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航天技术与民品

航天技术与民品

时间:2023-09-19 18:49:1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航天技术与民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航天技术与民品

第1篇

这对于陕西、甘肃两省,以及西部来说都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有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尽管在《规划》中,还有先进制造业、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等基地建设的定位,但“统筹科技”被放在了第一位、是真正的重点,将承载着关中一天水经济区未来腾飞的梦想。

增强对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

按照《规划》,作为“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城市西安,自然而然要肩负起此“探索统筹科技资源整合、提高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历史使命;这同时也是中央为实现内陆地区协调发展而做出的区域战略调整。

此前,中央已先后批准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城乡统筹、武汉一长株潭两型社会等综合改革试验区,每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心都不一样,而定位西安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进一步丰富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布局。

这意味着关中一天水经济区不仅取得了与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成渝、武汉一长株潭城市群等综合改革试验区一样的国家级战略地位,而且还拥有了改革的先行先试权;也显示着国家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后,为进一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对西部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西部大开发战略水平的又一个重大举措。

在《规划》新闻会上,陕西省省长袁纯清回答了记者为什么要把“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放在关中时表示,一方面,西安是一个特大型城市,现有各类科研机构365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测试中心和平台160多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2万人,两院院士44人,是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综合科技实力仅次于北京和上海,居全国第三位。

陕西又是公认的中国军工第一大省,军工60%以上的能力和86%的科研院所都集中在西安,西安因此成为全国军事装备制造能力最强的城市,拥有其他省份无与伦比的军工实力,技术雄厚,门类齐全,尤其在航空航天、核技术、电子、船舶、兵器领域、通信设备、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良好优势。

另一方面,囿于传统计划体制的条块分割,这些科研技术和军工实力大多集中在央企、中央级科研院所和高校手中,比如有央企的、军队的、高校的、地方的、科技系统的等;从行业来讲,有民品、航空、航天、兵器等门类。数量看起来很多,但被分成许多块,形不成整体合力,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低;特别是军工产业,与地方经济融合度很低,各自为政,没有很好地统筹起来,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资料显示,陕西隶属中央的科教资源主要集中于国防科技系统,“九五”末以来,陕西承担了全国六分之一的高新武器装备研制任务;军品技术改造和条件保障投资占全国五分之一以上。这种以国防系统为主,具有显著的“迁人性”特征的科教资源布局和管理体制,使得中央所属科教资源主要完成系统内下达的纵向科研任务,缺乏为陕西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主动性。

陕西省信息中心主任李振平,此前担任陕西省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是陕西省最早参与《规划》调研和编写的人士之一。他介绍,这种“国家队”科技资源与地方经济结合不紧密,大量丰富的科技资源不能共享的传统经济运行体制下,许多科研机构和人员分散在不同区块,彼此缺少信息沟通和项目合作,合力优势很不明显,使陕西并没有形成相应的包括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在内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颇显乏力。

同时,陕西和西安众多的中小型高技术企业成长缓慢,企业中新产品开发投入低,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投入不足,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交流和合作开发的积极性不够,未能形成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分工、产业链协同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特别是高技术领域内缺乏龙头企业,这都制约着西安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能力。

因此,在这样一个多元经济体制环境里,开展全国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试点,关中如果能有所突破,能够集中解决国防军工与地方经济、高校与企业、国企与民企、军品与民品的融合问题,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军民、学校科研院所和地方经济之间脱节的老大难问题,为区域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径,对全国来讲,也具有示范性意义。

寄希望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

然而,拥有如此丰富的优势科技资源,陕西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却长期处于劣势,对地方经济的贡献度很低。这种全国罕见、反差悬殊的现象被当地经济学家总结为“陕西现象”如何实现关中科技资源的统筹,促进和提升科技实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呢?

“关中要统筹科技改革,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核心就是解决体制机制问题。”李振平认为,但是依靠目前的管理机制和力量,远不能满足建设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的要求,需要从体制层面进行系统深入地改革。统筹科技资源的关键是协调各方利益,首先,政府就应该成立一个综合管理关中一天水经济区的协调服务机构,全方位统筹整合配置资源,全面负责基地的总体规划、产业布局、建设管理和内外协调工作等。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的工作主要是搭建平台,以资本、技术为纽带,吸纳各种资金进入,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做大增量为重点,优化配置并加快兑现科技资源整合。为此,规划在第四章“构建创新性区域”、第五章“产业发展”、第十一章“政策措施”等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政策、投资、环境、人才等方面的创新要求和政策支持。

具体到操作层面,西安市提出了在充分利用《规划》支持在统筹科技资源方面先行先试的机会,建议成立一个军民结合共建领导小组,加强与西安地区航天、航空、兵器、电子等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联系与合作,整合国防军工资源,探索创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体制新机制。

重点工作任务是: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建产学研合作新体系,整合科技基础资源,构建科技服务公用平台,建立创新服务共享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创新科技人才机制;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整合军工资源,优化国防科技资源配置,构建军民结合、军民共建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社会配套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现代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产业、经济、文化、社会统筹协调发展。

争取用3年至5年时间,通过综合配套改革,突破科技资源条块分割、配置不当的体制,率先建立高效整合利用科技资源的体制机制,为统筹科技资源、拉动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支持,成为国家重大政策的试验基地,创新型城市的示范窗口。

目前,西安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大突破,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主导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已经落户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首批9个项目开工,总投资约50亿元。该基地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整合旗下军工资源提供了平台,一大批散布各地的军工企业将陆续迁入,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国清表示,将努力把该基地建设成为规模大、效益好的高科技产业园区。

第2篇

关键词:技术转移;网络平台;服务体系;服务示范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1-0005-03

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快速发展和赖以生存的核心动力,技术转移(又称“成果转化”,国际上惯用“技术转移”)是技术创新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目的所在。一项创新技术如果不能转化为生产力,只能称为“发明”,技术创新要实现其价值和效益,关键要靠技术转移。目前,技术转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杠杆,是技术创新的核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如何有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设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推动技术转移,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和积极推进的工作。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广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探索建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模式,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

1构建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在国家、地区、行业内部之间自身输出与输入的活动过程。它包括技术成果、信息、能力的转让、移植、引进、交流和推广普及。技术转移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2007年12月,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共同签署的《关于印发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火字[2007]609号明确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发展规划,积极发展技术市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迅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长期以来,技术转移一直是我国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技术创新成果迅速转移的最大障碍。为了有效整合科技资源,降低科技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加快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当前,努力探索和完善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和技术转移制度建设,创建有利于技术成果迅速转移的发展平台,加快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广西技术转移现状分析和存在的问题

广西是一个地处西南的民族自治区域,虽然社会经济相对落后,但技术转移工作起步较早。从1985年开始,广西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与技术转移相关的法规、政策,为广西技术转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广西通过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开展技术贸易、技术咨询、技术中介、中小企业技术服务,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已初具规模。但是,面对新形势下巨大的社会需求,当前广西的技术转移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现阶段主要问题表现在:

2.1信息渠道不完善,缺乏资源共享平台

技术转移沟通渠道不顺畅,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是广西技术转移面临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广西现有的各个技术转移板块“各自为政”,缺乏共享机制,这是由于在建立信息网络时没有考虑到资源共享,因此资源的个无法实现有效整合。加上信息网络建成后缺乏有效的推广,宣传力度不够,网络信息的点击率不高,很多网络信息的功能并没有真正

地发挥作用。因而导致服务机构缺乏与科技开发机构、企业直接合作关系和广泛的联系,信息不通畅;专业法定检测

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不健全,服务不规范,资源得不到有效共享,造成了大量重复劳动和资源的极大浪费,阻碍技术转移的发展。

2.2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无法满足经济社会需求

2.2.1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滞后我国的技术转移服务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内很多省市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已有相当水平。而广西技术转移受资金、人员、基础设施和核心服务能力等条件制约,科技中介机构负荷重、运转慢、效率低,还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有些机构形同虚设,根本就没有发挥作用,技术转移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粗放型技术转移服务仍占据主导地位。

2.2.2技术转移服务能力不强由于广西多数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服务缺乏清晰的业务定位和核心竞争力,功能单一、业务面较窄,大部分机构开展一般性的信息咨询与服务业务,特色不突出、优势不明显,无法满足社会和客户的综合要求,难以形成规模效益。此外,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质量不高,后续服务能力差,影响了技术转移推进。

2.3技术转移供需脱节

一方面,技术转移供给数量和质量与市场需求脱节。我区大多数技术成果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能够直接转化为商品的技术成果偏少。2004~2007年,广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成果数量达4742项,但成功实现转化的仅有500项,转化率仅为10.54%。另一方面,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缺少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直接承接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不足,高校、工程公司(设计院)、企业等在技术集成上互动不够,没有形成合力。目前,广西许多中小型企业有设备、有资金,但缺乏技术开发力量,又没有快捷的途径获取合适的技术成果,部分企业实现技术交易的途径多是以私人关系完成,对广西的技术信息来源渠道了解不多。

3基于Internet的广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建设

3.1总体思路

按照《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构建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大学和科研院所为源头,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纽带,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3.2建设目标

根据广西技术引进、创新的需要,构建一个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引进创新科技服务网,包括搭建一个联结各市、服务全区、信息数据共享、资源互通的引进创新科技服务公共网络平台, 在中心城市建立信息传递开放式节点,为提升广西优势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提供有效服务和支撑;建立健全引进创新科技服务体系,为各类技术创新提供科技中介服务和公共科研服务;建立产学研相结合、中介机构参与的行业性技术引进创新服务中心,开展技术引进创新、二次开发创新和服务示范,形成一批拥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3建设内容

搭建一个技术转移网络服务平台;建立广西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开展服务示范。构建以网络平台为依托,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广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

3.3.1搭建技术转移网络平台搭建一个技术转移电子物理网络系统,实现各类科技、经济和法律信息资源的整合、汇集;实现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大型仪器协作共用平台、科技文献服务平台、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网、广西三引基础数据平台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信息资源汇交、共建共享,为广西技术转移提供信息服务。

(1)建设广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建立优势产业资源、境外科技资源、技术需求、人才需求、招商引资、投资融资、项目包装、科技成果、专利、标准、专家人才、科研机构、科技基础条件、中介机构、政策法规、专家咨询、展会信息、管理工作、行业动态等内容模块,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信息。

(2)数据库建设。开发整合优势产业资源数据库、境外科技资源数据库、科技成果数据库、技术需求数据库、招商引资数据库、投融资数据库、专家人才数据库、科研机构数据库、中介机构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标准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

(3)系统开发。开发集成后台管理系统、信息采集与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数据库检索系统等网站应用系统。

3.3.2建立广西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1)建立服务联盟。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以协作互利为原则,建立一个联结各市、服务广西、信息数据共享、信息资源互通的技术转移服务联盟,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机构进行资源、人才、服务功能的虚拟集成,为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各类创新主体的技术引进和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提供科技中介、公共科研服务的“一站式”全程服务。

(2)建立海内外技术转移工作渠道与服务网络。建立和巩固一批高起点、高效率的海内外合作渠道与服务网络,并实现相互利用和共建共享,推动广西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与区外发达地区、海外同类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引智力、引技术、引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招商引资等多元化业务。

(3)建立网络服务节点。在广西14个中心城市建立区域服务节点,在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与风险投资机构建立服务节点并组建一支信息员队伍,依托网络平台,建立连接“产、学、研、金”等机构的互动式信息终端,采集和整合各类技术、经济和政策法规信息。

(4)加强科技中介服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制定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培训大纲和计划,开展规范化、制度化的培训工作。逐步建立一支科学素质高、市场意识强、专业知识广、信息渠道宽、公关能力强的引进创新科技中介服务队伍。

(5)建立咨询专家队伍。根据广西技术引进的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广西本地专家为主,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组建汽车、机械、电子信息、中药、有色金属、林化、生物等行业的专家小组,为创新主体提供技术咨询和管理咨询服务。

3.3.3开展科技服务示范

(1)信息服务。提供技术、经济、人才、市场、政策法规、专利和标准、投融资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组织各类技术交易活动。举办和引进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和品牌效应的科技展览会、技术交易会、项目推介会、洽谈会、学术会议、科技论坛;组织参加“一周两会”等海内外的技术贸易、技术交流、商业配对、培训考察等活动,促进我区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

(3)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技术项目鉴定及水平评估、技术项目经济分析、技术项目转让方式策划、推荐技术项目合作对象。

(4)技术创新服务。组织共性技术与关键技术的开发、示范和推广应用。

(5)融资、投资策划服务。融资、投资策划,撰写融资方案、项目融资建议书和商业计划书等,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推荐项目意向投资者、接洽融资企业、协助谈判、撮合交易。

(6)政府科技立项咨询服务。提供政府科技创新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立项咨询;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申报项目评估与鉴定、申报材料编写、科技查新、申请等服务。

(7)企业诊断服务。开展企业诊断咨询和示范指导,解决企业技术、管理方面的难题,协助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生产制造技术。

4结语

技术转移服务平台是国家快速发展和赖以生存的核心动力,构造一个功能齐全、资源丰富、服务多样、符合技术转移服务需求的平台是当前各级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广西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作为技术转移的创新服务系统,设计开发的系统功能、创新资源结构、服务体系以及管理规范和运作机制还需要在实际运行和服务实践中进行检验,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全面、高效的能充分满足广西技术转移需求的服务平台,为促进广西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孟欣.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服务平台建设框架思路[J].科技与经济,2006,(2).

[2] 黄炯.加快推进绵阳高新区自主创新科技平台建设初探[R].绵阳人事,2007,(8).

[3] 肖雪葵.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情报学报,2007,(2).

[4] 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广西技术转移情况调研报告[R].南宁: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2008.

[5] 王文清.构建高校数字图书馆综合服务门户[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2).

[6] 肖秋红.知识创新体系中企业信息需求研究[J].情报杂志,2000,(4).

[7] 吴国林.区域技术创新平台研究――大涌红木家具专业镇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

[8] 王文清.构建高校数字图书馆综合服务门户[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