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时间:2023-09-20 16:5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应用化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第1篇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应用化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9-0097-02

一、引言

应用化学专业[1,2]是分属于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是一门着力于培养具备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具有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学科。

黄山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作为工学专业,自成立起就以应用型为导向,以到企业就业为引导,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中的产学研结合主要体现在于:科研合作及教学合作方面。对于科研合作方面,主要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及转让等;对于教学方面来讲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共同研究确立未来企业用人需求,针对相关需求,共同制定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并结合企业特长及专业所需,共建实训实践基地;(2)在教学内容中结合企业产品及工艺技术,注重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的介绍;(3)是在教学方式上要加强针对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如实践技能的锻炼;(4)在教学过程中要由校内向校外,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采用以校内实训实践为主,校外实训实践为辅的方式进行;(5)是在教学效果上要通过嫁接、转化、推广和应用新科技、新工艺,培养出一大批能熟练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3]

因此,为了改善培养的学生不适应社会需求及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对应用化学专业的辅助教育,与相关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科研层面,要通过恰当的衔接,将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训练[4,5]。

二、产学研联动的举措

自2010年起,黄山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在对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有显著影响的实验实训环节如毕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所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加强产学研联动,促进校内共建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学生校内实训实践能力的培养,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通过与产学研合作企业的交流,决定共建应用化学专业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也是学校和企业携手的一次全新尝试。产学研共建校内实习基地可以营造一个企业运作环境,让学生就业之前了解企业运作规律、熟悉企业运作流程、具备实际的动手操作和决策能力,以便走出校门后立即与市场接轨。建设方式一般为学校投资实习中心场地、部分硬件设施、部分系统软件等,并负责实习基地的运营和管理;由企业投资部分硬件设施、部分系统软件、实习资料、企业案例等。通过校内共建实习基地,可以实现学校、学生与企业的三赢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引入企业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进行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实习基地的市场化运作、案例教学等多方面都可为学校教学提供切实的支持。对于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来讲,在与企业共建的实习基地中进行学习,可以提前了解并掌握该企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不仅提前开拓了视野,锻炼了自己的实践创新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在相关企业实现就业。对于企业来说,人才培养有赖于稳定、有序、成熟的育人机制,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通过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合作,有利于选拔出更加适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二)加强产学研联动,促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了保持学生的毕业见习及毕业实习能够顺利进行,从黄山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层面,着力于实习教育基地的建设,对于应用化学专业来讲,主要立足于黄山当地的多家精细化工企业为主,如永佳基团的相关企业如黄山华惠科技有限公司、艾仕得华佳化工有限公司、黄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黄山新力油墨有限公司等、其他公司如安徽恒远化工有限公司、黄山向荣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主要围绕着粉末涂料原料如聚酯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等、印刷软包装材料方向为主,长期建立稳定的实习关系,约定相关实习基地企业的负责人,根据各个企业的实习内容共同修订见习及实纲;并在后续见习及实习的过程中,企业选派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包括理论全流程讲解培训、现场各个环节参观讲解等,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该产业的过程。同时,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承担着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见习、毕业实习的完成,学生在学校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深入企业一线一定的时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不断开拓学生视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加强产学研联动、推动毕业论文及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及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的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

环节。毕业论文及设计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将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相结合,适当向工程设计倾斜,鼓励学生进行工程设计类选题,采取一人一题,独立完成的方式进行。黄山学院应用化学专业教师结合与校外企业的产学研课题进行毕业论文选题,使学生在毕业论文内容选择方面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相关行业及产品,从而学习企业对产品的制备及检测方法,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在产学研合作的企业里面,就学生毕业论文及设计方面与企业技术人员达成毕业论文选题意向,企业技术人员在应用化学专业毕业论文开展征题工作的时候,根据企业技术研发及工艺改进的需要,可以给出相关的毕业论文题目,针对毕业设计类的课题,注重学生的就业方向与相关企业进行联合培养,尤其是在工程设计课题方面,鼓励学生进入企业,指导教师为企业技术人员,在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采用毕业论文全程在企业完成的方式进行,并按照应用化学专业教研室对毕业论文时间节点的要求完成各部分内容,如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这部分学生通过毕业论文的实验实践环节,可以更进一步的认识企业的产品及工艺要求,锻炼了自身的实践实验技能及创新能力,为后面到相关企业就业及更好的适应企业打下了基础。同时,对于已经签约企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充分认识企业的环节,对于企业来说,在此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提前培训,缩短就业适应期,通过实质性的完成项目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三、产学研联动的效果

经过近些年的巩固与发展,在产学研联动项目的牵引下,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产学研合作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将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变成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学生在这些环节如毕业见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设计环节更好的认识和运用知识,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加强及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实践技能更强,且所学技能与市场能够紧密结合,培养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很大改善,应用型技术得到加强和锻炼,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为后续就业打下了基础,较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几年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普遍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双能型师资进一步加强

对于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来讲,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保障。应用化学专业教师通过多年来产学研联动实践环节的参与,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与地方产业的横向课题也明显增加,只有教师真正的走进企业,才能在教学中将学生真正的带出课堂,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加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采用产学研联动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及时总结并采用多种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技术能力,使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锻炼,成为基础知识扎实,实验技能出众,实践创新能力强的群体。

参考文献:

[1]魏子栋,魏锡文,黎学明,杨明莉.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3,9(6):169-170.

[2]李杰,王俊,李翠勤,王鉴,张荣明.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61-262.

[3]霍冀川,雷洪,梁晓峰,叶旭.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应用化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力培养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53-55.

第2篇

关键词:应用化学实习模式培养创新能力

X701

应用化学专业是培养从事化学化工行业的生产经营与管理、分析检验、技术革新、产品研发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是化工、医药、材料等行业的相关企业[1]。应用化学专业培养目标是注重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功能性精细化学品及其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医药、农药及其中间体的研究开发,催化剂材料、工业催化剂设计及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设计,各行业分析测试和相关的工程技术等方面都受到比较全面的培养和锻炼,成为从事应用化学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专业实习是实践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既是对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的训练,也是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手段。因此,强化应化专业的专业实习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2]。我们结合应用化学专业特点,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改革与创新应用化学专业实习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制定专业实习教学大纲

沈阳化工大学的应用化学专业是1998年在精细化工专业基础上组建成立的,

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精心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专业实习教学大纲,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将化工原理和精细化工反应设备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在生产实习过程中进行,精心设计应用化学专业实习的内容和方式,不仅使两门课和实习质量都有进一步的提高,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必须要有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合适项目及场地,实习基地建设, 是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化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应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设有精细化工、分析两个方向,在选择实习基地时要充分考虑与我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教学目标相适应,选择应用化学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工艺车间,化学反应和化工单元操作多、参考资料、生产工艺数据不保密的实习基地,比如鞍山七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高档染颜料及其中间体合成生产工艺、东北制药总厂实业公司甲醇钠生产车间都是典型的精细化学品制备工艺,与专业理论知识结合比较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结合的能力。

3 改进实习方式

为了强化专业实习,进一步提高应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应用化学专业专业实习分为两个阶段:专业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的初期,先是感性认识主,到实习基地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对工厂的设备和化工生产工艺有初步认识,实习指导采用启发式和创新教育方式进行,在实习前就将实习车间各个工段的思考题都准备好并印发给每个学生。引导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将整个流程从头到尾连起来加以思考,寻找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习后期,教师必须对每个同学进行现场提问考核,单独记分,并作为实习成绩的一部分。当学生已对流程比较熟悉的情况下,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考虑从生产中抽提化学、工艺等问题,而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和写出书面报告,一般专题按小组或几个同学自发组织在一起,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后提出解决这些专题的设想,然后与厂方各有关部门进行交流。在毕业实习中则强调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化工原理和精细化工反应设备的理论知识与实习场所实际内容相结合,系统地解剖生产工艺,进行工艺过程中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尺寸计算,增加设备类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有关化工、环保类设备的拆卸、安装、维护和维修训练,注重实战性。从而开拓学生在化学工业生产领域中的视野,初步培养在生产实践中抽提化学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和初步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力求把教育对象从学生转化为工作者。

4 建立新型的实习考核体制

建立新型的实习考核体制,是确保实习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往主要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内容和实习报告,并对实习纪律和实习过程进行考核,致使有些学生通过抄袭等手段完成实习报告,实习成绩有时优于被抄者成绩,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新型的实习考核体制,才能公正、公平、合理地评定学生实习成绩,保证实习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在新的考核体制中。实习报告已不是实习考核的唯一标准。在保持原有的考核内容的同时,我们增加和企业联合考核方式,采取理论考试、现场提问、答辩等多种形式,实习考核注重实习过程中学生本技能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提高学生的实习兴趣,巩固理论知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的能力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总之,专业实习是应用化学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其目的不仅在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深化,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科研、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通过实习,学生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促进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为将来成为具有时代特征的专业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教学模式;合作教育;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071-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实践教学作为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高等学校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建立既能紧跟时展和科技进步,又能够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作为石油行业院校中的省级重点专业,根据地方经济和石油石化行业发展需要,对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依托学科优势,构建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东北石油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前身为油田应用化学专业,是1973年石油部最早设立油田应用化学专业的三所本科院校之一。依托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和石化两大学科的资源优势,背靠大庆油田的地缘优势,形成了油田化学和精细化工两个特色专业方向,结合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构建了创新型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首先,将实验教学体系整合为三个层次:基础化学实验(第一层次)、专业实验(第二层次)、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第三层次)。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四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脱钩单独设课,增加创新实验学时,改变了过去侧重于验证性实验,形成了自身的系统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在专业实验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注重反映与生产实际或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反映应用化学专业发展前沿、体现应用化学应用性特点的特色实验,内容涉及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学、油田化学等领域。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着重强化专业基础知识的综合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内容应包括文献调研及实验方案设计、物质合成及提纯、结构表征、性能评价,做到综合性、创新性、设计性、学科知识的交叉性。

二、依托地缘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模式是校企(研)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重点,利用高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或不同企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创新人才。东北石油大学原隶属于石油部、中石油股份公司,地处大庆油田,其行业院校属性决定其与石油石化企业结合紧密,校友遍布于石油石化众多企业,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结合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东北石油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学历层次高,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先进,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应用化学专业也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本着边改革边实践的原则,根据不同单位的特色和优势,先后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大庆石化公司等企业联合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生产实习基地、科研中试基地。这种模式大大地提高了企业参与实习教学的积极性和热情,建立稳定、互利、互信的产学合作关系。另外,还与大庆富杰化工有限公司、大庆庆鲁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成立了研发中心,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培养人才质量的提高和产业部门的发展。

三、强化毕业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大学生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近年来应用化学专业教师承担的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石油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科技厅、黑龙江省教育厅各类基金项目、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在内的各类纵向、横向科研项目近200多项,坚持教学、科研工作齐头并进,形成了以科研成果服务于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活动的良好局面。实践表明,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毕业后融于企业时间,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明显优于未参与科研项目的学生,企业对这类学生的满意度高、就业竞争能力强。现在出现大学三年级同学主动联系教师,积极要求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的良好趋势,如应用化学专业2010级彭玉龙、董亚萍等同学参加了李杰老师的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横向课题压裂液部分,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动手能力,在2013年就业面试中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成功应聘于大庆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和安东石油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表现出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另外,加强毕业设计导师对学生的指导,强化过程管理,建立导师与学生讨论的例会制度,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确保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时间与精力上的投入。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每年都有论文获得学校挑战杯优秀学位论文,且有多篇论文在有较高知名度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四、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考核目的是通过考核使学生在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通过对实践教学过程中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与评价的体系,其内容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以及评价标准4个方面,科学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够促进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及时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过程考核提供重要依据。在制定评价体系时,应从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实践课程体系的特点出发,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实践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监控和评价,建立考核内容层次化、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的实践教学考核模式。

应用化学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化学学科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势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以人为本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翠勤,王俊,李杰等.高校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66-167.

[2]王俊,李翠勤,李杰等.构建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化工高等教育,2012,(3):21-24.

[3]秦惠洁,刘建民.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与建议[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0,(5):11-14.

第4篇

关键词:工程化素质;培养;应用化学;教学改革

应用化学专业是以化学学科为基础的应用型理工科专业。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明确规定: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毕业生可根据所在学校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这说明应用化学是以理为主的理工结合专业,是研究化学理论在相关领域中应用的理科专业,是产品开发或技术应用型专业,而不是工科专业。但是,从应用化学学位授予现状来看,学士一般授予理科学位,硕士则可授予理科或工科学位。说明应用化学具有工科专业的特点。另外,目前全国有近400所高校开设应用化学专业,覆盖本、专科不同层次和理工、农林、师范等不同类型高校。其中大多数是新办或改办的。大量的应用化学专业毕业生除了小部分从事教育、研究和质检等行业工作外,其余的势必要进入企业从事产品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而当前相当数量的本科生毕业后在工作中感觉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到创新能力的提升,最终势必限制其职业发展。因此,在本科阶段,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工科或工程化素质,对其研究生深造或工作实践打下工程化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当前,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新生力量,此类高校大多能够把握形势、明确定位,以地方性、应用型为办学方向,走特色化发展道路。此类高校更要防止一味追求大而全、赶研究型大学的时髦、进而陷入同质化的境地。因此,此类高校在特色发展中,工科专业的培育和发展更应从基础抓起,在使学生掌握基本工科课程知识的同时,应使学生具有基本的工程化素养。

针对目前国内应用化学专业数量多、方向杂、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参照近期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教学基本要求,结合许昌学院应用化学专业多年来的建设体会,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首先,没有特色,或没有按特色化发展去设置培养方案;其次,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师人员匮乏,双师型教师几乎没有;第三,教学方法仍流于说教;第四,实践环节不符合工程化素质人才培养。本文相应地从创新培养方案、灵活师资培养、案例法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工程化素质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以期为规范和办好应用化学理科专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创新培养方案

从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中应用化学专业设置的范围来看,有趋同的倾向。对于像许昌学院这样的地方新升本院校,如果不走特色化道路,势必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出局,对应用化学专业来说更是如此。我校的定位为地方性、应用型、服务中原城市群建设、依托地方经济发展、目前通过校企合作、服务经济对改造专业建设、推进学科建设起到了显著的作用。对以往单纯旨在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方案加以调整,注入了工程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元素。首先,将“工程实践”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技能写进培养目标中。其次,在培养规格中增加“工程实践”能力一条,具体阐述为“具有将产品实现从实验室规模到工业规模的认识和初步能力”。最后,最根本的是课程设置目标更加明确、为专业特色服务的目的突出,凝练了专业方向,加强了专业课分量和深度。

2010年之前,应用化学专业完全按照理科专业模式设置,专业课除了四大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必修课之外,选修课则是按照四个模块设置,具体为,纳米材料模块:纳米材料学、纳米材料的检测与表征、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光电材料模块:新能源材料、太阳能电池材料、光功能材料。工业分析模块:色谱与分离、光谱分析、环境分析。化工模块:化工制图、反应工程基础、化工分离技术。其它的选修课则有催化、有机合成设计、应用电化学、无机合成化学、精细化学品化学、化学工艺学、化工产品开发概论等以及一些必修课选论(主要为考研学生开设,主要是讲解典型例题,如物理化学选论等)。从上述课程设置来看,课程模块太多,每个模块课程单薄;必修课基本完全是专业基础课,而专业课则直接过渡选修课,专业课设置薄弱,显然不能满足专业特色方向设置对课程的要求。因此,2010年后,我们对应用化学专业设置了两个方向,分别是精细化工和高分子材料,相应地设置了必修课(专业基础、专业课)和选修课(专业课),加深了专业课程基础,凝练了方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为,精细化工模块: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化工过程及设备、精细化工实验。相应的选修课有化工产品开发概论、分离工程、表面活性剂、涂料、胶黏剂、香精香料、纺织助剂等,可任选。高分子材料模块: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高分子实验、高分子材料加工。相应的选修课有化工产品开发概论、分离工程、材料学、塑料、橡胶、纤维等,可任选。

二、灵活师资培养

教师给学生上课,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传递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掌握的就不仅仅是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见识,即真正的工程实践经验、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当前,地方高校处在高速发展和扩张之际,每年都会招聘一批新教师。但是,限于政策,这些新教师主要是刚毕业的博士、硕士,基本没有教师的从业经历,更没有企业实践经验。因此,教师自身对实践教学、企业生产等没有基本的认识。我院同样面临此类问题。我们的解决方法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理科向工科转变;攻读学位和专业培训结合,以专业培训为主;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实践教学为主。

第一,理科背景教师向工科转变。首先要明确专业建设的需要,让理科教师产生我要转变的原动力;其次,从政策和经费上支持理科教师的工科能力进修和培训。第二,在企业内进行专业培训。比如,新教师报到入校后,在第一学期被派往企业定岗实习,期间对车间工艺、设备和部分工段操作基本掌握。在学期开始后,还安排其在老教师带领和指导下赴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学生实习工作。另外,在第二年该新教师即将承担实习指导任务前的暑期,学院会安排其先期赴企业进行轮岗实习学习,掌握实习的第一手资料,提高其指导和教学水平。经过这样两年的学习、培训和指导训练,到第三年该新教师独立指导学生实习时,已经具备能够圆满完成实习指导任务的能力。该教师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无疑为学生工程化素质培养提供了保障。第三,充分利用好企业师资。由企业技术人员兼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我们对实习单位的技术人员作为师资的利用包括几部分,除了在学生实习时给学生讲解之外,还在对我方新进教师进行师资培训、来我校进行课程辅导和讲授中承担重要角色。我们采取灵活的待遇方案,使企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得到提高,我院的教师和学生均得到全面的培训和辅导,对提高实习水平和效果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

三、案例法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再现案例实景,把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深入角色,提高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促进学生更快、更深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有明显成效。

应用化学专业讲授的专业课不但有理论性强的课程还有实践性强的课程。前者如物理化学、反应工程;后者如精细化学品化学、工业催化、表面活性剂化学等。国外教育界有句名言:告诉给我,我会忘记;演示给我,我会理解;让我参与,我会学会。但是,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不可能完全通过实验来实现。所以我们通过案例教学法有效实现了此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我们采取了从“告诉”“演示”“参与”的模拟步骤,循序渐进,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当然,其中的“参与”步骤更多地仍是通过课堂模拟讲述或结合实验实践课程来实现。首先,在一系列活生生的案例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且切中基础理论核心的问题;然后回答问题,逐步深入,反向推理,最终使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很轻松、很自然地理解、掌握、接受;最后要强调掌握部分重要的参数和指标。这样的结果就使学生掌握了基本且必要的产品作用原理和重要性能参数,符合教学要求和就业入门的目的。

该步骤示例如下:首先引出案例,例如提到农民锄地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松土,而正确答案应是保墒。因为土壤中有很多气孔,类似于毛细管,由于附加压力的作用,导致水分和养料丧失,锄地可以破坏毛细管,起到保留水分和养料的目的。接下来分析该案例,提出涉及的原理和知识点,即毛细管的附加压力及其产生原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从土地水分丧失联想到毛细管产生附加压力,再到拉普拉斯公式和开尔文公式,从生活化的案例到理论知识的轻松理解和掌握。

其次,用生活中的多个实例来显示表面活性剂的其它作用。例如,透明状、水溶性注射针剂生产中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化妆品和农药乳状液产品中表面活性剂的乳化作用;墨水的制备中表面活性剂的分散作用;浆料中表面活性剂的消泡作用;在新型纺织品材料中的防水、防污作用等。从这些实例继续讲述胶束、表面活性剂的两亲性结构、性能参数(CMC值、HLB值)等重要理论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掌握了。

以“表面活性剂”部分为例。首先引入肥皂和洗衣粉的实用案例。肥皂和洗衣粉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的化学品,可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虽然可能部分学生对这类洗涤剂有初步的认识,但真正了解其洗涤作用原理的并不多。因此,此案例满足“听说过但不熟悉”的要求。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可在肥皂和洗衣粉的种类、造型、颜色以及使用对象和部位等方面充分展现其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该类日用品还有很多“高端产品”,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和前景。在此过程中还可以简要说明肥皂的来历等科技发展历史。

四、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改革分别从实验课、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三方面开展。

传统的实验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内容陈旧,达不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改进传统实验项目、引入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课题。

首先是内容陈旧,部分实验项目已被证明不适合本科实验训练、锻炼动手能力,或难以体现知识重点,需要改进。比如,物理化学实验中测定电势-pH曲线项目主要的考查目标为理解一定条件下能斯特方程中浓度的负对数即pH值与电势φ成正比,并掌握pH值测定的原理。但事实上学生对此兴趣不大,感觉这是必然的,老师在讲的时候已经把结果给展示了,没有创造性。因此,我们增加了电极的原理和组装、pH计的原理和组装实验,放在测定电势-pH曲线实验之前,使学生亲自组装了电极、pH计,到测定电势-pH曲线时自然理解清晰、操作得心应手。

引入教师科研课题和企业课题。首先使学生接触实际存在或生产中的问题,对培养其求知欲和提高探索的兴趣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其次锻炼了教师,增强其将理论与实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实习实训按一般常规情况就是带领学生去工厂实习几周,请工厂的技术人员讲课,然后参观生产车间,就算完成生产实习任务。结果是每年学校都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学生实习则走马观花,成了走过场,效果自然难以体现。

目前,在前述加强师资的前提下,使得我们拥有了一定的工程化素质的教师队伍,结合企业技术人员,为做好实习实训打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另外,我们采用了新的管理模式和综合实习实训考核方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为:管理采用封闭管理、集体上下班、随时考勤等,保证学生的实习时间和在岗率;考核不但要参考其实习报告,还要引入笔试和面试、单独岗位操作和答辩等,保证了学生真正掌握、理解生产过程,起到实习的目的。

毕业论文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学生由于要备考研究生,导致实验时间难以保证。我们的改进做法是:其一,严格毕业论文(设计)出口机制,让达不到要求水平的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延期毕业,重新答辩,使学生重视,教师认真对待。其二,一部分学生在大二或大三即进入教师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实验。每年学期初由年级辅导员、班导师向有需求的教师推荐一些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去进行科研创新实验。对学生巩固实验课所学的技能和知识有显著作用,还可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另外还可以为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其三,毕业论文或设计可以与毕业实习结合。通过延长企业实习时间,并提炼出课题或模拟出设计任务让部分感兴趣的学生选做,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提前了解了课题的背景,为做论文或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节省了时间。

五、效果与探讨

2010年以来,我院应用化学专业通过上述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一,青年教师投身于教学改革的热情更加高涨,并从工程化素质提升和教学过程中得到成长。3年来,青年教师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并申报教学研究项目,共获立项校级教研项目4项,发表教研论文5篇。同时,有2位教师获聘副教授,2位教师获聘讲师,其中有2位教师获聘双师称号。

第二,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在后期实验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显著提高,比如物理化学实验,90%的学生能够在3个学时的规定时间里保质保量完成实验任务,而在过去则一般需要延长1个学时才能完成;其次,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创新实验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毕业论文质量也相应大幅度提高;最后,3年来,学生参与“挑战杯”创新大赛、企业奖学金项目、校级创新课题等立项、获奖共计35项。

第三,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考研录取率显著升高。从2002级到2009级,考研录取率从最早的10%上升到60%。这固然与学生的刻苦学习有关,但显然与上述教学改革有一定关系,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结出了硕果,比如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增强了其考研面试竞争力这一结果,势必会提高学生被录取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群正.应用化学专业与实践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

2004,(3):30-33.

[2] 唐冬雁,李文旭,强亮生.工科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建设

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1):39-

40,55.

[3] 杜焰,易奇志,杨先振.高校主导模式下应用化学专业

创新人才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12,(1):123-

126.

[4] 许嘉,刘金彦,周建梅,等.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实践

与思考[J].当代化工,2011,40(4):400-402.

[5] 张华峰,陈天华.运用案例教学策略推进课程创新教育

[J].中国农业教育,2005(3):47-48.

[6] 钟婵娟,包红,孙德四.以职业为导向的应用化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江西化工,2011,(1):

8-13.

第5篇

关键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于2001年12月获准成为国家级专业教改试点专业,2002年12月被列为国家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近几年来,课题组在学院专业教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认真制定本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该项目于2004年底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以教学观念改革为先导,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必由之路,深刻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本质内涵,就是要求社会、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此,学院联合纺织行业主管部门、企业以及科研院所成立了“学产研”合作教育领导小组。本专业一开始就建立了具有广泛行业和地区代表性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定期开展活动。他们帮助分析本专业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确定人才培养的具体业务规格,按照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来设置课程、构建课程体系,直至形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他们还参与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动态修改,自2001年专业教改以来,先后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三次调整,保证了专业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直接参与表明,他们是行业最新发展状况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员;是学校设置新专业、调整专业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指导员:是学校加强与企业联系的联络员;还将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质量的评判员。

南通市经评估招标在我院设立的“南通市纺织服装技术服务平台”,下设的“纺织工艺技术中心”、“纺织品设计技术中心”、“纺织品检测技术中心”三个技术服务中心,与本专业三个专业方向相对应,保证专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成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一个窗口。目前,省级“家用纺织品实训基地”、省级“家用纺织品工程中心”又相继在本院建立,为本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与纺织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本着“真诚合作、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了校企合作机构,将专业实训基地、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就业基地、技术开发与服务基地相结合,建立了十多家“四合一”的综合基地。其中与南通东帝色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色织新技术研究开发室;.,与南通英瑞集团合作,成立了新型纱线开发室;与南通华业纺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纺织产品研究开发室,为专业教师进行工程实践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校企合作机构的建立,不仅扩大了学校的影响,提高了教师对企业的渗透力,而且也密切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形成了校企双赢的机制.成为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初步成为“利益共同体”,企业更加主动地关心并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来。本专业教师主动服务地方经济,近年来对社会和企业开办了十多期的“纺织品知识”、“色织工艺”、“剑杆织机维修”等各类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和社会培训了近千名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经批准设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为纺织企业和在校学生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明确要求学生从企业生产实际中寻找课题,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基本上做到“产品化”设计,不少毕业生的设计课题已被企业采纳,其中01级学生的毕业设计获省首届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二、以就业为导向,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采用大类化招生,分设“纺织工艺”、“纺织品设计”和“纺织品检测与经贸”三个专业方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为主线, 采用“CPTM”(Communal Platform& Technology Model目p公共平台与技术模块)模式进行课程体系设计。CP为三个方向的基础性和公共课程的组合,以满足素质教育与专业基础的基本要求。TM是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的确定专业方向的课程组合。以职业核心技能为基础,构建核心课程模块与就业方向课程模块相结合的选修课程组合模块,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促进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在课程体系上的结合,构建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在教学组织上采用“1.5+l+0.5”三段式,第一阶段为一年半时间,主要学习三个专业方向公共平台的内容;第二阶段为一年时间,在学生根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方向后,学习技术模块内容.进行针对性专业内容学习和技能培训,完成上岗前的知识和能力准备,达到本专业方向“精”,其它专业方向“通”的要求;第三阶段集中半年时间,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习,努力达到毕业生就业的零适应期。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有利于解决好专业口径的“宽”与“窄”问题,拓宽学生的就业适应面。

三、以教学内容改革为核心,加强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专业在确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内容时.做到以纺织产品为龙头,以典型产品为分析对象,根据产品风格的特征、生产过程的技术要素来分解、梳理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大力度的增删,改革教学内容体系,整合成相应的课程。建立课程建设负责人制和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制,《纺织机械基础》、《纺织应用化学》、《纺织应用数学》、《纺织纤维》、《现代织造技术》等课程或课程群的建设项目作为院级教科研项目立项。其中《纺织纤维》课程代表学院参加省厅优秀建设课程评选,并获“省优秀课程二等奖”。

在教材建设方面,本专业的许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采取先自编讲义,经试用并修改成熟后再逐步过渡为教材的办法。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按照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尊重学科但不恪守学科化,在广泛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们意见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体系,精选教学内容,突出介绍企业需要的实用生产技术、经验和方法,并增加大量的生产实例。《纺织应用化学》打破了传统的化学课程体系,大量增加了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诸如纤维、浆料、染料等内容,并以专业需要为体系编排章节,大大地增加了应用性;《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色织物设计》等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对于一些计算公式,淡化公式的理论推导,强调公式的具体运用,并增加了简单实用的经验公式.更好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相接轨;《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直接将一些实验实训的要求与方法编写在有关章节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目前已完成了《纺织机械基础》、《纺织应用化学》、《毛纺概论》、《棉纺产品设计与质量控制》、《纺纱工艺与设备》、《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纺织纤维与纱线》、《色织物设计》、《纹织CAD教程》、《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一系列校本教材,在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其中《纺织应用化学》和《新型机织工艺与设备》等教材施教数轮经修改后已正式出版。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发了一系列多媒体课件类的电子教材,完成了《纺织纤维》、《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织物 CAD》、《机织工艺》和《纺织品性能与检测》等电子教材的编写与制作工作,其中有多只课件在省级课件比赛中获奖。

四、以“教学做一体化”为主要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师根据各课程的特点采用导课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的同时,大力推行“现场教学、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为主要形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充实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社会化考核合格率达到100%。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三个淡化”,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淡化、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身份的淡化、教室与实验实训室场所的淡化。《纺织纤维》课程不再分理论课和实验课,整个教学过程在实验室进行.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能在车间或实训基地讲的课就决不在教室里讲。《纺纱设备》、《机织设备》、《纺织机电技术》等课程,通过在现场结合设备、结合实际操作的讲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在生产现场无法看清楚的机构及其运动情况则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实现,如剑杆织机剑头运动速度极快,肉眼根本无法看清其动作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反复慢速播放,看清其动作过程,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以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室建设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物质保证。高职教育强调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本专业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织机实训中心.织物CAD实训中心等,在此良好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近两年又投资数百万元,购置了电脑测色配色仪、电子显微镜、电子提花小样机、电子大提花剑杆织机、毛巾织机、喷气织机等中高档仪器设备,建成纺织标准实验室等。在努力保证仪器设备先进性的同时,兼顾了设备的台套数。纺材基础实验室是目前为止全省高职院校中首批申报并获得通过的基础实验室,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六十多项纺织品性能的检测训练,而且还能进行纺织新材料、新产品的科学研究,承接社会和企业纺织材料的各类测试任务。充分利用新落成实训大楼的良好条件,高起点地进行实验实训室的规划设计。专业实验实训室在布局上模拟企业生产实际,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体现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特点,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校内实践教学的效果。如纺纱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梳棉、并条、粗纱到细纱的生产模拟车间;机织工艺实验室规划建立一个从计算机产品设计到小样试制再到大样投产试制的全过程模拟工厂。加上各实验实训室之间采用通透式设计,具有宽敞明亮的视觉效果,让人产生前后衔接、上下配套、浑然一体的感觉。这不仅能对实际生产流程一目了然.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还能从总体上更好地熟悉生产工艺和操作。

在已有良好的校内实验实训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一步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努力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与江苏大生集团、南通二棉集团、江苏联发集团、中国华芳集团等十多家企业签订协议,使之成为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有效地弥补了校内实训基地受实验实习设备投资大、更新快、训练项目单一、缺少企业氛围、不利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等的缺陷。

六、以“三个一”为突破口.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第6篇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86-02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不断涌现新方法、新技术的学科是化学类学生及相关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经典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不同的专业特点教学大纲不同,我校化学、药学、检验专业讲授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70学时;而食品等专业只讲授定量分析这一部分。随着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实施,基础课授课时数被压缩,老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也要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因此,分析化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应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与更新。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要求教师花大力气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便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完成教学任务,为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打好基础。我通过和同事之间探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目的是在不断缩减的教学学时内,让学生既能系统、牢固地掌握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又能了解到仪器分析的前沿知识。本文针对我校分析化学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探索。

一、关于教学内容的改革

1.精讲化学分析,增加仪器分析。我们学校用的不同版本分析化学教材中四大滴定法普遍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但这些内容在原理和内容上都和无机及中学化学的内容存在共性,尤其是酸碱滴定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将一些重复的如四大平衡部分与无机化学重复知识合并归纳,精讲滴定分析内容,增加更多新兴的、热门的仪器分析方法、技术和前沿性的发展状况,比如给学生演示大型仪器室如瓦里安的荧光分光光度仪,告诉他们这种仪器能测定到人体细胞里的微量金属元素,数量级达到10~20,让学生能亲身感受到大型仪器的高灵敏度和高精密度,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使分析化学课程的知识结构更加趋于合理。

2.不同专业,侧重点不同。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对于药学的学生,教学内容上要多点“药”味,如滴定的一般流程,包括中药如何取样,药物样品的分解应怎样选择合适的溶剂,测定结果的误差如何评价等要重点讲解;对于化学师范的学生应把重点放培养他们的分析化学专业术语语言表达的精准性,如能联系物质的结构准确解释酚酞指示剂为什么会随着溶液的pH的变化而发生颜色的变化,强化一些基本实验仪器如容量瓶、移液管等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在实验报告中把每一个实验现象分析得清楚透彻;对于应用化学、化工和食品专业的学生,除了强调基础知识外,还要特别重视应用,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案例的分析:如化妆品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等,以强化专业使命感,培养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3.根据就业方向和用人单位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学院每年都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已毕业的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动态进行统计和分析,及时和已经毕业的学生和一些生产部门联系,了解生产第一线对专业的要求,以便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补充、改革。达到学生学的知识为生产科研服务,为社会服务,成为真正社会需求的人才。由于不断地努力,我们学院学生的就业率在不断地提高中。

二、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1.启发式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由于教学内容的合并分析化学的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学期学完,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一部分同学随着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的过渡,仪器分析较多的是掌握仪器的原理结构等,内容枯燥,而大多数仪器学生从没有见过,没有感性认识,在学习中找不到乐趣,成绩也很不理想。人的认识不是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与人的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采用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的区别,让学生既学了荧光分光光度计的知识又巩固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知识,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使学习过程变得有挑战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与好评。还可以通过开放式实验室的方法,开出若干个不同专业,不同方向的实验室,尤其是大型仪器室,供学生课后自由选择,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提高理论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完成分析化学实验的同时,将教师的科研方向、科研课题和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又能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素质。

第7篇

关键词:锂电产业;发展;高校;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1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再生性能源大量消耗,面对资源的日益紧张,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迫在眉睫,这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行动,锂电新能源做为新能源家族中的一份子,又一次成为年度可再生能源节中最受瞩目的技术。

近年来,宜春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抢占锂电新能源发展制高点,从而逐步实现从资源优势到发展优势的转变,锂电新能源产业驶上科学发展的高速路。目前,宜春成为全国首个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其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生产已实现产业化;锂电新能源产业项目共签约35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签约资金达400亿元,被誉为“亚洲锂都”。

一、锂电专业现状

我国现在是电池生产的大国,也是产量位居第一的世界生产大国,但产业人才的培养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上世纪末,我国对于锂电产业的发展就已高度重试,一些大学和研究机构就设立了锂电研究室,著名的有天津电源研究所、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以及厦门大学等,在这儿出现了一批锂电研究高端人才,一些科研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由于锂电发展产业历史较短的局限性,我国并没有成立专门的锂电专业人才培养机构,各大高校以及高职院校对于锂电专业并不十分重视,均没有开设锂电应用技术专业,只有与之相关或相近的应用化学专业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等,也没有形成较好的锂电人才培养模式。

有数据表明,我国企业现有锂电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34.3%,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23.6%,从社会招聘占42.1%,而从学校招收的锂电管理和生产人才,大多是通过其他专业如化工专业招聘录用,利用在学校学习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及工作实践而形成的“专业人才”,专才不专业现象十分严重。

二、锂电专业发展

随着锂电产业的发展和壮大,产能不断提高,锂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日渐增长,要想发展锂电产业,专业人才最为关键,素质高低、就业的好坏,对锂电专业的建设都有重大影响。

2009年,宜春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开设锂电应用技术中专专业,与福斯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学生一毕业即就业,招生形势火爆。这也是该专业在我国各类院校中首次设立,主要目的是为锂电产业培养专业人才。为做大做强锂电专业,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该院从人才引进、实训基地、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大了投入,为锂电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的开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010年4月,宜春职业技术学院锂电专业发展驶入快车道。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在该学院开设大专级别的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锂电方向),鉴于宜春市建成了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锂电产业园,已有多家锂电企业入园落户,对有锂电专业技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和锂电专业建设的逐步完善,为适应锂电专业做大做特做强的需要,宜春市政府也批准在宜春职业技术学院设锂电新能源学院,这是全国第一个锂电方向新能源应用技术专业。

该锂电新能源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6人,副高以上教师20人,双师型教师占81%;建有锂电池材料实验室、锂电实习实训室、化学实验室、CAD绘图实训室、金工实训车间等专业实验室;在锂电产业园区与江特集团公司、鸿新能源及福斯特集团公司等企业共建了锂电实训基地。锂电新能源学院投资800多万元,扩建锂电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基地,成为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同时,依托合作企业新增15个各具特色的校外实训基地。

同年4月,宜春学院“锂电本科实验班”开班仪式暨“锂电新能源研究所”授牌仪式在该院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锂电本科班的开班和锂电新能源研究所的成立,必将对培养专业人才、开发前沿技术、强力推进锂电科技人才平台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该院还专门成立了学校锂电新能源教育和科研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锂电新能源研究所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锂电新能源人才培养,为成立锂电新能源学院奠定坚实基础。

2011年2月,南昌大学锂电及新能源汽车研究院落户宜春市锂电产业园,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作为江西省重要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辐射基地,拥有强大的人才培训平台和研发团队。

各大高职院校透过锂电产业看到了生机,大力加强锂电产业人才的培养,先后和宜春市政府签订构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框架协议,为成立锂电新能源学院保驾护航。

三、锂电专业人才就业前景

锂电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锂电技术应用生产企业,从事锂电技术专业的生产和服务工作,也可从事锂电应用技术专业的基层技术管理工作。从业范围:锂电技术类产品的设计,生产和开发工作;锂电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及管理工作;锂电类企业的技术管理,技术服务和销售及售后工作;锂电原材料及产品质量分析检验,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工作;各类职业院校相关理论教学、实验、实习指导工作。

随着新能源的兴起,无论是锂电池本身特点,还是我国目前的现状,发展锂电池都将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化的主要方向。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的确十分光明,它不仅可以用于电子产品,电动工具,储能甚至在电动汽车中也被公认为不二的选择,在未来动力能源市场,锂电新能源将是一枝独秀。

参考文献:

[1]彭王城.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行业市场分析[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12.

[2]袁剑峰.锂电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就来趋势[J].科技信息,2009(35).

第8篇

摘 要:服装工程是培养服装行业的高级专门人才和知识多元化人才的专业。既要求他们有一定理论知识来导航企业,也要求他们有一技之长。针对该专业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学科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关于服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方案。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毕业设计的模块化。每个模块中都安排了相应的子模块,通过子模块的具体实施,体现方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保证方案的顺利实现,提高培养人才的素质,加快现代化的人才培养进程。

关键词:服装工程 专业人才 培养 模块化

服装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和理论水平较高的综合性服装专业,其人才是能引导企业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明显不同于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学习的服装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而培养的是多元化服装人才。随着服装科技进一步发展,服装行业竞争日趋剧烈,企业要求更多专业人才进入该领域,希望学生在有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一技之长。在最近的几年企业任聘中,基本在服装工程专业上提出的是这几方面的人才:服装生产与跟单、服装生产管理、服装销售与外贸、服装品牌策划、服装打版与CAD等。从中可看出高校培养服装工程人才的几个方面。全国有十多所服装院校在办服装工程专业,学校要办出特色,我们必须扬长避短,充分办出我校服装工程专业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别具一格的人才培养之路。经过多年对服装工程专业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决定实施人才的模块化教育,主要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模块化、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毕业设计的模块化,使学生既有整体素质,基本功扎实,也有个人特长,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一、教师队伍的模块化

其实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块化首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名师出高徒”,好教师是培养好学生的根本保证。什么是教师队伍的模块化?最初它来源于计算机的模块化设计,现在人们利用它在各个方面。这里主要是根据企业对人才需要的几个方面将一个专业的整体教师相应分几个群体,每个教师分别属于它自己的一个群体中,他对这个群体中的多门课程应该有专长,和传统的一个教师只能传授一门或有限的课程有明显区别。比喻在以前的排课中就发现有的老师在讲完服装结构课后因不熟悉工艺部分而不愿意上服装工艺课,只能安排另外老师来上。这样造成了后面的老师对前面老师的内容不熟悉而完全按自己的一套内容和办法来授课,如果内容不相吻合,使学生觉得迷糊,既对前面的结构内容认识不够,也对后面的工艺操作感觉费劲;甚至有的部分是重复的,影响效率。因此很有必要整合这两门课由一个老师来担任,这样在结构课上一知半解的可在工艺课上进一步理解,通过工艺课也可发现结构中不合理的东西,且在工艺课上也不需重复结构课的内容。在学生完成过一件服装的加工后,再对其他服装的加工只需讲解关键和不同部位加工方式,肯定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势必教学效果明显好转。作为教师要较好地上好多门相关联的课程,这要求他有多方面知识。模块化人才培养首先对过去单一学科型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每一位教师应是既懂理论又熟悉实践的专业多面手。针对现行教育的教师,要很快适应模块化教育,开始肯定不适应,因此首先要从教师培养开始。可从两方面入手:

1、鼓励老师继续进修和下厂锻炼,实践能力较强的老师继续学习理论知识,理论较深而实践差些的老师下厂为期一段时间的实习。为了保证现行的教学安排,这种学习和锻炼一定要分期、有计划地安排。

2、一个专业的支撑实际上要靠教学、学科两方面,因此要加强学科建设。为了配合教学分块,每一个教师一定要在不同的学科分块中,参入相应的科学研究。这一项很重要,不参加学科研究的老师肯定成不了一位好老师,最多是一个很尽职的老师。所以要多鼓励老师参加科学研究,以提升老师整体素质,保证模块化教学的顺利实施。

二、课程设置的模块化

在高等教学中,人们利用模块化来改变传统独立和分散的课程设置模式,而是集中一段时间由教师负责把几门相关联的课程或实践过程揉在一起,根据实际时间段或内容设计几个子项目作为子模块,每个子模块包含一个时间段的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样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将相关联知识的整个内容完全学会,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如早几年排课出现过这种现象:大学二年级安排了市场调查,到了四年级才学市场营销,这种颠倒顺序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在市场调查时根本不知道怎样去调查,也不知道设计什么样的调查内容是科学的。结构课和工艺课上课的时间段,中间隔得很长,结果结构课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工艺课才开始上,往往在工艺课上又要重复结构课内容,这样效益很低。所以在传统的课程里,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把本身联系非常密切的两块内容割裂开来,为典型“单科教学”,且课程时间安排的跨度大,甚至时间上顺序颠倒,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脱节,学生学习效率低,加重了他们的学习负担。最近几年,我们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将过去只是认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企业的工程师”的理念提升为“服装工程学生应培养成服装行业的导航者”。在新的专业培养指导思想下,我们不断改革和调整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施模块化课程设置。它的优点主要体现为:一是时间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将相关联的多层次知识迅速融会和贯通;二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了时间跨度,增大了传授知识的信息量;三有利于学生能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迅速指导实践,丰富了实践经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入理解。在模块化的实施中,将整个内容分六个模块:公共基础知识的模块、化学与服装材料知识模块、结构与计算机知识模块、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设计与品牌策划模块、营销与外贸知识模块。

转贴于

1、公共基础知识的模块

公共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根据国家淡化专业,拓宽基础知识的精神,任何高等教育都必须重视这一块领域的知识。有许多课程是国家已经规定,我们不能改动的。在这个模块中可分四个子模块:数学、英语、政治与哲学、机械与电工。这个模块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上完,一年级可适当加强数学模块,也就是数学课时适当多些,到了二年级加强英语模块,因为这个时间段已开始大学生的英语四级考试。通过实施这种课程安排,发现服装工程学生的第一次四级过关率明显提高,已由2000年的54%提高到2005年的74%,获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2、化学与服装材料知识模块

其实这一模块具有专业基础的作用,该知识在其他的模块中也要运用。通过与毕业学生交谈,他们说做营销与外贸最怕的是老外立马叫你对他的定单喊价,这需要你有丰富的知识,尤其是服装材料的识别、面料的等级及相应的价格,如果你在这一块不熟悉,喊高了价别人不给你做,喊低了价你赚不到钱甚至亏本,因此这一模块的知识对服装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很有好处。它主要由三个子模块组合在一起:应用化学、服装材料与新型服装面料、服装舒适性与服装整理学。这些知识可集中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到三年级上学期之间。应用化学虽然安排内容不是很深,但对后面几门课程的学习很有帮助。在课程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我们安排了先基础后提高的程序,让学生在学习时不觉得困难。

3、服装结构与结构CAD知识模块

现代企业常常采用服装CAD打版,因此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CAD,很有必要将服装结构课程和结构CAD知识统在一块。服装结构方面的知识比较多,在课程安排上要比其他模块复杂些。这里按时间先后顺序总共安排八个子模块:基础缝制、裤子结构与工艺、计算机基础与服装CAD、裙子结构CAD和工艺、衬衫结构CAD和工艺、女装结构CAD与工艺、男装结构CAD与工艺、童装结构CAD与工艺。每个子模块又包括若干单元内容,如基础缝纫模块包括手工针法、衣服各个部件的缝制等;裤子结构和工艺模块包括裤子结构原理、裤子结构分类、裤子结构变化、裤子工业纸样与推版、裤子制作工艺;接着安排计算机基础与服装CAD模块,这样安排是保证学生能利用裤子结构进行CAD的实例操作;后面的五个子模块均要利用CAD操作讲解相应款式的结构原理、种类、变化,接着类同裤子一样进行工业纸样打版与推版、工艺制作。实际上基础缝纫是最基础的内容,是服装学生入行的第一门课程,裤子结构与工艺模块是服装CAD模块的基础,而他们三者都是学生学好后面五个子模块的基础。特别要注意,第二个子模块的服装CAD有很多系统,这里先讲解各系统的共性及其特点,重点操作一个最简单的系统,然后让学生熟悉。后面的五个子模块最好安排至少两个不同的老师上课,各位老师必须采用一套不同的CAD系统讲授,很自然地让学生可掌握至少三套不同CAD系统,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

最近几年,企业在服装工程专业招聘的跟单学生占到30%的比例,因此服装生产和管理模块应该引起足够重视。该模块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教学与企业生产直接挂钩,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它包括3个子模块:工业制版、推版和工业裁剪、成衣工艺与生产实习、服装生产管理。每一子模块要集中讲授、指导实训和参观实习的方法进行,要突出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管理理念在生产中的运用。在这一模块学习中,学生感觉收获很大。

5、服装设计与品牌策划模块

考虑品牌策划是未来就业方向,学生也应该学习有关服装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了四个子模块:色彩与服饰图案设计及手工印染、服装设计与服装设计CAD及服装效果图、立体裁剪、服装品牌策划与服装品牌形象督导。第一子模块中,色彩课程先安排,在服饰图案设计中要运用色彩知识,通过图案来体现色彩,手工印染是前面两个知识点的实践,在这门课中注意要制作手工印染的服装作品,让学生体现前面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模块中服装设计先讲部分设计基础知识,接着安排设计CAD,在CAD课程中插入设计的剩余部分知识作为实例讲解,最后服装效果图要完全利用设计CAD授课。服装品牌策划与服装品牌形象督导模块知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新课程,但是要利用前面三模块,所以安排在最后时间短。

6、营销与外贸知识模块

现在服装企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剧烈,产品要走出国门,他们急盼有既懂英语又有服装知识的人才进入企业。恰巧服装工程学生有英语特长,因此就业营销与外贸工作是大多数学生的首选。我们必须尽快加强该模块。该模块设立三个子模块:服装市场营销与市场调查、服装陈列、服装英语与服装外贸。市场营销一定要包括这几个知识点:市场环境分析与市场调查方法,市场细分与目标定位、企业营销组合策略、国际市场分析等,特别要强调市场调查方法。根据学生反馈,调查方法是品牌拓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服装陈列包括:陈列色彩规则、卖场规则、照明设计、顾客形象分析、导购人员的专业形象、职业店长培训、销售技巧、卖场管理与运作等。这一模块的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多展示案例和现场指导,达到情景交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毕业设计的模块化

回顾多年来的服装工程学生的毕业设计,发现这样几个问题:有时强调了服装设计,而学生的款式设计平淡乏味;有时强调了工艺部分,而学生的层次培养不高;有时采用课题方向、服装厂设计方向、服装设计方向同时进行,也感觉后两个内容效果不好,尤其是服装厂设计方向,因学生没有学习过机械制图和Auto-CAD,论文水平明显不高。为了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强烈感觉毕业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就业分配,和他们未来的工作联系起来,反复思考,不断寻求新的毕业设计方向。根据新的课程设计,我们将毕业设计方向也实施模块化。

第9篇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3-0083-02

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特点

经过高分子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高分子的理论发展与应用已经渗透到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与领域,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色。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研究成果已经进入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1-6]。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分子对各个工业部门和科技领域的渗透作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所以在现行中国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中,如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复合材料、轻化工程、包装工程、纺织工程、生物工程和环境工程等许多非高分子专业都将高分子相关知识作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非本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侧重点在于阐述现代高分子科学已成熟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测试方法,对涉及高分子科学研究前沿的理论、测试方法以及高分子的新产品介绍等内容点到为止,该课程的学习为轻化工程专业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高分子科学的窗户,引导学生了解高分子化学在高分子学科中的地位,通晓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高分子在染整中的应用奠定基础[1,2]。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对于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来说,《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基础课程,衔接不够

对于轻化工程专业(染整方向)的本科生,高分子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后续课程(如《纤维化学与物理》、《染整工艺原理》和《染料化学》等)的学习必须以高分子为学科背景,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产实习、创新学分实验、创新训练计划和本科毕业论文等实践性环节的开展也必须要有高分子基础,因此为了让染整方向的本科生了解和掌握高分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应用,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平台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必须以《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课程学习为基础,但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设置在大二下学期,《物理化学》等课程也在此学期开设,因此课程开设时间过早,缺乏基础课程的知识,建议在大三上学期开设,以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内容多、学时少,课时紧张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主要包括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个部分,其中高分子化学部分包括高分子科学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基本概念、分类与命名、基本原理、高分子合成反应与方法等,涉及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和共聚合等;高分子物理部分则侧重于高分子的结构(如链结构、聚集态结构等)、分子运动、力学状态与转变,物理性能等。对于高分子专业的本科阶段,通常会开设《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两门课程,分别在32至48学时不等;而对于轻化工程专业,只开设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一门课程,48学时,相对来说内容多、课时少。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课程体系的完善、讲授内容的连贯与取舍等都显得非常重要,对任课老师是一种不小的挑战。

(三)注重理论,缺乏实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但轻化工程专业只开设理论学习课程,没有相关实验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程学习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相应的实验课程的开设显得非常迫切,能够让所学知识与理论在实验中得到验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从最初的原料出发,选择合适的聚合方法与聚合反应,得到在实际生活中真正用得上的高分子产品。

二、教学改革举措

针对轻化工程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能够了解高分子的应用,重点培养他们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作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摸索,总结了几点教学改革举措。

(一)规划本科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我校轻化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议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修改,在《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授课前完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等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理论与知识。

(二)多媒体资源课件与传统板书有效结合

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表现力、良好交互性和极大共享性等特点,它可以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教师几乎不写板书,学生不记笔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建议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大纲、考核方式、教学难点与重点等相关教学文件进行监督,要求授课过程中课件放映与传统板书相结合,将学生上课情况、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平时作业等与学生的最终成绩挂钩,进行综合评定。

(三)增设实验课程,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验课是对理论课学习的有效补充,通过直观的现象和结果验证理论学习的真实性,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因此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轻化工程专业开设实验课程,但涉及的实验众多,要求任课老师充分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重复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认真编写实验讲义。此外,学校和学院应重视实验室配套设施建设,突破实验教学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教学的传统框架,增加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所占比例额,注重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有效结合,开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启发式教学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是一门相对来说比较抽象、枯燥的课程,但它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高分子材料用途广泛,遍及现代社会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因而在课程讲授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概论、理论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将对课堂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方案中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

为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可以尝试在本科培养方案中针对大学新生开设新生研讨课和专业导论课,以趣味讲座和座谈的方式进行专业介绍,了解专业背景,告知学生轻化工程这个专业是以化学与高分子为学科背景的,加强学科平台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实施学生双导师制

全面推进学生双导师制是确保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组成课程小组,共同确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材及承担教学任务,使专业理论课程与行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三)强化实验课程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

实验课程采用自主设计实验,在实验大纲的规范下完成实验要求,将验证性实验、启发式实验和创新性实验有机结合。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和江南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资助下,实现学生创新训练的全参与和全覆盖,指导教师从选题开始就应该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在创新实验中的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四)强化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毕业离校前最后一个实践性环节,也是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得到充分应用的关键环节,因此可以从课题的选择、采取的技术路线、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达到的预期目标等方面进行合理规划与设计,充分发挥学生所学知识与理论的应用,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同时,轻化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中从事与高分子相关行业的人数众多,学科交叉特色鲜明,为学生的出国深造、攻读研究生和就业奠定坚实的高分子基础。

四、结语

根据国内外行业需求和自身特色,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围绕复合型、创新型染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科学素养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与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晓冬.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高分子通报,2010,(5):74-78.

[2]刘兆丽,曹亚峰,谭凤芝,李沅.非高分子专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几点探索[J].科教导刊,2013,(1):82-83.

[3]喻湘华,鄢国平,李亮,吴江渝,郭庆中,曾小平.高分子化学与高分子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化工时刊,2011,25(3):68-70.

[4]胡建设,周爱娟,王宏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J].高分子通报,2010,(5):70-73.

第10篇

数字“287”指的是目前国内通过教育部审批、具有面向全国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的数量为287所。自上

>> 第五组:数字解密之“287” 第六组:数字解密之“675” 第八组:数字解密之“1166” 第三组:数字解密之“211&112” 第四组:数字解密之“小211&102” 第二组:数字解密之“特色985&32” 第七组:数字解密之“高职211&100” 第一组:数字解密之“985&39” 用数字广播占领第五屏 解密《画皮II》第五类成功元素 第五类转折之韵 两优287高产制种技术 数字解密之收入倍增非难事 车臣第五任总统的前车之鉴 人之第五本性:比 287例中、重度宫颈糜烂综合治疗疗效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287例的治疗体会 冷冻治疗287例寻常疣临床观察 287例老年急腹症的临床特点与护理对策 287名撤床患者的家庭病床服务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院校点击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院校速评: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创建于2005年,是依托百年老校——四川大学,并由中外16家企业投资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该校结合市场需求和学院资源优势,努力培养高标准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土木与建筑工程系、文学与传媒系、外国语系、工商管理系、艺术系等十个系,42个专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分设一百余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值得称赞的是,在同类院校当中,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所设置的专业,不仅是科类最齐全,也是数量最多的。

作为独立学院,相比而言在体制上更加灵活,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与教学试点。比如,学院的计算机系对传统高校的计算机培养模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给予学生从技术到商务、管理的不同职业发展方向的多次选择机会,增加实践课程与项目参与,与市场需求更加紧密。该校在依托四川大学雄厚的师资队伍的同时,也建立了自己专职的师资队伍。目前,该校的师资格局是专职教师、兼职教师、以及来自企业的双师型教师三结合的师资队伍。

创校8年来,该校凭借优良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该校报考人数逐年上升、录取线逐年走高。在2011年的招生中,该校在四川省的录取线已经突破二本线。在这种形势下,经四川省教育考试院批准,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自2012年起在四川省本科第二批录取,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充分肯定了该校的办学实力。

特色专业①:财务会计、土木工程、工程造价、城市规划、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

大学网址:http://.cn/

招办电话:028-87580030

备注①:此处的特色专业均为该校官方网站公布的资料,若未特别标注,均不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后同。

武汉大学珞珈学院

院校速评:武汉大学珞珈学院创建于2006年,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狮子山麓、野芷湖畔。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理念先进、学科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人文底蕴浓郁、治学经验丰富的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武汉大学为珞珈学院的发展提供着享用不尽的优质教育资源。

在办学模式上,珞珈学院是武汉大学的一个独立学院,虽说是“独立”,但其师资、办学模式、治学等无不与百年名校武汉大学连为一体,该校的各系主任由在武大长期任教、管理经验丰富的教授担任,教学管理工作由武大选派的骨干力量组成的团队承担,开设的主干课程由武大博士生导师及正、副教授主讲。此外,设置的新闻学、财务管理、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都是武大的王牌专业或一些热门专业。就读于该校的学子都有如此感慨,除了拿到的文凭不是武大的外,其余的基本上享受的都是武大学子的“待遇”。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学生还可以到武大本部选修课程,攻读双学位。试想,毕业时身揣两本专业证书,特别是有武大的辅修专业证书,同学们在就业竞争上也就比别人多了一个制胜的砝码。关于就业,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2010届是该校首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位居领先水平。

特色专业: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新闻学等。

大学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7-59907566

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院校速评: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2001年开始招生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独立学院。学院专业以工为主,设有工、文、经、管、法等多学科近20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方学院是以石家庄铁道大学为办学主体,她依托铁道大学,充分利用“母校”的办学资源与设施,因此办学特色和优势上十分明显。在这所“铁路行业”的工科类院校里,土木工程、测绘工程、交通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工程技术类专业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其中土木是该院的招牌专业,就业去向为中铁工程局、铁路局、中建等,就业率非常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倾向于铁路系统,随着近年来电气化铁路的快速建设和发展,就业前景很好;交通工程专业虽没有土木工程牛,但依托铁大的悠久历史,实力也不俗,就业前景与土木几乎平分秋色。除以上优势专业外,工程管理也是比较好的专业,它包含了工程招投标方向,每年学生的就业率很高,工作单位主要是中铁,中水等国企;财务管理是经管系数一数二的专业(男少女多),师资配备好,就业单位集中于工程局和中铁局,男生就业率高。总体来说,该院文科类专业就业竞争力较弱,但是考研率还是比较不错的。

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交通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等。

大学网址:http:///

招办电话:0311—84576096

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院校速评: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创建于2005年,她坐落于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曲阜。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在杏坛设教,开创了中国民间教育的先河,杏坛学院由此命名。杏坛学院依托曲阜师范大学的品牌效应和资源优势,采用新机制、新模式办学,以曲阜师范大学的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为基础,目前设有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英语、日语、朝鲜语、美术学(书法)、艺术设计(电脑、装潢)、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工程、环境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23个本科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学教育、通信技术、电子商务、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应用韩语、汉语、动漫设计与制作、计算机音乐制作10个专科专业。

近年来,该学院的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学院致力于拓展国际办学教育空间,与韩国东亚大学。韩国平泽大学,韩国湖南大学,日本大手前大学等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期间,不但向国外高校交换留学生,还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到国外高校进行修学访问,让学生利用短期时间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值得一提的是。学院现聘有9名外籍教师负责全院英语、日语、韩语和对外汉语的专业课程教学,着力培养语言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特色专业:对外汉语、数学与应用数学、日语等。

大学网址:http:///

招办电话,"0537-4435111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院校速评: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创建于2003年,是由中国矿业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学校依托中国矿业大学的办学理念和专业优势,开设了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19个本科专业。能源、资源、矿业是该学校的特色,其中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8个专业填补了宁夏高等院校本科此类专业的空白。比如学校的采矿工程专业,培养能在采矿领域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另外,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同样实力不俗,分为地下建筑工程方向和房屋建筑工程方向。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就业,学校致力于培养学生“一专多能”,重点对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进行系统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考试。

2012年6月上旬,该校第一届本科生圆满“出师”:不少采矿专业和化工专业的学生被宁煤、中煤、内蒙等地的大型国有煤矿和大型国企录用;对于土木专业的学生,大多就业单位偏向于国企的建筑单位,比如中建国际、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中建一局北京分公司、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等优秀的建筑国企单位。

特色专业:采矿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安全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工业工程、人力资源管理、热能与动力工程等。

大学网址:http://.cn/

招办电话:0951-5181888

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

院校速评: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国际大都市,有“共和国长子”“东方鲁尔”的美誉。在这样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里,有一所独立院校闪耀着光芒:她就是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该校成立于2001年7月,她的前身是辽宁中医学院杏林学院,2004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杏林学院。该校在沈阳同类高校中实力较为强劲,先后被推举为“中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沈阳地区唯一一家“辽宁省独立学院协作会”副理事长单位,2010年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光荣称号。

该校依托辽宁中医药大学的师资等优势做强做大“中医药”专业特色。该校的师资一部分是自有的老师,主要承担基础课程的教学,另一部分是辽宁中医药大学的教师,主要承担专业课程及实验课程的教学。此外,开设的专业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两大专业是该校的特色,中西医临床医学是该校的优势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根据近几年就业及考生报考情况来看,比较受欢迎的专业有护理学、中医学等。

该校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五年制医学类相关专业实习期为一年半,四年制专业实习期为一年,但在前期的理论教学中会加入一些实习实验。该校的17家实习医院大都为三甲医院,实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近年来,该校医学类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均超过20%,护理学相对就业率相对比较高。

特色专业:中医学、中医学(康复医学方向)、中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

大学网址:http:///

招办电话:024-31679909,31679908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院校速评:在四川东北部有一个城市,集“嘉陵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丝绸之都”等众多美誉于一身,她就是四川省的南充市。2009年,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在此“破壳而出”,她是希望教育产业集团投资、西南交大统一管理的一所独立学院。

作为一所年轻的学校,希望学院充分借助西南交大的臂膀向前发展。专业设置上以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依托西南交大的师资优势和国家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创办土建、交通、管理、信息等大类特色专业,如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交通运輸、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专业中的土木工程、交通运輸是该校的王牌,毕业生的就业率很高,深受学子们的青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该校以机械学、电子学、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个跨学科的优势专业,今年的第一届毕业生中就有不少毕业生进入知名企业、大型国企工作。

希望学院从“基础好、知识新、能力强、上手快、素质高”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建有物理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工程力学实验室等一大批实验室,并配置了诸多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良好条件。“走出去”是该校的办学姿态,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签订了(1+3、2+2)中外联合培养协议,为同学们提供了方便的出国留学途径。

特色专业:道路桥梁工程、土木工程、交通运輸等。

大学网址:http:///

第11篇

1.1专业能力

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畜牧业发展方向,熟悉畜牧业相关政策,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具有畜牧业工作必需的畜禽饲养、疾病防治技术,能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1.2创业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性地工作;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领导激励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创业市场把握能力,能够自主创业。

2培养途径

以培养畜牧业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以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遵循“以引导为前提、以体验为手段、以带动促创业、以服务促发展”的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训练、创业入门教育、创业成功经验专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萌生创新意识,迸发创业愿望,规划创业愿景;通过实习体验、参加教师项目体验、创业规划大赛体验、校内创业体验等,体会创业计划的制订,细节过程安排,进一步接近创业门槛;通过教师养殖创业、兽医门诊创业,让学生看到创业的典范,感受创业的果实,增强创业的信心;通过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咨询、企业经营管理策划等方式对创业学生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做到创业有指导、立业有保障、发展有扶持[2]。

2.1适合创业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为了培养畜牧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从课程体系的设计到实施,都要进行调研论证。针对黑龙江省区域畜牧业的特点,以培养畜牧业一线岗位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构建“433”课程体系。其中4为课程体系分为4个层次,素质与创业平台课、专业平台课、创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3为3门创业核心课程,集养、防、治于一体的《猪生产与疾病防治》《鸡生产与疾病防治》《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3为三大能力,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创业能力。

2.1.1素质与创业平台课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培养学生通用能力、综合素质和创业意识,设置了素质与创业平台课,包括:计算机应用基础、口才与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创业入门教育、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等课程。

2.1.2专业平台课

为了打好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培养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开设了专业平台课,包括:动物解剖生理、畜牧兽医应用化学、动物繁育技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动物病理与药理、动物疾病诊疗技术和动物防疫技术。

2.1.3创业核心课

通过对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将原有课程体系中动物传染病、动物普通病、养猪技术和养禽技术等课程进行解构和重构,融“养、防、治”为一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即:猪生产与疾病防治、鸡生产与疾病防治和牛羊生产与疾病防治。以畜禽饲养管理和疾病防治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融理论于实践与一体优化课程内容。

2.1.4专业拓展课

根据学生的个性需求和自主创业的需要,设置了专业拓展课程,即经济动物生产与疾病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检疫与检验、中兽医。

2.2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

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改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之中。依据专业课程体系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和行业人员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3]。

2.2.1单一项目全面培养

,综合项目分方向重点突破畜牧兽医专业的单项技能分为畜牧和兽医两大部分,是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是完成综合项目的基础。为了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单项技能,并使之规范化、科学化,通过实践编写《畜牧兽医专业技能训练手册》,明确实训项目、内容、方法。在第1,2,3学期,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学生的单项技能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梯次培养。综合项目是针对学生就业岗位和创业需要而设置的项目,包括兽医门诊、鸡场管理与疾病防治、猪场管理与疾病防治、牛羊场管理与疾病防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项技术,在二年级时,引导学生定向。学生可根据自已的兴趣和工作取向,重点在4个方向中确定一项,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教师带不同方向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校内基地边生产、边教学。在第6学期按不同方向选择相应的企业实施顶岗实习。

2.2.2转换角色适应社会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校内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学习期间,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明确岗位责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成本意识。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即员工,身份角色发生了变化。在企业制度的约束下,在学校教师和企业领导的管理下,学生进入角色适应社会,职业综合素质快速提升[4]。

2.2.3以基地为平台,着力培养创业能力

一体化教学,培养能力。利用专业实训室、兽医院、试验种鸡场等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病例教学为主。依据不同项目,以5~10人为一学习小组并推选一名组长,组织查阅资料、研讨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训练。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思维,引发创造性的学习、训练,讲方法、重实效。业余开放,锻炼能力。实训室和实训基地对学生开放,利用业余时间,教师承担项目,学生分组训练。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单独安排训练时间表,由一名教师负责一个项目的实施,根据学生训练的具体情况,由项目训练教师安排重复训练次数,直至合格为止。以此固化专业技能。创业孵化,提升能力。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创办种鸡场、动物医院,独立法人、独立经营,学生参与。实训基地为学生创业培训搭建了平台,教师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咨询,帮助学生选项目孵化创办企业,实施跟踪服务,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2.3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

2.3.1融素质、能力培养于第二课堂活动之中

以“重内容、重参与、重实效”的组织原则,以“休闲学习”“欣赏学习”“创新学习”和“实践学习”的辅助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组织内容生动、主题鲜明的论坛、竞赛、座谈会、创新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实现参与即可获益、参与就是学习,通过接力赛、辩论赛、素质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通过文明礼仪讲座、寝室文化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专业技能比赛、参观优秀企业、社会实践调研、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优秀创业毕业生报告会等活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及高尚的职业使命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2.3.2企业进校,素质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基础化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2-02

《基础化学》在染整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中,定位为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基础中的基础”,它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但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极大地影响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后续的努力程度。原始的本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因此《基础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一、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化学》这门课,其理论性强,内容也比较繁杂深奥,纯粹的教师讲授,加之学生基础比较差,学起来比较吃力,老师授课也感觉吃力,收效甚微,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逐步降低。尤其高职教育的特点是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学时也是逐步压缩减少,学生对于这门课的学习就更加不适应。针对该门课程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程的授课教师都在努力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它是按照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原则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整套教学体系,在既定的培养目标指导下,将全部教学内容按照一定标准或规则进行分解,使其成为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且各教学模块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有选择性地重新组合。将模块化教学方法引入《基础化学》这门课的讲授与学习中,将该门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根据不同模块的具体要求和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础化学》模块式教学内容新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基础化学》的课程目标是:面向学生就业未来,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兼顾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根据我校各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于《基础化学》课程进行了重新规划和设计,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

1.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基础化学》理论课分为上下册,上册是无机部分,下册是有机部分。《基础化学》(上册)分为三大模块:(1)热力学原理及化学平衡、反应动力学基础(从宏观的角度学习化学理论);(2)物质结构原理及元素周期率(从微观的角度学习《基础化学》理论);(3)元素无机化学(应用化学理论,按照“元素周期表”,系统学习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基础化学》(下册)按照碳原子结构及共价键理论为主线,分为三大模块:烃类(包括脂肪烃、脂环烃、芳香烃的结构与性能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烃类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结构也性能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转化关系);高分子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它同其相应的单体之间的关系)。《基础化学》实验分为两大模块:无机化学部分实验。此部分实验内容穿插在《基础化学》(上册)理论授课相应章节知识点中进行开展,以理论结合实践,互相促进,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水平;有机化学部分实验,将各小实验分别同理论部分相应章节组成模块,通过验证有机物性质增加学生对有机物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机物分离与提纯的能力,选取蒸馏和分馏、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等,通过简单实验与综合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简单实验为综合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简单实验的体现,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实施过程。化学科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实践科学,因此《基础化学》与其他化学课程一样,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基础化学》理论课程的目标是:向学生讲授化学基本原理,使一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应用这些理论的结论从宏观的角度(涉及热力学原理及多重平衡原理)及从微观的角度(涉及结构原理及元素周期律)去学习,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向学生讲授元素无机化学,使学生能进一步地应用无机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是热力学原理及结构原理)去学习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制备、性质及反应性的变化规律;通过碳原子及其共价键的形成及其特性为主线,分别向学生讲授烃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卤代烃、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等烃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基础化学》实验是与《基础化学》理论课同时开设的实验课程,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实验课程以实验技能训练为主,在染整专业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目标是:(1)通过本课程的实验训练,学生可以掌握大量的化学事实,有利于《基础化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2)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培养学生规范掌握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3)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能力,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为后续学习课程和参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拓展模块。对于实践模块进行精心分析和设计,将它与学生的专业背景和专业特色联系起来,对于教材安排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拓展,设计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内容。实践课程是其相应教材理论和实践模块的延伸,它可以巩固其理论和实验技能,实现活学活用,克服了传统授课方式的枯燥乏味。通过这一系列拓展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专业水平和素质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4.质量评价。实践子模块完成后,每组学生经过分析讨论,对本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各组之间根据实验结果,相互分析、评价。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在实践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每个学生在实践模块中的成绩将成为期末综合成绩的一部分,降低传统的理论考试成绩的比例,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信心和兴趣。

三、纺织印染《基础化学》课程模块化教学效果

1.利用多元教学法,增加模块化实践课比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培养其能力和素质。

3.“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块化教学组织形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4.强化了技能训练,实现了“毕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目标。

四、结论

通过对染整专业《基础化学》进行模块化教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创新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同时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模块化教学能够有效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对高职院校积极推动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与教学测量评价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多忠.探索高职本科教育发展的规律[J].出国与就业,2010,(7):47-49.

[2]马树超,范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8,(13):53-55.

[3]袁暋,许强,王晓峰,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改革研究——借鉴德国FH成功经验[J].合肥学院学报,2011,11(4):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