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总结

时间:2023-09-20 16:57: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3-4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十分实用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学科,包含了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几方面的专业知识。伴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我国信息化的不断提高。各个企业对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工程师、网络设备工程师等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扩大,并且逐年增加。在我国就业市场上,计算机网络人才远远供不应求。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所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全身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关注。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不仅包括专业理论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实践操作。理论结合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同时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了解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才是现在我国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当务之急。

1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门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以至于我们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麻烦。各类问题纷纷涌现,影响着学员们的学习和发挥,总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计算机网络教学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很多计算机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尚没有得到全新的改观,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以理论为主,缺少实践性和操作性,为授课而授课,注重记忆却不注重理解。为数不多的上机操作课也不重视全面性和系统性,更不用谈创新性了。面对实际问题,学生们自是无从下手,甚至不知道所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学习无法和实践结合,无法学以致用,学生遗忘速度也随之加快,严重影响力教学质量。

1.2 过于依赖教材。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是近几年的事,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授课教师也多是年轻教师。他们刚刚脱离学校,缺乏实际的授课经验,在授课中只能过分依赖教材,讲解理论知识。而教材中多注重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产品、硬件介绍,但对于实际操作介绍一般都较少。过分依赖教材势必使学生们的学习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无法深入到操作中去。

1.3 教学观念传统,无法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计算机网络技术要的远远不是熟读课本、牢记概念的书呆子,而是有能力有创新精神能在实践操作中有自己独有的见解,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型人才。但是,在传统的授课模式下,教师们并不关注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无法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授课,一味说教理论,势必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化需求,更无法培养出真正的创新型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

1.4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实用价值较低

查阅相关文献,在目前,国内众多高校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教学手段目前还停留在还“老师板书学生记录”的阶段,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了学生被动的接受理论,无法从源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在开设的实践课程上,也只是模块化的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要求,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认为实践课是理论课枯燥后的一种放松方式,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

2 对改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几点建议

当今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只有提高教学质量,理论培养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培养出真正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计算机网络人才,才能真正服务于信息化,也为学生们自身的就业和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想提高计算机网络授课质量,保证授课效果,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进行变革和创新:

2.1 从教材层面上讲,要注重教材的实用性。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们学习的样本。我国学生从小接触的教育模式都是知识来自课本,在这一模式下,我们对课本有着极大的依赖。如果真正脱离了课本,不仅教师的授课,连学生的学习都会变得被动。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既要注重理论性的描写、技术性的探讨,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实际操作性。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的目标从来不说对理论和技术的把握,而是在事件操作中的应用和创新。为此要建设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呈现出多种形式,如文本、视频、动画等媒体素材;题库(包含行业资格认证题库);案例(具有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工程实践项目案例);课件;电子教材;实验实训指导书;通着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使教学主体进一步由老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转变;使教学形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型转变;使教学内容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创造、创新意识培养转变。建设优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学习,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材层面的改革中,将实际的操作真实可感的展现,是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本的要求和呼唤。

2.2 从教师层面上讲,要注重教育教学方法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授是学生学习最快的渠道和方式。因此教师的素质和授课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教师首先要加强对自身的要求,对于所要教授的知识必须自身有着十分娴熟的把握,并且做好总结和创新,在授课中为学生尽可能生动形象的展示,并且注意对学生操作创新的引导。另外,要改变传统授课模式,要积极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打破传统的拘于形式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以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效果作为最终的授课目标,而不单单是考试的通过,要着力注重个性化的教学,开放性的课堂,将师生的交流从传统的课堂逐步拓展到网络课堂、网络讨论、电子邮件、实验室和机房之中,同时,引导学生去公司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参加网络相关产品会、技术讲座等,增进学生对市场的了解,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除此之外,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多样化教学,化解无聊的课堂氛围。注重多媒体的使用、注重实际操作的讨论,重视探索和创新。

2.3 从学生层面上讲,应当注重理论实践的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不是一个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的学科。实际操作要求强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的鲜明特点。因此,学生除了在授课时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外,还要注意总结和反思。在课下的时候要多加强实践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理论,用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循环。功夫在课外,教师和教材的引导只是抛出的砖,所谓抛砖引玉,玉的磨砺和成长还是需要自身在实践中不断的操作。

3 结语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给我们的生活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便捷。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依赖于计算机网络人才的不断努力。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从源头上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革新才能为计算机网络人才的涌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正宝,王胜.告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研究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0(13).

[2]张爱军.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福建电脑,2010(12).

[3]任福利.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思考[J].科技创新论坛,2010(10).

[4]吴舜.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03).

第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型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于丽(1971-),女,内蒙古兴安盟人,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天津300387)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基金项目“教育技术专业网络实验课程体系的设计与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2WQ57)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0-0090-02

研究型教学与研究型学习是我国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为学生具备自学能力打下坚实基础。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探讨如何有效地将研究型教学引入该课程,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一、研究型教学的意义

目前国内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到位;教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考核体系中只注重对知识的考核,而忽略对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核等。因此,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趋势。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引入研究型教学,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不仅成为适应社会的人才,更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人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科学,它的应用已经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学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和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的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和简单网络故障维护的能力,这是现代人才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网络管理员与网络工程师是培养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编程等技能,并专长于其中某一项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一层次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又要充分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是培养该类人才的基本策略。

高等教育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涉及大量基础理论、基本模型,还要与当前的工程经验和工程实践密切结合,为社会培养既具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网络应用技术人员。然而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课堂参与度低;课程讲授过分重视确定性、陈述性和记忆性的材料,忽视原理性、策略性、创造性知识教学;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实验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长期存在。学生总体的感觉是教学内容过于抽象、空洞,知识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研究的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方案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改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在多年发展的基础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已经具有自身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成熟,在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理论知识的选择上应该兼顾新兴技术。例如,当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广泛应用的工业标准是TCP/IP协议栈,而OSI参考模型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却没有被广泛应用,因此,只需要选择介绍其特点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意义就可以了。

在教学方法上,重学术深度,即教学内容深层次的内涵,而不是教学难度。追求教学深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挖掘教学深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发展历史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学发展史以及相关的人物故事,以激发学生的钻研精神。例如,讲到分组交换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重大意义时,强调分组交换技术的提出以及当时多个科研队伍的研究状况,可以突出人物Leonard Kleinrock,当时他是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名研究生,第一个分组交换技术的公开工作者。通过这种方法告诉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历程中,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来,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钻研精神。

二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挖掘教学深度。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要引导学生从更深刻的层次上分析和理解这些内容,就有可能使学生创造性地应用这些概念。例如,介绍OSI参考模型时,可以介绍其三级抽象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贡献,以鼓励学生在具有相关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体系结构的研发工作,以提高包括网络安全性等内容在内的网络技术服务质量。

三是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例出发,分析挖掘基本教学内容的深度。当今社会,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网络技术的一些概念、原理看起来枯燥无味,单从讲授方式入手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引入相关实例,对典型的案例展开分析、讨论和评价,学生看到了相关理论活生生的应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例如,讲到ATM技术时,引入早期某高校花巨资建设ATM校园网,但没有被广泛应用的案例,从中分析ATM网络的特点和实现技术,这样从生动的案例分析展开知识的讲解,体现了知识与现实的相关性,使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有了一定的实际应用经验。

在教学手段上,还要大量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动画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尤其是利用动画技术,可以将抽象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工作原理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将数据包在发送方的各层封装过程以及接收方的依次解封过程,利用动画方式演示出来,既形象生动,又容易理解和记忆。为了便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辅助使用各种相关工具。例如,借助Iris工具,可以捕捉并分析各种数据包结构,学生在该软件的帮助下,可以看到MAC帧、IP数据报、TCP报文等相关协议数据单元的内容和结构,这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提供了帮助。

(二)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完成知识扩展

长期以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而研究型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鼓励学生不要满足书本上的知识,而要研究和掌握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基于课程教学内容而又略高于教学内容的资料和获取资料的各种方法。这样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文献的良好习惯。

(三)设计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格外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更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在试验教学改革中,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告诉学生“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结论是什么”,改变为让学生去思考:你能做什么?怎么做?结论是什么?即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去根据现有条件,自主设计实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基础实验,其中多为验证性实验,验证网络技术的相关原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是先告诉学生本次实验要验证哪个理论,实验的步骤是怎样的。实验没有悬念,也就没有吸引力,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今同一实验,并不提前告知学生要测什么,只是设计了实验的多组数据,让学生去思考、去实践,并对实践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例如,在验证子网掩码作用的实验中,设计多组实验数据,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最后总结归纳出子网掩码对子网划分的作用。

第二层次的实验是扩展性试验,这类实验可供学生选做,以拓展学生的实践技能。扩展性试验主要包括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工程等相关方面,这就要求学生在完成此类实验之前,必须完成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这类实验多从生活和生产经验中来,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生活实践中获取的不同方面的网络知识,在这里都可以进行验证。同时,学生有意义的经验也会被收录,补充到扩展实验中来,从而实现随时补充随时更新的有效机制。

第三层次的实验是综合设计性试验。此类实验,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并形成有效工作团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给出某公司对网络的设计要求,要求学生针对用户需求和实际投资,自行组织团队,进行网络的硬件设计和虚拟实施,并开发相应的软件系统,以满足公司的业务需求。在团队进行网络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担当顾问的角色,以协助工作组有效展开工作。通过这类实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摸索学习方法、积累实践经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四)课程考核注重刺激思维,鼓励创新

研究型教学的考核方法主要是考核学生灵活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课程考核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随堂测试。为了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每章结束后进行随堂测试,既考核平时作业的掌握情况,又提供了另一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二是实践研究论文。主要是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在完成实践任务后,提交相关研究论文,并进行评审和答辩,答辩成绩计入期末总成绩。三是综合测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课程综合考核,以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应用研究型教学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肯定,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中充满了挑战和兴趣,学生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综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也应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在探索中不断推陈出新,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新一代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付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漫谈[J].中国科技信息,2009(18).

[2]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3]赵莉,黄春晖.基于Moodle的高校研究型教学设计[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9).

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学

中图分类号:X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7-0217-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themselves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the process of problem,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carry on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to the network curriculum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teaching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given as well.

[Key words] vocational schools;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teaching

引言

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课程。为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具体要求,如何办出中职教育的特色,如何设计课程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目前中职学校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1.《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一门重要分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的技术分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骨干课程,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规划与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建设等理论与技术于一体。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最终落实到实际应用上,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大都是采用先在教室集中讲理论,然后到机房去做实践。由于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能与操作相结合,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加之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是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产生厌烦和排斥情绪,最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较差。为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原有教学方式进行改进。

2.1 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知识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时,缺乏必要的基础认知,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趣的课件,把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是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软件或制作教学课件,充分利用投影、视频、实物等教学辅助用具,通过动漫演示、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消除学生心理压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2 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某些理论知识即使有生动的课件有时学生也难以理解,因此为保证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教学设置应坚持“适度理论、强化实践”的教学方针,在教学上增加实践课时,是理论与实践课时达到1:1甚至1: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操作主要从安装、管理维护和故障排除几个方面入手,利用机房、实训室、仿真设备等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或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演示、或集中一个阶段强化训练。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教师都要把握教学知识点的连贯和完整,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实践结束后,要有报告、归纳和总结。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3.1 理论教学中的课件制作应更生动有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大量的理论知识传授个学生,长期以来,教师在制作课件是只注重对课程重点的提取,多采用文字性的描述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理论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文字性的描述,多采用生动、有趣性的图形、图像、动漫等多种媒体,通过色彩变化突出重、难点,采用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2 不断完善教学基础设施

在实践操作环节,重要的是实验实训设备,要想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必须子教学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应建立健全校园网、投资建设专业的网络实验室,购买路由器、交换机、仿真器等网络实训设备,让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在专业的实训场所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3.3 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锻炼

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基本素质,现代中职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受学校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的动手能力需要不断的提高,这就需要学校让网络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不同等级的培训,加强教师动手能力的培养。

3.4 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战的平台

校内教学与实践总是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加之计算机技术不断飞速的发展,要使学生能学以致用,立足于社会,真正为社会所接受并具备竞争力,就必须让学生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可定期聘请专业人员走进学校,登上讲台,传授新技术,同时也可以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实践,让学生补充新知识,巩固所学,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职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任重而道远,挑战与机遇并存。教育教学也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只能靠有志之士共同探讨,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紧贴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才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更多的优秀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8-0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到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多个学科,而相应的理论、技术和标准等内容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不同层次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使用技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给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授课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需跟上时代的变化,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成效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

为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和维护网络的能力。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要强化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兴趣,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结合学生专业,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在有限学时约束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对于基础的、重点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族、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子网掩码等,教师在课堂上中要突出重点,讲清楚基本原理。但是,对于文科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新闻专业和外语专业等,讲课时着重“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工科学生如应用物理、电气和土建等专业可以增加“虚拟局域网”、“IP地址的划分与计算”和“路由算法”等内容。

三、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比较难讲的课程。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提出了改进性意见。

1.采用类比教学法,突出TCP/IP体系结构的地位。因为TCP/IP体系结构是现行的工业标准,是Internet网络所遵循的标准,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应凸显其重要地位,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Internet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时,应与TCP/IP的体系结构进行比对分析。

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4.改革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应该可以充分发挥考试的教学功能、教育功能、督促和引导功能、检测、鉴定与评价功能等,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可以沿用传统的试卷考核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完成社会调研报告、市场调研分析等。在考核内容上,要坚持以知识的应用、技能与能力的掌握为主,注重检测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水平。确立考试是重要教学环节,充分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摒弃一次考试下定论的不科学做法,坚持平时考核与期末的总结性、鉴定性考试相结合。而且对于不同的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职业技能鉴定、完成课程项目、编写项目计划等形式代替课程的考核。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可以培养学生适应不同的需求,增加工作经验。比如程序设计课,可以要求学生既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又具有熟练使用一种中文平台及相应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工作的能力,采用平时考核(如作业与实习报告、阶段测验、课程设计等)和鉴定性考试并用,主要考核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程度和简单的应用能力等。总之,要改变单一指标评价学习效果为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树立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思想,树立全面考核的思想,构建考核方式多样化。

参考文献

[1]蔡开裕.计算机网络[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第6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106-01

独立学院是依托公办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吸引社会资金创办的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高等院校,即社会上俗称的“三本学校”。独立学院的出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必然要求,培养的人才有别于公办本科院校培养的理论型人才和高职院校培养的技术型人才。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要求既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由于独立学院发展时间比较短,各方面的经验不是很成熟,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借鉴甚至照搬母体高校的模式,这种教学方法必然与独立学院的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特征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难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如何对独立学院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提高独立学院教学质量,尽快使独立学院的教学方法规范化、科学化,是独立学院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作为全校性的网络基础课,存在诸多问题,反映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一些学生在学习过多门网络课程(如计算机网络、组网技术、网络编程等)之后,才大概明白计算机网络;而一些学生则认为“计算机网络就是些概念,太简单”,但经过实际接触,很多概念含糊不清,动手能力极差,教师在有限时间讲清楚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原理,同时还要兼顾动手实践,并非易事。因而网络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改革应当跟上时展的步伐,把学生培养成有技术能力的劳动者,能适应网络上的技术变革,能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能清楚网络的应用性,从而提高学生终生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实现与社会接轨的计算机网络教学设想

当前,计算机科学及应用正朝网络化、多功能化、多媒体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而市场竞争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决定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呈现多样化、多规格型的态势。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计算机网络安装、测试、维护、管理的应用型技术人员,具有熟练使用国际互联网和各行业系统的网络,实现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维护,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具体方法改革与实践

要向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高质量的计算机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高等学校目前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以应试教育和传播灌输教育为特征的教育体系。该方法最大的长处是能很快、大量而又集中地为学生提供新知识,而且便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因而成为教学方法中一种基本的方法。但它存在不利于因材施教,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局限性。变传统的知识型教育为能力型和素质型教育,以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改革现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势在必行。

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在计算机教育和实践环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计算机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笔者选择计算机网络专业选修课网络设计与应用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1.学生参加实际课题

采用积极的教学方法,包括专题报告、小组讨论、实践作业、模拟环境和情景演示,强化实践环节,学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实际课题的开发工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指导老师根据科研项目布置课题,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明确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实现方案。以实际开发的成果及小论文作为考核依据评定成绩。

2.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增加上机时数,将部分章节留给学生自学,列举专题和若干知识点,由学生到因特网上查找资料,并作为期末考核,考试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笔试,采取笔试或小论文两种形式,选择写一个专题报告并参加笔试,或者选择一个专题结合实际写篇小论文再免去笔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调动他们内在的学习潜力,起到了较好地效果。

3.采用远程教学手段

同时进行远程教学的试点,在网上进行交互式的教学。包括课件学习、网上答疑、网上讨论组、网上提交以及批改作业。

4.改革实验课内容

实验课上教师首先讲授该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和操作难点,再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布置实验进度。每次实验后,各小组做实验小结,再由教师作整体总结,使学生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

三、总 结

计算机科学与其他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中,将计算机思想和方法融入实践实验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述不同领域的工作和计算机相结合的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大大增加学生听课的兴趣,又能提高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将计算机网络知识转变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

在教学中应跟上当前教改的步伐,大胆探索教改的新思路,引导创新,注重实践。只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把书中的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的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地应用计算机的知识、方法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为社会培养出高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何红、李政.高校分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5(1):35~38

第7篇

Key words: MOOC;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informationalized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2-0220-02

0 引言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人类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得到了空前关注,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又涉及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众多学科领域。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对该门课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事实上很多高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教学内容仍以理论讲授为主,上机操作部分仅仅是形式化的存在,教学方法落后等等,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化的步伐。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与Web 2.0技术的发展,MOOC教学体系逐渐被社会熟知,学生们纷纷开始主动在网络上搜索自己所学的微课资源。高校应该应时而起,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建设网络辅助教学平台,深化信息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笔者将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特点,在授课中引入先进的MOOC教学体系,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改革传统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同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及思路优化提出一些建议,力图对当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积聚一些正能量,引发必要而有益的思考。

1 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上,采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传统的教师课堂理论教学与学生上机实践交替进行的方法,以及借助多媒体技术演示加学生练习实践的方法。经过多年的使用与完善,这两种方法确实有可取之处,但随着实践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这两种教学方法的弊端也日益明显。

①教师角色的转换不及时、不到位。新的教育理念肯定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同时也肯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课堂行为并非是完全被动的,学生的正当需求理应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但部分教师仍然把学生当作课堂的“观众”,无视其主体地位。

②分层教学的欠缺,使部分教师无法适应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更无法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从而使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下”的现象同时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③新的教育理念下,部分教师仍未建立起正确的学生观,不能认同学生的全面发展、主体发展、独立发展与师生关系平等等观点,仍坚持传统的“分数唯一”“先天定型”“绝对服从”等观念,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导致学生缺少探究的精神与动力。

④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使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形式松散,实验内容不成系统。结果普遍导致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极不匹配,不能学以致用。

这些弊端的存在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低效率,急需得到改善。

2 MOOC教学体系综述

2.1 MOOC概念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全称“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当前最新、最潮的在线学习形式,让你足不出户听遍名校人气课程,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

“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反思、素材课件、教学设计、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微课”包括上述辅教学资源,但是“微课”与这些辅教学资源存在一定区别,它是在辅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2.2 MOOC的应用特点

①大规模的:只有那些课程是大型的或者叫大规模的,它才是典型的MOOC。②开放课程:尊崇创用共享(CC)协议,只有当课程是开放的,它才可以成之为MOOC。③网络课程: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有一台电脑和网络联接即可。

3 MOOC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3.1 计算机网络专业MOOC教学体系

计算机网络专业MOOC的教学体系如图1。在该教学体系中,每门MOOC课程都会有一个中心平台,由课程协调人管理和维护。通过该平台各类课程信息,以此组织整门课程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可自由选择论坛、微博、社交网站等个性化学习工具。在MOOC课程中,教师话题和活动,协调学习者的讨论,推动学习进程;学习者则通过各种平台和工具,浏览、讨论、完成作业,最终达到学习的目的。可以说,MOOC是一个集资源分享、社区讨论为一体的教学平台。

3.2 基于 MOOC 理念的“微课”网站设计分析

3.2.1 课前在线自学活动的组织

为了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在MOOC学习平台上需要设计学生特征分析模块。该模块可采用试卷形式,由校本老师自主出题或者从平台的题库里抽取题目实现对学生初始能力分析、一般特征分析和学习风格分析。通过对学生的特征分析,平台将智能整理及分析学生信息,根据学生不同的初始能力、学习风格等进行学习小组的智能分组。

3.2.2 课中的讨论活动

每个学习小组根据教师安排的线下讨论主题,在线下讨论之前,和自己的学习伙伴事先讨论,准备学习主题任务。当到了线下讨论时间(课堂时间),就可以和其他学习小组、导师、教辅一起讨论。在线下讨论时间可与导师、教辅人员展开充分的交流,如图2所示。

3.2.3 课后的教学评价与监控

MOOC学习中心需要为教师提供评价策略模板,并且允许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调整具体各项评价指标的分值比重。教学监控功能模块实时生成教学过程报表,提供给教学及管理人员全面即时的教学信息。教务处通过本功能模块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管理。具体按照表1进行教学评价。

3.3 应用效果

某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引入MOOC教学体系后,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借助形象化的视频课件和网络辅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领悟能力明显提高。为了方便进一步应用和技术研究,教研室对该教学体系的教学成效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通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考核成绩来研究该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具体详见表2。

第8篇

关键词:考核模式;知识+技能;高等职业教育;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9-4524-03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Examin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pported by "Knowledge + Skill" ―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CHEN Zhi-yuan, LUO Gang

(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Zhengzhou 450000,China)

Abstract: Mos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is close examination, which can not fully reflect the ability situation of student, and also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rawbacks such as the content of assessment valuing knowledge more than capacity, the performance of assessment stressing on the result instead of process and assessment of functional inactivation. The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examination mode supported by "knowledge +skill".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cours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ccupation education examination mode supported by "knowledge + skil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competence- 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 the "post modularization" mode; assessments methods highlight diversity, relevance, vividness, comprehensive test and evaluation of student ability ; establishes and improves the assessment results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mechanisms; establishes the proposi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ositions capacity" requirements.

Key words: Examination Mode;Knowledge + Skill;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Post ability

1 概述

近年来,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些新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 例如素质教育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工学结合教育理论等。与这些理论相对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培养目标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注重职业的岗位能力培养;二是强调课程体系的针对性; 三是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使得高等职业教育能够主动地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适应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也促使考核模式的改革。《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改革考试方式,除笔试外,还可以采取口试、答辩、现场测试、操作等多种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功能主要是评价、督促、反馈和导向,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的主要功能也是这样的。只有从考核内容、考核形式、管理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设计出一套相对完整,切实可行的能充分发挥考核功能和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的的考核模式,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全面、系统、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该文以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职业教育考核方式的改革。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应用课程。本课程能够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网络系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掌握网络技术及其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具有正确分析和解决网络设计、建设和运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

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贯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工作实践为主线,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框架,面向岗位建设课程”的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的完成来进行。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数据通信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通信协议、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网络应用等相关知识,具备局域网规划与建设、广域网接入、网络服务器安装配置与管理、常见计算机及网络问题解决的基本技能,同时为后续的网络集成与综合布线、路由器与交换机配置、网络应用开发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现阶段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

3.1考核方式的简单化

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如果想要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仅仅靠一次的期末考试是远远不够的,而在很多高职院校,这样的情况切切实实地存在。除了因为部分老师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外,更多地是由于教务管理部门没有考核改革的理念或勇气,从而造成现行的考核模式很难做到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也难以构建起与高职教育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相适应的考核模式。教务管理者总是喜欢用分数说话,从而导致了考试的导向功能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相反在有些方面还起到了误导的作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该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调研中发现,对该门课程的考核,很多高职院校依然采用的是期末试卷理论考核这样的简单方式,这也将造成对老师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不公平。

3.2考核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即使是高等职业教育,现在的考核内容依然是以知识考核为主,同时又偏重于原理性的记忆性知识。经过调研发现,作为高职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核心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还是期末闭卷考试,通过简单的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程度。知识的记忆能力发展是必需的,而知识的记忆能力只是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一个方面,知识的记忆能力强,不能代表这个学生的能力强。死记硬背会导致思考、判断的依赖性,导致想象力的匮乏。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是根据市场对高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工程的设计、施工等技术性操作能力是不能够通过简单的知识的记忆来提高的,对这门课程的考核,也不能只是重知识而轻能力。

3.3 考核成绩重结果轻过程

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而言,既要考核学生对知识方面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其操作技术的能力。操作技术能力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其形成过程是知识的积累、创新、交流、转化、应用的过程。而目前考核过多关注总结性考核,并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唯一考核,考核的目的就是简单地给出分数、排出名次。这种总结性考核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应仅关注最终考核结果。

4 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4.1改革考核内容,以能力为导向

对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而言,应当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重视实践能力考核,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核评价体系。命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照课程体系,对课程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素质要求等进行细化,然后根据细化分类的结果确定教和学的方法,最后确定课程效果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大纲。考核内容既要能够反映学生基本理论,更要反映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而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使考核真正能够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纵观现在各个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依然是过于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例如对“OSI/ISO参考模型”知识点的考核,很多都是在考核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内容的表述,这个只能体现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目前,鲜有考核对该知识点的技能性运用能力。“OSI/ISO参考模型”或者“TCP/IP参考模型”是网络故障排除能力的知识基础,将对该知识点的掌握转化为网络故障排除的技能,更加能够体现学生的岗位能力,相应的考核内容也要有所变化,从记忆能力考核转化为对该知识点的技能运用能力。

4.2 全面测试与评价,注重考核过程

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应当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不只限于笔试,也可以采取口试、实验实训、参与项目、实地调查等多种考核形式,也可以考核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等多角度考核。

课堂评价也是一种重要的考核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和写作论文等方式考查和评价学生能力。考核评价要贯穿到整个的教学、学习周期中,课堂提问、分组讨论结果、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参与的积极性、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可以作为考核评价的内容,这样的评价结果也更加客观真实。

4.3 加强考核管理,建立考核体制

建立健全考核结果评价和反馈机制。考核成绩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核和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建立考核结果分析机制,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渠道和沟通机制。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平时的积累过程,例如对IP地址相关知识掌握不好,就难以对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对OSI参考模型理解不透彻,就难以利用其对网络故障进行分析,诸如此类,充分说明了该门课程更应当加强平时的考核管理。

5 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实践

在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控制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针对该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结构的特点,考虑实施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考核模式实践探索。通过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分析, 将考核目标划分为网络分析能力、网络规划能力、网络维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并确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就包括这5种能力。这几项能力和网络技术专业的岗位能力环环相扣,充分发挥了考核的就业导向作用。

6 结束语

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能够充分反映以“知识+技能”为支撑“能力本位、就业导向”的培养模式,促进培养目标的实现,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真正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考核结果也可以作为企业录用学生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康乃美,蔡炽昌.中外考试制度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汪晓莺.德国职业教育考试模式的变革与发展[J].教育评论,2006(I).

[3] 刘彦华,武玉英.谈高职高专考试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J].软件工程师,2009.

第9篇

论文摘要:《计算机网络》是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师范院校,急需对课程教学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才能适应该课程教学的需要。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就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实践与研究。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各类学生层次间的距离逐渐拉大,层次界限逐渐明晰。构架在信息技术教育这条主线上的《计算机网络》教育的难度逐步加大,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计算机网络》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组织都应当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要改善教学方法,重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大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

1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广泛、实用性强,且概念众多,理论复杂,技术发展迅速。并且是一门与通信技术相互渗透、密切结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学,按传统自然方式进行教学的方式由于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要,已不再适合新形式的发展。因此要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形成适应差异,发展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体系,而分层教学体系可以使教师根据不同学生层次需求,适当掌握教学进度与深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满足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所需。

1.1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育可采用三层次的教学模式。wWW.133229.coM

第一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理论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从完善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为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知识与技能方面打下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基础,同时为后续课程服务。

第二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使用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硬件配置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的技能。进而能够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个层次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设计技能教育。该层次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网络系统设计与施工能力,使之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动态发展及与其它学科(如通讯、自动控制)的交叉应用,具有计算机网络建设、网络管理和网络维护的能力。进而成为从事计算机网络及相关领域的系统研究、设计、维护和管理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1.2教学过程的层次化

首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根据教学目标的层次,结合教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适合该层次学习的教学内容,必要时可补充教材上不详细的内容或进行适当的引申,明确每次课的基础内容和引申内容。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做好分层次教学的准备。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应放低要求和起点,注重讲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精讲精练,既重视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课本知识已巩固的情况下,教师要引申一些实例让其多加练习,给该层次学生创造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综合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有问题时随时可以提问、讨论,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调动全体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在练习环节,对基本习题要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对,较难的习题要使低层次的学生能听懂但不必要求会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分层次教学。

再次,在上机辅导中要做好分层次实践的准备。对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实验环节对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帮助,其实验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对实验教学内容层次化。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更多的是做验证性实验,通过实验强化基础,巩固技能;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要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加入设计性实验,在知识、技能巩固的基础上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设计一些应用性、灵活性及探索性较强、思维量大的实验。

1.3教学考评的层次化

由于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的层次化,教师在教学进度安排、考评标准的设定等方面,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灵活性,形成教学考评的层次化。不能只看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的高低,应考虑学生的层次,以学生在其所在层次取得的进步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平时成绩占期末总评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记忆性内容的测试,增加机试比重,尽量减少评估的偏差,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上。

2教学内容组织

地方师范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可分为3个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属于入门篇,主要介绍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等。2~9章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部分,主要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模型,以及围绕tcp/ip模型的层次结构、各层软硬件情况和基本通信原理等。第10~12章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应用工具等。

1.1计算机网络的一般概念,1.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概述,2.2m/m/1排队模型。

3.1数据传输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层标准。

4.1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协议,4.3连续arq协议,4.4选择重传arq协议,4.5hdlc,4.6ppp。

5.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5.2路径选择,5.3拥塞控制,5.4x.25。

6.1网络互连概念,6.2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1运输层概述,7.2tcp/ip体系中的运输层,7.3udp,7.4tcp,7.5影响计算机网络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标准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网。

9.1iso/osirm的高三层,9.2tcp/ip协议族的应用层,9.3域名系统dns,9.4计算机网络管理,9.5计算机网络安全,9.6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

10.1联网设备概述,10.2调制解调器,10.3网卡,10.4中继器和集线器,10.5网桥10.6交换机,10.7路由器,10.8建网技术,10.9网络建设方法。

11.1帧中继,11.2接入网技术,11.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2.1网络信息系统开发。

3教学方法选择

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的角色定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同时也是在帮助学生如何选择、使用教学方法,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3.1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

采用精讲多练的过程式教学方法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上机练习与作业为主线,将所教内容建立知识点实践体系,对每个学生根据知识点进行考核,从而提高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2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教师讲课为主并辅助以学生上台讲课和自己给自己辅导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该方法,师生在课堂上共同研究、讨论教学内容,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自学能力。

3.3类比教学法

对于理论性强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较、归纳和总结。例如:对于osi七层模型的理解,用一个“从上海到罗马的贸易过程”的情景设置使学生能体会到为什么要给网络分成这七个层次。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个参考模型存在的意义,但并不对每一层的详细功能做过多的介绍。

3.4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同轴电缆、光纤、以太网收发器、各种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搬到课堂上或直接将学生引至实验室,对照实物现场进行讲解。例如,模拟组建一个校园网,对所给网络设备和传输介质进行选型。这个案例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不同传输介质的特点和使用场合、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场合、具体局域网标准的含义,使学生基本具备中小型网络设计能力、网络设备的选型能力。

3.5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把握教学内容,提出任务;然后要和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讲解重点、难点,还可以给出完成任务所需掌握知识点的有趣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定期检查、监督任务完成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最后要制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评分标准。例如在讲授dns域名系统时,对企业进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dns服务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采用多种教学法,使教学过程重点突出、简单明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对于低层次学生,通过教师的生动讲授和自己的练习能较快、较好地掌握课程基本内容;对于中高层次学生,他们学到了许多过去不了解或没有真正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加深了对计算机的认识与了解。

4重视教学资源库建设

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课时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将重难点反复讲解,也做不到知识点的面面俱到,而作为该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我们在充分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及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程的全部电子教案、实验指导、应用案例、重难点讲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课等多种资源,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使教学内容的载体从单一纸介质的教材向多媒体教学资源发展,教学方法也从以教师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通过资源库,学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学加咨询的方式学习相关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5结语

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完善其教学体系,今后希望进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现有教学带来的不良结果,并且结合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内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及资源库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成忠.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2]蒋中云.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24).

第10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实践教学

1课程思政教学项目研究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按照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内容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中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作用;且从就业而言,网络工程专业在计算机专业中就业需求量最大,因此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重视度较高。中华民族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尤为重要。以在理论指导下,坚持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相结合,运用能够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念和社会责任的主体和内容,进一步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推理辨别是非能力,使其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教学大纲编写中,以专业课程知识教学为载体,以德育为基础,充分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道德元素,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通过运用德育主体思想,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使其转化成为具体而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教学载体。

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课的内容过于理论化,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枯燥、乏味的情绪。因此,我们应该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加入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队伍中,共同努力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价值,真正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课程思想政治改革是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积极探索改革方式方法,及时总结经验与问题,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专业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路。

以“思想政治课”为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哲学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结合以下内容进行设计各教学主体和教育活动。核心价值观--富强: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圆中国梦。核心价值观--爱国: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展现时代精神;核心价值观--敬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有研究和创新精神;为此,本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因此,以本课程为载体,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衔接密切,可以很好地发挥两者的协同教育作用。

2课程建设基础

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期间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尤其是计算机网络工程系列技术人才的培养;十三五”期间将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同样是以计算机网络系列技术作为主要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原理》是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和专科生的一门专业核课程,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TCP/IP体系结构与网络互联的前导课程。本课程围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和体系结构,系统地讲述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的基本功能、TCP/IP分层、网络性能指标、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网络路由、传输层协议、网络应用等,同时通过课堂讲授、课程实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和互联网组成,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培养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认知、设计与应用开发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内外许多大学已将计算机网络语言列入了本科教学计划,掌握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共识。《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网络技术的基础课程,也是网络工程本科教学体系的核心课程。

我校网络工程专业设定的是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教学,分别包括网络工程设计,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技术,路由交换技术,及其相关无线网络技术和数据存储课程等。

这两年,我校信息工程学院同华三和华为公司合作的课程内容,也是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系列课程和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等课程。其中2019年初的集中实训采用了宝德等公司方案,引进了该公司的讲师,对我校网络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构建中小企业网络设计,构建高性能园区网、无线网络技术等课程的集中实训。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教学在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规划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开课时间分别是:15-16计科开在第4学期,15-17网工开在第2学期,17计科开在第4学期,18网工开在第2学期。由此可见,开课学期逐渐提前,该课程在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3课程建设工作目标和实施计划

诸多学科组成的专业课程是高校教学的重要载体。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要素,并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广泛实施,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学校以教师教育为基础,立足陶瓷文化为特色,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现。在专业教育体系中率先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全过程,多模式,广覆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和做人做事原则融入专业教学。本次研究项目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效果为落脚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全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体系,进行思政改革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首先应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礼仪意识。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不仅要“知书”,更要“达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润物细无声地向学生渗透礼仪教育。通过课程导入部分,不仅要把课程内容说清楚,而且也要介绍课程的德育目标内容,让学生们知道未来肩负的民族使命是什么,要求什么样的从业道德,国家对岗位在全球化竞争中的要求,以及有哪些是未来从业不能触碰的部分。该部分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水平与觉悟。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程教学效果,项目实训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根据各学科和专业的特点,要求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在这部分将结合实际的思政教学案例进行培训授课,对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进行讲解,通过和校企合作企业团队的项目实训,让学生有目的的提前感受在创业中的激情,掌握专业技能,参悟领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树立爱岗敬业的核心价值观。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273-01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特点

1.1 传统计算机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

1.1.1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与高职培养目标不统一

传统的课程设置太重视理论课程的教学,不太注重实践性教学。例如一般的高职高专学校都要开设C语言、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原理等课程,太过注重理论,而忽视了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显然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

1.1.2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注重知识的培养忽略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仅是计算机网络课程设置上的问题,而是高职专业课程设置的通病。我们可以在各校的教材征订上发现一个问题,很少有相关课程指导教材、专门的课程设计指导教材、实训指导教材,这种现象显然说明了用于知识传授的教材得到了大家的重视,而用于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践性环节没能得到相应的重视,这肯定不利于对学生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1.1.3 课程内容过分重视技术的操作过程,缺乏系统性

这种方式的网络教学宗旨是“以胜任某种岗位要求”为出发点,以实用为目的,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以这种教学目标为宗旨的课程内容,虽然满足了企业要求从业人员快速上岗的愿望,但是损害了学生要求继续发展的利益,不利于学生自身的提高和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内容,由于不能遵循网络系统的逻辑性、系统性,因此也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创造力。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受教育者进行就业准备,还要为其发展奠定基础,养成较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为此需要对原有课程的框架结构和内容进行改革。1.2 高职教育的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高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生来说,有一些不足之处:

(1)文化课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近几年来随着高校全面扩招,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下降,文化课成绩较差,给学校管理带来了很大问题;

(2)缺乏自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正确,在接受知识上比普通高校学生要慢一些。对于人生目标更是缺乏正确认识,害怕或回避这个问题,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

2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及创新要遵循的原则

2.1 实用性原则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应以实用为目的,高职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而不是技术开发型人才,课程设置对理论知识的要求应以够用为度,所谓够用就是指学生将来在从事专业工作时所要求了解和掌握的理论知识。

2.2 实践性原则

高职教育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材应该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同时应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2.3 模块化原则

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的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为更好的把握该专业的教学,应将该专业学习划分若干不同的模块,如可划分成网站设计与维护模块、计算机网络创建与维护模块、计算机网络管理模块等。

2.4 以学生为本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根本所在,一切教学工作都应该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则,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开创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和实践性教学都应该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2.5 分层教学原则

分层教学是指要进行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各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主动性不一样,学习兴趣不一致,即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将同一批同学划分成不同的学习群体,对每一群体给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或教学目标,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

3 高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3.1 实现网络教学

虽然计算机教学一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这种教学方式只能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使其了解大量的概念和术语。这种“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会使学生缺乏主动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改革已往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园网,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添加一些实践操作,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这样能使学生很好地应用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现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的新型教学模式。

3.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和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很清楚的讲解操作过程,实现了操作过程的“可视化”,同时教师也可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然后把一些有特色的结果投影到屏幕上,供学生讨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教学的效果。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改革考核方式采用“开放式”的无纸化考试。我们国家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是:“老师讲教材,学生背教材,考试考教材”,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的“理论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是一门实践型很强的课程,重在掌握局域网的组建,对这些实践性的东西有的学生能够“说出来”或“写出来”,但“做不出来”,这样传统的考试方法就无法检验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全面反映出学生的实践水平。为此我们改革了考试方法,实现开放式的无纸考试。“开放”是指考试的时间,也就是只要学生要求考试,在教师的安排下随时可以进行;“无纸考试”即学生随机抽取试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在计算机网络的实践操作。这种考核方法的优点在于: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型,二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组网能力。总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还有新的教学手段和老的教学手段的磨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5 实践教学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之一。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要有自己的特色,就要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改革后的教学内容与传统课程相比,更注重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表现在通过规划27个任务来达到实训的目的:

5.1 规划任务内容的设计

在课程中规划了27个任务来完成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任务包括:画出学院校园网的拓扑图、网络线缆制作、组建简单的快速以太网、子网规划和划分、子网聚合、组建简单的交换式以太网、ARP命令的使用、Ping命令使用、Tracert命令使用、路由器的配置、RIP协议配置、常用TCP/IP实用程序的使用(如hostname命令、ipconfig命令、netstat命令、Nbtstat命令等)、配置DNS服务器、WWW服务器的配置、配置DHCP服务器、免费电子信箱的申请与使用、利用Windows 2003 Server自身的IIS组建FTP站点、FTP站点的配置、在Windows 2003 Server上利用Serv- U组建FTP站点、登录FTP服务器实现上传下载、用Telnet登录远程主机、使用Telnet远程登录BBS、使用BT下载、利用搜索引擎去查询信息、利用域名搜索引擎搜索域名的注册信息、外置ADSLModem家庭用户虚拟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外置Cable Modem家庭用户方式接入Internet、利用电力猫上网等。

5.2 加强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的建设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综合的专业计算机网络实训室,有的学校实训条件落后(只有几台交换机、路由器等),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实训教学的要求。这就需要学校积极配合,投入资金,加强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室的建设。

5.3 规范实验教学环节

教师对每一部分实验要有明确的要求,每一次实验目的、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都要在学生的实训报告中体现出来。

6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有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碰撞,还有新的教学手段和老的教学手段的磨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和探索,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蒋晖.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2006,(6).

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一、 引 言

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大力实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的改造,相应地,对高层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他们需要大量动手能力强,且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这对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迅速培养高素质的拥有创新能力的网络设计人才和高级网络管理人才是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目标。而实验部分又是学好该课程的关键环节,搞好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探索知识,获得知识,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原有的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状况已不能适应当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应对计算机网络实验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课程界限,建立新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体系。

二、实验课程现状

计算机网络实验一直是许多学校在进行正常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实验室的投资大,管理难。有完整、可行的教学实验计划却没有可实现实验实践必要条件,或实验条件样板化和脱离实际化的情况;教学实验内容条块分割的进行方式与网络工程完整实现间的矛盾等等,都制约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职业技能的发展。

三、建设“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室

为了提高学生在网络方面的知识、技能、管理和实际操作能力等,使学生能够直接进行网络设计、安装、调试,以综合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我院在2004年建立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配置了网络协议分析仪,电缆认证测量仪、20台CISCO交换机、路由器和一台高档次的浪潮服务器,60台微机作为工作站,每次可容纳60个学生进行网络实验;购置了相应的硬件设备(压线钳、双绞线、水晶头、单模光纤(1310 nm/1550 nm),FLUKE网络测试仪、工具刀、光纤熔接机)和软件包(Windows 2000server、Linux等网络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管理软件及路由器仿真软件BOSON NETSIM);编写了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四、内容的设计

按照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需要,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全部实验都可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内完成,结合教学实际,共设计了6大部分,必做实验共计36学时。(1)网络基本应用实验。内容:E-mail的使用、IE浏览器的使用、文件的上传与下载。(2)组网实验。内容:网线的制作、交换机配置、路由器配置、NAT转换、网络互联。(3)网络基本原理实验。包括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协议分析实验。(4)路由协议分析实验。主要包括RIP协议分析、OSPF协议分析、BGP协议分析、复杂组网实验。(5)网络管理实验和网络应用编程实验。(6)网站建立综合实验和先进网络技术实验。包括网络交换和路由设计实验、组播实验、MPLS实验、IPv6实验。Linux、UNIX、WINDOWS 2000 SERVER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在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和公司培训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和科研实践而编写了具有一定特色的实验讲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必做实验或选做实验。

五、方法的改革

1.组织与管理

(1)教师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在实验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织与管理作用。每一次实验前,教师简要地讲授本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重点及操作难点,余下时间学生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出现问题一般应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作启发提示、释疑及引导。实验完成后,首先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结果。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及实验过程进行总结,使学生能从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获得更多的实验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学生的实验组织和管理。根据现有的实验设备与环境,针对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采取独立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

2.利用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教学

计算机网络实验对实验环境要求较高,实验操作也具有一定破坏性。如果利用仿真软件教学,就能够消除实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我们利用Boson NetSim模拟软件进行网络组建的实验教学,通过该软件及软件当中的教程,学生能快速熟悉交换机和路由器的配置环境及配置命令,快速掌握网络的搭建及配置,然后再使用网络设备进行构建网络,弥补了实验环境所带来的不足。

3.实验教学效果评价考核

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是整个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对实验效果的评价可通过具体的实验实践考察。对学生成绩的评定分为几部分:(1)实验理论考核,内容包括实验理论知识点、实验基本原理、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法等;(2)基本实验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报告、实际操作技能;(3)网络技术应用考核,通过一些具体的网络技术应用,例如“实验室网络的组建”、“小型校园网的建设”、“网吧的组建”、“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都是考核学生对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最好途径。

六、结语

实验教学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目的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面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技术和各高校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实验环境、学生能力的差异,如何培养学生的不断跟踪、学习网络新技术的能力,还有待于不断的探索。实验教学体系需不断完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也将随之不断地改革与更新,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适应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宏志,周美娟.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5, 7(2):193-195.

[2]彭澎. 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M].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4]Andrew S.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5]王邵卜.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 24(1): 65-67.

[6]李普聪. 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7(21): 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