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问题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问题

时间:2023-09-20 16:57: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村级集体资产管理问题

第1篇

引言

村级财务管理主要是对农村村集体所占有、支配以及管理的资产所发生的财务活动所进行的核算、计划以及监督管理,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环境所面临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必须对新农村财务管理进行调整,以改善农村财务管理状况,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这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农村集体资产安全,维护农民切身利益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村级财务管理的模式

1.独立财务管理的模式。独立财务管理模式是指由村集体自行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对村集体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也就是俗称的村财村管的模式,由村委会负责聘请村级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村集体的财务工作,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有助于村集体强化对村级债务、资产等财务活动的管理,但是由于村级财务人员独立性差,和容易受村委会领导影响,会计信息失真以及资产、资金流失问题难以监督控制。

2.会计委派财务管理模式。会计委派模式与独立财务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村级财务人员由乡镇委派,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于保护村集体资产,遏制腐败问题的发生非常有效,能够避免随意开支、资金占用等问题,但是由于委派村级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界定困难,对村集体经营管理的主动性差,在一些财务处理实际工作中经常受到掣肘。

3.村财镇管模式。村财镇管就是村集体的账务集中由乡镇进行统一的管理,乡镇通过设置经管站等机构对村级财务统一管理,这种模式有效的规范了村级财会行为,实现了村级财务的事前管理,强化了乡镇监督与村民监督职能,有利于确保村集体资金资产的安全,但是这种管理模式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冲突,而且使村级财务管理环节更加繁琐,管理不便的问题较多。

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由于农村“两委”班子人员少,财务管理工作基本由会计一人处理,因此对于村级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较差,没有结合村集体经济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系统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不高。

2.财务监督管理落实不到位。在财务工作的监督管理上,村民理财小组作用严重虚化,设置也成为摆设不能真正的发挥对于村级财务工作的监管作用,村级财务工作的民主参与程度不高。同时,村集体财务工作的透明化程度不高,财务公开力度不足,也造成了村民无法对村集体财务进行有效的监管。

3.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不高。在村集体的资产管理工作中,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再加上监督的无效,导致大量资产管理尤其是资产的处置方面存在着违规的问题,一些村集体资产不正常流失,不仅造成村集体的损失,同时也引发了村民与村委会之间的矛盾。

三、农村财务管理对策探析

1.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基本保障,为了确保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必须要结合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尤其是建立涵盖有财务报销管理、物品购销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现金管理、财产清查、财务会计岗位职责等在内的村级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指导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同时为了确保各项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应该对村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明确的责任来界定,尤其是在审核批准方面,以免出现权力交织、越权操作的现象。

2.落实好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实施民主理财,可以确保在农村财务管理上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也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安全完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选举民主理财组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日常经济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审核、监督检查。对于财务公开,其形式就是将集体经济组织一定时期的财务活动和财务指标张榜公布,以确保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在透明的状态下运行,为了强化对于农村财务的监管,财务公开内容应该包括村集体经济的收支情况、上级财政补助专项资金的收支及使用、集体经济重大支出和所得收益、村干部的报酬、村集体债权债务情况、村集体基本建设项目的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等内容。通过落实好民主理财与财务公开,确保农村财务管理的公开透明与规范合理。

3.强化村集体资产管理。村集体经济的资产主要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农业资产、无形资产等,在具体的管理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流动资产重点是确保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存货和应收账款、内部往来等相关项目的核算管理,并严格落实好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度,确保流动资产管理的合法合规与真实准确。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设置固定资产管理账册,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对于需要转让、对外投资、出租或报废等形式处理的固定资产,应严格履行财务会计手续,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第2篇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村级财务管理监督 审计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是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向现代化迈进的时代背景下顺应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提出的。那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正确认识当前农村财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合理解决,对于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村级财务管理的含义

村级财务管理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村级财务管理的定义为: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进行核算与监督的管理过程。

二、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村级预决算制度执行不够,财务收支、集体资产管理薄弱

(1)现金管理混乱,执行财务制度不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手中可使用的资金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农村的资金使用混乱现象不断增加。在村级财会管理方面,特别是货币资金管理使用的不规范,已成为农村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预算制度执行不够和现金管理不严,造成的违法乱纪案件时有发生:有些村委独揽收支大权,损公肥私;有的会计和出纳没有履行应有的义务和职责,公款私存,这些方面都不利于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

(2)监督机制缺乏,集体资产管理薄弱。乡镇财政所和农经站没有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没有地对村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对发现的问题不积极采取有效办法,同时缺乏民主监督和管理。

(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流于形式,村级财务监督与监控力度不足

(1)财务管理公开制度落实差。由于财务制度停留在表面,财务公开质量不高,公开力度不够,其表现在:有的村不及时公开财务状况,只是偶尔公开;有的村公开的内容不完整,而且数据失真;有的村的账目数据凡是涉及到重要收支项目一带而过;有的村公开的财务收支没有经过审核,避实就虚。村级财务公开必须真正体现对群众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而村民维权意识不强,认为村级财务管理是乡政府负责的事情,存在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观念。

(2)农村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有些村庄村干部出差办公事,所花费的经费没有据实报销,违反国家一般工作人员报销的有关规定;有些村干部克扣截留上级拨给村级救灾物资,牟取私利。

(三)会计队伍不稳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低

由于经费和领导不重视原因,绝大多数农村会计人员没有经过岗前培训,缺乏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会计业务,还停留在原来的“记记账、打打算盘”模式,没有对如何才能做好财务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因而难以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能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不能规范地记账,不能及时地按要求整理好会计档案;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保障从事会计工作的时间;此外,会计人员更换频繁,造成会计队伍不稳定,因此村级会计人员的素质需进一步提升。

三、原因分析

(1)认识上有误差。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的政策观念认识不足,缺乏财经法规意识,认识有偏差,认为村级预算没有必要。有些乡镇政府对于村民反映的财务事情敷衍而过,办事随意性较大。有的村民对村级财务的事漠不关心,民主管理和集体观念意识不强。

(2)管理存在漏洞。加强群众民主监督,必须做到在财务上公开透明,不少村级财务没有严格执行财务制度,有的村干部以各种形式向村民收取钱物,又没有将资金去向告知村民,使得群众不能获知资金的真实用途。

(3)监管力度不够。由于村级财务人员人数不多,既要从事会计工作,还要处理乡镇的事务,因此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管村里财务。对于村民来说,村民缺乏监督意识,村级群众监督机制还没有形成。

(4)审计流于形式。由于有些财会人员既是会计的身份,又是审计人员的身份,因此财务数据容易失真,不能体现客观公正原则的要求。

四、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各村应该按照生产基本建设的要求,计划本年度的村级财务收支预算,使村级财会人员可以依据规章进行工作,促进财务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必须如实公布,公开要及时、数据要完整,对重要的事项要逐项公布。同时,应构筑村级财务管理网络,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学习和培训,夯实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并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建立符合情况的财务管理制度。

(2)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增加集体资产收益。集体资产是村民共有的财产,登记集体资产时,应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避免流失资产,保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增加集体资产收益。村级财会人员在填制会计凭证时,必须规范填制,以会计核算为基础,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工作。

(3)深入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严惩违法犯罪行为。法律知识、财务管理的培训与开展,使村干部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使会计人员做到遵纪守法。加大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坚持依法治村,可以让群众真正懂得法规、法律对财务管理的作用,依法治村观念深入人心。

(4)提高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加强群众参与监督。村级财务公开要清晰易懂,及时反馈村民关注的收支项目,加强村级财务监督机制,避免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民主听证会的实施,是财务民主监督的有效形式。村民的监督可以加大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力度,促进村级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5)提升财会人员素质,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村级财会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选拔财会人员,要在上岗前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实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切实加强会计人员资格管理,充分调动积极性,不断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第3篇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职业教育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意识淡薄,领导责任心不强

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税费、轻管理”的片面认识,一方面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行政村一级没有必要搞预决算,只要自己不贪污,财务公开,只要钱用在集体事业上,怎么用都没关系;另一方面村级财务预决算执行严肃性不够,虽有预决算,但流于形式,执行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偏离原预决算轨道。有的村干部往往为追求政绩,或者村与村之间开展公益事业设施攀比,不顾财力盲目“办好事,办实事”,造成债台高筑,影响日常工作。

(二)农村职业教育滞后,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

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用的都是自己的亲信。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还有一些村,在挑选财会人员时,不是从工作考虑,而是完全凭个人好恶,凭感情办事。一些素质低下,根本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由于把关不严,农村职业教育又脱节,造成财务基础工作不规范。如记账方法不规范、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不按规范核算支取现金、收款票据不规范、错账更正方法不规范、账务处理不规范、会计档案管理不严等。

(三)“三资”管理混乱,集体资产流失严重

随着各类服务实体的出现和产业领域的拓展,使村级集体资产的承包合同关系日趋复杂多样,而由于承包、发包主体不够明确,合同内容和方式不够规范,致使合同难以履行,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在形式上有所规范,但实际操作中依然漏洞较多,导致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其原因有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流失、体制转换造成资产流失、平调造成资产流失、应收款增多导致资金沉淀、多头开户造成存款短缺等。

(四)财务队伍不稳定,财务管理不健全

当前,农村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有的业务上只能做到“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有不少村在会计人员的使用上“一朝天子一朝臣”,会计跟着村干部走,更换比较频繁,村财务工作专业性和连续性差,出现了“断头账”和“年年培训村会计、年年有新会计要培训”的现象。绝大多数农村财会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学习和业务培训,业务素质普遍偏低,很难成为规范农村财会业务的有生力量。

(五)内部控制薄弱,财务监督不到位

工作侧重于事后监督,对事前、事中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监督,忽视了村级财务管理的监督与监控。现金管理中,白条抵库现象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现金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有的村有账无物,账实严重不符,村财产物资管理手续不全。重要票据管理不严,收支失衡,支大于收,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挥霍公款现象严重。经济合同不规范,存在有合同不按合同办事现象等。

(六)财务公开不完善,财务信息透明度差

有关部门对深化农村财务公开工作不可谓不重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出台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制度,在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形式和监督等多方面作了严格规范,应该说卓有成效。但是在个别地方由于思想认识欠到位,仍然暴露出不少问题。1.乡镇记账的审核问题。乡镇农经站是最后也是最有效的一道审核关口,但由于农经人员不熟悉村务、业务素质较弱、原则性和责任性欠强等原因,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只审凭证,不审开支合理与否等现象,使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2.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对电脑打印账目校核不细,产生失误,引起群众误解。3.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无关紧要的公开,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化的对策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责任心

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点和核心是财务公开,农村财务与农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是广大农民群众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因此,各级领导应予重视,各级财政应予支持。乡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关系,搞好财务管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保障村民合法利益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二)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加大对农村会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建立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 为村集体财务监督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各级村合作经济组织主管部门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有代表性、普遍性的问题,采取上岗培训、在岗培训、专业培训等各种形式,分对象、分层次举办新会计制度的短期培训班,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在岗人员分期分批轮训一次。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知识竞赛,制作黑板报、张贴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三)实行“三资”委托代管,保护集体资产安全

成立“三资”委托服务机构,签订委托协议,规范程序、账户设置、票据管理和招投标管理等服务,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对各村集体资金、资产等财务信息进行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编制会计报表和财务公开表、统一归档管理,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实行电算化管理和监控等,通过“三资”代管的一系列措施保护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完全完整。

第4篇

关键词:浅谈;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向来是广大农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头等大事。随着农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村级财务管理现状

1.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偏低。村财会人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属于就地选用,对会计业务不钻研,甚至不了解《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上任后只是按老会计做的账,依葫芦画瓢。他们的聘用有的是村领导说了算,所以工作依附性强,由此出现对村的财务处理随意,不会管、不敢管的状况。再者就是村财务人员兼任村其他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财务工作,不利于财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

2.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上级主管部门虽然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很少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加上部分村干部缺乏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使制度形同虚设。财务公开在内容存在避重就轻,在时间上不及时,村民民主理财也基本停留在形式上,这就让村民的监督成为空谈。村级财务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

3.村级财务管理薄弱。由于村级财会队伍素质偏低,业务能力不高,村级财务监督机制不到位,造成财务管理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列支现象普遍存在,已拆除的房屋、已损坏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销账。大部分村无固定资产台账,也未建立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制度。由于制度不健全,核算不规范,会计账簿不能真实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全貌。

(2)资产租赁管理不到位。村为盘活集体资源及资产,将部分土地及房屋出租,租赁过程中,存在部分租赁业务未与承租方签订租赁协议、租赁费未按协议规定收取、租赁费收取不及时、租赁面积等发生变更或租赁协议到期未重新签订等情况。存在欠交租金的,应收未收的租金未及时入账,导致财务账面无法反映应收未收承租方租金情况。

(3)出借资金管理不到位。村办企业改制、农村拆迁等使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多起来,一方面村将企业部分改制上交款借给企业,支持原村办企业发展,另一方面将闲置资金借出谋取利息收入。大部分借出资金未采取有效的措施归避风险,有的虽在协议中注明了将资产抵押,实际未办理抵押手续,资金借出后,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情况及借款人的经营情况未进行跟踪。部分借出资金未签订借款协议。已签订出借资金协议的,部分协议内容不规范。部分借款未按协议利率计收利息或利息收取未及时。借款到期未及时归还的,也未及时续订协议,增加了资金的风险。

(4)基建工程管理不到位。部分工程存在未公开招投标,部分工程承包者无施工资质,未与施工方签订工程合同,无工程预算,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质量监督机制不健全。工程完工后未经审计或未进行财务竣工决算,已完工程长期挂在建工程账户,未及时转作固定资产等情况。

在村财务管理中还存在:消费性支出较高;债权债务未及时清理;库存现金白条抵库;出借银行账户;使用的收入票据不统一,销号不规范;支出票据不合规,白条列支现象严重;财务审批制度不严,大额现金支付未通过集体决议和讨论;会计核算不规范等现象。

以上这些在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也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思考

1.提高村会计能力素质。作为一名农村会计应认真学习领会党对农村工作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处理农村问题的能力,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为农民服务的本领。同时农村会计要当好参谋,配合好村两委干部,立足本村实际,找准发展路子,带领群众快速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2.完善村级财务监督机制。农经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各项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促使村干部增强法律观念和责任意识。扎实做好财务公开,将村级财务计划、各项合同签订情况、各项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会计信息,按月或按季在规定时间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村级财务人员要担负起会计监督职责,对村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监督。

3.推行村账镇管。在不改变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实行村账镇。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是村账镇的管理部门,依托其成立镇农村财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业务。实行农经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办公室和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和会计核算体制。镇农经服务中心行使农村财务主管部门的管理监督职能,财务管理办公室村级账务的记载和核算,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财务收支、账务结报、财务公开等各项工作。

4.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整体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加,针对村实际情况,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使财务管理上台阶。

(1)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一名领导主管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内部各部门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新增资产及时入账,已拆除、损坏的资产按规定程序报批后销账。建立健全固定资 产台账,及时记录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每年至少对集体资产进行一次清查盘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维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健全资产出租及资金出借管理制度。资产对外出租、资金对外出借必须经村集体决议。建立土地房屋出租及资金出借管理台账,对承租人和借款人的信息实行动态管理。规范协议签订,及时订立租赁及借款协议,协议内容力求合法、严谨、规范,租赁协议应编号并及时整理归档。协议到期如需续租或续借,应续签协议。协议内容发生变更,双方应就变更事项重新签订协议或签订补充协议。加大对租赁费及借款本金利息的催收力度,应收未收的租金或利息应及时入账,通过往来科目反映欠交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归避资金出借风险。

(3)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建立工程项目立项、预算、发包方案的民主决策制度、公开招投标制度、合同签订制度、工程质量监督制度、验收制度、工程款支付制度、较大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制度、工程结算审计制度等。

(4)健全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定期对应收、应付款项进行梳理,与往来单位核对,积极催收,对长期挂账确实无法收回或不需支付的款项列出明细,说明原因,通过村委会集体讨论,村民理财小组同意后,向村民公示,村民无异议后,按规定程序报批后予以核销。

除健全上述管理制度外,还应健全村级货币资金内控制度、财务票据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财务结报制度、控制消费性支出制度等等。

以上仅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看法,希望各级领导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能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建立村级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长抓不懈,改变村级财务工作薄弱的现状。切实加强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第5篇

【关键词】资产;资源;资金;监管

农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处置和使用,是当前农村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也是引发农村不稳定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由于村级“三资”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运作不规范、分配不公平、资产流失、不良债务增长的现象,以至埋下了一些的隐患。监管不严,造成集体资产流失;运作不透明,群众反映强烈;资产不清、处置随意,引发矛盾纠纷。有效地监管好村级资产资源、村级财务,还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不仅关系到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而且关系到整个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

1.通过“三资”清理盘点资产,摸清家底

长期以来,村级集体资产、资源普遍存在管理不够规范、资产状况不清、账物不符、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等情况。 对村级集体资产进行监管,加强和规范资产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和业务性强的工作。

1.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成立镇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由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配备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村级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

1.2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清产核资是“三资”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

1.3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摸清家底后,“三资”管理服务中心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指导村级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处置。

1.4明析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三资服务中心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

2.“三资”服务中心进行招投标阳光操作,处置家当

在农村因资产、资源及工程发包面大量广,如果监管不严,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如果将招投标制度延伸到村,把村级各项工程及资产、资源发包纳入重点监管范围,让每项业务都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就能有效地遏制违法行为的发生。

2.1建章立制,规范程序

近年来,由于村资产、资源及工程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村干部违法乱纪的现象时有发生。招投标委托制度,是要求各村招投标事务要全部上报县、镇三资管理部门,各村不得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

2.2严格监督,强化管理

为加强资产、资源及工程招投标的监管,必须组成专业的督查小组,对各镇村招投标情况不定期监督检查。

2.3把好三关,公开公平公正

一是信息公开关。对纳入范畴的项目,必须公示、公告。二是标的评估关。各村要成立标的评估预算小组,由部分村干部、村民代表、村务监督小组成员和相关专业人员组成,保证工程项目预算评审和资产、资源价值评估结果的准确。三是现场运作关,招投标活动统一集中进行、有关部门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监督。

3.依托“三资”委托制管好村账,规范收支

农村财务问题历来是村民关心的热点,村财收支情况始终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村财白条抵库现象屡禁不止,滋生了许多人情账、利益账。有的会计科目使用混乱,出现账实不符等现象,会计资料失去规范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基层班子的团结和党群、干群的关系融洽。

3.1做到“六个统一”

即“帐户、制度、审核、记帐、公开和建档”的六统一。重点一是统一银行账户管理。按照“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原则。 二是统一支出审核把关。三是统一由中心记账。

3.2把好“三个关口”

一是严把资金收入关。村“两委”组织收入时,必须按照村级收入档案管理制度的规定,在收取前由村报帐员编制收入明细表一式三份,由村负责人、村报帐员及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分别签字盖章后,一份张榜公布,一份由报帐员存查并据以收取款项,一份报经管中心存档并据此领取收款收据。村级各项收款必须使用统一印制的专用收款收据,否则交款人有权拒付,镇经管中心不予记帐;收款收据只能由村报帐员一人使用,不得随意转借给他人使用;各村领用时必须办理登记手续,登记镇村两级票据领用登记簿,填写票据起止号码,并由领用人签字盖章,用完后将存根交回经管中心核对无误后,办理销号手续,换领新收据;收取的款项必须实时存入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不准坐支。二是严把大额资金支出关。村级财务后,取消村级银行帐户,统一开设专户,留存中心和村级双方印鉴,对资金实行双重管理。村级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村级发生支出时,必须从备用金或预算审批拨回的资金中开支,严禁坐收坐支。对村级大额资金支出,先经村“两委”研究、村民理财小组同意之后,填写预算资金审批表一式三份,分别由村民理财小组和村“两委”负责人签字盖章,报镇经管中心审核,由镇镇长审批后,按审批额办理拨款手续,拨付资金。三是严把现场审接关。镇中心审接员在各村每月的固定审接日定期进村现场审查接帐,由村负责人负责召集村“两委”成员、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参加民主理财会议。

3.3“三个中心”对监管“三资”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用“三资”服务中心来管理“三资”的办法深得干部的欢迎和群众的拥护,不但使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壮大,而且铲除了以往村级经济诱发腐败问题的土壤,让村干部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主要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3.1增加了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有章理事”的格局基本形成

从干群最为关心的农村财务、资产、资源三个重点问题入手,建章立制,使之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建立起村级经济活动规范的运作机制,不但使集体经济获益,而且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增强了村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

3.3.2提高了村级“三资”管理的有效性,“有钱办事”的条件日趋成熟

在过去的财务管理方式下,镇经管中心对村级日常经济收支事项的审计,往往停留在业务的合法性和手续的完备性上,而对业务真实性和合理性的确认上却存有较大难度,因而难免出现一些弄虚作假、蒙混过关的现象。

3.3.3促进了村级民主理财,“有人管事”的目标初步实现

第6篇

1创新“三资”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的监督管理,有利于村级集体三资的有效管理,合理分配管理三资,促进增值、增收,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加快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步伐。因此,创新规范“三资”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为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从制度上规范财务资金管理。村(社区)投资公司要严格按照《晋江市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财务管理的相关规定,引导实行财务报账制,由镇(街道)财会服务中心统一核算,接受市、镇(街道)业务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除此之外,要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大会研究表决,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民主监督,切实发挥监督委员会的作用。为了促进集体资产良性循环,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和增空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做好集体经济收入的合理分配。

公司年度分红要严格按照集体股份比例及时转入村(社区)集体账户,由村(社区)相关部门对集体资产进行合理管理分配。下一年度发展建设资金再由村(社区)集体按实际需求拨付。对于市、镇(街道)财政下拨的村(社区)集体创收项目奖补资金,归村(社区)集体所有,严禁以股份比例分红形式支付给参与投资集体创收项目的企业或个人,违者按侵占集体资产论处。为了充分利用资源,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依法制定集体土地征用费分配方案,规范分配程序及分配额。集体土地被征用所获得的土地、青苗等货币补偿收入,除国家规定分配给农(居)民外,必须提取30%以上作为集体积累资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不得平分到户,分光吃净。同时,要健全村级财会服务制度,严格村级工程招投标管理,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监督,加大审计整改力度。规范集体资源,促进集体经济稳定发展。

2政策激励,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组织职能部门抓好实施,制定“扶、让、返、奖”等激励政策,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建立集体经济专项扶持资金,采取补助、贴息或者奖励等方法给予集体经济发展大力扶持。晋江市财政专门设立一千万元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项资金,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问题,大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应该安排一定的贷款扶持,实施贷款贴息优惠政策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对于一些小型项目,可以下放到村管理,由村自行经营管理,带动村里集体经济发展。利税返还,对于引进的外来资金,用于有关资源的开发,要将资源补偿费全额返还给村里。对于基层组织的服务企业实行的税收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返还。激励奖赏,对于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班子进行绩效考核,对于集体经济前三强的村及领导干部进行奖励,使得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债务化解、集体积累值的增加挂钩,形成内部激励。

3结语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撑。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就要探索新模式,寻找多渠道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就要创新管理“三资”,强化资产管理,做到集体经济保值、增值;就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扶持,政策规范、政策激励,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久前,晋江市出台“1+9”政策,大力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即出台《关于进一步壮大村(社区)集体经济实力的若干意见》,此外市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与此相配套的九份政策文件,从用地、财政、金融、载体四方面服务村级集体经济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削除年底村(居)收入二十万以下的村社区,全市平均村居财收入达到五十万元以上。

作者:高丹红单位:晋江市安海镇人民政府

第7篇

关键词:农业;土地;管理;经济;三资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就是土地问题。地方政府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都归结于对农村的财务管理。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建立符合农村财务管理的相关监督和管理规制,实现农村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农村三资管理的功能,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概念和功能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是对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详细来说,就是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在内的资金管理。对农村现阶段的固定资产,基础设施工艺设备及相关物料、材料以及债权等隐性资产的管理。对农村集体资源的管理,是在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范围之内,对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的管理,包括农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等。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合同管理。通过“村账委托”对农村的各项收入支出做好审核把关,对农村的资金管理,以便于能够对农村各村镇的资金数额实施有效的管理。对资产的管理,主要凭借的是台账制度,确保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完善在对资产的监督使用过程中,资产的合理分配。实施村民民主制度,最终使资产得到可持续发展。三资管理中,实现对农村的资源管理,主要是为了方便在资源使用中,随时随地的监督查询和全程监控。对合同的管理职能,只要是为了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使用,以防止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乱纪情形发生,实时电脑全网监控,对农村的各项管理,实施电脑录入和统一管理以及动态监督。

2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农村集体“三资”清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争端、资源性国土未确权、农民交换土地现象严重、非法占用耕地实施它途工程、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化现象严重。村级财务管理中,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村集体组织成员对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经济活动在行使民利的同时,在民主理财方面,还在走过场。

“三资”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管理的民主性和真实性,对于“三资”的公开程度半透明或不透明,使得集体管理不能真实地反映资金、资产、资源的真实情况。村级管理干部,对资产管理还缺乏必要的规范性措施,没有严格按照合同和召开管理小组大会实施综合决策。在承包合同实施阶段,没有按照合同履行条款,造成不必要的隐患和纠纷问题,对承包款管理也缺乏必要的提点措施。

3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解决措施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成立管理小组,健全管理机制,规范集体管理小组工作。明确三资管理工作程序,把握管理重点,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为管理工作机构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

建立“三资”管理的长效机制,确保农村财产安全、资源资料真实完整。对上级支持农村建设的各项用款项目资金用途,在村民中实施透明、公开、公示,进一步发挥农村三资管理中心的服务功能,在具体工作实施阶段,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保证农村集体财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三资”管理中,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反规章制度、愚弄欺骗群众、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村级管理中,对各项收支提供合法凭证,内部实施有效地审计监督,对于重大事务,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财务资料要定期公开。

“三资”管理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调动群众参与集体事业的积极性。在思想、管理、认识上,保障和加强村民利益,发挥集体事业对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从思想和认识上,将管理团队的认识,深入到一定高度。农村“三资”管理信息的公开化,才能实现“三资”管理的有效化。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网络,实现县、乡网上数据传输,网上审计和网上监督。

“三资”管理中,解决合同和土地争端问题,除了以农民和农村经济并重为目标外,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在监督下公开管理状况,在公开监督中,实现“三资”工作的良性循环,在农村集体事务开展中,对一些重点实施项目实施公开、正常、公正、有效的集体事业发展。

4 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实施科学、民主、有效地机制,实现农村集体资产安全,实现农村经济复兴,发挥集体资产优势,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集体事业的积极性,保障村级财务管理的有效化运营,实现集体管理的规范化要求。解决集体财务管理中的矛盾,保障集体资金的用处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制,实现规范化管理,实现资源管理的优化配置,保障村级农民经济发展的利益。在三资管理中,公开监督管理小组,实现三资工作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荣媚.我市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2013(1).

[2] 朱志林.莆田市秀屿区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农业,2012(12).

第8篇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038-01

近日,江宁街道对22家集体资产经营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并结合实际,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确保了集体资产安全。街道在管理中规范合同管理。资产出让、出租等合同,必须规范的合同文本,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对闲置设备及时调剂余缺,避免盲目重复购置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对经营性资产,各类合同都以明细汇总表形式登记入册,及时登记租金、收益收缴情况。定期对合同、协议进行梳理,合同到期前一个月,将新的资产租赁事宜报街道审核通过。严格处置管理,出售、出让、置换资产,必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鉴证,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并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受让方。农经站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一、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确保村级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1.资金管理

2011年我街道22个社区全年总收入9450.33万元,其中补助收入5833.63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9422.55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3616.7万元,总支出6857.49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7.78万元,与2010年相比,总收入增加1235.63万元、补助收入增加1030.91万元,可支配收入增加1234.99万元,增幅达15.09%,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204.72万元,总支出增加1386.53万元。为维护好村级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增加集体积累,我街道在村级资金管理上,首先是完善各项制度。为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服务中心于今年年初与各村(社区)会计签订了二〇一二年财务管理目标责任状,对各村(社区)财务工作提出四项要求,即规范票据管理、规范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规范村级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

其次,我中心用“一个中心、两级审核、三权不变、四位监督”来保障村级资金的有效运转。“一个中心”:即会计服务中心,“两级审核”:是指村(社区)、街道两级对入账票据的审核。我中心严把审核关,对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已审查过的入账票据的审批权限、是否盖章、票据规范度、有无坐收坐支等进行复审,并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三权不变”:指的是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四位监督”:是指民主理财小组监督、街道审核监督、区级财务审计监督、阳光村居网络监督。一年来,各社区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每月26日至31日为村民主理财日。每次村务公开前,由村会计按要求整理出公布方案,报请民主理财小组审查验收,由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组长审批,确定合情合理、准确无误后,选择合适的形式,按照全面、公开分项的原则向群众公开。财务审计监督。为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我中心一直以来积极配合街道审计部门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并坚持“一年一审”制度。2012年4月中旬,我站会同街道审计办、财政所等部门对街道内22个社区进行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对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监督。

2.资产、资源管理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中心按照区委农工办及相关文件要求,于2010年4月至2011年年初,对全街道22个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与核销。截止2011年年底,我街道22个社区资产总额31360.01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5029.08万元。负债总额6377.7万元,比2010年下降了3576.44万元,所有者权益24982.31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8605.52万元。摸清家底后,我中心根据“三资”清理工作组审核确认后的资产、资源,要求各社区以此次清理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集体资产台账、资源性资产台账,同时要求各社区在今后的集体资产处置、投资项目招投标入账时,要留存相关会议记录和合同等资料备案,对村级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实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另外,我中心在社区债权债务清理的基础上,建立债权债务台账,要求各社区及时登记债权债务变动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并指导各社区有计划、分步骤稳妥化解村级已形成债务。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阳光村居”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与监督,逐步做到了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截止2012年11月,“阳光村居”内网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共录入“三资”信息30554条(其中资源信息340条、资产信息112条、债权债务信息28618条),财务报表1094张,以上“三资”信息大部分已通过审核,公布至外网。

二、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全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推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社区清产核资台账项目不全及没有签字手续,资源性资产家底不清,清产核资调整缺少明细清单。二是部分社区农村承包土地合同管理及流转合同不规范,程序操作管理不严格,档案(备案)管理不到位。有些土地流转合同显失公平,土地流转收益递增机制确立途径不明确。三是少数村社区基建工程招投标程序及核算不够规范,存在自制票据、支出不清晰等现象。四是部分农村集体资产处置还存在随意现象,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履行手续。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创新突破,在加快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权属确认的基础上,研究建立全街道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市场,扩大农村集体资产交易范围,规范交易行为,提升交易价值,盘活闲置资产;进一步强化民主监督管理,增强透明度,保障农民的各种权益,让农民全程参与农村集体“三资”使用、处置、分配。真正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9篇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有些松散,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二)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上级部门投入的设备、社会捐赠的资产等,未纳入会计帐内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未入账管理。(三)资源管理不健全。村级的资源发包后,经过多次流转,村里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土地用途,有的合同期未进行续签,损害了集体利益。

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成因

(一)乡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认为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村民实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资情况复杂,不愿意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虽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乡镇工作繁杂,往往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承担多项职能工作。

(二)农村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培训不力,会计人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更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农村三资管理的不规范。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是群众监督乏力。目前的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热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审计等外部监督乏力。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少数乡镇党委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由乡镇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加大惩治力度。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

第10篇

关键词:集体经济;财务管理

当前,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大部分地方的农村基层组织的运作费用、生产性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均由集体财力支撑。如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集体资产人均超万元,村均超千万元,村年集体经济收入最多的超亿元。村级集体经济财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让村级财务管理中的矛盾及问题也集中凸现出来,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提高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村级集体经济直接关系到村民的切身利益,是农村基层群众十分关注的敏感话题。虽然村级组织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一级政府,但当前的一个村,无论地域面积或所辖人口,都相当于以前一个乡。一个村在自主管理村务时,已承担了相当多的政府职责,是乡镇政府履行某些行政管理的基础。特别随着村级财务收支规模的扩大,一个村的管理状况,尤其是财务管理状况,是否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仅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而且对促进整个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级政府对村级财务问题有了较大的重视。如慈溪市陆续出台了村级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委托和村级财务会计电算化等一系列有关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政策和措施。这些制度的全面实施,使全市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制度和规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发展,有些财务制度和管理方法已难以适应当前村级财务发展规模,在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各类财务管理方面的违纪违法行为,激发了村民来信上访事件不断增加。不仅极大地牵制了镇党委、政府的精力,严重影响了镇党委、政府在基层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让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中陷入被动,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制约了村级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村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集体资产发包出租等制度执行不严格。随着村级经济规模和社会事务的扩大,各类房屋道路、休闲福利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增多。同时,随着村级集体资产的积累,房屋设施等集体资产的出租发包现象激增。财务管理问题逐个暴露,有的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一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程序欠规范。按规定要求进行招投标的大额项目,个别村擅自分解项目,私自招投标或搞暗箱操作;有的要求“两委会”集体讨论的事项,一些村不管开或不开,都是被少数人意见所操控,变集体决定为个人决定。二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书面资料不规范。协议要素、条款内容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现象很普遍。甚至不签书面合同,“口说为凭”的现象也时有存在。三是工程建设、资产发包项目资金收付不规范。如大额的工程项目付款未取得合法有效的工程款发票,或以村级应支付费用项目冲减应收取的村级收入项目,或利用财务监督的漏洞,将收入来源作为“小金库”坐支或挪用。

第二,在实施“村级财务委托制”中存在难度。几年前,慈溪市实施村级财务委托镇会计,这一制度对村级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村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漏洞或缺陷。因为根据制度要求,村级集体资金的收支款项全部纳入到镇财务会计核算和审查监督的范围。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个镇会计通常同时处理三个以上村的账务,并存在着重记账轻监管,审凭证不审合理性的现象。另外,由于会计未亲身参与村集体具体事务,不清楚收支的合理性,可能让违反财务制度的票据凭证得以入账。而因无法对收支整体项目进行有效的审查监督,更有可能使部分资金在账外运行,为部分村或村干部违规操作或中饱私囊留下了空间。主要表现为:报糊涂账、制作假凭证或者干脆不入账。

第三,资金、资产管理尚不够规范。随着村级富余资金的增长,一些村利用集体资金,进行个人投资或擅自出借,集体资金风险日益积累;有些村里的房屋、基础设施等集体资产被无偿借用或占有,导致集体利益受损;更有由于不当吸储或高息利诱,村或个人利用集体资金放贷或采用个人名义存单存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银行账款不符,存款短缺。

第四,报销审批手续不符规定。虽然规定:凡支出票据,必须取得合法凭证,即同时写明用途,并做到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三证齐全。但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大额支出未经集体研究讨论后再审批,财监小组形同虚设;票据凭证尚不够规范。开支使用白条及三证不全,未注明款项用途的现象仍比较严重。

第五,村级财务公开不符合要求。村级财务公开是村务公开的重点内容,但在公开时间、公开项目和公开清晰度上,都与群众监督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如有的村公开不完整,甚至搞假公开;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实质性内容公开不细,捡无关紧要的公开;对于基本建设等重大支出项目不进行专项公开告示等。

第六,监督机制作用没有充分发挥。首先,在民主管理方面,村级民主理财工作滞后。有的村虽然成立了理财小组,但形同虚设,极少发挥作用。在村务公开不够到位、群众知情权、民主管理权没有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不但群众监督作用难以充分发挥,还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其次,镇政府在对村级财务收支进行业务管理和审计监督时,往往存在只注重资金平衡和单据审查,而对村级支出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以及对村级收入是否有被截留、挪用或者改变用途等的审查不够到位,使得利用虚报开支、现金收入不入账和截留、挪用等方式贪污、私分村集体财产的现象没能及时发现。

第11篇

[关键词] 农村 集体经济 财务管理

近年来,农村财务问题越来越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些相关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各级农经管理干部也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效果,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仍然存在。

一、账务处理方面

1.会计账簿设置不规范,账务处理不合规

对于制度要求设置的会计账簿和科目,很多村该设置的却没有设置或者将科目用途混淆,例如将成本支出等作为应收款项挂账造成资产不实,部分收支直接计入损益科目进行冲抵,不设应收应付科目造成不明不白的糊涂账,固定资产长年不清理造成账实不符,同一经济业务发生前后会计处理不连贯,总账和明细账不一致甚至有总账无明细账等等。

2.原始凭证不完整,单据不正规

很多村认为收款是将钱收回来,单据不合规没有问题,凭证后附的收款收据并非统一收款收据,或者收款人不签字无盖章;同样的费用支出没有正式发票,白条入账或者无经办人签字;转账凭证也很最容易被忽视的会计处理方面,通常不附原始单据造成任意结转、事实不明。

二、会计人员素质方面

多数农村会计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素质普遍较低且队伍不稳定,造成农村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不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混乱。

1.会计岗位设置混乱,会计人员身兼数职

财务无专人管理。由于农村除两委成员以外的岗位设置不明确,造成会计人员随意性相对较大,要么身兼数职会计只作为其中一个副业,要么更换频繁,财务移交手续不及时不完善,造成会计档案缺失、责任不分的混乱局面,这已成为当前一些农村财务管理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2.遵纪守法意识不强,观念淡薄,财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时随意性较大

有些农村会计人员道德素质低下法制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态度。轻者对往来单据规范化要求松懈,单据不正规签字不全照样入账。重者故意伪造、变造、隐匿甚至毁损会计资料,提供不真实会计信息,走两套账。

三、资产管理方面

农村集体财产是全体村民辛勤劳动积累的成果,是村民的共同财富,管理好集体资产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对全体村民负责的表现。

1.有的村没有对集体资产登记台账,或者即使登记了却没有及时更新,不能如实反映集体资产价值及其变动情况。没有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制度,造成集体资产被个别村民随意无偿占有,或被擅自出租、出借,造成大量集体资产无法收回,严重侵害了广大村民的利益。

2.有些集体资产,如土地、企业、厂房、设备等,发包和租赁手续欠规范,合同条款不明确,或虽有规定但执行不严,导致使用人对集体资产掠夺式、破坏式经营,致使集体资产被严重侵蚀,极大地损害了集体经济重要收入来源。

3.村集体投资不力。农村的集体投资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由于村集体内部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对投资项目不能进行有效的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决策者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往往造成盲目投资,财政紧张甚至债务累累。

四、财务公开方面

财务公开是农村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村民了解村级财务收支的一个窗口,也是农村会计人员和村两委的一项义务。个别村由于思想认识不够,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很多问题。

1.避重就轻

表面上公开的事项很多,但实际上深层次的问题很少,像一些具体的收支项目往往错略的一笔带过,不作深入公开。公开内容多是好的方面、群众平时了解的方面,对于存在的问题和群众想要了解的不作公开。

2.缺乏针对性

一些敏感性的问题,如集体经济收入、债务、干部酬劳、计划生育费用开支等,搞半真半假的公开,流于形式。

3.缺乏持久性

具体体现在保存和事后落实不力,财务公开工作制度往往挂在墙上、写在纸上,给大家看的或者干脆应付检查,并没有落到实处。而且公开资料大多没有专门保存和立卷归档,事后查找无依据。

4.反馈制度不完善

对于公开的内容事后并没有及时听取群众意见,或者对群众提出的要求不作深入说明,认为只要将财务公开就完成任务。

5.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改善和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1加强农村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素质教育和队伍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农村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教育,提供机会增强会计人员之间的业务交流和互相学习。坚持持证上岗制度,改善农村会计队伍年龄结构,向年轻化和专业化发展,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财务人员的任免由村委会提名,农经站进行考核,村民大会讨论决定,杜绝任人唯亲行为发生。

5.2强化村民和理财小组的监督作用

凡涉及村民利益的重要事项,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注重发挥村民代表和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对于重大决策、租赁承包和大额资金使等重要事项,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由集体研究作出决定。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对本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活动的监督,参与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有权对本组织的财务公开内容进行监督和审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

5.3制度保证、审计把关

村级制度,包括收支管理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资产资源管理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民主监督理财制度等都要制度上墙并且切实贯彻落实,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考核奖惩措施。乡镇要建立内审组织,镇经管部门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农村财务审计的主要包括: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发包管理,集体债权债务,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及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事项,对审计中发现的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农村问题无小事、农民问题无小事。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历来都是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石,必须不遗余力将这项工作贯彻落实下去。

参考文献

[1]安桂娟.陈曦,贾世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现状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2年.第9期 2 页 10-11页.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会计;财务公开;探讨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08-1

洮南是吉林省农业大县之一,所辖18个乡镇,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3%。截至2010年末,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2.1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3740万元。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大,农村财务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洮南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自2003年起逐步在全市各乡镇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制,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做到逐笔逐项公开,使全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轨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目前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洮南市所辖18个乡镇,221个行政村。各乡镇经管站单独设置,全市农经人员105人,村级报账员(兼文书)221人,村级财务会计36人(由各乡镇农经员兼任),负责各村财务记账和会计业务处理;各村设村报账员,负责报账和村级日常业务处理,不再设村会计。从2003年起全市各乡镇221个村全部实行了“村级财务制度”,做到每月报账一次,并在每月报账、记账结束后由财务会计打印公开榜,并到村张榜公布、存档。2009年洮南市推行“两化一推进工作”,2010年各乡镇统一使用“三资软件”。在各乡(镇)经管站又成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柜台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群众,同时也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档次。

2 推行农村会计制度取得的成效

会计制,即在农村实行“村账乡(镇)代管”,是一种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新体制。

目前,洮南市各乡镇在2003年已全部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实行了村账乡镇代管,221个村委会百分之百实施了会计制。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会计制这项农村财务管理的新形式是符合洮南市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的,它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的普遍赞同,效果显著。

首先,提高了农村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按章按制,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其次,强化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最后,实行村账制度做到了“四化”,即一是会计合法化;二是现金管理规范化;三是会计核算程序化;四是财务公开化。使基层群众对集体资产管理方式更加满意。确保农村财务公开做到真公开、全公开和及时公开,使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保障,减少群众的猜疑,使他们对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奔康致富、构建和谐农村更充满了信心。

让干部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行动更加统一。推行村账乡镇后,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更加严密,干部的干事精力更加专注,利益目标更加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发展集体经济的原动力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3 实行村账乡镇代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部分乡镇出现了“村钱乡花”,完全失去了村乡代管的意义。

第二,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制订了一系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个别村落实不到位。

第三,部分村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四,部分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 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确保农村健康发展

第一,加强教育,切实解决村级干部对村账乡镇代管的真正目的的认识,特别是要解决村级主要负责同志的思想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部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低,有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干了多年但不专业,业务知识不够熟练,影响了农村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三,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市经管局和各乡镇经管站、审计站及各责任区财务会计、各村有关财务人员,要各负其职、落实责任,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第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侵占各类集体资产,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行使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的权利,维护全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冬芳.加强和改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 车元章,綦好东.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J].财会通讯,2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