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9 16:31: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北京市财政局于2007年开始在全市大力推行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并在不断改进,通过系统升级,真正做到了资产与预算相结合、资产与决算相结合、资产与财务相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单位固定资产不断加强管理,改进管理办法,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不清,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产权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特别是在国有资产价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就会导致资产有好处谁都来挣,出了问题,造成损失,无人负责。一旦发生纠纷,就会因没有权属而无法维权,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实物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使用人员或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错误,继而引起折旧错误等;实物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登记错误,例如:如果使用年限登记错了,就会造成软件计算出来的折旧有错误;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使用人员或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降低。例如:设备使用中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维护,就会导致资产使用寿命的降低。
(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差,部门间配合不够
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的风险。
例如:在具体工作中,有的部门认为资产管理就是资产管理部门的事,与使用部门关系不大。有的部门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抓工程项目等本部门的主要业务,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现象等问题。
(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2012年12月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支出,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目前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了整体反映拨入专项款和拨入经费使用情况,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供排水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重复计算了经费支出;另一方面,虚增了所有者权益。
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产权关系,做好确权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首先应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只有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才能管理到位。
对未确权的宗地进行确权,首先单位对所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权属;其次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就具体情况主动与产权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沟通,获得各级部门支持,以使确权工作能够早日完成。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是制定覆盖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一是健全采购制度,采购前对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实用性等进行分析,杜绝盲目采购,减少闲置浪费;二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闲置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四是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五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再次是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建立起由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组成的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实现业务处理的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
(三)加强培训与选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首先要从选拔上下功夫,打好用人基础,要选用懂资产管理、会会计核算、会计算机应用、责任心强的人员,安排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
其次,要加强培训学习,组织形式多样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知识和实务培训,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纠正“重钱轻物”的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二是单位内部各部门应充分认识管好用好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落实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三是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递有关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各方面信息;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单位全体职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形成从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到报废“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局面;五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
(五)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由有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特点,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统一。具体建议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拨款性质,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总之,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常态化动态管理,首先应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各项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并适时进行调整;其次是强化全员管理意识,从各部门领导到全体职工,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员管理;再次是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固定资产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才.《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国有资产管理,2013,4.
[2]谢孝菲,罗时超,吴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J].国有资产管理,2012,3.
[3]徐刚.《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一、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科学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要求在一年以上,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磨损,无论是发生自然损耗还是市场价格变化引起的固定资产价值变化,都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发生变化。但是目前我国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在核算时不计提折旧,也没有进行相应的资产减值测试,没有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从而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真实价值不一致,不符合配比原则,不利于掌握固定资产真实情况,管理难度增加,没有真实价值为依据,也就很难制定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决策。
二、加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
1.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行政单位在遵循国家有关资产管理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具体资产结构状况,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首先建立独立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在购置固定资产时要严格控制成本,尽可能采取招标方式采购,科学合理编制固定资产配置方案,完善单位内部固定资产共享机制,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追求质量,避免过多、不必要的采购浪费;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分别记录,进行及时的会计核算,严格按照规定手续履行,进而形成相互间的制约和监督,减少固定资产隐性流失;建立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和离任核查制,明确相关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权限范围,尤其是明确责任追究机制规定,人员调动或者离职要严格办理资产移交和核查程序,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其次根据单位资产结构和固定资产使用需求科学编制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方案,编制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进行科学地论证和预测分析;最后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账簿记录制度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从固定资产入库、出库、处置等过程中都严格进行登记记录,实行动态管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及时录入固定资产增减变化情况,并与资产清查数据比对,保管好相关的文件资料和购置发票,全面掌握固定资产信息,及时发现盘亏的固定资产,寻找原因,明确区分正常损坏和非正常损坏,非自然状态下的固定资产损失要详细披露赔偿规定和惩罚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的采购、监管、使用和维护环节的信息沟通,通过固定资产的实时信息披露,也有利于形成内在的约束和监督。
2.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水平
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由财政负担,属于国有资产,涉及金额大,内容广泛,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与行政单位的领导的绩效考核机制相挂钩,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通过量化指标加以体现,有奖必赏,有错必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单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建立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尤其是明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定期清查盘点,动态监管,将产权与责任对应落实,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在人才聘请方面,选拔具备较高的专业财务管理素质和信息化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同时要丰富培训形式,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和工作热情,强化新老员工交流沟通,经验共享,信息共享,逐步提高新入职员工的实践能力。对于现任员工,强化会计培训和相关的业务学习,严格按照固定资产管理政策规定执行,规范固定资产账簿登记、管理和核算,提高会计核算的科学化、效率化。建立配套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例如定期考核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考核优秀者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充分调动内部积极地学习氛围,逐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
3.完善固定资产财务核算
首先要实行权责发生制,增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取消固定基金会计科目,按照会计准则计提折旧,将固定资产折旧披露出来,真实反映出固定资产价值转移和自然损耗。定期进行资产减值测试,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提高固定资产真实价值和账面价值匹配度,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其次遵循透明化的市场准则,根据市场动态变化进行固定资产价值动态分析,调增或者调减固定资产价值。最后强化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管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财务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建立一整套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系统,减少人工误差,提高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度和效率,实时监控固定资产,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信息。
作者:刘叔朋 单位:莒南县财政局
关键词:科研所;资产清查;固定资产管理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科研所资产规模,尤其是固定资产规模日益庞大。如何充分利用和发挥好固定资产调节经济发展,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科技事业和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就要求科研所必须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本文从资产清查环节入手,结合2016年财政部组织资产清查盘点科研所资产清查的情况,探讨强化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科研所固定资产的特点
科研所固定资产与一般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内容上有所不同,主要是:
(一)非营利性,公益性
科研事业单位资产绝大多数是科研项目投入时购置,符合科研项目实施和开展研究的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非盈利性。
(二)无偿性
科研事业单位的项目资产多数通过国家财政资金、项目经费投入,资产的产权归法人单位,科研人员无偿使用于科研事业。
二、资产清查环节反映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是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科研所固定资产主要是通过财政拨入项目经费的形式购置,项目研发人员是设备的无偿使用者,科研所管理者法人产权意识薄弱,认为“谁购置,谁使用,谁管理”,而科研项目组或研发人员的关注重点在于科研项目的实施,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而不会主动共享固定资产。管理者未能充分发挥协调管理、集中调配、处置、共享的管理职责,资产重复购置、更新快、利用率低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完善
资产清查中发现,很多固定资产的使用固状态、使用人与账面登记不符现象非常普遍,固定资产的登记信息都是申购环节记录的信息,使用环节使用人变更,设备转移、损坏、资产价值变化等日常管理不完善,而且固定资产闲置和毁损较多,单位管理者未能及时统一管理处置。
(三)管理系统“数据孤岛”,不能有效地共享
目前,科研所账务系统一般都有设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省级财政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政部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三个系统相互独立,没有对应接口,系统数据库框架模型不一致,信息系统不能有效地实现共享数据和交换数据,形成“数据孤岛”。资产清查,报送的财政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也只是反映过去某个时点的数据,固定资产数据数据滞后,无法全面有效地反映科研所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而且固定资产各管理系统,主要都是科研所管理人员录入固定资产申购环节信息,使用人没有信息系统登陆权限,未能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资产转移、使用人变更等日常管理信息变更,科研所也也无法有效地通过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实时监控。
三、强化固定资产清查,完善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科研所应当建立资产清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将资产清查常规化、制度化,而不是财政部统一清查任务下达,单位为了完成任务才进行清查。建立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应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对于清查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明确责任归属。通过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加强固定资产使用人,管理部门,单位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二)加大资产清查出现问题惩处力度,规范资产日常管理
加强资产申购、使用、变更、调配、处置等日常规范管理,对各环节进行绩效考核,明确各环节各部门职责,各环节出现重大问题应加大惩处。尤其要重视资产变更、调配、处置环节。资产变动时,使用人应及时上报资产使用状态变更、使用人变更等情况,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才能及时了解闲置和损害资产情况,统一调配和处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构建固定资产大集中信息系统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动态的管理过程,资产的数量、价值、使用人、使用状态等都是动态变化的。为了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应当构建“中央-省-市-县”纵向统一、“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使用人”横向统一的大集中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横向方面:使用单位的内部使用人、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系统进行申购、领用、资产转移、资产状态变更、资产调配、资产处置等管理流程。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可以通过大集中系统实时了解和监控使用单位固定资产情况。纵向: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和监控各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可以通过系统上报汇总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大集中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的形成、领用、使用、变更、处置、审批全过程进行痕迹管理、动态监控、统计汇总、绩效考核。总之,自上而下的资产清查制度化、常规化,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规范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构建大集中信息系统,能全面提高科研所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朱丽霞.基于绩效视角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2(19):122-124.
[2]颜萌.基于绩效视角的高校资产清查工作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231-233.
[3]龚运芳.高校固定资产清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总会计师,2012(6):102-103.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124-01
一、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
1.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这一措施就是要把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基建、竣工、使用以及处置等等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进行明确,并明确采购部门、计划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资产使用等等部门所担当的责任,在此基础上,来把归口管理部门加以明确,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来对固定资产的真实和完整进行保证。
2.健全固定资产报废和退出制度
要在现有的办法分类的基础上,来把固定资产分成良性资产、不良资产以及待报废固定资产这三类,之后对良性资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来提取折旧,对报废的固定资产要予以及时的清理报废,努力做到每年一次的全面清查,来对账簿和实际相互符合进行确保,从而来避免不实现象和潜亏现象的产生。
3.强化投资后的评估管理
在预算上要把对固定资产以及更改工程的控制力度加强,同时要通过投资后的评估来对投资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正确的评价。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总是会存在有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实施过程的管理都是比较完整和规范的,但是在投资之后却没有使得效益增长,实际上是形成了不良的资产,所以,应该要把项目后评估,特别是效益后评估的管理进行加强。
二、建立能同时实现固定资产价值动态管理和实物动态管理的系统
1.系统结构和功能系统的布局
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分级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它是把固定资产数据库作为核心的,无缝联接集团级和厂级管理系统,实现的是数据的共享以及实时的更新,它实行的是集中管理和分散使用这样的运行模式。
首先,账务处理系统。它能够使得固定资产的购置、折旧以及清理等等自动生成正确的总账凭证,具备了凭证生成、账目预览、自动账务处理以及账簿输出打印等等的功能。它能够按照数据库中的相关在建工程的实际支出以及完工程度等等的信息,来把资本性支出费用自动地计入到在建工程以及进行完工转固。另外,它能够按照数据库中的固定资产设置的类别、使用年限以及折旧方法,来把折旧的计提予以自动地完成。
其次,财务预算系统。对于这一系统来讲,它具有了提供固定资产原始预算数据归集、预算编制、预算更新、预算下达、预算结转以及预算执行预警等等的功能,来对固定资产零购、更改以及在建工程各项支出是可以控制的进行确保。
最后,资产评估系统。对于这一系统来讲,它是按照资产评估的规范要求以及方法来进行编制的,可以从采购、技术、生产以及财务等等的部门来获得原始的数据,来对资产进行动态评估,从而编制出各种评估明细报表以及汇总表。不仅能够协助固定资产进行决策,并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估,而且还能够为固定资产的减值处理提供相应的有效数据。
2.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对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来讲,基本上就是条块分割以及账簿和实际相分离,它把固定资产价值和实物合二为一的特性予以忽略了,政务核算和实物管理会由于单位和部门隶属关系的层层划分而被人为的进行分割,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账簿和实际不相符的现象,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益低,把决策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大大降低了。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以及远程处理等等的功能,来建立起把数据库作为核心的网络管理模式,从而来实现固定资产账簿和实际的有机统一。在这一系统中,所有的数据都是来源于同一处,相关联的数据是同步更新的,这样,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就能够根据授权通过厂级管理系统来获得本厂固定资产的历史和现实明细信息。这样的管理的模式,不仅能够使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而且还能够使工作的透明度增强,另外,它还避免了在财务数据转化成报表这一过程中由于分类、处理以及汇总等等造成的信息损失现象的产生。
三、充分利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对成本和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
1.严格进行成本中心和责任成本的划分
对于成本中心来讲,它指的是一个责任中心,如果不对其收入进行考核,而是把重点放在对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的考核上,那么,这样的中心就称为是成本中心。这一类部门主要指的是生产部门,统计和核算的是各个部门所发生的成本,生产费用应该要细化到具体的班组,尽量能够对每一个成本科目都进行成本的控制。
责任成本是把具体的责任单位作为对象的,把责任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作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把工单作为核心来把各个功能模块联系在一起,这里所说的工单包括了对检修工作的管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对工具的管理以及对需求的管理,其中,人力资源以及需求管理涉及到了成本,能够为以后的成本核算做好良好的铺垫。当然,在工单中要把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认真的填写,其目的是为了方便以后的成本核算。
2.降低备品备件的储存费用
可以利用先进的备品备件管理理念来把备品备件的基本信息加强,这些基本信息包括备品备件的安全性、质量要求管理、减少备品备件的浪费以及成本的节约。要把备品备件的最低定额储备、最高定额储备以及重要性分析等等的功能设定好,来使备品备件的储存量降到最低点,进一步来把存储费用减少。
四、结语
总之,电力企业是比较典型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必须要能够对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管理理念进行积极的吸收,要能够结合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来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加以健全。另外,企业还要对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的运用,建立起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把原始的数据进行提取,并通过流程再造来把资产管理的水平提高,来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进一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小军.也谈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6(01).
【关键词】建设项目;固定资产;结转模式;KKS码应用
1. 引言
工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基建部门将新建成的资产移交给生产经营部门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就是固定资产结转。这项工作需要财务、基建、采购、使用、管理等多个部门的配合协作,其工作质量将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与生产经营的效益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某大型燃气电厂项目的应用, 通过将基建部门、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形成与运行的各种信息进行统一整合,建立起固定资产运行KKS码与财务管理ERP系统接轨的结转新模式,使新建成的固定资产通过界定、分类、合并、细分、命名、编码及原值核算,完善规格型号、附属设备与部件、所在地点或部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年限及折旧与残值等信息,为实现真实意义上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使其能反映固定资产在任何时点的价值,保持固定资产运行的高效能,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
2. 固定资产的运行过程及特点
2.1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它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与生产能力。在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工具及非生产设备等。一般情况下,固定资产运行将经过建造、移交、运行与更新四个过程,如图1所示:
2.2通常,固定资产可经过若干个生产周期的运行过程,以折旧方式在折旧期内收回投资。但对
于大多数固定资产,在折旧期后仍能继续运行若干个生产周期,继续创造生产价值。为确保并延长运行期所进行的日常保养维修费进入产品成本,定期停产的大修费应从产品中预提进入大修基金。固定资产在运行过程中具有以下两特点:
(1)固定资产是以其自身性能为生产服务,不改变实物形态,其更新是一次性的。
(2)固定资产能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其价值随着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转移到产品中去。
对于大型工业企业,固定资产的另一显著特点是价值高,数量大,实物形态差异大又杂,且为多头管理,具有多种信息源。
图1固定资产运行过程
3. 固定资产的信息源与传统结转缺陷
3.1固定资产的信息源。
3.1.1固定资产的采购信息。
企业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向制造商采购的材料与设备信息是构成固定资产的最原始信息。物资管理部门为便于管好材料设备的“进”与“出”,根据物资管理规则进行分类与编号管理,分别建立材料、设备采购台账与发放台账,包括数量、规格型号、技术标准、制造厂家及出厂价与采购成本等信息。
3.1.2固定资产的建造信息。
企业基建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通过设计与施工,将材料、设备形成固定资产的建造信息,是固定资产结转与使用的基础。基建部门为便于建设管理与竣工结算,按施工定额编制规则[1]对新建资产进行分类与编号,建立资产移交的清单,包括数量、结构型式或规格型号、所在地点或部位、附属设备与部件及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等信息。
3.1.3固定资产的运行信息。
生产使用部门为保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与高效运行,根据计算机对生产工艺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需
要,将固定资产与部件进行分类分级编号,建立起KKS码标识系统,对固定资产实施运行监控与管
理,不断提供运行信息、消耗信息、产品信息及维修信息与大修信息。
3.1.4固定资产的账务信息。
固定资产采购、建造、运行、维修、管理等过程的信息都要汇总到财务部门通过财务账与会计凭证反映出来。财务账是通过与采购、建造、运行、管理部门定期核对与实物盘点,保持账簿信息的真实无误,做到账物相符。
3.1.5固定资产的产权管理信息。
产权管理部门是负责固定资产的规划、评估、报废、更新等,对固定资产管理也有行政性的管理要求与信息。
3.2固定资产的传统结转及缺陷。
当前普遍采用的固定资产结转模式是由企业财务部门通过基建财务账与竣工决算,汇总有关固定资产的各类信息,将技术服务费、管理费等其他费用分摊到各项新形成的资产。同时根据生产经营核算的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命名、编码,并核定其规格型号、原值与折旧、残值等信息,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与固定资产卡片。这种模式在多数工业建设项目固定资产结转及以后的生产运转管理过程中,缺少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机制。由于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统一的界定、分类与编号,即使采用了计算机财务软件ERP系统的固定资产模块,也不可能及时、准确、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运行的实际信息。如财务部门根据房产税务规定[2]将主厂房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它包括主厂房本体及电梯、给水排水、空调通风、消防等附属设备。但在基建部门将电梯及给水排水、空调通风、消防系统中的设备作为甲方采购设备,与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分列,不属建筑税缴纳范围[3]。在生产管理部门是将电梯、给水排水、空调通风、消防等设备作为辅助生产设备管理,分别赋予KKS运行码。又如管道、阀门、连接件在物资采购部门与基建部门是作为材料管理。在生产管理部门是作为设备的运行部件,分别赋予一个KKS码。在财务部门是将管道、阀门、连接件归纳为一项
独立的固定资产。
另外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是在期
末时才汇总到财务部门。因此,财务管理部门无法了解到固定资产的动态运行的实际信息,不可避免地有损企业经济核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不利于向管理决策层提供固定资产管理的决策依据,确保企业的持续发展。
4. 固定资产的结转模型
4.1固定资产结转的目标。
固定资产结转的目标是为实现真实意义上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在任何时点的价值与效能。
4.2固定资产结转流程。
(1)固定资产的结转流程如图2。
根据电力建设的特点与惯例,为提高投资效益,在初步设计通过专家论证与批准后就按初步设计概算进行施工招标。在施工阶段就分批出图(施工图)、分期施工、分期投产。通常,发电机组通过168小时可靠性试验就可投产,1#机组与2#机组投产的时间间隔约为半年。因此,在竣工结算与竣工决算之前就要对已投产的固定资产进行预转固与折旧预提。
(2)竣工决算应汇集基建造价信息、材料设备采购信息、生产运行信息、在建工程财务账簿信息,对建设项目从筹建到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与资产进行全面清理与盘点,对所形成的新增资产的价值进行正确的核定,并将新增资产划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与递延资产四类。通常情况下,在完成竣工验收与造价结算后进行竣工决算,在项目主管部门批准竣工决算后才进行固定资产结转。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经固定资产结转后方能正常运转(见图3)。
图2固定资产的结转流程图
图3固定资产结转模型框架图
(3)固定资产预结转是根据概算、预算与采购信息,对先投产部分的固定资产进行框定,并对原值进行估算与折旧预提。在固定资产正式结转时再作调整。
固定资产在决算中是按预算定额规则[1]进行界定、分类与命名,是粗犷型的,应在结转时结
合经营核算与生产运行管理的需要进行重新界定、细化、分类、命名及编码与重新合成原值,
并完善其规格型号、附属设备与部件、所在地点或部位、使用单位、管理单位、使用年限及原值与折旧、残值等信息。同时,将预提折旧额按资产原值的比例分摊到各项固定资产,并将全部结转信息导入预先设定好的ERP系统固定资产模块。
4.3KKS码的应用与固定资产编码。
4.3.1KKS码的特点与应用。
KKS编码[4]起源于德国,是用来标识电厂中的系统、设备及其组件的一种代码,已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规划、设汁、施工、验收、运行、维护等管理。
KKS码由工艺编码、位置编码、安装点编码组成。其工艺编码是用来识别设备的类别、系统、功能等信息,位置编码是用来识别设备单元在建筑或区域
的位置,安装点编码是用来识别电气、仪表、控制装置、设备部件在设备单元中的安装点。因此,只要一见到KKS码,就能很清楚地知道所标识对象的类别、功用、系统、设备单元、部件、名称、方位、安装点等信息。
KKS编码拥有国际标准,并具有足够的容量和细节,使用字母和数字,按照一定规则的排列、组合,来标识电厂所有的系统、设备、元件、房屋、建筑物,特别适合计算机数据处理与信息化管理。
KKS编码具有良好的相互适应性,便于机械
工程、土建工程、电气工程及控制和仪表、仪控等方面的应用与沟通。当然也适用于其他工业建设项目的应用,但目前尚未见到这方面的报道。
4.3.2固定资产编码。
固定资产在生产运行部门分得很细,很具体,甚
至对设备单元中的一个开关、一个信号灯都赋有一个KKS码,并在设计阶段就开始使用。在财务部门就分得较粗,只要满足经营核算要求就可以。在基建部门、采购部门也有自己一套编号系统,因此,
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物资部门、基建等部门统一采用KKS编码是不现实的。但可以将KKS码与
固定资产编码接轨,同样可以满足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要求。
5. 固定资产结转新模式在电力项目的实施
(1)广东某燃气电厂新建了3台350MW发电机组,为适应信息化电厂建设需要,按固定资产动态管理要求进行固定资产结转。原竣工决算待移交资产价值为32.77亿元,其中待移交固定资产价值为31.64亿元,待移交无形资产价值为1.13亿元。经过结转界定、合并、补充、命名,分类、编码及原值、折旧数据整合,将1800余项“待移交使用资产”调整为1300余项固定资产,将5万余个KKS码分别输入到相应的1300余项固定资产中。同时又将累计5.7余亿元预提折旧额按资产原值的比例分摊到各项固定资产,并导入事先设定好的财务ERP系统固定资产模块。
(2)为便于财务、生产、检修等各部门管理,固定资产划分不宜过粗或过细。建议采用6级编码:第1级可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与非生产设备等大类编码。第2级可按公用系统、1#机组系统、2#机组系统、3#机组系统编玛,以利成本核算。第3级可按热力系统、燃料供应系统、水处理系统、供水系统、电气系统、热工控制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等工艺系统编码。第4级可按工艺子系统(或专业)编码,第5级为固定资产(设备单元或装置系统)编码。第6级为固定资产流水号编码,如同类同系统同型号的1#水泵、2#水泵等。
6. 结语
固定资产结转将KKS码系统与固定资产编码接轨,是对固定资产的一次最彻底盘点与请理,是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基础。本文介绍的固定资产结转新模式、方法,可作为新建电力建设项目或已建成运行的电厂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作参考,也可为其他新建工业建设项目或已建成投产的工业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作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电力工业基本建设预算管理制度及规定[S].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S] 财政部国 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
关键词:固定资产 盘活存量 发展对策
采油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生产工艺行业,工作场所大都在野外,固定资产具有数量大、种类多、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等特点,管理难度大。管好用好这些资产,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是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
1清查家底,把握动态,科学调剂
1.1认真组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
财产清查是夯实企业资产质量的基础工作。要通过清查,充分暴露资产实物管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如基层资产员大多是技术员兼职,而技术员更换相对过于频繁,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调离后,并没有做好资产管理工作的交接,相关存档数据的缺失使得资产清查时无法直接确定责任人,加大了资产清查的难度。要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如在采油厂基层站队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并在AMS资产管理系统为基层资产设备管理人员设置账户,给予其资产综合查询的权限,使其增强对所辖资产的责任心,从而真正实现资产实物管理全面集中下的分级管理。同时,要加强两级资产人员的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能力突出的资产队伍。
1.2对闲置、待报废及账外固定资产进行全面调查
要全面掌握采油厂存量资产动态,了解闲置、待报废及账外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及分布情况,夯实资产基础,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要通过对闲置、待报废及账外固定资产进行自查自纠,了解和掌握了闲置及待报废固定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等实际状况,为资产调剂和报废等处置工作提供了决策支持和依据,促进基层加强闲置及待报废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工作。同时,要以资产调查为契机,建立闲置及待报废固定资产台账,切实加强管理,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
1.3成立闲置固定资产超市,建立内部调剂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要强化存量闲置资产管理,建立“网上超市”,有效地盘活存量闲置资产,发挥使闲置资产发挥效益。
首先,要将固定资产按照来源构成划分为增量资产和存量资产进行分类管理,细化资产生命周期为“资产形成、生产使用、维护保养、报废处置”四个环节,梳理各节点价值链条,深入挖掘价值潜力,明确考核指标,完善季度考评,探索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固定资产价值创造能力。
同时,要展开全面资产清查,分类汇总清查结果,专业管理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得出处理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调剂利用制度,公布存量闲置资产超市明细表并及时更新,需新增或更新固定资产,优先从“网上超市”查阅协调,资产需求单位按照制度流程申报调剂。
2当前采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差距
要达到先进的财务管理能力,必须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固定资产管理的国际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完善公司现有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与设备管理台账间存在的对应关系;建立资维修维护数据库,通过相关支持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监控与管理;实现针对单个资产进行检修、维护等成本的归集。当前采油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距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的管理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2.1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尚需加强
目前,各采油厂主要通过油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低值易耗品等实物资产仍使用手工台账管理,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仍需加强。
2.2资产全寿命管理有待开展
目前财务部门负责管理资产价值核算,管理部门和生产运行部门负责实物资产管理,缺少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情况数据库,未实现通过相关信息系统控制资产建造和使用成本、完成单个资产维护检修成本的归集,存在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的现象。
3采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
要建立国际先进水平油田公司,应逐步开展资产精细化管理,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执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充分利用ERP等相关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与管理。
3.1进一步推进资产信息化建设,加强资产全过程管理
依托ERP系统完善资产管理系统,结合资产全寿命管理要求,在ERP项目组协助下完成相关表单和报表制作,完善信息查询,满足管理要求,梳理和明确固定资产台账和设备管理台账之间的关系,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情况数据库,提升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情况数据库,实现资产管理系统和ERP系统的高度融合。通过相关信息系统控制资产建造和使用成本,完成单个资产维护检修成本的归集,解决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现象。
3.2实施全程控制,全面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资产管理的工作重心应转变到资产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上,指导原则是“全程控制,精细管理”,从基础开始逐步向全局过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维修管理,逐步完善持续改进,使资产管理逐步由传统的重价值轻实物现象向实物和价值高度结合的方向转变。
3.3开展全过程平台建设,实现资产的全寿命管理
将资产管理全过程管理平台的初步搭建置于重要的位置。参与规划、概预算管理、设计、投资控制、质量控制、工期控制、付款、结算、后评价和分析等各个环节,利用各种已有数据库进行分析,努力实现合理科学决策,保证资产的投入产出比,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从源头上保证企业新增优质资产。同时,在资产使用上加强管理,通过资产盘查发现隐藏的各种管理问题,对重要资产维护检修进行成本归集,开展成本数据分析,为资产更新和维护提供参考;对即将退出的各种不良资产,谨慎研究资产政策和财税政策,尽可能减少企业损失。结合工作实际效果对资产全寿命管理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各种模型进行各种量化分析和主观评价,并参考近几年国际先进油田公司最新发展情况,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保证全寿命资产管理的及时更新和持续改进。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制度
中图分类号:E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73-02
一、当前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固定资产的账务登记与实际存量不符
主要表现在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例如,新购置或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勤俭节约更无从谈起。
(二)没有充分利用预算、集中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等问题。
(三)固定资产的入账单位不够统一
固定资产不仅包括房屋建筑物、车辆等价值大、一般单件购进的资产,还包括批量购进的资产,比如办公家具、办公设备等等。在签订此类物品的购销合同时,往往商家对其总价进行控制,并不是针对某一个桌子或者椅子进行定价。因此,在入账时存在对同一批次采购的固定资产打捆入账的现象。就办公家具来说,其核算单位先后采用批、张、套等,因此,多年下来难以对固定资产的实物具体数量进行核查,也就无法有效的对固定资产实行监管。
(四)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较科学的管理办法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健全。许多单位往往重投入,轻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就无法实行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管理和科学的采购及使用。
二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规范,购置和使用的管理比较混乱。一些部队单位购买了一系列昂贵的设备,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只能闲置;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单位内调剂使用,但是由于各部门之间在借用资产设备时觉得手续复杂,往往采取“自己购买”的方式,由此造成了资产重复购置和资金的浪费,大大降低了设备的使用效率。
三是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制度混乱。一些使用部门不按规定报废资产,而资产管理部门也往往缺乏严格的资产报废评估制度。另外,一些固定资产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使用部门已将其淘汰,但由于没有履行报废手续,管理和财务部门不能将其及时销账,从而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二、加强部队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举措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单位整体规划,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逐级管理,明确资产归口以及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职责权限,实行逐级分层负责的管理体系,一级对一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理机构要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度能确保工作的有序和规范。部队的固定资产实行制度化管理,就是从部队自身实际出发,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资产登记、保管、赔偿、核算、报废工作。要通过建立资产账目,对所有实物资产登记建档,弄清来源,合理分类。通过制定严格的程序和履行严格的管理手续,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管理。
(二)强化监督管理,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行为的发生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部队固定资产的监管,既是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部队固定资产利用率,实现“保障有力”的需要。自上而下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队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并使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处于单位领导的直接领导之下,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独立行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监督职能。
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在不改变现有体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在财务机构增配专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以解决目前因财务人员编制少而造成的对部队固定资产管理有心无力的局面。此外,还应重视对财务部门人员后续培养,通过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固定资产流失。
严格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部队固定资产的监督是减少固定资产流失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部队国有资产主管部门的财务部门,必须严把固定资产评估关、处置关和核销关,组织稽核、监督和检查单位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经营等情况,监督管理固定资产运营收益的收缴、分配、使用和保值增值情况。
(三)全程跟踪资产变动,实行资产动态监控
部队固定资产核算的重点之一在于资产增减变动实施及时、准确、连续、全面地反映。为有效解决资产动态管理这一难题,可在严格资产登记、核销制度的同时,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来解决。对新购建资产,要经资产管理人员和事业部门分别登记挂账后才能办理经费报销;对上级调拨、奖励和外部捐赠渠道增加的资产,事业部门出具资产增加报告单,到财务部门登记挂账;通过账务上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监控资产的使用寿命,为更新、报废资产提供理论依据。当资产报废、报损时,经财务、事业部门共同组织评估后,方可按程序报批。通过以上手段,对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进行跟踪核算,做到全数额、全过程和全方位监管,促进资产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变。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作为世界制造中心的中国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资产密集型企业,产生了向设备要效益、增加资产回报率的需求,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资产管理成为很多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利器和手段。本文针对石油物探企业的资产管理应用状况进行了研究。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经营的最主要的工具。着眼于石油物探行业资产流动性大这一特点,固定资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就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特征、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固定资产的特征
财政部颁发的200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是这样对固定资产下定义的:“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②使用年限超过一年;③单位价值较高。”这应该是固定资产的准确定义。而且,从这一定义中,我们还不难看出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特征。
1.1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
一般情况下,除了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外,资产都具有实物形态,而对于固定资产来说,这一特征则更为明显。例如:固定资产一般表现为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具有实物形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固定资产的这一特征,有利于将其与无形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资产区别开来。
1.2固定资产是指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资产
企业使用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具体可表现为通过固定资产作用于商品生产、劳务提供过程并具体表现为产成品的形式,最终通过销售实现其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通过把固定资产出租给他人,企业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实现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使用固定资产,并运用到生产经营过程中,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等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一特征表明,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不是为了出售,从而将其与企业所持有的存货区别开来。
1.3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
固定资产的耐用年限至少超过1年或大于1年的一个生产经营周期,而且最终要将其废弃或重置。这一特征说明,企业为了获得固定资产并把它投入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属于资本性支出而不是收益性支出,从而将其与流动资产区别开来。
1.4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较高
理解这一特征的目的,是为了把固定资产与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存货区别开来。
2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由于物探公司施工地震队流动性大,特别是近年来为开拓市场,提高公司效益,随着外闯市场队伍不断增加,固定资产的调动、管理人员更换相对频繁,使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物探公司的固定资产(包括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及土地、房屋等),常常会出现管理观念淡薄、日常监管不到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内部调拨不及时等薄弱环节,成为物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重c与难点。
3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判断标准不明确,造成固定资产界定模糊
新的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都是在每半年由各物探公司根据生产需要,编制下一年度投资计划,报上级工程公司相关部门,工程公司根据各单位上报的投资总需求,结合下一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根据集团公司总的投资的控制,将投资计划下达给各物探公司。物探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受上级石油工程地球物理公司投资计划限制,不能全部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为满足生产需要,地震勘探设备配套的一些小型设施便通过长摊费用科目进行了采购,实物做为长摊资产进行管理,还有一些地震勘探设备配件等是作为材料来核算的。因此,具体到一部整套地震勘探设备,哪些属固定资产、哪些属长摊资产、哪些又是常用材料等不易辨别,这给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及后续管理带来了诸多不便。
3.2日常监管不到位,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清
根据目前财务管理体制,各物探公司大多由计划财务部门管账、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物资产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好处是职责分明、互相监督。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地震队伍流动性大,随着各物探公司外闯市场力度的加大,地震勘探设备经常是在一个地区施工一段时间后,会流动到另一个地区,资产管理人员也因各种原因进行更换。做为公司财务部门,一是只负责固定资产账面的管理,由于与实物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及时进行调整,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二是由于市场优化、队伍调整及生产急需等原因,地震勘探设备流动后,装备管理部门没有及时开具资产调拨单,财务部门没能及时调整资产账里的使用单位。虽然只是在公司内部流动,固定资产总量没有发生变化,但实际在各项目、各下级单位的资产却发生了变化,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不利于资产的管理;三是固定资产日常修理、固定资产的大修及更新改造等发生的费用,按新准则的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由于受投资计划限制等原因,固定资产后续各项修理支出,大多进入管理费用,未在固定资产账里做资产价值调整。这样,一方面造成会计当期利润不实,另一方面造成固定资产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符。
3.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不高
目前,虽然各物探公司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公司在各单位都配备了资产管理人员,但由于物探行业的特殊性,资产管理人员除了公司财务部门和装备管理部门相对稳定,各基层单位的资产管理员大多是兼职,且更换频繁,致使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岗位责任心不强,这对固定资产管理及利用极为不利,不能使固定资产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3.4保管、使用制度缺少严谨性
固定资产基本都是使用部门自己保管。在固定资产转移、出租、出售时不严格按有关规范操作,造成监管部门账面财实不符,管理不能连续,甚至会引起纠纷。使用单位对固定资产保养、维护、检修不及时,使资产老化速度加快,缩短寿命,导致提前报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
3.5会计监管力度不够
固定资产核算简单,有的只设两个反映固定资产增值变动会计科目,从入账开始,直到清理报废,其数据很少有变化,不计提折旧,在此期间缺少对资产连续定期清查。所以,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历史成本,而与实际价值不符。不定期清查造成固定资产在运作过程中流失,不清楚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也不能充分掌握全公司固定资产分布状况和使用状态,因此不能对公司各单位在用资产进行合理组合及资源共享,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
4石油物探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4.1加强固产档案管理,完善固产管理制度
要定期、不定期、对使用部门固定资产进行检查、保养、检修和日常维护运行工作。对技术含量高、价值较高的,如房屋、大型仪器设备和车辆钻机等固定资产,要制定使用操作范围,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以求明确责任。同时,固定资产运作的各个环节都要具备严谨科学的程序,购置固定资产需使用部门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科学论证,结合市场作出合理的预算,资产管理的最高机构研讨通过后,方能购置。固定资产转移、报废等环节必须及时上报资产管理最高机构并亲自检验,记录在册,方能批复。
4.2强化清产核资,摸清底数统一调配
底数清、情况明,是做好石油钻井企业资产管理的基础。近年来,我们组织力量,相继对公司地震设备、办公用房、土地、公务用车、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对所有资产都建立了资产卡片,每一项资产都有自己的“户口本”,“户口本”上标有购置年份、使用年份、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原值、折旧、净值、使用单位及大修情况等信息。这样使我们能够很清晰的掌握公司资产的存量、分布及使用情况。同时也要看到,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员参与、全员动手。物探公司应进一步完善资产清查制度,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各基层各项目要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责任人,并定期进行经营理念和资产清查业务技能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力量。这样我们才能摸清底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4.3强化统一管理核算,实现资源信息共享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要与固定资产账务管理部门及时加强沟通及联系,尽量保持工作步调一致,防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脱节。对部门坚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对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完善资产调拨手续。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钻井公司各资产使用单位要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及时登记实行动态管理。2010年以来,随着集团公司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得到很大的体现。2012年7月,集团公司对固定资产模块进行了升级改造,将固定资产管理模块纳入了会计集中核算管理系统。在固定资产模块管理上,增加了装备部门的职能,对资产的增加、调拨、价值变动、报废、报损等业务,都进行了流程控制,资产的各项信息由专人定期维护,代替过去纸质卡片,提高管理效率。
4.4深化管理动态监控,严格执行考核制度
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优化的过程,将固定资产规范化管理贯穿于日常工作,使之经常化、制度化。一是“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由基层单位对每项资产变动及时反馈给上级单位,及时变动资产信息。二是对固定资产实际情况及时报修、报损。达到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报废鉴定,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对批复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三是严格考核、责任追究。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任,这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4.5提高固产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固产监管力度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从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保一压三提升”的重要内容,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通道,培养具有新思维、新意识、新技能和责任心强的资产管理人员,向有资产管理经验的人和部门进行学习交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只有这样,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同时,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后,按要求监督其具体使用情况,是否有损害固定资产寿命行为,是否定期维护,使用是否超出允许范围,要有人定期抽查上报。只有这样,才能更精确掌握固定资产动态,才能最大程度的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随着固定资产不断使用,固定资产有形和无形价值的不断减少,但在账面上固定资产价值一般保持原值不变。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价值差别较大,因此企业的固定资产只有计提折旧,方能掌握其新旧程度、原值及净值等,使得固定资产损耗得以补偿,这也是我们加强固定资产监管所不可忽视的地方。
对于我们物探企业来讲固定资产,尤其是用于勘探的设备唱着“重头戏”。在多年的工作中,我们总结,对于此类固定资产管理,除了以上的常规管理方法外,还应做到:从专业管理向专业服务与一体管理相结合转变随着勘探市场项目不均衡性日趋加剧,以地震队为单元进行设备管理的传统模式已无法满足生产运作要求。我们物探公司实行了物探仪器专业化管理地震、测量等主要仪器都集中到单位统一管理,各个小队出工前必须到我单位租仪器,出工期间由小队管理,不出工由我们管理。这样,建立和完善了设备“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另外,为强化设备养护,应严格执行“回场检查、强制保养”制度。每一项目施工完毕,小队交回仪器时,应由设备管理工程师或机械师负责检查。在生产期间,也应通过派驻修理工、建立巡回修理组等方法,把维修力量配备到生产一线,提高维修效率。项目收工后,再由各专业化单位对设备进行集中恢复性维修。
固定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储备,是公司实现全年经营目标的硬件,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及利用将对公司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影响。开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不仅是为了企业的生产,更是为了满足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的需要。坚持做好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摸清家底,核实存量,才能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合理配置和利用资产设备。所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细致的工作,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提升石油物探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效益提升,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地震勘探生产,适应“从严管理年”的要求,达到“两保一压三提升”的目的,为公司效益最大化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账卡物”; 管理
一、专业管理理念与策略
公司以推进“账卡物”全口径动态一致为目标,以固定资产清查为基础,以各专业系统和ERP为平台,以国网公司相关管理规定为向导,通过完善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流程,推动固定资产管理全口径覆盖,建立各专业系统与ERP的强关联度,为进一步提升公司设备实物资产管理水平,实现固定资产“账卡物”动态一致打下坚实基础。
二、固定资产清查的主要做法
(一)主要流程及说明
1.数据准备。依据公司固定资产清查整体方案,实物管理归口部门、资产价值管理部门提出盘点底稿,使用保管部门依据盘点底稿落实责任,制定详细的盘点方案,交由中介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现场盘点阶段。
2.现场盘点。各使用保管部门对现场实物进行盘点,要求对实物进行拍照,并命名整理,最后将盘点数据整理成《实物盘点结果表》,交由中介机构审核通过后进入盘点结果整理阶段。
3.盘点结果整理。该阶段由实物管理归口部门将《实物盘点结果表》与ERP数据进行比对,并交由使用保管部门进行核实,核实后将数据整理成《专业系统设备台账明细表》,并标明主子设备关系,交由中介机构审核通过后进入价值追溯调整阶段。
4.价值追溯调整。该阶段由中介机构通过查阅相关合同、项目决算资料及资产卡片转资凭证,判断资产卡片价值是否准确,若不准确,则由资产价值管理部门依据相关合同、项目决算资料及资产卡片转资凭证对价值不准确的资产卡片进行调整,在《专业系统设备台账明细表》的基础上形成《固定资产清查表》,交由中介机构审核,审核通过装订成册后,进入系统完善阶段。
5.系统完善。该阶段由使用保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清查表》完善各专业系统设备卡片和ERP资产卡片信息。在完善系统的同时,实物管理归口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清查表》填写《资产价值转移表》,各单位审核盖章后,移交给资产价值管理部门。中介机构统计公司盘盈盘亏情况,出具鉴证报告,上报省公司。
6.账务处理阶段。设备卡片和资产卡片完善后,根据《资产价值转移表》及盘盈盘亏情况,对资产卡片价值进行调整。
7.长效机制建设。一是各单位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总结,中介机构向公司提交管理建议书;二是实物管理归口部门推动各专业系统管理口径的覆盖,同时与省公司协调,建立与ERP的强关联度;三是资产价值管理部门进一步规范ERP资产卡片的创建、转资及报废流程等,确保资产实物发生变更时,使用保管部门及时填写资产变更单,并交由实物管理归口部门,对设备卡片和资产卡片信息进行变更,最后由资产价值管理部门对资产卡片价值进行调整。
(二)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保障
1.成立三级清查小组
由财务部牵头,各单位领导组成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固定资产清查方案的制定及重大决策工作;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下设清查办公室,主要负责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同时,定期到各单位进行督导,对清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收集,讨论整理解决措施;公司下属各分公司,同时成立相应的固定资产清查专门机构,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建立协调沟通机制
财务部认真履行牵头职责。一是加强纵向横向协同工作机制。不定期与省公司相关部门协同工作,及时反映工作中难点问题,获取关键性的指导意见。二是构建内外协同工作机制。与会计师事务所密切配合,无缝协同沟通。三是建立微信群,及时工作动态,答疑解惑。
3.技术措施
(1)在现场盘点前,将《湖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目录》及《设备分类和固定资产目录对应关系》印刷成手册,作为参考资料下发各单位,明确各类资产建卡原则,对各单位的清查工作进行指导。
(2)挑选典型现场实物照片做为示例,附上盘点原则讲解,以及拍照方法,形成可视化手册,指导现场盘点人员,保证实物盘点的效率及质量。
(3)在各单位现场盘点、数据整理等各个阶段,收集清查人员遇到的问题,形成《一问一答手册》,为各单位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答疑,同时保持对问题的收集,及时更新手册。
(三)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1.及时通报。定期在公司网页固定资产清查相关新闻报道及各单位清查进度通报信息,形成良好的信息氛围与竞争意识,推动公司固定资产清查顺利进行。
2.严格考核。一是将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提交公司人力资源部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在核定绩效工资时予以兑现;二是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到个人,以促进员工能力提升和持续改进。
三、评估与改进
(一)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和内容
1.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手段,评估固定资产清查的结果。其中,定量分析,指是否完成对公司管辖范围内所有固定资产的清查,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等。定性分析,主要检查固定资产清查的完整性、清查过程的合法合规性、资产价值的合理性、盘盈盘亏的真实性。
2.通过清查结果,对固定资a管理进行评估。清查中,不少单位根据资产管理的制度要求,针对本单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资产新增、资产变更、资产退出环节),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原则,建立和健全了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和资产使用人员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流程。
3.通过资产清查,已经完成《固定资产清查表》,在系统完善的情况下,根据清查表,可在各专业系统、ERP系统中对资产卡片、设备卡片的相应变更,使全口径的资产达到高度一致。
(二)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新增
工程转资方面。职责分工不明确,导致效率较低,出现转资不及时、资产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影响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性”,可能导致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资产建卡方面。存在建卡不规范的问题,部分作为子设备管理的设备单独形成了资产,部分应作为主设备管理的设备却打包到其他设备对应的资产中,资产卡片的不规范,增加资产变更工作难度,影响公司固定资产管理。
用户工程资产接收方面。在资产移交时,效率较低,相关资料不齐全,存在审计风险。
2.资产运行
公司组织机构发生变动后,存在资产调拨不完整的情况,例如信通公司成本中心存在调控中心的资产,给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不便。用户资产接收后实施更新改造、报废的,未及时变更设备卡片及资产卡片信息,导致账卡物不对应。
3.资产退出
因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电网资产退出或损毁的,未及时变更设备卡片及资产卡片,影响“账卡物一致性”。资产改造更新后,旧设备再利用流程不规范,缺少相关记录,影响公司资产的安全及完整性。经鉴定已达到报废程度的资产,未及时履行资产报废手续,导致公司资产价值虚高。
(三)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1.资产新增
明确各方职责,工程完工后,实物管理归口部门尽快组织现场验收、实物盘点、工程结算工作,并向财务部门移交相关资料,完成工程决算和项目转资。各单位根据《湖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目录》及《设备分类和固定资产目录对应关系》规范建卡,提高转资效率和数据准确性。对超期未转资项目,加强相应绩效考核力度,财务部应尽快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清理、转资。
2.资产运行
当资产发生调拨和变更时,使用保管部门及时提供相应信息,实物管理归口部门依此在各专业系统更新设备台账信息,并联动更新资产卡片,保证账卡物动态一致。
3.资产退出
对退役资产进行评估,确认可再利用资产及待报废资产清单。对再利用资产进行登记,当进入再利用状态时,记录相关信息,并对各系统设备卡片及资产卡片进行变更。对待报废资产应及时履行报废流程,并将对应资产卡片信息提供给财务部门进行下账处理。
4.建议
(1)根据《设备分类和固定资产目录对应关系》,建议将检修仪器仪表、生产用车、工器具类纳入PMS管理范畴,保证全口径覆盖,并形成强关联度,使之管理更为规范。
关键词:固定资产 基础管理 问题 建议
所谓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经营管理或出租而持有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固定资产属于企业的非流动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和经营费用中。
一、固定资产基础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会涉及到采购(管理)、技术、账务处理和具体使用四个部门,基本的日常管理流程可以分为取得、使用、日常维护、更新及淘汰处置五个环节。近年来,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步伐日益加快,在固定资产购置方面投入的资金规模逐步加大,各环节疏于管理的状况比较普遍,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资金流和实物流管理脱节的现象。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不规范,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制度欠缺
通常技术部门或库房管理部门是固定资产进入企业管理流程第一个环节,管理手段落后是这一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技术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必要的资产管理意识,有技术却不能对资产实施科学性的管理;库房管理人员普遍由一些工作技能相对欠缺的老员工担任,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依靠要素不全的纯手工台账,无法对固定资产后续的跟踪管理提供有用信息。
一些企业通常是制度一大堆,更多的是用于应付检查,实际执行却是另一回事,不是制度缺乏操作性或者漏洞百出形同虚设,就是作“表面文章”根本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对执行结果进行监控评价并纳入考核。
(二)固定资产账务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
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一般涉及两个部门,即采购部门和使用部门,账务管理由财务部门负责。在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固定资产购置通常采用集中采购的方式,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模式比较容易造成实物管理与账务管理的脱节。供应商会直接把设备提供给采购部门(或实物管理部门),实物管理部门先把设备交给使用部门或者入库待分配;购置发票和设备实物到达企业的时间不同步,批量采购的设备分配给使用部门的时间不同步,采购部门将相关凭证交给财务入账,没有严格按实物的分配进行细分,这些都是直接导致实物与账务管理脱节的主要原因,也是产生账实不符根源之一。
(三)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管理不规范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设备的使用部门和技术部门承担日常管理的主要职责,日常维护管理水平决定着设备的价值能否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尚未达到使用期限前,因使用不善导致故障的状况频繁出现,技术人员通常只从技术层面判断设备是否能继续使用,未能站在资产管理的角度去判定设备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否正常,在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情况下,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对设备的实际使用寿命起关键作用;同类设备在不同人的使用过程中实际寿命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作为资产账务管理部门的财务部,在固定资产配置给使用部门后对资产的实物形态较少关注,每年一至两次的盘点只是判断资产有无、却没有对资产的优劣、有无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资产使用地点调整不通知财务部门、资产调拨不及时入账、资产提前报废没有履行相应的评估审批手续、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导致库存积压和重复购置同时出现,企业经济资源被极大的占用等都是日常监控不规范产生的后果。
二、强化固定资产基础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当前可持续发展和创建节约性社会的理念逐步形成共识,随着企业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投入经营的资金量日益增多,企业既要将工作重点放在经营资金管理上,也要把实物资产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科技迅猛发展、技术升级换代频繁的大环境下,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尤其是做好固定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对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固定资产占用相当规模的资金量,企业负责人及各级管理人员要杜绝思想意识上的重进轻管、重资金轻实物,切实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企业负责人要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成立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在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前提下,配套制定具体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管理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及其承担的职责。企业应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控制机制,制定以财务为控制核心的管理流程,从采购、配置、使用、调拨调剂、直到报废淘汰整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章可循有账可查,确保账实相符,从源头上防止资产流失、提前报废等异常情况的出现,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断增强管理意识。
(二)引入固定资产动态信息管理机制
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账务管理部门的分离,一定程度上造成财务核算和实物管理的脱节,固定资产相关凭证和实物流转的步调必然会产生时间差;同时,随着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固定资产规模日益庞大,种类繁多,对各项资产的管理仅靠传统手工台账统计的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将信息管理的手段引入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调配、处置、报废、核算等全过程实施动态信息化管理具有切实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办公自动化的普及使得对固定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即使没有足够的财力购买或自行设计管理软件,也可以利用办公电脑配置的OFFICE软件,从固定资产采购进入企业开始,为新增的每一台固定资产建立详细的信息台账,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技术维护和财务核算四个部门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同步更新。在企业经济实力允许的前提下,构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系统,实现对固定资产购置、入账、使用到报废处置全过程的实时管理,通过给所有的固定资产建立动态详细的电子档案,随时掌握资产运行及流转的状况,比如:精确核算每个部门(产品、岗位)应承担的折旧费用、不同供货商同类型资产的性能优劣、不同使用人同类型资产的使用寿命、不同设备维护人员的维护质量、资产是否需要调剂使用、资产是否提前不合理性报废等,从而实现为固定资产集中采购、固定资产投资预算、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评价等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避免不合理的采购和淘汰设备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物尽其用,提升企业的整体资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内控管理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既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同时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对执行管理配备的人员有很强专业性的要求。在大多数企业资产总额中固定资产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因而如何有效实施管理,对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障企业良性发展的意义重大。要健全和落实严格的固定资产管控措施,将固定资产管理全流程纳入企业内控管理,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管理,在统筹企业资金基础上编制合理的采购计划,有效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构建科学完备的固定资产集中采购机制,建立严格的交付使用验收制度,既节约企业的购置成本,又能够获取优质的维护服务,最大程度的取得规模效益;通过制订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计划,按计划进行日常的盘点和检修,将资产使用、检修及盘点的状况录入资产的电子档案,对出现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维修保养以延长使用寿命,及时发现运行异常的设备,认真查找原因解除故障;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盘查制度,对于盘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上报并查明原因,对人为原因造成固定资产破损、流失或提前报废等情况应追究相关部门或人员的责任;在一些规模大、管理环节多的大型企业,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调剂和调拨使用制度,根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上实时记载的资产使用信息,将从对设备技术性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上淘汰下来的仍具有使用价值的设备调剂到对设备性能要低的岗位,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利用率,在节约资金的同时也盘活了企业的资产;企业还应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管理,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做好技术鉴定,按规定的程序审批后进行报废清理,对于确属人为原因导致资产报废要严格责任追究。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种“实物流”管控,应被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企业只有大力倡导并切实推行科学管理,强化管控措施,才能确保各项资产安全并充分发挥效能,才能有效防范资产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摘:
[1]庄胜男.探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举措[J].企业科技与发展:上半月,2011(3)
【关键词】 企业 固定资产 管理
新税法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2个月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企业经营运行的物质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正常经营发展,因此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认识上存在着片面性,制度不健全,购置上存在着重复性,管理上存在着随意性,离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目前,许多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较多,如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购置、自行建造、更新改造等多种方式。增减方式多了,自然相应涉及的会计科目也多,核算比较复杂。同时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有着不同于其他资产核算的特点,即企业固定资产有着独有反映其价值转移的核算方式――折旧。折旧的影响因素比较多,主要有:折旧基数(多数情况为购买原值)、以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期限。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企业固定资产具有使用期限较长、单位价值较高、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特征。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企业中计划、采购、使用、财务等许多管理部门,必须由这些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1、固定资产购置、验收管理。管理内容主要是对购置固定资产和自建固定资产,进行计划、预算、购买和投资分析、验收、记账过程的管理。
2、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主要是指对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折旧方法、折旧年限、残值估计、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资产盈亏与处置等方面的管理。
3、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是指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检查、提请维修和保养、提取维修费的管理。固定资产维修管理主要目的是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其使用效率。
4、固定资产盘点管理。主要是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与记账情况进行管理,目的主要是做到账、卡、物相符。
5、固定资产处置和转移管理。企业应对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内部调拨等管理。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1、对固定资产的认识不足。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企业一般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特别是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上存在盲目性,没有科学的预算、投资分析的购置固定资产的制度,固定资产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有时凭领导的喜好随意采购,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
2、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簿设置不健全。按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建立实物台账和实物卡片,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同时由企业的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是,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日常管理基础工作薄弱,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家底不清、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无法彻底清查固定资产数量,为固定资产的流失开了方便之门。另一方面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企业只设置了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管理账,致使一些净值为零但仍有使用价值,仍在继续使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账内管理。
3、闲置资产调剂和处置不及时,资产浪费现象严重。其主要表现:一是闲置资产无人管理,未及时调剂使用或进行处置,闲置设备无人管理,也无人维护保养,致使部分有使用价值、可调剂使用的资产或有处置价值的闲置资产因无人管理而闲置,甚至因无人维护保养而变为报废资产,造成了较大浪费;二是部分资产损坏维修不及时,人为造成资产闲置。
四、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做到账目、卡、实物相符。具体而言就是应明确固定资产的各责任人的权利与义务,使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个人与各项行为明确化、透明化。而且,为了达到使闲置的固定资产合理流动的目的,要加强闲置设备的调剂管理,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
2、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部门要定期对实物进行清查盘点,做到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定期盘点的次数多少可根据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数量的多少等因素而确定,但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企业应成立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可由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的有关人员组成。固定资产盘点之前应确定盘点日,财务部门应将盘点日前购入、出售或报废的各项固定资产全部登记入账。对因非正常情况而不能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对该未及时入账的固定资产予以标示。
3、建立并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所谓计算机动态管理,是指借助计算机技术,将计算机运用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当中,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在选择管理软件时,应选择性价高、功能全面、操作简单、透明度高的管理软件,再配合管理台账、设备卡片、固定资产账簿等文字记录,使固定资产管理真正做到透明、有序、有效。同时,管理软件应具备信息传递或公开制度,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将信息彼此传递、分享,同时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固定资产管理的透明化、正规化和合法化,保证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大效益。
4、加强固定资产及时维修与保养。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方面,应首先建立起相关的计划或者规划,定时定期对固定资产及设备进行盘点、总结,对损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维修与保养,以确保固定资产的最高使用效益。同时,对于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也应设置专门的场所来保存,有条件的话应雇用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设备特性实施不同的维修、检修、保养的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5、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处置要做到物尽其用,制订设备报废条件: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性能落后,能耗高,效益低,经济效益差;主要结构和零部件严重磨损,无法修复,无改造价值;因重大事故或意外灾害受到严重损害,且无法修复;严重影响环保、安全,容易引发人身安全和环境污染,修复改造不经济;按国家能源政策规定应淘汰的高耗能设备。同时也要采用多种形式盘暂时不用的闲置固定资产,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但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收益,也能够节约管理成本。
6、实行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制度。由于现代企业的生产,很多是流水线生产,生产线是联动,其中一个环节的设备出现故障,就有可能造成整个资产组停产,因此,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一是制定覆盖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二是建立起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实现业务处理的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三是建立联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真正实现数据共享,固定资产信息的有效联动,在规划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时,充分利用生产管理系统已有的设备台账的基础资料,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寻求财务资产卡片与生产系统台账之间的对应关系,先将生产系统中的资产按价值管理的口径划分为主设备与附属设备,然后通过财务资产卡片与生产台账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一一对应关系,生产系统中设备动态维护的信息通过信息的方式实时反映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
7、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问题,因此可以对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所谓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是指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按固定资产的类别,由企业的各职能部门负责归口管理,按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由各级使用单位负责具体管理,进一步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并同岗位责任制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该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归口管理,一般企业的生产设备归生产部门管理,动力设备归动力部门管理,运输工具归运输部门管理,房屋、家具用具归后勤部门管理,各种科研开发设备归技术部门管理等。各归口管理的部门要对所分管的固定资产负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的内容是在归口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将各类固定分别交由企业内部各级使用部门负责具体管理,有些资产的管理责任还要具体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便可做到层层负责任,物物有人管,使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得到可靠保证。
8、对固定资产实行集团化管理。对于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应当从全局出发,在了解子、分公司的资产的基本状况的基础上,对各下属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集团化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调剂使用,避免分公司各自为政,各行其道。这样既可以节约购置新设备的资金,也可以盘活各个下属公司的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减轻企业财务压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业务及其他业务的重要保障,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企业主要生产资料,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性问题。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降低成本支出,为企业快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叶月红、陈爱国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金融,2008(7).
[2] 祝燕明:浅谈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2009(1).
[3] 周云鹏: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17).
[4] 辛爱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
关键词:二维码;移动互联技术;固定资产管理;设计方案
中图分类号:TP391
1 二维码与移动互联技术
二维码即二维条形码,它是按照一定规律将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呈现在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它在纵横两个方位同时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信息,因此,它在很小的面积内能够传达大量的信息内容。其特点是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对应的几何图形来表达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光电扫描设备和图像输入设备自动识别从而实现信息的自动处理。它的信息容量较大、编码高度密集,而且编码的范围极其广泛,如可以将图片、签字、文字、指纹等都以数字化的信息进行编码,然后用条码表示出来。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它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效益。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通过固定的计算机管理固定资产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将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追寻的一种新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是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可以让人们通过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地接入互联网,是对传统固定互联网的一次前所未有的超越,实现了无线通讯和互联网两大领域的结合。其特点是方便快捷且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而随着无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无线通信的发展,无线互联技术将会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将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通过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编码、收集、整理,然后建立数据库,这样所有的信息就会出现在数据库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的局域网络在不同地方共享信息资源,也可以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管理信息。
2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学校对固定资产的传统管理方式是人力手工核算。人力手工核算致使核算范围不规范且出现混乱现象,而且在清查固定资产时容易漏查、使清查数据失真,这就会造成部分固定资产遭到损失,给学校和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近年,计算机管理的应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由于学校规模的扩大,呈现了多校区、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这又给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新的难题。因此,将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技术引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使系统摒弃以前的管理模式,对学校每一件固定资产进行编制二维码的新管理模式,这是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的基础。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有序进行,并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校区互联、部门互联、信息共享、数据及时更新。当学校在查账目时只要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就可以查清数据,这样大大提高了学校管理的效率。
3 系统管理的特点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价值高、使用周期长,因此对准确率的要求比较高。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应用二维码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使得管理系统更具特色、更加完美。
3.1 管理更加规范化。二维码技术的应用使固定资产编码更加科学化,避免手工操作带来的数据错误和数据遗失;对每一实物进行编码使得每一实物都有一个标识,避免固定资产实物与账面不符情况的发生。二维码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获取数据信息,它具有防水、防磁、寿命周期长、读取距离大等特点,因此,不会造成固定资产上标签脱落的现象,并且还可以对标签上的数据进行加密,以确保管理的安全性。
3.2 管理更加准确化。引入二维码技术时,还会配有相应的固定资产,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数据分析、采集、清查时就会比较容易。在盘查账目时,只要通过手持的移动终端对二维码进行扫描,射频信号就会自动识别目标对象,通讯设备的屏幕上会显示该固定资产的相关数据,实物的信息就会和资产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实现同源,准确完成对实物的核对盘点工作,这样就会避免错检、漏检,大大提高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准确率。
3.3 管理更加安全。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科室部门众多,并且各科室的固定资产分布分散。为了确保指定部门和指定人员使用,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为每个部门设置用户身份和密码识别可以保证不同科室工作人员在其职责管辖范围内进行有限操作。这样不仅确保信息的安全、管理的严密、责任的分明,而且加强了管理过程中的灵活适用性。
3.4 管理动态化。通过引入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技术,可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控,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二维码中准确记录了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如领用人姓名、领用时间、存放地点以及其他信息。借助移动通信设备通过对固定资产标签进行扫描,固定资产在存放的地方就会自动被网络信息系统自动识别,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地掌握资产流动的动态,还可以准确地记录变动信息,实现对资产日常操作流程的动态管理。
3.5 管理效率化。由于高校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呈现出了多校区、多部门共同管理的局面,这给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不便。由于校区的分离,各个校区之间缺乏业务联系和沟通,致使所做账目无法反映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因此,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并降低了工作效率。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引入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在对账目进行清查时,只要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对资产设备的标签进行扫描,就可以进入资产的存放地,看到电子标签信息,了解资产的状况,从而大大提高了清查工作效率。
4 新系统的设计方案
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使得资产管理信息化。将固定资产的信息和数据集中到一个系统中,该系统可以灵活地录入、读取分析、统计这些数据,并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资产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掌握资产的状况。
4.1 系统组成。该系统包含传统资产管理系统的所有业务功能,如资产的增加、报废、维修、清查等功能。新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构成。硬件如电子标签、阅读器、网络设备、打印机等,软件如数据库和用户界面。
4.2 系统功能。该系统准确率高、实用性强,不仅能够满足固定资产管理,还能灵活地根据用户需求调配、升级;系统能够长时间的保存数据,且历史数据保存完整,使数据安全、可靠、稳定;该系统采用的是先进技术和先进软件,能够在很长时期内得到有效利用。该系统对资产管理主要是对资产的入库、资产的移动、资产的报废与维修以及资产的盘点等方面进行系统管理,提高了学校管理工作效率。
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泛、问题也较多,二维码的引入大大提高了学校对固定资产资源管理的准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工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随着网络的信息化,移动互联技术的引入,学校采用的无线互联网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满足了多个用户同时访问但互不影响的需求。所以,采用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技术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是一种创新式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系统将会解决学校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5 结语
在学校固定资产资源管理系统中,二维码的采用可以使固定资产管理规模化、方便化,也使学校所有固定资产具备有了统一的标识;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使学校固定资产资源管理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满足多个用户的需求,如访问、修改数据等,同时移动互联技术的应用避免了传统固定资产资源管理时人工操做的错误的发生。因此,将二维码和移动互联技术应用于学校固定资产资源管理系统中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学校固定资产资源管理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韩小洪,陈雯菁.条码与网络技术在电视设备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