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57: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现行的会计制度背景下,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发生了以下变化:(1)资产管理和员工绩效评价相互关联。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绩效评价,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具体的参考条件。通过将员工绩效和此项管理工作的有效结合,进而激励员工,调动其参与积极性;(2)固定资产折旧。新会计制度中提出了“虚提”折旧,具体是通过非流动资产基金以及累计折旧进行。具体落实时,行政单位要明确固定资产的性质,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资产折旧的年限,采取相应的措施;(3)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现行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了规范细致划分,资产类别更加明晰;(4)固定资产的确认。新会计制度执行下,使得设备的单位价值得以提高。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分析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说,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制度不完整。因为固有资产概念相对模糊,制定资产管理政策时缺少全面性,需要不断补充,进而完善管理制度。通常来说,行政单位购买固有资产必须按照相应的程序,由于部门责任不够明晰,购进固有资产时,没有做好统计和管理,进而影响着资产管理效率;(2)监管不到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进以及使用,缺少有效监督管理,进而难度保证采购结果;(3)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方面,存在着浪费和毁坏等情况。究其原因,是人员的责任心不强,产生了很多漏洞,因此需要加以完善。
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策略的总结
(一)加强领导,增强认识
对于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为有效改善和处理,必须要加强领导,增强管理人员的认识,明确划分资产管理的职责和内容,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在具体实践中,行政单位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增强管理的责任感以及紧迫感。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的原则,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同时提高资产利用率。
(二)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产配置率
在具体实践中行政单位加强资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必须要加强预算管理,全面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和需求,建立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充分融合固定资产预算,并且加强和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联系,积极配合政府采购,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充分利用资产预算以及统计报告,做好资产的全面分析,科学合理评价资产使用效益,保证资产预算和各个单位职责的一致性;(2)科学合理计划资产采购和配置。制定的预算和资产购置计划,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节约。根据资产配备的具体情况,按照使用标准合理进行资产配置,盘活现有的资产,减少积压浪费情况的发生。加大资产采购管理,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分析,强化对采购随意性的把控。
(三)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
新形势下,为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必须要积极创新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具体实践中,采取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要积极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推广应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水平。除了提高管理的精准度以外,积极建立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发挥资产管理的效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断强化,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创新管理手段和方式,更新管理办法,践行科学化、规范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艳梅.新会计制度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时代金融,2018(21):172-173.
关键词:医院 固定资产 管理方式 创新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账务管理方面的混乱
医院作为一个较为特殊的组织,其所具有的固定资产种类较多,这不仅体现在数量方面的庞大,而且也体现在使用过程中的分散性。在这种情境下,固定资产管理也必然需要牵扯到医院内部的多个部门,从而使得在进行使用情况调查时容易产生疏漏。这些固定资产账务管理工作方面所体现出的模糊性也难以为医院领导班子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导致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漠视,出现较为严重的重复购买与闲置的状况。另外,经济效益当前并未获得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较为广泛的关注,使得在资金应用与固定资产采购环节上的不够科学,这又进一步加剧了账务管理的混乱状况。
(二)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不高
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不是很高,这种较低的效率主要是由于医院自身的原因导致。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较多,每个部门通常较为关注本部门的实际使用情况,根据自身的需求不断要求添置新的仪器装置等,并不考虑当前医院所拥有的仪器资源,从而极有可能带来重复购买的现象出现,在仪器出现多余的情况下,通常每一台仪器设备都很难被充分使用,也就导致了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的状况出现。除此之外,医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并未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往往过于关于财务方面的总体支出情况,而对于支出的细节内容,如支出的标准规范、费用的科学归类等却并不加以关注,这显然更容易导致对于固定资产支出方面的混乱,进一步带来低效率使用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三)资产账账不符及账实不符
会计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对固定资产进行账务处理时,只通过“固定资产”及“固定基金”一级科目进行核算,单位报账员在向核算中心报账增减固定资产的同时,需要自行登记单位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备查登记簿,但部分单位报账人员责任意识不强,要么根本没有设置以上账簿,要么没有及时登记,因此盘点核对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时,必然造成账账不符。
二、创新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对策
(一)基于新会计准则创新固定资产的管理思维
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而言,新的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到固定资产的折旧处理方面。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按照固定资产所能够应用的时间长度,采用制度所要求的具体方式来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额的计提,并进一步将这个折旧数量进行科学的分摊处理。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运营体系也有着较为显著的变化,而这又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的周转率方面。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心指标体系,固定资产周转率是运营收入与平均固定资产的净值的比例,这个比例越大则说明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越高,带来的营运绩效也就越好。当运营的整体收益不发生变化时,新会计准则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数量会发生减少,而这显然可以带来固定资产周转率的提高。除此之外,在新会计准则下,盈利能力方面的指标体系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也主要是固定资产的核算树木减少带来的,执行新会计准则将使得净利润水平增加。因此,在执行新会计准则下,医院必须对核算准则的变化进行了解,从而更好的解读相关的指标体系信息,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思路。
(二)构建保障制度,推动文化构建
搭建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执行部门。这一工作首先应构建工作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工作制度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规划、推动及督导小组各项行政业务;最后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专案小组,负责推动及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工作。上述工作的顺利实现,就必须编制详细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要点与制度安排。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往往涉及到较大的范围,不仅要求医院内部各部门的参与,而且还需要员工等的大力配合。
制度的构建带来的是固定资产管理文化氛围的形成。除上述制度构建工作外,医院应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文化,通过紧密结合自身外部环境的发展状况,不断创新规制层面的固定资产管理文化制度体系,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更好的可遵循的制度,从宏观层面保障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性建设。强化医院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强医院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教育,提高文化水平,是规范管理体系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这样可有效督促医院管理者在保证自身规范行为的基础上,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行为的监督规范,从源头上保证体系建设的完备性。
(三)科学解读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财务指标
构建并科学的解读一个有效的固定资产诊断指标体系对于固定资产的防范十分必要。医院固定资产的发生不仅会导致医院服务及运营权益的损失,更可能引起总体一连串财务问题。当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发生财务问题时,医院的营运大多会产生部分特别的征兆。由于财务报表是医院整体的表现,因此财务指标可以透视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与相关财务结构的变化。
固定资产管理盘点的相关内容是下一年度进行经费预算与拨付的重要参考,这就使得有必要将这一项工作加以细化,保障相关数据的准确性。对于具有一定条件的医院而言,在登记入账环节中,还可以将图片格式的账单引入到该项工作当中,有效做到降低固定资产的质量界定,避免以次充好,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三、结语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医院可以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新会计制度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不但促进了医院固定资产的规范化还保证了其的安全和完整,使固定资产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增强了竞争力进而可以为国家和人民争取更高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 概述
随着市场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力企业的生产模式、运行模式、营销模式以及管理模式有了很大变革,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明显提升,但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竞争不断加剧,电力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经济效益之间的矛盾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仅需要生产技术的革新,更需要管理水平的提升,固定资产作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该部分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2.1 特点分析
电力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性企业,加强对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运行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电力企业具有自身的特征,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要结合电力企业的特征进行分析,寻找科学、有效的管理方式。电力企业运行过程中包含的资料和设备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只有将不同的资产进行合理分类和记录,才能实现高效管理,尤其是对于大型电力企业来说,更需要对资产进行准确统计,如实记录,科学分类,最终实现高效化管理。
2.2 问题分析
我国电力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资产运行效率,降低了企业经济利益,具体表现为:
2.2.1 固定资产更新不及时 近年来,电力企业的改革速度和发展规模不断提升,其固定资产规模也有了很大改变。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目录更新不及时,严重影响了管理部门的运行效率。电力企业生产运行涉及的固定资产规模和数量较多,不同的固定资产管理项目需要使用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登记方式,给统计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而固定资产登记形式没有固定标准,且更新速度较慢,同样也降低了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
2.2.2 管理体制不完善 我国电力企业在管理固定资产过程中,其管理流程并不完善,而且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改进措施。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缺乏严格统一的管理,各部门对自己内部事物处理的随意性较强;而监督体制的缺失更加重了这种不科学管理流程的危害性。电力企业不同部门的管理职责不同,生产部门应对生产和施工的实物进行重点管理;财务部门则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财务工作上,各部门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协作配合,最终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高效性。
2.2.3 管理人员问题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各行业的生产和管理不断变革,社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要求也逐渐提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局势,电力企业管理方面的漏洞日渐明显,电力企业中的施工部门将工作重点放在施工作业上,而对管理工作则较为轻视,无法对施工工作上的具体程序进行审批和管理,导致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土地使用审批不合格等问题屡次出现,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施工。一般来说,财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须按照相关的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但实际情况下,财务人员为了自己方便,没有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规范记录和整理,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2.2.4 定期检查工作中的不足 电力企业管理效率的提升,需要相关监管部门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落实自己的职责,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核查力度。企业在经营过程,固定资产一般采取提前购置的方式,这就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固定资产贬值的问题,因此财务部门账面上的信息一般会高于固定资产的实际价格,进而影响了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判断。近几年,电力企业发展速度较快,新项目的构建投入较多,资金支出也随之增加,而这些构建项目的项目价值和实际记录之间的差距则逐渐加大,需要定期对部门账目进行监察,确保记录信息与实际信息的一致性。
2.3 对策研究
电力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较大,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可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稳步发展。鉴于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应从信息记录、信息化管理以及监督管理方面进行改进,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及时更新档案管理信息。电力企业对自己内部管理重视力度不够,尤其是施工工程资料的管理上更是存在混乱状态,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及时更新企业固定资产的登记情况和管理状况;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责任,要求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保障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及时性,杜绝虚假信息导致的决策失误。第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电力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规模和数量上取得了较大发展,不同类型的电力企业也逐渐形成。电力企业的发展对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现代技术优势,将信息化管理技术引入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当中,促进管理部门的管理效率。信息化管理技术能将不同的施工项目进行快速、准确地分类管理,并能对固定资产的信息进行实时维护和定期更新,保障资产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第三,完善固定资产监管机制。电力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购置固定资产,同时也会报废部分固定资产,这就需要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应程序的评估和审核。资产报废方面,应由专门的部门填写报废资产申请表,通过审核后才能在制度层面进行报废;对已经实施报废的固定资产应进行专门的处理,如可将这部分信息在管理平台上进行公布,在公司内部或者部门间进行流转,或者进行公开发售;对于具有利用价值的报废材料,应作为替代品进一步发挥其利用价值,减少资产的闲置率。
3 结语
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管理效率的提升。固定资产作为电力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其运行效率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分析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其问题,采取有效改进措施,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牟雪娜.基层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探讨
如何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是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关键。有效的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就会计要素而言,控制环境关系到固定资产的构建、使用与处置;风险评估关系到固定资产的保管与安全完整;控制活动关系到固定资产的使用与折旧、减值计量;信息沟通关系到固定资产的采购、保管与转移记录;监督是对于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状态、安全与进行的事前、事中与事后的全方位监控。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不够
随着各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都设立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但往往把管理的重心放在采购管理上,对固定资产使用方面的管理力度不够。从固定资产控制环境的角度来说,对固定资产没有分别按重要性实施管理、操作或保管人的资质及职责规定不明确、不具体,对许多制度、流程的执行不到位,如在移交、盘点等方面都流于形式等等。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闲置浪费情况严重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这就导致了高校对固定资产的成本效益观念淡薄,由于要提高生均资产比值,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在没有做好前期的调研和专业设置的前提下,就大量购买固定资产,从而出现重复购置资产的情况,
3.固定资产的控制活动流于形式
高校固定资产的控制活动贯穿了固定资产申购使用、流转、处置的全过程。尽管目前全国各高校实现的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分别设置不同的归口管理分类固定资产,分别设置不同的领导进行审批权限的管理,但是,由于部门领导管理意识不强,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导致许多的申购、审批流程往往只限于形式,而不能起到真正监管的作用。
4.固定资产的账目与实物不相符
现行的会计制度并未对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必然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增;再有,有的房屋、建筑物完工后经历的审计时间较长,不能按时入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值虚低,结果使财务账与资产明细账不符。
5.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尽管许多高校建立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和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规范中存在着权责不明的情况。更有甚者,这些规范制度不能在实际中落实,虽然设置了兼职资产管理员,但许多资产管理员被部门领导安排做其他的工作,而不能完全独立地进行资产清查、资产维护等工作,对自己管理的资产长期不清查。
二、建立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固定资产的预算控制制度
高校预算控制应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考核等环节。首先高校要重视对预算编制与执行结果的控制,财务部门和物资管理部门应全程参与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工作,其次,要实行短期预算和长期预算相结合的模式,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事项,要检查是否经过正常的审批手续。
2.建立固定资产的授权审批制度
固定资产预算应有专人负责审批,明确审批人对固定资产购置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和责任,审批人不得越权审批。每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都必须经过授权,根据金额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批准权限。
3.明确固定资产的分工管理制度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也要任命业务能力强的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员专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申购、使用、维护、保养、处置等环节,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以及人员的分工和办理权限。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4.明确固定资产的维护和保养制度
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修制度,通过定期的资产清查熟悉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和维护等情况,以延长其使用寿命。特别是对大型的精密仪器设备,要制定大型设备使用规则,并安排专人保养、维护,以提高大型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
5.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素质直接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制定岗位责任制,制定工作规范,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加强考核力度。
6.完善内部审计控制
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要严格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处置、资产增减等做必要的审计,以明确固定资产的采购价格是否合理、购买大型设备仪器资产是否经过认证、处置资产作价是否合理等等。
三、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措施
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比如预算制度、审批制度、维护和保养制度、处置转移制度、审计制度、资产管理员制度、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制度等等,以明确每个部门和教职工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所担任的角色,要加强高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为高校资产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
2.加强固定资产各管理流程的控制活动
(1)编制预算,每年由财务部门、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审核使用部门提交的预算报告,进行大量的调研论证预算报告的合理性。(2)申购,各使用部门在申购一般固定资产的时候,应向采购部门提交申购报告,经过采购部门调研,并报学校领导审批,采购部门要严格遵守采购制度进行采购。对于大型的设备仪器,使用部门还要会同采购部门、审计部门进行前期的调研、评估、认证,才能确定是否要进行购买。(3)验收,固定资产经过安装、培训完成后,要根据合同所规定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等要求,经过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使用部门和相关专家等相关部门的验收,共同签写验收单后方可由资产管理部门办理入库。(4)入库登记,资产管理部门根据验收单、合同、发票,使用部门的出库单进行资产登记。(5)使用和维护,各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应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固定资产,核对资产账务明细,核对标签,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维修。对大型设备的修理,要由使用部门管理员提出申请,按报批程序审批后进行修理,如有大型设备的技术改造,还要经过相关部门和专家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审批通过后施行。(6)维护保养,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发现损坏及时维修,特别是对大型设备,要定期清洗、运转以防止设备搁置太久而损坏,对资产保养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7)处置,对于使用期满或者没有维修价值的资产,应有使用部门填写报废申请,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和相关专家进行认证后,报校领导审批方可办理报废手续,一次报废大额资产的情况下,还要经教育厅或财政厅审批。
3.建立全面的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
高校应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对资产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或者是使用部门,可以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若干考核指标,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等五个级别,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可以缩减经费,对考核优、良的单位可以适当增加经费,对于具体的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同收入挂钩,对于管理不当,失职的管理员要追求其责任和有关领导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提高资产管理员的待遇,并通过选拔竞聘资产管理员岗位以吸引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人员进入到资产管理员的队伍中来。
4.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
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监督是资产管理的重要过程,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控制过程中实行实时监控和审计是高校资产管理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此外,上级财政部门每年还应抽取部分高校对其进行审计监督。也可以委托会计事务所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或专项审计,以不断完善和强化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 .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体系亟待完善[J].辽宁医学
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6-128.
[2] 马卫胜.基于内部控制的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J].企业
研究,2011,(24):85-86.
[3] 刁幸武.完善内部控制有效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115-116.
[4] 梁秀英.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控制及改进措施
[J].今日中国论坛,2012,(10):68-70.
[关键词]供电企业;ERP;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7-0090-02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存在管理效率低下、无法实现数据共享及全程化管理等缺点。ERP系统实现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人资管理业务流程的一体化平台集成,其中,设备管理模块作为ERP集成系统中的一个功能子模块,主要涵盖了公司的设备主数据管理和所有维护工单管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在保证供电质量的前提下,有效地管理、监控、跟踪设备等的维护成本费用,已是众多决策中的当务之急。
1 ERP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1)固定资产管理在ERP系统中实现的目标不仅反映账务的原值、净值、累计折旧等资金现状,而且与前端各业务模块实现集成,使得各项经营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从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全局管理和控制。
(2)ERP是一种可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甚至跨公司整合实时信息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一个强大的ERP系统能使财务的管理控制职能真正和业务部门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使计划、预算、监控、分析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最末端,为企业的运作提供决策支持。
(3)实现固定资产与设备的联动。设备使用部门通过在ERP系统创建设备卡片,进行设备台账管理,同时系统自动根据设备类型联动生成固定资产卡片,真正实现了设备与资产的一一对应。同时,财务部门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系统的查询功能,详细掌握每项资产所对应的具体设备。
(4)改进固定资产数据采集。经营活动是财务各类管理业务的源头,ERP系统基于业务事件不是基于会计核算所需的信息进行数据采集,财务人员就能够根据管理的需要得到更完整、更有价值的信息;集成所有数据于一个数据库,实现实时获取信息、实时处理信息、实时报告信息的新流程,降低了业务处理和信息处理所必需的控制成本。
(5)实现了风险管理在线监控。借助ERP系统强化内控系统建设,建立风险预警体系,实现财务风险监控重点由被动的事后监督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从业务源头防范财务风险。例如ERP系统将固定资产管理与应付账款管理集成,将资产增加作为采购到支付过程的一部分来实现自动化,确保资本化资产的准确核算。将固定资产管理与项目管理集成,跟踪在建项目成本核算进度并通过系统最终实现自动转资。通过和其他业务高度集成,固定资产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及全过程在线监控成为可能。
(6)搭建了年度预算与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相给合、项目预算与固定资产支出相结合的立体管控体系。通过关注项目预算的实施情况、具体作业支出与标准成本定额的吻合度、现金流量预算的执行情况,实现了管控重点由预算执行结果到预算执行过程的初步过渡。
2 ERP系统在供电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中的局限
(1)由于供电企业资产设备量庞大,变动频繁,特别是配网线路、设备,全市每天都在维护、抢修更换。所以要重视资产各个流程的管理。领用新设备的内部控制流程,淘汰老设备的回收流程,回收后废旧设备、物资的后续处理,目前只是在线下操作,流程缺乏严密性,财务无法控制前端业务,废旧物资回收价值与资产实物报废回收脱节。ERP系统需要完善设备报废回收流程,加强资产回收的内部控制。
(2)未实现无纸化办公,网上审批功能尚待开发。无纸化办公是指某些固定资产业务数据的网络传递、网络审批和数字签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固定资产许多管理业务流程,如报废、盘亏、转移等均需要提出申请,由主管单位审核和批复后才能进行。然而在现有的ERP系统下,实现的仅仅是申请被批复后的账务处理工作,而业务流程的上报、审核、批复、签章等功能则只能在线下实现,这无疑就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因而需要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的网上审批、签章业务,实现无纸化办公。
(3)权限的划分要合理。ERP系统的权限划分问题,是一直困扰企业的一个重要问题,权限的划分是否合理,关系着企业ERP实施的成败。ERP系统上线时,曾出现过泰州供电公司设备数据关联到江阴供电公司的主数据上,可采用以下划分方法:一是基层单位只有本单位数据的录入权限。企业总部只有数据的使用和查询权限,而没有修改基础数据的权限;二是减少数据操作端口,给不同身份的人员限制操作权限;三是用户在ERP系统中的用户名和密码,要严格管理,发生错误时,责任追究到个人;四是关键操作由企业总部审核后操作,特别是数据的关联。
(4)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未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要求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时,应将固定资产的原价、累计折旧和资产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停止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重新确定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计提折旧。但在电力企业固定资产资本化后续支出核算过程中,更新改造任务金额较大且改造时间长达数月的改造项目均未将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核算,也未停止计提折旧,更未在更新改造完成后重新确定固定资产的原价、使用寿命,从而造成经过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财务数据失真。
3 进一步加强ERP系统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措施
(1)统一政策标准。按照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需要,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标准,修订《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和各责任主体间的协同机制,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价值细化管理的范围和要求。
(2)进一步完善业务集成。一是物资部门在设备物资的招标采购中,应按照固定资产目录确定明细资产和有关固定资产重要附属设备的交易价格,并按照资产目录的最底层对出入库物资进行明细管理。二是生产、基建部门应按照资产目录的最底层提供转资清单,作为转资的重要依据,提交财务部门确认增资,实现生产设备与固定资产管理的集成和联动。
(3)提高各资产管理部门员工的业务素质。ERP系统是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系统的操作由于各模块的联动而比原来的PMS系统复杂,由于在各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管理人员中,身兼数职的人员占很大比例,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因此,提高基层员工的业务素质问题要受到格外重视。具体措施主要有:一是加强对员工的考核力度,通过树立模范典型,激励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使员工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二是举办业务技能培训、业务学习交流活动;三是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提高员工的业务责任心。
(4)加强资产动态管理。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与运检、营销等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对接,实时动态反映企业主要资产的运行状态、健康状况、检修记录、支出消耗等动态信息,为资产日常管理、编制项目预算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协调推动工程概预算、物资设备招投标、生产设备运维等上游环节的精益化管理,为深化细化固定资产管理创造条件。
4 结 论
供电企业属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在ERP系统的全面推进下,将逐步向数据密集型企业转变。针对供电企业的行业特点,ERP系统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充分优化运营效益,有效控制成本效率,提高供电企业发展质量。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不断寻找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探索,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效能。
参考文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Abstract:Thealllevelsadministrationbusinessunitandthemanagementsection,shouldinsisttounifythepolicyandunifytheleadership,theratingsmanagement,responsibilitytoperson,thingtothemanagementandusagesofthefixedassetstotheutmosttheprinciplethatituse,andpasstheestablishmentperfectmanagethesystemwithfinanceandtransactthefixedassetsthatautomationconnectwitheachothermanagementthesoftwaresystem,thenormfixedassetsclassificationandcode,strengthenthesupervisionofthestocktakingandhandleetc.measure,makethefixedassetsmanagementsystemrigidtoturn,attainsolidhoursuperviseandcontrol,thepurposethatrigiditycontrol.
KeyWords:administrationbusinessunit;fixedassetsmanagement;fixedassetsmanagementsystem
1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和金额增长迅猛,到2000年底,广东省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约达1529亿元,规模庞大,种类繁多。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政府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于近年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清产核资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在新形势的要求下,需要有相应的会计体系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政府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对原有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完善,以满足政府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
2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账实不符问题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时项目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因历史原因违规购建固定资产,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会计差错,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2责任人管理机制不到位问题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由于管理未得到彻底落实,保管固定资产的负责人责任意识薄弱,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会不重视,产生更多的违规事件。
2.3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
闲置固定资产是指不需用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等。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内部整合产生的闲置,在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政府部门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后资产的闲置;二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三是因历史违规行为产生的闲置。最明显的例子,如无定编车辆,违规购建房产,因产权问题无法解决而闲置存在于账外。这些闲置固定资产占用了国家大量资金,有些资产已无法使用但只要不报废就可每年得到财政的拨款,所以,需要积极加以盘活处置。
3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对策
预算单位曾在2001年进行了清产核资,在2001年和2005年开展了清产核资检查,相当于在全国进行了全面摸清预算单位“家底”的工作,规范了固定资产的入账核算,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会计信息质量。但由于账实不符问题源于多年的历史原因,并未得到全面的解决。近年来,随着“责任政府”的建设及政府部门的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逐步将固定资产违规现象与有关负责人的任期业绩评价挂钩,这种情况已有所好转。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之所以存在上述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历史上长期粗放式管理形成的遗留问题积淀,还有一部分源于现有体制的不完善之处。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3.1实施电算化管理,按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分类
由于近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及金额增长迅猛,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能适应工作的要求,必须实现电算化管理,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决算,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予以反映,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完善的固定管理系统将有助于政府管理机构实时掌握固定资产信息,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透明度。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建议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提高工作效率。但目前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方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固定资产科目设定问题上。目前,通常的做法是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规定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六大类。在对房屋及建筑物,文物和陈列品,图书的分类中一般不容易产生差异,但在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的分类中则产生了不少的差异。两个单位的固定资产分类,一个为行政机关单位,一个为事业单位(学校),从科目编码上就有不同,各个单位对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的分类也不尽相同,对某些单位是专用设备,对另一些单位又属一般设备,如幻灯机,在学校为专用教学设备,在大部分行政单位为一般办公设备。另外,单位自己分类明细,编码也多有重复,电脑与电脑微机就在专用设备与一般设备中重复出现。
作者认为,在实务中要按照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根据GB/T14885-94摘编整理)作为固定资产卡片管理的分类依据更为可行。因该目录将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1)房屋及构筑物类;(2)交通运输工具类;(3)通用设备类;(4)专用设备类。每大类的分类非常细致清楚,比人为分类更科学,合理。由其对容易造成差异的分类项进行了明细分类,对专用设备更是按行业类别分为医疗卫生类,广播电视类,科研类,文化体育类,新闻出版,公安政法及其他类。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固定资产软件的编码就是以此为依据的。另外,按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的另一大好处即是可自动导出清产核资数据,因日常就按此分类与代码做账,清查时就可事半功倍。如无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则根据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建立会计科目与之对应,也会为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3.2建立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
会计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必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桌面走向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构建和应用,能及时,迅速地获取单位管理运行及实时变动的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进行办公业务操作处理,做到有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本文仅以会计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通常仅在财务部门进行核算,为核算型软件,但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导致会计信息系统向财务业务集成阶段发展。在财务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主要功能为核算资产数据,包括财产登记,登记财产卡片,财产单据,生成资产凭证,资产账簿(财产明细表,财产汇总表)等。而财产采购,财产处置,安全控制及财产登记中的验收登记,领用登记等数据在财务软件中很难连贯地反映出来,而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中会涉及单位所有人员,为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功能,不同部门人员和同一部门人员,经常会发生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部门之间的交互关系,并需要对某项事务进行合作处理。所以,必须借助办公自动化系统与财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相结合,才能使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财政部门的数据管理能力和运用效率。而整个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模块主要功能应包括:财产采购,财产登记,财产处置,安全控制等功能。但如何实现两个系统的结合及数据的交换,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共享,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实际应用的方案来予以解决。
将所有资产的验收,登记,领用,查询数据工作均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的资产管理模块完成。在资产验收保存时直接生成领用单并登记财产附件,图片等资料,并进行验收单据,标签,卡片打印。在办公自动系统中可以按资产的名称,类别,登记时间,资产状况进行组合查询。资产分配给各使用部门,使用人员,以便相关的资产负责人可以随时查阅当前资产使用的状况。包括资产的借用,部门间资产的调拨,资产赠送等详细记录。同时,财产管理软件增加导入模块:由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导入财产管理软件前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六条关于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及其他的规定标准条件,自动将资产数据分成固定资产数据及材料,低值易耗品数据两部分,并提供数据结构导入至财产管理软件中。财产管理软件中进行变动数据的审核,登记或更新财产卡片,自动编制分录,结账,财产明细表。财产汇总表,打印财产数据,查询财产数据,资产盘点等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工作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财产管理软件的分功能管理,资产数据根据既定的软件程序和规则自动生成资产卡片,会计凭证,报表等,会计人员只需要维护相应的分类和汇总机制,就可实现从数据采集到数据输出的全部工作,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基础工作量。资产数据通过导入时的划分,进行了资产的分类,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就可分重点,分层次的管理。
资产数据通过一次录入的数据同时被办公自动化系统和财产管理软件所共享,完成了几个系统的数据收集和规范,在这种模式下,所有数据来源一致,划分口径统一,从不同的层面进行数据分析产生的结果也是一致的。数据采集能够实现与交易事件发生,发展同步,真正达到实时反映资产的实际状态。
3.3完善资产管理机制
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必须受到政府相关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具体措施如下:各预算单位设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财政部门也应设立监督预算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责任制,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定期由政府的财政部门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岗位人员提拔,任用等的依据;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作为管理责任人审计的重要一项等。
3.4加强固定资产的盘点及处置工作
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三章资产的规定,固定资产应每年盘点一次。但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的盘点往往由于年终人手少,工作繁杂而未进行。所以,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从制度,时间,人手,领导抓起,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处理。应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单位盘点,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积极处理好闲置固定资产,引入资产评估程序,进行竞价出售,拍卖等公开,透明方式回收资金,或依法按政策捐赠边远地区等方式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的质量,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政府的财政部门也应建立固定资产的盘点,处置制度的监督机制,对要处置的资产进行金额,数量上把关和审批,并定期对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4结论
本文在指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各部门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坚持统一政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的原则,并通过建立完善与财务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相连接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规范固定资产分类及代码,加强盘点和处置的监控等措施,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刚性化,达到实时监控,硬性约束的目的。从而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参考文献:
[1]李广英,张俊萍.实行财政集中支付与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1,(6):9-10.
[2]李海波.行政事业会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关键词:资产管理资产配置管理目标
1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1.1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
企业资产是企业日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具体指企业自身所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各种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企业资产有多种不同的分类,如根据流动性分类,企业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根据形态可以分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企业资产管理就是利用不同的制度和办法,将企业的各类资产有效融合在一起,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利用,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帮助的一种管理工具。
1.2企业资产管理的特点
现代企业资产管理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企业资产管理需实现从点到线的管理。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资产管理的定义从较为狭义的资产静态管理发展到贯彻企业运营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如固定资产管理是从资产需求申购、入库、领用、后期维护直到报废处置的整个周期管理,因此企业所定义的资产管理范围和管理办法也要随之不断优化和改进;第二,资产管理类别较多,形态特征各异,在资产管理的大框架内,需要结合不同的资产性质逐个做好具体管控措施;第三,资产之间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管好其中的一个点,相关的几点也都有了管理基础,这就是点和面的管理,如存货的管理影响到企业的流动资金、在建工程、往来款项等。
2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的资产就像人体的内部组织结构,流动资产好比是流淌的血液,非流动资产好比是不断汲取血液同时释放能量的各种器官,强有力的生命需要血液和器官的良性融合去支撑。企业资产管理即为融合工具,其可以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合理配置资产,高效利用资产,使企业富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实现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种种目标保驾护航,因此加强企业资产管理对企业起着决定生死的关键作用。只有充分理解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范围和内涵才能从根本上加强资产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财务风险,最终不断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
3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企业资产管理涉及整个企业各类性质的资产和多种管理制度,覆盖面广且特点突出,需要公司层面强大的制度管控,现阶段企业资产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资产配置预算执行力不强
企业资产的配置应该以企业总体的战略发展目标为指导,以企业全面预算为依据,采用预算结合实际的分阶段资产配置方式。然而很多企业不能有效地执行预算管理,如企业内业务部门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超计划配置资产,资产投入时点不佳、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等,再如本属于可舍弃的战略计划,企业主管部门在审批时出于完成指标的考虑而选择性忽视,公司精心编制的预算形同虚设,导致超计划配置资产的长时间闲置和资金的占用。
3.2固定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
目前有很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不全面或执行不彻底,资产领用规范性不够,资产管理员专业性不强,对资产的管理主体定义不明确,责任不清晰。较突出的体现是固定资产办理领用时,管理办法粗犷,比如购买办公电脑一批,资产出库时直接落到申购部门,并没有具体保管使用人,企业在后期无法用配套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行考核管理,最终可能导致无人尽心尽力对在用资产进行管理,从而使管理制度失效。
3.3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完善
应收账款是企业重要的且风险较大的流动资产,如果监管不利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坏账风险,造成债务纠纷,增加企业管理成本。部分企业工作重点往往放在日常支出的监管控制上,忽视了往来款项尤其是应收账款等制度的建设。同时企业还缺乏强有力的清欠考核制度,账款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相关合同执行过程控制不严格,企业会出现一边在财务账面上确认收入,一边又按会计准则计提高额坏账的现象,进一步地,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出现周转不顺、入不敷出的现象,甚至造成企业破产局面。
3.4存货管理目标缺失
存货管理也是目前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的管理目标是在保障企业基本生产经营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降低存货风险,加快存货周转率,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然而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存货管理目标,缺乏明确的内控制度,对存货的采购和出入库没有细致的职责划分,企业岗位职责不相容,具有潜在的舞弊风险。存货日常管理也缺乏制度的管控,如存货存放无章,毁损、缺失情况频出,账实存在不符等。同时诸多企业并没有计划性地设置最低库存量,库存的波动幅度较大,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购置及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4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基于以上各类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和落实程度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就加强企业资产管理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4.1设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
企业建立科学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设定合理的资产配置比例,确保现有资产价值最大化。首先,需要全面掌握可控资产状况,盘清在用资产、闲置资产数量和使用程度,建立资产利用率等控制指标,使资产管理有的放矢;其次,按功能或用途对资产进行分类归集,如管理用资产、生产类资产、经营类资产等,确定各类资产所占比重,作为企业日后配置决策的依据;再次,根据现有企业经营数据,评估各类资产对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贡献值,明确资产贡献值管理目标;最后,设定资产配置比例,结合比例确定现有资产管理方法,如超比例且长期闲置的资产应及时清理回笼资金。
4.2完善资本性投资预算制度
企业资本性预算管理是指导后续资产管理工作具体开展和实施的依据,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完善制度:第一,在进行预算管理前,积极的开展市场环境调查研究,结合企业的自身发展情况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第二,根据需求确定长短期资产配置计划,严格把控配置节点,预算一旦制定后要尽量避免迎合短期利益的盲目更改,保证预算的权威性,减少超预算行为的发生;第三,企业管理层要重视对资产投入后的过程管理,以降低现有资产闲置率,提升利用率,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效为管理目标。
4.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明确管理职责,责任落实到人。首先,建立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强化员工管理意识,调动其管理资产的积极性;其次,逐步形成资产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发挥财务的核算和监督职能,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并形成书面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资产应详细说明原因、列明责任人并及时报批处理;最后,资产处置应有完善的配套办法,明确该环节具体负责人,以及处置资金的缴纳办法,谨防资产流失。
4.4健全应收账款管理机制
结合公司日常往来款种类及特点,企业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往来款管理办法,尤其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完善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制度:首先,把好源头,应收账款形成前应充分了解客户信用资质,从根本上避免赊销带来的资金回笼问题;其次,注重过程控制,应收账款形成后财务部门应第一时间按照合同、客户等进行分类,设立管理台账,详细反映每笔款项的信息,并按月向上级和相关部门反映;再次,明确责任主体部门和直接责任人,责任部门严格把控时间节点,根据管理台账责成具体责任人进行催收或结算;最后,企业应配套建立完备的往来款项考核机制,科学设定回款额度、回款期限等指标以及奖惩办法,激励责任人全力做好相关工作。
4.5明确存货管理目标
企业应从自身经营需求出发,明确存货管理目标,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落实;第一,严格控制存货总量,提升存货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动态监督采购、入库、发出等环节;第二,重点关注主要存货波动情况,详细地分析波动周期和波动数据,据此科学设定合理的周期性最低库存量,为企业经营提供详实数据;第三,综合考虑岗位设置的合理性,兼顾内控不相容性,对重点岗位如采购和保管应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管控机制,以此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第四,规范仓管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对存货放置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定期、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情况,同时管理部门应配套考核机制以加强员工责任心。企业资产类型多种多样,资产管理特点千差万别,但资产管控的切入点和中心点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从很多企业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企业资产管理衍生出的各类问题如不加重视,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和运营风险,因此需要企业认真面对和积极解决。企业应切实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完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加强执行力、提高员工素质等方面着手改进,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激发资产潜能,确保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跃丹.企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6(9).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提高效能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运营的重要物质基础,能够连续在若干个生产周期内发挥作用,在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基础上,价值则随着生产经营活动逐步转移,为企业创造效益。因此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配备固定资产,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效能,获取最大资产收益率就成为企业资产管理的目标。只有建立和完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资产管理体系,多渠道盘活存量资产,加大不良资产的管理力度,提升资产的创效能力和运营效益,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考核体系, 加强监督检查,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业务,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企业实际制定资产投资决策管理、资产安全管理、资产使用效率、资产运营效果等方面的考评指标,对基层单位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覆盖、全过程的综合考评,并通过经济责任书将各单位的集体、个人利益与资产管理工作挂钩,纳入经营考核指标;同时开展资产管理检查,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正在进行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对今后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宣传引导。通过检查,找短板、挖经验、抓典型,针对各单位在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提出具体整改要求和意见建议,保证资产管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而达到规范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存量资产质量,为“规范管理,科学理财,构建效益型资产管理模式”奠定基础,促进资产保值增值。
二、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提高资产创效能力
资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基础工作扎实,加强精细化管理,才能创出高水平,实现高效益。为此企业应以落实资产管理制度为主线,规范管理流程,做好存量资产的清查和分析,不断拓宽盘活资产途径,加快资产处置,强化设备综合管理,改进和提高资产管理水平,进而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益。
在装备购置上,坚持以报废更新为主线,保障生产需求为原则,做到“技术求尖、装备求精、性能求稳、质量求高”,努力实现资产投资效益最大化。设备购置前,严把投资论证关,确保投资回报率,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经济评价相结合,应用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严格进行项目前期经济论证,减少低效、无效资产的购建。二是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广泛听取设备使用、维护人员的建议,从生产的适用性、技术的先进性、运行的可靠性来综合评价所购置设备。计划下达后,成立专业项目组,编制相关技术协议,加强审查和完善,保证购置设备的性能和适应性,确保新购设备满足生产需求。设备到货后,按照技术协议进行验收和试运转,严把质量关,切实保证新增资产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
在设备使用上,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促进资产的保值、增值。首先,要加强对设备运行费用进行系统分析,摸清设备运行费用构成,查找现场管理的薄弱环节,进一步优化运行,制定具体的、量化的降本增效措施,降低设备运行成本。其次,要强化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相结合,专业管理与全员管理相结合,在充分发挥“四站”专业化维护的基础上,调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责任心,保证设备安全、平稳、高效运行。三是通过开展技术改造,避免“以购代改”,实现节能降耗;四是坚持做好巡回检查、设备点检等,降低运行费用;五是要加强修旧利废,做好节约挖潜。
在资产管理上,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 开展存量资产的经营分析,挖掘资产的创效潜能
存量资产的合理配备基于存量资产分布、运营情况、生产经营状况,市场前景预测,为此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存量资产基本状况及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确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资产结构,以效益为目标,对存量资产进行动态管理,促进资产的合理流动,切实发挥资产设备在生产经营中的支撑作用和创效作用。
(二) 夯实存量资产基础管理,发挥决策支持作用
资产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基础工作扎实,加强精细化管理,才能创出高水平,实现高效益。为此企业要以落实资产管理制度为主线,规范管理流程,做好存量资产的清查和分析,按照账实相符、账卡相符、账表相符的要求,重点对盘亏、毁损、低效、闲置、待报废等不良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和分析,并提出专项分析报告,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三) 加快不良资产处置,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创效能力
不良资产虽为企业所拥有,但实质和形势上不能被企业所控制;不能在预定的时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良资产的存在,既加大了企业对资产管理的力度,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对企业领导的经济决策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加强不良资产的管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对于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具体措施:
1)、根据生产需求与现实设备的比例,加大无效资产的报废力度,不断提高存量资产的运营质量。
2)、对于闲置或利用率较低的资产,查清其配置、能力,摸清现状及利用率,结合企业生产结构,采取两种方式:(1)根据基层单位生产需求情况进行调剂利用;(2)对于因技术落后,技术状况较好的资产以资产改良为主线进行技术改造。对于技术落后、故障高、维修费用高的设备加大更新力度,选用技术先进、性价比高的设备,确保最大程度的发挥资产的创效能力。(3)对于企业无利用价值、技术状况良好的固定资产,通过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后(除国家有特殊规定外),以招标形式、对外竞价或议价方式进行处置。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存在问题 具体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public institutions as social welfare support servi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stitutions of the public, there have been unprecedented chang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ublic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in budget management, asset manage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be more prominent. To this end, the institutions should further emancipate the mind, deepen the reform, standardizing the management of financial activities, strictly implement the system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ublic institutions, making it fully functional, work to a new leve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public institutions.
Keywords: Institution's financial problems in the manage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社会组织,是国家机构的分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作为社会公益利发展的保障服务性机构,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因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是事业计划及任务全面完成的有力保证。那么,如何规范和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目前事业管理机构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相关制度不够健全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行财经法规制度不严格,财经纪律观念淡薄,办事不讲规则、程序、手续,凭习惯、经验办事。(2)财务工作缺乏连续性,经常有“领导换,会计变”的现象,客观上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波动,造成乱账现象发生。(3)少数单位对发票、支票等重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按财务管理要求制定票据管理制度。大多数单位即使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相关制度,也往往流于形式,造成制度化管理监督机制弱化。(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修订普遍不完善和不及时,与新的财经法规和制度衔接不好,与单位情况变化和制度实际执行情况不相适应。财务管理制度不符合实际、不便于执行,直接损害到财务管理的权威性。
2、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主要有两方面:(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资金安全存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等不相容职位没有严格分离,有的岗位互串,单位对出纳工作监督不到位,很少对库存现金进行盘点。大额开支使用现金支付,白条抵库、公款私存现象在部分单位仍然存在。公款私存具体表现有:①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学会的会费收入等不入账。②租金等其他应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应交存财政专户的收入不及时入账。收款不用合法收据,用白条代替。③通过虚列支出、资金返还等方式将资金转到本单位财务部门账外,设置小金库。(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目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普遍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并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表现:①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随意性很大,设施和设备购建论证不充分,造成闲置。②有的单位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或者固定资产的验收、保管、维护工作流于形式。有的单位不按要求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理和盘点,或者是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致使总账与明细账不相符、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相符。
3、部分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收支管理不到位
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虽然国家预算管理要求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发展的计划来编制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但一些单位在编制预算时不能按预算的要求进行客观分析,而只是简单的采用增量预算法,即在往年预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系数来编制预算,这就导致了编制的预算和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不适应。部分事业单位对资金的收入与支出管理不规范,预算外资金理应纳入单位预算管理,进行统一管理和核算,但一些单位并没有将其纳入单位预算。有些单位对支出审批制度不严格,对资金的用途随意进行改动,扩大了开支的范围,导致部分单位经费使用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
4、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不足
(1)一些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内部审核监督仅由一人或多人专职或兼职。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2)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3)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设内审机构,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更多的还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内部监督执行大打折扣。转贴
二、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事业单位要在国家宏观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建立起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对现金的管理,财产的审批,审批权限的分配,财务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制度制定要体现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单位实际,不能生搬硬套,内部财务制度的条文在表述上应尽量通俗易懂,操作方便,并与日常会计核算的实务紧密联系。应用完善的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约束财务行为,减少或避免各种违反财经纪律问题的发生。对薄弱环节和重要岗位要加强控制,细化责任,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人。不相容职务一定要分开,保证资金安全。所有资产都要定期核对,切实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还应经常对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流程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当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有变动和修改,或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出现薄弱环节时,应当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
2、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规范财务管理工作
(1)事业单位领导要带头认真学习有关财政、财务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增强财务管理和依法理财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真正从恩想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定期听取本单位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情况汇报,支持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督促下属部门和职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保障各项财务管理规蠢制度的落实。(2)要加强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有计划地吸收一些年轻的、具有会计或审计专业学历、懂业务的人员充实财会和内审岗位,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力量。(3)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和政策水平,适应新时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对在单位理财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应加以奖赏和重用。
3、加强预算管理,对收支管理进行规范
为加强预算管理,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对预算控制进行完善,严格执行各项标准。还应对预算方法进行改革,细化各部门的预算,利用预算的绩效来衡量预算资金使用的有效性。预算管理中的必要环节是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对预算执行情况的总体评价即预算考核不仅是预算控制和纠偏的基础,也是下一年度进行预算编制的条件,因此很有必要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总结。事业单位应将各项收入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各项收费应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及标准,同时要健全服务收入分配制度,在拓展服务和经营范围的同时,要处理好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严格执行支出审批程序,应按实列支各项费用,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4、积极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保证财务管理科学高效
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改变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和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可以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从源头上遏制行政事业单位腐败,杜绝胡乱花钱、铺张浪费现象,达到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目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以资金控制为目标,以加强财务收支监督为重点,可以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以高效理财为取向,将所有账户及会计业务处理权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力求核算、管理、监督成本最小,效率最高。
参考文献:
[1] 孙丽珺. 浅议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改进[J]. 现代商业, 2010,(06).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此出发探讨了国有农场财务管理提升的途径:加强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突出资金计划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内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推广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水平。
关键词 :规范 农场财务管理
一、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体系不规范。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开展使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增加。如何对数额很大的新增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进行规范化的核算已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收账款数额的居高不下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因为历史原因和前几年度的企业的经营与亏损问题,使得企业有着数额较大的应收账款。农场各单位回收欠款的进度非常缓慢,占用了大量的资金,严重影响了农场的财务状况。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农场近几年比较大批量了的引进了高等教育毕业生的力量,因此财务管理一线比较充实。但是,这批刚刚走向社会的新生力量,刚刚走出校园,理论和实践还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书本上的知识要在实践中才能融会贯通。在农场财务工作中,他们需要的是不断的学习。而原来的财务管理人员因为没有及时学习到新的财务管理法律法规和新的技能,财务管理手段陈旧,水平落后,导致财务管理整体效能严重滞后于生产经营活动发展的需要。
(四)国有农场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
1.会计科目的使用不准确,没有顺应新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没有真正的依据会计科目字典的要求,及时变更,使用会计科目随意性较大。
2.费用项目的归集过于笼统,没有按照费用用途明细化,会计资料不准确,不能给企业领导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3.原始资料手续不完整,很多日常的收支业务没有及时报账。致使报告期的财务分析不准确。
(五)对于各项惠农资金的管理控制能力不强。国家发展了,尤其是国家三农政策的深入实施,对三农的投入和补贴不断增加。随着各类补助补贴的发放,国有农场财务管理能力的不足也越发体现出来。因为财务管理的不规范,使政策性的资金不能够及时发送到老百姓手中,不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的关怀。
(六)部分财务制度执行力度不够。农场中正常的运行需要满足生产经营与财务管理的活动的开展,其中财务管理相关部门制订了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如农场内部控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专项资金使用办法、职务消费货币化管理办法等。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这些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使一些内部财务制度失去应有的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场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作用,为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加强农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培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在工作之中,财务人员的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场财务管理的水平。若要提升国有农场财务管理的水平,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对于员工的财务管理实际操作能力做出提升,有针对性进行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1.建立财务管理人员学习制度。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参加部门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培训,定时定期举行,从而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更好地开展互助学习以及自学活动。在这期间,不断开展财务管理的知识竞赛活动,交流经验,并且加强各项评比活动,提高相应的管理效能,以及管理素质。
2.完善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坚持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同时对财会人员进行定期综合考核,对不合格的进行轮岗或换岗,使他们真正认识到业务学习的重要性,以激发会计人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自觉性。不断优化财会人员知识结构调整,使财会人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由学历“文凭”型向“能力”型转变。
(二)突出资金计划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1.积极争取政策性资金,为国有农场生产经营服务。近年来,随着费改税以及国家三农政策力度加大,加之国有农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对国有农场的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国有农场只有尽量多的争取国家相关政策资金和项目,不断改善农场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国有农场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为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2.突出资金使用计划管理,加强全程监控。近年来,安徽国有农场全面推行资金计划管理,彻底改变过去资金使用无计划,随意性大的情况。通过编制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清晰明确的反映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日常资金监控,从而可以有效保证生产、经营、建设及投资的真实需要。
3.收支分流,节点控制。安徽国有农场全面实行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办法,各基层农场所需支出应上报资金支出计划,经省局批准后方可支付拨付资金。同时,严格银行账户管理,集中清理整顿归并银行账户,杜绝账外收支和小金库。切实做到对各种资金事前有预算,拨付有依据,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
(三) 制定内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强化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的基础就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国有农场要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结合场实际,制定详尽可操作性强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财务计划、货币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计队伍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和财务公开等各个方面。规范行为,明确职责,使财务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四)推广会计电算化,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水平
根据会计工作发展的需要,国有农场要围绕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这个中心任务,积极推广会计电算化,促进会计工作现代化建设。近年来,安徽国有农场重视会计电算化工作,为财务管理部门购置了会计电算花相关的设备,同时,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了会计电算化专项培训,全面实行了会计电算化。实践证明,财务电算化的成功实行,为领导及时查询有关财务数据,作出正确决策创造了条件,同时又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财会人员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成军.如何加强国有农场财务管理[J].财经界,2014,(2):218.
关键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现状;发展要求;措施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发展现状
(一)预算编制不规范,预算执行不到位
首先,高校预算是在学校各个部门沟通交流的基础上,由财务部门汇总编制。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高校管理人员把预算工作推给财务部门,其他各个部门之间参与甚少,导致预算缺乏真实合理性。其次,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时,可能仅仅考虑财务收支平衡因素,而忽视了财务管理目标,导致高职院校的发展与财务预算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再次,高职院校预算编制普遍采用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法,当学校实际情况发生变化时,也不能适应变化,导致财务预算脱离实际,预算内容不全面,与真正的财务预算目标不相符。最后,高职院校预算执行不到位,存在随意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导致赤字预算,使得年终决算与预算严重脱离,不能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效果,没有体现预算的计划控制作用。
(二)内部控制力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高职院校竞争加剧,各地高职院校都在扩张规模,改善办学条件,资金短缺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在财政拨款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选择向银行贷款来填补资金缺口。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资金筹措,投资决策方面的内控管理不严格,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根据自身情况,盲目贷款,投资项目效益低下,导致学校财务风险加剧,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更有甚者导致学校办学效益下降,影响学校的社会声誉。
(三)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不严,使用效率低下
有些高职院校存在资产管理松懈,不能按照财务规定每年对资产进行盘点,对所有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的购买、验收、入账、调拨、变卖、报废等未按照规定的流程审批,导致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的情况。高职院校教学设施配置齐全,但是使用效率不能达到预期标准,配备的资源不合理,导致高职院校总体的经济利益受到影响。
(四)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强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主要精力都投放在教学科研上,忽视了财务管理队伍的建设。一些高校由几所学校合并建成,财务人员之间沟通性差,结构不合理,职业判断能力差,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目前看来,很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经验匮乏,有些财务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习和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相对年轻人员较差。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中的运用,也使得部分不能掌握信息技术的老员工面临困境,降低了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的发展要求
(一)细化财务管理制度
随着各项新的会计法规和文件的出台,高职院校应当在自身发展战略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条件构建能够推动学校发展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通过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拓宽获取财务信息的渠道,对财务管理工作持续监督和改进,推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向决策方向转变。
(二)细化预算管理制度
在预算编制方面,确保预算编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预算编制依据的合理性,在确保收支平衡的基础上为预算支出留出一定余地;在预算执行方面,高职院校应当设置独立的部门及专人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对于超预算的支出,应当要求其停止执行,体现预算的权威性;在预算考核方面,学习应当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构建鼓励节约和超支不补的奖惩机制,形成连续评价体系,确保预算评价的有效性。
(三)完善内部控制工作
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要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不仅应当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同时对于资产管理,资金管理,资产安全,绩效管理,预算管理等应当制定专项内控制度。在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过程中,高职院校要通过合理分工,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效益的措施
财务管理对于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效益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改进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办学效益。
(一)建立健全学校预算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要重视预算管理工作,成立预算编制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资金需求,学校办学成本与学生数量之间的关系,组织相关部门对学校的各项收支进行预测、研究、协调,制定学校的总体预算规划和原则,加强对办学成本的事前控制。财务管理人员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灵活运用弹性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多种方法,保证各项费用开支预算的合理性,避免出现随意更改预算的现象。学校各部门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初制定的部门任务指标,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组织本部门预算的具体编制,然后交由学校财务处及预算编制委员会综合平衡,并以文件下达执行。
(二)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起到规范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防止经费支出的随意性,保护学校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更好地管理高职院校,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减少风险,降低出现负面影响因素的可能性。财务管理者可以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员工的工作职责;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加强对报销、资金管理、固定资产的管理;创建监督制衡机制,加强对学校业务的事前、事中监督力度,提升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高职院校应成立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国有资产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协调管理,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提高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从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清理到报废、转让都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不得随意购买和处置固定资产。及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采用永续盘存制对实物资产定期全面盘点,财务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避免资产的流失毁损,真正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四)重视风险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
高职院校为扩大办学规模,优化办学条件,存在向银行大量贷款的现象。学校要科学评价投资项目,慎重进行筹资决策,贯彻“适度贷款、保证重点、分批安排、合理使用、讲究效益”的指导思想,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同时,要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时间。在签订银行借款合同时,根据需要使借款资金分次到账,既要满足资金支付的需要,又要减少利息支出,节约资金。最后,要统筹安排资金的使用计划,对贷款的投放时间、顺序和数量进行科学设计,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合理搭配,提高自己的使用效益,将贷款风险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造成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的因素有很多,想要分析并对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并加以防范需要把这诸多因素加以衡量、抓住重点。首先是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会资产是受国家法律保护、通过多种渠道形成的、由工会享有所有权的动产和不动产,是工会开展活动和工会组织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工会建设发展的物质保障,也是工会成为社团法人和工会全面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条件。其次,是企业工会日常的资金收缴情况以及建家建线资金的拨付情况。最后是工会制度完善情况。所以,针对这些导致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的因素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分析。
1施工企业工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
1.1施工企业工会资产管理状况
企业工会占有、使用的资产按所有权划分有两种:一种是所有权属于企业工会的资产(工会经费及用工会经费购置的设备等)另一种是企业拨给工会的开展工作、举办活动的房屋及设备等。但无论是工会的或企业拨给工会使用的资产,企业工会都应当管好、用好,充分发挥资产的效能,使之更好的为工会工作服务,为职工群众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发展服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施工企业项目众多,遍布地域广,导致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且长期以来,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的思想影响,一些企业工会的资产管理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导致工会资产流失;一些施工项目对工会资产不进行定期清理,对现有资产心中无数,家底不清;部分施工项目没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导致资产管理不到位,存在工会资产流失的风险;购进物品不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导致账卡不符,账物不符;对设备、物品没有专人负责管理,丢失、损坏无法追究责任;购物缺乏计划性,乃至购非所用,造成物品闲置,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1.2施工企业工会经费的收缴及下拨状况
在工会经费收缴过程中,存在部分项目工会经费应缴未缴、拖欠多年,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监督处罚措施直接导致经费收缴难。在工会经费收取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交与不交、多交少交、是否及时缴纳都没有对其工资发放或奖金兑现情况造成影响,有的基层领导则认为项目效益不好,连职工五险一金保险等都拖欠了,工会经费也可以拖欠。导致工会财务账上有钱手里无钱的局面。在工会经费下拨过程中,很多施工企业仍然实行着“以拨代管”的方式,只要新项目上场,按项目投资规模、主管领导职务高低等按标准直接拨付了事,对资金如何使用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监督。更有甚者,“人情拨款”、“回扣拨款”的现象也是有发生,谁关系好、谁给的好处多,就给谁先拨款、多拨款。这也是工会管理最易出现风险及腐败之处。
1.3施工企业工会财务制度建设状况
施工企业工会是隶属于国家总工会的一部分,工会组织对企业的意义重大,财务制度也影响着企业的日常发展,事实上,工会财务风险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企业工会的财务制度,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工会财务制度,企业的工会只有其名未有其实,针对企业的工会财务风险没有制定一个合理科学的处理方案,出现各种类型的工会财务风险也没有列举出应对的方法,一旦企业出现了工会财务风险,也没法针对源头责任人进行问题批评指正并加以惩治。所以,在想要控制企业工会财务风险,一定要重视建立企业的工会财务制度,将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尽可能降低。
2企业工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企业工会财务制度
(1)建立健全施工企业工会财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各工会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工会财务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有义务更有责任建立健全工会财务制度,使得工会财务制度管理成为组织健全、制度完善、维权到位、服务有力、作用明显、行政离不开、职工信得过,促使企业顺利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的惠及更多员工。(2)建立健全工会经费收缴奖罚制度。根据工会经费收缴过程中额度及难度逐渐加大的严峻形势,需要企业每年制定各基层单位、各项目经济指标时,要严格按规定比率下达工会经费收缴指标并计入绩效考核中去。同时要求企业各部门在日常检查、督查各基层单位、各项目施工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检查、督促工会经费收缴进度。项目考核时,要把基层单位负责人是否依法足额缴纳工会经费作为考核的一项内容。在签订企业集体合同、签订施工生产责任状时,同时也要明确按时完成工会经费收缴指标。另外,也要区分效益好坏项目,哪些项目可以缓交,哪些项目可以有行政代缴,将工会经费缴纳也纳入一票否决事项中,对有能力上缴、而拖欠不交的单位,取消所有奖金的兑现资格,逐步形成缴纳工会经费的强大氛围和奖罚机制,扭转工会经费收缴难的局面。
2.2解决企业工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位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加强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二是工会业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在加强资产管理工作上当好领导参谋助手;三是要加强对资产管理部门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做好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1)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对购入、调入调出的设备及物品要进行验收、入库、建账登记;(2)对资产要指定专人负责保管,资产的领用、调拨、报废等要经过相关领导审批;(3)向外借出、使用物品必须经过有关领导审批,物品损坏、丢失应由借用人或使用人赔偿;(4)对价值较高的设备,要提高关注度,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5)对各基层单位闲置不用或项目下场调出的设备要进行重新调配组合,做到物尽其用;(6)对库存资产要进行定期清理、盘点,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有问题的资产要认真核对,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按规定报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7)对已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经过清查,提出报废报损的意见,经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后,予以核销;(8)对十万元以上的大宗物品采购要实行招标,防止少数人通过购置资产违法违纪,谋取私利。
2.3提高企业工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
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离不开资金,这就要求工会资金的直接管理者即财务管理人员,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不允许有一丝的马虎,更要有专业的能力和素质,有专业处理工会资金流转的能力,资金流转一旦出现问题,要有及时处理这个问题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对待财务风险要有直接的反应,有直接的条件反射,面对这些财务风险要及时针对具体情况想出解决措施,及时调整相关办法将财务风险降至最低。
3结束语
随着工运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工会财务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不断进行研究,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落实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管理工作的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对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用创新的意识去开展工会财务管理工作,拓宽管理工作思路,真正降低施工企业工会财务管理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徐良豪.遏止工会资产的隐性流失[J].中国工会财会,2016,02.
[2]鲁艳峰.对当前工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营管理,2014(20):73.
[3]王晓军.浅谈企业工会财务风险及如何防范[J].企业管理,2014,02(16):38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