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时间:2023-09-20 16:58: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态旅游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第1篇

按照局里统一部署,陈清亮副局长率领赴宝鸡调研组先后深入XX市XX县、XX县、XX县、XX县、XX区、XX区及高新区等七个县(区)和XX市文化旅游建设开发管委会,就开发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工作开展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一、XX市秦岭生态旅游发展情况和取得的经验 秦岭横亘XX市6个县区56个乡镇。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旅游名市的思路,依托秦岭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景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总体发展情况

目前,全市依据秦岭资源发展的a级景区有11个。其中4a级景区2个(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XX县凤凰湖景区),3a级景区7个(红河谷森林公园、青峰峡森林公园、钓鱼台风景区、鸡峰山景区、古大散关景区、嘉陵江源头景区、灵官峡景区),2a级旅游景区2个(炎帝陵景区、黄柏塬生态景区)。有森林公园1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4个、市级3个。在XX市区和秦岭北麓还建有中华石鼓园、茵香河休闲旅游区、燃灯寺、XX县紫柏山景区等。加之以法门寺、五丈原、青铜器博物馆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景区和以秦岭北麓农家乐为代表的农业休闲旅游点,初步构成了XX市秦岭人文生态度假旅游产品体系。

(二)人文生态资源情况

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宝鸡是历史上周文化、秦文化的发祥地,又是秦文化与巴蜀文化的交融地,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佛教圣地法门寺享誉世界。古三国遗迹五丈原、陈仓道、褒斜道,西周谋略家姜子牙隐居地钓鱼台,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息地炎帝陵等历史文化古迹在国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两当兵变遗址、双石铺工合运动遗址及宝成铁路修建地灵官峡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最古老的民族羌族的故里遗存着丰富的民族习俗。宝鸡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手工艺品已创出品牌。

生态旅游资源十分富集。秦岭是陕西自然保护区分布的重要区域。在宝鸡境内,有太白山、紫柏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牛尾河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柏塬自然保护区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舒爽宜人的气候环境,清流跌宕的溪水流泉等自然景观。秦岭主峰太白山属于典型的第四季冰川,极具地质学意义。其植物物种极其丰富,随海拔变化而变化。位于XX县的鳌山,是陕西第二高峰,动植物种类繁多,石海遗迹遍布山坡,山间云雾缭绕,数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绝佳探险之地。秦岭宝鸡段共有峪道11个,其中6个具有旅游开发价值。西汤峪的温泉、太白山,赤峪的红河谷,斜峪的褒斜栈道及青峰峡,伐鱼峪的钓鱼台,茵香峪的鸡峰山,青姜峪的炎帝陵、大散关、嘉陵江源头、通天河等度假休闲景区已具备一定的接待能力。XX县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也将成为我省重要的生态农业观光区。

(三)宝鸡秦岭生态旅游发展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XX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旅游产业领导小组。以创建旅游示XX县为抓手,县委、县政府每年出台发展旅游工作的意见并进行任务分解,明确了项目建设、投融资管理、行业管理、宣传营销等工作职责,纳入年终考核。坚持一年一个新亮点、一年一个新看点,积极打造七彩XX县大秦岭的会客厅旅游品牌。实施212省道秦岭至县城段旅游产业带建设。开通了全省首家县区旅游专列和天天游旅游大巴。XX县突破军事安全区、自然保护区等多种因素制约,解放思想,创新思路,走差异优化发展的路子,举全县之力,把生态休闲产业作为富民强县,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休闲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落实县级领导包抓机制和人大、政协调研机制,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列支生态休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宣传促销、项目建设和奖励扶持。XX县确定了打造秦岭国家公园核心区、建设一流省级重点示范镇、创建国家5a级生态旅游区、建设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的太白山旅游区发展战略定位,坚持显山、露水、强区的开发建设理念,实施太白山一起拆迁。不断健全完善太白山管委会职能,建立了旅游区独立的财税管理体系和国土、工商、公安等政府机构。

2、积极开展融资招商,开发建设景区。XX市组建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由市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管理,负责招商引资工作。建设了茵香河文化旅游区。该区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高端居住、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XX县、太白、XX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积极设立旅游发展资金,制定优惠政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成果显著。XX县去年采取bt、信贷、基金等多种模式招商引资,合同资金29亿元,到位资金11.22亿元,去年新开工项目25个。 2012年,XX县先后引进北京万景、西部投资等知名公司投资建设黄柏塬、乡村度假公园等项目。XX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酒店等服务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旅游接待条件。

3、改善人居环境,激活县域经济发展。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XX县着力打造凤凰湖景区,改善了县城的环境面貌。XX县坚持一街一景原则, 景在城中、城在林中,旅游地产开发悄然兴起。大量的游客和外来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消费市场,不仅实现了农民增收,也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旅游规划不健全,开发无序盲目。个别县(区)、景区至今未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景区建设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深度不够,缺乏差异性,旅游产品的同质化较为严重。

2、部分景区管理体制不顺。少数景区由企业和当地政府或由政府的不同部门共同管理,推诿扯皮时有发生。个别山岳型景区土地使用权和林地使用权不清,严重影响开发建设。一些景区周边乱搭乱建、环境较差。

3、旅游景区可进入行不强。部分重点景区之间没有连通道路,无法形成环线。一些景区连接交通主干道及游客聚集地的路况较差。

4、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合力。宣传促销形式较为单一,各自为战,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效能。部分景区因经费等原因,无法开展宣传促销活动。

5、投入不足。由于融资能力较弱,旅游投入与开发资金需求的矛盾十分突出。内生动力机制不完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因为资金短缺及投资商选择不严,一些旅游景区建设粗放、配套差,缺乏市场竞争力。旅游规划、宣传促销、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欠账较多。

6、旅游人才缺乏。XX市旅游规划策划、旅游资本运营人才极度缺乏。生态旅游景区大部分职工来自于林场。其旅游服务理念、服务技能较为欠缺。

以上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宝鸡生态旅游发展,应下力气尽快解决。

三、关于加快大秦岭宝鸡段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规划体系建设,指导秦岭北麓地区科学发展

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科学保障。坚持以规划为先导,推进秦岭地区生态旅游产品合理布局,是大秦岭宝鸡段旅游产业发展的迫切要求。目前,省旅游局正在修改完善《大秦岭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该规划通过后,XX市应结合区位优势和生态旅游资源特色,组织编制大秦岭区域节点规划,为秦岭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太白山、青峰峡、黄柏塬、天台山等重点景区要进一步加大旅游区发展规划提升和完善,要加强旅游项目的策划和包装,科学确定景区的主题定位、功能定位,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产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利用旅游资源开发的成果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实现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严格控制旅游强度和旅游区域,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承载性和可更新性。

(二)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旅游度假圈协调发展。

由省旅游局牵头,相关市、县(区)参与,共同搭建大秦岭生态旅游度假圈开发建设的跨区域平台。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打破行政界线,找准各自资源的互补性,避免重复开发建设。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信息互享、线路互建、宣传互动和组团互惠的发展格局。

(三)坚持特色发展,打造旅游精品

太白山、青峰峡、黄柏塬、天台山等资源特色鲜明,交通便利,有打造成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国际一流旅游产品的潜力。XX市要推动秦岭区域旅游业大发展,必须从旅游产品建设入手,在项目的形象定位、品位展示、特色体现、环境营造等加大创新力度,加快开发集科考、探险、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参与性、复合型旅游产品,建设几个大的、富有特色的、能吸引国际、国内旅游者的旅游精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生工程建设,大力乡村旅游发展,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景区通达水平

便捷的旅游景区通达能力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为了提升秦岭区域旅游通达水平,一是实施秦岭北麓景区畅通工程,完善环山旅游交通系统,提高现有关中环线到太白山景区道路等级;二是进一步完善旅游道路标识系统,在环山路收费站、公交站点、进山道路交叉点等各节点位置增加游客咨询和服务设施,在重要节点可设立 秦岭驿站和自驾车营地,为游客提供咨询、食宿等综合服务;三是优化现有环山旅游公交专线线路,增加站点,增加车辆数量和发车频度,并逐步延伸到五丈原景区。积极研究华山西安太白山法门寺乾陵西安城际旅游铁路建设。打通太白山周至老县城黄柏塬华阳旅游道路。

(五)创新体制机制,改进管理方式

体制机制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科学、规范的体制机制是旅游业发展的制度保障。秦岭宝鸡段旅游景区多由林业部门发展而来,正确处理部门、地方、企业和当地群众的利益关系,合并旅游、林业、水利、建设、文物等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逐步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景区管理委员会,实现旅游景区的经营权与所有权、管理权分离显得尤为重要。加强旅游标准化体系建设,通过太白山、青峰峡、黄柏塬等景区的标准化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服务,推动宝鸡地区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六)加大资金投入,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

积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鼓励地方政府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秦岭地区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宣传促销等,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整合发改、交通、建设、财政、土地、林业、文物等多个部门资源,形成发展旅游业的合力;组建股份制旅游企业(公司),引导旅游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项目的策划包装,提高旅游项目招商引资水平。省旅游局应设立大秦岭度假圈发展激励机制,在研究项目资金及宣传促销经费上,向发展快、质量好、真抓实干的县(区)倾斜。

(七)创新方式,大力宣传秦岭人文生态旅游产品。

在做好常规宣传促销工作的基础上,省旅游局整合大秦岭相关市、县(区)及景区宣传网络,集中优势资源,推出度假圈品牌。进一步创新宣传促销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电影、网络、微博、微信,在国内外做好度假圈宣传促销工作。策划举办大秦岭国际摄影节等一批高品质节庆活动。出版一批适合自驾游、休闲游的旅游宣传品,在游客聚集地免费发放。协调省内新闻媒体,推出公益性秦岭旅游形象宣传。

(八)加强旅游示XX县创建工作,充分调动各区县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

旅游示XX县创建是推动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临潼、XX县、华阴、黄陵、留坝、岚皋、商南等通过创建旅游示XX县工作,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典范。省旅游局在启动下一批示XX县创建工作时,应重点考虑度假圈内的县(区)。XX市要加大旅游示XX县的创建力度,发挥旅游示XX县的辐射带动作用,调动各方面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推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第2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能够更好的拉动当地经济发展,而旅游发展中的生态旅游被越来越多人的所认同。康平县现在积极打造卧龙湖旅游核心区。不断推进卧龙湖周边路网建设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卧龙湖A级景区创建工作,严格规划内外湖,将卧龙湖打造成为辽宁旅游新名片。推进欢乐码头、水上乐园、卧龙湖旅游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初步完成卧龙湖旅游功能布局,促进卧龙湖生态湿地游览区、生态湖湾度假区等旅游产业片区快速形成。大力打造生态观光带。围绕辽蒙边界阻沙带,规划万亩松特色营地、巴尔虎山一日游等旅游项目,打造特色生态体验旅游区。不断建设辽河旅游道路工程,打造老山头、青龙山等“辽河十景”,推动辽河旅游带发展,加快打造人文旅游精品。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提炼、丰富旅游景点文化元素。然而目前卧龙湖生态景区建设存在一些不合理,区域带动不够明显,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只有合理规划,加大引领,才能使康平县的生态旅游建设的更加完善,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一)卧龙湖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

卧龙湖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境内,是辽宁省内最大的平原淡水湖,东北第二大内陆平原淡水湖。卧龙湖地区的规划建设以生态保护为主,生态旅游开发主要为冬捕节,观鸟节和周围的旅游娱乐项目。卧龙湖占地112平方公里,分为内湖和外湖两部分,是杭州西湖的12倍大,对于抵御科尔沁沙地侵袭沈阳及辽宁中部城市群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而且有利于改善沙化地区的干旱气候、补充地下水、防洪抗旱等。

(二)阻沙林,巴尔虎山等生态旅游体验区建设

康平县的万亩松林万亩松位于县城北30公里的海洲乡育林村境内,总面积一万亩。早在1964年,这里便作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一部分,开始在沙地上人工栽植松树。在阻隔科尔沁沙地蔓延,防风固沙的同时也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体验点。除了万亩松林外,康平县的巴尔虎山山北坡属于康平县的西关屯乡,山势东西走向,为医巫闾山余脉,海拔442.9米,区域面积8000公顷,,距省城沈阳市90公里,距康平县城30公里。八虎山南坡平缓,北坡较陡峭,山顶部平坦舒展,山上动物种类繁多,正在旅游开发建设中的巴尔虎山将成为康平县建设生态旅游体验区的一部分。

三、存在问题

(一)没有形成区域带动模式

卧龙湖生态旅游观光带建设和阻沙林,巴尔虎山等生态旅游体验区建设没有统一协调,形成区域带动模式。单一的开发尚处在初级阶段,生态旅游发展的联动力薄弱,带动力不足,没有形成一体的旅游吸引物。

(二)旅游吸引物的特色不够明显,客源单一

以卧龙湖为核心的生态旅游的特色不够明显,没有深入发掘其文化底蕴,旅游产品的创新度低,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客源也较为单一,以周边游为主,康平县的生态旅游品牌特色吸引力不足,知名度低。

(三)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卧龙湖生态旅游观光带周边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餐饮,住宿的建设力度不够,同时对旅游相关娱乐设施没有统一的监管。以巴尔虎山为例周围的交通不够便利,没有相关旅游娱乐设施的开发,虽然规划为生态旅游体验区却没有相应的完善的农家乐和作为支撑。

(四)宣传力度不足

没有将康平县生态旅游的特色宣传出去,没有与相应的报纸,媒体和一些旅行社联合,将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推广出去,导致旅游客源市场过于单一。

四、建议

(一)加强整体规划,健全管理机制

在单一开发的基础上,对观光区和体验区进行区域联合,加强两者联系使其真正成为生态旅游的统一整体;同时健全相关管理机制,在开发建设的同时,形成一套管理机制,将相应的餐饮,住宿,娱乐统一监管,规划。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二)加大招商融资的力度,扩大宣传

通过与旅游社合作进行相关旅游线路的推广试行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媒体,报纸扩大本县生态旅游的知名度,打破目前旅游客源市场单一的局面,将生态旅游产业做活。扩大宣传的同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是旅游资源和项目建设的更加完善,摆脱目前靠政府开发资金不足的现状。

(三)挖掘文化内涵、形成联动机制

在生态旅游观光带,生态旅游体验区联动开发的基础上,将康平县的老山头、青龙山等人文旅游精品与生态旅游区联合,赋予其文化内涵,丰富旅游景点的文化元素,增强旅游产品特色和对游客的吸引力,打造康平县的旅游品牌形象和文化内涵,增强第三产业的内生动力。

(四)创新旅游产品

在卧龙湖生态旅游观光带,目前依托湿地旅游资源进行冬捕节,观鸟节的基础上做相应衍生的的娱乐,购物旅游产品的创新,同时可以推出一些特色的农家乐满足游客在阻沙林,巴尔虎山等生态旅游体验区游览的同时对餐饮和住宿的满意度。

(五)增强基础设施建设

第3篇

XX年8月21日清晨,我们一行人背着背包,穿着统一的服装,共同踏出湘大南门,向着此次调研地点进发。由于是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都充满了期待。一路上,且歌且行,笑声与欢乐不断,同时还有我们对调研工作不断地讨论,细化分工。一个个精神饱满,信心百倍,斗志昂扬,丝毫不被烈日的暴虐所影响,展现了湘大学子积极向上,勇于实践,无所畏惧的良好风貌。经过一路的辗转,下午我们抵达目的地。在象形村徒步行走的过程中,这里的山山水水以它们特有的魅力吸引我们的眼球,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再看看脚下,整齐而洁净的街道,没有一片垃圾,路旁的小野花也在风中欢乐地曼舞,貌似在热情迎接我们的到来。伴着一路的欣赏,一路的感叹,我们到达了象形村村委会,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对接,村长为我们安排好食宿,贴心的说:“在这里就像在自己家一样,不要拘束”。他的热情与慰问,给我们带来夏日的清爽,让我们着实感动,也坚定了我们搞好调研,为象形村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建言献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积极践行湘大学子求真务实的实践精神。

8月22日,为全面掌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的实际状况,及时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科学谋划改善新农村环境状况的方案,我们在象形村和金石村开展了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状况调查问卷活动。为了高效率的完成发放调查问卷任务,我们决定分组行动,积极认真地走访当地居民。从上午8:00到中午12:00,实践团成员们共发放150份问卷,并成功收回全部问卷。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当地居民都积极的配合,认真填写问卷并与团队成员进行简单的交流,团队成员也认真的做了记录。下午,团队成员们就上午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了汇总统计。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及数据的统计和信息的采集,实践团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后期的调研及调研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可靠有效的依据和证明。一天的奔波与忙碌过后,我们深刻体会到村民对我们这些没有什么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表现出了百倍的热情和照顾,他们见我们在烈日下行走,不停地发放问卷,耐心的作出解释,担心我们在这样炎热的天气下会中暑,特地为我们准备了新鲜的梨子。我们会永远记得这些可爱的人。在发放调研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锻炼了与村民的交际能力,由开始不知道如何解释到后来的应答自如,真心体验到痛并快乐的美妙滋味。

8月23日,我们采访了象形村村委会负责人,访问了一系列有关象形村环境与生态旅游发展状况,最终实践团成员们带着访谈记录满载而归。在晚上的会议讨论中,我们都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及自己的想法建议进行交流,不断完善调研成果。24日我们走访了当地的文化景点。25日,在与村长告别后,踏上了回校的征程。

就这样,发放问卷、走访村民、走访政府、统计分析、开会讨论、新闻宣传是我们这五天以来不断重复的事情。我们并没有产生丝毫的厌倦,也没有发出一声的埋怨,相反,而是在这个极富意义的活动中找到了乐趣。我想这是一个团队团结协作、和睦友爱的结果,队员之间俨然成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一起快乐的工作,一起快乐的玩耍,极大增强了部门的凝聚力和对部门的归属感,这对部门的建设和发展是非常可贵的。

五天的行程,五天的努力,我们收获的确实终生的财富,这是我们步入社会的一个完美起点,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成长与收获,带来了友谊和感悟。也希望在促进我们成长的同时,调研报告的撰写与宣传,会促进农村生态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村民谋利,为村民造福。

第4篇

某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近期,我与县直相关部门人员一道,深入城关镇村组农户,通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召集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进行座谈等方式,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城关镇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一)组织领导有保障。该镇成立了城关镇精准扶贫指挥部,由主要领导任组长,4名党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班子成员、镇直单位负责人、村(社区)书记为成员,负责全镇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督办、推进,并抽调8名领导干部组建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为精准扶贫工作的统筹、深入、持久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宣传动员有氛围。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县(镇)工作队干部、村主职干部进行精准扶贫政策知识培训,提高全体干部精准扶贫工作能力。在北环路等显著位置制作了7块工作宣传标牌,印发宣传资料8000余份、录制了精准扶贫工作录音,通过宣传车和各村广播进行播放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工作氛围。150余名镇村干部、工作队干部,深入千家万户,与群众交心谈心,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力求做到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三)工作运转有机制。指挥部办公室每天收集各村工作情况,对收集的情况进行分类处理,个性问题由指挥部办公室当日答复,复杂问题、共性问题由办公室提交指挥长会议研究,并于三个工作日内答复。截止目前,己召开指挥长会议5次,研究处理各类情况17件次,做到了及时高效运转。全镇干部采取5+2、白+黑超常规工作法,在贫困对象核查期间,所有干部不请假、不放假,高标准完成了核查工作,展现了镇村干部勤奋工作、认真负责、能打硬仗的过硬作风。

(四)工作推进有力度。一是加强与县指挥部办公室联络、沟通,遇到突出问题,镇指挥部研究形成一致建议意见后,及时以文字形式报县指挥部办公室。二是加强对村指导,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不同阶段工作重点,制定细致、可操作性强的《精准扶贫工作要点》发到各村,并上报县指挥部办公室备案。三是加强镇村联动,指挥部办室明确一名熟悉政策、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经常与各村保持联系,答复镇村干部反馈的问题,探讨交流工作办法,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四是强化工作督导,坚持纪委督查和指挥部督导相结合,即每个阶段工作完成后,指挥部督导组对照工作任务、时间节点、目标要求等,对各村进行督导,存在问题的当场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后进行复核销号。对未按期整改或整改效果不明显的或不认真履行职责的,由镇纪委牵头,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督查,责令整改。

截止11月4日,该镇通过入户调查、大走访,完成了7479户、26517人入户摸底调查工作,掌握了农户基本情况,完成村级初核阶段工作,正在进行农户互评代表审评,预计11月底将全面完成农村贫困对象核查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贫困线标准偏低,部分相对困难的群众未能纳入扶贫范围。当前拟定的贫困线以2013年农村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作为标准,超过该标准不能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城关镇地理位置相对优越,经济相对比较活跃,20xx年该地区人均纯收入为10319元,最低的新民村也已达到人均纯收入6000元,群众收入远远超出国家划线标准。但同时也由于地处城关,群众衣食住行、就医就学等成本也远高于其他地区,因此,人年均纯收入达到2736元以上的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群众实际生活困难而未能纳入帮扶范围。

(二)部分项目资金无法整合,不利于统筹使用。部分政策或项目如: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生态移民、抗震改造等项目直接实施到户,由农户自行使用,但分户实施不仅不利于规划,还使成本扩大效果更差,也浪费土地资源。如集中安置直达资金不能统筹由乡镇一级使用,那么缺口太大,实际又无法实施推进。

(三)受城镇规划制约,安居工程助推精准扶比较困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强了对县城规划区内规划建设管理,受城市规划政策影响,部分困难群众危房重建不能审批,制约了安居工程的整体推进。

(四)贷款门槛高、手续繁,小额贴息贷款落实难。县里出台的小额贴息扶贫贷款政策,确实为困难群众解决资金困难找到了一条好出路,深得广大群众的赞成和拥护。但对绝大多数贫困户来说,无论是找担保人担保还是实行农户联保都相当困难,同时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想利用小额贷款来发展创业项目,银行要求种养殖业有规模、餐饮服务业要连续经营6个月以上方可申请贷款,这样绝大部分有开始创业意识的贫困户很难享受优惠政策,甚至放弃创业。

(五)新农合报销范围小、比例低,农民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新农合参保金逐年递增,村民已感压力大,而农民就医过程中,由于药品报销范围小、比例低等因素的限制,真正能够报销的就医费用十分有限,大部分费用仍需农民自已承担,特别对于长期重病家庭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特别严重,会导致部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六)奖励扶持政策不统一,造成不良攀比。乡镇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存在着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的不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家庭状况也有较大差别,联系单位与联系单位之间条件也存在差异,乡镇、村、农户存在着攀比思想,保障政策的平衡非常必要,特别是对于政策边缘农户,尺度把握不当会造成群众心理不平衡。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结合这次专题调研,调研组认为,全面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全县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积极实施五个一批(产业开发带动一批、生态扶贫搬迁一批、扶智脱贫一批、保障供养一批、医疗救助一批)帮扶措施,确保全镇14个村1466户、5559人建档立卡的贫困对象,分三年逐步实现整村脱贫的工作目标。

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民和温泉沟等村组道路建设,实施郭家梁村安全饮水工程,推进农村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发展条件。到2017年全镇14个村硬化公路51公里;10个村新修安全饮水净化池17个;13个村新建、改建水渠12.9千米;14个村购置垃圾桶2696个、垃圾车36台;12个村低压电改造980户;12个村土地整治6750亩。

二是努力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工程。全面落实相关奖补政策,努力改善新民、大裕、郭家梁、烧田4个村贫困群众居住环境,开展生态扶贫搬迁111户;14个村危房改造748户;重点村规划安置点配套建设,集中安置20户。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工程。在全镇12个村发展蔬菜、林特种植510户、农家乐59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如在温泉沟村建设200亩杉树基地,在大裕、新民建设400亩核桃基地,在烧田、郭家梁村建设200亩银杏基地;在12个村发展养牛、羊、鸡等养殖专业户168户、农副产品加工77户,实施到户产业发展项目,切实增加困难群众家庭收入。

四是切实增强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在14个村新建村图书室14个、通广播电视654户;新建村小学2个、改造村小学2个;12个村新建标准村卫生室9个、旱厕改造455个;14个村通宽带728户。通过基础教育、能力培训等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第5篇

扶贫攻坚调研报告:

组织开展扶贫攻坚、解决边远山区贫困农村突出问题,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县作为全市基础条件最差、贫困区域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县份,扶贫开发一直是县委、县政府的头等大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受深山沟、凉气候、边沿煤、末梢电、断头路、出境水等多种不可逆转因素的制约,我县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仍没有彻底改变。到底,全县378个行政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3000元的村就有245个,贫困人口就有10.65万,分别占到全市贫困村总数的48%,全县行政村总数的66%,农村人口总数的近一半,尽快摆脱贫困,已成为全县人民的迫切愿望。去年,市委、市政府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拉开序幕,我县迎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殷切的关怀和厚爱,我们积极按照市委、市政府破穷障、改穷业、挪穷窝、挖穷根的总体要求,在全县广泛开展了贫困农村发展大调研活动,通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切感受到,导致陵川长期贫困的主要根源除了自然禀赋的先天不足外,更重要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保守,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主导产业发育迟缓,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具体到一个村和农户,主要表现为项目难选择,创业难起步,技术难掌握,市场难开拓,条件难改善等问题。要使扶贫攻坚取得实效,核心在增收,难点在产业,根本是环境,关键是组织。为此,县委、县政府邀请专家,深入论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扶贫为重点,提出了五大特色产业促进增收(特色种植业、规模养殖业、道地中药材、绿色林产品、生态旅游业)、三大基础设施改善环境(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公路、生态绿化和村庄环境整治)、五项社会事业保障民生(教育事业、卫生事业、文体事业、广播电视事业、社会保障事业)、三项工程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村级组织建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提升)的扶贫攻坚总体思路,并紧紧扭住这条主线,培育了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项目,改善了贫困农村发展的环境,有效激发了山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了贫困农村的自我发展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贫困是陵川最大的县情,脱贫是我们最大的责任。我们决心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再鼓干劲,负重奋进,努力把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回报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同时,我们也热切地希望市委、市政府和市直各单位的各位领导,能一如既往地对陵川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市直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陵川一定能够夺取扶贫攻坚的新胜利,谱写全县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

第6篇

一、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一是党委、政府重视程度空前。国务院总理xx、副总理,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曾多次来江苏调研。省委省政府明确把旅游业纳入全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拉动国内需求的重要内容加以发展。梁保华书记、罗志军省长和张卫国副省长亲赴国家旅游局,签订了《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梁保华书记率团访问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期间,罗志军省长率团访问日本期间,均把旅游交流活动作为访问的重要内容。张卫国副省长还率团赴西班牙,与世界旅游组织共商旅游合作、应对危机事宜;二是财政扶持力度空前。各级财政在大力节流的同时,对旅游业的投入不减反增。省级财政投入1.4亿元用于引导旅游项目建设、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和奖励旅游企业,比上年增长了15%;三是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南京全面实施旅游百企发展计划,引导银行业与旅游业合作。镇江进一步细化旅游业振兴纲要,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淮安和连云港出台了旅游业发展意见,明确了新形势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宿迁制定了《旅游地接奖励和高等级旅游企业奖励办法》,为企业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二、旅游产业宣传促销成果丰硕

全省旅游行业紧紧围绕应对金融危机、积极扩大内需这一主题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壮大国内旅游市场、稳定国际旅游市场为重点,旅游市场营销工作亮点频现。江苏国际生态旅游节、江苏国际旅游周、江苏首届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营造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的旅游氛围;基本完成江苏旅游整体形象和口号标识征集活动,并结合整体形象策划制作了新的江苏旅游形象宣传片,拍摄了不同版本的《美好江苏》风光片,展示了江苏旅游鲜明而又全新的形象;“百城旅游宣传周”、“同游大江南北,共享美好江苏”、“2010相约江苏·全国旅游广播网年会”等主题活动,形成了省内城市间客源互送、市场共促的喜人局面;围绕省委省政府出访活动,分别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等地举办江苏旅游推介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促销成果。“苏台旅游合作交流年”、“苏韩旅游交流年”、“苏新旅游合作年”等活动,加强了与客源地的合作交流,旅游企业赴欧洲、东南亚各国开展旅游推介、组团参加国家旅游局在日本、东南亚、美洲、北欧等地的促销活动效果显著;为切实推进对接上海世博旅游市场,全省积极参加各项与“世博”有关的宣传促销活动,省局组织省辖市旅游局局长与上海市旅游局共商合作事宜,支持太仓建立世博江苏旅游集散中心,还精心推出了55条世博精品线路手册。

三、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成效显著

《江苏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围绕“一圈一轴三沿”的格局,五大省域旅游规划全面推进,《沿江旅游规划》已经实施,《古运河旅游发展规划》、《苏锡常地区休闲度假旅游发展规划》形成了初步成果,《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完成初稿,“十二五”旅游专项规划顺利启动;据初步统计,今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超过800个,投资金额突破400亿元。“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唯一的“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称号,积极创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启动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试点工作,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正式启动,景区创a工作取得新业绩;“12301”公益旅游服务热线、江苏省旅游咨询中心等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各地也就完善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开展探索性工作。同时,旅游产业链不断拓展,建成“江苏旅游装备品集散中心”、各地发展购物旅游、打造夜游线路。

四、旅游产业规范管理取得新进展

通过宣贯会、在线访谈等方式,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旅行社新条例。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理顺管理体制,制定《江苏省国内旅游合同示范文本》,编制《江苏省居民赴台旅游手册》,倡导诚信旅游,试行第三方暗访对星级饭店进行复核;《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和评定标准》、《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自驾车旅游基地标准标准》、《旅行社访查规范》、《散客旅游接待工作规范》等五个标准,获省质监局批准立项,部分已经编制完成并开展试点工作;全面推行旅游安全质量标准,有效增强旅游行业安全防范意识,增强旅游从业人员主动应对和有效防范甲流的能力;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完善《江苏省入境旅游贡献奖励暂行办法》,引导企业度过危机,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开展包机业务、举办重大商务活动、为省(境)外企业和项目落户江苏提供服务。

【2010年旅游系统工作总结与展望】 >>查看更多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五、旅游产业队伍素质不断提升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宁新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对120多位旅行社总经理进行了专业培训,编写了《赴台旅游领队培训手册》培训教材,把境外促销与旅游培训结合起来,在新加坡开展了旅游营销人才培训,赴香港开展生态旅游培训和赴英国开展旅游饭店专业培训,顺利组织全省2万多考生完成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大力推行岗位培训工作,全年共有616名旅游中高级管理人员获得岗位培训资格证书,全省持有旅游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人员达到11715人;为引导景区文明经营,省局还和团省委共同举办了全省旅游行业省级“青年文明号”负责人培训班,初步完成江苏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旅行社、宾馆饭店、旅游景区点及其他旅游单位的考核标准。

2010年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的起始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2010年江苏旅游工作指导思想是: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目标,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线,完善政策促发展,应对世博抓机遇,拓展市场增客源,开发项目调结构,强化服务提品质,改革创新促转型,扎实推进全省旅游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把江苏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站在2010的起点,展望江苏旅游工作,省旅游局局长周乃翔表示,江苏旅游业要在现有较高发展平台上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为建设美好江苏、为我国建设旅游强国多做贡献。

一、以国务院《意见》为指导,推动江苏旅游产业大发展全省旅游行业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刻领会《意见》精神,把贯彻落实《意见》的思想统一到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总体要求上来。省局将举办2—3期旅游局长轮训班,对全省旅游管理部门的领导进行分批培训;将开展大规模旅游调研活动,不仅要了解各市对于《意见》政策落实情况和政策建议,还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发展旅游业的政策,形成各地关于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综合性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发展江苏旅游业的意见》初稿三项成果;适时筹备召开旅游产业大会,进一步部署《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

二、以上海“世博”为契机,拓展国内国际旅游大市场

2010上海世博会期间,为吸引尽量多的游客来江苏,我省将以“相约世博、走进江苏”为主题举办系列宣传活动,整合42家长三角世博旅游精品示范点,推出世博精品旅游线路,举办世博服务明星评比和迎世博江苏美食月,积极参加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世博旅游年”启动仪式等旅游促销活动;力争举办中美省州旅游局长合作对话会议,并做好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长会议代表考察活动、国际旅游洽谈会(itm)等,同时还将继续举办和支持各地举办品牌影响大、资源整合强、群众参与度高的旅游节庆活动;抓住即将出台《国民休闲纲要》的机遇,有效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大力推行教育旅游,提高居民出游率。完成江苏旅游整体形象和口号标识,制订方案,推出系列推广活动。加快乡村游、自驾游、养生游等专项旅游产品开发推广力度,加大国内旅游招徕奖励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客源地市场。如围绕江苏省和爱知县建立友好县省30周年的契机,拓展日本市场,集中力量办好“苏台同辉”互送灯展活动。抓住加拿大成为我国旅游目的地的机遇,积极组织赴北美旅游推介;突出旅游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邀请海外媒体和旅行商来江苏考察踩线,并利用各类媒体、媒介进行江苏旅游形象推广,使宣传促销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以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旅游产业结构大调整

首先,大力完善规划体系。在积极实施《“十一五”旅游发展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基本完成《江苏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完成《江苏省沿海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和《华东片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启动《洪泽湖旅游圈规划》。加快《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化旅游研究》、《公共服务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进度;其次,加快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争取实现建成一批投入使用,开工一批加快建设,储备一批后续开发。严格按照《省级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原则,做好对旅游项目建设的补助工作,充分利用会议、活动、联盟等方式为投资商与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搭建合作平台;其三,着力提升旅游产品品质。全年力争新评国家等级旅游景区30家,做好5a创建工作。与商务部门联合推进苏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与建设部门联合打造全国特色旅游名镇(村),与环保部门联合发展省级生态旅游区。贯彻落实《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积极开展乡村旅游评星定级工作,建成首批“江苏十大乡村旅游精品”,积极打造我省商务会展旅游、包机旅游、海上旅游专线等新业态。第四,继续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和江苏旅游咨询中心等平台,为游客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积极推广《江苏省旅游景区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指引》,构建旅游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平台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旅游商品,加快发展文化旅游项目,支持有关城市打造面向游客市场的大型演艺活动。

【2010年旅游系统工作总结与展望】 >>查看更多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四、以市场整顿为手段,促进旅游服务质量大提升

一是加强管理。大力实施《旅行社条例》和新的《导游人员管理条例》,通过年审和检查,强化市场监管。举办全省旅行社发展论坛,帮助旅行社企业做大做强。继续开展饭店星评和绿色饭店创建工作,并在酒店业开展职业经理人评选。倡导低碳旅游,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技术,发展循环经济。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通过开发实施旅行社出境业务管理平台、推广第三方暗访星级饭店、定期旅游服务质量报告等;二是服务企业。完善入境游奖励办法,推出对国内旅游的奖励。推广旅行社责任险统保工作,提高旅行社抗风险能力。开展第二批省级诚信示范旅行社评选。在旅游企业和投资商之间搭建交流平台,吸引更多的国际品牌和投资商来江苏落户。三是确保安全。针对世博、黄金周等重大旅游活动,制定专门的安全保障方案,联合督察,实行安全值班制度,建立安全员网络。继续做好应对甲流的防控工作。贯彻落实国家旅游局《规范全国宗教旅游场所燃香活动意见》的精神,联合相关部门推进宗教场所的旅游安全工作。四是完善标准。试点完善《自驾车旅游基地标准》和《乡村旅游点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加快完成《江苏省旅游饭店行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和《旅行社综合评价体系》的编制。

五、以教育培训为重点,实现旅游队伍素质大提高

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方面,将根据国家旅游局“名导进课堂”工程的部署,建立江苏导游师资库,进一步扩大优秀导游份额。组织名导进院校担任兼职教师。以“讲道德、比技能、赛服务”为主题开展江苏省导游讲解员大赛,并拍摄优秀导游员讲解技能示范片。继续做好导游员的各类考核考试工作,抓住中国导游网建设的机遇,推进导游员年审网络化体系建设,充分利用江苏旅游信息网和诚信网等平台,加快建设全省导游员网络培训、考核的软件体系;开展各类岗位培训方面,将加大与旅游院校的合作,开设产品策划、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专项培训。加强与境外教育机构的合作,开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人才培养、酒店管理等专题培训。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加快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并与时俱进,修编系列培训教材。在开展旅游人力资源调查研究方面,将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要求,摸清各类旅游人才机构状况,分析旅游人才资源规律和特点,为实施人才强旅政策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在转变机关职能方面,将积极做好江苏省旅游协会的换届工作,组织成立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乡村旅游和旅游教育等专业分会,充分发挥其行业自律、服务企业的职能。

第7篇

甜柿是我县千余年来的传统农特产品,也因此被原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甜柿之乡,罗田甜柿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要不要把这些品牌效应做响放大,甜柿值不值得作为一个产业来重视?为什么这个产业一直难以做大?如何将这个产业做大?

最近,县政协针对原县政协副主席、林果老专家易珍旺对发展甜柿产业的再度呼吁和老领导晏海云同志给政协的批示,围绕上述问题组成调研组,多次深入到乡镇、村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加工企业代表以及有关人士进行座谈研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主席会议进行研讨。调研意见认为:甜柿产业是我县极具发展价值的特色战略产业。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虽对发展该产业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还不够。其现状仍然是:有传统产品,无规模产业;有特色优势,无积极发挥;有较好效益,无系统研究;有广阔市场,无有效营销;有社会积极性,无行政整合力。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独特优势和市场前景 (一)品质无与伦比。罗田甜柿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品质优异,风味独特,甜脆爽口,是唯一不脱涩即可食用的完全甜柿类型,富含多种维生素、糖、单宁,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消食、健脾胃、止血、补肾等功能;对肠胃病、心血管病、肝炎、高血压、喉痛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二)种植效益可观。甜柿属国际稀有水果。我国进口的日本甜柿零售价格(人民币)在上海等地一般8-12元/千克,香港14元/千克,台湾60元/千克。罗田甜柿在湖北武汉等地零售价格一般4-6元/千克,在河南、山东等省市销售价格高出苹果和梨2倍。甜柿树栽植后,一般2-4年开始挂果,5-7年进入盛果期,标准柿园亩产量可达2000千克以上(最高可达4000千克/亩),按目前本地收购鲜果2-3元/千克计算,盛果期亩平收入可达4000元以上。从比较效益上来看,远高于种植粮食和板栗收益,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三)生态旅游重彩。甜柿树是一种很好的风景树种,树形美观,根系发达,抗逆性强。为深度开发旅游业,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在旅游公路沿线及景区栽植甜柿树,建甜柿公园、甜柿山庄等景点,打造一道道、一片片甜柿特色风景。到甜柿成熟的金秋季节,让游客走进金色硕果挂满枝头的山川原野,观赏秋阳照彩、金果凌霜的美景,并亲自采摘、品尝金灿灿、甜脆脆的鲜柿,给人流连忘返、其乐无穷的甜美之感,无疑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价值。

(四)增值链条较长。柿树全身是宝,加工种类繁多,开发前景广阔,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柿蒂、果、叶、根均可入药,可以开发新型功能性材料,能加工柿花(片、饼)、冻柿、柿罐头、柿糖、酒、醋、汁、漆、果胶、柿叶茶、柿蜜饯和柿单宁等多种产品,极具加工增值价值。

(五)加工初具雏形。目前已有食为天、楚天舒、大自然等企业对甜柿加工保鲜进行试验已获得初步成果,食为天的柿单宁项目2xxx年6月即将投产,仅一期工程达到产能后,就年需鲜柿果1万吨;楚天舒已对柿叶茶、柿花等产品试生产。随着加工业的发展,对柿果及柿树其它附产品等原料的需求将日益增加。同时,随着食为天和大自然等企业利用柿单宁和气调贮藏保鲜技术的日益成熟,为甜柿保鲜,进而实现农超对接,反季销售奠定了良好基础,市场前景日益广阔。同时,种植和加工形成良性互动,将为富民富企富财政带来多重价值。

(六)发展条件优越。罗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微酸性和中性土壤等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宜甜柿生长。罗田传统甜柿品种丰富,大、中、小果型和早、中、晚熟品种兼备,錾字石、唐家山等地品种久负盛名,100年以上的优质大柿树达5000余棵,素有甜柿之乡的传统美称。南宋时期,已普遍采用良种嫁接繁殖技术,距今已有近1000年的历史,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和传承了传统的种植习惯和丰富的栽培经验。加之近年来,县林业和科技部门组织攻克了甜柿选种、矮杆丰产栽培等科研课题,并逐步得到了推广应用,为建设矮、密、早、丰 高产园奠定了基础,使甜柿更具推广价值。

(七)产业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务院、省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特色农产品发展政策,安排了专项发展资金。同时,国家和省、市林业部门对罗田甜柿的生产现状和品种资源进行了普查,并把罗田作为全国甜柿规范化种植示范区。只要我们综合运用国家政策,整合国家扶贫开发、低丘岗地开发、土地整理、造林绿化、苗圃基地建设等政策资金,支持甜柿发展,不仅可以为甜柿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政策支撑,还可以通过规模规范发展,产生较强的政策吸引价值。

二、基本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现状

1.种植情况。到目前为止,全县甜柿总面积达3.6万亩,其中基地1.2万亩,四旁树折合2.4万亩,挂果3.4万亩。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崎、三里畈、河铺、胜利、白庙河、凤山、平湖等7个乡镇。主产区三里畈、河铺年产100万千克以上,錾字石村年产量10-60万千克以上。近几年,新发展甜柿面积约3000亩,20xx年全县总产量约6000吨。

2、加工情况。目前,全县具有加工贮藏能力的企业4家(食为天、华丽食品、楚天舒和大自然),加工产品在柿饼、柿花、柿片等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先后试制了柿汁、柿叶茶和柿单宁等新产品。然而,除柿单宁生产线即将投入试生产外,其它项目尚未进入规模生产。

3、销售情况。销售模式主要是以产地摆摊XX县内土特产店坐店零售。20xx年全县销售约3300吨,占总产量的55%,其中外销武汉、黄州、鄂州和黄石等周边城市约2600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认识研究不够。我县农特产品品种丰富,过去把视线和精力主要集中在茯苓、板栗产业上,加之甜柿的保鲜技术未过关,保鲜期短,销售困难,加工产业未形成等因素的制约,使人们一直未真正靠近去研究它,认识它。致使这个极具特色、极具比较效益、极具增值价值的产品一直未能列入县域农特产品发展战略。其可谓 一位外美内秀的靓女,养在深宫人未识。

二是种植管理粗放。罗田甜柿虽然种植历史悠久,但绝大部分是祖宗留下的传统遗产,大多是由农户自发分散种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人种天养阶段,科技含量低。很少有人懂得合理移植、整形修剪、适度控高、抚育管理、防病除虫、良种繁殖等栽培管理技术。现有柿园普遍都是望天大树,绝大部分是果小核多、商品性差,易损伤,采摘方法原始,采摘成本过高。据在唐家山村调查,如果雇请劳力,一天采摘的甜柿,只能维持人工费,导致去冬该村80%鲜果仍挂在树上。因此,比较效益的潜在优势难以凸现。

三是科研投入不足。1989年以来,林业、科技部门在甜柿种植技术、选种等方面做过一些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没有经费支持和专门力量,缺乏系统研究和应用推广。一些企业和民间人士在加工、保鲜,乃至良种培育方面进行自发研究,但势单力薄,缺乏扶持引导和整合。像食为天进行柿单宁保鲜试验,大自然科技进行气调储藏保鲜试验,虽然都取得一定成功,但条件都很简陋,过程记录不系统,资金投入不足,试验样本不全,使其研究成果难以认定;像三里畈镇乌石冲村70多岁的何耀林老汉,从事甜柿研究30多年,成功选育出无核新品种,但没有人去总结推广;像錾字石、唐家山等优质甜柿品种,至今未申报认定。

四是产业链条难接。一方面,全县甜柿销售不畅,挂在树上喂鸟;另一方面,加工企业一旦投产就缺乏原料。全县现年产甜柿6000吨,仅食为天柿单宁生产线一旦达产,就可年吃掉1万吨。由于缺乏系统的产业规划与推进措施,对种植、销售、加工整个产业链条,未进行统筹衔接谋划,种植方担心产品销售不出去,加工方担心无原料加工,使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相互徘徊期待。

五是市场营销乏力。罗田甜柿堪称中国一绝。 99科技下乡活动期间,中央电视台、湖北电视台等媒体宣传和推介过罗田甜柿;20xx年,垄上行--走进罗田--甜柿熟了节目进一步宣传了罗田甜柿,使罗田甜柿知名度逐步提升。但是,由于缺乏系统包装策划和整体销售推介,仍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和零星市场销售,导致市场价格不稳定。行情好时,收购价格2-3元/千克,行情差时,只能卖到1元/千克左右;还有不少偏僻地区的甜柿根本卖不出去,只能烂在树上。主要依靠在县城集贸市场和三里畈以街为市、摆摊设点,以及20多家土特产店坐店零售,大部分是市民自食和流动客源顺便捎带,只能在零星市场打游击,难以进入大型超市等主市场。同时,还因市场价格秩序混乱,市无定点,以劣充优、短斤少两等问题,也影响了罗田甜柿的品质、形象和销路。

三、对策与建议 (一)科学规划。甜柿产业是一个成长周期相对较长的产业,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科学规划,从长计议,分步实施。要把国家支持特色农产品产业政策与我县实际结合,尽快编制《甜柿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发展目标、产业布局、技术研究、链条衔接、营销拉动、政策激励、示范导向、投入机制及平衡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等因素综合统筹,从而尽快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目标体系。调研建议发展目标:两年打基础,五年出成效,十年大发展。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新增标准基地5万亩,改造传统柿园2万亩,达到鲜果产量10万吨,实现系列产值20亿元,创造税收5000万元。

(二)政策激励。县委、县政府要尽快出台《关于加快甜柿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把发展甜柿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富民富企富财政的新型产业,列入全县产业发展战略,出台系统的激励保障政策。建立甜柿发展专项基金,逐年增加对甜柿产业发展的投入;捆绑使用各类涉农资金,加大标准甜柿基地建设和老柿园改造力度;建立风险保障机制,让农业政策保险、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惠及甜柿产业;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户依法有偿出让土地经营权,促使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加大对企业和民间研究的引导扶持力度,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尤其是要对保鲜技术研发应用和保鲜贮藏能力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加快突破。

(三)示范引导。要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让基地成为种植示范龙头,显化种植效益。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景观化、聚集化的要求,从今年起组织实施千百十示范引导工程,即:在大崎、三里畈、胜利、白庙河、凤山、平湖、河铺等7个乡(镇),各兴建1000亩优质高效示范基地;在牌石坳(标准采穗圃)、錾子石、唐家山、八迪河、纸棚河、平头岭、东冲畈、方家冲等8个专业村,各兴建100亩标准示范园;在318国道、旅游公路沿线、大别山森林公园风景区、白莲河抽水蓄能电站、三里畈温泉度假区等路段,兴建10个旅游柿园。对它们从育苗、建园、管理、采后处理等环节,派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示范推广矮干、低冠、丰产栽培技术,协调搭配早、中、晚熟优良品种。要对传统柿园实施改造工程,对中青年柿树实行降高限高、高位嫁接等综合改造措施。同时,要研究指导柿农改进采摘方法,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采摘过程中对柿果的损伤。要引导扶持建立甜柿行业协会和合作社,发挥这些组织在推动规模经营、技术推广、市场营销、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组织和示范作用。

(四)拓宽市场。当前,如何帮助柿农实现产品向商品转化,是拉动该产业发展的首要问题。要切实加强包装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媒体宣传攻势,全方位扩大罗田甜柿的品牌效应,创办中国罗田甜柿网,并使其进入农超对接超市网。要在武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络(近期可率先突破XX市场)。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农产品展示会,全面了解把握水果市场大行情。要发动支持企业、机关干部和农民经纪人闯市场,形成营销合力。要突破保鲜,改进包装,开拓外贸市场。要依托大自然生物科技,加快建成甜柿及鲜活农产品保鲜基地及交易市场,可在三里畈等原产地建3-5个冷藏保鲜库,延长销售周期。在滞销年份,尤其是对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和滞销地区,要研究指导柿农开展将鲜果变柿脯的初级加工,并组建果脯加工企业,收购果脯原料。

第8篇

制定培训计划,组建师资队伍

为了确保培训项目的落实,街道办发文,成立由街道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主任为组长,农村成人学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成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挂帅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一系列管理制度。

学校组建了一支以教材编写专家组为班底的核心师资队伍,聘请金陵科技学院毕兆东教授和社区农业主任王寿荣作为兼职技术教员,成立了一支既符合学历和专业要求,又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厚实的实践经验的校级讲师团,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大大提升了菜农的种菜技能和综合素质。

面向培训对象,充实培训内容

由于培训对象侧重基层,除了社区农业主任和少数技术人员外,有90%是直接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菜农,讲师团结合学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指导性、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教材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真正将技术送到最需要的农民手中。

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社区300多亩春季大棚茬口生产中,番茄、黄瓜和辣椒的生产面积占到70%左右。从2011年开始,聘请市区级专家技术人员对春季大棚相应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校级讲师团成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将种植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时间紧贴农时。比如,大棚番茄、黄瓜的播种期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底,培训就选择在2月中下旬,使农民在生产前就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并向农户发放培训资料,巩固培训成果,将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减少了遗忘,提高了培训效果。在蔬菜换季时,聘请市讲师团毕教授开设换季蔬菜种植技术的讲座,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完善培训过程,满足群众需求

由于土地征收后,许多农民转为菜农,他们亟需技术,更缺乏领头雁。我们实施了“三培双带”工程,即,强化对大户、示范户、辐射户的培训,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户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以“传帮带”的形式,吸纳众多菜农参与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培训组成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菜农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求得在培训内容、方法上满足他们的愿望,提高培训的实效。

江宁区五朵金花之一的朱门农家,其餐饮业主蔬菜需求主要以自产为主,对他们的培训,力求做到采购蔬菜不出户,且彰显农家蔬菜特色。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与试验、示范相结合,除了技术培训外,成人学校安排了4个大棚番茄、黄瓜高产高效示范点,并在播种、定植、开花坐果、果实膨大、采收贮存等关键时期组织农民进行技术观摩,巩固培训效果。另外,建立了2个试验点,开展适宜品种、适宜播期、适宜密度等试验工作,进行技术总结和探索,实现试验、示范、观摩培训的有机结合。

促进培训实效,提高农户收益

项目培训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市场化,带动了一部分农民从事运输、加工、营销、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蔬菜基地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各类绿色蔬菜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优质、营养、安全蔬菜的需求,蔬菜平价超市的开张,提升了本社区蔬菜的自给率,尤其是淡季供应,有效抑制蔬菜价格的涨幅。随着种植规模扩大,销售渠道还会延伸,辐射到周边蔬菜市场供应,满足更大市场需求。

两年里,我们不断推广新品种,以“干着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开展推广工作,推广的品种有:苏椒、杭椒等辣椒系列;765—茄子;苏青4号丝瓜;反季节蔬菜西红柿、新品种黄瓜、豇豆等。这些新品种产量高,西红柿亩产高达5000公斤以上,辣椒亩产超过1500公斤。去年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茄子、辣椒、瓜类、豆类产品比常规露地蔬菜提前上市一个月左右,而且去年四五月间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给菜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挽回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不断植入新技术,如“大棚+小拱棚”冬季育苗技信,便捷、有效、省时、省力;多品种蔬菜套种技术,节省了土地资源;马铃薯免耕栽培模式运用,既解决了秋季稻草秸秆的有效利用,节约种植成本,还提高了种植效益,据测算,正常情况下马铃薯种植的效益是常规麦油的4—6倍,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种植效益的最大化。讲师团的毕教授还两次为菜农讲解如何防治病虫害,并深入现场察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训后,学员们普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三名典型学员为例:培训前,种菜大户唐金喜种植面积145亩,特色蔬菜有豇豆、茄子、丝瓜、黄瓜等,2010年,保本略亏;培训后的2011年,每亩净增500元左右,纯收入增加72500元;培训后的2012年,每亩估计增收700元左右,纯收入将增加101000元。虽然利润不多,但每年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示范户方家明,种植面积6亩,主要特色是育苗、蒿子,培训前的2010年,保本微利,每亩纯收入6000元,3亩共18000元;2011年,通过培训,降低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7000元左右,3亩共21000元;2012年,扩大种植面积至6亩,通过培训,再降生产成本,并且营销出路开阔,减少了零售时间,降低了营销成本,每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6亩共收入40000多元。辐射户汪忠友,荷花社区人,种植面积2亩,特色有西红柿、辣椒和花菜,培训前,毛收入5万元,净收入3万元,共需180个工日;2011年,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只需150工日,毛收入6万元,净收入4万元;2012年,培训后,再减用工人次,只须130工日左右,毛收入6万多元,净收入约4.5万元。

第9篇

[摘 要] 虽然重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取得了成绩,但仍然存在开发程度不够,交通不变,政府宣传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对策,旨在提高对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之重要性的认识,探讨对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途径,为重庆市发展民族文化旅游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化 旅游 开发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可以为加强第一产业 ,提高第二产业服务,也可以带动第三产业 ,并为其他服务业发展提供更大的新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如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及信息、金融、咨询等现代服务业。

二、相关概念

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这样给文化定义:“文化或者文明就是由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

而少数民族文化是指各少数民族的民众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相延已久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模式,是民众生存与生活的知识、技巧、情感、习惯的凝聚 ,是民众生活经验、智慧的结晶。

三、开发综述

1.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可能。重庆市少数民族总人口197.36万人(占全市人口6.4%),主要少数民族为土家族(142.4万人,占全市人口5%,少数民族人口72.2%)、苗族(约50.2万人,占全市人口2%,少数民族人口的25.4%)。

重庆市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异彩纷呈 ,民风民俗纯厚古朴、丰富多彩。重庆少数民族人民受自然、气候等条件影响喜居吊脚楼,为“干栏式”全木结构,屋基选择看重“龙脉”走向和地理气势;虽然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中,但世世代代乐观豁达,安居乐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擅长歌舞且构思精巧;驰名中外的摆手舞、花灯舞等极富群众性,动作原始质朴,给人爽心悦目的感受;少数民族人民心灵手巧,西兰卡普(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更是黔江一绝。除传统的清明、端午、月半、中秋、春节等五大节气外,还有摆手节、赶秋、三月三、六月六等哪种节庆过哪种生活,同时开展一系列活动。

2.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存在的问题。(1)开发程度不够。少数民族民众的衣着和婚俗独具特色,但是目前并未将其开发为旅游产品,旅游者来到旅游地区,只是观看一下表演,并没有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少数民族饮食、歌舞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2)交通不便严重阻碍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从重庆坐火车去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县(包括黔江区、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至少在4个小时以上,来回就要8小时以上,给重庆市内的游客带来“旅长游短”的感觉,更不用说重庆市外的游客了,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可进入性差,旅游资源就丧失了提高知名度的机会。(3)多数旅行社没有开设“重庆少数民族文化游”项目。因为重庆市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分散、交通可进入性差、配套服务设施落后,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也就更强 ,但是笔者走访了重庆市很多旅行社,很多旅行社都没有开设“重庆少数民族文化游”项目,即使开设了“文化游”项目也只限于湖南、云南、贵州地区,这使得游客失去了感受重庆少数民族文化氛围的机会。(4)政府的宣传不到位。作为少数民族民众,很大一部分人除了考试加分想得到优惠外,不知道自己的根和魂,不会说本民族的方言,不知道本民族歌舞戏曲的独特性,不知道本民族的饮食、婚嫁、丧葬习俗。究其原因首先是政府部门在宣传工作上做得还不到位,此外政府不重视宣传的形式,笔者曾访问过重庆某少数民族地区网站,网站首页的宣传画“民族文化艺术节”已经是2003年的了,可见近几年,该地区并没有举办文化艺术节,或者举办了没有宣传。(5)少数民族文化面临被“汉化”的危机。首先,旅游者到一个地方旅游,不仅要亲眼目睹,还要亲自参与当地人的活动,与此同时,必然也把自己的文化带到旅游点;另一方面,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接触短暂而相对肤浅,接触范围有限,但对当地居民来说,他们同旅游者的接触是长期不断的,他们接触的不是某个旅游者,而是不同时期前来旅游的旅游者群体,所以少数民族文化相对于汉文化而言,往往成为弱势文化。

四、开发策略

1.通过改善交通提高所在地区的可进入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直接影响着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一项好的旅游资源能否吸引众多的游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可进入性,即该地区的交通便利程度。

2.加强与旅行社的联系。在我国,人们通常将旅行社、住宿业和交通运输业被称为旅游业的“三大支柱”,旅行社是沟通旅游者和旅游资源的媒介,对于旅游活动的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加大宣传。(1)加强对重庆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教育力度。重庆少数民族的文化面临着被同化的危机,解除这一危机的方法之一就必须从年轻一代的宣传教育做起。可以将重庆少数勤劳勇敢的精神以动画片的形式反映出来,教育下一代不管是否身处逆境,都要乐观的面对生活,让他们从小就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对于非少数民族的青少年来说,动画片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教育形式。(2)开展少数民族文化讲座。笔者走访了重庆市的很多旅行社,咨询了他们是否有“少数民族风情游”等类似的旅游活动时,大多旅行社只开发了湖南、云南、贵州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项目,重庆的没有。针对这个盲区,建议政府多多举办民族文化讲座。(3)合理利用媒体。曾经在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走西口》受到了广大观众朋友的好评,它描述了人民的勤劳、智慧、忠厚,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重庆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传承至今也有它的魅力,将少数民族人民的事迹拍成电视剧,广为传之。(4)开展全国征文比赛。开展征文比赛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例如为展示和宣传重庆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大力普及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知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征文体裁可以是学术论文、调研报告、散文、随笔等,并设有奖项,调动民众参与的积极性。

4.与旅游发达地区甚至国外签署旅游合作协议。重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如果能与旅游发达地区甚至国外签署旅游合作协议,不但能够提高重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还可以实现旅游资源的互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且拉动重庆乃至相关地区经济的发展。

5.注意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1)成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对重庆市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研究,收集和整理重庆市少数民族文化的各种史料、传记、民风民俗、文学发展、生产、生活演变等资料。目的是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2)成立“重庆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中心”。重庆市的第一大少数民族土家族,蕴含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土家族的摆手舞,铜铃舞;土家苗寨更是歌的海洋;进得土家吊脚楼,主人热情好客,礼节周到,让人有一种入归之感。这些都是可供开发为旅游资源,创造经济价值。(3)建立少数民族文化园。这里的少数民族文化园集民族文化风情、休闲、商贸,为一体,既可以繁荣民族文化又可以发展民族经济。园内可以让游客观赏民族舞蹈、民族歌曲,品尝民族特色食品,园内建有民族风情“别墅”,让游客享受民族风情,还可以让游客参与民族文化活动。

6.政府行为。政府要制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规划,落实相关政策,明确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目标、范围、保护措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不断加大对重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经费的投入;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这里的人才指:一是懂少数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内涵的领军人才, 二是旅游文化研究人才,三是旅游项目实施人才, 四是旅游服务人才。

参考文献:

[1]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新华网.2007-10-24

[3]来仪.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走向市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第2页

[4]杨 源:中国导游十万个为什么[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第8页

第10篇

的中心工作,在深入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打造池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形象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积极推进大开放、大项目、大交通、大旅游、大招商等战略的实施,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6%,增幅创近7年来同期最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总收入分别增长47.9%、65.4%,居全省第一位;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3亿元,同比增长62.3%。在看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要高度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协调发展的问题。例如,虽然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和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但增长点过于集中,主要依靠少数大企业支撑。池州海螺上半年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和入库税收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3%和市本级财政收入的68%。又如,最近市人大常委会有一份关于县乡财政情况的调研报告,反映出县乡财情况力比较薄弱。从1999年至2003年,全市县乡财政收入年均仅增长4.1%,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不到1%。2003年,县乡人均财政收入282元,比全省低363元;财政自给率仅为34%;而县乡财政收入中农业税和非税收入占到53%,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推进和五年内取消农业税政策的兑现,县乡税源将进一步萎缩,财政收入将进一步下滑。目前全市县乡财政负债已超过1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债务达433万元。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还不高、发展还不协调。宣传思想战线要结合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大力宣传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使广大党员干部全面系统地把握这一科学理论的精神实质、重要内涵和基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实性,真正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追赶意识,全力保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次国家宏观调控不是“急刹车”,不搞一刀切,不是对发展的限制,而是对发展的调整和提升,是有压有保,有抑制有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抢抓机遇,积极应对,用超常的工作思路和超常的落实精神,克服信贷投放、土地供给等约束增强的影响,主动适应产业政策导向,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交通、能源、三产以及有市场竞争力的工业品、农产品,认真组织实施“861”行动计划池州工程,努力做到在调整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

实现赶超,着力解决池州发展不够和发展滞后的问题。宣传思想战线应该加强舆论引导,着力解决好一些同志存在的思想准备不足、认识不够到位、工作不够适应的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

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政绩观上来,统一到市委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为促进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加大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宣传的同时,高度重视对教育、人才、文化、体育、卫生、科技等社会事业建设的宣传,引导各级政府加大对社会事业建设的投入,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弥补我市在这方面的欠账。

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还必须注重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立足于提高全体市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采取多种形式,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等道德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省第四届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巩光跃的先进事迹,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公民道德教育不断引向深入。同时,要加强对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以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宣传,推进党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二、着力宣传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池州的新形象

池州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是第一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这是池州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一张品牌。现在,谁拥有了资源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环境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最基础的资源,也是第一位的资源。历年来,市委一直把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生态品牌作为池州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我们要不断丰富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内涵,围绕提升品牌价值,大力宣传我市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如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高,拥有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和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升金湖等;宣传严格保护环境的措施,如限污、治污、城市绿化等;宣传推广农业生态治理的成效,如退耕还林,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等;宣传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的开发、生产;宣传各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和生态城镇建设的措施和成效等。要通过扩大宣传,激发全市人民发展生态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掀起生态市建设新热潮,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精心打造生态池州、绿色池州的新形象。

三、着力宣传丰厚的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强市的新形象

池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具备了与生俱来的文化条件,未来池州要成为一个经济强市,更应该是一个文化强市。九华山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是地藏菩萨的道场;民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古老的贵池傩戏被誉为“戏曲的活化石”,古老的青阳腔被誉为“京剧的鼻祖”。同时还有杏花村文化。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历代名人陶渊明、李白、杜牧、包拯、苏轼、岳飞、司马光、王安石、朱熹、陆游等都曾驻足寻芳,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化珍品。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打造池州“文化强市”的新形象,是宣传文化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宣传文化部门要善于挖掘、整理、宣传好池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古朴的民俗风情,扩大对外影响,提高池州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知名度。

要继承、光大民族文化,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要以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教育市民,教育我们的下一代。要把齐山、杏花村古井文化园建设成为池州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积极筹备《魂断杏花村》晋京演出工作,通过艺术的形式,在推出池州杏花村的同时,推出池州的黄梅戏。要争取贵池傩戏、青阳腔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取九华山化城寺、百岁宫等

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要进一步丰富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城镇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和军营文化等。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同时,鼓励支持各地各有关部门运用市场运作的方式,举办高品位、高层次的文体表演和赛事活动。与此同时,着手规划建设市体育馆、博物馆等文体方面的基础设施。

要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各新闻媒体要安排播出适合青少年观赏的健康有益节目;有条件的媒体还要开辟一些能引导青少年参与的、融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栏目。要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利用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传播有害信息、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违法行为,切实净化网络环境。要净化荧屏,

加强对电子音像和书刊市场的清理整顿。要研究实施市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以及有关旅游景区景点对青少年免费或优惠开放的政策。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要采取有效措施,把德育工作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四、着力做好对外宣传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打造开放池州的新形象

对外宣传是树立我市良好形象的重要窗口,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对外宣传要突出特色、扩大影响,树立形象。要以政策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区域环境、发展空间和资源条件等宣传为主,精心组织重大外宣战役。要建立对外宣传的奖励措施,切实提高我市在中央、省主流媒体的上稿率。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健全机制,统筹协调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艺术等多种外宣资源和手段,努力形成齐抓共管、运转有序、充满活力的外宣工作格局。

第11篇

小农生产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一、兰陵县小农生产的现状和特点

1、区域、层次、结构情况

兰陵县总耕地面积161.7万亩,农村人口114.7万人,人均耕地面积1.4亩。地形主要以低山、丘陵、平原为主。其中,低山多分布于西北部的鲁城、下村、车辋等乡镇,面积3.5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9.6%,大多数由农民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少部分山地被村集体对外承包,以林果种植为主。丘陵多分布于低山平原之间,面积3.3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8.4%,以传统小农经营为主,种植小麦、花生等作物。平原多为东、西泇河、汶河及沂河冲积、分洪而成,面积11.2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62%,平原南部农民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土地交由亲友种植较多。大规模流转的情况并不多见,全县流转1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26个。平原东部地区以种植小麦、大蒜、露地蔬菜为主,基本仍为传统家庭种植模式;平原西部地区主要种植大棚蔬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主,少部分由合作社、村集体等流转承包建设大型蔬菜种植基地。

2、建档立卡贫困户小农生产情况

兰陵县共有1084个贫困村,贫困户31724户,主要集中于车辋镇、下村乡、鲁城、矿坑等山区乡镇,少部分位于平原地区。山区贫困村中,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儿童留守,劳动力不足。受限于种植知识、劳动能力、水电等生产条件,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粮食、花生等种植,且基本上都将大部分土地转给子女,自己保留1亩左右土地,种植一些蔬菜自用或种植花生用来打油食用。每亩折合收入600元左右,收入微薄。

3、不同行业小农生产、兼业及收入来源构成情况

兰陵县主要有粮食作物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除南部乡镇进行小麦玉米轮茬种植,东部乡镇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大蒜、牛蒡、露地菜等经济作物种植,特点是季节性较强,农闲时青壮劳力多到县城及周边私企打工,农忙时基本上全部回家劳作。以大蒜区种植为例,蒜农收获大蒜后一般种植玉米,闲暇便到县城劳务市场打工,接到活的情况下,一天能得到100元左右收入。蒜农主要收入来自大蒜销售,一般蒜农家庭平均种植在5亩左右,多的承包他人土地能种到10亩。2017年行情下,每亩蒜薹、蒜头销售收入1.2万元,每户大蒜种植收入在6万元上,除去农资、种子、人工,每年大蒜带来纯收入5万元,但总收入与大蒜价格相关性强,2017年大蒜价格在2.5元徘徊,农民投入大于产出,去年扩种的蒜农更是亏损严重。西部乡镇农民收入基本来自于大棚蔬菜种植,多为黄瓜、辣椒、食用菌等品种。辣椒种植区每户平均拱棚300米,3亩左右,轮茬种植大棚辣椒与生菜,一般年份带来纯收入2万元。黄瓜种植区一个大棚5-8亩,一般年份收入8-10万元。常年轮茬种植,基本没有农闲的时候。

4、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情况

兰陵县省级龙头企业达到10家,市级龙头企业达到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53家,其中蔬菜产销合作组织500多家,家庭农场368家,种植大户26家。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基地等流转农民土地开展规模化种植,面积均在100亩以上。种植规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利源、家瑞合作社入选首批上海市外延蔬菜基地,县委县政府积极引导更多的合作社入选后续基地,提高当地蔬菜基地种植管理水平和蔬菜品质,扩大对外销售市场。

二、扶持小农生产、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经验做法和典型事例

1、引导小农发展联合与合作

兰陵县利源、家瑞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流转农民土地后,建设设施大棚发展蔬菜种植,村集体集中收取承包费,农民可分得承包费,也可承租开展蔬菜种植。合作社统一管理、农资供应、收购销售。一方面对原有家庭种植模式的提升,提高了蔬菜品质。另一方面,入选上海市外延基地后,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农户种植的蔬菜可以直销上海市场,蔬菜销售收入进一步提升,农民受益。会宝山生态产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会宝山流域山地,发展特色果木种植,开展生态旅游农业、农家乐等,农忙时节雇佣农户参与相关农业生产,保护了山区生态环境,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扩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2、发展社会化服务,引导小农参与适度规模经营

县供销社与鸿强合作社开展蔬菜育苗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提供育苗嫁接、蔬菜植保、农资直供、蔬菜收购等服务,减轻了农户种植负担,农民可以在家庭劳动力承受范围内扩大种植面积。近年来,向城等蔬菜区农民除种植自家土地,逐步开始流转外出务工人员土地增加种植面积,平均种植面积扩大了2亩,年收入提高2万多元。

县供销社与众利合作社合作,加强产业化经营的引导带动,在新兴镇太子堂村,流转农民土地1650亩开展规模化种植,发展周边农民、农机手等入社,面向社员提供粮食联合收割、测土配方施肥、粮食烘干销售等服务。农忙时节,集中承接农机作业订单向农机手分配。规模化、产业化种植,降低了种植成本,密切了与农民的利益联结。

三、小农生产在提升传统农耕文明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小农生产在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中发挥了基础作用,以此构建起来中国传统的社会秩序。在《乡土中国》一文有家族一章提到,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传统的农耕文明,基层家族实现了很多社会治理的功能,而且稳定持续了千年。近代以来,农村社会格局发生很大的变革,合理有效的利用这种传统秩序,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补充或对农村基层证券的有效监督,可以在农村生态文明中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传统的小农生产,投身农业生产的人员多,不同于西方农场的形式。农民闲暇之余,自发组织形成了很多文艺形式,如东北二人转、扭秧歌、柳琴戏等,正是在农闲时节,丰富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合理的利用农村传统治理结构,有效补充、监督农村基层组织。引导和丰富农民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对于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小农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小农生产酒香也怕巷子深。小农生产,相较规模化生产,农民投入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更多。农民对待农作物有着更深厚的感情,对农业有感情的农民会以工匠精神对待自己的庄稼,更容易种植出一些原生态精品。但是相对于规模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民掌握的宣传渠道少,生产的特色精品没有宣传、销售的渠道,只能依靠远近的口碑和上集市摆摊售卖。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的服务部门,提供公益性的宣传推广渠道。

2、地块分散。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经商,承包地大多保留,临时性将承包地流转给亲友等耕种。对于种植户来讲,他们仅仅耕种自己的承包地,规模太小,收入过低,流转亲朋邻里的承包地后,规模扩大了,耕地却不能连片成块,耕作十分不方便,机械化成本较高。

3、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 农村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效率低,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认识和接受程度不高,面对农业社会化服务无所适从。以兰陵种植合作社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推广的情况看,很多农户接受程度慢,只有看到别人用过,有了效果才会接受。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足,农业新技术应用推广较慢。

4、村社集体统的功能弱化。使农民共同生产事务难以解决。取消农业税前,村社集体可以收取共同生产费,从而可以为单家独户提供诸如灌溉、机耕道建设、植保等等服务,现在村社集体权力弱化,农民集体行动难乎其难,小农产中环节不得不各自为政,农业生产的成本大幅度提高,生产难度大幅度增加。比如集体灌溉解体,农民就只能打井灌溉,以前每亩地灌溉成本为20元,现在可能100元还灌不好。部分山区土地不通水不通电,农业生产条件无法得到改善。

五、相关意见建议

当前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生产是农业稳定的基础,地方干部、基层群众关于把握好鼓励适度规模经营与扶持小农户关系,把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1、基层政府部门提供更多便利小农生产的服务。

比如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基层政府部门要更多的挖掘当地特色农产品、农副产品、手工艺品等,组织农民进行电商培训,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第三方平台等积极推广,使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小农产品走出农村。

第12篇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2020年旅游局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__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党政一班人率领旅游系统全体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旅游兴市”发展战略和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宏伟目标,励精图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创新发展,圆满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在体制创新、招商引资、规划发展、产品定位、宣传促销、市场体系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为我市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开好了头,为江津旅游赢得了较好声誉,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

一、健康发展的__年

(一)旅游大发展经济大振兴__年,全市旅游经济继__年非典重创、__年恢复后实现全面振兴。

全市今年接待游客___万人次,比上年增长___%;旅游综合收入___亿元,比上年增长___%。其中:四面山接待游客___万人次,同比增长___%;旅游综合收入___万元,同比增长___%。无一例有效投诉,无一例旅游安全事故。

(二)旅游大发展实现大跨越

1、体制大创新。一是今年__月,成立了市政府正局级特设机构四面山管理委员会,由市领导兼任党委书记,形成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新模式。全面理顺了景区管理体制,使四面山进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加快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良性发展轨道。体制创新经等媒体报道后受到业界人士广泛传授和学习。二是成立了___区市(县)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旅游监察执法大队,使旅游监察执法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2、招商大突破。为全面开发四面山,抢占“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的制高点,我们把合作开发四面山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在___、江津市两级领导的关心和各个部门的努力下,成功引进___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合作开发四面山旅游资源,为实现“两地一中心”奋斗目标,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引进___高投司对四面山景区公路进行建设,渝南精品线全面开工。

3、规划大手笔。一是配合___市旅游局、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做好《“渝川黔生态旅游金三角”旅游发展规划》已通过评审,上报三省市审批。二是编制完善《江津市旅游业“__五”发展规划》(草案)。三是邀请了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博士专程赴江津进行旅游规划指导;聘请___锦绣时代旅游投资顾问公司对四面山进行整体策划,对四面山重新进行定位,提出了“千瀑千姿、赤壁丹峡、先巴文化、原始森林”新四面山概念。四是编制完成了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和中山古镇、塘河古镇旅游发展规划。

4、文化大挖掘。今年我们对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先巴文化、移民文化、___文化、楹联文化、___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进行了进一步挖掘和开发。尤其是开展中山古镇主题形象和楹联征集活动,共收到海内外___多个地区以不同形式寄来的作品___件,既弘扬了传统文化,又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同时,开展挖掘中山古镇文化内涵课题工作,组成调研组对中山古镇深入调研,形成了《保护开发中山古镇,打造江津旅游亮点》的调研报告,引起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媒体广泛___。中山古镇已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

5、区域大整合。为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我市景区内涵,我们积极探索并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新路,初见成效。一是江津旅游融入___大旅游圈。其中四面山风景名胜区被纳入了___十大旅游精品线近期开发的五条线之一;二是以聂帅陈列馆和聂帅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项目已纳入国家红色旅游___条旅游精品线。同时,我们完成了“红色旅游”项目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并通过___市评审上报国家相关部门审批。三是按照渝川黔金三角发展规划积极策划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线路,强化宣传促销和找准市场定位,争取在区域合作中抢占制高点。

6、设施大改变。加大了旅游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了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一是四面山客运车站、游客接待中心已投入使用,为游客提供咨询、休闲一站式服务。二是对四面山龙潭路进行了硬化改造。三是新修四面山停车场,整治洪海码头,规范旅游景区(点)的商品摊区管理。四是望海公路___公里完成硬化并投入使用,对付家至四面山公路加装生命工程。五是硬化中山古镇入口公路___米、修建停车场___个、公厕___个。六是双福至四面山旅游观光线的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七是完成中山至水口寺公路的可研,初次协助完成部分相关手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入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机制,___高投司已介入我市旅游公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快旅游发展。

(三)旅游大发展形成大格局

1、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去年__月王鸿举___在___经济工作会上提出“要将四面山打造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后,市委审时度势,在___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两地一中心”发展目标,明确了在“__五”期间及今后一个时期努力把以四面山为龙头的江津旅游业建设成为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宏伟目标。市委、市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集中精力抓旅游。经过集思广益,调查研究和可行性论证,提出了把“旅游兴市”作为与“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和谐江津”共同作为促进江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把加大以四面山、中山古镇为主的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作为近期旅游开发的重点。市委书记唐林身体力行,坚持每半个月亲自对旅游工作督查一次;每___个月,四大班子分管领导牵头___召开一次旅游工作专题会,听取当月旅游工作进展情况并安排部署下月工作;全市形成了___亲自抓,主管领导集中力量抓,部门联动一起抓的新格局。

2、部门参与形成合力。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围绕全市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四面山、中山旅游开发,全市每一个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为旅游发展每年干好一件实事,并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考核”后,得到市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一年来,市级各部门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切实为我市旅游业发展办了___件实事,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旅游环境,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整体形象,而且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社会联动全民参与。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帷幕拉开后,在全市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举全市之力,抓好旅游发展”的鏖战。各行各业以饱满的___融入到“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中来。交通、商贸、服务、金融等窗口行业开展了文明示范岗活动;职业中学加大对旅游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江南职高专门成立了“江津市旅游人才培训中心”;市商会、消费者协会等行业机构加大对旅游消费品市场的监督和管理;社会有识之士积极投入旅游开发;旅游资源富集地区农民转农从旅,大力发展农家乐,从事旅游接待、商品、运输和种养殖业发展。全市形成旅游进学校、旅游进社区、旅游进农户、旅游进百姓生活的良好局面。

4、企业发展循序渐进。截止__年底,全市旅游企业(个体经营户)已由“九五”期间的不足___家发展到十五期末的近千家。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员工近万人。特别是今年初市委、市府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提出“旅游兴市”发展战略,从政策体制、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市场监管等方面积极地营造出一个宽松、健康、有序的发展平台,旅游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提升,今年除吸引了___新华书店集团公司、___高投司等大集团外,还吸引了一批企业或个体投资者加盟江津旅游业,使我市旅游业得到不断壮大,旅游经济指标得到不断攀升。

5、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在我市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体系方面,目前已建成了一套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为了加大旅游监察执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年初成立了“江津市旅游监察执法大队”;为使四面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更好地融入国际国内旅游大舞台,今年__月成立了江津市四面山管理委员会,按照工业园区模式进行考核,由市委分管副书记兼管委会党委书记;为强化行业自律,打造江津诚信旅游,__月中旬成立了“江津市旅游协会”。目前,全市旅游市场形成了主管部门、行业部门、市旅委会三级管理体系和市旅游执法大队、行业监督执法部门、市旅游协会三重监管体系,旅游市场繁荣兴盛。尽管今年面临景区公路改造、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以及___新华书店集团公司接手四面山后在管理、开发、经营上还存在一个磨合期等诸多因素,由于制度健全、监管有力,全年未出现一例车祸、伤亡、火患、食品中毒、___事故,也未接到一例因旅游而引起的有效投诉。

6、行业自律有效提升。针对我市旅游市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恶性削价竞争,拖欠团款、虚假广告、拉客宰客等问题,我局采取了积极有效的举措:一是依靠法规来引导市场。从领导到一般干部,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善于运用所掌握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知识,通过执行法规来引导市场趋势,建立市场准则,培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违规违章的经营现象得到进一步遏制,收效明显。二是依靠标准来管理市场。我们坚持运用国家颁布的行业标准,在全系统积极推行建立标准化体系。目前旅游企业、定点宾旅馆、农家乐、旅行社等旅游生产企业和接待、经营单位(业主)均建立了一套规范有序的生产、经营体系。旅游质量投诉明显下降。三是依靠质量来培育市场。在服务上,我们大力推广ISO9000标准,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培训来提高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服务质量;在价格上,引导企业制定措施和约定俗成的规范制度,使部分企业仅以价格竞争为争夺客源的唯一手段的现象成为历史,较好地增强了企业的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意识,有效地解决了旅游企业不正当竞争形成的恶性循环现象。四是依靠行业协会来规范市场。今年我们成立了江津市旅游协会,首批吸纳了___家会员单位。我们发挥行业协___具有的既是行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是联系政府、企业的重要桥梁,又是旅___业整体利益代表的特性,达到旅游经营者自己管自己,自己督促自己,形成利益共同体,构建和谐江津旅游、诚信江津旅游。

7、整合资源共谋发展。在产业定位上,按照江津旅游实际,经过多方论证,首次将我市旅游资源进行重新组合定位,即“三色”旅游定位。以四面山为代表的生态绿色旅游产品;以聂帅陈列馆为代表的红色旅游产品;以中山古镇为代表的古色旅游产品。在产业布局上,我们提出了坚持“一条主线,两个中心,三大资源,四大文化古镇的产业布局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推出精品的基本思路;在跨区域发展上,我们配合___新华书店集团全力打造四面山,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在渝川黔旅游金三角跨区域中抢占先机,占领桥头堡。

(四)旅游大发展构建大安全安全工作是旅游工作的生命线。

一年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这一准则,将安全工作当作中心工作,首要工作和重点工作来落实。在___工作上,除___为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外,我们成立了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了专门的安全工作责任人。各旅游镇(街)、旅游定点企业也建立了旅游安全工作机构,落实了专人负责,形成了局—镇(街)—企业三级旅游安全网络。在制度建设上,局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在局行政和市安委会的领导下履行职责,认真指导、督促各旅游镇(街)、旅游定点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安全责任人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责任人的业务能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日常工作中,除了重大节假日和重要活动向各重要景区、重点企业、主要旅游镇(街)派驻安全督导员___小时蹲点,安全工作责任领导巡回检查、指导外,在平常时间坚持不定期地___安全大检查。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旅游景区和旅游企业的安全比率。

(五)旅游大发展作风大转变(绥棱教育信息网.suilengea.)

振兴江津旅游需要广大旅游工、管理者、生产者以及服务人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我们结合全市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生动形象且卓有成效的工作。

1、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满意工程,党员和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有了根本转变。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有了新提高;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政治上有了新进步;强化自觉性和责任感,纪律上有了新加强;确立了为人民服务和廉洁自律意识,作风上有了新转变;激发开拓进取精神,工作上有了新举措;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了旅游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2、深入基层排忧解难,群众得实惠,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局联系的中山镇高滩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村民生活相当贫困。现在家的村民多系老弱病残。我局推出“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举措就是帮助该村谋划和探索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党政一班人先后深入该村___余次了解情况,调查研究,并请教市农办、农业局、林业局等专家,结合该村的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扶贫发展计划。帮助和引导该村发展山羊、养蜂和蛋鸡等养殖项目。我局已支持该村___万元,改造了___公里村级机耕道,扶持该村___户发展养羊___头和___户养蜂40箱,均收到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__月初,我局又开展了党员与高滩村群众“一帮一”的结对活动。__月__日,我局___名党员将自愿捐款___元购买的___只德国引进的良种蛋鸡(年产蛋___个/只)、饲料和饲养资料等送到高滩村群众手中。

3、励精图治效果明显,工作得到肯定干群倍受鼓舞。干群的工作作风有了根本好转后,各项工作有了创新。一是确立旅游业为重要的经济产业,实现了发展观念的新突破。二是创新旅游管理体制,实现了管理模式的新突破。三是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旅游硬环境的新突破。四是加强旅___业管理和旅游市场秩序的综合整治,实现了树立旅游形象的新突破。五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实现了拓宽客源市场的新突破。六是加速旅游产品开发,实现了旅游业持续发展的新突破。七是狠抓旅游商品开发,实现旅游商贸经济的新突破。八是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旅游软环境的新突破。九是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实现了旅游经济指标的新突破。__月日,我局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___,这是建局以来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称号。广大职工倍受鼓舞,以更紧迫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投入到打造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的系统工程中。

(六)旅游大发展廉政建设大深化

要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必须要建立一支勤政廉洁、作风过硬、打硬仗的干___伍。为此,我们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改革、发展、___工作大局,以反__“三项工作”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上不断地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_工作,收效明显。

1、抓班子廉政建设,身先士卒树楷模。一是加强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学习,用“___”重要思想指导___倡廉工作,增强班子成员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明确党风廉政责任分工,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__工作责任制,促进了廉政建设深入扎实开展。三是深化班子成员廉政教育和纪律约束,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自觉做到自励、自省、自警、自重。四是认真执行领导干部个人申报,配偶及子女从业的有关规定。一年来班子成员及配偶、子女及身边工作人员没有一人违法乱纪。五是防止和克服___和___主义,杜绝弄虚作假。从而保证每一项决策、行使每一项权力,获取每一项荣誉都是实实在在的。党政一班人以正直、廉洁、民主、团结、务实、高效的面貌在职工中起好表率作用。

2、抓队伍廉政建设,树勤政为民新形象。一是将党风廉政和反__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一位干部,知晓率达___%。二是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提高办事办交质量。三是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为民排忧解难___件次,办实事___件次,个人捐款___元。四是深入开展政务公开,认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通过深化职工队伍勤政廉政建设,不仅提升了旅游工的形象,而且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抓制度建设,标本兼治重落实。我们建立和完善了党风廉政和反__工作相关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制度的贯彻落实和执行情况纳入职工年终述职内容一并考核,每年__月和__月份两次___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对症下药,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建立的各项制度不走过场。

二、存在问题我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存在旅游资源保护不力,整合不够。

旅游产品缺乏策划,旅游产品整体形象不够鲜明,资源垄断性与特色性尚未发挥。缺乏上档次、上规模的旅游商品,没有集中的旅游商品市场,旅游综合效益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景区道路、住宿、电力、通讯也亟待完善;旺季出现宾馆、停车场等接待能力不够,景区车辆运力不足,道路随时都有塌方的可能。旅游市场有待拓展,目前仍是周边市场,由于投入不足,宣传的形式不多,规格不高,重点目标市场拓展不够,没有形成大投入、大宣传、大市场的营销机制和体系。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