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27: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搜索技术及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网络环境 英语教学 网络资源 常用技巧
一、网络是辅助英语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经测算表明: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大约每3年增加一倍。可见,知识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知识就象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很快过时。信息不断扩充,谁能掌握更多信息,谁就能抓住更多的机遇。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网络教育正在走进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你对它的认识如何,它正在为构建大教育体系发挥出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恰如高歌所说:由于互联网的存在,这个世界已经变小了,小得就像一个家。由于互联网上教学资源的存在,我们的教学也已经变小了,小得就像一个课堂。我们不再需为了信息交流和学习而跋涉、而等待,一切只在鼠标的点击之间。
确实,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大大丰富了学科教学媒体手段,它使人机交互水平发生质的飞跃成为可能。而网络技术的运用,它不仅体现技术上的先进性,而且更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大大优于迄今为止的各种教学手段。而且,在如今提倡的校本教研及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网络起着不可? 娲淖饔谩?BR>《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在开发英语课程资源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课程标准提出这一要求有三个原因:①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以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个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为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交互功能的计算机和网络学习资源还能及时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③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成为可能。网络上的英语教学资源是丰富的,但是教师是否关注到其重要作用了呢?如果开始在用,其运用的层次及效果又是如何呢?是真正改变了学习方式还是教师挪个地方赶时髦而实质上“换汤不换药”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对海宁市25所中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一次随机问卷调查。
二、英语教师网络资源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调查对象:海宁市25所中学共27名英语教师。调查时间:2003年6月16日。
调查形式:问卷及访谈。
调查结果:96%的教师上过网,地点主要在学校及家中,其中63%的教师参加过网络使用相关的培训。个人拥有电子邮箱的占44%,但? 胪小⒀韧ü始涣鞯牧较钇骄?7%左右,拥有个人主页或个人论坛的比例为零。被调查者中网龄不到半年的比例最高,为41%;在上网时间方面,每天在30分钟以下的比例最高,为67%。96%的教师认为网络对英语教学有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且44%的学校有使用网络进行授课的条件,但使用过的教师仅为22%,且这其中的大部分只是尝试过一次。不过,89%的教师认为网络在未来英语教学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常去的教学网站有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中基网及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等,搜索引擎主要是Google,但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教师不会正确使用搜索引擎,常出现无法搜索的情况,主要是不懂搜索技巧及保存的技巧。
三、提高搜索及管理信息的技巧。
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宝库,来自新华网的数据称全球目前的网页超过30亿,网站超过两千万个。要在如此浩瀚的信息海洋里寻找自己所要的信息,真像“大海捞针”一样。搜索引擎正是为了解决这个“迷航”问题而出现的技术,它成了我们打开信息宝库的金钥匙。然而,国外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的人对搜索的结果感到不同程度的失望。作为互联网的第二大服务,这种状况应该改变。笔者从调查分析可知,教师的整体搜索水平也急待提高。要准确地搜索到想要的信息,应注意这样几个方面:
1.选择好搜索引擎。
现在互联网上大大小小的搜索引擎数以万计,而且很多都称自己是最强劲的。要是不多作了解,即算是用了,也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越搜越糊涂而迷失方向。所以选择恰当的搜索工具是重要的第一步。搜索工具的选择有这样几条判断标准:①快速。查询速度当然是搜索引擎的重要指标。②准确。准确性高是我们使用搜索引擎的宗旨。好的搜索引擎内部应该含有一个相当准确的搜索程序,搜索精度高,查到的信息总能与我们的要求相符。③易用。易用也是我们选择搜索引擎的参考标准之一。④强劲。理想的搜索引擎应该既有简单查询的能力,也应该有高级搜索的功能。高级查询最好是图形界面,并带有选项功能的下拉菜单,可以使用逻辑符号等。
国际国内着名的搜索引擎有: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Google google.com和排名第二的Yahoo! yahoo.com,另外还有比较着名的如AltaVista altavista.com(在图形搜索方面有优势)及Infoseek infoseek.com和提问类搜索引擎ask.com (可以通过查询分类查找问题答案,也可上贴提问)。国内比较着名的有百度 baidu.com 、北大天网 e.pku.edu.cn 、新浪 sina.com 和网易 163.com 等。而关于学术课题研究指南的网站有网上虚拟图书馆vlib.org/overview.html 。
2.使用搜索引擎的常用技巧。
各个搜索引擎都提供一些方法来帮我们精确地查询内容,使之符合我们的要求。不同的搜索引擎,提供的查找技巧和实现的方法各有不同,但一些常见的技巧是大同小异的。
1.1信息载体多样化、信息存储手段数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信息加工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信息载体逐步由传统的纸质载体向磁性载体、电子载体等多种载体形式发展。信息的存储手段也相应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以数字化的全文、文摘等方式向用户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印刷型文献的服务范围。
1.2信息检索工具逐步由印刷型向数字化、电子化的数据库转变传统检索工具多为印刷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检索工具逐步转为数字型。国际上大型检索数据库的建立已有30多年的历史,如Dialog系统和Medline系统已具有很大的规模,用户遍及全世界。
1.3信息检索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操作平台Windows化,数据链接超文本化,通信手段网络化,计算机检索已成为目前检索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图书馆不仅是传统的印刷型文献信息中心,而且正逐步成为数字化信息中心。目前大部分高校开通了远程网络数据库,或建起了网络数据库的镜像站点。信息检索方式由手工转为计算机检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文献检索课实习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2.文献检索课实习内容改革
2.1手工检索实习仍要保留,但要降低比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文献检索课实习的两大组成部分的手工检索实习和计算机检索实习的地位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的快捷、灵活、方便等优点,正逐步占领信息检索的统治地位。但计算机检索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收录年限较短,文献覆盖面较小,仍不能完全取代手工检索,因此,还需保留手工检索教学与实习。手工检索实习方面,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检索工具书的具体使用方法。一般的检索工具书是按分类法检索语言和主题词检索语言来组织其文献信息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分类法和主题词这两种组织文献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实习,把收集到的文献信息资料进行分类,这是一种对信息的组织管理能力,也是对信息的评价过程,通过这种分类,学生对信息包含的概念,信息增量、信息特性,就会有更清楚、深刻的认识。同时,从分类途径检索信息也是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对于主题词,一方面,可以对收集、检索到的文献信息资料用主题词的方法进行组织、概括、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检索工具书的主题索引来检索信息,使学生具备从收集、摘录的信息中概括出主要的观点,能综合主要的观点来重建新的概念的能力。可以设计作业来训练学生运用这两种科学方法检索、组织信息的能力。
2.2侧重计算机检索实习
2.2.1增加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与实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检索手段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信息传播的深度与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文献检索实习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文献检索实习中首先应增加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练习,为掌握中外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打下结实基础。
2.2.2增加网络、通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实习。增加网络、通讯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的实习,特别是网络信息的传输、交流与利用,如FTP、E-mail、BBS等。增加网络信息资源的种类与特点,网络数据库和Internet信息利用方面的知识,对着名的网络数据库、虚拟图书馆、专业检索网站、网上电子期刊检索、网络信息作重点介绍。尤其是培养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引擎。目前,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重点介绍一些专门的信息检索系统。比如一些着名的检索工具的网络版:Dialog联机检索系统,STN联机检索系统;CNKI工程的系列产品: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超星电子图书、书生电子图书等;springer数据库,Ebsco数据库等。
2.2.3网络资源查询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等予以介绍与实习。计算机检索实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其主要内容就是介绍检索网络信息资源的一些重要的搜索引擎及其使用方法,如:Google、Excite、Infos-eek、Yahoo!、网易(NetEase)、搜狐(Sohu)、新浪(Sina)等进行关键词、网页、分类目录和网站搜索的能力,使学生能快速地查找所需信息。要让学生通过以上的学习,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网络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社会科学及农业数据库的使用,学会正确选择数据库,运用机检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构造检索表达式,比较不同检索表达式的不同检索结果,积累检索经验,掌握机检的一般规则和技巧。对网络信息可以自如地检索、阅读、下载、保存。通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阅读、鉴别和科技论文的写作,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3.实习方法改革
除手工检索仍按传统方法实习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环境下,文献检索课实习应以网络为基础,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实习演示。手工检索实习与计算机检索实习比重为3比7或4比6较好。对不同专业重点讲解不同数据库,如给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重点讲授中文期刊数据库(清华同方)、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EBSCO数据库之外,要重点介绍《中国经济信息网》的使用方法、技巧。以课件形式详细演示各数据库打开方式、检索策略、检索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每人一台计算机,也可以几人一组,共同协作完成某课题,可作示范性打印,并要求写出检索报告。在教学讲授之后,要紧接着安排实习,加深对课堂讲授知识的印象。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课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实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主要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会用搜索引擎查找所需的各类信息,会利用E-mail,BBS、Netmeeting提问、答疑、交流,进行交互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地思考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同时要求学生把毕业选题作为实习课题,手工检索与计算机检索同时使用,写出实习报告,阐述毕业选题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确定毕业课题立足点和研究方向,并附检索到的文献。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展,把学生真正带到快、精、广地获取文献信息的前沿。
4.文献检索课实习改革支撑条件
4.1要具备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
文献检索课实习中的手工实习部分,应配备好足够的文献检索工具书,建立传统文献检索实习室;计算机检索部分要求在网络环境下,采用先进的机检教学设备,良好的网络环境,单独建立计算机检索实习室或利用电子阅览室作为实习基地,开展光盘检索、网络教学,增加计算机检索实习学时。要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多功能电子阅览室至少要有50台计算机,建立小光盘局域网,同时联接校园网及INTERNET才能满足机检教学实习顺利进行的要求。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利用计算机完成各项任务,实现自己的创意。在这种实践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本身的特点,要上好信息技术课还得多动点脑筋。总结以往的经验,我认为不但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还要有适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一、领悟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设计
计算机教学设计是一种实施教学系统方法的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它综合了教学过程中诸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习策略、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将运用系统方法的设计过程加以模式化。根据新课程理念并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我认为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应该也有所改革、有所创新。计算机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如何组织和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是摆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计算机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既是教学理念的载体又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一些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致使课堂教学沉闷、缺乏生气与乐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由于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小学中普及的时间不长,并受到各地区各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得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及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授课以及课堂目标的完成带来了困难。
二、教学注意体验层次,探索分层—协作教学模式
计算机教学备课要体现层次,实现“保底不封顶,学生自选层,上下可流动”。保底,即要很好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打好坚实基础。不封顶,即根据学生能力,能往前走就往前走,允许超纲,自选教材。作为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尝试用软件来为课堂提供灵活的应用平台。我们可以尝试在机房内建起一个虚拟网系统:用Windows7做一个服务平台,安装上IIS(internet信息服务器),dns(域名服务器)。用IIS新建一个Web站点,我这里把它取名为“e-class”。为这个站点新建一个域名如:“Learn.edu”。这样我们便可以建立起一个虚拟的网站了,局域网上的每一台机器只要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都可以访问这个站点,而我们就可以以web页形式进行任务布置和学习指导了。对这个“e-class”站点我们必须作精心设计,这其实也是一个备课的过程。我们可以在这个站点中作一些这样的栏目:课堂任务(包括基础任务和拓展任务)、基础性学习知识点、拓展知识、技术助手等。这对一般的学生可能不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但是那些已经熟练掌握课堂内容和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对这些内容会产生很大的兴趣,他们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特别了解,所以我们应该让他们有更好的发展,不断培养他们的兴趣。他们通常在课堂中能很快地完成任务,这时我们就可以让他们去学一学“兴趣小组”中的内容,让他们快速深入地了解计算机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们以后有更大的发展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教师做了这样一些精心准备后,学生只要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打开特定的页面便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所要在课堂上完成的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这样对学生来说首先就得学会使用网页浏览器。对我们教师来说就不用一遍又一遍地讲任务和相应的操作方法了,只要教会学生从哪里去获得帮助就行了。但是我认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转变了教学观念:我们不是为了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是为了用计算机而学计算机。
三、重视计算机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地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构主义所阐述的学习就是基于真实问题情景下的学习,学习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问题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信息技术新课程中也强调要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强调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过程中达到提高信息素养的目的。学习资源是指所有用来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学习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力保障。
四、教师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收集、组织、开发必要的教学资源,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资源库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为学生设计常用获取信息的方法与技巧、常用的搜索引擎、各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民在网上获取信息常用的方法以及知识产权和合法利用信息等相关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景,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制定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而安排学习环境中各个元素的程式和方法。其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重点,运用分组教学,在教师的激励下,通过情景创设,以及学生的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达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的学习策略。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召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电脑上网应用技巧之单机上网应用技巧板块分类介绍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经过研究、分析、提炼,将网络连接应用技巧分为12个教学板块:网络连接应用技巧板块、网络浏览应用板块、使用搜索引擎板块、下载网络资源板块、网上聊天与通信板块、电子邮件应用技巧板块、论坛与博客板块、网络视听盛宴板块、便捷的网上生活板块、网上玩游戏板块、网上购物板块、网络安全与故障排除板块。上述12个大板块中,根据其内容、特点,又分若干个技巧教学小板块。下面笔者重点介绍第一个板块,即网络连接应用技巧板块。
二、电脑单机上网板块的教学内容
1.认识常见的上网方式
首先,让学生明白,要采用合适的上网方式,将电脑连接到Internet。目前,常见的上网方式有ADSL拨号上网、小区宽带及无线上网等。无线上网主要有以下三种接入方式:通过传统手机网络上网,通过3G无线网络上网,通过无线局域网上网。
2.连接网络
自己动手,连接ADSL、MODEM和一组上网账号及密码。
3.创建拨号连接
拨号连接的创建方法如下:使用鼠标右键单击桌面上的“网络”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属性”命令;在打开的“网络共享中心”窗口中,单击“更改网络设置”栏中的“设置新连接或网络”;在弹出的“选择一个连接选项”对话框中,选择“连接到Internet”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弹出的“你想如何连接”对话框中,选择“宽带(PPPOE)”选项;输入账号和密码,然后单击右下角“连接”按钮;系统将自动进行拨号连接,连接成功后,就可以上网了。
4.使用ADSL拨号上网
使用鼠标右键单击桌面上的“网络”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属性”命令;打开“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在左侧任务列表中单击“更改适配器设置”;打开“网络连接”窗口,使用鼠标右键单击新创建的ADSL宽带连接图标,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连接”命令;弹出“连接宽带连接”对话框,在“用户名”文本框中会显示之前设置的ADSL账户,在“密码”文本框中输入所设置的密码,然后单击“连接”按钮;开始进行拨号,并验证用户名和密码。连接成功后,任务栏通知区域中的“网络”图标会变为连接状态。
5.查看当前网络连接状态
在上网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网络状态,如连接、持续时间、已接收和已发送的节数等。
6.更改电脑的网络位置
在“网络和共享中心”窗口中,可以查看网络位置。如果发现电脑当前的网络位置不合适,可以执行进行更改。
7.测试网络连接状况
ADSL拨号成功后,可以通过“ping”命令检测网络是否畅通。
8.断开ADSL网络连接
在不需要Internet时,可以断开网络连接。特别是用计时上网方式的用户,在不使用上网时应及时断开网络,以节约网费。
9.让系统登录后自动进行拨号
在Windows7中,可以通过建立计划任务的方式,实现ADSL宽带的开机自动拨号。
三、单机上网应用技巧板块教学法探究
1.自主学习
关于电脑上网应用技巧的全部教学内容,应配上该教材的配套光盘,保证每个学生一人一套。教师在上课前,要求学生自己进行预习,达到初步理解掌握各大、小板块的要点及操作方法,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上课时统一找出答案。
2.合作学习,师生共同串讲,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依据吉林省新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指导纲要》内容要求,参照董玉琦、解月光主编的《初中信息技术》第一章第一节和网络上有关计算机病毒的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讲述、经验分享,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常见现象;能利用搜索工具检索出相关信息,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途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激励竞争以及教师总结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病毒产生和发作的过程;通过观看“计算机病毒的自白”、网上搜索,知道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途径及防治方法;通过上网搜索和“你说我说”活动总结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通过“实战论英雄”活动,掌握查杀病毒的方法;网上探索查杀病毒的基本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积极应对病毒,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通过小组对抗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几个基本特点和预防的方法;懂得识别和抵制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技术规范。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识别及防毒方法。
教学过程
1.动画导入
师:在讲课前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昨天老师计算机开机后,像往常一样登录QQ,可是当输入完账号和密码后,就弹出一个“此账号已在别处登录”的对话框(如图1),紧接着计算机不受控制了。有谁知道这是什么缘故吗?
生:计算机坏了;计算机中毒了。
师:对,是计算机中毒了,那该怎么办?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电脑小卫士训练营”,来学习计算机病毒的有关知识,学当电脑小卫士。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电脑小卫士训练营”活动规则:本训练营分成三个队:队名可以由每队的成员根据杀毒软件名称自己命名;通过四个环节,最后依总分评出金牌队、银牌队、铜牌队。现在各队决定自己的队名。
2.认识、了解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中病毒的常见现象
师:活动规则介绍完了,现在我想问问大家,大家在平时使用计算机时有没有遇到过计算机病毒?谁来说一下?
学生踊跃回答。
师:看来大家对计算机病毒真知道不少,但是你们知道吗,刚才大家提到的这些,跟庞大的计算机病毒家族相比,那真是沧海一粟啊。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的病毒种类已经达到了550多万种。如果大家登录一下杀毒软件公司的网站,看看那里的每日病毒播报的话,你们就会发现计算机病毒真是层出不穷,每一天都会有新的病毒产生。那么我们怎么判断计算机是否中毒了呢?
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通常我们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如果出现计算机速度越来越慢、系统反复重启、屏幕异常或无故蓝屏、文件损坏、文档和资料丢失、账号和密码被盗、键盘和鼠标异常、网络连接异常等情况,很可能是遭受了计算机病毒这个不速之客的侵袭。下面为了让大家零距离地感受一下计算机病毒,真正地认识一下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几种病毒发作时的真实情境(如图2、图3)。
师:刚才老师给同学们看了这些病毒发作时的情况,那想一想,为什么这些病毒发作时的表现是千奇百怪的呢?它实质到底是什么呢?人们为什么要编制它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揭开计算机病毒的神秘面纱。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计算机病毒的自白》。同学们边看边思考: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2)计算机病毒的概念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师:在定义中有很多的修辞语,如果把修辞语去掉,留下中心词,我们看看计算机病毒是什么?
生:计算机病毒是程序。
师:那人们为什么要编制出这样的程序来呢?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产生的过程可分为:程序设计―传播―潜伏―触发、运行―实行攻击。究其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无意识的行为、有意识的行为。
(3)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师:计算机病毒有哪些基本特点呢?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并讨论交流。教师对基本特点稍做总结。
师:为了检测同学们对病毒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我们进行训练营的第一个训练项目:风险抢答,如图4,并给大家总分表(如表1),记录每个环节得分。另外还要大家总结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病毒档案制作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病毒的基础知识。那现在我们进行训练营的第二项训练:病毒档案。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和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病毒档案(如表2)。老师会根据制作的速度、正确性、完整性分三个档次:30分、20分、10分。
开展第二个活动:制作病毒档案。小组展示、评分。
教师提供三种病毒:QQ尾巴病毒、震荡波病毒、毒欢乐病毒。
(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师:刚才我们对计算机病毒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对计算机系统资源有破坏作用,甚至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么可怕的病毒,是不是我们就此不上网了,或者干脆不用计算机了?
学生集体回答。
师:对付计算机病毒,我们应当做到“防患于未然”。古人云,预防胜于治疗。所以预防计算机病毒对保护你的计算机系统免受病毒破坏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才能有效地预防计算机病毒,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预防呢?
学生上网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整理信息。
师:现在我们要进行训练营的第三项训练:你说我说。
开展第三个活动“你说我说”,关于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看谁知道得最多。
教师总结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四要、四不要”和病毒防治十法。
思考:上面的预防措施都做到了,是否就高枕无忧了呢?我们怎么来保卫自己的重要数据呢?(备份)
师:当然了,预防病毒最重要还得从我们自身做起:①我们自己不能制作、传播病毒;②使用正版软件;③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6)查杀病毒
师:虽然我们说预防胜于治疗,但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也,治毒和预防都不可忽视。尽管我们有很多的预防方法,但有些计算机病毒实在太厉害了,有时候我们还是防不胜防,最终我们的计算机还是可能感染病毒。这时我们可以利用网上的专杀工具来查杀这些病毒,通过系统漏洞传播的病毒还需要给系统打补丁,利用杀毒软件杀毒。
师:现在我们进行训练营的第四项训练:实战论英雄。落后的组可是要加油啊,这可是你们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开展第四个活动“实战论英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瑞星杀毒软件。
(7)课堂拓展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初步了解了计算机病毒,可是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病毒出现,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病毒的最新动向,以便我们预防。比如,现在我们常用的U盘、手机成了病毒的主战场。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U盘、手机病毒都有哪些,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想一想怎样去预防。
学生讨论、交流。
师:现在国内外的杀毒软件很多,但是每一种杀毒软件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我们比较一下常用的几种软件。同学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看看各种杀毒软件的优缺点。
3.小结
师:今天的训练营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发言。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在以后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计算机病毒日新月异,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只了解了他的冰山一角,如果下次遇到其他的病毒,我们怎么来处理呢?
生:上网查找资料。
师:计算机病毒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社会信息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病毒也必然会随之发展,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学习,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和病毒的对抗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反思
课前设想:计算机病毒一节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对这节知识不感兴趣,所以我设计了在活动中学,利用专题学习网站,规定范围,让学生很容易找到概念和知识点。
课后反思:通过对这堂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很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学生能很容易地理解本节的知识。但由于本课以活动为主线,活动时间主要是看学生的参与情况,因此课堂的时间比较难把握。对于课堂活动中的评价,显得有些单调,只是简单的计分制,流于形式。
点评
本节课作为吉林地区的精品课,经过反复的“同课异构”打磨,曾经在吉林市松花江中学、吉林市第十三中学、吉林市第十八中学和吉林市双吉中学“送课下乡”,得到广泛认同,不失为一节好课。
“计算机病毒”内容部分,属于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内容难点、技术难点和教学难点。然而,作为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最低门槛之一,病毒知识是必备的“防身术”。如何让初中生接受良好的、正面的计算机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基于此全面展开的。首先,教师通过QQ登录失败,引出病毒话题,就此展开有效教学,确立本节课主题“电脑小卫士训练营”,同时,产生了活动的评价体系和具体细则,如要求小组名称要以知名杀毒软件命名,学生必定选择自己喜欢或熟知的产品,而且也能证明学生的使用经验,为教学的有效开展做好了铺垫。
学生在风险抢答、档案整理、你说我说和实战论英雄竞赛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着新知,通过“档案整理”,学生对病毒的基本概念、种类和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调动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经验、判断和自我诊断,这是每个计算机使用者需要面对的。“风险抢答题”夯实了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你说我说”环节,学生展开了预防计算机病毒的话题,这方面的社会辐射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课堂,尤其是正版、使用技巧等都是学生意犹未尽的话题,一节课时间教师设计的活动丰富、饱满,突破了信息技术学科理论枯燥、难讲的怪圈。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三维目标的教学任务。
Zhao Xiaolei; Zhang Juanli
(渭南师范学院,渭南 714000)
(Weinan Teachers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如何教好这门课程,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体会及学院教学效果调查,从课程内容安排、大学生计算机文化意识的培养、考核机制、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观点与建议。
Abstract: College Comput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for non-computer majors. How to teach this course well? Combined with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an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s,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to cultivate the computer cultural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application abilit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such a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urse time, the learning way and so on.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 文化意识 公共基础课
Key words: College Computer;cultural awareness;public basic courses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08-01
0引言
作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教育体系的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专科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开设该课程是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期望他们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利用计算机、认识并处理计算机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结合本人多年来从事计算机教学的经验,对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课程层次的安排
《大学计算机基础内容》其内容涵盖了计算机文化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基本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知识,然而通过课堂调查显示,我院新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水平不一,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照计算机水平基础薄弱同学的教学,又要对掌握水平高的同学提出新的教学任务要求。
课程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方面是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如计算机组成和体系;另一方面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其中包括了常用的文字与表格处理,多媒体知识、数据库知识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第一个层次,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较少,通过这个层次的学习,使大学生建立起最基本的计算机概念,能够对一些计算机常用的参数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第二个层次,要兼顾理论和实际操作,应加强实际操作,通过这个层次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好Word、Excel,了解与掌握有关网络的基本操作。教学时,首先进行一些简单的讲解,通过一些较易的练习了解全班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情况,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在上机时就给他们布置一些要求稍高的题目要他们完成,使他们在掌握好课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去掌握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要手把手地教他们去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操作,比如:加强对键盘的掌握,对打字的熟练,对Word的学习;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应以课本的练习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基础的练习,使他们对课本的学习有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使他们适当扩展一下知识面。在课堂上针对难点的知识应加强讲解,上机课上应加强辅导,尽量做到一对一的学生辅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地安排课程的进度。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大学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计算机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入门课程,可见它的重要性。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的层次不齐,可能会造成有些同学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恐惧感。
在我们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使计算机文化意识成为武装他们头脑的一件武器,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能够适应时代地发展,顺应潮流地变化。同时,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在信息化时代,更应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前,传统的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计算机教学的要求,为此我院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全部采取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应用,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并且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主动性。多媒体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在相同的时间内,能传达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内容,并且可以将一些比较能与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图片和一些操作给表达出来,可以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可以从感性认识过度到理性认识,并且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能熟练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3利用网络学习式教学
目前我院计算机基础实验在网络机房完成,在这些课时中,我们给学生布置利用Google、baidui和yahoo等搜索引擎,搜索一些特定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去学习,杜绝沉迷于网络。同时,介绍一些实用性网站,让同学在其上去更好的学习,更加注意将教学工作与研究课题的结合,扩展学生多元化学习机会和体验,师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从而达到教学相长,互教互学。
4建立完善地考核机制
在平时上机试验中就进行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平时的试验课堂上,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经常出些不同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获得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的能力,并且将解题过程和结果发送到我的邮箱里,以便我获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也对他们的作业通过Email做出相应的评价,针对于比较有创新意识的作业,给出更多的表扬,使学生竖立更好的信心。
结合我院的特点,为了顺利地实现考试无纸化,计算机科学系购置了一套局域网考试系统,目前调试状态良好,在学院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中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网上考试系统,可以用更多的实践去考学生的应用能力,这也可服了传统考试中不能测评学生的应用能力的缺点,另外考试系统的题库数量巨大,覆盖的知识面比较宽广,这也可服了传统考试中知识点覆盖不到的缺点。同时,由于是随机抽取试题,相邻坐位的考生所抽出的试题是不同的,这也杜绝考生相互之间的作弊。
5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21世纪,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尤其重要,如何在当前有限的条件下,在有限的课时内上好这门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知识水平,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始终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为民.在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实验体系结构的思考与探索[J].福建电脑,2003(10).
关键词:中职;思维导图;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强调结合中职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生产、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实际联系,很多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但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学生在制作作品时不能对作品产生总体策划,致使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筛选出素材,因而导致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搜索资料中;学生虽然有很多设计思想,但不能很好地将其组织起来,通过对版面的设计和规划,把设计意图完整地表现在作品上。因此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将大脑思维过程具体化、直观化的方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上述问题。
本研究选取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WORD的排版”为教学内容,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教学当中,检验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进行作品的版面设计与规划方面的效果。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 思维导图的定义。
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钥匙。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2. 思维导图的特点。
(1)思维导图有一个中心主题,中心主题应具有延伸性。中心主题可以是一个中心词,也可以是一个中央图画,把词汇和图形这两个技巧合并起来,可以使智力翻番,特别是当你制作图形时。
(2)思维导图可从中心主题出发,进行放射性联想,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外部表现。思维导图总是从一个中心点开始的,每个词或者图像自身都成为一个子中心或者联想,整个合起来以一种无穷无尽的分支链的形式从中心向四周放射,或者归于一个共同的中心。
(3)思维导图具有层次与分类的特点。为驾驭大脑无穷的想象力,思维导图需要层次与分类来控制和组织我们的思想。在思维导图的层次与分类里,基本顺序思想是最为简单和最为明显的顺序发生器。基本顺序思想是一些关键的概念,本身容纳了最大的联想数目。在这些概念之下,其它的概念才能组织起来。
二、思维导图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 “WORD的排版”教学问题的研究。
笔者选取了我校10会计B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在“WORD的排版”教学活动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步骤:
在本课的第一次教学活动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根据主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完成任务。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制作作品时不能对作品产生总体策划,学生虽然知道有很多能表现主题的素材,但没能将这些素材联结起来进行深层分析,未能在这些素材中发掘出可以表现的主题,未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设计意图筛选出一个方向作为目标进行资料搜索,因而导致学生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漫无目的的资料搜索中。作品完成后,笔者发现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学生的思维还未完全被启发,学生的作品内容单一,无法达到多样化的预期效果;在设计上很多学生的作品也只是图片加文字的简单效果,没有很好地发挥创造性,与要求的学习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2. 思维导图在“WODR的排版”教学中的应用。
针对第一次教学活动发现的问题,经过反思后,笔者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了改善,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教学中加入了思维导图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形成了教学设计改进方案。新的教学方案主要对“介绍报刊的制作过程”这一教学活动作了改进:在介绍报刊的制作过程时,以任务的主题作为例子,运用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进行讲解。其具体过程如下:
(1)介绍报刊的制作过程。
(2)结合报刊的制作过程,对任务进行分析。
Ⅰ确定主题:本教学任务以“潮州旅游”为主题制作一份电子报刊。
Ⅱ收集与选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联想与潮州旅游相关的资料,最后教师汇总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3),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就可以在这个思维导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和能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方向收集和选择素材。
Ⅲ设计版面: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设计电子报刊的版面;要求学生模仿思维导图示意图(如下图所示),绘制一份版面设计稿。
Ⅳ制作作品:学生按照版面设计稿,运用文字、图片、文本框、艺术字、自选图形等基本要素制作作品。
在第二次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制作作品时能够较快地收集和选择好材料,并能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完成版面设计稿,然后根据设计稿制作作品。对比第一次作品,本次作品的个性表现力更强,构思新颖独特,版式设计丰富多彩,版面设计也较合理。
三、结论和建议
1. 结论。
从以上的研究结果发现,利用思维导图这种特殊的工具来辅助《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从学生的作品制作方面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作品设计能力与审美能力。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发散思维,开拓思维,学会总体策划作品,提高了选材的质量和搜索资料的效率,为作品的制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学会组织设计思想和版面规划,并能把组织好的设计思想通过版面规划表现出来,表达其设计意图。
2. 建议。
以上的研究是以“WORD的排版”为教学内容所开展的。同理,思维导图的作用也可以延伸至《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其它教学内容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辅助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做相应的教学设计,使思维导图得到恰当的运用。
(作者单位:紫金县职业技术学校)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中职课堂;计算机基础;课堂形式;教学模式
伴随着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有机结合了起来,一方面它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中的主体,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出来,另一方面它也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真正活跃了起来,师生之间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就目前来看,混合式学习这一先进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会遇到一定难题,如何真正使其与中职学生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难题。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的主要现状
以目前来看,许多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形式仍存在过于单一的问题。首先,虽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逐渐推进的过程中,多数学校纷纷提高了对于计算机硬件设施的重视,通过开设机房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但多数学校安排计算机课时仍以讲解教材、课件为主,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围绕学生,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其次,许多学校并不重视对学生自主上机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进行操作练习的机会和时间往往较少,再加上中职课堂管理往往不够严格,很多学生会利用自主上机时间玩耍,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练习时间,也渐渐导致了班内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距;最后,中职教学偏向于职业化和技术化,但多数中职学校采用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仍以理论为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混合式学习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堂形式及对应措施
(一)有机结合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体地位
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地位绝非意味着将整个课堂完全交由学生,对于本身自治性较差的中职学生来说,这样的做法无疑会直接造成整个课堂的纪律紊乱,具体来说,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既要从学生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对课堂整体牢牢把控。一方面,要明确激发学习兴趣为首要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例如,针对中职学生课余时间充足的特点,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搜寻与所授课程相关的MOOC、微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等等,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便会无意识的进行学习,从而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产生一定兴趣;另一方面,要充分借助学生喜欢争强好胜的特性,采用分组设计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能得到显著提升,对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大增强。
(二)充分混合课堂教学及网络学习
在混合式学习的定义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网络学习的融合,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种全新的教学环境。首先,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较强,覆盖范围较广的特性,教师可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和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资料搜索能力。其次,教师及学校应尽快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将教材课件、教学案例、实验指导书等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最大限度方便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应针对课程内技术性较强的内容,重点对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攻克计算机基础难点。
(三)充分融合案例教学与项目教学
在实际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多数学校的教材均以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操作技巧和计算机基本组成原理为主要内容,而就办公软件应用技巧教学来说,教师往往可将一整节课的各个小知识点划分为项目进行分别的实践教学,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在原有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合理的设计并使用一定合适的教学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机能力。同时,在一段学习结束后,教师可对学生布置分组实践作业,即让学生通过自主选题协作完成一个具体的、符合教材要求的综合性计算机项目,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复习已学计算机知识,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系统的将所学知识贯通起来。
(四)充分混合过程式考核与总结性评价
一般来说,目前多数高等院校曾采用的总结性考核方法是具有一定不足的,而近年来普遍认可的“理论+上机”模式不仅能在期末对学生的整体理论掌握情况进行了解,也可以在阶段内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考核,而除此之外,教师也可借助定期举办计算机技能竞赛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技术水平,推动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高。
首先更新教学理念:树立以“导演”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作为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模式,首先要彻底更新观念,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变“教学”为“导学”,牢固树立以老师导学为核心的理念。
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为主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向教师“导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转变。老师的作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中的“教学”,而是全方位服务于学生的“导学”。
其次更新教学目标:摒弃应试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我作为多年从事计算机教学的一线教师,深深地感到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都不错,可是一实际应用就不知从何做起了,没有实际应用的能力。究其原因,学生回答:“当时学会了,过后不用就忘记了”。这说明我们的教学是失败的,没有使学生建立起活的认知结构,太注重理论的学习,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用计算机这个工具去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会学生以计算机,编写和排版文章、报告、书稿等;用计算机辅助处理或者管理家庭账目、水电收费、工资、学籍、报表等办公事务,以及管理个人与家庭存款等日常事物;通过Internet网络查询信息,与他人通信与相互帮助,资源共享等。
再次根据课程特点,分析学生状况,围绕学习主体,确立教学方案。
要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我们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充分研究。
1.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对学生加强引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有效手段,引导的重点内容是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第一堂课很关键,在课上,我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当前的计算机水平和学习兴趣;介绍计算机课程的特点;使学生明确学习此课程并不仅仅为娱乐,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利用计算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授之以渔”、培养学习能力。由于学生长期处于传统教育的环境中,比较习惯于完全依赖教师的学习方式,面对新的教学方式感到茫然。教师作为导学者,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进行培养。在第一课上,我为学生制定的学习策略是:“任务——搜索——尝试——迁移”,即“计算机教学四步法”。
这个策略是指:计算机课程学习分为四步。第一步: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提出学习任务;第二步:有了任务,学生不会做,便产生问题,有了问题学生要主动去搜索,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字教材,进行自主学习,去搜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步:搜索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否可行,必须通过尝试去验证;第四步:学会了一项操作,解决了一个问题,并不具有普遍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把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主动迁移到方法接近的其他任务上,通过主动迁移,归纳,形成结构。
在这四段学习中,教师要由开始的“手把手”引导学习,逐渐放手,过渡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学习主体。
教学实践
学习计算机操作像学骑自行车,像学游泳,必须实践。根据教学进度,我设计了多个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学习。学生有了任务,才可能产生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才可能触发更深层次的认知活动。
(一)通过课堂讲授进行导学,以实例导入知识点,讲授重点、难点。在以前的计算机教学中,我们通常是先讲授知识点,再举例说明,教师独讲,学生被动静听,有些学生只听不动手做,或者简单的模仿,不能举一反三。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形成的认知结构是静态的,知识点是零散的,没有知识的迁移过程,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就可能遗忘。
针对这种现象,我对课堂教学环节的处理如下: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与计算机上机实验的特点进行有机地整合,从生活中寻找一些实例作品,如工资统计表、项目设计书、广告宣传品等,以这些实例为任务,在课上通过对任务的提出、引导学生分解问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完成任务。
(二)在课堂实践环节中,我发挥引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为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我在每次课堂讲授后,都为学生安排了同等课时的上机实践,指导学生完成操作实践。
实践课程安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的差异,我布置不同的自主实践内容,设计具体的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实践,并将成绩记入平时作业成绩。在这个阶段的实践中,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选择侧重基础操作的任务,用于巩固基本概念,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选择操作技巧较强的任务,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第二阶段,为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我依据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安排课程实践大作业。使学生从第一阶段的模仿完成实例任务,到第二阶段的根据自己爱好,设计制作个性化作品。由于学生已经通过教师讲授学习、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具备了基本的实践技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我设计了此阶段的综合实践,目的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应用于实践中,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表现在如下方面:
1.学生反映计算机课教学内容实用强,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能“学以致用”。
2.通过了解,多数学生认为这种以“任务”为基础,“任务——搜索——尝试——迁移”的四步学习策略对他们在今后的发展和学习很有帮助,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教育,无疑是对传统教育的一次革命。我认为《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创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目标的创新:教学的最终目标发生变化,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能够按教学大纲的要求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变化,以谋求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2.教师能力的创新:作为现代学校的教师,既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必要的信息技术,还要提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导学能力。
3.教学设计的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体现在对教学任务的设计上,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教师对教学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一个高质量的任务,是成功驱动教学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反思
1.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掌握及应用计算机操作已成为目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教育主要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上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在整个高职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重视和加强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即提高了高职高专的整体教育质量、又增强了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职高专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涉及到的学生人数多、专业广、影响大,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必要环节,并且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课程的好坏。首先,大部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材是按学科的体系来组织编写,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完备性,但缺乏了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应用性。其次,高职高专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大部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最后,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高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已不是“零起点”。
2.教学方法及反思
为了改变传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发展需求,为了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1)驱动任务法。驱动任务法即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真实的课堂任务,为了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以便学生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代课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创造设计出符合教学内容的相应任务情境,所设任务能够有效的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用情景任务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驱动任务教学提倡的是学生主动学习性,但代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可缺少;2)具体教学任务的设计中,尽量“宜粗不宜细,宜实不宜虚”;3)驱动任务教学中不能完全忽略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始终贯穿于实践教学当中去。
(2)引用实例法。实例教学法即代课教师以实例为基本教学方法,指引学生进入一定教学情境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本教学方法程中,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动手能力。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实例教学法中,应要求代课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实例操作课件,应用表格、艺术字、幻灯片等方法来充实实例内容,并能够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重点。其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实例是实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实例内容不仅要包括文稿、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还要包括实例的具体制作方法及所涉及的知识点、操作方法及技巧,教学实例设计要有实践性、典型性、系统性和针对性;2)实例讨论是分析和解决实践步骤的关键,代课教师应用启发或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大胆讨论并思考最后的结论,通过概括不同的分析结果和解决方法,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3)学生能够按照所讨论的解决方法来操作完成实例后,再由代课教师及时的去对实例解决的方法进行总结概括,并肯定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指明学生在运用方法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完整掌握实例教学法中的技巧和相关知识点。
(3)实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情境教学法。即教育部2006年12月了高教[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全面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其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完全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上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2)讲课应采用投影+课件、网络+交流讨论,以及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等多种实践教学手段;3)以“做”为中心,教和学都围绕着做,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其中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开展课程学习与技能考证结合法。即在教学中,把教学和计算机技能考证进行有效的统一结合,学生学习完本课程后,即可直接参加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
(5)开展校企合作法。即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完美接轨,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去向,”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体现,这一合作模式以双赢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也可以说是对学校外部资源的一个有效整合。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
(6)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法。即培养学生现代办公应用能力,并通过教学活动设计(例如,设计各种竞赛、团队合作、信息搜索、资料归档等),提高工学结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协作、沟通、创造、运用信息科技、运算、解决问题、自我管理等),彰显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性,培养合格的职业人才。
3.结束语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各个专业的学生,我们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并能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领会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等方面的技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元元.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及反思[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1).
[2]杨浩.浅谈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0(32).
[3]王李艳.“任务驱动法”在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0(7).
[4]李锦全.职校计算机课程的创新教育[J].科技信息,2010(13).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研究型 意识教学 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分类;网络高层应用;osl模型:网络协议;通信原理;常用网络互连设备和传输介质;局域网、以太网、因特网特点和组网技术;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网络的比较、产品和协议的选用、网络的配置技能。课程的概念、专有名词、外文语词较多,具有技术发展快,课程的实践性、技术性强,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广、规范程度较弱等特点,在课程学习中应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创与创新意识以及实际组网技能意识。为此,在重视学生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注意实施研究型学习和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强化学生的法治、安全和社会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的素质能力和涵养。
一、实施基于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法
(一)研究型学习法。
在教学中实施研究型学习法的目标是实践教学与任务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实践与自学能力。实施过程如下:1.教师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布置学习任务;2.给出学生完成课题所需要自学的参考书目或参考网址;如在本人的空间主页放置自学内容以供参考学习通过网络联系方式更多地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导;3.每个学生均完成工作后,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得出评价结果。
(二)实践教学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部分至少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实验教程中需要严格按实验教学安排进行,明确实验目标、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等。对每一实验环节严格验收,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二、培养信息的学习、获取与处理能力
(一)自主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生往往对网络高层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而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等理论部分感觉较为枯燥,为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从网络的应用追溯到网络体系结构,如文件下载实际上是对网络协议的规范与遵守,并对协议的组成,以日常生活的现实内容进行对比,引申出知识点,如我国的母语普通话的基本构成,就与网络协议的语义、语法、定时间形成较强的对比性和可参照性。同时,努力改变教学中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任务要求,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网站地址。如网易学院、千源网、教师本人的空间或ftp站点。
(二)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
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等软件虽然不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中,但在给学生布置课题的过程中我有意让学生使用这些办公软件完成网络结构图与原理图的制作与理解,以达到辅助应用。
(三)网络交流与沟通能力。
对于课后和扩展内容,可以采取了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完成部分教学任务。如:e-mail上交下载课后作业、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课后作业接收与解答疑问等。各种网络通讯手段的使用不但实现了异地教学的可能,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和意识,并能便利、快捷地攻取课程资源。
(四)网络检索与筛选能力。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对几个著名的搜索引擎熟练使用,并比较其特点,掌握搜索技巧,在实验中也适当安排了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实验内容。
三、强化网络素质意识
(一)网络法治意识。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渗透。当前网络上传输的内容有文字、程序、多媒体等。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的规定,文字作品、计算机软件本身就属于法律保护的作品的范围,则文字、程序、多媒体也应当属受保护的范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及道德意识,勿侵犯他人权益,滥用网络进行媒体传播与恶意拷贝。
(二)网络安全意识。
网络安全问题课程中,文化安全问题不在教学内容范畴,往往被计算机的使用者忽视。网络上的假新闻、假消息、信息战、网络攻击等,都给整个网络环境带来危害。在辅导课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网络安全有关内容时,向学生及时进行抵制不良信息的教育,对于同学中要求讲授网络攻击软件,网络限速软件,盗号软件等情况,只对涉及到课本知识的同类软件的运行原理进行介绍,并强调要合理运用,不影响他人。
(三)网络社会意识。
[关键词] 网络下载下载工具网络下载技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猛的发展,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Internet在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发挥着巨大作用,它提供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丰富、最广泛的信息,互联网上的视频、音乐、图片、软件、游戏等等,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它给我们工作学习娱乐生活带来了方便,当我们看到同事、朋友从网络上下载了视频、漂亮的图片、好听的歌曲时,一定会非常羡慕,并希望他能公开真正网上下载的技巧。的确,即使人人都上网,收获也会大不一样,总是有人能在茫茫网海中搜索到免费宝藏下载。这难道仅仅是因为他们是资深网虫吗?找到了宝藏之后,又该如何下载呢? 但是从网络上下载资源的过程中,总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的下载操作可能并不难,但是如果遇到网页中有些资源被禁止下载或类似右键快捷菜单被锁死而不能使用等这种状况,怎么办呢?真正网络下载是有很多技巧的,只要掌握得当的方法能大大地节省我们的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下面我总结出一些日常下载相关应对技巧,只要灵活掌握使用这些方法你也能轻松获取网络资源。
出招一:使用网际快车、迅雷、电驴、影音传送带等下载工具进行下载网络信息资源。
在使用浏览器直接下载存在很多不足,如在下载速度、续传、和对各种传输协议支持方面存在缺点,而使用下载工具下载就不同,这些软件都具有多任务、多线程、断点续传的特点。所谓多任务就是根据网络速度的情况可同时进行多个文件同时下载,一般情况下为5个;多线程可以把一个文件分割为几个部分同时下载,从而成倍地提高下载速度;断点续传可以在文件下载或上传时,如果出现网络故障导致中断,待网络恢复后,可以从断线的地方继续传送,而没有必要从头开始上传或下载。通过使用这些技术可以使下载节省时间,提高速度,大大减少了用户的烦恼,这几种下载工具都有相似的界面风格和操作方法。
下面以网际快车、迅雷为例说明使用方法,当网际快车、迅雷在计算机安装后就可以使用了,下载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监视浏览器的单击:当你在网页中单击一个链接时,它会判断些链接是否满足下载要求,如果满足则自动弹出下载任务对话框。
(2)使用快捷菜单:当网际快车、迅雷安装后会在右键快捷菜单中加入了“使用快车下载”和“使用迅雷下载”等选项,如可在某一链接上单击右键然后选择“使用快车下载”来下载文件。
(3)使用悬浮窗:悬浮窗是指如当网际快车启动后在桌面上显示的一个图标,只需将下载的链接从网页上直接拖放到图标上,则可下载文件。
(4)使用粘贴板:当用户将下载文件的URL地址信息复制到粘贴板时,它会判断剪贴板的内容是否满足下载要求,如果满足则自动弹出下载任务对话框则可下载。
(5)批量任务下载:可以使用通配符*和数字0~9方便地创建多个包含共同特征的下载任务,如单击“任务”菜单“添加成批任务”命令,将打开“添加成批任务”对话框。在“URL”栏中填入带有通配符的地址,如“http://192.168.1.1/down/film/0(*).rm”通配符的范围为0~9,通配符长度为1。表示下载http://192.168.1.1/down/film/01.rm~09.省略、六间房、优酷网等)的视频内容;并且具有断点续传功能,集成了FLV视频播放器、FLV视频转码器,无论是下载还是播放,都十分方便。下面跟我来看怎样用这个软件来下载自己所喜欢的视频吧!
首先打开观看视频的网站后播放视频,然后将该视频所在地址复制下来,地址复制完成以后,用户可以打开维棠视频播放器,然后单击“新建”按钮,将所复制的视频地址输入“视频网址”文本框就可以了。在该界面用户还可以自定义所下载的FLV视频在本地的保存地址、重命名视频等操作。点击“确定”按钮以后用户在“正在下载”页面中就可以看到自己所需要的视频当前的下载进度了。
出招三:使用网络嗅探器(影音神探)软件,该软件通过使用winpcap开发包,嗅探流过网卡的数据并智能分析过滤,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网络信息(音乐、视频、 图片、文件等),软件智能化程度高,使用方便快捷,功能强大是查找网络信息资源地址的利器。
在使用之初,网络嗅探器(影音神探)需要事先设置,主要是定义本机网卡连接,以及定义待搜索流媒体文件的格式,这样有助于更快速的搜索到需要的文件。而通常情况下,用户计算机都只有一块网卡,软件会自动识别;惟一要做的就是尽量缩小探测范围,可在“设置”菜单的“综合设置”选项定义所需查找的文件类型格式。设置完成后,返回探测界面单击“开始嗅探”按钮;然后再打开所要找地址的网站,软件就会在地址列表框显示找到的地址。对于视频文件类型,网络嗅探器(影音神探)会在搜索结果中用红色字体高亮显示。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先启动软件的探测功能,然后再打开待寻找地址的网站,这样才能成功。对于寻找到的视频地址后,把其复制到网际快车或迅雷等下载软件就能实现下载了。
出招四:利用IE浏览器的临时文件夹找出需下载的资源。
这种方法对大部分网站非常有用。当我们浏览网页或是播放看完网页中的视频时,这个网页中的图片、文本、动画、音乐、视频等文件会保存在IE浏览器的临时文件夹里,你可以到这个文件夹里查找,或许有你想要的东西呢。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下载己经成为电脑应用的必备技能。以上所总结的网络信息资源的几种下载方法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实际中能把这几种方法结合起来灵活使用,这样你的电脑应用能力更强,网络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胡烨,胡荣,黄云峰.跟我学使用网络工具下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段标.常用工具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