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56: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提分的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1.专业知识素养
(1)数学思维。数学是一种系统的复杂的演绎科学,但其发展和诞生的过程却是基于实验的归纳科学。数学的推理过程中包括论证型推理和综合出新型推理。正因为数学的这两大侧面和推理访法,数学对于培育人的数学思维能力具有其他学科不能相提并论的巨大作用。数学思维对于学习、规划、分析、整合等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个人作风。数学思维是数学老师教授课程知识和技能方法前必须具有,且能够较好使用的基本专业素养之一。
(2)数学应用意识。所谓数学意识,就是以人为认识主体出发对数学的一些看法和认知。不同的数学意识,就会导致人们学数学和用数学的不同行为,最终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高中数学老师必须摆脱以往的单一数学认识,即学数学是为了做题拿分,而用科学、全面的眼光认识数学。数学老师应当将数学作为一种培育和修正个人认知观和方法论的文化科学传授给学生。数学是一种帮助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精准描述语言,也是一种强大的实用性工具。现如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数学老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教学中将其传递给学生们。
2.教学能力素养
高中数学课程难度与初中数学相比有了较大的提升。新课标执行后,高中数学的课本又进行了一次改编,教学内容和重点再次有了变化。数学老师最关键和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将复杂抽象的知识和技能解读演示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教育教学能力是一种综合了教育、心理、学科等内容的综合能力。教学能力直接与课程设计、组织管理、课堂讲解、教学反思等教学重要环节相关联。高中数学老师的教学能力必然会影响到高中数学的教学课程开展情况和教学目标达成程度。
3.实践管理能力
教学实践是教学活动的一大关键部分,新课改对广大教师的时间管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高中数学老师也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活动管理能力。如果缺乏对教学活动的管理能力,很容易发生课堂学习活动混乱失控等情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开展。当前高中数学老师开展教学活动基本都是源于对课本教材的理解,结合个人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的。这就造成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的严重脱轨和滞后,不利于教学过程中突显数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不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数学。
二、 如何提高和发展高中数学老师的专业素质
当前国内关于培养和提高老师专业素质的理论成果还较少,亟需各界人士的努力探索实践。本文从高中数学老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养出发,尝试提出了以下几点发展策略:
1.自觉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说,数学老师的数学思维能力高低将直接影响到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进度安排。因而数学老师首先须要不断提高和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并在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过程中及时纠正和引导他们。其次,数学老师应当认识到数学强大的应用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具体来说,高中数学老师须要做到:提高和完善个人文化知识水平和对数学的正确认识;设计课程和开展教学前须对高中数学的课本知识有整体、系统、全面的认知;事先了解并在教学中扩充有关内容和知识点的诞生发展背景;掌握和理解数学学科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以更新鲜有趣的教学资料和更有效灵活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好这些方面的改进工作,才可能实现提高高中数学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目标,从而才能实现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最终目标。
2.主动提升数学教学能力
数学在基础教育学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它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有机结合体,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学好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发散思维和批判分析能力十分重要。数学老师不仅要自觉强化和完善自己关于教育心理学、最新教学理论、先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学习,还须要仔细研读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根据大纲的变化及时做出必要的相应调整,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教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提高高中数学的整体学习效果。
初三学生由于本人、家长、学校有明确的升学目标,因此,愿意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吃苦耐劳,经过初三一年的努力,终于考上了高中,不管现在的成绩如何,总以为高考是三年后的事情,因此,大部分同学思想上存在松懈的现象,这样玩游戏,看小说等现象有之。有的同学看似学生很认真,但他们只习惯于初三的题海战术,听完课后,不去复习回顾,不看教材,空闲时间以完成作业为主要目的;另一部分同学学习较认真,上课忙于记笔记,因此疏于教师的讲解,因此,学习的效果也不理想。
特别是现在高一新生中的独生子女比较多,他们心理普遍脆弱,独立生活能力较低,动手能力不强,一遇到学习上的挫折,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特别是进入高一年级后,知识的内容增多,上课讲解的节奏加快,知识的难度加大,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和畏难的情绪。再加上一些家长由于孩子升入了高中,往往会对孩子有更高的升学的要求,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成绩不理想,因此,学生的压力增加,情绪波动很大,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一、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动手、动脑能力也不尽如人意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一进入高一,就开始学习集合、函数这些知识,难度是很大的。因此在教学时,在不违反科学性的提前下,多增加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加强与高中数学相关的初中数学知识的复习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表面上两个不同的体系,但在实质上联系是很多的。因此,具有一个良好的初中数学基础的学生,是能够轻松完成高中数学学习的。但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可能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复习。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的对策是学习高中新的知识时,只要涉及到初中的数学知识,就尽可能地比较详细地复习。
例如:(1)在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时,就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复习初中的有关不等式的知识;(2)在学习指数和对数时,我们就与同学们一起复习乘方的意义,及指数运算法则等。这样,不仅复习了初中的知识,同时也为高中新知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把握起点、重点、难点,适当补充一些衔接内容
由于一些知识点在初中只是一提而已,但它们在高中数学中却有广泛应用,还有一些内容,如不等式,在高二才开始学习,但它们在高一时确实有很多应用。因此,会适当地进行调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进行补充。
四、教学时,循序渐进,不能盲目、冲动
由于学生初中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也有待于提高,他们难以适应大容量、高强度、快节奏的高中数学教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有意识的慢慢地提高课堂的容量,加快课堂的节奏,让学生逐渐适应。这也为今后的高中数学学习,做好准备。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不违反科学性的前提下,采用“小步多走,小步快走”的策略,来分解重点,化解难点。即一些重点的内容,可以进行分解几个部分,让学生慢慢体会。对于难点,设计一些题目的背景比较简单,容易上手的题型,让学生理解其解题的方法,掌握其解题的思想。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是无法回避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整合是现代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信息技术有它独特的优势,它的强大处理信息能力对增加课堂容量,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是非常有效的。它的直观、动态的特征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难点。几何画板是进行数学教学很好的工具。作为老师,应该尽快地把这一工具介绍给学生。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对我们所做的题是不是准确进行检验。同时,通过几何画板,也可以让学生体会运动变化对数学变量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六、加强题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高中数学内容多,因此,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样一方面可以加强知识点的内部联系,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七、加强思考方法的训练,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一门基本课程,对理性思维的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初中教学中,这一方面却被忽视了,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效益,往往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课堂讲,就是探究也是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地思考得什么结论。课后反复、机械地练。久而久之,淡化了学生的个性化的解题思路,抑制了学生独立、富有创造性的思考,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全面发展,造成思维僵化。因此,在高中教学时,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学,更要重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这一过程,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探讨与初中教学有别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注学生的思维闪光点,鼓励和引导他们大胆的猜疑、质疑,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指导他们学习和掌握判断事物,解决问题思考方法。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可以针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思考,这样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八、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学生进入高一学习的第一课,我们就对他们进行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多看、多听、多思、多做、多问
多看:看老师解题,看同学解题,看参考书解题。
多听:听老师讲。虚心地听,不能敷衍了事,心不在焉。
多思:即思考。别人的方法是怎样得到的,有怎样的合理性,我能模仿吗?
多做:即做题。尝试用看到的,听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来验证自己看、听、思之效果。此步极为重要,坚持下去,才有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新课改的提出,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一次重要的改革,也是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推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死板,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极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在高中数学中,我们要着重于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改革,促进高中数学教学事业的发展。
1.传统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
对以往的传统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被动的接受新知识,不愿主动的去总结和深入学习,只关注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内容和学习课本中固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生活中,大部分的学生很少会去探求学习的技巧,只是单一的对所教授的知识进行刻板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习惯致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受到限制,缺少自己的见解和认知,不懂得变通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1.2教师固定的教学方法
目前对于许多教师而言,他们还习惯于用以往的教学方法去教授学生新的知识,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着重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虽然目前我国在高中已经进行了新课改的变革,但对于一些教师而言,他们还认为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是足够去教授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也就没有必要的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但事实证明,传统的、固定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新课改时代的发展了,教学的目的也不仅仅是升学考试,而是对注重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和综合素质发展的转变。
1.3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互动沟通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往往都是单项的,教师与学生之间严重缺少沟通,特别是一些教师只注重对知识的传教,却忽视了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的不同,这样也就无法了解到学生在数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而对学生来说,他们对老师有种天然的拒绝情感,所以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要主动的去和学生进行沟通,找出学生们在数学知识中的难点和疑问,并及时的作答,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
2.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改进高中数学教学的方式方法
2.1激发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对事物充满渴望,吸引人们的眼球并激起人们行动的一种情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主动的去探索所新学习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从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活跃课堂上的气氛,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事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所讲的课程中去,激起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在要讲解几何基数之前可以提“把一张纸对折三十次后会有多高”等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当最后教师解答时说会有一座山高后,学生们会因答案与自己所认知的相差甚远而感到惊奇无比,并且不会相信,这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们讲解数学中几何基数的知识,让学生信服自己所给出的答案。从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通过一道题,激起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这对于教学来说成果是事半功倍的,并且学生们都能主动的去获取知识,会马上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2.2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改进数学的教学方式
在高中的数学教学中,学生们了解和掌握知识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但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教学的效率,因为高效率的课堂也是教师教学的目标。高中时期的学习是学生打好自身知识结构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教授数学知识,提高课堂中教学的效率,打好学生的知识基础,尽可能多的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扩展和延伸学生的知识度和做题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锻炼。
2.3注重数学教学和生活相联系
虽然对于数学来说它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它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数学中的知识和思维与生活进行必要的相关联,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具体的问题再进行解答,这样会使学生们更容易的去理解数学的思维逻辑。比如在求几何物切割后的面积和体积时。教师在讲解问题时,就可以利用纸箱这一生活用品来对学生们进行具体讲解,通过用实际生活中可触碰的物品去展示,使得学生们就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纸箱的内部情况,从而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抽象的立体几何图形,让学生快速准确的对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的理解和解答。
2.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时,不仅仅要对知识进行充分的讲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身的自信心,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探讨。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回答完毕后,不管回答是否正确,教师要都先给予充分的肯定,做到在评价中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学生,这样教师可以激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培养和谐、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中,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平等、公平的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保持课堂的气氛和谐和良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充分的交流感情,互相帮助,让学生们处于轻松、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使得学生们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对数学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们对于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3.总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领域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越来越重要,所以我们要积极的对教育进行改革,让其适应当前的社会环境,而目前新课改的提出,正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一次飞跃,与此同时,对于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它的教学方式也应随之改变,转变教学的方法和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积极的变革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1] 蔡永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227-228.
在未来十年内,我国高中数学教育将取得突破性进展,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以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情况的全国调研为依据作修订,课程标准的修订将广泛听取我国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数学教师和教研员)等有关方面的意见,会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继承、改革、发展的关系.
修订后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数学教材将具有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科学合理的体系结构.长期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探索的许多有益经验和成果会得以继承发扬,经长期实践检验的初等数学(如立体几何,平面解析几何,高中代数,平面三角)教材内容和结构体系会被有机整合到新的高中数学教材结构之中.不利于数学学科教学的模块化教材形式将被摒弃.教材的结构体系会在深入研究讨论的基础上得以确定,无论是分科教学还是综合性的结构,都需要深入研究、精心安排.
在初等数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三角内容将得到更多的充实,基本而重要的三角定理会回归教材.下图是通常所说的“两省一市(江西省、山西省和天津市)”高中理科教材的体系结构,此图充分说明了三角内容在初等数学结构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最近我国的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三角内容不但被削弱了,而且削弱得有些多了.曾经看到杨振宁教授在文章中说过,中国的留学生在三角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他认为这对于中国学生的发展很重要,而其他国家的许多学生却在这方面要弱一些.当然,像美国的UCSMP高中数学教材,三角的内容很丰富,当然不仅此一家,国外另有一些《三角》教材既内容充实又有很好的系统性.两省一市高中数学教材(理科结构)
在初等微积分教学中目前被广泛关注的极限概念会以中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被纳入课程标准和教材之中.极限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学科的基本而重要的概念,以前微积分教科书见过很多,不讲极限却闻所未闻.仅举一例,著名数学家龚升教授在1993年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过一本《简明微积分》,全书658页,32开,此书在此前已经在中国科技大学用了10多年,教学效果让作者满意.此书微积分讲得虽然简而明,却也未曾把极限概念精简掉,实际上此书的第一页就讲数列极限,不过,这里极限概念没有直接用ε、δ符号,这就没有让许多刚入门学习微积分的学生望而生畏,而是讲了极限的通俗意义,并也用通俗的语言讲了极限的严格定义.他在此书第1页就讲极限概念,正好说明对于微积分来说极限是基本而重要的,此书在第9章仍讲了ε、δ语言的极限概念.目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没有用极限一词却要讲微积分,实在无法理解.
映射和反函数的概念将仍被作为初等数学的重要基本概念而引入教材.
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衔接问题会被课程标准修订者所关注,高中数学教育内容将会有所减少,内容多、课时紧、负担重的问题将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
立体几何中有关平行和垂直位置关系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教学将向传统教材处理方法回归.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理所阐述的结论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从直觉上可以得到结论的猜想是普遍的,但重要的是从直觉到逻辑的证明.这种情形,恰如从勾股定理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使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也不难从直觉上得到结论的猜想,而证明却仍需要一番思考,而这却是关键重要的一步.课程标准提出对于这类结论可以操作确认,实际上,由数学的特点,通过操作确认得到的只是猜想而不是结论本身.
新的高中数学课程将以务实的态度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初等数学上.
更多熟悉中学数学教学、长期专业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和课程教材研究编写的优秀中学数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将进入课程标准的制订、修订和教材审查的队伍之中.这对于我国高中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和发展极其重要.
有人说数学如诗,又有人把数学比作音乐.好的数学教科书应该像一首如诗的交响曲,每一个定理、每一个习题都应该如一段美妙的旋律.就像一首壮丽的交响曲被创作出来,继往开来,未来十年中,结构良好、更好更美的高中数学教材会被研制、编写出来.未来为各级各类高等学校输送的高中毕业生会得到高校教师更多的赞美之词.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相当数量的高中学生将进入高中的国际部学习,并被国外部分著名高校录取,已经在国内试用的、国际上流行的AP高中数学课程将受到更多关注,适合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录取新生参考的国内AP课程会得到设计试验.
2 数学教师和数学课堂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展望未来十年,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中学数学教师队伍中.
老师们的课会更加精彩,未来的数学课堂将不再仅仅是活跃的而是更有价值的,老师能够提更好的问题;未来的数学课将不仅仅是讲数学重智育的课,也将重视德育、体育和美育,还会重视语言的规范性;数学课能够更好地展现数学的自然性,也很好地展现数学的创造性;会更好地抓住重点、关键、难点,能更好地处理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教学的巩固性原则会重新得到重视;学生对数学会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能熟知一题多解,并能举一反三,甚至达到熟和巧的程度,学生的数学学业负担将会明显减轻.教师和教研员老师将集中更多时间、精力于教学研究.教师将努力于把自己的教学向较高水平看齐,将不会轻率地要求删减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较高要求教学内容.数学教育刊物对于稿件的审稿会更加严格,一些低级论文将没有市场.大家经常考虑的问题会回归到首先做好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会有更多中学生因为优秀数学教师的引导而“对数学着了迷,被数学火焰的美妙弄得神魂颠倒”.会有更多的优秀老师给有数学才能的中小学生开小灶,这些学生中会出现中国未来的栋梁之才.老师会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的事迹,并种下少年数学梦想的种子.数学上的后进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关怀,并让他们以健康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数学学习,并相信自己一样能够茁壮成长、成才.3 数学学习材料
已经出版的和将要出版的优秀的、富有启发性的中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将被得到更多的宣传和推广,成为学生提高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生将有更多的自由时间用于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自主学习之中.一些学有专长、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数学教育工作者,将为中学数学教学编写出有重要参考价值,富有思想性、启发性和独创性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书,其中一部分将是《中学数学参考教科书》;对于同一套教科书可能会编出多套《教师教学参考用书》,其形式会更简约,编写者会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写入书中,习题解答会更精彩.
许多数学家说:“数学如诗”.著名作家徐迟说:“数学里美的概念、定理、公式、问题、理论、思想等等,简直是一座大花园,开的都是人类思维的花朵,他们中有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数学是美的.让我们共同追求数学的美,追求数学教育的美,为建设美好的中国数学教育而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乐.谈谈数学的应用和中学数学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10(3).
[2] 李忠.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2(1).
[3] 饶汉昌,蔡上鹤,陈宏伯.研究教材编写历史,探索教材发展规律[J].课程教材教法,2008(10).
[4] 谷超豪.打好基础,启发思维,训练能力――从数学的特点谈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J].上海教育,2004(2).
[5] 方明一.我国高中数学课程的现状与新大纲的设想[J].课程教材教法,1995(5).
[6] 俞求是.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问题研究[J].教育学报,2009(6).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史 数列教学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97-02
一、引言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引入数学史组织教学,充分体现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可见,数学史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然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在很多高中课堂中,教师要么完全不引入数学史组织教学,要么即使引入数学史,但存在应用策略不合理,使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导致教学的实效性并不好。为此,本文以高中数列教学为例,介绍了几种具体的数学史教学策略,并通过教学反馈,验证了上述策略的实效性。现将具体的教学经验分享如下。
二、课堂导入,渗透数学史
俗话说“优秀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般”,在数列教学中,一个完美的课堂导入环节显得至关重要。基于上述教学思想,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采用吸引力强的课堂导入,构建数列教学的开端,以求在课程开始的第一环节中,便抓住学生的眼球,为之后的有效教学打下基础。例如,在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我便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展开教学。
首先,我引入一个故事:
相传2000多年前,古印度国王十分爱好国际象棋,且自我感觉“天下无敌”,有一天,一名象棋高手前来与他对弈,并声称:“如果赢了大王,要求大王满足他一个条件,如果输了,以性命相抵。”经过一番对弈后,国王输给了象棋高手,便允诺承诺:“我的国家非常富饶,不管你提什么要求,我都可以满足!”,象棋高手则说,我就用棋盘来提要求吧:“我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放1个麦子,在第二个放2个麦子,在第三个放4个麦子......以此类推,只要你放到第64个格子,把所有格子中的麦子给我就行了。”
其次,说到这里,我突然一断:“请大家斯思考一下,国王能够满足他的要求么?”
学生A:1、2、4、8......263.
老师:实际上,这是求一个数列前几项和呢?
学生B:应该是以1为首项,公比为2的数列的前64项和。
老师:那大家来计算一下吧。
由于还没有讲解等比数列前n项和求解的方法,同学们的计算比较“吃力”,有的拿出计算器,有的拿出手机,有的拿出纸笔,在奋力地计算着,最后,得出了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18446744073709551615。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老师,我想这个国王倾家荡产,也不能满足象棋高手的要求了!”而我,则以刚才的历史小故事为契机,围绕同学们“吃力”的计算为主题,引入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求解的算法,再给出计算公式后,同学们再一次恍然大悟:“原来应用公式计算,可以这么简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一个历史小故事作为引子,为同学们打开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求解的大门,在故事的激励下,同学们先“辛苦计算”,后“轻巧计算”,巨大的反差,让同学们意识到掌握等比数列求解方法的实用性、有效性,而故事的引导,则加深了他们对数列求解的理解力、记忆力和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异常完美。
三、延伸思维,拓展数学史
法国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曾经说过:“意志、悟性、想象力和感觉上的一切作用,皆因思维而起”。他的话阐述了一个哲理,即:思维是贯穿人类意志情感,在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采用思维创设、思维联想的教学方式,通过“延伸思维,拓展数学史”的途径,在教学中,利用课堂内的剩余时间,引入数学史内容,开拓学生的数学视野。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必修5第2章第1节《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课程后,课堂还剩余10分钟时间,我便适时地引入了课后的阅读与思考材料“斐波那契数列”,帮助学生们延伸数学史思维。
首先,我以著名的“兔子繁殖问题”作为引子,介绍斐波那契数列:“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其出版的《算盘全书》中,引入了一个兔子繁殖问题,即:假设1对兔子每个月能够繁殖1对小兔子,一雌一雄,而每对小兔子又能在出生后的第3个月,繁殖另1对小兔子,倘若兔子没有死亡率,则50个月后,总共有多少对兔子?”我的问题一说完,立即调动了全班同学的“思维神经”,大家纷纷利用已学的数列知识,开展计算。其次,我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大家展现了一个详细的计算表格,并引导大家进行观察,指出:“如果用 表示第n个月时,兔子的总对数,则 ”,我的一番讲解,让大家茅塞顿开,而我则把握时机,告诉全班同学:这个式子,便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利用课堂的剩余时间,引入数学史中有关数列的小知识,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史材料有机结合,如此一来,既让他们了解到了更多的数学史知识,又让他们意识到课本中数学史读物素材的价值,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效应,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列、应用数列的积极性。
四、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将数学史应用在高中数列教学中,已成为大势所趋。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一线数学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摸索,大胆尝试一些新颖的,高效的数学史教学模式,并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史的趣味、魅力,从而将数学史在高中数列教学中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对课堂教学提}n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际素质教育,是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提自己的看法。
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素质教育。
1.转变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素质观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才观的不同,高中数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们具有一定的创新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的引导,使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发出探索性、创造}生、多维性的思维"火花"。借用学生对数学中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进行探索的过程,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在解题、讨论中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养成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习惯,最终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办事、学会求知、学会创造,获得全面综合的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充分的发腱,提高学生的素质。
2.利用教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高中数学,知识多,如果仅仅教给学生抽象的理论知识,让学生搞题海战术,学生只会掌握基础的理论知识,不知道从中获取精神的力量,必将导致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只实现了教书而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而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联系知识,采用各种形式与方法,逐步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借助数学教材和一些相关的资料,给学生讲解数学学科的发展史,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并通过讲述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来灌输爱国主义思想、刻苦钻研精神等,让学生了解数学家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上进心。
3.努力挖掘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学生的学习动力来自思想,只有在思想上解决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挖掘和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结合教材内容介绍古代和现代数学家取得成就和在数学上刻苦成才的事迹,增强学生的学习意志,为利用插图或章头图反映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思想;利用数学中的美学因素创造美的情境,用数学表达式的对称美、和谐美来增强学生的乐趣;用编选趣味情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解题教学中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
4.创建和谐气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去常用方法是让"听明白"的完成任务的同学举起手来,这虽然比那种"没有完成作业的人站起来"和缓一些,可仍然会使因种种原因未完成任务的同学内心产生一种压抑,渐渐疏远同学和老师。因此,我们就成"听明白的点一点头","做好的向老师笑一笑"等,为学生增添一份温馨,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老师授课时,应征得学生讲"谢谢你",它可以看作是课堂师生人格平等的一种表现,学生固然要谢谢老师,老师要谢谢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哪能完成成功呢?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的信任与期待,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抓好人文教育环节
虽然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但也凝聚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如人的求真精神,人的勇敢乃至献身精神,人的审美追求,人对人类的关爱与善良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这些展示给学生。比如,通过展示我国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及其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启迪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阐明数学在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军事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树立以真才实学献身祖国建设的决心;通过数学中常量和变量、微分和积分、直线和曲线、偶然和必然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数学中辩证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批评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开拓创新精神;利用数学学科高度的科学性的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优良作风。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通过提问,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提升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在学习中紧跟教师的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由此可见,课堂提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也有一部分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领会课堂提问的精髓所在,要么是即兴提问,要么就是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课堂提问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良好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来谈一谈课堂提问的一些小技巧。
一、当前数学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提问缺乏针对性。许多数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缺乏对课堂提问的深刻认识,没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提问内容,致使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问题互动显得非常随便,缺乏目的性和针对性。还有一些教师单纯为了追求课堂效果,教学过程中问题的难易程度调配不均,对于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非常积极,课堂气氛也很热烈,但却无法加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看起来效果不错,其实不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往往很难全面、正确地回答出来,时间一长,容易使学生对数学丧失学习的自信心。
2.课堂提问缺乏完整性。现行的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只要学生能够回答出正确答案,整个提问过程基本就算结束。从教学过程来看,这样做确实提高了教学效率,可以抽出来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其他内容的教学中去,但却忽视了师生之间问题互动的完整性,学生只是回答了问题却没有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时间一长,学生容易形成片面追求结论而忽略过程的学习风气,不利于培养严密的数学逻辑论证习惯。
3.课堂提问缺乏实效性。许多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容易忽视学生的年龄,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发展区”,问题往往非常笼统,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实效性不高。
二、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也被称为是情境式教学,它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学生带入到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在这种氛围下开展教学活动。由于是比较熟悉的场景,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知识,学习效果更好。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的优势开展课堂提问活动,教师在一开始可以引入常见的数学场景,然后在学生渐入情境时提出一些与现实生活常识相悖的问题,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求欲望。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2.精心设置问题梯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数学课堂上问题的提出并不是随便就给出的,而是需要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和分析后才提出的。好的问题可以起到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作用,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程度,能够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教材内容,而课堂问题的梯度性就是判断一个问题好坏的关键。所谓梯度性,就是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问题提问时全面、总体地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所设计的问题也不能全部相同,要充分体现层次差别。针对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所给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引导这部分学生从更高的层面来理解数学问题;针对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尽量控制问题的难度,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引导这部分学生逐步喜欢上数学学习;对于一些数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来讲,尽量对这一部分学生提一些相对较为容易的基础性问题,让这部分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3.体现发散性特点,通过提问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传统的数学课堂提问模式中,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死板、单调的问答模式往往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而发散性问答模式正是为了克服传统数学课堂的弊端而提出的,这一问答模式主要涵盖了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问题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发散性问答模式中并不严格要求所有课堂问题都必须局限于数学教材当中,而是允许向外扩展,只要最终的结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就行。二是发散性问答模式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问、学生答”的古板模式,首创性地允许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由教师来作答,这种“多对一”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更轻松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发散式问答模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品质,在发散性的问答模式中,教学目的不再仅仅围绕“结果”开展学习,而是重点突出了思考的重要性。通过提问,不但要让学生知道问题的结果,更让学生深入了解具体解题过程中体现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真正起到不但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的目的。
总之,与其说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不如说它是一门教学艺术,需要教师从方方面面去注意、去把握。想要做好一节高中数学课提问环节的设计工作,不但要注重问题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更要把握好提问的过程、角度、方法以及表达方式。而这一切都需要广大的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改进,最终才能完善课堂提问这门教学艺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要求,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了当今学校教学的一种时尚和趋势,使延续了多年的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效率。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一、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1、运用多媒体的声像效果,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多媒体计算机能形象、方便、高速、高容量、高效率地展现教学内容,它的交互性、智能化,加上网络技术,使信息交流可点对点、多向、网状进行,其信息载体的多样化:集图、文、声、动画、影像、视频于一体,可使教学生动、高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平淡无奇。不如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可视的、可听的动感内容,这是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大大提高课堂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多媒体进入了我们的教室,多媒体有其与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多媒体教学新颖活泼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巩固知识、提升能力。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呈现过程。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直接轻松地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留下深刻印象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而要求在课的重点、难点讲解阶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这就需要运用多媒体的动态画面展示事物发展或推理全过程。
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大误区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为改革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学教学是初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新的课改的教学条件下,如何利用好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是当代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它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将它应用于所有的内容;只重数量不顾质量,只重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之间的交流。要避免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的问题须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性;应撰写提纲和讲稿;应有选择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应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并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关系。
1、重视演示现象,说明问题,传授知识,忽视揭示过程,培养能力。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往往注重演示过程,而没有指出数学方法、贯穿数学思想。导致学生只会模仿做题。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但也应该清楚看到不适当应用所产生的弊端。我们只有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我们的课堂,才能让教学活动更具声色,锦上添花。
2、重视课堂的“教”,忽视对教学的干扰。一些课件背景五颜六色,学生无法看清字幕;课前就是一段噪人的音乐,似乎是活跃课堂气氛,实际上是扰乱了学生思维。数学课必须实在,落到实处,不能讲究华丽的外表。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交流。学生上课就会象看电影一样,只看屏幕,不看老师,使双边的活动更少。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自然科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和使用数学课件无非是要将数学中抽象的概念、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直观地显示在学生眼前,为学生提供操作示范,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知、发现、创造、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数学课堂的实践时间还很短,虽然对于传统数学来说,确实是一次深刻的变革,但还在探索、实验和研究阶段。要借助这一现代化的工具真正丰富数学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益。
三、结束语
目前我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呢?笔者做了调查研究。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
1.调查过程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鲁西南各市、区、县高中数学教师。发放问卷481份,收回有效问卷467份,有效率97.1%。笔者利用业余时间深入中学,与高中数学教师座谈,参与公开课和比赛课听课(事先取得了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进行个别走访,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调查问卷包括28个问题,15个单项选择题,9个多项选择题,2个排序题,2个开放题。调查内容包括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态度与看法;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的困难;教师的建议。
2.调查结果
(1)高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情况
课题组对各个年龄段的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进行统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仅有6.0%的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87.7%的高中数学教师在公开课或教学比赛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6.3%的高中数学教师从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年轻教师比年龄较大的教师应用率要高。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是教师教学理念滞后,传统教学思想还在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大部分教师在公开课或比赛课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和教学主管部门教学评价的标准有关,是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评课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升学,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题海战术上,没有时间和精力在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上下工夫。调查问卷中有一道题:对教材中介绍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您的处理方式是( )A.和同学一起实验验证;B.布置同学自学验证;C.不理会。选A、B、C的依次占22%,45%,33%。说明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没有真正理解现代教学理念。
在调查问卷中,19.5%的教师认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益,有56.0%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效益,仍有24.5%的教师认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不大。大部分高中数学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能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益比较认可,又不愿付诸于实践,原因是多方面的。
(2)数学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不利因素
教师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不利因素的看法,从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没时间,太麻烦”,“同事之间缺少合作交流的氛围”和“制作课件困难”,选这3项的教师分别是78.2%,59.6%和46.7%,选择“领导不重视”和“经费不足”的分别有36.3%和35.9%,还有20.8%的教师选择“教学设备问题”。
结合实地调查,笔者认为我区高中的教学设备还是比较完善的,但仍有欠缺。6.5%的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教学设备良好,完全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74.4%,的高中数学教师认为能基本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也有19.1%的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教学设施不完善,阻碍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总体情况是城区重点高中教学设备比较先进,农村高中教学设备欠佳。
调查问卷中,选能够独立制作课件的教师占18%,选有点困难,靠别人帮助的教师占54%,选不太会的教师占28%。有些数学教师想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数学教学,也会遇到种种问题,主要是课件制作太麻烦,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没有形成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氛围,缺乏这方面的引领和培训。
(3)数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心中的困惑
通过统计开放题“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您主要存在哪些困惑和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不少教师心中有困惑。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多媒体对数学思维表现力差。数学思维具有整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把数学思维的过程传导给学生,多媒体显然难以做到。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无法把教师丰富的语言、生动的表情、灵活的手势的教学启发过程演示出来,而且,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学生的创造性思考,都是课件设计时无法预料的。这样,运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变得非常死板,破坏了数学思维的严密和美丽。
二是多媒体教学对课堂节奏不易把握。数学教学过程的展现是数学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边口述,一边板书,随着教师的板书,学生的思维有一个渐渐展开的过程,教学双方在思维上基本上是同步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教学内容往往瞬间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课堂教学节奏很难把握。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技巧性强等特点,有时学生正在思考,却突然看见屏幕上显示出完整的解题过程,这势必会中断他们自己的思路,其思维的连续性、独立性必然被破坏。
三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计算机技术上不够熟练,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力不够。不能将数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思想很好地在多媒体课件中体现出来。这些教师虽然有很丰富的经验、很好的想法,但是受制于自身的计算机水平而不能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来。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得当,教师、学生都受益;使用不当,教师的教学会缺乏激情,学生的记忆力、运算能力会减退。结合开放题中教师提的建议,关于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我们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整合的目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形成数学认知结构,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数学学习方式,在学会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提升思维水平,提高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进行整合,有丰富的理论支持,比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联系表示”的数学认知理论、教育传播学理论、探究学习与体验学习、数学实验等等。
2.加强对数学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培训
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层次与质量,必须切实提升数学教师运用数学专用软件的水平,这迫切需要高层次的专业引领。各级教育部门要在数学教师继续教育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针对几何画板、Z+Z智能平台等数学教学专用软件的研习。各校的数学教师亦应该改变以往忽视数学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倾向,加强师范生运用数学教学专业软件等相关技术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采取外请专家、内用高手、内外并用的方式,把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需要在设计上下工夫
整合的设计观要求把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教学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节约出的时间来提升学生对数学过程、数学本质的理解,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热爱。
参考文献:
[1]廖运章,高中新数学课程使用信息技术的调查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6(3)
[2]张炜卓,例说信息技术改变学习方式[J]教学通报,2005(2)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策略
新课程标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身体力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并对之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把学生熟知、亲近、现实中的生活数学引进数学课堂,使课堂教学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从而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很多对数学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大多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认为数学学习就是纯粹的记忆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多列举一些与生活时事相关的例子,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应用知识。例如,在学习“立体几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图片、实物和制作好的各种各样的立体模型,然后分组把这些实物或模型进行归类,并让学生探讨、交流,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最后选派小组代表做出总结。然后教师再点评,表扬对的小组,补充总结不完整的小组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顺利地接受了知识。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课前激趣、课中增趣、课后益趣。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二、重视情感投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路人,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是学生可敬的朋友。在学习和生活中,教师要真正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加情感的投入。作为教师,我们要记住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我们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对他们今后发展有利的知识,更多的是要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能发挥作用。”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在课堂上的讲授时间,要降低“教”的“富营养”,增强学生“学”的“饥饿感”。该学生做的事,教师决不插手,更不“越俎代庖”;努力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问”让学生自己提,“果”让学生自己摘,“情”让学生自己抒,“话”让学生自己说;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话实说”“焦点访谈”,在“谈”中“悟”、“错”中“磋”、“探”中“叹”;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逐步步入“教”与“学”互促互动、相得益彰的良好循环轨道。
三、重视过程教学,增强学生体验和探究能力
1.让学生参与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数学概念的形成通常取决于数学自身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而我们的教材通常省略了概念的形成过程,所以数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时候还可以用反例来让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2.培养学生参与公式的发现、推导过程。数学公式、定理形成过程一是经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等提出猜想,然后寻求逻辑证明;二是从理论推导得出的结论。教学中的每个公式、定理都是数学家辛勤研究的成果,他们的研究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公式的发现、推导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引导学生参与解题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解决数学问题要指导学生按照著名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解题表中的四个步骤(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来进行。在例题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从一个数学问题联想到多个问题,从单方位到多方位、多角度去发散联想、思考。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架构。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交流是数学教学的基本部分,它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分享彼此心里的想法。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使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就可解决。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先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有所体验、获得情感,然后再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让他们的思维火花进行充分的碰撞,进而产生集体智慧,最后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虽然教师在知识的掌握上比学生更准确,解题经验更丰富,但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思维会越来越活跃,认知结构也会越来越坚固。通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往往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出奇制胜的解法,这样真正体现了教学民主、教学相长。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应多为学生创设自主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启发、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心理体验、新的认识、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彼此交流、分享、分析,并思考结论、经验和知识,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达到共识、共进,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彼此收获。
参考文献:
[1]蔡火城.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育[J].才智,2011(19)
[2]潘小明.创新型数学课堂教学的内涵与实施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3(02)
[3]冷卫.刍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11)
[4]李祥增.浅谈新课程标准下普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科教文汇(上半月),2006(02)
1 问题提出
何谓提问?“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教学看,课堂提问起着传递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教师从而调整教学方案等积极作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课堂提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包括:①激发学习动机;②引导学生思维;③经历思维过程;④培养相关能力;⑤巩固所学知识等。因此课堂提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十分重要,是教师们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
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提问的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比如:①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②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③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时间内,这样的一些提问不能很好地促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产生一种“思考”、“质疑”、“探索”的心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这些提问就是“低效提问”,甚至是“无效提问”。
2 转变观念,全面认识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价值
提问作为“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是沟通教师、教材及学生三方面联系的桥梁。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发问和学生答问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高中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提问作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习成员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提问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支持行为,可以提示数学知识重点,组织数学教学内容,促进数学结论的记忆,拓展数学学习视野,诊断与解析数学学习中的疑难;提问是师生数学活动绩效的强化行为,可以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就,分析其弱点,搜集素材,检查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提问是学生数学思维活动的启迪行为,能为学生提供数学思考机会,引导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提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合作的重要形式,其主旨在于提高数学活动的综合效益,应充分考虑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3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提高提问效率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要有“生活味”也要有“数学味”,同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在于事先预设一个适宜的问题,那么如何设计一个适宜的问题呢?要注意一下三点:①创设情境,问在学生兴趣点上。②分析学生,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③研究教材,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4 精炼课堂提问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数学作业 调整
一、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结构
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以教材为中心,以高考为参照,由教师按习题的难度组织起来布置给学生,组成一个基础型、提高型的训练链,通过机械重复来加强记忆、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这种作业与片面追求升学率或应试教育相适应,它有许多弊端:问题的提出是课本和教师;数据的提供是课本和教师;作业形式单一。这种“题海战术”浪费了学生多少宝贵的时间,而由于学生对作业意图不能准确体会,从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成了上课听讲、课后完成作业的被动学习,也就谈不上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了。
二、高中数学作业结构调整的尝试
以“问题解决教学”为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形成了一些较典型和生动的高中数学作业新模式。
1.“Copy”作业
做法:教师把每天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教材上的例题,课下再留做作业,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再与课本订正、改正;也可以直接抄到作业本上。
特色与优势:我校学生大部分没有严谨的解题习惯,经常是会而不对、或者是会而不拿满分;这样操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及时总结,要比老师枯燥的强调几遍效果好的多;同时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完成作业,符合我校学生特点。
2.自选作业
做法:教师按教学单元提供大量的数学巩固性作业,教师只提一个每天完成作业的最低量的要求,让学生自由选择完成。
特色与优势: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改善了作业效果,学生享受到了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
3.分层矫正作业
做法:教师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总结性测验”,根据测验结果将学生分成“优秀”和“需努力”两个层次。教师提供矫正作业,要求“需努力”的学生独立完成后交给“优秀”的学生批改讲评。
特色与优势:班级授课制下学生的学习结果不会整齐划一的,教师不在教学单元开始时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而在教学单元结束时划分。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教学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自主选择作业。而矫正作业的分层次要求,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风气。
4.自编“总结”作业
做法:章节结束时教师指导学生自编学结。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会章节知识内容的整理,逐步在题型与内容上建立联系。可小组分工合作总结,也可个体独立完成。每次总结要求学生提交章节知识内容整理、典型习题和考查的知识点等成果。教师取样测试、讲评。
特色与优势:学生在总结过程中学会了知识的归类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复习巩固了知识的运用过程;总结后的测试,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竞争意识,愉悦身心;学生参与了对测试的设计和完成结果的评价,提高了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以上四种作业模式,“Copy”作业、“自选作业”、“分层矫正作业”、“自编‘总结’作业”是对传统作业的改革。开始时学生不适应这种改革,他们突然从传统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不知所措。通过多次指导,为学生学习目标定向,学生慢慢的懂得了如何选择作业,他们做作业变得积极主动,有针对性,达到掌握水平的比例逐渐上升。以上四种作业模式均属于巩固性作业,以巩固“双基”为目的。
5.研究性作业
做法:①教师给定范围或专题,学生选题;②学生搜集整理资料;③反馈与修正;④形成作业成果;⑤汇报交流,进行评价。
特色与优势:教师给定范围,学生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完成时空跨度大,可以寻求合作伙伴,有创造性,与生活紧密结合,加速了个体的社会化,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利用等能力,同时开阔农村学生的视野。与传统作业比较,研究性作业有明显的优势:①探索研究性作业往往是综合的专题学习,学生在驾驭专题学习中容易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②作业完成时间较长,作业反馈相应延迟,时空的广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广泛搜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③重视从单独完成到合作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④作业过程、完成方式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课程已作为必修课正式开始实施了,同时要求各门学科都要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想,研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研究过程,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顺应新课程的需要设计研究性作业,它是对传统作业的结构性调整;学生带着问题,边学习,边研究,提高了数学学习的层次,把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交流、共享,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三、高中数学作业的批改和反馈
以往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通常以答题正、误为标准,教师用“”、“×”来评价学生的作业。而学生解题的思路、方法、习惯、能力、品质等并不能从中反映出来。那么,如何进一步改革批阅学生的数学作业呢?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两点改革:
1.用“”、“?”或写评语等来代替“×”、“”。
2.改变作业由教师一个人评判为教师批改、学生互批、学生讲评交流等多种方式。
这样做有利于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寻求疑问及改正错误,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控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四、反思
在有效作业的设计和选编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一是学生在分层作业的选题时,有学生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即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定位不清楚;而有的学生一题也不放弃,造成作业的负担过重,没有整理和反思的时间。而且教师不讲评不放心,导致从头到尾地讲;二是探究性作业受时空的制约很大,学生的自主合作的程度不高;此外,探究性作业评价方式亟待更进一步的完善。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的目的是“打好基础,促进发展,改进教学”。要把握基础教学的要求,并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