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时间:2023-09-19 16:2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数学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第1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教学渗透

高中数学因其知识点多、思维要求高、抽象性强、计算过程复杂等原因,一直都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掌握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与发散学生的思维,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困点,将是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而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来组织高中数学教学活动,将数学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具体、直观,进而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数学知识要点,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做好高中数学教学准备工作,加强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力度

1.制作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实多媒体教学框架。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教学理念,教师首先应该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尤其是应该根据高中数学教学重点来收集与制作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课件,收集相关的数学教学辅助资源,让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多样与立体,进而保障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具有更强的指导性与多样性,优化高中数学多媒体课堂教学形式,提升多媒体教学效果。2.强化翻转课堂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做好高中数学预习工作。为学生制定与设计高中数学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完成对高中数学知识的预见性与基础性认知,进而保障学生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与教师进行更加有效的互动与交流,进而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来调整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重点,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之间的对接与融合,进而全面改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二、借助多媒体来组织多元化数学教学情境,构建互动式数学教学模式

1.以多媒体为教学蓝本,构建形象化的数学教学情境。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代教学活动设计与创新的基本途径,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数学教学情境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对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形象化与立体化认知与掌握,进而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比如在进行“空间几何体”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所有教学内容与教学知识点都通过图片、小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展示与拓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逻辑,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2.以多媒体为教学展示手段,强化教学过程的具体化与直观化。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高中数学思维过程以及解题过程的展示,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与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与思维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函数图像移动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还原图像移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数学思维过程,降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难度。3.创设多元学科思维的数学教学活动,整合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勾连。高中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巧用多媒体来拓展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实现高中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进而丰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椭圆”的教学时,可以以高中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来重塑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加深对该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4.善于构建微课教学方式,落实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计划。教师还应该运用多媒体来创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一方面应该增强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尤其是让学生来进行高中数学知识点的讲解与分析;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来加强对某一个知识点的详细化讲解与梳理,利用微课课件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的精准化认知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高中数学学习质量。

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多媒体教学理念,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拓展与管理等方面来进行高中数学教学优化,增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地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目标,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综合质量。

作者:周学泉 单位:湖北省浠水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任春洁.高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7):128-129.

第2篇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是高中阶段数学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教学解题中最重要的解题手段就是高中数学解题教学,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教师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简单、直接、有效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及解题技巧,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一类例题的方法,从而能够举一反三,达到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教学目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理解及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高中数学作为所有学科中逻辑性最强、最为复杂的学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存在着错误的理解和认知,而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对解题教学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认识,其进入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题海战术”被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当做数学教学的唯一教学方法

试看历年各省市高考卷、各种模拟真题,内容各式各样、问题五花八门,但古语说得好“万变不离其宗”,不管问题怎么变化,其本质是不会改变的。高中数学有130个知识点,而只有9大核心考点,所以教师不管怎么想尽心思、费劲脑汁出题,其出题的考点也必然在这130个知识点之内,题目之间唯一的区别不过是问题的方式、情境不同罢了。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将与高考必考的9大核心考点及一些极有可能考到的比较重要的考点有关的习题归纳为几类,每一个可能考到的知识点都找几套试题让学生练习,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大量做题来掌握类似问题的解题方法,教师不需要深入讲解,学生凭借记忆及经验就可知道如何解决类似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显著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这样重复式的做题并没有达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效果,没有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不能达到高中数学教学应有的效果。

1.2高中数学教师往往忽视教材进行教学

每年的课程改革都倾注了全国知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毕生的心血来归纳、总结、分析的,针对当前高中生特点及时代的发展需要,悉心编制,浓缩的是一代人的心血精华,有些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习惯性的按照自己固有的思路及课件或笔记进行教学,往往忽视教材内容,不针对教材给定的内容进行教学讲解,只根据经验对部分典型例题介绍一些经典的解题方法,让学生仅仅了解教师所知的解题方法,教师不对题目的情境及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使得学生对题目的认识过于片面,不能深层次的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不能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只要掌握了老师讲解的经典解题方法,就不需要学习数学教材,这样不利于熟练的掌握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点,这是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的一个极大的误区。

二、对于高中数学解题教学误区的对策研究

2.1因材施教,重视高中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

高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熟读教材,认真备课,及时更新课件及笔记,制定与新教材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要以高中数学教材为依据,根据教材内容,详细的讲解教材内容,让学生认真学习教材中列举的经典习题及基础知识点,熟练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并且能灵活运用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2.2要善于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中数学是高中所有学科中逻辑性最强、最为复杂的学科,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数学解题教学时,多与学生进行互动,让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气氛活跃、轻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学生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答,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解题教学课程中来,让学生主动去学,并且愿意去学,而且能发散思维,发挥想象,锻炼数学思维,提升解题能力,提高学习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微课教学;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时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能够最大程度弥补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将其作为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要想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应该将高中数学中的知识点与日常的生活建立紧密的联系。教师应该将微课教学形式,融入高中课堂教学中,以便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实际生活为着手点,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环境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

要想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前预习,应该将课前预习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课程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做好课前预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重难点知识,对促进微课教学模式的发展,提升学生探究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预习后,应该带着问题进入到课堂,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应该当成重点内容去学,并及时向教师询问,通过教师的点拨,能够加快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应该将微课教学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具有课程时间短、教学目的明确的特点,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质量,应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引入微课教学,能促进数学课堂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三、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

数学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涉及了大量的重难点知识点,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数学里面涉及了大量的知识点,具有逻辑性强和难度系数高的特点,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数学知识点,影响着高中数学的教学成果。为了突破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应该将微课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来,微课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是围绕数学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展开,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展学生的视野,对充实学生的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将微课融入高中数学教学中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重要知识点。例如,在讲述函数图象时,教师可以将函数中的一次函数y=x和y=kx+b的图象做成微课的形式,在多媒体上向学生展示,将抛物线运动的规律以动态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加强学生理解函数知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微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还应该借助微课程的形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课下选择微课程的形式进行学习,能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提升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四、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微课里面蕴含了大量的信息化内容,是科学技术的产物,符合当前数学教学的要求。应该充分利用微课的教学优势,将微课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融入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中,通过对课程的不断总结,充分认识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开拓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更加重视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培养,通过微课的形式,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点充分的掌握,帮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例如,教师在讲述集合运算一课中,主要分为片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进行讲述,首先,在片头处,要求学生学习集合运算的内容,掌握有趣的数学规律,给学生设置问题。例如,让学生打开数学课本的15页,需要从全集和补集的角度来促进内容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集合运用能力。在正文讲解中,要求学生掌握集合A、B的交集、并集和补集等方面的内容,需要借助不等式解集计算器,求出课本上集合的运算结果,并观察集合的运算情况,让学生通过观察维恩图,来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微课教学是当前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加强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微课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点。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学习迁移;高中数学;应用

学习迁移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实际教学实践当中,学习迁移理论实际教学价值更是得到了广泛肯定。高中数学教学活动本身可以对于学习迁移理论进行较好的应用并在这一理论下延伸出多种教学方法作用到教学改革之中。学习迁移理论相对宽泛与抽象也使得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不知道该怎样去应用学习迁移理论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开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中的具体应用也具备了一定现实意义。

一、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一)学习迁移理论的含义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就叫学习的迁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习驾驶摩托车;学会了一种外文,有助于掌握另一外文;儿童在作文练习时养成爱整洁的书写习惯,有助于他们在完成其他作业时形成爱整洁的习惯。这些都是学习的迁移现象。高中数学知识是一种逻辑性极强的体系知识,其本身更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知识的一种丰富和提升。由于数学知识本身的体系性较强,其各个节点上的知识实际上也可以进行一定迁移。

(二)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学习迁移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指导思想,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增强学生问题意识,为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把握能力,特别是在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学习上,较好的应用学习迁移理论能够使得学生迅速掌握知识点并进行具体的知识点运用。除此之外,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高中数学整体教学质量。伴随着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也要注重对于学生数学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而学习迁移理论下的数学教学则可以在保障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

二、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路径

(一)新知识学习上的应用

学习迁移理论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首先可以应用到新知识教学这一层面之上。例如,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新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引导学生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的学习,其次引导学生进行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学习,循序渐进的学习不仅能够降低新知识的学习难度,也能够对于以往知识进行良好的复习。这一顺相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生较为迅速的掌握新知识并加深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在高中一年级和高中二年级中数学新知识学习进程较快,而数学新知识学习上不断进行学习迁移理论运用也能够使得数学知识体系在脑海中不断形成。

(二)习题解答上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在新知识讲授中进行学习迁移理论运用,也需要在学生习题解答与教师习题知识讲解中得到运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下,习题是检查学生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进行习题运算时可以发现学生整体在数学知识学习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而教师在具体的习题讲解时可以通过学习迁移理论对于代表性习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讲解,使得单一的习题讲解过程变为学习迁移的过程,而这一做法不仅能够使得学生对于习题解答所需要运用到的知识点有清楚地认识,也能够使得学生掌握更多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三)知识分析与总结上的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从本质上来说依然要注重知识分析与总结,特别是高考的存在使得数学知识分析与总结更是极为必要与重要。国内大多数高中在高三年级后半段都会对于高中数学知识进行重新的分析、梳理与总结。这一阶段往往能够发现学生整体数学知识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与漏洞,也能够从整体上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掌握能力进行提升。而这一阶段实际上也可以通过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达到更为理想的效果。例如,在几何图形知识的分析与总结上,各种图形的面积与体积计算就可以进行同向迁移,通过将这些相似性知识进行整合并在专门的时间段内进行迁移教学也能够加深学生记忆,提升实际教学与学习效果。

三、结语

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很大应用空间与前景,国内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需要从高一年级至高三年级进行持续应用。不断的加深学生对于学习迁移理论的认识并提升学习迁移理论运用能力能够使得学习迁移理论更为有效的发挥出效用。此外,教师作为学习迁移理论的应用主体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实际与教学实际进行学习迁移理论应用。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差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0

一、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的意义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普遍出现不适应高中学习的现象,尤其是高中数学。数学作为一项工具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而且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点多的多,学不好数学,会直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所以,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多总结和研究,帮助学生能够尽早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

二、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差异性

1.数学能力培养不同

初中属于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后对教学内容的深度降低了许多,数学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代数和几何是构成初中数学的两部分,代数要求学生培养一定的运算能力,几何以平面几何为主,要求学生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高中的数学引入了许多新知识,如函数、圆锥曲线、立体几何等,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要有很强的运算能力做基础,并且进一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从简面证明扩展到空间想象,而且题型出现复杂化,不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要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

初中和高中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不同,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利用已有的数学能力已经不足以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学习方法不同

初中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仍然是被动学习为主,对教师的依赖性强,而且初中学生年龄偏小,仍然比较贪玩,对数学学习的归纳总结远远不够。

高中学生更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自习时间延长,对学习的自觉性有一定的要求,而且在数学以外,其余课程较多,及时归纳总结对帮助知识点的记忆显得尤为重要。

在初中学生升入高中后,对数学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是出现数学成绩下降的一方面原因。

3.教学方法不同

初中数学于知识点较少,易于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往往会耐心地将知识点教给学生,注重于结果的教学,学生只要能够牢记这些知识点,多做习题,熟练掌握后数学一般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

高中数学知识面广,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很高,教师一般在将知识讲述完后,对典型例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来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分析和归纳方法,注重于过程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2]。

初中和高中数学教师偏重点不同,使学生在刚升入高中后,对数学的学习会明显不适应。

三、初高中数学教学平稳过渡衔接的方法

1.调整学生心态

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依然是习惯性地利用原先的思维方式,采取被动式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上经过种种不适应之后,往往容易出现消极的心态,这是非常不利于教学工作开展的[3]。

所以在学生升入高中后,数学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转变认识,对发现有消极情绪的学生,要加以鼓励,保证学生能够拥有积极学习的心态。

2.初高中教师加强研讨工作

教师对学情的掌握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要定期组织初中和高中教师的研讨工作,分析学生的学情,并且对数学教学工作的方法和意见充分进行交流。

这项研讨工作首先是学情的掌握,分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注意发现初中和高中数学知识的断层,将一些初中课本没涉及到的方面,高中课本也没有提到,但是在应用中会出现的知识,仔细进行记录并编成教案,给学生补课。

其次要注意交流教学的方法,仔细比对初中和高中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研究在过渡期间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平稳的过渡。

3.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学生进入高中后,不仅要关心学生知识点的学习,更要把重点放在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通过生动的课堂教学和情景模拟,引起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来实现数学教学的目的[4]。

4.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

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是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完成平稳过渡的关键。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课堂学习和自学结合,将数学知识能够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同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在自习课没有教师,或者在家的时候,也能够进行自学。

其次,要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在初中已经习惯了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后进行学习,升入高中后,数学知识点繁多,习题类型多,需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些显然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来进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最终教会学生自己进行归纳总结,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总结

初中升入高中,是学生自己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如何帮助学生在数学上完成平稳的过渡,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教学工作者完成初升高数学教学的平稳过渡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祝光,曹兵.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109

[2]张星江.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探究[J].教学天地,2008,(11):47

第6篇

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能够对抽象的数学难题进行类比分析,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使学生深入认识到数学问题的本质,并在自主分析和讨论下,得出正确的数学答案.该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讨论和分析,通过逻辑推理最后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下面将结合苏教版高中数学进行类比推理实践教学应用的具体分析:

(一)类比推理在讲授新知识时的实践应用

高中数学知识点较多,且分布较为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易使学生将知识点混淆,造成新知识掌握不扎实.应用类比推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将已学知识点和新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使知识点的学习更加具有层次性.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这一章节的教学时,为了使学生准确地认识到“空间向量”应用及运算,可以结合“平面向量”知识,通过举一反三原则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该知识点的学习.

(二)类比推理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的实践应用

高中数学教学中关键环节在于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要求学生具有清晰的逻辑,通过理性分析对问题进行独立的解析.应用类比推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将问题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有机的脉络结构,借助自身知识储备,在分析、推理过程中实现创造力发挥,使问题得到正解.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问题的研究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分析、论证,学生通过构建圆、椭圆进行标准方程推导,再实现双曲线、抛物线方程的推导.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推理思维对圆锥曲线方程进行独立分析和推理,通过这个行为学生将对类似问题掌握更加扎实牢固,对以后解题有着积极帮助.

(三)类比推理在归纳巩固已学知识时的实践应用

类比推理教学在高中知识点归纳总结中有着重要的实践应用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和整合,形成知识系统结构.例如,在苏教版高中数学“数列”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中,学生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及其相关不易区分.通过类比推理方法,可以以这样形式进行知识点总结:要求学生首先牢固掌握“等差数列”特点以及相关知识点,并进行相关习题的练习;然后将知识向“等比数列”推广,同时结合大量习题进行巩固.通过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各自特点.这种层层递进的形式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巩固更加扎实,相比于零散复习更加有效.该方法进行知识点归纳巩固相比于传统方法需要的时间更多,但效果较为明显,因此需要教师对时间进行合理控制,在有限时间内实现知识巩固.

通过上述论述可知,类比推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作用.科学、合理地运用类比推理,能够培养学生更快、更高效地接受新知识,巩固原有知识.通过数学思维的培养,激发内在潜力,通过逻辑分析、推理使问题分析过程更具有效性,提升解题准确率.相比传统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类比推理模式更符合现代教学需要,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在今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更加灵活地运用类比推理进行课堂教学,使数学知识传授更加具有层次性和有效性,完善课堂结构的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郝结红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第7篇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洗礼进入高中,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想把高中课程学好,像初中一样精彩。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普遍感觉高中数学不容易学,感觉枯燥、乏味、抽象等。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其中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笔者有幸在2006年至2007年到初中锻炼,和初中数学教师共事,与他们进行了许多的探讨,尤其是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初高中在数学学科上各自的特点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的特点。

1.少概念多直观。初中数学很少用严格的定义,多是“像……叫做……”,“类似……叫做……”。比如像单项式与多项式、空间图形中的柱体锥体等都是如此。这样形象直观,学生容易理解和辨别。

2.空间图形的认识加强。在立体几何部分强调了要会作三视图,同时也要求能正确作出空间图形的平面展开图,这对以后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非常有益。

3.在平面几何部分有平移旋转的知识点。这给出了几何的动态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图形变化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4.强调概率统计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会计算简单概率问题;加强了统计图表,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图表。

(二)高中数学的特点

概念规范抽象;内容多,坡度陡,节奏快;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知识难度加大。这些都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

三、存在脱节的主要方面

(一)知识内容脱节。

初中数学教材通俗易懂,侧重于形象直观、定量计算和证明等;而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与数形结合等,是比较动态的过程。

(二)学习方法脱节。

初中学生习惯于跟着教师走,缺少积极思考数学问题的习惯,缺乏归纳总结能力。高中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中新生往往还是习惯于初中学习方法,在学习时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面脱节。

初中教师的教学主要依据初中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内容,教学进度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都用较多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而高中教师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反复强调反复练习,习惯于初中教师教法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一时难以适应这一教法。

四、衔接问题的对策

课改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但现在的初中课改后则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在课堂中更加注重在情境中创设问题,把数学知识融入在其中,更加关注学生在知识探究中的体验。教师的职能也发生变化,由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学习者。在此情况下,高中的数学教师也要作出相应的变化。

为了使学生快速平稳地度过初高中数学的衔接过程,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研究教材,填补初高中脱节的数学知识点和思想方法。

1.做好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脱节知识点的衔接,补充数学思想和方法。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做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特殊方程的解法、根式的运算等。教师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化归和类比推理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实现初高数学知识点的衔接。

2.从实际出发,补充适量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编一些所缺知识点方面的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所缺知识点。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1.开始放慢教学速度,然后逐步加快,循序渐进。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此,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教师可以采用“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过程,让学生学会把研究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揭示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本质,最终形成数学问题,然后对问题进行解决,回头再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推理能力。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一道习题解完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想想是否有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或改变条件或结论,让学生探索这一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长此以往,学生可培养探索精神推理能力,逐步达到触类旁通,同时也锻炼思维的严谨性。

(三)研究并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注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指导学生抓好预习、听课、消化、整理、反馈、巩固等几个环节,对问题要独立思考。在学生遭遇挫折时教师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分析,帮助他们找出症结所在,注重加强个别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2.重视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教师应紧紧依靠新课改的要求,在平时的课堂和课后练习中让学生充分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应用等基本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演绎推理定量定性的计算等能力。

3.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这是教之根本。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教师的依赖心理。高中数学知识不仅仅在课堂上,还需要课后认真消化。这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钻研问题的学习习惯。

(四)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

学生往往因为认可一位教师而认可这门学科。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心理交流,可让学生信任教师,教师也可了解学生的所想所思,做到对症下药,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毅力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积极进行数学活动。

初高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是新课改下的老问题,在高中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要分析和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从而更有效、更顺利地进行高中数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

一、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高中教师的鼎力相助,单凭学生个人是无法完成知识点的衔接的。打个比方,直接用开水煮面总比把生水烧开再煮来得快,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也需要从初中的数学知识入手,并说明新旧知识的具体联系和区别,从而真正做到“从已知去探求未知,进而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样做也暗示了学生知识具有延续性、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自身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把握初、高中教学中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对于重要知识点如二次根式、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十九个知识点要特别做好衔接。并且,对于高中广泛使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两数和(或差)的立方公式、两数的立方和(或差)公式、配方法、韦达定理等(被初中数学删除了),必须加以补充。在导入新课中也要适当地注意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二、教法的衔接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教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应当使用一系列手法使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课堂结束后,让学生自行归纳学到的相关定理公理并将其整合成图表,对所学内容多做开拓性探知和补充。此外,初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从而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

高一数学教学最初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顺利实现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降低高中数学学习的起点,可以让学生与学习内容形成对接,使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养成了有问题就等教师讲解的习惯,高一起初教师应当勤讲解、多辅导,切莫撒手不管。倘若放手过早,学生不明白如何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债台高筑”,以致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高一年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可以通过随堂检测、周周清、月月清,或是检查学生的作业、鼓励学生提问以及课后辅导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然后通过减少辅导次数、减少作业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此外,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的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三、正确的学法在教学衔接中必不可少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应当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及时预复习、上课记笔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注意作业格式等。对于典型题目应当自觉主动地寻求类似题型多做多练,反复巩固,以求举一反三。

还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依赖计算器,根源在于初中对学生算法的要求甚少。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独立运算的能力,介绍一些捷径、巧解,对于整式的变形、不等式的变形、分数的运算等这些高中数学必备知识应当手到擒来。

四、学生心理衔接是教学衔接的根本

(1)情感交流很重要。情感交流是这些交流的基础和起点。尊师方能重教。因而,教师应当对学生予以理解、支持、信任和鼓励,在师生间建立起和谐共处的情感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交流畅通无阻,知识的传达便得到了保障。

(2)训练要高质适量。有的教师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勤能补拙”,却不知简单重复的训练会使学习索然无味。同理,过难的题目也使学生接受不了,大叹“回天乏术”,从而产生望洋兴叹的渺小感,成就感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当筛选适量的、适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面向全体,个别培养”,从而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3)让兴趣成为原动力。学习兴趣重在创新,成功的体验可以让兴趣更持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如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和角度的关系等。并不简单也并非高不可攀的探索过程可以让学生获益良多,越战越勇,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蒋长好.教育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9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易错点 形成原因 提前干预 方法策略

许多高中生都感觉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儿,尽管他们学习努力,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每次作业或试卷批改下来,都会发现自己做错的题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有的问题老师强调过,但还是出现同样错误,许多教师常常分析易错点的成因,试图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找到干预易错点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一、高中数学易错点的成因分析

要想提出提前干预易错点的方法,首先得分析需要具体解决的问题,找出数学易错点形成的原因,从原因下手解决问题,通过长时间对高中数学容易出错的题目进行归纳和总结,笔者归结了以下几点高中数学易错点的形成原因。

1.受初中数学知识和思维逻辑的干扰。

初中到高中是学生的一次蜕变过程,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数学比较形象化,知识容量相对较小,联系生活实际比较多,学生只要认真思考就能理解内涵。但高中数学不同,要求学生具有更宽更广的知识量,思维逻辑比较抽象,新知识和旧知识具有相互承接的关系,如果学生在高中依然局限于初中知识和采用初中思维逻辑方法,就会导致学生知识点和思维过于狭隘,出现易错题。

2.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

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懂得活学活用,不会灵活变通,在没完全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答题过程中不仔细,有的学生看见题目简单就得意忘形,最后出现知识点使用错误或计算失误等问题,修改时以粗心大意为借口,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有的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对数学学习慢慢失去信心,学习积极性不高,遇到相同的错误时敷衍了之,下次作业和考试出现相同错误。

3.学生没有采用恰当的学习方法

恰当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学习方法,只知道一味地学习,不懂得反思和改正学习中的错误。例如,有的学生在教师点评试卷时,只是单纯抄写黑板上的答案,没有思考错误是如何形成的,对于易错知识不注重,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导致数学易错点形成的原因。

二、对高中数学易错点进行提前干预的有效策略

1.认真检测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度,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定期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度,对学生易错知识点有一个大致了解,根据易错知识点安排复习巩固课程。在复习巩固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思维逻辑,改变学生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观念,利用每天讲解的知识为学生设计练习题,突出数学题的灵活性与变通性。

例如,教师可以定期举行知识测验,将历年学生易错知识点和现在学生易错知识c总结出来,变换成习题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度。教师设计练习题时要注重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不单要让学生知道结果,更要让学生学会解题思路和过程,学会换位思考,灵活变通。

2.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许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是因为数学内容枯涩难懂,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树立学习信心,消除他们因多次失败和挫折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最开始可以设计难度较小的题目供学生练习,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等到学生自信心增强后,教师再增加题目难度,对学生实在感到困难的题目,教师要适当进行解题技巧和解题策略引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巩固学生薄弱的基础知识。对于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改正学生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不断获得进步。

3.督促学生建立错题集,预防出现类似知识点错误。

错题集是许多高中生必备的学习资料,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存在的错误,督促学生在错误中不断总结,争取下一次不犯类似错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针对高中数学学科特点,教师在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之前,应先让学生明确建立错题集的目的,如果学生忽略建立错题集的目的,对自己的错误不反思,那么即使练习过很多次,依旧会犯同样的错误,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建立错题集,并最大限度发挥错题集的用处。

在建立错题集之前,教师应先让学生准备一个记录错题的笔记本,在错题选择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易错点不断暗示或直接说明,让学生将其收入错题集中,在错题旁边,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标记,标记出自己出错的原因,特别是易错题,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点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迎考时作为复习内容,预防类似错误发生。

要对高中数学易错点进行及时干预,教师要不断努力,认真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度,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督促学生建立错题集,预防出现类似错误,教师改变学生不良习惯,不断为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第10篇

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方法,基于我自己的学习经验,分析了现阶段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并对反思性学习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

诚然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主要依赖习题训练,但是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机械性的做题,而是应该在做题过程中举一反三,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形成数学思维,学习数学思想,才能够获得题目背后的深层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多思考,多反思,总结规律,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学习习惯,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

一、现阶段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反思性学习理念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广泛流行,近些年得到了我国学者重视,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优秀方法,学生通过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持续反思,分析自身和数学知识规律,调整自身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是一个双向过程,我们掌握反思性学习方法之后,能够根据教学规律,对自己的学习策略进行及时调整,从而跟上教师的节奏,不断提高自身的反思意识和能力。

(一)学习任务繁重,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反思性学习

高中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学习任务重,从早自习到一天的课程再到晚自习,属于自己的时间十分有限,除了课堂学习,自习时间需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各个学科作业,时间非常紧张,应付作业已经应接不暇,深埋在题海中,缺乏足够的时间对自身学习行为进行反思,对自身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缺乏认识,缺少进行反思性学习的机会。

(二)对反思性学习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过去将反思性学习错误的理解为学习反思,因而将反思性学习的关键理解为找寻自身学习行为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给予改进调整。然而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真正的反思性学习包括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对自身的优秀之处予以发扬也是反思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局限于反思自身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还应该积极总结自身学习过程中应用的各种优秀的技巧方法,予以发扬。反思性学习是一种研究型学习行为,学习目标是发现和解决问题,实际上,我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行探索一种学习方法的效果,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进行反思,而反思性学习则是转变不自觉的反思为自觉系统的反思学习,提高反思学习的有效性。

(三)反思内容有限

我们自身的学习反思行为有较大的局限性,很多学生都将反思行为局限在自己做错的题目,分析错题原因,找寻自己没有掌握或者记忆错误的知识点、公式,“查缺补漏、亡羊补牢”,反思的深度不够,对自身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以及课堂学习和教师的配合等层面的反思不足,导致反思学习内容局限在数学知识点,对数学技能、数学素养、数学思想缺乏关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策略

(一)学习过程的反思

1.概念的反思性学习。高中数学题目新颖多变,但是数学概念知识点数量却十分有限,出题者都是围绕基本数学概念,从多个角度、多个题型和多个层次入手命题,我们如果对数学概念掌握不牢或者记忆错误,就有可能因为对题目理解的偏差以及概念对号入座错误而解题错误,为此,在概念学习过程中,需要反思自身掌握的数学概念的严谨性和正确性,深入学习公式的推导过程,深化对数学基础概念的理解,打好基础。

2.知识结构的反思梳理。高考数学题的最显著特点是知识点考察全面而突出重点,强调学科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综合应用,因此我们需要有意识的锻炼自身的知识点联合应用能力,积极在脑中建立数学知识点结构树。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应该抓紧教师章节知识点总结的机会,跟随教师梳理自身知识结构,深入探索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结构和数学进程关系,对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练习,融会贯通,从而适应高考数学题的特点。例如在高一年级学习代数函数部分内容时,在掌握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多种函数之后,我们就应该有意识的比较不同函数之间的异同,包括图形形状、表达式、奇偶性、单调性以及对称性等,可以自行绘制方便记忆的表格,和教师整理内容相比较,将知识点集中起来,方便理解、记忆和比较,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的结合使用函数表达式和图形,形成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

3.数学思想方法的反思。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高考题目重视基础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因此我们应该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同时,对解题思想方法进行积极整理,了解某一种解题思路的适用题型范围,避免混淆,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高中数学中最为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配方、消元、反证、归纳、演绎、归纳与猜想、类比、特殊与一般、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等,通过深刻学习理解数学思想方法,事倍功半,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准确度。

(二)解题过程的反思

解题是高中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的能力,高考数学也以解题分数为最终考核标准。解题的关键在于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找寻最佳解题思路方法而成功解决问题。为了进一步锻炼自身的解题能力,我们需要考虑自身解题技巧、思路的正确性以及数学思想的先进性,找到自身解题思路的成功之处和有待提高的不足,了解题目计算正确和失败的原因,找寻解题思路的核心特点和适用范围,做到读完题目已知该用哪种解题路线。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和同学之间的沟通,了解他人优秀的解题技巧,找寻最佳解题思路,形成从优从简的解题思维。反思性学习策略能够转变我们的不自觉反思状态为系统自觉的反思性学习,在继续发扬自身学习优势的同时找寻不足予以改正,是一种优秀的高效率学习方法,能够让我们在应付题海的同时真正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作者:刘慈航 单位:衡水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刘希栋.高中数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研究,2014(10)

[2]白伟雄.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J]数学通报,2013(12)

[3]邵翠华.浅谈高中数学的反思性学习[J]新校园(中旬刊),2016(1)

第11篇

一、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现状问题

(一)积极问题

目前学习的积极性是首要的学习难题。很多伙伴觉得学习高中数学具有难度,其中抽象性概念与理论很难理解或想象,一旦这些疑问累积,便会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学习成为了负担,甚至作业也成了应付。

(二)学习方法

其次,学习方法的正确掌握也是重要的难题。课堂上教师只会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细心讲解,指引我们去对重难点知识进行深入剖析与关注,期望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从而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与习惯,但是我们常常会陷入的误区在于抄写板书做笔记,盲目的记录导致我们很难及时消化课堂内容,课后也造成难以理解、领悟的现象,导致对于相关数学理论与概念只能死记硬背,对于数学思维与方法欠缺灵活应用能力的现象产生。

(三)基础奠定

再次,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影响数学成绩提升的关键。有些伙伴对于自身的数学基础水平认识不够,认为自己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牢靠,乐于探索偏题或者怪题,过高地挑战自我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基础知识不扎实。在面对针对性考察的数学题目时,容易暴露出自己数学知识的薄弱点,也容易丧失对数学学科学习的信心。

二、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提升策略

(一)做好预习

做好预习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关键。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开展积极的自我学习过程是提升成功自信的关键,每个人都应当去找寻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学习,提升自己学习效率。预习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由于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化、逻辑化、独立化,课前预习可以促进我们去发现教学知识的重难点,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解课程,使得我们拥有主动权减少盲目性,可以针对性去理解老师讲的内容,不断将老师讲的重难点知识反复推敲琢磨,或者可以跟伙伴之间互相启发交流、共同进步。可以说,做好预习是保障高中数学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有利于课中知识的消化吸收与课后知识的复习巩固,从而达成真正的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进而提升高中数学的学习质量。

(二)学会解题

学会解题是掌握高中数学成绩提升的技巧。很多空间思维的概念理论很难理解,只有通过接触解题才能从中找出规律,进而灵活处理数学疑难问题。解题可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审题。审题需要我们去挖掘题目信息条件,并进行相关关键信息提炼,进而拓展发散思维将问题分解思考。第二,解题,解题过程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我们应当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学会独立扫除障碍去处理一些数学难题,通过运用自身的数学思维及技巧与方法,促使数学难题在计算过程中层层分散、露出本质,最后疑难得到解决。第三,验算。可在验算过程中进一步验证数学思路导向,常用的验算方法有反证法等等。由于高中数学知识偏向于科学化、系统化,即使做到了温故知新,也需要通过解题训练来将知识灵活运用。相关的数学公式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还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梳理数学知识结构脉络,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解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从而提升整体的高中数学学习水平。

(三)重视复习

重视课后复习是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的要点。我们可以自行制作纠错本,将错误的题目经常阅览并分析,从而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数学难题。一方面可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答题时的错误,另一方面通过剖析错题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使得数学公式与数学概念可以进一步得到掌握与运用。错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知识点的周期性复习与回顾,是对题目的归纳与总结,因此我们要重视课后复习,学会举一反三处理类似的题目,做到活学活用。

三、结语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课题。我们应该做好预习、学会解题、重视复习,这样才能提升高中数学学习成绩,对自己的解题能力有信心。数学是一个玄妙的科目,只有在追寻的道路上不断挖掘,并打破固有思维,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习惯,才能使得高中数学成绩有效提升。

作者:田可甲 单位:衡水一中

参考文献:

[1]曾鼎,陈武.论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2016,05:12-14.

[2]刘荣朵.浅析中学生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成绩[J].现代农村科技,2014,15:62.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图形;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17-01

随着高中数学知识难度的不断加大,许多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往往无法有效理解,大大增加了学生接受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而数学图形和叙述语言、符号语言一样,均属于数学语言,在数学学习和教学中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提示,充分借助图形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促使学生更加有效地理解数学知识。因此,要对数学图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加以充分的认识。下面结合实际探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图形的重要性,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简单图形在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点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识更加清晰

数学图形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简单的数学图形,则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教授集合间的关系――交集、并集和补集时,如果仅仅采用语言向学生描述这些抽象的知识点,不仅会浪费精力和时间,也无法确保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点。但是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简单的数学图形向学生展示交集、并集和补集时,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这些数学知识点,弄清集合间的关系,且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牢固。再如教授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时,因知识点琐碎且繁多,学生学习这些数学知识的难度会很大。如果这时教师可以利用书上三角函数的图像,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三个不同函数的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最值,则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部分知识。

二、借助数学图形,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灵活性

数学图形不仅仅指的是数学书中所包括的,还应当包括数学习题中的那些数学图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练习题时,教师如果能够提醒学生多关注习题题目中和数学图形中所蕴含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将这些同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

此外,要想学好数学,掌握数学知识,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灵活运用能力。在指导学生完成数学习题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对数学图形多加利用,则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灵活性。例如,在指导学生完成有关三角函数的数学习题时,学生往往需要根据题意做出变换后的三角函数图形,此时如果指导学生发现变换后三角函数图形所具有的特点,帮助学生打破定式思维,帮学生从书本上三角函数的固定模式和形态中走出来,则有助于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有助于学生灵活运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各种数学问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创造性使用数学图形,可以拓宽学生解题思路

实践提示,创造性使用数学图形,有助于拓宽学生解题思路。例如在指导学生解答一道根据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方程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式、未知数其它关系等式,解答某个含有未知数式子的总数时,如果仅仅提醒学生采用代数方法,是无法得出正确答案的,且解答过程繁琐,学生会因马虎出现不同的错误。为此,教师可以在合适的节点创造性使用数学图形,指导学生作出函数图象的大致走向,再指导学生结合图形和题意解答问题,这样会大大降低学生解题的难度,同时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持续性使用数学图形,可以促使学生数学思考习惯的形成

大量教学实践经验提示我们,如果持续性使用数学图形,则有助于促进学生数学思考习惯的形成。例如,在刚开始向学生教授函数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在学习时会存在一些困难,对函数的含义、函数应当满足的条件等知之甚少。如果在此时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函数图象,再指导学生结合函数图象和教材中函数的定义对函数图象加以判断,学生则可以很快识别数学图象,更好地理解函数知识。这样学生就可以认识到不管是在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还是在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过程中,都可以充分利用数学图形。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利用数学图形理解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此外,不管是在数学知识讲授过程中,还是在数学习题解答过程中,如果教师都能够长时期利用数学图形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则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使图形解题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扎根,促使学生渐渐形成习惯性利用数学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习惯,促使学生养成借助数学图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和充分利用数学图形的重要作用,借助数学图形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促进学生更快地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提高学生借助数学图形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实效,促使学生高效学习。

参考文献:

[1] 彭婷奕.合理使用图形在高中数学中的教育功能[J].数学教学通讯,2015(02)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