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31 01:4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财务管理课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社会经济逐步发展,财务管理逐步成为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课程作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校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会计人才的主体课程之一。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有助于完善高校课程改革,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使高校教学与时俱进。
关键词:
高校课程;会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探究
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中心课程之一,课程主要依托当今国际经济发展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各种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概念,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应对各种财务问题的解决措施给予解析,是会计学习的基础课程。注重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深入探究,有助于解决当前高职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财务管理技巧,为学生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当前我国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现状
1、教学形式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
当前我国高职学校的教学课堂大部分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做笔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背离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发散思维长期受到压制并且逐步失去自主学习能力,造成课堂学习形式单一,教学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成果不理想,教师也难已完成有效的教学。
2、学生对课程的了解较肤浅
财务管理课程作为会计专业课程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因此课程中一些相关知识在其他专业课程中也有涉及,例如:“怎样做好账目处理?”会计学中主要是针对账目管理进行讲解,而财务管理则需要学习者通过账目,对整体账目信息进行综合审核,会计学中的账目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部分。但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往往受到旧知识的影响,产生“佼佼者”的心理。因此,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程设置的了解相对肤浅,最终造成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成果不理想。
3、教学信息更新速率慢
财务管理课程与会计学,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的联系较为密切,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的综合财务支出和账目核算等综合性管理,因此,信息更新速率相对较快。而高职中教学通常采用“一门课程专职教师教授”长期教授一门课程使教师容易形成“经验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对自身课程的实际信息更新速率较慢,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老套,教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背离,学生形成抵触的学习心理,阻碍了高校财务管理课堂实施教学的顺利进行。
4、理论性较强,理论与实际相背离
高校教学主要以教科书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参考文献,而教科书中的知识总结通常需要经过长期的整理和修正,最终形成高校教材。这个过程中教科书中的知识逐步“落后”,使高职财务管理教学课堂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减弱,导致书本中“实用部分”只剩下固定的理论概念,造成财务管理课程专业性较强,内容晦涩难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对课程的理解,影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进度和最后教学成果。
二、针对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的解决措施
1、建构合理教学课程构架
逐步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学习乐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形成教学课堂教师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的主体课堂地位的形成。同时合理的教学课程构架保障了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中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自然,教学过程流畅,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的课堂学习与掌握,也为学生课后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探究做铺垫。
2、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在进行实际的财务管理教学时,应当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社会发展现状相吻合,尽量以当前社会中财务管理的鲜活的企业为例,将实践教学引入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实现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与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相连接,注重实践教学,促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实际应用。
3、注重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法的结合
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财务管理课程学习,教师应当注重教学手法的保留与更新。继承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课堂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当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开发教学,形成高职教学形式灵活,内容多样的课堂模式。首先,保留传统教学中教师通过讲授相关知识和概念,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引导,促使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注重对学生新知识前期的印象了解;其次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新知识讲解,例如:以漫画的形式将某企业案例引入到课堂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交流。
4、教学形式灵活多样
注重教学课堂形式灵活多样也是改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例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法,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课堂中来,通过,学生对不同角色扮演,形成角色心理换位思考,有助于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实际应对财务问题的解决能力。
5、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朋友关系。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理解,为教师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做保障。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做学生心灵的导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对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深入探究是当前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体现,有助于从当前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的实际出发,提出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高职专业课设置向着合理化发展,形成完备的高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形成系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管理模式。
作者:胡修 单位: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康莉.能力本位视角下的高职旅游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2]周秀华.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
[3]何光红.青岛飞洋学院创业教育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在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上仍然采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没有使用突出其教学的特性,达不到教学目的。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实践,从教学方向、教材建设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合适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模式
0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在企业运作中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目前各高校都在部分非财务管理专业,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其他专业中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由于非财务管理专业的财务管理教学有其特殊性,我们有必要专门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1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向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教学当中涉及投资决策、筹资决策、报表分析、预算编制等大量与实际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这一方针政策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尤为重要。笔者于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对我校保险、农业经济、土地管理、旅游管理四个专业的学生展开了调查,分析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学习的目标,参与调查的学生均为正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的大二或大三学生。从上面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自身的理财理念,而对于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只有保险专业的学生需求相对较大,这也与国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有很高的契合度。说明学生也迫切地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但是目前财务管理这门学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的仍然是注重知识点的讲授,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公式的运用以及习题的训练这三个方面。导致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掌握依靠死记硬背,没有深入的理解,更谈不到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基本理念的形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财务管理这门课程的学习完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缺乏学习的动力与热情。
1.2教学方式程序化
尽管全国高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教学改革,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也逐渐在向“案例+理论”的模式过渡。但是目前教师在课堂上所采用的案例普遍陈旧,而且案例通常作为知识点的引入来使用。“理论知识围绕案例展开,以案例贯穿课堂”的基本方针并没有得到落实。对于财务管理专业而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通过案例的呈现,一定程度上地模拟出企业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各种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企业财务决策者的角色去看待企业,在学习知识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这一方式对于非财务管理专业来说并不适用。由于基础知识的欠缺,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财务管理中的某些知识点的接受较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来说相对吃力。在没有完全接受理论知识的情况下,让这些学生去独立地做出财务决策,就会造成学生信心的丧失,从而导致学习热情的下降。目前,大部分学校并没有独立的实验课程,而是将一门课程分成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并且没有专门的实验课教师,实验课的教学由理论课的教师兼任。然而实验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有一定的了解。可是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的教师在从业前一直在学校当中进行学习研究,并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这就造成了实验课程师资力量的不充足。另外,由于实验课依附于理论课,实验课常常被用作巩固理论课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由于实验课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所占的比例较低,有些学校甚至不将实验课程的成绩计入期末财务管理考试的成绩当中,这就造成了教师与学生对于实验课的重视程度的不足。实验课常常是“走过场”式地进行,达不到本来应有的效果。
1.3教学内容没有针对性
许多高校忽视了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基础上的差异。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选用的教材大多是会计专业使用的教材,而这类教材并不适用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使用。因为财务管理课程通常在大三或者大二开设,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财务管理之前已经学习了会计学、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经济法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在学习财务管理的过程涉及这些课程的知识时,会计专业的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来说较为容易。但是由于专业的限制,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并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在使用会计专业所使用的教材时,会感觉相对吃力。甚至由于前期知识储备的缺乏,难以理解教材的内容,造成学习上的困扰。
2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2.1教学设计方面
2.1.1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
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部分应当着重引导学生对于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等学科核心理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在讲解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建议结合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通过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讲解案例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课程当中,避免理论知识讲解过程中由于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从而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2.1.2投资管理与筹资管理部分
投筹资管理这两大部分在财务管理课程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部分授课的过程中要将实践部分与理论部分紧密结合。通过财务管理教学软件,模拟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投筹资问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先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将投筹资部分的理论知识渗透于其中。课后要求学生对其前期提出的决策方案进行优化,作为平时成绩的考察项目。这种模式的教学,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而非教师。而且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了直观的现实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一定程度上易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对于投筹资问题有前期的思考以及后续的总结反思,对于课堂所学知识也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2.1.3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部分
运营资金管理与财务分析这两部分内容的共同特点为不同性质的企业,运营资金管理的模式以及财务报表的数据特征差异较大。在设计这两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应当与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本专业学科紧密相连,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当将教学重点放在旅游企业营运资金的需求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管理上应采用哪种方式;旅游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是什么,针对这些特点在财务报表上会有怎样的体现;在财务指标方面,旅游企业的财务指标的平均水平是多少,与其他行业相比的差异是什么。在这种模式下,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财务管理的知识与本专业学科联系在一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由于学生对于本专业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但是,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在课前做较多的准备,才能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对于授课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2.2教学方式方面
2.2.1“请进来”
我国的本科教育正在经历从研究型人才培养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过渡阶段。加之近年来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我们更加需要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选择人才标准的学生。因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时,邀请一些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财务负责人或是经理来担任“教师”或是“嘉宾”的角色,参与到课堂当中。这些从事实际财务工作的企业管理人员能够提供给学生们全新的、最贴近实际的财务管理方法以及独特的视角去重新理解书本当中的理论知识。这些都是一直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所不能给予学生的。同时也给授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当前财务工作最新状况的机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提高,可谓是一举两得。
2.2.2“走出去”
在实现了第一步“请进来”后,我们还要更进一步,也就是要“走出去”。我们常说“百闻不如一见”,课堂中的教学再生动,与实际工作相比也只是纸上谈兵。笔者建议我们教学的地点不仅限于教室,学生所在学院应当与当地一些企业进行接触,创造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财务工作的整个过程,教师担任“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则是“观光客”。通过这种亲身的参观,让本来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学生通过这种直观的体验,对于理论知识本身的理解以及理论联系实际两个方面会有较大的提升,并且在参观企业的同时学生也能够知道作为一个企业单位需要的人才,需要具备怎样的技能与素质。从而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而学习,应当学习什么,学习的效果也就自然提高了。
2.3教材编写方面
目前我国缺少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财务管理教材。因此编写一套针对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通用《财务管理》教材和配套的习题与应用指南就尤为重要。这套教材应当指明哪些章节是重要的,必须向学生讲解的;哪些是次重点章节,可以由授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进行取舍。同时还应当将一些会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熟悉,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基础知识加入到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适用的教材当中。同时可以加强“财务比率分析,报表分析,股利理论,鼓励政策”等内容的教学,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如“流动资产管理,长期投资”等内容适当弱化,以更好地适应非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者:印执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尹汶莉对非会计专业财务管理教学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73-274.
关键词:考试改革;高级财务管理;形成性考核;终极性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2
一、引言
高级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之一,是在学生修完《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经济学》、《公司治理》和《管理统计》等课程的基础上修学的更高层次的财务管理理论课程,不同于财务管理课程,高级财务管理是对具体财务管理环境的应用研究,理论性较强。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财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掌握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与理财假设,了解现代财务理论的研究现状,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由于对综合应用知识的运用和融会贯通要求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害怕这门课,导致在学习过程中信心不足,难以在课堂的学习中真正领会高级财务管理理论精髓。因此,现实状况要求必须对高级财务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试等方面进行全新的改革和创新。通过对近几年来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考试结果的系统分析,发现传统的闭卷并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和小型案例分析题的课程考试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尽管老师们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措施,但这一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是课程考试,所以,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考试改革成为新的《高级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方向。
课程考试是课程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课程考试内容决定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考方法改革对教学具有导向性。因此,改革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考试形式和内容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变现行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师觉得难教和学生觉得难学这一现状。但新的课程考试模式应该体现对学习过程的考核和对应用能力的评价,并需要解决关键性的问题。
二、课程考试改革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考试改革中,关键性问题的解决与否对改革的成效具有影响,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有两个关键性问题需要解决:1.如何解决课程考核的内容与课程体系的联系。因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性和关联性较强,前修课程《财务管理》讲述的是一般财务管理理论及其实务,而《高级财务管理》则是在一般财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财务管理环境的拓展研究,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概念关联性。因此,在《高级财务管理》的课程考核中不能只考核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也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实际环境,而是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要求学生能够应用理论针对个案进行理论分析,以达到课程教学的真正的目的;2.如何解决课程教学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多和教学任务重的问题。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课堂互动反馈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但《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内容较多,每个专题内容所涉及的研究主体和研究环境各不相同,且每一个专题教学所需时间较长,要在课程教学中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教学任务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并在课程考核中有效检验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具体实施方案
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借鉴了国内外成功的课程考试改革经验。以创新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模式,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各个学习环节为根本目的,结合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质量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过程中。
(一)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是《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手段,占总成绩的60%,具体由考勤、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堂小随笔四个部分组成,分值分别占形成性考核分值的20%、20%、30%和30%。考勤方面,严格参照盐城工学院教学管理规定;平时作业以专题性的论述为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作业质量分A、B、C三个档次;课堂表现为应用基本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具体成绩的评定依据学生分析问题的视角、论据的引证和论点的点明等方面,提倡多角度的论证和分析;课堂小随笔是针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的,利用2个课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针对《市场化进程中管理层收购对企业的影响》和《银企关系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形成不少于800字的小型论文写作,要求有明确的观点和充分的论证。通过形成性考核,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按照教学要求和自主学习计划完成学习任务,推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使学生的学习由以往的背书型向思考型转变、由考试突击型向平时深入探讨型转变,巩固基本概念和加强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熟悉高级财务管理的管理战略和方法的应用,使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能够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终极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是课程结束后,为检验学生对高级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和对高级财务管理战略、方法的应用和各个前沿专题的掌握,而进行的以课程论文为形式的考核,占总成绩的40%。具体要求在课程学习的专题范围内选择某一个主题,结合学生自己的知识积累,完成不少于3000字的课程论文,要求突出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四、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考试改革成效
通过课程考试改革,以课堂小随笔为形式的形成性考核和课程论文为形式的终极性考核为主要考核形式的新的考核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课堂的提问和回答互动内容明显增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改善。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改变了传统教学的“单向”传导模式。通过形成性考核,变填鸭式的教师学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学生,再到学生教师的互动模式,变传统的接受学习为探索型学习,变教师为课堂中心为学生为课堂中心,使得教师能够高效掌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果。
2.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改善。形成性考核极大地发挥了教学的导向性作用,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仅注重基本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如此,教师就能够在教学中推进系统性和前沿性知识的传授,因而能够更好地突出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讲授。
3.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形成性考核有效化解了传统考核方式下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搞突击,表面反映学习情况良好,实质并没有系统掌握课程的理论精髓的教学难题,使得学生能够做到连续性学习,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效率。期末的课程论文则又在更高层次上要求学生将所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应用于企业实际,并以一定的思路形式和应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呈现学生对某一理论的理解,较好地反映了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掌握程度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成榕,于慧玲.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以黑河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14(10):16-18.
[2]肖立.对《市场营销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4(6):208-209.
[3]汪要文.大学高级财务管理教学问题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30-32.
关键词:高校 财务管理 实训平台
一、实训平台实现的现实意义
通过实训平台的建设,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满足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为目标。所以,一个实用性较强的实践系统是要求对相应的课程科目进行重新整合与建立的。提高专业技能是关键。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学生熟悉掌握政治、经济、管理等学科知识,而且从事财务管理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通过建立实训平台,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平台有效地结合并传授给学生,以改变培养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
二、系统总体设计
(一)系统设计目标
门户同一性:一个具有高管理型、高运行性、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门户网站可以统一提高多样性的应用服务以及提供信息与共享;数据具有统一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依赖于一个可共享的数据库;应用中心:一个高性能和高集成的应用中心,不仅能共享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应用服务,还能从降低运行成本的角度,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全方面的服务能力,以达到全方位监管的目的;系统的安全体系:一个有效保护网络资源的安全体系应与相应的安全产品相结合,同时依靠于具有独立性的模块和内嵌性的安全模块,并具有全方位性和多层次性;可移植性:中间层软件代码无须任何更改就可支持不同平台,便于移植;方便扩展:在系统平台中使用标准化的数据接口,不但易管理与维护,也可便于连接上层通用组件。
(二)研发重点
网络架构层:要想使学校的网络资源得以有效的使用,调整网络布局与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数据库管理层:数据资源的利用性高主要表现为巧妙地应用了数据挖掘技术、整合与更新了现有的跨平台数据库,使其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
应用支撑层:提供标准通用接口,兼容第三方组件,支持多组件应用。
通用业务组件层:重构现有财务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后勤管理、科研管理、一卡通管理、决策支持等类型组件,开发新的互联互通数据交互组件。
经济信息门户:提升系统的可操作性和简便性以及提高数据与更新的时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系统功能构架
平台高度集成了高校经济信息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功能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用户的信息资料使用率和工作效率。进而,国资管理、科研管理和人事管理等这些与财务管理紧密相关的部门为全面提高学校的经济管理能力,降低学校运行成本,通过建立数字化校园应用支撑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不可缺少的程序。为了使其教育资源得以有效共享,必然要通过开放安全性与可靠性较高的统一身份认证中心和信息门户与经济平台无缝集成已势在必行。
三、系统实现
(一)系统管理
1、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的功能主要是为了统一管理用户的基本信息,它包括用户注册与登录,倘若没有权限进行登录的用户理应先进行注册才能获得登录的权限。另外,正确实现用户登录是需要用户名和用户密码的有效验证,通过准确比对登录信息与数据库已有的信息,即可实现纠错功能。
2、用户管理
系统管理是专为“系统管理员”提供的后台管理专用程序,包括用户权限的设置、数据库的备份、数据管理、日志查询等。如图1所示:
图1用户管理流程
(二)基本信息资料
图2财务环境查看流程
1、学生信息
学生的基本信息资料主要是对学生用户进行有效的管理。它包括添加用户、查询用户、修改用户的基本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系统中的查询功能了解自己的实训进度与成绩,同时学生也可以增加、修改、删除与更新自己的基本信息。
2、教师信息
教师的信息资料界面主要目的在于方便教师对自己信息和学生信息进行查询,教师用户可通过实训平台对自身的授课进度以及所教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查询与了解,同时教师用户也可对自己的基本信息、考题信息、成绩等进行管理。
3、财务管理业务信息
财务管理业务信息界面主要是由系统管理员来进行维护,教师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对财务管理业务的各种类别进行查询,同时对实训内容可进行修改、增加和删除。
4、练考平台信息
练考平台主要是基于教师对学生练习、考试进行把控的基础信息维护与管理,练考平台信息界面主要是由系统管理员维护,系统管理员可给教师下设权限,使其教师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对练考平台的信息进行修改与增加。
(三)财务管理业务实训
图3项目决策流程管理
1、财务环境
财务环境模块具体介绍整个学校的简介、人员结构、组织结构、财务制度、财务人员的角色、三年各类报表的详细数据以及年度预决算报表,让学生对一个陌生的环境有所全面的了解。如图2所示。
2、财务分析
在整个财务管理实训平台中,财务分析模块是其最为核心的部分。主要作用在于根据某高校财务管理的各项报表数据作出对财务管理情况的有效分析。该模块提供一个高校3年以上的财务数据,并结合相关性的财务指标,使其学生能在同一个平台上通过综合学习各个指标,从而对各个独立的指标作出分析。
3、资金筹集管理
整个财务管理实训平台的资金链供需关系是否平衡跟资金筹集管理是有很大关系的,它的主要作用在于从某高校的资金使用状况为突破口,对其学校的资金分配方案以及短期、长期的资金使用量进行有效分析,并且综合考虑筹集资金渠道的利与弊,最终决策出最为合理的融资方案。
4、项目决策管理
项目支出管理模块在整个财务管理实训平台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对其他几个模块分析结果的应用。学生通过对财务环境和资金筹集管理的学习,根据现有的财务管理运行状况编制出相应的理财目标,以及资金运作的成本效益分析,提出多个可供选择的可行性方案,并通过对方案合理作出评价,最终选择最优途径。如图3所示。
(四)练考平台
1、教师管理
教师管理模块是系统管理人员维护与管理考务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信息内容是整个实训平台正常运行的基础。它包括班级管理、题库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教师管理在实训平台中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对题库进行导入、修改、课程设置、考试安排、考试评分及评价。因而,教师可通过使用财务管理实训平台从繁琐的事务当中解脱出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进行修改与更新考试内容、学习进度与考勤都会自动跟踪,同时生成实验报告。
2、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学生在实训平台中参加练习与考试的信息查询平台,主要包括查询考试时间、考试大纲以及考试成绩。学生也可通过在自己的系统中查询考试内容、时间与成绩,通过参与练考任务或考试,系统将自动计算出成绩可供学生查询。
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构建高校财务管理实训平台的具体操作,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繁琐工作,同时也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来说,可通过实训平台对财务管理知识的基本框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实现财务管理实训平台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伍铁建.财务管理课程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3
研究性教学是对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变革,是采用探究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本文从研究性教学的内涵着手,以“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为例,分析了研究性教学的实施路径,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对策进行总结。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教学理念;学习理念;自主学习
1研究性教学的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以问题为载体,指导学生主动去对未知事物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研究性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实现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的显著提高,造就创新性人才。
1.1以问题为中心
研究性教学以培养学生独立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为根本目标的教学,其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应用知识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开放式研究学性习环境的创设者,应该尽量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性教学突破了传统的单一传授既定的知识与经验,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世界,让他们积极地通过去整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使每个学生个体增长知识,启发对个体、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认知,形成个体的人生经验。
1.2以探讨、研究为方式
研究性教学不以得出一定的结论为目标,而是在于其探讨、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从某种角度上说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通过研究性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知识面扩宽,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挖掘。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项目的设计或小课题研究为教学的切入点,把教学融入项目或课题的研究之中,寓教学于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相关项目课题的研究,寓研究于教学。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都作为研究对象视为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在课题研究和项目的设计中获得创造机会,在创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在成功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研究性教学”把教学与研究融合在一起,实现教学与研究的有机结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是研究与教学的统一,研究的过程也是教学实施的过程。
2财务管理课程中研究性教学的应用
2.1研究性教学的目标
在进行《财务管理》课程的第二章资金时间价值的教学时,选取中国人寿的寿险产品“鑫如意”进行保险投资分析,进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财务管理很有趣,而且学起来也并不困难,并且对以后的投资决策非常有用。
2.2选取课题的内容
选取题目为“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进行研究,该学习主题需要分三部分完成:调查社保和保险产品鑫如意的优缺点,结合调查资料总结社保和保险的决策方法及决策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尝试写一份养老规划和保险投资计划。学生针对该主题进行社会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出分析报告。
2.3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2.3.1任务分配。在课前进行任务分配,讲本课题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及注意事项介绍给学生,对学生提出阅读教材的要求,然后将课题布置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特长将任务分解给相应学生。让学生自由分组(一般4-6人为一组),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承担相关工作。最后将分工情况及分组情况反馈给教师。
2.3.2开展工作的方式。根据选题上网收集资料,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社会调查,还需对资料的有效性进行论证,以便能得出有力的结论。教师在指导学生如何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
2.3.3讨论并记录。在研究进行到一半时,师应该把学生聚集一块,让学生对此前进行的研究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按学生在本次研究性学习中分工的不同,交流自己进行调查问卷、文献查阅、实地社会调查、专项访谈等活动的体会,并形成个人和课题组的阶段性成果,并把自己研究过程中的困惑或者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以便解决疑惑进行更深入得探究。
2.3.4整合信息。根据讨论后的结论,整合内外信息。整理调查所得的原始资料,开展研究,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养老规划与保险投资分析设计方案。
2.3.5评价、交流。评价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需对自己在课题中所做的研究思路、过程进行汇报,并平均自己的研究过程,反思自己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讨论、鉴定和评价,最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3研究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实施中存在以下问题:
3.1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缺乏问题意识
研究性学习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的问题意识贯穿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许多学生在中学时期没有接受过研究性学习的训练,对这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不了解,导致仅凭自己的能力是无法确定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如果完全依赖教师来提出问题,自己的主体性又无法得到体现,由此认为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研究课题是最好的方式。研究性教学中的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是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启发、专业课老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建议、其他同学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而加入的课题,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学生各方面条件的不成熟,在选择课题时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要适时的做出指导,师生协商共同确定研究的主题。在课题确定之后,紧接着要做的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多种方式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整理,与组员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周密的计划,付诸实际行动,直到问题的解决。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的,到最后所有的工作都由组长一人来完成。
3.2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的困难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的学习,学生需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从大量的信息中搜集出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整理和。因此,培养学生围绕着研究的主题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显得尤其重要,而实际的情况却是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信息的整理、搜集工作。究其原因是部分学生主观上对研究性学习不重视,不太愿意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导致无法有效地对资料进行搜集、处理,撰写论文或报告的水平底下,觉得自己课业任务重,产生抵触情绪。
3.3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有待提升
研究性学习虽然重点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教师的指导能力和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指导存在一些问题,如经验的缺乏,指导过程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教学理念的陈旧,对研究性学习重视不够、根本无暇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或是全程包办,以致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体现等。
4推行研究性教学的对策
从研究性学习的提出到目前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但是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要使研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开展,就必须做出一定的改革,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推广。
4.1教师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关键
4.1.1传统教学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决定着人的行为。作为研究性学习中坚力量的教师,面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方式的改变,若仍抱着以不变应万变的心态来从事教学工作,那么这场改革注定是不会成功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首先,传统教学观念把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作为重点,而研究性学习则关注学生以后的发展,在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维方式的形成。其次,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从属地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但较多的教师思想准备不足,不能及时转变角色,不能适应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较突出的表现是指导学生课题研究时包办、代替,学生创造性与自主性受到扼杀,影响了研究性学习的效果。而新的教学观念则倡导一种新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现问题、收集整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撰写报告,所以过程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要做的就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以引导。最后,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的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考试分数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而研究性学习则既重过程又重结果,既重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重视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
4.1.2加强知识储备,提高教学技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也要不断更新。研究性教学所要求的开放性的特点决定了课题涉及的范围很广,而这些与教师传统的、单一的知识结构相背离,反过来这些问题又会促进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
4.2学生是推进研究性教学的重要力量
要通过各种方法转变学生的观念、行为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自己成长为具有否定精神、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教师与学生是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中提倡研究性学习,倡导学习中的主动探究、自主开展对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和掌握现有知识,还要知道现有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再从中产生探讨对未来知识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课程相关的内容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知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研究性教学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3在教材建设中全面体现研究性教学的精神
改变原来的单纯展现知识体系的做法,在教材编写的内容、目标等方面有意思的将学科知识转变为有利于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问题。除了编写的教材之外,还要编写促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配套资料,除了选用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可以将电子教材也作为教材选用。使教材的知识载体和教学活动的工具更加多元化和立体化。
4.4积极研究、探索与教学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改变以笔试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改变单纯依靠考试分数的评价标准,积极探索多元化、多重标准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反馈、激励、改进、和强化功能,以评价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努力探索和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充满好奇心,有浓厚的探究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具有批判精神,敏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质疑问难;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独立的判断力和鲜活的思维发散力;有利于引导学生对学习困难具有顽强的学习意志力和耐挫品质。
作者:严娟 单位:武汉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本文为武汉商学院校级教研课题《研究性教学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编号:2015N0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夏锦文.程晓樵研究性教学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中国大学教学,2009(12).
[2]黄健萍.研究性学习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战线,2011(5).
关键词:高级财务管理 课程改革 实践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进行资本运作、风险预警等,更需要具备财务综合能力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但是目前我国财务行业的现状是传统财会人员过剩,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奇缺。一名现代意义上的CFO,应该突破传统财务视野,从财务战略、企业重组并购与价值评估、公司治理、全面预算、财务决策与控制等多角度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提升战略决策。高级财务管理正是一门为提高学生财务理论水平及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可以全面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水平,提高其处理复杂财务管理问题以及企业海外经营财务管理的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打好基础。但目前由于该课程难度大、教学课时短等原因,大部分高校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与财务管理职业岗位实践的要求不衔接,课程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依据、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快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二、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体系改革
要使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建设取得成效,教学创新是关键,实现教学创新应具体从课程理念、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考核和教学队伍建设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一)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设计应以财务总监、总会计师等财务管理职业岗位能力的任职要求为目标,以资本运作、价值管理等工作任务为基础,紧紧围绕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教学内容情境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方式多样化,为应用型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创造条件(具体见图1)。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的现代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财务管理教学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以应用型为特征,以培养适应财务管理岗位能力为着眼点,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体系。
(二)选用前沿和优秀的教材
综合目前国内相关教材来看,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构成复杂,近五年国内已出版的高级财务管理教材有几十种,这些教材与其他课程教材相比,缺乏统一的体系和思路。笔者选取了国内比较流行的北京大学出版社(陆正飞),立信会计出版社(裘益政、竺素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杨雄胜),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张先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化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张鸣),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谷祺、王棣华)等高级财务管理教材,对教材内容作了对照分析,发现学者们对高级财务管理内容构成定位具有较大的差异。如王化成教授的高级财务管理学主要包括企业并购财务管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破产预警管理。而杨雄胜教授的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案例(第三版)包括了公司治理、价值评估、增长管理、现金流管理、衍生工具与公司财务管理、行为财务。张先治教授的高级财务管理(第二版)主要包括基于价值的管理、价值创造计量与评估、资本经营与企业重组、管理控制与财务控制、国际财务与集体财务。由此可见,不同财务学者编写出版的教材,涵盖的内容相去甚远,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迈向成熟的步伐,也对课程建设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财务管理学科的理解,笔者认为从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出发,合理选择和组织编写一套适宜本校教学的教材,是提高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保障。在教学的教材选用方面,可采取“购买+自编”的模式,注重针对性与实用性,选择最新出版的或自编适合本校教学的教材,使教材的选用逐步趋于稳定,避免在教材使用上的随意性。在教材及教辅资料建设方面,可以组织本校教师编写一些适合应用型教学的“学习指导书”“高级财务管理习题”和“高级财务管理案例”等,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此外,教师也可为学生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布置课后阅读每个专题的经典理论文献、案例,以及期刊杂志上的热点文章,让学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最新的发展动态,融会贯通地将书本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和滞后性,让课堂教学紧跟时展的步伐。
(三)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体系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体系应该基于课程教学和职业岗位的需要去设置,教师应该对企业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要求进行系统分析,了解作为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合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构建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课程体系。此外,教学内容应该与时俱进,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保证教学内容与实践同步,以培养学生具备高级财务管理人才的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基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对国内权威教材的参考,高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导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财务管理通用业务和财务管理特殊业务四大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
(四)构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构建传统的讲授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的动态教学方法体系。
1.案例教学法。高级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一种价值管理。企业的一项财务决策往往涉及到生产、销售、供应、技术、市场、行业、竞争对手等多方面,它不是一个简单的财务公式计算结果就能说明问题的,也不可能是对财务问题的一问一答就能解决的。案例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从综合的、宏观的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高级财务管理问题。其通常有两种具体做法:第一种做法是先讲授后案例。即先由教师对某章节的主要内容进行讲授,然后给学生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思考。例如:讲授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关于“企业并购整合”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讲授并购整合的涵义、类型、动因、步骤等知识点,然后给出“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这种案例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可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分析,但这种方法不可频繁。第二种做法是先案例后讲授。针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面向高年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实际,教师可融合学生已系统学习的财会知识、管理学知识等,对某一章节的内容先抛出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先对案例分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由教师针对其分析的不足,将本案例中所需要的知识点讲授出来。例如,学习“中小企业融资管理”时,教师可以先给出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因为企业融资知识在中级财务管理课程中已经学习过,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分析情况结合我国经济环境、金融环境等来重点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话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将理论知识结合案例传授给学生,也规避了学生应付老师浪费课堂时间等问题。
2.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模式,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是:打破教材章节顺序,围绕某一问题、某一观点等将教材内容有机地组合成各种“任务”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任务时,课程大纲要求重点掌握的在教学上应有所侧重。在高级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围绕制作购并计划这一目的所进行的任务型教学组织如下:(1)教学问题:指导学生制作企业并购计划。(2)教学过程。并购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并购目标及其规划。第二,寻找目标公司。第三,审查目标公司。第四,评价目标公司。第五,确定并购的出资方式。第六,确定并购的筹资规划。第七,并购后的整合。第八,评价并购实施情况。(3)小结。企业并购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并购企业不仅要支付被并企业产权转让价格,还要支付给中介机构咨询费用、资产评估费、证券发行费以及印刷费等,尤其并购后的整合与运营更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制作出计划全面、又能规避并购活动中风险的并购计划是企业并购成功的重中之重。由此可见,把制作并购计划作为一项教学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的形式比较灵活,可随时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听课情况,就某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后可即时讲出自己的想法。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中,应多采用启发式这种互动教学模式,这样有利于教学方式的改善。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每年都会参加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职称等考试,不少学生占用课堂时间备考不认真听课。为了改善课堂纪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提问和讨论的启发式教学法,该种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认真听课,跟随教师授课内容积极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五)改革教学手段
在高级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利用投影、幻灯片、光盘等电化辅助教学手段和相关财会软件,由于图文声像并茂,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性,积极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方法。此外,在教学中可借助一些视频资料,如财经郎眼、头脑风暴等栏目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让专家学者走进课堂,把高级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带给大家,例如,在讲授“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头脑风暴“中小企业如何不差钱”的视频,学生应该比较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和多媒体等,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六)改革考核方法
传统的以期末试卷测试为主的考核模式,不能全面、系统地检查学生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期末试卷测试由于受考评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对课程主要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不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认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考核方式可以采用“综合考核的模式”,即笔试、口试、课程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的结合体,这种考核模式更有利于全面考核学生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综合考核是笔试、口试、小论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相关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具体包括平时考核、阶段考核、期末考核三部分。平时考核的成绩主要从作业和学生上课表现两方面综合确定。阶段考核主要是指高级财务管理各专题内容讲完后,采取案例讨论、任务教学、专题小论文等形式,检查学生对相应内容的理解情况和应用能力。期末考核是对该课程的总结性考查,可以采取半开、半闭卷的方式。试卷中的客观题(如单选、多选题)采取闭卷的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的掌握情况;主观题采取开卷形式,主要考核学生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主要理论、方法的运用能力。此外,在上述考核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积极性,可采取加分政策。即对在课程学习期间完成既定作业、案例等任务外,主动撰写或发表与该课程相关论文的学生适当给予加分。
(七)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质量和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要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院校应到企业聘请实践能力强的资深专业人士,如:总会计师、财务总监等作为兼职教师,也可以积极创造条件,让财会类教师到企业一线去接受专业前沿知识,利用寒暑假和业余时间到相关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或调研,搜集和课程相关的案例资料,提高业务素质。此外,学校应该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攻读高一级学位,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组的发展储备人才,有计划地培养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加强学术梯队建设。还可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为新进教师专门指定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教学指导,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课程组也可每学期派出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培训,如国家精品课程培训、培养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等。
三、结束语
课程建设是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动态发展,优化课程建设和更新教学内容,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要有准确的课程定位,更要与时俱进地对课程教学加以改革,面向应用型人才与创新能力培养,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本课程的特色与优势,以国家、省级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为指导,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在教学内容与体系、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才能最终实现专业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化成.高级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一、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在整个财务管理本科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开设“高级财务管理学”课程,这已成为学界的一个共识。这门课程主要是面向具有财务管理基础的高年级学生而设置的。
高级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中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是一门综合运用的管理学科。它涉及经济管理、金融、会计、税收、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全面掌握了解相关学科知识。
二、关于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高级财务管理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对我们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用任务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新方法,不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它将“任务”置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提倡“以学为本”,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级财务管理课程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详细操作方法是:提出某一观点或问题,围绕该观点或问题,将课程内容组成若干个“任务”,然后通过这些“任务”进行教学。针对不同的任务类型,在教学上应有所区分。通过任务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任务型教学转变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功能,使学法成为关注的重心,将“学”放在中心地位,突出了以“学”为本的地位。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当前经管课程中已被广泛的运用。它是指学生按照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对老师给出的相关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学生分析、提出和处理问题能力的方法。高级财务管理知识面广和信息量大,单纯以现有的教材为纲,其内容还是十分有限,为兼顾扩大知识面和信息量,如适时增加可分离债融资策略、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影响等内容,以及提高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使用案例教学法是很有必要的。然而,案例分析过多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学生对案例分析产生厌倦情绪,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经历不集中,容易走神,进而失去学习该课程兴趣。因此,对高级财务管理课程来说,案例分析法虽然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教师在运用过程中要坚持适度原则,避免学生产生案例疲劳症。
如该课程中的并购、重组内容涉及非常广泛,包含两章甚至更多的内容,其中的案例又大多数来源于企业的日常实践,因此,有关并购内容的案例有必要让学生加以分析。如可以以吉利并购沃尔沃轿车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该章节内容分析该并购的品牌、营销等整合策略。笔者认为,这部分内容通过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是根据教学内容,就某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采用启发、诱导办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它一方面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该种方法要求教师科学采用授课模式,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设计的教学内容。同时需要明确合理地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式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业教育;财务管理;融合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高职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可能是他们未来选择的就业道路之一。教育部曾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各地政府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学校当前的任务要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业之路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程里融入创业教育,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各种创业所需要的知识,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引入创业教育中的意义
1.创业教育是引导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压力大,传统的就业观束缚了学生的就业思想,不利于学生树立现代的就业理念,学生往往以为专业对口或找一个稳定单位为就业目标。学校在对学生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却忽视对学生就业观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进入社会谋求生存,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因此,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引入创业教育,培养创业技能,拓展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空间。
2.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还应该包括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在专业知识中融入创业教育可以树立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高职院校尤其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学生实践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方面,应该延伸到学生未来发展的各个方面。将创业教育引入专业课程能够整合理论与实践、沟通课内与课外、联结学习与应用,帮助学生将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3.财务管理课程与创业教育的实施紧密相连。财务管理作为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课程内容对学生创业意识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财务管理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现财的理念,培养学生财务决策的能力,并且能帮助企业合理管理和使用资金,而这些方面的培养恰恰是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将财务管理理论及方法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使教学目标、知识结构、教学手段和方法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也体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一方面,财务管理中的许多理财原理理论性很强,比如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等内容,传统课堂教学围绕教材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觉得很难理解。另一方面,理财原理和方法来源于人类社会经济实践,同时指导人们经济实践活动,但在目前的教学中,我们却没有真实的工作环境或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这些理财原理和方法,学生无法把这些财务管理知识与今后职业生活联系起来,使教学活动空洞无味。
其次,高职学生普遍基础比较薄弱,而很多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对学生要求过高,偏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条件下,要降低课程的学习难度,突出课程的实践性,目的是使学生会运用财务管理方法为企业服务。
当前,财务管理教与学的矛盾突出,学生认为该课程难度较大,所学知识在将来工作中可能用不上,教师认为学生以后从事的都是基层会计核算工作,而财务管理的知识是较高层次岗位所需的,造成该课程成了可有可无的状态。因此,针对财务管理的课程特点,结合创业教育,科学组织教学内容,把专业知识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联系起来,可作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
三、基于创业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设计
1.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通常由几大模块构成,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及利润分配管理,每个模块不仅有各自的理论体系,且相互联系。一般来说,财务管理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不变的,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主体的不同以及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运用财务管理知识解决企业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是不同的,这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灵活的应用能力及一定的创新能力。
创业理论涉及许多方面,但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创业过程可以被看做资金运动的过程。学生如果选定某个项目来实施其创业计划,实际上就是其运用资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财务问题,而能否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是其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首先,创业在财务管理看来就是一个投资过程,投资涵盖的内容很广,包括投资决策、为项目筹集资金以及营运管理等。学生将会面临如何选择投资项目、如何进行投资决策、如何编制可行性报告等问题。根据他们的创业需要,课程中就要有行业与市场分析、投资决策方法、财务分析以及风险控制等内容。其次,要为投资项目安排资金,筹资将会是学生创业中面临的难题,如何选择资金筹集的渠道和方式、如何确定资金筹集的成本以及如何控制筹资风险的控制等,与之相关知识也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三,项目一旦实施,就将面临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合理资金安排以及如何进行财务控制,保证项目的按计划进行,课程内容应该包括营运资金管理以及财务控制等内容。最后,利润分配。利润分配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是企业资金安排的一部分,课程要包括利润分配理论。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该遵循够用的原则,从创业的角度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其他内容可以由学生今后自行选择学习。
2.合理安排课程讲授顺序。目前,财务管理知识结构顺序是按照先讲授理财两大原理,然后按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以及利润分配管理来讲授。首先,投资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包括证券投资和项目投资。创业者关注的是项目投资决策,那么教学重点应放在项目投资上,其教学顺序应先于证券投资,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未来创业影响最大,且与时间价值和风险原理也结合较紧。其次,筹资为投资项目筹集资金,营运资金管理是投资过程的一部分,利润分配是投资的结果,并且会影响未来的再投资,那么可以围绕投资项目实施的过程来讲授这些知识。
3.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方法。传统财务管理授课方法是逐一给学生讲解知识点,配以各种例题计算,使课程学习完全变成应试学习,迎合各种考试的需要,学生并不会用所学知识解决企业问题。如果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来看,目前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全面了解整个创业过程需要用到哪些财务管理的知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引入案例教学是促进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是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把课堂纳入案例场景,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能结合理论和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描述或解释案例。其次,案例的选择和组织特别关键,在教学中不仅要根据知识模块来选择单个案例,还要尽可能选择完整案例来组织教学,以便学生能综合运用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第三,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的功能,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效果与案例讨论充分结合起来,加大信息输出量,提高学习效率。
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财务管理的课程改革要从多方面顺应创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10).
一、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程定位不清晰,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独立学院招生层次属于三本,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层次要高于高职高专学生,而动手操作能力要高于其他本科类学生。因此,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应满足这样的要求。然而,实际过程中,大多数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创新能力较差,照搬母体高校教学模式的现象较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能摆脱传统本科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缺乏前瞻性,仍然偏重知识教育,忽视其实践性和创新性。
2.实践教学基础薄弱,双师型教师匮乏
目前,许多独立学院财务管理教学还停留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1)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不足。大多数独立学院没有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事实上也只有较少的独立学院开设了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课。同时,也缺乏专门针对财务管理实践课程的软件,一些学校只能借助excel软件或一些会计软件来简单开展财务管理实践教学。(2)实践课程内容质量不高。大多数财务管理实践课程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的,所选用的案例通常比较陈旧,案例之间连贯性并不强,缺乏系统的、综合的、完整的配套案例,而市面上可以参考的财务管理实践教材也并不多。(3)双师型教师匮乏。目前,独立学院的师资结构上,普遍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即从年龄上,青年教师和返聘的老教师较多,而中年教师偏少;从职称上,助教和教授相对较多,而讲师和副教授比例还不够。对于青年教师,往往刚离开大学校门就进了另一个大学校门,其实践经历不足、教学经验尚浅,影响了独立学院面向应用型的发展进程,因此独立学院应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教研科研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完善独立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对策
1.明确课程定位,合理安排课程内容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因此独立学院在开设财务管理课程时应更加注意明确其定位。鉴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独立学院应将其定位于培养学生掌握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面向未来就业,突出实用和创新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此基础上,设计合适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案,并合理的删减和调整教学内容。财务管理的内容一般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包括货币时间价值、风险和财务分析,这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是学习财务管理应该必须了解的,因此需要重点详细的讲解;二是核心应用部分,包括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管理四大块,它们之间密切联系,是一个连贯的有机体,在讲授时应结合理论知识,重点介绍其实际应用,在介绍完这几个模块之后最好选取两三个综合的案例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系统的把握财务管理的知识;三是扩展应用部分,包括财务预算、财务战略、集团财务管理等,这部分内容难度相对较大,而实际过程中应用又并不多,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殊性,可以根据时间安排简单介绍、部分介绍或者不予介绍。
2.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1)改进教学方法
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自制力比较差,但却非常的活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往往并不适合他们,对他们来说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我们摸索改进,找到适合于他们特色的教学方法。财务管理实践性非常强,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配以经典案例和时下热门话题,吸引学生兴趣,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实际的应用能力。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我们还可以模拟各种财务环境,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来进行筹资、投资决策等,从而让学生参与进来,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增加课堂趣味。当然,我们还可以选取一些专题项目,让学生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并将成果进行汇报展示,以此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信息处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2)提高教学手段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将图片、动画、视频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环境。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软件工具丰富课堂教学,比如Excel软件和ERP沙盘模拟软件等。Excel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图表分析能力,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简化一些复杂抽象的问题。而借助ERP沙盘模拟软件,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团队分角色模拟企业的实际运营,通过设定的演练规则,模拟市场环境,自主的进行企业战略规划、资金筹集和管理、产品开发、营销策划、物资采购和财务核算等活动,从而在实战中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财务运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加强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基础,独立学院应在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为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设施环境。同时,还应引入财务管理实践教学软件,比如前面所提到的沙盘模拟软件。在这方面,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已经率先迈出了一步。2013年,我校成立了专门的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购买了8套沙盘,并对相关教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第一批实践的学生便在2014年的全国ERP沙盘模拟经营大赛中脱颖而出,勇夺重庆赛区冠军,晋级全国总决赛。由此可见,要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我们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基础建设。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 实施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批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加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教育界面临的紧迫任务。我国高校传统财务管理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半只懂数字分析,缺乏实际工作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发展后劲和开拓创新精神不足。因此,以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全新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案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优势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欧美许多国家的工商管理院校纷纷着手进行教学改革,使教学更加密切地结合企业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其中,以美国哈佛商学院MBA教育的案例教学法尤为突出,他们教学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各种各样的经营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受到良好的职业素养训练,使哈佛商学院成为制造“职业老板”的精英“工厂”。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加强,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的一些高校也开始引进和尝试欧美MBA教育的课程和方法。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由于案例教学是一种讲授教学和案例教学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模式,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因而其与传统的单一课堂理论讲授教学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1、为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长期以来,人们觉得财务管理理论过于抽象、规范,脱离纷繁复杂的财务管理实际,对实践缺乏指导价值。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用起来却茫然失措。案例教学让我们看到了走出这一窘境的希望。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置于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同时给予研讨和辩证地运用。通过剖析生动、具体的财务管理案例,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改变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条块分割的状态,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综合运用。使学生学以致用,用中促学。
2、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践是学以致用的桥梁,是培养技能的途径,是考核能力的手段。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而且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吸取知识、探求知识的兴趣和能力。由于案例教学既注重理论教学环节,更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是以财务管理案例情节为线索,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启发下,使学生自觉进入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场”,充当其中的“角色”,让学生具有“真刀真枪”实践的经历,变被动听课的过程为积极思索、主动实践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另外,学生在案例讨论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写出发言提纲;在案例讨论之后,要写出案例分析报告,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通过激烈的辩论,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可以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强调,管理的根本是合作而非对抗与冲突,“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资方和工人的紧密、亲切和个人之间的协作,是现代科学或责任管理的精髓。”可见,管理世界中工作人员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品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合作意识和品质并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依靠传统的讲授能获得的。由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习者之间的通力合作,这就使它与管理的本质内在地贯穿起来。学习者(未来的管理者)身上不可缺少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为其辩护的能力、劝告他人的能力、认真倾听的能力以及与周围人合作并一道构建新思想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过组织有效的案例教学而发展起来。而在一个彼此协作、支持的团体中学习所产生的效果也远优于单独的个人学习所具有的效果。在案例教学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学会对本人负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学习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将学会与其他人协作,努力为其他人的学习做出贡献。总之,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功能就是,通过案例教学的熏陶,使学习者既学会共享快乐,更学会共担责任。
4、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能促使教师深入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去,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对搜集的财务管理实务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加工、整理,选编出适用于教学需要的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并依据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剖析财务管理案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再学习的过程,能使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课前案例准备
(1)教师的课前案例准备。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案例,并认真备课,剖析案例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搜集相关的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
(2)学生的课前案例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安排认真阅读案例,查阅必要的参考资料,并写出案例分析的发言提纲,为课堂的案例分析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果是分小组进行讨论的案例,还要集体进行准备,并进行必要的分工,对疑惑之处要相互交流,以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课中案例讨论
课中案例讨论旨在分析、说明财务管理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剖析同一财务管理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相互辩论、唇枪舌战,形成热烈的探讨气氛。除了自己积极发言以外,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分析与见解,并比较自己的观点与思想,从中吸取并综合出更完善的方案和思路。教师则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自由讨论的气氛和环境,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要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使学生紧紧围绕着案例的主题。教师应注意只是在必要时起指导作用,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如果学生分析判断有错误,教师也不必立即纠正,而应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使学生认识到自己错在哪里,自觉地加以修正。
3、课后案例总结
在学生对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充分讨论,做出分析和评价之后,教师要进行归纳总结,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阐明财务管理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指出学生分析、评价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使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力量、思维的奥秘和创造的神奇,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案例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书面报告一般在小组及全班讨论后完成。撰写书面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学生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时,不要去猜测教师的分析构思、评价结论,或财务管理活动中实际是如何做的,也不要去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独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通过分析和评价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实际问题,达到锻炼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有效实施应把握的问题
1、遵循先理论,后实务的程序
案例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系统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应遵循先理论、后实务的程序,即在财务管理课堂理论教学系统讲授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安排相应的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否则案例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实施案例教学,应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在选用案例、指导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组织学生讨论和做好讨论后的总结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在讨论中,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不断提出新的设想和思路。教学中教师要吃透案例并善于驾驭课堂,使学生的课堂讨论、分析得以有序进行。
案例教学与讲授法的一个重要分野就是,案例教学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需要学习者的支持和配合,离开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案例教学将寸步难行。因此,实施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更新学习观念,改变学习习惯,发挥主体作用,重视课前的案例预习、资料查阅、提纲撰写和课堂上的思考、发言,积极参与到案例研讨、分析中来,从而达到锻炼能力、掌握知识的目的,只有这样案例教学的最终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3、重视与其他教学手段的合理配置
案例教学应与其他教学手段合理配置,如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进行财会业务的模拟实验、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等,这些教学环节和手段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外,还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更大的信息输出量、更直观、丰富的视觉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案例的选取与制作
案例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选取的当否。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业收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也可以动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教学案例。
(1)目的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材要适应教学目的的要求。选取的教学案例要求能体现课程的某些理论、重点或难点,使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课程一些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典型性原则。即教学案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使学生通过演练,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3)实践性原则。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应是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书面的描述。案例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事先经过精心选择而编辑起来的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的材料。案例中描述的都是真实的情景,是客观真实的。有人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事例教学,案例可以是真实的,可以是模拟的,甚至是虚构。这显然是将案例教学中的案例与事例教学中的事例两个概念混为一谈了。
(4)思考性原则。教学案例必须包括一定的问题,充满了多个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问题有的比较外露,有的比较隐含,而更多的则是显而不露,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挖掘。案例中蕴涵的问题并不在多,而要能启发人们思考,问题越能诱人深入,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越好。教学案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有缺陷的。学生在这种是与非、正与反、点与面、此与彼、表与里的状态中学习,才能真正学会思考,变“死学”为“活学”。一般地说,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能从书本上直接得到的,而是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完善才得到的。
【参考文献】
[1] F・W・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9.
[2] 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一)先做后学,助推创造活力
高职院校学生相当一部分社会阅历广,社会实践能力较强,对个人生活思考的问题较多,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一优势,让其先做后学。教师要有耐心,引导学生自己做事情,教会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帮助他们增强生活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活力,对财税方面的日常问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现象和经济热点进行分析研讨。这个阶段,是一个比较复杂与持久的过程,不能急躁、不能退却、不能气馁,必须循序渐进。如学生对企业财务管理运行路径的认识,应引导他们对不同模式进行欣赏、分析与评判,待取得感性认识后,再自己去模仿和构思,不会也要做、也要讲、也要写。通过这种“逼”着做的过程,会使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原始创造力并丰富和不断完善。
(二)学会鼓励学生
高职学生在初次涉猎某一专业课程的实训过程时,有的不会做,有的做不好,有的还产生逆反心态。此刻,适时鼓励和鞭策学生使其坚持到底十分重要。充分鼓励和肯定学生付出的心血和劳动,让其一步步深入进去,从中寻找乐趣,取得成就感。
(三)让学生产生思维灵感
一个人刚刚接触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领域的青年学生,对其智慧原动力的开发非常关键。引导学生思维进入一个新境界、解决一些新问题、创设一些新思路,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开发其智慧原动力。要使学生思维方式、思维模式与思维路径全部投入到分析市场、研究和推敲企业行业的经济现象上来,寻根求源,不断深入,产生兴趣和灵感。这对个人、团队和集体智慧的开发所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对学生思维走向和智慧开发有一种奇特的分析与判断能力。
二、激活学生组织创新活力
高职院校多数学生的共性特点,是对事物的高敏感度和思维方式的活跃性。要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相互启发中制作出高质量的学习作品,必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这便于他们根据自己的设计理念自主构思具有鲜明特色的实训作品。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不论是分析研究企业财务现象,还是设计财务管理创意方案,单靠一两个人是不行的,必须发挥创作(创新)团队的团结协作精神。每一个成功的会计(管理)案例,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从而推动企业行业改革发展和技术进步。在指导学生团队进行创作(创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不断变换角色,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多个模拟和真实会计工作岗位的能手。特别是中小企业财务分析系列作品制作和设计团队,要根据作品性质确定团队规模和结构组成,注重发挥团队整体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三、让学生大学生活更有尊严
【关键词】能力培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一、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课程面向的是企业日常发生的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践教学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一)是改革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要求
由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多,通常涉及到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筹资、投资等方面,教师需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任务繁重。因此,造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学习,从而使学生只注重书面知识的理解而不会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企业实际中。因此,改革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是培养创新型、综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具备会计、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熟悉相关法律政策,能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的实务性工作,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会计高级人才,这往往是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种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信息搜集、案例分析、决策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校内实践教学建设不足
财务管理课程的实际操作不像会计课程的实际操作那样直观和程序规范,再加上受传统文科专业教育思维方式影响,部分学校对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建设的投入不足,没有可供财务管理课程实验实习实训的专用综合实验室;有的学校仅使用简单的EXCEL来进行基本的财务管理实践。此外,有的学校虽然拥有较为完善的综合实验设施,但没有将其与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教学结合起来,造成资源浪费。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需要学生深入企业,熟悉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感受企业的实际理财环境,以便学生更好地融会贯通所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但是从实际情况看,由于财务部门属于企业重要的管理部门,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学校与企业建立财务管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较难,很多学校缺乏财务管理实践教学基地。另一方面,即使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学校,由于财务管理工作大部分属于企业较高层次的财务工作,基层实习的学生也难以接触到。
(三)教师缺乏财务管理实践经验
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既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较强的财务管理实践能力。但目前高校教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绝大部分没有财务管理实际操作经验,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企业实际理财环境的变化及实际工作中需要具备的财务管理知识认识不足。
(四)实践教学组织不合理
实践课程内容贫乏。目前,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虽然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制定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但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仍然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实践教学内容贫乏。如:有些财务管理的实践课程仅仅是案例分析,有的实践内容较少,各部分内容之间没有形成内在联系,学生无法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目前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没有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仅对一些表象东西留有印象,并未深刻理解。
三、改进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加强校内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建设
财务管理课程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学校应针对财务管理课程特点,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实验室,购买相应的财务管理硬件和软件,为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设施支持。
(二)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
尽管建立校外实习基地难度较大,但学校可通过与企业合作,实行校企联合办学,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学校为企业培养人才,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基地。
(三)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各高校讲授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师中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较好、实际经验不足的情况,为了更好地组织、指导实践教学,首先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高校可组织现有的有关教师进行财务管理的实地调研、咨询、挂职锻炼等,以提高其实践能力;在引进财务管理课程教师时,应侧重于引进那些既有较高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另外,还可聘请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高级财务人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或兼任客座教师承担部分课程教学。
(四)改进教学方法
一方面,在校内课堂教学上,改变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提前将拟实践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其提前按要求准备。课堂上教师模拟真实实践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到有关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实习,使学生真实地了解和感受财务管理工作。另外,实践教学也可与各种商业计划大赛结合,以某一真实的项目为背景,以赛代练,赛练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孙慧.基于工作过程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商业经济,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