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乡村教育现状

乡村教育现状

时间:2023-09-19 16:28: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乡村教育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乡村教育现状

第1篇

1.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基于这一思想,体、音、美自然成为可有可无的"小三门",被视为正常教学的附属品。

此外,乡村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一位思想活跃、又有一定体育爱好和体育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体育课;反之,孩子对体育活动的渴望也就成了奢侈品,这对于无数渴望运动、爱好体育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2.体育师资缺乏并质量堪忧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体育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其专业基本功也十分薄弱。据对某县中小学校的调查显示,仅有73%的中学和45%的中心小学配备有专职体育教师,在全部体育教师中,毕业于相关专业的又仅占体育教师总数的33%,即使这一部分人,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职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数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体育只是兼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

3.教学设施严重不足

教学条件是学校的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重要保障,同时又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促进。但许多乡村学校因对体育教育的漠视,不可能投资于体育教学设施的改善。有的学校连一块普通的垫子也没有,更谈不上横箱、踏跳板、体操棒、音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还有的学校即使有一些体育教学设备,也大多不真正用于日常教学,而只在少有的公开课、比赛课时偶尔亮相一下,其余时间则束之高阁如同文物展览。

4.教学不规范

不少乡村教师,尤其体音美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多数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要求感到力不从心;不少人不会备课,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体育课上教师教得很吃力,学生学得很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针对我国乡村学校反映出来的上述问题,迫切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1.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应首先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各级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严格执行《课程计划》,按《大纲》要求实施体育教育;加强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和解决"正课"与体音美等"副课"的关系,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使其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处于大自然这一活动大空间内,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学生所不及的,一些乡村民间体育活动更是锻炼身心的独特"武器"。

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根据广大农村体育师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为基础教育输送人才的各级师范学校应结合社会需求,体现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办学原则,如利用暑假及业余时间函授办班;县区中学师范、进修学校利用本校条件开设短训班,并要求学生除搞好文化课学习之外,加强专业训练,做到多能并兼;此外,县乡也可利用假期时间聘请教师,有组织地挑选乡村学校有条件的体育教师,集中轮训。在此带动下,在岗体育教师更应钻研业务,研究教学方法,让校园内你呼我喊,你追我赶,处处出现体育氛围。

3.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体育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体育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场地器材、音响设备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铁环、"山羊"、轮胎等)。

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有目共睹,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农村小学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逐步浮出水面,并且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在小学教育中主要包括德、智、体、美、劳五种教育,其中小学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美术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在为期一周的时间内,我主要对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隶属乡镇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的艺术教育现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教育设施差,教育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观念落后等。

第一点是艺术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音乐教学设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农村经济获得很大进步,但是城乡差距依然明显存在,教育差距更是格外突出。我们在城市随处可见幼儿园小学之类的教育机构,孩子们在快乐的玩耍,有的在玩滑梯,有的在画画,有的在唱歌,就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堂,在这个小天堂里孩子们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回到农村看到的乡村小学的状况却令人很心酸,一般乡村小学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扇破烂的大门,满是铁锈。进入大门之后看到的是满是杂草的面积狭小的校园,校园内基本没有任何供孩子们玩耍的娱乐设施。教室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破烂的窗户有的没有玻璃,地面坎坷不平,桌椅板凳破旧摇晃,有的甚至没有电灯,阴雨天的时候只能点蜡烛,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学习心情肯定不会很愉悦。由这些学校硬件设施我们可以想象到音乐美术的教育有多惨淡,首先是没有专门的上课教室,一个乡村小学有教室上课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多余的空间上音乐课,有的就干脆在上课的教室上课,这样不仅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音乐课上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影响整个小学的安宁。其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方面的设施,在走访的这些乡村小学内音乐设施的到位情况基本是零,基本就是上靠老师口头教授,比如老师说我们这节课学《沂蒙山小调》,然后孩子们就只能跟着老师唱。就算是有的小学有那种古老的脚踏琴,但是全校可能就仅此一台,通常很少动用,动用的话就要从一个教室搬到另一个教室,这个过程就像是一个隆重的仪式。再次是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孩子们根本不能欣赏到原版的优美音乐,严格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完善学校的教育条件,置办相关的音乐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二点是音乐教师队伍空缺,整体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在调查过的大部分乡村小学中没有音乐教师,教师到位状况基本是零。在极少数乡村小学有音乐教师的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职音乐教师,有的音乐设施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变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第三点是乡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得不到相关领导的重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惟一标准,单纯的追求高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甚至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很显而易见的。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乡、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本来就了解的很少,加上他们本身艺术素质低。他们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因此,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第四点是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比赛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就成为学校的摆设。因此政府应该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现状,切实加大音乐教育的投入,只有加大投入才能为音乐设施的完善、教师队伍的壮大提供坚实的经济后盾

第3篇

4月1日,主持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在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在内的四个改革性意见与规划,让笔者对乡村教育发展作出深思。

作为一个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发蒙于农村的农家子弟,在长达十年的求学成长路上,对于乡村教师的现状我有着深刻体会,也对于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极力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有着深切期盼。笔者认为,无论是我国提倡的“三支一扶”,还是“特岗招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师资匮乏现象,但根本上还是要结合*实际,从加大招师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待遇保障、转变意识认识等方面着手去提升乡村教育发展。

首先,着力加大招师引资力度。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发展后劲,决定着发展未来。政府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加大投入,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社会新闻媒体做好宣传,传播正能量,呼吁爱心人士投资建学,鼓励毕业大学生投身家乡建设,共促教育、经济全方位发展。

其次,着力加强乡村教师岗位吸引。城市教师可以有其它的渠道增加收入,而乡村教师基本上只能“吃”工资。因此,从教育投入中提出部分资金,设立乡村教师岗位补贴,提升乡村教师基本待遇,缩小城乡教师收入差异,使乡村教师岗位更具吸引力,从而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再次,着力改善乡村教育教学环境。通过政府引导教育资源适度向乡村倾斜,重点改善高寒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条件。加大硬件设施配备,设立简易多媒体教室,开设计算机课程,让学生更加贴切地感受外面的繁华,提高学生求知欲望,坚定走出大山的信念;同时,要进一步美化乡村校园环境,提高乡村教师就餐、住宿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让乡村教师感受良好的教学环境。

然后,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职业发展。不断加大对乡村教师的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适时适量的选派乡村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学习提高,在从事专业教学的同时,全方位的提升自我,不断完善自身,创新教学方法。同时,在职称评比、优秀教师评比等方面向乡村学校倾斜,让乡村教师能够看得到职业发展的希望。

最后,着力提升乡村“三员”的意识。一是乡村老师要端正自身态度,不能得过且过,避免混、懒、散等现象,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深化群众教育路线成果,同时以“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来要求自己,充分发扬教师的职业道德。二是学生家长要正视教育,不能有“养孩子放羊,放羊养孩子”的封建思想,不断转变观念,注重学校教育,以学习作为子女的生活重心,正确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当好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确保子女健康茁壮成长。三是学生自身要有正确的学习观念,正视学校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发挥自身能动性,提高学习积极性;学校要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开设英语、科学实验等课程,抓住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自我求知欲望,因材施教地开展教学。

教育是长远发展的大事。唯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狠抓教育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努力改变乡村环境条件,多措并举,合力支持乡村教育发展;唯有转变乡村“三员”意识,让家长转变意识重教育,让学生想学习、爱学习,让乡村教师想进来、留得住、用得好,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乡村教育事业的长足进步和长远发展。

第4篇

1 农村教育研究现状

农村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有利于当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资源配置是教育政策上的战略选择,它涉及有限的教育资源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如何分配。直接关系着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具体来说,教育资源的配置影响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教育结构及调整,同时影响教育质量。

2 农村体育教育的意义

随着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经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我国的学校体育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乡村体育教育任重道远,地区差异特别明显,基础教育有独特的规律性,农村学校体育教育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人格,还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体育教育状况,提高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体育教育在乡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执行者,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农村学校体育的开展质量,所以必须加强农村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当前整体上与城镇存在差距的情况下,促进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学校体育事业发展,让乡村体育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真正成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提高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质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法、对比分析、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等方法。依据实际情况,制定调查表,分别走访了南阳市13县市38乡镇78所乡村中小学校,进行了问卷发放,共计发放3 000份,回收有效调查表2 791份,有效回收率为93%份,为研究提供数据依据。

4 调查结果

4.1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男、女结构现状调查

男、女体育教师比例适当才是合理的教师队伍,在这方面,体育教师更为重要。

在调查的南阳市38个乡镇78所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共200人,其中男性体育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88%,女性体育教师占调查总人数的12%,男女比例为7.3:1。男、女性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衡,教师性别失衡问题日渐凸显,并已经从多方面影响到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所以说数量合适的女体育教师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基于以上考虑,乡村中小学女体育教师比例不合适的情况应予以重视。见表l。

4.2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现状调查

年龄不仅是一个人生理功能的标志,也是知识、经验积累的体现。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年龄的构成。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要成梯队分布。

通过表2可以看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所占比例为32,经过差异性检验,P< 0. 01,可知乡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老龄化比例差别非常显著,说明新老体育教师比例失衡,造成“青黄不接”现象,体育教师职业对青年人吸引力明显下降。

4.3 乡村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结构现状调查

体育教师普遍存在兼职现象,对专职体育教师的需求还有很大缺口,兼职体育教师一般是有一定体育基础的非体育专业教师或是其他任课老师担任,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在调查中有119位专职体育教师,67位兼任教师,14位代课教师。78所农村中小学在校教学班级7 206个。P< 0. 05说明乡村体育教师兼职现象比较严重,可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繁重,面临着一个专职体育教师短缺的现实问题。见表3。

4.4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社会地位情况

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其学校地位、学生地位、学生家长地位等的综合体现,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这一职业被社会认同并尊重的程度。见表4。

该调查从数据上看,在社会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地位认定结构中,仅66.1%的被调查者认为体育教师比较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同与尊重,学校的评价和认知度占48.2%,学生认同占比为56.7%,高达84.9%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不认为自己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5 结论

该市乡村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学历与知识层次偏低、学科配比不合理等结构性问题。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乡镇师资不足问题,加大招收体育特岗教师力度,特别是增加女体育教师招收数量。加大乡村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保障专职专用,落实素质教育总体目标。

第5篇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继续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 4156(2012)04-021-02

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为了了解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人力资源现状和乡村医生对医学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笔者在2010年3月对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齐齐哈尔医学院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班的学员,这些学员来自于齐齐哈尔市七区九县各个村的基层卫生所,他们的愿意和需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了统计的方便,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回收100份,应答率为100%。

(二)调查内容

本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行医现状、以往参加培训的情况及其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等,本文拟就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及如何开展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展开探讨。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利用2008级村村通大学生培训报到的时间,在班主任指导下统一填写。

(四)统计方法

数据资料由专人以EXCEL软件录入,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在读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

从100名在读乡村医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出,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从学历结构上看,以中专学历为主(占91%),学历水平偏低,知识面狭窄,难以满足广大农村居民“六位一体”的医疗服务需求;从职称结构上看,以士级职称为主(占45%),其次为医师职称(占32%),缺乏高职称的医护人员,主任医师仅占2%,还有21%的人未定职称;从执业资格取得情况来看,仅有4%的乡村医生取得执业医师证书,27%的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证书,48%的乡村医生持有的是省或县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乡村医生资格证。

(二)乡村医生在岗培训情况

1.培训率

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的乡村医生中,有54%的人参加过县乡两级的短期培训,41%的人参加过县卫校组织的规范化培训,有5%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这说明近年来,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培训面有明显的提高。

2.培训内容

乡村医生的岗位培训以医疗培训为主,涉及全科医学知识培训、防保、中医、护理、检验、影像等方面。但培训时间的长短不一,而且这些培训基本上都是以上级要求的为主,村医主动要求的很少,培训效果不是很明显。这说明齐齐哈尔市的乡村医生虽然培训面较大,但培训的力度、深度不够。

3.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情况

(1)对继续教育需求愿望的分析

调查显示,齐齐哈尔市的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有明确的需求,他们参加继续教育的动力:一方面,由于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农民日益增长的卫生需求,增强了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渴求;另一方面,国家一系列关于农村人才培养的政策也使他们产生了危机感。但是由于乡村医生的行医方式是亦医亦农,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工学矛盾,50%的乡村医生认为医务繁忙,无时间和精力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是影响继续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有24%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合适的继续教育形式和机会,但也有28%的乡村医生认为经济困难是影响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

(2)对继续教育内容的需求

从对培训内容的要求来看,被调查者认为乡村医生在工作中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依次是各种检验报告的判断能力、卫生法规知识、医学心理学知识、人际沟通的能力、信息化的技能等,对于“哪些内容最需要进行培训”,他们的选择依次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最新诊断治疗进展知识(占76%),医学新知识、新技能(占44%),执业或助理执业医师考试辅导(占43%),有关的卫生法律法规知识(占21%),药理知识、中医知识、妇幼知识(占12%)。

(3)对继续教育培训地点及培训方式的要求

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希望通过培训更新医学理论知识,更希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医疗水平,因此,在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乡村医生中,有42%的人希望培训的地点选在医学院校,有54%的人希望培训的地点在市级以上医院。从培训方式上看,乡村医生对临床进修的兴趣最大,占总人数的83%,其次是学校培训研究,占36%。

(4)对继续教育的频次和培训时间的需求

接近一半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一次的继续教育培训是可以接受的,而且58%的乡村医生认为每年的培训时间以2个月最为适宜。

三、讨论

(一)做好继续教育的宣传工作,帮助乡村医生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虽然大多数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表现出了强烈的愿望,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医务繁忙或经济困难等方面的因素,乡村医生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当工与学出现矛盾时,继续教育的时间和质量就很难保证。乡村医生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健康和农村卫生工作的成败,《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提到要“保证至少每两年一次的培训”,使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到了有法可依的高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一方面,应积极为培训在时间、经费、教材和师资等方面创造条件;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确保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与培训工作。

(二)提高、完善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和内容

医疗卫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因此,当前农村卫生人才培养的重点是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为农民看好病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广大乡村医生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建议如下:

1.对齐齐哈尔市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方式应以学历教育和临床进修为主

为满足提高乡村医生临床诊治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需求,对乡村医生继续教育应采取的培训方式应以临床进修为主,让乡村医生短期脱产到市、县等医疗水平高、临床经验丰富、医疗仪器先进的各级医院进行临床进修,这是提高乡村医生实际业务水平的最佳途径。

2.培训内容应考虑系统性和实用性

第6篇

中小学体育教学与文化学科教学相比,长期处于薄弱地位,乡村基础薄弱学校的状况尤为明显。分析乡村薄弱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这些问题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是体育教育教学管理总体观念的滞后,无论教育管理部门,还是学校自身,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都存在着看重升学率,拿成绩与升学指标考核学校、评价老师的问题,使得体育教学被普遍漠视,教学处于长期淡化和应付状态。二是由于考试评价和学校管理评价往往看重文化课,导致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不够,研究不多,关心不足,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阻碍了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三是教育教学物质资源与人力支持的投向重心偏移,往往偏重于文化教学、实验设施、基础基建、信息技术、形象工程等,导致体育教学投入不够,设施资源普遍不足。四是体育教学过程评价随意和体育教师成长激励不足,体育教师在评先选优、职称晋升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致使体育教师的主观工作积极性往往不高,体育教学缺乏活力。五是与城镇学校相比,乡村学校先天发育不良,基础设施和师资储备滞后,给体育教学的开展带来了困难。六是农村家长对体育的认识不足,存在着学了体育没用处,考上大学才能跳“农门”、吃上公家饭的传统观念,甚至一些家长、老师总认为农村学生体质普遍好,上不上体育课都无关紧要。

面对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的这种不利局面,各方面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实现体育教学的全面优化。

一、强化管理,完善考评机制,营造学校体育教学的良好氛围

要扭转乡村学校体育教学薄弱的问题,首要的是要从管理体制上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特别是顶层设计要全面摆脱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式,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制度管理,从上到下切实树立“全人”发展理念,从管理、投入、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建立合理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把体育教学的成效纳入学校教育管理的全盘,并监督抓好落实,这样,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的颓势就会得到有效转变。另一方面各级学校要确实矫正重文化课轻体育教学的“近视”行为,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摆正各个学科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相互促进的关系,齐抓共管。学校领导要带头转变思维,做一个具有科学思维、发展眼光的教育管理者,在制定学校管理评价方案时,要结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制定全面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真正把学校体育教学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再一方面对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的考核评价要体现学科特点,充分激发老师的工作积极性,激活体育教学的活力,开创学校体育教学的新气象。

二、多元并举,顺应教育大势,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教学

改变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元并举。除了管理考核机制的加强改进,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一要强化学校体育教学管理,开足课程,配备足够的师资,保证体育课程的正常开设。二要加大体育工作的宣传,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指导思想,营造人人参与、支持、关心的体育工作氛围。三要重视体育师资的培养和激励,为体育教师的成长提高提供有效支持,形成一支稳定、合格、高效的师资队伍。四要努力拓宽体育投资渠道,争取政府投入,吸纳民间支持,不断改善体育教学设施条件。五要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大体育成绩考核的力度,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体质的角度强化体育教学。六要充分挖掘利用社区体育资源,为我所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运动的推进,投资建设了大量的社区体育设施。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周边的这些资源,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状况。

三、因地制宜,改善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开展学校体育教学

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的优化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体育设施的改善、师资的配备等,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现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利用自身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体育教学。在这方面,乡村学校有着许多可利用的条件。第一,利用有利的地形,如土堆、沙丘、乡道、池塘、山坡等,弥补器材不足,开展富有地域民间特色的跳、爬、跑、追、游等野外体育活动。第二,发挥地方传统体育优势,如武术、摔跤、骑马、扭秧歌、踩高跷、踢毽子、拔河等,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丰富课堂体育教学的内容。第三,利用学校的废旧物资,价格便宜的材料,自己制作,改善场地器材,创造条件开设教学课程。第四,针对学生的特点,挖掘发展潜力。农村学生有着许多体能好、耐力强、能吃苦等方面的优点,如果发现引导好,可以及早发现苗子,培育体育专业人才。

只要我们强化管理,多管齐下,因地制宜,乡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就可以大大改观。

第7篇

一、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以河北省乡村、城镇美术教师为主要调查对象,重点对霸州、石家庄、廊坊、承德及张家口等地区的美术教师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个人信息、学生和教师总人数、学校美术教学设备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等方面。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35份,收回133份,回收率为98.5%。其中,乡村初中美术教师75位,城镇初中美术教师58位。通过统计收回的问卷可知,共计调查93所中学,其中,乡村中学62所,城镇中学31所。为了便于统计,在乡村中学和城镇中学中分别随机抽取30名进行统计。

二、探讨与分析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导致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育出现不均衡发展的因素较多,主要可从四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1.美术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为了具体说明和对比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育的师资水平,本文采集并整理了教师学历表(如表1和表2所示),通过分析和汇总,将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师的学历情况按照师范类、非师范类、专业及非专业的类别划分,并计算不同类别教师的比例。

根据调查、分析可知,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相关。相对乡村,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快,人们的生活质量较高,更多年轻、专业水平较高的美术教师考虑到自身的经济收入,自然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城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城乡经济差距的日益扩大,这种美术教育的不均衡发展在逐步扩大。其二,社会对乡村和城镇的看法存在差异。一般来说,社会对城镇的美术教育寄予更高期望,城镇学生家长的观念也相对先进,这无疑推动了城镇学生美术整体水平的提高。这样,城镇美术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提高。所以,相对乡村,城镇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较高。

2.学校对美术学科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美术教育的发展是否均衡,学校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由于城乡经济条件和生活质量存在差异,所以城乡的美术学校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城镇经济的全面发展促进了城镇教育的发展,自然包括美术教育的快速发展。于是,城镇美术学校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而乡村的美术教育基础薄弱,其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无法与城镇对美术专业的重视程度相提并论。从调查数据中可知,仅个别学校对美术教学给予重视,并较好地实施美术新课程标准,这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

3.美术教学资源分配不均

相对城镇的美术教学资源,乡村的美术教学资源比较匮乏,主要表现在是否有美术教室、是否有美术用具、是否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美术专业的师生是否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四个层面。

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直接影响城乡初中美术教育教学资源的分布情况。经问卷及访谈发现,城镇的美术学校有能力为教学需要添置美术教学所需的用具和设备,而乡村的美术学校因为经济条件所限,基本提供不了这些用具和设备。更为不利的是,乡村的部分美术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美术这一学科甚至形同虚设。针对这一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均衡分配城乡美术教学资源,重视乡村美术教育,以缩小城乡美术教育的差距。

4.地方部门对美术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同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多需要中央政府和省政府的财政支持,因此,地方部门对美术教育的重视尤为重要。从实际情况看,在城镇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较高,能够获得较多的教育经费(如图1所示);在乡村地区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高,未能获得足够的教育经费(如图2所示)。这无疑增加了乡村地方部门的管理压力。

三、调查结果

总体而言,导致河北省城乡初中美术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原因有两个。首先,从社会角度看,城乡获得的期望值不同。由于城镇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发展迅速,所以社会对城镇美术教育的期望值高于乡村,进而导致城乡美术教学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存在差异。值得一提的是,思想观念较先进的城镇地方部门重视美术教育的发展,能为美术教育提供有力的经费支持,所以,城镇学校的美术教育比乡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更具发展优势。其次,从家庭角度讲,城乡家庭不同的经济因素和文化背景使孩子接受美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存在差异。相对乡村而言,城镇的学生家长观念较为先进,经济条件较好,生活质量较高,因此在孩子的美术教育方面乐于投入,所以获得较高水平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而间接推动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最终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吸引专业水平较高的美术教师。

四、改进措施

第8篇

关键词 文化“失根”;城乡教育一体化;城乡文化

一、文化“失根”危机的现状与问题

城乡之间的文化断根,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使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大批在城市融不进、在农村回不去的“摇摆人”。他们根本无法对乡村文化产生亲和力、归属感,然而城市文化对他们又是那么遥远,造成了他们只能游离于城乡的边缘,成了真正的“文化无根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乡村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进,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逐步消亡。在农村,代表传统文化的生活方式在慢慢消逝,这里既有传统的以民间节日、宗教仪式、戏曲为中心的地方文化生活的淡出、空洞化,也包括曾经相当活跃的,与集体生产相伴随的农村公共生活形式的消逝。生活方式的转变正是文化“失根”的一个重要表现,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2.乡村社会精神文化在缺失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问题也显现出来,如生态环境问题。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尤其是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乡村家庭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淡漠和紧张,人们的安全感丧失。在乡村,赌博、打架斗殴、暴力犯罪的现象也不少见,这都在很大程度上是乡村社会文化精神缺失的表征。

3.传统乡间伦理价值制度解体

在现代物质社会的引领下,乡村之间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原来传统的伦理价值制度已经被解体。有专家表示:“传统乡间伦理价值秩序早已解体,法律根本难以进入村民日常生活,新的合理的价值秩序又远没有建立,剩下的就只能是金钱与利益。”一些农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完全趋于利益化,钱成了衡量自我价值的唯一标准,消费文化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住在性的意识形态,它对生活以及人生意义的设定已经主宰了许多农民。于是就有了“作为文化――生命呢内涵的乡村已经终结”的这一根本性的忧虑。

二、文化“失根”危机形成的原因

1.文化“失根”与城乡文化的不融合

文化“失根”和城乡文化的不融合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教育,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文化积淀的传承同样离不开教育,而城乡文化融合也离不开城乡教育的统筹和整合。

2.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认识障碍

学术界现在对城乡教育一体化还没有明确和统一的界定,这就使得学者及大众对它的理解有所不同。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是城乡教育一体化,应该根据城乡个区域各自之间的优势与特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的双向演进过程。

3.城乡教育一体化过程中的制度障碍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中,不仅有认识障碍,而且还存在着制度上的障碍。如果没有相配套的制度改革,城乡教育一体化就很难去实施。

三、解决对策

“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而城乡文化教育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乡村文化危机和教育危机日益凸显的今天,按照国家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加快推进城乡教育 ,无疑已成为解决“无根化”危机的必要之举。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深入推进教育规划城乡一体化

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

2.加强对乡村中小学的扶持力度,深入推进办学条件城乡一体化

要着力解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问题,按标准配备教学设施、技术装备,大幅度改善乡村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不断加大对乡村教育转移支付和均衡配置的有效机制,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同质的教育资源。

3.加大城乡教育沟通,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城乡一体化

文化“失根”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文化和农村文化各成体系,才导致他们陷入“农村回不去、城市融不进”的尴尬境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要加大城乡之间的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拓展沟通多层次模式,形成沟通长效机制,增进乡村教育与乡村生活之间、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乡村教育与城市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使乡村受教育群体能够享受到协调的教育文化。

4.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机制的改革

文化“失根”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在制度问题上,有很多的实践操作都是要在制度上面付诸行动的,如果制度没有改革,很多的实践措施就会难以实现。因此,制度改革更具有挑战性、风险性和艰巨性。如果没有配套的制度改革,城乡教育一体化也就很难实施,即便是实施了,也是一体化质量、水平等都会远远低于理想状态,达不到想要的目的。因此,必须继续深化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体制机制改革。

第9篇

关键词: 贫困县中小学体育师资 现状 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小学生主要分布在县城及乡村学校,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农村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普遍性、复杂性、分散性、地方性、不平衡性和落后性等特点。因此发展城镇和农村学校体育是整个体育工作的重点。本文立足于贫困地区现有的经济现状,着眼于“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对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找出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师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这些问题逐项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出相应对策。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河北省保定市辖区阜平、易县、涞水、涞源、曲阳五县的100所完全中学(含县中)、初级中学、中心小学和小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斐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获得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制定出适用于全省乃至全国贫困地区中小学体育改革发展的相应对策。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教师数量及专职、兼职构成情况。

据调查,按师生比1∶400计,完全中学体育教师数量达标,其中还有超编现象。初级中学、中心小学缺近40%的体育教师。乡村小学的平均师生比例在表面上要好于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但乡村小学还有48%的学校没有体育教师,这与乡村小学规模小、人数少有关。专职体育教师比例偏低,不到60%,尤其是乡村小学平均不到30%。可见,贫困县体育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尤其是基层学校专职体育教师的数量问题是近期急需解决的,应该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关注。

2.专职体育教师年龄构成情况。

从调查中得知,贫困县体育教师以青年教师居多,40岁以下者占71%,中老年教师日趋减少。但是,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21%,从侧面反映了近几年补充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很大,当地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尤其对体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另外,也反映了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有80%的教师从事体育教学达10年以上,40%的教师达20年之久。他们这种埋头苦干、艰苦敬业,为贫困县的中小学体育发展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

3.专职体育教师职前最早学历结构情况。

从表1可见,学历结构距国家规定的标准相差甚远,专科以上学历刚达52%。这说明贫困县体育教师业务进修再提高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4.专职体育教师目前职称结构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贫困县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仅占5%,中级和初级以下教师占95%。这可以反映出教育行政部门对体育教师不够重视,体育教师待遇较低,教师的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这势必挫伤了他们的教学积极性。

5.专职体育教师职前所学专业情况。

从调查中得知,贫困县专职体育教师队伍中有28%是非体育专业,尤其是初级中学、中心小学、乡村小学中非体育专业毕业教师占50%以上。可见,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体育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传授令人担忧。

6.专职体育教师继续再教育情况。

继续再教育是保障从业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环节。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时代,新的科学知识、科技成果日新月异,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系统了解和学习新知识,就必须不断通过继续再教育去弥补。从表3中可以看出,贫困县中小学专职体育教师继续再教育情况比较乐观,尤其是完全中学,90%以上的教师已进修完毕或正在进修专、本科。其它类型学校相对来说要差一些,出现明显的类型差异,但与前几年相比,已有很大改观。所有进修教师的学费都是采用公费与自费相结合的形式。这一方面反映了中小学针对教师的学历、职称改革力度很大,体育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进取心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落后的经济状况严重影响了贫困县中小学的发展。

7.专职体育教师科研情况。

科研情况反映一个学校软件设施的状况,是教师对前沿科学了解多少的印证。从表4可见,贫困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很低,学校类型差异很明显,学校类型越低,科研能力越差;教师学历越低,科研水平越低。

四、对策与建议

第一,配齐专、兼职体育教师是当务之急,增加专、兼职教师数量,对兼职体育教师质量要严格把关;第二,提高体育教师学历结构及中、高级职称的比例;第三,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鼓励体育专业毕业生志愿到贫困地区工作,尤其是到基层学校工作,鼓励年轻力壮、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兼职;第四,选拔爱好体育的高中毕业生到师范学校体育专业进修,培养一批新型的、业务水平高、热爱体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毕业后直接返乡任教;第五,广开培训渠道,实行长期和短期结合、脱产和在职结合、公费和自费结合、自办和外援结合,建立健全教研网络,加速体育教师的知识更新;第六,定期、定点由高层次学校向基层学校选派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第七,建议当地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安排,打破休息日不排课的规律,专职体育教师到就近学校上课,“串乡送健康”;第八,县、乡体育教研员利用假期、休息日共同组织专兼职体育教师观摩优秀教师公开课,集体备课,共同研究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强化科研意识;第九,建议当地政府及主管教育部门采取切实措施,认真贯彻《教师法》,争取体育教师享有其他教师的同等待遇,改善体育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减少体育教师的非自然流失量,稳定基层体育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曲宗湖,尚大光,李芬芬.中国农村学校体育基本现状和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8,10,(4):1-12.

[2]曲宗湖,刘绍曾,赖天德.跨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1):1-8.

[3]李泽群.影响湘西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对策[J].体育学刊,1999,(1):24-26.

第10篇

摘 要 2001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撤销或合并部分小学、初中或教学点,俗称“撤点并

>>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农村教育之痛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教育向何处去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的现状与思考 西部农村学校“后撤点并校时代”所面临的困境 “后撤点并校时代”的乡村教育与乡村文化传承 农村基础教育“撤点并校”的发展现状探究 后名校时代的办学反思 慕课时代我国基础教育的应对策略 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点反思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 发展我国GIS基础教育的思考 中外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我们这个时代的“基础教育” 浅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 关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措施和建议 反思我国现代基础教育存在的几点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的思考 我国农村小学撤点并校引发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对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问题的反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6-06-11.

[3] 我们的自由天空(OFS).中国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师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M].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4] 陈孝彬,高洪源.教育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 段成荣.人口流动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J].西北人口,1998.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S].,2016-02-29.

[7] 熊向明.Φ鼻芭逯行Р季值髡的反思――河南中原地区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07(2).

第11篇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一、 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 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 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

第12篇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随之兴起,各方面的旅游项目也相继开发,特别是现代人对休闲旅游的需求增加,所以乡村旅游成为当今旅游热点,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又怎样合理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呢?笔者从乡村旅游的开发现状、开发的主要模式、开发的可持续性来谈谈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一、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以农家乐、田园风光和自然资源为依托的乡村休闲旅游,是“十一五”期间不少地方旅游项目开发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目前,乡村休闲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开发现状来看,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文化特质不突出,中低档产品居多,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较少,并且产品软件设施相对落后。针对目前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农业旅游资源,打造运动休闲产业,创造“生活富裕、生命阳光”的和谐新乡村,提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产品的发展对策。

二、乡村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根据其资源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可分为下列一些模式:

(一)度假村模式。是指在自然风景优美、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良的景观地带建成,以满足旅游者度假、休闲为主要目的场所。

(二)森林公园模式。对于区位条件好,地形多边,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森林茂密,景色秀丽,环境优良,气候舒适,面积较大的森林地段可开发为森林公园,使之成为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野营、避暑、科考和惊醒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三)观光购物农园模式。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茶园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农业旅游最普遍的一种开发。

(四)野营地模式。野营是一种户外游憩活动,是暂时性离开都市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利用帐篷、高架帐篷床、睡袋、汽车旅馆、小木屋等在郊外过夜、享受大自然的野趣生态环境提供的保健功能,欣赏优美的自然风光并参与其它休闲娱乐活动的一项旅游活动项目。森林野营地要求离城市30-160?Q左右,交通比较方便,但必须离开公路干线,具有良好的森林环境,气候好,空气洁净,环境比较幽静,有水源,避风,面积较森林公园小。在靠近水源的地方选择地势较平坦或有一些小起伏的地方建设野营地。也有人将野营地建在农荒地、草原、甚至沙漠边缘。

(五)农业公园模式。按照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思想,将农田区划为服务区、景观区、农业生产区、农产品消费区、旅游休闲娱乐区等部分,开发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六)租赁农园模式。指农民将土地出租给市民种植粮食、花草、瓜、果、蔬菜等的园地。其主要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耕作乐趣,以休闲体验为主,而不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多数租用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到农园作业,平时则由农地提供者代管。租赁农园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区等部分,开发成一个公园式的农业庄园。

(七)休闲农场模式。是一种供游客观光、度假、游憩、娱乐、采果、农作、垂钓、烧烤、食宿、体验农民生活、了解乡土风情的综合性农业区。近年来,许多大小会议都移到休闲农场举行。

(八)农村留学模式。只指城镇居民将子女送到农村就读小学和中学,或在假期把孩子送到农村亲属家去寄宿,并参加农场作业、农村社区活动等,即所谓的农村留学。这主要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坚韧、朴实、健康、正直的人格。

(九)民俗文化村模式。农村有些地方具有特定的民俗风情、文学艺术、园林建设、文物古迹,如衣着、饮食、节庆、礼仪、婚恋、丧葬、喜好、禁忌、歌舞、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工艺、寺庙、教堂、陵墓、园林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城镇居民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可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建设民俗文化村,举行多种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以招徕游客观光、度假和休闲。

(十)乡村俱乐部模式。如在原来知青集中的乡村建立知青俱乐部,开展知青回家游;利用水库、湖泊、鱼塘、河段建立垂钓俱乐部;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乡村高尔夫球俱乐部或乡村高尔夫球练习场俱乐部等形式多样的乡村俱乐部。

(十一)教育农园模式。是将农业生产和科学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园中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配备的家具设备及所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耕作技术等都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育农园可设置农业博物馆,反映当地种养殖业生产历史与现状。介绍农畜产品或图片、农具、农业生产工艺技术资料等,并可在农园内建立演示区,再现农业生产历史。这样可以增加游客对当地农业生产历史的了解,激发他们爱农、兴农、投身到农业建设的热情。

三、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乡村地域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广阔,自然风光秀美,和城市相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喧嚣、多污染的城市居民有很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乡村旅游迅速兴起,这既是农村发展经济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多样化的必然。所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域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吸引游客在乡村地域环境中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一种旅游。所以乡村旅游资源是其发展的基础,而文化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的“质”。没有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是苍白的,要想使旅游景区对游客有持续的吸引力,必须重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自然性、生产性、纯真性的特征,所以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从乡村旅游资源的特点出发,保护乡村文化的完整性,以促进乡村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注重产品特色,突出开发主题。要分析资源特色是否符合休闲市场的需要,确定开发的主体,在开发休闲旅游产品的时候选出具有主导和支撑作用的垄断性产品,将特色化和主题化理念贯穿于产品开发始终。

(二)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要充分挖掘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满足旅游者精神文化层次的享受,在开发过程中创造文化、创新文化,为产品赋予新的特色,不断创新。

(三)开发体验产品,提高体验价值。开发参与性强的休闲旅游产品,不仅能满足旅游者的感官享受,更重要的是可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综合体验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休闲旅游产品的体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