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数学笔记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学会预习、记好笔记、做好作业
引言: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笔者就高一新生在预习、记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会预习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前提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只是障碍。
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方法
1、“读”——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等逐条阅读。
2、“划”——即划大意、划重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记忆。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写在书边。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的内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课后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二、记好笔记是学好数学的环节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做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做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应该记一些:
1、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不会导致知识断层。
2、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3、记归纳总结。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4、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业是学好数学的反馈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明显增大,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想好。学习上一定要注意:
1、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2、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3、要在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课外学习中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己的思维力、观察力、阅读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特别是对每学一个知识后对自己的认知进行再认知,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对所学知识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学好高一数学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高一数学是学习的一个艰苦的磨炼,经过了预习、听课、记笔记、作业、复习的过程,就会打开高一数学的学习思维。只有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进一步学好高一数学。
参考文献:
[1]范永顺主编.《中学数学教学引论》.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联网.《高一新生如何做数学笔记》.中小学教育网,2006.8.21
关键词:高一新生 学数学
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授方式的不同,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进而产生厌学情绪,针对种种情况,我就高一新生在预习、作笔记、做作业等方面略发见解,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学好数学的关键是学会预习
预习就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是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一﹚学会预习的前提是明确意义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觉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能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在上课老师讲解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二﹚预习的基本方法是“读、划、写、查”
“读”是指先将教材精读一遍,以领会教材大意,然后根据学科特点,在反复细读,如:数学概念、规律、例题推导等逐条阅读。“划”就是划大意、划重点、划难点,将一节内容的重点、难点、规律、概念等划下来分别标上记号,以帮助上课听讲时的记忆。“写”是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和避免忘记的解释写在书边相应的位置。“查”是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最好合上书本思考刚才看过的内容,哪些一看就懂,哪些模糊没懂和做课后练习,以起到检查预习的效果的作用。
二、学好数学的基本环节是作好笔记
学好高一数学在学习方法上要有所转变和改进,而作好数学笔记无疑是非常有效的环节。善于作笔记,是一个学生善于学习的反映,为此数学笔记主要应该记好以下内容:
(一)记疑难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有针对性的请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避免导致知识断层。
(二)记思路方法。对老师在课堂上介绍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时记下来,课后加以消化,如有疑问课后及时问老师或同学。
(三)记归纳总结 。记下老师的课堂小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容易掌握本堂课各知识点的联系便于记忆。
(四)记错误反思。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误,并用色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三、学好数学的反馈是做好作业
做好数学作业是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运用和巩固。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要拖到半小时完成,拖泥带水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四、给高一新生的建议
高一教材知识量比起初中明显增加,理论性明显增强,高中学习对理解要求很高,不动一番脑子,就难以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综合性明显加强,往往解决一个问题,还得应用其它学科的知识;系统性也明显增强,高一教材的知识结构化升级;能力要求明显提高。
进了高中以后,要在学习上制定一个可行的目标,使自己目标明确鼓舞斗志,有目标才有动力;学习上要循序渐进,做什么做多少、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用什么办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认真思考好。
学习上一定要注意先预习后上课,先复习后作业;上课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复习;定期整理听课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要科学安排好时间,选择最佳学习时间和方法,合理分配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交替用脑,做到科学性、计划性、合理性和严格性。
要养成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学习时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经细胞“全力以赴”,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明显的痕迹,就能加深记忆。还要养成自我整理知识的习惯,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提炼的过程,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习习惯 培养策略
从初中到高中,很多事务都是新鲜的,高中的学习、生活是他们期待的,每位学生都想学好,都憧憬三年后能考上一所好大学。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许多学生到了高中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数学成绩。高一没打好基础,高二就跟不上,因此学好高一数学很关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更重要。
下面就如何培养高一新生数学学习习惯,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习惯
从内容和要求来看,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更为抽象、思维灵活多变、容量大、节奏快,如果被动学习就很吃力、听不懂,而有效预习能使目标明确、效率高。如何预习达到目的呢?
首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便于更快进入课堂学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1.复习已学内容,从教材中筛选出存在疑惑的地方,及时做好标记。
2.初步弄清学习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和疑难的问题。
3.预习新课要提前做好准备,课后练习题要想想、做做。上课时集中注意听讲,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课上“听、记、想”三者有效结合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阵地,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做到“听、记、想”三者有机结合特别必要。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后,学生对自己本课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已经了然于胸。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想法,觉得简单易懂的会忽视,课堂中不愿意认真听课,也有的学生,一旦某个知识点难以理解,则放弃继续耐心参与课堂学习,久而久之,学科重难点依然难以解决。事实上,教师在课堂中侧重讲解的,主要是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典型例题解题思路和方法等,学生自己看书可能达不到期望的效果,因此,课堂听讲相当关键。教师要对学生的听课要求加以明确:
1.紧跟课堂学习节奏,关注思路分析。要求学生必须尽最大努力跟上课堂学习的节奏,不必囿于部分知识点暂时难以理解而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尽可能关注教师在课堂上对某些知识的分析过程、典型例题的思路点拨,相关定理的推导。
2.积极开动大脑,敢于适时发表观点。听课绝不只是盲目跟随,更需要对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及的每一个观点加以转化,反思自己的思考是否和老师的思考一致,若存在偏差原因在哪里,哪一种方法更为合理等。对课堂中发现的问题当堂不便于提出的,可以课后及时找老师交流。
3.科学记笔记,便于以后回顾与反思。很多同学均清楚数学学科中记笔记的重要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只是为了记笔记而记笔记。也有部分学生仅满足于课堂听讲,笔记较少。数学学科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在较大的课堂容量、较多的思维训练中,单靠大脑即时记忆显然无法保证学习效果,且课后也难以反思。可以将部分笔记较好的学生加以展示,引导学生科学记好笔记。还可以让部分借助笔记记录和使用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学生,介绍笔记记录和使用方法,带动大家科学记笔记。
在课堂学习中,要求学生用好自己的眼睛,看清教师的板书;专心听,倾听教师对典型例题和关键知识点的分析;主动说,勇于在教师的引导下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时记,便于课后反思和巩固。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课内外练习中培养独立作业习惯。作业要做得整洁、美感、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思维的有效途径,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作业要提倡效率,拖拉作业的习惯会使思维松散、注意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无益的。
做作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提高运算能力,若非特别复杂的计算绝不选择计算器。计算能力的提升也是数学学科之必须,总是依赖计算器得出看似准确的结果,势必难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2.审题的角度及推理思维习惯。不同类型、不同知识点的习题,审题思路既有相同的方面,也存在差异性。切不可边作业边看笔记和教材,可以先复习后做作业,也可以在作业整体基本完成后,对存在问题的知识点加以强化,在强化的基础上再次检查作业,弥补缺陷。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
一、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高中教师的鼎力相助,单凭学生个人是无法完成知识点的衔接的。打个比方,直接用开水煮面总比把生水烧开再煮来得快,因此高一数学教学也需要从初中的数学知识入手,并说明新旧知识的具体联系和区别,从而真正做到“从已知去探求未知,进而将未知转化为已知”。这样做也暗示了学生知识具有延续性、系统性,从而帮助学生自身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高中数学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初、高中数学教材,把握初、高中教学中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对于重要知识点如二次根式、三元一次方程组等十九个知识点要特别做好衔接。并且,对于高中广泛使用的因式分解的方法、两数和(或差)的立方公式、两数的立方和(或差)公式、配方法、韦达定理等(被初中数学删除了),必须加以补充。在导入新课中也要适当地注意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以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并掌握数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二、教法的衔接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初中教师要改变现有的教学方式,不能包办学生的学习,应当使用一系列手法使之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如课堂结束后,让学生自行归纳学到的相关定理公理并将其整合成图表,对所学内容多做开拓性探知和补充。此外,初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材料,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从而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
高一数学教学最初要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顺利实现由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降低高中数学学习的起点,可以让学生与学习内容形成对接,使学生在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由于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养成了有问题就等教师讲解的习惯,高一起初教师应当勤讲解、多辅导,切莫撒手不管。倘若放手过早,学生不明白如何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债台高筑”,以致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所以,高一年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可以通过随堂检测、周周清、月月清,或是检查学生的作业、鼓励学生提问以及课后辅导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然后通过减少辅导次数、减少作业等方式,让学生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此外,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的学术交流也有利于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
三、正确的学法在教学衔接中必不可少
为了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应当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及时预复习、上课记笔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注意作业格式等。对于典型题目应当自觉主动地寻求类似题型多做多练,反复巩固,以求举一反三。
还要强调的是,现在的初中学生普遍依赖计算器,根源在于初中对学生算法的要求甚少。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独立运算的能力,介绍一些捷径、巧解,对于整式的变形、不等式的变形、分数的运算等这些高中数学必备知识应当手到擒来。
四、学生心理衔接是教学衔接的根本
(1)情感交流很重要。情感交流是这些交流的基础和起点。尊师方能重教。因而,教师应当对学生予以理解、支持、信任和鼓励,在师生间建立起和谐共处的情感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师生交流畅通无阻,知识的传达便得到了保障。
(2)训练要高质适量。有的教师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勤能补拙”,却不知简单重复的训练会使学习索然无味。同理,过难的题目也使学生接受不了,大叹“回天乏术”,从而产生望洋兴叹的渺小感,成就感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当筛选适量的、适当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面向全体,个别培养”,从而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3)让兴趣成为原动力。学习兴趣重在创新,成功的体验可以让兴趣更持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创新实践,如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和角度的关系等。并不简单也并非高不可攀的探索过程可以让学生获益良多,越战越勇,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蒋长好.教育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一高一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量大,难度大,语言抽象,综合性强,系统性强难度提高且教学进度快。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使那些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中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逻辑运算、函数、图形等语言,思维梯度大,对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导致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下降;在思维方法上,初中阶段很多老师能为学生建立统一的思维模式,形成机械的思维定势,而高中则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从而导致数学成绩下降。
二.提高高一新生数学成绩的对策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定计划明确学习目的。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2)课前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3)细心听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上课除了听之外还要适时地记一些笔记。上课专心听重点难点,做到心里有数,当记笔记与听课发生冲突时,要以听为主,不能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是提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课后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边复习边整理在笔记本,梳理所学知识,做到触类旁通。
(5)独立完成作业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使其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以提高解题速度及学习效率。
(6)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反复思考,把错误的地方弄清楚。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把易错的地方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并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才能使所学知识由“熟”到“活”,才能在将来的考试中灵活运用,解决各种问题。
(7)系统小结是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只有悟透了,所学的知识才真正的是你自己的东西。
(8)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我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注意研究学科特点,寻找最佳学习方法。
对数学来说,做题是一个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具体操作结合的过程,所以做题是必须的。但做题并不意味着要见一道做一道,我认为做题不在多,要 “举一反三”,用心揣摩这一类题目的特点,这是提高做题速度与质量的很好的方法。同时要注意每做一道题,要有一道题的收获,收获从哪儿来呢?就是总结归类。寻找不同的题型、不同的知识点之间的共性和联系,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
一、 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变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教材、同学、教师……都有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经过暑假的放松,入学后无紧迫感。也可能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为此就产生惧怕心理。的确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数字,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要注重分析。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二、 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入学教育。
这是做好衔接的首要工作。能够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也能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
2.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内容,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新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有的内容删减了,有的在难度、深度和广度上降低了要求。如二次函数在初中降低了要求,十字相乘法等已基本不提,使得高一学生只要遇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把繁琐的求根公式搬出来,这给高中数学的教学带来了麻烦。为此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3.立足于高中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
4.高中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做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的细,类型归纳的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老师转,无需深入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高一学生往往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调整的时间。这些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高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衔接好学习方法:
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
包括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勤作笔记、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整洁、独立思考以及全面细致的思考问题等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渔”,因材施“导”努力教会学生自学,培养自学能力是教之根本,而自学能力的提高有赖于阅读能力 的培养。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捕捉”问题的能力。所谓捕捉问题,就是老师在课堂提出的设问或自己在预习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都应积极去思考。
5.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问题 改进措施
我经历了由高中到初中,再由初中到高中的这种大循环的教学体制,亲眼目睹了一批初中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高一阶段就逐步变为数学学困生的过程,心中替他们感到万分的遗憾和痛心。为此,我结合高一实际,对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难度跨度大
初高中数学教材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题型少而简单,且每一种题型的解决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而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各种数学思想极其繁多,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各种数学思想的综合运用。其次,当前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普遍降低了,而高中数学教材的难度却没有发生改变,并且初高中数学教材中还存在着知识脱节的现象。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没有进行重点讲解的知识有很多都是在高中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如:初中教学对二次函数要求较低,学生处于了解水平,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初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难度差距。
2.课时安排差距大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高中数学由一周至少6节课变为一周仅有4节课,必然导致课容量增大,以必修一第一、二章为例,概念、性质、法则、定理多达五十多个,而且在这两章中渗透了高中所有必须掌握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如集合与对应、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以及配方法、换元法、反证法、待定系数法等数学方法。由于课时少,进度要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也使一些高一新生因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3.学习方法变化大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归纳得全,练得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机械性记忆的依赖性比较强,在解题过程中总是偏好于套路,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缺乏全面的理解与认识,对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把握也不是十分到位。所以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非常机械的学习方法,善于死记硬背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和做到举一反三。但到了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培养能力。因此,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善于归纳总结,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然后机械地照抄照搬;缺乏积极的思维,不善于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还有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
4.思维方式改变大
在初中数学学习阶段,虽然抽象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但是直观具体的观察也发挥着十分积极的功能。所以初中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级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但是,高中数学的学习则基本都是以抽象思维能力作为主要的思维方式,学生不仅要理解众多的抽象概念,而且要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进而运用所学的概念以及定理等,进行繁杂的推理与判断,并逐渐培养起辩证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高一第一学期到高二第一学期属于理论型思维,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辩证思维过渡。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搞好思想上的动员工作。
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所占的位置和作用;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搞好教材上的衔接。
刚升入高中,好多学生对初中所学的知识已经遗忘了。因此,在讲授高中新课时对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约用一个月时间补习有关的初中知识,从而把初中知识与高中教学内容衔接起来。复习的主要内容有:
(1)函数:包括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重点是二次函数;
(2)因式分解:包括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补充十字相乘法)。重点是十字相乘法;
(3)解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补充韦达定理);
(4)解不等式:包括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把一元二次不等式提上来讲)。重点是一元二次不等式。
例如: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时要完成下列任务的探索:①十字相乘法;②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求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讲授时可通过求一些简单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值域让学生理解值域的概念。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3.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如要求做好以下几点:(1)课前做好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以使得上课时不至于出现书、本等物丢三落四的现象;(2)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3)课上要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因为高中课容量大,扩充内容比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课下进行消化;(4)作业要求及时订正,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反思错误的习惯,在订正过程中加深理解;(5)课后及时完成复习和小结工作;(6)对个别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如抄袭作业,考试作弊,不按时交作业,上课不注意听讲,影响课堂纪律等)应限期改正。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能使学生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
4.搞好思想方法上的衔接。
(1)函数思想与数形结合。掌握方程、数、式、函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的知识分析解题。(2)分类、对比、类比的思想方法。分类讨论的方法在数学中应用相当广泛,在高一集合一章中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3)整体和化归思想。从整体上考虑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4)归纳、演绎思想,许多数学命题都是通过观察、分析其特点,归纳出某种规律而得到的。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教学初始阶段,分析学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学生尽快适应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和发展数学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一 数学 后进生 转化
许多高中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在高中数学中,学生一般会在高一结束或高二开始时,逐步出现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并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此时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弥补,到了高三时则于事无补。因此,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从高一阶段就关注后进生转化的问题,防患于未然,及早对这个问题进行处理,促进学生整体均衡发展。
一、高一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数学知识跨度过大。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兼顾了形象性,多为有理数范围内的各种运算及证明推理,在教师的反复讲授下,学生普遍掌握到位。到了高中一年级以后,增加了许多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为主的内容,依照以往思维方式,学习难度加大,一时难以完全接受。
2.不适应高中教师教学风格。一般来讲,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风格上会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初中教师会对各种题型进行反复训练,让学生在习题训练中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甚至将不同题型的解题过程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背下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会注重对学生思维启发,授人以鱼,有些学生缺少了“饭来张口”式的教学,会感到学习吃力。
3.学习方式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初中阶段往往开展题型训练技巧,学习习惯培养上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初中没有养成记笔记、边听讲边思考以及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样的学习习惯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会遇到不少难度,高中数学教学很少开展机械重复训练,学生需要将教师点拨的重点以及典型例题解题过程摘记下来,便于课后复习。
4.学科不平衡,导致基础薄弱。许多高一学生在入学时,总成绩是相对均衡的,但学科的总成绩均衡掩盖了数学学习基础不一的现实,尤其部分女生入学成绩中文科高分,理科低分,对高一数学学习带来了影响。
二、转化高一后进生的措施
1.关爱学生,激励为主,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对高中完全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还不太熟悉,心理与情绪发展会呈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学习中为学生鼓劲加油。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出现暂时的成绩下降并不可怕,高一数学学习本来就有适应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其次,要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后进生。在备课时专门兼顾他们这一群体,在上课提问、板演等方面更多关注,让他们不被边缘化。最后,教师还要从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关心爱护学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心理距离,促进教育转化工作。
2.深入分析,适当调整,降低学习的难度系数。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尤其是高一上学期,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对象的认知基础与能力,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教学目标,灵活安排数学教学工作,尤其是要寻找出教学工作中难以突破的地方,在教学时间与精力安排上适当倾斜。在教学方法与训练形式上多动脑筋,必要时可以降低进度,绝不煮夹生饭。一旦在讲授过程中造成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上的薄弱环节,会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带来非常大的影响。通过这种将教学坡度放缓,战线拉长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后进生的理解及掌握程度,当然,这种方法也要建立在精心备课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上。
3.指导学法,授人以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要强化预习指导。指导学生将重心向前迁移,在预习过程中解决部分基础性的问题,并带着针对性问题到课堂听讲。教师要指出预习要求,增强预习活动的针对性,学会边预习边做摘记,在不清楚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或记录下来,在课堂学习中认真听讲或开展探究。在课堂双边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按照5~8人为一组的规模,将全班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开展质疑,教师补充归纳,以探究题的形式对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突破。以优秀生为龙头,带动后进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活动中,促进其思维方式与能力训练的进步,为后进生提高思维能力创设良好平台。在课后练习巩固环节,教师还要强化对后进生的拓展训练,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教学能力。
4.合理分层,分别要求,构建积极的评价体系。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细致分析,在学习成绩、学习基础、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等方面综合考虑的情况下,合理开展分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学习层次,每一个层次分别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如A类为基础性要求,B类为衔接层次,C层为拔尖类的学生。作业、考试中,为A类学生制定相对容易的标准,在采用不同试卷考查时,单独为A类学生设计基础性考查试卷,只要学生达到了学习层次的目标要求,同样可以获得高分,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相同试卷延伸题中,在考查A类学生基础题型的基础上,增加C类学生必做、B类学生选做的提高题,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开展考查,满足不同层次性的需求,同时对各层次分类动态管理,激发学生进取意识,促进后进生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一、高一学生失去数学学习兴趣的原因
1.高一新生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要求,影响学习自信心。与初中相比,高中数学严密抽象,重理论、逻辑推理,如果处理不好初高中的衔接,就会影响高一数学的教与学。高一数学的内容较多,教学进度相对快,知识点重现较少,学生往往不能适应。
2.高一新生有较大的惰性,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计划性。进入高中后,学生产生“松口气”、“慢慢来”的思想,认为初三太辛苦,高一要好好地休息轻松一下;高一离高三还有三年,到高三努力拼搏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过分依赖教师,表现为“要我学”而非“我要学”。
3.高一学生的学习方法欠佳,对高中数学学习的要求认识不足,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订学习计划,课前没有预习,笔记不得要领,没听到“门道”。
二、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兴趣来源于需要,需要产生兴趣。教师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由为分数而学习转变为为学习而学习,改变学习数学作为升学的“敲门砖”的错误观念,向学生展示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例如,对例题进行分析,有利的条件有哪些,要达到什么目的,缺少什么条件,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达到目标。联系实际使学生明白,解决数学问题不仅仅在于求得答案,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思维能力。人在社会上会面对各种问题,要思考如何去处理,采用什么方式,走什么途径,有哪些有利因素,哪些不利因素。这种思维训练将为今后面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一旦了解了数学是今后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会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让每一位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取得成功后会带来无比快乐和自豪的感觉,产生成就感,继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驱使他们向着第二次成功、第三次成功迈进,形成稳定持续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和创设竞争和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按问题的坡度都能够“跳一跳,够得着”,进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根据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分层要求,让成功走近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笔者坚持采用“宜浅不宜深,宜精不宜泛,宜慢不宜快”的原则,精讲多练重点和难点,尽可能做到每节课的疑难点当堂解决。
3.全程参与,变被动听为主动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有效的学习模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模式不能单纯地依赖记忆公式和概念,模仿解题的方式,而要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情境中,经历自主与合作的探索过程,获得知识和技能并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解决问题。对所教内容的知识结构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加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主动获取,从而促进学生和谐、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5.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CAI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6.善于利用“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美主要表现为内在美、逻辑美、理智美。数学美是隐蔽的美,深邃的美,美在思想内容。要领悟数学美,必须通过“抽象枯燥”的符号、公式及定理等洞察其内部的数学思想,任何智能活动都少不了人的情感,数学美是对数学对象融入情感的产物。数学美育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掌握数学内容,培养数学创造能力及体会数学的价值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随着高中生人数的扩招,学困生人数也在随之增加,这不可避免地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如何更快、更有效地提高学困生成绩的任务。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要了解每一位学困生,有的放矢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高中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思维习惯不能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有学者做过统计,高中三年的数学知识量相当于初中数学知识量的7倍多,而高中数学学习中对公式概念的理解要求要更加深入。有些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思想观念乃至思维习惯仍未能及时转变,还沿用初中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对知识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上,对有些问题只满足于看明白,而没有深入理解。有的学生在学习中缺少质疑,理解知识只是浮于表面,再碰到一些变式题,又找不到原题模型,从而不能很好地解答题目。
2.初高中数学知识内容衔接不好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以后,不仅需要在思维习惯上发生转变,也要做好他们知识的衔接。比如,学生进入高中不久就要学习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虽然初中已经学过几类简单的函数,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也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高中从集合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函数,同时添加了函数的性质及几类特殊的函数,有些学生初中函数的学习没有把握好,也没有加强复习,势必会造成知识的脱节,使得函数的学习仅仅建立在认知的感性阶段,不能前后贯穿,形成理性思维。
3.不良的学习习惯
学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课前预习、上课听讲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作业巩固落实等各个环节。有的学生课前不注重预习,教师上课讲新内容时,不知道自己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有的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上课的内容往往只听个大概,没有理解各个知识点及各知识点间的联系。有的学生不会做笔记,只要是教师讲的他都记,反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一节课下来笔记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学生对教师批改完的作业中出现的各项错题不注重整理,时间长了就形成知识的漏洞;有的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上课时却无精打采,结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提高学生的成绩的策略
知识缺陷是学困生存在的共同困难,若不及时补上,漏洞将越来越大。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中转化学困生,并提高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应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很明显,重新学习初中数学是不可能的,只能结合高中数学的学习特点采用恰当的策略。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见学困生就头疼,学困生一见教师就害怕。“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良好的情感能激励学生感知的积极性,提高认识效果,加强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学困生也可以参与的活动,学困生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赏识、被重视,便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把握每位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对症下药
详细地了解学困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在什么时间学习上曾遇到过哪些困难,导致学习成绩滞后的时间和滞后的程度,由于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很可能在实际的困难中被破坏,故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要将各个学生的情况仔细地加以备案,并制订出因材施教的方案。在可能的情况下,督促学生帮助学生花上一周,最多不超过两周的时间重温旧课,重新复习旧知识,必要时教师给予一些具体的指点,直至他们逐个地解决由初中数学遗留下来的困难,搬掉拦路石。只有帮助他们逐个地解决遗留问题,才能有效排除长期困扰他们学习数学的不利因素。
3.用辩证的观点教育学困生
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不少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上课迟到或逃学,自习课不来,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作业不及时完成或抄袭,根本没有预习、复习的习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考试前应对他们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可使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到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作为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提高成绩。
4.教师要抓好高一数学教学
一、高一新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高一有些新生入学后无紧迫感,高中数学课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许多学生被动学习,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数学教学中,学生普遍对教师存有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钻研和创造精神。一是期望教师对数学问题进行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地一一讲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二是期望教师提供详尽的解题示范,习惯于一步一步地模仿硬套,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结论轻过程,这是数学教学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方面来讲,思维变式、一题多变更难见有涉及。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偏重结论心理,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无法形成正确的概念,难以深刻领会结论,致使其智慧得不到启迪,思维的方法和习惯得不到训练和养成,观察、分析、综合等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保持良好的心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心态甚至比学习方法更重要。成功的数学活动往往是伴随着最佳心态产生的。那么怎样构成数学的最佳心态呢?我们必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给自己创造一种轻松感、愉悦感、严谨感和成功感。学习中有了愉悦感,学习起来就会兴趣十足,积极主动,思维机制的运转就会加速。严谨感是指追求科学工作作风的情感,它能促使人们言必有据、一丝不苟。数学学习活动又能形成严谨的作风。因此解题过程中,必须思路清晰,因果分明,准确规范,不应有任何遗漏与含糊之处,即“会做的要得满分”。成功感是学习的“内动力”,是促使创造性思维引发的巨大精神力量,因此,要对自己的成绩有一种独特的成功快乐感。这样才能保持积极的进取心态。
三、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
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采用激励性语言,以多层次激励,让学习困难生找回一点感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特别是第一次测验试题一定要基础,让学生取得一定的成绩,让他们具有成就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地学,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狠抓学习基本环节。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学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环境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方法。和初中数学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在此结合高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2.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3.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先在什么角度来进行,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