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学习技术

计算机学习技术

时间:2023-09-19 16:2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学习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学习技术

第1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课;技能大赛;网络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数据库技术所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的增加,各行各业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进行加工处理。职业中等技术学校作为培养专门型、技术型初级人才的重要力量,其中计算机技术在非计算机专业的知识结构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通过多年从事非计算机专业中专生的教学工作,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得到了一些教学方法上的心得。

一、注重计算机技术与非计算机专业知识的结合

职业中等技术学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了配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可能从事工作的需要,在学习各门文化课和专业课程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只是工具课程,学习计算机课程的目的就是学会使用这种工具为其专业而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和动手能力上。这就需要我们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的年级阶段根据各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如:财会专业开设Visual Basic,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网页设计、网络技术等,机电专业开设计算机基础、单片机原理、PLC等,让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相关理论和技术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及日常事务问题。同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体验和领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同时也使得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在思想上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目的,而不至于对非本专业课程置之不理,导致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遇到困难。

二、通过技能的培养来达到自我激励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创新。”教育部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是该项工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多年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一直在摸索着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行业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必须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联合办学,合作培养,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劲头、学习兴趣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采取了日常教学与技能小组专门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日常带小组,以小组促日常”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日常教学中坚持对大多数学生的普遍性教学,使学生们能都得到一个平等的学习知识的环境。另外,将其中的一部分具备较强学习能力或单纯个人爱好的同学吸收入技能小组,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双重加强,使这部分同学能够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脱颖而出,使学习效果较差,存在厌学情绪的同学找到自己追赶的目标,并踊跃的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希望能够加入到技能小组中去,形成了以学助学的良好氛围。

三、通过网络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当前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大力投入给职业教育的硬件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对于计算机教学环境的改善更是有目共睹。当前计算机教学多采取集中授课和上机辅导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而中职学生入校时计算机知识起点相差非常悬殊,授课内容很难达到统一,学生自学能力更是捉襟见肘,困难重重。因此,教学活动的开展存在着非常大的困难。通过大力推广网络教学模式,提供一种符合计算机课程教学特点的动态教科书,以方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从早期的单纯“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体现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不断变革。我主要通过两方面开展网络教学的实践。

1.校园网的充分利用。

通过学校提供的网络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其中多媒体教学网和模拟软件的使用,使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有了质的飞跃。如:在对电子商务专业进行“网页制作”的教学过程中,我应用了虚拟机软件,使学生们不只是停留在静态网页的制作技术,更能够使学生们能够在动态网页的用上有所介入。学生们对于一些较为新鲜和高端的软件应用存在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利用这一点将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动力,利用现有的网络环境尽可能的挖掘孩子们的探索能力,很大程度上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2.远程网络的应用。

远程网络学习作为当今较为流行和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等学府中较为常见,多采取网页教学,视频点播等方法来进行网络教学,学生学习起来开始时候学习兴趣较浓,后期会比较没有耐心。综合上面所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采取了传统方法和多种灵活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远程教学。如:远程协助、即时通讯、论坛等多种灵活多样的形式,都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机电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同学对计算机技术非常感兴趣,但是苦于计算机课程授课时间对于他们非常有限,不能满足他们对计算机知识的需要。我就在组织技能小组的基础上吸收他们入组,通过远程协助和QQ中的群功能将学生们组织起来,学生们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等上网工具,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向我发问,我也可以通过远程协助或者其他形式对学生提供帮助,使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变得更加的浓厚。

由此可见,将知识通过网络环境进行传播和实践,使学生对于网络这个传播环境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向往,使学生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更浓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网络教学,不仅缩短了教师和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突破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由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积极参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因此,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的目的,学生是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学习和提高的,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完成的,这种学习使学生真正获得了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这正是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综上所述,计算机技术已经逐渐深入到了各专业课程的知识结构中,体现出了各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课程整合的重要性。作为新时期的中专生,计算机知识已经是任何专业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计算机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所有方面,他对于促进其他专业的革新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计算机作为教育过程现代化的有力工具又对普遍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尝试,计算机技术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课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重视,这将会对其他课程的学习方式带来全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邱永渠.职业教育与管理研究[ISBN 978-7-5615-4163-0].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12.

[2]邱永渠.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探索[ISBN 978-7-5334-5070-0].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

第2篇

【关键词】Blended Learning;网络技术;教学设计

1.问题提出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所有网络课程的基础课,主要学习计算机网络概论、局域网原理和组网、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连基础、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等。最基本的内容是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使学生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最基本方法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并了解网络新技术的发展。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应侧重培养学生对组建网络,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等实际技能,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简单局域网的组建,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管理网络的设置与管理等。针对高等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如何在课程设计中灵活运用课程模式,如何安排实验教学保持正确的方向,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 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可以适应知识日新月异迅速增长的趋势。本文进行了混合学习在网络技术课中的实践应用。

2.Blended learning教学设计模式

关于Blended learning的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自己的描述。但一致的观点是都认为混合方式比任何单一的传递方式都有优势。混合式学习体现了教学原理的混合,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混合、教学策略的混合、教学媒体资源的混合以及倡导一学生主体的思想。我理解的定义是“混合式学习所要做的工作是在适当的时间,为适当的人,以适当的传递媒体,通过适当的学习方式,提供适当的学习内容。”

下图是BL教学设计模型:

3.研究目标、工具、方法

3.1研究目标

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态度和价值观,与他人合作的态度和团队意识,研究目标是:如何有效地在高职教学中开展混合式学习的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混合式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利用对各种资源进行自学的能力,使他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机会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技能,比如学完本课程后,使学生既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编程、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的基本技术,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技能型的高级网络技术人才。

3.2研究工具

利克特量表

网络学习平台工具

本次研究使用的网络平台工具是由教育实验室开发的凌波教学软件(http://)。平台教学支持模块包括“远程遥控”、“屏幕广播”、“网上聊天”、“多人会话”。

3.3研究方法

本论文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法,访谈法等,访谈法主要是通过对比班教学,来检验过程的可行性和结果的优劣。从对照班学生成绩来看也是有效果的。

3.4学习活动

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其中有课堂讲授、协作学习、项目教学、实训练习等方式。

项目教学法,强调 “教、学、做”相结合,解决技能学习与职业素养训练脱钩的难题,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实验内容包括网络组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应用系统的配置与安装、网络设备 ( 路由器、交换机等) 的安装与配置等方面的实验项目。高职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模式,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融理论知识于实际,促进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以行动的经验整合并反思其社会效果。学生通过行动制定、实施、评价项目,全面参与整个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实现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目标。

课堂讲授法要备课充分,特别是明确讲授内容的目标;控制好时间;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调动学生的情绪,随时关注学生的反馈。

协商讨论是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由学生先确定哪些是学习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自己的兴趣点,教师把学生的这些问题汇总,把相对集中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整理出来(即构建集体学习契约),拟定讨论题,进行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上紧紧围绕讨论题进行集体讨论和讲解。

协作学习是课堂扩展的重要模块,通过该模块,学生不仅能将课堂知识扩充和深化,而且网络同步和异步交流功能,还为学习自定步调提供了条件。

在线解答学习模式主要用在学生自己练习过程中,而它又贯穿于任何教学模式,比如上机课,2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自己操练,第二课时,教师组织学生解决问题,每讲完一章内容后,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先提问题,再把所有的问题汇总后,分别找同学演示,实验班用的教学软件其中有学生演示模块,只要一个学生演示,其他学生都能够看见,那么其他同学就会仔细的看操作是否正确,由教师确定学习提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进行选择,选择探讨的问题可多可少(即学生构建个人学习提纲)。

4.教学后的反思

当然混合式学习应用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还存在许多不足,在此就问题的存在进行反思。

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不充足。

网络学习提供的资料合理取舍,因此,要较好地完成任务,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网络自主学习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学生的学习技能还比较欠缺。

虽然混合式学习有导入课指导,课程进行过程中也会有不定期的专门针对学生学习部分的指导,学生有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平时习惯于课堂上听教师讲授,接触一些新的模式的学习,可能涉及到观念的转变、人员的协调、对新的方式的适应等诸多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很快的进入状态。

评价的标准、信度、效度和作用

该案例提到了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评价工具和评价参考,但是这些评价表格、问卷无论从指标的描述还是任务的分解都是十分不完整的,有待在今后的深入研究和实际教学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1-6018-02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Learning "Computer Organization"

LIU Ai-na

(Jiaying University MeiZhou Teachers Academy, Meizhou 514087,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ormation age in the full range of requirements on the basis of talent, pointing out that the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i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of the lack of many years,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the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Under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model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discussed relevant issues and research for "Computer Organiz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organization; teaching methods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从课程的地位来说,它是“计算机操作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计算机系统结构”等课程的先导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应于这一门专业知识较强的课程,学生理解这一门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上好这一门课须讲究方式方法,解决好难点、重点,逐步为学生建立整机原理认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担负着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跟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步伐,适应当前计算机硬件的更新速度和软件发展的需要,因此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才培养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多年“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体会和经验,就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改革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1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特点及应对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整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能系统而完整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分析、应用、设计及开发能力,它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理论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基本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系统的分析方法、设计方法,从而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与概念。实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系统设计方面的能力。但是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门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抽象等特点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应用性。所以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习“计算机组成原理”这一课程时,应充分做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学科有机整合。

2 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口授、板书、演示”为特征的传递灌输方式;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耳听、手记、做题”为特征的被动接受方式。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学习的开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由传递灌输转向以“启发、诱导、点拨” 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要求由被动接受转向以“自主、协作、探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3 教学方法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 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了适应微型计算机发展和教学课时有限的矛盾,应进行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软件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组成,图文声像同步进行,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增强直观性,有效加大课程信息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影像,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进行学习、进行探索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一种经验的积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和不同的能力需要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下列的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注重知识的逻辑组织形式,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灵活的实际应用相结合,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流畅的信息流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营造出积极、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进而实现观点的撞击。

例如,讲解加法器时引导学生思考:ALU内部有加法器,为什么没有减法器?教师进一步引导出补码的意义是什么,补码如何实现减变加?经过启发引导,学生把前后两个看似孤立的知识点有机联系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任务驱动法:计算机组成原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为了把死板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采用任务驱动法取得的效果会比较明显。讲计算机硬件结构的时候,专门拆开一台计算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并且让他们自己动手拆装计算机。任务式教学从实际问题入手,采取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设计任务、解决任务、归纳规律的方法,让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3)比较法:比较法是指对有差别的问题加以比较的方法。 例如:通过对比,学生提高了认识,加强了记忆,克服了易犯的错误,提高了操作水平,也锻炼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比较,获得自我发现、自我思考的能力。类比教学是在授课过程中将一些概念、策略和思想等与现实生活中的生动事例进行关联、类比,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学内容,抓住关键思想。例如,用生活事例洗衣房流水作业分为三阶段,水洗,烘干,熨烫类比去理解流水CPU技术。

4)演示与实践法:教师出示实物、挂图、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投影机、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学习实验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对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发展过程,结合演示讲解,演示的事物与教材密切配合。 比如介绍计算机的配置,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史,等内容的讲解,采用实物、演示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践教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5)讨论式教学:采取讨论方式,让学生发言或提问,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讨论式教学,学生可互相激励、探讨问题,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发了其自身的潜能,提高了教学效率。

6)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借助各种媒体形式来收集信息资源,把以前常用的SDRAM内存和现在主流内存进行各项参数的比较,学生能够很容易掌握内存的发展趋势,举一反三学生对计算机系统中其它相关硬件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了解,更进一步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各项参数的对比来预测将来内存的材质、容量、内部结构、布线等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极大的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也可以锻炼学习的思维能力以及创造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是公认的枯燥和难学的专业核心课程,这些年我们在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仍然还有很多工作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实践,只有不断探索、不断总结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们不断增长的求知需求。

参考文献:

[1] 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意识

中图分类号:TP3-4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日新月异,已经完全熔入各个行各业,并发挥及其的重要作用,给人类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变,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的特性。然而,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来说,现实情况下不可能同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设那么多的课程,也没有计算机专业教师精心的长期指导和教导,所以在不影响其专业课程的情况下,必须利用空闲时间去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要不断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新思想、新理念。并与自身的专业课程知识相结合,通过计算机应用技术展示自身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应用新技术开拓新理念、新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所谓“自主学习”,指学生自己作主,通过自身的活动,自主的探索来获取知识一种学习行为。当然这种学习模式有两个必要前提,即学习者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教育机制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

引入自主学习理论知识,通过实践,积极探索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开展实施。

1 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困惑

现实情况下,语言类专业通常开设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一些非常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已经很难满足在信息时代下的工作和学习、生活环境,是当前语言类专业大学生普通存在的困惑。21世纪是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是物联网、智慧地球、云计算、信息检索、微信、网络手机电脑为一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腾飞时期,不断挑战和改变着人类生活方式。我们无时无刻都要去面对计算机信息时代。在校的大学生如果不利用空闲时间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不给自己定下目标。不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那以后,很难适应我们人类处在信息时代、计算机时代中,给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2 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研究

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同时,我们老师又如何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潜意识,促进学生终生自主学习理念的形成,让大学生知道与时俱进,主动学习,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紧跟信息时代的脚步。为此,个人认为,除了课堂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过程以外,课外的时间就显得由为重要,就是要利用这些时间如何去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比起简单地掌握课堂知识的技能更为重要,开启自主学习和自学成才的宝贵钥匙。

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体验出理论与实践性,要求是动手能力的最终转化。当然在应用过程涉及到很多应用技巧和方法。而现实我按照传统普遍的计算机教学形式,是以“教师首先示范―学生再次跟着操作演练―最后教师总结”这样的传统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很快掌握这门课的知识是很快的方法。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多大效果。因为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进行练习,学生很容易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能顺利完成教师指定的课堂练习,但无法练习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多大帮助。离开课堂环境,过几天后,学生就往往记不起上次课常所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知识,不知所措。与此同时,对于语言类专业本身开设的计算机课程就非常少,对于此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就更加很难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的理念入门和理解,更难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就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的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可能最前沿、最新的计算机技术。所以说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空闲时间就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最宝贵的时间财富,而计算机书籍和网络平台上教学视频课,就是最好的导师,也是学习的最好平台和环境。而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也清楚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结果是否正确,从而影响了自主学习的质量,也同时让学生经常处在是与否的学习环境中。因此对于语言类专业的大学生要及时的学习反思,遇到知识困难可以不断向别人请教。同时通过计算机书籍和网络平台不断自主学习,及时修正错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总之每个人的自身情况不同,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有一些小的不同!只要通过自己努力和不断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会不断提高,为以后打下基础。

3 语言类专业大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践

语言类大学生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个人认为可以采用一些方法和技巧:(1)加强计算机理论知识。通过大理的计算机书算和网络媒体平台找到自已想要学并学得懂的计算机知识,从易到难,一步一个脚印,在大脑里慢慢储存计算机理念知识。(2)加强计算机实践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就要通过大量的动手去实践完成一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操作,不断加强自身的能动性。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操作技能。(3)理论联系实际。有了一定计算机理论知识,同时把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己可以实践操作完成。那就以理论联系实际去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和项目。也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平台查找一些项目案例,通过模仿,不断分析,到最后完成自己的任务和项目,达到创新。也许,很多大学生也知道这其中的道理,也知道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当然是从易到难,借助多种平台去实践自主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学习的过程会遇到很多困难,但要面对困难不要轻言放弃。总一天,你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手。

总之,计算机应用技术更新周期在不断缩短,因此,对于语言类专业大学生必须学会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计算机、信息时代的变化。同时,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类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术能力的学习也有积极地推动作用。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加强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自己身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为适应职业变化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以良好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手段,结合语言类专业专业结构性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水平。为以后人生道路不断更上一层楼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河.浅谈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05.

[2]张泽华,王继兴,梁洁,徐国东.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7.

[3]陈桂珍.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09,3.

[4]周洁文,高宏毅.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22.

[5]王菲.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24.

第5篇

关健词:高中计算机;学习;重点

计算机技术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高中阶段是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时期,高中生只有牢固掌握计算机技术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下面本文主要探究了高中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重点及作用,希望能够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

一、高中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作用

首先,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我们都知道,在学习过程中计算机技术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学习过程中能够提升学习效率。比方说,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存在一些疑问或者不会解答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完成相关资料的查询,为答疑解惑奠定基础;此外,一些上课没有听明白的问题也可以通过远程方式向老师求助。

其次,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行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伴随着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生活缴费、家用电器等变得越来越智能化,牢固掌握计算机技术能够轻松完成智能化设备的操作,为智能化生活提供便利。

最后,我们的工作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支持。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职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工作中能够有效节省工作时间,尤其在数据处理工作中彰显出了强大的优势,对于高中生来说,努力学好计算机技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占有一席之地。

二、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相关内容

只有掌握了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重点知识,才能不断提升高中生的计算机水平,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一)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在学好计算机技术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计算机的出现及其作用。计算机的出现能够推动信息的传播,为了满足人们对信息技术不断增长的需求,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断创新计算机技术,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电子商务、人工智能等不同行业中。

计算机最早是在上个世纪中期出现在美国的,并且拥有较广的发展空间,在上个世纪中后期有了几个不同的发展历程,逐渐演变为比较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具体来讲,计算机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等;计算机的自身特征也比较明显,准确度较高、自动化水平高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习计算机存储的相关知识

第一,计算机的存储主要用二进制数来表示,这样更加利于操作,逻辑性也较强。第二,高中生还应该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化方法。第三,高中生应该了解存储单位之间的科学换算,还要弄明白字、位、字节的具体意义。第四,需要弄明白冯・诺依曼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意义。只有了解并熟练掌握存储类的知识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使用电脑运算并完成相应的编程。

(三)了解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众所周知,计算机的软件系统主要包含两种软件,一种是系统软件,另一种是应用软件,这类知识是高中计算机知识的学习重点,主要是由于这类知识涉及到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及系统软件。因此只有熟练掌握这类知识才能为日后的计算机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学习这类知识主要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点:

首先,高中生需要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系统软件,主要包含一些操作系统、汇编语言、语言系统等。

其次,高中生还需要了解相应的应用软件,比如一些学习软件、办公软件以及管理软件等的运用。

(四)了解基本的计算机安全知识

计算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病毒的入侵,因此熟练掌握一部分计算机安全知识有利于降低病毒的入侵概率,具体需要学习以下知识:

第一,熟悉计算机病毒的自身特征,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破坏性、传染性,不容易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第二,熟悉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对策,我们可以通过安装杀毒软件来提升计算机的安全性能,通过杀毒软件积极查杀病毒;把计算机中的重要资料进行备份,降低病毒的感染概率;做到不随意浏览陌生的网页及信息,降低病毒入侵计算机的可能性。

三、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的重点

根据上文的相关描述不难看出,要想学好计算机知识,首先需要重点关注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学习,这是因为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的推广与使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阶段应该重点掌握计算机学习软件的应用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们体会到时间的紧迫性,要想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既定任务就要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引入计算机技术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使用计算机能够让人们更快地通过文字实现沟通与交流,高质量的完成信息输入及相关软件的使用。

(二)高中阶段还应该重点掌握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应用

对于高中生来说,学会使用办公软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在信息化时代下,办公方面的处理工作大都依靠相应的办公软件来辅助完成,比如:学生成绩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假如仅仅依靠人工来完成效率较低,甚至有可能会延误教学的正常进度;学生进入社会工作通常也会需要处理一些客户资料或蟊矸治觯充分发挥办公软件的作用就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三)高中阶段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与提升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增加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时间,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观念。由于计算机软件的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学生应该主动从老师那里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操作技巧,给自己创造独立学习的环境,提升自身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实际上,学生的学习速度大都跟不上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更新速度,这就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最新的操作技能。学生还要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的计算机软件,了解并学会使用各类软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水平。

不仅如此,学生还应该拥有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计算机操作技能有助于加深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记忆,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发现操作问题,并依靠自己的力量寻求解决方案。比如,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尝试独自完成老师布置的页眉页脚、段落调整作业,发现问题后也尽量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学习效率。

通过上文可以看出,对于高中生来说,要想学好计算机技术,首先应该熟悉并掌握相应的计算机软件知识,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提升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把计算机技术合理应用到学习生活中,高效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

四、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方式

要想学好计算机知识,高中生不仅要牢固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还要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技能,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在一起,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另外,还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努力寻求创新,学会举一反三,不断强化办公软件的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学习计算机知识需要先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存储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的安全性能、相关的软件系统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了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并熟练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会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利用计算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崔海龙.自主学习条件下高中计算机教学浅谈[J].快乐阅读,2012(07)

[2]徐明.新建高中计算机教学的“文件夹”[J].中国校外教育,2010(03)

第6篇

计算机基础教育是中专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计算机的普遍使用,给中专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在中专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中专学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来加强中专计算机的基础教育。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不足进行详细分析,就如何做好中专计算机的基础教育给予相关策略。

1计算机文化的含义分析

计算机文化是指利用一些规则和符合来表现知识实体,将所有传输和记录这种知识实体的媒体集合起来的一种文化。计算机的知识实体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一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这是学习计算机的基础。二是计算机运行和网络存在的相关原理,这是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渠道。三是计算机和网络运行的相关技术,通过学习相关技术,才能够在实践中加强对计算机的操作。计算机文化和其他文化具有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特征上:(1)工具性特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上普遍使用,计算机的使用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是现代社会特别实用的一个工具。(2)渗透扩散特性。计算机的渗透扩散特性是区分其他文化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在很多科技发明上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故具有很强的渗透扩散特性。(3)信息可驾驭性。在计算机文化当中,能够将一些相关的信息集合起来,就构成一种文化,这正是计算机文化信息驾驭的特征。(4)其他特性。计算机文化除了具有上述特性之外还具有资源的共享特性、不断创造性等,资源共享特性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不同的人可以获取相同的信息资源,不断创造性是指计算机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创造的文化又能够促进计算机文化的发展。

2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2.1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缺少实践操作练习

在很多中专学校中,虽然开设了关于计算机的基础教育课程,但是在中专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过分的重视理论教学,缺少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练习。中专学校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不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已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的精华,很多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不断降低,最终导致计算机的教学质量不断降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中专学校安排的计算机课程比较少,单纯的靠学理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不利于学生在以后工作岗位上的发展。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

2.2计算机教育内容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虽然很多中专学生具有与计算机相关的证书,但是中专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自己学的计算机在很多工作中是没有用的,不利于中专学生的就业。很多中专学校设置的计算机课程和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即使学生在校学习的很好,在毕业之后也不能够将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应用到工作岗位上。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越来越快,很多中专学校的教材一直使用一个版本的教材,教材的落后不能让学生接触先进的计算机知识,导致中专毕业学生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3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3.1课程设置不合理

中专学校特别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缺乏对学生基础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在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设置的理论课程比较多,实践操作课程比较少,导致中专的基础计算机教育出现很多问题。中专选择的计算机教材大多数讲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内容上缺乏有效的案例,也没有与教材相配套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这种只学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操作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现代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都很低。由于中专学校缺少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来建设完善的计算机教学设施,所以给学生安排的操作课程比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缺乏对学生创造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阻碍了中专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3.2缺乏完善的教师人才队伍

产生中专基础计算机教学质量比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不能够教给学生符合社会发展的先进计算机知识。在中专学校很多的计算机教师年龄比较大,并且这些教师是其他科目的临时兼职教师,这些教师并没有系统学习过计算机知识,没有及时掌握现在先进的计算机知识,不利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很多计算机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单调,缺乏创新,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还有一些教师上课不负责任,教学内容比较少,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计算机知识不多。

3.3学生没有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对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中专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比较差,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同样对学习计算机缺乏兴趣。很多学生缺乏对计算机的认识,认为计算机学不学都一样,在计算机课堂上不认真听教师讲课,学生的学习效率比较低。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影响着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课堂上中比较枯燥,课堂氛围不活跃,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课堂没有意思,从而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不断下降。

3.4缺乏与市场结合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要想学生在学习计算机之后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中专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市场的调查研究,但是中专学校没有将计算机市场中先进计算机知识引进中专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当中。就业市场对学生计算机的要求不同,中专学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就业市场的要求,导致很多学生在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学校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教学,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4做好中专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相关策略

4.1合理设置教学课程

中专学校要加强对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视,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既要安排相应的理论课程,又要加强对操作课程的安排,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中专学校要加大对计算机教学设施的建设,给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环境,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通过讲解教学案例,让学生在例子当中学习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这样更利于学生自己的实践操作。例如在学生学习软硬件的组成时,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之后,学生还是不能够认识和识别软硬件的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内将损坏的计算机分解,对计算机的部件介绍给学生,这样就更容易让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

4.2加强中专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中专学校要想从根本上加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就需要加强中专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制定要严格的任职考核制度,要求任职人员既要有专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后还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只有满足中专学校考核要求的专业计算机人才才能够到学校任职。定期对学校计算机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引进先进的计算机知识来提高中专计算机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中专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学评估,对不合格的教师给予罚款或是辞退的处罚,对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学积极性。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加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从而不断提高计算机的教学质量。

4.3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中专的计算机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效率,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内容分块进行讲解,可以分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部分、系统的操作部分、办公软件操作部分、网络信息技术部分、多媒体应用部分,通过分这几个模块来教学,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对计算机实际操作技术的掌握,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给学生设计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同时给学生在课下布置任务,根据课上所讲的案例让学生制作类似的案例,通过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4.4做好社会调研,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面对中专计算机与社会实际需求不相符合的现象,中专学校的相关教师要做好社会调研,分析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及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中专学校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及时根据计算机技术更新,更换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计算机教材。通过对不同行业计算机人才的分析,对中专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与其专业配套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培训,这样才能够让中专学生在毕业之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就业的竞争力。

第7篇

关键词:高校 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科学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3(a)-0217-02

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满足社会需要,使得培养出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能够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科学技术,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这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相关经验,形成良好的计算机教育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人才。

1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应用的意义

1.1 打破时空的限制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有丰富的储存空间,中央处理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处理工作生活中的复杂信息,高校教育能够将复杂的教育教学资源储存起来。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学生有好的平台查找信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中,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效果的提升。利用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将优秀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信息平台中,学生、教师等可以快速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供学生欣赏、学习。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及时沟通,相比于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1],教师和学生不会再被限制在课堂中学习,教学活动更加灵活。建立高效网络图书馆,学生可以登录网络图书馆,使学生更加便利的阅读、获取知识,使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还能够实现跨国交流,使得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宽。

1.2 便利师生的交流互动

传统计算机教学,教师和学生只能在课堂中学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课堂教学的40多分钟时间,教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留下的师生互动时间并不多,沟通的效果也不理想。教师与学生课下的互动也不多,不利于教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也是极为不利的。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扩大师生的交流范围,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建立沟通渠道,不仅能够进行文字交流,还能够通过网络视频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2],能够避免双方交流的时空限制,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强化教师与学生间的沟通,使学生与教师能够彼此更加了解,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教学效果。

1.3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性

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中的自由性。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学生是通过教师讲解或书本等形式学习计算机知识,学生不能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模式,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传统的教师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使学生更加自主、自由,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相应的学习内容,不会受到教材的限制,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吸收知识。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优化教学效果。

2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

2.1 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开展教学

高校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可以作为辅的工具进行教学,应用计算机能够帮助教师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方式,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果,使得教学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计算机可以作为辅的工具开展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快速的完成学习任务,顺利实现高校计算机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效果。计算机中有很多软件,如文字、图片、视频处理软件等,还有些比较专业的视频制作、声音处理软件等[3]。学生查找资料、在线学习等都需要有专门的软件作为依据。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辅助作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计算机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使用计算机工具对教学活动效果进行检验,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作用,使教学活动检验中体现教师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学中将计算机考级制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标准。

2.2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技术

如今高校计算机网络不断形成优化,校园网络知识库也日渐完善,高校计算机教学与管理更加便捷。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将计算机知识内容能够更好地呈现给学生,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表现以及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更好地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教学效果。应用计算机网络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通过计算机交互技术进行教学,优化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2.3 应用远程通信、网络技术

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使用远程通信网络技术能够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使得W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计算机教育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将远程通信、网络技术等作为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交互以及分布性特点,实现计算机的远程教育,进一步丰富服务方式。使用远程通信以及网络技术进行计算机教学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当前各国学者也在积极研究探索远程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以往的高校计算机教学中交互性是极为必要的,也就是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在计算机教学中观看图片、视频等[4],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文字以及语音传输等功能的作用开展教学,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趣味,使得教学效果得以优化。计算机教学能够更加灵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教师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上传到网络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使计算机教学更加人性化。

3 结语

总而言之,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提供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积极性,顺利教育改革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计算机教育课程也逐渐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教师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使学生成长为综合性的人才,能够为未来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高芳健.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0):210-212.

[2] 孙业飞.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186.

第8篇

(一)对传统教学形式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转变了传统计算机教学封闭落后的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学生知识获取途径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工具和学习资料,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听讲学习模式。因此,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教学形式的转变,突显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注重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注重加强师生双方的教学互动。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对计算机教学课程的组织方面,也转变了固有单一的以班级为主导的授课形式,创新了学生分组学习以及教师学生一对一学习等新的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个性以及学习主动性的培养。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在计算机课程中还有研究教学法、任务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了现代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形式的全面发展。

(二)实现了教学重心的转移

现代教育基础上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不再是以单一的教师课堂教学为主,实现了教学重心从老师向学生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以计算机理论传授为主的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展的需要了,现代计算机教育追求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也得到锻炼。在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学生是整个计算机教学的主体,老师围绕着学生来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结合学生群体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了适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注重和学生间的交流与沟通,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学材料、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等都有了更好的体会和理解。同时,现代教育模式也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开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逐渐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分析

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计算机教学中,利用了计算机和多媒体等技术创设了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境,促进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演播式教学

在现代教育计算机教学模式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师中的多媒体计算机以及投影仪进行计算机演播式教学。在多媒体演播教学模式中,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一般采用单机形式,教师中还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设备配置,例如投影仪以及音响等,在多媒体演播式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知识讲解、课程演示以及图像声音显示等多种途径的综合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讲授,然后配合多媒体材料的演示,通过关盘、录音、视频以及动画等演示效果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这种图文并茂、声像同步的计算机课程信息传递方式,易于让学生接受,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计算机和多媒体的操作,也是学生观察和学习的过程。此外,在多媒体演播式教学中,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让学生亲自来尝试演示,通过动手实践,学生对计算机知识掌握的更加深刻了。

(二)利用多媒体网络的互动式教学

通过在教室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教学网络局域网设置,然后分配给学生计算机,然学生亲身进行动手学习。在这种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师通过计算机主机,实现对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控制,引导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过程,通过主机远程教学,进行课程的演示,进行学习文件和任务的分发,促使学生进行演示学习。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指导,确保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规范,解决学生计算机使用和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和误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的单独使用以及局域网络的连接状态,可以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同老师和同学之间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发挥自己的个性化特点。同时,老师可以利用主机的远程监控和引导,促使学生间的交流和小组学习进程,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提出合理性的意见,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增加计算机教学的成果。

(三)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式教学

在现代计算机教学中还可以进行虚拟实验室设置,然后通过虚拟实验室来进行计算机模拟教学,通过虚拟实验室,可以进行计算机课程中的各种实验过程的模拟。在虚拟实验室模拟式教学中,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实验过程的模拟操作,并可以通过虚拟方式将实验过程完整的显示出来,让学生获得对抽象的理论实验更形象的体会。虚拟实验室的设置可以节省传统计算机教学中对实验室的改造以及维护费用,还使计算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教学时间以及教学环境的限制,提高教学频率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结语

第9篇

关键词:技工学校 计算机 英语 教学

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不仅是各层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部分国内、国际认证考试的主考课程,同时还是获取国外最新计算机技术、动态信息的语言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在此,结合个人多年教学经验,针对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特点,总结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提高对专业英语重要性认识,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多数技校学生对计算机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学好计算机专业课程就完成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然而,计算机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技术大多来源于英、美国家,如果掌握了计算机英语,就可以迅速地了解和学习到计算机新技术,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专业英语,那么就会影响对计算机新技术的掌握。比如学生在网络、数据库及电脑编程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英语水平太差就会感觉到吃力,对这些技术的掌握也就很难向前更进一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注重课程意义及重要性的介绍,在课程的开始就要让学生们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离不开英语,英语是学好计算机的重要工具,从而使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英语有一个良好和积极的学习动机。如:你们上网聊天用什么软件?学生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QQ;再问到他们家里或学校的电脑装的是什么系统,学生也会说:Windows XP、Windows2000、Vista等词汇;你们计算机专业主要开设什么课程?学生同样也会说:Flash、Photoshop、VB、CorelDraw等。通过列举这些英语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例子,且大多数学生能够流利说出来,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学生,给学生信心,这样学生会充满自信地去面对今后的学习。

二、明确学生学习目标,重点抓好基础英语和专业课

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般所从事的工作包括计算机操作使用、技术管理、支持服务等。这些工作对计算机英语的要求不是太高,一般能够使用英文界面的软件,能够阅读原版的操作手册和说明书就可以。所以,在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之前,应使学生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把计算机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能看懂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英文、计算机屏幕显示的英语和专业英语的翻译上。学习目标一旦明确,学生就会更好地制定适合自己就业需要的计算机英语学习计划。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性体现在它的特殊专业内容和特殊专业词汇。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所学专业。如下列词汇: monitor(班长),bus(公共汽车),bridge(桥),thread(线),port(港口),pointer(指针),学生应该都很熟悉了,但是在计算机英语中的意思分别为: monitor(显示器),bus(总线 ), bridge (网桥), thread (线程), port (端口) ,pointer(光标)。所以学生基础英语学的好,就能把计算机英语学好。在某种意义上,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应该不仅仅是"记忆",而是"转义"。所以,需要学生在平时就要重视英语,多听,多读,多看,多练。在学习计算机英语之前,要认真对待基础英语和专业课,为学好专业英语打好理论基础。

三、把握好英语教学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进度协调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内容通常是以计算机专业课程为单元编排的,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通常是在二年级开设,此时学生有些专业课程还没有学到,这样就会增加对计算机英语课文理解的难度。在教学进度的安排上,要兼顾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对学生没有学过的专业课程,由于在学习对应的专业英语时,学生没有该方面的概念,老师又不可能将理论原理讲得很透彻,学生学起来可能会很困难。对于已经学过的专业课程,再学习相应的专业英语,其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合理灵活地安排课程内容和进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针对课堂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独立探索创新

首先,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例如:围绕计算机英语的某一单元主题(如:微机主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等),要求学生在课前先查找相关英文资料(如:专业词汇、术语表达等),在课堂上以演讲讨论等形式介绍给大家,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参与活动,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是灵活使用游戏教学,针对大部分技校生基础差,底子薄,在计算机单词教学中,我习惯使用游戏式教学来促进学生的记忆。例如:假定一个班级有52人,英文字母共有26个,指定每名学生代表1个字母的大写或小写,到听写时,说到一个单词或缩略词,就让代表不同字母大小写的学生上黑板前面组合,如果组合正确,就说明这些学生掌握了这个单词。用近乎游戏的方式取代以往枯燥的听写方式,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兴趣。

第10篇

关键词:上机训练;计算机技术教学;促进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2-7386-02

计算机虽然具有高度的智能化,但是从本质上来说仍旧是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的一种工具,因此人操作技能的高低和对计算机了解的多少决定着计算机的使用程度。就此而言,上机训练对于计算机技术教学来说,无疑是一个能够快速便捷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当务之急是加强上机训练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尽可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意识,使学习者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

1 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各种物理设备的总称,比如电子和机械元件等,目的是为计算机数据或者信息的处理与存储提供运行基础和平台。计算机的操作会使用到多种计算机硬件,如光驱、键盘、显示器和音响等,个别时候还会使用到USB接口等外部端口,这些硬件能否正常运行决定着计算机能否正常使用,并且这些硬件使用缺一不可,如在有些时候计算机的光驱由于使用次数较多而不能正常读盘,一旦上机训练所使用的操作系统存放在光盘当中,就会因为无法读取而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又再如,学习者在进行计算机训练时,要想打开、寻找或者关闭某一程序,仅仅依靠键盘的控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鼠标的使用极为关键,但是一旦鼠标不能正常使用,学习者对电脑的控制程度就会降低,操作水平的提升程度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想保证能够有效地加强上机训练,就要及时得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

计算机硬件的维护主要分为两种途径,一是对于集中上课的情况,比如学校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辅导班的教学,要使用专职的维护人员。因为这类情况,学习者比较集中而且数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因此,多采用机房教课的模式,由于计算机属于公共财产,因此让学习者进行计算机维护的可能性不大,还有就是计算机的数量较多,让教师独自进行维护会比较艰难,既不能保证维护效率,也不能保证维护质量,而专职的的维护人员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工作,能最大程度延长计算机硬件的使用年限。二是使用个人计算机的学习者,教学大多通过网络视频授课或者DVD播放听讲,因此学习者大多处于比较私人的环境之中,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小,因此便于对计算机硬件进行维护。但是不利的方面是学习者的计算机知识广度不足,因此维护行为的专业性可能不够,从事降低了对问题的解决力度,基于这种情况,学习者在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抽出一定的时间对计算机维护方面的知识进行查询和了解,确保能够进行日常简单的计算机硬件维护工作。

2 对计算机相关软件开发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基础就是相关软件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因此可以说计算机软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质量。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日益加快,计算机行业的相关知识激增,每天都会研究出新的电脑技能和软件。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如今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微软公司Windows窗口系统的研发,计算机仅仅用了60余年就成为科学技术走向的领导者,并且进入了全盛时期,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信誓旦旦的说可以在生活中丝毫不使用计算机。计算机最初使用的软件只是为了满足军用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软件的研发范围越来越大,涉及工作和娱乐的多个方面,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应用于上机训练的计算机软件业日益增多,尤其是在计算机技术教学中实施加强上机训练的教学手段,更是为训练软件提供了更多人次使用的可能性。

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要想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上机训练的软件开发就要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训练的项目要由浅入深逐步增加难度,并且数量也不易过多,可以拆分成几个单元共同完成训练的内容。此外,训练软件中不能一味的只是枯燥乏味的训练内容,还应加入一些具有训练功能的智益游戏,比如进行打字速度的训练时,可以组织同在一个局域网的学习者进行打字比赛,获胜者由电脑依照系统设置做出奖励;还有C语言或者VB编程的训练,因为有着比较大的枯燥性,因此软件的开发者可以引入问题情景或者是列举实例进行讲解。加强上机训练对于相关软件开发的促进作用还表现在可以为研发工作提供改进建议,学习者在进行上机操作时能够发现软件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其提出的意见也最符合软件改进需求,是研发人员收集资料的一条有效途径。

3 对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积极作用

兴趣是学习者学习知识技能最好的老师,纵观世界上的成功人士,他们所取得成就的领域正是其兴趣所在,因此参与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教育者要努力寻找能够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方法。加强上机训练从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学习的枯燥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可以很大程度的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因为学习者的学习质量不仅仅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更多的是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学习能力。教师只是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的指引者,真正的学习还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学习的需求进行自主学习,上机训练可以为学生营造多种不同学习场景,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知识点和操作技能研究的积极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出现问题就向老师求救,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记忆和熟练程度,在以后进行相关的操作或者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学习者就可以运用应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而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方法分为两种,一是在进行上机操作训练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学习任务,比如说在进行打字训练时,要求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每分钟的打字数量提升到一个固定数值,按时或者优先完成的由教师进行表扬,没能按时完成者则由老师分析原因后再独自加强训练。二是软件开发的模式和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要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学生,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与学生学习需求的结合,这一点在文章前半部分做了详细的介绍,在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分析了。

4 对教学形式改革的积极作用

计算机技术教学的教授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计算机或者相关专业的学习者,二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学习者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要求较高,比如要求在学习末期要能掌握编程或者能应用计算机进行光子、量子和生物等高新行业的研究,而非计算机的学习者一般要求不高,仅仅要求自身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并能够使用电脑进行文字处理、表格制作、幻灯片播放、浏览网页、网上交流和接受邮件等等一些基础项目。

综上所述,传统的无差别式教育已经落后,计算机技术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因此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由于在进行学员招收时,每个学习者的基础不同,有的人在小学或者中学就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而有些人因为条件因素的限制,在之前并没有任何计算机基础,因此在进行班级编排时要依据学习者的基础进行分班,尤其是对于零基础的学员要进行小班教学,安排具有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教育,逐步深入,循序渐进,尽量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赶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对于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基础的学习者,老师可以不用费力费时的进行基本计算机技术的教学,应该采用提问或者示范操作的方式,帮助学习者回忆已经掌握的知识技术,同时还可以达到引出新的学习内容的目的,增强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扩展学习者的知识广度,使得能够快速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质量。此外,教师除了进行传统计算机技术的教学以外,还要向学生讲解一些先进而又实用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帮助学生建立起时时关注先进技术发展的意识和提升对于技术的理解和认知,继而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使教学任务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

5 对计算机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作用

怎样对学生的上机训练效果进行评估,一直是困扰着教师的一大难题,因为学习者的能力程度不同,因此上机训练的项目和难度也不同,这就为评估工作带来了难度和较大的工作量,传统一个标准、一种方法的评估模式应经被时代所抛弃,现在必须要对教学评价方法进行创新。对于训练结果的评估可以使用比较法,教师可以在布置教学任务之前就把训练结果的标准制定好,分条分步的写出评估标准,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自评的方式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教师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学生学习的薄弱地方,对以后教学模式的改进有着积极作用。

此外,还可以运用竞赛法和进步错进法辅助教学,只有不断地竞争才有不断地进步,具体做法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给与适量的小组和个人训练任务,并每次训练之前,公布上次比赛的小组名次和个人的前三名,从而给学习者营造出一种优胜劣汰的学习氛围。还有就是可以给学习者展现两种学习情况的对比表格,一是自身的纵向对比,通过对比可以了解自己在截至目前为止学习中的进步或者退步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调整,查漏补缺,最终使整个学习内容都能完全掌握;二是纵向对比,把每一次上机训练的成果同其他一起进行训练的学习者的成果进行比较,是学习者对自己的排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能激起其奋斗欲望,不断努力学习谋求进步,从而实现学习者之间的良性竞争关系。还应注意的一点事,对于有进步或者是优秀的学习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奖励或者是物质奖励,比如说可以在上机训练时集中对值得表扬的学员进行表彰,同时颁发一些小的奖励,像钢笔或者是U盘之类的,这样可以增加学员对于荣誉和奖励的渴望,从而使计算机技术的教学更加容易开展。

6 结束语

上机训练对于计算机技术教学的促进作用远远不止以上所提到的,但归于一点就是上机训练必须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在实践性的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能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知识技能。希望本文所分析的这些方面,能给今后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有所帮助和启示。

参考文献:

[1] 李秀梅.浅谈计算机上机实践课的教学评价[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288-289.

第11篇

1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虽然目前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在全国各地都不断的建立起来,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也在逐渐走上相关的工作岗位,促进了我国的计算机应用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毕业生的社会信息不断反馈回来,显示我国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方面的出现了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际操作,只重视技术效果却忽略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内涵本质等。目前存在很多院校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立初期由于资金问题聘请一些水平较低的专业老师来担任中教学这一责任的,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习的重点就放在了计算机应用软件原理和运用的学习上,而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本质和其中理论与技术的内在联系却未被更多地关注到,导致学生只学到了理论,在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却没有学习到更多的内容,就更不要说计算机技术应用了。进入21世纪以后,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上有了较大改革,计算机的软件原理、操作和运用等方面的教学内容逐步增加,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偏重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但是,对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抓住了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本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方面的教学内容还任然较欠缺。

2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对策

2.1积极转变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理念积极改进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理念,对该专业进行精确的专业定位。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老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从以前的重理论,轻技术的传统思想中走出来,在重视计算机理论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强对学生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培养,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老师能够通过让学生进行打字训练、组织装机比赛或计算机的网页制作比赛、计算机组网竞赛等方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应用技能。老师必须走出以前那种光重视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把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直接忽视掉的弊病中。中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必需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中体现,所以,每一个学习阶段中都不能忽视素质教育,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师必须树立以素质教育为第一的教学理念,在传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主动的加入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纠正和培养。此外,现在的中职计算机学校还必需加强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科学合理的定位,学校应该明确办学的目标。进入21世纪以来,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必需与计算机产业的相关主流技术关联,把培养可以快速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作为该专业的教学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够培养出被用人单位和社会接受和认可的优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2.2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职学校应该根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征来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现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想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就必需考虑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从细处考虑,就是要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改革上制定相关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同等兼顾的课程体系。中职院校能够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知识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内容:计算机应用技术基本能力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能力训练等,把其中的每个内容看做一门核心的课程为学生教传,做到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实践、每一个教学内容中都加入对计算机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此外,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选择上的改革重点,应该放在那些具有先进性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和学习上来。通过观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领域的发展,能够跟随其发展脚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把相关的最新技术成果纳入教学内容,并结合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选择地进行重点传授。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最基础的计算机实用知识,还能够快速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2.3积极探索适应目前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的先进方法和模式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那些以前的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够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了,因此必需对其进行改革。中职学校应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先进的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摆在首位,例如运用大量的案例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理解能力;用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把传统的课堂讲授改进为项目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快速熟练把握计算机软件的开发技术、计算机代码编写的方法和程序设计的技巧等。

3结语

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是针对于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要求下的教学模式改革,这种新的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教师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使中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水平提高和进步,进而培养出计算机行业更出色的人才。

作者:周胜利单位:郑州市商业技师学院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课程定位

“计算机导论”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包括计算机科学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计算机专业完整知识体系的绪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简史、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及知识体系、计算机学科方法论及计算机专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有一个基本的掌握,并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为大学四年的知识学习、能力提高、素质培养和日后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知识和思维基础。

“计算机导论”教学由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组成,具有5个方面的作用: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激发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构建专业知识体系框架;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具备系统的组装与维护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跟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促进研究性学习;培养计算思维,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传统教学内容的不足

近几年,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导论”课程,也出版了一批计算机导论教材。在内容选取和叙述上各有一定的特色,基本适应了不同学校的教学要求。但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素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来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叙述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2.1计算机发展简史的介绍过于简单

介绍国内外计算机发展简史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及软硬件产品的发展历程、生产厂商的经营策略和专家学者的重要贡献。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概括性地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及产品的历史发展是很有必要的,从成功的经验中启发思路,从失败的事件中汲取教训,从科学家工程师们献身科学技术的奋斗中获得力量,从而激发出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如果这部分内容介绍过于简单,就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2内容相对陈旧

“计算机导论”的教学,不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还应使学生跟踪到计算机科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否则,会使学生感觉教学内容落后于自己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的概念和产品,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把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产品的最新进展及时融入到教学中,可以通过两个主要步骤来实现。一是教材的编写要尽可能吸收最新的内容,二是教师备课时把由于教材出版时间等因素一时不能及时写入的最新发展补充进来。

2.3不容易理解

对于计算机知识的介绍(如计算机基本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安全等),有些内容介绍的太多太细太深入,而有些内容又介绍的太少太简单,各部分内容在层次和深度的把握上不平衡、在前后呼应上不协调。有的内容介绍成了相关课程的简单压缩版本,叙述方式上没有考虑大学新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学生难以真正理解,不符合“计算机导论”的教学需要。这些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其后续课程的学习。

3理论教学内容改革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入门性和绪论性课程,“计算机导论”的理论教学内容选取与叙述应体现6个字的特点:广、浅、新、易、趣、思。即知识面广、层次浅显、内容新颖、通俗易懂、激发兴趣和引导思考。

3.1知识面广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引导性课程,“计算机导论”要包括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和计算思维的各个主要方面。学生学完该课程,应初步具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思维素养,对电视、互联网、报纸等日常媒体中常见的专业术语与产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或了解;初步建立起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在日后的学习逐渐丰富和完善这个框架,最后形成内容丰富翔实的完整知识体系。

基于对传统教学内容的分析,在借鉴有关文献中关于“计算机导论”内容选取的基础上,我们确定“计算机导论”教学内容包括9个部分:计算机发展简史、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计算机组成知识、操作系统与网络知识、程序设计知识、软件开发知识、计算机系统安全知识与职业道德、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和计算机学科方法论。这是一种全面系统的内容选取模式,每部分内容都有其独特的作用,能够较好地适应“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定位。

读史使人明智。学习计算机发展简史,可以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创业的启示。

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介绍,使学生进入大学后尽快了解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与素质要求,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的基本内容,重视操作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软件工程、计算机系统安全等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概括性介绍,可以使学生初步建立起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的框架。

职业道德与有关计算机安全法律法规的介绍,使学生不仅要有保护自己所用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意识,而且要遵守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不做破坏他人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事情。

通过对计算机领域典型问题的介绍和分析,能够使学生清楚所学课程的重要作用,了解计算机学科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

学习计算机学科方法论,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学科的本质,了解数学知识和系统科学知识在计算机学科中的重要作用,使其重视数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数学思维、系统观及计算思维的培养,既有利于大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也有利于日后从事计算机领域的相关工作。

3.2层次浅显

由于大多数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思维方式还不适应,所以对每一部分内容的介绍应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不宜深入,把握到高级科普的层次。作为导论课程,不可能把所有专业知识都讲深讲透,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后续课程的期待和学习兴趣。

对于计算机基本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数据库、软件工程、计算机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现实应用以合适的切入点深入浅出地进行介绍,广度优先、控制难度和深度,使学生理解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及课程的作用即可,深入的、细节性的原理内容留待后续的相关课程中介绍。

基本知识的介绍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内容多且深入,二是内容虽少但深度不减。内容多且深入,或许是想把更多的内容告诉学生,但由于受教学时数及学生知识背景与理解能力的限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也没有必要,因为学生日后还要学习相关课程。内容虽少但深度不减,这或许是一种省事的做法,把相关课程的内容简单压缩后介绍给学生,最大的可能是把学生讲糊涂,还不如不开设导论课程。

3.3内容新颖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新的概念和术语不时在互联网、电视和广播等媒体中出现,新型电子产品不时推出并不断更新换代。“计算机导论”课程中介绍的内容要能反映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产品的最新发展,使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术语的基本含义及新型电子产品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新颖的教学内容,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原理的强烈愿望。

我们在计算机发展简史部分,从最初的手指记数一直介绍到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计算机――IBM公司研制的运算速度超过1000万亿次每秒的Roadrunner,对未来可能的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及光计算机也作了简要介绍。

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部分,我们介绍了考研的最新规定。从2009年开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包括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和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二级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在原来政治、外语、数学全国统考的基础上,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也实行全国统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

在计算机网络部分,介绍了近几年流行的博客、网格、云计算、IP地址、域名、电子商务、电子政务、B2B、B2C、C2C等术语,并说明了Ipv6与Ipv4的主要区别。

计算机系统安全部分,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知识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近几年比较流行的黑客、网络钓鱼、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数字签名等术语和相关技术及产品。

其他部分也都介绍到了近几年的最新技术进展。如U盘、DDR内存、小体积大容量硬盘基于的巨磁阻效应、动画、虚拟现实、超线程技术、多核技术、Windows Vista、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面向对象程序设计、UML、分布式数据库、XML、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智能机器人等。

3.4通俗易懂

对教师来说,经过多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积累,“计算机导论”课程中的内容都会觉得容易理解。但是,如何才能使大学新生真正理解所介绍的内容?这需要教师对内容的叙述和讲解要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要适合一年级大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其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能力与思维方式,这是每一位教师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教师对各部分专业知识的介绍,要以合适的角度切入,力戒成为相关课程的简单压缩(内容少而深度不减),否则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不仅导论课程的教学质量不能保证,还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

在计算机组成部分,我们简化了对计算机组成部件特性的介绍,充实或增加了一些新内容和宏观层面内容的介绍。如充实了对主板和总线功能的介绍;改写了对字符型数据及汉字的编码表示;对按层次组织文件的优点、删除文件的含义及文件恢复原理等进行了更为明晰的叙述等。

在程序设计知识部分,我们简化了对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和编译原理具体内容的介绍;强化了对程序设计语言发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的不同特点及各自的适用领域;强化了对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和编译原理知识在培养程序设计能力上各自所起作用的介绍,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作出铺垫。

在软件开发知识部分,我们简化了对有数据库与软件工程具体内容的介绍,概括性地介绍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的知识,使学生在刚入门计算机专业时,就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软件(特别是应用面最广的信息处理类软件)开发中的作用,认识到开发大型软件只有好的程序设计能力是不够的,要有科学的软件开发方法指导才能高效率地开发出高质量的中大规模软件。

3.5激发兴趣

“计算机导论”课程总的作用是把学生引入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殿堂,即起引导入门的作用。如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兴趣,该课程内容的选取和教学就是成功的,有了兴趣才能更主动地学习,才能把后续课程学好。一些学生报考计算机专业是出于自身的兴趣,但更多的学生可能是考虑到就业或受家长、亲友的影响才选学的计算机专业,通过计算机导论课程培养这些同学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尤为重要。

在计算机发展简史部分,我们介绍了计算机领域著名的公司和科学家,包括计算机之父――图灵和冯• 诺伊曼、ACM图灵奖获得者、IEEE-CS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及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公司的发展历史及杰出科学家们的工作给有志于在计算机领域成就一番事业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很好的激励作用。

各主要知识领域主要是介绍其发展历程一直到最新进展并与实际应用相联系,这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就是逐步想办法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的历史,软件开发方法就是在开发大型软件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互联网的接入方式是随网络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发展而变化的。

3.6引导思考

本课程不只是让学生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为学好后续课程奠定基础。大学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己找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传统习题的基础上,设置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进一步阅读有关文献,对一些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在计算机发展简史部分,无论是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研制技术路线,还是公司的经营策略,都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在计算机领域的典型问题部分,我们特别指明了算法设计与分析的作用,一些理论上可行的算法在实际上可能是不可行的,需要设计出实际可行的代替算法;对于计算机智能,介绍了目前的各种主要的不同观点;在计算机学科方法论部分,我们讲解了学科的3个过程、12个核心概念以及数学方法与系统科学方法如何与后续课程的学习联系起来。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很好地思考。

4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计算机导论”课程的5个要求之一是: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并初步具备系统的组装与维护能力,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这个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实现。虽然可选的“计算机导论”理论教学教材比较多,但相对来说专门的“计算机导论”实验教材比较少,有些是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内容安排在一本书中,有些是选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类实验教材。这样的实验教学偏重于常用软件(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操作使用,而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网络连接、病毒查杀、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等有关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与维护内容的介绍比较少,甚至没有。课程学完以后,计算机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体现不出计算机专业学生应具有的专业特点。

“计算机导论”的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特色,学生除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初步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装和维护能力(真正打开机箱观察过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学生并不多),如计算机的拆卸与组装、网络连接、环境配置、软件的安装与卸载、计算机病毒的查杀等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安排一些有关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的实验题目,供学生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选做。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技能,初步具备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与维护能力,还能加深对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

当然,也要注意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与维护的实验内容的难度与深度,毕竟是刚入学的学生,以要求初步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好,更深入的知识学习和技能练习可以在后续课程的学习或实践中逐渐要求其掌握。

5总结

本文在分析“计算机导论”的课程定位与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讨论了“计算机导论”的教学内容改革。“计算机导论”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几乎包括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各个主要方面,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有一个总体性的了解和认识,建立一个基本的框架性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以后通过每门课程的深入学习逐渐丰富和充实这个体系。为符合刚入学大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知识背景和理解能力,对每部分内容的介绍要浅显,要适当掌握深度,着眼于基本内容的讲解,为以后的深入学习起一个引导和铺垫作用。各部分内容既要介绍历史由来,也要尽量介绍到最新发展,这样便于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研究组.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董荣胜,古天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法论[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4] 袁方,王兵,李继民. 计算机导论[M]. 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