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时间:2023-09-20 16:58: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第1篇

关键词 农村小学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分析

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完善,在农村中小学中的问题就更加严重,尤其是在贫困不发达的农村。即使有心理学毕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在校任职,也都是被安排教授其他的学科。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每400名学生就配备一名心理学教师。而在中国,根据国情要求每个学校安排至少一名心理教师,但这都无法实现。

1.1 农村中小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1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教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水平的主要标志。目前,城市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匮乏, 专兼职教师一般为1-2名,而农村中小学更是严重匮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是缺乏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大多数的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不能自觉地运用心理科学知识帮助学生,无法满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1.1.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展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侧面放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包括教材建设及设施建设。在农村中小学中,该设备的匮乏程度严重。无法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标准,甚至远远不足。这就无法满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

1.1.3 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

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过多的了解,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是干什么的,更不要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它的作用了。这样就无法使人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就无法进行。

从以上三点看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不仅仅是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连基本的问题都尚未解决。只有找出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1.2 根据以上的问题,分析一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1.2.1 经济方面问题

经济是基础,各项事业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心理健康教育亦是如此。而乡镇农村经济普遍落后,尤其农村还是以农业经济为主,还无法使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精神需求是以物质需求为前提的。

1.2.2教师名额。

在中小学一般都有一定的正规教师名额,数量有限。学校更倾向于将这些名额分配给上其他科目的教师,认为这些教师是学校不可或缺的,而心理教师则是占用了名额,这是很多人无法接受的。宁愿放弃心理健康教育而满足其他学科教师的要求。

1.2.3 思想观念。

思想决定行动。落后的思想就决定了无法有先进的行动,即使国家有要求,但是无法深入人心,行动力自然迟缓。在乡镇农村,人们的观念依然陈旧,无法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判定学生的素质。学习好就已经是达到学校教育的目的了,而是否有心理问题都是以后的事。这就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很难在乡镇农村发展起来。

1.2.4 对心理的看法。

人们对心理的认识已经渐渐深入人心了,很多人都能说出自己的看法。但这种认识更多的来自电视和网络,很少有人真正的接触到它。电视和网络带来的认识又是片面的,无法使人们真正的看到心理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作用是渐渐积累才能显现出来,人们不能很直观的看到它的作用。这就使人们的真正认识大打折扣。也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发展。

这些原因的综合因素造成了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发展,当然还有很多因素,原因复杂多样。但这些主要因素占了主导地位,直接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导致的结果

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的发展标志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在应试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这是学校教育向上发展的标志。而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得到提高,那么学校从整体上就无法提高。这就影响学校的发展。

其次,从学生个人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些是直接相连的。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一样,都是基础,基础打好,学习才有可能提高。但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严重问题,使得学生的整体身心素质无法得到很好地发展。学习成绩也不如发达城市的学生。

最后,导致生源外流。学生是一个学校的基本,没有学生,学校就不能开设。学校有希望有更多的好学生来到学校,尤其是中学,好学生代表学习基础好,发展更容易。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反之学生希望到好的学校去,给自己一个好的学习机会。继而由于农村的中小学本身发展不利,导致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还有学习非常优异的学生都寻求好的学校,那些好的学校接受好的学生,学校自然越办越好。反之本地学校,由于恶性循环,学校越办越差。

解决问题的对策

3.1 政府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

地方的发展少不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应该针对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给予相应的支持,包括经济和政策上的支持。有了政府的支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会更加顺利。并且不用担心经济上所带来的困扰。所以相应的政府应该给与一定的支持,使学校面临的种种问题等到解决。

3.2 转变教育观念

这里的转变教育观念意味着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并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3.3 改革与完善教育评估的内容与办法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不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学校,还是学校考核教师、教师评定学生,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最主要的评定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这直接导致过分重视智育,不重“心”育。因此,取消把升学率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改革和完善目前教育教学的考核评价标准,是普及和有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3.4 加强师资建设

要想办好农村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是必不可少。这就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政策来吸引心理教师。例如提高教师工资,保证在农村中小学教课的老师的生活质量。还应分配给心理老师一些硬性的教师名额。

3.5 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中小学校的要求,建设这里需要的基础设施。教材建设也是必要的,并且根据当地特点进行教材建设,而不是直接利用现有教材。还要有硬件设施的建设,让学生有相应的活动场所。

3.6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更是如此。现在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做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明显增多,但农村的研究还是匮乏。因此,今后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对农村中小学心里健康教育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石国兴. (2012)心理健康教育新论[J].河北人民出版社.

[2]赵红,李桂萍. (2004)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实践的发展趋势[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03

[3]郭少华,叶媛秀,张梅龙.( 2007)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13

[4]朱海霞,全. (2007)浅谈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1

[5]张东红. (2006)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十年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 9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Country

Li Xiao Fei

(College of Education,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050091, China)

第2篇

【摘 要】中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这一时期又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且混乱的时期,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论述了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个体从儿童进入青少年阶段,其身心发展起了重大的变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这一时期又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且混乱的时期,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是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善。

1. 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落后

就目前一些城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都是由其他任科教师经培训后代任的情况来看,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是堪忧。虽然拥有一颗想帮助孩子的心,但一些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仍然持传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理念,或完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视为等同,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不像”。另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技能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采用机械灌输和空洞教化的方式方法,并未学会从内心里倾听学生、理解学生,不能有效疏导孩子情绪情感上的问题,只是一味地教育孩子大道理,这样并不能达到行为的改变。

2. 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不足,学生缺乏求助途径 由于学校重视和宣传力度的不足,即便在一些具备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似乎仍然是一个“摆设”。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足表现在:并未正式开设此类课程、当同学真正遇到问题时不知具体向谁或者用什么途径寻求帮助。在能开设心理健康课的情况下,对真正需要心理健康咨询与干预的学生,也基本不能提供有效的一对一面询辅导。另外,由于宣传意识薄弱,学校不能通过宣传栏、广播、手抄报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

3. 缺乏对农村学生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脱离农村教育实际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大量农民工入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日益突显,这不仅对乡村教育的发展造成了很大障碍,也对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重大挑战。留守儿童身上往往会出现性格上的孤独、自卑以及不能良好的与人沟通等心理问题。因此,乡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注重与学生实际心理健康问题相结合,探寻属于乡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模式,不能单纯照搬硬套已有的城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

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 无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多大的发展进步,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与之相配合,都不能真正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是孩子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家长忽视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关注、逃避自身责任其实是很多孩子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鉴于以上问题,要真正改变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要做到:

(1)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资金投入,对心理健康教育设定专项拨款,完善经费监督机制。一方面,改善学校已有设施,力争每个学校都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另一方面,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在农村经济条件本来就很落后的情况下,只有适当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才能吸引专业人才返乡执教。

(2)注重对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吸纳,对已有在职的非专业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全面的专业培训。招聘专业出身、具有专业资质的心理健康教师任教,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展开的根本保证,也是培训其他非专业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重要途径。

(3)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加强与家庭教育的相互配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都应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不仅要增加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途径、也要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以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全社会共同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最终目标。

第3篇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 成因和对策

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应该是“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自强自立,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不畏艰难,对知识有浓厚的兴趣,对自我充满成功的信心”。然而,面对急剧变化和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直面越演越烈的“应试教育”下放权,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堪为人忧。

通过平时观察、走访调查、量表测试等,就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预防策略简述如下。

一、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1.冷漠、孤僻

30%~40%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其中12%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甚至有2%的中段学生感到自卑,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孤僻是心理上的屏障,这种心灵上的孤寂极不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羞怯、胆怯

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见了认识的长辈,不好意思,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7%,高段达31%,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特别是高段,由于临近青春期,心理比较复杂,更显不够大方。

3.焦虑

面对考试,20%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高年级学生因面临的压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动机,已能体验或预计到考试结果对自身潜在威胁,因而担忧更为明显,47%出现轻微焦虑,24%属于过度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学生带来一些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4.交往情感闭锁

部分农村小学生存在交往障碍,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调查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导致部分农村小学生交往的心理问题是自卑、怯弱、排斥、闭锁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人不容易接近,也得不到真正的友谊。 转贴于

5.攻击性强

15%~2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10%~15%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二、解决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德育工作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研究和探寻合理的教育对策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1.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

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即开设心理咨询室,如“心灵小屋”、“情感驿站”等。

2.根据农村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征,加强学校常规教育,进行正面引导

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性的教育,重点摆在学生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通过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并予以适当磨练,增强其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真正关心、爱护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4.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共同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

全面考查学生的言行,改革教育方法,开辟与学生沟通的多种渠道,使学生随时能与教师、家长、同伴沟通,让学生有机会也有场所进行倾诉,改变学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共同营造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第4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的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采取抽样问卷调查和组织抽样学校的相关领导、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人员、班主任、学生代表座谈的方式进行。共收回调查问卷349份,座谈会材料36份,其中经过市(州)或县、区汇总整理的座谈会材料8份。本次问卷调查收回的小学问卷155份(城镇学校73所、农村学校82所);初中问卷147份(城镇学校70所、农村学校77所);高中问卷47份(城镇学校39所、农村学校8所)。问卷统计显示: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319所,占被调查学校的90.4%,其中小学138所,占被调查小学的89.03%,初中137所,占被调查初中的89.03%,高中44所,占被调查高中的93.6%。在被调查的学校中,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105所,占30.1%,其中小学51所、初中38所、高中16所,分别占32.9%、25.9%、34%,有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占绝大多数;有62所学校有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占被调查学校的17.8%,仅有9人有心理咨询证书;有288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占被调查学校的82.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占88.4%、76.9%和80.9%。从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学校为284所,占81.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5所、126所、23所,分别占87.1%、85.7%、48.9%;通过班队会活动的学校223所,占63.9%,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05所、85所、33所,分别占67.7%、57.8%、70.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的学校192所,占5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9所、82所、41所,分别占44.5%、55.8%、87.2%;通过心理咨询活动的学校211所,占60.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81所、94所、36所,分别占52.3%、63.9%、76.6%;通过其他活动的学校138所,占39.5%,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62所、48所、28所,分别占40%、32.7%、59.6%。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绝大多数学校同时采用上述多种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排序上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活动是当前我省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活动、班队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当前我省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

对学校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问卷调查结果: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学校262所,占75.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33所、98所、31所,分别占85.8%、66.7%、66%;有333所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是必要的,占被调查学校的95.4%;我省中小学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出版单位主要有:长春出版社、东北师大出版社、吉林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等,还有一个县选用的是县内自编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上:认为目前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校162所,占46.4%,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6所、89所、37所,分别占23.2%、60.5%、78.7%;认为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正常的有318所学校,占91.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50所、126所、42所,分别占96.8%、85.7%、89.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能得到解决的有241所学校,占69.1%,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120所、94所、27所,分别占77.4%、63.9%、57.4%;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的有107所学校,占30.7%,其中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35所、52所、20所,分别占22.6%、35.5%、42.6%,还有一所初中学校认为“不好说”。对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小学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初中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大多数高中认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应试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大多数被调查的学校认为主要表现在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厌学、逃学、考试焦虑、闭锁心理、虚荣心强、亲子沟通等方面。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对小学、初中、高中的对比分析来看,我省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我省90%以上的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中高中的比例略高一些,在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中有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低,小学37%、初中27.7%、高中38.1%,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比例偏高,且大多为班主任兼任。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在被调查的学校中,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小学24人、初中25人、高中13人,取得心理咨询证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人数就更少,小学5人、初中4人。尽管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过相关的培训,小学占88.4%、初中占80.5%、高中占80.8%,但仅靠短期的、非系统的培训难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要求。三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班队会活动、心理咨询。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班队会活动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心理咨询、班队会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主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小学和初中的绝大多数学校都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四是93%以上的学校认为选用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有必要,选用了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学校的比例为小学96.4%、初中71.5%、高中70.1%。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单位比较杂,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我省中小学现在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而且大多数是通过非正规的渠道发行的,这也是学校在座谈中所反映的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五是“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的认识”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应引起高度关注,有相当比例的学校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有这样认识的学校比例呈小学、初中、高中上升的趋势。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小学占23%、初中上升为60.5%、高中达78.7%;认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很难得到解决”,小学占22.5%、初中上升为35.5%、高中达42.6%。六是关于“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问题”,从影响大小的排序上看,大多数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等是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其中小学学段有超过50%的学校认为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初中学段有50%的学校认为应试教育的影响是排在第一位的。从各学段来看,家庭教育(结构)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p#分页标题#e#

座谈会结果分析

通过对座谈会结果的汇总分析,大多数学校反映我省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困惑表现为: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受重视。行政领导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家长也没有这个意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变成了摆设,上级部门检查了、有活动了就摆摆样子,反之就不上。绝大多数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都是为应付检查准备的“课表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从座谈的结果看,绝大多数学校都反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严重不足,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少,由于学校缺编,不能招聘到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多数为班主任,工作量又太大,影响正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缺少专业师资,绝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偏低,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由班主任或从其他学科“改行”担任的,还有一些不胜任其他学科的教师被安排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教师不是心理学专业毕业,又没有接受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或只参加过短期的、不系统的培训,对新形势下学生心理的特点、变化和规律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研究,工作缺乏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难以保证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缺乏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目前大多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托于心理健康教育课,但目前尚无真正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现在学校使用的几种版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没有经过审定,质量无从保证。这种现状对农村学校来说问题就更大,由于农村的学生和城市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方面的不同,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有较大差别,比如说对于农村比较普遍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就是一个较大问题,而与之相关的内容在目前几种版本的教材中都未有涉及。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教师的培训提高、学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都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学校没有符合标准的心理咨询室,有的与其他办公室混在一起,有的仅是一个空房间,难以达到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社会和家长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由于家庭教育(结构)等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比较多,单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力量是很难解决的,应该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和建议

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提高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广大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落实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按照《吉林省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要求,真正建立“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从各个领导层面抓起,全体总动员,纠正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的认识误区及行为偏差,从根本上改进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真正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高度来认识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真正落实《实施意见》的要求,“对于城市和条件较好的学校,要配备专职教师;暂时没有条件的学校也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拔兼职教师加以培养”。省里要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和培训时间表,制定相应的政策,确保各中小学做到配备专业的、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扩充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的投入,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机制,在省培计划实施中尽可能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倾斜,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列入中小学校总体师资培训重点计划,并鼓励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采取自学、函授等多种形式,提高自身专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造就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第5篇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加,日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始受到关注,部分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对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包括状况调查、比较研究、因素研究及教育干预研究等,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专业课题组投入该项研究。目前研究多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为主,而把人文研究和实证研究结合的整合研究相对较少,提出教育建议多,研究操作方法少,表明我国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实证性少,指导实践的意义不大。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甘肃省榆中县第二中学高中部三个年级的学生。在确定研究课题后,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的工作。并且与学生、教师及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度访谈。本次调查的问卷借鉴了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这8个方面,了解当地中学生的焦虑状况。

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看到学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习心理问题,包括学习动机不足,表现在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成就感较低,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适当的引导,欠缺对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良好习惯的培养。大多数同学都没有掌握有效地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同时中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适度压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动机,促进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使个体适应得更好。但当前,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这些不良后果可能包括身体的症状、焦虑、紧张、不安、抑郁、恐惧等情绪困扰,以及种种适应问题,甚至引发精神症状等。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活水中学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这8个方面的焦虑水平状况。

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向普及的大趋势和内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摸索到了一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途径。

一、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也是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最基本的因素。农村中学由于交通的不便、信息网络的闭塞,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获得、心理健康意识的提高、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农村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课应坚持以活动课的形式,充分考虑农村少年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心理体验,而不是纯理论的课堂学习形式。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有助于老师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工作,增强了辅导效果,两者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体系,就可以在课堂内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二、重视家庭心理辅导,提高学生家长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源于家庭”,而许多家长缺少心理辅导方面的意识和相关知识,所以对家庭开展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应有目的的向家长授课,使困惑的父母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了解对孩子进行家庭心理教育的初步方法,给家长一把“成功开启孩子心灵”的金钥匙。利用家长学校这块阵地,定期开设家庭心理辅导讲座,让家长懂得一些心理辅导的原则、方法和沟通技巧,从源头上去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起步晚,目前发达地区城市中小学轻由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原因,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与试验多以发达地区城市中小学为主,而广大的农村中小学则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少有人问津。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开展中,在借鉴发达地区城市中小学和国外中小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校本,找准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破口,形成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和新方法,全面构架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体系,从而全面推进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今后还将力求探索:农村城镇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生活心理辅导;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如何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心理素质;如何在自主活动中让学生自我开发潜能,同时探索学校心理辅导的自主活动的形式、途径、方法等,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由学会组织、自我管理到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不断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自主自动地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第6篇

一、农村心理教育现状情况透析

随着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精神与物质的不平衡状态,学生心理偏差出现的比率较高,校园暴力、厌学、早恋等现象较为普遍。近年来,只有重点中学配备了专职心理教师,少数中小学设置了心理课程,极个别学校设置了心理咨询室。总体上心理专业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尚未形成一支具备深厚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二、改进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专门的心理教师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和基础。培养一支心理健康、师德高尚、善于协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

2.政教处、班主任应具备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

目前教育形式下,各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主要依赖于政教处和班主任的工作。而实际情况是,政教处和班主任在学生常规管理和纪律卫生等方面几乎花费了全部精力,能留意到学生心理变化的较少。首先,对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题培训,确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模式。其次,充分利用主题班会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包括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心理知识讲座等,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

中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许多课程设置与心理密切相关,在当前专职心理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重视培养思想品德课教师,渗透心理理念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有益的影响。

5.注重个别咨询与辅导

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辅导,是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的有效途径。可在学校设置心语小屋、知心信箱、心理热线等,给学生提供倾诉和寻求建议的窗口。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开展的有力保证,同时也是总结、推广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重要手段。注重心理健康成果的挖掘与交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进行课题、论文、个案辅导、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校园心理剧等征集评比活动。订阅、组织阅读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类书籍、刊物,逐步提高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7.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一职

选择人际关系良好、乐于与同学交往的同学担任此职务,及时发现解决学生中的心理偏差和困惑,做好学生与老师沟通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心理自我成长能力。

8.开展家长的家庭教育、心理知识培训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子女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在孩子综合能力及人格素质等方面的培养上,家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积极开通学校与家庭同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学校要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理想、追求、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与家庭教育积极取得配合,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第7篇

关键词:农村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途径

农村中学长期以来受家长文化素质水平、应试教育、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的限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提升农村素质教育的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是:

(一)很多教育主管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模糊,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开设专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中缺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评价。

(二)农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上重视程度低,往往停留在表面上,口头上。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往往只是一个摆设,没有起到直接有效的作用。

(三)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从教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薄弱。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是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缺乏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经验。①以这样的师资力量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结果就可想而知。

与此同时,在广大农村中学里,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令人担忧。学生中出现太多的人际关系不协调,以自我为中心,孤独自卑、狂妄自负,或意志消沉、或感情脆弱、或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可以说,在农村中学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②

二、构建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面的课题,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校领导到老师、家长乃至学生自己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按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积极的方面引导和帮助,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发展健全的人格。根据对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一)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战略高度的位置。

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符合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校是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的环境。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和反映,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着客观的原因。③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学校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心理健康教育环境。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如板报、橱窗等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当前,农村中学极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几乎为零。据调查,当前农村中学从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大多数是班主任、政治教师和其他管理人员,而且多数是兼职人员,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规律和要求,严重影响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障碍。而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是必要保障。④

(四)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咨询室,并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对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五)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学科教学中及时适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主动地接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在思想品德课中,良好品德修养的形成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素质,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才能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修养。语文课中优美隽永的散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人生、热爱自然、热爱社会的美好情愫。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和谐统一、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六)家长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并形成教育台力。

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应经常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取得联系,通过及时的沟通与联系,使教师也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及其心理原因,同时帮助家长熟悉青少年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⑤了解这段时期的教育内容及方法,提倡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但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而且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同步,形成合力,从而实施有效的家庭心理辅导。

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既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严重影响着我国未来国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要求加强青春期心理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面对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农村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解决中学生存在的普遍心理问题,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

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能单纯而孤立地对学生进行政治引导、思想教育、品德培养和知识传授,还应关注处在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发展和心理状态的变化,并予以主动积极的辅导,帮助学生健康地度过青春期,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复杂多变、奇妙无穷的心灵,而教育者才能真正无愧于"灵魂工程师"的称号。⑥

注释:

①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②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③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④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⑤汤有国,李林红.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⑥张万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与方法[ M] . 北京:中央民族大出版社, 2001.

参考文献:

[1] 张世富. 心理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2] 林崇德,等.学校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 丁志强. 教育管理心理学[ M] . 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

[4] 王道俊. 教育学[ M]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5] 汤有国,李林红.心理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第8篇

一、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

1.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堪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目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开展的工作质量不高,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且大多来源于学校德育工作者、行政管理人员、班主任等。他们对心理学知识、尤其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很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地有效开展。心理保健和心理素质教育甚至成为学校生活的盲区。

2.家庭因素较大地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是制造性格的工厂,是启蒙教育的第一站,是个性社会化的第一步,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现在,而且也关系到将来。但农村青少年来自父母的压力较大,许多农民外出务工,使得很多青少年不得不由爷爷奶奶照管。这样,显然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3.个性因素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发挥其主体参与作用,培养其良好个性,有助于形成素质教育新模式。如果他们有了良好的个性发展,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助于他们的成长,也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调查数据表明,一半以上的青少年都喜欢把自己放在自己的辖区内,他们性格比较内向,自我认知不足,以致于导致交际面狭小。

4.适应能力较差影响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现在农村青少年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依赖性强、主观意识淡薄、交际能力弱。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1)农村家长的文化程度偏低。强调家长权威,农村青少年往往对家长尤其是父亲有强烈的畏惧感;同时,在教育目标方面,强调成绩,忽视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培养。(2)农村青少年的性格整体偏于内向,缺乏自信。在与人交往时,喜欢被动跟随,缺乏主动交往意识。(3)农村环境中,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较城镇青少年匮乏。由于环境的限制,缺少竞技活动、培训、文艺晚会等形式作为沟通的平台,他们相互间接触的机会很少,交流中缺乏共同点,严重地阻碍了交流沟通。

二、改善农村青少年健康教育现状的措施与建议

1.社会关注。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大社会里,社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将有很大影响,比如社会体系是否完善,社会风气好坏,社会关注力度大小等都会影响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2.学校教育。学校应逐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使广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效性,并且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实施具体的措施。

3.家庭影响。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家长按时让学生进行疾病的预防接种,却很少听说有哪个农村家长带孩子去找心理医生接受定期的心理卫生教育,以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

4.农村青少年自身改变。农村青少年自身的转变,会对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他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积极与人交往,克服自卑心理;注重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独特的人格;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寻找合适的自我心理调试方法。

三、结语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到我们民族的整体素质能否提高,关系到国家的成败与兴衰。

第9篇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大多数的调查表明,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大的问题。如张秋菊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MHT)对河南省5个地区874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只有19.68%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77.80%的学生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有2.52%的学生需要接受重点咨询 [1];汪颖利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湖北黄石地区500名高中生做了调查,发现有49.6%的高中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有10.8%的高中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 [2];顾建华等(2006年)同样使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张家港市5091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发现14.28%的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 [3];张枫等(2006年)使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调查了无锡市1215名中学生,结果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达22.14% [4];刘红(2006年)用自编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对贵州省81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有问题的占9.29%~29.47% [5];侯振成等(2006年)对北京市1379名中学生进行SCL-90测试,结果发现有24.98%的中学生存在轻度不良反应,有6.73%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6]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没有什么问题。如吕若然等利用PHI对北京市不同类型中学生的调查显示,北京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正常,呈正态性分布,PHI量表各项得分的平均分均低于60分,只有少数学生存在心理偏差或心理障碍 [7];岳颂华等(2006年)利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广州地区1431名中学生做了调查,结果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 [8];叶苑等(2006年)采用SCL-90对西安市的92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在SCL-90量表的9个因子上平均分均低于3分,认为表明其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基本良好 [9];张岗英(2006年)运用SCL-90量表对西北地区农村54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存在一些轻微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总的来说是好的。[10] 还有研究者利用元分析的方法考察了这一问题,范会勇等认为,得出中学生心理问题不健康或严重的结论是来自比较的常模的不同,如果是以中学生常模为标准,则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心理并非不健康。[11]

不少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男女生性别差异,女生的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侯振成等人(2006年)的研究中,女生组的SCL-90量表总分及总均分显著高于男生,在各因子上也是如此;张晓玲等(2004年)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调查了494名初二和高二学生,发现在恐怖倾向分量表上女生检出率比男生的高。[12]

但也有一些研究没有发现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性别差异,甚至有研究指出了相反的结论,即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男生。刘万里(2005年)发现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在10项心理症状及其总分上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13];张静(2001年)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安庆地区420名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发现男女均无显著性差异。[14] 不过,李彩娜(2005年)的研究发现,在强迫、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四个因子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15];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女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病态人格、疑心、脱离现实6个分量表中得分低于男生,心理健康状况优于男生。

研究者们还研究了其他方面的差异,如牛晓丽(2007年)发现城市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学生 [16];吕若然等(2004年)发现北京私立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普通和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点中学的学生又要差于普通中学的学生。

总的看起来,不同研究结果是有较大差异的。在高中生中,无论男女,无论年级,无论哪类学校,都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乃至心理障碍,但发生的比例有所不同,这应当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各省(市)自治区都颁布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文件,制订了开展工作的规划,发达地区的高中大多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兼职或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

通过十多年的摸索,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丰富了很多,开展最多的形式有心理健康教育课、个别辅导、团体活动、专家讲座等。不少学校甚至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特色,如浙江武义一中、浙江省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辽宁实验中学,都摸索出了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的吴发科等人从管理的角度,将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教育内容与管理方式有机结合,探索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东模式”,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17]

不少从事教育、心理方面研究的工作者也提出了诸多建议,如呼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通过政治课、体育课、语文课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建议广泛建立科学完善的心理档案制度。也有研究者提出要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来开展教育活动。

针对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者也提出了存在的诸多问题,首先,很多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不是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而是应付社会舆论要求,装点门面,或是为了考出好成绩。其次,受制于这些目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地位不高,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表现为专职人员少,安排时间少,并且得不到保障,这些时间随时有被借用的情况。再次,学校教师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不强,一般只要学生的问题不影响到班级的教学,教师很少会主动联系心理教师。最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有了,但内容不一定好。对具体教育过程关注不多,评估工作开展不够,从各学校的宣传来看,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乐观。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方法

已有研究表明,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多是采用问卷调查法,其中运用最多的包括以下几种: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王极盛编制)、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周步成修订)、心理健康测查表(Psychological Health Inventory,PHI)以及自编问卷等。其中,有60%的研究选用了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调查工具。

研究类型上,基本上所有的研究都采用了横断研究的类型,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不同年龄组的高中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及规律。在测查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同时,不少研究也对相关原因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不足

1.研究工具方面,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以问卷调查为主,鲜有访谈、观察和个案研究的报告

在研究报告中,很少有详细报告取样和施测等详细过程,问卷得到数据的真实性值得考虑。另外,研究者对高中生的单独调查还比较少,多是和初中生的调查结果混在一起,而我们知道,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心理发展阶段上有很大的不同。

2.在量表的使用上,研究者普遍存在很大的误区

首先,量表只能测量它所能测量的东西,每个量表都有它特定的目的和适用条件,如SCL-90主要的功能在于发现心理不健康的人具体是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而不是区别健康与否 [18];MHT主要以焦虑为核心,那么一些不以焦虑为症状的问题就很难被发现,如人格障碍。单纯的以一个量表的分数来区分心理健康与否本身就是不恰当的。其次,不同的研究者由于认识不同,在划分健康水平的时候所持的标准不全相同,比如同样是用SCL-90做调查,有的研究者用总分大于160分作为筛选条件,有的按超过2个标准差来区分,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2作为有心理问题的一个标准,而有的研究者把因子得分>3作为筛选条件。相同的量表姑且如此,使用不同量表得出结果的差异可想而知。

3.大范围的比较研究和纵向研究很少

目前最常见的研究报告都是学校教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调查,大范围的比较研究还没有。范会勇利用元分析认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存在地域的差异。

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不好”,调查的结果也表明他们的心理素质确实越来越差。以SCL-90为例,均分越来越高,那么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不是在下降?这一问题需要科学的纵向的比较研究来解决。

4.教育效果的评估研究欠缺

现有心理健康状况有大量的数据资料,但健康教育的效果只有各学校工作总结式的汇报,唯一可见的公开发表的资料是武汉市第十四中学的课题组做的评估,但评估过程也很不严谨。开展和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没有差异,在高中阶段何种形式的教育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比较好,还是团体辅导(活动)的形式好,等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研究。

5.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还没形成

尽管诸多学者、很多学校都提出了很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和做法,但这些方案不是太笼统,覆盖面太大,如吴发科等人设计的广东模式,针对的是整个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带有很大的个别性,如辽宁实验中学、山西太行中学的做法。对于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没有研究,对于一般普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具体指导。

五、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努力方向

1.利用更丰富的研究手段

除了利用量表测查,可采用观察、访谈、个案和跨文化比较研究,以丰富对高中生的心理状态的特点和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同时,对常用量表要及时更新修订其常模,并且在量表的使用和解释时再谨慎一些。

2.加强具体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效果的比较研究

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有效的并且易行的一般性的教育模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够,需要研究者进行长时间的教育研究,同时还应注意其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综上所述,我们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基础必须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真实存在,形同虚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没办法研究,也不需要研究。随着高考制度的逐步改革,高校入学率的不断提高,高中阶段的升学压力在逐渐减小,希望在这样有利的环境中,学校和家长能真正意识到心理素质的好坏对于人生的成功与幸福的巨大作用,真正地在教育中有意识地把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而不是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可有可无的、应急的举措。

【注:本研究得到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专项课题的资助,项目编号:GH-08017。】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山西 运城,044000)

参考文献:

[1]张秋菊.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05(3).

[2]汪颖.黄石市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职业时空,2007(21).

[3]顾建华,陆惠琴.张家港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职业与健康,2005(1).

[4]张枫,刘毅梅,王洁等.无锡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4).

[5]刘红.贵州省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3).

[6]侯振成,贾海涛,郭汲源.1397名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况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6(17).

[7]吕若然,段佳丽.北京不同类型中学生心理及行为问题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9).

[8]岳颂华,张卫,黄红清,等.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3).

[9]叶苑,邹泓,李彩娜,等.青少年家庭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6).

[10]张岗英.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3).

[11]范会勇,张进辅.过去十年中学生SCL-90调查结果的元分析[J].心理科学,2005(6).

[12]张晓玲,沈丽琴,董勇,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4).

[13]刘万里.潍坊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

[14]张静.安庆地区高中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

[15]李彩娜,邹泓,杨晓莉.青少年的人格、师生关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4).

[16]牛晓丽.银川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7(10).

第10篇

〔摘要〕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制度的出台为我国高中教育带来了转型的空间,旨在为高中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但“学生发

>> 高中物理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指导的思考与探索 结合农村高中学生和学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尝试 高一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策略研究 高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学校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学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探讨特殊学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信息技术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 浅析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分析 漫谈高中英语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特色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杨光富.国外中学学生指导的实践与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1(2):70.

[4]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 64-69.

[5]林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22):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2)

第11篇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小学生 心理健康 家校合作

近年来,随着教育资源优化和布局调整,来自农村的小学生,在生活环境比较偏僻,其父母忙着打工挣钱,长期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得到了百般的疼爱和娇惯。因此,许多孩子从小就娇气、骄傲、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医“心”、育“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是教师不容忽视的一项工作。,所以,积极探索家校合作,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

一、保持良好的情绪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源泉

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经常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要注意鼓励儿童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使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成功的欢乐,激发其学习的动机。另外,还要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可通过读书、写日记、交谈等方式改变心境,帮助儿童学会一些具体控制方式,可使儿童保持心理平衡,使心理健康发展。

二、环境育人,以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心理健康教育保驾护航

良好的环境对于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环境首先需要良好的校风、班风,良好的校风、班风对学生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能够以一种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力量感染学生,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好的规范和品质。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平等相处,互敬互爱,互相理解,互相信任,这样的心理环境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最大限度的得到发展。教师的潜移默化,也有助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教师是学生行为的一面镜子,教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情感、性格、志趣、爱好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乃至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同时,重视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用人格的力量去感染学生。良好的环境还需要有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如:各种各样的文体比赛、兴趣小组、节日联欢等。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而激发出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热爱集体、建设集体的高度热情。让他们快乐地健康地成长。

三、树立学生的自信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所在

自信,犹如催化剂,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世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成人都知道,美好的童年生活令人难忘,小学阶段正是“播种”自信“种子”的佳期。为了树立孩子们的自信心,我常讲一些自信相关的故事来鼓励孩子去想、去做、去表现自己的本领。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价值和成功的信心就会像蓓蕾一样,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

四、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培养小学生坚强的意志,首先要针对学生的个体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目标。一个人对自己人生目标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它是有社会意义的,是他们经过努力奋斗才能够达到的。这样就可以激励自己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地克服种种困难,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农村小学生大都依赖性强,经不起挫折和磨难,一遇到困难,他们脆弱的一面便会显露出来,这显然与新时代的要求相差很远。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增强其遭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是培养其健康心理的重要手段。

五、家校结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

由于农村小学生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要通过家长会、家访、书面与家长交流等方式,让家长懂得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小学生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孩子教育要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儿童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我对“问题家庭”(离异家庭、丧偶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的学生更是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通过与家长的共同努力,孩子们基本上能意识到家长的溺爱与娇惯并不是“真爱”。他们个个能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

事实证明,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和家长“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总之,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他们能否成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以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新的挑战。

第12篇

一、研究山区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必要性

我校是一所地处贫困山区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山区的人外出打工的居多,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同老人生活或独自生活,他们是在孤独无助、缺情少爱的环境中长大的;这里的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且不太重视教育,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低,有的家长说:“压他读职校,免得他在外面跟人打架。”此外,山区的学生因为见识少,对自己的要求也很低,觉得能识几个字,能找一份工作够生活下去就很不错了。这些学生的学习品质、心理状况存在不少问题,如厌学、自卑、冷漠、散漫、文化基础差、组织纪律性差、自律性差、进取意识薄弱等。这样的心理状况影响着他们的“学”制约教师的“教”,也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只有了解、掌握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才能进行正常、高效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保证职业学校学生的成人成才。

二、山区中职生心理特点及原因分析

1.自尊与自卑并存。90%左右的中职生是中考落选者,而且大多数来自农村或特困家庭,他们感觉低人一等,进入职校后他们会人为地把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上进心,没有求知欲,得过且过,甚至自暴自弃。他们的自尊心一般都比较强,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强烈希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和尊重。

2.理想不明确,信念不坚定。大部分学生来职校是迫于无奈。他们来校后,不知道学什么,志向不明。调查表明,63.41%的学生感到学习目标不明确。有部分学生对自己“该不该读书”或“读书有没有用”不能持肯定态度,有的干脆认为“读书是浪费时间”,想辍学等。

3.厌学心理普遍与学习意志薄弱。大部分学生不能主动地吸取中考失败的教训,在思想上仍没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主动学习,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能躲就躲,老师要求稍高一点他们就叫苦连天。

4.偏执和逆反心理严重。山区的中职生大多自我意识较强,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他人。自己犯了错误,却总是埋怨对方、指责老师、批评学校;稍不如意则对家长、对老师和学校抱有对立和敌视态度。

5.法纪和是非观念淡薄。山区中职生许多从小就跟祖辈生活在一起,由于祖辈对孩子的溺爱,常规教育的严度不够,导致这些孩子的法纪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是非观念不强。在校园内盗窃、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早退、旷课等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已成常态;早恋现象也较为普遍;常规礼仪缺乏等。

6.渴望就业与害怕就业。山区贫困,中职生渴望就业、渴望改变现状,但因他们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没有作好立足社会的准备,所以往往在越临近毕业时越害怕,担心自己一毕业就失业。

三、促进山区中职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辅导策略

为适应时代之所需,培养思品合格、学识全面、技能突出、身心健康的“复合型”人才,针对我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通过辅导、教育等方法,及时有效地纠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具体辅导策略如下:

1.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教育

(1)学校全面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了有专职心理教师的心理辅导室。采用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生活和择业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学会情绪管理、改善人际关系、学会感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等。

(2)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讨论分析,要求科任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形成了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

(3)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起主导作用。学校要求班主任要具有较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这一角色的作用,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利用班会课、下午第七节课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专题辅导、专题讲座、个别辅导,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确定好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合理的学习方法等。这对班级建设、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立竿见影的作用。

2.加强理想与信念教育。通过职业能力与兴趣等测试,指导学生选择职业方向和制定人生规划。同时让学生了解:现实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要想拥有满意的工作,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就必须具有优秀的人格和过硬的技能,现在就一定要学好技能学会做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努力,才能成就自我。

3.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专业的精神。 学校通过思品课教育和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以及艰苦奋斗、乐于奉献和良好行为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助、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精神。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组织和开展了书画、舞蹈、网页制作、网络销售等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在满足了自己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5.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选择正确的就业创业方向,更新就业创业观念。鼓励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

6.优化校园环境,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环境育人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措施。我校不断优化校园环境,让每一面墙、每一块花圃都会“说话”,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近年来,我校在经济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狠抓校园环境建设。如增加图书存放量,兴建了实训楼,设立了多媒体教室、舞蹈室、画室等专用教室,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根本的改善。

山区中职生的成长环境、学习条件、经济状况相对落后,他们的心理水平也相对低下,只有充分认识山区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其现状,才能培养出大批身心健康、专业合格、服务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职业教育的持续与和谐发展。(稿件编号:090922005)

参考文献:

[1]林荣真.城乡一体化的乡镇小学生学习动机现状与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

[2]陈虹.关于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性及迫切性――访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副司长[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半月刊),2009,(7).4~7.

[3]吴发科.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探究与实践[M].广州:广东语言音像电子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