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7: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儿童教育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在农闲时节大量涌向城市,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即“留守儿童”。伴随这一现象而来的便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本次调查针对被访对象的不同身份设计两种问卷,问卷一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卷二针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他们或是留守儿童的祖辈,或是父辈即父母的亲朋好友,还有一部分是留守儿童的父亲或母亲一方。问卷一共发放200份,收回196份,有效问卷为186份;问卷二发放200份,收回172份,有效问卷为152份。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基本掌握了在监护人监护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并就如何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及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问卷的分析
1.监护状况
一是隔代监护型(有106人,占57%),由祖辈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托管,隔代监护人年龄大、身体弱,造成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隔代监护人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身体较好的,还要承担家里的劳动任务,繁重的劳动和家务,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很好地照顾留守儿童;身体不好的,有些反倒需要留守儿童对他们予以照顾。二是亲朋监护型(有57人,占30.6%),即把孩子托给亲朋好友:姑舅、叔婶或要好的朋友。他们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学业成绩和物质上的满足,旨在向孩子的父母交代;而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与精神上的需要却关注很少,一切顺其自然发展。三是同代监护型(有13人,占7%),即由于没有上面两种条件,或其他各种原因,监护的责任就让予了与留守儿童同属一辈的孩子,这根本就谈不上家庭教育。同代监护人无法树立家长的权威,生活阅历和经验都比较少,在对问题的认识水平和处理能力上与留守儿童相近,所以被监护人在心理上不承认监护人的监护地位,无法树立家长的权威,给同代监护家庭教育带来了困难。四是由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方监护(有10人,占5.4%),这种监护方式也不利于在儿童心中形成健全的父母权威形象,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借助这种权威形象的影响开始正常的社会互动来逐渐健全和完善独特的个性和人格。
2.家庭教育状况
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习惯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给予个人的感情的交流和爱的体验是最多的,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几乎对所有人来说,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①但是,对缺失父母关爱的农村留守儿童而言,他们在监护人的照顾下能否享有同在父母身边一样的关怀呢?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得出:将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放为第一位的监护人占63.2%,25.0%的监护人把品德放在第一位。但是,44.2%的监护人辅导不了留守儿童的学习,6.5%的监护人从来不辅导,只有36.3%的监护人经常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53.4%的监护人认为照管孩子最困难的方面是学习辅导,16%的监护人认为与品行不好的孩子交朋友是他们觉得最困难的事情,30.4%的监护人认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品德的培养是最困难的方面。就监护人是否主动教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这一问题,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0.8%的监护人经常向教师咨询孩子的情况,46.8%的监护人偶尔咨询,32.4%的监护人根本没有去过学校或者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情。
在农村留守儿童看来:53.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时最大的影响是学习没有人指导监督,28.9%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最大的影响是生活没人照顾。对留守儿童学习态度的调查数据统计表明:80%的留守儿童都愿意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
3.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心理沟通状况
儿童阶段是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不能及时地把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取向,进行行之有效的沟通,就不利于留守儿童身心的发展,更不利于儿童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就监护人平时是否与留守儿童有谈心沟通的习惯这一问题进行数据统计得出:53.2%的监护人有空时才问问孩子,沟通一般,只有30%的监护人会选择经常和留守儿童谈心,还有16.8%的监护人则从未和孩子谈过心,甚至觉得和孩子很难沟通。对监护人认为孩子有心里话时会和谁讲这一问题的统计表明:31.2%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会和自己的同龄朋友讲,28.6%的监护人认为留守儿童会将心里话告诉他们。
遇到困难时36.3%的留守儿童倾向于靠自己解决,29.7%的留守儿童选择向老师求助,17.6%的留守儿童选择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仅有16.4%的留守儿童选择向自己的亲戚求助。据统计,当他们犯错误时,60%的留守儿童偶尔会受到家人的打骂,21.3%的留守儿童几乎没有受到家人的打骂,15%的留守儿童从来没有受到家人的打骂。
二、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通过以上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监护人教育能力低下。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53.4%监护人认为照顾孩子最困难的事情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53.3%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时最大的影响是学习没有人指导监督,这就构成了留守儿童期望监护人指导监督学习与监护人无力对留守儿童辅导学习的矛盾。这是由于监护人自身文化欠缺,留守儿童的父辈或祖辈,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教育方法落后导致(见表1)。
其次,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心理沟通不足。53.2%的监护人有空时问问孩子,沟通一般。有16.8%的监护人从未和孩子谈过心,甚至觉得和孩子很难沟通(见表2)。这就是说有70.0%的监护人没有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与留守儿童有心理上的距离。由此,我们得出监护人只注重留守儿童外在的物质生活,没有深入留守儿童内心观察其微妙的心理变化,在监护人照顾下的留守儿童,多半还是没有享受到家庭般的关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性格往往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独。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多,留守儿童遇到问题时情绪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排解,导致其产生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和自暴自弃的心理,进而产生感情脆弱和形成消极孤僻的性格,这是极不利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隔代监护人与留守儿童年龄相差悬殊,代沟明显,两代人之间难以沟通,这种矛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愈加明显,特别是处于叛逆期的儿童尤为突出。由于老年人对年轻人缺乏理解,加之两代人之间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深层次的交流和沟通,导致有的孩子一天甚至几天不和老人说话,而老人也对此习以为常。第二,亲朋监管的留守儿童难以找到归属感,寄宿在监护人家中的农村留守儿童总是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作为监护人对留守儿童也比较冷漠,缺少关爱和交流,更有甚者,居然打骂和虐待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留守儿童有的脾气暴躁、逆反心理强,有的胆小怕事,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
由表3我们可知:仅有16.4%的留守儿童在遇到困难时会选择向自己的监护人求助,这足以证明监护人和留守儿童的沟通严重不足。36.3%的留守儿童选择自己解决,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及监护人深省的数据。年龄处于8―13岁之内的留守儿童,有的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有的处于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主要靠感觉和模仿来认知整个世界,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当他们遇到困难时,在本身就缺失家庭关怀的情况下选择自己解决,其解决方式能真正排除他们心里存在的困惑和疑虑吗?其解决方式是正当合理的吗?是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吗?29.7%的留守儿童向老师求助,那么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援助就尤为重要。
最后,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不丰富(见表4)。63%的留守儿童都把课余生活用在做家务和农活上,既没有趣味活动又没有什么兴趣培训班可上,与城市儿童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有着天壤之别,这是农村地区没有城市的优越条件的一个事实,丰富的课外活动除了能让孩子掌握一种技能、充分发挥智力因素外,还能使孩子通过学习带动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农村留守儿童单调的课余生活,不仅不能启迪他们的智慧,激发他们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技能,积累知识,反而无法完成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武山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做好学校工作
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不得力的情况下,学校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几乎都落在学校和教师的身上。由上文我们可以看出在监护人由于自身有限的条件无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的前提下,监护人与教师的互动十分不足(46.8%的监护人偶尔咨询,32.4%的监护人根本没有去过或者认为是不关他的事情),但是对于遇到困难除了倾向于依靠留守儿童自身解决外,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都依靠于教师的帮助,这种矛盾的出现就更要求学校做好相关的工作。
首先,要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优化其寄宿条件,有效地发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其次要增设相关的课程,为留守儿童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在教师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监护人与教师之间通过学校设置的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辅导课程进行真正的对话,从而增强监护人与教师的互动,加强监护人与留守儿童之间的心理沟通与互动。但是,目前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极差,很多教学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也没有为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寄宿条件。由于经费的影响,大部分学校既没有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心理教师,还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安全健康、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的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全面教育效果甚微,这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也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教育。
2.做好政府工作
我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社会,政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根本。政府在发挥着中坚作用的同时,更应协调好学校、家庭的角色和定位。
首先,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缩小农村和城市的经济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农民大量进城务工的重要原因是城乡巨大的差距,所以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又一举措。其次,加强户籍制度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不仅阻碍了城市的发展和农业的发展,而且不利于我国农业人口城市化。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大大增加了父母把孩子带在身边照顾的难度,迫使多数父母放弃了这种想法,从而在农村出现了过多的留守儿童。政府应大力推进以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为重点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实现公民身份平等。最后,政府应颁布相应的优惠和鼓励政策,改善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环境,使外出务工人员可以享有与城市人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利益,在家庭经济可以承受的前提下让他们的子女能留在他们的身边就近上学。笔者相信,现代化的推进会逐步弱化甚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做好家长工作
农村留守儿童的家长要从长远角度考虑整个家庭的发展,要考虑到孩子的前途是整个家庭的前途。父母双方都外出时,有条件的父母要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使孩子时刻能体验到父母的爱与关怀,这是最健康的家庭教育模式。留守儿童父亲角色的缺失对家庭教育来说有很大的影响。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比母亲更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勇敢、独立、果断的个性品质影响着孩子的交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对孩子个性、学习成绩、成就动机、性别角色的形成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父亲的言传身教,尤其有助于女童形成对异性的正确认识。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城市的外出父母,要慎重寻找考虑和确立孩子的监护人,要看被委托人是否具备监护能力,寻找和确立最为合适的监护人,细致地落实孩子的被监护问题。同时,平时要勤与孩子交流沟通,也要勤向监护人了解孩子的动向,要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4.做好农村社区工作
农村社区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小城镇为中心地,以自身为腹地,具有一定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口群体,并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的社区类型。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基层很少或没有相关的少年儿童的社区教育组织,使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在农村社区教育中尚处于“真空”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基层学区和共青团组织可牵头,联合当地妇联、村委会共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或在农村社区开展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工程,在课外把各村的留守儿童集中起来,为他们辅导作业、进行心理辅导、开展一些游戏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关爱帮扶活动,通过农村社区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成专门的帮教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农村社区可以建立专门的留守儿童维权中心,留守儿童的父母可以在留守儿童维权中心登记注册,中心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及其亲生父母进行访谈沟通,共同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注释:
①参见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88.
参考文献: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成因及不良社会效应
从宏观上说,“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并将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它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紧密联系,而农村劳动力转移、流动人口增加,又是国家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这一现象也反映了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由于城乡壁垒的客观存在,农村孩子进城之后,在户籍、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别,往往使农村孩子进城受到一些局限,更多的家庭只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
从微观来说,农民离开土地进城打工,也会做利益上的权衡。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局限,他们大多处在选择和孩子在一起还是选择进城打工赚钱的两难境地,往往会把打工赚钱、维持生计作为第一选择,而孩子就这样加入了“留守一族”,成为了身心成长严重缺乏关心和呵护的“弱势群体”。[6]
“留守儿童”的产生有如下几方面的不良社会效应:
(一)心理缺陷严重
据调查统计,“留守儿童”中91.4%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8.6%由亲戚代管,有少数甚至是独自一人生活[3]。而此时正是孩子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父母的关爱,就会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这些儿童有的情绪消极、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情绪不稳;还有的过早地流向了社会;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
(二)思想品行较差
一些留守孩子由于长时间没有父母的及时监管和教育,出现说谎的习惯,偷东西、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有的还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在家里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迷恋网吧等行为,有的经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他们大多由祖辈代管,由于文化程度的限制,祖辈们极少能辅导孩子的功课并在精神上进行引导,往往以溺爱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无形中使孩子养成奢侈浪费、摆阔气的陋习,甚至出现“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部分孩子开始把人生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人格发展失衡
调查显示,有34.2%的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呵护照料,生活孤单。[4]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没有安全感、信任感,缺乏对社会的好感,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人格发展,对以后的人格重塑也有巨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孩子寄养在亲戚家,受到歧视和虐待。这不仅影响孩子的自尊心,还影响他们正常的人格形成,造成儿童成长期严重的心理阴影。如果现在社会不能给他们一个有效的情感补偿,留守儿童很可能成为一个风险较大的群体,必须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
(四)学习成绩教差
部分农村家长认为,孩子能识字就够了,并错误地将子女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定位在外出打工上,早早地让孩子接受了“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因此,留守儿童基本上属于班上学习成绩最差的部分。调查中发现,有15%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各班的倒数几名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2]他们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有的上课时间溜出学校上网。因为“成绩不好”,学功夫当警察挣大钱,便成了这些孩子的梦想。
(五)安全问题令人担忧
父母不在家,而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存在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同时由于长期缺乏家教,孩子对伦理道德观念所知又甚少,正处青春萌动时期的他们很难抵抗金钱以及其他不良社会因素的诱惑。
二、不良社会效应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的缺位
“留守儿童”通常是隔代监护、亲朋监护或单亲监护。由爷爷奶奶代管的孩子,由于情感溺爱和知识缺乏等原因,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至于由亲戚代管的孩子,更由于亲疏关系的原因,使其不敢放手管理,他们往往是把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吃饱穿暖”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常常忽略孩子其他的需要。因此,家庭教育的缺失,影响了他们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的养成;父母监护权的缺位,使他们的安全感、信任感有所丧失,缺乏对社会的好感,甚至导致心理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社会关注不够
造成“留守儿童”的根本原因是城乡发展差距日益加大,农村就业机会少,农村的青壮年背负生存之重负不得不向城市转移。然而,社会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关注却不够多。一方面,农民工因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异地借读费和解决升学考试等问题而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另一方面,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观念陈旧,又不能有效地弥补留守少年儿童家庭教育关怀的不足;对一些娱乐场所不能有效管理,也使部分留守儿童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还有一些犯罪分子以小恩小惠引诱他们犯罪,更有犯罪分子乘虚而入施以暴力,尤其是留守学生中的未成年少女,极容易成为害的直接目标。
(三)学校条件的制约
农村学校是直接面对留守少年儿童的教育实施单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很难为留守儿童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在学习生活上难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且这些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学校难以与在外的家长及时交流沟通,因而无法形成教育合力,一起齐心协力来解决问题。
三、相关对策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涉及一代农村未成年儿童健康成长、农村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是关系家庭和睦、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大事,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
(一)家庭要落实教育监护措施
父母外出务工时,要保证孩子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在外还要利用多种通讯方式与子女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温暖。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其他代管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方式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二)政府要落实好相关政策
一方面,政府必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缓解农民向城市涌动的浪潮,从根本上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另一方面,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制定各项政策,减少或取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的借读费,使留守孩子能够生活在父母身边,与城市儿童享有同等的待遇和权利 。
(三)社会要积极参与
要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使他们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因此,各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室等经营场所的管理力度,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录像厅等场所。努力形成学校、社区、家庭与政府齐抓共管的局面,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开展下去。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搞好宣传,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来,大家共同参与解决。
(四)学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教育措施
首先,积极开展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健康的、封闭式的教育环境,解决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而导致的问题出现。其次,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时,更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使留守儿童错误心理得到及时矫正。此外学校还应利用各种通讯条件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定期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现实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留守儿童”所带来的各种问题才能得以切实有效地解决,和谐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喜良,谭霁.关爱“城市留守儿童”促进校园和谐.教育导报,2007年4月12日.
[2]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调查.合肥晚报,.
1.农村儿童成长与教育调查统计。我们李家堡中心小学2013年至2014学年第二学期,全校共有12个教学班,学生432人。笔者作为一名在教育战线工作近二十年的一线教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对我校留守儿童展开调查,经调查我校的留守儿童一共有
86名,其中父母双方都外出的有28名,父母一方外出的有58名。其中单亲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18名,父母双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68名,分别占“留守儿童”总数的21%和79%。这86名“留守儿童”中有74名由祖辈照管,另有12名由亲戚照管。从自律和自理情况看:良好的为20名,中等为41名,差的为26名;从思想道德品质情况看:良好为18名,中等为44名,差的为24名;从学习情况看:良好为16名,中等为48名,差的为22名。
2.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我校农村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我了解到我校的留守儿童分为三种情况,父母离异,孩子由离异一方抚养;夫妻双方外出,孩子由祖父母抚养;夫妻一方外出(大多是父亲外出)由另一方抚养孩子。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都出现了很多行为的偏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行为习惯不良。大多数留守儿童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其进行监管,因此造成自控能力不强,生活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最明显的症状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地干一件事情,哪怕仅仅几分钟。生活中表现为不讲卫生,邋遢,看起来很窝囊。行为上挑食捡穿、胡乱花钱;在家里调皮捣蛋,不听从监管人的管教,不尊老爱幼。在学校里不遵守校纪校规,不能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常有小偷小摸、撒谎骗人的行为,更有甚者吸烟、喝酒、打架等不良行为;以至于在社会上干一些违法乱纪之事,成了令人头疼的“问题儿童”。
二是身体发育不良。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无论是祖辈父母亲大都文化水平较低,健康意识比较淡薄,因此缺乏对自己的孩子科学合理的指导,因此大部分留守儿童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大部分留守儿童经常不注意个人卫生,包括饮食卫生。加上农村的家庭经济不是太宽裕,大都不注意科学的饮食,以及食物营养搭配,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是学习普遍较差。由于农村的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由祖辈监管,众所周知年过五十的农村人口文盲居多,而家庭又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家长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而留守儿童恰恰缺乏的是家庭教育,最为典型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地听
课,回家基本无人监管,爷爷奶奶无能为力辅导家庭作业,导致家庭作业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这样长期恶性循环下来留守儿童对学习彻底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导致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普遍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吃饱饭,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算是尽到了责任,没有对孩子尽力细致耐心地教育,而
是粗放式、放养式,甚至是放任自流。
2.学校教育缺位。学校对留守儿童问题的研究尚未展开,学校也没有制订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制度和措施来真正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的身心受到及时的引导和教育。而留守儿童的监管人由于水平和精力有限,平时又不注意和学校及时联系,不积极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导致家长和学校、老师之间的监管教育脱节,没有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效应,不出成绩,难出效果。
3.社会教育缺乏。笔者所在的李家堡镇是定西市安定区西南重镇,拥有两万五千人口,有近七千人常年在外打工,作为镇一级政府没有只言片语提到留守儿童的话题。只是在中心小学和初级中学有两处形同虚设的留守儿童之家。政府部门对留守儿童所持的态度令人瞠目,叫人扼腕。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
1.强化政府职能,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政府在政策上一定要给予最大的支持,要大力向留守儿童倾斜。确保留守儿童能享受到一个公平、和谐、健康教育的环境。政府一定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积极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使学校更多发挥教育的作用,让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摇篮。多发动社会人士主动承担监管留守儿童的责任,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照顾留守儿童的工作中来,大家一起为留守儿童营造爱的港湾。
2.完善学校制度,体现学校主体作用。学校一定要针对留守儿童制订专门的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要成立留守儿童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之家。探索班主任、科任教师、加生活教师的三结合制度,负责对留守儿童从学习、生活、心理上的全方位指导工作,特别是要专门为留守儿童配备心理咨询老师,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作为首要目标来抓。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3-0045-02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都是政府和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当前,由于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长期在外,出现了农村留守儿童由父母一方监管或他人代管或无人监管的情况,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缺乏亲情关爱、缺少家庭教育和监管,加之学校教育失当、社会教育不足和自我教育不严,致使他们在学习、道德、心理等方面出现诸多问题。这个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及家庭的前途和命运,而且关系到整个民族人文素质和社会教育的发展进程,更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对四川省?菖?菖县?菖?菖镇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做有关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分析
学者们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看法,有的认为父母在外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影响[1];有的则认为父母外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2]。在调查走访中,从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那里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与非农村留守儿童相比,总体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基本在中等偏下水平,有些留守儿童到了中学存在厌学、逃学甚至退学的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在农村留守儿童文化教育方面作用的发挥[3]。首先,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不能直接辅导孩子的学习,加之孩子本身年龄偏小,自律性差,致使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平平。而对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的调查统计显示,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占12.8%,小学的占25.4%,初中的44.5%,高中的占18.4%,大学及以上的占0.8%,这势必影响对孩子的辅导教育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另据调查,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安全关注度相对较高,对留守儿童的学习、道德等方面的关心和关注度较低,有的根本无法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特别是对中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学习更无能为力,40.2%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不能辅导其学习,43.5%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虽然能辅导,但不能全面辅导,只有16.3%的孩子反映临时监护人能全面辅导其学习。在临时监护人被问及是否参加留守儿童学校的家长会时,选择认真参加的占53.2%,选择偶尔参加的占40.3%,选择不参加的占6.5%。调查中发现,当孩子在学习成绩不好时,临时监护人选择打骂教训的占10.6%,选择帮助进步的占24.1%,选择告知家长的23.5%,选择不闻不问的41.8%。可见,总的来说,临时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是不关心和关注的。
其次,就学校而言,通过走访了解到,很多学校和教师迫于当前的教学和升学压力,单纯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一般对成绩平平和成绩差的孩子不会花过多精力和时间去教导,在教育学习上更多的是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成绩平平和成绩差的留守儿童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主观上想要进步,想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愿望。在教师及管理者被问及最关心留守儿童的哪个方面时,选择学习的占52.7%,选择生活的占18.2%,选择安全的占29.1%,其余的主要是关心道德和行为等。据调查,目前学校还没有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经费或补助,只是部分学校会给予优秀的留守儿童一定的困难补助和奖学金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情况分析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但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讲,由于家庭中缺乏父母完整的关爱,隔辈教育的种种缺陷,严重影响了留守儿童身心的正常发育,造成了许多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种种现象应该成为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4]。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在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方面显著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其他方面与其他儿童相比没有显著的差异。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与农村基础教育的一些问题纠p在一起而相互影响的[1]。
首先,一个儿童的成长要求是身心健康,心理的健康非常重要,由于留守儿童的特殊原因,他们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完整的直接的亲情等关爱关怀,造成了他们一定程度上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有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受到困惑时,由于无人倾诉和帮助解决,他们就会产生孤单、自闭、逃避和自卑等心理问题。在调查中发现,当被问到有心理话想对谁说时,62.6%的孩子选择给父母说,其次是给同学和朋友说,说明孩子是非常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的,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有14.6%是一年甚至几年才回家一次,平时的电话和书信等联系又很难排解心中的苦恼和问题,久而久之,就很容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压抑、自卑、逆反心理。
其次,需要学校给予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同学、集体和教师的关爱来弥补心理的空缺,解决心中的难题。在调查中,绝大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学校也有心理咨询室,但被利用得较少,基本流于形式。在受到委屈和不公平对待时,38.7%的留守儿童会选择吵闹解决,21.3%的儿童选择沉默,25.8%选择向父母倾诉,其余的选择用其他方式发泄。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绝大多数会选择吵闹、甚至暴力解决问题,以至于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严重者甚至走向偷盗等犯罪道路。留守儿童小小年纪离开父母,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精神上得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就变得沉闷、孤僻,表现突出的是忧郁、逆反心理、焦躁厌恶情绪。一旦谈及父母,他们的表现更加明显,有的长期跟(外)祖父母生活,对父母已经失去了浓厚的亲情和依恋,有的甚至会讨厌憎恨,有的性格发生很大变化,做事显得畏首畏尾、没主见、胆小怕事、麻木等不良心理状态[5]。由此可见,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产生了系列心理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三、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情况分析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学校,更能直接地影响人生的发展轨迹和方向,孩子最初的道德理念、价值观、信仰等都是在家庭中父母等长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与他们分离,致使他们缺失了完整的家庭教育,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更多的是想让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更好一些,将来有所作为,但由于现实和自身文化程度、思想观念等原因,他们对子女的关爱更多停留在物质层面,而精神层面的如道德教育、价值观的树立等等关心得较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很多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缺乏。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致使亲情关系弱化,父母的榜样教育缺失和监管不足,影响了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的获得、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容易使他们形成道德观念、情感、人格和行为的偏差,有的甚至出现严重的过错行为和倾向[5]。经调查,父母双方均外出由(外)祖父母抚养的占36.6%;父母外出由亲戚朋友代为监管的儿童占7.3%;父母外出后无人监管或住校的留守儿童占17.8%。由于(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和抚养,对留守儿童更多娇宠,道德意识的教育较薄弱,而由亲戚朋友监护的农村留守儿童,受到的管教、道德教育更少。而且,外出父母在与孩子的联系中更多的是询问生活、学习等情况,对做人做事等道德行为教育关心得较少。在调查中,父母认为孩子完成一般学业就外出务工的占到63.7%,多年的打工生活使他们更趋于功利,在这样的观念影响下,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都受到很大影响。
学校也是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在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中作用不可小觑。在调查中发现,?菖?菖镇的五所学校都开设了道德教育课,而且结合课程开展了系列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等教育活动,但繁重的学习工作任务和追求学生成绩提升使得教师在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在走访的?菖?菖镇初中,共有教学班32个,学生1 852名,教职工120余名,经常是一师多用,从事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数学、语文、英语等课程教师,而不是专业教师专职从事思想道德教育[6]。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逐步凸显出来的问题。从表面上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教育问题,实际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以及学习上缺乏约束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探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现状和原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当前的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在教育上无法获得有效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由于父母关爱和管教的缺失,很多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农村社会受到侵害最多的群体,很多悲剧性的现实在不断上演。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出现的必然问题。由于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不断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但是由于相关保障制度,如户籍制度、教育改革管理制度等没有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整,大量劳动力转移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的素质和教育水平不高也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管教,这些老人的教育水平都不高,无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监管。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改进和优化的对策和措施
1.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主导和根本,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首先,政府要将农村儿童教育纳入国家、各级政府的整体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中,要将农村儿童教育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政府为指导,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其次,加大农村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建立以家庭教育为主体,学校教育监管和社会团体帮助为辅,国家政策强制管理为保障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另外,还要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如户籍制度、城乡教育均衡化制度等等。
2.强化各级政府政策协调工作机制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应当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放在儿童生存发展的角度来对待。在儿童留守还是随迁的问题上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意愿,不论是哪一种选择都应该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保障,确保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均衡化,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教育。另外,还要推动相关的公益补偿机制,降低农民工回家的成本。在农民工聚集的区域建立城乡教育交流基地,促使农村儿童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教育,并且促进城市教师与乡村教师之间的交流,保证教育工作的衔接,提高农村教育的业务水平。
3.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工作
在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农村各级培训工作中加入农村教育培训内容,不仅要对家乡的相关教育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进行培训,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如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老一辈的人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和教养能力。在教育培训过程中,要采取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育培训的力度和效果。培训工作的重点不是提高儿童家长和监护人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知识水平,而是要引导他们正确地对待儿童在学习、心理和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学会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并且能够在问题出现的时候寻求正确的渠道,强化他们的监管能力。农村儿童教育问题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有效解决农村儿童教育问题成为国家、各级政府和社会团体和个人思考的重要内容。强化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各级社会力量,强化监护人的素质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莫丽娟,袁桂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几个基本判断[J].上海教育科研,2010(1):23-27.
[2]郝志瑞.新时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5.
[3]李湘祁.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18):194-195.
【摘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法,针对3岁~6岁的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围绕留守儿童与父母的亲子沟通现状,留守儿童对
>> 留守家庭亲子关系疏远问题值得关注 幼儿园非安全型依恋的亲子关系调查研究 90后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研究 大学生亲子关系初步调查研究 亲子关系影响家庭教育的研究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研究 闽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 基于团体心理辅导的留守初中生亲子关系优化研究 当前中国农村家庭结构现状调查研究 常熟市3~6岁幼儿家庭亲子游戏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亲子关系与留守儿童道德发展 儿童亲子关系冲突的研究 浅谈“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 浅谈“构建和谐亲子关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 家庭教育中和谐亲子关系的构建策略研究 离异家庭背景下亲子关系沟通的策略 失去亲子关系将失去家庭教育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0-01-07.
[3] 朱俊卿. 农村亲子关系特点的定性研究[J].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05):35-37.
[4] 陈丽,刘艳.流动儿童亲子沟通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2,(01):59-63.
[5] 郑会芳.农村留守儿童亲子沟通、家庭亲密度与其社会适应性关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6] 上官青木.养育方式与学习能力[N].中国青年报, 2002-12-12(A10).
[7] 廖运生,宋淑娟,陈勃.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研究[J].前沿,2009,(08):155-157.
[8]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第一期调研报告 [EB/OL]..2007-04-24.
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西部农村幼儿教育资源配置研究”(10XJC880004)和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重庆市学前教育城乡统筹发展研究”(2012YBJY061)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公平,思考
留守儿童教育公平是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家关心下一代教育过程中不可推卸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对留守儿童能力的提高和其一生的发展均具有重要影响。推进教育公平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体现,对提高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进入了以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发展期,随着户籍制度的良性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就业,产生了农民工子女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社会结构的存在,农民工虽然在城市就业,但却无法享受与市民相同的待遇,其中包括子女在城市接受教育的权利。农民工的非市民化待遇导致了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低下,无法实现举家迁移,大批子女由此被留在农村生活和学习,称为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教育公平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理想化模型,是社会学中所说的价值中立,绝对的公平其实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而留守儿童教育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地方政策之间、留守儿童之间、学校教育之间、不同留守儿童家长之间,在儿童教育公平占有公共教育资源上、儿童对教育资源共享上,从学前的起点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其实都存在很大的不公平,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与城市儿童存在显著差距,实际上形成了未成年人发展机会的不平等状况。需要国家的政策的照顾和法律的保障,否则,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其他儿童的教育差距越拉越大,教育两极分化现象将会逐步加剧。
对法律制度的研究,就是在法律的保护下,保障留守儿童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充分实现教育的平等化,使留守儿童公平的享受应有的权利,从而保护留守儿童的利益。所以对留守儿童的一些法律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问题表现
民族地区相对比较落后,经过多次调查对比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主要表现为:学习成绩与城镇相比较有很大差距,城乡学生成绩差距明显。一些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关心比较少,家庭教育弱化、家庭教育功能退化,家庭成员教育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出现问题,一些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自觉性,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有的逃学、厌学,在学校表现的纪律性差,心理失衡等,这样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和不必要的教学压力,进一步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孩子的健康成长。由于不能接受良好的的教育,并受到社会不良文化和习俗的影响,一些农村留守儿童在小学毕业后即流向社会,成为新的低文化素质劳动力。
如何保证农村留守儿童公平地接受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必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主要问题,目前,政府和社会都还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既是教育研究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更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紧迫任务。
三、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的法律制度研究
在专家、学者研究了父母外出务工就业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的影响以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不少学者都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笔者重点从法律制度研究,提出保障留守儿童教育公平的措施:
1、加强立法以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平等教育权及平等的发展权,实现留守儿童的最大利益。在调研中笔者发现,自然条件差,地区性贫困,农村教育相当落后,教育资源比较落后,留守儿童受教育状况相对较差,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而相应的立法空缺,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根本保证。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需要进一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因此,加强立法保障留守儿童的教育发展尤为重要。
2、当地政府根据本地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需要制定相关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制度,对《义务教育法》进行补充规定,如增加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的法律保护措施,提高农村地区教师的水平,加强学校的责任感,加快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其向着良性和协调发展,让留守儿童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同时农村孩子进入城镇学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然而他们还需要交很高的插班费才能入学,从法律制度上为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进城就读扫除障碍。当地政府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服务机制,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3、重点加大对监护人及事实监护人法制宣传和教育指导力度,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及事实监护的责任和法律意识,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文化不高,法治环境建设滞后,仍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强化法定监护人责任,提高监护人及事实监护人自身的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同时还要提高农民工的思想认识,教育农民工提高他们的认识和责任,完善委托监护制度,促使他们和监护之间的相互沟通,如何更好的促进和保障孩子的教育问题,保障留守儿童的公平教育法律权益。通过农民工和监护人的相互配合,教育好留守儿童。
4、打造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社会软环境,要依法维护好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应当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是教育好留守儿童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教师、家长分别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和义务,它们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能。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环境,学校是留守儿童的主要教育环境,社会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所以说,推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教育法律软环境的建立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政府各部门应当相互配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公平教育,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
四、 结语
留守儿童教育公平问题解决办法是多方面的,教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在研究并且产生了一些既定成果,但这些研究还没有付出实施,还需加强从理论转化为实际。作者从法律制度方面提出相关保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建议,从法律保护的平等发展权出发,为农村发展塑造和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并真正实现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潘碧霞 《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权的法律》[J]法制与社会, 2009;(30).
(2)苏华《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法律与制度保障》[J]中国教师,2008,4.
(3)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 号)[N].中国教育报,2006-4-28.
(4) 孔炜莉 《宁南山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为例》[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5)陶红 、马凤仙《宁夏留守流动儿童现状的实证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8年11月第6期
(6)张琳《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州学刊,2009年05期
(7)贾勇宏:《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基于中部地区三省九县的查》.,
2011年6月5号访问
相关说明及作者简介:
项目基金:西北民族大学研究生处科研创新项目《法学视野下民族地区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研究――以宁夏海原县为研究对象》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ycx11034
项目负责人:杨旭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寓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目前,平均不到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受到了代表委员们史无前例的关注,同时也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家庭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效果和他们作为一个自然人接受社会化的效果,而这些将最终投射到孩子作为一个社会人的社会行为上。如果教育不好这群孩子,一方面是国家人才的损失:另一方面这一庞大的群体将会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造威强烈的冲击。因此,如何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是我们现今应当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经济和政策的限制,不能将其孩子带在身边,享受大城市的现代化教育,只能让其呆在家中接受教育。农村义务教育的设施落后,师资匮乏,教育观念陈旧等因素也影响了农村儿童教育的良好发展。农村环境和不安定因素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心里、安全和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是学习成绩差、家庭教育淡薄、学校教育管理落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值得我们探索、实践。
二、寄宿制学校的现实性分析
目前,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政府、社会、学校都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发起了多方面的讨论,有些地方也采取了一些探索性的措施。通过大量调研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农村学校实行寄宿制是目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趋势。
首先,寄宿制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的优势。一方面留守儿童大多住在离镇中心学校较远的农村,放学回到家已是很晚,较难按时完成作业。监护人忙于农活,也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指导。大多隔代监护人更是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致使他们遇到学习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如此日积月累的学习负担就会逐渐拖垮孩子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走读的留守学生,放学回家路途远,沿路的游戏厅、网吧经常使得孩子们往往控制不住自己,这怎会不影响学习呢7而实行寄宿制,避免了走读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学校规定住校学生早、晚时间必须上自习课,在自习课上认真复习功课,预习新课。学校在早、晚自习课时间,安排相关的授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及时答疑解惑。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更好的促进留守儿童的学习。
其次,寄宿制有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人身安全保障的优势。近年来由于农村入学率偏低和各村组入学率差异大,为了节省教育成本、集中资源办学,地方教育部门都对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大幅撤并和布局调整。但这样布局又使得大量的农村中小学生要长途跋涉到十里甚至几十里以外的镇中心学校去念书,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学。加上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很多人都没有专人接送,路途消耗的时间长,早上天没亮就得出门,晚上天黑了才能回家,孩子走读途中的人身安全缺乏保障。但如果是留守儿童在学校寄宿就不存在这种危险,因而也解除了父母和临时监护人的担忧。
再次,寄宿制在培养留守儿童良好行为方面有明显优势。留守儿童行为的偏差主要源自集体观念的缺失.一个学生心中没有集体意识,往往在行为时心中就没有一杆秤,就会放任自流,做出一些非正常的举动。另外,留守儿童特别是隔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由于祖辈对他们过分的溺爱,加之祖辈年龄偏大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和相关的知识培育他们。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老人的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对他们或多或少的影响也给他们的行为习惯带来偏差。但如果儿童住校,情况就会不一样。寄宿制基本属于封闭式管理,学校制订了科学、严格的作息时间,要求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做规定的事-隋,可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学校的规章制度对他们的行为又是一个很好的约束,如果学生没有遵守相关的规定,学校就会教育他们,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必要时还会采取惩罚手段予以矫正。同时,学校为留守儿童配备的生活老师和心理辅导员可以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行为变化进行科学的引导,这样他们在教师教育帮助下能够端正态度,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
最后,寄宿制在培育留守儿童人际交往、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明显优势。有意识的人格发展是在同他人的交往、合作和共同活动过程中进行的。儿童在少年时期未形成稳定的个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塑性很强。因此,儿童少年时期与同伴的友好交往和学校对他们经常性的教导是塑造其良好个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卡连科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活动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寄宿制正是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彼此相互影响、学习的机会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
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寄宿制,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可行性,主要是因为;城市教育资源面临主要针对城市学生,农民工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受限,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定位不明、资源匮乏的现实也给农民工让子女随身就近上学带来困扰,户籍制度与城市公办学校入学规定也给农民工想让子女随身就近入学带来阻碍。所以,寄宿制学校对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现实可行性。
1您家里有几个孩子
a1 b2 c3 d更多
2您平均多长时间回家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更长时间
3孩子在家由谁照顾
a自己的父母 b其它亲戚 c其它监护人
4您觉得外出打工对孩子成长和教育造成不好影响的程度
a一般 b严重 c很严重
5您对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满意程度
a一般 b满意 c很满意
6子女是否在正规学校接受教育
a是 b否
7您是否有把孩子从家里接出来,接受更好的教育的打算
a有 b没有
8如果把孩子接出来了,您比较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a费用 b城市和农村孩子的差距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c其它(具体是什么)
9希望孩子简单的学一些知识就外出打工还是希望他们一直上学
a前者 b后者
10您希望哪些部门能够为您提供什么样的帮助。(问答题
尊敬的老师你好:
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您可以根据平时的教育情况填写,谢谢您对活力青苹团队的支持
一、选择
1. 你班上有留守儿童吗?()
a 有 b没有
2. 留守儿童的成绩如何?()
a 好 b 中等 c差
3. 在教育特殊生时,你有没有把留守儿童作为你教育的一个重点?()
a 有 b 没有
4. 你班上的留守儿童有没有让你烦恼过?()
a 有 b 没有
5. l你是否担心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
a 非常担心 b 没怎么注意 c 不担心
6.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你认为如何处理妥当?
a 请心理学专家 b 自己开导教育 c 联系家长
7.你认为留守儿童的什么最让人担心?()
a 心理健康 b 人身安全 c 生活状况
8.您对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满意程度?()
a 非常满意 b 较好 c 一般 d 很不满意
二、问答
你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什么?有何建议
亲爱的同学: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你的意见相当宝贵,
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谢谢参与!
一、选择
1、你家里外出打工情况?()
a 父亲外出打工 b 母亲外出打工 c 父母都去打工
2、父母外出打工,你和谁生活在一起? ( )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d 自己住
3、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从来没有
4、你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 )
a 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5、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 )
a 有 b 没有
6、如果遇到困难,你会采取什么方式解决? ( )
a 求助老师 b 求助同学 c 求助亲戚 d 自己解决
7、如果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 )
a自己平时不够努力 b没有老师或家长指导
c客观原因 d自己本来就不行
8、如果因为做错一点小事而被老师和家长批评,你会怎么做? ( )
a承认错误,下次不再犯 b有点气愤,但只在心里想
c无所谓,听完就算 d当面顶撞,对着干
9、你在学校里,和你玩得好的同学多不多? ( )
a 很多 b 一般 c 很少 d 没有
10、父母不在身边,你觉得自己性格变了吗?( )
a 变了 b 没变
11、你觉得学校,社会对你的关心程度如何?( )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12、你对现在教育现状满意吗?()
a 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二、问答
相对学校提什么建议?
尊敬的监护人:
你好!这是一份关于留守儿童教育现状与问题的调查问卷.你的意见相当宝贵,
就你的个人情况和感受如实填答.此问卷不记姓名,谢谢参与!
一、选择
1、你监护的留守儿童家里外出打工情况?()
a 父亲外出打工 b 母亲外出打工 c 父母都去打工
2、你是留守儿童的? ( )
a (外)祖父母 b 亲戚 c 其他人
3、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平时是否和他们有矛盾? ( )
a 经常有 b 偶尔有 c 几乎没有 d从来没有
4、他父母在外打工,多久回来一次? ( )
a 一个月 b半年 c一年 d.一年以上
5、留守儿童平时学习上是否有困难? ( )
a 有 b 没有
6、如果留守儿童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办? ( )
a 帮忙解决 b不管,让他们自己解决, c 想管,但精力有限
7、如果孩子考试没考好,大多情况下,你会怎么办? ( )
a打骂教训 b问明原因 ,帮忙改正
c找老师,告知家长 d不管,任其发展
11、你觉得学校,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程度如何?( )
a很关心 b很少关心 c不关心
12、你对现在教育现状满意吗?()
a 非常满意 b 比较满意 c 不满意
关键词:留守儿童 农村教育 教育问题 教育公平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
留守儿童主要指的是因为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由父母单方或者父母以外的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农村的实行,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力也随之得到巨大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也获得了空前开放的流动空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从事非农生产。但是因为历史及现行体制等等的客观因素,他们的子女不能跟随父母进入城市。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演变成社会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
很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家里对儿童实行监护的大多都是爷爷奶奶等。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文化水平较低,素质不高。大多数的监护人不能或无力去辅导孩子的学习。更加不用提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去教育孩子。由父母单方监护的家庭,也由于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劳动,根本没有足够的实践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无法很好地去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加之农村的传统,留守儿童也会相应的承担一部分的劳动,父母单方监护孩子或孩子一人在家的情况更是如此。目前,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较差。并且由于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出去打工一样挣钱的情况给孩子造成了不读书一样挣钱的负面影响。[1]
2、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父母长期在外,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很容易出现问题。父母双双外出或者单方面外出无法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关怀,长年难与父母见面的儿童更加缺乏家庭的亲情。长期的感情匮乏,造成了很多留守儿童的性格内向,交际圈狭窄,自尊心过强,感情脆薄的不良心理问题。逐渐发展,更坏的情况则是自我要求不严,蛮横无理,缺乏热情和同情心,时常违反学校的纪律。到最后演变成为了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
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并不能简简单的将其归咎于亲子分离。要透过现象去发现和探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所在。实际上,留守儿童在产生的时候就具有标签化的嫌疑。毕竟留守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知识一个暂时性的生活状态,而并非是留守儿童贯穿始终的属性。另外一方面,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也并非都只发生在留守儿童身上,很多非留守儿童也会因为种种原因而产生相同的问题。所以,留守儿童的问题并不是身体上的留守造成的,而是心理上的留守造成的。正是因为心理上的留守,所以才能很容易的转变成心理上的问题儿童。
缺少父母关心,父母亲情缺失。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是需要满足生理上的需要,更重要的还在于心理情感上的满足。人无法逃脱的宿命就是心理感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心理感情会严重波及到人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在儿童身上这条原则依然适用。在所有的感情中,父母的亲情最为基本,具有无法替代性。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父母无法很好地满足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导致了生活质量下滑,无心学习,其心理处于不安全状态,最终影响了儿童正常人格的建构。
亲情匮乏的留守儿童必然就会影响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出现失当。家庭教育功能由于亲子关系的失当而达不到家庭教育应该有的效果。而留守儿童出现教育问题的家庭,往往是父母对于家庭教育不够重视或者说是家教方法和观念滞后。种种的原因造成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要么训斥要么过于溺爱要么忽视了对于孩子的教育和指导。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举要
1、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儿童监护体系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寄养,其监护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解决好一方面影响儿童自身的健康发育,另外一方面问题发展则会直接影响社会的和谐。所以,政府应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承担起自己应该负担的责任。应该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留守儿童监护体系,透过监护体系来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健康成长。由于现行体制造成的问题,在制度上政府应该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户籍制度改革的,逐步弱化甚至取消农民工子女进城接受教育的限制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之举。[2]
2、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
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负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况且,教书育人本就是学校的优势所在。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学校除了要保证校内教育起到效果之外,还要注意有意识的去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外生活,向其校外生活延伸。因此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组,对留守儿童进行建档管理,积极创新的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关怀计划和帮扶活动。使留守儿童在学校能够安心学习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魅力。
3、学会亲情交流,尊重亲情表达
在亲子交流亲情的方式上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多样的方式,恰当去选择不同形式的沟通手段。比如可以尝试采用文字形式的书信方式来沟通。父母在沟通上面应该将目光放开来,不能只是局限在学习和安全上面,更多的关心到孩子内心的变化。父母在交流之中应该尊重留守儿童的亲情表达,建立良好的平等关系。同时给与孩子更多的话语权。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允许其发泄积累的不满甚至是发脾气。父母应该给予真诚的反应,不要随意敷衍孩子的问题。对于谈话时机要选择好,同孩子一起认真商量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结束语
当下,社会改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留守儿童的现象不仅会继续存在,还会不断地发展。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政府、学校、个人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很好地解决该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慧琴. 服务型政府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探究[J]. 魅力中国. 2010(17).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
第二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概述
2.1 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
2.1.1 在父母外出数量方面的界定
2.1.2 在儿童年龄方面的界定
2.1.3 在父母外出时间方面的界定
2.2 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时代背景
第三章 禹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与问题
3.1 禹城市农村留守儿童的特点
3.1.1 农村留守儿童分布不均,男性高于女性
3.1.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人均年纯收入较高
3.1.3 隔代监护比例较大
3.2 禹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3.2.1 亲情缺失导致心理状态异常
3.2.2 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学习成绩受限
3.2.3 监护不力导致安全意识薄弱
3.2.4 环境限制导致价值观形成不够准确
第四章 禹城市农村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政府层面
4.1.1 城乡二元体制
4.1.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贫富差距拉大
4.1.3 政府管理的缺失
4.2 学校层面
4.2.1 农村教育师资发展滞后
4.2.2 尚未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4.2.3 感恩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涉及过少
4.3 家庭层面
4.3.1 隔代监护的教育观念受限
4.3.2 父母外出务工时无暇顾及子女
4.4 社会层面
4.4.1 留守儿童教育监护体系不健全
4.4.2 公众社会责任意识薄弱
第五章 解决禹城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
5.1.1 改善城乡二元结构
5.1.2 加快乡村经济发展
5.1.3 加强农民工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和就业创业培训
5.1.4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1.5 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
5.2 学校层面
5.2.1 加强师资建设
5.2.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5.2.3 加强感恩教育和安全教育
5.3 家庭层面
5.3.1 转变教育观念
5.3.2 转变外出务工方式
5.4 社会层面
5.4.1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及监护体系
5.4.2 加强公众的社会责任意识
5.4.3 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介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505-01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大中城市转移,从而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呈扩大之势。"留守"是外出民工子女的主要生存形式。然而目前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缺乏温暖家庭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缺乏亲情交流带来的思想行为生活问题。在他们身上多出现"三多"和"三缺": 隔代监护多溺爱、寄养监护多偏爱、无人监护多失爱;生活上缺人照应、行为上缺人管教、学习上缺人指导。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多种原因不能和父母长期相处、频繁沟通,只得同祖辈或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就有很多不合理之处。因而产生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很不乐观并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
1.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1.1 家庭教育的现状。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没有办法照顾孩子,绝大多数孩子是由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祖辈来照顾,也有一小部分由其他的亲戚来照看。而老人们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孙辈较为溺爱,只重视孙辈们的身体健康,在教育方面不怎么在意。而其他亲戚因为留守儿童不是自己的孩子,可能会出于各种原因放任自流,导致对留守儿童的监管不力甚至根本不管,因此,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太多。
1.2 学校教育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只重视"好"学生而忽视对"差"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好的留守儿童形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同时由于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家务负担都很繁重,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特别关照那些留守儿童。
2.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2.1 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正常的心理环境的缺失和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形成不良的个性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任性、冷漠、自卑、敏感、孤独、不安、胆怯和自我封闭等。
2.2 品行问题。祖父母的隔代教育或托付亲戚照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往往放任自流。这样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2.3 学习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处于中等及中等以下水平,尤其在初中阶段,有些甚至对某些科目到了一无所知的地步。
3.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
从上述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的教育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多方面协调合作,共同构建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整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1 作为学生家长要经常给孩子进行电话沟通,作为其家庭教育缺失的一种有效补偿方法。
3.2 作为教师,对学生不仅在学习上要进行教育,更要在生活中进行照顾,要随时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3.3 动员社会共同关心、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一是乡、村、组要做好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妥善安排好子女,落实好监护和教育责任,并要求外出务工期间尽可能多与子女联系。二是由共青团、妇联等组成专门机构,抽出一部分人员专门做留守儿童工作。三是政府整合社会上各种力量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