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

时间:2023-09-20 16:5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银行工作的认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银行工作的认识

第1篇

一、商业银行实施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绩效审计标准不统一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不同,以致于绩效审计标准难以统一,绩效对象的多样性使得绩效审计标准也具备多样性,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统一,而且在不同条件及环境下对绩效的衡量标准也不一样。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评价方法及技术,较为先进的计数机技术也没有广泛应用于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中,银行的成本会计并不完善,这些因素导致绩效审计的评价标准难以实现统一。绩效审计标准的多样性对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由于绩效考核对象不一样,不同级别考核对象的考核标准存在的很大的差异性,以致于绩效考核体系并不完整,缺乏具备科学性及完整性的系统化绩效考核指标。在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工作中,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报酬激励。职位高的工作人员与普通工作人员的酬劳差距较大,相关工作人员将工作的重心放在升职上,这种畸形的激励机制并不利于银行内部审计管理,以职位的高低决定其酬劳使得工作人员过于注重职位升迁,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存在很大的难度。

二、完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有效措施

1.加强绩效理念的宣传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是停留在查账阶段,以致于相关管理人员片面地认为主要不违规操作就行了,并不注重对管理阶层做出的决策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进行审查。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使得绩效审计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绩效审计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提高管理人员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需从思想方面着手,从思想观念层面进一步加强管理人员对现代内部审计模式的实施。通过进一步宣传绩效观念,使银行相关审计工作人员从根本上认识绩效考核对银行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为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提供基础。

2.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银行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对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加强审计人员是绩效审计重要性认识的同时应定期对其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优化银行内部审计队伍。使审计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求其具备相关的法律知识、经济财务知识及计算机知识等,同时还要培养其管理能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应从观念方面加强其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其次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绩效审计方法及审计技术的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绩效审计能力及经验;最后应培养审计人员的预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整体上提高审计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对绩效审计的开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绩效审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3.完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制度商业银行的审计部门应充分利用已有的内部审计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系统化的绩效审计制度。实施有效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制度,从而建立并健全符合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绩效审计准则及制度,进一步明确并统一绩效评价标准,以促进绩效审计的有效进行,促进银行的发展。

4.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建立并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不同级别的审计人员实施统一的绩效考核评价标准,以免审计人员的绩效与发生冲突,避免绩效审计工作出现不公平现象。审计方法及技术对绩效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有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审计模式的基础上应注重绩效的考核,加强对银行经济运转状况及管理决策的绩效考核,确保绩效审计结果的真实性。

三、总结

绩效审计能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对银行的稳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加强管理人员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及提高银行内部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是促进银行绩效审计顺利开展的前提,建立并健全商业银行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对绩效审计的有效开展有重要影响。商业银行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绩效审计的正确认识,发挥绩效审计对商业银行发展的作用。

作者:赵红雷单位:中国农业银行商丘分行内控合规部

第2篇

【关键词】银企对账 不足 解决对策

目前,我行对账效率低,时效性不强,对账控制与管理不严,不仅对犯罪分子起不到威慑作用,反而会给他们提供可乘之机,骗取客户的资金,给国家造成损失。为此提高对银企对账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账控制与管理,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对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账工作的认识不足。企业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视不够,对账意愿存在差异,大部分企业认为银企对账只是银行的事,与企业无关。银行对银企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仅停留在各类文件制度和要求,在频繁的文件和口号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账工作中敷衍了事,盲目地追求对账率以满足上级的要求。

(2)迁就企业不合理行为。在银企对账工作中,银行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银行业竞争激烈,有的企业存在多头开户、多头付现的现象。各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争拉客户,担心按制度办事会引起“跑户”现象,过分迁就企业不合理行为,对企业对账的及时性要求不高,未达账项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查清,久而久之,使企业养成不认真执行对账制度的习惯。

(3)对账制度执行有困难。近年来总行、省行先后下发了加强对账管理的相关制度文件,要求对账岗位人员应与会计核算岗位相分离,且不能兼职档案管理工作,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坐班主任、综合柜员均涉及账务处理,对账岗位与账务处理岗位难以完全分离,存在个别账户未能做到记账和对账分离(如由柜面人员营销的存款类账户,对账单直接由柜台接柜人员打印,并向单位记账人员发放,开户单位对账后反馈回来的回单也是由企业记账人员直接交到接柜人员)。弱化了银企对账工作的预防效果和作用,为不法分子作案或内外勾结提供了可乘之机。

(4)对账手续不规范。在对账工作中,操作人员对企业交回的对账单审核不认真。一是有的盖的是单位公章,有的盖的是财务专用章,还有的盖的是业务专用章;私章有的盖法定代表人章,有的盖财务负责人章,还有的盖的是一般人员章,应按照规定盖在我行的预留印鉴章。二是个别企业交回的对账单未注明对账期余额是否相符,对不相符的未达账项不能及时查明不符原因。三是银行对账人员对企业反馈的对账单印鉴核对不及时不认真。

二、农发行应对对账问题的解决对策

(1)强化对账工作的认识。银企对账可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有利于企业的正常财务运作。其次,它可以有力地防止贪污及挪用公款等犯罪行为的发生。因此,企业对银企对账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化。银行应当对其内部人员进行金融风险的强化教育,定期地组织内部人员学习国内外发生的金融案件,加强各级部门的风险意识。

(2)完善对账的管理模式,更好地为银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要保证对账信息的完整、准确,对对账工作的检查,应视具体情况确定对账单位,不应只追求对账率。对账率不是我们工作的目的,我们工作目的是防止案件的发生,对账只是我们工作的手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年内可视具体情况灵活分期确定对账单位。对于贷款类客户,正常发放的各种形态贷款按月发放对账单;固定不变的挂账贷款按年发放对账单;承贷主体已经关、停或破产的不良贷款账户打包封存,内部对账。

(3)把好对账单验印环节。客户对账单回执联按要求需加盖企业预留印鉴。银行对加盖于回执联上的印章要进行统一电子验印和预留印鉴的折角核对,并作为重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通过把好验印环节和折角核对印鉴,最大程度地杜绝犯罪分子利用伪造等手段掩盖作案痕迹的可能性。

(4)建议成立专门的对账中心,切实解决对账工作中存在记账和对账分离问题。设立专岗,提高质量,规范对账行为。为了确保对账工作的准确性、实效性,达到通过银企对账发现核算差错和漏洞,预防和查处贪污挪用企业资金等经济案件的目的,在开展银企对账工作时,应由专门的对账人员负责,回避柜面人员直接从事与开户单位的对账工作。同时,建立考核制度,划分职责权限,安排非直接经管账簿的业务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对账工作,严格做好银企对账工作,发现违纪违法线索及时反映。重视银企对账中发现未达账项的原因查清和账务调整。在对账中,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发现的未达账项,双方均应积极配合,彻底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尤其是要求企业向银行及时反映未达账项情况,便于双方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问题。

(5)提高对账手段的科技含量,开发满足客户对账户信息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的对账方式。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技术的普及,客户对银行电子化对账的要求越来越高,整合银行对账资源,研究开发新的对账单已经成为需要我们解决的迫切问题。改进对账的内容格式,对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对账方式,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网上对账的方式,以便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6)强化责任追究。对于确实因工作人员不负责任,造成对账工作不及时的,应该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通过对账发现重大风险隐患和案件、挽回或减少银行和客户资金损失的机构、部门和有关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账务核对制度执行不严格、操作不规范、差错处理不及时,造成银行形象和客户资金受损的给予处理,使银行的账务真正成为“铁账”。

参考文献:

[1]李飞.如何看懂银行对账.武汉金融,2014.

第3篇

银行企业会计对账(以下简称“银企会计对账”)是银企双方加强相互监督、维护结算纪律、防范案件事故发生,确保银行和客户资金安全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会计工作。实际工作中银行与企业客户间的对账,主要包括对存款、贷款、委托款项、转贷款、投资、结算、垫款等所有账户的核对,对账对象包括存款人、借款人、委托人、被投资机构及其他相关客户。流程主要为银行及时打印出对账单、发送对账单、企业核对账户资金并编制未达账务调节表并返回、回收对账单和回执管理等工作流程。

一、银企会计对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银企会计对账不及时

不法分子通过如制造假账、伪造票据、贪污、挪用和盗用客户银行资金等手段进行作案,长时间未发现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银企会计对账不及时。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银企存贷款对账单应在月后15个工作日内对账工作结束,并进行装订保管。但实际工作中,这个要求很难被有效执行。许多客户在收到对账单后,并不立即进行对账,而是拖到月末一次性地核对,导致银企会计对账不及时。

(二)银企会计对账率不高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企业账户余额在30万元以下的对账率应该达到80%,企业账户余额在30万元以上的对账率应该达到100%,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客户在拿到对账单后,认为双方账户对平就可以了,不用再向银行反馈回执,有时会在传递过程中将回执联丢失,这样使得银行不能完成对账工作,造成银企会计对账率低的局面。另外,许多银行采用欺骗方式来保证银企会计对账率。有的银行几个月才与企业对一次账,但为了应付对账工作,每次都补足以前并未对账的对账单。这些做法都降低了银企的实际对账率。

(三)银企会计对账单管理混乱

根据商业银行内部管理规定,对账单应按存贷款种类进行分别装订保管。但实际工作中,很多银行的对账单并未进行装订,对发出收回的及未发出对账单往往混乱地交叉在一起。还有的银企会计对账单管理更是混乱,对存款户、贷款户、长期不动户统统地放在一起,就连经办人员一时都分不清哪些是存款户,哪些是贷款户,哪些是已对账的,哪些是未对账的。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银行方面

1.基层银行对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银行、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犯罪分子伪造票据、制造假账案件的发生,上级行三令五申要求加强规范银企会计对账工作。但是,基层机构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业务发展上,只安排少数人员兼职办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并没有从防范金融案件的高度来认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银企会计对账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从表面上看工作程序相对比较单一、容易办理,基层金融机构不同程度地存在敷衍了事,导致日常工作不主动、做表面文章,工作不深不细的局面。

2.采取的对账方式方法落后、单一,科技含量不高。大多数银行主要是从会计系统按月或季打出相对滞后对账单,然后与企业进行对账。这种方式下银行不能对一些大额资金流动频繁的账户适时与企业对账。虽然,电子对账是互联网高度发达及电脑普及后的产物,可以实现适时对账,但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会计电算化还没有普及,上级管理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平台,无法对整个对账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同时,电子信息系统容易遭受黑客的攻击和篡改数据信息。

3.银行业机构片面追求对账率,导致实际工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级银行要求提高对账率指标,基层银行为了达到要求,前台人员经常参与对账工作,由于前台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接触较多,更比较方便地处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前台人员直接发放对账单,企业将对账单返回前台人员,实际上弱化了或取消了应有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二)企业方面

1.客户缺乏对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客户把银企会计对账单纯看作是银行的工作,心安理得地被动接受银行对账服务,认为有银行财会人员的把关,永远应该不会发生什么意外和差错。

2.企业缺乏开展银企会计对账所必须的基础条件。一是有些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有章不循,执章不严,账务处理极不规范,比如记账不及时、随意压票等。二是有些企业业务发生较少,甚至数月不发生业务。银行无法发出对账单,因而也无法保证对账率。三是一些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业务能力不能达到要求,不能够把银行对账单与企业账目相核对。于是,银行对账调节表编制调整上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从而使得银行无法有效利用企业反馈的信息。

三、推进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强银企合作,提高对银企会计对账的认识

做好会计对账工作是确保资金和经营安全重要条件,必须纳入银行和企业财务和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尤其对银行来说,通过银企会计对账工作提高账户的质量和使用效率,细分客户,逐户分析、及时更新和完善客户信息,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联系,真正做到“服务你的客户,了解你的客户”。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对账工作对双方有重要意义,要使客户真正认识到及时反馈对账单的职责和义务。

由于银企会计对账工作是成百上千的企业只与一个银行对账,所以,银行必须在对账工作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通过对账,可以有效加强其财务管理,避免企业财会人员挪用资金情况的发生。因而,银企会计对账是银企双方相互监督,相互促进,提高经济效益、保护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制度建设

银行和企业都必须在财务部门下设置专职的对账员岗位。银企双方都必须安排职业道德高、业务素质强的人员担任工作。要制定出明确的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质量要求,做到银行对账单、单位往来账和余额调节表三者核对相符,并且要对未达账项注明未达的原因。对账员要深入到企业或者把企业对账员请进银行,双方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当面对清账项,并到企业核实未达账项,对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核算混乱的单位,要联系银行及企业的相关部门予以指导。另外,要在不违背会计核算制度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方便客户查询并及时给予答复,以便企业能够迅速调整账务,为银企会计对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业务发生机构的上级行统一负责管理银企会计对账工作,上一级分行负责集中办理与本行及辖属机构、营业网点外部客户的对账工作。

(三)加大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科技含量

现在一些科技公司开发出许多有效“银企会计对账”系统,每日营业结束直接从会计系统导人数据,可以生成统

一格式的对账单,根据不同的客户群采取不同的发送方式,大额、频繁发生资金交易可以按周或按季发送,重点客户通过客户经理上门核对,非重点可以以邮寄等不同方式发送。这些对账系统的推广,会提高银企会计对账的速度和质量。另外,还要加强对上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平台的研发工作,使得上级管理部门能够对整个对账过程实施监控和管理。

(四)完善银企会计对账操作

1.在对账单的发放和取得环节,银行应及时将对账单发放给开户单位,发放方式即可通过客户自取、银行送达、传真、邮寄、网络等方式。鉴于银行的满页对账单上记载的业务笔数很多,有的开户单位得到一张满页对账单可能会需要很长时间,因此,不同的开户单位可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数量,实时要求开户银行打印未满页对账单,以便及时对账。

2.特别要重视银企对账时发现的未达账项的调整。无论是银行还是企业发现的未达账项,双方均应积极配合,彻底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尤其是企业需要向开户银行查询记账凭证之后才能调整的未达账项,开户银行应积极协助企业调阅银行记账凭证,需要为企业出具业务证明书的应及时办理。对于需调整的未达账项,应严密手续,作好相应记录。

3.银企双方应增加面对面对账的机会。在人员和成本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银企双方应尽可能增加面对面对账的机会,但至少每年应保持一次。面对面对账应由双方财务主管直接过问和安排,坚持做到经办人员与对账人员相分离,即平时的会计记账人员不应作为面对面对账人员直接参与,而应由会计主管安排其他专人操作。只有这样,才能更易暴露可能的财务差错和经济案件,确保银企双方账务完整正确。同时,对余额较小、长期不发生业务的企业,要按制度定期清理;对于一些长期联系不上的客户,要主动上门对账;对于多头开户,经常上门仍不选择本行的客户,进行必要的推出机制。

4.银行方面应从完善银企对账的角度出发,积极改进自身业务处理手段。首先,在成本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每日向开户单位发放对账单,发放方式可采取方便操作、费用较低的电子化传输方式。其次,为便于管理,各开户银行的主管行应创造条件由专门的机构进行集中对账,彻底实现对账的前后台分离,保证对账的有效性。

5.开户单位将对账单回执联返回开户银行之后,开户银行应仔细审阅,确保未达账项已逐笔查清。在回执联上开户单位应加盖预留银行印鉴,作为对账完成的依据。回执联应妥善保管,集中装订,作为会计档案管理。

(五)加强银企会计对账工作的管理

1.建立健全银企对账的领导管理机制。主管领导要首先负起对对账工作的监督管理,对对账员的工作要高度关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各产品线业务主管部门积极发挥主管部门职能,组织指导就所辖产品实施对账,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银企对账管理。

2.设立专职人员负责对账工作,建立考核制度。目前许多对账人员同为前台人员兼职,管理与对账为同一人,如果该柜员想挪用客户资金,那么再对账他也会制造假的对账单,欺骗客户,这样根本起不到应用的作用。所以,专职对账人员必须与前台经办人员相分离,改变对账作采取岗的现象。

3.认真核实对账情况。要对对账单发放数、收回数、账务核对结果、客户签章情况等进行详细确认,对重点账户回收率必须达到100%,且必须具有时效性。同时设计、细化发放率、回收率、相符率等“三率”指标统计表,对“三率”指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准确计算考核对账回收率等指标,不断改进对账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提高对账工作质量和效率。

第4篇

【关键词】银行系统;内部审计;完善措施

我国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的进步推动了金融行业的成长,近年来,银行主要经营工商业存、贷款业务,通过吸纳大量的储户存款,并向资金需求者进行放贷,随着银行巨额资金的流动,其所面临的风险也逐渐增多,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制度不够健全

一切工作的开展都需要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管,要想充分发挥银行系统内部审计的作用,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我国部分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隶属于银行的高层经营管理者,而高层经营管理者更加注重银行的经营状况,以自身经济利益为出发点,重在完成短期绩效指标,忽略了银行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加大了银行系统风险隐患的发生。由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干预,难以保持审计的独立性,因此内部审计效率低下,审计结果无法真实的反映银行的实际情况。

(二)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我国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队伍相对比较薄弱,对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工作没有结合银行发展而展开,没有实现审计的效率。审计人员对传统的常规审计工作比较熟悉,但是对新增银行业务的实质性了解不透彻,审计相关新业务培训不足,没有及时掌握先进、科学的审计方法,缺乏风险防范能力,加上对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三)内部审计的内容不充足

随着银行经济业务的扩展,原有的内部审计范围和内容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需求,现阶段我国银行内部审计业务的范围有限,审计内容过于简单。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观判断较多,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审计工作主要在于检查各项金融业务的规范性、合理性,以及查错防弊等简单银行业务事项,检查财务报表、会计凭证是否真实、准确,操作流程是否符合规定,这些都是事后审查,缺乏对银行内部控制情况、岗位业务流程规范、管理结构等事项进行事前预测评价、建议,使得审计效率低下,期限较长,加大审计成本,内部审计监督相对滞后,无法及时分析深层次的问题,没有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

二、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的完善措施

我国银行贷款质量逐渐下降,坏账呆账增加,容易产生因经营不善而引起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应加强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作好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管理,从运行管理机制、监管方法、审计内容等方面不断创新,规避不良行为产生的不利影响,使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跟上金融时展的步伐。

(一)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

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是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从银行内部评估风险,不断规范内部审计的标准,改良银行系统内部审计的流程和方法,确保内部审计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完善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使银行的经营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建立专门、独立的内部审计委员会,全权负责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明确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行为。采用垂直的领导机制,由银行董事会直接负责领导内部审计委员会,减少银行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操纵、干预,保持内部审计组织的相对独立性,避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引起的不良影响,从管理层上提升银行系统内部审计的效率,促使我国银行内部审计效果更加真实、客观、完整,保障整个银行系统健康高效的运转。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1、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增强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首先要从思想上改变,让审计及相关人员认识到银行内部审计的重要性,改变主观认识,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内部审计工作不再只流于形式。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要不断提高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由领导带头引导下属,使内部审计相关人员共同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及时的将银行可预见性和隐藏性风险杜绝起来,提升内部审计效率。

2、组建高素质内部审计人才队伍

要跟上时代的变化,金融行业内部审计工作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银行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计算机技术和专业审计知识,目前我国银行审计工作与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可分割,对于年长的一代人来说,对新技术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因此要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使所有内部审计人员都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技术科学、准确、快速、高质量的完成银行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要不断推进、优化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理论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根据新形势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审计专业知识,定期组织内部审计相关知识的业务培训,增强内部审计人才队伍的实力。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人员激励机制,将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业绩考核计入职位晋级或年终奖金上,不断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的为银行服务。最后要加强银行间的交流,不断沟通,总结经验,引入国际上成熟并符合我国银行自身实际情况的内部审计经验,使银行业务国际化。

(三)充足内部审计内容

随着银行金融业务的不断增多,应增加银行系统单位内部审计的内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及时、准确的发现银行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实用的内部审计方法,加强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方法,使审计人员可以从现场的角度分析、检查银行项目存在的缺点,确保现场审计的有效开展,作好事前风险预警工作,及时的防范银行的经营风险,明确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对不同的经营管理银行实行差异化监督,对支行建立差别监督的监管机制,跟踪检查、差错整改、分析原因、事后追究责任,避免不同银行同类错误的发生。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审核,检测、评估银行的经营状况,逐步建立银行系统内部审计数据库,执行流程控制和动态跟踪程序,提高内部审计效率。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基层统计工作 统计人员 统计分析 银行统计 问题

一、当前基层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金融统计地位有待提高

因参与银行经营管理的程度较低,目前商业银行统计地位弱化,对统计工作的定位基本是满足外部监管的要求,无法充分体现金融统计本身具有的信息、咨询、分析、监督等职责。统计部门如仅作为数据报送的主管部门,其地位和作用在商业银行内部已呈边缘化。

(二)基层银行统计工作基础薄弱

由于没有正确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许多基层银行没有配备专职统计人员且存在一人多岗情况,对统计报表工作疲于应对,没有建立统计制度或统计制度不完善,无法开展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工作。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统计人员频繁换岗或离职,不仅容易造成工作脱节、直接影响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而且造成历史统计资料缺失。

(三)基层银行与上级总分行之间的统计信息传递不畅,影响数据质量

商业银行总行的统计部门是全行的统计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行统计系统的管理、数据源和报表口径的编写等,各基层行在总行的管理下开展工作,如果总行对基层行数据情况了解不充分,仅单方面的要求基层银行执行,单向的信息传递关系很容易压制下级行的能动性,造成统计工作上下不通畅,容易出现问题,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四)数据录入质量不高,报表上报不及时

电子技术在银行业已得到了广泛运用,银行业务在基层网点办理,如果在业务数据录入环节无法控制基础数据源的质量,就不能保证金融统计报表内容的准确、完整。目前基层金融统计工作已实现上机操作,但是手工采集统计数据要录入到计算机中,难以杜绝数据的录错、漏录现象;而且,在数据上报过程中也常出现人为的延误报送时间,不能体现出统计数据的时效性,也影响金融统计报表汇总与统计信息的。

(五)基层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银行统计人员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不仅熟悉银行业务,还具备必要的沟通协调能力。但在基层银行,有的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愿意把综合业务能力强的人员放在统计岗位,常常让新人、不熟悉业务的人去从事统计工作,严重影响了金融统计工作质量。

二、改进基层金融统计工作的对策

(一)重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基层银行统计部门的各级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金融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做好统计人员配置和内部协调工作,要配备满足金融统计工作需要的统计专职或兼职岗位,分工明确,职责要清晰,实行A、B角,加强数据的复核。统计人员必须实行岗位培训,未经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不得上岗。经考核不适宜担任统计工作的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

(二)建立健全基层银行统计管理制度,依法进行统计活动

为提高统计服务工作质量,保证金融统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基层银行应建立全面、科学和有效的统计管理制度,例如:统计管理办法、统计考评办法、统计现场检查办法等,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约束和激励。为确保统计信息的真实性,还应做好内部审计把好数据关。在日常工作中,应以负责任的工作态度,依法开展金融统计活动,严格查处、打击各种违规违法行为,落实各环节责任,将基层银行金融统计监管执行落到实处。

(三)加强统计资料的报送、应用和存储

基层银行金融统计工作中,应加强报送数据环节的管理,认真复核,减少迟报、漏报和数据差错。可以先建立数据报送流程管理和报送联系人制度,对基础工作中统计数据的采集、录入、调整、汇总等都进行严格检查,对于因责任心不强或统计知识水平问题造成的差错,应通过教育、培训等措施及时加以解决。总行与分支行之间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提高基础金融统计工作的质量。再者就是实行数据共享,建立科学的统计分析框架,为本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发挥金融统计分析的决策作用。最后要做好统计资料的统一管理和存储,对基础金融统计资料做好“双备份”,分类存放和专人管理,当人员变动时,做好交接存档工作,保证统计资料的连续性,以提高数据的研究和使用价值。

(四)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因统计工作及时性的特点,统计人员经常是节假日加班加点的工作,因此要为基层统计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学习成长环境,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在薪酬方面不能低于其他岗位人员,以保证统计工作的相对稳定。要提升信息系统对金融统计工作的支持力度,把基层银行统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把主要精力放在统计分析等高附加值工作上,充分发挥统计的预警、决策作用。

(五)提升基层银行统计人员的素质

新金融经济形势下对统计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应重视对基层银行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科学、系统的学习,引导他们学习新业务、新制度、新知识和新技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金融统计人才。还应定期对基层银行报送的数据质量进行考核评比,评比结果与奖金挂钩,以达到激励目的。

三、结论

综上,做好基层金融统计工作,不仅可以提升基础金融统计数据的质量,为银行经营活动运行发挥重要的作用,还能为我国宏观调控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快速、准确和全面的统计信息。因此应尽快解决当前金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谭辉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研究[J].湖南大学,2010(26).

[2]计培丽.我国小额金融机构法律制度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2011(03).

第6篇

存在问题

1、反洗钱工作思想认识不深刻。思想认识是制约我们邮储银行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支行反洗钱工作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虽然反洗钱工作已开展多年,市(县)人行和邮储银行也做了大量工作,并进行了所谓的培训,但缺教材、缺师资、缺案例、缺成熟规范的反洗钱技术模式,从而培训学习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水平,翻来覆去抄法规、读概念,对如何深化反洗钱工作的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在实际工作中多数职工不熟知与其业务相关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凭感觉、凭经验办理,业务处理随意性较强,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加之部分农村的管理人员及员工对反洗钱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在:一方面认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贪污、贩毒、走私、黑社会等犯罪分子不会通过本地网点机构进行洗钱犯罪;另一方面是怕得罪客户,担心业务流失,影响自身经济效益,发现疑点后没有深入调查。

2、反洗钱工作宣传力度不到位。反洗钱工作的艰巨性,决定了加强力度宣传相关知识的必要性。由于农村邮储银行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而农村文化素质高的年轻人基本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都是文化素质较低、体弱病残的老人或留守儿童,再加之农村地区大多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群众基本不知道洗钱为何物,更谈不上了解或熟悉反洗钱的相关洗钱工作的开展。

3、邮储银行存在“重现金支出管理、轻现金收入和大额转账业务管理”的现象,市、县上级部门虽制订了相关审批办法,但我们科技手段相对落后,对上报到事后监督和业务部门审批的大额现金及转账业务也只是走过场,而上级相关人员无法现场审核交易的真实性,只得放任自流,致使审批监督流于形式。

4、虽制定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信息报告、分析程序和操作规程,但只停留在操作人员的口头汇报上,且只进行了简单的登记、审批和汇总,操作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强。

5、未制定内部反洗钱工作激励约束办法,未将反洗钱工作纳入部门、员工日常和年度考核,工作人员缺乏责任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些都导致反洗钱工作不能高效开展实施。反洗钱工作资料审查、保管不规范。由于邮储银行机构人力资源不足,农村网点人员配备不齐,而营业员面对的客户对象多且杂,于是对客户的了解有限,柜面也只对客户开户资料进行了即时的完整性审查,没有实地调查开户资料真实性。因此开户资料真实性调查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同时,我们营业员对开户资料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开户有关证件审查不严,开户资料档案的保管不规范,造成开户资料档案缺失,不能及时有效排查风险。

6、反洗钱工作协调机制不完善。一是各金融机构之间缺少协调和资源共享的机制,我们邮储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工商、税务、纪检监察部门没有实行横向联网,无法真正实现客户身份识别的资源平台信息互通,对客户身份无法有效识别,对大额资金的来源无法进行辨别分析,给一些洗钱犯罪分子造成可趁之机,反洗钱工作没有形成联动。二是由于县级人行与反洗钱的联系机构属于同一级别,制约了区域性人民银行反洗钱联席机构,不能有效发挥反洗钱联系部门的职能,难以将金融机构、工商、公安、纪检监察部门联合起来,无法形成强大的反洗钱社会联动网络,无法营造良好的社会反洗钱氛围。而这些机制的建立对我们这些深扎在农村的邮储银行来说,是一个望尘莫及的事。

对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反洗钱工作体系。建议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根据当前机构改革的现状,尽快组织人员安排落实辖区各级支行的反洗钱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反洗钱组织体系,确定反洗钱工作的负责部门,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工作职责,确保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反洗钱社会氛围。一是加大社会公众宣传力度。在集镇、闹市和营业窗口宣传的同时,联合人行、公安、国有商业银行、信用社和保险公司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联合在媒体上做公益性广告宣传,提高社会公众对反洗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大对偏远农村反洗钱宣传教育的投入,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反洗钱宣传,使偏远农村的农户更多地了解反洗钱知识和反洗钱的重要性;三是充分利用我们邮储银行自身的网点多、人员多、覆盖面广的优势,向广大群众宣传洗钱活动对社会的危害性,重点要向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宣传洗钱的方式和方法,从而营造浓厚的反洗钱社会氛围。

3、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规范反洗钱操作行为。邮政储蓄银行是金融机构反洗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众多,加之邮政储蓄体制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进行洗钱的“温床”。因此,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邮政储蓄银行的反洗钱操作行为非常重要。

第7篇

【关键词】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问题;对策

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以及金融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为确保各项金融贸易等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实现银行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建立完善的银行内部管理体系是十分有必要的。银行会计部门作为银行核心部门以及各项金融业务开展的基础,完善银行会计控制体系,对银行会计部门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是保证银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金融危机以及推进银行工作进一步提升的有效保障。

1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概述

1.1 银行实施会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力度,对保证银行会计部门正常工作的开展,保证银行资产安全,推进银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银行会计工作数据处理工作频繁,对工作质量有很高的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每个工作流程,以避免数据处理、数据记录等方面的误差,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力度,是实现会计部门职责,保障会计部门工作质量的要求。高科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导致了犯罪数量的增加,近年来,我国金融案件的发生原因大都是由于会计部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工作失误,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力度,是防止金融案件发生,保护银行资金安全的有效措施。最后,加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力度,是实现银行会计部门规范化工作,保证银行管理制度与工作制度的落实,避免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提高银行会计部门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措施。

1.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原则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在明确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同时,为确保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控制建设过程应遵守相应的原则。(1)全面性原则。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要着眼于全局,在银行工作决策、执行以及服务监督等各个流程中实施会计内部控制措施。(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对银行各项、各项流程实施控制的时候,有重点、有目的的加强在银行高风险领域的控制力度。(3)制衡性原则。制衡性原则也是控制合理性原则,明确控制目标以及各部门职责,实现各部门工作的有机连接,不同部门相互监督,共同提高工作效率。(4)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我们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要考虑银行实际运营情况,制定与银行发展规模、业务类型以及潜在风险种类相一致的控制措施。(5)最佳成本效益原则。在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相关负责人要对建设成本进行估算,以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配比。

2 银行会计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银行会计人员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在银行会计内部建设过程只,银行会计人员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认为内控控制建设只是单纯的制度建设和上层管理人员的工作。银行会计人员作为银行工作的实践者,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明确树立会计内部控制意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质量,增大了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2 银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

银行各项工作正常顺利的展开依赖于员工是否具有合格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职业素质,银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是降低银行工作效率、造成工作失误的直接原因。银行没有足够重视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导致银行会计人员缺乏银行业务相关知识、操作流程的了解,造成违章操作,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 缺乏银行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局面不仅带来了银行发展新机遇,同时也对银行工作管理制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银行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一些银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没有结合银行所在地区经济情况、银行自身发展情况以及银行业务开展流程等因素,管理制度缺乏实践性与合理性,从而导致银行内部工作缺乏系统指挥,对银行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3 增强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建设措施

3.1 强化银行会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银行会计部门组成部分较多,工作人员数量大,银行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银行会计人员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对银行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为达到强化银行会计人员风险方法意识的目的,首先应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对员工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部门领导要从自身做起,以思想认识提高实践水平,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自身示范作用,在加强自身防范意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3.2 提高银行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提高银行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理论知识水平除了要提高银行招聘工作水平,提高新职员的基础知识水平外,也要定期对在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针对银行职员的工作需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开展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理论知识水平,使新职员能快速掌握工作要领,老职员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提高银行各项工作开展效率与工作质量。

3.3 科学完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银行应根据自身发展规模以及业务能力开展能力范围,科学合理的制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对银行现行规章管理制度与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保留旧规章管理制度中适用于现阶段的精华部分,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进行清除,综合现代管理方法,制定完善的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保证银行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优化管理结构,实现管理责任落实到位,明确管理责任,并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保证银行规章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为银行进一步发展打好管理基础。

4 结语

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加强银行管理力度、提高银行工作质量的重要性,会计部门作为银行组成中的重要部门,工作效率及质量对银行整体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我国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加快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程,提高会计内部控制水平,是当前银行工作的首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黄伟宏.完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的探讨[J].新金融,2011,(7):18-19

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非现场审计 特征 问题 完善策略

所谓非现场审计也就是指审计人员充分运营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对审计资料进行远程访问,并按照审计的相关原则,来对这些资料进行审核,从而做到降低组织发展风险的目的。事实上,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电子数据环境的来临,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的时效性等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使得信息技术与审计技术结合成为非现场审计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商业银行的非现场审计也就是信息技术在内部审计当中的充分利用。

一、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的特征

对于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而言,非现场审计能够带来更为优越的效果,当然这也表现出了不同于以往审计工作不同的地方,由于非现场审计工作一系列特质存在的缘故,导致了其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总体来说,这种特质包括着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非现场审计的本质在于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组织审计工作当中。目前,我国关于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开展尚缺乏一套较为成型的网络体系,但这并不影响非现场审计给予审计工作理念所带来的推动。非现场审计实现了信息技术在不同规则、不同行业等的融合,从而使得审计工作当中的信息技术具备较为完善的指导理念,而这也扩充了信息技术在设计工作当中的使用范围。

第二,非现场审计工作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为突出。信息技术的使用环境具有多种层面,这使得其在审计工作当中的使用就必须具备充分的柔性,而这也使得非现场审计工作具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于审计环境进行必要的适应,而这种适应性也使得商业银行的审计工作可以更为有效的开展。

第三,非现场审计能够从基础层面上完善传统审计工作的不足之处。就商业银行而言,传统意义的审计工作在银行内部是一个较为独立的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控制自身经营风险的考虑。伴随着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审计工作当中,整个审计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而计算机网络也通过信息平台的相关技术对整个审计环节进行控制,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了审计工作的工作效力。

二、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非现场审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而这也体现出了自身的功效,但总的来说仍处于发展阶段,存在不少的问题,而这也使得其在商业银行中审计作用发挥有所影响。一般而言,这些不足之处具体包括着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目前商业银行对于非现场审计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由于非现场审计是依赖于电脑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因此这种审计工作的开展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这也省掉了传统意义上的相关报表录入工作(龚寅,2010)。

第二,目前在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当中所广泛使用的信息软件并不具有较高的可信程度。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工作也进入了快车道。在日常所使用的非现场审计软件当中,虽然具有多个版本与类型,但普遍表现出信度较差的状况,而且软件类型的过多也使得非现场审计人员在选择过程中存在不小的问题,需要具备极为准确的辨识力。

第三,缺乏高素质的非现场审计工作人员。非现场审计工作要求相关业务人员需同时掌握多种知识技能,并对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活动有着清晰的认识。然而,我国商业银行的非现场审计人员却多缺乏足够的业务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现场审计工作效能的发挥。

三、完善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的策略

面对上述问题,商业银行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完善策略,保障非现场审计工作真正符合银行的长远发展方向,为自身经营带来帮助。

第一,应该建立专门的针对商业银行的非现场审计部门。对于非现场审计部门的建设也应该配套性地构建一系列符合我国审计工作开展背景要求,并与商业银行特征相适应的制度,进而形成较为完善的非现场审计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需要同时融合信息技术与审计理论,从而从基础层面获得工作开展的科学性。

第二,商业银行有必要从审计理论与信息技术两个层面入手,对于非现场审计工作模式进行创新。在非现场审计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审计理论与信息技术都影响着整个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两方面的融合必不可少。当然,对于模式的创新,也应抱着开放性的学习理念,用于学习国内外其他组织的先进经验(侯志勇,2010)。

第三,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也应该给予非现场审计的使用以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管理人员的决策往往影响着非现场审计在商业银行当中的使用。因此,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也必须对非现场审计技术与指导理念有着清晰的认识,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推动非现场审计工作在商业银行内部的运用。

第四,对于商业银行非现场审计工作及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对审计信息化制度进行必要的强化。在具体开展非现场审计的工作中,应聚焦于这一工作的动态性与连接性,因此相应的制度建设也要将事前、事中及事后的各项内容融合到制度当中。

第五,商业银行应从多方面入手提升非现场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非现场审计工作具有很高的专业性,不仅需要深入学习研究,而且伴随新技术的开发也要努力与新技术相融合。非现场审计人员在提升自身会计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也需要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保障自身业务水平提升的同时,也能够为商业银行高效率工作运转提供足够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龚寅.非现场审计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中的效能研究[J].当代经济,2010(05).

第9篇

近几年来由于商业银行会计核算管理与会计控制的弱化,造成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失真,而且产生了一系列案件。2000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发生的经济案件其数字是历年来少有的,也是触目惊心的。

2000年,国家审计署组织了对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及其9个省级分行、97个地市级分行、526个县级支行1999年度资产负债及损益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的审计,发现各类涉嫌犯罪线索33起,涉案金额达143.8亿元。

2001年审计署对中国银行总行、7个省级分行及150多个分支机构2000年度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计,发现大案要案22起,涉案金额27亿人民币,涉案人员35人。

2002年,审计署对中国建设银行20个一级分行和直属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及其2000多个分支机构进行审计,查出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51件,涉案人员74人,涉案金额22.74亿元。

2003年审计署对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及21个分行的资产负债及损益的审计发现各类案件线索30起,涉案金额69亿元(见国家审计署历年审计报告)。

2005年1月中国银行某支行6亿存款被神秘卷走。该案涉及金额已超过10亿人民币。最近银监会首先将中行该案定性为“案件涉案金额巨大,情节十分恶劣,损失比较严重,暴露出部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松弛、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处罚不严等诸多问题”。

以上这些数字足见我国商业银行在其基础工作中存在会计核算不严密,会计管理不严格,会计控制不得力状况,其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这些问题虽已引起监管部门和内控部门的普遍关注,但从目前会计核算工作来看,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会计基础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准确,明细分类核算与总分类核算不相符,账款不符,账凭不符,账据不符,账实不符,账表不符的问题。

银行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银行经营成果核算不真实,目标利润弹性大,账外经营、截留利润、虚列成本、私设小金库等违规违纪现象依然存在。会计管理不到位,会计控制失效。

会计人员在会计操作中有章不循,违反制度规定办理会计业务,会计岗位设置未严格执行“相互牵制、相互制衡”的原则,存在一手清现象。

会计电算化制度执行乏力,操作员权限设置混乱,计算机安全条例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在电脑中擅自删除存款记录(存款记录“说”删就删),以他人代码进入电脑操作系统,删除存款业务记录,侵占存款为己有。

会计核算和操作制度设置不规范,不符合会计核算要求,银行临柜人员违规违章操作,账务处理程序随意简化,关键性控制环节未实行。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责任性不强,业务技能不高,在办理银行各项业务中,没有按规定的处理程序、规定办理。不按规定办理存、贷款的核算,违规发放贷款;不按规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承兑和贴现;在办理结算业务中对票据防伪、防假识别能力不高,造成银行资金被诈骗、冒领和损失。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弱化,账外经营依然存在,导致有人利用会计内控无力而滥用,挪用银行资金,造成银行资金财产严重损失。

会计主管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检查未真正落实,形成检查真空地带,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相应的管理制度未能跟上,造成新业务管理制度的缺憾。

银行会计监督不得力。对会计监督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和报账”的水平,忽视了会计监督的真正职能,甚至以为会计监督的职能就是“内控健全、账平表对”。

人员素质不很高,大多数属于“记账型”人才,真正从事过管理工作的“管理型”人才却很少。

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导致会计资料在传递过程中,相互脱节;两个相容岗位缺乏相互制约,以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法律意识淡漠,部分银行在执行会计法规方面存在偏差,一方面对执行金融会计法规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另一方面,在日常会计工作管理与操作方面,只满足于每日账平表对,对核算事项的合法性、合规性不加考虑,警惕性不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导致犯罪分子有空可钻。

二、几点建议

银行会计工作仍是银行工作的基础,其好坏决定或制约着整个银行工作的水平。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大都集中于会计工作的风险,财会风险是银行经营活动中的根本风险,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管理应该从加强会计防范入手,通过控制会计部位的风险点,来达到金融风险防范的目的。

我国在推进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时,在将目光投向产权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应将更多的关注投向银行的管理改革,建立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会计是银行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会计发展到今天应该摆脱传统意义上的记账、算账的角色,而将管理与控制职能列为银行会计的主要工作职能。通过银行会计管理与控制提升银行运营的效率与效果,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应是当前我国银行会计工作的发展重点。

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作为会计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一个组织内部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既是履行会计职能和保障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一)强化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与控制是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面对入世以后外资银行的竞争压力,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快了改革步伐。但资本金不足、不良贷款比率过高、业务品种单一、机构臃肿、人员众多、各级政府对商业银行运作中的行政干预等问题仍在困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在运作过程中的风险较高,风险的规避手段较少、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加快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速度已是刻不容缓。

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将商业银行最终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改变其长期以来形成的、行政管理色彩浓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架构和管理手段。

作为银行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会计,必须摆脱算账、记账的传统角色,尽快向管理角色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要求银行的会计工作首先应明确市场经济下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模式中会计服务的目标,即会计不仅为银行的股东服务,还要为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其次,要改变会计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电子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通过银行运营数据的统计、归纳、整理、分析,发现问题,科学进行战略决策;最后,拓展会计管理的领域,将银行会计工作拓展到风险防范、客户服务、产品开发等领域,将会计工作贯穿银行管理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

(二)强化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与控制是适应商业银行战略转移的需要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革,不仅需要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而且需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战略上进行管理思想的根本性转移。借鉴战略管理理论的精华,提升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A·D·Chandler)提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论点。他认为,企业经营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求,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变化。此后,安索夫(H·l·Ansoff)在1965年首次提出了“企业战略”这一概念,并将战略定义为“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去实现其目标和使命,包括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将要实施的方案”。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又相继出现了以行为分析为基础的行为战略管理理论及资源和知识为研究基础的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带给商业银行的启示就是商业银行在制定战略时,应从发展的角度入手,从建立银行长期核心竞争力入手,从合理配置利用有限的资源入手,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通过实现顾客让渡价值来实现银行自身价值,最终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目标。银行经营战略的转移,要求银行的会计部门应意识到银行会计的核算和反映功能只是其职能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银行会计的控制与管理职能才是其主要功能。例如在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下,银行会计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经营理念指导下的会计工作,只是提供简单的财务数据,而是要求会计部门能够提供不同顾客的资信状况、顾客的满意度状况、顾客对银行资源的耗用与贡献情况、顾客的忠诚度状况等新的管理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搜集与整理,发挥会计的管理与控制功能。银行会计的管理与控制职能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到银行战略转移成功与否。

(三)健全的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必然选择

“强化管理、规范经营、稳健发展”是国内外银行业长期实践证明的、必须一贯坚持的经营指导思想。而金融机构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实现这一指导思想的重要保证。如果商业银行有一个健全的内控系统,即使外部环境发生变化,银行经营也同样能保持稳健,能够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保证各项业务健康、快速发展,有效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高效经营。

(四)强化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与控制是合理评价商业银行绩效的需要

我国的金融体制以间接融资为主,构成社会金融资产主体的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绩效将会决定性地影响社会资金的运营状况。全面深入探讨银行业的创值能力、资金运用效率和经营绩效,对认识全社会资本形成、资金使用效率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潜力等问题都具有重要而富有启发性的作用,但目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情况与其作为中国金融业主导力量的角色极不相符,与企业绩效考评工作的开展情况相比,滞后很多。现行的银行绩效考评办法存在着考评理念与考评方法落后、考评目标定位模糊、评价结果失真,缺乏与绩效考评结果相配套的激励、惩罚措施等问题。这种现状的产生除有历史和体制原因外,银行会计操作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原因。

绩效考评工作是建立在会计工作基础上的,需要会计工作提供支持,例如在考核服务耗费作业情况及作业耗费资源的情况时,需要发挥银行会计的控制与管理作用,对银行服务进行细分,对每一核算环节进行分析,尽量缩减非增值作业,提高银行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银行的整体创值能力。科学的会计管理和控制工作是银行绩效考评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

(五)强化商业银行会计管理与控制是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需要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也日益增加,如何控制和防范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手段相对于国外发达商业银行还很落后,风险防范手段的落后严重阻碍了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第10篇

【关键词】 农业银行 会计基础工作 经济案件 财务会计

在农业银行内部,其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以及会计管理、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内容。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是会计基础工作,也是银行内部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农业银行高度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约束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培训。但是,在农业银行的会计基础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1 农业银行会计基础工作现状及对策

目前,我国农业银行会计基础工作虽然已经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农业银行的部分领导对于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随着各个商业银行之间以及同一个同样不同支行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银行的各项业务经营难度在不断加大,各种考核指标标准在不断提高。大部分银行领导都十分重视经营,轻视管理,将绝大部分精力都用于完成各项指标上,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无关紧要,只要在任期间没有出现经济案件就可以对此不管不问了。在银行内部会计财务部门,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应付日常工作和扭亏为盈,对于会计基础工作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接造成银行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被不同程度削弱。

1.2 银行会计人员配备不足

根据银行财务会计工作要求,县市支行的会计部门必须要按照辖属范围内的5-7个营业机构中,配有专职监管员一人,其内勤坐班主任必须要切实履行监管员的职责。省市地区的管理行必须要配有一名到两名专门的财务监管人员,并且要配备多名兼职监管人员。对于那些日均会计出纳业务量在50笔以上的基层营业所,按照要求都要配有专职的内勤主任,而那些业务量虽小但是却必须的基层单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也需要配有专职的内勤主任。虽然条件和要求十分明确,但是在效益和业绩的考量下,农业银行内部许多支行都未足额配置有关人员,甚至个别支行所配备的财务监管人员根本不具备任何从事财务监管的条件和资格。

1.3 部分会计人员素质有待于提升

在农业银行会计基础工作中,人员素质不高、技能较差,是制约着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农业银行通过高校招聘和社会招聘,选拔了大批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各级工作岗位上。但是,以前在对人员招聘过程中,标准较差、手续不全、把关不严,造成招聘进入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难以适应形势和业务发展需要。仅从农业银行当前会计人员实际素质和能力来看,许多会计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专业的技能培训,不仅缺少普通高等院校财会、金融知识教育,而且还缺少必要的财务会计工作知识,对于会计方面的新思想、新知识和新要求掌握甚少,难以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知识。甚至有的会计人员没有接受相应的从业职业道德教育,导致以前在农业银行内部出现一些经济案件。

1.4 对于会计核算基本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农业银行的会计基础工作中,会计核算基本制度是必须要遵循的基本准则。虽然从总行到省分行,再到各个支行,都颁布和实施了许多关于会计基础工作方面的各种制度和要求,在具体工作中也会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办法。但是,百密总有一疏,极个别会计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有章不循、有据不依,严重违反会计工作操作规程,给一些犯罪行为提供可乘之机。

2 农业银行会计基础工作提升完善对策

2.1 要提高对农业银行内部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是一项严肃性、准确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是整个银行中各项业务的基础。银行各级领导都要把会计基础工作列入领导的重要日事议程,要充分认识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要当做重点工作来抓,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管理,要对于银行内部的会计部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给予重点保障,要对于会计部门所开展的相关基础工作都给予支持,要能够确保会计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能够依法行使职权,要对于相关经济案件给予严厉惩处,确保相关财经会计制度得以落实。

2.2 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培训

在人员上岗之前,要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重点学习财务会计基本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和制度意识。农业银行各个营业网点要固定学习时间,坐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习时间,组织所有人员认真学习财务会计相关制度,掌握新规定、新形势、新要求,使财务会计人员更好胜任本职工作。要定期对各个基层营业网点人员开展职业道德守则学习和教育,加强在职培训,提高会计管理实践操作技能。要及时发现典型,树立先进,快速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做到赏罚分明。

2.3 要建立和完善银行财务会计人员有效监管机制

(1)要做好银行内部监管人员队伍建设,严格按照要求,足额配置监管员,特别是要把那些勇于承担、敢于负责、坚持原则、善于担责的人员,及时充实到银行的监督管理队伍中去,并且要在实际监督管理者,赋予他们在职责范围内的监督权、调查权、处罚权、管理权。(2)要善于发现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中的风险点,特别是对于重要环节和重要岗位,风险大问题多的单位,都要加大监管的力度,要能够及时将隐患消除,把疏漏之处堵塞。(3)对于那些违反了财务会计管理要求的人员,必须要依照《中国农业工作人员违反财务会计规章制度的处理办法》给予严厉处理,绝不留情。但是,对于那些会计基础工作搞得好的单位,也可以进行必要的通报表彰奖励,调动工作积极性,扎扎实实推动会计基础工作发展。

2.4 要建立完善银行内部的会计管理制度

(1)要能够严格按照农行总行“三铁”标准要求,着力建立健全银行内部会计管理制度,重点是要加强对现金库存、密押、空白凭证、有价单证、业务印章管理,要严格实行坐班主任坐班制度,要明确银行内部会计出纳的岗位责任制。(2)要高度重视核对账务工作,必定要彻底清理核对会计内部账务不符和营业网点,真正做到内外帐、账实、账款、账账、帐据、帐表完全相符,完成“三铁”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第11篇

经过这段培训期的生活,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从校园走入商行的企业氛围,开始了自己的职场社会生活,由一个一直在学校单一环境下成长的学子,到踏入社会进入内蒙古银行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这段时间,通过自己的学习、付出,人力资源部及相关培训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基本成功完成培训的要求。

通过培训,我获得了以下心得体会。

1.作为一名银行员工,我们每天要以金钱和数字为工作对象,这需要时时处处的细心谨慎、诚实守信、守法合规、勤勉尽职、对每项工作负责到底。同时作为一名新行员,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加强风险防范。

2.通过7天的培训,时间虽短,但授课老师培训课程的前后顺序衔接紧密,逻辑性极强。使我对内蒙古银行的百灵卡业务、票据业务、银行基础、法律知识、零售业务、国际业务、会计基础等知识都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和学习。培训期间前辈给与的鼓励让我增强了我面对今后工作的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我心中建立了一个大体的框架和思路,知道了到工作的某个阶段该作甚么,该怎么做,怎么做好。通过培训,掌握了知识,增强了信心,明确了自我发展的方向与目标。这样的改变,使得我可以更好的成为一名合格的内蒙古银行员工,并与内蒙古银行一起共同发展。

3.每天认真的学习柜面业务操作流程,包括对公业务和对私业务,这是我们大部分人入职后要从事的工作。在银行培训期间,两位前辈抱着一丝不苟的态度,认真的传授专业知识,耐心的讲解在培训期间我所不够理解的专业知识,使我对内蒙古银行各项业务流程,各种产品都有了较为系统地认识和学习,为我们今后工作的开展引领了道路。

培训期基本结束了,感谢内蒙古银行为我们提供新员工的入行培训,感谢在这期间帮助过我们的老师和同事。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这次培训对我们来说是人生重要的转折,它把我们从象牙塔带入了职场,使我们从一个青涩的学生走向一个有责任心、充满自信的职业人。我会把这一份激情,信任,感激与责任带到未来的工作中,踏踏实实的走好每一步,与内蒙古银行共同发展。

第12篇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金融机构报告涉嫌恐怖融资的可疑交易管理办法》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的相继颁布实施,邮储银行反洗钱认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反洗钱内控制度,明确了内部反洗钱操作流程,基本上能按规定开展反洗钱日常工作。但由于反洗钱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要求,无论是工作力度、实效,还是长效管理机制建设,都未达到有关要求,亟待于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现结合工作实际,浅谈邮储银行在反洗钱工作中的实践心得

目前邮储银行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组织机构建设滞后,反洗钱工作缺乏力度

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由于机构人员迟迟不能确定,时至今日,邮政储蓄银行部分县市支行的反洗钱组织机构仍未组建成立,致使目前反洗钱工作处于尴尬境地,缺乏应有的力度。

(二)内控制度缺失,存在风险隐患

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挂牌成立,其业务范围和业务种类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原有的反洗钱管理措施也将随之改变和完善。但从目前情况看,邮政储蓄银行反洗钱方面的措施和办法尚未健全。内控制度的缺失,必将导致反洗钱内部管理“出现真空”,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三)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落实不到位,反洗钱工作基础薄弱

从调查情况来看,邮政储蓄银行一线工作人员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核对并登记的真实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只有居民身份证及其号码,对客户的其他情况都没有相关的记录记载,就是已登记的客户身份证号还存在记录模糊、不完整等现象。分析原因认为客户都是自己的熟人或朋友,不会参与洗钱,为挽留客户,放松了对部分客户的身份识别,只登记了身份证明文件的编号,对大额的资金往来,根据现金管理的要求做一些工作。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落实不到位,反洗钱工作基础薄弱。

(四)一线员工反洗钱意识淡薄,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普遍认为洗钱活动仅仅发生在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小县城、欠发达地区,洗钱的可能性极小;二是基层邮政储蓄银行一线员工认为其网点大部分分散在乡镇,农牧民收入来源较为单一,不会有人把“黑钱”拿到偏远的农村去洗;三是认为偏远乡镇的居民对洗钱一无所知,即便开展反洗钱宣传,也没有任何效果。

(五)人员素质不高,反洗钱履职不到位

邮政储蓄银行分设之前,原邮政局的员工一般有三种来源,一是因父母是邮电老职工,内部招工进来,有的初中没毕业就匆匆上岗了;二是邮电职工子女退伍后符合政策安排的,学历大多也是初中毕业;三是各种中专技校毕业充实到邮政部门。

人员素质较低,加之对反洗钱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反洗钱相关操作流程及法规学习不够,与当前反洗钱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一线人员对反洗钱知识了解甚微,对有关的反洗钱操作程序掌握不熟练,在日常工作中,难以有效识别可疑交易。另外,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管理人员重企业经营效益,轻员工反洗钱培训,造成一线人员反洗钱知识欠缺。

鉴于存在以上几个问题,我们应当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反洗钱工作体系

建议邮政储蓄银行要进一步理顺关系,根据当前机构改革的现状,尽快组织人员安排落实辖区各级支行的反洗钱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反洗钱组织体系,及时调整反洗钱组织领导机构,确定反洗钱工作的负责部门,配备业务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制订严格的工作职责,确保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根据邮政储蓄银行业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邮政储蓄机构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参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制定履行反洗钱义务的组织保障制度、业务流程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内部审计制度等,构筑严密的反洗钱制度防线,同时根据反洗钱岗位责任制,量化工作任务,使反洗钱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

(三)加强落实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应认真核实并登记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详实记录客户姓名、住址、职业、联系电话、清晰的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等。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客户身份识别资料有变化的,要及时补充完善原有记录。要舍得投入,购买“居民身份证识别器”,验证身份证的真伪;购买复印机将客户有效身份证件或身份证明文件复印,并在“客户身份识别登记簿”上登记保存。严格执行《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对规定金额以上的现金存取业务、转账业务认真核对客户身份,并登记公民联网核查系统进行核查。

(四)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反洗钱队伍素质

加强基层邮储银行网点的反洗钱工作,充分认识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培训力度。

反洗钱培训应结合实际,注重反洗钱操作技能的有效提高,培训工作要分层次开展,首先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提升管理水平;其次要强化对具体操作人员的培训,重点是制度法规和日常操作,尽快提高邮政储蓄机构一线反洗钱岗位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操作能力。

(五)加强指导和监督检查,规范反洗钱操作行为

邮政储蓄银行是金融机构反洗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邮政储蓄银行网点众多,加之邮政储蓄体制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成为犯罪分子进行洗钱的“温床”。因此,加强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邮政储蓄银行的反洗钱操作行为非常重要。

一是请基层人民银行指导和监督邮政储蓄银行反洗钱工作。首先通过开展业务指导,使邮政储蓄银行正确认识和理解反洗钱工作,不断完善反洗钱组织体系和内控制度,严格履行反洗钱义务;其次依法开展反洗钱现场检查,加大检查处罚力度,督促邮政储蓄银行把反洗钱工作制度落到实处,严格规范反洗钱工作行为。

二是邮政储蓄银行内部自上而下要建立反洗钱定期不定期检查制度,督促辖区各支行,及时向反洗钱监测中心上报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有效落实反洗钱操作规程,认真履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职责。

根据央行的反洗钱报告,我们发现:中国反洗钱制度的漏洞仍然存在于银行,未来银行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反洗钱压力。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反洗钱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弥补银行在反洗钱执行情况过程中存在的几大漏洞。

首先是客户身份识别制度。

“了解客户制度”作为反洗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执行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反洗钱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强化反洗钱“了解客户制度”,成为当前反洗钱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银行只能在柜台办理业务时向客户了解客户信息,但这种方式效果不尽人意。一是客户往往以属于公司秘密和个人隐私为由拒绝透露或提供相关信息;二是客户愿意提供,但无法核实该信息的真实性。有效证明文件种类较多,识别难度较大。目前我国的有效身份证件主要包括:居民身份证、临时身份证、户口簿、护照、军人及武装警察身份证件、港澳及台湾居民往来大陆通行证等。柜面人员在缺少有效识别手段的前提下,对于如此多的有效身份证件,很难识别其真伪,因此难以确保对客户身份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核实。建议尽快建立与人行、公安、工商、税务等政府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及时获取企业、个人的相关资料,有效确认客户身份,准确核实客户资料,为识别洗钱犯罪活动提供真实的基础信息,为反洗钱工作及时、高效地开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