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资产管理公司规章制度

资产管理公司规章制度

时间:2023-09-20 16:57: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资产管理公司规章制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资产管理公司规章制度

第1篇

关键词: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施工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一)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比如办公场所、塔吊、挖机、装载机等。固定资产不仅是施工单位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也是其劳动手段。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二)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特性

施工单位的固定资产普遍具有价值高、数量巨大、使用周期长的特点,而且与其他行业固定资产相比,施工单位固定资产因项目所在地的不同,还具有品种多、使用地点分散的特殊性,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核查困难,加大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因此,各施工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得以保全和创造效益。

二、施工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通过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贯彻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规范各部门、各项目部员工的工作流程,有助于全体员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能够促进单位全体员工形成高度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

(二)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

首先,通过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能够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特别是能够有效制止一些违法行为,保障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其次,加强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利用,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有效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能合理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增强其竞争力,从而提升施工单位的综合实力,使其在行业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三、施工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领导的思想意识决定了单位的发展方向,施工单位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必须从领导做起,树立起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单位领导要充分认识固定资产是施工单位参与项目投标、承包工程、开展工程施工、创造效益的物质基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行动上要积极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购建、保管、使用、维护、盘存及处置工作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要自觉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督促与监督单位各个部门、各项目部贯彻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奖励、鼓励固定资产管理的先进做法,打击和惩处不良行为,采取一切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施工单位健康全面发展。此外,应通过文件、会议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促使单位全体员工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达到上下齐心协力、全员参与,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只有具备了强烈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才能够通过意识支配自身的行为,最终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全面开展。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必须紧紧围绕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种类多、分布广、价值差别大、使用部门分散等特点,结合施工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例如,物资设备采购制度、验收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验收制度、报废制度、维修制度、资产评估确定制度、资产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制度、审计制度、资产档案管理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制度、资产的内部转移制度、资产价值的增减变动制度、固定资产卡片制度、各项目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各个部门、分公司及项目部的职责。同时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为基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教育,达到从施工单位管理者到全体职工都能结合工作实际,了解、掌握相关制度,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另外,在施工单位内应有专门的部门来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督促相关部门及项目部切实履行其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定期对其部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固定资产的审批、采购、使用、保养、报废等各个程序都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规章制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通过各个部门的共同参与来保证施工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规范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编制

决策机构应联合财务部、物资部、使用部等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进行合理预算、科学筹划,为企业节约成本。特别是在购进大中型设备时应根据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发展目标、前景规划、固定资产使用状况等进行分析和论证,确定固定资产的投资项目并对准备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从应用和性能等方面全方位论证购买大中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编制相关的投资预算,以防因决策失误造成盲目购置给企业带来损失。

(四)严格固定资产采购审批程序

第2篇

Abstract: Taking the perfecting standard rules and regulations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financial management to improve enterprise efficiency, and puts forward his own views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pply it in enterprise.

关键词:会计核算;财务管理;预决算管理制度

Key words: accounting;financial management;budget and final accounts management system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8-0068-01

0引言

为应对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适应和配合集团整体上市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要求,必须不断完善和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方式和手段,突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通过加强对企业管理各方面的控制,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真实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为此,唐山矿业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以完善规章制度为突破,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建立完善财务制度规章,重新审视财务流程

1.1 完善审批程序、加强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资金收支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一步,也是日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要求,结合唐山矿业的实际,我们制定了适合自身的资金管理制度。①资金管理实行额度授权批准、集中审批制度。公司各机关及职能部门的资金运用实行预算以及审批核准制度。通过岗位分工及授权批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规范货币资金支付程序等。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资金统一管理。要求有关各单位根据预算分解目标,编制本单位本月的收支预算表并报公司财务部,通过预算管理将各单位的所有收入、支出纳入财务统一管理,从公司全局协调资金的分配、运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防范和化解因资金短缺等给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强调资金有偿使用,减少资金占用和闲置浪费;严格执行国家《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支付结算办法》以及集团公司有关内部结算的规定,加强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对库存现金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盘点,根据分析预测,保留合理额度的库存现金。

1.2 制定经费预决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在日常管理中的作用严格执行全面预算及全面成本制度。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发挥财务管理控制、考评作用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工作中,为全面有效、严格地执行预算制度,我们制定了详细的预算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①按月滚动编制每月盈亏预测表以及成本费用预算表,认真分析实际与预算之间差距的原因,为相关部门改善管理决策、采取相关的适当措施,保障预算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提供信息咨询和决策支持。②扩大预算管理范围。把所有收支(含基建、技改支出等)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准确全面地反映所有部门机关的收支状况,减少预算外收支现象。③细化预算科目。通过细化预算科目,细致分析预算涉及的相关活动,一方面有助于增强预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通过预算目标、任务的层层分解、具体落实,有利于预算的有效执行以及实现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的业绩考核。④强化预算刚性。为保证预算的贯彻执行,必须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在充分考虑各方实际情况和咨询意见的基础上,预算一经制定不得随意修改。

1.3 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资产管理首先,财务部门必须和有关部门定期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理顺财务部门同各相关部门的权责关系和权责范围,并形成书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做好控制、审批工作,注意避免资产的重复采购和闲置,加强对资产从采购到使用、处置全过程的监控。其次,加强会计核算和实物盘点,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定期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企业整体资产真实状况,保证资产账面价值与实物经济价值的一致。再次,由于多数资产设备的专用性较强,财务部专门设立工程组负责对资产的日常核算,强化财务人员对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最后,针对资产管理中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调研研究,解决疑难问题,及时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结合集团公司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完善本企业的资产管理措施、程序和办法。

1.4 加强财务分析,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财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管理工作要在认真核算、真实反映企业各项经济活动耗费成本的同时,通过加强对成本组成结构、构成比例、变化趋势等数据的财务分析,获取成本数据背后所传达的企业经济状况变化信息,抓住经济活动的实质从而指导制定相应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

2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有效执行

2.1 加大审计力度,促进科学管理如何发挥审计的作用,是探索企业规范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唐山矿业来讲,我们通过与外部审计机构交换意见和业务交流,不仅可以发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而且有助于提升公司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督促相关人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对促进企业的科学管理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第3篇

    2.负责公司的食堂管理、宿舍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厂房管理、基建工程管理和房屋修缮、装修管理等综合事务工作;

    3.负责公司资产管理、办公用品和劳保用品的管理工作,避免公司资产流失和浪费;

    4.全面负责公司守卫管理工作,包括守卫值班、公司治安状况、消防安全及公司重大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确保公司人员、财产的安全;

    5.负责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推行,执行与追综,维护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权威;

    6.负责公司车辆的管理和司机的管理工作,包括车辆调度、使用、维护保养,确保车辆及人身的安全;

    7.负责公司办公楼的日常管理工作和综合服务工作,确保后勤保障到位,工作顺畅和环境优雅;

    8.负责对公司突发事件的处理工作,协助公司处理各项突发事件;

    9.负责做好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处理工作,确保安全;

    10.负责公司各部门的办公秩序和纪律状况,确保工作正常有序无违纪现象;

第4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企业发展;投资管理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企业现代化程度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即为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必须保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价值。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学管理能使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获得保障并使其效能获得充分发挥。

1、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1.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在企业的现实经营中,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投资回报等常被列入企业年度考核的指标,而对于固定资产,企业领导只关心是否还存在、是否还具有使用价值,只要能安全运营,满足生产需求即可,往往忽视了对固定资产投资内在价值的管理,对其投入与产出缺乏科学的衡量标准,更缺少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深层次探讨。

1.2短期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一般来说,对于集团公司整体而言,通常按照相应的监督管理权限,侧重考核绩效成绩,往往不会干涉子公司和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但是在资产处置方面,集团公司总部依然具备管理权。这样一来,由于下属公司没有充分了解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为了能按时完成任务,实现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往往会在较短的时间之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固定资产的功能,甚至还会出现运转超负荷的现象,并且在完成生产任务之后,也不重视固定资产的维修和保养,在一定程度上埋下了安全隐患,有可能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1.3帐外资产的形成

一般来说,对于集团公司而言,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往往是依据同一原则统领全局、按照同一标准统筹平衡,相对忽略投资需求的差别化,这样一来,就会限制子公司和分公司的资产购置,由于一些设备与子公司和分公司管理者的生活、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经营者在利益的驱使下,为了满足自身需求,在实际的工作中,就会采用不符合管理规定的方式,购置一些与企业生产无关的资产,比如空调、摄影器材、投影仪等办公用品。一方面让总部无法察觉,另一方面又实现了自身利益。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企业集团高额帐外资产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的正常有序进行。

1.4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结构

大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制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制度,投资管理有的企业即使有相关的制度,也没有得到有效执行。投资管理另外中小企业由于人手少,投资管理一般都不配备专门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机构和专职资产管理员,也不定期进行财产清查,这样就不能及时的清除掉那些损坏、丢失以及转移的固定资产。

2、加强企业资固定产投资管理的具体对策

2.1加强资产规章制度建立工作

企业资产规章制度对资产管理各方面都是有所规定的,包括对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不同种类资产的规章,还包括资产购置、验收、日常管理、服务维护等不同环节的管理规定,同时还有对资产管理岗位职责的规定。资产规章制度还应该是动态的能根据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适时的进行更新。只有完备的资产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规范资产管理工作,资产管理才能做到有章可循。

2.2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中各种观念认识

新时期下,投资企业的资产由传统的物资资本积累向知识资本积累转变,这样的财务环境要求我国投资企业建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使得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真确认识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重要性。因此,投资企业应该重视对知识资本的利用,使得投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从而提高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投资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的管理水平,首先应该转变企业财务管理中各种观念认识,并以知识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从而制定有形资本与知识资本组合的财务管理策略。

2.3构建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机构,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科学

受到资金与企业规模的制约,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以及决策等方面都处于弱势阶段。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构建健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制度、机构,包括工程的项目规划、概预算控制部门、内部投资主管部门,构建管理办公室等等,同时还要明确相关岗位职责以及形成的权限,完善监督机制。加强项目决策的控制,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客观性、科学性,杜绝无效的投资。

2.4定期盘点,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并要求相关人员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至少每年盘点一次,有条件的企业尽量要求相关人员每月盘点一次固定资产,以确保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情况与账面记录相符,若盘点中账实一致,则将无差异的数据信息作为固定资产后期对账的期初数据,若盘点中出现账实不符的情况,必须及时查找原因,以确定是否有固定资产未入账或是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过程出现问题,一旦查出问题所在,必须快速给出应对方案,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由于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种类繁多、规模较大,可以引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取代手工记账,通过条形码技术等信息技术全程监控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及报废等整个过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

2.5以系统思想指导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增强系统意识和全局意识,提升管理能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参与者是其责任体系和组织机构系统的基本组成元素,参与者的素质直接影响到项目实施优劣,甚至成败。参与者可分为一般参与者和专职参与者。对于一般参与者,需进行国家、行业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的法律法规的普及,进行行业规划、投资政策的宣贯和解析,以及进行单位相关制度和作业文件的讲解和培训;对于专职参与者,除上述内容外,应鼓励其进行所从事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自学和深造,鼓励其参与从事业务的相关资格认证(如项目管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和招标师等)。

结束语

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企业所有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如果企业拥有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水平,不但会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且还会极大的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相反的,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存在许多问题,不但会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造成损失和浪费,同时还会降低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解决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效能,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琅.投资管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投资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78-79.

第5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概述;管理现状;科学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前言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企业通过不断的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实现了发展与效益的双丰收,更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固定资产管理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运营成本及利润,影响企业科学化管理水平。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资产运作的潜在风险,还能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但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企业发展受到影响,需要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改善管理措施,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概述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1]。在企业中,根据相关规定,对于不在生产经营范围内的物品,单价超过两千元以上,使用年限超出两年的,也属于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化时代,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更能够挖掘其强大的潜力,提高使用效率,节约资金投入的同时扩大企业资产规模,是目前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二、固定资产管理目前的现状

1.认识不清且重视度不够

就目前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相关领导以及工作人员对此项管理工作的认识不清且重视度不够,往往认为此项工作对实际工作的开展没有指导性价值,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严重的不规范性,更使得一些固定资产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浪费、流失、限制等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使得固定资产在调用过程中出现管理不当的问题,盘点困难,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

2.相关工作人员不具备高标准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除了需要法律法规与制度为支撑外,还需要专业人才作为基本的保障。但从目前的企业实际情况来看,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并不具备高标准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等综合素养,尤其是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点过程中,给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困难,更影响接下来工作的有效进行。由于工作人员不具备专业性,使其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不规范行为,要么缺东少西,要么杂乱无章,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损失[2]。

3.监督机制不完善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之间的权责不清,使得核查与盘点工作经常出现失误,更使得账物不符、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很大出入,更出现了一些违规行为,甚至出现固定资产流失现象。在企业发展中,年年都会投入资金购置资产,但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些固定资产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混乱的管理现象,对其的利用效率也逐渐降低,甚至出现重复购置现象,导致企业投资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也随之减少。

三、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对策

1.强化管理意识,提升管理理念

企业应不断强化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让其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提升他们的管理理念,转变传统管理理念,让现代化的科学管理理念深入到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性化管理理念的落实,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并提出宝贵意见,使管理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化、人性化、现代化。

2.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就目前企业中管理相关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企业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从人才选拔上要严把关,对入职的人员进行综合评测,只有专业技术与职业道德都较高并满足要求的才能够进入队伍中;其次,加强原有人才的培训与学习,积极鼓励相关人员进行内部或者外部培训与交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带动其他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制定相关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鼓励员工参与到质量监督工作中来,对于完成好的进行物质以及精神奖励,对于完成不好的也给予鼓励,使管理人员充分发挥作用。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机制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落实规章制度。政府层面,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相关的法律与法规,使监督工作的开展有法可依;企业层面,应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为顺利开展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权责要分清。明确相关责任人享有的权力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要对每个细节进行监督,一旦出现问题,就要追究责任,坚决杜绝各种、等不良行为的发生。第三,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高效性、透明度,有效地解决账面核实问题以及流失问题,避免重大工作失误。

四、结语

企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一些违规行为基本被杜绝,改善了传统管理方式,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增长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效益,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仍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其管理措施,以便促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第6篇

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起来。许多公司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企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都明显增加。因此,企业要发展,就必须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把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只有这样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定资产重采购,轻管理。部分企业单位对固定资产采购比较支持,采购预算和费用都尽力给予支持,尽量满足大家采购需求。但固定资产采购回来后,管理混乱,缺乏严密的程序和必需的监督制约,人为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忽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管理上的漏洞。管理意识淡薄,重购买、轻管理,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现象严重,未制定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虽然有制度,但未按规定执行,或执行了只是流于形式,管理松散、漏洞较大。例如,固定资产不是由专卖部门采购,设备领用时,没有相应的领用申请单或领导审批,没有定期组织设备的清点等等。

2.制度不健全,缺乏定期盘查制度。固定资产购置制度不健全。购置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想买就买,盲目购置,无序购置。为了一个项目购置了一些固定资产,但等到这个项目结束后,这些资产也就无人过问、使用。有的单位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账实严重不符,固定资产账卡形同呆账。甚至有的固定资产从购置之日起就一直被搁置,包装也未拆开过。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购买时一味追求“小而全”,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有些大型机械,购置后利用率不高,长期闲置不用,无人负责保管,甚至个别部件丢失,人为地造成流失,资金浪费巨大。

3.缺乏科学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虽然是一个单位开展正常业务的重要基础,但由于管理层重视程度不够、固定资产管理繁琐、相关规章制度制定上的不完善和执行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目前管理混乱,供需失衡,严重的还会出现资产贬值,甚至诱发违规违纪事件。有些企业部门之间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不清楚,有问题互相推诿。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变动频繁,而资产和清算移交工作未同时跟上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资产流失和帐目不清。投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分为对内长期投资和对外长期投资。对内长期投资的目的是扩大再生产,对外长期投资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正确确定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依据,而正确计算固定资产的年使用成本,则是确定固定资产经济寿命的基础。无论是对内长期投资,还是对外长期投资都具有相当大的风险,而我们在选择投入时,缺乏分析研究,比较盲目,忽视了长期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级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各单位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进一步提高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就难以落实,要克服那种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其次,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我们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要抓落实,不搞形式,动真格,不走过场,要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

2.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手段。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指固定资产日常的维修、保养和保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应实行归口分级管理,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的权限和职责。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资产使用部门对部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负责,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实物资产的日常维护与保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应建立企业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应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实物台账。同时,健全固定资产的购建审批制度、验收管理制度、保管使用制度、转移报废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内部稽核制度,做到账、卡、物相符;制定固定资产报损报废、有偿调拨、转让变卖、租赁抵押等规定和申报制度,使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做到合理、节约、高效。

3.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制度,确保账账、账实相符。首先,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增强财会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工作态度,在财务入账时认真审核,与资产部门加强沟通,确定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资产视同资金管理,及时与资产部门核对,确保账账相符。建立固定资产盘库制度,不定期地进行固定资产盘点清查。通过清查,及时发现问题,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其次,改进会计核算方法,采用权责发生制处理。在权责发生制下,中小学校购置固定资产时,不再列入当期“事业支出”科目,而是借记“固定资产——成本”,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提取折旧额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固定资产”与“累计折旧”之间差额为固定资产净值。

三、结束语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及经营的重要物质条件,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我们要要以精细化管理为手段,提高管理意识,规范管理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结合外部环境变化对管理工作进行动态调整,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使企业更轻松、更有效地管理好固定资产。

第7篇

关键词:公路固定资产;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1

公路固定资产是公路部门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管理好使用好这些固定资产是每个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责任,也是公路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公路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路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近年来,公路部门投入大量的资金新建、改建了公路超限检测站、应急处置中心、路政派驻中队等办公用房和道班房等公路附属设施,购置了大批的执法用车、电脑、网络设备、公路检测仪器、应急处置机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大量投入使许多基层公路部门改善了办公、生活环境,加强了执法装备,提高了办公自动化程度。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及基层公路部门采取的一系列有力举措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目前在一些基层公路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做好公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任重道远。

一、当前公路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公路固定资产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落后、资产使用效率低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一直是公路部门的一个薄弱环节,仍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有些公路部门领导及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存在“重钱轻物”的思想,只注重公用行政经费的管理。比如,在行政管理经费的开支权限、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集体福利费等方面有较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却不重视,管理意识淡薄,管理责任不明确。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基层公路部门缺乏长期、有效的购买、验收、保管、使用、维修及清理报废的管理制度,购置无计划,缺乏可行性研究,只凭领导个人的意见仓促上马,盲目购建,过后又长期闲置,造成极大浪费。

(三)固定资产账实不符。有些基层公路部门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在人员更换频繁的情况下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脱节,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二是少数人员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或减少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调整;四是有些公路部门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五是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办公桌椅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一些在公路专项工程专账中列支的设备,项目结束后未将固定资产移交单位管理和使用,使这部分固定资产游离于账外。

(四)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履行规定程序。有些基层公路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存在自行采购的现象。在固定资产毁损、报废、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

(五)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有些基层公路部门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或者即使清点、对账也采取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导致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公路部门有的道班房长期空置,有的无偿借给改制养护公司,有的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有的甚至被附近村民无偿占用,疏于日常安全监管。

二、加强公路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抓好固定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延长资产使用寿命,是切实加强公路固定资产管理和增强后勤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抓好:

(一)严格遵守财经法规,树立依法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公路部门要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固定资产的财经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把固定资产放到与现金资产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管理,彻底改变“重钱不重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固定资产的购置要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国家资金。固定资产在报废、调拨、变卖时,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和审批,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固定资产内控力度。把固定资产管理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只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是实行计划购建制度,编制项目计划、预算,进行可行性经济效益分析;二是建立购建固定资产验收、检查制度,建立总分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编号逐项核对控制制度,定期进行盘点;三是建立固定资产保管、领用、登记制度,固定资产由专人管理;四是固定资产的修理实行计划维修制度,特别是公务车辆,应实行定点维修;五是建立公路固定资产的“门票”制度,凡借出、租出、售出的固定资产,由管理部门填具门票,经批准后,方准出门。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建立一支责任心、事业心强,素质高的资产管理人员队伍。

第8篇

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不断深入,在越来越强调项目和追逐外部效益的同时,应狠抓内部审计、认清现有内审方案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探析一套适合资产管理公司的内审策略,进而督促完善内审体系对于转型中的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点,同时对其他金融机构和监管层做好相关风险管控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内审策略 公司治理

一、商业转型后资产管理公司内审现状综述

2005年,公司审计分部撤销,内审职责归于现在的各分公司。目前,分公司内审体制主要为设置岗位:内审岗位主要设在综合管理部、资金财务部等部门。分公司还成立了审计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分公司的日常审计工作。

分公司内审的职责主要是根据总公司内审有关制度要求,采用总公司标准化的内审工作表,对分公司的终极处置项目审计、定期(按季)财务费用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并牵头配合监管部门和总公司检查等。

总体来看,各分公司都能按照总公司各项内审制度的要求,按时完成各年度的审计任务,使内控制度得到了实施,为资产处置项目等业务管理和财务收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监督。但内审工作还存在机制不健全、监督缺位、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二、把脉内审症结,切入具体相关薄弱环节

(一)内审独立性缺失

1.内审部门设置及人员缺乏独立性。各分公司均未设置独立的内审部门,分公司内审岗位设在其他部门内。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内审人员关系如人员编制、人事调配、工资福利待遇等均在分公司,同时分公司内审人员均为兼职,有的还身兼数职,如重庆分公司内审人员还要负责党务、纪检等工作,致使内审人员在审计时主观上心存顾虑,客观上缺乏时间和精力。此外,多身份角度看待问题,也有碍审计结果的公正、独立。

2.内审结果缺乏独立性。内审结果或报告路径需经各分公司总经理签发后上报总公司审计部门,造成内审人员实际上更多的是向分公司总经理负责,而不是向总公司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结果和如实报告方面受到制约,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体现。

(二)内审质量较低,审计结果未真正触及风险点

从2010年审计表格报告显示,档案中资料缺失、项目内容填写不全、无签名等合规性方面问题反映较多,而对方案执行不力、资产处置不及时、资产(特别是高风险高收益新业务)管理不当、尽职调查是否尽职、风险预测是否到位等实质性问题却鲜有涉及。其主要原因一是生存压力大,加大了内审的“容忍度”;二是内审人员主要靠查阅项目档案和询问项目经理,而未能在项目进行时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情况,审计结果客观性不能完全保证;三是虽然表格覆盖多种业务审计内容,从经营管理、尽职调查、营销推介、估值定价、处置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处置效益等方面对资产处置终结项目进行整体评价,规范了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效率,但评价结论只是通过对项目处置全流程进行了打分评价,仍不能全面反映所扣分问题的全貌和实质。

(三)内审覆盖面滞后,存在较多空白地带

转型中各分公司面对不良资产“资源”枯竭的现实,都充分利用公司平台开拓了新的业务领域,如融资租赁、财务顾问等,但并非所有的新业务都得到审计。如**分公司2010年开展了三项中间业务,但只有一项业务在总公司进行常规审计抽查时被审计,另外两项业务未被审计。究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总公司未要求分公司对中间业务进行审计,另一方面分公司也未主动开展这些业务的审计,这就导致了有些业务的审计遗漏。长此以往,将不利于中间业务下一步的稳健发展。

(四)内审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标尺依据

虽然内部审计的出现和设立是出于公司内部管理的需要,但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内部审计发展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内部审计首先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对企业保证国家财产保值增值进行监督,其次才是从公司的立场出发。因此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在公司内部审计的发展上更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外部环境法律法规的规范必不可少。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我国关于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严重不足,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体系仍不完善。

(五)内审的对外披露、报告机制仍然空缺

公司对各分公司进行审计后,并未将报告抄送当地监管部门,也未进行沟通。外部监管与内部审计的沟通不畅,将影响到审计效率的提高,也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业务的发展。

三、探析内审策略,多层面促升内审质量

(一)抓理念提升,重点提升高管层意识

公司领导首先要充分认识内审在公司商业化转型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将其意识很好的贯彻落实,把内审工作作为内部自律和加强内部控制的主要手段,不能因亟须发展业务而忽视内审。同时,内审部门也应转变传统的“查错纠弊”的观念,发挥审计的咨询顾问和审计增值作用,使内审成为保障公司新业务稳健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抓审计独立性,确保内审权威和专业性

要积极探索建立独立的内审体制,确保内审权威性和专业性,使其工作职能得到有效发挥。一是公司应根据自身实际,将内审报告路线调整为直接向总公司内审部门报送或同时向分公司总经理和总公司内审部门报送。二是公司应通过引入各类业务的专业内审人员以提高内审人员整体资质和专业水平,使内审人员配备与分公司业务发展相适应。三是要建立内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内审人员进行培训,特别是对新型业务的审计进行培训,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抓内审方式方法,注重差别化推动和后期延伸追溯

1.要改善内审手段。内审人员要充分利用非现场审计手段,对业务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在此基础上确定现场审计的重点,通过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2.要注意发挥总公司和分公司两个层面的作用。在内审管理中,总公司与分公司审计人员要有所侧重,总公司要注意抓宏观,抓规章制度的完善,抓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切实加强对分公司内审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与考核。分公司则应注意针对本单位人员思想与工作实际,抓好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实施跟踪检查,发挥监督职能,有效地预防、化解和控制各类风险。如在对商业化处置终结项目审计中,分公司主要负责严格按照审计标准进行审计以及针对审计中发现问题进行处理与督促整改。而总公司则可根据各分公司内审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对处置中存在问题较多的分公司或各分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解剖,对有争议、有问题的重点项目进行现场调查与处理,帮助其分析原因,落实责任。对存在问题较多、内审人员不足或排查阻力较大的分公司,由总公司采取统一组织内审组或者可以由总公司审计部门根据公司总经理的授权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抽调各分公司的审计人员,临时组成审计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分公司及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交叉审计或专项审计以提高内审质量。

3.要结合历年内外部检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注意分析风险的成因,寻找案件比较突出、内控相对薄弱的地方和环节,将此作为今后内审管理的重点。

4.要切实抓好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内审人员要紧密围绕各时期各阶段业务经营工作的中心,采取专项检查、跟进审计与后评价、专项审计、定期回访等多种检查监督手段,力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四)抓内审激励问责,以正反两面促动内审发展

1.要坚持原则,坚持标准。内审人员首先要认真学习国家与公司相关文件与制度,熟悉掌握业务经营管理的尽职要求和执纪标准。在内审工作中,要严格依据这些标准,坚持原则,不放松迁就,不搞下不为例。

2.要明确责任、严肃执纪。按照授权经营、各部门及人员岗位责任和各项业务的工作流程,对未认真履行职责、有章不循、违章操作、超权限、逆程序或减程序操作的当事人和有关责任人进行追究,坚决查处各类失职渎职行为。

3.要建立内审激励约束机制。各分公司应建立内审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内审相关各方的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对尽职尽责敢于反映真实问题的审计人员进行奖励,对有违职业道德和标准的行为实行严格问责。

4.建立排查责任制。内审人员要从自身做起,认真履行内审职能,并对所审计的情况记录备案,建立与妥善保管内审管理的相关档案资料,定期通报审计、整改与处理情况。要明确和落实内审责任,加强对内审工作的领导与对排查审计质量的考核,形成有岗必有责、尽责必监督、违责必追究、失责必处罚的氛围和机制。

(五)抓内审覆盖面,不断尝试风险关口前移

公司应根据公司业务发展情况,逐步渐进扩大审计覆盖范围,在保证人力资源的条件下,由事后审计向事前防范风险、事中控制风险和事后审计结合过渡,提高审计业务覆盖的全面性,并对分公司的内审业务加强指导。

1.要坚持自查与排查相结合。分公司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搞好自查自纠,是实现“风险关口”前移、大幅度降低和有效控制风险的重要措施。在事前风险点排查管理中,要重视和加强自查工作,科学界定自查的目标、内容和重点,明确各业务主管部门在自查中的职责,将自查与排查有机结合,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各主管部门的作用。

2.要深入调查分析工作开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查找日常管理和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提出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思路,努力实现风险管控工作的主动性和超前性。

(六)抓内审相关法规建设,需注重“量体裁衣”

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体系。虽然我国审计法及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都有对内部审计的阐述, 但这些规定仅仅是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而言,多为原则性的条令,更多的是从辅助国家审计的角度来考虑。对于我公司来说,其概念比较模糊,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公司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审计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准则的优点,结合我国的国情,加快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的制订。

(七)抓内审信息披露制度,合理借用外部监督力量

公司应坚持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制度相结合,提高业务营运透明度。加强信息透明度建设,强化分析功能,实现信息对称、资源共享。凡涉及分公司的内部审计报告,均应在合规情况下及时向其属地监管部门抄报。同时,应建立公司上下联动机制,从总-分层面均增进与外部的沟通。让外界更加了解转型时期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现状、运营状况及各项综合服务功能等,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关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改革,消除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片面看法和误解,并借用外部监管和舆论监督等“外部因素”来促进资产管理公司的自身完善。

参考文献

[1]郑万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出路在于市场化》[J].《中国金融》.2011(3).70-72.

[2]刘宗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探讨》[J].《时代金融》,2011,(07).99.

[3]李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全面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2,(01).84-85.

第9篇

一、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烟草企业产权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产权管理不科学是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面临的一大难题,需要重点解决。受我国现行的烟草专卖管理体制影响,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是导致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国家作为总的出资人,是烟草企业的所有者,而烟草专卖局以及其下属的更多烟草公司仅仅是职责。国家授权后,这些下属烟草机构便自行经营、自负盈亏。但问题出现了,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严重分离,部分下属烟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积极性不高。再者,一些国有资产者利益熏心,顶风作案,侵吞国有资产,这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后果。

(二)缺乏系统、完善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制度

就目前而言,规范、系统、完善的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制度尚未建成。这很有可能导致,部分烟草企业在资产购买、入库、出租以及销售等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审批、登记等。例如,一些国有资产登记不及时、数据不准确。当部门发生变更后,往往会因为来不及跟踪反映而出现“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现象。这显然不利于烟草企业国有资产的合理经营与规范化管理。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一些烟草企业只关注资产的使用,却忽视了资产维修、保养等环节,这不仅不利于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更甚至会加速资产流失,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必须建立规范完善的资产经营管理制度,使烟草企业按规章制度办事。

(三)烟草企业缺乏统一、完善而系统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目前,我国比较有权威性的烟草机构便是中国烟草总公司,该机构是以出资人的身份存在的,再加之,烟草总公司下属的各个烟草企业较为分散,国有资产到底归谁管理成为一个疑问。当然,烟草各企业分散管理的方式确实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管理决策效率,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缺乏专门机构的监督,分散的企业各行其是,各种问题便纷至沓来。例如,一些企业为了尽快获得上级资金批示,以扩大生产与经营规模,便果断提前报废一些国有资产,这种蓄意浪费的现象十分常见。很显然,这样的做法加速了资产流失。

二、优化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各烟草商业企业应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

开展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提升认识,强化重视。各烟草商业企业要将资产管理经营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和关键任务来抓,重视日常基础的资产管理工作。第二,各烟草商业企业内部应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建立专门管理机构对资产的购进、使用、维护等进行全面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尽可能减低资产损坏。对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烟草商业企业迎来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现代化改革,并逐渐步入了经济全球化浪潮。与此同时,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挑战,各种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故烟草商业企业必须重视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不断改善薄弱环节,提高管理的高效性。本文探析了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以飨读者。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蓄意引起资产流失的负责人予以重责。第三,强化对企业资产管理专门工作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逐步提升,管理技能加强、责任心也更强。当然,培训之后要强化对参与培训者的业绩考核,任用优秀者,淘汰无能者,形成竞争上岗机制。

(二)烟草企业应建立健全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国家要健全和完善现有的烟草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制度,使下属烟草公司在优化资产管理时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这种制度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健全针对烟草企业内部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例如建立资产登记、定期盘点、监督惩戒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完善有利于规范企业内资产管理者行为,提高资产管理的规范性。另一方面,是建立行业内的监督以及奖惩机制。要由专门人定期对企业内国有资产进行定期考查与监督,对违规者进行严惩,对贡献者进行激励和奖赏。其次,烟草企业应基于自身国有资产管理实况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在遵守国家相关的资产管理制度之外,企业应有自己特有的制度,可建立企业内部的考核、监督与激励制度。例如,建立监督小组密切关注国有资产动向,并对其来源、流动、使用等进行跟踪监督,确保资源优化配置。

(三)建立规范、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机构

统一、规范、专业化资产管理与监督机构的建立能进一步规范烟草企业资产管理。在以往,由于缺乏权威性监督机构的监督,各大烟草企业内部人员各自为政,不重视资产管理、违规操作和利用资产者不在少数。因此,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与监督机构。首先,设置专门机构,任用专门人才强化监督管理。一经发现某一烟草企业内部人员因存有违规行为而最终导致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应立即进行阻止并严惩不贷。这些机构除了对个人行驶监督之外,还对各烟草商业企业是否按照相关制度完成高效资产管理进行监督。其次,在全国各地建立分支机构,协助总机构完成监督管理工作。众所周知,烟草商业企业分散在全国各地,这必然需要分支机构的协助。当然,要不断增强分支机构工作人员资产管理监督防范意识,提高其工作效率。综上可知,烟草商业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国家烟草总公司以及各烟草商业企业均要强化重视。针对目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面临的困境,首先,各烟草商业企业应恪尽职守,多途径多层次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次,要建立完善规范、实施性强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以进一步规范烟草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最后,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不断高效化、提高资产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烟草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以国有资产管理为例[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08.

[2]张彦,田建红,郝洪霞.国有烟草专卖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11.

第10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全球的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我国的大部分企业也追赶时代的潮流融入到国际竞争的大潮流中,对于竞争来说,风险当然是企业不可以避免的。因此,内部控制也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和学者的重视。对于我国而言。内部控制的开始和发展都比较落后于其他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部控制才开始形成,起初内部控制只是随着一些关于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的出台而逐渐形成的。1999年公布的《会计法》将内部控制正式的列为了法律条款,而内部控制的新转折点则是在2001年的《内部控制会计规范-基本规范》。我国内部控制每一个新的转折点都是由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才达到一个新的时期的。

二、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职责权限划分不清晰

在调研中发现,大多公司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划分不是很明显。众所周知职责与权限二者相辅相成,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个企业的员工要想更好地承担相应的职责,企业就应该主动的对相应的职能部门的岗位赋予相应的权限。虽然每个员工的权限都在规章制度中有所界定,但是在岗位定位和部门定位中还是有所纰漏的,比如在对资产的管理工作是由公司的管理部门负责的,而现实中对资产管理规定应由财务部门负责,由此可见部门定位的纰漏。管理层作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和职责权限的规定不够详细,有待提升。公司在固定资产的取得、处置、报废处理的审批的权限很多也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

2.固定资产收发体系不完善

谈到固定资产,我们总会先想到固定资产的获得与查收。这是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基础,然而在许多公司有关于固定资产的收发体系并不完善。对于购入固定资产由有关部门审批之后会由采购部负者采购,但现实中采购部门采购过程中还会涉及很多的问题,一般购入大型固定资产都应由多家企业竞标来选择价格质量合理的卖家来购入,但采购部很多情况下没有通过竞标的方式直接选着卖家企业,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的舞弊行为的发生。这种行为的发生对公司企业的资产安全、资产的有效利用有很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在现实生活中,固定资产收发制度不仅是公司内部控制重要的部分,而且它还是公司维护实物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流程合法合规的控制体系。

3.固定资产盘点执行不到位

目前在许多公司中,虽然定期会进行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但是每次盘点工作的不彻底,执行程序的不严谨,执行盘点工作的人员也不符合监管的规定。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中的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专员应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的详细的登记表,并根据财务部门对不同固定资产的不同要求进行不同的粘贴标识。例如许多公司存在许多的设备,而却发现这些的设备都没有粘贴相应的固定资产的标签的问题。另外,在一个公司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为这个公司的经营管理部和行政事务部门。而固定资产由行政事务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不同的分公司的固定资产应由个公司自主的管理,总公司应对每个分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记录并且要对每个分公司部门的管理情况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这是经营管理部的责任。

4.固定资产处置存在任意性

许多公司的固定资产处置比较随意。比如公司内部不及时的进行固定资产清理、没有经同资产管理部及相关部门领导的批准和不经技术部门的鉴定,按自己的意愿将资产进行固定资产的处置报废,造成资产管理环节的脱节,资产的浪费。在公司对于出售的情况,经常会出现不经过竞价机制的程序,而由企业部门任意选择购买商,个人从中收取回扣差价的现象比较严重。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处置固定资产的相关原始凭证资料没有提交给财务部门,从而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较为严重。

三、公司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对策

1.实行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制度

如果一项作业全部交给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去完成它,那么就可能发生相应的错误,并且紧接着这个错误之后还会发生相应的隐含的错误。“内部牵制”堪称是是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内容了,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处理是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员或部门对相应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保证每个人员的工作都有他人的监督,并且和他人的工作相互连接在一起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公司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也要实行不相容职务的相互分离制度,这样就可以保证公司内部的固定资产相应的岗位、人员相互监督,职责相互明确,在保证固定资产安全的同时保证了职务的相分离。

2.完善固定资产收发体系

许多公司的固定资产收发体系的完善也需要有很多的提高。要完善固定资产的收发体系首先应将固定资产的监督制度得到完善。由于不同部门的收发体系各不相同,完善每个部门的收发体系可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这样可以更有助于公司的固定资产的监督。公司应根据各单位的相关部门应结合现实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通过企业间的收发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单位部门内部约束机制的设立与实行,不单单能够对本企业部门的人员起到约束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由于部门之间的相互的交叉管理而产生的有关的漏洞。企业各部门应该派确定的人员进行资产的登记领用的账目处理,设立相应的账目工作,定期进行对账的工作,完善固定资产的收发体系。在现实生活中,固定资产收发制度不仅是公司内部控制重要的部分,而且它还是公司维护实物资产安全、保证财务流程合法合规的控制体系。

3.抓住固定资产盘点关键控制点

在企业中固定资产的盘点方式有多种,每种固定资产的盘点方式企业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没有抓住固定资产盘点的关键控制点,就会浪费了巨大的资源与财力。因此,我们面对固定资产盘点的管理应抓住关键的控制点,这样才可以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企业盘点的关键控制点有哪些内容,首先应该包括公司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对每个公司部门所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数量的审查,对固定资产的购入出售的审计,对固定资产折旧得审计。抓住对固定资产盘点的关键控制点,能够对企业的固定资产不同岗位的职责进行分离,加强固定资产各个企业单位的责任和相关的专业性。因此就可以保障固定资产相关的质量好数量了,还可以保证有关固定资产账户的账实相符、明细账和总账相符,最后可以达到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的目的。

4.建立完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监督体系和绩效考核指标

在公司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因缺少健全的固定资产绩效指标,因而造成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投资效益低下,收益甚少。因此,我们应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的绩效考评相关的指标。首先我们可以公司引入EVA的方法来进行企业效益的审计。通过对经济正价值的进行的分析比较,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进行详细的审计,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能够对企业目标价值的实现起到促进的作用,可以进一步的优化资源的相互组合,逐步的进行完成固定资产投入使用的效益最大化。这种方法的情况下,经济的增加值主要是指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差值,同时队公司固定资产的管理运用了EVA的方法进行审评,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得出固定资产的效益,从而弥补了公司固定资产效益审计的评价保证和方法的欠缺之处,可以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最佳经济、效率和效果的作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公司如果设计出一套符合本企业实际、科学、有效的固定值产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假如企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加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自律的同时,还要主动接受来自财政、税务等外部的监督,从而使公司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合法化,同时将财务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公司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经济力量。

参考文献:

[1]丁小云.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典型案例分析.财会经纬,2006,(10):9-10.

第11篇

1.可靠的凭证制度;

2.完整的簿记制度;

3.严格的核对制度;

4.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

5.科学的预算制度;

6.定期的资产盘点制度;

7.适时适用的监督考核制。 

 

具体地讲,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

  

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2)主要会计政策;(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  

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2)货币资金管理;(3)往来结算管理;(4)存货管理;(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6)固定资产管理;(7)在建工程管理;(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9)其他资产管理;(10)销售收入管理;(11)成本费用管理;(12)盈利及分配管理;(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 

 

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 

 

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 

 

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第12篇

【关键词】 高校 资产管理 探讨

一、高校国有资产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高校国有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在法律上认为是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也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准。

目前我国高校的国有资产主要以以下几种形式存在:上级拨款;学校创收;接受的赞助和捐赠;土地、房屋、设备、家具及图书等固定资产;经营性公司自购的资产;高校对外投资中,一部分由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校名、科研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

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断改革和深化,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信息化,使得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在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上都得到很大提高,尤其各省属高校纷纷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采用资产管理软件进行资产日常管理。但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高校资产在数量和质量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如何管理好国有资产,避免资产流失、闲置以及使用率低等问题仍然存在。

1、管理现状

目前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基本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原则。财务部门负责全校货币资金、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的核算,管理学校事业性经费和创收收入的预、决算工作,负责各部门资产的金额账登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校固定资产的建账、登记、调配及全校物资采购,负责制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全校资产的清查工作;基建部门负责全校土地的规划、管理和使用;图书管理部门负责图书的日常管理及图书登记、入库工作;产业开发部门及学校下属的单位则自行管理本部门资产。有些规模较小的学校在资产管理上更是存在由财务、国资、基建、后勤、图书馆、实验中心以及教务等多部门分管的状况。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多部门监管的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新形式的资产管理需要。把学校的国有资产划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不同部门分管,虽然各部门各负其责,但各部门的管理方式千差万别、执行力度不一,致使管理上出现交叉、重复,相互间又衔接不够,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相互扯皮推诿现象,甚至在某些管理环节上出现真空地带。

(2)固定资产的界定不合理。首先,对固定资产的界定范围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目前各高校都是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规定,一般设备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8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作为批量购进的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同类物资,虽然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这样的规定在经济快速发展、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临界值规定明显偏低,使得原本应该归为低值品或耗材类的变为固定资产。不仅增大了固定资产管理范围,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其次,电子产品和网络设备给固定资产的界定带来了新的课题。比如电子图书,没有实物形态,价值低,但是使用年限长及批量购置总价值较大,无论是作为还是不作为固定资产都有一定的道理;而计算机网络布点等项目的购建处理,涉及线材、管网及网络接口费用、施工费用、安装调试费用等。其中真正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如机柜、配线架、交换机等价值在整个网络工程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小,如果按单台件固定资产标准入账的话,只有少数几台设备和够标准的家具能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大量的线材、管网及施工费用等只能作为费用支出处理。但是,该项目整套网络的使用寿命至少在几年以上,其支出也远远超过固定资产标准,如果将该网络项目作为一项固定资产入账,那也是很有道理的。

(3)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第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执行不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仅停留在账务管理阶段,在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日常维护、报废处置以及在进行机构调整或人员变动中对资产的移交、调拨等都缺乏相关制度支持或存在制度不细化,难以执行的问题。第二,资产配置不合理,资源缺乏共享,闲置与短缺共存。尤其实验设备在一些部门存在利用率低和闲置,另一些部门却因缺乏而急需设备。资产管理部门难以集中管理,合理配置,使得设备重复购置、盲目采购而利用率不高。因此,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益也等于节约经费支出,减少资产浪费。第三,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与当前高校规模不匹配。近年来,财政部为推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积极推行资产管理信息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金财工程”,成效显著。各高校基本上也都实现了资产管理信息化,但是高校规模大,资产形式与数量多且复杂,一些小型的资产管理软件仅能满足管理资产账务,而不能用于资产的全面管理。因此,借助高效的资产管理软件也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4)经营性资产监管缺失、管理不规范。高校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有的是由学校设立的校办产业处或资产经营公司进行管理,有的由后勤公司管理,学校的实验设备、体育馆,以及器材等教学设备由各系部自行管理,而主管整个国有资产的国资处仅仅负责非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对于经营性资产虽然具有监管权利,但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仅限于参与数据上的统计。用于对外出租、出借的收入无法监管,容易形成“小金库”。

(5)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漠。由于高校的性质属于非盈利组织,主要任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这样势必弱化高校的经营意识,使得高校领导以及资产管理部门尚未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没有依法对有关的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使用和转让;对版权、专利权、技术投资、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校名、校徽等无形资产没有给予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对一些由国家政府部门或社会团体授权的如“211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等未作为无形资产进行管理。

三、改进和提高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全校教职工,特别是各部门领导,应对国有资产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国有资产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首先应加大对资产管理的宣传力度,使全校教职工和各级领导了解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定期对人员进行培训和交流,培养一批既懂专业又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

2、完善资产管理体制,理顺产权关系,明确责任

针对高校目前多头管理的现状,国有资产应明确监管主体及其具体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机制,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行为。建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主管全校资产、土地、房屋、一般设备(包括家具、车辆)、专用设备和其他,图书具体由图书馆管理,但图书的采购、监管及入库登记归国资部门管理,经营性资产主要由经营公司管理,但国资管理部门应进行监管,对其资产的使用、处置有监管权。

3、修订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凡使用年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资产,称为固定资产。也就是说,按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的公司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界定标准已经提升到2000元,参照目前的物价水平,事业单位(高校)也应适应经济发展,将界定标准提高,如U盘、移动硬盘、电暖气、风扇及桌椅等本应为消耗品的就可以地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从而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仪器设备的管理上,着力提高设备利用率。

4、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做好基础工作

重视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资产的基础性工作对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其使用效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在日常管理中,做好资产账的登记工作,详细记录资产的申请、审批、购置及使用等情况,如果发生数据变动,必须及时更新账卡信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对全院资产进行账、卡、物的核对,摸清情况,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实行奖惩措施。

(1)登记制度。登记工作是资产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必须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账卡和低值易耗品的备查登记簿,对资产按存量、分布及增减变动情况进行如实登记,从而对国有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从根本上解决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问题。

(2)保管制度。对国有资产建立必要的保管制度,防止丢失或损毁。在资产的使用部门配备专人管理,可以及时掌握资产的利用或闲置情况,便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调配。

(3)赔偿制度。因管理不善或其他原因造成国有资产丢失和损坏的,应按责任大小追究当事人的赔偿责任。

(4)检查制度。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每年对国有资产使用单位进行一次检查,从而及时发现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存在问题的部门进行通报处理,对资产管理好的部门进行表扬奖励。

(5)维护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应进行及时的维护、维修和改造,延长其使用寿命,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等于节约了学校经费的支出。

5、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步伐

为加强资产管理,适应高科技发展,利用网络技术对资产实行网络化管理也是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采用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使其能涵盖高校资产管理的全部内容、具有完整的账务体系、具有相关职能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核功能,实现一项业务可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由此可实现资产的动态管理,有关部门可随时查询和获取有关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可及时组织资产调配,实现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动态监管;各部门能更方便地通过网络办理相关业务,从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

6、重视无形资产的利用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和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因此,要对无形资产加强管理,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保护和利用无形资产,减少和杜绝流失,真正实现无形资产的价值。首先要提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和重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教职员工中广泛开展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教育,让与无形资产有关的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其次要加强无形资产的法律保护,对学校的无形资产要及时进行注册,只要依法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就要及时办理好相关的法律手续,使其受到法律的保护。

7、加强经营性资产的监管力度

对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国有资产应实行企业化管理,进行国有资产的“剥离转制”,从建立运营机制、进行成本补偿、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进行合理的利益分配等方面着手,建立高校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长效机制,从财务和资产管理两方面同时监管经营性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参考文献】

[1] 冯树清:关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