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时间:2023-09-19 16:26:2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级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1篇

一、运用“倒推法”确定培养目标

为了更好地适应各行各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主要以企业需要为向导,以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要目标来进行设计的[3]。设计方法主要采用“企业”—“课程学习”—“企业”的学校与企业对接的方法来实现。经调查,大致上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类人才分为以下三类:其一是从事研究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其二是网络公司中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工程性开发和实现工作。在计算机网站维护、企业、信息软件企业中心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需要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维护技能,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以及从事网络管理员工作。对他们的主要要求是网络技术的熟练应用、动态网页、静态网页设计开发能力,具有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等。其三是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网络的管理、运行、维护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对他们的要求是熟悉多种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能够从技术上实施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置。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岗位可以归纳为: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络管理员、安全顾问、安全助理、Web开发工程师、网站管理维护员、程序员、数据库操作员等等。结合网络技术专业与职业教育的实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运用“倒推法”来进行设计。学校和企业共同设计课程和开发课程。以岗位分析为前提,提取出岗位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从而提炼出相关知识、能力以及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以此作为依据来构建课程体系,达到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这就达到了专业培养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以企业需求为主导的学习过程。图1列出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过程。通过对企业岗位的分析和岗位需求的提炼,结合企业专家对该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确立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两方面的人才,其一、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计算机网络建设与调试,网络维护与管理、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以及具有网络应用开发与技术服务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二,培养具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网站开发和维护、能进行基础编程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确定核心课程

广州华夏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为网络工程技术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基础网络建设、网络维护和管理等能力;网站设计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编程、网站开发和维护等能力。我们按照需求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目标和主要的学习内容。从表1中所述的专业核心课程来分析,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2003Server、中小型企业网络组建等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简单网络的布线和运行维护。通过PHP程序设计、jQuery程序设计、网站开发等课程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基础编程、网站开发和维护等能力。在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一般都采用半理论半实训的方式进行教学,学校提供了专门的网络实训室,能够提供网络专业学生“边做边学”环境。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理论认识,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包括:开拓精神、团队合作、服务意识、敬业精神等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实训过程中通过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的交互教学,学生将真正以项目的形式接触与企业同步的实训项目。这对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是一个良好的对接。但是,由于学校提供的实训条件的限制,部分实训课程的项目将难以实现。因此,学校在不断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到大型的网络布局,以提高实训的真实性和可用性。除此以外,学校还在不断地加强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加大校企之间实践教学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网络工程真实项目为纽带,与多迪网络公司等企业共建本专业实践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企业高技能人才来校开展实践教学,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真实工作项目的参与。通过这些举措,很好地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和就业质量明显提高,实现学院专业建设、企业人才吸纳和学生就业的三赢。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要建设好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一支专业、负责、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本院计算机相关专业部分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高校,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因此教师队伍的建设就尤为重要,当然,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需要有时间的积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教师自己不断地加强锻炼学习,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广州华夏职业学院针对“双师型”教师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学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培训,目前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与广州中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多迪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企业合作。学生在企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积极进行挂职锻炼。适当的时候也参与相关的培训,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其次,学校鼓励教师寒暑假下企业参观学习,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以了解本专业的最实用、最前沿的知识。对于新进教师,学校也有以老带新的政策,来提高新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教学团队的素质。学校在采取相关措施的同时教师对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需求,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同时,教师也努力提高自己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技能,以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条件。最后,在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坚持引进战略,在过去的几年内,学校积极落实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的引进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一,引进了不少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的老师;其二、聘请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这都将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作者:李云芳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

第2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 计算机技术应用发展

Abstract: This combination of work experienc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iscussion about the Internet age computer technology.

Keywords: the Internet era,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实际跨度,大体上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以及广域网三类;若按照计算机网络自身的拓扑结构则将计算机网络分为网状网络、环形网、总线型网以及星型网;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性质将计算机网络分为专用网和公用网;按照网络的交换方式将计算机网络分为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电路交换网;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将计算机网络分为资源子网以及通信子网。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2.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指的是把不同地理位置且具有独立功能的一台或者多台计算机设施以及计算机外部设备,借助于相应的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起来,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当中,在网络通信协议与网络管理软件的相互协调与相互管理之下,来实现信息传递以及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的一类技术。也就是说,计算机网络技术把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发挥出计算机的效能,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网络互联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全面的提高计算机的处理能力与利用率。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史

简单的来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具体来说,总共可以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划分为这几个阶段:(1)远程终端联机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最早的时期便是远程终端联机阶段,远程终端通过利用大型主机和通信线路相互连接,进而组成联机系统,来实现远程处理工作;(2)计算机网络阶段。早在六十年代后期,人类便迈入了计算机网络阶段,计算机网络阶段的先驱是美国的阿帕网,它把在不同区域分布的计算机的主机通过通信线路进行相互连接,使得不同计算机之间能够相互交换信息与数据。与此同时,各个计算机之间又能各自的形成各自的系统,并且独立的完成各自的工作,从这个时期开始,计算机网络技术便开始迅速的发展;(3)计算机网络互联阶段。为了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之内全面的实现资源共享,并且把更多的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起来,进而逐渐的形成了规模更为庞大的计算机网络,至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入了网络互联阶段;(4)信息高速公路阶段。美国于一九九三年提出了“信息基础建设”的计划,进而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极大的推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向高速化以及综合化的发展方向开始迅速发展。

2.3 计算机网络技术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包括:(1)协同工作。计算机网络的协同工作指的是计算机用户之间或者计算机之间的协同工作,计算机网络的协同工作增强了各个计算机之间工作和协作的可用性及可靠性,当计算机网络当中某一台计算机设备任务过重的时候,能够把这台设备的某一些任务分担给计算机网络当中的其它一些比较空闲的计算机来完成,进而有效的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可用性;(2)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共享主要有信息资源、数据资源、软件资源以及硬件资源,其主要表现为数据库资源、计算机软件资源和计算机硬件资源方面;(3)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的数据通信功能指的是计算机用户之间以及计算机之间的互相通信。

三、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几点原则分析

3.1 从简选择原则

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一些工程技术相比较,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安全和高效,这就需要相应的精简工作人员。在当今的机械工程行业当中,每年对机械设施的保养和维修都要花费很大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几乎占到了机械设备自身价值的百分之三十。而计算机网络设备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其软件技术和硬件技术更新的极快,这便使得计算机设备的折旧价格普遍较低,因此,在选择计算机设备的软件、硬件以及系统的时候,应当全面的考虑网络和计算机使用的特殊性,合理的选择出所需产品,才可以经得起产品市场和技术的实践检验以及考验。

3.2 规范使用原则

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工程技术也将规范视为生命,若是在工程操作的过程当中未严格的规范操作,那么必将造成工程效率的降低和工程质量的降低。在遵循了可简约的原则之后,还应当坚持和遵循规范原则,此外,要求过高对工程操作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所以,应当发挥出资源的最大功效,并且按照高标准的要求来高质量的完成相应的任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是互相协作的复杂系统,即使是非常微小的问题,都很可能导致计算机网络整个系统的瘫痪,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系统操作的过程当中,切实的按照相应的规范来操作,只有规范才是安全和效率的可靠保障。工程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对它们产生巨大影响的就是人的因素,规范是和人的思维习惯以及行为习惯有着密切关系的。在对质量控制的过程当中,规范有效的确保了质量的可靠性;在网络系统以及计算机网中,规范有力的确保了系统运行的可靠以及安全。

3.3 细微维护原则

在遵循了规范原则以及从简原则之后,基本上计算机网络便可以很好的运作了,在计算机网络的运作中,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者必须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思想,并且按照原有的设计思路来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全面的维护。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最主要的应用便是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在交通、教育、科研、工业以及农业方面都有着普遍且广泛的应用,这是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非常高的可行性以及可靠性,比如说:在广播分组交换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以在线系统和无线广播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像新闻和电子邮件等传输服务都采用这种方式;在交换电子数据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帮助各企业之间交换数据,像贸易、运输和金融行业等都在利用电子数据进行数据交换;在办公自动化方面,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是一门将自身的先进技术和功能与数据库、远程服务、局域网等技术相互融合起来的综合应用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可以作为较为常见的网络应用,比如组件校园网、家庭网等一些小型的网络,这些小型网络就是应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资源共享功能;在远程服务方面,主要利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线系统功能,能够借助于远程服务来实现信息的交换。,

五、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发展对于网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这些发展一些是在局域网的内部,一些是在广域网范围的。这些变化对于集中式网络管理系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局域网及其广域网的发展急需一种新型的网络管理解决办法,但这也是一个机遇,它会将信息系统管理员成功的控制大规模、多地址的企业网络。这就促进了分布式网络管理的出现。一般来讲,分布式管理主要通过在这个网络上向多个控制台将数据采集、监视、及其管理职责分散开来从而实现综合分析。它能够从网络上的所有数据点和数据源采集数据,而不需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

六、结束语

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成功的打破了空间以及时间之间的范畴,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同时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也给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更新且更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积极的面对挑战,并且及时的抓住计算机网络时代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全面的推动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

1构建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得以迅速发展,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在高校网络技术领域之中仍然薄弱,教师在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同时,应积极教导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还要具有维护及管理大小型网站以及网络技术应用开发的能力,从而向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啊专科层次的实用型专业人才。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主要实践环节包括计算机接口技术、局域网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以及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基础切实可行的实施在实验课程体系之中。

2优化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教学思路

2.1目标的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可以应用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同样适用于教育领域,当今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争夺,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也应该以满足市场所需为原则,结合现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地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目标,例如: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原本就是以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学校和教师应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来设定,将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及应用课程作为开设的一门基础类课程,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科目,针对此门课程可以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首先,在教师的指导讲解后,让学生对局域网技术、计算机基本操作实训、局域网组建实训、网络综合布线技术、TCP/IP技术实训、网络安全技术实训等知识有一个概况的了解和清晰地认识,这部门属于第一层次的目标,其次,在充分知晓必备的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掌握诸如可视化的对象编程以及高级语言的编程和设计,具备一定思想高度,该部分为第二层次的目标,最后,通过上述几方面的基础知识积累,使得学生能够对计算机领域中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进行合理的开发、设计与研究,进而达到将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应用课程充分相结合的目的。

2.2方法的改善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一个个实际的例子,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研究,有针对性地在每一节课中适当引入教学案例,这样不仅让枯燥、空洞的理论知识得以具体形象化,而且在实际的讲解操作中。锻炼了学生思维分析能力,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有利于师生的交流和探讨,经过细致地研究讲解,让学生掌握一定实践经验,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创造性的激发具有明显效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事先为学生设定任务,以促进其积极研究探索。

2.3内容的优化调整教学内容的优化调整同样对于三本院校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及应用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结合课程中主要的三个方面的知识:数据库原理、数据库接口技术以及数据库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优化与调整,以便达到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可将各种网络设备的特性、网络的构架、双绞线的制作和测试、以太网和虚拟局域网的安装配置、子网的划分、路由器的配置等各种网络技术的知识点融入在实验教学之中,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达到专业技能的培训目标。

3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大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大高校应充分利用国内外现代化网络技术对当前的教学技术进行改进,针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实施合理地改革与完善,真正对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课程体系在不断地实践中运用合理的改革方式,以此来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整体进步。

作者:祝莉妮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第4篇

【关键词】网络时代 计算机技术

1 网络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

1.1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首次结合—第一阶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也就是通信、计算机技术的首次结合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美国的地面放空系统将测量控制设备和远程雷达连接到一台计算机上,是通过通信线路直接实现的,可谓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萌芽。到了1960年左右,美国航空公司再次尝试了用一台计算机来将美国全境内的两千多台计算机的飞机订票系统进行连接,从而实现了分多时用户和集中控制处理,至此,面向终端的联机系统应运而生。

1.2 分组交换—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要追溯到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的核攻击威胁,美国国防部的下属远景研究规划局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也就是于1969年建立远程网络,即ARPA网。它不仅实现了整个美洲大陆之间的连接,也尝试了与其它一些欧洲国家的计算机网络的连接。而这里所提到的ARPA网,就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尝试连接它之上的主机都必须通过与就近的节点交换机相连来实现。

1.3 网络标准化的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网络标准化的出现,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人们对于计算机在短距离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及微处理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LAN局域网诞生了。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式步入了标准化网络的时代。美国IBM公司还率先公布了相应的系统网络结构,也就是SNA标准(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此后,DEC公司提出了数字网络体系结构,也就是DNA标准(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1 社会应用

第一,利于社会的交往。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主要是书信。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间的交往通过网络瞬间就可以实现信息的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第二,促进社会信息化。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存储和资源的共享,对促进社会信息化有很大作用。

第三,推动教育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多媒体化和网络化。

2.2 网络应用

2.2.1 Internet(国家互联网)

Internet可谓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国际计算机网络,也被称为国际互联网络。它为用户实现远程登务、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等提供了可能性。并且Internet还能提供多种信息查询工具,比如:Gppher、WWW等。当前Internet凭其优越的性能,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起来。

2.2.2 LAN(局域网)

局域网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

第一,Ethernet(以太网)。以太网作为局域网的主流,一般有三种比较常见的形式:支持细同轴电缆的10BASE2组网结构、支持粗同轴电缆的10BASE5组网结构和支持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2]。

第二,Token-Ring(令牌环网)。令牌环网具有高度的实时性和适应性,而且还具有以下优势:优先访问权控制机制和令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方式。因此,令牌环网就算在网络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用户对网络系统的需求。它在20世纪90年代的销售额尤为上升,甚至超过了以太网。

2.2.3 ATM网

ATM网络是一种在高速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递的信息格式,也被称为异步传模式,实现了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无缝连接。它采用了专门的转换器和ATM网卡,能够实现远程与近程的数据传输,是借助专门电话线路或者系统的通信环境来实现的。就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该项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全球范围内的很多国家都建立了相关的ATM网,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3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技术以三种类型为主:无线LAN、个人通信无线网络和家用无线网络,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无线通信技术也可以分为射频无线网技术与红外技术。而红外技术由于速度快、成本低、抗干扰性能好、并且能不受国家频率的限制,但是它由于无法穿透地板和墙壁,直接导致了适用范围受到限制;射频技术则弥补了它无法穿透地板和墙壁缺陷,但会受到国家特定频率的限制。就目前而言,无线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2.4 传感器网络

传感器综合了各项技术用于对环境的监控,它主要包含一下技术:传感器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以及通信技术。传感器能够探测和采集所处环境内的各项信息指标,比如说:温度、噪音、湿度、空气质量、物体移动速度和方向等,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各项指标监控,以及汽车违规监控中。

3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1)水平低。当前,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2)对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现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还无法完全满足现实需求,重要领域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引进国外的信息系统,主要是因为我国对信息产业的研发投入不足。

4 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

随着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各项应用领域都得到了不断进步,而且互联网结构也日益科学、合理,有关互联网设备也在逐渐往智能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可见在未来的发展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会不断被研究、开发和应用,网络的传输速度也会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化的出现和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工智能化,已然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人工智能已经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在今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中,我国应该加大对于人工智能化的研究,开发属于我们自己的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融合人工智能,加快该项技术的智能化,真正为我国的发展服务。

5 结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对于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服务。

第5篇

1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是一门综合了生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的学科,具有综合性、挑战性等特点,其主要目的便是赋予机器人工智能的功能,使其能够替代人去完成一些危险性与复杂性较高的工作,进而确保人们的安全,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1]。因此,人工智能也被称为机器智能。相比于自然智能与人类智能而言,人工智能属于一项全新智能,其通过将设备、系统等来模拟人类各项智能活动,从而完成命令。作为一项结合多门学科的应用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其组建学科的关系十分紧密,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其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具有决定性作用。此外,人工智能技术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为从单纯数据计算转变为知识处理,就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人工智能的作用与优势具体如下:其一,可处理不确定信息,实时了解系统资源表现出来的局部及全局状态,并对状态变化情况进行追踪,通过技术处理获取的信息,从而为用户实时提供所需信息护具。其二,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可科学、有效整合获得的资源,进而将各用户之间的资源进行传输与共享,通过有机结合网络管理与众多写作分布式人工智能的思想,可充分促进网络管理相关工作效率及效益的提高。其三,其在网络智能化护理中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其学习、推理能力方面。在网络管理工作中应用人工智能,可将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及效率进行提升,同时,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记忆功能,可在存储信息过程中建立完善的信息库,并将其作为综合、解释、总结信息的平台,在产生出更为准确及科学的高级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网络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问题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愈发重视有关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在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过程中,用户最为关注的功能便是网络监视与网络控制,其中,为正常发挥网络监视及网络控制这两大功能,就需要对信息急性及时获取与准确处理。网络传输的数据通常是不连续、不规则的,而在早期阶段,计算机只具备逻辑化分析及处理数据的功能,难以准确判断出数据的真实性,因此,为从大量繁复的信息中,挑选出有效的信息,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与深入,这使得用户需要通过网络安全管理来为其信息安全提供保障,而网络犯罪现象的增多,使得计算机必须具备灵敏的观察能力及迅速的反应能力否则便难以对侵犯用户信息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遏制。为促进网络安全管理的实现,就需要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作为有效手段,自动收集信息数据,及时诊断运行故障,并在线分析趋势及性能等,从而确保计算机发生网络故障时,可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来恢复计算机的网络系统。由此可知,针对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其内部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及防御系统,从而为用户信息安全提供充分保障。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分析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应用人工智能,可极大程度满足人们对计算机提供人性化及智能化服务的需求。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智能化服务主要指的是智能化的人机界面、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及支撑的环境这几个方面,与此同时,这些需求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尤其是在智能人机界面、网络安全及系统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应用进程。

3.1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人工智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表现在智能防火墙、入侵检测、智能型反垃圾邮件系统这三个方面。相比于其他防御系统,智能防火墙系统采用的是智能化识别技术,例如,通过概率、统计、记忆、决策等方法,来识别并处理有关信息数据,不但有效减少了计算机匹配检查过程中的庞大计算,而且大大提高了发现网络有害行为的效率,从而实现了限制访问及拦截有害信息的功能;此外,与传统防御软件相比,智能防火墙系统具有更高的安检效率,从而将拒绝服务共计这一普通防御软件普遍发生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实现了高级应用的入侵及病毒传播的有效遏制[3]。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入侵检测起着保证网络安全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是防火墙技术的核心部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保密性、完整性、安全性等均与网络系统入侵检测功能的有效发挥有着紧密联系。入侵检测技术通过采集、筛选、分类、处理信息数据,在形成最终报告的基础上,将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状态及时反映给用户。现阶段,人工智能在模糊识别、专家及人工神经网络等系统入侵检测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的智能型反垃圾邮件系统,是一项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而研发出来的防护技术,其针对的对象为垃圾邮件。此项技术可在不对用户信息安全造成影响的前提下,有效监测用户的邮件,并在完成邮箱内垃圾邮件的开启式扫面后,将垃圾邮件分类信息提供给用户,提醒其对可能对自身不利或对系统造成危害的信息进行尽早处理,进而确保整个邮箱的安全性,

3.2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管理及评价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智能化发展,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及电信技术的发展。除了应用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中,人工智能技术中的问题求解技术及专家知识库等,均可促进计算机网络综合管理的实现。由于网络具有瞬变性及动态性的特点,因而给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这同时也使得现代化网络管理工作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其中,以人工智能理论为发展基础的专家级决策及支持方法,在信息系统的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项智能计算机程序,专家系统可累积尽可能多的专家经验与知识,并通过进行归纳与总结,在形成资源录入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这一汇集了多位特定领域中的专家经验的系统,对此领域中相似的其他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及其系统评价,可通过众多专家系统来开展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评价等大量工作。

4结数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需求不断增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形势下,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将会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并且会在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的评价工作中,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马越 单位: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档案管理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网络化。我国档案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档案管理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而且难度越来越高。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成为了一种新的更有效解决档案管理工作问题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档案的必然性

我们以往都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来管理档案,由于多年的实践和完善,已经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以纸张、案卷为载体的收集、归档、检索等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文件和信息的处理量在大幅度增加,具体表现为生成的文件和汇集的信息越来越多,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越来越高,对档案系统开发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大容量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中存在的信息流转不畅、纸张堆叠、查询繁琐、文件归档工作量大等问题凸现,档案信息处理的广度和深度与管理决策的需要产生了较大距离。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手段适应和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真正做到收集档案的质量高,高效率整理档案,及时提供信息服务。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档案及时归档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档案信息的收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档案人员可通过网络进行采集与核对。即各部门可随时将本部门形成的重要的电子文件通过网络发送到档案室,或直接将数据信息向档案室数据库录入;档案室也可以定期在网上各部门的专门文件夹中采集归档资料。这样既方便又省力,确保了档案信息的齐全性。传统的归档方式是档案室于第二年初收集整理上一年的档案资料,因此,档案室保管的最新档案也是上一年度的,而当年形成的最新文件材料都分散在各个部门形成者手中,这就导致档案室提供的信息总是滞后的。现在,由于采用了网络技术,档案室能及时通过网络收到最新信息,确保了档案室提供的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二)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服务社会化

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下,在一定的时期内,有一些档案资源只能提供给一个用户使用,而不能同时满足其他需求者利用档案的要求。这就使得档案的利用率大大降低。而有了计算机网络,在安全和保密的前提下,可以把丰富的档案资源都放在网络上,工作人员只要通过网络就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快捷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使信息流通更加便捷。因此,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极大地使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

三、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信息化先进技术手段的核心,其它技术手段大多以此为基础。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极其迅速,它具有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能以极快的速度输入、存贮和输出信息,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使其对党政机关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影像等资料进行现代化管理,使其具有传统档案管理所不具备的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信息资源自动化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广泛,从一般业务管理到档案检索、编目、编辑出版等等,几乎无所不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档案资源管理的效率,也能够大大提高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效率。

(二)实现信息传递网络化

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使计算机技术的优越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在档案信息计算机检索系统中采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可以将档案信息检索方式由脱机检索、联机检索,发展为智能检索及网络检索,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达到资源共享。实现计算机网络化检索是计算机检索方式的高级阶段,它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各部门对各种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每个部门都希望提供的是经过加工后的综合信息,甚至于包含知识增值的产品。通过计算机的管理,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提取、分析、加工,不仅提高了各部门利用档案的效率,还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三)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

档案信息数字化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通过软硬件设备进行加工、研制并创造出新的信息产品。传统的纸质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主要靠手工,而要向更快更高的方面发展,需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将其数字化后才能开发为信息产品与电子档案信息,从而使开发利用协调共进。与传统档案资料相比,数字档案更易于保存、查询、修改,并且可以通过网络快速传递。它能使档案业务工作变得方便、快捷、高效。文书处理部门将收文或发文都输入到计算机中,各级部门可根据自己的权限范围在网上分组传阅与自己相关的文件,并注上处理意见,年终归档时,只需要向档案管理部门移交一份分类组卷清单,把数据通过网上按档案数据格式传输到档案管理部门的数据库即可,从而使档案工作人员减少了档案数据录入工作。这在科研、教学、设备等各类档案管理中同样适用。在许多档案在形成时已由计算机处理,档案工作人员只需编制相应的档号,整理上架。而计算机管理方面则只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已不再需要大量的数据录入,数据录入影响档案计算机管理的“瓶颈”问题,已不复存在。档案存储数字化提高了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了档案管理的成本,并可超越时间、空间、机构等因素,满足学校和社会各界利用者的需求。

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继续做好纸质等传统载体形式的档案管理工作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并不能解决目前档案管理中所有问题,任何新技术的出现,在其使用过程中都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不断弥补其不足。由于电子文件信息本身的一些局限性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如可以随意增删,原始性、凭证作用难以确定,法律效力差等,使得纸质等传统载体与电子档案的“双套制”管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并存,以保证档案内容的准确性和作用的发挥。针对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双套制”保存问题,在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之间建立一个“通道”,将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以文本方式和影象方式共存,制定特定的、完善的、符合实际需要的管理规章制从而有效地保障信息化档案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

(二)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性

档案管理中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必须将安全、保密放在首位。档案是各项重要活动的记录,其中一些属秘密事项,特别是一些单位的档案中秘密事项就更多,这些都是不能公开的。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单纯强调利用,必将给国家造成损失。信息安全重在管理,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提出明确的保密安全要求,对档案中涉及的秘密信息必须采取保密安全措施,如根据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密,信息利用要经有关领导审批。计算机按要求设置密码、使用权限、身份认证,安装防火墙;及时对防病毒软件升级、增添漏洞补丁,要解决好计算机电磁泄露问题。与非计算机要分开,计算机不能相互访问;非计算机不能处理、存储信息;有内容的计算机不得上互联网。不得用互联网传输信息,内部网与互联网必须实施物理隔离。只有解决网络安全的问题,才能使档案的可靠性、保密性提升,才能更好地推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五、结论

总之,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代表的是一种全新的信息环境。它会随着计算机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充分发挥出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 教学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作为中职学校的基础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作出探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技术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也不例外。因此,在职业学校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显得尤为关键。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该课程教学的发展历史入手,结合网络技术发展的形势,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网络实验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作出探讨。

一、明确切合实际的课程教学目标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当展最快的信息技术,是新世纪人才必须把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被列为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在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中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专业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基础,培养未来的中高级网络管理、维护人员及至网络工程师等。那么,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更深入的认识,能解决网络管理中的基础问题,能选择合适的因特网接入方式,会按要求划分IP地址,会使用常用的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能用Windows Server 2003 组建符合目标的局域网等。

二、精选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

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是必要的。以往所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和许多专业教材一样,先理论后实验,实验总是安排在本单元理论学习之后。这样就使得课堂和实验教学内容脱节,还导致了所讲内容空洞、枯燥,不轻易被理解和把握。另外,在体系结构上也存在不妥,大都以知识点为主线,相邻章节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这就使得学生学习的主线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学习时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有条理。所以,笔者着力编写校本教材《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将其分为三大模块,主要由网络常用软件应用、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及应用和网络互连基础构成,各模块又分别由计算机网络概述、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以太网组建、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广域网、TCP/IP协议、因特网技术和网络安全等25个项目组成。将学生熟悉的网络常用软件放在第一模块,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掌握基础模块后能更好地学习后续两个模块。本书适合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在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将理论基础与实验编在一起,以实验为主线,将基础知识融入实验项目,做实验时遇到新的知识点再及时讲解,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吸收新知识,并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的应用环境。

通过学习,希望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了解局域网、广域网技术,掌握常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使用,会处理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与管理的相关问题,从做网线开始,最终能模拟组建一个典型的小型局域网,并熟知这些技能的综合应用。

三、准备好网络实验室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实验室也需要不断完善。专用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工作站等硬件设备是组建局域网的必要基础设备,“纸上谈兵”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校自2008年构建专业网络实验室以来,教学效果就有很大提高,笔者在教学研究上也有了新的心得。因考虑相关课程(如计算机组网技术)也需要实验室,将设备分为6组,以便让学生分组完成实验,这使得分组教学得以更好地展开,学生的合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另外,考虑到学生的操作基础和设备维护,建议让学生做实验之前,先在适用的实验模拟器中完成实验。我校选择了目前较适用的模拟实验软件VM Workstation、Packet Tracer等。 转贴于

四、搭建网络教学平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延伸课堂

2010年,我校在“十一五全国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的研究中提出:要将各类课程的电子教案、课件、各章节的要点、作业及优秀学生作品等放到校园内网上,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向教师提出问题、提交作业,教师也可以通过邮件为学生答疑和批改作业。如今,我校新改版的校园网,经过规范性、艺术性的网页设计,配合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效果,动态网页和读者独特的互动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需要。校园网已成为重要的网络教学资源,也成了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列为我校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考虑到该课程对实训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对实训设备的依赖性较强,专业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做好实训外,还应借助网络平台给学生推荐更多、更好的学习网站,如技能大赛网、服务器管理网、小型局域网搭建之类的网站,让学生的功夫下在平时的课堂内外,激发自主性、探究性学习。

五、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特征是:“协议”满篇,很空洞,不如其它课程具体,但“协议”的学习又是这门课不可或缺的,因为很多网络设备都离不开“协议”的支持。如何让学生对枯燥的协议学习产生兴趣,探究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整合教学资源,采取适用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有许多实训任务,虽然学生对这些操作性很强的实训感兴趣,但仅限于此,对实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则一无所知,就更别说运用了。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切入点,那就是课堂的导入:情境导入——明确任务——知识点讲解——实训巩固——知识拓展。其中,“情境导入”是重点。虽然有的实训很难创设真实的情境,但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平台,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素材让情境更逼真,教学效果的改善是必然的。另外,现在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以多媒体为主,但板书也是重要的辅助形式。对于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等内容,可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对其产生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易于理解,也可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同时增加信息量,提高课堂效率;对于IP地址、子网划分等公式推导需演绎的内容,则采用黑板加讲解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

2.讲课时多用生活中的类比事件,使复杂的新题目变得易懂,同时增加趣味性。比如,讲“协议”和“层”的概念时,举“两个不同国家的商人合作(假定他们只会本国语言)”的例子,明白双方之间的通讯是需要规则的,上层的通讯需要相邻下层协议的支持才能完成。再如,讲网络层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时,用城市中的交通新题目作类比,让学生容易理解。尤其是拥塞控制,通过类比很轻易就能理解“网络中的Packet包太多”(城市中的车辆太多)是导致“拥塞”的原因,然后采取一些算法来控制和解除拥塞。

3.让课堂多些“争吵”,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于课程涉及的一些较难懂的、有争议的知识不妨抛给学生展开讨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要求,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

六、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专业实训课的评价机制已与文化课的评价机制有很大的不同,但仍需进一步完善。除学期末的笔试(也可用无纸化上机考试代替)外,还应采取单元项目考核、综合实训考核等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有更多体验学习成就感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上机成绩由60%的平时单元实训和40%的期末综合实训构成。另外,还应推荐他们多参加专业类技能考试,开阔眼界。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267-02

一建设基础

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很早就开始招生,是省首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目前该专业现有在校生229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为95.2%,专业对口率为85.4%。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2.5+0.5”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取得一定的成效;具有一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具备基本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

二建设目标

深化与IT行业、产业合作,创新以就业为导向的“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需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融教学做、培训认证、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网络实训基地;打造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主体的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经过2-3年的努力,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辐射能力强的省内教学改革试点示范专业。

1.创新“3111”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与各大网路公司的合作,采取“校内培养+企业培训+企业顶岗实习”的方式,争取全程按照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2009年本专业在校生人数达到240人。

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网络工程师的职业能力为依据,以“组网、管网、用网”核心能力为标准。建设省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1门。

3.打造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培养在本专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1人,聘请具有企业经历的高级工程师2名,培养骨干教师2名,使双师比例达到95%以上。2009年力争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为院级教学团队。

4.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功能,提升实训室的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新建2个、扩建2个校内实训室,新增校外实习基地3个,使其校内外实践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5.拓展横向联系,积极为社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网络建设提供服务。

至2010年,成立1个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支持企业10余家、职业技能培训200余人次。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措施

1.深化与网络龙头企业合作,创新“311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

表1“3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3111”方式学期内容

“3”第1、2、3学期在校内进行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培养

“1”第4学期在校内实习基地聘请企业工程师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1”第5学期在企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联想集团、惠普公司等)

“1”第6学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顶岗实习

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能力培养依托于网络企业。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承担技能训练任务,使学生熟悉职业环境,积累职业经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在企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顶岗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进行综合技能训练,指派校内教师深入一线,掌握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聘任企业技术骨干、企业行家为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指导,培养职业能力,并作出综合评价。

2.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培养“组网、管网、用网”为核心能力的优质网络课程。

(1)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工程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以“组网、管网、用网”的核心能力为标准,确定课程体系主线和相应课程,使学生按照基于网络工程师的工作过程逐步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同时培养职业素质。

(2)建设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

以专业教师为主,由行业专家和企业工程师参与,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课件、立体化教材、职业认证试题库、教学资源库等。将《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课程建设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

培养1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具有一定影响力,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技术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通过培养锻炼使其在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技术应用、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成为专业带头人。

(2)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从知名企业中聘请2名具有副高级技术职称的网络工程师作为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参加职业教育理论和课程建设学习培训,提高其职业教育和课程开发能力。培养2名骨干教师,参加网络企业锻炼3个月以上,参加国内进修和师资培训。通过学习与培训,每位骨干教师获得至少1个行业资格认证证书,承担1门专业课程建设,主持1项科研课题,2篇,参与2次以上对外技术服务。通过以上方式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3)兼师教师队伍建设。

从网络知名企业中聘请行业专家和高级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优化团队专兼结构。兼职教师负责学生职前培训、指导学生校外实习,参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工作。

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新建3个实训室、扩建1个实训室。

持续校企合作密切关系,强化与网络公司的紧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企业捐赠设备和获得采购优惠,新建网络安全实训室,增加信息安全和网络管理实训内容;与MICROSOFT公司技术支持中心合作,扩建网络系统实训室;新建网络工程实训室,增加模拟真实环境综合布线和网络测试实训内容,尽早成立Fluke网络测试实训基地。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深化与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校企双方签定合作协议,学院每年为实习企业提供相应的实习经费,企业接受学生校外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企业工程师担任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优先接纳优秀毕业生就业。

(3)校内外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内涵建设。

按IT企业管理模式,制定实训管理制度和校内外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通过企业文化图版宣传、企业产品展示,构建与职业活动相一致的职业氛围,提升实训基地的文化内涵建设水平,探索与企业有机融合的方式与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能力,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1《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项目化教学的重要性

在近几年的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教材中,我们可以知道其选择的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其教材的具体教学结构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网络互联设备、网络操作系统、Internet应用、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新技术介绍,对于教学的内容安排常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存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把计算机中的重点知识环节网络技术变成了口头的说教表述,这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很好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其二是过分的追求专业性的动手能力,将课程的知识讲授忽略,变成了以个人培训为主的实践课程,没有很好的做到实践与理论结合。对于项目化教学来说,它本身是一个行动导向型的学习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们在相对独立的确定自身目标以及具体的计划,然后进行相应的实施,最后对实施的结果进行评价。项目化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选择中心,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的组织课程内容。能够有效的教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对于具体的项目教学是师生们相互共同的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工作活动,其特征主要是;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自行的负责事物,专心的投入,强调小组性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要完成具有实际利用价值的成果,学生们还需要结合自身不同的知识去分析问题。项目化学习在设置具体的项目教学情境时需要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对应的看其能够用在哪些方面,然后针对这些方面再去设置一些项目,这样可以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学生指明知识导向。在每个项目的情境化教学中,其本身特性包含着目标性和探究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对于项目的内容必须符合教学逻辑内容。从而确保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技能。

2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措施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项目化实施,是以现实的网络应用为主要的教学培养路线,针对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开展相应的实训工作,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做一体化方式。对于其中的基本理论的学习,我们不去深究其各项内容的基本意义,而是重点的注重其实用价值,让学生们在实际应用中学会具体的使用方法,在教学中,还要相应的做到科学性和先进性相结合,不断追求新的应用性比较强的知识内容,对于具体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可以将课程分成一个相应的大项目,然后在将这个大项目分成对应的若干个小项目,实现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上的不断细化讲解。在校园内可以建设相应的网络实践课程,带领学生们针对于网络技术中的某项问题进行对应的实验研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们了解网络技术的基本构架,让学生们能够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学会对知识的实践运用。由项目化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的标准制定,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所涉及的相关职业的知识,我们具体选取了两个项目,其中包含了几个对应的小项目来构建项目化教学体系。主要背景是企业的网络建设维护,在教学中我们还想应的配备了几个典型的现代网络案例来作为其项目任务的运行载体。项目一是“计算机网络通信基础”,其具体由计算机的网络基本体系结构和计算机通信原理这两个子项目组成的。主要目标是想让学生首先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为其以后学习奠定基础,项目二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管理基础,其中包含了计算机的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以及互联网的技术运用三个子项目。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网络管理功能,以及各项功能的模式和体系,熟练掌握网络安全技术。对于制定和实施新课程标准的老师要深刻的体会其标准在教育教学中的意义,认真的学习相关知识,对于课程的标准内涵要做到相应的理解,充分的掌握课程标准的制定技巧以及明确基本框架内容。通过相应的实践在进行不断革新和完善。在项目化的教学中还可以相应的开展纸机结合的考核方式,全面的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的考察方式不仅考查了学生们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重视对于学生们计算机学习的目的培养。考核制度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还使学生能够享受到自身价值成就的体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使学生们能够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项目化教学下的具体教材编排中,我们需要相应的做到四个方面;①学习知识的实用性,②项目教学的实际性,③教材编排的过程性,④语言表达的形象性。其中对于教材的知识学习,不能简单的从教材教学知识出发,要从知识的实用性方面出发,本着以实用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编排。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项目化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项目的本身必须具有相对较好的完整性和针对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学生们通过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加强其为来职业发展能力。对于项目化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与其专业技能有效的结合,达到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效果。在项目教学中,还应当针对性的加强教学时的语言形象化,抛弃以前那种比较古板的教学表述方法,在保证教学用语科学严谨的前提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色彩性教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要避免在教材中出现大量文字性的叙述,将教材的总体设计提上去,加强教材的可读性。

3结束语

对于项目化的教学的关键只在于其项目本身的构建上,项目化教学是以主要的教学过程作为载体,但其根本的任务立足点在于其对应的未来职业方向以及职业岗位上。职业高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教学要结合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自身兴趣的学习以及实训任务,让他们能够在其中自主的开展学习内容进行相应的学习。

作者:朱佳单位:四川省乐山市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层次教学;多元化教学

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目前,我国计算机网络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对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需求很大,而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的人数越来越少,同时也导致了招生困难。分析形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些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学生能力差,不能够很好地胜任各种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一)学校生源文化基础差并且纯在较大的差异。技工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初中生,大多数又是升入普通高中无望才选择职业学校学习的。这些学生基础都很薄弱,且他们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职业学校如果仍按照传统的《中职教学计划指导方案》或与其类似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效果肯定较差,教学目标难于实现。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一些技工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专业设置和专业课程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上呈现出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及手段相对滞后等现象,造成了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脱节。目前社会对中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才需求在“网站建设和管理”、“中小型网络互连与网络维护”、“网络组建工程”等这样的岗位上。而职校中这样的课程不多。

(三)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根据近几年有关部门进行的中职师资队伍的调查,目前技工师资队伍主要突出的问题为:师资总量严重不足;老师来源渠道单一,主要为高校毕业生,缺少富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老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比例等方面出现很不合理的比例。

(四)实验、实训设备缺乏。目前很多开设计算机网路专业的职业学校,都没有建立专门的网路实验,有些学校尽管建有这样的实验室,实验室的设备也主要是一些旧设备,而且数量有限,根本胜任不了培养计算机网络应用合格人才的要求。

二、建议措施

(一)教学对象分类及教学目标多元化、分层次,以满足不同类别的学生需求。主要思路是: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实际能力与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习惯,根据学生中考成绩及特长,将学生分成A、B、C等类,制定多元培养目标,加强文化课、专业课学科教学的针对性,不搞一刀切,实行分层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教材种类多、内容层次差别大,选用教材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在技能课上让学生多联系、多时间。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会提高学校教学的效果,较快的效果,较快达到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制定多元教学目标,根据市场的需要,优化课程设置,进行分层教学。当前我国人才市场急需的计算机应用的领域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如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软件开发、程序员、软件测试与维护、计算机网系统规划、安装与配置、网络工程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平台管理人才等。职业学校应根据以上市场的基本情况,结合中职的生源及中职学校的自身条件,选定合适本学校教学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岗位,如网站建设与管理、中小型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络信息安全等作为培养目标。对于以上岗位,分别制定其培养目标。“网站建设与管理”的能力目标位能够胜任一般网站的建设工作及网站的日常维护:“中小型网络的建设与管理”的能力目标为能够胜任中小型网络的建设与日常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目标为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法律与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网络系统的安全维护能力。对于成绩较差学生主要完成“网站建设与管理”模块的相关课程的学习,这个模块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基础”、“平面图像处理”、“二维动画设计”、等这样难度不是很大的课程,各门课程的学时可以适当增加,技能训练课上可以反复练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可以完成“网站建设与管理”及“中小型网络建设与管理”俩个模块的学习,对于这部分同学,由于内容增加了很多,各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课时都要做合理的安排,课程不要开设太多。成绩很好的同学在以上俩个模块的基础上可以增加“网络信息安全”模块学习。按照这样的方式制定多元化分层次的培养目标,使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各不相同的同学,毕业后都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领域的一技之长,在社会上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

(三)搞好师资质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时提教学质量保证。面对师资总量不足、双师型教师官却、专业课教师数量较少这样的情况,可以采用俩条腿走路的方针,一是有计划地进行自培;二是有针对性的引进,尤其是要引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高级人才,成为中职教学中的实验、实训教师。在学校自己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有计划地安排中青年教师到计算机网络公司挂职锻炼,参与工程项目等多种形式的锻炼学习,并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方面的各种认证,获取各种岗位证书。只有教师自己的技能水平提高了,学校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

第11篇

【关键词】传媒;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 (2008) 07―0116―03

引言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现代传播业在我国的兴起,传播学进入迅速发展时期,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大行其道,成为与传统的媒体相抗衡新媒体,网络传播成为日益重要的传播方式,社会对网络传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为满足传媒业的这种人才需求,我院陆续开设了传播学(影视与网络传播)、广播电视编导、动画、广告学等专业,培养既掌握传统传播理论与方法,又熟悉网络传播技术的传媒业中、高级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这些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旨在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础原理和一般技术,以适应现代传媒业对新技术的需求。作为计算机和部分理工科专业的主要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开设多年,有大量现成的教材和教法,但由于传播学专业的特点,直接套用这些教材的内容和教法,难以达到预设的效果。如何使课程内容和教法适应传播学专业的特点,从而实现预设的目的,是本课程组孜孜一求的目标,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探索出一些适合传播学专业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课程体系结构设计

计算机网络是以OSI或TCP/IP参考模型来分层组织内容的,大部分专业讲授计算机网络技术时,也按照这样的层次结构,从底层到上层或从上到下,讲解各层次的功能、协议等内容,使学生对网络原理进行系统地认识和学习。但考虑到我院传媒相关专业的学生特点,如主要从事新闻传播、影视、广告等课程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有限,逻辑抽象思维能力差等,一开始就过多地讲授抽象理论,势必会使学生感到理解困难,进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且,限于专业课程设置,本课程的教学时间较少,加上计算机网络内容多,技术更新快,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把所有内容讲透彻是不现实的。基于这些特点,结合我们的培养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能,能够熟练使用网络,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顺序,对课程的体系结构作了重大修改:按照“用、建、管、懂”的顺序,组织教学,即首先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互联网,逐步深入到一些网络基本操作,然后学习组建中小型规模的局域网,进而掌握网络管理的一些基本技术,在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模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网络原理。这种课程体系设计,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达到了课程预设的目标。

二 优化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内容繁杂,又相互关联,如果不按照计算机网络的参考模型组织教学,很难使课程内容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为此,我们对课程内容精心选择,对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内容和技术,进行精讲,而对其它内容只做简单介绍,既保证课程内容内在的逻辑结构,又轻重有度,以保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大部分,仍以五层的网络体系结构参考模型为纲,但在内容和顺序上作了裁剪和调整[1]:

(1) Internet应用:TCP/IP的应用层概述、DNS、Web、FTP、Telnet。

(2) 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概述、介质访问控制、局域网组网设备、以太网系列、无线局域网、虚拟局域网。

(3) 广域网技术:广域网概述、点对点协议、公共电话交换网、ISDN。

(4) 网络操作系统:介绍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 2003 server\Linux。

(5) 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概况、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 TCP/IP协议:网络层功能概述、IP协议、路由与路由协议、路由器在网络互联中的作用、传输层概述、UDP与TCP。

以上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兼顾到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又要考虑了传媒专业的实际需要,以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 加强实验教学

网络实验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此,我院在课程教学之初,就建立了设备先进、可以同时容纳40人的互联网实验室,配备有三层核心交换机、二层交换机、路由器、网络服务器、各种无线设备等先进网络设备,并与互联网联接。在实验室,学生可以完成网络原理、组网、网络管理、应用开发等多项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本课程总学时54,实验占24学时。实验的内容和进度尽量与理论教学保持同步,每章都安排合适的实验内容。我们组织教师,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对每个实验的目的、预备知识点、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等都作了明确的说明。通过仔细阅读试验指导、试验教材或相关理论,再加上一些必要的前期设计,学生在进实验室时,能够做到“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方法得当、问题有针对性”,避免了出现进了实验室不知所措情况[2]。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规章制度和实验设备操作规程,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并做好记录。需要多人合作的实验,要求每个人都有任务,防止“有干的、有看的”现象出现。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指导,确保实验教学的质量。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环境,包括设备的整理与复位、电源关闭、清洁卫生等工作,作为实验的组成部分,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业务素养。

实验结束后,学生必须及时撰写实验报告,这既是对实验记录的整理,也是对实验的总结与归纳,实验报告要求实事求是、内容详实、数据准确。通过上述对实验环节的组织管理,学生在学习网络技术时,就可以体会到复杂的网络原理背后,真正蕴含的内容和奥妙,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主动探索网络知识的欲望。

四 改革教学方法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抽象和难度大的特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对理论的理解[3]。

(1) 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投影仪和实物展台,采用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将分组交换、线路交换、停止等待、CSMA/CD等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

(2) 开发辅助教学网站。利用校园网数字化教学平台的支撑,我们开发了课程网站。网站主要提供课程公告、在线课堂、提交作业、在线答疑、讨论区、视听资料等模块,教师可以将教学大纲、教案、实验指导、工具软件、参考资料等内容进行共享,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

(3) 结合实际进行教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应用广泛的学科,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如网络连接不上问题,QQ聊天程序显示IP地址问题等,如果结合这些问题进行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些现象是和那些知识点有关,涉及到网络中的哪个层次,哪些协议。

(4) 鼓励学生课外自学。老师在课后布置一些认知活动,如了解校园网的拓扑结构,观察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的内容结构等,学生课外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组织实地考察或查阅资料,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甚至可以利用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通过这些认知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考核与评价

为了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理论水平、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必须采用一种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机制。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一般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堂提问、考勤、小测验等)占10%、实验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60%三部分组成[4]。对于传播专业的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网络实际操作和应用,理论考试应考察基本的网络原理和一般方法,不应过多过难。

六 结束语

我们的课程建设密切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展开,经过几年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下一步,我们准备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在教材建设方面力争有所突破,编写一部适合传媒领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以更好地满足本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学。

――――――――

参考文献

[1] 郑良斌,何薇.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5,(8):1-3.

[2] 施晓秋.计算机网络实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参见使用说明部分.

[3] 张继山,杜玉桥.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2.

[4] 陈观林,杨起帆.谈“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J].计算机教育,2005,(8):1.

The Research about Course Construc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Reform

XU Jin-puXU Peng-minSUN Xiao-meiMA De-xin

(Media Institute, Qingdao Agriculture University, QingDao, 266109, China)

第12篇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应用 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 

1.1 第一阶段: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首次结合尝试 

20世纪50年代的初期,美国地面防空系统用通信线路将远程雷达与测量控制设备连接到同一台中央计算机上开始,这就是当今世界首次尝试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到一起。这为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做好了技术准备,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后来,60年代初,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订票系统又一次尝试通过一台中央计算机连接了遍布美国全境的两千多台计算机,从而实现了分时多用户和集中控制处理,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面向终端的联机/网络系统)也就这样产生了。 

1.2 第二阶段:分组交换的产生 

20世纪60年代,在美苏冷战期间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部领导的远景研究规划局ARPA提出要研制一种崭新的网络对付来自前苏联的核攻击威胁。随着远程网络(WAN)开始被大范围的广泛分布,(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即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在1969年建立的ARPA网,被视为是著名远程网络,它不仅在整个美洲大陆进行了大跨越,还开创了与其他欧洲国家通过通信卫星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ARPA网的产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发展史上的重要性标志。当然这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有想连接在它上的主机都直接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它规模增长很快,到70年代中期,人们认识到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无法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很多网络互联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的互联网的出现。 

1.3 第三阶段:网络标准化的形成 

70年年代中期,伴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使得它对计算机在短距离间的通信要求也越发明显,就此(LAN)局域网便应运而生了。计算机网络要求开始正式步入标准化的网络体系结构时代,美国IBM公司率先公布了(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SNA标准(即系统网络结构),在这之后,DEC公司也提出了(Digital Network Architecture)DNA标准(即数字网络体系结构)。在此期间,(ISO)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成立了一个委员会,专门服务于开放系统互连分技术,并陆续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用以促进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方向越来越趋向于标准化。 

2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分类及其应用 

2.1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通常我们常见的“LAN”就是指局域网,这是我们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网络。LAN网络的优点是投资少、见效快,在国内外各领域中收到广泛的应用。 

第一,(以太网)Ethernet。 

目前,在局域网中(以太网)Ethernet一直保持着其主流的位置,常用的Ethernet结构主要有以下3种:10BASE5组网结构支持粗同轴电缆的、10BASE2组网结构支持细同轴电缆的和10BASE-T组网结构支持双绞线的。 

第二,(令牌环网)Token- Ring。 

(令牌环网)Token- Ring是80年代中期由IBM和TI公司所创,其具有优先权访问控制机制和令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方式的优势,且它所具备的高度适应性和实时性,即使在网络高负荷的情况下也能满足网络用户对网络系统的更高需求性。1992年,(令牌环网)Token- Ring Ethernet的销售额尤为明显,超过了(以太网)Eth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