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英语教学的看法

对英语教学的看法

时间:2023-09-19 18:49:02

对英语教学的看法

第1篇

关键词:英语口语教学重要性现状建议

随着全球的经济发展大融合的加剧,国家之间沟通的频繁,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作为沟通的桥梁,正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这其中英语口语作为语言应用能力的一种体现,在日常生活和交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否具有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也成为社会和企事业单位衡量就业人员素质的标准之一。所以对于面临就业和升学的学生来说,具有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将成为其前进路上的指路灯。教师和学生应及时地认识到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对现有的英语口语教学法进行改革和完善,全面提升英语口语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

一、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性

1. 语言学家Hymes认为,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交际能力,只有获得交际能力的学习者,才能同时具备该语言的基础知识和使用能力,掌握词汇和语法不一定就等于掌握了英语语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主要的目的就是进行交流。而口语就是英语交流的主要方式,正是通过口语英语才实现其传播媒介功能的。对于我们来说,英语作为外语,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使学生能自如地利用英语交流,做到“词达意,言由衷”, 就需要进行有效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时有效的口语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2.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合作进一步扩大,英语作为媒介手段和信息交换工具,其重要性越来越显著,经济社会对英语的需求日益增大,英语的使用日益增多。英语正从一种语言转化成一种时尚。这就使得英语口语出色的毕业生总是能在求职时显得出类拔萃,给人留有深刻的第一印象,把握住有限的机会。因此会“说”,已逐渐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

二、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学生方面:口语水平普遍偏低,缺乏信心、兴趣和目标

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将英语主要的学习目标放在国内各种级别的考试上,而不是将学习目标放在英语的实际运用和交流中,各种级别英语测试缺乏口语测试使得他们对于英语口语几乎完全放弃,50%的学生不能流利的用英语进行交流,30%的学生英语口语停留在高中阶段,同时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词汇较少,语法较差,这些也限制了他们的口语表达,“哑巴英语”是高职院校的较为严重的现象。不练不说――不能说――不敢说――不练不说,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很多学生丧失了英语口语表达的信心兴趣和能力。读起英语就头疼,看见老外就紧张,拒绝着任何英语发言的机会,保持着“沉默是金”的原则。在很多同学中间,英语正在丧失交流的能力。

2.教师方面:自身水平有限,学习机会少

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很多的高职院校没有聘请外籍教师,口语教师都由中国教师担任,而有些从中国院校毕业的教师自身的口语水平很有限,发音不标准,语速慢,选用的口语词汇过时简单甚至不当,讲话内容没有新意,缺乏思维的深度,再加上外出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自身都没有太多的口语练习机会,不能经常的有效的和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极大的限制了学生口语的发展,导致学生语言准确性偏低,语言流利度不够,并且对话中交际原则掌握不好。

3.教学方面:缺乏重视,教材陈旧,模式落后,忽略非语言工具的运用

很多高职院校的口语课流于形式,有的变成视听课,有的变成泛读课,即使有的依然坚持听说课,也是侧重听。多数学校设施落后,缺乏现代教学手段,忽略非语言工具的运用。很难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授课模式单一,口语课的大多模式是教师站于讲台,学生端坐下方,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动地接受。结果往往是教师疲惫不堪,学生毫无兴趣,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同时高职院校所授口语课本内容也缺乏时代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对于口语课抱有应付的态度,据调查60%的学生对目前课堂口语训练方法感到不满意,85%的学生对口语学习没有兴趣。

三、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策略

1.端正学生思想,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语言学习的真正目的是掌握语言技能,能恰当的进行交流,而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英语口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忽视的。鉴于学生英语词汇少,语言基础差的特点,应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掌握尽可能多的词汇和地道的英语表达法,比如通过英语词汇接龙游戏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词汇进行记忆,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记忆词组的积极性。再比如Cook曾说过,“人们都是通过听来学会说。正是通过听及与人交流使得我们能最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应鼓励他们多听舒缓的英文歌曲,看原版的英文电影和美剧,同时参加英语角,多与“老外”、英语学习者和爱好者沟通,加深对英语地道的表达法的认识,将交流中获取的词汇和表达法积攒下来,抄在笔记本上,必会对夯实英语基础起到重要意义。再次在班级成立英语语音纠错小组,课上课下互相监督语音发音,组织学生对原声材料进行模仿练习,除了模仿语音,还可锻炼口语的流利程度。最后可以鼓励学生每天阅读和相互复述生动实效的各类题材的英语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感,既锻炼了口语,又使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了语言交流的乐趣。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交流学习

教师素质是提高英语口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口语授课教师除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除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要达到和保持这种能力,口语教师要坚持每天收听国内外英语广播,阅读最新的国外各类题材的英语书籍,上网浏览最新国内外信息,掌握最前沿的话题,同时积极把握出国交流学习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口语教师的英文流利、地道,知识面宽泛,教学具有时代性,时效性。

3.改革教学模式,革新教材,创设语言环境

第2篇

摘要: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类学科,其中很多内容都与口语阅读密不可分,英语可以说就是一门建立在说和阅读基础上的学科,运用得好了,不但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团场的英语教学来说,存在很多问题,就团场英语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团场英语教学;口语;阅读;多媒体;图书室

我在团场教书的这些年,感觉到我们团场的孩子在学习英语方面很吃力,对于我们英语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下面我来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以及一些小建议,和大家一起探讨。

就我们国家总体来说,缺少英语的语言环境,这对学生学习英语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障碍,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学习资源、师资力量,各种硬件设施还是比较好的,但是对于团场的孩子来说,这些方面就差得很远了。

人们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所以,家长的文化以及认知对孩子起着不小的作用,我们团场的家庭环境差别很大,有的家长文化程度很高,但绝大多数的家长是农民,文化程度不是很高,受自身文化程度以及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就不够,也许有的家长知道要孩子好好学习,但是由于自己也不是很懂,也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提供相应的环境,更别提陪孩子一起学,鼓励孩子学习英语了,没有好的启蒙以及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在学习英语方面很迷茫,甚至意识不到应该好好学习英语。

英语学习要多说多练,在团场没有这方面的环境,但可以通过一些其他途径来创造。可以用磁带、学习机等做一些适当的训练来弥补,这些应该从小就培养,但是大多数家长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这是团场家长文化素养的限制,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学校教师与家长多沟通交流的方式,让家长能正确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也让孩子能正确对待英语这门课程。

这几年团场在国家的支持下,也增加了很多新的多媒体设备,但是,受自身条件的限制,这些多媒体设备却很难大面积高效率地利用,不能每节课或者经常使用,这就造成了我们团场的孩子不能通过多媒体来多看多了解。在我们团场,其实图书室里如果图书齐全的话,会给英语阅读带来巨大的便利。英语需要大量的阅读,如果有大量的英语图书,孩子在英语阅读方面就会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团场的学校来说,应该真正地创建一个全面完整齐全的图书室。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我们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都需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团场的英语教学会有很大的提高,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二十二团一中学)

第3篇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一高级职业中学030032

基础英语在中等职业教育各个专业中是一门不可缺少的基础课,随着科技发展及国际间合作的日益密切,社会对会英语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日益增长,而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的教学就成了基础课中的难题。面对这种情况,结合我从事中职英语教学十几年的经历,我想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下我的中职英语教学观:

1.面向全体学生,谋求学生的共同发展

树立"成人"重于"成才"的观念。作为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师首先要把心态放正,把眼光放远,。要关注学生全体,关注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努力通过教师努力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进步,获得发展。坚决反对单纯培养少数学生,只关注高职考试有希望的学生,把精力全部投入到他们的培养上,而对于那些没有升学希望或毕业后就参加工作的学生抛在一边,不闻不问,当成分母,看作陪衬。这样即使我们培养了一些优秀学生,但同时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的心.就是你特别关注的那些优秀生也不会认为你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所遭遇的不公平将直接影响着他们成为完全的人、心理健康的人,甚至成为对社会有害的人。对于在初中时就有过类似经历的中职生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差生。一堂课的教学意图是否能顺利得以实现,与班里有多少"差生"密切相关,一个两个不碍大局,而十几个的话,课就无法顺利进行,但在中职英语课堂上十几个差生的存在并不是个别现象。为了以后的教学能正常进行,一开始就要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兴趣,把难度降低。因此,要对差生给予特别"关照",多提问,多鼓励,多监督。特别是提问时要讲究技巧,开始时只提问他们那些基本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并且应注意每节课都要照顾到他们,答对了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有一种并不比别人差的"成就感",消除他们在初中时就形成的自卑感或自暴自弃的心理。使他们产生一种抓紧赶上,参与到竞争中来的积极心态。课后主动找他们谈话,了解他们对英语的想法,告诉他们得当的方法,鼓励他们从基础学起,有问题大胆的问老师,让差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有被重视的感觉,为了不让老师失望,他们会努力试着去学英语

2.全面研究教材,转换教学方式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将培养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作为中职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自2006年秋季开始使用的国家规划教材职高英语新教材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种专门人才的需要出发,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

教材每单元设计一个话题,共四课,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分别从单词,听说,语法,读写四个方面展开练习。我个人觉得这套教材很适合中职学生使用,在巩固基础英语的同时,又能应付常见的英语使用场景。教材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了新的要求,在新的课程体系下,教学途径倡导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教学模式,它非常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它强调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也是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对语言文化的感知。

3.开展多种活动,"四会"能力均衡发展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因此一定要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能力是练出来的,而不是讲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少讲多练,以活动为载体,坚持´在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为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实际意义的,有现实环境的训练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用英语完成任务,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如可以把每单元的听说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也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还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来讲问路、方位介词等。中职学生英语基础不是很好,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很强,可以交给他们一些具体任务,留出时间让他们讨论得出结论,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查杂志,上网。教师在教学中要本着对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加强各种能力综合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彻底扭转"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的现象。

4.着眼学生未来,培养自学能力

中职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学的东西只能说打了一个基础,对社会需要来讲还远远不够,要想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必须要具备自学能力,不断地吸收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水平,才能永远处于不败之地。所以老师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

第4篇

关键词: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 教学效率

1.技校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

1.1 生源分析。首先,在职业学校,我们的生源基本上是初中学校的中等生甚至差生,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的学习也缺少兴趣,有的认为“反正不出国”,“以后生活中用不到”,对学习英语的作用认识不清,觉得英语课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关,没有必要学。其次,还有些同学认为英语学来学去也学不好,无所谓了,就自暴自弃,英语课就变成了睡觉课。再者,大部分职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能持之以恒,喜欢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单词,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再加上没有老师的引导,结果可想而知。?

1.2 教学现状分析。有些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认为职校英语的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可教也可不教,给学生灌输可学也不可学的想法,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认为只要学生不影响上课,就可以随便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教师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仍局限于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落后,检查手段单一枯燥,使学生丧失了最后一点想学英语的热情。?

据调查,职校学生有许多可塑造的地方,比如他们青春洋溢,热情奔放,对事物充满新鲜和好奇,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和实践,想象力丰富,只要稍加引导和鼓励,我们的学生也会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在职校,我们不乏有这样的优秀教师,短短的45分钟时间就能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收益?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设计好我们的课堂,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

2.1 明确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是我们了解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使用英语的机会和场合也越来频繁。英语作为一项交流工具,其地位可想而知。如果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对职校生来说,将会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更具有优势。其次,语言的学习能使我们的右脑得到更好的开发,使我们的沟通更方便,渠道更广阔,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说,学习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这些名句都告诉我们自信心的培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仅仅要传授书本知识,也要给学生传递一份情感,告诉他“你是最棒的,你可以的”,不要吝啬你的语言“you are good.”“ well done”“you can do it better”,“be confident”。你的一个笑容,你的一句鼓励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我相信教师的魅力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和:禾+口,人人有饭吃;谐:言+皆,人人能说话。”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幽默风趣,有亲和力的老师,反之,说话古板,不爱笑,照念课本,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老师大都不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自由发言,学生们不懂就问,教师有问必答,只需对教学进行组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整堂课氛围轻松愉悦,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课堂秩序有条不紊,那么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人人能说话”。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彼此的尊重。职校生由于其种种原因,自卑心老是会作祟,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不因学生的身份,长相,背景而有所区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比如恰到好处的提问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时不时提个问题有时也能把学生从开小差状态拉回来,如果学生能答上来,不妨趁热打铁加以表扬,如果答不上来,不如再给他个机会,并且告诉他,“老师一直在关注你,发现你最近的英语进步不少,要加油啊。”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面子,也能让学生集中一下注意力。

2.3 加强互动教学,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沟通,师生互动,生生

交流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所以,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共同合作,来培养学生积极地主动的学习。?

另外教师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例如我们可针对职校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多设一些趣味题,可分小组进行,答对会有些小奖励,答错就要倒扣分,题目可结合学生生活,即所谓的生活英语。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得到自我肯定。最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对表现优秀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表现欠佳的也要给予参与的表扬。再比如我们可以给我们的课堂留个“问题角”,空出十分钟让学生提问老师,或者学生提问学生,再或者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提问,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敢于挑战自己,说出自己的疑问,多种多样的回答改变了传统的思维定势,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能锻炼学生乐观胆大的性格,并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促进作用。

2.4 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引入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是课堂教学手段的重要提升。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刺激多种感官,展示了美景,开阔了视野,让人耳目一新。上课前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堂。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不少。教师成了专业的播放者,学生成了被动的看戏者,大部分时间盯着屏幕,就会产生视觉疲劳。有的教师把课件当成了电子课本,上课就是照“本”宣读,学生的任务就是对着多媒体抄笔记。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互动,更多的是人机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好多媒体,把多媒体当做教学的辅助手段,注意运用多媒体的频率。课堂需要互动交流,需要板书,多媒体的运用并没有说我们不需要黑板了,传统的板书有它自身的魅力。合理的板书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粉笔字写的不好而放弃板书,相反,这正可以作为一种动力,平时多练练字,就像我们要求学生要书写端正。板书可以用来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可以概括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教师的书写也是教师风格的体现。所以,一名好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更要合理利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生就是好方法,只要我们的老师不断探索,永不放弃,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备足课,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多引导,多鼓励,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青春的气息和充足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

[1] 张平定.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考试周刊,2011(50)?

[2] 庞丽娟.师生互动研究述评,长沙:学前教育研究,2009,(3):44-48?

[3] 郑金洲.教学方法应用指导,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

第5篇

小学开设英语课已经十来年了,开设英语课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国英语水平。小学生模仿力、记忆力、可塑性强,具有许多成年人甚至中学生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小学开设英语可以发挥他们学习语言的潜力。

小学开设英语课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开阔眼界,扩展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国际意识。因此,我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采用教材把语言功能、结构、话题、任务有机结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并注意利用多种媒体。此外,它有助于思想情感教育,注意中外文化交流,既有国际性也有民族性,并注意加强学科间的整合和渗透。

关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可行性问题,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可行或不可行。前面已经谈到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只要有良好的师资条件,把握正确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合小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采用以激励为目的的评价方式,小学英语课程就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应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电视,录音,录像,光碟等多上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此外,还要重视开课的频率。过去,小学开设英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时不足,学生接触语言的频率太低。

一般学校的课时是两课时,有些地区的学校每周只开设一个课时,学也学了,但就是学不会,记不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根据记忆规律,如果所学的新内容不能及时息,就会很快遗忘;相隔时间越长,遗忘就会越多。因此,小学开设英语,要采用高频率,短课时的方式,保证每周安排四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以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初级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丰富社会生活经历、开拓视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要通过适合儿童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把学英语与用英语做事情联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

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小学英语教学要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初级阶段要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这一方式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教师中心化,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事实上,教育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特别是儿童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然而,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等。

如果我们只要孩子学习和理解语言的知识,背语音和语法的规则,就恰恰忽视了孩子学习语言的优势,不少孩子因为学不会音标或不喜欢语法或记不住单词而掉队,进而放弃英语学习。因此,小学英语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

学校和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设备,通过提供大量的感知、体验、模仿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语感。语音语调的学习包括发音、重音、语调、节奏和语流等多方面,要防止以单音准确为目的的教学,要通过多听、多模仿,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进行训练,奠定语音语调的基础。要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就要创设交流的情景,使学生通过交流发展交流的能力。

小学英语课程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采用学生平时教学活动中常见的方式进行,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

第6篇

【Key Words】authenticity; conversation; communicatio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摘 要】随着英语教学法,特别是交际法的不断发展,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对话性就成为外语界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下篇章从交际法的角度阐述了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重大影响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对话性的重要性。通过介绍了交际法产生的背景及其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发,解释了交际法下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对话性的重要性及二者的关系,最后分析说明了尽管交际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提倡的“口语领先,兼顾四会”的确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起着重大作用。而要真正利用其来为英语教学服务,必须让真实性和对话性统一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真实性;对话性;交际;英语课堂教学

1. Introduction

There are several schools in English teaching, such as Translation Method, Direct Method, Audio-Lingual Method of Actual Oral Method, Cognitive Approach, Functional Approach, etc. The Function Approach, also name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Notional Approach or Semantic-Notional Approach, with the first most commonly seen, was “a result of the growing need to promote European unity and coordin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linguistically,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psycholinguistics.”[1] In fact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appearance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yet it is certain that the proposal of this method more or less enlightens those who concern about th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s we know with such English teaching methods as audio-lingual and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either rely on repletion and drills or spare no efforts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ad scientific works and enjoy literary works, and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to cope with difficult subjects and materials. Therefore, students are unconsciously taught to master grammar and vocabulary through reading and writing exercises, and the rules of the language rather than its use. This may well explain why students taught with such theories have poo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and are weak in oral skills. Though they have learnt much about the rules, they cannot apply them even in writing, much less in speaking. Moreover, the language learned is mostly of a literary type, the vocabulary disconnected with their everyday life and the students are often overloaded and do not fully perform their potentialities. These disadvantages led the educators and linguistics to reflection. They are much worried that the students are not learning enough realistic, living language, and that they do not know how to communicate in appropriate social language, gestures, or expressions. In brief, they are at a loss to communicate in the culture of language studied. This is what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ries to solve. It aims to teach communication skills consciously and propose to set communicating ability as the goal of language teaching, to develop the four abilities of language and to acknowledge the inter-depende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Furthermore despite the disparity of weak and strong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he former is defined as to use English for the purpose of study, and the latter to make use of English to study, the Communication Approach evokes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China. With the emphasis on “developing the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t takes into great consideration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what to teach is based on consideration of what the learners should most likely use to communicate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2] It’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use of the language to serve as the motivation of the learning, and stimulates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without losing sight of grammatical and situational facts. However, to fulfill these desirable goals, two factors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re essential: authenticity and conversation. Only these two principles are co-existing and well-integrated can a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be successful.

2. The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2.1 What is authenticity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ar reform has been one of the hottest issues in language teaching nowadays, and one of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form is “to transform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overemphasizes complicated, difficult, and outdated book knowledge into one which closely connects the curricular with students’ life and modern social scientific development.” [3] Ei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or that of curricular reform, this provides the origins of authenticity. Moreover,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uthentic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 has gone far beyond the scope of textbooks. Authenticity is “not an abstract or absolute notion and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the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4]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lassroom activities outstand amid all.

As in the case of the authenticity of teaching materials, Morrow thought, “An authentic text is stretch of real language, produced by a real speaker or writer for a large audience and designed to convey a real message of some sort. [5] While traditional texts are loyal followers of the examination and cannot stimulate student’ learning motivation.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y are inauthentic, and “a rule of thumb for authentic here is any material which has not been specifically produced for the purposes of language teaching”. [6]

The authenticit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means that teachers should not design activities simply centered on the teaching goals, but closely connected with living situations. To be more exact, teachers should bear in mind how to take full advantage of the authentic materials to design authentic classroom activities,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students’ language communicating competence.

2.2 The importance of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As we know, the main purpose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to develop students’ communicating abilities and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this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communication. However, this communication does not merely refer to teacher-and-student communication in classroom, but more than communication to others in English in real life. This determines that only when there is real and natural situation for students’ language study can Communication Approach completely serve English teaching. While as the most important environment of English study, English classroom in senior school has every reason to be authentic.

First, in tradi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written at the request of vocabulary and grammar separate themselves from the real life, lack flexibility and can not accomplish the goal to train students’ language communicating abilities in real environment. While the authenticity of materials create beneficial circumstances for enhancing students ‘communicating abilities. As these materials derive from the concrete situations in life and can help make teaching interesting, lively and meaningful. Thus out comes the superiority of authentic language materials: the formal usage and expressions set examples for language study; the familiar and attractive topics helps student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ulture, customs and mind styles of the westerns and further incite their hidden study motivation, which will finally promote teaching results.

Second, authenticity of study materials paves way for th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 classroom; as what students learn from the materials may one day happen to them, their response to the situation more or less reflect their communicating competence.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teachers to design and organize classroom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authentic material and to design authentic classroom activities to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he students to use the target language.

2.3 How to achieve the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basis for the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at of language materials, yet the authentic materials can be said to “be those factua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rather than those specially prepared for language teaching.” [7] ,that is to say, articles in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review or comment on the Radio or on TV, the original texts about history geography and nature in west, records of the speeches of native speakers, etc. Such materials as take root in real life have prominent advantage over those designed merely around classroom exercises or drills.

In terms of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classroom activities, there is no fixed model to follow, but these activities hold one principle in common: students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m and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is far beyond that of book knowledge but more than the exchange of ideas about life experiences.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the key of the implement of Communication Approach lies in classroom questions. To be more exact, when design a classroom aimed at enhancing student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book knowledge, a teacher should take into amount the interest and features of the thought of the students, put forward questions that can stir up students mind, and by this way, students will find they’ve got much to say and are willing to express their own ideas, thus developing the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Take one for example, we taught as student-teachers in Changle Huaqiao Middle School in March this year, when giving the lesson of 15 Destinations, I asked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about the local sightseeing, attractions foods, and transport of Changle. They showed much interest and seemed to pour out all what they knew to the class. Though some Chinese were heard in their speech, they talked much more than even before. Therefore we can see that carefully-selected questions push forward the on-going of the effective teaching in classroom and perfectly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Communication Approach.

3. The principle of conversation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3.1 What is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First we should know that conversation doesn’t merely mean an informal, usually private, talk in which two or more people exchange thoughts, feelings, or ideas or in which news or information is given or discussed. It is not only “speech exchange among human begi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versing, but also the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8] And it is a two-walk or even multi-lateral (many-waye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nd includes spiritual exchange.

3.2 The importance of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makes English teachers in senior high school take a more practical and flexible attitude towards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hey begin to give propriety to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hile laying equal emphasis on all four basic skills with students’ communicating abilities as the final goal, yet to make classroom teaching a real platform for teacher-student’s factual and equal communication, conversation is the most basic but important carrier.

Association among human being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numerous ways, and conversation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one. Classroom teaching is a process, which takes utterance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as the presenting pattern and conversation as the main communicating medium. Furthermore, language teaching can be understood as language communication or language activities and conversation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 Therefor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has to keep an eye on conversation, which provides a perfect background for the fulfillment of communication during teaching. Besides, conversation facilitates the course of teaching and prods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municating competence. As during the course of conversing, exchange for ideas, truth, notions and the shar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either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or among students all effect the communication. Therefor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senior high school should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conversation.

3.3 How to fulfill genuine conversation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In the first, the fulfillment of genuine conversation should take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Sinc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proceeding with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s communication, an equal human relationship should be established. This comprises two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equality in thought and human dignity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should be maintained. Communicative Approach believes that teacher and students are both participants of the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and teacher’s absolute authority is gradually overlooked. The teacher is required to listen for varied viewpoints of students and should manage to encourage more ideas to be heard in classroom. Moreover, teachers should take care not to find fault about students’ speeches, but try to understand their state of mind, protect their novelty of thought. Only when a teacher acquaints himself/herself with the students can he/she converse and communicate with them.

Secondly, the equality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does not mean that we forsake the superiority of teachers’ knowledge, experience and techniques to those of students, but that it is this very superiority that entitles the teacher to give students encouragement. Besides, it’s known that man’s minds become more active in a free and easy-going atmosphere.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create a democratic casual and equal teaching ambience, contributing to students’ expressing out their thoughts. By the seemingly aimless conversation, students’ aptitude to think and communicate is completely explored.

Thirdly, the way of convers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Classroom conversation can be pided into that of teacher-student and that among students. The former pattern lends the way and is important in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s “teachers should create a wide variety of meaningful and authentic situations around the textbook and teaching events with the purpose of pushing the conversation roll on. Teachers should help students through the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to ensure the success of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 [9] While the latter can be pair work or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can develop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target knowledge on the basis of their living experiences and the knowledge they already know. If deliberately guided, this kind of conversation can facilitate learning, contribute to the performance of student’s inpiduality and finally promote their communicating competence.

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nvers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

The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makes preparations for the successful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while it is conversation that plays as a direct medium. The authentic materials and classroom activities ensure students’ participating interest, bringing into playing their initiative or enthusiasm and directly lead to the successful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Yet all these can hardly separate themselves from conversation. The passing 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has close link with conversation, either it’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or among students, let alone communication, which is the senior extending of classroom teaching.

As a matter of fact, authenticity and conversation are of equal rank in the fulfillment of teaching goals in functional-based course (i.e., a course that is designed with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hey are interdependent and stimulus for each other’s performance.

On the one hand, as the fundamental pattern of English classroom organization, conversation affects the implement of classroom authenticity. As in a course organized with Communication Approach, the traditional one-way and immunologic teaching style is abandoned and one that targets at heightening students’ leading character becomes popular. On the other hand, authenticity acts as a background for the continuance of conversation. In functional-based classroom, there’s much uncertainty during teaching course, which is the basic difference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It is uncertain what to expect during the course, including students’ response details of communication etc. This uncertainty also provides a great deal of sources of conversation. No pre-existed conclusion or fixed answers, countless new explanation of the same issues. And there’s larger open space to converse, which enables conversation to proceed.

5. Conclusion

As curre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have increasingly focused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pattern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seems to be feasible with its advocation of “giving propriety to oral speaking and laying equal attention on the four basic skills.” [10] However, as far as learning theory is concerned, neither Brimful and Johnson nor Littlewoods, can offer any absolute discussion, but several principles can be generalized as follows; [11]

1. The communicative principle: activities that involve real communication promote learning.

2. The task principle: activities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for carrying out meaningful tasks promote learning.

3. The meaningfulness principle: Language that is meaningful to the learner supports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refore, it seems that activities involving real communication and carrying with meaningful tasks serve to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other words, the authenticity of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natural requirement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And the cardinal form of classroom organization——conversation, if going well, can promote teaching greatly.

Brumfit further elaborates “A communicative methodology would start from communication, with exercises which constituted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for students. As they attempted the exercises, students would have to stretch their linguistic capabilities to perform the given tasks, and would be given subsequent teaching, which could be of a traditional form, where they clearly perceived themselves to need to improve to establish communication adequately in relation to the task.” [12] “yet despite of the unavoidable disadvantages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e., it refers to the learning theory very few.” [13], there’s still much desirability and it indeed benefits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 lot. And an effective and successful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goes together with as two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actors: authenticity and conversation, which parallel in a communication-based classroom. References

[1] Tang Lixing. TEFL in China: Methods and Technique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83. P25

[2] 同[1] P30

[3] 林华民.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5. P44

[4] 全建强.英语课堂教学的真实性[J].国外外语教学.2006年第1期. P10

[5] Morrow. Authentic texts in ESP In S.Holden (ed.).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London. 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s.K.1977. P13

[6] Numan.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D.1989. P54

[7] 同[6] P54

[8] 何洪.对话: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年第1期. P44

[9] 徐立群.教师在英语课堂师生交往互动中的作用[J]. 疯狂英语(教师版).2006年第1期. P17

[10] 同[1]. P27

[11] YiMing.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whpenglish.com/Article-Show.asp?ArticleID=170.2004

第7篇

[关键词]需求分析 校本大学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25-04

一、引言

需求分析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的不可或缺的步骤。教育部2007年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鉴于全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不尽相同,各高等院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可见,对本校学生的需求分析是指导和制定本校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重要依据。本次调查就是想通过了解本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需求,对校本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启示。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北方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北方工业大学为普通理工科院校,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了为期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分层不分级教学,两年学习后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本次调查就是在2010年入学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即将完成两年的大学英语教学任务时进行的。此时,调查的对象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大学英语的全过程,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英语学习需求。笔者随机抽取了分层班的245名同学,包括四个学院八个专业(包括机电、自动化、电气、建筑学、材料控制、工程设计、统计、广告、理学专业),发放问卷245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228份,其中男生119人,女生109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学生基本信息,包括专业、性别、英语学习年限;第二部分为需求分析问卷,包括学生对自己大学英语学习的评价,学生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动机,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对教材的看法,对课程进度和教学方法的看法,对学习效果的看法等9个方面的内容,共计40个问题,其中37个单选,3个多选。问卷数据借助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第8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法 语法教学

在中国,目前有很多专家学者都在强调重语法教育是陷入误区,但作为一个高中英语教师,我认为英语语法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英语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功能在当今一些不负责任的宣传下已经降低到了不能再低了,但是看一看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无论是口语还是读写),我们不能不担忧。英语作为一种文化而存在,而不仅是单词、句子。但我们看到的却只有单词、句子、文章等,语法被深深地掩盖起来,这更说明了语法在英语中的重要性。没有语法的英语不能叫真正的英语;没有语法教学的英语教学不是真正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看到我们 一些高中生写的作文,凡是作文要求的词汇及短语在文中都有体现,但就是没一个句子是正确的,追究其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语法不过关,不具备把单词短语连成一个正确句子的能力,由此可见,语法在英语学习中视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人把语法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作了如此比喻:单词是建筑中用到的砖、钢筋,它们是构成建筑物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建筑初期应该准备的材料。但是,仅仅靠砖石钢筋很难建成房屋。记得我的家乡有一种石头屋,完全用石头搭建,外表看有点粗糙,勉强可以居住。但是一旦进屋,没有人可以熬过夜晚,尤其是冬天的夜晚。石头的棱角不可能完全磨平,到了晚上,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用水泥,或者简单一点,用泥浆、灰浆把这些缝隙堵上,至少应该可以居住。英语也类似,没有语法的英语就是石头屋子,不好看,也不好使。语法好比建筑中的水泥,它是连接、加固砖或钢筋的材料。纳入文化范畴,语法也是语言文化中最具有考察意义的内容。比如,英语有动词的时态,汉语却没有;英语有词形变化,汉语也没有等等。

现在的语法教学由于受不正确的思想影响而失去了方向,比如现在有很多的英语培训机构,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范围前提下都可以参加。但据我所知,很多机构都强调口语,中国老师和外教一起教学。中国教师教了单词、短语及一些基本语法后,学生们就马上到外教那里去锻炼,当然,一般老外都很友好,他们根据你说的单词及比划就能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然后竖起大拇指说“Very Good”,学生就高兴极了。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曾流行一时的语法教学,在现今以功能意念为主的英语教学活动中被渐渐淡化了。一些教学专家和教育工作者纷纷指出其种种不足,各种英语教研教学活动均试图将其排斥在外,很少见到有关语法教学的内容。不少教师认为:在以功能意念为主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法教学是无关紧要的。而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勇于开口、乐于开口,但张口就是Chinglish,而不是地道的英语。

我发现我所带的两个班上的学生都有较强的口语表达欲望,而且他们的发音的确很好。但他们缺少系统的语法知识来约束自己的语言组织,很多时候是按照汉语的意念或语序直译过来。比如,学生在课堂上或作文里经常会出现“Although I am a Chinese people, but I am very like English…”等等类似的句子,简直让人苦笑不得。

于是我对我所带的两个班共106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就有96名学生认为语法教学是重要的,余下10名学生认为现在的语法教学不够好,不足以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和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因为这小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好。而这些数据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英语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语法教学不应在英语教学中占主要地位,但决不是无关紧要的。对美国或英国的学生而言,英语是他们的母语,他们每天直接生活在他们的母语环境中,在这样语言成长的自然环境下,他们还觉得语法的教学有助于增进他们的“speaking correctly and writing accurately(讲得无误,写得正确)”的语言能力,那么,语法教学对以英语为外国语言在学习的我们中国学生的重要性应是不容置疑的。英语教学的交际化并不排斥语法教学,也不能排斥语法教学。

对于中国中学生来说,应该主要通过听、说、读、写(下称“四会”)的语言实践来培养其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进行“四会”技能训练的同时,学生必须学一些语法基础。必要的语法知识对“四会”会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没有语法基础,“四会”技能不可能真正掌握。很难想象,一个不懂英语语法的学生能说出地道的英语,能看懂英语文章和作品,能用英语进行写作。我们是在非英语环境中进行英语教学,学生学习英语与学习本族语的客观条件大不相同。即使在学习本族语的时候,也必须学习语法,更何况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一门外语。

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更准确地掌握语言,为进一步用英语进行交际打好基础,英语语法教学不应被忽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也要考虑到英语语法教学。语法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获得言语能力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第9篇

关键词: 英文电影 英语教学 促进作用

一、大学英语学习的基本现状及要求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型的语言,一直广泛应用于国际各个领域。熟练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这一“武器”,才能更加有效地增强国际竞争力。然而多数中国学生的英语状态是,学会了基本的英语语法,阅读不成问题,也可以听懂简单的对话,可一旦跟英语国家的人交流还是特别困难。总结原因,他们缺乏的是英语会话言语的组织能力。要想学地道的口语,良好的口语练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可国内英语语言环境很缺乏。教育部已明确提出要对大学英语启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看英文原版电影是模拟语言环境,符合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尝试,受到越来越多英语研究者的关注。

二、看电影学英语的好处

随着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学习的途径也愈发丰富。英语教学实践证明,看英语电影可以作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其一,可以更直观地解西方文化。英文电影是一部讲英语国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观众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它的语言、思维及文化。

其二,可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一部电影都有其特定的主题和内容。在不同的主题和场景中,学生可以学会语言的不同表达方法。英语教学中英语电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将学生平日所学通过声像直观地表达出来,为英语学习者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其三,可以寓教于乐。电影的娱乐性很强,作为一种同时具备声音、图像的“立体”式的媒体形式,避免了英语学习的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通过看电影进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一)客观条件及实践性

随着大多数高校都建起了网络化、数字化的实验室,笔者发现,利用这些设施播放经典英文影视作品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二)教学需求与学生需求的结合

笔者曾对所带班级进行过调查。当时想要放映一部英语电影,于是想先征求学生的看法。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对电影的兴趣上面。反馈意见表明,100%的学生欢迎电影教学,其中80%的学生对电影的类型和故事情节比较感兴趣,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次之,另外20%的学生既对电影的内容感兴趣,又对语言感兴趣。20%这部分学生虽然所占比例不大,但都是班上的英语“尖子”,他们会慢慢带动其余学生。事实上,借助电影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正是英语教学所要实现的目标。

(三)存在的问题

1.影片的选择没有注意难度、思想性、相关性及时间长短。如果选择的电影难度过大,学生甚至连情节都很难把握,更不用说学习语言和了解文化了。笔者对所带班级2007级(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超过9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第一遍看英文电影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情节上,对于语言和文化信息的吸收和加工非常少。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和所学内容的相关性也是广大英语教师在挑选作品时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所选作品思想内容必须健康积极,还应与课本单元主题、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较紧密,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内容的学习。影片的时间长短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选择的影视作品过长,会严重影响教学进度。

2.影片的播放在时间、地点、字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由于大学英语教学时间有限,完整地播放电影,与教学进度易产生矛盾。此外,有的教室隔音效果差,电影教学会影响到邻近的老师授课。对于电影字幕在语言教学上的作用,实证研究证明,字幕能使学生较好地获得对语料内容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对内容、词语、句式记忆更佳。因此,教师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字幕。

四、如何看电影学英语

(一)英文电影的选择

在教学中,给学生放映英文电影的目的是以此提高他们的听力和口语水平,因此,选择适当的英文电影,应根据所带班级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的实际情况,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五点:

1.应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通过看电影学英语应分为几个阶段,即入门阶段,可以选择一些语言和内容较为简单的、轻松的影片,像《海底总动员》。在学生对英文影片有些感觉和兴趣后,就可进入初级阶段了,这个阶段就可以推荐学生看像《阿干正传》等影片,同时培养学生作模仿和跟读练习。下一阶段就是专攻听力阶段,像Lost这样的影片正是练听力的好材料,因为该片中不同的口音很多,个人认为如果能把它拿下,那么听力水平肯定会有所提高。在成功突破听力后,下一个阶段就是提高阶段,在有了一定的听力基础后,就可以看一些既具有教育意义又能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影片,比如《教父》。

2.应选择思想内容健康的影片。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力求坚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

3.应注意中英字幕的适当取舍。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根据本阶段的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来选择保留何种字幕或是否需要保留字幕。

4.尽可能选择与生活贴近、与教学内容接近的影片。与课本单元主题、文化背景知识联系较紧密的影片更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并且可寓教于乐。

5.看影片中人物的发音是否清晰、标准、地道。

(二)看电影学英语的具体方法

英语环境是听力和口语练习的必要条件,看电影学英语可营造出轻松的英语学习环境,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阶段

在选择好合适的电影后,还需要查找资料做好讲解工作,教师可预设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这样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剧情和对白。

2.培养语感阶段

杜子华在《英语成功学》中提到,“英语语感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是不可忽视的一点。语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觉,了解的程度和语言之间的距离,当你一旦培养起语感来之后呢,你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都会在大脑里处于潜意识状态,当你说英语时,不假思索就能说出来,比如说谢谢您,你说Thank you。因此不假思索地说地道英语就是语感,该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培养语感”。

3.浪漫阶段

从教育学上来说,语言学习有三个过程,第一个就叫浪漫的过程,浪漫的过程就是说不管语言的对和错,都乱说乱用,比如小孩学习英语,一个人只有浪漫地去做什么事的时候,才能把它放到一种潜意识上去。所以,在看了多部电影后,可以精选部分电影鼓励学生进行剧情复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4.准确阶段

在进行了大量的泛看、泛听之后,就需要力求准确了。必须把所看的好的影片,无论从语法上、词法上,还是从结构上、得体性上,都要把它表达得非常准确。

5.综合应用阶段

什么叫综合应用阶段?就是一个人当把他浪漫期培养的感觉,又转换成准确期,并且最后能综合地利用,在利用的时候并且还不知道自己在利用这些东西,他就到了最高的境界。就像美国人说英语根本不需要想语法一样。语言学习到第三个阶段,叫交际法教学,在这一阶段,需要做精听、精读练习。

(1)为了促进理解,要查看电影脚本,在看完第一遍之后,记住比较难听懂的段落,查看脚本,仔细研读并朗读出来。例如,在《当哈莉遇上莎莉》中有很多莎莉和哈莉的经典对白,其中一些说得又快,又很难听懂。在看完影片之后,应马上查看脚本中的对白,大声朗读并记忆,然后反复模仿其语音、语调、语气,尤其要重视连读和略音以及一些俚语的读法。在做完练习后,分析学习效果。

(2)角色扮演

选取影片情景,由学生扮演其中人物,并在课上表演。为了演得好,学生必须得进行大量的听和模仿。在这期间,可以让没有参加的学生作评审团,指出他们的优缺点,以提高整体的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3)要留意文化差异

电影是文化的传播者,其中的文化差异,却不能仅仅通过语言来分析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对西方文化背景的介绍,并与中国的相关文化作比较,让学生体会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让英语真正地发挥它交流的作用。

(4)要养成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首先,在看电影学英语的过程中,观察如何应用英语进行交际和沟通。其次,合理切换中英文字幕练习听力和口语。最后,要遵循遗忘规律,适时进行复习。

五、结语

总之,在外语学习中,英文电影是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只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特点选择适当的影片,并且精心设计每一次学习,在不断的正确引导和督促下,循序渐进地学习,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增强其听力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会促使学生去充分了解英语世界里的风俗民情和人生百态,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必须意识到,学英语也不能把精力全放到看电影上,这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法,重要的是要将这一教学方式与日常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英语电影在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松涛.英美影视作品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4).

[2]杜子华.杜子华英语大课堂・网上情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何高大.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2).

第10篇

1、培养语法运用能力不是不要交际英语能力

一直以来人们对高考英语分数的要求的过分的高,很多人对交际英语造成轻视的现象。随着近几年来“交际”英语教学思想正被广大英语教师所接受,并一直在进一步探索着。但有些教师认为交际能力主要是听说能力,认为口语能力与语法能力相违背。这是对语法与口语能力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能力的曲解。事实上,“交际”英语教学一向认为语法知识是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言形式。因此,交际英语和语法教学并不相违背。

2、从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来看,必须把语法和交际英语相结合。

英语对我们来说是一门外语,我们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像学母语一样。我们学习母语时有良好的语言环境,不必学习语法,也不必学交际语言而形成的语感。从获得语言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获得了用母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而英语语言的学得主要是在课堂上获得的,缺乏学习语言的环境,从而必须掌握系统的语法知识,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结构才能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和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规律是:学习外语不但要掌握语法规则,还要有丰富的语言交际能力,才能真正地学好英语。

3、就英语的学习目的来看,也要语法与交际相结合

学习英语不只是用口头来交际,还要以书面形式运用英语。高中英语教学最终目的就是全面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扎实的语法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如果语法结构不正确,则严重影响语言输出的准确性。如果没有很好的语言交际能力,就不能把提出的问题与文章结合起来,就不能最终把文章理解正确,因此要把语法和交际相结合。

4、从高考试题改革来看,也要语法和交际能力相结合。

高考虽侧重语法,但就近几年来每年都在单选中出现一道至两道交际英语知识方面的题。七选五的题型,如果上下文链接不好也很难答好这一题型。这也体现了交际英语在考卷中的比重。然而就整个试题来看也不能死抠语法,也就是说从题型来看不懂语法寸步难行。每个单选题、完形填空、阅读理解都有其完整的语言环境,并也运用了许多交流性的语言,只有精通语法知识、掌握好交际英语才能确切地理解文章,更好地把握正确答案。

5、在课堂教学中要把语法和交际性英语有效地结合起来。

第11篇

李宏,贵州大学外语系助教,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北京102249; 贵州大学外语系,贵州 贵阳550025)

摘 要:本文根据心理调查,探讨非专业英语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分析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英语课堂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影响,以及课堂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心理;课堂教学;调查

人们普遍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多半在校生都能通过国家组织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还通过了六级考试。但是多数学生抱着考试的目的学习,一旦过级便如释重负,英语学习也随之终止。何兆雄教授(2003:47)说过一段话:“无论学什么,个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有兴趣才有动力,才能学得轻松,才可能学好;只有一个很实际的目的但却没有兴趣,……学习的过程一定会是十分被动、十分乏味、甚至是苦恼的。”这也正是许多高校英语学习的真实状况。大学英语的学习是学生学习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关键所在。可是,如今高校英语教学费时低效,学生进入大学后的英语水平似乎不进反退,教师苦于教之无效,学生愁于学而无门。 这一现状是否说明大学英语教学的失败,因此需要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况有较深的了解,方可得出解释,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解决。

I.理论背景

外语教学是一个包括很多变项的复杂过程(桂诗春,1985),其中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学习这是语言活动的主体,是语言学习的内因,语言研究者与语言教师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心理有所研究,并注意外界因素对他的心理影响,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发挥学习者的心理优势,克服或避免其心理劣势,提高语言教学的水平。

对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的主要途径是在课堂教学中来完成的。而且,人们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可以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这方面的主要实证调查依据来自Long(1983)所做的一次回顾:课堂教学显然可以加快语言习得的速度,也可能对语言习得的过程发挥正面的积极影响(蒋祖康, 1999).因此,要想提高学习外语的兴趣,必须让学生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去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状况、以及他们对英语课堂教学的看法和建议进行了一次调查,以求清楚了解课堂教学的情况和学生的学习心理,进一步提高我校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推动英语教学的改革。

II.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时在石油大学(北京)2006级理工科学生中进行的,随机选出120名学生参加,其中男生85名,女生35名,年龄在18-21岁之间。这些学生几乎都已经学过七年以上英语。到目前为止,正好学完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第三册。

2.数据收集

调查用的是问卷和访谈方式。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个人心理因素调查,包括7道小题;第二部分是社会心理因素调查,由7个小题组成;第三部分是调查现行课堂教学对学生心理的影响,由11个题组成。每道小题有二至五项选择不等,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多项。课后,在教室对学生进行访谈,收集了一些有意义的数据和资料。除此之外,还统计了调查对象2006-2007 年度英语期末(上、下)考试的成绩,以便进行比较说明。

III.结果分析

1. 个人心理因素分析

影响学习者英语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个人心理因素的差异,会产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的差异。因此,为了充分了解学习者的个人心理因素,我调查了学生的性格、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目的等。请看表1:

表1.学习兴趣

从这一组数据来看,只有4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15%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然而40%的学生介乎之间,对英语学习没感觉,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比例,说明教材或教法未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有必要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去鼓励影响这一部分学生。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才有可能学好语言。

表2.学习目的

从学生的学习目的调查来看,88%的学生都是明确学习目的的,但也有12%的学生不太明白自己应该干什么,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有了目的,才能找着自己的学习方向,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性格因素的调查中,有22%的学生认为是内向型性格,30%的学生选择外向型,其余均认为性格在两者之间。偏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有75%对学好英语有信心,25%表示没信心或是心里没底;而偏内向型性格的学生中,60%对学好英语有信心,40%缺乏信心。由此看来,外向型学生比内向型学生自信心更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因人施教,帮助学生发挥其性格中的长处,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 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包括学习动机、学习环境、影响学习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等。请看表3:

表3.学习动机

从这一组数据看出,英语的实用性是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因素。40%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为了找工作,30%是为了过四级,外语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确定长远的目标,不要让英语学习终止在通过四级之时,毕竟英语的使用不会终止于大学毕业。

表4.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

影响英语学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从上表中可以看出,29%的学生认为学习动力是关键,37%学习环境与学习风气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心理与学习成绩。教师在语言学习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除12%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外,有75%的学生认为教师对英语学习有较大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态度与积极性、语言水平、学识造诣、教学经验、外语教学法的专门训练、教学适应性、年龄和性别等也影响外语教学效果(桂诗春,1985)。

3. 课堂教学对学习英语的心理影响

课堂教学理应推动英语学习,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学生的成绩反映的现象却是相反。请看表5,经过两个学期的英语学习,期末考试中只有一个班级的成绩是比第一学期进步了,其余三个班都呈下滑趋势。

表5.石油大学(北京)2003-2004年度英语期末(上、下)考试的成绩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57%的学生认为现学的精读教材很难,只有37%认为适中;25%的学生都说精读教材没意思;在精度课上的收获可以从下表中看出:

表6.教学效果

但是,57%学生对英语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比较满意的;认为老师水平高,备课认真;但77%的学生都肯定地说通过这一年多的英语学习,英语水平比高中时退步了.对这一现象,外语教师们也是早有耳闻,关键是要找到症结所在,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慢慢摸索,找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改变现状,保证教学质量。

4.访谈

现行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满堂灌”式的语言教学模式也算普遍。这种以教师为中心(teacher -centered)的教学法即是教师上课的“一言堂”,学生被动听讲,学生极少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无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知识。而“教育的最终成果是培养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调查中,对现行教学法不满的学生占到了85%(120人),满意的只有18人。大多数学生的心声是:英语课堂教学过于枯燥。访谈内容大致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现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是为了考试而学,尽管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但“为了考试”却大大降低了同学们的兴趣,因为学生是厌烦考试的。建议学一项知识为的是能去解决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英语课上教的东西应该实例化。

②上了一年多的英语,只有词汇量得到些提高,感觉所学英语与四六级联系不大,反感解释单词用法和课文结构,如果继续按这样的教法下去,最后的一点学习英语的激情也将熄灭。

③大学英语课文太枯燥,内容缺少吸引力,感觉学完一课后,除了记住几个单词外,没有其他进步,课堂气氛沉闷,越来越没信心,只是在被动的听,没有参与进来。

④希望了解一些外国的习俗和跟英语有关的趣事,多介绍一些大家比

较迫切需要得知识,讲授一些如何提高英语水平的方法,以提高大家的兴趣。

⑤大学教学应该注重能力培养。英语学习和教学都应该落到实处,教要教同学们不会的,学要学自己不懂的,而非摆摆形式,应付差事。项在哑巴英语现象比较严重,希望老师能够大胆地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给以写实用的指导,力求寓教于乐。

IV.启发与建议

以上分析只是根据笔者的调查总结出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状况。虽说被调查者不多,但通过他们至少也反映出了中国大学英语教与学的一种总体状况。发现了主要原因,认真加以思考和总结并采取适当措施还是有可能使事情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1. 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鼓励为主得方法;讲授内容要有启发性;课堂组织要形式多样;利用各种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包括电化教具、测试与评分;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

2.教师应采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以旧式教学法为基础的同时,不妨适当采用些诸如交际法、认知法、自然法、暗示法或听说法等教学手段,甚至在允许的情况下讲授课外知识以使课堂教学生动而有趣,让学生保持一种昂扬的激情。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工作热情,又要依靠学生的积极配合。

3. 正确对待四级考试,适当调整四级统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位置。尽管国内高等院校对现行的四级考试说法不一,但大学英语实行四级考试无疑推动了我们国家的英语学习,对提高大学生英语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还应教会学生一套外语学习的方法,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帮助学生确定较长远的学习动机与目标,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Rod Ellis.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1985.

[2]冯梅. 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状况调查[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 (2).

[3]桂诗春. 心理语言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34-40

第12篇

【关键词】 英语教育 英语学习 初探

1. 英语教育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英语教育发展很快。但是,不能否认,我们英语教育的整体水平还不高,“哑巴英语”“费时多,收效低”等问题普遍存在。因为英语教学作为广义的教育的一部分,与整个教育体制和中国多年以来的教育传统密切相关。学生接受传统的教育时间太久,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学习中被动接受,而不主动地去学习。在他们看来,老师讲、学生记才是真正的学习,讲的越细致越受到欢迎,因为那样他们就不用再动脑子思考了,因此产生了对任何教学刨新的排斥心理。另外,外语教学与专业学习脱节,语言被当成了教学的目的,而不是学习的媒介,语言从本质上讲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如果教学中削弱了语言的这项功能,把语言本身作为教学目标,结果学习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2. 英语学习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3. 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几点建议

3.1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

学习英语首先要有兴趣,并努力发展这一兴趣。如果你对英语没有兴趣,那就不会有持续的干劲和动力,英语学习将很难坚持下去。反之,一旦你对英语有了兴趣并努力地发展这一兴趣,那么,你就会不知不觉地去做,带着强烈的欲望去读英语,听英语,说英语.写英语。你就会主动地找人去练英语,找一切可以提高你英语的机会去提高你的英语水平。不知不觉中你的英语就会提高。不知不觉中你就把英语学会了。所以“兴趣”对学好英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把自己的兴趣与英语学习结合起来,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条件。

3.2灵活学习、多开口、多练习

学英语很重要的一点是用来和他人交流,但开口难也是中国人学英语的一大难题,有些人把是否看懂当成学习的标准。拿到一本口语教材,翻开几页一看,都看懂了,就认为太简单了,对自己不合适。其实,练习口语的教材,内容肯定不会难,否则没法操练。看懂不等于会说。把这些你已经学会的东西流利地表达出来,才是口语教材最主要的目标:还有是有些学生千万不要用汉字来记英语发音。

学口语最好的办法.不是做习题,不是背诵,也不是看语法书,而是多开口,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语感,只有具备了语感,才能在做习题时不假思索、下意识地写出正确答案。我们学院每个学期都会让外教组织口语活动,另外外语角也经常举行,建议同学们多去参与这些口语活动。在练习口语的同时又能结交新朋友,岂不乐哉。多开口多练的同时会碰到所谓语法问题。我个人的意见是:语法好比游泳理论,对于没有下过水的人来说,游泳理论是用处不大的。同样,对于语言实践不够丰富的初学者,直接学习语法的用处不是很大。所以,一定要结合语言实践来理解语法,语法是学会语言后的一种理论思考。学语言不存在对错,只要能说出来,意思让人家明白就可以了,不用费尽心机考虑用什么句型,只要能选准一个单词就行。

3.3树立目标。坚持不懈

本人所交的班级在大一第一学期参加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的通过率是较高的,愿意是我从第一天见到学生们的时候,就鼓励他们树立在大一学年通过B级的目标。做事想要成功,就必须树立目标。一旦有了目标,你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学好英语。说长远的目标太空洞太虚,那么制定短期目标也行,比如说像上面提到的通过一个英语考试,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英语。一个人如果能够通过一个具体的想象,看到自己学好英语之后的灿烂的未来,即使他学习英语有挫折,也会坚持不懈地学下去,直到学好为止。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小目标要从属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为远期目标做铺垫。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3.4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

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日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日。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听课是学习时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复习要摸规律,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作业要独立完成,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还有,要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记性好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5教与学相辅相成的规律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必然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学生不断学习并反馈给教师,这样组成一个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如果英语教育学习过程中只是单方面的或者根本就没有信息传递,那么英语学习肯定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失败。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目的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以教师为主导必须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加以制约; 学生为主体也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下。因此,在英语教育与英语学习过程中处理好教与学这个基本的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秀华.《如何培养中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