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9 08:40: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图书馆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图书馆管理 理论 模式 办法
知识管理是在网络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知识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用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创新型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它致力于将图书馆内部员工的智力资源转化为更加具有效力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将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类、信息与活动进行高效的结合,实现知识更大程度上的共享。图书馆是实现人类知识传承的重要载体,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的管理中,对于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效率、提高图书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的概念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各项管理,主要包括了对知识的获取、创造、加工、存储以及应用和广播等过程中的管理;广义上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对与知识相关的多种资源以及无形资产所进行的管理,这其中涉及到了知识组织、知识资产、知识设施、知识活动以及相关的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全过程化的管理工作。图书馆知识管理更大程度上是广义上的知识管理,包括了对工作内容进行的知识管理,也包含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对工作内容的知识管理属于科学的知识管理的范畴之内,目的是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对组织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是在组织的知识管理范畴之内,目的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以及具体措施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管理具体是指应用现代化的管理学理论和方法,通过科学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合与使用,发挥图书馆以及内部藏书的最佳效率,是达成图书馆的建馆目标和图书馆任务的具体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科学的运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图书馆及内部藏书进行合理的配置以及使用,提升现代化的图书馆所具有的各项功能,更好的发挥图书馆的功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理论的创新表现在理论基础、管理对象以及管理侧重点等方面,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而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是以现代化的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以工作人员、图书资料、文献信息等为主要的管理对象,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对象除了以上内容,还包括了组织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知识管理等,相关管理工作的落实也要从图书馆知识管理涉及到的所有内容入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按照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以及各项工作之间的依赖程度等,将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进行事物模式、集成模式、专家模式以及协作模式四大类创新管理模式的划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事物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的规范化,强调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通过对核心业务知识的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来确保与核心业务有关的运营活动的持续稳定的开展。知识管理的集成化管理模式强调整体上的最优,通过跨部门之间的协调统一,采用业务集成方式形成图书馆管理中的运行规则以及行动标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专家模式重视从专业化的各项工作中获得核心业务的发展动力,强调图书馆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来吸引具有专业性知识的人才,鼓励专业性的知识人才广泛的开展价值增值以及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附加值的管理活动,通过图书馆所具有的知识资本的内部高效运营,来培养更加适合于落实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人员。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协作模式,要求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综合的考量多种知识领域,充分的调动各个方面储备的知识,来解决图书馆管理工作开展中的各种错综负责的问题,强调管理工作开展中学习型组织模式的建立,以及共同超越理念的培养,重视参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个人以及集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以及措施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首先是对传统的目标管理的摒弃,虽然在图书馆管理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中,使得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有了总目标,但各个部门之间的分目标各不相同,有时甚至存在一定的冲突,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采用知识管理理念对目标管理的相关弊端进行改进或扬弃,有利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图书馆管理之前所采用的传统的目标管理办法,提倡管理工作开展中高效的应用和落实授权理论、激励理论以及自我控制理论等,鼓励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所有人员主动的参与到评价目标的制定和实施等全过程中,但员工的主观性、能动性、自觉性等并没有得到最佳的体现,给图书馆管理工作带来的贡献并不明显。
引入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以及图书馆知识管理理念,科学的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贯彻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将信息用户、信息技术以及信息资源等进行高效结合,针对图书馆服务群体的用户结构、群体数量以及比例、阅读倾向、利用图书馆的方式和频率等,进行广泛的调研和科学的分析;对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层次、满意程度以及发展变化等用户信息进行准确的获取和充分的利用,建立起科学有序的用户信息的反馈渠道,以及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以此来客观准确的进行图书馆运行服务工作的状态和效率的分析评价,为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改进确立明确的方向,扩大图书馆知识服务及信息服务的范畴。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办法的创新还要求,图书馆知识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要从服务的内容上强调知识性。图书馆相关管理人员在践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就服务内容的深度要注意知识内涵的扩充,广泛的开展知识的发现与知识的挖掘,使图书馆以及管理人员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和信息得到系统化、深入化以及综合化的提升和发展,形成自身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再生知识,实现图书馆整体性知识资本的更新整合以及增值化发展;在运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服务内容广度上的扩充,管理人员要扩充相关问题以及管理知识的涵盖面,强调对图书馆现有的多种实体资源以及网上的虚拟资源、知识导航系统等的高效利用,依托现代化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为图书馆的使用者提供知识面更为广阔的知识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等。
三、总结
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图书馆相关工作者要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管理经验以及应变对策,将知识管理理念融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有效的提高管理工作者在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效率和效益,最大程度的发挥图书馆所具有的信息价值和知识价值,这也是图书馆知识管理以及图书馆各项管理工作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洪敏.知识信息化管理在图书馆创新工作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 2012(01)
[2]张艾白.试论如何运用知识管理创新图书馆工作[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3)
[3]王红.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5)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知识;创新管理
知识管理的概念有多种,知识管理简单点就是在人文和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中,从怎样获取信息和知识,再创造和分享,通过整合并记录,达到信息和知识更新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达到知识的创新。在图书馆管理中,知识管理有更广义的理解,除了有以上所述知识管理定义外,还增加有对于知识相关的一切无形资产的管理,知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把知识和信息当作资源开发,这也是知识创新的过程。
1知识管理的要素及内容
知识管理包含三个要素:以人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和途径。知识管理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通过知识的特殊作用而产生,知识是最重要的资源,作为核心的人只有掌握和利用知识才能提高竞争力,以创新为目的。尽管在研究领域对知识管理的本质有多种不同看法,但知识管理普遍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是建立在人性化管理的基础之上,结合信息和资源管理而开创的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方式。知识管理是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在此知识系统内,成为组织智慧循环的是人与知识之间形成的不间断累积,这就是数字化图书馆管理也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
1.1数字化图书馆以开发知识为起点
数字化图书馆开发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方面。开发显性知识主要针对的是有关图书馆的电子资源部分的开发,即数字化图书馆。开发隐性知识主要是针对图书馆内部管理人员智力资本的开发,所谓的智力资本就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思想、工作经验、处理工作问题等各种知识,通过挖掘、组织、创造、交流、共享才使这些隐性知识得以实现,这就是数字化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开始。
1.2数字化图书馆以服务知识为过程
现代图书馆服务知识的过程即是利用现代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把知识这种资源通过挖掘、整合、存储,再通过传递知识达到创新服务,用户需求的知识达到满足,知识的重要作用从而体现。这就是图书馆从信息服务转向知识服务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就带有知识创新的出现。
1.3数字化图书馆以创新知识为重要内容和目的
数字化图书馆的重要内容及目的是知识创新,在知识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数字化图书馆的知识创新是对图书馆自身管理的创新和图书馆知识管理为知识科技的创新两个方面。图书馆中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是属于图书馆的自身管理创新。技术员运用数字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发明创造是属于图书馆知识管理为知识科技的创新。在图书馆中技术员可查找所需要的知识信息,结合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再利用数字化图书馆中知识管理所产生的创新使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用之不竭的源泉,这就是数字化图书馆创新知识的最终目的。
2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图书馆管理仍存在缺陷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数字图书馆开始兴起,人们发现了数字资源的便捷,不再只依赖于纸质资源。然而,图书管理体系中,各种服务互相割裂,数字资源、纸质资源、信息化服务等缺乏相互融合,使一体化进程受到影响。由于数字图书馆还不够成熟,目前图书馆的管理依然依赖于纸质文献和书籍,对数字化资源不能有效管理,难以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难以面面俱到的管理知识,难以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2.1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
现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不够健全有三。第一,在纸质文献和书籍系统中,如果图书管理员没有及时整理,读者就不能在查找所需资料的过程中满足。第二,在资料库系统中资料数量太多,搜索范围较大,给读者搜索所需目标带来一定的困难。第三,闲置的电子阅览室设备没有被充分的发挥。传统的集成系统已经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的需求。因此,目前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只能依靠信息技术使图书馆管理发生质的飞跃,其信息管理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就必须进行开发与升级。
2.2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员能力需更新
现在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员能力不足有三。第一,管理人员网络技术不高,能表面接触图书馆配备信息管理系统,原来的管理思维模式影响管理员可进行公共信息的共享操作,不能完善各个系统资源的整合。第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需再加强,在公共型信息的管理中,图书管理员由于专业知识欠缺,工作中的传播力度不强,图书馆中电子阅览室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变成资源过剩,读者的需求也就无法满足。第三,信息服务方式需要管理人员再完善,“人找信息”还是“信息找人”?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中,应当采用一对一的资源服务,图书管理员要及时记录并统计读者需求的资源,读者再次阅览时,管理人员就能提供有效的信息内容,达到“信息找人”服务方式。
3将知识管理运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去这是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随着当前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在知识管理的理念中,纸质文献型的低层次服务已不适应图书工作的要求,深入知识的层面即知识服务转变是提供电子文献,进行创新与服务。增加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就能实现这创新与服务,所以图书馆中的创新管理必须引进新的网络信息技术。
3.1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管理的途径
当前图书馆的迅速发展,知识管理也随之迅速发展,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的收集、处理、传播和开发利用,都必须以信息知识资源为转变。信息资源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和组合,再进行加工和创新,单一的管理模式在这种变化中会转变成复杂的知识管理的方式。数字化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管理模式。在当下,知识和管理创新不但是健康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图书馆中,引用知识创新和管理创新将资源信息进行处理并且加以合理的应用,使之与图书管理发展很好的结合起来,提高图书管理能力的创新,实现图书馆创新管理的发展。
3.2知识管理是图书馆创新管理制度的基石
在新时代中,图书馆创新管理制度应该是一个有方向、有目的制度,顾此失彼的制度就不是创新管理制度,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创新必须制定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特别要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新技术的开发是图书馆发展的前进动力,这动力需要申请一定比例的经费,才能使资源共享的数据库和网络建设的发展得以完善,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应用才会与现代化图书馆与时俱进。那么“教育+培训”的网络体系就是未来的图书馆创新管理的雏型,图书管理员必须顺应管理制度的创新学习、学习、再学习。
4结束语
脍炙人口的格言“知识就是力量”,它的初衷是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将创新知识管理应用于图书管理中,两者的发展都将会前景无限。图书管理员首先要熟悉馆藏图书的卷宗状况、存放位置,要把图书馆藏的组织知识转变为个人知识。图书管理员还须进一步地了解图书内容和价值,了解馆藏图书资源,再进行创新知识开发,让图书管理员成为创新知识型服务者。所以,加强对图书管理员的人性化管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才能提升图书管理与图书服务。促进图书馆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将知识管理引入图书管理是图书管理的一大飞跃。
参考文献
[1]邱均平.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的创新[J].情报资料工作,2002(3):5.
[2]李华伟,等.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2.
[3]杨熔.让知识管理走进图书馆——兼谈深圳南山图书馆的管理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25-28.
[4]吴建中.浅谈21世纪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杂志,1997(1):35-37,26.
图书馆管理是指通过图书馆管理者对图书馆人员、资金、文献资源等的规范、组织、协调、控制,使图书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以实现图书馆为社会服务的功能目标。通常,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是按照固有的模式和程序,运用管理者权力和组织系统进行指挥控制,以实现图书馆的工作目标。这种管理方式主要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图书馆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管理的“硬件”,是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基本前提。但是,这种管理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常常显示其局限性。如一些管理者在运用自己的管理权力,按照一定步骤、方法,依靠组织制约、制度规范,推行某些新的管理措施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阻碍着这些措施的推行。从现代管理学理论来看,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忽视了管理中的“软件”因素,如忽视了理顺工作人员的情绪,忽视了传统习惯与现行改革的冲突等。这实际上也就是忽视了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和图书馆文化的引导作用。
图书馆文化即是图书馆组织文化,它是指一个图书馆特有的组织氛围,图书馆文化是一个图书馆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总和,处在一个特定的氛围内,工作人员会自觉地按特定的行为规范去完成每一项工作。按特定的价值观念衡量事物,从而影响图书馆管理措施的实行及管理目标的实现。如在一个“攀比、平均主义”思想“盛行”的图书馆,管理者以工作量的多少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为标准拉开职工收入差别这项分配制度的改革势必使其大部分职工一时难以接受,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抵制,阻碍这项改革措施的执行。可见,图书馆文化是影响图书馆管理,决定图书馆管理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可以通过引导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和思想而实现管理目标。如在一些团体观念很强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会自觉维护图书馆的形象和利益。当单位遇到困难时,用不着动员大家就会团结一致,想办法出点子;又如“读者至上”的观念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共识后,“优质服务”的目标便可实现,就是少数服务态度不好的工作人员,在这种环境下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服务态度也会大大改变。可见,图书馆文化不仅是影响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因素,而且本身就具有管理功能。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只要善于运用“图书馆文化”这一软件,可以解决许多仅靠“硬件”难以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设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并通过它的引导去实现管理目标,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2.图书馆文化的管理特征
图书馆文化的管理特征是指图书馆文化体现管理功能的特征。了解这些特征是建设图书馆文化,并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引导去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的基础。只有了解这些特征,才能“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这一“软件”。
2.1图书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子文化,具有亚文化的特征
2.1.1图书馆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
反映一个国家一定历史阶段的文化特色和社会价值观。图书馆存在于社会大系统中,图书馆文化也存在于社会文化中,因此,它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如我国图书馆文化不仅具有“四个坚待”、“两个文明”的特征,而且还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图书馆文化的建设发展,受整个社会文化的制约。因此,管理者在图书馆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始终注意除旧纳新,使职工的观念始终符合时代的节拍,使图书馆的进步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超越和落后于社会文化的发展水平,必定影响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同时,图书馆文化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图书馆仍然是以社会公益为主的事业单位,社会效益仍是衡量图书馆价值的重要指标。因此,管理者不能以图书馆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共性而舍弃其个性。许多图书馆的改革中出现的“经营观念”“经济效益”观点去排斥“公益服务”的个性,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这是十分有害的。当然,一味以“社会公益服务”的个性去排斥有偿服务的观念也是不对的。由此可见,处理好图书馆文化的“个性”与社会文化的共性间的关系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前提。
2.1.2图书馆文化具有整体性
按照工作任务、内容的不同,图书馆往往被划分为若干个部门,这些部门由于基本功能、工作性质及工作方法、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各个部门特有的“部门文化”。同时,图书馆工作人员根据个人的兴趣、受好,又自发地形成没有固定组织结构的“非正式团体”,如爱好文艺的工作人员往往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圈子等。这些非正式团体同样存在着自己特定的文化。图书馆文化则是这些“部门文化”与“非正式团体文化”的集合。部门子文化是图书馆文化在各个部门的不同体现,具有“共性”。如“读者至上”的观念在流通部门体现为“热情服务”,而在采编部门则体现为“精益求精,为读者负责”。部门子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如衡量工作成绩的价值取向不同(如咨询部门的标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好坏;采编部门则是分编的准确性等)、工作行为、方法不同等。管理者在鼓励各部门建立自己部门子文化的同时,应牢牢把握住图书馆的共同目标,避免因各部门因过分突出自己造成的部门“冲突”。在运用图书馆文化的引导作用时,应注意部门文化的差异,切忌“同标准”、“一刀切”、“齐步走”。“非正式团体文化”受图书馆文化的影响,但与图书馆文化也有明显差异。如一些“非正式团体文化”有较重的“哥们义气”观念,有自己的“权威者”。因此,管理者要积极推进、引导其转变不良习气,并重视“非正式团体”在管理工作中的参与作用。
2.2图书馆文化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主观上的东西,又具有客观性。
2.2.1图书馆文化是主观上的东西,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物”。图书馆文化不仅仅反映在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上、行为方式上,而且它可以渗透到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例如在一个有着“读者至上”观念的图书馆,“读者至上”的观念不仅仅反映在工作人员热情服务上,同时,还可以体现在图书馆为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而尽可能创造的一定的物质条件上(如为读者提供休息场所,提供开水等),并且图书馆的有关规章制度也体现了这一原则。图书馆文化还表现在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组织形式上。如一些图书馆,职工参与管理的气氛尚未形成,事无大小由主要管理者说了算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了“概念”,那么表现在组织结构上,一定是“金字塔”型。而民主观念一旦“深入民心”,那一定呈现“协商决策”型。
2.2.2图书馆文化属主观上的东西,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文化可以反映到物质层面和制度层面。同时,物质条件、规章制度还可以对其加以重塑。如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改变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这必然引起图书馆工作人员思想观念(如时问观念、效率观念、价值观念)和衡量事物标准的转变,也将导致图书馆文化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又如图书馆通过制定奖惩制度,利用监督管理的组织方式,可以“强制”转变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内容,逐渐形成新的文化内容、思想观念和习气。图书馆文化的这一特征,表明了图书馆管理者可利用各种方式摒弃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内容,建设、培育的图书馆文化。图书馆文化建设与管理“硬件”建设,相辅相承,异曲同工。
2.3图书馆文化具有一定的“惯性”
图书馆文化的形成是长期的,而特定的组织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一个“定式”,设定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因此,图书馆文化能在较长时间里影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维、观点和行为。要改变这种“定式”,会受到工作人员自觉不自觉的抵制,“紧急终止”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图书馆文化的“惯性”。要摒弃图书馆文化中的不良因素,需要“管理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3.图书馆文化的管理功能
建设图书馆文化是为发挥其管理功能,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引导,实现管理目标。具体说来,图书馆文化具有以下作用和功能。
3.1图书馆文化可以起约束和教化作用
建设良好的图书馆文化,可以导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行为。图书馆文化的约束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在一个对工作认真严肃的图书馆,上班时大家严谨认真,在这种环境下,即使有个别喜欢谈笑的工作人员也会感到环境的约束力,从而收敛自己的行为。认真投入工作。这是因为图书馆文化规定了广大工作人员所接受并用以约束自己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明确了工作人员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形成了自我约束的能力。图书馆文化在起约束作用的同时,还起着教化的作用。图书馆主体工作人员,在特定的图书馆文化熏陶下,不仅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也使他们逐渐成为一个有特定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人,尽管他们以前有较大差异。如一些好大声说话的人在工作中也逐渐变得“轻言细语”。图书馆文化的教化作用,使图书馆文化得以继承和传播。
3.2图书馆文化具有凝聚功能
组织协调图书馆全体职工、部门方向一致,共同奋斗为实现图书馆管理目标而努力,这是图书馆管理的最主要的任务,也是实现图书馆目标的最主要的因素。但是,传统的仅依靠管理权力和组织结构等方式的管理方法,是难以完成这一基本功能的,图书馆文化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图书馆文化的凝聚功能首先表现为可以团结工作人员。图书馆文化作为广大职工认同的团体意识,在这种意识强烈的图书馆里,它可以首先起到一种“认同”的作用,即可以使工作人员始终联想到自己是“图书馆的人”,将自己的前途与图书馆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利益与图书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劲往一处使,馆里的事就是每一个人的事,这样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团体的整体。
图书馆文化凝聚功能的另一个表现是可以使大家努力工作,将图书馆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共同的价值观和群体观念,可以使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与追求,并可以使大家为实现该目标而拼搏、开拓进取。可以说,共同的理想是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催化剂,而这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又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有了图书馆文化这种“凝聚源”,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难题,如因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差异与局部利益冲突造成的相互“顶牛”,相互“拆台”,或是工作相互推诿等问题迎刃而解,图书馆文化可以使多数人更多地关心总体目标和总体利益。
3.3图书馆文化具有调适功能
调适功能是调整和适应功能,它是指图书馆文化具有为职工创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功能。图书馆文化首先可以进行社会心理调适,即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的心理结构,以适应社会心理环境或造成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文化氛围,图书馆文化的这一功能,在当今深化改革的条件下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每一名工作人员必须适应社会的深刻改革。一个时刻“纳新去旧”的图书馆其工作人员能及时接受新形势下产生的社会价值观,那么,面对管理者实行的改革措施,面对图书馆与外界的差异,他们就会有较高的承受力、适应性和应变力。如果一个图书馆不转变观念,其工作人员对新思想、新观念的接受滞后,那么,面对以上情况职工将是抵触、困惑和专业思想的的动摇。因此,培育和建设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的图书馆文化,对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改革和稳定图书馆队伍,有积极作用。
调适功能的另一作用是人际关系调适,即调整和适应人际关系。图书馆工作人员是一个集合体,由于个人个性、爱好、习惯等的差异,产生“个性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在我国,当前有许多图书馆人际关系复杂,矛盾重重,协调处理人际关系成为馆长们最犯难的事。一些馆长开始认识到,协调处理人际关系,仅靠自己的管理权力和组织的作用是难以奏效的,而通过图书馆文化的引导,则会事半功倍。“个性冲突”尽管多数时使人感觉到心理上的“不快、反感”,但这种“冲突”在不同的组织氛围,即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结果大不一样。在许多有着和谐轻松气氛的图书馆,同事之间热情友好,相互理解、帮助,那么“个性冲突”则会被职工逐渐适应、忘却,工作人员较多注重大家的合作,而不总是在一些问题的差异上打圈圈,从而形成相互平等、尊重、谅解宽容、配合默契的和谐关系,使职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工作,馆长也省去了许多麻烦。相反,在同事关系冷漠甚至紧张的环境中、则可能会因很小的问题上的差异使工作人员反目,从而影响、干扰工作,制约图书馆的长远发展,要解决这一“难题”,管理者必须要利用图书馆文化的这一功能,组织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利用和谐轻松的形式,培育建设新的图书馆文化,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结束语
美国的组织文化专家沙恩认为:“领导所做的唯一重要事情是创造和管理组织的文化”。可见,图书馆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馆文化建设在国外已引起了管理者的普遍重视,并已成为西方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方法和内容。在社会文化日新月异的发展,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的今天,只有充分认识图书馆文化的管理功能,了解图书馆文化的管理性质,积极培育建设“奉献、敬业、求实、创新、团结、开拓”的新的图书馆文化,并充分发挥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作用,才能将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Steven Van Impe,Ronald Rousseau.Web―to―print citations and the humanities[J].Informetrics,2006(8):422~426
[2]Vaughan L.,Shaw D.Web citation data for impact assessment:A comparison of four science disciplin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nology.2005.56(10):1075~1080
[3]苏芳荔.国内外网络引文分析研究比较[J].情报资料工作,2009,(6):10-13
[4]杨思洛.国外网络引文的现状及展望[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36(188):72一-82
一、以读者为本的图书管理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一个人的知识有20%来自于学校的传授,其余80%都是靠自学,而图书馆作为知识与信息汇聚地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但是由于图书馆管理工作比较枯燥,这就致使有些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向读者提供服务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耐烦的情绪,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读者的不满。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需要转变管理理念,积极优化图书馆管理流程。而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以及对图书管理工作的不满,然后根据读者的建议来优化图书管理流程。同时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这样才能提高读者的满意度。所以,随着读者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树立以读者为本的图书管理理念显得十分重要与必要,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进而有效降低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情绪,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
二、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建议
2.1制定人性化的图书馆管理条例
2.1.1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条例
严格的图书馆内部管理条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条例。首先,图书馆应该制定明确的图书馆服务质量标准,用严格的标准去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其次图书馆还要制定严格的监督制度,组织专门的人员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与服务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对于那些不按照图书馆服务标准服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处罚,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2.1.2制定人性化的读者处罚条例
人性化的读者处罚条例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情绪,因此图书馆应该在充分结合读者利益与图书馆利益的基础之上制定人性化的处罚条例。例如对于那些将书籍丢失的读者只要促使其按原价赔偿书籍或者赔偿正版图书即可,不能在进行额外的处罚措施,这样不仅能够预防读者将书籍丢失,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读者的不满情绪。而对于那些延期还书的读者,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及时通知其还书,如果严重超出借书期限可进行适当的罚款,但是不能进行有损读者形象的处罚,这样能够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2.2树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随着时代的进步,图书馆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首先图书馆必须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与读者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读者对图书馆管理的不满之处,尽可能地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围绕着读者来开展,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情绪。其次,图书馆还要树立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读者与全体图书馆管理人员充分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这样能够使读者与图书馆和谐共处,进而降低读者对图书馆的不满情绪。
2.3加强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图书馆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种信息软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这样能够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首先,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的借阅规律建立完善的读者信息库,详细记录每个读者的详细信息,这样图书馆可以及时掌握读者需求的变化而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更新,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其次,图书馆还应该加强信息软件的应用,例如图书馆应该积极采用自动催还图书软件,通过这些软件可以及时通知那些快要到期的读者及时还书或者办理延期还书服务,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2.4提高服务质量
高质量的服务是提高读者满意度的基础,因此图书馆必须转变工作理念,以读者为中心,提高服务质量。首先,图书馆应该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每位图书馆管理人员都具备“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同时还应该使每一位图书馆管理人员端正服务态度,在工作中能够保持微笑服务,对于读者的疑问能够耐心回答,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满意度。其次,图书馆还应该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进行多层次的激励,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的积极性,进而能够给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2.5根据读者需求制定多样化的管理方法
只有根据读者的需求制定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水平,因此图书馆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以读者的实际需求为中心,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图书馆管理人员应该根据读者的需求对图书进行分类,做到每类书目都有明确的位置,这样可以使读者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书籍,同时图书馆还应该增设读者交流窗口,这样读者可以通过这个窗口留下自己对图书馆的建议,或者是自己的借阅需求,这样可以使图书馆能够根据读者的需求开展管理工作,进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读者服务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无论是网络技术还是读者服务和需求,都逐步个性化、多样化和纵深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也开始成为主导,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据主要地位,更是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笔者通过分析现阶段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方案,以期让图书馆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1图书馆管理
1.1图书馆管理的定义
根据《图书馆管理教程》的定义:“图书馆管理是指引导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动态的图书馆以达到图书馆的目标,亦不但使其服务对象———读者获得满意,并且使服务的提供者———馆员亦得一种高度的士气和成就感的活动”。可见,图书馆管理就是要对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物质资源4者关系进行平衡,并对其管理。
1.2图书馆管理的作用
管理是通过职能的发挥而构成,而图书馆的职能大致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与评价者5项。图书馆管理在图书馆工作中占据主导位置,而图书馆管理职能的发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
(1)图书馆管理必须是统筹的。传统的统筹就是要将图书馆中各种业务管理、技术服务、财务活动和行政总务进行全方位统筹兼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但同时,发展的统筹就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实施图书馆管理,突破传统模式,学习国外先进方法,国内外管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图书馆管理持续发展。
(2)图书馆管理必须是开放的。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读者需求的多样性,其需要容纳多方学派并共存,所以图书馆管理的学科和理论都是要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才能让图书馆不“闭关自守”,才能不断进步与发展。
2现阶段图书馆管理出现的问题
2.1专业性学术人员的素质不高
人力资源是图书馆管理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各地公共图书馆每年都固定公开招聘,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近3年来平均引进10人以上;广州图书馆也不断扩大招聘人数,2012年公开招聘30人;广西图书馆2011—2013年分别引进6人、5人和2人;四川省图书馆2012年、2013年分别公开招聘11人和20人。各馆近3年来的引进人才总数略大于退休和调出人员的总和。但同时,由于许多公共图书馆建立新馆需要人才,在招聘的专业限制上有所放松,在本科要求上相近专业也能录取;而研究生要求则更为宽松,有些公共图书馆对研究生的录用不限专业。可以说,虽然图书馆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但整体的科研水平却有所下降,能够从事专业性学术研究工作的图书馆专业人员相对降低。其次,一项调查显示,在西部12省区、中东部11省市区共23个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里,有77%的被调查者认为这些图书馆的馆员素质较低、服务水平不高。而在实践调查中,我们也发现,有些地区的馆员略显慵懒,对于读者的问题多处于应付的状态,甚至对待读者咨询时态度冰冷,较为烦躁,这些细节都会影响整个图书馆的服务形象。
2.2借阅量和图书质量有所下降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了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逐步扩大,经费投入也逐渐增多。正因如此,纸本图书的累积量也越来越大。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虽然在2010年重新改进图书馆馆内结构,但旧的纸质书刊再加上新馆建设以来购进的图书,使得纸本图书越来越多。中文外借开架书库只有一层楼,却容纳了约55万册近3年来新购的图书,占据了70%的书架;中文闭架书库三层楼容纳了88万册图书,已基本占据了85%的书架;单本库3层容纳了11.5万册图书,占据了60%的书架。根据数据统计,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2013年全年购书量40多万册,以此速度,四五年内图书馆的书架将不足以应对。从借阅量方面来看,读者的借阅量虽然随着公共图书馆可借册数的提高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海量电子书刊、网络资源的涌现,实际图书馆借阅量的整体水平却有所下降,特别在高校图书馆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诸多图书馆采用图书招标的方式选择网上购书,图书的质量相对较低。同时据读者借阅数据表明,许多馆藏中文图书零借阅率逐年上升,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2005年馆藏图书零借阅率约为7%,但3年后的零借阅率将达到36.4%。
2.3图书馆电子技术无法与世界同步
虽然我国许多地区的省馆、市馆都投入大量资金改造新馆,但实际的电子技术仍无法与国外大型图书馆所媲美。国外一些闭架书库从建馆时就统筹完善,有些国外图书馆的闭架书库在整个图书馆的地下有七层高,通过全自动化操作来为读者提供服务。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传统图书馆的人力,更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效率,以及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而在我国,虽然近几年图书馆在建设中也会引进新的电子设备和自动化技术,但由于财政的限制或者拨款时间的拖延,以至于到落实采购后实施运用,这些设备的技术已经落后,导致许多读者还是宁愿选择传统的借阅方式而不是通过这些设备。据了解,2010年广东某图书馆引进阿发迪自助借还机,但2013年的空置率基本达到90%,导致2014年又重新购入读者更容易接受的海恒自助借还机。
2.4阅览室座位矛盾突出
无论是在高校图书馆还是一线城市的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的阅览座位总是供不应求,虽然许多公共图书馆的新馆也增加了不少阅览座位,但仍然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导致占座、抢座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新馆为读者提供近1000个座位,但工作日期间上座率也达70%,周末上座率100%,开馆前读者聚集门口等待开门,甚至许多读者因找不到座位而席地而坐。广州图书馆阅览座位4000个,电子阅览座位500个,尽管如此,平时的上座率仍在90%以上,占座的问题依然非常普遍。
3图书馆管理中的问题治理对策
3.1调整图书馆组织管理结构
对于图书馆人员专业性、学术性和工作素质等问题,图书馆可以进一步规范用人制度,进行行政化管理改革。由于图书馆女性馆员较多,而女性馆员普遍因心理上自我实现的不肯定性和兼顾家庭、婚姻而工作消极,对此,图书馆应适当提高男性馆员比例。此外,图书馆还要加强馆员的进修、科研、职称评定,增加多选专业课程和讲座,放宽馆员对专业性、学术性研究的条件,让馆员多参与、多了解各种项目,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而除了专业知识外,图书馆还要注重对馆员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外语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让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
3.2重视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国内图书馆应多参考借鉴国外图书馆先进设备,加大力度引进先进技术;不仅如此,图书馆自身也要尝试研发符合自己图书馆的相关系统,以利于对设备的修正与提高,紧跟数字时代的脚步,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此外,与时俱进,尝试将云计算加入图书馆管理中来,让云计算变成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那么图书馆的整个管理会带来巨大变化。也许只需要一个云端就可以成就一个大的服务器和大容量储存,对于一线的设备维护就不再完全依靠网络部人员,这些付诸实践也会在技术上促进图书馆管理的完善。
3.3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图书馆不仅要保证电子书刊资源的提供,在传统的纸质书籍储存上也要继续继承。同时在购买纸本图书资源时,也要各部门统筹兼顾,采购部门和借阅部门协调沟通,可以多方面调查读者需求,也可以通过网站的搜索数据来相应增加热门图书的采购,减少图书零借阅率;对于闭架书库,应加大力度给予调整,以应对未来图书馆发展;对于阅览座位问题,可以学习香港中央图书馆,向读者申明无人占座超过15min后,图书馆管理员会将所有物品清空,让需求更大的读者使用。此外,图书馆还应最大限度地扩大有限空间,加强对读者的宣传教育,提高读者阅览素质,了解读者需求,从而让整个图书馆氛围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付立宏,袁琳.图书馆管理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2.
[2]尹达.图书馆管理中的悖论现象剖析[J].图书馆论坛,2012,32(3):28.
[3]章文浪.图书零借阅率的统计与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3):121-123.
[4]胡小菁,范并思.云计算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7-9.
[5]柯平,朱明,闫娜.国外图书馆管理研究述评[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9):83-92.
[6]张治理.论现代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人本化[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5(1):71-73.
[7]初景利,吴冬曼.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四):图书馆管理、人员发展及结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4):3-8.
[8]杨小玲,肖希明.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图书馆管理[J].图书与情报,2010(4):26-29.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集成系统;管理选择
当前,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起来,互联网技术逐步成为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沟通桥梁,其强大的应用功能开始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知识的积累呈几何数列快速增长的新状况,图书馆越来越成为个人提升自我、科学研究、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最佳场所。传统图书馆面对日益增多的读者和知识的快速增长,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基本需求,不仅影响着读者的阅读体验,且工作效率极其低下,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基于此,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在公众的大量需求下,在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下,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开始发展起来。从20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齐全,功能越来越全面,且用户群的规模在逐步增大。总体而言,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发展已经进入来较为成熟的阶段。
1.浅析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的差别
1.1系统设计的立足点不同
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集成系统的比较,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系统设计的立足点不同。对于国外的图书馆集成系统的设计,其立足点是读者群体,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把读者的第一需要作为软件设计的主要目的,整个工作流程环环相扣,透明清晰。以美国的Innopac系统为例,充分考虑到了读者的第一要求,其新书加工周期为20天,则整个图书从购入到入馆的周期必须严格控制在规定时间内,且系统会将图书采购的各个环节明确告知读者。充分体现了“读者至上”的原则。对于国内图书馆的集成系统而言,其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主要是图书馆,再利用图书管理的成果服务读者。其主体对象还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比如在图书数据的保存、录入、修改等方面都发挥着良好的功用。而整个图书馆管理的集成系统,对读者访问窗口的设计则显得较为谨慎,有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甚至没有读者访问权限。
1.2系统设计前瞻性差异
国内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往往是为了满足实践的基本需要,重点强调细节部分的处理,且实现图书馆工作状态的科学管理,并保存着详细、完整的工作日志。如,修改数据时间、人员访问时间以及图书信息录入数据等,都可以查询得到。系统的根本目标在于将细节处理到位,但不能促进其它功能的发挥,统计功能比较单一,一旦要进行组合统计时,则需要借用其他工具来完成。在国外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设计过程中,前瞻性所占比重较大,注重预留设计空间,便于多种功能的衍生。比如在统计功能的发挥上,系统可以从各个模块入手,进行统计的多种组合,从而得出权威的数据。
1.3设计技术的差异
对于国外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设计而言,起起步的时间较早,技术也较为成熟,因此,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其开发、运行以及优化的技术经过不断的提炼与积累,能够再进行新的技术探索,充分利用了外部资源来不断促进技术的更新换代。而在国内图书馆管理的集成系统设计中,其技术的起点不尽相同,加上一些系统对原系统的兼容性较差,在安装新系统时,不能够充分利用原系统中的数据资源和设备,需要重新购置新设备,不仅增加了系统成本,还不利于原始数据的留存。在规模、队伍、技术以及资金的限制下,国内图书馆集成系统对新技术的运用程度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系统前瞻性研究的脚步。当前,只有图书馆业务管理这一个环节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大大降低了我国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利用效率,不利于推进我国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设计的可持续、科学化发展。
2.浅析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选择的原则
2.1立足馆内需求
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选择过程中,首先要立足于馆内的实际需求,充分比较系统的实用性和功能性,才能选择出最实用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当前,各个集成管理系统之间存在着功能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且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目的在于满足馆内的工作需求,因此,只有在满足其实际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最优化选择。一旦选择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不适应图书馆的工作流程,且与图书馆的人事制度不匹配,或者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要求较高,那么即使选择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质量再好,功能再完善,也不能够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当中去。因此,在具体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本馆业务流程、业务范围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提升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另外,在进行系统的选择时,还需要结合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非营业机构的高校,是不可能追求高档次、高价位的系统的。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性价比较高、且适合自己的图书馆集成系统。
2.2重视软件开发背景及售后服务质量
当前的各类系统更新换代特别快,但在初次选购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软件开发的技术背景,即开发商背后的科研技术实力。选择那些开发背景较好、有良好服务支撑的开发商,就可以得到较好的售后服务。另外,即使选择的系统需要更新升级,也可以继续选择同一家开发商,不仅较少了数据流失的损失,还可以充分利用原始资源。在我国,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我国传统的售后服务而言,仅仅是停留在对系统的义务服务和系统升级的层次上,往往跟不上当今时代的需求。因此,要积极转变售后服务理念,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2.3考察系统本身的技术含量
当前,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于系统的使用,其知识储备较为薄弱,所以,在进行系统时,首先要满足方便的基本需求,这样的系统更便于操作。另外,还要求系统界面较为清晰、友好,对于检索系统而言,则需要反应速度较快,数据流较为稳定。此外,在选择图书馆系统时,还需要对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进行评估。因为系统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对不同群体设置访问权限,如果系统本身具有较好的纠错和容错功能,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系统的死机,从而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最后,系统还需要具有自动保存、备份数据的功能,当系统出现问题时,还能够恢复原始数据,避免损失的产生。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与国外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对比,可以发现我国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的设计还存在着前瞻性不够等诸多不足。因此,在进行高校图馆管理集成系统选择的过程中,要积极吸收国外集成系统设计的优势,逐步积累相关经验,并结合我国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重点考察系统本身的技术含量、重视软件开发背景及售后服务质量、立足馆内实际需求,综合考虑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出最适合高校本身的图书馆管理集成系统。为我国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化、专门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顾剑.高校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应用与选择[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04):108-109.
【关键词】信息化;质量化;柔性化;图书馆管理;模式
管理是提高一个单位或组织运作效率,充分发挥其作用和潜能的有效手段,有效的管理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服务读者、服务教育的功能,更能发挥其在校园特色文化氛围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高校教育、科研和发展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研究概述
通过文献检索、图书、期刊查阅发现近几年关于图书馆管理的研究内容丰富,研究成果较多,有关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研究不仅有理论行的论述、方法性的论述,还出现了一些数据分析和统计行的研究,如沈光亮(2006年)针对2000年至2006年图书馆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数据分析,认为这一阶段的图书馆管理研究:“取得极大的成果,但除了知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稍显深入具体外,其他观点虽然众多,但论述浮浅,力度不足。”并分析这已一阶段图书馆管理的特点和不足之处。[1]
此外,有关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及柔性化管理的研究近年来也较为普遍,如邹洪君(2014年)在文章中“从图书馆基本特征、新时代下图书馆新特征、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时代下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2]郑秀红(2014年) 从柔性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对柔性管理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图书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找出图书馆管理在实践中运用柔性管理的具体措施。[3]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的意义
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其管理模式的转变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首先,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有利于图书馆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众所周知,有效的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一个单位内所有资源及人员潜力和智慧,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利用,那么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应时代和读者的需求,对于更好的发挥其在服务读者和服务高等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其次,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有利于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馆藏和借阅服务,促进高校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运行模式是以纸质的馆藏图书借阅为主,但随着电子书、信息化数据库及平台的出现,微信、微博等手机APP的流行,图书馆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方式都面临着转变,只有适应时展的进行图书馆运营和管理才能更好的服务读者,提供更好的馆藏和借阅服务。
最后,转变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有利于更好的树立图书馆形象、高校形象以及特色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高效的图书馆管理模式以及优质的图书馆藏二号借阅服务将能吸引更多的高校师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图书馆馆藏进行访问和借阅,图书馆可通过对某一特色文化的有效宣传如国学经典等去影响高校师生,久而久之对高校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转变的途径
(一)信息化管理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图书管理方式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在长期的管理过程中得不到突破,固化的管理思维模式严重阻碍了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冲击了这种固化的管理模式,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不得不在信息化时代下寻求图书馆发展的新道路如产业化与图书馆经营相结合,多元化多样化图书管理模式等,其中信息化管理尤为重要。
信息化管理是将图书馆本身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储存以及充分利用的过程中,把目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加以融合,然后对图书馆的整个工作系统加以改革和完善,最终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科学化,网络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化,最终为人们提供一种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4]通过完善信息化资源管理制度,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及开发特色数据库或平台等可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
(二)质量化管理
随着质量管理理论的发展,质量化管理也逐步的运用到了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质量管理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而使用的管理措施,图书馆管理人员通过经济手段、管理技术、教育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等措施来实现并健全图书馆的质量保障系统。[5]可通过优化图书资源,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图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制定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多样化服务方式等格格方面来提高图书馆的质量化管理。
(三)柔性化管理
柔性化管理包括人才管理的柔性化及图书管理工作的柔性化两个方面。首先人才管理的柔性化。图书馆管理的关键是人才的管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如何发挥人才的潜能即图书馆进行柔性管理的目的。可通过人本化的管理制度,舒适的工作环境和适当的问题活动等增进图书馆管理人员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其次,图书管理工作的柔性化,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实现以人为本的一种管理思想,它的实施与管理并不依赖于固定的组织结构、稳定的规章制度,它所依据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与文化精神氛围的一种人格化的管理。[6]可通过设立激励机制等进行柔性化管理。
四、结语
总之,在信息化及多媒体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大部分高校图书馆为适应时展需要,其管理模式正处于由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过渡阶段,高校图书馆成功实现由传统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过渡可从图书馆信息化管理、质量化管理及柔性化管理三个方面进行转变,逐步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到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过渡,以更好地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光亮.近五年来图书馆管理研究进展.[J] 现代情报2006年6月第6期:123-125.
[2]邹洪君.浅谈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J] 民营科技 2014 年第 2 期:96.
[3]郑秀红.柔性管理及其在图书馆管理中的运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 年第 9 期:203-204.
[4]向勤.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 年第 2 期:116-118.
[关键词]信息时代;安福县图书馆;管理;发展
1引言
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图书馆(http://)是“国家一级图书馆”。有在职干部职工12人,退休干部职工5人,是一个全额拨款的公益性事业单位。1990年安福县图书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拆旧建新工程,1993年该工程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馆舍占地面积62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楼层主体四层,总造价65万元,坐落在县城文化塔路,前临县体育场,西接文化商城,是安福县重要的文化信息交流中心之一。
安福县图书馆的前身隶属文化馆的一个图书室,1976年11月图书馆从文化馆析出成立“安福县图书馆”,从此安福县图书馆成为一个独立的核标单位,其经济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
该图书馆有电脑62台(其中工作站50台,服务器1台,单机11台),复印机一台,打印机5台。拥有藏书16.2万册,其中古籍书2269册,5套古籍书书目已书编在《中国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中,各种报刊200余种。有阅览席300个,可同时容纳300多位读者阅览,馆内设有文献检索室、外借室、报刊阅览室、多媒体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少儿借阅室等,实行全天开放,每周开放时间48小时以上,向读者提供书刊借阅、地方文献与工具书检索、信息咨询、网上查询等多项服务。
2.信息时代下网络时代图书馆管理工作
2.1图书馆工作多元化
以前我国图书馆以单一印刷型文献作为主要馆藏文献对象,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光电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新的信息载体,比如:音碟、影碟、光盘、磁盘以及其它阅读型文献资源,以体积小、信息贮存量大的特点与传统文献共同构成现代图书馆馆藏结构的多元化局面,将来在图书馆中将会占据主导地位。
2.2文献资源公开化
网络技术[1]的发展意味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全球的信息量不断增长,信息媒体和文献资源结构的变化,文献不再局限于一个静态的文本,而是兼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并通过超级链接,形成超媒体,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文献的网上生产、传播、检索日益成为主流,充分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公开化。
2.3信息资源共享化
(1)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的使用极其迅猛发展,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革命性的变革,图书馆突破了围墙和外在形式、完全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
(2)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通过传统方式收集、整序、储存并拥有“所有权”的文献资源,而且可以更多地通过网络通道获取电子信息,共同构成网络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安福县图书馆加快图书馆现代化步伐
(1)在建设新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时,起点要高,要充分考虑网络化的
要求和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要以数字化图书馆为目标,根据图书馆经济状况,把图书馆建设成大型图书馆网络的接转中心=系统模式的选择应积极采用目前较先进的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硬件要选择高档次的新产品,软件可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高质量的商品化的集成系统。
(2)抓好数据库建设,为图书馆网络化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标准、规范的书目数据库是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应予高度重视。数据库的质量取决于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和数据采集规范化。
(3)安福县图书馆在加快图书馆现代化步伐的同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加强书刊文献信息资源建设[2]。有一部分认为以文献资料为特征的图书馆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慢慢的消失,更有人认为图书馆只要买几台计算机再联上网就可以代替图书馆了,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
4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管理员提高自身素质
4.1强化图书馆管理工作
(1)图书馆的管理要实现从思想观念到管理方式上的转变,必须适应二十一世纪信息网络的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员首先要树立的就是现代竞争意识和管理工作的前沿意识,积极投身于网络建设中,不断完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2)抓好自身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竞争的需要。当今是知识经济、网络信息时代,如何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安福县图书馆必须有足够的战略预测和一定的超前准备,未雨绸缪,充分认识信息网络在促进图书馆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认识到图书馆在社会公共信息中心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把握关键,抓住环节,充分发挥好图书馆应有的功能,提高安福县全民素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4.2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团队意识
(1)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促进了图书馆界树立起图书馆事业的团队意识[3],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书目标准化、数字化的进一步发展,为文献资源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完成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是适应当代信息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地利用文献资源的需要,也是图书馆的出路所在。
(2)图书馆管理要以读者服务为中心,以方便读者、满足教学科研和社会需要为目的,努力排除主观上和客观上存在的一切障碍,进一步强化全局意识,在仪器和图书资料等方面实行优势互补,切实加强协作协调工作,尽可能避免同一地区多个图书馆收藏相同的文献信息或同时忽略相同的资源收藏现象,合理配置社会文献信息资源。
4.3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信息素质
(1)信息时代下的图书馆管理员要提高自身信息意识,图书馆管理员要提高自身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观能动性,要善于通过多渠道的采集信息,提高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多,在此情况下,读书的时间大大缩减,这使得当前的图书馆利用率远远低于过去。另外,图书馆在管理流程的设置上仍旧不能以满足读者需要为主,这更加削弱了图书馆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各界人士加强研究,希望通过优化图书馆管理的流程,建立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下文将就此展开具体的分析研究,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
读者;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策略;研究探析
一、阻碍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的因素分析
1.图书管理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在图书馆中,管理工作主要是由管理员负责的,管理员的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了管理流程的设置与实施,在读者和图书馆间起着桥梁连接的作用,然而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管理员自身专业素质的不足使得不能很好的为读者提供服务,更加不能提供满足读者需求的借阅流程。
2.图书馆在管理过程中没有对读者进行清晰的了解
在当前的图书馆管理中,读者服务是与图书整理部门相互分离的,这就使得在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与读者进行直接的交流与沟通,在图书的选购上不能与读者的需求相匹配。另外,尽管在读书服务上员工与读者间有一定的沟通,但通常表现为单一的询问,缺乏更加深入的了解使得图书馆难以实行系统的管理,阻碍管理流程的优化升级。
3.图书馆的信息管理方式传统落后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讲究高效化,而在当前的图书管理中却仍采用传统的落后方式,这显然与发展相悖,不仅浪费读者的大量时间,也会使图书馆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其次尽管一些图书馆引进了大量先进的设备,但由于缺乏技术上的支持,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懂得设备的具体设置,导致这些设备只能成为图书馆的摆设,在信息管理方式上仍旧停滞不前。
二、新时期读者的特点
要想优化建立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首先需要对读者进行整体的分析了解,下面将从读者到图书馆的目的、借阅的方式以及借阅时间、频率等方面对读者进行分析。首先,读者来图书馆的目的通常表现为借阅浏览所需的书籍,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但还存在一部分人来图书馆是因为图书馆安静的环境,除此之外还包括了解图书馆管理的相关知识。这些不同的目的需求都需要图书馆对图书和环境进行合理设置,以读者为本整理优化图书管理。其次,在图书的借阅方式上,随着信息化的到来通常分为网上借阅和图书馆借阅两种形式,年轻的读者通常是网上进行借阅,年龄较大的读者则更喜欢到图书馆中进行借阅,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就需要图书管理人员逐步优化借阅流程,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要,以读者为本。在借阅频率和借阅时间上,不同的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上班族由于时间的限制借阅时间通常是周末,而且借阅的频率相对较低,而一些学生等则表现为借阅较频繁。所以图书馆要充分了解读者借阅的规律,优化管理流程。
三、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策略
通过上述对图书馆管理流程优化的阻碍因素分析,结合当前读者的特点,主要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化策略:
1.紧跟时展的步伐,树立现代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
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图书馆要想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时刻以读者为本,就必须转变管理的观念,树立现代化理念。首先图书馆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在管理过程中注重增进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读者存在的不满之处,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各项合理需求。其次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理念,创造条件使读者能够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之中,做到读者与图书馆的和谐相处。
2.加强信息化管理方式的建设,优化管理流程
图书馆要想紧跟时展的潮流,以读者为本,满足读者的各项需求,就必须进一步推进信息软件在管理中的应用,提高图书馆管理的效率。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借阅规律建立囊括读者信息的数据库,帮助及时掌握读者的最新信息。另外在管理中可以采用自动催还图书的软件,及时通知读者借阅的信息,提高读者满意度。针对网上借阅的借阅形式,图书馆还应进一步完善网上借阅系统。总之,推进优化升级要进一步通过加强信息化的管理,满足不同读者需要。
3.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高质量的服务是优化管理流程,建立以读者为主的图书管理的关键。首先图书馆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素质水平,使其以端正的态度对待优化管理工作。其次在服务的质量提高上,图书馆可以制定激励措施,激发管理人员为读者服务的热情的信心,逐步优化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流程。
小结
总之,新时期,以读者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已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图书馆要充分了解读者的需求,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培养服务意识,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逐步优化管理流程,为社会服务。
作者:刘彦梅 单位:吕梁学院离石师范分校
参考文献:
[1]林佩希.预算与风险管理在电力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探析.科技经济导刊,2015年8期.
关键词:图书管理员职业素养现状培养
古往今来,图书馆始终起着承前启后、积淀智慧与传递文明的作用。只有将图书馆管理员素质提高到一定程度,做到一人多岗,岗岗技术娴熟,才能保证图书馆改革的顺利进行,才能使管理员更新思想观念,适应市场经济,配合学校整体改革。
1、图书管理员职业素养现状分析
1.1 整体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图书馆行业没有出台准入制,与学校其他部门相比,在外行眼里高校图书馆工作具有体面、轻松、文化素质要求不高的优点,所以图书馆是家属、关系户的首选安置场所。这部分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占有较大比例,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业务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不强,自身还有明显的优越感。
1.2 工作创新不够
图书馆的职能是为科研创新和培养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面对读者的个性化需求,馆员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并在服务创新上下功夫,馆藏资源的深度开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网上免费资源的整合,提供多渠道的参考咨询,多种形式的用户信息素质教育,这些工作都是馆员创新能力的体现。
1.3 自我职业否定
图书馆是保存知识信息和向读者提供利用的中介服务机构,馆员的工作就是要使图书馆有限的信息资源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是馆员工作的高度概括。馆员要具备所有知识为所有人服务的理念,具有保证知识信息公平的奉献精神。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受实用主义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的影响,有些馆员认为高校图书馆只是教育辅助机构,永远得不到领导的重视,做的再好也不过是成就了别人消耗了自己。
2、图书馆管理员职业素养培养
2.1 提高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养
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道德,是指职业行为道德原则和规范,它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关系、职业作风和职业效果表现出来,良好职业道德不仅是较高人格素质的体现,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风尚。图书馆的工作比较清贫,也比较寂寞,看不到直接的经济效益和价值。因此作为一名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当要有爱岗敬业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命感;要有甘于寂寞,乐于奉献,高尚情操。
2.2 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文化知识素养
图书馆是信息中心,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辅助机构。它凭借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系统而迅速地传递中外各种科技信息,满足教师和学生学术研究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科技知识增长速度也大大加快,文献信息的急剧增加,对图书馆员提出新的要求,图书馆管理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所谓的文化素质,不仅指图书馆管理员的文化程度和文化水平,即图书馆基础知识、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检索技术等诸多方面,还包括他们的文化观念、文化思想和人文精神。
2.3 树立正确的思想服务意识素养
图书馆管理员是思想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崛起,图书馆进入了人机结合的时代,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也正由封闭的、单一的功能方式向开放的、多元化功能方式转变。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从实际出发,根据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坚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强不息,不断进取;把工作中的困难视为学习的动力,把终身学习视为伴随一生的自觉、自愿的行动;致力于自我完善,以适应新时代,胜任本职工作。作为服务机构,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应该热爱图书馆事业,热爱本职工作,要有“爱馆如家,以家为荣”的思想,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感,要以满腔热情和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用户,苦练为读者服务的本领,要有甘为人梯,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
2.4 全面提高身、心素质
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在当今高度竞争的社会转型时期,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要有良好的心理调适能力,建立心理上的自我支持系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格,正确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竞争和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可能是超负荷运转的图书馆业务工作,并且实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目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人只有具备了健康的身体才可能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高校图书馆管理员也一样,应该注意积极参加一些锻炼身体的活动项目,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总之,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修养,对图书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个管理员都必须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与修养,及时补充、更新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需要,成为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图书馆管理创新实施的意义
图书馆管理创新就是用新的思想、技术、方法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新设计,以促进图书馆系统综合效能在信息时代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1.管理创新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基石我们所处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在剧增,能不能当机立断,能不能快速反应,都会影响到竞争胜利与否。图书馆要想更好地进一步发展,在原来的管理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弃舍,建立一套适应当前时展要求的管理运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唯有改革才有出路,管理上的创新可以让图书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注意到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的趋势、动向以及问题,从而具有超前意识,对图书馆管理作出及时的调整,适应未来阅读发展的要求。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主要动力是人才和技术,所以知识时代现代管理的主流趋势是人才和技术的创新。以往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的设计在很多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人的,过多的管制和约束不利于人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发展,过细过严的规则甚至会窒息某些新思想。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创造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新局面。
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献信息资源,让师生和谐利用、共享文献信息资源。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必须以现有文献资源和未来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管理、技术、知识创新,实现图书馆现有资源的高效开发与未来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师生学习研究需要,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工作思路。随着国家的改革在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探索中前进。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在某些方面急需要改进,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师生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面对数字化时代,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图书馆管理创新,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环境管理、人才管理等几方面建立一套有利于管理创新的制度,才能激发馆员为师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才能适应当前师生学习研究的全面要求。
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1.人才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任何时代,人员在工作中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人才战略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人才素质和人员结构在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性我们是绝不可否认的。目前,图书馆要实现创新管理,实现资源开发和又快又好服务的目标,在图书馆的建设与运作中我们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建设,这就需要更多的计算机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所以,必须尽快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对现有的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邀请校外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信息技术操作讲座和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实行离岗培训、人才储备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使每个人都有外出进修或内部培训的机会。同时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给予现有人才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随着学校升本的完成和学校的发展,高学历的青年馆员逐年增加,馆员们的个性意识较强,高高在上的管理制度容易使大家产生敷衍的工作态度。因此,要实现人性化管理办法,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馆员管理要转变思维方式,使馆员自觉地调整精神状态,使人际关系变得更为轻松,工作状态积极主动,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达到执行制度的高境界。要正常人才流动,稳定中层骨干队伍;注重人才的选拔,任人唯才,以业绩和才能来衡量人。高校图书馆服务不能满足现状,要大胆实行创新管理,使图书馆凸显出无限生机,达到可持续发展。
2.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一直都比较单一、被动,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新的服务手段为师生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应用电脑、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成一个新的信息环境,要最大能力的把诸多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开发,然后浓缩化、精细化,归纳整理成为有序化、专业化的信息集合体,满足师生的需求。我校已购买“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新东方英语AB级、四六级考试数据库”。已开通“兰州区域图书馆”、“百链云图书馆搜索引擎”、“读秀学术资源搜索平台”等30个数据平台、数据库。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信息检索的优势和网络功能,给老师和学生做好网上资源导航的培训指导,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加强图书馆网络资源的下载、收集和整理,编制和建立自己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尽可能把馆内的印刷型文献转化成电子型文献,把电子型文献加工成随时可浏览可下载的数据库,以方便学生在电子阅览室通过阅读器进行阅读或者打印存档。我们只有适应新环境,研究师生新需求,用信息化科学技术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才能可持续发展。
3.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性广大师生是图书馆的读者,图书馆应与师生进行对话,建立起交流合作,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实现互动式管理。目前,学生爱好多元化,对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图书馆中找到对他们有用的资源。所以,管理员除了带给学生优质服务外,还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指导老师为同学们指引如何快捷地获得资料,馆员要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在指导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的专业课程、性别、阅读喜好等,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最新书讯与借阅排行榜,向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与书刊。这样一来,既可大大满足了学生个性需要,也可帮助他们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陶冶性情,促进学生们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4.实施馆员参与的人本管理方式图书馆管理关键在于“以人为本,馆员参与”,高校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师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让每一个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既锻炼和提高了馆员的管理能力,同时馆员根据实际会为图书馆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协同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具体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创新,我们最后得到的是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而这个氛围可以使全体馆员团结协作,保证全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使图书馆整体处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为甘肃省以及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在日益成熟的网络环境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中,如何使图书馆服务功能进一步开放和多元化成为一个重点议题。但多数图书馆的管理虽然有所创新,却始终摆脱不了传统管理模式及思想的束缚,同时,在管理创新的具体内容及服务方式的研究中也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这要求现如今的高校图书馆充分认识目前的网络及时代环境,分析目前管理中的问题,寻找准确且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功能。
一、高校图书馆实施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网络环境相比较于传统环境,高校图书馆不管在馆藏的内容及形式、信息服务的功能范围、信息传递的效率以及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都在不断丰富和提高。所以,对高校图书馆实施管理创新势在必行。
(一)满足高校科教对于信息的需求
就高校科研及教学工作的特点而言,高校图书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为在校师生和科研工作人员提供充足、形式多样的文献资源及信息服务。而面向信息的管理创新,可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并且使信息服务更加完善、更加个性化。
(二)助推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创新管理的工作相率,不断完善信息服务能力,可以为师生提供更加优化的学习、科研、教学的环境,从而通过突出服务能力以及科教支撑等优势来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1]。
(三)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网络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借助创新手段,形成逐渐综合化、动态化、开放化的服务的特点,同时,加强不同图书馆间的互相合作,提高多数图书馆之间的集体创新能力,提高彼此的生存和竞争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现存问题
现代基于网络环境背景的高校图书馆创新,必须注意以人为本、注重整合性以及开放性,已达到短期解决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障碍,提供图书馆工作效率,满足用户的多方位去求,提高管理能级,同时进一步彰显自身的社会责任,更好的服务于在校师生和科研工作人员的目的。但是目前,在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过于强调硬件建设,忽视用户需求
在图书馆创新管理建设中,往往过于重视和强调图书馆的设备等硬件的建设,却忽视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需求,从而导致管理机制整体缺乏规划和宏观调控,缺乏发展动力[2]。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网络资源仍普遍匮乏
网络环境中的图书馆建设应保证信息资源丰富多样、共享性高以及纸质、电子、网络资源的比例合适。但当前的图书馆网络资源比较匮乏,同时,信息资源的整合性不高、广度和深度都显不足、共享性也不够。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不够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管理创新意识不够,认为自己的工作仅仅是传统的对馆藏资源的整理,但没有注意到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没有配合到用户的实际需求,也间接影响了用户的积极性,不利于吸引用户,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对策建议
结合目前网络环境特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应该依托资源建设,以管理机制为保障、以信息服务为支撑、以用户需求为动力。
(一)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需要从加强管理理念创新开始,要树立牢固的管理新观念和新思想,要将满足用户需求作为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的重要环节,致力于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要树立创新管理意识,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理念,通过创新思路寻找管理创新的新出路。
(二)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
管理机制为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的基础和保障,要以网络环境作为平台和参考,要适应网络环境和用户需要,并且可以进行精准的自我定位。同时,要明确分析图书馆创新决心、网络环境影响、评估基础、投入热情等制约因素,确保决策高效、可行、科学。要分别从实施方案、资源配置、效果评估环节、协调沟通创新实现机制,以便提高管理创新的合理性和效益性。要考虑理念、制度、技术、环境和开放性因素用于评价机制,以实现管理创新的可持续性[3]。
(三)加强高校图书馆馆员创新教育
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及素养直接可以关系到图书馆管理创新的进度和成效,所以加强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能力是管理创新中不可或缺的总要一环。建议高校图书馆建立起多层级、垂直化的组织结构,并重点从突出业务和读者服务着手。同时,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对图书馆馆员进行创新教育和管理,比如可以采用包括物质、精神、目标以及竞争等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督促馆员自觉提高的创造性、积极性以及能动性。
结语
现代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是当展的必然趋势,毕竟不断开拓创新是满足用户需求的必要条件。因此高校图书馆开始了解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分析不足并制定起有效的措施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方胜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管理创新[J].图书馆,2011(02).
[2]贾建萍.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