,所以团队建设尤其重要。我带领的团队不论在工作绩效,工作质量,团队融洽度,合作性,员工稳定性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这主要得益于对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的运用和个人的敬业、民主、亲和的领导风格。双因素理论使我认识到作为管理者不光要关注激励因素,适时激励员工,提高效率,同时也要关注保健因素,经常和员工沟通,解决他们的困难,更有利于增加员工的满意度和凝聚力。

在学习上,本人于XX年10月参加了广东省自学考试,完全通过个人自学于XX年完成工商企业管理的专科学业,并继续参加本科的学习,边工作边学习,虽然经历了许多挫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质。同时把学习到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对自已的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伟创力公司的管理实践中,积极负责,不断进取,使本部门的工作有了很好的改善。我也体会到了,学习一定要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才有效果,在工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这才是自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