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时间:2023-09-20 16:57:3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计算机的专业技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计算机的专业技能

第1篇

作为一名已经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师,工作上敬业认真,细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业已成为可惯,而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也许平凡、感动就在我们身边,那是瞬间的情感升华的最终体现。对于学习,学生是紧张的,比学生更紧张的是老师。你看,那很早就到学校的老师已经在教室里开始了个别辅导,课间你又会看到老师在和学生倾心交流,他们不时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我的教龄虽然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教学上却依然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认真准备,积极参加“两课”评比,熟知“五课”内容,按照要求认真备课总结,把经验悉心传授给学生。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有目的地开展技能实习的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着眼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当堂所学知识,及时批改反馈,发现问题随时解决。

走进办公室,你能感觉到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专业课老师的切磋是经常性的,他们一起研究教材,研究习题,表现出良好的教研、合作氛围。正是如此,特别是高三年级各班班风积极向上,学习稳中有进,活动有声有色,师生们以昂扬的精神迎接对口单招考试。

谈起教学,大家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教师与学生。针对我教过的图形图像处理Photoshop课程和动画设计Flash课程,我认真研读了有关新的课程改革资料(现在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教学措施方面,有很多方面,如德国“双元”制、主题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我还有幸去年参加国家级骨干专业课教师培训,学到了不少新的教学知识和教学理念。所以,对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我结合了职高班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然后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最后,我选定了原来在北大青鸟培训时学到的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机房实习课程的初步改革,并结合了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进行了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将一学期的上机实习分成十几个任务或者案例进行教学,每个星期利用上课时间进行有目的的教学。比如,做个“奥运五环”或者动画设计“小球的运动”,学生一个小组的可以分组讨论,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完成案例或任务,再将实习过程或者实习步骤写到实验(习)报告中,有过程,有步骤,有体会。教师将案例或者任务做成电子稿或者校本教材,这样长期的积累就会形成一门课程的系统教学。

在江苏的对口单招考试中,计算机技能实习的成绩占到总分1000分的30%,显得尤为重要,文化课要想突击多考个二、三十分很难,但专业课的技能部分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完全可以提高几十分。高三的学生时间很紧张,我会采取统一的集中实习安排,较为集中的知识点和难点进行突击,再加上专门的技能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使学生在短期内技能训练有个质的飞跃。

在计算机专业的技能实习教学中,我不断地尝试和积累经验。在上课前,我先发放实习任务指导书,然后布置上机任务,通过电子教室对学生进行演示教学,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和领会老师授课的意图,以达到学生掌握这节课内容的目的。学生再根据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练习,手把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技能,最终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将各门专业课程的技能学习进行累加,真正使学生走出校门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平时的计算机技能教学中,小组协作,互助学习很重要。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协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可以促进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成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利用局域网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结协作精神。例如,学生进行指法训练时,主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训练。学生之间多沟通比赛打字速度和正确率,这样互教互学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要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的都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都能服务于现实生活,都是学生所需要的,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乐于学。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味。

我想:技能实习课程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积累和沉淀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更需要不断地学习,取其精华,找到适用性的途径!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第2篇

[关键词] 计算机多媒体 专业教学 手段和方法 课件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们都知道,技术教育从最早的师傅带徒弟模式,到当今大规模的学校教育模式;传授、教学手段从手把手的传统方式到现在大部分采用的黑板加粉笔结合行业实习的方式,均在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但是,随着国家电子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要现代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的问题,已逐步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实际情况,本人结合几年的制作和电教经验,谈谈推行专业多媒体教学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特点和推广的目地

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教学,使教学活动能够把文字、声音、图象、影象、动画等传播媒体集于一体,敢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形成立体、综合的图象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事物,从不同的感官、不同的侧面加深了对事物的认识。它具有以下的特点:

1.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学科的教育都不能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内容,社会问题的增加使

得知识总量激增。由于图片、声音、动画、录象等表现手法的多样化,使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被反复刺激的兴奋状态。在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信息量大大增加,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思考,形成立体的、综合的图象,从而加深了对事物的多重认识。这样取得的教学效果对于落实素质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通过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和形象化,可以直接再现真实的图象、观摩实际的操作过程,使得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很快上升到理性的高度。

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内容,在理论分析中其微观变化过程往往都是无法看到的,许多技能的培训也需

要进行分解和反复的示范,在示范中常出现学生看不清,理解掌握能力差的客观现象。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这些过程模拟和放大,对于各个环节可以进行反复的演示,从各种角度来观察,使学生很容这易看清局部和整体的情况。对重点、难点内容可以定点定位讲解,并且通过极容易、快捷的链接方式联系到以前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知识的学习、掌握力度。

3.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这是现代化教学的必由之路

教师设计的课件是一种教学产品,其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中许多成熟的教学经验配以选定的各种教学素材,产生出高质量的教学产品。这样的产品是所有教研人员共享的,因此避免了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教学更加规范化,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将提高的更快,学生才能快速掌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关键,并在实际动手中去体会和学习。

二、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基点:课件的设计

所谓课件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及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独有的视听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的,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实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

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专业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示范课和学生现场实践课三个部分。对于基础课的课件设计来说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

1.引入并抽出问题。

2.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研讨并解决问题。

3.验证结论。

4.巩固、迁移、开拓等等。

对于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结论以及巩固、迁移部分属于原先板书的内容可以用幻灯

片的形式来表现。由于其色彩、声、光等多种表现方法,使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而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可以采用动画的表现手法,进行模拟和放大,使得原先无法看到的微观变化和推理过程通过计算机模拟显示出来,从而帮助同学们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专业技能示范课来说,将实况录象的片段、工艺流程的分解图片等在课件教学中反映出来,对其中关键部分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分解并加入必要的分析和讲解。这样的短片可以多次地重复,既便于学生理解,也便于模仿,更容易上升为理性。这样的培训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是以前单纯的“师傅带徒弟”和黑板加粉笔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由于在课件设计中包含了真实的实验、情景和模拟的过程,加上幻灯片演示的从中穿插,所以同学们反映这样的教学过程容易理解、容易记忆。课件在专业教学中真正将抽象思维转换为形象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专业课件制作的基本原则

R.D.克拉克认为“能引起教学质量变化的是使用媒体的方法――软件的设计,而不是媒体本身。”目前,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在许多的学校都得到应用。但是由于课件的制作周期比较长,以及一部分教师技术水平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的应用都停留在化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一节公开课这样的层次上。由点到面的推广还未大范围展开。其主要原因是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中相关师资力量较薄弱,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懂专业的不熟电脑知识,电脑专业的不懂其它专业的知识,即懂专业又熟悉电脑技能的教师太少。

课件制作的主要专业对象并非计算机专业,多数是本校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因此,教师要胜任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就要攻克这两个难关,把握最新的多媒体制作原则和方向:

1.多媒体课件制作需要多项技术的集成开发和应用,制作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综合技术的体现。

2.多媒体课件就是要以多方位、新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尤其是视觉效果,因此应将它作为一件艺术品来开发。

3.基于网络化课件教学已成为一种日渐成熟的教学方式,因此,课件的开发必须注重互动性,提供一个师生交互的平台。

课件和远程教学是未来教学的趋势,E-learning教育模式将取代目前较为流行的CAI方式,课件制作要和电子教案区别开来。

四、多媒体专业课件的制作方法

多媒体创作工具是集成处理和统一管理文本、图形、静态图像、视频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的一个或一套编辑、制作工具,通常也被称为多媒体开发平台。创作工具实质是程序命令的集合。它不仅提供各种媒体组合的功能,还能显示各种媒体对象的顺序和导航结构图,为多媒体、超媒体应用系统设计者提供一个自动生成程序编码的综合环境,每个软件都不是最好的,每个软件都有其特长。

(一)专业多媒体课件制作步骤:

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步骤主要包括资料收集、多媒体素材准备、编辑整合等步骤。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是收集课件制作所需要的多媒体专业素材,包括现成的平面图像、幻灯片、照片及数码照片(最好最方便)、录像带、图标、课本、杂志、图形库以及声音等,这些现成的素材若符合要求,就可以在课件中直接采用,这要比自行制作容易得多。但是这只限于课堂教学活动,如果是编制用于出版的课件则要注意版权问题。

2.多媒体素材制作

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影像等都是常见的多媒体素材类型,有些素材可以直接从别处获取,但大部分素材需要自己制作,这就需要我们熟练掌握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音频处理软件有Total recorder、Coldwave;视频处理软件有Premiere、After effect;图形绘制软件有CorelDraw;图像处理软件有Photoshop;虚拟现实软件有Cult 3D、Pamovcemce factory;动画软件有Flash和GIF等。这些软件都有其精华和不足,学习软件不要怕多、学久了就能达到融会贯通,应用自如的境界。

多媒体素材制作好后,进入编辑整合阶段。这是在一定编辑环境下,按照课件脚本,将多媒体素材进行集成,最终形成一个可以执行的多媒体课件。编辑整合时要首先选择一个多媒体创作工具,或称为多媒体编辑软件,利用这个工具来完成对多媒体素材的集成与整合,如Authorware、Dreamweaver MX、Frontpage及国产众多的多媒体整合软件。

4.课件的试用与评价

课件编制完成后,应通过实际教学来检查这个已完成课件的教学单元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等是否都已达到了要求,对课件信息的呈现、交互性、教学过程控制、素材管理和在线帮助进行评估。通过评价调试后的课件还需要经受一个时期的试用考验,以便进一步完善修改。最终确定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程序设计和素材设计之后,就可将此多媒体课件制作成产品推广使用。

(二)专业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几点提示:

1.万事开头难。制作时可以先用较简单的软件(如PowerPoint)和从较简单的课件做起,获得成就感,找出新问题,产生新动力。

2.积极介入课件相关教研活动,寻找制作课件新的突破口,并将自己的基础课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

3.随着课件制作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以及各种制作、合成软件的使用,教师就会感到自己的课件内容不断得到完善,新的制作思路会不断涌现。成功的经验就是:科学的方法+坚强的毅力+持久的恒心。

五、小结

由此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但能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对于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教学是教育改革实践中的一种新探索。我们深信:教学改革伴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课堂教学效率将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得到全面发展,也是专业教学的大势所趋。希望各位教师在实践中能得出更多的心得与经验交流。

参考文献:

[1]徐兆佳:《多媒体CAI在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8(11):31-37.

第3篇

关键词:中职;网络安全赛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研究

随着计算机专业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理念也要随着国家战略目标的指导而发生一定转变,从而将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无论从专业技能上还是从业思想上都向更高层次递进,实现“凭一技之长走天下”的教育目标。中职网络安全赛项是国家为检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水平而衍生出的竞赛项目,对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使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不断提升,在网络安全赛项中获得优异成绩,需要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深入探索研究,推动其改革创新,实现突破性发展。

1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其主要的出发点是使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更为具体化,功能化,行业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很多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应聘时会出现就业困难的问题[1]。细研究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各专业都有涉猎,可以说是门门都学过,但门门都不精通,导致在就业时难以独立胜任工作岗位。因此,中职院校要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就业市场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将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改革。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广告排版设计员、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等就业岗位需求量大,对专业技能要求较高。这时,可以将教学目标按照这几个方向进行重点教学。例如,教学目标按照为公自动化和操作技术方向人才培养;按照网页设计制作方面人才培养;按照多媒体技术方向培养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等专业人才;按照平面图像处理方向人才培养等。当确定教学目标后,按照各自培养方向不同而专设不同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专业学习,到达学精、学通、灵活运用的专业水平。此外,在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中职院校可以推荐学生参加中职网络安全赛项,不断锻炼自身技能,开阔眼界。

2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进行改革,主要是因为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更注重学科体系的建立,强调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教学,而对实际应用的教学观念认知较为模糊,使教学内容脱离社会需求,使学生及时在毕业后获得专业技能证书,但其技能水平却与社会需求相差甚远,导致一部分学生毕业后难以按照专业进行就业[2]。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观念的转变与革新必须引起中职院校的重视与改革,从而使教学结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向等进行有效调整,使每一名计算机专业学生都能在学校学习时掌握专业技能,获得毕业就能上岗就业的机会。所以,中职院校可以在优化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中职网络安全赛项的优势使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学习有更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从而在选择专业学习时,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例如,中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开学时开展专题动员大会,在学生确定专业学科学习前使其对各专业学习内容和未来就业方向有一定系统的、清晰的认识,并在校内设置专业部门,指导学生进行目标明确的专业学习选择。

3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改革,主要从教学观念的转变出发,中职院校要认识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有限,以三年制的学习时间为例,学生要将专业理论知识、打字速度训练,中英文转化练习以及专业技术等都学通、学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见到成效的,需要中职院校将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优化,将需要缩短时间、分散时间教学的内容进行“点”性教学,将需要长时间磨炼技能,提高各种应用软件的熟练度的教学内容进行“线”性教学[3]。例如,中职学生在进入计算机专业学习时,其中英文转换打字速度普遍不高,这项技能的练习需要学生日日练习,当也不需要长时间操作,这时要进行“点”性教学,在每日的机房课程中安排十五分钟的打字练习,一方面是要培养学生的打字速度,另一方面也要使其对计算机的熟练度强化。而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的专业课选择上入手,这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系统的教学计划,将每一个学期教学计划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设置,帮助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将计算机有关知识学通、学精。这时,需要的就是“线”性教学,使教学计划按照一条“线”一样不断延伸扩展,直至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到达教学目标。

4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这时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关键内容之一。课程设置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是否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就有直接上岗就业的能力,同时也代表学生在就业后可以在其工作岗位中有突出表现,并能获得更高的职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中职网络安全赛项是国家联合各部委设置的检验中职学校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成效的一个赛项,此赛项与网络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趋势紧密相连,其内容与行业发展最新技术息息相关,也是引领各大中职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标杆,使其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可以为国家服务、为社会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推动我国成为网络强国。因此,中职院校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改革是顺势而为。可以从在课程中开设如“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PhotoShop网页设计”以及“电子商务”等符合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大力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5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将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进行转移,使其专注于对学生的教学引导和辅助教学中,使学生可以在明确专业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朝着专业技能提高的目标前行,体现“顺应时代需求,服务学生要求”的教学价值[4]。第二,将课堂理论学习阵地转移到计算机机房、实验室等地。计算机专业技能学习离不开学生对计算机的熟练操作与专业技能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必须有效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知识的同时,将实践应用能力也显著提升。第三,重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是要利用其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更是通过多媒体计算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学习的认识。第四,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开展,使学生可以在学完一门专业知识后,在学校提供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专业技能考试,以此获得技能的提升,同时为使学生参与考试的积极性提高,也要将考虑与学分挂钩。例如,在学习“网页设计”这门学科知识后,教师在网络平台上布置相应的考核内容,由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部分相结合,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设置不同的学分层级,激励学生投入更多精力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6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其要重视与课程设置做好有效联系。课程设置的改革使计算机专业课程更贴合社会需求,其整体目标和方向是正确的,因此要按照这个正确的教学方向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学生可以将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形象化,即使在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专业术语时,也能在教学内容的帮助下将其理解通透,掌握扎实并灵活应用[5]。为此,对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不仅要将专业理论知识向学生讲清,还要充分地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突显,使其专心投入到学习中,学会发散思维的灵活应用。例如,学生在学习“flash”有关知识时,涉及到的专业用语很多,各种工具的应用也更为灵活,在后期的动画效果展示中,教师布置相同的设计内容,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动画效果。因此,教师要重视应用多媒体设备选择实用案例教程,直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其在实践中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掌握更多不同动画效果技能。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有效激发,在其完成一个动画效果时,其也会获得成就感,为更深层次的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

7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队伍进行改革,这是为了确保所有专业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必备的保障和前提。教师作为知识的讲解者和学生专业学习的引导者,其作用和价值意义重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中职院校要重视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使其将新时代社会需求教学观正确化、科学化,将教学目光由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局限中转移到社会需求上,从而可以以专业的敬业精神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案。例如,中职院校可以定期组织计算机专业教师进行专题学习,派遣其到其他高等院校进行参观学习,引导其将目光放在中职网络安全竞赛中,使其从中看到目前国家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及需求,从而有效转变教学观念,增强职业素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更推动其结合以往教学经验,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优化,真正使其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和综合素养兼具的教育目标上。此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引入教师岗位竞争机制,推动教师主动参加计算机专业技能赛,主动申报教科研课题等,以此实现教师队伍改革的目标。

8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使实现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使其在毕业后就能独立胜任工作岗位,并优秀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要将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法剔除,而是积极采用任务型和合作型的教学方法,使每名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都能有效培养并提高。在未来的工作环境中,单打独斗的工作模式已经远去,更多是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也是中职院校的教学目标之一。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被有效激发。例如,在学习网页排版有关知识时,教师将精美的网页案例展示给学生观看,并将制作过程演示给学生观看,有效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使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被有效调动。而合作型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及学习特点进行小组分配,为学生创造合作平台的基础上,使学生将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并获得积极的成就感后,也会有效引导学生向其他学生学习,将自己的弱项有效强化,最终将自身的专业技能有效提升,合作探究能力也稳步强化。

9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这是因为传统的考核方式更注重期末成绩,以以此成就决定学生是否合格,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专业偏重的原因而出现弱势学科出现不合格的情况,不仅使学生在期末时考核不合格,更使其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使中职计算机专业整个教学计划发生偏差。为此,将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是必然的教育趋势,需要中职院校重视并落实实施。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可以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顺利完成学业。例如,可以将各个专业学科知识按照学分制的形式进行学习考核。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专业性人才,因此要对除专业外的学科进行选修制,由学生自由选择并按学分进行选修课考核。对于实践应用相关的专业必须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完成相应考核。若在学习中前几次的考评成绩一般或不合格,但在最后一次考核时成绩优秀,则将最后一次的考核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列入学籍中存档。

10总结

总而言之,在中职网络安全赛项的促进下,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要立志从教学目标、教学观念、教学计划、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以及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从上到下、从全局到细节,一处不落地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水平在中职网络安全赛项的促进下,发生质的改变,使其拥有强劲的专业技能,胜任工作岗位。当中职院校将改革措施不断落实完善后,将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优秀的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汪婧.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索[C]//2021年科教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期).[出版者不详],2021:258-259.

[2]朱玲.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农家参谋,2020(17):162.

[3]张森林.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时代农机,2016,43(04):130+132.

[4]吴婷颖.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在教学中的改革探索[J].新课程学习(中),2011(08):46.

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教学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职业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必不可缺的构成部分,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的主要宗旨是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综合技术型人才,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问题一直是社会及人们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与科技发展密切联系的专业,教师应摆脱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积极实现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提高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效果。

1.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1.1开放校本教材。我国汁算机专业课程开设的历史较短,目前仍处于探讨、摸索阶段,但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目前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并没有与之完全配套的实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实验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计算机技术实际应用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自行编制相应的实验手册,从而保证实验教学能够与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保持高度协调、一致性,保证教学质量。

1.2应建立集中验证性实验、模拟实习以及应用设计于一体的实验内容体系。教师应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学习水平以及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多方面特点,可以适当增加硬件组件、软件安装、个人网页、局域网组建、班级网页制作等综合性实验、实习以及实际应用设计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接轨,为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3加强专业课程设置的实用性。 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应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教师应广泛收集学生的就业反馈情况,适当的降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强调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尽可能实现 “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以软硬件维护、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图像处理、工具软件、网页制作等应用课程为主干课程,尽可能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以及技术与实际目标更加贴近。应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自由上机操作时间,在课程具体分配方面,应理论课程与实验实习课时的比例超过5:5。

2.积极改革实验教学方法

2.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且计算机技术软件更新换代频繁,过去可以运用一门计算机知识或应用一种计算机软件即可受用一生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需要学生不断跟随社会与时代的发展,不仅应从课堂上收获相关知识,更应该具备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自主学习精神,与时代保持同步,做到与时俱进。

2.2丰富教学方式。教师应突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课程内容,采用“分散实验”以及“集中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的多样性。比如教师在讲授“Windows的基本操作”的相关内容时,在平时实验课的部分加入教学内容,应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传授应用程序以及汉字录入等相关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系统知识应用。

2.3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技能教学效果。目前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多媒体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CAI课件、多媒体机房、大屏幕投影等多媒体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便于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理解、掌握操作方法以及结果。同时在一边教的过程中,应一边加强学生的训练,及时强化学生学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3.应加强计算机专业实验课程教学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与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实践型学科,由于学科的特点,要求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的一个关键环节,过去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过于随意,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简单的验证一些理论知识,实验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实验缺乏设计性和综合性,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低下。因此教师应进一步完善实验课教学。

3.1实验课的优化设计。完善的实验课教学应具有备课、教学指导、教学检查以及教学考核的环节,教师应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精心设计教学实验的具体步骤以及内容,在实验的过程中,应以启发式方式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为了进一步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以及成效,教师应重点准备备课的环节,课前完全吃透教材,检出实验的重难点部分,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结果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3.2加强师生互动,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沟通。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实验指导不及时、不到位是导致学生技能水平无法提高的主要因素。在学生实际上机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经常到学生的周围巡视,观察学生实践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性建议,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应认真做好实验报告,认真总结分析。在结束实验后应积极组织学生相互进行讨论、交流,谈谈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瓶颈,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对策,最后谈谈本次操作的总结和反思。同时教师应要求每一个同学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写明具体的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内容以及自己的实验收获和体会。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网络化环境下,计算机技能是社会对每一个人才必备的一种技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应顺应时展需求及时调整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式,重视计算机实验教学,实现计算机专业技能教学的创新与改革,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昌平.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现今社会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中职院校中,验证计算机教学是否有效的方法就是看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及毕业后的就业能力。利用实践实训教学,对于中职生提高计算机实践能力是非常有效的手段。而实践教学既在于“教”的落实,还在于对学生的“学”的实践。对于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要有明确的定位,全面考虑中职生进入社会工作所需要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以下笔者对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要如何提高,做了如下分析,给广大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要想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首先要对本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涉及到方方面面,没有人可以样样精通,首先中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对计算机人才不同的需求,对专业进行合理的定位与设置,全面考虑学生日后的就业能力。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水平进行客观的分析,并对自己要着重哪方面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进行合理的定位。要根据中职生基础知识以及学习能力普遍不高的缺点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应该把目标定位在办公自动化操作员;网页、动漫制作;平面设计排版、立体绘图;初级程序设计员;局域网管理员这几方面的专业学习。学校对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要相应定位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图形图像设计等方面。

二、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关键是要对课程进行合理设计

合理的专业设置,可以让中职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自身的能力,并在这个范围内给自己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想达成目标,就要有相对应比较合理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设置计算机课程时要以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基础,不过,各个专业都不是孤立的,在设置课程时一定要把各个专业的知识进行融合,但一定要分清各专业课程知识的主与次,根据这些来对计算机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

对于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时要侧重网络操作系统方面,主要培养网吧或者小型企业单位局域网络的网络管理员,但为了满足日后的工作需要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必须结合网络规划组建以及互联网相关方面的课程。

而图形图像专业的学生,网页设计以及动漫方面,要加强对dreamweaver、javascript、access、flash等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平面设计及立体绘图方面,则要着重photoshop、corel draw、illustrator、pagemaker、autocad、3d max等这些常用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培养能够单独进行网页制作,动漫设计,平面设计排版与房地产效果图设计等相关工作人员,并融入日常软件安装与硬件维修以及互联网相关的课程,提高综合的就业能力。

通过以上的列举,无论计算机的专业与课程如何划分,一定要专业技能的训练为核心,让计算机课程为其服务。

有了合理定位的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专业教师利用案例、演示这些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让教学的过程更加具体化和直观化,用生动、具体的方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直观的体会到计算机知识的新奇与新颖,产生进行尝试的欲望。

三、通过上机实践来提高中职生计算机实践能力

3.1 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训练相结合

在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并熟练掌握某个软件的使用方法,在对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以后,必须要进行大量的上机实践,让基础的理论知识为学生的实践能力服务,应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定要合理分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课时比例,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

3.2注重夯实基础

基础知识的实践是所有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应完成的实践任务。锻炼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如:键盘和鼠标的使用,最基本的打字技能以及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比如在打字技能的训

中,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坐姿、动作、指法的正确,并在熟悉键盘各个按键的基础上,进行盲打练习,还要逐步对打字的速度进行提高。

技能知识的实践是每个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是就业能力高低与否的体现。例如图形图像处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photoshop这一软件时,要着重基础工具的学习和使用,掌握基础的应用知识,学会使用基础的文字处理以及图像处理,能够熟练应用移动、裁切、套索、钢笔等工具,让学生制作常见的平面广告宣传单,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工具的同时,并了解相对应的快捷键,提高工作的效率。

3.3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结合应用

教师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在设计课程时,要用案例引导与任务分解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实际操作的技能。让学生对案例解决的相关知识与方法,进行直实系统的详细了解,并在任务驱动的作用下,让学生成为主体,让求知欲去驱动学生积极的在实际案例中去应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用热情的心态和积极主动的探索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3.4 给学生提供机会走入社会实践

要想提高计算机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在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在课堂实际上机操作和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学习是不同的,课堂没有实际工作的氛围,例如,学图形图像处理侧重平面设计方面的同学,教师可以联系大的广告公司作为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针对客户的平面广告设计操作,并解决在工作当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总结自身不足并对不足之处进行更深入的学习,体现实践的真正含义。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实用的技能型人才,要让实践实训教学成为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通过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知识的实践,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在教学中根据专业对口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的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了解自己专业侧重的目标在就业时所需的具体知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和日后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丛会. 中职计算机实践课程教学方案构建的有关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40)

第6篇

“双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技高师院校所特有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合格教师和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生既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又具备较扎实的行业知识及过硬的行业实践能力,并使之在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过程中达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融合。

近几年, 为提升我国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国家十分重视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对计算机专业技能性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自成立以来,以其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了许多计算机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型人才。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对培养实用型、复合型及国际化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结合我国计算机人才的社会需求,确立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方法,掌握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具备从师任教的能力,能在中等专业技术学校进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学生毕业后可在进行软件规划、设计与开发及应用的相关企业、事业单位或政府机关等从事计算机软件规划、咨询、监理、生产、软件技术研发、以及软件应用系统维护等方面技术工作。

通过上述培养目标的确立,我们确定了计算机双师型人才培养的重点为: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强化师范性特色,突出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培养。

三、构建适用于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关键,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力培养规律和素质形成规律科学地组合在一起,形成富有职技高师教育特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为此,我院制订了详细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教学计划,具体内容及特色如下:

(一)科学分解计算机专业双师型人才的素质指标,组建取向明确、科学分布的模块化课程群

职技高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人才素质指标可分解为思想品德素质、基本能力素质、师范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并以此组建相应的思想品德素质课程群、基本能力素质课程群、师范素质课程群和专业技能素质课程群。具体素质课程群、包含主干课程及总学时、总学分(如表一所示)。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

为此2006年我院创办了“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本科专业方向, 并制定了相应的培养目标,确定了与专业培养目标对应的职业核心能力:软件工程方向主要包含软件需求 、软件设计、软件构造、软件测试、软件维护、软件配置管理、软件工程管理、软件工程过程、软件工程工具和方法、软件质量10个知识领域;网络工程方向主要包含网络基本应用、网络工程、网络管理和网络程序开发4个知识领域,因此,所制定的课程计划要体现并突出与这些核心能力相关的知识领域。

我们围绕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来设置课程,考虑到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性,将主干课程分为方向必修课和方向选修课,其中方向必修课主要是反映各专业方向核心能力的课程,方向选修课是为了适应就业岗位要求的变化设置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来进行选修课程,具体课程设置(详见表二)。

(三)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

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的制定,需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与职技高师的办学特色相一致,实现师范性、专业性和技术性相统一。对专业的一些主干课程,设置了课程设计或实训,突出课程的综合技能培养;同时增加了认知实践、专业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针对教学技能训练则开设了微格教学和教育实习。

四、结束语

第7篇

随着家长和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重视,以及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情况逐年提高,高职类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每年都会招收大量学生,伴随着计算机专业生源的不断增多,各高职院校也正不断调整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然而在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软件、轻硬件”的教育现象,在对学生的培养上缺少对计算机硬件方面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教育情况不断被重视,高职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农村生源的学生数量也不断增加,而由于地域限制、经济条件限制等因素,导致这些农村生源的学生以前接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较少,在专业技能学习和实践方面进展较慢。

2.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硬件基础薄弱

由于农村学校教育课程中对计算机专业教育缺少足够的重视,且碍于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导致农村生源的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晚,甚至有的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从而导致了农村生源的学生在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上掌握薄弱,缺少基本的硬件理论支撑。

2)软件编程能力欠缺

大多数农村生源的学生在大学之前很少接触过计算机编程方面的学习,从而导致在开始学习计算机软件编程课程的时候成长较慢,由于软件基础理论知识的欠缺,不能很好地适应高职类院校计算机专业编程方面的教学进度,进一步影响了学生软件编程能力的提高。

3)对传统计算机教学方式接受较慢

传统计算机教学主要采取“老师讲课为主,学生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自主锻炼的机会,一些高职类院校缺少足够的机房等基础教学设施,导致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生源学生缺少直接的实践练习机会,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培养。

3.改革计算机专业农村生源学生的培养机制

针对于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创新性实践教学的理念,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农村生源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新型的计算机教学模式,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学校硬件教学设施

高职类院校应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均衡配置学校教育资源,加大投入计算机专业硬件基础设施,加快现代信息化建设步伐,扩大计算机机房、多媒体电教室等基础教学设备,为学生能够随时使用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提供保证。

2)软件编程与硬件教学有机结合

学校在不断注重学生软件编程能力教育的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对学生硬件基础知识的教育,做到软件教学和硬件教学的和谐统一,使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软件编程技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硬件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

3)加强计算机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方式主要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职责和地位,随着对学生计算机能力要求的不断增强,这种教学方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高职类院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开设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分析能力、解决能力,加强学生对计算机专业项目的总体把握和细节实现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4)组织并实践计算机竞赛项目

通过参加计算机专业知识竞赛项目,不仅可以使同学们进一步熟悉基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计算机专业问题的能力,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计算机竞赛项目、全国计算机挑战杯等各类计算机大赛,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对学生专业技能、合作意识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此外,学校应该积极将这类竞赛内容融入到教学课程当中,从而进一步培养同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水平。

5)校企联合新型教学机制

高职类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企业输送高科技人才,学校应该重视对企业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对学生企业技能的培训,通过校企联合教学的教学机制,采用“学校教学、企业实习”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校就开始接触企业的工作内容和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专业性人才。

4.结束语

第8篇

【关键词】以赛促练;计算机;技能

Practice to force the computer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s the training of personnel in order to promote competition

Wang Xi-huai

【Abstract】Today's society needs the talent is diversified, multi-level, requires both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talent, also ne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applications talents,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types of education, it is to cultivate applied skillstalents as the goal. Practice, highlighting skills education to promote competition,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capacity is a computer professional for Applied Talents another to force point worthy of us to go into details.

【Key words】Promote competition practice; Computer; Skills

职业学校技能竞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利用各级计算机职业技能大赛,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能够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营造良性学习氛围;能够推进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全面提升该专业教学质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等学校各项工作的提升,着力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 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

以赛促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职业院校的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而通过技能竞赛不但能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深刻指出:“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欣赏和赞美。”欣赏、赞美和鼓励便是助孩子飞向成功的翅膀。“优胜劣汰”的比赛机制和获奖的荣誉感都可以激起学生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热情。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崭露头角,不但能增强职校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还能使他们认识到只要努力同样可以获得成功的机会。

以竞赛为机制营造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我们计算机专业建立了技能竞赛长效机制,对职业技能竞赛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进一步扩大竞赛范围,尽量拓展到更多课程,让技能竞赛覆盖到每位教师、每个学生,重在参与、学习、提高,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育人氛围。以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提炼学生的就业技能,提升本专业品牌。我们积极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实现“人人参与”,将专业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考察学生对课程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院系技能竞赛——实现“好中选优”,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做好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三是市、省级竞赛前的集训选拔赛——实现“优中选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定期组织选拔赛,确定最终参赛人选。让优秀学生在专业项目教学中带动周围的学生一起进步。通过搭建校内竞赛平台,学校形成了普遍性、经常性的专业技能竞赛制度和良好的培养选拔制度,实现了技能竞赛由阶段性工作向常态性工作的转变,使技能竞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经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明显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为加强。在省市级网络搭建、计算机动画、计算机的维修等各种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2. 以赛促练,促进专业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设置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与实际需求、学生的学习条件和学习需要脱节,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赛促练,强调重视实践教学,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计算机专业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办出“职教特色”。

2.1引导专业教学内容的更新

“工作任务导向,贴近企业。”是职业技能大赛题目设置的一大特点。技能大赛的题目设置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组织必须贴近生产实际。技能竞赛内容和标准一方面适应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使技能竞赛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另一方面,技能竞赛方案又有一定的难度,并注重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切实突出技能性,使技能竞赛具有较强的选优功能,引导相关专业将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进行组织。我们计算机专业以竞赛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精心设计不同项目培训方案。在教学内容上摒弃不适应社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发展的旧内容,去适应具有时代特性和先进技术的技能竞赛的新内容,切实加强技能竞赛要求的实践操作技能。由此可见,通过技能竞赛能够引导相关专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第9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 项目教学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2-0056-01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这是教育部对新时期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出的要求。自2007年,国家和各省市每年都要举行各类职业院校学生参加的职业技能大赛,这既是对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检验,也是推动职业院校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重要手段。因此,探讨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中职院校教学水平,实现职业技能大赛常规化教学,是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在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对举办技能大赛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以计算机专业技能大赛为突破口。促进我校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技能大赛基本是以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来进行的,其本身就是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很好体现。

其次,技能大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得到师生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符合职高学生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技能大赛也检阅了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了学生的技能和职业态度。再次将技能竞赛引入专业核心课程实践项目教学活动,促进考核方式的改变。为克服单纯的以比赛为目标的错误观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模式改革为先导,以课程教学改革为载体,实现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的有效衔接。

一、以技能大赛带动教学方法

改革中职技能大赛的主题都是与中职学生将来的职业能力息息相关。举行技能大赛出发点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学校“教有所用”。对学校而言,推动教学改革特别是项目教学方法改革才是目的,我们计算机专业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上,将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项目以竞赛形式加以组织,要求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竞赛项目的完成情况、调研过程、团队合作精神、答辩表现等方面综合评价每个团队和每个成员的成绩,从而使大赛为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服务。

二、师生广泛参与,共同提高实践能力

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参加技能大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要求教师参与大赛的过程指导,并建立了一支质量达标、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在教师职称评定、年度考核等制度中,将专业教师组织技能大赛、参与课程改革的成果纳入考评范畴,促使教师参与大赛指导,并与实训课程紧密结合,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搭建三个平台

实现大赛与教学的融通,构建师生广泛参与的大赛常规化平台,推进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技能大赛离专业工作很近,对他们今后适应岗位工作有很大帮助,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参与。如在近年的实践中,我们开发了计算机应用调研竞赛方案及评分标准、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设计方案及评分标准、计算机软件设计方案及评分标准等,有效地搭建了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结合的平台,搭建培养方案设计平台,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我们在健全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时,重点完善了专业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如在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中,我们设计的能举行大赛的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动画设计)竞赛”“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修竞赛”“网络设计竞赛”“小型软件设计竞赛”等。通过搭建培养方案平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了校企合作平台,以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蔡勤生.“赛教结合,寓学于赛,以赛促改”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

[2]谢婷,肖玉.“新教学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24).

第10篇

关键词:就业;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5-008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力度加大,以及考虑到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提出了中职计算机中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正亟待工作岗位中具有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需求定向了中职计算机的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应用十分广泛。中职计算机想要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来让学生更好地达到社会需求就要采取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也只有以就业为导向,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以致用的解决中职学生就业困难的处境。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就必须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1阐述就业导向重要性

1.1改善目前中职计算机的就业困难出尽处境

随着当代社会的科技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对于各行各业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计算机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对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更专业技术要求【1】。由于很多中职计算机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计算机市场的需求,毕业生并不能找到相应的计算机专业工作,而企业则又招聘不到符合职位需求的技术人员,这样就陷入了一种用工荒的局面,导致目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并不乐观。计算机教学和社会市场的不匹配导致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就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使得中职计算机人才获得社会肯定,适应社会发展。

1.2对中职计算机教育资源合理配置

促使学生顺应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就业率是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但专业学生在接受传统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模式之后并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需求,导致无法从事对口专业的技术性工作,在这样的形态之下就会极大打消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通过在教学中结合市场与社会需求进行针对性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来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完善各种教学资源配置,确保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顺应社会需求顺利就业,以此来提高学校面对社会的就业率。

2 分析就业导向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1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教育团队

在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并未具备教学所要求的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及自身较高的综合素质这些特点,极大地影响了中职计算机的就业率,也无法满足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技术的需求。那么创建一个专业技术强、综合素质高的教育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学习并且深造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以便及时随着社会发展更新补充专业知识;中职学校通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多去参与社会实践,使得教师亲身参与了解社会市场需求;老师还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让经验充足技术性强的专家对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以此来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传输于学生,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2.2优化中职计算机设置

通过对中职计算机设置进行优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在当前社会形态下的就业竞争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计算机技能,但是由于现下中职院校的种种原因限制,导致中职计算机教学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在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就应该判断每个专业的价值进而据其理解进行规律性分类,以提高与市场接轨率为目标,明确专业所存在的优势,来对计算机专业进行优化分配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2.3强化实践,提升专业技术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与社会计算机市场需求接轨,必须加强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专业实践。学校通过为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场地来鼓励学生在巩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多次积极地实践,从而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结合【2】。由于当代社会信息发展较快,计算机软件一直在不停地更新换代,学校也应该实时更新计算机教学设备,完善专业知识教学,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优质学习环境加强专业技术性。以及学校通过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与企业对口进行短期培训课程,来促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之处,从而得到改正,做到学生职业技术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

3 中职计算机当下教学现状

3.1中职学校学生

由于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录取成绩没有很高要求,录入的学生情况基本都属于成绩不理想的情r,这类学生都呈现受环境影响较大,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但是缺乏分析能力,基础性较差,动力不足导致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计算机教学教师对于知识的传输,从而增加了就业难度。

3.2教学现状

中职计算机教学应以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避免中职学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而无法就业,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实践能力,从而使得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实践能力得以增强,让企业感受到中职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上的技术性,促使学生就业。在当前计算机教学中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绝大多数学校都由于投入设备不充足,没有给计算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机会,学生的具体操作能力并不能在具体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探索;另有部分学校由于实践培训方法制定的不够合理适用从而导致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不足;计算机是一门与时俱进顺应社会时展的专业技术,对教师缺乏相应培训,缺少了与新知识进行接触,对知识的缺乏也就造成了中职学校教学水平质量难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急速低下。

3.3课程设置偏离就业导向

在对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中,绝大部分教师采用的都是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设置较为单一,学生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较多,但是对于计算机的实践操作能力相对不足。由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没有突出已就业为导向,教学过程中的专业实践化也没有系统的管理,缺少相应的技能实践培训,导致了与社会需求脱节,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不能满足于企业需求。

4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员需求加大,如何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学的首要问题,通过对在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和技能训练过程中已就业为导向的教W模式的探索,钻研出一条适合中职学校教学与技能培训的教学新模式,来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就业率。

4.1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教学模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制度飞速发展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正面临以就业为导向顺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3】。中职学校教育模式改革应以设置专业课程,开展实践技能培训以及就业辅导方面的,以及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等因素,从社会需求出发,切合社会需求培养出与企业对口的技术性人才。通过中职学校根据社会现状职位需求制定出一套符合市场情况的系列教学方案,帮助学生找好自己的职业定位,真正的在就业阶段选择适应现实情况。在学校对社会需求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时,可以参考相关网络报道,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展开市场调研,真正了解到市场需要的是什么,进而有针对性的将知识传输给学生,以及进行相应的教学模式改革,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4.2注重培养学生技能

社会企业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更具针对选择性,需要素质技术全面性人才,对学生一技之长的教学培养也很重要,通过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培养中,在理论知识基础良好掌握,注重技术的传授和操作,适当减少枯燥长篇的理论知识传输,通过实践操作做到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以及对课后学生课程的检查巩固,通过对学生专业技能得阶段性考察,在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前提下,多次进行实践操作,加强操作熟练灵敏度,通过在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教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给予其自我发挥的空间,培养其创新性,最终实现对学生技能创新的有效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动手能力,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点进行必要引导及重点技能培养,从而达到技术与能力全面综合发展。

4.3提高教师素养水平

教育过程最不能离开的就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课程的传输与引导,这就对中职学校老师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养有了一定的标准。在对中职老师进行挑选过程中,要做到坚持标准并且尽心尽力,在上岗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教师进行指导和教学培训,从而做到提高教师整体素养水平的要求标准。通过上文提到老师与企业之间进行有效沟通,详细了解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增加学生实习的宝贵机会,此后对教学课程设置进行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落实。

5 结束语

计算机在近年来社会信息飞速发展的现状下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目前我国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还较为单一,想要促进教学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使其与也需求对口,就必须做出相应教学模式改革。那么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的相结合,让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快速成长,从而满足计算机市场对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 吴庆松.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探讨[J].才智,2011(29):280.

第11篇

关键词: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校企合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渗透于全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已经成为现代办公、商务等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的工具。这样必然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与测试、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开发、测试和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如何培养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是摆在我们职业教育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现以山东华宇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谈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行业背景分析与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1.行业背景分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产业效益以下几个数据可以充分说明网络:2008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5%;2008年,中国互联网产业规模接近1500亿元,带动相关IT、制造、软件与数字内容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 。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超过3万亿元,约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10% ;2009年,中国网民数净增超过8000万,达到3.84亿,继续位居全球首位。

IT行业的人才需求仅次于销售类人才,占到了人才总需求量的40%。而在北京,预计未来五年内这个比例将达55%。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T人才的短缺现象将会越来越严重。据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市场对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过20万人,而国内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学校的计算机、电子、电信、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每年培养的大学毕业生大约是5万,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这种IT人才短缺的市场需求下,为高职毕业生提高了广泛的生存空间。

2 .人才需求调查分析

我院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时候,首先进行了充分的企业行业调查。被调查的企业近20家,涉及到电脑公司、软件公司、服务类企业单位、制造业企业单位;既有国有企业也有私营企业;从被调查企业的分布和性质来看,我们认为此次调查的安排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针对企业人才需求我们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需求的企业中,高职生主要是进行网络工程的实施和网络管理与维护;或者是网站开发与网页制作等。普遍认为毕业生必须具备网络设备集成能力、网站管理能力、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网站开发能力;同时用人单位非常看重高职学生的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

二、合理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人才培养方案建设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提高人才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突出专业技能培养,着力建设合理有效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这样的思路,我系在2009级高职学生中大力改革教学模式, 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大力提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设计为导向,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

2.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依据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分析中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以模块化划分课程体系,分别对应于相应的专业技能,例如:硬件组网、服务器配置、网站开发、网络管理与安全等,专业课程以“一体化”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体,课程构建时,从职业分析中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紧跟职业描述,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驱动,用经典案例展开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专门人才。

3.实训基地建设

科学完备的实训条件是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中,合理建设配套的实训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并要注重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实现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统一规划,互为补充,体现统一性。让学生在校学习有一定的专业基础后,可去这些基地去学习行业最先进的技术,了解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保证专业技能的及时更新。

4.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丰富专业教学内容

从国家到各省市,各种网络技能大赛项目日渐增多,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重视程度也是逐步提高,职业院校也把大赛当成检验教学成果、提升学校知名度的一个好的机会。我们要认真研究比赛项目中涉及的专业技能,并要反映在教学工作中,充分注重大赛给教学带来的启示,及时调整相关方面,包括专业建设中课程的设置,涉及到大赛项目课程的重点技能强化等等。

5.注重“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着落点在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里的高水平应该是双师素质、专兼结构的两栖人才。专职教师要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同进要强化自己的专业实操技能水平,深入企业行业锻炼,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要聘请行/企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主要进行学生实践教学的教学工作。做到专兼结合,文武双全。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持续进行市场调研,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是我们高职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8,(5)

第12篇

关键词:教师科研;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实践教学模式

0 引言

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师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競争环境下,创新、开发型的IT公司、企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既要求毕业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单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与成果,在计算机专业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

为使地方高师院校计算机专业能够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人才,我们对目前计算机专业的培养人才现状以及创新型应用人才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研究。

1.1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现状

多年来,从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就业应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考核以及反馈情况来看,学生较好地掌握了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了初步的编程、网页制作、数据库建立等方法,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能力。但是,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还存在诸多不足,创新能力缺乏:(1)计算机操作技能不够熟练,专业技能有待提高;(2)程序设计能力不强,实现算法的能力偏低;(3)软件系统设计与开发等综合能力较低,与社会需求差距大;(4)综合运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

1.2学生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应用型人才包括技能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应用人才。技能应用型人才是以操作技能和岗位技能训练为核心、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的专业技术人才。创新型应用人才除具备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外,还必须具有技术创新、技术二次开发、综合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判断能力。因此,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应具备熟练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操作技能,同时具备计算思维能力、算法分析与编程能力、系统综合开发能力、团队协作与人际交往等四种能力。

2 教师科研促进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几年来,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横向项目10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多项,各类教学成果20多项,300多篇,形成了一个实力较强的科研与教学团队,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并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2.1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科研是高校教学活力的源泉,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根本保证。以科研促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教师提高教学深度和广度的前提条件。教师通过科研可以了解和掌握学科前沿,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教师科研成果的介绍和讲解,感悟到学海无涯,创新无限。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学科前沿,才能不断创新、进步。为此,我们发挥教授、博士的科研优势。鼓励他们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通过启发式或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讲解课本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基础上。引入研究成果,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深度。通过成果的应用,拓展教学的广度。例如,在《数据结构》课程中,没有给出图像算法设计的内容,平时学生对图像处理接触也较少。教师结合讲解哈夫曼编码的数据压缩功能,介绍各种数据压缩算法和系统,并将“分形压缩算法”的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到,除了欧氏几何学之外,还有一门分形几何学。分形几何学有很广泛的应用,在计算机学科中可以应用来解决图像压缩问题,且压缩率比较高。但是,目前它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创新的欲望。

2.2科研成果融入实验内容

我们充分利用教师科研,实行“教、学、研”相结合,鼓励教师把科研究成果和教改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中。

教师结合相应的专业课程,从教师的纵向和横向科研课题中选择适合本科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项目,按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要求,将研究成果融入到课程实验中。把教师课题中模块设计、算法设计与分析、数据库设计与分析、代码实现等分解成实验项目,总结出实验目的、系统功能、指标要求、实验设备、算法步骤或流程、数据库设计、系统设计与分析、实验结果、代码清单等实验流程和要求,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等创新实验项目;并将教师与实验有关的教改成果,例如实验内容、实验方案、实验方法与手段等应用到相关课程的实验。创建操作训练、编程训练、设计训练、综合训练的“四步训练,五种能力”实验教学模式:应用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开放式、探究式实验教学方法,对实验采用灵活多变、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增强科研意识,教学科研密切结合,将前沿科学和新技术及时传授给学生。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拓展想象空间,提高学生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的效果。

2.3创建创新工作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根据我院科研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创建了“智能计算与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两个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的宗旨是依托教师的科研项目和教师研究团队进行创新与开发,同时吸收专业能力较强的硕士生、本科生协助研究与开发。达到创新与开发,并培养出一批创新型应用本科人才的目的。

创新工作室负责人主要由年轻的教授、博士承担。负责制订创新工作方案,包括创新任务、创新目标、创新项目指导教师、前期培训、时间安排、创新成果验收、评价总结等,并组织实施。创新工作室的本科学生可以由专业教师推荐的优秀学生,也可以是有兴趣自愿报名参加。还可以是计算机协会、网络协会等学生社团推荐的。具体办法:接受大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报名-对报名学生进行考核-指派团队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前的培训-指导教师给学生分配研究或开发任务-学生研究或开发-提交研究或开发成果-成果验收与评价。

几年来,创新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以项目为驱动,主要研究与开发项目包括:基于GEP的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多核机群的Petri网并行算法研究、演化算法在物流企业智能信息处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智能物流网站的设计与开发等。学生在这些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中,负责了算法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运行与验证;系统网站的架构与模块设计、功能的详细设计与编程实现、系统与网站的运行与测试、撰写文档等工作。另外,通过创新工作室指导教师的培养和指导,学生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申报了省级和校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每年都有5~8个项目获得立项资助,使学生成为了真正的项目主持人,达到了创新工作室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因此,创新工作室的创建,使得一批学生比较完整地参与了项目研究与开发的全过程,亲自参与和主持了创新研究与开发设计,学会了从事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了解了专业的前沿发展动态。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独立工作与合作能力、专业素质、敬业精神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广度,也加深了学生的知识深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具有了较强的专业应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动力。

2.4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我院教师承担了多个横向开发项目,为机关、企事业单位设计开发了多个软件系统或网站,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培养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建立了一个“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供计算机专业高年级学生进行综合项目开发训练。该基地的案例由科研项目主持人去除知识产权、简化处理和增加二次开发接口后,将项目开发的各个阶段文档、代码等提交给实训基地。实训计算机专业学生将每一个科研项目案例的开发全过程及各个阶段制作成动画演示系统,供教师在实训前给学生进行培训,学生也可以自己一边演示一边实训。案例系统或网站还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供参加实训的专业学生进行二次开发、运行与测试。

“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通过案例的开发过程演示,采用开放式、解剖式的直观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软件系统开发过程的市场调查分析、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总体框架设计、模块设计、功能设计、代码设计等各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使用的开发工具、数据库等专业技术和专业工具,加深学生对软件工程、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的理解及综合运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对软件系统开发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通过具体的实用案例系统或网站,学生学习各功能菜单的代码,掌握要实现某一功能模块的关键算法及代码实现。通过建立具体的数据库,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数据表、建立数据表之间的关联,构建实用的数据库。通过功能模块与数据库之间的连接调用,使用学生掌握系统中前台与后台数据的连接方法。同时,学生通过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在原系统或网站基础上,自己动手添加功能模块并编写代码实现。在实训基地,学生可以通过二次开发进行功能模块训练,通过项目驱动开展系统开发实训。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完成系统的开发,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与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与团队合作精神。

2.5教师科研促进学科競赛,培养创新人才

学科競赛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以競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競赛,培养一批学习能力强、学习潜力大、学习效果明显的学生骨干。几年来,我们通过教师科研促进学生的学科競赛。培养创新人才。(1)以教师科研项目依托,通过创新工作室组织参赛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依靠项目组的集体智慧,基于课题研究成果开展针对性的训练;(2)以“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作为训练基地,结合参赛科目、内容,选择相应的科研项目成果案例进行针对性的训练;(3)在导师的指导下,以“大学生创新创业”立项项目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经过凝练和提升。推动学生个人或小组参赛。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了包括全国大学生软件大赛、计算机网络大赛、广西计算机应用大赛等学科競赛,并取得了优良的成绩。逐步形成了以教师科研促进学科競赛的实践模式:以教师科研项目组建参赛小组-创新工作室分小组集中训练-校级选拔赛-选拔出参加全国或省级比赛选手-创新工作室重点训练-指导教师带队参加比赛-召开总结会-奖励获奖选手。通过依托教师科研,促进学科競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到以创新促进競赛,以競赛提升创新,不断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实践与成效

我校计算机专业依托计算机教师科研和教学团队的科研教研优势,促进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将教师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通过创新工作室、“科研项目案例”实训基地、学科競赛等形式、以任务驱动式、案例分析、开放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推动计算机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共获得了10多项区级或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项目的立项资助:在参加全国大学生软件大赛、计算机网络大赛、多媒体教学软件大赛。广西计算机应用大赛等比赛中,共获得10多个国家级奖项、20多个省级奖项。我校计算机专业依托教师科研,促进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