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7: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产评估风险及其防范,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引言
资产评估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消除评估风险,但是可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降低其发生的概率。为了保护资产评估的声誉和资产评估业的发展前途,提高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是极其必要的,否则一旦潜在的资产评估风险暴露而成为了现实,不仅危害社会,使资产评估机构蒙受损失,甚至让资产评估师丧失职业生涯。由于资产评估活动涉及经济领域的广泛性,资产评估风险有多种表现形式,现实的资产评估风险形成的原因也较复杂,于是我们采取层次分析法对资产评估风险的若干因素进行综合比较,找出等级较高的风险,再有针对性的提出资产评估风险防范的相关建议。
2.层次分析法
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教授A.L.Satty于本世纪70年代提出的,于1982年传入我国。其基本原理是:首先将复杂问题分成若干层次,以同一层次的各要素按照上一层要素为准则进行两两判断,比较其重要性,以此计算各层要素的权重,最后根据组合权重并按最大权重原则确定最优方案。
2.2 层次分析法的具体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层次结构模型包括最高层,中间层和最低层。最高层是决策的目的或要解决的问题,中间层为决策要考虑的因素或称为决策的准则,最底层为决策时的备选方案;(2)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时应注意两点:一是两两相互比较,而不是把所有因素都放在一起比较;二是采用相对尺度,减少性质不同的诸因素之间的比较;(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首先计算成对比较矩阵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然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检验,则特征向量即为权向量,若没有通过检验,则需要重新构造判断矩阵;(4)层次总排序权向量及其一致性检验。获得同层各要素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后,就可以自上而下地计算各级要素关于总体的综合重要度,从而得到层次总排序;而后进行一致性检验,若通过检验,则按照层次总排序权向量表示的结果进行决策,若没有通过检验,则应重新考虑模型或者重新构造一致性比率较大的比较矩阵。
3.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估资产评估风险
3.1 资产评估风险
3.1.1 资产评估风险的定义
资产评估风险在我国理论界和执业界有多种理解,本文定义资产评估风险为客观存在的,由评估主体行为的失误产生危害评估报告使用者利益及评估者承担相应责任的可能性。
3.1.2 资产评估风险的评估
风险管理包括三个步骤: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其中,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与描述,以损失概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判断依据,并以此确定风险的大小和高低。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包括:主观综合评判法、网络流程分析法和模拟法。其中,层次分析法属于主观综合评判法。
3.2 资产评估风险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资产评估风险的定义,一般认为资产评估风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的内部因素导致评估人员对评估目标的价值做出不当或错误判断而产生评估风险;外部风险是指由于评估机构或评估人员因受到外部因素干扰而无法实施正常的评估过程而产生的评估风险。
3.3 构造资产评估风险评价判断矩阵,权重计算及其一致性检验
4.结论及对于资产评估风险防范的建议
从以上的计算分析不难看出,资产评估两大风险因素的排序为:内部风险74.99%、外部风险25.01%;次指标层各因素相对于目标层的重要性排序为:资产评估机构组织风险19.19%、资产评估机构管理风险5.49%、资产评估人员风险50.31%、政策法律风险10.32%、评估理论缺陷风险9.01%、委托方不合理要求风险5.69%。根据上述排序可以看出,内部风险是资产评估风险的主要风险,特别是资产评估的人员风险应成为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
资产评估活动的主体是资产评估人员,人员素质的高低对资产评估风险有着重大影响,现阶段,首先我国资产评估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不足,业务技能不高,对情况的发展变化和业务活动的复杂性认识不充分,无法应对错综复杂的评估事项;其次,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缺少应有的职业谨慎,在评估程序、资料搜集、市场调查等方面不去现场获取信息,从而影响资产评估质量;再者,受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资产评估机构由于原来都有挂靠部门,政府对评估机构的干预太多,加上有的评估人员本身法制观念就不强,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和职业谨慎。凡此种种,都会产生评估风险。因此,建立资产评估师责任风险保险制度,建立系统的资产评估教育体系以培养资产评估专门人才,狠抓资产评估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强化资产评估人员的风险意识是防范与控制资产评估风险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马辉民,李强.应用AHP层次分析法评估ERP项目风险[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6(3).
[2]汪海粟.资产评估风险界定及防范体系[J].中国资产评估,2002(6).
[3]刘玉平.资产评估[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4]颜如意.资产评估风险的剖析.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1(1).
[5]张锦成.资产评估的风险识别和防范[J].国有资产管理,2001(11).
关键词:资产评估;风险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资产评估风险
资产评估风险就是评估人员因为主客观原因在资产评估时对资产的价值区间和它的实际价值没有进行科学评估,由此产生较大的偏离。外部风险、内部风险是形成资产评估风险的两个主要方面。风险识别、风险预测、风险评价等风险管理流程是资产评估的基本要素,用不同的方式来控制资产评估活动中的风险,并把资产评估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这就是资产评估风险管理。评估机构在开展业务的时候会认真识别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以便于评估者能够认识到资产评估所处的风险环境。评估者的专业判断能力是风险预测和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资产评估风险的产生的原因
(一)主观性的评估执业造成的风险
进行评估业务的评估师是专家职业,有着很浓厚的主观判断色彩。不过,要真正独立而客观地进行主观评估对于评估师来说,这和评估的客观要求是有一定的冲突的。要是我们对这个矛盾的认识不清楚,评估师的业务工作和评估机构就会出现管理风险。我们可以将资产评估看做是智力性的中介服务行业。评估师执业既要符合国家的法律政策,又要遵循评估行业的评估准则,评估师的主观判断是相当重要的。每个评估师在对相同的资产进行评估的时候所得出的结论都是不尽相同的。评估师的评估判断会受到他的专业知识、工作经历、社会关键等因素的影响。评估师的个人喜好和情绪等心理调节也会对评估对象的专业判断产生影响。
(二)独立性的资产评估造成的风险
独立性的资产评估要求不应该干扰评估报告的发表,资产评估的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的。当前,评估机构和客户间往往会因为委托收费制度而出现利益关系,评估师的独立性就会受到这种利益关系的影响。从当前的体制来看,委托单位通过能够决定评估机构的聘用和解聘,委托单位支付评估费用。因此处于较为弱势地位的评估师和评估机构。评估师往往会根据客户的喜好来发表评估意见,这种待遇利益目的的冬季使得评估机构经过会向客户妥协,尤其是当评估机构觉得可以化解风险的时候。评估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程度和资产评估失误出现的惩罚程度都会使得评估师的公正立场受到影响。
(三)滞后的评估规则效力造成的风险
要想谨慎地进行资产评估就应该根据资产评估准则来严格实施,做到评估师的义务和责任的统一。不过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评估准则的制定通常比较滞后,由此给资产评估师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当前的资产评估准则和社会发展要求并不总是同步,所以就算按照审计准则来进行评估,也不一定能做到尽善尽美,故而资产评估在卷入法律诉讼案件时其处境还是比较被动的。原因在于法院的判案经常会根据当下的社会发展要求来决定,而资产评估准则又之后与社会的发展,风险也就由此产生。
三、资产评估风险的管理对策
(一)科学构建资产评估准则体系
当前,由于资产评估行业还缺乏完善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使得评估工作没有同意的规范作为依据。因此,我们应该多学习和借鉴国外评估行业的好的评估方法和理论,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应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在这个体系制定中,应该考虑到四个方面:技术、职业道德、质量控制、继续教育。全面规范评估机构和评估师的行业行为。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另外,还应该考虑到灵活性、普遍性、稳定性、针对性,这个体系不但要能够对整个评估活动适用,还能够具体解决某个方面的问题,帮助评估师在准则范围内科学进行专业判断,让他们尽量少受主观评估的影响。
(二)增强资产评估独立性
资产评估的独立性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利用关系方的诱惑程度,二是评估机构因缺乏独立性而受到的惩罚程度。因而可以通过建立资产评估协会来加强资产评估的独立性,赋予其权威性,并做好行业监督。评估机构和客户的利益关系因为档期的委托收费制度而超过了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方的关系。评估协会要改变这种不平衡的三方关系,首先就要对当前的委托收费制度进行改变,构建资产评估需求方、资产评估委托人共同付费聘用评估机构的新机制。另外,要进一步监督低价揽客行为,抵制消极竞争。对于那些违反规定的评估机构,评估协会应该加大惩罚力度,以此来避免对资产独立性的损害。
(三)加强评估人员整体综合素质教育
评估结果的质量会都到评估师的综合素质的影响。要提高评估师的综合素质就应该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具体来说,一是要规范评估师的执业行为。建立更为科学而规范的技术准则,提高评估结果的质量,且要对评估师灌输执业风险意识和质量意识。评估师不应该接受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项目,不能不经过实地勘察和分析就给出项目评估报告。要认真根据评估准则来评估具体项目,评估报告撰写需仔细,对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二是要对评估师进行道德素质教育,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宣传来规范资产评估师的职业道德行为,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违法犯罪行为要进行严格的处罚。三是加强继续教育。要想提高评估师的整体水平,就应该构建科学的资产评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用科学有效的培训方案来加强评估师的继续教育,并将之法律化和制度化。继续教育应该要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让评估师能够长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资产评估结果的质量。
四、结语
我国的资产评估工作发展较晚,风险管理经验还不成熟。相关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建设也比较滞后。当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资产评估准则和资产评估师法律。评估风险因为法律环境的不完善而增大了。所以,评估机构和评估师要特别注意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地规避风险管理可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程度。所以,评估机构建立执业风险保障制度是评估机构抵御风险,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谭,尉京红.资产评估行业发展及展望[J].集团经济研究,2007(01).
一、资产评估风险的概念及其特征
资产评估风险是指和资产评估有关的单位或个人因资产评估事项所引起的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资产评估风险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摘要:
1.客观性。从广义上讲,只要开展资产评估工作,必然会出现由此而引起的遭受损失的事件。
2.不确定性。从个案来讲,资产评估风险何时何地发生,发生何种类型的风险,发生的程度如何等具有不确定性。但通过人们的努力,可以将风险控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之内。
3.潜在性。导致资产评估风险的可能性已经客观形成,而有关当事人要承担的责任和遭受的损失暂时还没有成为现实。但是假如这种状况一旦被相关利益人发现,并且他们不能再容忍这种状况已经给他们造成的损失,那么,这种潜在的风险将会成为事实风险。
4.阶段性。资产评估风险在一段时期内可能只是潜在性风险,而在另一段时期内则可能成为事实风险(指资产评估工作已付诸实施,并且已对相关当事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已被受害方发现,并且已诉诸行政程序或法律程序以保障其利益不受损害)。
二、资产评估风险的表现形式
资产评估风险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分类,可以将资产评估风险的表现形式分为立法风险、管理风险、执业风险和结果使用风险四类。
1.资产评估立法风险。资产评估立法风险是指受人们熟悉事物的阶段性的制约,国家制定的和资产评估有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当前的实际情况不再相符,以至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资产评估工作所带来的风险。
2.资产评估管理风险。资产评估管理风险是指资产评估行政主管部门在履行其资产评估管理职能时所带来的风险。对这个定义,要说明两点摘要:①目前我国资产评估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除了财政部门外,还包括国土资源部门、房地产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如林业部门、农业部门等)。②资产评估管理职能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摘要:一是规划职能,如行业发展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等;二是控制职能,如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资格认证、执业标准的制定以及国际协调等。在我国,资产评估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摘要:在目前资产评估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不统一的情况下,各部门在具体实施管理职能和制定执业标准时,由于管理的不完善和相互矛盾而影响了资产评估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3.资产评估执业风险。资产评估执业风险是指评估人员在执业中,由于达不到专业标准而导致的风险。执业达不到专业标准,必然导致资产评估结果不合理,从而使资产评估当事人的利益受到影响,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由此参和诉讼或仲裁而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败诉而承担的赔偿责任,这就是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4.资产评估结果使用风险。资产评估结果使用风险是指资产评估当事人由于对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使用不当所带来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摘要:使用了过期失效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未按资产评估报告书上所注明的评估目的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在使用资产评估报告书及评估结果时,未充分考虑评估期后事项的发生而导致的资产评估价值的变化等。
三、资产评估风险的防范策略
如前所述,我们可以根据资产评估风险及其四个特征,对其加以控制。
1.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最主要的是制定《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在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至今尚未颁布相关法律,这显然跟不上资产评估行业形势发展的需要。通过制定《中国注册资产评估师法》,把前述的资产评估管理方面存在的新问题一并加以解决。同时,建立和完善资产评估法律、法规体系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立法风险。
2.理顺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资产评估属于社会中介服务行业,因此,它应当有适合自己行业特征的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摘要:①结束资产评估工作多头管理的目前状况,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明确资产评估的行政主管部门,对资产评估行业进行统一管理,为评估行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②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实行统一的行业自律管理。依照现有的和资产评估有关的行业组织(如注册资产评估师、土地评估师、房地产评估师等)状况,在相互协商的基础上,由政府协调,组建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统一的资产评估行业协会可以按照资产类型(如建筑物、土地等)和地区设立分会,从而做到既有利于不同类型资产评估的完善发展,又有利于不同地区资产评估之间的技术交流。同时,实行统一的行政管理,建立统一的行业自律组织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管理风险。
3.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分类分级制度。分类是指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按其所熟悉的专业进行划分,分为建筑评估师、土地评估师、机器设备评估师等。分类管理的好处是可以发挥每个评估师的专业特长。分级指对注册资产评估师按其执业年限和经验进行分级,一般可分为初级评估师、中级评估师和高级评估师。
同时,建立注册资产评估师的分类分级制度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4.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由于资产评估涉及的评估范围太广,而每个评估人员的知识面相对有限,因此,在资产评估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十分必要。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可由财务会计、工程技术、经济管理、金融、法律以及非凡资产(如自然资源、珠宝文物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其基本任务包括摘要:对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法律法规等进行探究;研讨资产评估执业中的难点、疑点新问题;搜集和资产评估有关的信息资料并建立信息档案;接受评估机构、评估人员以及社会各界有关资产评估有关新问题的咨询对无形资产评估进行探究;和国内外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交流和合作;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等等。建立资产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执业风险。
5.建立资产评估行业协会指导下的评估争议调解委员会。评估争议是指评估机构和客户或评估机构之间在评估依据、评估方法及评估结果等方面产生不同意见而发生的争议。假如采用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无论对哪一方当事人,都是一件很麻烦或不情愿的事情。因此,调解就成为解决这类矛盾的一种较好方式。调解的优点是摘要:方式比较灵活,节省费用、时间和精力,可以为当事人保守商业秘密等。
建立资产评估行业协会指导下的评估争议调解委员会有助于减少资产评估执业风险和资产评估结果使用风险。
摘 要 兼并重组能够帮助企业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金规模,从而获得广大的发展平台,但是必须充分重视兼并重组过程中的资本运作问题,合理地规避财务风险,提升资产的运作效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前期调查、资产评估过程、融资过程、支付过程和整合过程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企业兼并重组中资本运作的对策,使其在企业经济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 企业 兼并重组 资本运作 财务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兼并重组能够结束散乱的低层次工业格局,形成大集团运作的规模经济,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资本规模。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如果仅仅追求重组的表面效应,忽略了对资本的良好运作和管理,那么企业的兼并重组必须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现结合笔者的多年工作经验,就企业兼并重组中资本运行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一、 企业兼并重组中资本运作的重点事项
1.前期调查工作的资本运作
作为企业兼并重组中资本运作的前提,前期调查工作的开展能够对目标企业的人员、资产分布、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全面揭示企业的并购风险。在开展前期调查工作时,重点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状况。在企业进行兼并重组时,要对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状况进行重点调查,包括其注册资本构成、总资产情况、负债结构、净资产情况、负担情况和经营性资产状况,从而对目标企业的价值有个大概的评价;(2)充分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企业兼并重组是一项风险性很高的活动,因此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充分调研,对企业的潜在危机进行充分评价,从而有效预防企业的兼并重组风险。
2.资产评估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兼并重组是为了扩大其整合资源的界域,使企业能够在更为广阔的平台上配置资源,从而实现企业整体价值的最大化。企业兼并重组中必须重点关注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对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不可辨认资产和可辨认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其中有形资产评估包括建筑物、机器设备和长期投资等各类实体性资产的整体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包括目标企业的两权价款、土地使用权等资产的评估;不可辨认资产评估如商誉的评估等。在对目标企业的各种资产进行评估时,要重视以下方面的问题:(1)聘请资信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使其有效地服务于评估目的;(2)根据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地选择评估方法,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估;(3)认真抓好账实核对,一旦发现资产质量与账面不符的,要立即进行认真的调查。
3.融资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的兼并重组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首先兼并重组需要支付大量的前期费用,包括对目标企业资产情况的调查、财务与会计有关资料分析的费用等;其次兼并重组过程中需要支付给目标企业大量的费用;最后兼并重组后还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以确保对并购企业进行整合和营运。企业兼并重组融资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借入资金的财务管理。举债会使企业背上高利息负担,可能提升负债比率,从而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与此同时,如果借入资金不能够产生效益,导致企业不能按期还本利息,就会使企业付出更高的经济和社会代价。在这种背景下,企业要做好筹资的各种预测和预算工作,保持适当的负债比率,根据兼并重组活动需要确定资金需求总量,合理安排筹集资金的时间的数量,避免因资金不落实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引发的筹资风险;(2)所有者投资的财务管理。这部分融入资金的风险,只存在于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具体表现在资金使用效果低下,而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报酬,使筹资难度加大,资金成本上升。因此要加强对所有者投资的财务管理,谨慎使用筹集到的资金,注重最后的回报效益,从而促使资金使用人员有效地使用所筹集到的资金。
4.支付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兼并重组时,所采取的支付方式主要有现金支付、杠杆支付、换股支付和混合支付等方式。为了建设企业兼并重组支付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企业应该在支付方式上尽量选择现金、股权和债务等方式的混合支付方式。
5.整合过程的资本运作
企业兼并重组后,需要对新成立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接收后,为了确保财务管理的平稳过渡,并购企业要尽快委派财务负责人,并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开展相应的整合工作,硬化产权约束。(2)实现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对接。企业实施整合后,目标企业要按照并购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整合,实现两者的无缝对接。(3)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为了确保并购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需要构建健全且与并购企业相配套的资金管理系统,采取全面预算、内部审计和动态监控等手段,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务经营风险。(4)制定并购整合失败的补救策略。兼并重组后,如果企业不能实现财务上的协同效应,那么对目标企业和并购企业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并购前制定并购整合失败的补救策略,避免因并购整合失败而造成的巨大损失。
二、 结语
近年来企业的兼并重组活动日益频繁,而资本运作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企业兼并重组的成功与否。对于企业的兼并重组而言,必须充分重视前期调查工作、资产评估过程、融资过程、支付过程和整合过程的资本运作,从而确保兼并重组后企业的良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彩霞.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山东大学.2004.
[2]王小英.企业并购财务整合风险分析.发展研究.2009(12).
【关键词】项目评估;无形资产;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对项目评估中涉及的无形资产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明确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即都有哪些形成风险的原因。其次,要采用适当的风险识别方法对项目评估中涉及的无形资产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识别。
一、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
评估人员要通过密切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动态地分析无形资产的风险种类和风险影响力。通过对形成无形资产风险的主要原因的分析,可以明确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没有一个通用的定义,范围的不确定性,对应的无形资产价值分配不确定性的风险。
(二)外界产业环境、行业行政性发展规划及政策对无形资产使用的影响,对应的无形资产有效期限的不确定风险。
(三)无形资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及竞争程度,部分无形资产的市场影响度和占有率,无形资产特许权使用费的标准,等等,对应的无形资产在未来所能获取的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风险。
(四)资产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资产的较低使用效率、操作不规范,管理上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控制体系,对应的无形资产投入产出及利用效率不确定的风险。
(五)无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人员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欠缺,对应的无形资产价值毁损甚至产生负收益的风险。
二、无形资产风险识别方法分析
无形资产的风险识别可以借鉴有形资产的风险识别方法,同时考虑无形资产的特殊性,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全面剖析企业采用项目在经营活动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无形资产风险及其形成的根源。
(一)资产形成流程识别方法,即对项目所涉及的无形资产,从其形成流程中分析,对每一个过程、环节进行检查,发现其中潜在的风险,挖掘产生风险的根源。例如,对于项目中涉及的品牌这一无形资产,研究品牌资产从创立之初到形成品牌影响力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使品牌未来价值发生变动的风险因素,并预估如若风险发生可能给项目实施带来的影响和为预防风险企业需要采取风险管理措施的成本费用。
(二)类比借鉴分析法,即分析企业实施某个项目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及涉及的无形资产的种类,寻找相似环境中的同类无形资产,借鉴该同类无形资产已经识别或暴露出的风险对比分析项目中的无形资产的风险。比如专利权,该类无形资产已经为企业和社会所熟识,比较容易找到符合条件的相似资产,通过类比借鉴分析,可以对其风险进行识别。
(三)职能结构分析法,即充分利用企业的职能部门分别在不同的职能范围内进行无形资产风险分析,财务部门针对无形资产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就无形资产风险清单进行调查,企业管理层就无形资产事故组织专家调查等。比如商誉这种无形资产,在企业进行项目评估时,必须考虑项目的实施成功与否可能会给企业的整体商誉带来的影响,就可以采用职能结构分析法,识别其各种风险,进行相应地风险管理。
三、无形资产的风险管理
对无形资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是为了帮助识别鉴定无形资产的风险,而对无形资产风险的识别是对无形资产风险管理的基础,无形资产特殊性以及不确定性,增加了项目评估中可行性决策的风险。企业必须要加强对无形资产风险的认识,践行无形资产风险管理。
(一)无形资产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即对无形资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损失程度进行评估,为进一步的无形资产风险管理准备,对无形资产风险认识、评估与管理可以使企业的项目评估结果更具说服力。首先,采用定性的方法确定风险类别;其次,采用定量的方法计算预测风险的期望收益;然后选用适当的分析模型,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风险进一步分析。鉴于无形资产的高风险高收益高破坏力的特性,必须尽可能的对无形资产可能面对的各种情景加以分析,重点关注风险发生概率大的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风险控制。对无形资产进行风险控制,一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在项目评估过程中,要评估与相应的无形资产对应的风险控制方法以及动态管理无形资产风险的能力。应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风险发生之前能够进行事前控制,控制的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风险管理计划中的风险规避措施,还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变措施。二是风险发生时,能够快速进行风险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三是风险发生后,能够形成反馈管理机制。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这一战略性发展资源对企业的贡献越来越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体现了企业的科学技术能力和知识文化能力,无形资产成为企业利益来源的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但是,无形资产所固有的风险及其特征也可能给企业带来现实的或潜在的巨大损失。正是由于无形资产的地位日益凸显,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比重迅速上升,项目评估中所涉及的无形资产也相应增多,在项目评估过程中,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无形资产的风险识别及其风险管理,进一步提高无形资产的风险评估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戴洪健,邱展法.无形资产评估探讨[J].南方论刊,2007 (02):42-43.
[2] 刘霞,傅国林.无形资产审计过程中的风险点及防范[J].会计师,2013(05):9-11.
[3] 彭冰.基于期权定价模糊二叉树模型的无形资产评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并购重组 财务管理 资产评估
资本运作是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大企业都是通过开展资本运作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成功的资本运作,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指导。现结合实践,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处理作一分析。
1.前期调研的财务问题
开展前期调研是企业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的前提,通过调研作出实施决策,如果调研不充分,关键问题不了解,作出的并购决策可能就是错误的。在调研过程中,除对企业概况、人员、资产分布、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作全面了解外,更要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情况,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全面分析或有事项,并根据调研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提出科学意见和建议。
1.1系统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
资产构成情况是企业状况的重要方面,优质的资产情况是企业规范畅通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并购重组时,应将资产构成状况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包括并购目标企业的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负债结构、企业负担情况、经营性资产状况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对目标企业在财务角度有一个大体的评价。
1.2准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衡量企业财务运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情况、财务机构职能情况、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措施能力等作出正确判断,并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财务状况对今后企业的营运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应审查企业隐性负债,对或有负债及潜在的危机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2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资产评估是双方谈判的基础和依据,应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选定评估基准日,确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对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包括:机器设备、专业生产、建筑物、房地产、长期投资等各类实体资产的整体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包括目标企业的商标权、商誉、商(字)号、专利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著作权(版权)、软件、网站域名、企业家价值、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资源性资产等。①聘请质信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明确评估范围,选取恰当的评估基准日评估。评估基准日应当有利于评估结论有效地服务于评估目的,有利于评估资料准备工作和评估业务的执行。②在全面深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根据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取评估方法,客观公正评估。③认真抓好账实核对。要根据账面资产情况进行资产核实,对资产质量与账面不符的,要进行科学调整。
由于目标企业经营是个动态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1)担保问题。许多企业都存在着诸如担保等或有事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多个企业间相互担保形成的一种担保链,担保责任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一家企业担保事项出现问题,就可能会使其他相关企业承担连带偿债责任,给相关企业带来风险。
(2)或有事项问题。尽可能恰当地估计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正确认定企业资产的重要环节。相关中介机构除了以企业取得的资料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各种因素来作出估计外,必要时还应征求专家的意见,将其影响因素及其性质、估计的程序和公式披露在报表附注中,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对企业净资产有影响的重要合同问题。对净资产而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收人及成本等费用,评估值与账面值以及收购方最后支付的购买价可能相差较大,这种情况在企业改制收购时表现尤为明显。应依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并结合相关合同研究而定。
(4)土地使用权、商标及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合理确定问题。企业拥有的如土地使用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多年经营的结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不能忽略此类资产。
3拟定谈判协议
资产评估工作完成后,双方具备了商谈并购价格的基础。应围绕充分利用财务理论,开展并购价格及相关并购协议有关事项的谈判。
(1)确定并购价格。应根据资产评估结果,以目标企业净资产为依据,适当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期发展情况及成长性,确定并购价格。一般地,对具有成长性的目标企业,并购价格可以适度高于评估净资产的价格,而对于亏损企业,应低于净资产值的价格。
(2)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对方意愿,确定并购重组的方式。包括股权受让、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对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通过授让股权达到绝对控股的方式,实现并购目标;对资产质量不高、但通过改造后可迅速扭转的企业可收购其净资产,对规模适中、急需注人资金金的企业,可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重组目标。另外,还可以通过换股等渠道实现控股目标。
(3)确定支付方式。应结合企业资金实力,确定有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支付方式。①现金支付方式。需要收购企业筹集大量现金用以支付收购行为,这会给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②证券支付方式。包括股票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新股以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③债券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此类用于并购支付手段的债券必须具有相当的流通性及一定的信用等级。
(4)对一些或有事项,要着力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避免在接收重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并购方的或有事项发生,引起并购方的损失。
(5)对于重组整合的企业,应明确享受财务收益分配的方式和起始时间。
4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
论文摘要:并购因其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如规模经济、资源配置、组合协同等效应而为"3-今世界各国企业所追逐。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剖析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对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提出了建议,以期降低并购风险,提高企业并购活动的成功率。
1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界定
关于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已有多种定义。赵宪武认为,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是指并融资以及资本结构改变所引起的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的可能性,同时,并购导致股东收益的波动性增大也是财务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杰弗里.C.胡克认为,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由于通过借债为收购融资而制约了买主为经营融资并同时偿债的能力引起的,“财务风险由用以为交易融资的负债数额和将要由购买方承担的目标企业的债务数额等因素决定。”一:从风险结果来看,上述定义的确概括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最核心部分,即由筹资决策引起的偿债风险。但从风险来源来看,筹资决策似乎并不是引起偿债风险和股东收益风险的唯一原因。在企业的并购活动中,与财务结果有关的决策行为还包括定价决策和支付决策。
首先,企业并购是一种投资行为,然后才是一种融资行为,投资和融资决策共同影响着并购后的企业财务状况;”2第二,企业并购是一种特殊的投资行为,从策划设计到交易完成,各种价值因素并不能马上在短期财务指标上得到体现,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整合和运营期,才能实现价值目标;第三,企业并购的价值目标下限也决不仅仅是保证没有债务上的风险,而是要获取一种远远超过债务范畴的价值预期目标,实现价值增值。因此,如果仅仅用融资风险作为衡量财务风险的标准,则在一定意义上降低了并购的价值动机。所以,从公司理财的角度看,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包含更宽泛的内涵,包括“由于并购而涉及的各项财务活动引起的企业财务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或者说,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是一种价值风险,是各种并购风险在价值量上的综合反映,是贯穿企业并购全过程的不确定性因素对预期价值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
2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来源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上述各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财务风险主要源自以下三个方面:
2.1定价风险
定价风险主要是指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风险。即由于收购方对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估计过高,以至出价过高而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尽管目标企业运作很好,过高的买价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满意的回报。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收益的大小和时间的预期,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掌握信息的质量,而信息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
2.1.1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
如果目标企业是上市企业,由于它必须对外公布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等信息,因此,并购企业容易取得目标企业的资料进行分析;目标企业若是非上市企业,则并购企业必须通过与目标企业的合作来获得相应信息。
2.1.2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
如果并购企业是善意的,并购双方则能够充分交流和沟通信息,目标企业会主动地向并购企业提供必要的资料。这有利于降低并购的风险和成本,同时可避免目标企业管理层有意抗拒而增加并购成本。如果并购企业是恶意的,并购企业将无法从目标企业获取其实际经营、财务状况等主要资料,给公司估价带来困难。
2.1.3并购准备的时间
并购企业准备阶段越长,获取目标企业的间点相关资料就会越详尽充分,目标企业的估价越准确。
2.1.4目标企业审计与并购的时间点的长短
如果并购时间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时间越远,并购企业从年审报告获取的信息越不能代表目标企业并购前的经营和财务状况,据此得到目标企业的估价就越不准确。
2.2融资风险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但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发育还不完善,银行等中介组织也未能在并购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企业并购面临较大的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主要表现在能否及时获得并购资金,融资的方式是否影响企业的控制权,融资结构对并购企业负债结构和偿还能力的影响。比如,融资结构包括企业资本中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结构、债务资本中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结构等。在以债务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将可能产生利息支付风险和按期还本风险;在以股权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当并购后的实际效果达不到预期时,会使股东利益受损,从而为敌意收购者提供机会;即使完全以自有资金支付收购价款,也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一旦企业的自有资金用于收购而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不但造成机会成本增加,还会产生新的财务风险。
2.3支付风险
主要是指与资金流动性和股权稀释有关的并购资金使用风险,它与融资风险、债务风险有密切联系。支付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2.3.1现金支付产生的资金流动性风险以及由此最终导致的债务风险
现金支付工具自身的缺陷,会给并购带来一定的风险。首先,现金支付工具的使用,是一项巨大的即时现金负担,公司所承受的现金压力比较大;其次,使用现金支付工具,交易规模常会受到获现能力的限制;再者,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会因无法推迟资本利得的确认和转移实现的资本增益,从而不能享受税收优惠,以及不能拥有新公司的股东权益等原因,而不欢迎现金方式,这会影响并购的成功机会,带来相关的风险。
2.3.2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
杠杆支付的债务风险即杠杆收购所产生的风险。杠杆收购指并购企业通过举债获得目标企业的股权或资产,并用目标企业的现金流量偿还负债的方法。杠杆收购旨在通过举借债务解决收购中的资金问题,并期望在并购后获得财务杠杆利益。由于高息风险债券资金成本很高,而收购后目标企业未来资金流量具有不确定性,杠杆收购必须实现很高的回报率才能使收购者获益,否则,收购公司可能会因资本结构恶化,负债比例过高,付不起本息而破产倒闭。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改善获取信息的质量,采用合适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财务会计报表是被并购企业所提供信息的核心部分,因此,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取得详尽真实的财务会计报表是并购企业在对被并购企业未来收益能力做出预期前的必要步骤。在实际操作中,应该特别重视并购中的尽职调查,它贯穿于整个收购过程,主要目的是防范并购风险、调查与证实重大信息,它是现代企业并购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并购的成功与否。另外,政府应该实行资产评估的行业准人制度,规范评估业务准则。对于那些资质佳、信誉好的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颁发行业准人许可证并使其成为真正的资产评估行业市场的主体,杜绝不具资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资产评估。合理调节资产拥有单位、评估人以及同资产业务有关的权益各方在资产评估中的关系。
我国企业并购中定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由于企业并购中双方的动机和考虑的因素不同,所采用的价值评估方法也不同。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对同一目标企业进行评估,可能会得到不同的并购价格,企业价值的定价方法有贴现现金流量法、市盈率法、市场价格法、同业市值比较方法、帐面价值法和清算价值法。并购公司可根据并购动机、收购后目标公司是否继续存在,以及掌握资料信息的充分与否等因素来决定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并购公司也可综合运用定价模型,如将运用清算价值法得到的目标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下限,将现金流量法确立的企业价值作为并购价格的上限,然后再根据双方的讨价还价在该区间内确定协商价格作为并购价格。
3.2拓展融资渠道,保证融资结构合理化
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时,应视野开阔,积极开拓不同的融资渠道。政府有关部门也要致力于研究如何丰富企业的融资渠道,如完善资本市场和建立各类投资银行、并购基金等,优化企业的融资结构。融资结构既包括企业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债务资本中的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关系等。合理确定融资结构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遵循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二是自有资本、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在此前提下,再对债务资本组成及其期限结构进行分析,将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人和偿付债务等流出按期限组合匹配,找出企业未来资金的流动性薄弱点,然后对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期限、数额结构进行调整。
3.3增强杠杆收购中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稳定性
论文摘要:妥善处理好并购重组中的有关财务管理问题,是实现资本成功运作的前提和基础。结合并购重组实践,分析了并购重组前调研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以及在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利用财务管理理论指导谈判协议的起草,以及企业并购后一系列财务管理问题的处理等,对开展企业并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资本运作是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重要手段,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大企业都是通过开展资本运作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成功的资本运作,离不开科学的财务管理指导。现结合实践,对企业资本运作中的财务管理的有关问题处理作一分析。
1.前期调研的财务问题
开展前期调研是企业资本运作、并购重组的前提,通过调研作出实施决策,如果调研不充分,关键问题不了解,作出的并购决策可能就是错误的。在调研过程中,除对企业概况、人员、资产分布、产业特点、发展趋势等内容作全面了解外,更要关注企业的资产结构及组成情况,是否存在财务风险,全面分析或有事项,并根据调研情况,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客观评价,提出科学意见和建议。
1.1系统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构成情况
资产构成情况是企业状况的重要方面,优质的资产情况是企业规范畅通运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并购重组时,应将资产构成状况作为重点进行调查,包括并购目标企业的总资产情况、净资产情况、注册资本构成、负债结构、企业负担情况、经营性资产状况等。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对目标企业在财务角度有一个大体的评价。
1.2准确把握目标企业的财务风险
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是衡量企业财务运作能力的重要尺度,要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是否完善、专业人员业务素质情况、财务机构职能情况、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措施能力等作出正确判断,并判断目标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能力,资本结构是否合理,根据财务状况对今后企业的营运发展能力作出科学判断。同时,应审查企业隐性负债,对或有负债及潜在的危机等问题进行分析评价。
2资产评估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
资产评估是双方谈判的基础和依据,应结合目标企业的实际,选定评估基准日,确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法,对有形、无形资产进行客观的评估。整体资产评估包括:机器设备、专业生产、建筑物、房地产、长期投资等各类实体资产的整体评估。无形资产评估包括目标企业的商标权、商誉、商(字)号、专利权、专有技术、销售网络、著作权(版权)、软件、网站域名、企业家价值、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资源性资产等。①聘请质信高的中介机构进行评估,明确评估范围,选取恰当的评估基准日评估。评估基准日应当有利于评估结论有效地服务于评估目的,有利于评估资料准备工作和评估业务的执行。②在全面深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根据资产评估基本方法的适用性,恰当选取评估方法,客观公正评估。③认真抓好账实核对。要根据账面资产情况进行资产核实,对资产质量与账面不符的,要进行科学调整。
由于目标企业经营是个动态过程,在评估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和风险:
(1)担保问题。许多企业都存在着诸如担保等或有事项,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多个企业间相互担保形成的一种担保链,担保责任纵横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其中一家企业担保事项出现问题,就可能会使其他相关企业承担连带偿债责任,给相关企业带来风险。
(2)或有事项问题。尽可能恰当地估计或有事项发生的可能性是正确认定企业资产的重要环节。相关中介机构除了以企业取得的资料为依据,并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各种因素来作出估计外,必要时还应征求专家的意见,将其影响因素及其性质、估计的程序和公式披露在报表附注中,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对企业净资产有影响的重要合同问题。对净资产而言,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应收账款、存货、收人及成本等费用,评估值与账面值以及收购方最后支付的购买价可能相差较大,这种情况在企业改制收购时表现尤为明显。应依据现有的会计准则,并结合相关合同研究而定。
(4)土地使用权、商标及商誉等无形资产的合理确定问题。企业拥有的如土地使用权、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是企业多年经营的结晶,也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进行资产评估时,不能忽略此类资产。
3拟定谈判协议
资产评估工作完成后,双方具备了商谈并购价格的基础。应围绕充分利用财务理论,开展并购价格及相关并购协议有关事项的谈判。
(1)确定并购价格。应根据资产评估结果,以目标企业净资产为依据,适当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预期发展情况及成长性,确定并购价格。一般地,对具有成长性的目标企业,并购价格可以适度高于评估净资产的价格,而对于亏损企业,应低于净资产值的价格。
(2)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对方意愿,确定并购重组的方式。包括股权受让、增资扩股、股权置换等。对资产规模较大的企业,可通过授让股权达到绝对控股的方式,实现并购目标;对资产质量不高、但通过改造后可迅速扭转的企业可收购其净资产,对规模适中、急需注人资金金的企业,可采取增资扩股的方式实现重组目标。另外,还可以通过换股等渠道实现控股目标。
(3)确定支付方式。应结合企业资金实力,确定有利于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支付方式。①现金支付方式。需要收购企业筹集大量现金用以支付收购行为,这会给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压力。②证券支付方式。包括股票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新股以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③债券支付方式。即收购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获取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此类用于并购支付手段的债券必须具有相当的流通性及一定的信用等级。
(4)对一些或有事项,要着力在合同中予以明确,避免在接收重组过程中出现不利于并购方的或有事项发生,引起并购方的损失。
(5)对于重组整合的企业,应明确享受财务收益分配的方式和起始时间。
4企业并购后的财务管理
并购协议正式签订后,按照协议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后进行的重组整合,对做好资产划转、资产过户手续、账务处理,真正与母体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无缝对接,实现实质性重组,达到收益最大化和对并购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等财务活动实施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并且也使并购以后的生产要素发挥出最大的效应,最终实现盘活资产存量、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1)委派财务负责人,加强财务人员管理。并购目标企业接收后,要确保财务管理平稳过渡。并购公司应尽快委派财务负责人,根据并购公司的战略意图和财务管理要求,开展整合工作,进行财务监督,硬化产权约束。委派的财务负责人向并购方母公司和被并购方负双重责任。同时,结合对应的并购企业财务人员管理规定,制定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任命、考核和奖惩制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抵押;贷款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apparent effect of the national macro-control policies, the risk of loans to SMEs are gradually highlights. The access threshold for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raising the loan, the issuance of high-quality loans to SME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oans, to avoid the risk of loans. Groups of customers of 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mainly small businesses, the relatively poor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exposure to risks, credit unions priority claim collateral is relatively small, an urgent need for financing small businesses, particularly credit unions situation requiring collateral, steel mortgage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Keywords: steel plant; mortgage; loan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钢结构抵押贷款业务的实践与操作
钢结构厂房抵押贷款是指以申请人自身或第三人合法拥有的钢结构厂房资产为抵押物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此项业务突破了钢结构厂房资产动产性质认定的瓶颈,提高了中小企业自身抵押担保能力,符合政、信、企各方利益诉求,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易复制性,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具有推广价值。贷款操作流程如下:
(一)部门联动,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对接力度,成立由中小企业局、工商联、人民银行和信用社等部门联合组成调查小组,对辖内中小企业资产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掌握企业钢结构厂房存量情况,依据钢结构厂房的构成,依次划分为标准性、次级性及砖混性三种钢结构厂房,结合钢材的价格,合理确定每种钢结构厂房的价值,建立企业钢结构厂房项目储备库。
(二)完善制度,积极稳妥推动业务开展。制定内部贷款操作流程,认真界定钢结构厂房的抵押范围,细化钢结构厂房抵押品评估规定,客户经理在深入实地对钢结构厂房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委托评估公司对钢结构厂房进行资产评估,按照最高不超过厂房地面部分评估值50%的比例,合理确定贷款额度,并对抵押物到工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既满足不同客户对信贷资金的合理需求,又最大限度保证信贷资金安全。
(三)强化服务,建立良好社会口碑。结合小企业融资需求短、急、快等特点,简化贷款流程、提高运作效率,增强服务水平,建立“绿色通道”,实现“快受理、快调查、快评估、快审批、快发放”,满足广大中小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同时,做好业务产品宣传,通过召开银企座谈会、印发产品宣传手册,让中小企业了解信用社新业务,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客户积极到信用社申请办理业务。
二、开办钢结构抵押贷款业务发展前景分析
钢结构抵押贷款业务,是将钢结构资产按动产对待,为中小企业办理钢结构资产直接抵押贷款的一项新业务。其畅通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实现了银行信贷资金投放与中小企业有效需求的成功对接,助推了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就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看,钢结构抵押贷款业务发展前景较为广阔。
(一)符合信用社内部制度规定,拓展了信贷市场空间。钢结构抵押贷款,是在严谨的操作流程下运作,合理界定钢结构厂房的抵押范围,细化钢结构厂房抵押评估规定,委托评估公司对钢结构厂房进行资产评估,并在工商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后发放贷款,既丰富了企业融资担保方式,又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信贷资金安全。同时,由于钢结构市场发展空间大,市场需求潜力旺盛,随着企业的不断更新发展,使用钢结构做原材料搭建厂房的越来越多,而用钢结构作抵押贷款的愿望也愈加强烈,使此项业务快速发展成为可能。
(二)符合城市资源转型的要求,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近年来,随着城市转型步伐的加快,新型中小企业增多,发展新型、多样化的中小企业成为城市转型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中小企业的实际来看,70%中小企业缺少土地使用证、房产证及其他有效贷款抵押物,无法办理抵押贷款,融资抵押难问题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宏观调控形势下,已经关系到了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以枣庄为例,据不完全统计,枣庄市拥有钢结构厂房的企业达400多家,钢结构价值高达36.32亿元,如按50%的抵押率计算,可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18亿元,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将有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法律、政策渐趋完善,为钢结构资产抵押方式推广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小企业贷款难,主要难在企业的可抵押资产不足。多年来,对中小企业授信除了采取信用担保的方式外,一般以企业的机器设备抵押,但企业的机器设备专用性强、变化价值低使机器设备抵押担保很难发挥担保的作用。随着企业建造和经营模式的发展变化,中小企业越来越多地采用钢结构厂房作为生产经营场地,与机器设备相比,钢结构厂房造价高、价值稳定、通用性强、易于变现,如果能明确界定权属问题,用钢结构厂房抵押融资会比机器设备抵的融资更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及时解决了钢结构厂房权属界定难的问题,为钢结构厂房抵押贷款业务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三、开展钢结构抵押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毋庸置疑,钢结构抵押贷款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难、促进城市资源转型正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钢结构抵押贷款业务刚刚起步,尚缺成型、完善的操作实例和风险防范体系,潜在风险较多。特别是业务办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监管、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业务协作问题,需尽快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防范业务风险。二是部分企业的钢结构来源没有有效的正式发票,仅有部分收据,部分企业的固定资产帐也没有该项记录,物权登记过程中对本企业的钢结构来源合法性不能很好的证实。三是钢结构厂房价值常随钢材市场价值发生大幅度变化,而且钢结构厂房建设质量不统一,部分易毁损,不利于抵押权实现。
为推动钢结构抵押业务有效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大宣传,营造市场发展环境。要想实现业和的大发展,就要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所有者了解钢结构抵押业务的优点,积极作为使自己具备融资条件。同时加大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力度,适当降低抵押登记等相关费用,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办理钢结构厂房抵押贷款业务。民经系统要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尽快将《钢结构资产抵押授信管理暂行办法》宣传到企业,让拥有钢结构资产的企业早日与金融、工商等部门对接,使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工作迅速展开。
(二)科学评估,切实防范信贷风险。钢结构资产存在价值波动大,评估难度大的问题,因而对钢结构资产评估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市场意识,所以建议对此类资产的评估委托特定评估公司进行评估,并与其签署长期合作协议,保证钢结构抵押贷款资产评估科学、合理。要加强经济景气分析和有关抵押资产价格走势分析,准确把握运行周期,根据抵押资产价格走势调整抵押率,建议综合抵押率控制在30%以下。办理钢结构抵押贷款,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办理抵押可追加担保,以增加风险防范的屏障。同时还要要加强贷后检查的力度,专人随时监控所抵押厂房的安全和完整性,一旦出现风险及进采取措施进行资产保全。
[摘要]外商投资企业验资比国内企业验资要求高,风险大。防范和化解外商投资企业验资风险的途径。
随着中国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加大,社会经济和法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需要注册会计师进行验资的领域不断扩大,验资业务日趋复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外商来我国投资日益增加,外商投资企业验资比国内企业验资要求高,风险大。因此,要切实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验资工作,提高验资业务质量,防范和化解验资风险。
一、严格审验程序
验资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出具验资报告存在不恰当意见而可能带来的损失和危害。注册会计师应对验资风险承担相应的行政、经济、法律责任。为了规避和化解外商投资企业验资风险,注册会计师执行外商投资企业验资业务,除实施《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1号??验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规范指南第3号??验资(试行)》规定的程序外,还应当根据情况,严格执行以下审验程序:
(一)外方出资者以外币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检查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登记证,以确定外币是否汇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支局、外汇管理部核准的资本金账户,并向该账户开户银行函证。投资款直接汇入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外开设的银行账户的,检查是否获得注册地外汇管理部门的批准。
(二)外方出资者以实物出资的,注册会计师首先应当获取进口货物报关单,检查实物是否来源于境外。此外,注册会计师还需要做以下工作:根据验资实务公告及相关法律规定,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资产评估、价值鉴定或与出资者商定的基础上进行审验。为有效防范验资风险,应实施以下程序:1、注册会计师在从事实物资产出资审验过程中,涉及资产评估问题时,应遵照《独立审计具体准则?利用专家工作》,合理利用评估结果,确?樽手柿俊W⒉峄峒剖υ诶?闷拦阑?钩鼍叩淖什?拦辣ǜ妫?允滴镒什?壑到?猩笱槭保?α私馄拦滥康摹⑵拦婪段в攵韵蟆⑵拦兰偕璧认薅ㄌ跫?欠衤?阊樽实囊?螅?υ谧ㄒ蹬卸系幕?∩仙笱槭滴镒什?募壑担?⒒袢〕鲎收叨宰什?壑档娜峡芍っ鳌?。对于实物资产真实性及产权归属的审验,注册会计师应亲自到现场对实物资产进行监盘,确认实物资产的存在。注册会计师应独立地获取证据,证明拟出资的实物资产的产权是否属于出资人,不得单纯依据评估报告得出审验结论。对尚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实物资产出资,除在验资报告意见段后增设说明段外,还应在规定的财产权转移手续办理期限内,要求被审验单位向会计师事务所提交已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的证明,并向有关部门函证被审验单位财产权转移手续的备案情况。
(三)遇以下情形,注册会计师应当检查企业提供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原件,以确定其行为是否与外汇局核准的一致:1、外方投资者以其来源于中国境内举办的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净利润和因清算、股权转让、先行收回投资、减资等所得的货币资金在境内再投资的;2.外商投资企业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末分配利润、已登记外债和应付股利转增资本的;3.外方出资者减少出资的;4.国家规定的其他出资方式须经外汇局核准的。
(四)外方以上述方式出资的,注册会计师应当向企业注册地外汇局发出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并根据外方出资者的出资方式附送银行询证函回函、资本项目外汇业务核准件及进口货物报关单等文件的复印件,以询证上述文件内容的真实性、合规性。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收到外方出资情况询证函回函后,以注明外资外汇登记编号的回函作为出具验资报告的依据。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
验资业务实施阶段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必须谨慎防范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提供虚假验资证明,伪造银行进账单和银行出具虚假询证函的各种陷阶,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必须亲自到银行进行函证,必要时进行第二次函证,或要求银行打印银行存款对账单。验资执业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和助理人员,要严把验资取证关,要及时仔细审核审验证据,反复验证;同时,要求注册会计师在执行验资业务时充分关注被审验单位的错误、舞弊和违反法规行为,以便提高验资业务质量,规避验资风险。另外,由于注册会计师的专业知识的局限性和专业判断能力的有限性,判断时难免会出现错误或其它误差,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制度,要把好三级复核关。
三、提高助理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执业素质
验资业务离不开业务助理人员的参加,更需要其他专业人员,如资产评估师、律师的帮助。我国《独立审计基本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业务助理人员和聘请专家协助工作,但应对其工作结果负责。因此,在外商投资企业验资业务中,就要求CPA对助理人员业务胜任能力作出评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给以指导、监督、检查,提高助理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的执业素质,降低注册会计师的验资风险。
四、净化验资环境,降低验资风险
(一)新《验资公告》强调被审验单位的责任。被审验单位在验资中应承担的责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真实、合法、完整地提供验资资料;二是要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被审验单位能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是验资成败的关键。如果被审验单位与其它有关单位串通作弊,故意提供不真实、不合法、不完整的验资资料,注册会计师即便尽了自己的职责,也难以发现其真伪,所形成的验资结果就可能与事实不符;如果被审验单位不致力于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已到位的资金中途流失、抽逃,同样会导致资本不实的结果。新《验资公告》突出了被审验单位的责任,可降低验资风险。
(二)加强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为追究出具虚假投资证明文件者的法律责任,以确保投资者、债权人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了《关于金融机构为企业出具不实或者虚假验资报告资金证明如何承担民事责任问题的通知》。通知强调,企业、出资人的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清偿债务的,由金融机构在验资不实部分或者虚假资金证明金额范围内,根据过错大小承担责任,但此种民事责任不属于担保责任。
(三)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就会计师事务所为企业出具虚假验资证明承担法律责任作出了司法解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验资报告,给委托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民事责任承担上,应当先由被审验单位负责清偿,不足部分,再由会计师事务所在其不实证明金额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
(四)行业自律、协会监管。近年来,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虚假验资的打击力度。如深划怖注协与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设立验资报告审核窗口,打击虚假出资。该市注协还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提供验资风险识别与防范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对承办验资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及时给予风险提示等,基本上杜绝了注册会计师直接作假或与被审验单位串通作假的现象,社会上不法分子伪造注册会计师验资报告的违法行为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有效地保护了投资者、债权人和注册会计师的合法权益,净化了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
五、正确使用验资报告
验资报告只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工商登记及向出资者签发出资证明等规定用途内具有法定证明效力,只能合理保证报告使用人确定投资者出资到位情况。验资报告不应视为对被审验单位验资报告日后资本保全、偿债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的保证。为了降低注册会计师的验资风险,应在出具验资报告意见段之后增列说明段,以说明验资报告的用途、使用责任。如由于使用人因使用验资报告不当造成的后果,与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会计师事务所无关。同时,注册会计师应让社会公众了解验资报告的性质、用途,了解验资业务的固有局限性及注册会计师的职权限制,尽可能缩小验资报告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与注册会计师的期望差距,促使他们正确使用验资报告。
关键词: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企业财务
一、公允价值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1.金融资产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按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是,无论是已实现的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已出售部分),还是未实现的投资收益(期末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都会影响当期利润。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上升,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增加;若当期股票或债券价格下降,公司当期利润就会减少。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甚明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当于一个巨大的利润“蓄水池”,这些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将来被处置时,有可能释放出利润。从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来看,净利润成倍增长的公司不少。在这些上市公司中,部分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于业务的提升,但是也有一些公司业绩的增长来自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用。
2.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新准则规定:1.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2.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其中,对于投资者投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与存货的计量一样,企业管理当局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价值进行计量。投资收益科目主要是用来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和处置收益,以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金融资产的收益。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投资收益大幅度飙升。
3.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新准则第10条和第11条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这一属性的采用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在房地产业相对景气的市场环境里,投资性房地产都是以历史成本计价,所以一般情况下,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都高于成本价。如果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数倍溢价将在年末的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资产剧增,巨大的利润也将显现出来,这将可能极大地改变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导致地产上市公司,尤其是拥有投资性地产的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新准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与历史成本法相比,公允价值的引入一方面还原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另一方面确认了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损益。虽然这种损益只是历史成本法下被掩盖的潜在损益的释放与体现,但是由此所带来的利润的巨大波动将不可避免。当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其账面价值时,非货币易将增加企业的利润,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及净资产均会产生很大影响。
5.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大影响。按照新准则规定,对于债务人而言,在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务重组所产生的收益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部分是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两者均计入损益。新准则改变了旧准则一刀切的规定,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且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这将增加债务人的利润,并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会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
6.企业合并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针对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合并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相关费用,应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时,按照测试确认的金额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减少留存收益。对于负商誉,重新评估后,在损益中确认,同时增加留存收益。
除上述方面之外,公允价值还在很多业务中被作为计量标准。
二、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蔓延扩大,时至今日,这一危机已演变成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许多曾被推崇的国外监管制度、技术和产品创新都受到了质疑,其中也包括被作为防范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该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金融产品的公允价值计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而引入的。新会计准则中对于金融产品的计量,基本属于公允价值第一级次的范畴。公允价值的第一级次,是指用相同资产或负债的活跃市场报价来估计公允价值,并且不作任何调整。这一级次的估计被认为是可靠性最高,最为优先选择的公允价值取值。因此,我们可以选择最活跃市场的价格作为公允价值。最活跃市场是指在该市场上,这种资产或者负债数量最大,交易最活跃。
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存在一定的操作上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是扎实存在的,不论金融危机有多严重,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信息公允透明,正是维护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权。公允价值计量诞生于美国证监会指出历史成本对防范金融风险无济于事的危难之际,这本身就说明,公允价值天生具备防范金融风险的性能。所以面对物价变动的现实、衍生金融工具的冲击、知识经济、历史成本等一系列冲击,引入会计公允价值是有必要的。公允价值计量解决了许多历史成本计量无法解决的问题,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在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商誉的确认和摊销、企业并购重组、关联方交易以及非货币交易等诸多会计事项中必然会使用到公允价值。
全球经济国际化浪潮兴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迅速繁荣,大量金融工具的出现,公允价值的运用不仅是会计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而且也符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其推广势在必行。因此,关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在认定这一目标后,不要因为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挫折而轻易放弃。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过多年论证的科学方法,至于在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当时的具体环境,选择一种最能客观、公正、可靠反映资产或负债价格的方法,但公允价值计量这一目标不应改变。
三、完善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建议
1.借鉴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准则框架。我们需要加强我国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逻辑一致的(非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目前的准则体系下,公允价值计量还很难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加强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建立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当前,应尽快修改完善与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公平、开放、自由、诚信的交易规则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使违法行为的预期成本远远高于所获收益从而警示会计造假者,并形成威慑。
3.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环境。我国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因此交易价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手段。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扩大外汇市场和黄金等贵金属市场,建立充分竞争的生产要素交易市场,特别是产权交易、市场金融工具交易和发达的专业评估市场。同时,要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机制。
4.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资产评估是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在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方面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同时,应加强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只有加强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资产评估的公允性,从而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5.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公允价值应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应用中大量不确定因素的使用,这就要求我们加强会计人员的守法意识和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利润操纵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参考文献:
[1]姚茜.对公允价值的再思考.山东商业会计.2007,(2).
[2]毕茜,彭珏.金融资产未实现损益的确认与计量[J].财会月刊,2008,(18).
[2]吴可夫.论公允价值会计的过渡性[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8,(05).
[3]陈玉媛.美国次贷危机涉及公认会计原则及其应对措施.财会通讯.2008.10.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企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209-02
随着资本市场日益发达、金融工具及衍生工具大量涌现,公允价值计量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成为国际会计的发展趋势。相较美国等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公允价值的研究还相对薄弱落后,公允价值在金融业中的应用时间不长,所以研究公允价值在金融业中的应用还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
(一)公允价值的含义
中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做出了如下的定义:“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与负债按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从定义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主要倡导的是会计计量要使交易的双方做到公平与公正,强调真实性和公允性,另外,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种计量属性,而是几种计量属性的一种组合的概念,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都是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在具体实践当中,公允价值计量一般都是使用某种具有可观察性的市场金额来做出计算的,但是某些资产与负债却因为难以获得可观察的市场金额,所以只能用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值来计量。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体现出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金融企业的发展与应用
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的发展一波三折,从无到有、先提倡后回避、避而不谈到顺应经济发展形势,整个过程经历十多年。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并要求自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率先执行。新准则的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 23 号金融资产转移、第 24 号套期保值以及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等四项会计准则与金融业密切相关,四项准则规范了金融工具的分类和会计核算,对套期保值、衍生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转移等业务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进行了系统梳理。这些准则的实施,将在增强金融工具风险披露有效性、改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类方式、加强对金融机构风险约束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并能够促使金融业管理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大对市场价值、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及信息技术的分析和研究,健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但目前中国处在经济转型期,在市场机制、法制建设等方面尚不完善,特别市金融体制改革还处于逐步深化阶段,新准则运行时间尚短,各家金融企业都还对公允价值抱有审慎的态度,因此公允价值在中国金融业中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金融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经济环境不完善
公允价值的本质在于交易的公平性及交易双方的自愿性,清算条件下的交易价格或强迫交易价格不是公允价值,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一个公平、成熟的市场体制和比较活跃、发达的经济环境。目前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确立,但市场化程度仍然偏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资本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和汇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金融产品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缓慢,小规模的市场、不公开的信息和不健全的体制等非市场化因素也仍然存在。加上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较为普遍,致使资源价格常常偏离了市场的轨迹。因此适宜公允价值应用的各级市场尚不完善,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十分困难。
(二)公允价值估价方法没有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在实务操作中,有些资产或负债无法在市场上找到同类或类似商品的市场价格,只能采取估价的方法来确定公允价值。但许多会计要素的公允价值确认如无形资产只能通过专业评估师或评估人员的帮助。可估价方法依赖于个人的主观判断,不同的人采用相同的估价方法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公允价值。目前中国资产评估业尚处于新兴阶段,存在管理不规范、评估质量低、专业人员短缺、规模小等问题;同时,一些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在评估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对公允价值进行评估无法做到客观公正,导致了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再加上企业会计准则在具体运用细则中没有规范公允价值计算方法,这间接导致了企业会计人员不了解如何运用公允价值方法来进行会计计量,大大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的使用效果受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制约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问题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可能受到市场环境、企业及个人多方面的影响。从中国国情来看,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使得产品价格难以与产品价值真正相符,在难以获得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会计准则要求运用公允价值方法进行会计计量,往往会得出不准确的判断。由于各人的认识水平、判断能力不同,通过对市场价格进行分析判断后得出的结果也就不同,出具的会计报告也往往不同,这更难以保证公允价值会计的可靠性。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中国金融企业中应用的对策
(一)完善市场环境,为公允价值的应用提供基础环境和前提保障
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能有效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公允价值主要包括交易行为双方平等、资源和了解的具体情况,这些要素共同组成了公允价值的市场经济环境。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用公允价值计量,需要健全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为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发挥其优势创造良好的经济和法制环境。积极发展各级资本市场,让更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有序上市,加快金融资产价格市场化进程,使其公允价值的取得更为客观、直接,价值更为可靠。同时,金融机构及其监管机构也应当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的相关规定和市场中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经济现象,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促使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相协调。
(二)完善相关的法规,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内部监管
随着中国企业经营业务活动种类的增多,新兴的业务种类多数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量工作,因而,企业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已成为企业会计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效合理地把握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职能,避免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作会计业务;另一方面,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管,包括证监会、国家审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企业内部监督职能部门,通过对会计行为的监督控制,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以严肃会计行为,严格规范公允价值计量行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公允价值法律环境,不给不法分子和金融企业制作虚假财务报告提供可乘之机。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其专业判断能力
公允价值的确定是一件复杂的工作,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或与其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的选择都要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因此技术娴熟并且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是正常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前提。首先加大对会计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专业水平,提高会计人员对公允价值确认、计量等做出复杂判断的能力,减少会计信息的技术性失真和对公允价值判断的偏差。其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具有公允价值观念、懂得会计理论与实际业务的会计人员。
(四)规范资产评估行业,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规范资产评估行业,首先应大力改善资产评估环境。通过国家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改善评估环境,消除行业的恶性竞争,加强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管理,杜绝技术上的违法操作,提高资产评估的真实性。把诚实守信融入资产评估,从而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应加强对评估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评估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注册资产评估师的素质,以达到资产评估的公允性,得到更加切实可靠的公允信息。再次,要加强公允价值理论研究,发展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技术,综合金融学、财务学和数量经济学等知识,深入研究金融工具估价模型,规范估值结论的价值类型及参考价值程度,从技术和能力上防范风险,防止道德风险。
(五)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
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于金融业上市公司会计实务和风险管理必然产生深远的影响,必须严格金融机构信息披露,不断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目前,中国会计准则当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披露尚未形成完整标准的规范指导,公允价值计量方法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使得公允价值计量信息存在不可靠性,因此要制定并实施有力的监督机制来约束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工作,全面披露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风险管理策略及做法、风险管理量化信息、会计政策以及主体业务经营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确保披露信息的全面、及时、可靠、可比。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