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57:1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方法技巧,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新课改下的高考数学命题,即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是高中数学的一种综合能力,培养和提高高中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应对高考都有重要的意义。高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认识,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下,是我对这一能力的探索,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构成
1.审清题意的能力
审题是对条件和问题进行全面认识,对与条件和问题有关的全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它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审题能力主要是指充分理解题意,把握住题目本质的能力;分析、发现隐含条件以及化简、转化已知和所求的能力.要快捷、准确在解决问题,掌握题目的数形特点、能对条件或所求进行转化和发现隐含条件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可见,审题能力应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2.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3.数学建模能力
近几年来,在高考数学试卷中,都有几道实际应用问题,这给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挑战,而数学建模能力是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核心。因此,建模能力是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培养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1.利用通性通法教学,合理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和依据的基本理论,如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分成:①由于概念本身需要分类的,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对公比的分类和直线方程中对斜率的分类等;②同解变形中需要分类的,如含参问题中对参数的讨论、解不等式组中解集的讨论等.又如数学方法的选择,二次函数问题常用配方法,含参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应用题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高考是注重能力的考试,特别是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考查的重点,而高考中的应用题就着重考查这方面的能力,这从新课程版的《考试说明》与原来的《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要求的区别可见一斑。(新课程版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就解应用题而言,对其数学模式的识别是解决它的前提.由于高考考查的都不是原始的实际问题,命题者对生产、生活中的原始问题的设计加工使每个应用题都有其数学模型。如1998年中的“运输成本问题”为函数与均值不等式;“污水池问题”为函数、立几与均值不等式;1999年的“减薄率问题”是数列、不等式与方程;2000年的“西红柿问题”是分段式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等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同时要对应用题进行专题训练,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各种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这样学生才能有的放矢,合理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近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要求数学教育培养出更高数学素质、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高考上就是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能力的考查。由于开放题的特征是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的结论,而新背景题的背景新,这样给学生在题意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上制造了不少的麻烦,导致失分率较高。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必要的补充。
1.高中生数学反思性学习的现状及原因
尽管我们一直在推进教学体制改革,素质教育的模式和教学课程改革的工作也在不断推进,但是,不容否认的是,现阶段高中生的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和意识仍旧较为薄弱。从学校来看,重点高中的学生在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方面要明显强于普通高中;普通高中的学生其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又要优于职业高中的学生;从学生本身来看,在高中数学学习上较为成功的学生,其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明显强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数学反思性学习能力也要强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这种现象是没有明显的男女差异,也就是说,数学的学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外,更需要基本的数学意识,即反思性学习。从高中数学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表现出的现状来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两大教学主体,即教师和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教师没有注重学生反思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没有意识到反思性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是追求学生考试分数上的好看,而学生则完全是应付式的对待学习,自然也就是没有形成反思性学习的习惯。不少的高中数学教师有着这种错误的认识,教学教学,就是教师教了之后学生开始学。高中数学课堂上,有的教师一讲解完知识点,马上让学生开始练习,没有考虑到该知识点有没有讲通讲透;学生往往对于做题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十分高涨,甚至教师还没有讲解完,就自己开始迫不及待的做题了。对于教师所讲解的知识点,没有细致反复的回味,对于题目的审题、数学思维和数学创造力考虑得不多。
2.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的要点和对策
要让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反思性学习思维,对于数学科目的教学来讲,首先就要注重对学生反思性学习习惯的培养。从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来讲,我们不能单纯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快马加鞭,对于教材例题的讲解不充分,急于让学生进入练习环节,甚至在一些重要的解题思路、数学方法上一笔带过,简单认为只要多加以练习学生就能掌握该方法。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是要学生掌握解题方法,顺利的解答各种数学题目,我们还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种方法更直观、更直接、更准确的得到题目的答案。比如,我们在教学中,重复着对数形结合方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解答各种曲线方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数学问题。以Y=aX2+bX+C一元二次方程为例,我们多次说与X轴的交点有几个,方程就有多少个有理根,很少讲解为什么二者之间有这样的关系,这其实就是数和形的互相转化。我们也要让学生思考数形结合方法的使用要点,让他们自觉形成数学反思性学习的意识。在数形结合解题方法中,我们关键是找到方程与方程之间的平衡点,不仅要会作图,还要拥有把数学图形问题转化为数学方程组的解的能力。只有学生充分思考了数学方法的内在关键因素,才能做到灵活应变,熟练使用。
对于绝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数学的学习不能想象的太复杂,更不能有畏惧的心理。无论是考察哪个数学知识点,我们都能找到应对的技巧和方法,都能最终得到题目的答案,只不过方法之间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平时的数学知识学习中,最最重要的还是立足于书本和教材,脱离了教材做大量的数学习题,不仅仅耗费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更难以取得实质性的效果。磨刀不误砍柴工,数学的学习一样需要学生的理性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我的方法和老师教的方法哪一个更科学,哪一个更简便,哪一个更容易让人懂,这些地方恐怕是学生要更多考虑之处。
总之,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对于反思性学习有着相同的领悟和理解,对于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能够认真总结和仔细反思,师生对于高中数学的教与学都能够找到方法和要领,举一反三,自然就水到渠成。
作者:朱莉萍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市金沙高级中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原因;对策
数学学习障碍是指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能力方面的缺损,从而导致学生与同年龄或同年级学生相比较,在数学学习能力、技巧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他们的水平。造成学习障碍的原因很多,包括智力方面的因素,也包括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还包括从小的认知条件、学习环境等因素,总之,不是一个单纯的原因。
一、高中数学中学习障碍学生的类型
高中数学学习中,同样存在很多学习障碍的学生,大部分存在以下的一些现象:
1.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表现为学习困难,难度大,找不到成就感;学生普遍成绩不高,学习效率低
2.学生数学学习方法单一,学困生最终对高中数学厌学,放弃学习,听之任之,任其发展,结果导致步入数学差生之列
3.学困生对数学产生恐惧,数学课精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下,不能完全接受或难以完全接受教师授课内容
4.高中数学学困生,由于数学学习的负面影响直接导致其他学科的学习,从而一部分学生从数学学习障碍发展到其他学科学习障碍,最后成为差生
二、高中数学中学习障碍学生的成因
1.初、高中两种教材衔接出现断层
初中数学教材和高中数学教材衔接出现断层,直接导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难以适应,难以掌握数学知识,如,高中数学中的集合、抽象函数,y=f(x)初中从来没有接触过,而且高中数学中的一些概念不像初中数学概念那样明确,准确地说,是概念定义不全、模糊,让这部分学生难以理解。
2.高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中的教师授课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点较多,难度大,不像初中数学知识少,难度小。初中数学教师授课采取的是题型归纳,知识点对应相关试题训练,学生相对掌握起来容易,同时,一些课堂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和互动性,而高中数学教师授课以讲解和推导为主,课堂容量、思维容量大,难以在数学教学中像初中数学教学一样来增加学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所以让一部分学生难以适应教师授课方法,导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
3.初中的学习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一些学生还是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听课,完成作业,跟教师走,但是高中的学习方法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这与初中数学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这也是导致一些学生高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之一。
4.缺乏坚忍不拔的学习毅力,知难而退
一些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缺乏毅力,自动放弃,导致学习困难加大,无法成功解决学习中的障碍,长期无法解决的问题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学习效果,从而使这些学生丧失信心,恶性循环。难以适应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
三、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学生的教育对策
1.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建立科学的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2.对刚入学的高中生进行短期的思想动员,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同时可以先上高中数学中与初中数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章节,同时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进度,以便让学生都能跟上进度,以便找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学习的切入点
3.高中教师应该熟悉教材和大纲,加强自身数学内功的修养,并对课堂教学进行教学创新
如,将教材中的一些定义转化,明确,以免学生不至于无法理解相关定义,课堂教学也可以在掌握学生心理的同时,创造幽默,轻松的讲课气氛,将一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以便学生能轻松掌握。
4.高中数学教师应增进教师和学生的师生友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对学生应该有大爱,为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提供保证。只有让学生相信教师,喜欢教师,才会喜欢学习教师教学的课程
5.建立学生数学学习的数据库,对学习障碍学生给予及时帮助
6.指导学生建立班级数学活动小组,让学生进行高中数学学习互助,及时解决数学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的班级文化
7.教师对学习障碍的学生应该公平对待,不歧视,不抛弃,不放弃
8.增加一些班级数学活动,比如,竞赛、学习数学方法交流,数学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的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9.教师应探究高中数学的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综上所述,针对以上高中生在学习数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学生的问题,是一个多面的、系统复杂的工程。就需要教育体制的进一步转变,社会对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学校对教育目标的进一步调整以及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更新,找准高中生在学习数学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桂德怀.中学生代数素养内涵与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潘永兴.激励教育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高中数学价值取向
一、探究的意义
以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为视角研究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从理论上来说是对高中数学课程价值取向研究空白的一个填充:从推进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来讲,这将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意义及高中数学课程理念的研究。“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淡化的是过分的形式化,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解性学习,解放的是师生―让师生走出“咬文嚼字”式死记硬背定义和过分追求形式化的樊篱,获得教学自由和思维自由。这既是突出理解数学本质的需要,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同时,把课程评价指向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最终落脚在学生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另外,我们还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相对传统课程变化较大的几处内容的价值取向进行了剖析,作为本研究的案例。通过调查研究和课堂观察实验,对算法的课程属性及价值、立体几何中“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价值、逾越严格形式化极限定义的微积分内容组织的价值等进行了开创性探析。
二、高中数学的价值
1、数学的工具性
一切事物都离不开“数”和“形”,数学就成为物理学、力学、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数学为它们提供了描述大自然奥秘的工具。自然界这部伟大的书是用数学写成的从历史上看,众多天文的、物理的重大发现无不与数学的进步相关,如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依赖于微积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则与黎曼几何及其他数学的发展有关特别是微积分的诞生,开创了科学的新纪元数学小仅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且也是一切重大技术革命的基础,是与现代社会密切联系的计算数学正在飞速发展,在一些重大工农业生产的问题解决中,数学方法是非常有效且便利的方法。无论是计算机的发明还是它的广泛应用,都是以数学为其基础的事实上,从医疗上的CT技术到中文印刷版的自动化,从飞行器的模拟设计到指纹的识别,从石油勘探的数据处理到信息安全技术,无不是数学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数学的应用性
数学在经济理论研究以及经济,则政和金融活动中也有重要作用用数学模型研究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用数学手段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进行风险分析,指导金融投资等,已是世界各国的广泛行为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也离不开数学。连一些过去认为与数学无缘的领域,如考古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现在已都成为数学能大显身手的领域。揭示数学的基础性,工具性和广泛应用性,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让其在掌握数学科学这一有力的工具来解决问题并为现实服务的时候,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力法论,同时可使他们明确数学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从而焕发出学习数学的热情。增强数学以推动社会进步的学习责任感和使命感。
3、数学的人文价值
数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中介。现实世界就是数学定律表现物体在时空中运动的总和,而整个宇宙则是一个以数学定律构成的庞大而协调的机器。整个数学的历史证明数学理性与自然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对自然界的许多部分,如果没有数学的帮助与参与,则既不能以足够的技巧予以制造,也不能以充分的表白予以演示,也不能以足够的灵巧使之适于应用。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数学知识,思维,推理,评价,联系,交流问题解决的同时,尽可能选择当今社会应用广泛的数学内容数学是人的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必要食粮之一,数学不仅给人以应用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数学是教给人如何运用数学看待世界,认识自然的方法第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助于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创造,保存,传递,交流,发展人类文化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数学能以其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语言对科学现象和规律进行精确而简单地表述。课程标准从人类文化的层面定位高中数学课程,旨在强化数学文化的修养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的基础工具性价值,广泛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文化价值,旨在对学生加强数学观念的培养,这也是课程标准改革与发展的国际趋势。当今发达国家都把培养正确的数学观念作为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力求让学生懂得数学价值,并形成对获得数学能力的信心;英国注意引导学生欣赏数学美,形成对数学创造的鉴赏能力;法国重视数学的文化内容,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继承性统一性;原苏联注意介绍数学思维力法的形成学派争论,以及它们在认识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等等。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来源,数学的地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思维的特点,数学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数学的美和数学的力量等。
三、结语
信息时代是对数学提出新要求的时代,为了回应这种新要求数学教育必须相应的有所改进。落实到当前数学课程改革中,就是要注重应用价值取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价值取向。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数学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的发展和超越。所以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强调数学内部的联系之外还要重视数学和外部的联系。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决定了社会对数学的需求越来越大,社会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要求人们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和数学技术,学会数学地思考和定量地思维。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高中数学重视应用价值取向是必然趋势。因为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因此,加强数学教育的应用价值取向己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紧迫问题。
参考文献
[1]范茂章.浅谈高中数学课程的价值[J].科学大众,2007(07).
由初中升入高中,学生面临的不仅是一个新的环境,在知识的接受层面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高一学生大都通过初中升学考试后被择优录取的,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智力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较好,学习态度也较端正。但由于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非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内容极大差异的情况下,出现了许多学生面对学习新任务的困惑,难度加大加深了。特别是在新课改下,高一数学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使一些同学感到不适应而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如何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做好初中高中数学的有效衔接,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教学内容上做好知识梳理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环环相扣的。高中数学知识很多都涉及初中的内容。可以说高中数学知识是初中数学知识的延拓和提高,但不是简单的重复。在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新课程标准,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衔接,深入研究两者彼此潜在的联系和区别,做好新旧知识的串连和沟通。
二、在学习方法上做好有效引导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因而课本容量小,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课时少,新课标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高中教学中往往会通过设导、设问、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现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三、在教学方式上做好推新出异
恰当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首先要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一中分校)
【关键词】数学素质;数学思想;数学建模;数学实验
1.引言
数学是一切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因而数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与其他科学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量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各个生产领域被成功应用,这些都显示了数学的巨大作用。
2.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数学的教学任务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展示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并能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能深入自学数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即数学素质的培养,但现在的高中数学教育中,有许多令人不满意的地方,改革也迫在眉睫,就高中数学教学而言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内容的局限。
众所周知,现在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大都是新旧交替,内容陈旧,基本上一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框架,突出的问题为以理论知识和逻辑推导的传授为主,主要寻求问题的解析解,缺乏数值计算,重在许许多多的变换技巧,缺乏现代数学的应用性,而且许多问题都是停留在50—60年代,信息量少,不能体现现代数学方法,这使得高中数学内容滞后实际需要。同时这种重技巧的训练使得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师生共同赶进度,于是牺牲应用,多讲理论,深奥的理论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求知用学的积极性,更不要说对学生进行数学素质教育了,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高中数学的学习进入一种不良循环,很多学生学习厌倦,当用到数学知识时,才感到数学的重要,为时已晚。
2.2现代技术的教育手段运用不足。
高中数学在强调数学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应不断更新,各种数学软件包,计算机辅助教学以及数学实验的介入,使得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具有现代化,效果更好。而这些工具我们很少用到高中数学的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在黑板上重复着定理的推导,定理的证明,学生在听的单一教学方式,这样很难减少课时数,很难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不能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
3.实施教学改革的探索
我们教授给学生的数学知识真的是学生需要的那种数学吗?我们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吗?我们需要教什么,如何教,要不要加强应用意识?如何能真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在教学中如何能更好地交流和相互作用?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也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关键所在【1】。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探索。3.1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那些知识需要深度讲解。
学生不是生而知之的,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以及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一些数学内容需要深度讲解。这些内容包括学生对某一些数学概念未建立之前而自身需要主动建构这个知识框架的数学内容;这些数学内容包含大量的逻辑上没有联系且远离学生实际的事实,一些重要概念或不加证明的公理等[2]。这些内容教师宜作深度讲解,即采取精讲的方法——讲其过程、讲其思想、讲其方法。
对于高中数学中的导数概念、连续性、单调性、周期性定义等需要细致深入的精讲,从其产生的知识背景及发展过程,以及数学家如何分析归纳这类现象和问题,而由此提出的新概念、新理论。从中我们把解决这类问题的过程、思想、方法展示给学生,以此建立相关概念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如导数的定义,可由数学上的切线斜率,物理上的速度、加速度,化学上的反应速率等的应用,得出其导数,它是概括了各种各样的变化速率而得出来的更一般性,也更抽象的概念,这个需要以教师为主,作深度的讲解,以此建立相关重要概念。
3.2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注重抽象定理内容的解释,而不是证明,体现数学思想。
“证明是没有经验学生最害怕的词汇”,而解释这个词汇就不那么可怕,因为解释通常被认为不像证明那样形式化[1]。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一个好的解释里实际包含了一个形式证明的重要思想,集中精力于解释定理里所包含的数学思想而不是证明,这样并没有削弱对定理内容的理解。我们重复一个被前人已证明过无数次的定理,学生对这个定理的内容并不一定理解,我们真正的目标是理解。
对于高中数学中抽象内容,如高中数学中极限定义的叙述、闭区间连续函数的性质等内容的证明,要求教师形象解释,使得学生理解,通过解释来理解这些内容,而不是把重点放在证明。如用极限定义证明讲解过程中,通过解释让学生体会用证明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其中用来刻画接近程度,而用N来刻画,其中是任意小的量,即可以任意地小。解释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了解其背后的数学精神,让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受到智慧的启迪。
3.3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建模教育。
“学习这个东西有什么作用”,这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学习数学就是试图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尽力能刻画实际问题,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而这一种转化过程即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这个模型能否进一步推广,解决实际问题[31。
3.4在高中数学教育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手段现代化。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多媒体计算机、投影电视系统等高新技术在教学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现代技术手段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数学理论直观再现,同时也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讲授——记忆——测验”,而且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并能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学生使用数学软件加深了对数学概念与理论的深入理解。
4.结语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教育的神圣使命就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这也是我们教育永恒的话题。为了培养使用现代化高素质人才,我们在数学教育上,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大胆探索和尝试,通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教学方式,使之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裘宗燕译,我们所教授的真是我们所做的那种数学吗?[J],实数实践与认识,1999,27(2):8—9:
[2]李庆奎等,着眼创新立足问题的数学教学方法探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23(4):432—43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03-02
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了解、领会、掌握知识的过程。数学教学中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不是两个简单独立的过程,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统一于一个共同目标,这就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一方面数学老师要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反馈信息来教授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数学教学的互动性。高中数学“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互动性在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只注重单纯的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不掌握高中数学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死记硬背,不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尝试,那么这种缺乏互动性的教学必然会收效甚微。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并搞好高中数学教学的互动性。
搞好高中数学教学的互动性,首先要明确高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一)教材的特点
相对初中数学而言,高中数学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加之数学课时紧,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二)教法的特点
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易掌握。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注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学生自身的特点
1.心理特点。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中学生一般是l 6岁以上,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时期,而在心理上容易产生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
2.学法特点。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果学生围着教师转,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满足于你讲我听、你放我录,缺乏学习主动性,必然会造成数学学习的困难。另外,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兴趣、性格、意志品质、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数学学习。
针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材、教法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搞好数学教学的互动性,主要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中老师应以良好的情绪面对每一个学生,指导学生操作,鼓励学生敢想、敢问、敢说,使学生乐于和老师交流,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老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和观点,引导学生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形成师生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氛围。
(二)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自主性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来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地去证明或解答,并适当加以批注,特别是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分析,最后要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老师要鼓励学生独立解题,因为努力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
(三)教师要随时把握教学的脉搏,因地制宜地及时调整教学对策
1.创设情境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例如课堂教学的导言,需要教师精心构思,一开头就能把学生深深吸引,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集合的概念,可以这样引入:“某同学第一次到商场买了墨水、日记本和练习本,第二次买了练习本和钢笔,问这个同学两次一共买了几种东西?学生会回答应是4种,然而为什么不是3+2=5种呢?这里运用了一种新的运算,即集合的并的运算(a,b, c) u(c,d)=(a,b,c,d)。
2.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关键词】高中数学;解题能力;培养
解题教学的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同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一、深刻把握数学概念、公式,并能灵活运用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好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和掌握数学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因此,新课标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重视概念教学。数学概念的教学不是把概念硬塞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去启发、指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问题,使学生逐渐提高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掌握各种法则、定理、公式,从而也就不能进行计算和论证。所以,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来提高学生把握数学概念、公式的能力。长期以来,单纯地追求解题方法而忽视数学概念、公式的掌握,是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误做法,不仅解题能力上不去,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记住概念和公式的条件和结论、是否可逆及它们的关系式是不是充要条件等;其次,在学生掌握条件和结论以后,再具体讲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概念间关系,对一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可以做些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联系和区别;最后,在掌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再变化综合应用。只有掌握了概念和公式,打下学好数学的坚实基础,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发展,才能自觉走上刨造性学习之路。
二、合理应用知识、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知识包括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函数、复数、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内容;数学思想包括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与讨论和等价转化等;数学方法包括待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配方法等基本方法.只有理解和掌握数学基本知识、思想、方法,才能解决高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而合理选择和应用知识、思想、方法可以使问题解决得更迅速、顺畅。
三、重视通性通法教学。深刻体会数学思想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
每一种数学思想与方法都有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和依据的基本理论,如分类讨论思想可以分成:(1)由于概念本身需要分类的,象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中对公比的分类和直线方程中对斜率的分类等;(2)同解变形中需要分类的,如含参问题中对参数的讨论、解不等式组中解集的讨论等。又如数学方法的选择,二次函数问题常用配方法,含参问题常用待定系数法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使学生认识一种“思想”或“方法”的个性,即认识一种数学思想或方法对于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有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合理、正确地应用数学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重视解题反思,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数学教学过程中,反思历来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知识和发展他们的解题能力”。
数学教学中题目之多可谓层出不穷, 题型之多也可谓千变万化, 在这种背景下, 如果教师和学生的目标和任务如果仅仅局限于去解答它们并去体验所谓解答后的那种乐趣,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情况将何时才能走到尽头?事实上, 我们解题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在于满足解题的数量、过程和结果, 我们更应该加强数学解题后指导学生对习题的精心分析和研究, 重视习题的辐射作用, 理解潜藏于习题本身的其它功能。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们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它是一切学习活动和智力活动的催化剂,对智力发展起动力作用、补偿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热情和信心去点燃学生热情,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向上的力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内在动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多方面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发现学生的心理障碍,适时提醒,及时引导,促使其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六、通过应用性例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对新学习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多方搜集现实生活及其他学科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背景,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与我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事情,极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例题的探究过程中充分理解,适当开展实习作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数学建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他们的数学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下面是学习高中数学的有效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一. 预习
1.浏览课本,找出重点、难点、知识点、数学方法,做出标记。
2.把知识和方法整理到知识方法归纳本上,背会,初步理解。
3.学习例题的类型、思路、解法、规范步骤。
4.做课本上的练习题、习题、复习参考题。
5.对看书、做题中的疑问、难题,做出标记。
学会预习,为听课做好准备,同时提高自学能力。
二. 听课
课堂学习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听课,要学习知识,学习方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还要感受老师的讲课艺术、教学风格,学习老师严谨的思维方法以及认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品质。所以,同学们要学会听课。
1.带着问题听课。预习中已经学会的知识、方法,在老师讲解时加深理解;疑问和不会的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听懂学会。
2.善于思考。对于课本上的知识、方法以及老师传授的内容,要思考“对的根据”;对于学生演板和老师评讲中指出的问题,要思考“错的原因”。从而理解掌握知识方法,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3.会记笔记。听讲为主,笔记为辅。课本上已有的内容不记,要快速记下老师补充的知识、方法、题目以及自己还有哪些疑问。
4.积极与老师互动。思维与老师同步,大胆、大声、大方的回答问题和提出疑问。
三. 复习
下课后,很多学生急于做作业,由于知识方法没有理解掌握好,不规范,不准确,甚至不会做。正确的做法是先复习后做题,知识方法掌握好了,做题就会既快又好。
1.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课堂笔记,补充完善知识方法归纳本。
2.“背数学”:眼、口、手、脑并用,记忆知识方法。
3.理解知识方法的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学会应用,学会做题。
四.做题
有的学生做题不专心。这样浪费时间,学习效率低下,导致作业完不成,成绩不高。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1.认真做题:看题要认真,对于题中的条件、结论、关键字、词、句、数字、图形、符号、单位等要看准,书写要认真。
2.规范做题:步骤中要有条件、有根据、有结论,用数学语言书写步骤。
3.限时做题:控制做题的时间,一个小题平均不超过3分钟,一个大题平均不超过10分钟。
4.高效做题:做题时要先易后难,容易题保证得全分,难题争取得全分或得一些步骤的分。
五. 小结
1.每周小结:周末用较少的时间,复习巩固本周学习的知识、方法,加深理解,形成知识体系。
2.同法完成每月小结、每章小结、模块小结、学期小结、学年小结。系统掌握高中数学的知识、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掌握做题的技能、技巧。
认真落实以上五个步骤,循序渐进,就能学好高中数学。但是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每个同学都想考入理想大学,分数越高越好,要想考出高分甚至满分,还需掌握以下三个法宝。
1. 数学知识方法归纳本
归纳总结高中数学的所有知识方法,有助于快速复习,高效复习。
2. 纠错本
不仅每天作业、活页中的错题,要在原题中及时纠错。而且要将月考、章末考试、模块考试、期中、期末等考试中的错题在专门的纠错本中纠错。其格式为:
*年*月*日**考试
错题号及其题目:……
错题步骤:……
错题原因:……
所有正确解法:……
注意事项:……
3. 好题集
将老师补充的好题、历次考试中的好题、自学时在资料、试卷中发现的好题等,按代数、几何、三角….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
对于刚进入高中的部分学生来而言,对数学学科存有一种惧怕的心理认知,认为高中数学学科比较难,一方面可能存有其在初中阶段数学功底不够抓实的情况,另一方面,是?囊郧吧瞎?高中的亲友口中得知的。众所周知,对于学生来说高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同时数学还是一个基础性、工具性学科,学好数学不仅有利于提高数学素养、有利于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他们未来考入大学生后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不仅数学教师的教非常重要,而高中生个人的学习方法更为重要,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数学学习方法,才能提高高职数学学习效率,逐步提高自信心。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回顾,提出了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能为刚入校门的高中生以及在学习数学过程中遇到困难的高职生,带来一点启示与帮助。
一、培养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较,不仅具有跨度大,而且在难度、广度、深度方面进一步提升,刚入高中的学生心理准备不足,再加上一时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结果导致了数学成绩直线滑坡的态势,基于高中时期数学学科的重要性,部分高中生心理压力剧增,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笔者认为困难是有的、但困难并不可怕,怕的是从此一蹶不振。为此,首先要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端正态度,树立自信心,在数学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下,只要找到学好数学的方法与途径,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二是面对困难要有恒心。学好数学非一日之功,克服困难之后还会遇到新的困难与问题,要有勇气一如既往的坚持;三是要保持足够的耐心。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字母变量多,所以学生应细心读题,缜密推敲,认真计算。对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要用细心与耐心进行解决。
二、找到学好数学的方法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能就题论题,应当注重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按层次来分,可分为数学一般方法、逻辑学中的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其中数学一般方法包括一些数学解题的具体方法和技能、技巧,如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等等;逻辑学中的数学方法是数学思维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归纳法、探究方法、验证方法等等;数学思想方法则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等。我们要在学习中也要特别重视思想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明确解题技巧是做题时所需的思路与方法,而方法是解决一类问题而采用的共同手段,而解决问题的最深层的核心就是思想。方法是技巧的积累,思想是方法的升华。解题技巧的提高需要我们在解题过程中用慧眼发现、然后深入思考和做出推理与得出答案。我们应遵循规律,对概念、公式、定理等数学基础问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准确,掌握牢固、且不易混淆。并会运用定理与公式进行计算、证明及逻辑推理。这些都是对数学技巧和解题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有待于我们在学习体会、总结与反思。总之,只要找到数学学习中的规律,做到有规律可循,然后在运用已积累的学习的方法解题思路,数学难题就会露出庐山真面目,就会迎刃而解。
三、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
日常的每次数学测试都要认真对待,要做到波澜不惊、从容面对,若考题偏难也不要心慌,全力以赴,发挥出正常水平即可;若考题稍微简单,也不要春风得意,因为放松警惕的时候,就会容易出现大意失荆州,考试结果的分数一方面取决于日常所积累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取决于临场发挥,日常的基础是前提,若没有日常的数学功底,心态再好也无济于事,若心态不好,也不利于日常水平的发挥。因此,学生应该把每次考试都当成一次演练,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自信心,磨练个人的意志品质,保持兴趣,积累学习经验。最好都准备有错题本,将每次出错和不会的数学试题收录此中,复习时,地错题进行揣摩,进一步研探出题人设置陷阱的思路。错误不是一次更正就可以改掉的,只要三年坚持下来,就会发现积累多了,题型见多了,数学考试就不再惧怕了。同时还应将个人收集的错题进行分类与总结,复习时多回顾几遍,实践证明这非常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四、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为进一步学好高中数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重要。笔者在班主任数学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建立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成绩提升的很快。有专家认为习惯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过程的实施、学习结果的反思与总结三个部分。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无论是课前预习环节、认真过程、作业的完成以及复习备考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学风端正、稳步前进。在学习过程中要乐于动手、注重归纳与推理,先将例题搞懂搞透彻,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演练,学会推理与应用等。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之中,要认真听讲,先将数学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理解的东西,这有利于自己的记忆与学习。同时还要保证每天要有一定的数学学习时间,及时巩固自己所学知识、并通过多做习题,特别是近年来与其相关的高考试题,以此拓宽视野,积累经验。
[关键词]:高中数学;初中数学;衔接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学生不能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不少初中数学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后成绩大幅下降。笔者在看了几篇关于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文章尤其是吴勇平先生所著的《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之后很受启发,也想就这问题发表一下本人的一孔之见。
1.把握好初、高中教材内容上的断层
新课标的实施对初、高中的教材内容都作了教大的改动,而大多数的高中教师并没有接触过初中教材,因而对初中教材的内容并是不很了解。虽然在课改后初中教材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被大大降低了,但同时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布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因而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需要了解学生在初中里学了哪些知识,有些知识在初中里没有学过而高中里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是作为略微了解里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加深。为此在特别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恰当地进行铺垫,以减缓坡度。
2.把握好初、高中教材编写上的不同特点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如高一刚开始集合,函数的定义等;并且其后学习中出现的定理及证明都比较严谨,逻辑性强;立体几何证明更要求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教材语言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有的计算繁冗复杂。这样,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因而高中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特别是在讲授一些著名的、重要的定理时,要创设情境,尽量做到再现数学家的发现过程,在同等情境下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并经过引导达到真正认识、理解。
3.把握好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这来说对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4.把握好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六、七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心理学上把这种青年初期最显著的心理特征称为闭锁性。高一学生心理上产生的闭锁性,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障碍,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同时思维形式上初中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而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一点。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史、数学方面的伟大成就,阐明数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尤其是在工农业生产、军事、生活等方面的巨大作用,以此引导诱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提出一些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发言与讨论。教师还要通过生动的语言、精辟的分析、严密的推理、有机的联系来挖掘和揭示数学美,让学生从行之有效的数学方法和灵活巧妙的解题技巧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解题来表现和创造数学美,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从枯燥乏味中解放出来,进入其乐无穷的境地,以保持学习兴趣的持久性。
总的说来,要解决好初、高中的数学教学的衔接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书目:
[1]陈立群,.数学教学中的知识、方法与思想.人民教育,2006,(1).
[2]赵静茹,.浅谈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甘肃教育,2006,(1).
[3]马仁珠.构建桥梁,走进高一----浅析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龙岩师专学报,2005,(S1).
[4].张福宾.研究分化点探讨衔接路,中学教学,2000,(12).
[5]黄艳明.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初探.教育艺术,2005,(4).
[6]吴勇平.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数学通报,2006,(3).
[7]潘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高中数学教与学,2005,(7).
处理好高初中数学教材的衔接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必须研究初高中数学教学大纲和教材,清楚哪些数学内容由初中移到了高中,哪些初中数学知识到高中后必须加深与拓广等等。如因式分解,二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二次不等式的解的关系等都需要在高一阶段补充学习。有些知识在初中没有学过而高中却要用到,这就要在教学中作补充,还有的知识在初中因不是重点只作为了解但在高中却是一个重点,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对这些知识复习、巩固、加深。因此,在高一数学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降低教学重心,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进行适当的铺垫,以减缓坡度,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2、处理好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相关问题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但是,高中数学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难度加大了,注重概念的教学与运用,对概念的理解要透彻;分析、比较、概括能力要求高;归纳、推理、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提高。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高。因此,高中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要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刻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
3、处理好初、高中数学教法的衔接问题
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产生过程,注重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因此教学中要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节奏后再酌情加快教学进度;采用逐步渗透,新旧类比的教法,把旧知识与新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不陌生;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教学过程要始终体现"思维"这一主线,把数学的思维美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和有关学习资料,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及独立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复习反馈,纠错回味,培养学生探索能力。
4、处理好高初中学生学法的衔接问题
教师的工作既要让学生"学会"又要让学生"会学",一个高明的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终身的学习方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做到“心到”,即注意力高度集中;“眼到”,即仔细看清老师每一步板演;“手到”,即适当做好笔记;“口到”,即随时回答老师的提问,以提高听课效率。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下课后要反复阅读书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查阅有关资料,或向教师同学请教,以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对数学解题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加以记载,分类指导,做好查缺补漏工作。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以保持知识的完整性。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