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

时间:2023-09-20 16:57: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

第1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教学相比,有如下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显著区别。初中数学知识主要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则涉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将各类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固定方式,而高中数学学习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的“量”剧增,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又易于提取和使用。高中数学却不同,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的(如高一有集合、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和对数方程、三角比、三角函数、数列等),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入门,立即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关键点。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别注意初、高中数学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衔接,具体做法如下。

1.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研究初中数学教材,了解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高中教材的编写意图,根据高中数学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中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保护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步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2.坚持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的教学原则。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中应注意循序渐进,知识要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要逐步提高。我在教学中以初中知识为教学的“生长点”,逐步扩展和加深;知识的呈现难易适当,根据学生知识的逐渐积累和能力的不断提高,让教学内容在不同阶段重复出现,逐渐拓展深度和广度。

3.透析数学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培养能力是数学教学的落脚点。能力是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教学中,首先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概念和规律的建立过程,让学生知道它们的由来;弄清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及来龙去脉。使学生在掌握数学规律的表达形式的同时,明确公式中各数学量的意义和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注意概念、规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联系、对比,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含义。

4.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建立与数学方法的训练。

中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数学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数学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例如:如,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时,先详细复次函数的有关内容,然后与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联系起来解决。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在代数、三角、解析几何中几乎处处可见,另外,二次函数不但是初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高考的重要考点,弄清二次函数的有关内容,有利于以后学习指、对函数及研究三角函数图像。建立数学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数学概念和规律形成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数学模型的能力,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数学思想的建立与数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数学习题。对课堂例题和习题精心选择,力求做到不求全、不求难、不求多,要求精、求活。讲解习题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把重点放在数学过程的分析上,并把数学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形成清晰的数学过程。做数学习题时画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建立数学模型的重要手段,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

5.加强课外辅导。

第2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高中衔接教学 数学教学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数学因其严谨的理性思维模式与抽象繁琐的图形变化研究成为了学生最为畏难的学科之一。初高中数学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关键转折,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顺利开展,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1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难开展的原因

高中数学相较于初中数学来说,对于学生的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导致很大一部分初中数学学的还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到高中数学课程的学习后叫苦连连,数学成绩一落千丈,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程度大幅度减少。通过认真研究初高中数学课程的设置以及与学生的沟通交谈,本人总结出导致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出现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1教材内容变化大

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依据,对于教师设计课程以及学生对知识的汲取意义重大。通过认真分析比对发现,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与高中数学教材内容存在有较大的梯度:前者内容通俗浅显,包含面虽广却大多点到为止,且整体侧重于定量计算,几乎不涉及抽象研究的过程;而后者对于设计到的数学问题基本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变量的数目与种类均大幅度增多,在计算分层化、步骤复杂化、参与元素多样化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定性研究,对于学生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大幅度提高,与前者存在有较为严重脱节的现象。

1.2教师教学方法差异显著

初中数学课堂上,考虑到授课对象的年龄特点以及教材的课程安排,教师教授课程的进度较慢,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理解上课内容。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难点,教师会反复强调并设置足够量的相关习题辅助教学,大多学生们只需做到上课听讲不常跑神,下课按时完成作业就能够收获不错的学习成果。

然而到了高中,由于课程内容和升学压力的逼迫,教师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课堂节奏也很快,对学生的专注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此之外,作业在教材上的要求之外还添加了课外练习册,学生不仅要求掌握课本上的公式、定理,还需扩展学习课外的知识。

1.3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不同

初中课程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较低,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教师对比起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管理自己的行为,谨听老师教诲。然而到了高中,由于课程时间与容量的限制,对于大量的重难点,教师不会再带着学生一一反复指导举一反三,这些都需要学生课下完成,对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自学能力是不小的挑战。

2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2.1运用数学教学实验 跨越高中数学的学习障碍

高一数学学习吃力很大程度上都是初中数学的学习没有使学生具有足够的数形结合认识和图形想象能力导致的,这对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函数知识及几何知识的学习都构成了障碍。初中数学粗浅的内容使很多学生养成了动脑不动手的习惯,极不利于对高中数学问题的学习和理解。

对此,可以利用形如“几何画板”一类的数学教学应用软件辅助教学。例如在对教授高一课程“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确二次函数中的系数与抛物线的位置、朝向以及开合程度的关系系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考虑到学生普遍存在有“不画图,画不好”的问题,教师可以用几何画板的绘图函数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的学习:输入函数关系式后准确的函数图像立即出现在投影幕布上,改变函数式中各系数的大小,函数的位置,开口以及形状会相应发生变化;同样的,移动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函数关系式中的系数也会发生改变。形象动态的变化过程最大化地促进学生理解问题,化解对于问题的恐惧,最后教师仅需稍加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变化规律,原本理解复杂、记忆困难的定理公式在学生们的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创建数学动态演示平台 揭开高中数学的抽象面纱

在高中数学问题中存在有一类经典难题,它们无法用直线思维解决,需要通过大脑一系列的演绎、推理举证才能获得答案。初入高中的学生大多缺乏足够的抽象想象经验和数理思维回路,面对此类难题往往束手无措。为此,教师可以考虑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数学动态演示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数学实验,发现动态过程中的数学规律,并且归纳此类动态过程的变化特点。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具体,解决复杂的数学难题的同时,对于此类动态过程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日后进行推理演绎提供素材。

3总结

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环境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并利用。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理思维,提高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乃至一生都具有重要的启发性作用。初高中数学衔接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重要过渡阶段,运用信息技术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衔接性课程,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是现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基金项目:本文引自2015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教基研[2015]796号)立项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四环节教学模式”新授课研究。课题编号JCJYC150330008。

参考文献

[1] 张定强.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3(03):09

第3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原因 措施

一、高中生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教材的差异。首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通俗易懂,教学方法多联系实际,更能学生引起学生兴趣,且题型简单,较好掌握;高中数学抽象难懂,不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技巧要求高,而且,还注重理论的灵活运用,较初中相比增加了不少难度。另外,高中的数学内容较初中跨度很大,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再在加上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初中的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都大大降低了,而高中在高考的压力下,对学生的要求不降反升。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反而加大了。

2.教法的差异。传统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能够对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作用引起重视,一方面,片面地将学生当成了数学知识的“灌输对象”,从而忽略了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师生之间的默契对于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教师难以真正意义上做到“将教学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培养和发挥。而高中的学业繁重,老师也更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归纳总结,举一反三。使学生从一个只用围着老师团团转,死记硬背些公式、技巧就可以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快速成长成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有着极强自学能力的好学生,不可不谓之强人所难。

3.心理的差异。正如前文所讲,初中时学生只需不多的聪明和努力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高中的实际却是,学生很努力也不一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这种心理差异轻则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这样的话就大大不妙了。另外,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其心理发育尚处在不成熟阶段,叛逆性较强,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指导或善意的批评建议都会存在较强的抵触情绪;再加上中学生对外界新兴事物的探知欲望强的特点,使他们容易将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之外的事物上。

二、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的主要措施

1.实行人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首先明确高中数学较初中数学的差异,明确高中数学的要求,增加紧迫感,引导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在这基础上,还要建立好学生的信心,培养数学的学习的兴趣,因为高中数学学习抽象、枯燥特点,更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因为没有兴趣就不重视数学,要知难而上,要让他们从一开始就要重视数学。其次,明确班级的数学基础,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有针对的教学。最后, 还结合初高中的数学实际情况,认真比较初高中的教学要求,立足于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做好初中到高中的学习过渡,让学生尽快融入到高中的学习中来。

2.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学习实现效率最大化。高中的数学教学内容较初中的多,又因为高考的原因,需要更多地复习时间,这样为数不多的课堂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节的四十五分钟。(1)重视课堂氛围,激起学生兴趣。课堂上老师讲课的水平,吸引学生兴趣的能力对这堂课的教学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老师应鼓励学生,学生学不好数学时,不要责怪学生,应多从自身找毛病。深入学生内部,与学生打成一片,多多帮助鼓励后进生,老师和学生一起进步。(2)多多收集学生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可以成立数学学习小组,先进带后进,这样也有利于收集学生的意见、反馈、问题等。加强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以结合实际明确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方法。

3.加强初中数学教师和高中数学教师的有效沟通。(1)相互深入课堂,探讨教学方法。可开展初、高中数学课堂交叉观摩调研活动,使初中与高中数学教师能够亲身体会不同阶段的数学课堂,发现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契机。同时,通过广泛的观摩学习和互探讨,能够使教师对学生的整体特征和个体差异建立起直观的了解,从而研究出一套适合中学生现状的衔接教育方法。(2)认真钻研教材,在一些知识理解、传授上做好衔接,使学生在升入高中够不至于无所适从。教材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能够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大量而科学的引证材料和练习用题。并且,教师通过教材中章节设置进行教学,能够实现由浅入深地向学生剖析数学知识,便于安排教学进度,继而更好地衔接教育。

三、初高中教学衔接作用综述

第4篇

【关键词】高一;初中数学;衔接;问题;对策

陇南市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度“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教学研究――衔接校本课程开发”课题(课题批准号:LN[2013]24)成果

一、引言

高一学期是高中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高中与初中教学衔接的关键时期.教师发现,学生对高一数学学习难以适应,致使部分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在这种背景下,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成为众多专家与学者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引起了众多教师的关注与思考.

基于此,本文在此对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达到推动高一数学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二、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1.教材变化大,教学难度提高

从总体上说,高一数学教材与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形式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教学的内容多为常量,教材中的题型较少并且难度不大.而高一的数学教材拥有大量抽象的内容,数学研究不再局限于通俗具体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变化、字母等抽象的内容.同时,高一的数学教材更加重视理论分析,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初中高中数学教学的难度得到降低,但相比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降低的幅度更大,这在无形中拉开了初高中数学教学难度的差距,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同时,从教学情况来看.初中数学的教学更具有活力和灵活性.而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高中数学教学呈现整体节奏较快、教学进度吃紧的情况.教师要尽快完成新课教学,还需要抽出足够的时间组织多次系统的复习,促使教师不断加快教学进度,使得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的节奏.

2.知识点衔接不够科学

另一方面,初中与高一的数学知识点并没有科学的衔接,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断层.具体地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进一步降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这就导致学生只掌握了相应的理论,却没有掌握理论得出的过程,无法对理论知识进行变换.

而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学难度得到提升,学科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但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点掌握不牢靠,对某些数学概念相对模糊.以函数图像的相关教学为例,在高一数学教学中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还无法正确绘制函数图像,还无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抽象的函数定义.知识点的衔接不科学导致学生的数学基础不扎实,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学生更难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三、高一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策

1.学法指导以及学情分析

从整体上说,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上都有极大的提升,导致大部分学生难以快速适应高一的数学教学.在快节奏的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差距容易被拉开,甚至让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其在日后的数学学习中没有动力,浪费了初中扎实的数学基础.

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掌握高一数学教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利用更高效率的学习方法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原理,而不再是只记忆数学的公式和理论.换言之,教师就是要让学生通过深刻研究切实掌握数学的定理,并且能够将其进行变换,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活用.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逐步掌握更有效率的数学学习方法,如数形结合方法等等.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应对更加抽象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

2.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学习的情况,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上文述及,部分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一数学教学内容的变化,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数学教学节奏,打击到学生的学习信心.

因此,教师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具体地说,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了解学生的疑惑,要让学生明确初中与高一数学的变化和差距.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坦然面对新阶段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克服负面的意识和情绪,并更快的适应高一数学教学.此外,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评价,要对学生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和认可,对学生进行赞赏与鼓励.这就能重新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帮助学生更好的克服负面情绪,使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充满热情和激情.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给予高一新生一定的数学学习建议.例如,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初中数学的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不但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对这些数学理论得出的过程进行理解,也就是夯实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从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高一数学教学.

第5篇

一、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新的学习环境造成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

对刚刚升入高一的学生来讲,面对的是全新的环境,一切可谓陌生而又新鲜,学生有一个陌生到适应的心理过渡过程.此外,刚刚经历了繁忙紧张的中考,学生心理上难免有一种“解脱”的想法.再有就是有的学生的畏难心理.在接触高中数学之前,学生对高中数学之难早有耳闻,特别是高一数学学习之初,学生接触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如集合、映射、异面直线、函数的单调性等,使学生从开始就进入了一种混沌迷糊的状态.

2.初高中教材的变化

相对于高中教材,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编排形象直观、通俗易懂,加之初中数学涉及的多是学生生活中较为常见、浅显的数学知识,变式少而简单;高中数学大多内容抽象,需要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教材中研究的变量大多是字母,更给学生枯燥空洞的感觉,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3.数学学习方法的变化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由于课时充足,教学内容有限,教师讲得细致详实,题型归纳到位,学生训练多,特别是应对考试,很多学生只需牢记概念和公式,熟练掌握教师讲过的各种题型,一般情况下均可取得较好成绩.由此,学生逐渐形成了依赖教师,缺少独立思考和对知识、规律的分析推理的本领.而升入高中,由于面对的学习内容增多,分配到数学学习上的时间有限,教师不可能将各种知识及其应用细化.然而很多升入高一的新生,仍然习惯于沿袭传统的学习学法,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陷入困境,问题多多,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质量的下滑.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1.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是搞好数学衔接的前提

在学生入学之初,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特别是面对新的数学学习任务,更需要我们不断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落实好学习措施.首先是给学生分析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位置和作用,让学生明确高一数学的重要性;其次是结合具体实例,采用与初中数学学习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了高中数学内容体系与初中数学的差异;再次是让学生知道初高中数学在学习方法上的区别,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指出传统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不适应性;最后是让一些学有所获的学生谈谈学习感受,让其他学生少走弯路,尽早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状态中.

2.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首先,立足学生实际,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在高一数学教学之初,就给学生呈现了一些较难理解和掌握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很多高一新生来讲没有任何的认知基础,接受知识的跨度较大,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本领,以及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将教学目标缓步释放,逐层分解,让学生在比较小的认知坡度上慢慢领会.特别是在新课导入时,借助实例和学生的已有知识,让学生有一个知识获取的缓冲,在心理上接纳新知.

其次,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初高中数学中具有丰富的衔接点,如函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等,到了高中,很多知识在原有的层面上有所加深,有的是研究范围扩大了,有的是同一知识由于条件的变化,在初中阶段成立的结论到了高中可能不再成立.因此,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将已有的旧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将那些容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温故知新,而且可为学生的新知切入作好铺垫.

最后,强化学生的分类意识,注重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可以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还可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会分析问题.因此,相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应将高中数学专题教学纳入常态化,抓住一切时机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总结和指导,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第6篇

一、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方面的差异

1. 高中数学语言更抽象化

相较于初中而言,高中数学在数学语言抽象程度大大提高。初中数学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贴近,且形象生动,并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但是高中数学从高一教材开始就是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等,概念较多且抽象,符号多,定义、定理叙述严谨、规范,抽象思维明显提高,不但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定理定义,还要运用抽象逻辑思维来论证理解这些定理定义。

2. 高中数学知识量剧增

一方面,现在高中新教材数学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程由5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4个模块组成,知识点包括三角函数、数列、抛物线、立体几何、函数等等,相较初中的内容,知识点的确增加不少。另一方面,为顺应义务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减负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水平。现在的初中数学教材的内容在知识量与难度深度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从而将一些本应该在初中学习的知识,如对数、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斜三角形,都调整到高一学年才学习,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高一数学的知识量。所以,高中数学的知识量明显比初中多,不少学生一下子难以接受。

3. 高中数学逻辑性强

高中数学逻辑性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概念、定理或知识点的阐述与证明更加逻辑化;二是整个高中数学知识点的逻辑统一性。首先,初中数学偏重于对定理定义的简单运用与运算,但是高中数学则对概念、定理、定义运用严谨抽象的符号与语言来阐述,并且有逻辑的论证。其次,所有高中数学的知识点,其整体是一个有逻辑有联系的统一体,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有意识,有逻辑地贯通联系所学的知识点。

4. 高中数学对学生综合要求更高

初中数学中,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也比较低,缺乏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但是,高中对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的运用要求比较高,尤其是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高中数学要求学生要渗透四大数学思想方法,即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等价与变换、划分与讨论;要求在解决问题时,要灵活地将知识点更有逻辑性地联系起来,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所以,高中数学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能力有更高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从前的分析来看,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仅要从学生,教师的角度去解决,还要从教育的目标与教材设置等等角度去思考。

(一)教材的改革

在素质教育的条件下,通过对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研究,找出衔接点,然后合理地安排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内容,例如,在初中教材的相关章节中设置“拓展学习”专栏,加入衔接到高中知识点的内容,并配以一定的习题以加深认识。此外,有不少地区和学校都制订了各自不同的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特点的衔接教材。我觉得制订衔接教材是很不错的一个想法,但是衔接教材的内容不宜过多,因为高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很多,课时也比较紧,衔接教材内容过多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进行,恐怕会得不偿失。所以,衔接教材的教学可以安排在入学前的一周,集中学习,也可以安排在讲每一节知识之前,都在课前将本章内容涉及到衔接教材中的初中数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并留下练习题给学生课下思考和完成,从而达到预习的目的,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我更倾向于后一种方法,因为这样更实时有效,又不需特意安排时间。

(二)教法方面

1. 熟悉新课标教材,深入挖掘初高中衔接点

一般而言,高中教师很少会研究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不了解初中数学有哪些知识点;也不了解哪些知识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更不熟悉初中教师的教学情况。因此,高中教师应通过了解初中教材与初中教学情况并根据高一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同时要找出初高中数学教材的衔接点,深入挖掘两者关系,以更好地在课上帮助学生复习或补充一些初中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做好衔接工作。

2. 优化课程设计,做好衔接点的教学

根据前期研究挖掘出的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我们应在课程设计时有效嵌入课程教学中。首先,应在教新知识点前,将相关的初中知识复习一遍或补充教学,让学生更易接受与理解新知识。此外,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通过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或者借助教学道具,更直观更有逻辑地给学生展示新知识,让学生可以慢慢从初中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下过渡到抽象逻辑化的高中数学中去。

3. 了解学生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

由于高中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点,所以高中教师应该在了解熟悉学生特点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不同的指导与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例如,在开学前,可以举行一次座谈会或者考试模拟,综合考评学生的心理情况与学习情况。然后在考评的基础上,对性格较自卑沉闷、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应更多地给予鼓励与支持,同时帮助其发现学习上不良的习惯,改变学习的方法等。而对于性格较为开朗、成绩也不错的学生,则应该在鼓励的同时提醒其勿骄勿躁,要在新的环境下学习新的学习方法,养成新的学习习惯才可以保持好成绩。

(三) 学生方面

第7篇

摘要:在新课改形势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是摆在每一所学校,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教学衔接;方法;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05-02

我从2009年开始接触高中数学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使用高中新教材,进行模块教学,感觉内容多,时间紧,学生难学,教师使用教材困惑多。现在的高中数学教师大多数没有接触过课改后的初中数学教材,师生的首要任务是找出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并找出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浅谈如何处理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

教材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而且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教学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学生学习方面: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转,多数是记忆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探索规律,强调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的方法,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如学生的心理因素等。

二、解决衔接问题的方法

1.研读初中教材,了解初中数学新课标要求。初中课改采用的教材,从内容,编排及要求上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的改变,不了解这些,在衔接教学方面就会出现问题。如初中课标降低了运算复杂性和速度的要求,提倡使用计算器,注重估算等,这些和以前差别较大,中招考试试题的难度比以往降低不少,允许考生携带计算机进入考场。这些政策对初中数学教学不可否认地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导致现在的初中生对计算器的使用依赖很大,离开计算器,学生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会大大降低。初中数学新课标降低了一些要求,如只要求解简单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只要求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并且明确规定方程中的分式不超过两个。无理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和三元一次方程组没有列入《标准》中,高中教材在必修2的解析几何内容中,求直线和圆的交点坐标,求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时,教材的例题和习题都出现了二元二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二次方程组等。初中的老师为了对付中考,很多与高中知识有关联但是中考不考的数学老师课上不重视,给我感受比较深的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这个内容很多在初中只是提一下,有的甚至连提都不提,但是高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经常要用的,当然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如配方法、公式法,但是对于系数大的方程,学生就无从计算了。所以就造成很多高三的学生都面对一元二次不等式都是一个难点。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高一必修1集合章节,设A={x|6x2-11x-30<0},B={x|7x2+13x-60<0},求A∩B,A∪B。在讲这个题目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用公式法求解,但是结果大部分不正确。如果会用十字相乘法求解就会非常方便。再举一个例子:韦达定理x1+x2=-■,x1x2=■。我在上课的时候说出这个定理很多的学生都说没有听过,但是高中这个定理却在高中非常重要,比如必修四三角函数章课后有这么一道习题:已知tanα,tanβ是方程2x2+3x-7=0的两个实数根,求tan(α+β)的值。这个题目是A组的一个简单题目,只要用和角的正切公式展开,在结合韦达定理就可很快解决,但是我在教学中很多学生包括好的学生展开后就不知道如何做了。还遇到过很多这种类型的练习。还有就是完全平方和(差),平方差,立方和(差)及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都是高中必备的基础而学生又是初中学的很薄弱的环节,这里不一一举例。若教师不了解这些,在相关内容上很难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上做到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2.做好初中数学内容的针对性复习,加深和补充工作。高一的必修课程不管采用那个顺序,都要先教必修1,从实践过程来看,必修1的内容学生普遍感觉抽象,难学,初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包括原有的知识结构,都不大适应高中数学的要求。因此,不论从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还是人文关怀的角度,对高一新生的数学教学要安排一个过渡和缓冲,查漏补缺。根据各校的实际,用一个周的时间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和补充初中的数学内容。复习拓展的内容主要有: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十字相乘法。②函数的概念及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联系,初中教材有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内容,相关的探究方法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对这个做法目前争议不少,有些老师认为高——个学期要完成两本必修教材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这么做不可行。但是从课改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这么做有三点理由,一是有利于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前面的复习有助于后面教学的展开,为学习高中新课程做一些必要的知识准备;三是有效解决高中数学新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及其配套教材存在的脱节问题,避免以往必修1刚学完学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的尴尬局面。

3.教师要切实把握教学要求,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对整个高中数学教材的结构体系,对模块的要求等要有整体把握,避免增加一些《标准》和教材中没有的内容,或者把后面的一些内容提前从而增加高一新生的负担。如在必修4中,有些老师出于为了和第一章的三角函数连贯把第三章的三角恒等变化提前到第二章,造成结果是学生本来就是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公式多,还要加上第三章的公式,记得一团糟,而且第三章的第一个公式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要用到向量的知识证明。而且因为三角恒等变化那章知识比较灵活,所以很多老师就不断增加和补充课本上没有的只是增加学生的负担。

搞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衔接,要根据各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改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运算能力等都有所下降,若考虑到高一一个学期要完成两个必修的教学任务,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进度而忽略衔接教学,往往欲速则不能达。总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搞好课改形势下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需要我们大胆地尝试,探讨和不断总结经验。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衔接

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下来以后,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甚至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对数学学科产生厌学情绪。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每一个数学教师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我们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都应该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认真的研究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性原因,以及采取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尽可能激发出每个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分析原因

现就目前整个社会大环境,我个人认为形成高中数学学习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三点:

1.学生吃苦能力差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大部分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优越,加上每个家庭中孩子又少,都是家中的宝贝,父母又特别溺爱孩子,他们吃苦能力很差。如,我们在初中所谓的优秀学生,到了高中,由于高中知识相对初中难了许多,每节课容量要比初中大很多,知识内容又比较抽象,这样要学好高中数学,必须要有吃苦精神,并要有善于钻研、善于探究的思想。可是我们现在好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这就是要学好数学的根本性问题。

2.学生学习心理准备不充分,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我们知道,大部分初中生到了初三都迫切地想上高中,这一方面意味着他们对高中新环境学习的好奇,另一方面是他们渴求对知识的掌握,于是他们就非常刻苦地学习,一切目标都是为了顺利地考上高中。步入高中,等待他们的是更深的学习内容、更高的学习要求、更激烈的学习竞争,当学习屡遇困难,当学法收效不佳,当努力没有达到预期,当压力逐渐增大时,不少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消退,茫然情绪和心理负担加重,学习上和心理上都产生较大障碍。

3.初、高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强烈反差

随着初中课改的实施,普九工作的不断推进,初中教学内容在不断删减,要求在不断地降低。而高中教学内容在新课标修订下新增加了不少内容。加之高考的激烈竞争,导致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些“战略”性调整,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新课内容,争取复习时间,根本不顾及高中生的接受水平。针对上述情况,下面谈谈如何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思考与做法。

二、具体做法

1.教师把握好初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的思想

初中生普遍比较贪玩、好动,思想单纯,可通过中考前的磨炼,到了高中,他们突然明白了很多问题,对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认识事物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乐于自行钻研,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点,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完成值得深入思索的尝试问题,使他们通过尝试性学习,通过尝试问题的解决,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2.教师要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

第9篇

    一、为什么要讨论衔接问题

    首先,课改以来的教材变化和课程标准的变化使初高中数学知识在具体内容上出现了较大的跨度。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较大程度的压缩,而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上有所增加,而且有些内容没有衔接,使得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要跨越很高的台阶,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初高中数学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和要求也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涉及的思想方法较少而且要求不高,甚至没有明确地提出思想方法的概念,而高中涉及较多的思想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这些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这也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许多学生不能很快适应。

    二、哪些具体内容需要衔接

    1.初中删去的,高中经常要运用的内容

    (1)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在初中课程中已删去,而在高中课程的运算中经常用到。

    (2)因式分解在初中课程中一般仅限于二次项系数为"1"的分解,对系数不为"1"的涉及不多;初中课程对高次多项式因式分解几乎不做要求,但高中课程中的许多化简求值都要用到这些因式分解。

    (3)二次根式部分对分母有理化在初中课程中不做要求,而分子、分母有理化是高中课程中函数、不等式部分常用的运算技巧。

    (4)几何部分很多概念(如重心、外心、内心等)和定理(如,平行线分线段比例定理、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等)初中课程中大都已经删去,而高中课程中要经常涉及这些内容。

    2.初中要求低,而高中需要熟练运用的内容

    (1)初中课程对二次函数的要求较低,但二次函数却是高中课程中贯穿始终的重要的基础内容,而且对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2)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在初中不做要求,而在高中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与二次方程相互转化被视为重要内容,高中教材却未安排专门的讲授。

    (3)含有参数的函数、方程、不等式,初中不做要求,只作定量研究,而高中课程中这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

    3.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1)初中对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只是有一些渗透,而高中就要求学生理解并在解题中应用。

    (2)配方法、待定系数法、分离常数法、十字相乘法等运算方法和变形技巧,初中做要求,而高中数学中却要求学生熟练掌握。

    三、怎样做好衔接工作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在高中阶段刚开始的数学教学中,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课程难度。新授课的导入,尽量由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2.数学思想方法的衔接

第10篇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 必要性 差异 脱节 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高中数学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必要性

1. 高一在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阶段中的作用。

2. 高一阶段数学的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感到难学,教师感到难教”, 高一数学相对于初中数学而言, 逻辑推理强,抽象程度高,知识难度大,综合性高。

3. 近年来的变化: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程度的压缩、上调,中考难度的下调、新课程的实验和新教材的教学使高中数学在教材内容以及高考中都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的矛盾更加突出。

二、初、高中数学教材的差别显著

1. 教材的变化:内容多并且抽象、逻辑性强。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直接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其次,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且有中考试卷的难度作保障;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并没有降低。

2. 升学考试要求下的教法变化。从升学考看,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而高考要求则不同,有的高中教师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类型和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了轻过程、轻概念理解重题量的情形,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至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 学习方法的变化。由于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上课注意听讲,缺乏积极思维,遇到新的问题不是自主分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自我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而课后,也不看书,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

4. 学生学习能力的脱节。从学生的数学能力看,初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只限于平几证明,知识逻辑关系的联系较少,运算要求降得较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得不到培养,至于立体几何,也只能依靠要求较低的零散的立几知识来呈现,想象能力较低。

三、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找准衔接点。数学知识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运用联系的观点提示新知,使学生不仅能顺利接受新知,而且能够认识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做好“衔接点”教材的处理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数学 教学 教法 学法 分析 衔接 策略

高一新生都是带着希望,带着梦想,带着追求,兴高采烈地跨入高中大门;都有十足的信心,都有着学好高中课程的美好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数学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易学,而是枯燥、泛味、抽象和晦涩,在做习题、课外练习时,又是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一片,不知从何下手。不少学生都感到听得懂课但做不来题,渐渐地动摇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甚至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教学上的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一、高一学生数学入门难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的原因。

1、初中教材“浅、少、易”。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初中教材主要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

2、高中教材“深、难、多”。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符号多,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且概念密集。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影响了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教法的原因。

进入高中以来,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另一方面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注重思维品质的培养。刚人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三)学生自身的原因。

1、心理原因。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时期,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多数高中生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也不爱讨论,甚至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心理上的封闭自锁,与老师和家长都很难交心。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加上在家长的高期望下,学生产生的高度判逆,从而不断产生厌学情绪。

2、学法原因。在初中,教师讲得细,反复练习多。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刚入学的高一新生,自主学习能力差。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内化的过程,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影响数学的学习。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的策略

(一)加强初高中教材衔接,温故才能知新。

数学知识相互联系的,高中的数学知识也涉及初中的内容。在高一第一章节内就大量涉及初中的“因式分解、方程、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入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一周的时间,针对上述知识做一次检测,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散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自然过度。

(二)加强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不高估学生。

学生适应高中教学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作为老师千万不能心急,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科学的认识,让学生自然转变学习方法;有的老师由于不研究学生,不研究教材,不研究教法,总认为内容简单,于是课上得过快、拓展过深、练习过难,一下子就把学生搞“死”了。具体教学可由浅入深地安排,精心安排每节中的练习,层次可以为:“了解性练习一理解性练习一巩固性练习一变式性练习。这样抚平了高初中数学的“台阶”,发展和深化了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也为今后的三角、立几、解几的衔接教学树立了模式,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准备。

(三)克服心理障碍,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1、搞好入学教育。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反复和学生讨论“我来学校做什么?我能做好什么?走出学校后怎么办?”,让学生逐步树立“为自己学习”的理念;要帮助学生消除中考后的松懈情绪,增强紧迫感;还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分析初高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承担的责任,感受学习的压力和享受学习的快乐。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舻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第12篇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教学难学”是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一些在初中教学成绩较好的学生,甚至在中考数学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经过高中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却呈下降趋势。这也是数学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不少高中数学教师强烈呼吁中考题要体现高中阶段数学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希望以此对初中数学施加影响。其实,初高中数学相比、在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思维层次,以及学习方法上都发生了突变,如何衔接初高中数学,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根源还在于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寻找解决对策。

二、问题的原因

1.教与学的原因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要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另外,为了应付中考,初中大多数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并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这种封闭被动的传统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创新思维受到了扼制。但是进入高中以来,教学教材的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直接按老师上课讲的例题方法套用着解题。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高中老师上课一般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高一学生数学学习还沿袭初中的思维方式,没有及时有效地自我调节,使之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另外,学生学习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品质的优劣、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如何,都会影响高一学生数学的学习。

三、问题的解决

1.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初中学生进入高中,有一种新奇感和放松感,但同时又有求知欲望,教师要首先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用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衔接好教材内容

在初高中教材内容相比,高中数学的内容更多,更深、更广、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学期的代数第一章中抽象概念及性质多,知识密集,理论性强,且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同时高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好初中知识,由浅入深过渡到高中内容。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的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淼模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如在讲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而引入坐标定义法。要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主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对于学生在初中数学中已经学习过的概念、图形,要作一些整理的工作,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衔接好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的经验型抽象思维阶段;而在高中数学中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综合起来建立严密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所以在数学方法上必须要有较好的衔接。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为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分明教学过程,分散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已有的水平上,通过努力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如“函数概念”、“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等。可以先复习初中学过的函数定义、直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又如:在立体几何中学习“空间等角定理”时可先复习平面几何中的“等角定理”、并引导学生加以区别和联系。每涉及新的概念、定理,都要结合初中已学过的知识,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