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57: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问卷调查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Abstract: This questionnaire travel survey investigates the citizen in aspects of trip mode, trip purpose, trip distance, trip time consumption & expend as well as trip willing etc. It reflects the overall travel situation of Wuhai city to some extent, private cars increasing,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public transit, such as long travel time, lack of comfort and convenience. But through attracting more people to choose bus travel by means of improving the bus travel environment, bus priority, the purpose of gree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traffic can be achieved.
关键词: 乌海市;公交;问卷调查
Key words: Wuhai city;public transport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
中图分类号:U49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312-02
1 问卷调查背景
此次问卷调查是科研课题“乌海市海勃湾区公共交通优先系统的研究”项目的实地调研成果。由本课题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组织多名调查人员对乌海市部分企业、事业单位、饭店、公交站场、火车站、商场等各类人员展开不记名调查问卷调查的成果,实发问卷800份,回收填写内容认真完整的有效问卷600份,有效问卷比例为75%,符合问卷调查要求。
2 被调查者的概况
在本次调查问卷所有的调查者中,男性共354人,占总人数的59%;女性为246人,占41%。从年龄结构来看,虽然是随机抽样调查,但被调查者以中青年为主,18岁以下的共17人占2.8%;18-30岁的青年占53.5%;而30-40岁的中青年占20.3%;40-50岁占14.8%;50-60岁占6.5%;60岁以上的占2%。从被调查者所从事的职业来看,企事业单位职员占38.67%;私营及个体老板占10.33%;学 生占32.83%;公务员和离退休人员各占6.33%,其它5.50%。月收入2000-5000元占40.33%;5000-8000元占13%;无收入占29.83%,2000元以下占12.50%。由以上所占比例可知,企事业员工收入两到五千人数最多,大中专学生无收入次之,个体经营者高收入者第三,他们的出行方式各异因此对乌海市的出行现状有比较深刻的了解。
3 被调查者日常出行情况
被调查者的出行情况,主要从被调查者家中小汽车的数量、通常出行选择的交通方式、最近一次(通常)出行的目的是、出行的距离以、平均每天的出行的次数以及出行时间和费用消耗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被调查者私家车的数量来看,家中有1辆的占近半数为48%;无车的占38%;有两辆车的人数也绝非稀少占12%,此外两辆以上的占3%。这也反应了乌海市私家车保有量飙升的现状,也正由此,在日常出行方式选择上私家车出行比例略低于公交31.7%的比例占28%;此外步行、自行车、出租车及出租换乘公交分别占到19.3%、8.5%、5.7%和1.8%,共占总出行量的35.3%。问及通常出行的目的51.3%是日常上班(上学)或下班(放学);此外,探亲、访友、娱乐、购物、看病占24.2%;外出商务或办事占25.8%。可见居民日常上班或上学是出行的主要组成。乌海市属于中小型城市,38.5%的被调查者日常出行的距离都在2公里以下;但仍有28%的居民出行在3公里以上,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乌海市的部分工业厂房迁至城市的工业园区所以上班路程较远。对于被调查者每天出行次数的问题出行1-4次所占的比例基本相近。从这些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乌海市公交发展中,海勃湾内公交以及和工业园区之间公交的发展将是重中之重。
从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来看,如果您乘公交出行时耗为25分钟以内占30%,25分钟左右占48.5%,40分钟以上占21.50%;但是同样的出行距离如果改坐私家车或出租车需要的时间为15分钟以内占45.17%,15分钟左右占34%,20分钟以上仅占20.83%,可见公交车出行的时间消耗和私家车或出租车相比所需时间要多不少,私家车在节约时间成本上优势很大。而对于出行费用选择公交出行费用一般在两元以下,因为乌海市属于中小城市,一般情况下最多换乘一次就能到达目的地,如果是私家车,因为出行距离一般不是太远所以根据调查每次出行的燃料费和停车费基本在10元以下,占私家车出行的64.33%,可见在出行费用上公交车并不比私家车占据太大的优势。此外,问及“您认为乌海市的交通出行环境如何?”33.83%的被调查者认为较好,认为一般的占27.83%,认为很好和好的共占25.33%,较差和差的共占12.66%,可见公交出行环境尚可,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出行时耗问题是乌海市公交发展目前面临的最不利因素,同时也反映出乌海公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亟待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
4 乌海市居民出行需求弹性
调查中,“假如停车费上涨,同样的出行距离和出行目的,您会放弃使用小汽车出行吗?”62.5%的出行者表明会放弃,但仍有37.5%的不会。这说明停车费对于出行方式的需求弹性影响不大,但是如果不使用小汽车出行,优先选择的交通方式中公交占到近半数的48.67%,说明公交车的出行很大程度上受到私家车出行的制约和影响,而进一步假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得到改善,乘坐过程不再拥挤,更加舒适,84.3%的人愿意改乘公交;假如乘坐公共交通的等车时间和步行到站的时间缩短,82.5%亦会考虑采用公共交通出行;这说明公交出行的需求弹性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出行时耗、舒适性及便利性是主要因素,因此政府和公交管理部门可以通过提高公交的服务水平、降低公交出行时间、优化换乘站点以及提高公交乘车的舒适性等方式来增大公交出行的需求。此外在如今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城市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实施公交优先已经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一大趋势,在对被调查者的调查发现62.5%的出行者听说过公交优先,且85.17%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公交优先,这说明对于未来公交优先的实施是很有优势的。
5 结语
从上述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乌海公交为乌海市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出行,也降低了市民出行的成本,乌海市民基本上对乌海公交是认同的。但是随着乌海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乌海市民生活水平地不断提高,乌海公交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而私家车的飙升更会对公交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但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实施公交优先,改善出行环境,降低出行时耗等方式来利用公交的综合优势来吸引或引导市民朝着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转变,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乌海市节约型社会的建立,才能促进乌海市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提高乌海人民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厉亚军,段涵,陈俊等.中小城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0.02/03:28-31.
[2]邓宇鹏,刘伟.东莞公交问卷调查分析报告[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9(12):1-4.
[3]李文翎,黄竞,张建华等.广州面向未来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90-94.
关键词:图书馆利用;入馆教育;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大学图书馆
一、图书馆利用课程概述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图书馆利用”就是为了使大学新生能够尽早了解和熟悉图书馆,学会合理利用图书馆而开设的课程,俗称“新生入馆教育”。传统的新生入馆教育一般采取讲座形式,同时向新生发放《图书馆使用指南》,或者分批组织新生到馆里各部门实地参观。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图书馆开始建立“新生入馆教育平台”代替讲座,以便缓解招生数量剧增所带来的压力,具体做法是:将图书馆馆藏分布、借阅规则等学习材料放在网络平台上供新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参加远程在线考试,过关后系统自动为其开通借阅权限。但是由于大学新生尚未适应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平台自主学习具有随意性,缺乏交流互动和监督机制,早在2004年就有学者呼吁应该将新生入馆教育设为公共必修课。2008年我馆申请将新生入馆教育设立成一门独立的课程———图书馆利用,经过几年教学实践与探索,授课学时由时增加到18学时,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不断调整,现已成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支柱之一。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为了对图书馆利用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评价,教研室连续两年向授课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别于2013年和2014年本课程考试结束一周内进行,学生对课程教学各环节印象深刻。2013年采用的是纸质问卷,每个学科专业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参与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11份;2014年采用网络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得到有效问卷381份。问卷共设计了7个单选题、1个多选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涉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1.教学内容。
图书馆利用是一门应用型的科学方法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方面:认识图书馆(图书馆重要性、本馆概况、服务项目、规章制度)、实体图书馆利用(书目系统、书刊分类排架、借阅流程)、虚拟图书馆利用(电子图书、多媒体数据库、银符考试平台、手机图书馆、网络搜索引擎)。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持肯定态度(两年分别达到55.55%和74.54%),但是对于课程中所介绍的具体信息资源,表示经常使用的学生并不太多,大约有50%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这一现象验证了网络时代各种媒介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源让人目不暇接,提示我们应将教学重点放在信息筛选方法上,而不是逐一介绍单个信息源的使用步骤。
2.学时安排。
本课程开设之初,由于新生所在校区图书馆尚未完工,不具备实习条件,课程由讲座形式演变而来,因此只设置了时理论课;2009年新馆落成后增加了3学时用于学生分批参观见习;2012年机房建成后又增加了6学时用于熟悉书目系统、电子图书以及网络资源的查询。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学时适中,约30%的学生希望增加实习课学时。
3.考核方式。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和师生反馈意见多次调整了考核方式:最初两年未进行规范考核,学生学过即忘;2010年采用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卷面一塌糊涂;2011年改为开放式开卷考试(只有主观题),学生答非所问;随着实习条件的成熟,2012年参照文献检索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核成绩由平时作业和闭卷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仍有学生希望能够简化考核程序;2013年为了增加考核的趣味性,将闭卷考试改为以小组抽题回答的方式进行考核,即学生按学号顺序每11人一个小组,其中1人记录,其余10人每人抽1题回答,每题5分,小组总分就是每个成员的期末分数,加上各自平时作业的成绩就是该生的综合考核成绩。2013年调查结果显示,43.05%的学生支持这种考核方式,12.13%的学生认为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考核有失公平,44.81%的学生持中立态度;同时,理想考核方式调查结果提示,主张上机考试的学生比例远高于小组答辩的学生比例,因此,2014年教研室开始采用上机考试,果然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认可,仅有1.57%的学生持否定态度。上机考试题库中既包含有理论题(如图书馆规章制度、图书分类排架等),也有大量实践题(如在线检索指定图书),系统随机组卷,能够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两年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支持闭卷考试的学生寥寥无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主张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4.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的目标就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对课程的喜爱程度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浓厚,而且2014年“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的比例与2013年相比明显提高,这一现象表明课程改革是深得学生认可的。
三、进一步深化图书馆利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1.激发信息需求,增加实习机会,加强课后辅导。
目前图书馆利用课程开设有时的实习课,但由于机房电脑数量有限,学生只能分批实习,实际课内上机操作机会严重不足。从学生的需求及教学的需要来看,还应适当增加实习机会。在课程总学时有限而理论学时不便压缩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在新生入学开课期间,任课教师在课堂上或者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大量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图书馆在机房和借阅室安排数名图书管理委员会高年级学生参与咨询辅导。学生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免费上机操作,有问题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在线咨询平台或现场获取帮助。教师在组织示例和练习题目时,要从多个方面权衡考虑。例如,要求学生利用书目系统检索某些图书,命题时不仅要考虑检索途径的应用,而且尽量选择大学生喜欢的图书,让学生看见书名就会产生马上阅读的冲动。系统外借数据显示本人前两年课件示例和实习题中所列图书的借阅率较高。其次,动员学校其他教研室教师多布置课后开放式作业,激发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源获取信息的需求,从而锻炼学生的信息技能,培养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依赖性。
2.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增强互动性。
传统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已经被大学生所唾弃。有学生建议“教师授课时多进行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学生希望“课件中多插入相关图片、视频等有趣内容”。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教师需要针对课程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寓教于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讲授图书借阅流程及注意事项时,教研室录制了多段视频,先让学生分辨哪些视频中的操作不符合规范,再将选出来的规范操作视频按照流程排序;在讲授图书分类排架时,扫描多种图书封面让学生对照《中图法》进行分类,再根据其索书号体验“排架”。
3.建立新生专栏,利用网络延伸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不断渗透,图书馆网站已成为读者认识和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首要门户。我馆网站也设置有读者指南、在线咨询、虚拟图书馆漫游系统等信息板块,还设置有教学园地栏目,将与教学相关的资源(如实习题库、在线考试系统等)集中在此。对于大学新生来说,尚缺乏主动搜集归纳整理信息的意识,曾有学生反映“知识点太多,课堂听懂了,但不久却忘了”,因此在图书馆网站建立一个“新生专栏”并将其作为图书馆利用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是非常必要的。新生专栏的设置可以与教学内容大体相对应,包括认识图书馆(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借阅规则、服务项目)、走进图书馆(馆藏分布、虚拟图书馆漫游系统)、使用图书馆(书目查询视频、电子资源、在线咨询、关注微博与微信等)。
4.课堂内外结合,强化后续教育。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三两学时的讲座难以改变学生的信息利用习惯,一门课程的教学也只是杯水车薪,许多学者讨论了新生入馆教育的后续教育。本馆不仅定期举办与图书馆利用相关的知识讲座,也面向大三所有专业开设了文献检索必修课,而且还推出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与应用、多媒体动画制作等选修课程,初步形成一种阶梯式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多姿多彩的读书文化节活动更是图书馆利用课程的实践与升华。每年4~6月,图书馆与学校团委联合举办读书文化节,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图书漂流、阅读百科知识竞赛、读书之星评选等,尤其是搜集到“课件中多插入相关图片、视频等有趣内容”的建议时,图书馆在下届读书文化节活动中开始征集“我与图书馆”微电影作品,并将部分优秀作品用于2014年的课堂教学中,当新生看见学长们夸张的表演时都不禁哈哈大笑。这种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记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这种学生自编自演的视频比教师制作的更能引起新生的共鸣。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也会学到不少知识和技能,在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的同时,对图书馆的感情也日渐深厚。
参考文献:
[1]王小强.新生入馆教育形式的转变及自助开通借阅权限的实践———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56-59.
[2]罗莹.新生入馆教育应设为公共必修课[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02):73-74.
[3]王宝英.高校图书馆网站“新生入馆教育平台”构建情况分析———以26所“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3,(06):44-47.
[4]冯广珍,罗小芬,石德万.基于图书馆利用行为分析的高校新生入馆教育[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3,(04):70-74.
关键词: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1
为了对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经管实验中心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700份,回收650份,其中部分问卷因答卷不规范等因素去掉,剩余有效问卷642份。基本满足本次调研的需要。现就问卷调查的情况具体分析汇总如下: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的是虚拟仿真创业培训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虚拟的现场办公环境、软件实训平台、企业创建流程、仿真单据以及虚拟仿真企业运营实践,调查发现,学生对虚拟的现场办公环境、软件实训平台、企业创建流程以及仿真企业运营实践的印象更为深刻,对虚拟仿真单据的印象相比不够深刻。分析原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仿真单据采用的是空白单据册,仿真程度不颍所以学生的直观感受不强,二是仿真单据的填制主要是由担任财务角色的学生在进行,其他学生的参与度低。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创业者能力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最为突出,占比达到22.18%,其次是沟通能力,排最后的是创造力。实训过程中每个学生加入到虚拟的公司,成为团队中的一员,每个团队的成绩取决于每个学生的努力情况,所以团队合作十分必要。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本门课程十分看重的,调查结果也证实本课程的培训效果。另外,沟通能力的提升也较为明显,在授课中我们几位老师也发现,很多在传统课程中不爱交流的学生也积极的加入到运营当中,沟通明显多了。创造力占比最少,说明学生认为课程中的创造力培训还比较缺乏,下学期授课中通过系统调整,增加生产产品的种类,提高学生的自由发挥空间,从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其效果有待下学期检验。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设计了实训运员大会、创业CEO竞选会、创业团队组建、企业文化展示及设计、企业注册成立以及企业运营实践等,调查发现,学生对企业运营实践环节的印象最深刻,从中学习到的东西最多,其次是创业团队组建。分析原因,企业运营实践占本课程的时间最长,因此学生印象也最深刻,其次是团队组建,团队组建过程采用的模拟招聘,学生亲身体验了团队组建的特别过程,所以有深刻的印象。另外,企业文化展示及设计和企业注册成立,往往是部分学生在主导,所以有部分学生的感受相对差一些。
目前,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开设的学期有大三下学期,也有大四上学期,课程开设初对于何时开设本课最理想并不确定,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大三下学期开设最合适,另外,通过本学期大四上学生开设课程的情况看,本课程设置在大四开设效果不如在大三开设效果好。主要是大四学生要参加各种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还要到工作岗位试岗,请假的学生较多,频繁缺课导致部分学生的实训效果很不理想。
关于课程时长,目前设计的是10天,调查结果也支持最佳时长为10天,另外,设计15天或更长,从学生上课安排方面来讲也不容易达到,难以协调。同时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基本也认为10天为最佳实训时长。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是通过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模拟经营当中,体验就业,因此,本课程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未来就业。从调查结果来看,94.97%的学生表示本课程对未来的就业道路有很大帮助或有帮助。这样的调研结果说明学生通过本课程能够提高其就业能力。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的综合性决定了其课程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是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此,本问卷中调查了本课程对专业学习的帮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30.02%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有很大帮助,62.09%的学生认为对专业学习有帮助,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可本课程促进专业学习。
在本课程中,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及特点,可以通过轮岗或是轮换工作机构来达到这一目的。在本学年中只有少量学生有机会实现轮岗,大部分学生并没有体验轮岗。为此问卷中设计了轮岗需求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希望有轮换机构或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课程中要加强轮岗的设计,让更多的学生体验轮岗。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训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模式,与传统授课相比,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性更加明显,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种授课方式是否更具吸引力,学生是否更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对这一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9.18%的学生认为虚拟仿真实训比传统授课方式更具吸引力。根据这一调研结果,说明这种将课堂交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希望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教学需求,对于增加哪些内容可以对学生的创业学习更有帮助,进行调查后了解到,学生最希望增加的内容是企业间经营对抗与合作、现场团队互动活动,其次是学习者经验的分享会和创业创意的展示,应该说问卷提供的四个选项都是学生希望能够增加的内容,其中前两项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建议授课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看是否可以加以改进。
问卷的最后一题是开放性问题,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提出建议,只有个别学生的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是都不成熟,不做分析。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问卷调查;数据 ;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015-01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同时还利用文献和相关文件中已有的间接数据作为我们调查分析的参考资料。调查对象主要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四大城区取样社区卫生服务站周围的居民及其工作人员。为了确保调研数据的客观性以及调查结果的科学性,我们访问了柳州市城中区、鱼峰区、柳北区、柳南区四个大区共200名市民。其中居民18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务人员20名。居民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信息,而医务人员则通过访谈来获取资料。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3份,问卷有效率为76.5 %。
为了解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满意度,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计了一题:您对就诊的社区卫生社区服务机构服务水平的总体印象( ) A 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满意。数据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41.2%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满意,45.1%的居民感觉一般,反映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仍不能让居民满意,还有很多地方尚待改善。为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在调查问卷中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
1、您认为现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备怎样( )A基本设备不全 B设备全但落后 C设备齐全先进2、您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怎样( )A便宜且有效 B便宜且效果不大 C较贵且有效 D较贵且效果不大3、您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时医生接诊的情况( )A态度认真,对症下药 B态度认真,医术不好 C态度敷衍,对症下药 D态度敷衍,医术不好4、您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收费的看法( )A合理 B比较合理 C不合理。
(1) 满意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的关系:由《广西新闻网》2010年更新的最新资料我们得知柳州市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面积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为探究满意度与设施的关系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具体数据如下:
H0:满意度与间无关联,H1:满意度与间有关联,%Z=0.05,自由度为6。
应用r行c列表资料卡方检验公式=n[(A11/n1n1+A12/n1n2+...+Arc/nrnc)-1]求得卡方值14.87,p
结论:满意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备存在显著性关系。
(2)满意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的关系: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是接受的治疗方法主要是打针和吃药。为探究满意度与药品的关系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卡方检验。具体数据如下:
H0:满意度与间无关联,H1:满意度与间有关联,%Z=0.05,自由度为9。
应用r行c列表资料卡方检验公式=n[(A11/n1n1+A12/n1n2+...+Arc/nrnc)-1]求得卡方值32.74,p
结论:满意度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存在显著性关系。使用同样的方法,还得出居民满意程度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术以及机构收费存在显著性关系。居民对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满意程度一般,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该朝着更齐全的设备,更先进的设施,更公道的药品价格,更好的药效,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热情,医术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以及合理收费几个方向改进。
参考文献: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为了保证问卷的可信度和代表性,作者在问卷设计和调研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控制措施。
(一)取样地点
在样本选择时,选了密云县3个具有代表性的村镇(太师屯镇辖27个行政村、东邵渠乡辖15个行政村和地处与河北省交界的古北口镇辖6个行政村)作为调研对象。其中,受访对象53.3%为男性,46.7%为女性。家庭成员数为2-3人的样本家庭数占51.11%,75.56%的家庭中有老人,73.33%的家庭中有正处于就学阶段的孩子,年收入主要在5000-20000元之间,占44.3%,居住的房屋主要为自建,占样本总数的77.8%。
表1 农民居住房屋性质情况表
(二)样本年龄层次分布
不同的年龄层次对理财的了解会有所不同,理财素质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人的一生经历婴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一直到老年的不同时期。婴儿期、童年期、少年期没有经济来源,青年期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期,老年期的经济来源也十分有限,因此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是个人理财的核心环节。本次调研主要选择处于20-60岁之间的人群进行调研,但是基于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接受调研者的平均年龄为47.11岁。
(三)取样方式
本次调研深入到这些村镇的各农户家中,采取面对面方式,通过与被调研者的直接交谈,当场填写问卷。考虑到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原因,所以有的问卷由被访问者直接填写,有的则通过问答的方式由访问者根据农民的回答如实填写。这种面对面填写、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问卷调查方式,不仅保证了问卷填写的真实性、有效性,而且也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
(四)样本整理
基于调查过程中受访农户的态度、注意力等因素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研的信度,作者对所收回的问卷进行了初步筛选,剔除了明显不合理的问卷。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农民家庭理财收支情况结果分析
调查显示,农民年毛收入在5 000元及以下的约占5.2%,5 001-10 000元的占19.3%,10 001-15 000元的占36.7%, 15 001-20 000元的占27.5%, 20 001-25 000元占10.2%, 25 001元及以上的占1.1%,平均家庭年毛收入为11 918.48元。一家按4口人计算,每人平均年毛收入2979.62元。有2个年龄段的年均收入处于这一水平之下,说明农民收入较前几年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整体和城市居民相比还不是十分的高。
根据调查统计得知,绝大部分农民家庭收入依靠种植粮食,有一半的农民家庭要打工,有2.3%的人搞养殖业,但因缺乏技术、资金和销路而收益并不好。此外规模养殖也有年收入在3.5万元以上的。虽然选择这种方式作为收入来源的农民不多,但这说明了农村养殖正在从每家每户的小养殖规模过渡到专业养殖,农民在掌握专业养殖知识,形成规模养殖业,这也不失为一条良好的致富之路。虽然有78.57%的农民收入来源中都有种粮食,但其收入的比重却是这4项中最低的,说明传统的种粮食所得收入已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加上可用耕地的不断减少,种粮食不赚钱是不争的事实。对农民来说,他们直接收获的是粮食,而不是现金,他们认为种粮食收入是指卖掉那部分粮食的收入,加之对粮食行情把握上的差异,不可能准确算出粮食收入。也有一部分家庭对自己各种收入结构不清楚。
关于农民家庭一年支出方面,年支出在5000元及以下的占18.5%, 5 001-10 000元的占46.2%,10 001-15 000元的占26.3%,15 001-20 000元的占4.6%,20 001-25 000元占3.5%,25001元及以上的占0.9%,平均家庭年支出为6716.52元,按一家4口人计算,每人平均年支出1 679.13元。由此看出低支出家庭远远大于低收入家庭比例,高支出家庭远远少于高收入家庭,说明一部分高收入家庭低支出,消费水平较低,我国农民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仍然在发扬光大。当然高支出家庭也可能是低收入家庭,低支出的家庭也可能是高收入家庭,不同档次结构不一定一一对称。
农民家庭日常支出主要是购买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教育经费和各种保险、养老费和做买卖的投入,农民自己产粮、产菜,为何购买生活资料的选择率会这么高?原因是农民把盖房娶媳妇支出认为是生活必要开支,而我们设计选项里没有盖房投资。
(二)农民理财素质分析
本次调研以密云县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民对“理财”一词的理解为出发点,落脚于记账习惯两个方面对其理财素质进行分析。
1.不同收入层次对理财的了解程度不同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收入的增加不理解“理财”一词的农民家庭比例呈现明显减少趋势,听说过“理财”一词但是不太了解其含义的农民家庭数在不同收入层次中基本持平,而比较了解理财含义的家庭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呈现增加态势。可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密云县的农民家庭对理财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以满足其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
表2密云县各收入层次农民对理财的理解情况分析表
2.各收入层次农民家庭的记账习惯比较接近
密云县各收入层次的农民家庭记账习惯没有明显差异。本次调研样本家庭中从不记账的平均比例达到46.32%,经常记账的平均比例仅有25.83%,由此可见普遍没有很好的记账习惯。
(三)农民家庭理财状况调查结果分析
1.农民投资品种及结构情况
整理调查结果得知,储蓄存款占47.8%,仍然是大多数农民投资的首选,而储蓄的目的很大部分也是为了以后盖房子。对于购买国债、股票等投资方式几乎无人问津,恐怕是农民对此没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同时也没有城市那样发达的证券交易市场。农民一旦有了剩余收入,只会用做小生意、盖房(分别占19.2%和16.3%)等维持生活的简单初级投资。
2.农民投保情况
本问卷主要调查的是商业保险情况,因为在2009年北京市密云县约90%以上的农民都已经参加了国家的社会保险。50份问卷调查中约有29%的家庭投保,具体情况是养老保险约占69%,有9个家庭选择;重大疾病保险支出占54%,只有7个家庭选择;选择孩子意外伤害保险的有10个家庭;储蓄性红利保险有2个家庭选择;但是该数据代表性不强;问卷中的其他险种很少有人选择。大部分家庭在购买保险时的投保对象集中在意外伤害保险、养老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由此可以看出农民投保意识有待增强,对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认识还不够。有的家庭没有多余的钱投保,有的虽然有钱,但对投保知识欠缺,或认为有比投保更重要的投资方式。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另外也说明了保险公司存在一些诸如信用、实际执行效率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
关于农民理财,目前国内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概念。结合我国农民和农村的特点,作者从合理安排收支、提高农民理财素质、财富增值管理等3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农民家庭理财收支方面
为使农民能够充分利用资金,合理安排住房支出、子女教育支出、保险支出等各项支出。
要从降低农业成本出发,做好农耕工作,同时要提高农民的非农就业,达到增收的目的。结合当地实际,大力支持农村节约型农业的发展。比如,促进秸秆等副产品和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乡镇企业、家庭工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水平,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改善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条件以及返乡创业的环境。
通过科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比较而言,农民的积蓄与其他人群相比更显得来之不易,所以在消费上应避免盲目行为。建房购物时不要攀比,要量力而行;尤其是不要将消费用于封建迷信、赌博等活动;应考虑将积蓄适度用于子女教育,以提高整个家庭的文化水平。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致富靠勤劳;而现代农村,发家靠知识。对于子女的教育是一项金额大、期限长的投资活动,目前还有一些农民不愿将钱投入这一方面,尤其不愿对女孩的教育投入资金,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有待更新。
(二)农民理财素质方面
提高理财能力,基于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现状,立足于农民的理财素质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事实,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民理财的宣传力度,避免其陷入跟风购买的误区之中,从而减少农民的损失,不要使农民产生理财抵触的心理。通过合理引导使其建立良好的理财观念,不但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可以增加他们抵抗各类经济风险的能力。
(三)农民家庭理财状况方面
【摘要】初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考试,按常理从初中到高中只是学校变了、教师变了、教师变了,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类似。学生们适应起来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刚经过中招洗礼的高一新生,面临着新的挑战,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何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学习方面,广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词汇量的扩大、语法的加强阅读要求的提高以及写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衔接与转化,就会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导致不良后果。
综观相关论文,大都从教师的角度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谈学生应当怎样努力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本报告共分四个部分:概述,结果分析,对策和结语
一、概述
1.调查名称和目标
名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卷调查
目标:通过对高一各班随机抽查,获取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在高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学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2.项目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级开展,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学生,各班抽查30人,共计150人。
4.问卷发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级5个班发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教室进行,填写时间充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过了认真思考,故本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获信息如下:
1.从有效问卷中可以获知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需求,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
2.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设计的类似题目所给答案前后一致。据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填写此调查表时对自己在英语学习各方面有认真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且获得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对高一英语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学习的期待度的基本情况。
3.在分析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若干结论,这些结论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今后高一教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依据。
三、调查结论
结论一:(2、7小题)学生对英语学习喜欢程度一般,占45.6%,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基础较薄弱。
结论二:(8、11、18、27小题)5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较难,(27小题)4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题)5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比较困惑,(32小题)80.3%的学生希望高中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所需;反映问题集中在高中老师讲课速度更快,教学方法不太适应。
结论三: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中生转变成高中生时,从对教师的熟悉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先入为主的思想较为严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师的授课。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中教师在高一阶段的学期初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巩固复习的等习惯,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四:学生对高中授课老师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师上课能诙谐幽默,使得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希望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做到有效授课。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1】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
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在发扬长处的同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被自己的缺点吓倒。
再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别人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追随别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最终还会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只有把自身目标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大轨道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适应新老师
刚进高一的学生要通过一段时问去接纳、认可新教师,所以协调师生关系也是罕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学生一旦跟老师有了感情,就会把对教师的喜爱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在情感方面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力的提高。【2】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体来讲,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对适应新的环境非常有益。
首先,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好的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学会寻求词典来解决,而小是等着老师的讲解。
其次,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高中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在面对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应把预习和复习当成一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任务。课前做好每单元课文的预读,了解重点难点;课后复习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整理笔记、及时归纳,当天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3】
最后,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总结就必然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其结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查阅书籍,课堂笔记。这样在无形之中又进行了一次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另外,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数学的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在考试中一道题往往可以考到书本上好几章的内容。所以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学的知识,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记忆要比死记硬背牢固的多。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探知了从初三学生转变为高一学生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变化信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难;学生对不同年级阶段英语学习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状况的理解和反思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差别。通过这些信息,任课教师能够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不足之处: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可以更具体、调查范围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类似的调查中,我们会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1]雷海红.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学生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
[2][3]李玉芬.初高中英语英语教学之我见[J],华章2011(5)
【项目基金】本研究基于河南省社科联研究课题SKL-2013-1305,《各阶段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差异主要原因及有效衔接教学研究》。
【摘要】初高中的学生都要面临人生的重要考试,按常理从初中到高中只是学校变了、教师变了、教师变了,而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类似。学生们适应起来应该不难,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刚经过中招洗礼的高一新生,面临着新的挑战,科目增多,难度加大。何让学生尽快地进入高中学习的状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英语学习方面,广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惑,其中包括词汇量的扩大、语法的加强阅读要求的提高以及写作比重的加大等。如果不能做好衔接与转化,就会使学生对高中阶段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导致不良后果。
综观相关论文,大都从教师的角度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谈学生应当怎样努力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教学方法。本调查将针对学生对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具体状况出发,研究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
本报告共分四个部分:概述,结果分析,对策和结语
一、概述
1.调查名称和目标
名称: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卷调查
目标:通过对高一各班随机抽查,获取学生英语学习的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在高一英语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了解在初高中学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英语教学。
2.项目时间2013年6月24日———2013年7月1日
3.调查方法及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在沈丘一高高一年级开展,在设计调查问卷时我们强调客观问题和主观问题相结合,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2012年升入高一的学生,各班抽查30人,共计150人。
4.问卷发放和回收
在高一年级5个班发放并全部回收。此次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教室进行,填写时间充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过了认真思考,故本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所获信息如下:
1.从有效问卷中可以获知高一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需求,了解了学生对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要求。
2.在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学生对设计的类似题目所给答案前后一致。据此,可以了解学生在填写此调查表时对自己在英语学习各方面有认真反思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充分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并且获得了学生在学习方法和对高一英语教师的授课方法以及学生自己学习的期待度的基本情况。
3.在分析基本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得出了若干结论,这些结论可以作为教师备课,制定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参考,为今后高一教师在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方面提供较为准确、合理的依据。
三、调查结论
结论一:(2、7小题)学生对英语学习喜欢程度一般,占45.6%,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基础较薄弱。
结论二:(8、11、18、27小题)53%的学生认为英语学习较难,(27小题)4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缺乏信心,(4、5、10、14、15、22、30小题)50.5%的学生对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比较困惑,(32小题)80.3%的学生希望高中老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所需;反映问题集中在高中老师讲课速度更快,教学方法不太适应。
结论三:从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初中生转变成高中生时,从对教师的熟悉程度、教师的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先入为主的思想较为严重,不能很好的接受高中教师的授课。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高中教师在高一阶段的学期初首先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和需求,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上课做好笔记、课后巩固复习的等习惯,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结论四:学生对高中授课老师的要求和期望值很高:希望老师上课能诙谐幽默,使得学生能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希望教师教学方法丰富多样,教学教具具有吸引力。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授课方法,做到有效授课。
四、对策和建议
1.建立学习英语的信心
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高一新生面对高中英语大量词汇、复杂抽象的语法以及一定篇幅的阅读训练等常感到迷茫。一旦落后,就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或自卑心理。【1】
首先,要正确看待成败得失。“胜不骄,败不馁”,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
其次,要正确地评价自己、看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优缺点。在发扬长处的同时,积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要被自己的缺点吓倒。
再次,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别人的学习计划和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追随别人,即使成功了也是短暂的,最终还会失败,不利于自信心的培养。只有把自身目标纳入自己人生规划的大轨道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2.努力适应新老师
刚进高一的学生要通过一段时问去接纳、认可新教师,所以协调师生关系也是罕关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欲望。学生一旦跟老师有了感情,就会把对教师的喜爱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在情感方面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有利于学生学习效力的提高。【2】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体来讲,高一新生如能做到以下几点,对适应新的环境非常有益。
首先,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一本好的词典。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学会寻求词典来解决,而小是等着老师的讲解。
其次,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温故而知新”。高中知识内容较多,学生如果没有做好及时的预习和复习,在面对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学生应把预习和复习当成一种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任务。课前做好每单元课文的预读,了解重点难点;课后复习教师所讲的知识点,整理笔记、及时归纳,当天能消化所学的知识点。【3】
最后,养成总结的习惯。学习是要通过总结来提高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知识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总结就必然要求学生要熟练地掌握所学知识,并对其结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需要查阅书籍,课堂笔记。这样在无形之中又进行了一次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另外,总结可以承上启下,为后续内容做好准备工作。数学的知识是系统,连贯的,在考试中一道题往往可以考到书本上好几章的内容。所以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接受下一步要学的知识,便于理解,而理解以后的记忆要比死记硬背牢固的多。
五、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探知了从初三学生转变为高一学生时,他们学习英语的基本变化信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一定困惑和困难;学生对不同年级阶段英语学习有不同的需求,尤其是学生对初中英语学习状况的理解和反思与高中英语学习方法差别。通过这些信息,任课教师能够把握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思路,有效做好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但是,本次调查也有不足之处:调查问卷题目的设置可以更具体、调查范围可以更大等,在以后相类似的调查中,我们会努力去完善。
参考文献
【关键词】:应用技术; 无偿式资助; 有偿式资助
1、调查对象
本研究根据南宁学院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理念,对该校贫困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为该校在校大学生及参与资助工作的教师。其中,专科生85人、本科生43人、教师13人。部分调查对象为
2、问卷设计
2.1贫困生认定调查:贫困生认定调查设置了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贫困生认定公平性;贫困生认定方法;贫苦生阶段调查;贫困生信息保密性;贫困生信息造假等问题。设计理由主要是调查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2.2资助方式调查:资助方式调查设置了获得资助的方式;资助过程研究;资助的覆盖面是否全面;贫困生未获资助原因。资助方式设计理由是为了调查贫困生获得资助的方式,无偿式资助与有偿式资助的比例以及资助力度。
2.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与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设置了贫困生信息泄露与贫困生心理发展关系;贫苦生为获资助而产生的行为研究。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十分重要,发生校园极端行为的部分原因都与贫困在校生存在一定联系,为保证贫困生不为上不起学或自卑心理而自暴自弃,并且对于长效机制建立也十分有必要。
2.4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资助调查:贫困生自主创业资助方式调查;有偿式资助方式方法调查等。现有的有偿式资助主要是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然而勤工助学岗位十分有限,目前政府和资助者更多的倾向于无偿性资助。创新创业的资助是新型资助方式,也是建立有偿式资助方式的主要模式之一,其与无偿式资助相比,更能锻炼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脱贫能力,通过劳动获得回报的有偿的资助,是今后大学贫困生资助的主要发展方向,也是应用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
3、调查结果
3.1贫困生认定合理性调查结果:其中72人认为合理,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51%;认为较合理德4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9%;认为不合理地2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9.8%。说明在受调查人员当中,普遍认可现行贫困生认定的合理性和公平性,但由于制度不能满足不同情况下各高校的具体要求,因此认为有必要将政策进一步进行具体化和规范化研究。
3.2资助方式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的9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64.5%;认为现阶段资助方式主要以有偿式资助为主的3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7.65%;以其他资助方式获得资助的11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7.8%。从调查结果显示,现阶段的资助方式还是主要以无偿式资助为主,有偿式资助的方式较少较单一,应更多的向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和改革。
3.3贫困生心理边缘化调查结果:其中认为存在心理边缘化的38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26.95%;其中认为不存在心理边缘化的117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82.97%;认为不清楚或不愿意说明的1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9.92%。调查结果现实,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而这部分数据也只是初步调查,并未做专项心理普测,因此,可能还有更多比例存在心理边缘化现象的贫困生,由于贫困生人群本身易自卑较敏感等特性,因此需要研究人员及教育工作者引起足够重视。
3.4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1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1.35%;其中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没有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的56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档39.72%;认为认为现阶段大学资助方式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结合不足的69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8.94%。从调查结果看出,现阶段应用技术创新创业资助方式仍然十分匮乏,处于刚刚建立和起步阶段,这与现阶段主要以无偿式资助方式关系十分密切。当有偿式资助方式发展完善之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将与有偿式资助方式紧密联系,并且形成长效机制。[1]
3.5贫困生资助后长效机制调查结果:其中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61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43.26%;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尚未建立完善长效资助机制的56 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39.72%;认为现有资助体制已建立长效资助机制,但制度存在缺陷需要完善的24人,占抽样调查中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7.02%。这部分调查包括资助后对贫困生的心理关注、感恩教育以及贫困生档案建立和长效跟踪调查直至其脱贫等。
4、改进方法与可行性建议
应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奖助机制。[2]“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重在实践育人”,南宁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应用技术在校大学生的相关资助政策,我校的资助政策目前主要以“校长奖学金”为主,而校长奖学金的资助方式比较直接简单,按照学生本学年的专业年级排名的百分比来认定资助方式。“应用技术”的概念是近几年新兴的高校办学模式,在摸索阶段,其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也应该进一步健全,包括对高校在校生应用技术人才的激励和资助办法也一样。这样才能有效地刺激学生自发地向技术实践、技术创造的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资助应由无偿性资助向有尝试资助方式过度。让受助者树立自主创业脱贫的观念和信心。有尝试资助方式最基本的是助学贷款、勤工俭学,除此之外,还应扩展其他资助方式,例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资助。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减少奖助学金直接无偿式资助方式。再者,可以让受助者脱贫之后再一帮一,帮扶下一个平困生。在树立自主自强意识的同时,也增加社会责任感。
如果把无偿性资助比喻为政府或资助者的施舍的话,那么创新创业有偿式资助则更多地倾向于鼓励或奖励,这种良性激励模式的资助方式将应成为今后资助模式的主流。我们只有不断改革资助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应用技术高校教育的要求,建立长效的贫困生资助机制,由无偿式资助向有偿式资助转化,并且与应用技术创新创业紧密结合,关注资助后贫困生心理和后续脱贫状况,才能真正落实并完善资助工作方法。
本文为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科研项目“应用技术大学学生资助政策落实问题研究--以南宁学院学生资助工作为切入点”[项目合同编号2014XJSZ03]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虹伶(1985~),女,传播学硕士,南宁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播学。
【参考文献】:
摘要: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主观地以为农民们都十分积极地想要进城发展,其实农民们进城的热情并没有那么强烈。而阻碍农民进城发展的因素也不是人们一贯以为的社会歧视和户口问题那么简单,而是对城市高生活水平的担心和对农村生活的习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付出努力。不过,城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稳定发展,切莫急功近利。
关键词 :农民工;城市化;户籍;城乡协调发展
一、农民市民化研究背景
农民工城市化,也可称为农民工市民化,是指农民工对城市的依赖和信任,以及在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逐渐向城市人民靠拢。
1.农民市民化的目的和评价
使农民市民化的直接目的,首先是为了促进个人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5亿,其中近1.6亿外出打工,他们多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等较发达地区,城市里工作的高收入和多样的工作机会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其次,农民为了给子女谋求更好的教育机会而进城工作,希望能让子女在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从农民市民化的目的可以看出,农民多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67.3%的人单纯地为了提高收入和子女教育而想去城市工作。这是否意味着,如果农民从事农业所得的收入足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农村的教育水平与城市无异,农民就不会那么迫切地去城市工作了?
在问卷分析中,很少有农民是为了将来的职业发展或者其他目的而去城市,只占14.3%。可见,农民并不是非要去城市不可,只是渴望城市的收入和教育而已,这也客观反映了农民对提高收入的愿望和农村的教育水平普遍低下的问题。
2.农民工城市生活的现状和分析
农民工是指离开自己的承包土地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体。从农村中走出的人们在没有田野的城市中从事着非农业生产,在职业上实现了农转非,而与国外城市化发展的不同在于,我国的农民仍没有实现身份上的“城市化”,即拥有城市户口。这是我国城乡资源、环境差距大和独特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综合作用导致的。
城市本身有着自己的一套吸纳新成员的机制,所以在大多数人眼中,他们仍然是来自贫穷落后地区的农民而不是和他们共同生活在同一城市中的一分子。
从我们调研小组对农民工外出务工所从事的行业所做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零售批发业为12.7%,建筑业为10.5%,制造业为9.6%。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不高,有机会从事专业技术性强的行业或项目的可能性较小,多数从事小商品批发、工地零活等,这些工作都有一些共同点:工资低、无固定工作时间、工作环境差和纯劳力。不仅工作更辛苦,而且还有日常的租房费,可见务工的农民生活条件也是相当恶劣的。
造成外出务工农民工工资低的原因关键不在于他们所从事职业的性质,而在于他们过于集中地朝着同一地方而去,看每年的春运可知道,北京、上海等地都聚集着上千万的农民工。在大城市更容易找到工作的机会,但当空缺位吸收不了这庞大的人群时就会出现价低者得的现象,用人单位往往用极低的价格就能买到大量的劳动力。若是求大于供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二、阻碍农民工城市化的因素
1.社会排挤和户口问题不是主要绊脚石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似乎城里人对外来人员总是充满敌视,农民忙来忙去都是为了户口而奔波,但在调查中却不是这样,只有4.4%的人不去城市发展是因为户口,比例相当小。
我们不敢保证社会排挤在城市完全没有,但这并不是农民不愿搬去城市的主要原因。因为在城市打工的农民主要和自己的同事、工友交往,占63.4%。而与城市人的来往较少,同事与工友与自己职业、地位相当,不需要有自卑感,也不会受到歧视。但是,社会歧视不是阻碍农民工进城发展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反而说明农民工在城市的文化生活单调,交往范围狭窄,不与城市人接触,这甚至体现出农民工心中埋藏着自卑感,是个值得政府和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
户口制度一度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对于农民获得城市户口的期望值调查中,只有14%的人希望获得城市户口。因为获得城市户口只是农民获得城市各种福利的手段,否则,农业还是非农业户口在农民心中只不过是一个符号,没有任何意义。其次,如今农民想要转为非农业户口,可谓难如登天,如此困难大大浇灭了农民们的热情,他们对于转户口也就不那么热心了。不过不可否认,城乡二元户籍制度虽不是关键因素,但也是一个不合理的问题。
2.对城市高生活水平的担心和对农村生活的习惯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的心态比较矛盾,一方面渴望城市的高收入,另一方面又担心城市的高水平,犹豫之下还是留在了农村。另外,农民们对于养育自己长大的农村还是有着一定的心理情结,不想轻易地离开自己习惯了的地方。
农民对于城市的印象,大多还停留于车水马龙、歌舞升平的繁华大都市,再加上电视里看到的高楼大厦以及西装革履的白领们引以为傲的小资情调,自然会下意识地觉得城市的生活消费很大,担心自己的收入涨了,但花销也涨了,说不定还不如呆在农村挣得多。虽然这观点不是没有一定道理,但有些农民把城市想象成“吃人不吐骨头”的吸金机器,未免也太过夸张。
这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农民只能从电视报道和回乡的亲友口中才能得到一些关于城市的信息,这显然是不全面的。倘若农民对城市的日常消费和生活状态有了客观理性的认识,就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也许进城务工人员增加也未可知。
在问卷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大多农村人表示自己习惯了在农村简单但很规律的生活,害怕到城市去会不适应。
这个问题要归结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建设,大多数农村没有商业化的超市、书店、影院等娱乐场所,更别提网络和无线这些城里司空见惯的东西,甚至连最起码的交通设施都不健全,现在条件好了农民还可以看看电视,过去农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种地,这使得农村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生活方式脱节,难免会不习惯城市的生活方式,不愿意进城发展。
三、对推进城镇化的建议和讨论
1.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并不会使农村人口城市化进程有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得不说改革户籍制度还是有一定必要的。农民身份向普通居民身份的转变,也是推进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在城务工人员内心的自卑感,也能让居住在农村的人们更加理性地选择是否进城务工。
2.大力宣传中等发展城市,引导农民工向中等城市发展
城市一直在发展,就会一直需要劳动力,但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眼中只有北京、长江三角洲等农民工聚集地,扎堆地往同一个地方跑,导致供大于求。我们知道,农民工的流向会有以下两个特点,向经济发达的地区流动和向非农业转变,并且为了获得更高的薪资,他们往往会选择大型城市。其它中等发达城市则获得较少的人流,相比之下,随着中央“中部崛起”计划的开展,中等发展城市更需要人力,农民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点毋庸置疑。
3.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
大力发展城乡一体化是促进农民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我们不仅要让城市向农村扩展,也要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村变成现代化的新城市。
目前除经济增长外我国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促进农村人口迁移,例如人均耕地面积减少、城镇新增岗位增多、城乡收入差异等。我们在看到人口不断外流的同时,也要看到回乡的人。他们可能由于子女教育或是家庭原因而放弃在城里工作回到乡下,这类人拥有改变农村的巨大潜力。这时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应开展一系列宣传和政策激励活动,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例如提出政策性措施,包括承诺为返乡者提供当地资源(例如信用和土地)等。
城乡一体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许多农村道路不畅,娱乐场所匮乏,与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脱节,甚至水电都供应不全。这些对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是致命的问题,急需解决。
现如今,许多农村缺乏教课的老师,教育设备也不齐全,很难完成高质量的教学计划。对此,政府需要完善对乡村教师的补贴,发放教育津贴,让农村的孩子们可以安安心心地念书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走出乡村,报效祖国。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这也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我们大力提倡合理的城镇化建设,归根结底,还是希望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然而,虽然目前农村的计划生育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有待提高,我国人多地少,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也是造成在城务工人员过多的原因之一。大力提倡计划生育,让农民占有合理的土地,一方面有地的农民可以自食其力,靠农业致富,另一方面控制进城务工人员的人数,进城务工的人少了,自然竞争就少了,也就不会出现城市劳动力供大于求,这样有助于进城务工人员减少就业压力,并且拿到满意的工资。
总之,农民城市化不能光靠进入城市,城市化的道路也不止进入城市生活一条。乡村发展为城市需要很长时间,但这必不可少,也是急不来的。农民城市化是一个慢活,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相信,如果只一味地把农村人口迁移到城里完成城市化,那永远都不可能完成农民工城市化,因为农村土地依然在那里,它的经济、设施依旧那么落后,在那长大的人会不可避免地与城里人产生差距,也只有消灭或尽可能减少这样的地方,才能从根源上完成农民工城市化的任务。
4.关心进城务工人员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
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交范围狭小,大多与同事和工友交往,缺少温暖与关心。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指让农民迁移到城市来,还要让他们在心理上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完全摆脱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和潜在的自卑感。
政府要从文化宣传入手,努力向人们宣扬和灌输“市民、农民一家亲”的理念,多举办破冰活动,让进城务工人员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另外,政府还要在政策上对进城务工人员给予优惠,处理好他们的子女、老人的教育、生活问题,让农民工没有后顾之忧,健康快乐地在城市里生活。
5.城镇化建设不可急功近利
城镇化建设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但过快的城市化是不正常现象,城市化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这样反而会违反发展规律,带来不可估量的灾害。
我国优质的耕地少而且破碎,难以集约化大生产,一个国家不能缺少农民,一味赶着扩张城市,让农民完成市民化迁移,耕地减少,从事农业的农民减少,我国会产生巨大的粮食危机。另外,如果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无房无业,则会成为社会潜在的威胁,导致犯罪率上升。有些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到顶峰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这一切都说明城镇化建设太快并不完全是一件好事,政府需量力而行,谨慎为之。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9-0035-0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来临及普通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使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通过我校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班,分析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现状,从微观上剖析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状况。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我校三个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进行问卷访谈,其中1班70份,2班70份,3班80份,调查目前教育教学质量状况,为系统构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供实证材料基础。
2.方法。
通过对学生抽样问卷调查来进行。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问卷采取平均抽样的方法,对抽样班级所在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保证了问卷结果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同时,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还借鉴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及其社会上对于类似选题研究的相关文本资料,对现阶段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进行初步研究,采用面对面访谈和电话访谈方式进行。
二、结果
1.就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来看,显示了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不高。
究其原因在于:成人高等教育单独开班进行教学的课时很少,一般与普通高校学生同时上课,所以无论是教学内容、方法、态度、效果、管理以及教书育人方面,都没有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特色,此种情况影响了教学质量满意度。见表1
2.就教学质量的满意度评价来看,对学校教师总体的满意度不高原因在于。
教师注重普通高等教育教学,忽视成人教育特点,没有考虑到成人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学习效果差。由于没有专职的成人教育教师,学校招聘的教师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学术水平、人格魅力等方面没有多大问题,关键在与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互动交流的次数多与层度深,与成人教育学生可能缺乏交流,只有在课堂上才交流;课外缺少更深层次的互动。另外,高校教师对学生也缺乏公平的认识。为成人教育学生一般是“混文凭”,所以导致对成人学生缺乏公平的对待。见表2
三、讨论
通过对我校三个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班教学质量的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可以窺视其存在的诸多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管理者对成人教育质量认识存在误区。
应当看到,当前,一些普通高校领导干部对发展成人教育的认识不足,他们重经济轻教育,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就教育部门内部来说,重普教、轻成教的思想依然存在。个别办学单位不能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将经济利益放在了不恰当的位置,认为少一些管理便少一份投入,多一个学生便多一份收入。因此,在教学管理中不愿花力气、动真格,缺乏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没有建立规范的督学制度,或是一些制度形同虚设、个别办学单位放松对教学规律的研究,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员,缺少必要的硬件设施,致使管理上存在混乱。这种在很长时期内建立起来的观念和体系已显示出诸多不适应。这种错误的教育管理源于教育管理者对成人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新认识不够。因此,成人教育的各级领导要转变观念,彻底改变重普通教育、轻成人教育的倾向,突破狭隘的旧教育观念,切切实实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一项大事来抓。
2.成人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举办的成人教育管理体制基本沿用普高的管理体制,易造成成人教育普教化倾向,没有注重成人教育的特点,当然不可能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普通高校要“一套人马、两面作战”,其专业门类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设备条件优越,具有从大专直至博士后各层次的培养能力。两个方面应相互借鉴,优势互補,使我国普通高校内的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结构更趋合理.功能进一步优化。
Abstract: I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on the bilingual education. This paper investigated the condition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 on bilingu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and analyzed the following respects,such as: the necessity of bilingual education,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students,the election of textbook,the ratio of teaching,teaching method,test mode,and the conditions of masting and self-study. Suggestion and advice is proposed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textbook,teaching strength,and student’s English level.
关键词: 双语教学;会计学;教学效果
Key words: bilingual education;accounting;the effects of ed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69-02
0引言
加入WTO后,我国与外部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频繁,迫切需要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专业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学校和学院有关政策的指导下,我系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开设了《西方财务会计》和《国际财务管理》2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本文即是在对本专业学生双语教学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双语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1会计学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1.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此次问卷调查对象为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05级1、2、3班的学生,调查人数共108人,其中女生86人,男生22人,所占比例分别为79.63%和20.37%。其中通过CET4和CET6的学生共71人,所占比例65.74%,而其余37人只达到学校外语教学基本要求,占34.26%。
1.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此次问卷对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学生满意度、教材选择、授课时间比例、教学方式、考试方式、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和自学情况等8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1.2.1 双语教学必要性调查分析
对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方面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1.2.2 双语教学满意度调查分析
对于学院所开设的双语教学课程教学质量调查情况如图2所示。
调查结果并不乐观,说明目前双语教学的开展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2.3 双语教学教材选择调查分析
对于双语教学课程使用哪些形式的教材或参考资料调查情况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英文原版教材加上中文注释的教材。
1.2.4 双语教学外语授课时间比例调查分析
对于双语教学外语授课时间比例调查情况如图4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愿意接受的英文授课时间比例为50%-80%。
1.2.5 双语教学外语教学方式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是愿意接受PPT课件为主,结合板书的教学方式。
1.2.6 双语教学考试方式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于考试方式还是应该外文命题、外文答题形式。
1.2.7 学生对课堂内容掌握情况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对课堂内容当堂能理解多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会计本科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上课内容。
1.2.8 学生自学情况调查分析
针对学生每天花在本课程上的时间有多少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会计本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自觉程度远远不够。
1.3 结果分析
综合问卷情况,所存在的问题如下。
1.3.1 双语教学教材价格较高且阅读困难英文原版教材价格偏高,直接从国外购买花费巨大,即使在国内购买原版教材的影印本,其定价通常也在国内同类教材的一倍以上,英文教材按西方人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使得学生阅读英文教材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1.3.2 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双语教学师资的获得通常有两种途径:一是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二是在本国专业教师或外语教师中进行培训。聘请外籍专业课教师费用昂贵,而对专业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
1.3.3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受高校扩招的影响,在校大学生英语水平有所下降,尤其是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差,学生个体之间英语水平差异较大。
2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双语教师培训与引进力度学校要采取特殊政策大力培养双语教学人才,可以考虑引进海归的专业教师或者直接聘请外籍教师或专家进行教学工作,加强双语教学人才队伍建设。
2.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扩大知识容量利用Power Point制作多媒体课件,不但可以节约英文板书的时间,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3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要精讲、少讲,学生要多说、多练;教师应讲清重点和难点,学生要练习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练习英文或中文的表达。教师在备课时应区分哪些内容适合学生自学,哪些内容应该重点讲解。对于自学内容,课前对学生提出相应要求,在下次课堂上以讨论或提问的形式来检查。案例的讨论应与教学内容相协调,每一个概念或原理讲解后,通过案例讨论和发言,不断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课后作业是熟悉和掌握决策方法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练习外语写作的好时机。
2.4 引进双语教学专用教材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方面,应优先考虑引进双语教学专用教材。相对于英文原版教材,双语专用教材既保留原版教材的原汁原味,更有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对其重要部分的中文注释。相对于国内教材,国外优秀教材具有明显的优势。教材内容信息量大,资料丰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而且,配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辅导材料。
2.5 分类教学,因材施教由于学生个体之间英语水平的差异,在开展双语教学前可对学生进行英语测试,根据学生英语基础和个人意愿进行分班授课。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同学,在授课、作业练习、考试等各环节适当增加使用英文授课的时间比例;而对于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同学,则相应减少英文授课的时间比例,以保证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双语教学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建议加大双语教学班的学时和学分。
3结论
通过本次双语教学的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也是我校会计学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对于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发展则应严格控制规模,要随着双语教学观念在学校、教师、学生中的逐步普及与深入,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稳步扩大开展规模,才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宛秋.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实践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8,(3).
[2]刁叔钧.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双语教学的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会计之友,2007,(7).
[3]王军会,孙燕芳.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会计之友,2007,(5).
【关键词】六岁儿童 交往能力 探究一、问题的提出
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同伴交往的顺利发展以及和谐的同伴关系的形成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1.教育观察分析法。我运用了自然观察,因3-6岁儿童还很难用语言表达更多信息。在平时观察中按具体情况又用到如下方法:“与老师交往”用了活动中定期观察;“与同伴交往”用日常观察;“同伴地位”用了个别测查;“交往策略”用了情景观测和日常观察;“与陌生人交往”用了定期观察。
2.问卷调查分析法。为了掌握家长对幼儿交往所持的态度,也为了消除家长顾虑是其对教师建立信任感,我设计了家长问卷调查表。[见附表 表--3]
3.文献研究法。我参考查阅了相关书籍、期刊、报纸等。文献收集渠道:一资料室收集。二通过图书馆收集文献。三通过参加幼教研讨会收集资料。四上网查阅资料。
4.同伴提名法。同伴提名法主要是通过对每个实验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是受欢迎、被排斥还是被忽视等情况来了解幼儿的同伴关系状况。本研究在前期采用了此法对大一班50名幼儿进行调查。
(二)研究对象。大二班幼儿,年龄5-6.5岁,共50人(男33人,女17人)。
表-1 大二班幼儿年龄分布情况统计表 总人数:50人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观察幼儿同伴交往现状。
表--2 幼儿交往现状抽样调查表 总人数:50人
此阶段抽样调查表是从交往、同伴交往、哪种类型的同伴交往三大部分组成。
其次,又采用同伴提名法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状况作了调查。
第二阶段:掌握家长对幼儿交往所持的态度,此阶段用了问卷调查法 [见附表--3]家长所持态度可分为三个类型即:教育鼓励型(A.能对幼儿交往予以指点关照B.能对幼儿交往予以鼓励的)、控制及限制型(A.害怕幼儿在交往中受人欺负B.担心幼儿在交往中弄脏衣服)及反对或放任型(A.不支持幼儿从小与人交往B.随幼儿性格自由发展)。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同伴间社会交往现状的情况分析如下:
1.同伴间社会交往现状调查统计表。
表-4 幼儿同伴间社会交往现状调查统计表总人数:50人
此表显示有的孩子因待人欠和善未能被人接纳或因自己私心太重,也有极少数由于胆小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如大一班有位幼儿从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做早操也不参加区角活动,家长也为此找我们说过,说如果孩子不愿去就别让她参加了让她一个人看书吧。但许多孩子对我说“老师我喜欢来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玩。”
2.采用同伴提名法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状况作了调查分析情况如下: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同伴间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差,同伴交往关系存在着问题。
(二)对家长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情况如下:
表--5 家长问卷调查统计表 人数:50人
因为这三项内容不可横向比较,因此我又做了一个复合条形图来进行纵向对比:
(图一)
(附表): 表--3 家长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您们好!为了了解您对幼儿社会交往所持的态度,希望您能如实填写本表,以此来让我们共同关注和讨论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衷心地感谢您们的参与合作!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教材 问卷 维度
本文主要就新课程标准视角下的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高师生认识和使用教材的水平,并向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城乡小学及教材编写单位提供改进建议。本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在赣州34所中小学大面积发放调查问卷及进行课堂观察、访谈等,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看法和态度,其中,对部分初一学生发放问卷是考虑到他们在结束了整个小学的英语课程后可能对小学英语教材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一、调查分析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
在调查的34所赣州各中小学中,共有五种不同版本的小学英语教材被使用,现对这五种小学英语教材做简要的介绍。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PEP)》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加拿大LingoMedia国际集团合作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小学英语教材,2003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2.小学《新标准英语》是由外研社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联合编著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4年出版。整套教材共8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3.《新版小学英语》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新加坡泛太平洋出版有限公司在原教材《小学英语》(NewPrimaryEnglishforChina)的基础上,重新编写的一套小学英语教材,2002出版。全套教材共八册,每学期一册,供小学3―6年级的学生使用。
4.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著的《牛津英语》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和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有限公司在牛津英语教材(EnglishFirst),(OnTarget)和(OxfordEnglish)的基础上合作改编的一套教材,1999年出版。教材共八册,供小学三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的学校使用。
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麦格劳-希尔教育出版公司合作出版的小学英语教材,2001出版。整套教材共八册,每册教材分为六个单元。
二、对各版本教材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
笔者主要在赣州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学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查,考虑到小学生对教材的认识有可能不够深刻和全面,还在个别初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的是得到更加全面、客观的数据。调查在赣州城乡34所小学、初中进行,样本为赣州城乡34所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样本总数为256名。
按照《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的设计要求,调查问卷以总体印象、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与工艺水平等五个维度为出发点,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计。
表1从不同角度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汇总,给出了学生对各版本教材的总体评价情况,其中对教材看法栏目下的知识、文化、规律、编制、特色各列的数据分别是学生对被评教材在知识与科学性、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认知与心理规律、编制技巧、特色等5个维度的评分,最低为1分,最高为5分,得分越高表示学生评价越高;总分列的数据为各维度得分之算术和,最高为25分。
从表1可以看出,赣州城乡各小学对五套小学英语教材的评价均为良好,教材印象算术平均分为3.37,广大师生对各版本教材的认可度处在中上水平,各套教材在不同的方面,各有长短。
在知识与科学性维度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8,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教材在对知识内容的选择、组织合理,指导思想先进,内容科学性、发展性较好,师生满意度较高。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52,为所有维度中得分偏低的项目,说明师生对教材中体现的思想意识培养、道德品质塑造、各种文化的融汇等方面还有更高的期待,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在认知与心理规律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67,各版本教材所得的多是良好的评价,说明各教材各章节、单元规划较合理,重点、难度把握得当,让学生有学习兴趣,并能循序渐进地进行英语学习。在编制技巧维度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85,为所有维度中得分最高的项目。各版本教材得分均较高。说明各出版社在教材的基本编写、印刷上都做得较好,对教材各种成分的安排及区分均较明确,师生满意度高。在特色等维度的评分中,五套教材的平均分为3.74,每套教材在此项得分相对其它项来说标准差较小,说明广大师生认为各版本教材均有较明显的特色。
三、对各版本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结论及建议
对一套教材要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需要有对教材本身的大量分析以及对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本文对各版本教材的使用现状总结只是根据教材在赣州地区各小学的使用现状中反馈的数据进行的,反应的是教材在赣州地区使用情况的一个侧面,且不同地区的使用群体对同一套教材的评价也是有差异的。本文并不是对教材的整体进行分析和评价。
调查中,广大师生对人民教育出版社的《PEP小学英语》印象较好,这套教材在赣州地区小学的选用率也比较高,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20所选用过此套教材。从各维度分析结果来看,《PEP小学英语》各项设计均较合理,标准差小,没有明显的缺陷,是一套很全面的、广受欢迎的教材。其中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也是这个调查维度中五套教材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英语(新标准)》文字流畅,插图生动,章节清楚,各成分区分明确,版面美观,编排科学合理。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小学《英语(新标准)》也是一套选用率较高的小学英语教材,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较好,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小学《英语(新标准)》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在知识与科学性得分4.25,为此维度五套教材中得分最高的一套,说明该教材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上科学合理,被广大学生的接受和认可。编制技巧和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4分左右,得分较高且均匀。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一项,教材在这个项目的设计上可以再做努力,让师生更加地接受和认可。
进行问卷调查的34所学校有13所选用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新版小学英语》,师生在此套教材总体印象上的给分相对不是很高,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均匀、全面的教材。在编制技巧和特色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几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课文中有些意思不好理解,出版社可就此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牛津英语》是一套在发达地区使用率较高的教材,但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5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来看,《牛津英语》标准差较大,即教材在各维度的评价结果有较大起伏。按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编制技巧、认知与心理规律、特色、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知识与科学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较低的两项,也是同纬度中得分较低的教材。调查中学生也多次反映此套教材难度较大,不易吸收。出版社可以在这两个项目的设计、安排上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做出一些调整,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孩子对英语学习的不同定位和要求。编制技巧维度是此套教材在调查中得分最高的一项,为4分,说明《牛津英语》编排科学合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小学《英语》在赣州地区的选用率相对来说较低,调查的34所学校有6所选用过此套教材。师生对此套教材的印象属中上水平,从各维度的分析结果来看,各分析维度分值的标准差较小,得分无很大的起伏,教材在在知识与科学性、编制技巧、特色维度中,教材的评价得分均在中上水平且较均匀,说明这是一套比较全面的教材。在思想品德与文化内涵和认知与心理规律这两个维度中,其它四套教材相对来说获得了更高的得分,这也意味《新版小学英语》可以这两个项目上再做努力。此外,调查中学生多次提到单词难度过大,出版社可就这个提议做一定的了解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