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农村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时间:2023-09-20 16:57:5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工程项目管理办法

第1篇

要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作用,促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就要对信息工程项目有关的概念,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本质不同区分清楚。

1、何谓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和建设?

信息工程项目:就是以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为依托,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和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促进管理工作、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信息工程项目一般可分为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和应用软件开发项目。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在对项目所选择的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项目建设的合理时间与经费预算,实现信息技术、人员与业务需求的有效结合,达到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和目标。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是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管理,以确保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发挥良好应用效果的能力。

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就是为增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所作的各项投入和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学法用法、技术研究、项目监管、项目评价、政府采购与财务管理等方面内容。

2、信息工程项目管理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不同

传统的工程项目是以资源,特别是有形资源,如人力、机械工时、材料的消耗为主要生产形态,项目成果最终通过这些资源的消耗与形态的转化来逐步实现,以有形的建造物为项目目标,其实质是“资源消耗”。传统工程项目的物质资源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管理核心是资源配置、工程计划、工程组织与协调、成本控制与质量管理等问题。项目的建设目标相对是一个比较明确的问题。项目建设的工期一般是刚性的。质量是可见的(即便隐蔽工程也具有可见的属性)、可检验的、可度量的。项目的建造质量可以与项目运营相对剥离来衡量。

信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更偏重于知识的运用,项目成果要通过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来体现,以无形的智力产品为项目目标,其实质是实现“知识转移”。信息工程项目的信息技术知识约束是项目的决定因素,管理核心是在传统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更着重于信息技术的选择与应用。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有形资产与无形知识的结合体,项目质量受技术选择与实际应用效果的影响很大,只有将项目建设与运营结合起来,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当然,并非说信息工程项目中不存在“资源消耗”,也不是说传统工程项目中没有“知识转移”,这一点应该得到辨证的理解。

目前,从社会整体上看,信息作为工程列入国家投资项目的时间还不长,对于信息工程项目的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诸如立项、评估、定额、监理、效益评价等问题也是近一两年才开始探讨和研究。所以信息工程的管理能力的提高还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需要努力研究的课题。

二、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的内容

通过工作实践的摸索和总结,我们认为加强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依法对信息工程项目进行管理

项目实施依法管理、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已经成为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就是要认真学习和领会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依法管理项目,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家投资效益和作用。

2、高度重视信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实施好项目的基础。只有把前期工作做扎实,才能保证项目的切实可行,才能赢得投资源头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才有可能争取投入。将项目前期工作做稳、做扎实,把好项目遴选关,确保项目的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得到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3、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管理

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建立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项目依法管理和投资收益的关键。信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只有做到信息技术、项目实施人员、项目管理人员与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互相配合、协同工作,依法监督与管理,才能确保项目建设的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和建设目标的实现。

4、做好信息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

信息工程项目是要做到信息技术的无形知识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设备的科学、合理、有效结合,才能发挥项目的实际建设效果,真正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因此对信息工程项目建设效果的评价要与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结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做好项目建成后投入运行的技术应用效果、运行管理成本等的综合评价工作,才能得出信息工程项目真正客观、合理、有价值的结论。

三、农业部信息中心信息工程项目管理能力状况

农业部信息中心作为农业部的数据中心、网络中心、通讯中心和信息交换中心,为农业部机关和直属单位办公提供通讯、网络技术支持和服务,承担着农业部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等的建设、运行、管理和维护工作。为更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严格进行信息工程项目的遴选、评估和申报,切实管好用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财政专项资金,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力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建投资和专项资金的作用和效益。

1、学法用法,项目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

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工作。为适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变化和要求,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和项目管理水平,农业部信息中心对信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农业部制订的《农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号)和四个配套管理规定的要求,对项目申报、招标投标、竣工验收、财务管理、监督检查等关键环节,明确职责、重点管理,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对重大信息工程项目,为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促进廉政建设,按照《农业重大招标投标项目廉政监督规定(试行)》,向派驻农业部的纪检监察机构进行项目备案和报告。对财政专项项目的申报、可行性研究和经费预算等工作遵照《中央本级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试行)进行。

为配合国家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农业部信息中心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农办财[2005]39号《关于做好我部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做好信息工程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

2004年底国务院颁布了《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该《条例》对财政资金运行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的违法行为都规定了明确、具体的法律责任,尤其是强化了对责任人的惩处。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力度,这对加强信息工程项目资金的安全规范运行,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2、严格筛选,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信息中心针对本部门发展计划工作的不同内容分别成立了项目前期工作小组,进行项目需求的深入调研、分析,针对有关技术问题深入讨论、研究,形成基本建设项目草案。项目草案由各自工作小组在中心范围内进行汇报、讨论,并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指导。在充分研究讨论的基础上,由中心主任办公会议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事业发展的紧迫程度确定本年度基本建设申报项目。对拟申报项目,由中心领导、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人员、预算编制人员等组成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小组,完成项目相关报告的编写工作。对于重点基本建设项目,中心聘请有专业资质的咨询、设计单位,一同完成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写工作。

近两年农业部信息中心完成了《农业部指挥调度卫星通讯系统同城联网工程初步设计方案》、《农业部通讯网络系统安全保障设备采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卫星多媒体传播系统(DVB)主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建设二期项目建议书》、《中国农业信息网网站群数据存储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农业部办公系统升级改造建设项目》等项目申请报告的编报工作,经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审核批复,已经落实了部分项目投资资金。

3、严慎细实,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工作

农业部信息中心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监督和管理工作,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分别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决策和项目具体执行工作,同时要求计划财务部门做好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财务监督管理、政府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和初步验收监督等方面的工作,形成项目实施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和监督的项目管理流程和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点信息工程项目引入信息工程监理制度,重大招标投标项目执行向纪检监察机构备案、报告制度。对规定限额以上的投资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竣工审计、竣工验收、固定资产移交等工作,确保项目实施工作更加合法有序地进行,以便获得国家投资的最大收益。

对于2004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农业部第39号令《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和四个配套规定,信息中心非常重视这一个办法和四个规定的学习落实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领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新规定、新要求,对照此前的项目管理工作,找差距、找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对农办财[2005]39号文件《关于做好我部2005年政府集中采购工作的通知》,《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和农业建设项目资金管理的各项规定,中心主要领导和计划财务部门认真参加培训学习,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能力,增强合理、合法、规范使用财政资金的责任意识,确保今后的项目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和农业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进行。

总结

近年来农业部信息中心在信息工程项目管理方面所做的工作,理清思路、创新思维、依法管理、注重实效,确保了信息中心事业发展的需要。但也要看到项目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事关项目管理工作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缺乏系统性、领会不够透彻、贯彻执行力度尚需加强;

(2)项目申报前期工作重视程度还不够,对项目技术可行性研究还不够系统、深入、全面,可行性研究报告基础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前期工作质量有待加强和提高;

(3)项目实施中对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还需认真理解、掌握,财政项目实施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4)项目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竣工决算和固定资产移交和项目后评价工作,以及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等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四、加强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进一步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建设,建议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有关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

依法进行项目管理,不仅仅关系到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计划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更关系到分管领导、承担项目工作的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工作责任,因此加强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领会,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并贯彻执行绝不是空话,学习也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要真正做到认真学、仔细学、学以致用,才能为推进信息工程项目实施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保障。对项目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学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集中学习和讨论,组织专题报告和讲座等,切实提高依法进行项目管理的能力。

2、进一步做好项目规划、技术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

项目前期工作是确保项目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精神和有关规定,项目批准立项、批复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后,项目实施中必须严格按照批复文件执行,严禁调整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地点、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等,如确需进行调整,必须报原批准部门审批。实际项目执行中的调整往往是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造成的,因此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并对争取更多的国家投资产生直接影响。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进行充分研究和论证,并进行项目内部评审,确保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合理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做好项目规划和项目储备工作,充分进行需求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工作,以便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项目的筛选申报工作。建议成立单位内部技术管理委员会和外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拟申报的项目进行内部评审、专家论证,严把申报项目关,确保申报项目的质量。

3、进一步做好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按照农业部关于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对基建项目和财政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按照《政府采购法》、《招投标法》的有关规定做好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政府采购计划编报、招标投标管理、合同管理、工程监理等工作,严格遵守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和财政项目财务管理制度。针对目前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与政府采购管理规定不完全协调一致的问题,研究细化项目实施政府采购程序和工作流程,标注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依据,以便更好地指导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确保项目实施工作的合法有序进行。

第2篇

摘 要:苍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县城电网建设自2003年1月开始,截至2006年10月,基本完成省电力公司批复的县电网改造任务。具体完成情况如下:(1)35 kV项目2项,共4个35 kV变电所,主变容量10 MVA。(2)10 kV及以下项目共199项,决算资金8450.8554万元,共计新建及改造10 kV线路262.175 km,电缆线路9.021 km。新建及改造0.4 kV线路234.0224 km,。新增及改造公变台区263台计,共计60370 kVA,表计改造24483户。安装10 kV柱上开关56台。我局县城电网建设在温州电业局、苍南县政府等有关上级部门的协助指导下,经过3年多全局职工的共同努力,虽已基本完成,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结合走访调查实际分析,发现问题,最后提出相应解决策略,为推动县域地区电网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关键词:苍南县 电力 电网中图分类号:TN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b)-0155-011 苍南县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1 安全管理安全生产基础不牢、不实。“安全第一”方针没有得到贯彻,“三个百分之百”要求没有真正落实,暴露出生产组织管理粗放、基础工作不扎实、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粗放、基础工作不扎实、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松弛、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习惯性违章严重、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特别是部分外包施工单位管理不规范,人员流动性大,安全生产责任心不强,现场标准化管理未得到有效实施,质检、监理力量不足,以包代管的情况存在,造成了安全隐患较多。1.2 工程管理方面在工程管理方面,由于电网工程量大,投资大,工程管理人员有限,导致在工程进度管理、施工管理、验收及工程量核对上都有所欠缺。如部分工程没有按合同规定时间完成、在验收及工程量核对上部分实际工程量与决算书及图纸上不符、部分工程完工后没有及时进行决算审核及送审等。电力工程施工队挂靠现象严重,安全意识淡薄,施工力量薄弱,技术水平低、工艺差、豆腐渣工程现象严重,安全隐患多,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1.3 工程质量情况苍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到现场抽查了部分已建好的电网项目,发现几乎所有工程都是简单验收、急着投运,致使工程缺陷很多不能及时消缺处理。如:一些电网工程经初步验收后,缺陷整改未落实;10 kV线路手拉手比例比较低;线路电缆、柱上开关、配变等无命名牌;线路杆未编号;旧杆未拆除;杆基不够踏实等。如此循环,容易导致施工质量整体下降,不利于电网安全、可靠运行。2 加强苍南县电力公司工程项目管理策略2.1 安全管理要抓好安全生产,必须遵循电力生产的客观规律,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对当前的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状况,必须遵循电力生产的客观规律,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对当前的安全生产状况,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足够的耐心,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做好基础工作。例如:结合新农村电网建设工程点多、面广、复杂性等特点,在上级有关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指导下,专门制订了一系列针对电网建设安全管理及外包施工队管理的文件制度、并定期组织各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学习教育。特别是对施工人员的管理,苍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对电网建设施工单位及人员进场前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坚决制止不良资质公司及无证人员进场施工、并在各施工单位进场前进行严格的安规考试等工作,在源头上保证电网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在施工过程的监理上,将35 kV的工程质量监理委托温州电业局监理公司进行严格的监理,对10 kV及以下工程由温州电业局质检站苍南分站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并严格实施隐蔽工程验收等工作。2.2 质量管理今年上半年,在对35 kV及以下老旧线路及拉线底盘开挖专项整治时,暴露了大量的、触目惊心的施工质量问题。部分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缩短工期,牟取利益,在施工中偷减料,这种置安全生产、人的生命与不顾的恶劣的行径,应该彻底铲除。苍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采取由安监科、项目部监理的两级安全和质量管理制度,由项目部具体负责安全和质量监督。一百多名项目部驻工地代表按工程管理办法经常深入工地,开展工程中间验收,及时制止了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行为,指出纠正施工工艺上的问题。在工程验收时,能严把工程质量关。改变了以往依赖与公司安监科和生技科几位专职管理人员把关,也把把好关的局面。2.3 工程合同管理根据市局有关工程承包合同规定,项目部与苍南县昌盛电力有限公司就每个单项工程分别签订了施工合同及安全合同,明确工程承包性质,工程施工期限,并按合同规定办理预付款及结算款的支付等事项。2.4 工程预决算管理10 kV以下工程的预算由设计部门根据上级有关电网工程取费的规定并结合施工图进行编制,由生技科、项目部等有关人员进行审查,严把工程造价,在保证工程技术、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控制投资规模。工程完工后,由施工单位编制竣工图,项目部牵头并汇同生技、安监、当地供电所等有关人员到现场进行核对检查,并结合一些建设期隐蔽工程检查后所形成的记录,由项目部根据上级单位有关电网结算取费标准对工程决算进行审查并上报县局生技、政工科等有关科室。并由市局进一步抽查。2.5 档案管理在档案管理方面,档案室严格按照浙电总字[2006]19号、浙电总字[2003]24号、浙电农[2003]645号等文件规定对已完成结算的电网工程项目及时进行整理归档。苍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新农村电网建设自2006年第二季度开始,在温州电业局、苍南县人民政府等有关上级部门的协助指导下,通过公司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新农村电网建设进展顺利,已超额完成新农村电网建设投资计划。年底前计划完成对2006、2007年新农村电网建设的验收、结算及工程资料入档工作。在完成今年已下达的新农村电网建设项目情况下,计划增加上报2007年第四季度新农村项目资金1000万元,确保完成钱库镇及22个行政村的电气化建设任务,力争完成34个电气化村的建设任务。3 结论总之,对于加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积累经验,利于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参考文献[1] 苍南电力有限责任公司.苍南县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文件汇编.[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村电气化[J].农村电气化期刊社,2006(1-6),2007(1-4).[3]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国家电力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电网技术[J].2006(1-12),2007(1-9).[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农电管理[J].2006(1-12),2007(1-9).

第3篇

林业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林业发展生产的水平,所以要适时的调整林业管理技术来满足林业生产的需要。现介绍几点提高林业工程管理的办法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键词:

林业工程;技术;管理

1林业工程技术发展意义

1.1贯彻实施以林养林的方式,为林业经济发展创造效益

以林养林的发展方式有着多样化,可以通过经济林果养林,可以通过林木加工养林,还可以种植苗木养林这些都是经过实践不断总结出来的。种植户可以通过林果结合、林菜结合、林禽结合等以林养林方式来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通过林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也充分的说明了办法的可行。

1.2引入先进品种,提高林业发展速度

推进林业发展需要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借鉴国外的发展成果和先进的技术,要发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的经营方式,推广具有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农作物或者林业树种。发展乔灌混交、林药间作、林草间作的生态种植模式,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和提高收入水平的机会,创建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多方共赢的全新发展模式,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总效益双收的局面。

1.3全面负责林业工程的实施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国家林业部门对林业工程的建设具有监督管理的权利和职责。林业部门受国务院委托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林业工程实施相关法规、原则、办法、政策、规程等对新建或者在建林业项目实施监督、指导、检查、调控、协调等工作,但施工交由地方全面负责。当林业部门在根据相应的法规和行业准则对林业工程施工中的资金、工程质量、数量进行检查、审核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一定要及时纠正并总结经验教训并推广到其他项目中,保证林业工程项目顺利的进行。地方作为林业工程的主要施工方对林业工程的建设负全部责任。因为施工中的各项组织工作、实施的规划、任务、落实情况检查等都由地方执行。所以地方工作的态度以及方式和方法会对工程施工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林业工程技术的管理

发展林业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使持续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遏制,保护物种存活的多样性,确保林业产品的产出速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引进先进品种进行种植,根据地理及用途重新划分天然林和用材林,更好地保护天然林资源并且充分利用用材林,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方向进行优化整合以达到保护和培育林业资源的目的。实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坡耕地退耕还林、根据地理条件选取适当的树种在合适的地域种植,使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遭到破坏的植被得到回复,并且利用法律手段对毁林开荒的行为进行制裁,建设重点保护工程。虽然我国林业资源很丰富也在不断地发展林业建设,但我国对林业资源的需求也非常大,所以要建立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基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林业资源,这样就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破坏实现可持续发展。

3林业工程具体管理工作

3.1建章立制

国家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部门为了使林业项目发展更加健康,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其中有林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林业项目管理办法等,促使林业工程项目资金管理规章制度更加的完善。在林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项目进行全程的跟踪,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政府部门通过利用林业工程监督、检查和决策权力使工程建设管理机制更加规范化,实现各方的相互牵制、相互配合达到建设高品质林业工程的目的。

3.2实行项目责任制

确立项目行政领导责任制,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任命项目总负责人,明确各专业相关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在项目开始之前是十分必要的。项目责任法人在林业项目中是不可或缺的,在项目前期进行项目项目策划和资金筹措,在中期对施工进行管理、在后期进行债务偿还和资产增值,对整个项目起到全面负责的作用。

3.3实行招投标制度

为了使我国林业工程项目管理更加现代化、规范化可以根据我国与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工程建设前进行招投标管理。由于优秀的总包单位对于林业工程项目的管理更有经验,更能将各生产要素完美配置,可以降低费用成本,将总造价降到最低。所以在工程开始前要进行公平、公正、公开的招投标管理机制,对投标单位执行优胜劣汰的原则,这样才能吸引有实力的施工队伍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想要保证林业工程的健康发展就必须摒弃传统的方式,加快林业技术和勘探技术发展的步伐,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发现新林地,使林区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 项目管理

1 概况

洱源,是高原明珠洱海的发源地,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洱源县辖牛街、三营、茈碧湖、凤羽、右所、邓川、炼铁、乔后、西山9个乡镇,下辖88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296194人,其中农业人口254275人,非农业人口41919人。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7%,其余为汉族、彝族、回族等23个民族。

根据《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十一五”规划报告》,当时全县共10个乡镇,90个村(居)民委员会,1002个村民小组,人口253711人需解决饮用水问题,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67903人;分散式供水人口185808人。通过调查并根据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49499人,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58.92%。2004年1月1日,上级政府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双廊、江尾两镇划入大理市。目前全县共9个乡镇,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有所变化,但我县农村地区存在严重的饮水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类为饮用水水质不达标,另一类为缺水问题两大类。

2 饮水安全工程项目管理措施

2.1工程建设组织管理

洱源县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中,坚持水利建设工程规程规范,始终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全县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在项目的规划、落实、组织实施、竣工验收等方面都严格规范、切实可行,为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取得了成功经验。

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水源保护、饮水工程建设和水质监测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到发展改革、水利、卫生、环境保护、教育等多个部门,需要各有关部门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密切配合才能做好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我县人民政府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领导责任制,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加大工作力度,共同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关键在项目负责领导的带领下,对项目工程建设进行监督和管理。包括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合同管理等。

1)实行项目负责制

实行项目负责制,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实施项目,并对项目建设履行项目责任,对投资方负责。项目法人全面承担工程项目的筹划、建设,全面负责工程的建设和经营管理。

2)实行项目工程招标制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由建设单位委托招投标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招投标,确定施工单位。按照“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公正评标”的原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优选资质全、信誉好的施工承包商参与工程的建设。

3)实行项目工程监理制度

通过招标聘请有资质的监理单位负责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监理。监理工程师是项目法人在施工现场的代表,全面负责施工和制造过程中的质量、进度、造价、安全等的监督和管理。监理单位可以根据《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人员管理办法》制定出具体工作细则,明确委托监理程序、监理单位资质要求等,对所有工程的建设内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环境影响进行监理。

4)实行合同管理制度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有关工作组织,县水利局作为项目实施单位,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签订施工监理合同,明确相互各方的权责利。合同由专人管理,设项目合同管理专用章,签发工程承建合同和设备购置合同必须由项目法人签章,合同纠纷调解处理按《合同法》规定程序进行。

2.2质量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工程能否持久发挥效益关键在于管理。工程的建设和建后管理中,已取得一些成功的建设、管理经验可保证工程质量和持久发挥效益。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质量是关键。狠抓事前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事前可由监察、计委、财政、审计等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设计方案,预算方案、招标方案等进行严格审查,事中由受益农户代表与技术人员全程跟班监督,事后预留20%的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试运行一年后无任何质量问题方才拨付余款。

2.3工程运行管理

由于我县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多、规模小、分布面广,分散、管理难度大,并且群众管理观念淡薄,建后管理难度也大。要保证工程长期发挥作用, 要按照水利部《关于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意见》,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管理到位、按照有利于群众使用,有利于工程发挥效益和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明确工程产权和管理方式,落实管理机构和人员,建立用水户参与的自主管理体制。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为目标,以提供优质供水服务为宗旨,建立适应全县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农村饮水工程特点、产权归属明确、管理主体到位、责权利相统一、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工程可持续利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和“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根据不同的工程规模、工程形式、地方经济条件和群众用水习惯,各地积极探索,采用了灵活多样的管理模式,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积极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制改革,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分合作等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了工程维修、养护、用水、水费计收、水源保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和办法。

2.4 水源地保护

保障饮水安全,首先要从源头抓起,要保护好饮用水源。要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①是要合理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严格实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做好河流、水库水功能区的拟定、报批和公布工作。②是要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严格禁止在承担生活集中供水功能的水域开展一切施肥水、网箱、围栏水产养殖和破坏涵养林、水资源保护设施的行为,因地制宜地进行水源安全保护、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定期开张对集中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检查工作,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源要坚决搬迁或关闭,严禁新建、扩建影响饮用水安全的项目。③是禁止在水源区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防止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渣和家禽养殖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防止农药化肥等非点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④是坚持依法治水,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和水资源有偿使用等各项制度。水利部门要紧密配合环保部门加强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监管,加大宣传,增强全民的水法观念和水环境意识,有效促进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

3 结语

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切实地解决了洱源县广大农村受益区群众的人畜饮用水问题,水务部门在项目建设与管理中,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优化设计方案,完善政策措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受益区群众全过程参与工程建设管理,落实工程管理单位,执行水费有人管理,确保投资效益的充分发挥和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使饮水工程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直一步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洱源县农村饮水现状调查评估报告,2005.5

[2]洱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2005.10

[3]翟浩辉在全国农村饮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6.3

第5篇

一、创新审计项目管理方式,满足城乡统筹发展大局

“十二五”时期,城乡统筹工作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基层审计机关要积极探索城乡统筹项目动态化管理的审计新机制,将城乡统筹项目纳入每年必审的重点项目。审计部门要根据当地党政府城乡统筹工作安排情况,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城乡统筹工作审计总体方案,每年将围绕党委政府城乡统筹过程各阶段的工作重心,有选择性、针对性确定审计内容、审计重点,努力做到审计重点和审计内容动态化,全程关注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中政策确定、政策落实、资金统筹、资金安排、资金拨付、资金使用效益等情况,并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以最大程度地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

二、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效益,降低经济风险

由于城乡统筹工作涉及的面广、资金量大且资金安排渠道多,同时,由于资金安排信息没有实现共享,资金拨付的途径各异,审计部门要全面掌握资金的来源情况,仅从某乡镇或某村的账簿上很难得到完整反映,为此,一改以往微观审计的方法,从宏观入手,即对县级各部门下达到各乡镇、村的城乡统筹资金数据进行数据采集,并运用计算机手段,将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数据透视表的形式对历年来部门下达到乡镇、村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等相关信息进行完整反映,在审计前对资金的构成进行了全面的掌握,以提高了审计的准确性和针对性。

三、统筹安排审计力量,保证审计覆盖量

城乡统筹发展资金量大与审计力量薄弱,是今后长期存在的矛盾,所以有必要充分发挥在现在审计力量的效益,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从目前来讲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

一是各类审计项目有机结合。审计部门除了专门开展城乡统筹资金专项审计外,在对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增加审计内容,对各乡镇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资金的筹集、拨付和使用情况也同步纳入其范围。同时延伸审计部分重点资金所涉及到的项目村,全面掌握资金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发现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时提出建设性的审计建议。

二是整合审计力量。除了国家审计外,还要求对城乡统筹项目进行公示,并由村监会签字通过,保证事前的项目控制,同时由于国家审计人员少,针对城乡统筹发展工作涉及面广的问题,为了加大日常监督的力度,还需要充分发挥各乡镇、部门内部审计的作用。由基层审计机关通过编制《城乡统筹工作内部监督指导性意见》,指导内审人员如何去关注内控制度的执行、资金拨付的合规性等方面问题,并要求对所属区域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的管理和监督。

四、开展跟踪审计,在发挥审计作用中体现时效性、针对性

城乡统筹工作资金量大、工作重心是中心镇、中心村的建设项目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复杂、程序繁锁,但是由于项目建设大多集中在农村,相对来讲工程专业管理人员缺少,对此审计部门要对重点项目、政策,采取分时段、分内空、分类别进行跟踪审计。在此监督体系下,保证对重点项目纳入到审计机关直接审计的范围,对其他项目由审计机关组织社会审计力量进行全面审计,重点关注决策、勘察、可行性研究、立项、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施工等环节,紧紧抓住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老百姓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审计,着力从完善制度和创新管理体制上提出建设性审计建议,通过审计力促以下三个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促进完善了相关制度,保证城乡统筹专项资金安全、完整。去年以来,淳安县相继出台了《村级主体城乡统筹专项资金管理规定(试行)》、《淳安县新农村建设开发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试行)》等多个管理制度。

第6篇

一、土地整治项目审计中应关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为推动土地整治资金和工程项目规范管理,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审计。审计表明,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提高了耕地质量,改善了耕地灌溉条件,减少了水土流失,节约了水资源,增强了抗灾能力,提高了复种面积,为粮食增产打下了良好基础;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大量耕地及田间道路得到平整,耕种的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通过实施土地整治,新增了耕地面积,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保证了城市建设、工业发展、重点工程等建设用地的需求,增加了农民收入。但是通过审计,也发现存在土地整治资金闲置严重,未按规定使用现象较普遍,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管理欠规范等问题。经笔者归纳,主要应关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土地整治资金闲置严重,地方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和农业土地开发资金结余数较大。此外,土地整治资金未按《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缴使用管理办法》、《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使用的现象较普遍且金额较大,从审计抽查的情况看,违规使用资金主要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上缴用地报批规费、城市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转为耕地开垦费或用于购入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方面。

二是未按《国有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专用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标准足额提取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违反《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国土资源部33号令)等法规规定将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作耕地开垦费使用,耕地开垦费的来源不合规。此外还存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转让收入未在法定账目核算,致使资金收支脱离财政部门监管,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转让收入分配和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三是项目工程招投标不规范,部分项目设计、监理单位未经招标,有些设计方案存在较大缺陷,直接影响到项目建成效果,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有些工程项目通过肢解的方式化整为零,名义上交给村委会实施,实际上直接指定个人包工头施工。有些项目分解了多个标段,表面上看是几家施工单位中标并施工,但实际上背后是同一个人。

四是部分项目存在偷工减料现象,监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如某项目挡土墙设计为浆砌块石,实际为干砌块石,挡土墙顶面设计为50CM宽浆砌块石,实际为25CM砖砌体等,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部分项目工程进度缓慢,竣工验收迟缓。如某县三个项目属2005年国家投资,合同规定现场竣工日期为2007年4月,实际到2009年底才完工,至2011年仍未办理竣工验收。

五是项目完工后缺乏管护。项目完工后,因缺乏管护资金,管护措施难以到位。由于国土部门负责建设,项目完工后一般交给乡、村使用和管理,但因无管护资金来源,这些项目大都处于用而不管的状态。如某2010年完工的某项目,因缺乏管护部分工程项目已毁损,沟渠淤泥无人清理,杂草丛生,田间道两侧的防护林残缺不全,修建的机耕道部分已经被种上蔬菜等。

除了以上应关注的问题,还应关注地方配套资金虚假到位、违规挪用资金、工程付款不规范、工程质量不达标、计量不到位、虚提费用、部分项目资金形成结余等方面。

二、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建设项目审计,防控国家审计风险

国家审计风险是指国家审计机关及其审计人员没有按照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实施审计,对审计情况发表不恰当的意见和评价,或是对被审计单位做出错误的处理处罚决定,而给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带来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审计评价风险、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风险、审计结果公告风险。导致国家审计风险的原因,从审计主体方面看,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审计技术方法、职业道德、审计机关的内部管理水平都会导致审计风险;从审计客体方面看,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复杂性和广泛性、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被审计单位的蓄意造假会导致审计风险;国家审计当前所处的行政管理模式、正在健全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社会对审计机关的高期望与审计机关能够发挥的最大作用之间的期望差,以及日趋完善的法律、法规,都在客观上导致审计风险的存在。其成因决定了国家审计风险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当然也具有可控性。

农村土地整治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其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区农民的搬迁安置、土地整理与复垦、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通过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工程,能有效地促进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农村面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产业化调整等。虽然工程技术难度不大,但是因为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实施起来的难度倒也未必小。要实施好农村土地整治项目审计,在最大程度上防控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如何防控国家审计风险,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风险意识。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是谁?是我们审计人员。我们首先要牢固树立风险观念,提高防范风险的责任意识以及识别风险的能力,恪守应有的谨慎与合理的怀疑,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防止审计失败。

2.要不断加强和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是防范审计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审计难度和风险有攀升的趋势。这无疑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知识,所以说,要做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审计人员,应该懂得经常了解各个行业的宏观政策,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风险环节所在;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管理和经营体制,对其内控环节及制度的完整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同时还要具备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3.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国家审计机关的自身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内部约束机制;要实行审计公开,建立审计风险的外部监控机制;要建立合理的审计管理体制,使审计机关从人、财、物到法律形式上均保持其真正的独立,消除审计执法受当地党政领导行政干预的不利影响,以达到减少和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

4.严格按照审计程序,紧扣审计要点,即风险防控点实施好现场审计。土地整治项目审计首先应该关注项目选址、规划、建库、立项环节。是否存在利用项目审批管理权违规设卡、故意刁难、吃拿卡要;项目审查中串通作假;在项目立项和规划设计、投资预(决)算审查过程中,任意降低和提高审查标准,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审查,违规指定、照顾特定关系人参与评审等。项目设计和预算编制及审查环节是否严格实施测绘、编制设计和预算、是否听取当地乡政府和村委会及村民意见,有关部门审查是否严格到位。

审计中要特别关注项目实施环节。在项目实施前期,是否根据下达的项目建设任务书和预算,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完成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编制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中所包含的项目建设目标和主要技术指标、工程公开招投标方案、工程监理组织形式、工程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财务、权属、档案管理等制度是否合理。项目的实施是否实行公告、工程招投标、项目法人、工程监理等管理制度。通过查看业务资料,审计是否存在规避招投标或者虚假招投标,降低标准或者弄虚作假帮助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参加招投标,工作人员与投标单位串通泄露标底等。

要关注项目施工单位是否按照项目设计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工程及标段的项目经理,对出现质量问题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是否返修或返工。完成的工程量是否经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签证确认。

要关注监理单位是否依照项目设计、有关技术标准和相关合同进行工程监理,对工程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控制,承担监理责任。在项目施工质量监管、工程量审核过程中,监管人员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相互串通放松质量监管,降低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或者虚报工程量,弄虚作假变更设计套取资金等。

对于工程决算和验收环节,主要应关注决算的依据、内容、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对部分工程进行抽查,审计其工程结算是否真实准确、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存在违反规定程序、不按质量标准验收项目。在项目竣工验收过程中,有无领导干部违规插手或者干预项目验收工作;验收工作人员任意降低验收标准,不按规定程序验收,帮助不合格项目通过验收等。

资金审计是审计的关键,对于每一项审计任务来说,基本上都是以资金为主线来开展。资金审计要关注项目资金是否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专账管理,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或挪用现象;项目实施是否按照预算批复严格执行,有无自行调整情况;组织、实施、管理项目发生的各项支出,包括工程施工费、设备费、其他费用、不可预见费等,是否按国家有关定额标准执行。项目工程款拨付的依据、程序是否合规、手续是否完备。超合同支付工程款的问题在工程审计中是一个敏感点,如某县土地整治项目2005年立项,2006年10月开工建设,合同规定的现场完工竣工日期为2007年4月,但从施工单位的施工记录看,大多数标段的最后一次现场工作报验时间是2009年底,现场完工时间大大滞后于合同规定时间。且完工后未及时办理工程验收,而2010年又遭遇暴雨,部分标段形成灾毁,致使审计组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工程量实际完成情况缺少判断的依据。至审计日止,该项目尚未办理与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更无法进行项目竣工决算和整体验收。什么原因呢?违规超合同付款较为严重,造成工程结算难以办理,影响项目验收。审计发现,该项目5个标段最低的付款比例达到87.36%,有的标段付款比例已经超过90%。由此造成施工单位迟迟不和项目建设方办理工程结算,影响项目验收进度。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要求,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要求

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采取“政府买单到村、培训落实到人、机构招标确定、过程规范管理”的工作机制,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以及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根据项目村主导产业发展实际和农民需求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和相关知识培训,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实行整村推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上半年我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重点:突出抓好灾后恢复生产技术和全面落实早稻增产集成技术的培训,力争达到春熟作物损失夏粮补,确保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农民不减收,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基本原则

1、服务产业原则。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根据各项目示范村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针对主导产业主要生产环节的技术要求,制定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

2、尊重农民意愿。坚持以农民的实际需求为本,在主导产业的确定、培训课程的设置、培训过程、培训方法等方面都要广泛听取农民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脱离实际。

3、严格项目管理。严格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和《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项目管理,重点加强项目公示、资金使用和检查验收等过程的管理。

4、注重培训实效。培训工作进村入户,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地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培训的有效性。结合农时季节和生产周期,根据农户需求,灵活多样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使农民一学就懂,学了能用,用了能致富。

四、培训目标和任务

2008年度准备在全市15个乡(镇),50个具有“一村一品”发展潜力的村(场),培养2000名以上的新型农民(详见附表)。对2007年已列为培训示范村和基本学员的,原则上保持不变。通过培训项目的实施,使受训农民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要领,收入水平有明显提高;并在每个项目村重点培养2-3名农村实用人才,使其成为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骨干农民,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骨干带头作用,从而促进培训示范村“一村一品”不断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比重逐步增加,主导产业和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提升我市的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

五、实施时间

全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时间为2008年5月至2009年5月。

六、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及培训要求

培训对象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并以农业生产收入作为家庭主要收入的专业农民。每个项目村的培训工作在实行整体推进的基础上,确定40名以上从事农业生产的专业农民,作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基本学员,登记注册,开展系统培训。

培训内容结合市情,体现贵溪的特色,主要是专业农民从事绿色大米生产、大棚蔬菜、西瓜、荸荠、柑桔、南方早熟梨、雷竹、土鸡、生猪养殖、特种水产养殖等村级主导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技能和标准化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生态环境、经营管理和政策法规等内容。

培训要求: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实施围绕项目示范村的主导产业开展,按照生产周期进村办班指导,方便农民参加培训学习。㈡培训机构按照培训合同的要求,根据各示范村提出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提出培训计划,编写一本适合农民技能培训的教材。㈢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实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集中培训由村里提供教室,组织农民参加。现场指导由培训教师在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㈣培训机构年度内对项目示范村开展集中培训的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5天,每天集中授课不得少于3个小时,根据农时季节进村开展现场指导不得少于15次。通过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使项目示范村的基本学员能够掌握从事主导产业的生产技术及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生产技能,增加收入。

七、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贵溪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黄如象任组长,市政协副主席、市财政局局长姚建中、市农业局局长张任水任副组长,市农业局副局长董秋华、市财政局副局长李卫华、市农财股桂田水、市农业局科教能源法规股彭本荣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由董秋华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全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日常管理工作。有关乡(镇)应成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领导小组,由乡(镇)分管农业的领导任组长,每个培训示范村明确村委会主任为具体负责人。

2、建章立制。一是建立管培分离制度。市农业局负责培训工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根据项目示范村提出的培训要求,招标确定培训机构,落实项目资金,组织检查验收;市财政局负责落实项目资金,对项目资金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培训机构按照项目合同,组织教师、科技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二是建立培训卡制度。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所有登记注册的学员发放培训卡,学员每次参加集中培训和技术指导,在培训卡上记录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和授课老师姓名。三是建立培训台账制度。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督促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台账。培训台账写明每次办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参加培训人数及培训老师。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教师、村负责人和学员代表三方签字,培训台账一式两份,分别由培训机构和项目村保管。四是培训工作实行季报告制度。培训机构每季度必须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办班次数、培训人数、培训内容以及教师进村次数等情况,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后报省农业厅、省财政厅。五是实行公示制度。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项目公示平台,将项目村、培训机构、培训内容等予以公示,跟踪培训工作实施情况,并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举报电话3771185。

3、按要求择优确定培训示范村。根据“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农民有强烈的培训需求,村里有基本的培训场地,能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的要求”,结合产业优势和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由村提出培训内容和要求,在各自自愿申报的基础上,由市农业局评审确定培训示范村(示范村名单详见附表)。

4、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市项目办公室根据省农业厅批复下达的培训任务和补助资金额度,结合示范村提出的培训内容和要求,按照培训的机构必须具备的五项条件,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并报省农业厅批准。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培训机构签订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合同,明确培训任务和要求。

第8篇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央对农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达1978亿元,年均递增30%。同时,还带动地方对农村公路建设的投入,5年间全社会共计完成投资9500亿元,“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继续加大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支持力度,投资规模将超过“十一五”。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如何保证建设资金安全、有效的运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发挥其效益是摆在我们内部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加强内部审计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非常必要而且紧迫。

一、内部审计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促进内部管理,加强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审计监督的专门工作机构。内部审计是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监督和服务。通过审计监督,提出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整改措施,落实审计决定,客观评价业绩。

二、目前内部审计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不够重视,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内部审计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但是在目前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重于一切的背景下,在工程决策和建设过程中,单位负责人只重视工程形象进度,而不忽视内部审计对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甚至还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找茬的”、“拦路虎”或“绊脚石”,因此使得内部审计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消弱了其在公路建设资金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机构设置不合理、独立性差。根据《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法律、法规规定设立呢比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设计机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但是由于机构编制等原有,许多地方交通部门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大多由财务部门或纪检、监察兼任,这样的内审机构独立性相对差,工作的力度受到很大的限制,无法对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做出客观公正的监督和评价。

3.人员专业素质低、审计领域不够广。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中不是仅仅局限于项目资金的收支往来,而要包括工程前期、建设期和竣工决算全工程、全方位的监督,因此需要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全面掌握财务、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方面的知识,也要熟悉公路工程的立项、招投标、工程变更、监理、质量监督等领域,但目前许多地方交通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大多为财会人员,内部审计范围也仅局限在财务收支监督管理,因此无法适应新形势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导致审计质量下降。

4.内部审计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多年来,大多数内部审计都是一直沿用工程完工后进行事后审计,且大多数审计还是利用手工审计,仅仅停留在查错纠弊、还存在查账,审计方法和技术不解决,内部审计管理的实效难以发挥。

5.队伍建设和交通建设任务不适应。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村公路投资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需要积极开展公路建设资金内部审计,加强内部审计监督,以便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的管理,打造“廉洁工程”,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明显落后,无法满足现实监督管理的需要。

三、加强内部审计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必要性

1.加强内部审计是内部监督和约束的需要。公路农村建设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仅靠财务无法起到完全监管的责任。这就需要内部有一个具有较强独立性,又能够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及对工程建设各项内控制度的执行起到有效监督的职能部门,进行内部监督和约束,内部审计以其相对独立性、综合性、经常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有着其他监管部门无法替代的作用。

2.加强内部审计是加强和改进内部控制的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是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交通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相对松散,有章不循等现象比较普遍。这种现象的存,于以往法规、制度的不健全有关,还与我们缺乏内部审计监制度关系重大。由于缺乏内部审计监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造成建设资金管理混乱。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后,能促使财会人员按照国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准确行使核算和监督权力,同时通过内部审计,能促使领导者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工作中的弊端,及时纠错防弊。

3.加强内部审计是监督项目管理活动的需要。内部审计实务指南第1号――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中指出“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建设项目实现“质量、速度、效益”三项目标”。按照基本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财务状况、建设成果和会计资料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评价项目建设质量的优劣,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低,提供促进改善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信息。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的信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准确、客观、公正特点,能为管理部门及领导的决策提供有力服务。

4.加强内部审计是保护单位利益的需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和管理的作用,及时做好农村公路项目的事情、事中和事后内部审计,让工程项目的立项、勘察设计、审批、招标投标、签订合同、计量和竣工验收等一系列活动都处于内部审计监督和管理之下,及时发现各阶段各种违法、违约行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采取措施保护本单位合法权益,已保证工程按期、保质、高效的完成,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加强内部审计对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的措施

1.强化内部审计环境建设。环境建设直接影响到部门内部审计的贯彻和执行以及项目管理目标的实行,因此应切实加强内部审计的环境建设,首先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制度建设,内审制度是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为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提供保证。根据我国现有的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结合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需要制定出具有实用性的工作准则,使内部审计在法律、法规下开展工作;第二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内审工作的重视能进一步促进内审工作在单位的顺利开展,不断完管理体制,实行主要领导负责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有利于树立内审审计权威,协调各方关系;第三加强内部审计自身建设。内部审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发挥自身优势,调整工作思路,从全局出发,坚持监督和服务并重,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审计的层次和水平。

2.加强机构设置,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完善的组织机构是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情况,我们必须加强内部审计机构设置,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其能够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不受其他职能部门的干预,这样才能体现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

3.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在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工作一直仅仅注重在财务收支及财务相关的领域的监督和管理,这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管理需要,因此必须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思路,将重点放在管理优化、风险控制等方面,帮助管理人员更有效的履行职责,加强控制和降低风险。在职能上,内部审计应趋向于评价、分析、完善项目管理内部控制。

4.加强人才培养。为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发挥内部审计的优势,急需要求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审计人才。第一改变选人和用人机制,选派那些具备财务知识和公路工程专业知识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第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在行使职责时能坚持实事求是、客公正、廉洁奉公;第三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顺应时代需求,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9篇

关键词:施工控制工程成本

施工前期准备阶段:

1、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在项目管理中,项目部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管理。 成本控制决不单纯是工程造价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也不仅仅是财务部门和项目部的事,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任务。成本控制要做到全员参与,树立全员经济意识。而如何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正是现在施工企业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项目部工程承包制中,可由项目经理首先与上级领导签订责任书,明确自己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不同情况时所应承担的责任。然后,在项目部内部层层分解责任,层层分解责任成本,层层签订责任书。对于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内成员责任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

2、做好项目工程量清单、合同及相关技术业务交底工作

造价人员首先要做出施工图清单以及清单计价,提供出各部位的工程量,以及各种材料的耗量,给项目提供材料及工程量的控制依据;第二将施工图清单计价和投标时的清单报价书进行对比,找出量差、价差出入较大的地方,漏项的地方,作为重点提供分析表,提供给项目经理,为施工中进行材料的控制,外包工的结算,竣工结算、变更签证做好基础,尤其注意如机械连接、植筋、变形缝止水带的布置范围、后浇带的钢筋网片等易漏项的项目;第三熟悉和业主签定的施工合同条款,主要是专用条款,必须明确是固定总价合同、固定单价合同,还是可调价格合同,应明确工程内容和预计的风险因素以及质量、工期、环保方面等责任条款出现的奖罚措施。明确甲方应完成的工作,如负责开通施工运输的通道,保证施工期间的畅通;负责提供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和地下管线资料,对资料的准确性负责,负责确定水准点与坐标控制点等。如果业主未能履行上述各项义务,导致工期延误或给承包商造成损失的,业主应赔偿相关损失,顺延延误的工期等。

3、施工方案、工艺的优化选择

施工组织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符合工程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能够切实用以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管理。施工组织设计应体现降低工程成本的措施,选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如在基础施工阶段,土方机械的合理选用和调配、基坑围护方案、井点设置等都将对工程成本产生较大的影响。制定合理生产计划及施工工艺,防止返工造成浪费和损失。

二、施工阶段:

1、材料、设备的采购和管理材料费约占工程总造价的65―70%,材料费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内容,必须加强材料在预算―计划―采购―签收―领用―使用―监督―回收等各个环节的责任制,落实到人。采购前应掌握材料、设备的投标报价和用量,采购时要及时认真地分析材料市场的价格走势,对商品混凝土、钢材、砂石料等大宗材料的采购应多家比选,大型的工程项目也可以组织供应商进行招标,在质量、服务、价格方面反复比较,从中选优;如果报价中材料价是暂定的,就要求甲方认价,认价材料单价应包含购买价、采购费、运费、装卸费、运输损耗费、保管费、税金、合理利润;如果报价中材料价是甲供的,就要向甲方申请材料保管费;如果报价中材料价是自主报价材料,就要注意是否超出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超出范围的就要认价,避免材料的亏损。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要有严格的验收制度,对其数量和质量进行签收,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拒签。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材料消耗定额和工程进度安排用料,限额领用,并对材料使用量上进行监督,防止浪费,合理使用资源。

在工程施工成本中,除了构成实体的直接性消耗材料成本外还有另一类周转性材料成本。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中不是一次性消耗的材料,它是随着多次使用而逐渐消耗的材料,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多次重复使用。如钢管扣件及模板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给定合理的损耗 ,制定奖惩制度。周转材料控制的好坏,跟责任是否落实到人,关系很大,落实到人了,就会有人管理,如钢管扣件、模板的使用归还和主体劳务挂钩,要求旧物优先利用,及时整理保管,避免丢失浪费。钢管扣件以租赁居多,每月及时结算租赁费可控制重复结算,及时归还,少在现场闲置一天,就少些丢失,少些租赁费,也可降低租赁成本。 2、人力资源的管理 人工费约占工程造价的15-20%左右,人工费主要根据工程项目所需用工量以及人工单价而确定。由于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加,城市建筑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外来民工。在施工现场中主要有主体劳务全额承包、包工包料承包、纯劳务承包和以班组包工承包的方式。由于劳动力来源不同,技术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对各个劳务队及班组进行筛选,选用管理好的劳务队或技术熟练的班组承包各工种的施工作业,这样能从现场施工作业的第一道环节控制施工质量、减少浪费、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和造价。

如采用主体劳务分包的,一般都有劳务管理制度。首先主体劳务队要有资质,说明他有一定实力,要制定详细的分包合同,分包合同虽然有范本,但是工作范围、内容、要求、责任尽可能要明确细致,避免扯皮。如计价方式,一般主体施工承包按面积结算的,要明确地下基础是否另行计算,如何计算,阳台按全面积计算还是一半计算,后浇带是否另计,过道、雨棚、高度两层以上的大厅等如何计算等,应在谈合同前就把面积计算好,若面积不变就不增加造价。工作范围应明确主体施工内是否含外架的搭拆防护、钢管扣件的保管、文明工地的用工、地沟的施工、屋面花架装饰柱的施工,二次浇筑的构造柱、过梁等。劳务里是否含辅材,辅材的范围是否含机械,都有哪些机械等。

如采用班组包工承包,就要求总包单位管理人员素质过硬。在班组的管理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民工不服从调配、偷懒或窝工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在项目经理部工程管理中,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加快施工进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在施工开始前,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该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民工用工计划,根据用工计划计算民工费。在开工前与民工负责人商议此份用工计划,做到民工负责人心中有数。

2)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零工。早晨由工长指定上岗民工数,指定的人数应与用工计划基本吻合,每天中勤巡查,视具体情况增加民工上岗。按具体小时结算,杜绝光派工,不检查,出现民工混工日情况出现。

3)在施工过程中,应增强民工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在施工开始前与民工负责人签订责任承包书,明确责任。以达到避免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降低人工成本,可采用各项施工工序民工承包施工的方法,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定工期、定质量、定人工量,由民工分段承包施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管理中的许多麻烦,减轻了项目经理、工长的工作量,同样达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

项目部内部人员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组织的构建需遵循“团结友好、精干高效、选贤任能、合理配置”之原则,提倡一人多岗,由粗放型组织结构向集约型项目组织转变。要把选准项目经理,组建好项目管理层,作为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龙头”。如果项目管理层内部不团结不齐心、时常窝里斗,只能削弱项目部组织作战的凝聚力。尽量选用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人多岗,从而达到降低项目管理成本的目的。

2)、积极探索激发项目管理层积极性的途径

项目管理层作为项目经营者派驻现场进行施工组织的代表,单一的薪酬制度是制约积极性的瓶颈。多年的现场生活、恶劣的施工环境、固定的薪酬制度,已削弱了年轻时满怀的激情,脑海里有着“干多干少待遇一样”、“项目盈亏与我无关,赢利是企业的,亏损也是企业的”等思想的也不乏其人。要提高管理层管理积极性,就要在其所得与其付出两者之间建立某种函数关系,也就是其所得的一部分要与其参与的项目盈亏挂钩,让其以主人翁形象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在组建项目部时,可以尝试与其签定项目承包成本控制责任制,明确规定承包工期、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效益等经济指标,制定奖罚依据,确定项目成本管理指标和责任,并层层落实到各个岗位。各个岗位根据责任交纳不同的抵押金,奖罚也按不同的比例走。这样,项目管理的风险就由集中趋于分散,项目经营者的风险系数得到降低。

3)、加强内部分包合同的管理

在施工中实行劳务分包,大宗材料采购,机械租赁招标制度,工地项目经理在施工前30天提出招标计划,由经营部牵头和工地的项目经理根据工程特点和要求,结合图纸,拟定招标文件,招标文件附分包合同,分包合同由经营部提供统一范本,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对合同示范文本中要求在专用条款内约定的内容,要仔细研究,认真推敲,约定明确。对合同主要条款(承包范围、工程造价结算计算依据、付款办法、优惠让利范围及计算基础、违约责任、保修金返还办法)要表述清楚。招标文件由项目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审核、修订、完善后,进行,邀请信誉好的队伍,与项目部合作好的队伍竞标(不少于3家)。项目部成立评标小组,由项目经理带队,经营经理、生产经理、技术负责参与,对队伍考察,对投标文件评审,谈判、确定。招标结束后,合同应及时签订。合同的谈判,要有周密、充分的准备,要有理、有据、有节、讲究方法和策略。合同条款中有不足或争议的地方应立即完善。 所有的劳务、分包队伍,大宗材料,大型机械租赁进场前必须先签订合同,再进场,杜绝先干活,后签合同的现象。招标制度和合同的及时签订,能有效地控制成本。

4)、加强设计变更、签证的管理

制定工程设计变更、签证管理办法,由在建项目各专业工长负责工程设计变更、签证资料的收集、整理,项目经理负责签证盖章工作,项目造价员协助工长做好工程量核算,文字表述校核工作,变更签证应做到有据可依,做到签证图纸化,数量具体化,单价固定化,每月25日前对本月发生的工程设计变更、签证单独编制预算,并相应调整本月完成量报表报送业主或监理审核并督促工长及时办理工程设计变更、签证资料的签字盖章手续,同时做好记录,负责收集整理签证齐全的原始资料,为工程竣工结算做好基础工作。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的签证,应在隐蔽之前核定,避免事后扯皮。

5)、加强对外包队的结算管理

为了有效控制工程成本,对各外包工队结算也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a、各分包施工队必须按月及时进行任务书结算,以便项目预算员根据结算情况核对本月所发生的工作量,核查变更、签证是否办理完善。b、预算员在收到项目部送来的施工任务书后,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量、结算工价。c、结算书一式四份,在右上角分别清楚注明:第一联预算员留存;第二联财务部留存;第三联经营部留存;第四联结算方留存。每一份上清楚注明:工程名称,施工班组及姓名,结算书编号,项目内容等;d、预算员审核任务书数量与工长签发量出现误差时,应及时与签发任务书的工长进行沟通,核实后方可结算。出现争议时,按施工定额计算原则计算或由项目经理协商解决。主管领导对整个结算把关;e、预算员必须对工程量进行严格审核,确认工程量无误后给予结算,还应扣除管理费以及出现的质量、安全材料罚款等。无正当理由拖延任务书结算,时间超10个工作日不予结算者,予以罚款,结算不认真,造成损失者,可按造成损失的50%处罚,对于给项目部挽回损失的人员予以奖励;f、预算员应拿附任务书的结算单,让主管领导审核签字后,交与承包人,承包人凭项目主管领导、项目部经理审批过的结算单到财务上结算;g、对外结算单价规定:有合同的严格按合同规定结算,无合同的预算员要协助工程项目部搞好价格测算工作,工程项目部经理和外包队协商,经项目部经理确认后,按协议价结算;h、工程项目部应严格控制计时工,估工的项目应注明用工的准确时间、项目内容、人员数量、估工人员, 对10个工日/次以上的由项目经理或施工员和工长共同参与估工。通过制度的管理,可有效防止在结算中的人情工以及不负责任的结算、造成直接加大工程成本的情况发生。

6)、保证工程质量与缩短工期,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方面

管理人员,首先应吃透图纸防止返工现象发生,然后对工人进行细致的安全、技术、作业内容书面交底,作业期间,施工员、工长、质量员对其质量、施工量进行严格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大面积返工,减少工期,避免原本可以避免的巨大损失。 7)、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

主要分析内容为: a、现场已完成工程量,责任落实到人进行认真复核、签字确认。 b、人工消耗及费用,未来一周的每日用工计划。 c、材料消耗、运输费用,周转材料,修旧利废,材料节超情况及原因,未来 一周材料需用种类及数量。 d、机械费用发生额,维修折旧及租赁费用,未来一周机械需用种类及数量。

e、对工程成本节超给予奖惩。 f、对项目部费用控制提出整改措施。 3、机械使用和管理

施工机械费约占施工总成本的10-15%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确定机械工的岗位职责,每天记录机械及外租机械使用情况。机械工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维修、保养机械,也应该确实的溶入到工地中,了解工程进度。

对于重要工序所使用的重要机械,机械工可以在施工工序开始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承包机械种类、数量及台班数,待工序完成后如台班数节约则按节约的台班费兑现,确定一定比例奖励给机械工。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如果不同规格、型号机械的台班费既定,也可实行机械调配权归项目部所有,由项目部自行选择外租机械,如采用此种方式使得机械使用成本降低,可将所降低成本的合理比例(可按50%)奖励给项目部。

三、项目开工与收尾阶段:

项目开工与项目收尾阶段,由于活少零碎,很容易造成人浮于事,此期间要妥善处理好工人窝工补助问题。

一般而言,能来工地打工的人员,比较吃苦耐劳,家庭的艰辛让他们学会不停地劳作,“出来就是为了挣钱,到哪都一样挣钱”是他们的心声。所以在提倡人性化管理的今天,项目经营者与管理者不能再仅从自己利益的角度看问题处理问题,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代表了两个不同利益团体,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到作业队伍人心稳定与积极性。因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办法。

第10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S969.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工程建筑市场的逐渐成熟,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关乎整个建设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应当建立具有专业管理能力的质量管理队伍,对项目设计施工程序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工艺等进行有效的管理监督;要加强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的及时沟通;要对施工人员加强及时的培训和有效的激励。现目前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这就对土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现代化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应该严格施工管理规范施工进度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以促进施工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协调,现将重点分析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及加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几项措施。

一、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工程建设人员整体水平不高

1、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施工单位雇佣的大部分施工人员都来自于农村,都没有受过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流程、工序,以及细节上的一些注意事项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科学的认知,专业素质普遍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培训,施工技术人员对于安全施工并没有正确的认知,在施工时防范意识薄弱,这是目前我国土木工程施工中的一个难点。2.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够。目前我国大部分施工组织管理人员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没有全面的了解和学习,施工企业对于施工质量手册的执行监管力度也不够强,甚至在一些施工单位中,没有专业的施工管理人员,这样的情况对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1.2 工程招标管理的不规范

近年来,工程建设单位要加强监管的重要工程招标阶段的管理、工程施工,虽然在规范招标活动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招标程序和监督,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了招投标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侵犯企业的利益。第一、招标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弄虚作假的情况,在个别行业和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招标过程缺乏公平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项目的招标质量有很重大的影响;第二,招标的价格与实际的价格存在落差,价格不太合理,存在着明显的不正当竞争的现象。这些在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对以后的施工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就可能因此而偷工减料,不遵守施工规范,从而从整体上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

1.3施工材料选择不合格

在当代土木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对施工材料的选择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购,致使出现的工程事故屡见不鲜,对于土木工程出现以下的相关材料问题应高度注意:如混凝土配合比例不按规定,沙石的级配不合理,水泥受潮结块其安定性不良,外加剂性能掺量不符合标准等问题都会造成混凝土强度和易性密实性等性能的不足,从而导致工程建筑因强度不够引发质量事故;此外,如钢筋露放错位或板面开裂等问题,都可能使建筑工程出现断裂,引发质量事故。

1.4施工过程存在严重的环境问题

土木工程项目在施工时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危害。一般而言,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温度、湿度以及施工地点的地质、通风条件和天气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这些对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有空中的粉尘有害气体施工中的强光和噪声施工现场杂乱高空坠落物以及一些突发事故等。施工企业为了赶工期求效益,往往并未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这就给当地居民产生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危害。

1.5施工进度控制不力

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土木工程项目比较庞大工期持续时间长并且复杂因此经常出现延误工期的现象。这一现象主要是由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施工的技术失误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拖延或者数量不足重大的设计变更或者业主拖欠工程款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二、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一般措施

1.认真贯彻落实安全责任制度组织在施工过程中的所有生产都应当以此为依据。项目危机的防范不但要求项目组织的所有人员能够一丝不苟的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对项目组织能对引发施工项目危机的薄弱环节进行预控。无论是直接参与防范的各种措施,还是做本职工作,都需要依据规范行事。日常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能够按照组织规范实施,这本身就可以减少诱发危机发生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完备的组织规范是危机防范的基础。

2.要制定严格的组织管理规范项目组织规范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这也是项目组织控制实施过程中人员行为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因此,实施危机防范的前提工作是建立在健全组织规范的前提上。建立健全组织规范对于施工项目组织来说就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例,我国实行的施工项目安全责任制,采取分级责任制,它规定项目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对施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负有一定的责任。项目组织的高层领导有责任领导组织的劳动保护工作,并监督整个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各种法规政策,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劳动保护作业的知识,督促他们定时对下层员工开展教育,并定期检查劳动保护工作,劳动条件的改善情况,并结合组织情况。

3.加强设备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为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施工中应根据企业内部项目之间的特殊性和时间差异,我们应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施工上适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项目所需机械进行管理,如此才能使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在跨度大、范围广、领域多、种类全的状况下游刃有余,避免因大量购置机械设备,而造成的企业资产浪费。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要加强材料采购、人工费支出以及项目预算等几个环节的管理工作,使项目成本的预测、控制落到实处,解决项目管理体制中“包盈不包亏”的问题。要加强定额管理,做到用定额编制计划,用定额组织生产,用定额核算,使定额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的科学具。还要认真贯彻实施《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强化财务约束和审计监督,压缩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开支,降低管理费用,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要制定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办法,扭转账物不符、财产不准、成本不实、虚盈实亏等问题;要培养利润动机,构造积累机制,控制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4.建立比较完善的施工管理成本管理机制加强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积蓄财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劳动消耗创造的价值以及其他费用开支和其他管理工作等,进行计划、实施、监督、调节和控制,按照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通过对工程实施中已发生或将发生的费用支出进行检查、复核、纠偏,从而保证工程项目的成。

三、 结论

土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工作内容,涉及范围广、人员多,通常包括单位上层决策者、实际管理者、技术人员及施工人员等;另外从土木工程的特点看,土木工程施工与建设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施工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实际的土木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管理观念和思想方法,积极借鉴国内外最先进的管理标准,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质量管理与监督体系,保证施工质量,促进施工的顺利进行,进而保证土木施工项目的有效质量管理和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孙丽萍,袁海琴.浅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2).

[2] 冯宏林 .试论土木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1).

[3] 丁权. 施工过程中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 建设监理. 2010(07)

第11篇

一、执法监察的范围和重点

执法监察的范围是,各地区、各部门*年以来竣工和*年在建及新开工(工程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项目;*年以前竣工、存在严重违法违纪或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项目。围绕建设工程项目的立项、报建、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五个方面,重点检查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严重违法违纪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执法监察的主要内容

执法监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等有关规定,以及建设部制定的《工程建设项目报建管理办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建设部、监察部《关于在工程建设中深入开展反对腐败和反对不正当竞争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主要依据,对下列情况进行检查:

(一)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按国家规定立项、报建。

(二)建设工程项目是否按规定招标发包,有无私相授受、串通投标、肢解工程发包;有无不按规定实施建设监理制度;有无强行让建筑企业贷款、垫资施工,不合理压级压价和工程竣工不按规定结算,拖欠工程款以及强行要求建筑企业购买不合格的材料、设备等问题。

(三)建筑企业是否遵守建筑市场管理规定,有无无证照或越级承揽设计、施工任务,有无出卖证照和图签、私招滥雇、层层转包和偷工减料、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等问题。

(四)建设工程质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合同要求,有无不按规定委托监理和质量监督、工程竣工不验收等问题。

(五)建设工程是否审计,有无超标准、超规模、高估冒算、挪用工程建筑费用、挥霍浪费,以及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其他违纪问题。

(六)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公用事业单位是否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有无利用职权搞行业垄断,强行指定不符合规定的施工单位和指定购买劣质设备、材料问题。

(七)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有无利用职权指定施工队伍、干预工程建设和索贿受贿、挪用公款、失职渎职等问题。政府及其部门有无向建设项目乱收费问题等。

三、执法监察的目标

通过执法监察,摸清本地区、本部门建设工程项目的底数,加强对建筑规模的有效控制;完善、培育和规范建筑市场,实现市场治乱、企业治散、质量治差、价格合理,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严格资金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廉政建设,遏制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

四、方法和步骤

这次执法监察,由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建设部、监察部、国家计委、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综合协调和督促检查。这项工作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准备发动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方案,动员部署工作。通过新闻媒介等手段宣传开展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这项工作顺利进行做好充分准备。

(二)调查摸底阶段。组织建设单位或施工企业填写《建设工程项目登记表》,全面掌握本地区、本部门建设工程项目总数和投资底数。深入到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和用户调查研究,了解建设工程项目立项、报建、招标投标、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和与建设工程有关的单位(部门)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

(三)自查和重点检查阶段。首先是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按照要求对建设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查自纠并写出情况报告。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检查组对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的比例不得低于40%。对自查自纠走过场、弄虚作假、消极应付的,要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对检查中发现的、行贿受贿以及失职渎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的案件,要从严查处;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四)整改验收阶段。督促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针对工程立项、报建、招标投标、工程质量和竣工验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建设工程管理,规范建筑市场行为,写出整改报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确定具体的验收标准,组织人员对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及建设主管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验收比例不低于60%。验收情况,要书面报告同级政府并抄报上一级负责执法监察的有关部门。为了保证工作进度,今年8月底前完成准备发动和调查摸底工作;12月底前完成自查自纠和重点检查工作;*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验收工作。各阶段的工作,有的可根据实际需要交叉进行。

第12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探析

“十五”期间,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之大、增长里程之快、经济社会效益之好是前所未有的,成为交通发展的突出亮点和农民群众直接受益的“民心工程”,为社会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发展现状、困难和问题

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虽然正在努力实现市县(区)乡一小时经济圈的目标和交通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统一,但从总体上讲,农村公路总量不足、通达深度不够、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的问题仍很突出,还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仍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1.1 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公路建设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

尽快改善农村公路运输条件,是我县人民多年来的迫切愿望,但是,地方经济基础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全市公路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1.1 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基础薄弱。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比较滞后,致使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质量不高。

1.1.2 政府筹措公路建设资金的渠道单一。目前地方农村公路的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省市补助、以工代赈、扶贫资金、拖拉机、农三轮车养路费和沿线群众的投工投劳等,除此而外,无法筹措到其它资金,投资渠道十分单一。

1.1.3 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省上通乡油路每公里补助50万元,通村油路每公里补30万元,行政村修建农二级公路每公里补助10万元。但是,根据测算,除省上补助资金外,通乡油路每公里还需投资15万元,行政村通油路每公里还需投资15万元。另外,再加上行政村通农二级公路,每公里还需增加5万元的补助。对比之下,资金缺口很大,资金缺口使公路建设进程不得不徘徊于发展速度缓慢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影响了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而且也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1.2 农村公路通行能力弱,通达深度不够,抗灾能力弱

1.2.1 路网通行能力弱,通达深度不够。由于资金状况的制约,迫使农村公路建设不得不在技术和设施要求上降低相应标准,致使农村公路在建设之初就处于先天不足,同时也加大了今后的养护工作难度,公路的运输功能难以得到正常发挥,通达深度不够,使农村公路建设难以逃脱自身的恶性循环。

1.2.2 农村公路普遍等级低,抗灾能力弱。全市境内市县(区)管养的县乡道路普遍等级低,路况差,缺桥少涵,抗灾能力弱,部分道路仍处于睛通雨阻状况。其余公路均为砂砾路面或土路面,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差,行路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1.3 农村公路管理制度不完善,个别单位和个人全民修路意识淡薄

1.3.1 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不健全。县乡管理部门对当地公路建设没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办法,没有建立相应的管理工作体制。如不能依照《公路法》规定依法进行管理的问题还十分突出,分级管理体制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在农村公路建设之中。

1.3.2 全民修路建桥意识淡薄。个别单位和个人为了个人和小集体利益,阻碍施工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 对策建议

珍惜机遇、增强压力、不辱使命、造福人民是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要求。因此,今后我市的农村公路建设要紧紧围绕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帮助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大事来抓。

2.1 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1.1 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全民建设公路意识。面对地方财力困难、基础薄弱的现实,要采用分级管理体制,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气馁、不退缩、不等待,迎难而上,将农村公路建设作为 “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来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树立全民全社会都来关心公路建设和参与公路建设的意识,提高市、县(区)、乡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以及村民委员会自建、自养和自管公路的认识,进一步增强全民全社会关心农村公路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1.2 完善工程建设机制,树立全局公路建设观念。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这项工作作为全年工作的大事、急事和特事来抓,建立起政府重视、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工程建设管理机制,强化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工作职责,具体负责好工程的实施协调管理工作。

2.1.3 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有效转变。各县(区)政府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纳入政府主要领导年度工作目标,创新公路建设新机制,努力实现公路建设从单纯交通管理部门的业务行为向各级政府和沿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社会行为转变,有力地保障农村公路建设的全面落实。

2.2 强化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坚持资金筹措多元化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的最大难题,谁解决的好,谁的发展就快。市、县(区)人民民政府要按照“谁受益、谁投资”原则,筹措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

合理配置,抓好项目资金监管。实行各级财务审计部门跟踪监督检查,重点对招投标和资金管理进行严格的监督,公路建设、养护资金要专款专用,设立统一的专用账户,实行逐级审批,确保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超范围使用项目资金。

2.3 严格工程技术要求,保证标准“实”、目标“准”、效益“大”、设计“早”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市、县、乡三级农村公路建设组织机构,配置人力资源,是保证农村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的有效措施。因此,在项目规划实施中应采取把握重点、实事求是的原则,努力做到 “四个保证”。

2.3.1 保证设计标准要“实”。农村公路的设计要严格按照交通部提出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技术适用、保证质量”的原则进行,做到一路一策,保证勘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设计深度,降低工程造价。同时,还要注重旧路的利用,降低主要材料的费用。

2.3.2 保证规划目标要“准”。在规划中要注重区域生产力布局、城镇化以及与综合运输规划的衔接,在突出区域经济核心和“四大支柱”产业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与晴雨通车能力。

2.3.3 保证综合效益要“大”。要侧重进行公路立体开发,结合小城镇建设,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因地制宜,降低造价、保证质量、保证工期。

2.4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农村公路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和管理上,坚持以质量、效益、安全为核心,依照干线公路路网工程管理的相关要求,加大农村公路监督、指导、协调和服务力度,是保证农村公路的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2.4.1 依法进行建、养、管。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管理,市政府制定的《张掖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使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路政管理、资金筹措、奖惩等都有章可循,本办法执行后,全市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确保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