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6:57:5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学科的魅力,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尴尬化学; 魅力化学; 播种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1-02
今年是百年一遇的国际化学年。化学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人们对化学的误解和疏离却越来越多。化学的繁荣、声誉的改善,关键在于化学工作者的责任心和学科自信心。中学化学教师更是举足轻重,责无旁贷。只有教师感受到化学世界的奇妙、化学科学的魅力,才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深情传递给学生,给他们播种下一粒赞赏化学、热爱化学的种子。播种化学,是每一堂化学课的责任,更是每一位化学教师的责任。
一、尴尬化学:可怕的、工具的、难学的化学
作为一线中学化学教育工作者,深感化学学科确实面临吸引力不强、声誉不佳的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中,中学化学教师学科责任的缺位、中学化学教育本位功能的异化、中学化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偏颇,事实上导致了可怕的、工具的、难学的尴尬化学的境地。
1.可怕的化学。 人们过多地将化学与环境污染、恐怖威胁、化学武器等联系起来,化学给人类带来的似乎只有这些东西。在我国,人们甚至将近年出现的三聚氰胺奶、吊白块、假鸡蛋、假化肥、假农药等重大掺杂使假事件也要归罪到化学学科及化学工作者的头上。我们不能责备那些无生命、无意志的化学物质,更不应抱怨那些发明或生产这些物质的化学家和生产人员,也不应当不理解公众对化学缺乏客观公正认识的原因,而应当反思中学化学教师科普责任的缺位。
2.工具的化学。 问起中学生“为什么学习化学?”的时候,他们大多一脸茫然:“为什么,为考试啊!”。中学化学教育的本位功能异化,把高考这一选拔人才的手段倒置为教育终极的目标,中学化学教育沦落为考试的工具,使培养的学生只掌握生硬的知识模块和零碎的技能,造成了化学学科的工具化和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极度贫乏。
3.难学的化学。 在化学成绩不佳的班级里的多次表明,60%学生认为化学属难学的学科,25%学生因难学而失去学科兴趣,20.9%学生因难学而产生“厌学”。在对高中生进行的有关化学学习的调查中发现,有近1/3的学生不喜欢学习化学,其原因主要是化学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许多物质的性质、制备、检验等涉及大量的化学方程式,很容易混淆,即使当时努力记住了,不久又会忘掉。化学学科成为难学的学科,与教师对化学学科特点的把握与处理不当不无关系。
二、魅力化学:大用的、大美的、大智的化学
面对社会、面对公众、面对学生,中学化学教师的学科认识水平和学科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对化学的认识、对化学的理解。因此,当今的中学化学教师有责任了解化学的过去、发展和走向,了解大用的、大美的、大智的化学,从而增强学科责任感,增加学科自信心,以自身的感受和言行影响社会、影响公众、影响学生。
1.大用的化学。 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宏观上将是研究和创建"绿色化"原理与技术的科学,微观上将是从原子、分子水平上揭示和设计"分子"功能的科学。因此,在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朝阳科学(Sun-rise Sciences)的领域中,化学以其中心科学之重当仁不让地继续在环境、能源、材料三大领域起主导作用。同时,化学秉其"化学"擅变之妙,通过与信息、生命、地球、空间和核科学五大领域的交叉而使自己愈发异彩纷呈。“化学就是未来,没有化学就没有未来”、“化学不能代替一切,但没有化学肯定没有一切”。化学在人类生活中理所当然地继续承载着中心科学的重任。
2.大美的化学。 化学的物质美、化学的结构美、化学的造化美、化学的价值美、化学的和谐美……日升月沉,斗转星移,星河灿烂,天外有天,这是宇观世界之美;山川河流,沧海桑田,百草丰茂,燕舞莺歌,这是宏观世界之美;运动不止,瞬息万变,这是粒子世界之美。这物质世界的神奇之美,恰恰构建了化学的学科美。作为化学教师不但要自己欣赏和感受学科之美,更要通过化学教学过程启发和激励学生认识物质世界之美,使他们从心底产生出热爱科学,并为追求科学的自然美而奋斗终生的意愿。
3.大智的化学。 学习化学,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智慧的力量。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为人类找到一个心灵的家园,一种系统理解世界的方式。这就是智慧。化学不是冷冰冰的知识体系,而是充满人性激情、生命智慧、人生苦乐的交响诗。当我们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化学的时候,化学就像久违的朋友,会张开双臂与我们热情拥抱,让我们在与化学互诉衷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实现认知和智慧的统一。用化学方法探究水的组成,就其思想方法来看,如同侦讯,首先用实验“拷问”,对其“供词”进行甄别,然后分析推理得出结论。通电之后,水变成气体(供词),是什么气体(供词的甄别)?确认分别是氢气和氧气后,分析推理得出水的组成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学生完成实验并得出结论后,用上述比喻让学生反思:我们是怎样让水开口说话的?你听懂它说的话了吗?通过哪些推理,你得出了什么结论?有了这种探究物质组成的思想方法,就不难看出发现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与探究水的组成的思想方法是一脉相承的了。
化学学科的内在规律有很多,变化是规律的核心。无论是质量守恒、还是能量守恒无论是可逆反应还是自发反应,从不同角度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这是化学的核心素养。
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科的灵魂,体现了学科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化学知识是在社会生活中发展起来的学科,只有服务于生活,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要让知识融于社会,服务于生活,就必须掌握其核心素养。我们要用科学知识提高生活质量,而不是用科学知识“造假”以降低生活质量。
总之,化学的核心价值观在于终身学习和科学求实。一句典型的高考试题中的语言就是“化学无处不在”,化学已经融于现代技术、社会和环境之中,这正是化学的核心素养在社会发展中折射出来的巨大魅力,这种化学的核心素养不容忽视,无可替代。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主能力;自主意识
化学教学过程作为一种人文化的过程,教师的讲解毕竟十分有限,而自学却是一项充分吸收并利用知识的有效方法。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呢?
一、培养学生总结性的复习和巩固
化学学习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小窍门就是“整理错题集”,化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错误会反复出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即使不是完全一样,也是“万变不离其宗”。因此,培养学生将自己易混淆的、经常书写错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对物质性质认识错误的题目,合编成一本属于自己的错题集,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学生有目的地、有总结性地收集自己的错题,并能正确改正错误,争取日后遇上这样的问题不再犯错。然而在错题集的整理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根本不会归类,只是单纯地把自己的错题及解题过程重新抄写一遍,然后就不再翻看了。更有甚者,根本就没有改正自己的错题,作业、卷子上的题目是错的,错题集上的答案是另一种错,写了两遍都不对。还有部分学生,以自己不会为由,直接抄袭同学的正确答案。这样就与错题集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完全是浪费时间,没有丝毫作用。教师在这一方面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比如,在讲评作业、试卷的过程中,顺带讲一下上次类似的习题,让学生对这两道题目进行比较,让学生将两道题都整理在错题集上,对比进行翻看。在化学学科习题的整理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学生在整理检验O2的错题时提出: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而在空气中却不能复燃?空气中O2占多少体积分数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同类题检验CO2为什么要用澄清的石灰水而不能用燃着的木条?这样的方法如果被有效利用起来,不仅仅对化学学科的成绩提高大有好处,更对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有极大的益处。
对于部分学生抄袭的现象来说,教师就可以设立一个不同的标准,比如,对于学习成绩比较弱的学生,卷子上错题比较多的学生,就不要一味地严格要求学生一定要把整张卷子都整理出来,可以让学生在卷子上只整理三道题,但前提是教师会抽查让学生亲自进行讲解,这样的做法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所学的知识,正所谓“积少成多”,长此以往,学生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通过这样的整理和反复练习,就能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由易到难,逐步形成自主能力
要想完成好初中化学教学的内容,首先要考虑到的一点就是选择适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课题。在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千万不能用成人化的思想来影响学生。尤其是针对初中化学学科而言,在初三以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化学知识,所以对化学的教学是完全陌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研究,既要考虑到课堂的趣味性,又要考虑到教学深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等问题。不能进行过分的拓展,也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输课文原有内容,这个度就要求教师进行细致的分析,在不断的教学经验中总结。让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乐趣,并不断自主深究,最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举个例子,在进行“化学研究些什么”有关空气组成这一课时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而不是直接“照本宣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要说一说空气中有什么物质,针对这样的物质,你觉得它与化学学科有什么联系,教师对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让学生自主进行探讨和研究,这样就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意识,完成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而在学习完这一节新课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进行氧气、二氧化碳的学习,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新授知识的摄取,并适当地给予一些线索,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穿线成珠”。由易到难,逐步进行自主思维的扩展和完善。
三、开放教学内容,培养自主意识
针对初中生来讲,化学虽然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却是建立在之前所学各门学科之上的一门兼具生活性和理论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按照课本讲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更要注意初中生的素质教育,要让学生产生对未来化学学习的乐趣,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
1.突出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旨在给予并创设充分的条件,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知识的魅力,从而理解知识并应用知识。应该说,这是合理改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诸多问题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创设的条件下,完全进入了所创设条件里的角色,这对知识的掌握很有益处。在这样的条件下,让学生根据所创设的背景进行思考,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对化学教学课堂来说,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利用实验演示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实践的情境中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这才是提高课堂质量的最佳途径。比如,当讲授“中和反应”这一课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在授课时通过活动与探究,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实验方法感受和体验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主预习和自主寻找答案的有趣过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2.善于鼓励学生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中,对学生的鼓励都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疑惑,或者走进误区,因此,教师在学生提出“怪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进行指责和讥讽,而应该善意地进行引导和鼓励,适当给予提示,争取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切忌直白地去评断一个学生说的是好是坏,要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观点进行讨论分析,让大家一起想一想这样的做法或者想法是否合乎情理,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方法。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爱上学习,才能促使学生自主能动性的提升,才能使自主学习教学焕发新鲜的魅力,从而加深学生的自主学习内驱力。
四、和谐师生关系的创设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所谓“教学相长”,传统教学中由于过于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树立所谓教师的绝对权威,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也是惧怕更多一些,这就对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产生了巨大阻碍。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化学课堂上,首先就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问答式教学,而要使用多样化的教学语言,即我们常说的“幽默式教学”,改变课堂气氛。化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严肃的课堂教学气氛对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十分不利,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总是将“这个地方要注意了”或者“这个是一个易错点”等语言时刻挂在嘴边,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导致对学习的厌倦。这是教学过程中应该避免的。教师可以多开发一些幽默的教学用语,从而使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提高,最终使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让学生在学习的兴趣和爱好中不断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总之,初中化学学科作为化学学习的基础,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开端,应当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断完善,如果教学方法没有任何改变,还是和以前的教学一样,难免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排斥心理,也不利于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因此,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势必要成为教学的重点改革方向。初中化学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可以说是从某种意义上的“根本抓起”,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十分有利。笔者在这里衷心希望,各级教师能够善于总结教学经验,不断革新教学方法,为化学学科的创新教学和学生自主能力的提高做出一份应有的努力和贡献,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小兰.提高初中化学裸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1(1).
【摘要】医用化学是医学专科院校开设地公共基础课,多数同学存在对该课程的认识不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本文认为应重视医用化学绪论地讲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等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绪论 讲授 学习 主动性
Emphasis on "medical chemistry,"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ing and inspire students to learn to initiative
Daixing De Yang Xiaoming
【Abstract】Medical College of Chemistry is the medical specialty basic course open to the public,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here i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not high interest in learning, the pap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medical chemistry to teach, stimulate the interest of students from the other three aspects initiative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learn and improve learning.
【Key words】Introduction Teaching learning initiative
医用化学是医学专科院校针对医学专科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对一年级医学生医学公共基础知识、基本实验素质和计量素质等培养的必修内容,也是医学生由中学学习模式向大学学习模式转化的桥梁,从学科角度来看,兼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医用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和训练要求,是医学生今后从事生物领域研究必备的基本技能。大专医学院校所用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医用化学》[1],本门课程讲授了一些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比较概括地介绍了一些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与医学密切相关的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知识。
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教师们总是把重点放在对后面相关章节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对第一章的介绍甚至是一代而过。虽然本章并没有对具体知识点的介绍,但它是医用化学教学的开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绪论讲授效果如何,能否引起学生对学习医用化学的重视和兴趣,对教师以后的教学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本章的教学效果对以后的教和学都有巨大的影响。 就此笔者认为在一章的教学中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又是学习的终极目标,有了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学习;有了学习兴趣,学习会变得格外轻松。学习兴趣来源于学生对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和课程内容、形式的吸引力,有赖于教师个人素养的影响,取决于学生对自身优越的认识和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的期盼。怎样能让学生对化学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1 在讲授中用设问的方式介绍课程的内容,产生吸收力。在绪论中,教师在向学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研究对象和范畴时,可以将一些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到的、和医学相关的部分章节内容以设问的方式进行处理,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胶体溶液一章中要讲到高分子溶液对溶胶的保护作用[2],我们可以设问“为什么会形成胆结石、肾结石和肝结石?怎样防止结石的形成?这个问题我们将在胶体溶液这一章内容的学习中得以解决。”在电解质溶液一章中要讲到正常人体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1,2],我们可以这样设问“正常人体血液的pH为什么总能维持在7.35-7.45之间?同时‘正常人体血液的pH总是维持在7.35-7.45之间’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信息,生了病的人体血液的pH可能会小于7.35或大于7.45,那么如果小于7.35或大于7.45又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将会在电解质溶液一章内容的学习中接触到。”在溶液一章中要讲到输液原则,我们可以这样处理“我们都知道,对于重症病人,通常可以通过输液等方式进行治疗,那么给病人所输溶液的浓度有怎样的要求呢?如果所输溶液的浓度偏大或偏小,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呢?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会通过溶液一章的学习得以解决。”通过设问,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教学效果显著。
2 适时地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每一名学生都对自己有优势的课程感兴趣,而有无优势实际上是多次外界反映在学生心理上的一种感受。我们可以在化学课的绪论讲授中,唤醒学生对某方面的优势感,从而培养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千万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化学基础差,有着先天不足,从而放弃努力,厌倦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如在讲到化学研究的对象时,可以通过对HCl举例,让同学说出它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并及时地做出“同学们回答得完全正确”、“同学们的回答是基本正确的”等评价信息,在讲化学与医学科学的关系时,可以这样去讲“我们都知道,在给病人打针(或输液)时,首先要对病人打针部位的皮肤进行消毒,所用的溶液是多大浓度的什么溶液?”对于这样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同学们都能回答正确,同样应该给学生及时地加以肯定,并引出“怎样才能配制出消毒酒精溶液呢?酒精除可用于输液消毒外,还有没有其它用途?”通过这样的暗示和鼓励,同学们在化学课程的学习中会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会很好。
3 充分展示教师良好的综合素养,用个人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华东师范大学易凌峰博士说:“老师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即合格老师,优秀老师,魅力老师。”要做一名有魅力的老师,应具备很多特质,主要应具备以下几点:一是具有健康的人格魅力,能够用健康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学生,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影响学生。只有具备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满腔热血育英才,才能对学生产生震撼心灵的力量,并拥有持续的影响力。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所以“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二是具有睿智的学识魅力。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古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说,作为教师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准,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革新。能做到:事先而思,行而有序;事中而思,行而不迷;事后而思,知而有得。教师的知识面不应该局限于自己所教授的那门学科上。一个知识、技能广博的教师总能给他的学生带来惊喜,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惊喜。三是具有阳光的心态魅力。教师的阳光心态是一种健康、平和、宽容、大度、崇高、自信、积极的心态,是一种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化阴疆为阳光的心态。教师要以兢兢业业的事业观和快乐的生活观影响学生,以自己渊博的知识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完善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影响学生,这样的教师才能充分的受到学生的爱戴和欢迎。四是具有走进学生心灵的魅力。以尊重、理解、信任去唤醒激励学生,把欣赏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尤其是能尊重那些犯过错的学生和有严重缺点的学生。尽管教师也会批评学生,但至少不会体罚和污辱学生,而是很婉转地让学生接受,以致于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能走进学生心灵。
二 在讲授中强调化学课程的重要性
20世纪下半叶,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标志是分子生物学的兴起。从分子水平上理解生物体和生命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从化学的观点去从事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 。这种发展趋势不仅对化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使得化学在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基础课中提到了更高的战略地位。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许多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跟化学相关,比如: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在的讲授中对于化学重要性的讲解应从以下两点做起:一是通过多媒体幻灯片等手段向学生展示化学与医学之间的联系,比如麻醉剂、消毒剂、西药、人工器官等。二是介绍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性,通过维生素和青霉素的发现故事,并加入相关科学家的事迹介绍,以及发现过程中的趣闻等。如青霉素的发现过程。1928年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在一次偶然的实验中发现第一代抗生素青霉素,虽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但是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加上他化学底子比较薄弱,一直没法找到富集浓缩青霉素的技术,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临床研究使用,弗莱明只好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直到1940年在牛津大学工作的科学家弗络里和钱恩提取出了一小匙青霉素证明其临床应用的价值[3]。通过这些小故事和趣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阐述了化学在医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简要介绍化学学科的发展对现代医学研究进展的影响。
三 在讲授中介绍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必要因素,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除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总结、复习外,更应根据化学课课程特点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中的许多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化合物性质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而获得的。因此,在化学学习中必须重视对实验进行正确的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照、联系,从而掌握化学知识。二是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相结合。化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它既有具有文科学科的特点,同时也具有理科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做到在死记中理解,在理解中死记。如溶液渗透压的计算,公式是P渗=icRT[1](P渗=C渗RT),要计算渗透压,首先要知道公式中的ic (C渗)指的是什么样的浓度,对于溶质分别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时怎样计算ic (C渗),对于这个问题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正确的计算,而对于哪些化合物属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则需以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记忆。
参考文献
[1] 庞茂林 医用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2
[2] 牛彦辉 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5
1.在教学目标中凸显化学学科育人价值
化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变化的角度看世界,从微观角度来理解变化,用微观理论来指导化学研究和物质转化,用辩证观点来认识化学物质,用科学的价值观来认识化学在推进人类文明、保护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在设定教学目标时,教师要兼顾三维目标。目标的设定要充分结合知识内容的特点,发挥化学知识的载体作用。目标设定关键在准,不应盲目贪多、求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定,要做到具体明确,充分体现出相应的化学知识在育人中的独特作用。教师要合理设定三维目标在教学中的比重,避免出现游离于化学知识与技能而空谈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现象。
2.精心组织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育人素材
教师要善于从各种渠道搜集有利于化学学科育人的相关素材并进行精选,充分发挥化工生产、环境保护、化学实验、化学史等内容在学科育人方面的载体作用,帮助学生形成包括元素观、微粒观、变化观、分类观、辩证观等在内的科学物质观。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紧密围绕设定的教学目标,一是要有典型性,通过对精选的典型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来提高学科育人的效率;二是要有逻辑性,在梳理好化学知识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教学内容之间的顺序和相互关系等问题;三是要有发展性,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3.增强参与体验,倡导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思考与动手、独立和合作、探究与验证、科学与人文等各方面关系的基础上,灵活选用实验、讨论、竞赛、游戏等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形象生动地解释化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体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学科育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使用工具和搜集证据、处理数据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增强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感悟科学精神,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探究式的教学要适时适度,循序渐进,不能盲目追求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4.营造合作、民主的科学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尊重科学、分工合作、乐于倾听、善于表达、敢于质疑,并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要精心设计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要创设足够多的师生交流和学生间交流的机会,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实践、表达,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从社会、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挖掘育人资源
教师要及时关注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生活中和化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与化学教学紧密结合,既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培养学生从化学视角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充分利用科普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在明确任务的前提下提供学生参观、体验的机会:要善于捕捉和利用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学生在回答、讨论、实验、作业等方面的表现,挖掘其中的育人素材,及时调整教学,使学科育人及时到位、润物无声。
6.加强过程评价,丰富评价形式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与评价,尤其是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问题讨论、分工合作等,分析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给予过程性、激励性的评价。教师要及时评价并建立档案袋记录,通过分析评价记录发现学科育人价值实现中的经验与不足,及时调整后续教学。
二、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
1.全面树立育人意识
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是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育人的基点。教师必须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统一起来,树立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融合育人内容,实现学科育人目标。在育人过程中,教师不能孤立地从化学学科出发来思考问题,而应协调好各相关学科,尤其是自然科学学习领域的相关学科,用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问题。化学学科育人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也要关注作业、社会实践等课外环节中育人价值的实现。
2.努力提升专业修养
教师要从化学学科专业修养的角度深入剖析化学教学内容的内涵与外延,提高对学科育人价值的理解和把握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育人视野,丰富育人素材。教师还要善于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基础,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行为品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培养作出整体安排,明确各年段的学科育人要求,做到层次化、系列化,由浅入深,一以贯之。
3.提高行为示范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知识结构、治学态度、道德品质、人生准则、处事规范等方面体现自身的人格魅力,起到榜样示范作用。教师的示范要细腻、自然,不能带有自我炫耀或说教的色彩。
关键词:高中化学;导学过程;师生关系;课堂氛围
作为高中化学课堂的老师,为了更好地创造具有活力的课堂,需要在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征的基础上,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逐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为课堂注入更加新鲜的血液。本文根据目前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对如何改善教学中的不足,完善教学,提高整体的有效性,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谈以下几点。
一、注重导学过程
化学具备双重的学科特征,即文理兼备的特点。在文科特点上,化学学科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记忆背诵,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与默写;在理科的特点上,化学学科也考查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所以说,在化学学习之前,老师需要给学生做好良好的导入工作,让学生在理解化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很多高中生在从初中转入高中时,对化学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内容的了解仅仅停留在初级浅显的理解层面上。这就要求高中化学老师在面对学生时,尤其是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时,不要急着去给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而应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概思路和脉络,对高中化学学科需要掌握的内容与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对学习套路和方法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归纳,让学生在真正接触知识之前,有一个整体的思路和理解。合理的导入过程,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活力,让学生以更饱满的激情和活力投入课堂学习中去。
二、师生之间进行互动
互动课堂就是指学生与老师之间有语言上的交流、思维上的理解、意识上的共鸣。高中化学课堂也是如此,既要有老师的讲解,又需要学生的反馈。很多老师因为课时的有限以及教学进度的压力,往往会将一些课堂互动过程省略掉,将课堂上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高中生在课堂上只有听课的过程,却没有自己表达观点的过程。高中化学课堂相比于初中课堂本来就会更加严谨和枯燥,如果在课堂上老师过分注重应试压力,那么高中化学课堂就会变得更加无聊和枯燥,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兴趣。这就要求高中化学老师要意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主题,而不是让学生成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化学老师应该留出一定的课堂时间,多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的反馈。互动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让学生知道老师想要表达什么,让老师知道学生不足的地方在哪里。这就需要高中化学老师要更加尊重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反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学生只有多参与课堂教学,才能提高课堂的活跃程度,才能更好地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比如,在学习关于“铁”的化学知识时,在化学实验上,老师要多让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化学式的记忆检测方面,老师要让学生多进行默写与背诵等。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才能更好地焕发活力与生机。
三、创建良好课堂氛围以及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尤其是对于学生来说,很多时候容易因为个人主观上对老师的喜爱与否影射在一门学科的学习上。也就是说,一个老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化学老师,还要有意识地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通过对老师个人魅力的认同与赞赏,能够以更高的积极性融入教学环境中去。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高中化学老师有意识地去建立。比如说,在课堂上,老师不仅要做到与学生互动,还要在互动中做到让好的学生更好,让学得不好的学生能够有所提高,让骄傲的学生得到警醒,让自卑的学生得到鼓励等。在课后学习中,老师在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从而增进师生友谊。高中老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去创造积极有活力的课堂环境,比如说,当课堂气氛比较低落时,老师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是小笑话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活力太足,老师要确定能够掌控全局,稳定住学生的情绪,让课堂在一种富有活力与生机的状态下进行。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课堂的活力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广大化学老师有意识地去培养与创造,努力让课堂充满活力的同时也高效并举,让学生在课堂中多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得到提高与进步。老师还要努力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关系推动教学效率的发展以及课堂的积极性。在生活中,老师也要多关心学生遇到的难题,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让高中化学课堂迸发活力。
通过几年的新教材的教学,我注意到:原来的化学尖子生,到了高二却成了化学学习的困难生,还有很多学生反映高二化学难学、跟不上。经过调查、了解到有以下几种原因,并简单地提出几点建议:
一、选修课程知识量、难度突增是学生感到化学难的重要原因
高一化学课程,教材内容理论性不强,要求不高,还比较富有趣味性,学生学习起来相对较为轻松,而高二只有化学学习较为突出的才选修化学学科,所以化学班就集中了化学学科的尖子,正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强碰强,尖碰尖”。原来的优势一下子没有了,心理上就有了很大负担。在加上选修化学的教学要求、知识层次明显加深,深广度也有较大拓展,知识体系也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的特点明显增加,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大幅度提高,化学语言的抽象程度剧增。但是学生的思维还没有得到必要的训练,一时还不能适应。这就使得不少学生产生化学难学的想法,进而影响到学习化学兴趣,再加上主动性差,最终成为化学难学的“导火索”。鉴于这种原因,我认为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标的指导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恰当的处理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深广度和难易度,力避“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预习提高、探究讨论、归纳对比、实验演示、实践训练等,通过化学模型、实物教学、图表以及声像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把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扬化学学科之长,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效率,以解决选修化学知识点多、内容难的问题。
二、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误导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化学
个别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及指导思想领悟不到位,认为高考只考语、数、外三科,化学仅仅是过关考试,同时受高考考生人数以及学校利益的驱动,大力宣传语、数、外三科的重要性,甚至增多语、数、外三科的课时,减少选修课时,误导学生,从而使一部分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语、数、外三门的学科上,放松对选修学科的学习。同时,由于学校甚至上级主管部门的不重视,只重视高三的高考,高二化学教师的教学任务非常重,许多教师是既教选修,又带必修,教学精力分散,准备不充分,又没有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疲于应付课程教学,无法充分发挥化学学科教学的特长,更无法体现自己的个性教学,形成:“教师教法呆板、学生学习不在状态”的不良局面,课本知识得不到及时巩固。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一方面要大力宣传新课改精神,认识到新课改的意义、方针和指导思想,深化素质教育,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改革精神和改革方案,开足选修课时,调配师资,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思想上重视化学学习,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若能做到这些,那么,化学学习困难问题的问题将迎刃而解。
三、实验设施不完善,也导致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一个原因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实验,所以新教材插入很多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以及一些物质的生产流程,新课程标准强调实验对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但是,很多学校受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开展实验教学,甚至连演示实验也不能做好,更不用说学生实验了。久而久之,学生感到学习化学枯燥无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敷衍了事,这样一来,感到化学难学也是理所当然了。所以我们行政部门不能光空喊重视教育,还应加大教育投资力度,重视化学实验的开设和运转,并建立专门的指导和监督机构,进行督管和指导。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量做好每一个实验,特别是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过程。在一些环节中巧设悬念,使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体验化学的魅力;在实验研讨中提升兴趣,进而强化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那样:“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逐渐形成强烈的学习动机和爱好,进而发展为最重要、最强大、最有效的学习动力。化学学习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了。
四、教师观念陈旧、学生学习方法不灵活是化学学习困难的又一重要原因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的教学方式。所以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很累,也很精彩,而学生只是个被动的“观众”,“你讲什么,我听什么”。充其量学生只是个能喝彩的“文明观众”,盛装知识的“容器”。这显然是与新课程“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理念是有差距的。学生纯粹是知识的容器,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得不到张扬和发展。相反,如果把学生的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发现、探究、思考、研究的活动过程,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会将学生的“我学会”转化为“我会学”。在思考、讨论、归纳、探究、交流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注意观察,不断发现问题,想法设法克服困难,吃透新课改精神,所谓的“化学学习困难”问题将不是一个问题。我们只要不放弃思考和研究,不断丰富我们的教育思想,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我们化学学科将是一门最受欢迎的学科。
摘 要: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应积极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实验教学。
关键词:高中化学;创新能力;实验教学
教育的真谛是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正是点燃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载体,化学教师应该积极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新教育。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化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始动力,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和应用化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其方法有多种,有从实验入手的,也有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入手的,还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为突破口。例如,设计巧妙的问题情境,是探索科学原理的向导,也是催化学生积极思维的源泉,学生因好奇而去思考探索,创造性思维也由此产生。如果教师选取一个灵活性的问题,积极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发散性思维,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再引导学生精心收敛思维。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而且能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立性。
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选取活动内容的时候既要重视其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又要重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使各类实验交替进行,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做好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机配合,强化学生的协作学习,达到学生动有所思、思有所获,真正满足情境体验的要求。此外,化学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生活是结合化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大课堂,当学生回归到从化学视角观察实际生活问题时,探究兴趣才能持久,问题空间才能更广阔,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的追求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化学教师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努力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新时代的教育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渔”,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发掘知识的魅力所在,真正学会运用知识进行创造。
参考文献:
刘电芝.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9).
关键词:高中学生;高中化学;学习积极性;有效策略
现代教学不仅要求提升教师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求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而为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实现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其中一个应该引起教师高度重视的环节,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的学习知识点,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得以提升。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有助于调动学生化学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
为了有效调动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现方式的多样化,教师不仅要通过外界的一些方法与技巧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采取一些措施,使学生从内心对化学学习产生激情。本人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人认为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对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目前高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来讲,部分学生能够意识到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不仅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而且是一门对生产生活也产生重要影响的学科,学习化学学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部分学生则对化学学科没有十分清楚的认识,只知道进行化学学科学习是为了应对高考,因此,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学习理念,进而从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教师的教学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该引起重视的一个环节,就是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不同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沉闷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即便学生原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也会因为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变得较为低落,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注重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那么,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也会逐渐活跃起来,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化学课堂教学的乐趣,愿意积极主动去思考,进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高涨。在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积极性,主动的去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有效途径。高中化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一旦对某件事物感兴趣,那么,他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关注该事物,主动的研究该事物,进而有更多的收获。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学生的学习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上,也不应该被动的对知识点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积极主动的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助于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本人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注重将学生兴趣的培养与化学学科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化学学科学习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在没有教师催促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研究。
四、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为了有效增强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的化学成绩较为优异,学生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也积极性较高,而另外一些学生的化学成绩一般,尤其是一些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严重困难的学生,逐渐失去了学好化学这门学科的信心。可见,学生是否有学好化学学科的信心,直接影响到学生化学学科学习的有效性。这就启发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化学学科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信心人手。
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学好化学学科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只要努力并且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学生一定能够有效的掌握化学知识点,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学生只有树立了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信心,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进行学习,切实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五、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结果整个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枯燥,教师自然难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提升课堂教学活跃度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例如:本人针对讲解的知识点,对学生设置一些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学生积极的展开小组讨论,学习积极性被很好的激发。
六、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在化学学科教学中进行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全的人格品质。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以渗透心理教育为契机,使学生在获得认知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有机地协调发展。
一.情绪饱满,关爱学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
化学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决定了教学双方都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方能感受到化学学科的魅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以满腔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是对化学学科的感情,教师要由衷地喜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种喜爱既是外显的,也是内敛的。作为一位教师,学会情绪调节与控制,要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对课堂气氛、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教师每上一节课都能保持面带微笑,充满激情,信心百倍,衣着得体,言语铿锵,抑扬顿挫,势必能先声夺人,使学生为之一振,整节课声情并茂,迭荡起伏,节奏明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教材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而产生学习兴趣,发生共鸣。学生在教师情感的影响下,化学学习成为他们向往的活动,进入化学的乐学状态。学生在教学程序引导下学习活动便顺利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信任、体谅、积极主动,使学生如沐春风。“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样,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自信心都得到了最有力的强化,学生岂有学不好之理。
二、因势利导,奋发向上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创设问题情景能有效触及学生的情绪和精神领域,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寻求知识目标,发挥自己的潜在动力去突破难点。
兴趣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又是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创新、发展思维、激发主动学习的原动力。学生的兴趣总是在他们的创造欲望得到充分满足时才能进入最佳状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然而,有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人生观、价值观的取向出现“偏差”。针对这种现象更需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全身心地情感投入及思想教育的渗透,使一些意志薄弱的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不再失去信心。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他们的心灵就像一块块绿洲需要阳光雨露,需要关怀与温暖,这样他们才能健康成长。
学生因学习中的挫折而迷失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后,在教师“和风细雨”式的点拨下,及时知迷而返,重新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自我,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陶冶学生的精神世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注重方法,创新个性
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基本素质是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认为是产生知识的“知识”。英国物理学家贝尔纳说过:“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拦才能的发挥。”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注重科学方法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
四、激发斗志,发奋图强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认知;教学设计
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共同主题。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基于核心素养优化教师的教学认知,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从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且艰巨的任务。没有教师对核心素养的深入理解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育改革只能是空谈。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余年,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是教师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经验的影响,主要围绕着“知识与技能”的一维目标进行教学。[1]教师的育人意识淡薄,育人能力缺失。[2]以教科书为中心,只想准确地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旁观者”,学生的热情、主动性、怀疑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泯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学化学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从“教书”转向“育人”,也就是说不能再单纯地从化学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化学教学,而必须从人的素养提升的角度来理解。2012年2月,教育部颁发《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须做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这些都要求化学教师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和教学行为上都要发生重大改变。作为高中化学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使命,必须将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诉求,转化为教师的教学理解并付诸实践。在这种新形势下,优化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认知尤为重要。
二、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流程——以“苯”的教学为例[3]
教学认知的建构和发展必须根植于教学实践。因此,基于一定的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研究,是培育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PCK(学科教学知识)、PCKg(学科教学认知)构成要素研究[4]的基础上,把对教师教学认知提升的重心放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上,提出了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流程(如图1)。“发展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是进行化学教学的统领性观念,它是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的基础。首先,教师应该对核心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有深入的理解。其次,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旨,分析教学知识,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知识等。然后,选择教学内容,准确制定教学目标。最后,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学习任务。课堂情境设计和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是学习任务设计的关键。通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与教学情境持续互动,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充分理解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
核心素养是21世纪个人终生发展和适应社会变迁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对三维目标的传承、整合、提升和发展。[5]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学科化、具体化、情境化,它关心的是一门学科究竟对一个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有什么样的贡献,而不只是本门学科的具体知识内容。不同的学科的核心素养有着不同的内容要求,但他们互相联系渗透,共同支撑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化学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全盘否定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清晰地认识到高中化学对于学生成长独有的意义和独特的价值。化学学科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化学基本观念、思想方法、思维能力、价值观和科学伦理观念的形成。[6]
(二)全面分析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化学教学知识包括化学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等。准确把握高中化学学科教学知识,是顺利完成教学,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保证。1.挖掘整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认知的基础。化学教师要认真学习新修订的课程标准,融合课程理念,把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1)追溯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在化学知识的形成阶段,充满了化学家的智慧和科学精神,蕴藏着丰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饱含着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如“苯”的教学中向学生呈现苯的发现过程、凯库勒苯环结构假说提出的过程,就是科学探索过程的再现。教师追溯化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领略创造者的思考,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让学生逐步领悟自然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理论从“猜测、提出假说——证实或证伪——修正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习研究物质的方法,对于培养科学精神品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2)提炼化学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科基本观念是对学科知识更高层次的抽象和概括,在学生学习具体性知识时起统摄作用。教师在对具体化学知识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提炼知识背后隐藏的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思想方法。如“苯”的教学中抓住苯环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体现有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也凸显利用物质的结构推断物质的性质,利用物质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结构的化学思想观念。运用恰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悟最本质的、最精髓的学科思想。(3)发展化学学科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在一切能力和核心素养中居统摄地位。在化学教学中应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进行思维训练。如让学生对苯分子的结构进行推测,继而根据分子结构推测苯的化学性质。学生不断进行证实或证伪,感受形成科学结论所需要的证据和寻找证据的途径。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实验探究”等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7](4)揭示化学知识的价值培养学生化学学科价值观,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也是化学学科的价值体现。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贴近社会,充分揭示化学知识的价值。如在“苯”的教学中联系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苯的危害等,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等。2.深入了解学生知识教师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扮演转化者的重要角色,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是实现高效率的转化的前提。如“苯”的教学,教师应该了解所面对的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学习苯的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结构特征和一些特征反应,“苯”的教学要以此为基础。但此时学生有机知识储备并不多,教学中应注意不能随意补充知识(如苯的磺化反应等),更不能将知识面拓展到苯的同系物等。教师应该观察和深度研究学生,包括知识能力基础、学习心理、认知方式、错误概念、学习困难以及学习效果等。[8]
(三)准确制定化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保障。深入理解核心素养和化学核心素养的本意,根据化学教学内容与特点和学生在某一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与表现形式,准确判断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中所起的作用,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如“苯”的学习目标如下:了解苯的主要物理性质,掌握苯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的化学性质,培养科学探究和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对“结构—性质”关系的认识;参与苯分子结构的探究过程,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品质和逻辑推理能力;了解苯的用途、苯的毒性,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绿色化学观念。该学习目标涉及“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科学探究”“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
(四)精心设计学习任务
精心设计学习任务,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化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或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探索、交流合作的平台,开展体验式、探究式、建构式的学习,形成思维观念和探究技能,感受化学学习的价值和魅力,发展化学核心素养。在“苯”的学习中,设计的学习任务,如表1。总之,利用某一教学主题对化学教师进行教学认知培育,让教师掌握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不但能促进该主题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能充分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提高其专业水平。化学教师对教学内容理解越深刻、对学生了解越深入,教学目标把握越准确,设计的学习任务越有针对性,越能发展学生的化学素养。
三、优化高中化学教师教学认知的关键
根据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对高中化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以及现实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师的教学认知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超越化学学科知识理解化学教育的本质
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学生核心素养本位转型。化学教师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设计还是教学方法设计方面都应该针对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从而真正实现为素养而教,让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基本观念,提升化学思维能力。
(二)善于挖掘课程文本中的育人潜能
教材中呈现的只是静态的知识的结果。教师除了要能够从整体上感受和理解知识内容,分析知识的深广度,还要挖掘知识的内涵价值,蕴藏的化学基本观念、思想方法,所经历的思维过程的价值,以及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情感态度的价值等,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层面来构建教学。
(三)重视学生知识,关注学习活动组织
一定要改变学生无条件接受知识的现状,从关注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度转向关注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关注学生的化学学科思维能力、品格品性的实际变化。学生是在基本的化学活动中获得经验的,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知识生长、知识应用,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四)突出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教师要揭示化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强调知识的应用,把知识融入情境之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境设计要紧扣化学教学内容,指向要明确具体,避免徒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心理发展规律;要有一定的思维负荷,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要新颖多样,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突破化学知识的重难点。化学教师还需在具体教学实施中观察示范、支持鼓励、启发引导,进行互动和情感交流,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科学精神。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我们提出发展核心素养;对教师,我们进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认知培育优化,鼓励他们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推动核心素养的落实。将核心素养从一套理论框架落实到具体的教育中,进而真正实现育人功能是高中化学教师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该借助这一改革的契机,深化对高中化学教育的理解,发挥化学学科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53.
[2]赵学昌.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2):51-53.
[3]朱鹏飞,徐惠.“苯”的教学设计[J].化学教学,2014(1):40-43.
[4]梁永平.论化学教师的PCK结构及其建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2(6):113-119.
[5]吴星.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J].化学教学,2017(2):6-8.
[6]王云生.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确定[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2):7-9.
[7]徐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61-63.
化学在当今的社会生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化学实验能力与技能。我们的教育实践证明,化学作为能产生知识的科学方法在人类的学习过程中远比知识的掌握更为重要。新课程教材与原教材相比,现行高中化学新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构建了更为丰富的方法体系,更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下面我结合化学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认知。
一、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化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所以要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不同特点为依据来寻找解决的办法。首先化学与多种学科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在学生对所教内容缺乏兴趣的时候适时插入一些与化学相关的课外小知识或实际生活的应用来集中学生注意力;其次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设计,将所教的内容形成一个连贯的整体,使学生能够保持对化学的热情;再次要因材施教,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以及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案,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知识的成就感。
二、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施教学的基础,语文课堂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在化学课堂中经常会表现出两种极端的课堂气氛:一是在学习内容十分抽象,在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的情况下,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课堂缺乏气氛,如果教师不及时引导调整,则很容易因为这一个难点而影响到整堂课程。二是表现在实验课中,虽然学生有较强的积极性与兴趣,但是可能因为学生预习工作做得不好而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上盲目混乱,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化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理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接纳与理解程度,直接对化学课堂教学产生影响,同样一个概念或定律由不同的教师教,会有不同的效果。试想教师对化学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准确又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呢?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学成效,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仍旧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将会使自身的教学失去竞争力,使学生失去竞争力,同时使提高化学教学成效无从谈起。
三、根据化学特点及教学规律实施教学
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化学教学要根据学科特点与教学规律来实施的。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先生说过: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更可以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时、适度地把氯气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等有关化学史的内容融入课堂,我们不仅可以追溯到化学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提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态度和科学思想,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化学教学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指导基本科学方法。新编高中化学教材是以适应素质教育为宗旨,吸收近年来我国中学化学教改的成功经验,按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编写而成的。从教材设置的内容能力培养目标来看,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认真研究教材所蕴含的能力要素,分阶段指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科学方法。
四、多元化教学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很多的方面。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位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化学,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与总结问题,使学生在课堂这个重要的学习阵地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化学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在这些特点中也能发现化学学科在学生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只有充分认识到化学的这些特点,才能够在化学教学中使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同时能够使课堂教学成效实现最大化。化学中有学科自身的概念与语言,这些概念与语言是为了在研究与交流中更加的方便,如最基本的元素概念以及一系列化学定律与理论,这些定律与原则是化学有的,同时具备严谨性,严谨性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要求,是符合科学精神的,但是这些理论的严谨性很容易使学生望而生畏、难以理解,阻碍了学生直观地发现化学的魅力。在化学的概念和一些理论当中表现出的另一个特点是抽象,如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化学教学内容充分的理解。从化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化学与实验是密不可分的,而且每次实验技术的完善与革新都会引起化学的进步,化学实验是检验化学理论的唯一标准,相比较高中教育中的其他学科,化学学科更加依赖于通过动手来发现规律与验证规律。
具体到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思维,重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重视应用实践检验理论的真伪。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如与物理学与数学的联系十分明显,在化学中经常可以发现研究一个化学问题需要运用大量物理与数学知识,无论是在计算方面还是在量变质变的研究中,物理知识与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深入认识化学规律,所以化学具有与其他学科联系紧密的特点,一定的物理或数学知识是研究化学的必备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省漯河实验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