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3-09-20 16:57: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前言

国有中小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而不断壮大,在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中小企业也迎来了生存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随着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国有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与生存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同类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所以对于国有中小企业而言,想要切实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及最大限度获得合理化经营活动收益就必须从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改革入手,必须加强对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水平,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经济适用效率,为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收益,进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1.国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国有中小企业虽然在制度建设及生产运作方面比普通中小企业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但是在自身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加之国有中小企业在经济实力及管理技术方面与大型企业仍然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大力关注。

1.1预算管理质量较低

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具有现实意义,虽然目前我国的国有中小企业都有自己的固定资产预算管理程序,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还是存在着诸如重形式不重内容,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以及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面存在过大随意性等严重问题,从而造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影响企业综合管理升级的问题。

1.2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提升管理质量及经营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众多国有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方面,信息化建设水平仍然较低。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严格的固定资产录入标准,缺乏精通现代化管理软件的专门化会计人才以及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认识和领会。固定资产录入标准缺失会造成对固定资产难以准确归类,如对一些日常办公用品或者生活用品没有进行恰当分类从而造成查找困难或者根本无法用软件进行有效管理。缺乏对管理软件有数量操作技能的会计人员是国有中小型企业的典型问题之一,会计人才的缺失将直接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无法提升,同时也无法有效发挥管理软件应有的作用。

1.3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管理制度的制定及执行是否科学、合理、有效直接影响其管理效果,在管理制度方面长期存在的重购置轻管理,重有形轻无形等问题长期制约了国有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水平提升。

1.4监督管理机制有待提升

内部审计部门是监督制约企业实现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部门建设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是由于国有企业的历史形成原因造成国有中小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建设及制度建设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独立性不足、机构建设不完善、审计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等,这些都严重制约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提升进而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总体提升。

2.提升国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思考

加强国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质量要从思想意识、制度建设、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以及人员队伍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着手,从而全面提升国有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1加强思想意识建设

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正确管理行为及执行行为的关键。所以加强国有中小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意识是关键。首先要切实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过去那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消极应对现象全部都是由于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认识偏差及管理意识淡漠造成的。所以必须从企业最高领导者与经营者入手,端正其管理认识,进而将正确管理意识渗透到日常管理及个人行为当中,带动企业基层员工树立减耗增效、合理节约的意识,从而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与意识环境。

2.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对固定资产购置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由于过去历史原因的种种影响而显得比较随意和缺乏计划性,这对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非常不利。所以必须加强采购制度建设,对于大宗日常工作学习所需用品,应该采用集中采购的形式进行,从而降低资产采购的单价,有效压缩采购成本。对于重要设备的采购活动,应该推行招标采购形式,严格供应商的资质审核与产品审核,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杜绝采购活动中的暗箱操作,提升采购活动的透明度与公正性。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用制度、报废制度的建设与完善。

2.3合理选择会计处理方式

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要的需要选择的会计处理项目就是企业折旧方式的选择,正确的折旧方法选择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降低企业所得税的那谁数额,能够提升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对于大多数国有中小企业而言,可以选择加速折旧法来进行对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加速折旧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当期成本费用,从而减少企业的账面经济收益,有效缓解企业的所得税纳税压力。

2.4加强财务管理队伍素质建设

财务管理人员队伍素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总体质量,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其队伍的素质建设。首先要严格聘用制度,严禁托人情走后门,严格持证上岗,严格岗前培训,同时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建设与发展需要,还要加强对兼具信息化工具操作技能和财务会计工作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引进力度。在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也要不断为其提供提升综合素质与业务技能的学习与培训机会,以及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执行出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奖惩措施,全面提升管理队伍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倪红霞.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业绩内在关系,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

第2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制度;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的重要保障,是不可替代的企业主要生产资料。企业要实现良性发展,必须重视和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都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有的制度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发展和变化。

一、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国企的资产管理形成了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国企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不够重视。谁购建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部门利益唯重,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私用甚至占为已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重复购置或闲置浪费等现象很多。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国企在因定资产管理方面未形成完整的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目前有多数国企实行多部门多头管理,账物分管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各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一些国企在资产管理中账务不清、责权不明现象,而且在资产购置、处置等环节,随意性很大。

(三)固定资产价值严重失真。当前,国企普遍存在自身资产价值不实的现象。一是由于资产盘亏、报废或房屋拆除等各种正常因素而导致的固定资产价值减少,但是未能及时办理减值手续,也未作出必要的账务处理,造成账面上的价值要大于实物的价值。二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造成的基建工程竣工后没有及时办理决算手续,也未能入账,确认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周期显得太长,以致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对新增固定资产的价值认定不一致。

(四)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有些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一是只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但没有实物卡片账,长期未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最终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造成固定资产记录不清;二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违规购建的固定资产,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造成账有实无。

(五)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造成企业利润反映不真实:有的企业购置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的资金渠道列支,而故意在成本、费用中列支,冲减当期利润;有的长期挂往来账;任意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折旧成了某些企业调节利润的调节器。

(六)固定资产产权不明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表现是房屋和土地。由于历史上国有企业用地多采用财政划拨形式,企业的一些房地产项目存在房产证、土地使用权证等证照不全,产权不清的现象,这些房地产长期归企业使用,虽然不存在第三方对其产权进行要求,但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这些房地产应该补办相关证照,补办证照往往需要一笔不小的税费支出,加重企业负担。因此企业不愿意主动补办相关证照。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造,按新会计制度规定,无产权的固定资产不得入账,随之就产生了由于证照不全而未纳入账内管理的房屋和土地,它们的出租收入及变卖收入也游离于账外,形成企业的账外账,最终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国企管理者的思想认识是行动的指南,因此,国企管理者的思想对其行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管理不但能消除混乱,而且能够保证效益,更能创造出良好的效益,所以,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企业决策层到固定资产的使用者,都应当充分认识到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推行固定资产岗位责任制,即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对固定资产实行双重管理,即单位会计按现行制度进行记账管理,设立专门账薄,以账控物。使用固定资产的责任部门实行责任管理,责任部门设置台账,记载使用、维修、保养情况。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做到与财务账目一一对应,达到账实相符的目的。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因为人手少、工作任务重而流于形式,这也是账实不符等违规现象长期未整改的直接原因。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小、从细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历史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得到充分保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推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由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包括固定资产的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借助计算机管理使固定资产管理达到科学化、现代化的目标,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度和效果。

(四)建立企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应进行定期专项审计,实施严格的审计监督,将企业资产运营状况,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等指标纳入对经营者任期内业绩考核。对资产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给予严肃的处罚,对于失职、读职、甚至违法犯罪,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国企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固定资产管理的成效。因此,一定要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列入到企业的整体规划之中,落实专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建立管理人员网络,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选拔出一批思想进步、具有较强责任心,熟悉政策,而且懂业务与管理的人才构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提高他们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的理解,使其真正能够喜爱资产管理工作,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逐步实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快速、高效等各项要求。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也是完成生产与经营的基本要素,更是顺应经济改革的物质基础。国有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不管是在生产中,还是经营中,抑或者是在行政与科研中,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资产的数额高的达到数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而小到数百元的办公物品,其功能与数量也会影响到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与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前景与经济效益的有利要素。正是由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里面起到这种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就尤其应当注意针对于固定资产的优化管理,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不足造成国有企业不必要的生产经营损失。

二、国有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固定资产在企业转型期尚未得到规范化管理

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间由于资金上的联系、业务上的联系等原因,出于私利把企业固定资产用与公允价值相违背的方法进行转移;二是用人事关系与股份控制给下一级企业施加不必要的影响,把固定资产用与实际价值不符的价格实施转移。

(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脱轨的问题

账实不符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首先,项目部存在资产账目混乱的问题,很多企业在项目实施阶段所购置的设备资产,通常都在项目工程专账里面列支,等到项目结束以后,把这些固定资产转交到企业继续管理与使用,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分公司与子公司的项目部,或者有意或者无意地把这些资产排除在账目之外,此类资产企业无法享受到收益。上级管理部门因为对固定资产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这部分资产的几乎完全失控。其次,一些基层的会计组织固定资产少计,对于单位购置、员工个人使用的办公用品排除在固定资产账目之外,此外也存在基层会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差,交管管理流程不熟悉等问题。第三是固定资产在转移与移交过程里的漏洞。在人员调整与领导发生变更之际,未能对固定资产进行准确移交,仅仅进行了账目与书面移交,未能进行现场的实际盘点,没有财务明细,没有财务明细与部门明细之间的比对。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在账目上的数额多年不变,形成严重的账实不符问题,而又很难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盘点工作仍然有待完善

很多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盘点。很多企业因为产权结构复杂,难以明确资产盘点的内容及时间,一般都是只在年底粗略盘点一次,而对于损毁与灭失的固定资产,账务处理上不能给出实时体现。企业固定资产的金额确定与减值损失处理欠规范,盘点工作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致于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不好,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四)监督工作滞后制约了资产管理能力发挥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因为人事管理、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是相剥离的,使得管理责任互相推诿,监督职能欠缺,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欠缺,国有企业里面,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权限部门,有些属单一设置,有些是少数人单独长期管理,给监督工作带来极大不方便。二是账务核算制度欠规范。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分公司与外地项目部门,其账务核算制度受到严重限制,或者是因为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道德水平的问题,漏计、少计,使得账外资产的监管难度很大。

三、国有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时的优化建议

(一)加强管理认识,让员工都参与到管理中来

通过不同方法,多种形式,注意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政策研究与舆论宣传,防止只重视流动资产,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思维模式,让所有员工都能形成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为了做到这一点,除了贯彻相关的管理制度外,还可利用企业文化实施宣传、教育活动,使其在企业文化熏陶下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企业家庭中的一员,利于开展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注意资产盘点工作的强化

在很多国有企业里,都存在不重视固定资产盘点的问题,让国有企业发生很严重的资产不实现象,有些已经完全没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甚至是完全不存在的固定资产仍然存在于账面上,这种现象的成因非常复杂。所以,短间隔定期进行资产盘点工作是国有企业有必要进行的日常工作。上级管理层与本级管理层,最少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检查,对于没有核实或者经过核实却没有处理的,要追究部门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如此一来,不但可以在源头上防止资产损失,也能有效遏制挪用、侵占企业资产等违纪违法问题,并且扭转盲目购置固定资产、资产购置完成后闲置不用的问题,减少资源浪费。

(三)提高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质量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核算环节里,除了依照相关的财务准则进行正常资产增减核算之外,折旧计算也应当提到计事日程上来。一些企业忽视业已制定的管理制度,用资产折旧当作企业利润变化的调节杠杆,多提折旧,增加成本、虚减利润;少提折旧,减少成本、虚加利润。这都会造成经营成果的失实,所以企业要严格依照财务准则办事,切实提高会计财务核算工作质量。鉴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除了遵守现行的会计准则外,应逐渐引用国际会计准则,做到与国际接轨,以便提升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这对优化规定资产管理模式是十分有利的。

(四)核算价值减损工作有当有理有据

相关的会计行业准则里面有明确的规定,企业在连续经营之时,要严格依据历史成本给固定资产实施计价,不能随意评估与调整。只有当企业在产权产生变更的时候,比如资产拍卖、资产转让、资产兼并之际,或者是清算与改制之时,才可以在资产有效评估的前提下改变账面价值。

(五)增加监督力度,提高管理能力

建立切实可靠的固定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合理再利用企业现有闲置资产,让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断增加,避免出现无明确目的的重复购置,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来说,尤其应当注意量入为出,用收入确定支出。建立健全企业固定资产的保有与管理体系,资产进入时有验收、资产领用上有登记,确保实物同账目保持一致。账实分管,责任要具体到科室,并且落实到个人负责,定期清查,做到账实相符。追究给企业固定资产造成损失人员的经济责任,对于任意挪用、侵占、窃取、毁坏、意识固定资产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追击相关的法律责任。

四、结束语

文章简要探讨了国有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发现的问题,与针对问题所给出的优化性建议。笔者认为,如果合理采用本文中所提到的优化建议,一定会有效缓解当前国有企业当前在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上存在的问题。而如何让管理工作做得更好,还需要未来在实践中加以系统研究,这是未来工作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9(04)

[2]鹿丽娜.企业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J].辽宁经济,2009(06)

第4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分析

[DOI]10.13939/ki.zgsc.2016.03.135

1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1.1 固定资产账面和实际出现偏差

依照有关规定,固定资产管理的账目必须包括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账三项内容,用以记载固定资产的名称、购进时间、规格型号等相关的细节内容。这些账目统一交付到企业的对应使用部门或财务部进行保管,然后由使用部门定期做好盘点核实工作,再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账账、账实核对。在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的过程中,也暴露了如下的问题:第一,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都有,唯独缺少实物卡片账,对库存固定资产的保有量的清查也不及时,这些账目记录欠清晰的不规范管理行为,直接导致了账物不符,甚至是账账不符。第二,一些企业为了获取更大利益,会将“小金库”的部分账外资金违规构建的固定资产部分不入账,或者部分入账,来逃避监管,第三,即会计人员没有及时在账务上处理已经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这种账面上尚存,但实际已经没有的遗留问题都会导致审计中出现差错,导致国有企业家底不清。

1.2 固定资产原有功能发挥不充分

在国有企业的改扩建中,会拆除闲置的一些机器设备,这些陈旧的固定资产会不断累积,而国有资产并未发现其价值而对它们进行合理的有效再利用。这些长期无人看管和养护的陈旧固定资产,长期搁置就会因保管不善而被损坏,使其原有功能不能充分发挥。

1.3 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不高

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与固定资产的运营和企业的政策运转直接挂钩。而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其管理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执行有关的组织程序标准,它们注重的只是完成考核指标即可,却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的修理保养,使其寿命缩短,功能受限。此外,固定资产的操作者业务素质的不纯属也是导致资源浪费和设备闲置的主要因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效率。

1.4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国有企业中的固定资产中,包括的范围非常广,但其中涉及产权问题的多为房屋和土地。自古以来,因国有企业占据了大多数的土地,所以在房屋建造中多是由财政划拨的形式完成,这就导致了国有企业所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有房产证,但土地使用权证却不全,这样就形成了产权模糊的现状。虽然这部分房屋也归企业使用,而且第三方也无权进行产权划分要求,但安全起见,这些房地产还应尽快补证,可这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即补证所需的税费支出会让企业不堪重负,所以企业很少主动补证。而按照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无产权的固定资产是不能入账的,所以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正是由于这部分尚未入账的无证房屋和提低的出租和变卖收入的不会入账,使企业出现了“账外账”,无形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2 有效解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漏洞问题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确保账实相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是确保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的有力举措。依据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具体到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可通过年终或者年中对固定资产数量和使用状况全面盘点的方式,来搞清企业的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形成因素进行研究。同时,还应对固定资产的结构和当前的管理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对发现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等遗留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处理,以将存量资产盘活为目的,一方面可防止固定资产的积压闲置,以确保全部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各自功能的全面发挥;另一方面也能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以提升。

2.2 合理分配资源,使其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这里的固定资产资源包括三大类:第一类,闲置的固定资产。可采用定期合理调剂的方式来提高使用率,使其功能得到正常发挥,对那些无法再调剂到实际生产活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其妥善保管,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其定期做的设备保养和功能鉴定,以确保其使用功能正常。第二类,对已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可通过再利用的方式处理,使其功能再次发挥。第三类,对使用中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及时掌握其使用情况,做好维修保养处理。总之,只有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才能使国有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2.3 挖掘固定资产潜力,提高经营效率

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经营效率,就必须对其潜力不断挖掘。挖掘工作包括:第一,严格管理处于使用中的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以确保其完好率、利用率和使用率。第二将已弃用的闲置、报废和积压资产进行及时处理,使其在短期内尽快进入资产市场,并根据市场的实际状况,把这部分资产做变现或能使其保值甚至增值的其他处理。第三,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对闲置资产进行调剂的活动方式,增加其利用率。第四,严格控制对固定资产购置或重置的资金投入或项目管理,确保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2.4 推进信息化管理,制订应急预案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规模大、种类多,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还多依靠手工统计的传统管理模式,已与当前的实际工作需求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特别是在科技日益进步的信息时代,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能及时掌握资产的变动情况,对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透明性和高效性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应急预案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应急预案的提前制定,更能高效地处理突发事件,避免在突发状况中乱了阵脚,减免重大损失。

2.5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每一个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建设项目,都少不了财务会计人员的参与中监督,其主要工作内容为:第一,监督工程实际费用是否按照项目开工前的预算标准执行;第二,是否出现虚增资产价值的内容;第三,施工中的工程费用资料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范要求,对其中不符合规定的部分及时提出解决意见;第四,竣工验收时对资产手续的真实度、合规性和完整度进行审查。此外,还要严格财务人员的责任管理制度,积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无视制度规定和权责、管理不善、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的失职、渎职人员予以严惩,对有违法犯罪行为,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的,更不能姑息纵容,而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为更好地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企业应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做好入职培训,入职时一并带入的入职者相关培训内容、培训情况等相关记录文件。

3 结 论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在企业生产经营和其他业务中都是离不开的,国有企业要想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应该把固定资产管理放在第一位来抓,重点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上下功夫。笔者认为,只有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干预管理,才能有效缓解或去除管理漏洞和问题,让我国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卞存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知导刊,2015(2).

[2]杜光义.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2(15).

[3]周媛.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才智,2012(7).

[4]康全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3).

第5篇

【关键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手段,是任何事物不能代替的主要生产资料,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其安全性及完整性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其余额的真实与否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也很大,并且其相关费用也是决定净利润的重要因素,所以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环节之一。但实际情况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往往出现诸多不规范或者违规现象,造成企业资产损失和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决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及现实表现

第一,新建、更新改造的生产经营项目投产后,部分固定资产不适用而退出生产经营活动,长期闲置。比如某自来水公司水源地(水库)项目中上百万元清淤系统就成了摆设;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综合利用系统,因产品无销路,系统故障频发,不能正常运行而停用。大量固定资产闲置,给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一是项目立项时可行性研究粗劣,预测失误。二是设计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欠慎重。三是发生问题后,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置,致使这些停用的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无人过问,逐渐成为一堆废铜烂铁,严重影响了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

第二,固定资产在建项目财务核算及各项手续不规范,影响了竣工结算数据的真实性、合规性。例如工程项目不进行单项成本核算,无法考核单项工程损益;承包工程手续不完善,分包过程缺少分包合同、协议及部分项目缺少结算资料;工程结算书内容不完整,结算金额与所附内容构成不符。

第三,固定资产登记入账时产生差错。主要表现有:一是确认错误。将一个功能组内不同类别、不同型号(或不同个体)的固定资产合并为一项固定资产,确认并记录。比如,将供热系统中一个热交换站内的所有设备(热交换器、水泵、水处理器、变频控制柜等)确认为“热交换站”一座并记账。二是由于上述确认错误,使得固定资产的型号、类别、价值、折旧等基础数据发生错误,或者难以记账,糊涂处置。三是固定资产管理员工作不仔细,漏记、错记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另外也可能是固定资产取得时有关信息、资料传递过程中其他人员失误所致。

第四,账外资产。近年来,某些企业账外资产有逐年增加之势,其资金来源是:

一是生产单位或科室利用委托的或默许的采购大宗原材料、燃料或办公用品的机会,截留资金。二是生产单位自行销售部分产品或半成品,收入不入账。三是固定资产使用或管理部门,私自出租本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设备或房屋等),所得租金违规留用。四是生产单位利用本企业资源(人员、机器设备)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提供服务,收入不上缴。五是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或管理部门违规处置报废固定资产,违规处理节余的原材料、燃料,收入不上缴。

因为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有的单位或部门的领导者,便以方便工作之名义,购入电脑、空调、轿车、高档视听设备等与本单位生产(或部门工作)用处不大的,或根本无关的固定资产,有的在本单位留用,有的则为个别领导者私用。

由于这些资产不具备企业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财务部门会计人员不能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入账,形成账外资产。

第五,机器设备设施实际使用寿命短暂,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寿命而提前报废,生产单位为了生产需要,不得不请购新设备。而已报废(无法再修复)设备又不能及时折现处置。比如某自来水公司,水源地运行深井20眼,而在册潜水电泵竟多达50―60台。这些电泵,除少数几台备用外,大部分尸骨不全。原因:一是使用不当,“小马拉大车”。二是疏于日常维修保养,“驴不死不卸磨”。三是运行环境恶劣。四是运行看管人员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低,“小病看不见,大病瞪了眼”。

第六,账账不符,账实不符。表现是:一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一般是生产和房产管理部门)、使用或保管单位与财务部门固定资产之间的账账不符。二是固定资产使用地点变动、用途改变,使用或保管单位不及时改变自己的账簿记录,也不通知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三是固定资产使用或保管单位违规出租(出借)闲置的固定资产,或违规处置报废的固定资产。

第七,机电设备运转效率低下,材耗能耗增加,产品质量数量下降。原因有:一是选型不当,设备长期运行在低负载或超负载状态。地一设备运行管理、维护保养不善。三是设备已经接近寿命,甚至超期服役。四是继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低效高能耗设备。

二、针对固定资产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固定资产更改、在建方面

1.生产经营项目新建或更新改造,一般涉及资金数额巨大,立项必须慎之又慎。对于大的新建或更新改造项目,不仅要对整个项目(系统)进行可行性研究,还应对组成该项目的多个子项目(系统)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务求每个子项目的功能完全满足该项目预期的生产经营目标要求。

2.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若某项新技术、新工艺不成熟,甚至尚处在研发阶段,则在项目设计中不宜采用。如前述某污水处理厂的自动监视、监测控制系统,看来很先进,但是,由于系统设计问题,或者因为器件、设备质量问题,故障频频,不能达到实时监视、监测、自动控制功能,在生产流程中各个节点仍需派人值守或巡视,该系统成了摆设,最后只有弃置,造成浪费。

3.新建或更新改造项目投入运行之后,初期事故较多,属正常现象,企业应指派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跟踪研究并慎重地作出评价,对于那些确实不能适应生产经营需要的部分固定资产,根据企业既定的规章和程序,及时予以处置,尽量减少损失,并为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条件。

4.固定资产在建项目建设过程中,应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参与管理,进行事中监督:监督工程费用按预算执行,避免虚增资产价值;审查施工中形成的工程费用资料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范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竣工验收时,也应有企业财会人员参加,着重审查资产手续的真实性、合规性、完整性。

(二)固定资产确认入账方面

1.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规范对每一笔固定资产予以确认,避免想当然、随意性。

2.新增固定资产必须经资产管理员签字确认后,财务部门方可办理报销手续,否则一律不予受理。这就要求采购人员提供该项固定资产符合规范的手续资料。

3.固定资产管理员应按账卡要求记录各项有关数据;资料不全、不清、不懂之处,应主动咨询有关专业技术人员。

4.企业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固定资产管理员不可能行行通、门门精,需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记账进行检查纠错。该项程序应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

(三)账外固定资产控制管理方面

1.严格实行职务分离制度,固定资产及原材料、燃料使用单位只能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提出购买请求,不得自行采购;物资供应部门根据已核准的申购计划具体承办采购业务。

2.企业对某些擅自截留收入,违规处置公有资产的人员,及时地进行查处。

3.企业会计人员要严格执行费用报销制度,认真履行国家和企业赋予的会计监督职责。

(四)在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1.加强在用机器设备的技术管理,改变“小马拉大车”或“大马拉小车”现象,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制度。

2.改善设备运行环境。

3.提高运行看管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业务水平,使机器设备运行好坏与运行看管人员工资奖金挂钩。

4.对于远不能达到使用寿命的设备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攻关,彻底弄清“短寿”的原因,对于确实在当前无法“增寿”的设备类,企业当局应作出适当调整该类设备的折旧年限,以便和它的实际使用寿命大体相符。

(五)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方面

1.由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员牵头定期对账和进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2.发现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及时纠正;发现严重违规处置固定资产行为,报请企业当局严肃处理。

3.建立固定资产微机管理系统,实现公司财务、生产、房管、供应部门及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联网,信息共享,互相监督。

(六)固定资产利用效率方面

1.通过有计划的技术改造和日常的小改小革,淘汰低效高能耗设备,改变设备的不合理运行状况。

2.加强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

3.对老旧设备技术性能进行测试,并进行经济性测算,淘汰经济性低下的设备。

三、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上述论及的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具体对策中可以看出,人的因素、制度的因素、信息的因素是决定固定资产管理好坏的三项重要因素。因此,企业要搞好固定资产管理,杜绝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益,必须从这三方面着手。

第一,根据企业占有的固定资产实际状况,配齐管理人员。

第二,有计划地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使用保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

第三,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职务分离制度,资本支出预算制度,固定资产取得控制制度,固定资产记录和入账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制度,固定资产折旧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固定资产报废和清理制度等。这些制度虽然在有关规范中已有列述,但是,如何使其适合自己企业的实际,细化深化,更具可操作性,则是每个企业应该深入考虑的事。

在一个管理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高素质(思想和业务)的人员可以弥补制度的缺陷,而健全的制度则是对人的行为的保证和约束,二者相辅相成,保证管理系统高效运转。

第四,信息及时、可靠地流动,是管理系统高效运转的重要保证,因此,对企业固定资产构建微机管理系统实属必要。用微机系统处理每项固定资产从取得,到使用,直至寿命终结,报废处置,产生的大量信息(经济的和技术的),既要做到实时、准确、高效,又要便于固定资产各有关部门、单位相互监督。

【参考文献】

[1] 赵保卿.审计案例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2] 朱荣恩.内部控制评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第6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国有企业从资产的购入、投入使用、日常的维修到资产的报废,贯穿于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根据企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因此要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深入研究。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概述

1.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是指国有企业占有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国有企业使用国家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拨给国有企业的资产,国有企业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济法律确认为国有企业所有的资产。

2.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要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必须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两大特点:

(1)国有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大,增减变化方式繁多,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就有:购置、投资者投入、自行建造、融资租入、更新改造、以非货币易投入,接受捐赠等多种方式。涉及相应的会计核算相对复杂。会计准则中,一般以折旧为其价值转移的会计核算方式,折旧方法一经选用后,一般不得随意变更。

(2)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必备的生产设备设施。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由企业全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再有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在企业顺利运营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在配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时要有高度责任心、技术能力强、懂业务、踏实肯干的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旦管理出现严重问题,企业可能面临亏损乃至破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日益凸显。

二、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要注意的问题

1.要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建账及日常管理。首先从资产的台账到日常的折旧、维修及资产的报废,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管理体制。定期对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使管理制度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再有要加强资产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技术经济管理措施,做的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使主要专业设备完好率应达98%,设备重大责任事故发生率小于0.05%,是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努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周期费用更加经济合理,节省维修费用从而充分发挥设备综合效能,取得良好的投资效益。

2.国有企业固定资产要做的精细化管理。由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管理工作,需企业全部门合力管理,要求各部门权责明确,做的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第一:严格固定资产责任到人制度,定期了解资产动态情况,避免管理控制不到位,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在企业管理中无盲区。第二:使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监督检查落实到位。做到固定资产基础数据完整准确,内容齐全,定期对资产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进行认真分析,对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让监督不力的人员要承担主要责任。对闲置资产进行有效的调剂,进行有效盘活,盘活率应达到20%以上。第三: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有工作标准,及时总结设备管理中好的做法对资产管理见解独到的做法进行推广,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只有有效利用固定资产资源,从而发挥固定资产的综合效能,才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重点。

3.要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化建设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的不断推进和发展,且已经成为了今天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事务的信息化建设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资产管理信息化就是把传统的资产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将以往的资产管理数据作为如今的信息资源,全方位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作为首要的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对资产管理进行数据化的信息管理。采用资产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及核算,利用其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对固定资产数据信息集中管理,规范固定资产信息,精细的核算,又能及时动态反映出企业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还能保证企业管理决策层可以对资产情况进行动态全面了解,节约管理工作中人力物力,及庞大的管理工作量,优化资源配置,达到资源供享,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三、加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今天,国有企业的竞争也加入到白热化当中,从企业的生产实践来看,要想使企业在经济的大潮中成为佼佼者,增加企业效益,提供企业的综合实力,仅靠产品是不行的,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是重中之重,资产管理好为相关经营管理人员经营决策提供更充分准确的信息,由此可见要使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发挥自身优势,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保值增值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国有企业;高效管理

一、固定资产及其重要性

资产按其是否具有实体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属于有形资产。目前新规则对固定资产规定的标准是: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 年、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大型国有企业而言,固定资产在所有资产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好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做到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高效管理极其重要。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涉及到三个阶段的管理。第一,申购。申购人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申请购买所需固定资产,用于满足本单位的正常生产需求;第二,使用和维护。资产购买后,购买单位应正确合理使用该资产,并且要做到正确的维护,更好的发挥固定资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三,报废。是指固定资产由于长期使用中的有形磨损,并达到规定使用年限,不能修复继续使用,必须对其进行报废处置。

三、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越来越重视,每个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然而,一些单位把资产管理制度当作摆设,没有把管理制度落实到位,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其次,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某些细节方面制定的不够准确合理,造成资产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到位。

2.账实不符普遍存在

通过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盘查发现,账实不符始终是资产盘查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有固定资产流失、固定资产规格型号和资产表中的信息不一致等等。分析主要原因是固定资产责任人的责任意识薄弱,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对固定资产进行任意的处理,并且也没有履行相关的管理程序。这些情况都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3.固定资产位置不清楚

首先是由于单位固定资产较多,分布较散,造成资产管理者对有些资产所在位置不够清楚,不能及时找到这些资产,这样就对资产的盘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工作量。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的记录信息不够全面,在固定资产信息表中没有记录资产的具置信息。

4.资产责任人责任意识薄弱和管理水平欠缺

由于固定资产的责任人和使用人不一致,导致使用者对资产管理欠缺责任意识,对资产进行任意的使用和处理都会对资产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问题。其次是单位某部门的资产管理员的管理水平欠缺,没有及时对固定资产的任何处理信息进行登记,从而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情况掌握的不到位。

5.资产闲置严重

造成单位固定资产闲置的原因很多,有单位审批不严格造成重复购买固定资产,有由于申购单位调查不充分造成资产够买数量超过需求,或者更新资产淘汰下来的资产没有及时处理,这些原因都容易造成资产的闲置,这些闲置的固定资产都会造成资产的浪费,从而降低了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实现固定资产高效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1.加强和完善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第一,领导带头制。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否做好以及资产管理制度能否真正的执行下去,要有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要有领导带头负责才能实现。第二,专人负责制。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实行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可以加强每个资产责任人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监督能力;第三,定期盘查制。每个企业都应当定期对本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防止资产流失,做到账实相符。

2.加强资产管理员培训,做好资产的动态管理

除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整体的管理工作,还应在企业各部门设立一个专门负责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的管理人员。企业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者负责对企业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让资产管理员学习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从而应用到日常的资产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对本部门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3.建立合理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国有企业要想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好,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应当专门建设一个本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所谓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以某企业为背景,依据该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业务处理方法和内部管理模式,并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概念、方法而设计开发出的一套资产管理软件。所以,企业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应当适合本企业的实际现状,不应一味的复制其他企业的资产管理系统模式。

参考文献:

[1]郑廉.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管理视野,2012(1).

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1

一、引言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中国职业教育成为了中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随着高校扩招各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办学的需求,固定资产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化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意味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任务将更加繁重,也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是属于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目前,很多人认为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无偿的, 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角度分析,综合利用率低。普遍出现各部门自行添置,自行管理,只从本部门使用角度考虑。更有些人根本没有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是属于国有资产的概念,应该统一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2.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执行监督不力

对于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只落实到资产管理部门而未落实到每个人。由于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实行二级核算,各部门往往在经费使用中先自行采购,然后在经费报销中由财务人员提醒这个开支属于固定资产,必须进行申报,出现先采购后申报、后补手续的现象,到最后仍然可以到财务部门结算,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办法和政策措施制定得再好,执行不严格,落实不到位,大家仍缺乏重视。

3.管理机构职责不清,管理水平落后,没有实行信息化管理

对于有些刚刚升格的高职院校根本没有单独设置资产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加上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各部门采取分类管理的模式,各部门又分别归不同的院领导分管,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管理的机制。即使有单独设置资产管理的部门,初期在对固定资产产权的登记、变动和处置多采用手工登记,且没有及时对处置资产进行更新,造成了数据不准确,这都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4.财务部门跟资产部门管理脱节,信息不对称

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核算,有些财务人员核算不及时,不能及时记入固定资产,该销未销,无法正确反映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有些财务人员核算不准确,将固定资产部分支出费用化,未调整固定资产价值。有的部门使用预算外资金或专项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没有登记入账。最终这些都导致跟资产管理部门数据不统一,账实不符。

5.政府监管力度不够,重统计轻核实

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执行。办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对行政事业资产的管理,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现实对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往往出现每年要求高职院校填报系列的数据,政府监管部门并没有核实数据的准确性,只起到了汇总统计的角色。

三、以发展为动力,规范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1.以明确管理职责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前提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国资事发[1995]17号《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行政事业资产管理包括: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产权管理和监督检查等。主要任务是:建立规章制度,推动资产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监管尚未脱钩的经济实体的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规范的制度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基础

应该启动资产购置预算编制工作,加大资产处置管理力度,有力地推进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增强各部门资产管理意识。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一些工作还在探索之中,尤其是法制还不够健全,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应结合高职院校实际,认真分析资产管理中的“弱点”和“盲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建立覆盖资产管理全过程的制度体系,全面提高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3.以严明的纪律为固定资产管理作护航

是开展资产管理的重要依据,要不折不扣地抓落实。作为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有针对性地对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评估、产权管理等开展专项检查。

4.以有效的职能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后盾

各个部门要建立有效的配合协调机制,定期互通情况,定期互议工作,对重大项目、重要情况,要召开协调会。财务部门是高职院校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各部门在办理涉及单位资产事项时,总的原则是,凡是没有按规定程序到资产处办理资产审批、核准、备案等事项的,财务部门不得办理相关结算手续。

5.以信息化的管理为固定资产管理作工具

为了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按照相关办法,财政部已对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高职院校理应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利用全面清查后建立的基础数据,建立起固定资产信息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

四、综述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作为事业单位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应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对进一步创新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监管手段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

第9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存在问题 完善建议

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北京市财政局于2007年开始在全市大力推行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并在不断改进,通过系统升级,真正做到了资产与预算相结合、资产与决算相结合、资产与财务相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单位固定资产不断加强管理,改进管理办法,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不清,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产权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特别是在国有资产价值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就会导致资产有好处谁都来挣,出了问题,造成损失,无人负责。一旦发生纠纷,就会因没有权属而无法维权,无法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水平有待提高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财务部门的财务人员、实物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使用人员或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错误,继而引起折旧错误等;实物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各项信息登记错误,例如:如果使用年限登记错了,就会造成软件计算出来的折旧有错误;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的使用人员或管理人员水平低,可能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降低。例如:设备使用中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维护,就会导致资产使用寿命的降低。

(三)全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差,部门间配合不够

资产管理职责不清,没有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没有明确资产的使用和保管责任,可能导致资产毁损、流失或被盗的风险。

例如:在具体工作中,有的部门认为资产管理就是资产管理部门的事,与使用部门关系不大。有的部门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抓工程项目等本部门的主要业务,而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时常出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现象等问题。

(四)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2012年12月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按照确定的固定资产成本,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同时按实际支付金额,借记“事业支出”等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等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支出,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目前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为了整体反映拨入专项款和拨入经费使用情况,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资本公积”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供排水支出”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重复计算了经费支出;另一方面,虚增了所有者权益。

二、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动态管理的建议

(一)明确产权关系,做好确权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首先应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只有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才能管理到位。

对未确权的宗地进行确权,首先单位对所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权属;其次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就具体情况主动与产权管理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各级相关部门沟通,获得各级部门支持,以使确权工作能够早日完成。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为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是制定覆盖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从根源上杜绝固定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一是健全采购制度,采购前对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实用性等进行分析,杜绝盲目采购,减少闲置浪费;二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三是建立闲置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尽可能提高其利用率,最终实现其使用价值。四是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制度,盘活固定资产。五是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再次是实行固定资产的归口分级管理,建立起由基层使用部门、实物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组成的固定资产三级管理制度,有效约束“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部门”三个层面,实现业务处理的统一、协调。最终形成以流程为导向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固定资产进行全过程管理。

(三)加强培训与选拔,提高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

首先要从选拔上下功夫,打好用人基础,要选用懂资产管理、会会计核算、会计算机应用、责任心强的人员,安排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

其次,要加强培训学习,组织形式多样的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知识和实务培训,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纠正“重钱轻物”的观念,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二是单位内部各部门应充分认识管好用好单位固定资产的重要性,认真学习落实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三是财务部门、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传递有关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等各方面信息;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单位全体职工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形成从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到报废“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局面;五是加强内部审计监督,监督检查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时从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审计建议。

(五)进一步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

由有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特点,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规范统一。具体建议是,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结合拨款性质,对拨入专项款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专项支出-某专项”科目,贷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对拨入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借记“供排水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总之,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固定资产进行常态化动态管理,首先应从制度入手,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护、处置等各项制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并适时进行调整;其次是强化全员管理意识,从各部门领导到全体职工,建立并落实岗位责任制,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员管理;再次是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保证固定资产核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才.《企业实物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J].国有资产管理,2013,4.

[2]谢孝菲,罗时超,吴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J].国有资产管理,2012,3.

[3]徐刚.《固定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M].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第10篇

关键词 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 清查与核算

一、前言

考虑到医院的特殊性,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固定资产清查及核算是提高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的关键。基于对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应具体从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核对以及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准确核算等方面入手,确保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清查核算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应立足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际,认真分析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特点,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出发,采取上述措施,保证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固定资产管理达到预期目标,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实效。

二、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固定资产台帐

在医院国有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高,要想实现对固定资产的有效清查及核算,就要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及数量有所掌握。根据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特点,建立固定资产台帐是有效措施,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医院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

考虑到医院国有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较高的特点,以及医院固定资产种类及数量较多的现状,在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及核算过程中,为了提高清查与核算的准确性,应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并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别划分管理重要性,保证核心资产能够得到优先管理,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实效性,保证医院固定资产清查和核算的准确性。

(二)认真核对每种固定资产的具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分类之后,就要对每一种固定资产的具体数量和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固定资产的总体数量和具体变化情况,便于固定资产清查及核算工作的开展,以提高固定资产清查及核算的准确性。按照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在具体数量和变化情况的核查中,应做好固定资产的信息登记,保证信息登记的完整性。

(三)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登记台帐,对台帐进行核查

为了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全面登记,保证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能够做到种类清楚数量明白。应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实际,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登记台帐,将掌握的固定资产种类及数量等信息登记在固定资产台帐上,并定期对台帐进行更新,保证固定资产台帐能够得到及时更新。

三、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应按照台帐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核对

结合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不但要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台帐,还要定期对固定资产台帐中的实物进行核对,保证固定资产台帐能够做到与实物一一对应。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固定资产台帐进行及时更新,保证台帐登记的准确性

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一段时间后会进行更新,所以医院的固定资产台帐在建立之后需要定期进行更新,保证医院更新后的固定资产数据能够纳入到台帐中,使固定资产台帐登记的准确性能够满足实际需要,达到提高固定资产台帐管理有效性的目的。由此可见,对固定资产台帐进行及时更新十分重要,以达到最大程度提高台帐登记的准确性。

(二)定期开展固定资产实物清查工作,检验固定资产是否与台帐一致

除了要对固定资产台帐进行及时更新之外,还要根据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全面清查,检查固定资产实物是否与台帐相一致。对于台帐中所没有登记的固定资产,要及时补录到台帐中,对于台帐中存在而在实际中实物已经不存在的,应在台帐中将其消除,保证固定资产台帐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达到预期目标。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实现固定资产信息的动态控制

为了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应根据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实际需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形成动态管理系统,保证固定资产信息的动态控制能够达到规定要求,提高固定资产信息的动态控制效果。所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动态数据库,是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质量重要方法。

四、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应对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准确核算

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的价值是随着年限不断变化的,要想提高固定资产清查和核算质量,就要掌握固定资产的估值变化情况,在具体的固定资产清查与核算中,对固定资产进行正确估值。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固定资产的种类找准固定资产估值标准

在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计算过程中,固定资产价值估值标准的选择是关键。结合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以及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在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过程中,应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选择相对应的资产估值标准,保证所选择的标准能够符合医院实际需要,以提高固定资产估值的准确性,保证固定资产估值达到管理要求。

(二)按照固定资产的年限有效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

在医院固定资产估值过程中,根据年限进行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是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根据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年限,以及医院的整体使用要求,按照年限要求进行固定资产折旧价值计算,对医院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具体的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年限进行有效核算。

(三)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进行检验,提高核算准确性

在固定资产价值核算过程中,为了提高价值核算的准确性,需要对固定资产核算结果进行检验。具体应抽取固定资产估值报告,对整个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复核,以此检验核算的准确性是否达标,对于不达标的核算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和重新核算,以此保证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五、结论

在医院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加强固定资产清查及核算是提高医院国有资产管理效果的关键。基于对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现状的了解,医院的国有资产管理应具体从建立固定资产台帐、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核对以及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准确核算等方面入手,确保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固定资产清查核算取得实效。为此,我们应立足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际,认真分析医院国有资产管理特点,从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实际出发,采取上述措施,保证医院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固定资产管理达到预期目标。

(作者单位为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

参考文献

[1] 史秀芸.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J].求医问药(下),2015(03):27-28.

[2] 郭卓慧,方小平.关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J].当代经济, 2015(15):33-34.

[3] 刘丽.公立医院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疆中医药,2015(04): 41-42.

[4] 崔雁.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 55-56.

第11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保障自身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1、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固定资产购建、轻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调剂补助和相关收费。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长期以来,很多单位形成了一种“两眼向上、伸手要钱”的习惯,各单位都积极争项目、争规模,很少评价资金效率,没人承担支出责任。有的单位不顾民族地区的现实相互攀比,不管是否需要都要争项目、争投资,较少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日常维护成本,导致资产重复、超标购置,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工作分为一线和二线两部分,存在重一线工作、轻二线管理的倾向,思想认识上“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次要位置,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无计划的盲目、重复购置现象,使得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而另一些单位又重复购置固定资产。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闲置率高等人为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又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规范,交付使用手续不遵循制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对需要更新和添置的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此难以进行宏观调控。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在交付有关部门或个人使用时,不办理有关的验收、交接手续;一些单位购入、盘盈等增加固定资产不入账,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结构以及分布和变动状况。

(2)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资产失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或工作人员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个别单位甚至借机构调整改革之机私占、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有些单位一部分国有资产被本单位或外单位职工长期无偿占用而不能回收;还有少数干部离退休后,不按规定交回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具,据为己有。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变动时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国有资产失控,固定资产损失严重。

(3)出售、转让、出租、报废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做盘亏、转让、报废等处置时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重估或审批就自行入账或冲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视国有资产为部门自有资产,不按国资管理规定履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批手续,对处置固定资产不进行必要的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未经批准随意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擅自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如有的单位机动车出售或转让时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造成固定资产严重流失。一些单位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只凭单位负责人一句话,手续不完备加之管理乏力,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4)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管理固定资产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而是由办公室、财会部门或其他人员兼职管理或临时代管,职责不明确。一些单位长期以来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严重违反了账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极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较多,造成单位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虽然财政部门进行过多次“清产核资”,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民族地区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一些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不健全,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一些单位没有固定资产金额账或实物账,不能从价值、实物形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反映,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存在状态,无法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1)有些单位的房屋建筑物不能做到及时入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由于民族地区财政资金的不足,有的单位部分建筑物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有些单位房屋建筑物建成后已投入使用,因没有办理竣工结算而没能入账,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

(2)购入或接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一是少数上级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和通过对下级单位施加影响,以下级单位名义购买固定资产且记入下级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而下级单位却从未使用过该固定资产。二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收缴或没收的固定资产和以收取固定资产实物形式收取的赞助费不按有关规定上缴财政,直接留用或被有关人员据为己有,单位对此没有任何管理,形成账外资产。

(3)接受捐赠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对于接受捐赠、上级主管部门无偿调入或配置及其他单位调入的汽车、微机等专用设备,由于没有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在接受固定资产时大多数单位没有做固定资产处理,增加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如对这部分固定资产不进行核算和管理,其会变成私有财产,致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4)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原有房屋建筑物进行装饰装修,或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设施以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性能,但对在固定资产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开支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是直接列为支出。

民族地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地区县级财政开支,加剧了财政困难,而且滋生了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必须建立健全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检查工作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监督,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全和合理、有效使用。

2、国家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检查力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国家审计部门应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作为审计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使单位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经法纪意识,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新理念,改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旧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促进领导干部管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关键。

3、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财务机构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及时、全面地反映。

(2)加强固定资产增加的管理。购入、调入和自制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避免以次充好。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手续。

对于长期未结算的固定资产,在其主体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时,可参照企业的核算形式,将房屋建筑物暂估入账并加紧办理工程决算,出具审计决算报告,开具决算发票,最终根据发票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

(3)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并报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专职负责人、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是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二是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三是对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注销手续。

(4)强化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保证固定资产核对全面、准确,使固定资产账、卡、物三相符的一种方法,也是监督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及挖掘现有潜力的有效措施。对固定资产清查可采取局部清查与全面清查、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的办法,既要查数量又要查质量。建议各单位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盘点,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将总账、明细账、卡片进行核对后再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盘盈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赔偿。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的同时要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资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领导变动、经管人员变动,也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清查,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总之,加强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建勇:试论中国预算会计体系[J].财经研究,2001(6).

[2] 吴涛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

[3] 张国生:改革预算会计和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第12篇

关键词:条码技术 固定资产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1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46-02

医院的固定资产一般占医院资产总额的60%以上,是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新《医院会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对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管理、控制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

一、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是一种粗放型、经验式管理模式,管理职能分散,管理方式粗放,差错率高,弊端较多,导致医院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账、物脱节的情况。根据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每年年底都要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因为缺乏统一管理,谁都不能明确知道所有资产所在的位置,也无法得知某个位置上究竟有多少资产,加大了资产清查盘点工作的难度。每次盘点医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时间,特别是科室之间还经常存在调拨、借用、维修变动、科室移动等变化,导致清查过后,时隔不久,实物资产又会出现混乱。通过分析,除了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外,很重要的原因还是缺乏现代化管理模式与操作性流程,固定资产缺乏统一分类、统一编码、统一管理。

二、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由于目前市场上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种类繁多,且硬件、软件设施投资额巨大,非一般中小型医院所能承受,所以由江苏省财政厅与用友软件公司联合开发的“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推广与运用。该系统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结合固定资产购置、使用与处置流程,设计了“基础数据”、“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条码管理”、“绩效监督”等模块,引入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树立全新的资产管理理念。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具信息化、规范化与标准化,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变得更准确、更全面、更快捷。

1.“基础数据”功能实现产权管理一体化。理顺国有资产产权关系,实施产权管理,是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制度和方法。“基础数据”功能模块中设立了管理组织和办事机构,对“单位产权信息”、“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责任人”等信息进行了初始化设定,一经设定则无法随意变更。该功能加强了固定资产全过程控制,实施产权一体化管理,真正达到提高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2.“资产配置、自用与处置”功能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资产配置”、“资产自用”、“资产处置”等功能,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同时降低管理成本。

系统中根据国标GB/T14885《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生成本单位固定资产目录与编码,按门类、大类、中类、小类和序,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目录树”,用于资产登记时的类别管理;从资产购置时即在资产卡片中登记“资产编号”、“资产类型”、“资产使用部门”、“资产使用人”、“存放地点”、“资产价值”等信息,建立固定资产数据库;资产自用中“类别变更”、“价值变更”功能,实现了资产类别管理与资产价值增值的需求;资产处置过程中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出售出让、转让置换及划转捐赠等处置流程与权限进行规范设置,由于该系统的联网功能,真正实现了财政部门与卫生主管部门和各单位之间固定资产的网络化管理,实现了固定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全过程的动态监管。

3.“条码管理”功能实现资产管理动态化。条码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融编码、印刷、识别、数据采集和处理于一体的新兴技术,用条码对资产从购入、领用、转移、维修、盘点、退出等全程跟踪管理,已在我国各行各业广泛应用。

运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该系统软件中已经具备的条码管理功能,资产信息录入后,系统根据每件固定资产的类别、规格、型号、单价、使用科室等生成唯一条码,再通过设计部门推荐的斑马GK888t专用条码打印机自动打印生成不干胶条形码标签,将条形码标签贴在资产实物上,既明显地区分资产的使用部门,又给盘点带来方便。由于医院内部固定资产位置比较分散,有些大型医疗设备不便移动,因此,本系统采用移动扫描盘点机,利用掌上数据采集终端,采集资产条码数据,能够轻松、高效地完成资产清查工作。同时,该系统专门设计的“盘点卡管理”程序可以实现盘点数据导入、导出,盘点数据导出至条码扫描枪,方便携带、可用于各部门资产清查和数据核对,实现对单位资产流向全方位的跟踪,完善了资产动态管理。

4.“绩效监督”功能实现资产管理精细化。资产管理系统中“绩效监督”功能,进一步完善了定量指标体系的建设,考核指标包括“设备数量的利用”(现有设备利用率)、“设备时间的利用”(设备台时利用率)、“设备能力的利用”(设备工作效率)、“设备技术状况”(设备完好率)、“设备成本核算”等指标,实现了对仪器设备综合效益的评估,有利于医院固定资产的考核评价和精细化管理。

5.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信息系统中数据的真实与完整,单位还应建立资产信息系统专管员制度,指定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包括固定资产信息录入人员、审核监管人员、保管责任人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赋予相应的工作权限,认真做好账面固定资产、实物、信息系统数据的登记核对工作。

三、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借助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现代医院资产管理模式的转变。通过对医院管理模式的创新,健全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制度,以达到国有资产安全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刘歆农,王树德.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国卫生资源,2010(11)

[2] 丁艳.加强医院会计基础工作的做法与体会.经济师,2012(12)

[3] 陈燕云,戴春,时莉.加强医疗卫生单位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的探讨.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12)

[4] 李静,郭梅芳,李玉红,倪爽,刘唯.固定资产清查的新方法.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