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据库课程设计

数据库课程设计

时间:2022-09-25 13:19:0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据库课程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据库课程设计

第1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数据库;应用技术

在网络环境越来越广阔的背景下,数据库系统已经在各个领域均有所涉及,并且成为了信息系统的基石与核心,促使诸多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要掌握专业的数据库技术、技能。我国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亦需要学习数据库应用技术,以培养并且提高自身的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与管理应用水平。但是,鉴于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体系比较复杂,发展迅速,应用技术自身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此,有必要从工作过程视域下对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作出研究。

一、工作过程视域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开发

1、确定工作岗位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应该属于高校,尤其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十分重要的核心课程内容,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软件开发人才,必须要对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岗位定位进行恰当分析[1]。通过表1的相关信息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首岗需求均需要其掌握数据库技术,需要具备桌面开发、WEB开发、数据库管理的能力。另外,学习数据库技术课程能够保证Oracle课程的有序开展,为广大软件技术专业学生进一步掌握数据库系统技术奠定坚实知识基础。2、提炼工作任务对于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学生岗位工作任务进行提炼时,必须要对专业的工作岗位具有比较清晰的认知。根据表1的相关信息,基本上可以将软件技术专业岗位工作任务归纳为如表2所示的内容。3、确定领域知识工作过程视域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且本质在于参照实际的工作过程,将工作领域的知识与工作过程进行结合,通过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具备专业工作能力[2]。从该点可以发现,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不仅仅需要对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具有清晰的了解,更要明确各个工作领域的知识点,以便更加科学的编写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具体工作领域知识点如表3所示。4、设计学习情境工作过程视域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实施需要一定的学习情境予以支撑,帮助学生真正的、直接的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中[3]。设计学习情境时,必须要保证专业知识、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以及教学场景之间的有效融合,对于课程内容应该重构,保证各个课程之间紧密相连,形成系统化的教学。一般情况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在工作过程视域下进行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学习情境设计时,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学习情境,在遵循学生认知学习与职业成长规律的情况下,提升教学质量。

二、工作过程视域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实施方法

实施工作过程视域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有效的实施方法,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项目驱动教学法,即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将其组织成为不同的项目案例,学生根据不同案例进行学习,掌握不同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启发式教学法,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角色扮演教学法,即设置学习情境,令学生分组对实际工作当中的角色进行扮演,促使学生掌握工作技能并培养前期具有良好合作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将理论联系实际,打破传统的理论、实验、实训课程教学借鉴,为学生建设实训室,师生良好互动下边学、边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结论

综上所述,工作过程视域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必须要将实际的工作项目作为载体,能够根据高职院校以及软件技术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典型的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必须要能够明确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点,为学生的学习创建良好学习情境。另外,教师自身必须要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能够采用多样化的实施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参与到工作过程视域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吴冬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3,06(05):19-24.

[2]潘祯,孙玉宝,王艳华.基于工作过程的“S…Q…L…Server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2,01(11):45-46.

第2篇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xx,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如果自己有了兴趣,就动手去做,困难在你的勇气和毅力下是抬不了头的。从做这个数据库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出于对新技术的好奇,出于对一切未知的求知。我完成了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不过这只是我学习路上的驿站,未来十年.net的核心技术就是xml[至少微软是这么宣传的],我会继续学习它,包括jave公司的j2ee我也很想试试,语言本来就是相通的,just do it!语言并不重要毕竟它仅仅是工具,用好一个工具并不是一件值得为外人道的事情,主要是了解学习思想。古语说的好:学无止境啊!

我很庆幸我参加了这次数据库大赛,让我确实打开了眼界。

(最后,很感激学校给了我们这次动手实践的机会,让我们学生有了一个共同学习,增长见识,开拓视野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对我们无私忘我的指导,我会以这次课程设计大赛作为对自己的激励,继续学习。毕竟学习就是一个just do it的过程!)我直接从报告上面复制过来的.....所以这段也不删去了.............呵呵。

题目大概是用可视化编程实现一个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我用的是bcb 题目虽然是简单 但也明白了很多以前以为懂的问题代码到没什么 这种题目用bcb的话已经不用几行代码了关键是了解了这些名词paradox,ado,bde,odbc 一开始拖控件,写几行代码 很快就完成了编译也通过了 但传到同学机器上就是显示不出数据来折腾了我1天 又是发帖子 又是问群里的达人后来明白了我用的paradox数据库是用bde引擎的软件的时候要把bde打包于是又学着打包bde 却发现不到1m的软件如果打包bde的话就10+m了而且bcb6自带的那个打包软件用的我头晕目眩于是又想不用bde 所以又折腾了我半天答案是要使用ado控件( 以前我用的是bde控件 )而且要用access数据库了解了这些之后 作业也就完成了总的看来还是很有收获的 幸亏我下了决心这个作业要自己做没有去网上下载 呵呵

第3篇

关键词 数据库 分组阶段式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数据库课程设计是信管专业综合训练课,本课程是对数据库原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补充,与理论学习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是实施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旨在加深学生对数据库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的能力。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教学,分析数据库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

1 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问题一,学生对课程设计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有些学生根据老师所给的题目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个作业,有些学生在分组中完全依赖于组内的同学完成而没有真正参与其中。问题二,学生对课程设计的选题理解不足。在课程设计应用选题时,对所给选题的业务需求理解不够,难以完成。问题三,学生注重编程实现而不重视分析、设计。多数学生重视用编程实现数据库的连接、登陆、界面的设计以及对数据的增、删、改、查,而不注重编程所实现的系统符不符合实际的应用需求。问题四,考核方式只在最终提交阶段,忽视平时的设计的各个环节。最终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考勤、提交的报告、系统来确定,在实现过程阶段考核较为欠缺。

2 分组阶段反馈模式教学

针对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摸索出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指的是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采用分组、阶段式的方式指导学生,其中分组探讨以及阶段考核反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部分。在数据库课程设计过程中,采用分组、分阶段汇报工作的方式,在数据库设计的四个阶段规定的时间内,各个小组指派这一阶段实施的只要负责人汇报该阶段进展情况,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可针对性地进行实时点评,帮助学生发现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整理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不断地反思和深化自己的思考过程,有利于学生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发展,同时学生的学习信息得到了反馈,作为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在具体的哪个阶段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症下药及时解决,为下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具体模式如下:

第一,用分组形式。教师提供参考选题,也可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选题,然后根据个人的兴趣选择相关题目, 每个选题一般5~6人一组,每组选出具有一定协调能力的组长,并作出设计规划。第二,小组中每个人根据数据库设计的要求步骤以及自己的特长担任不同的角色。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设计和开发任务,从而培养团队精神,变适应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第三,阶段进展情况汇报。根据数据库设计的几个阶段即需求分析阶段、概念结构设计阶段、逻辑结构设计阶段分级提供相关结果与报告,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发现并分析在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第四,数据库的实现阶段以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开发环境为主,选择合适的应用开发工具,按照设计的结果建立数据库、开发应用系统、输入数据、调试运行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第五,答辩阶段由3个有数据库教学或设计经验的老师组成答辩小组,每个组的项目负责人运行、演示开发的数据库应系统,同时回答各位答辩老师或者其他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提交所有文档。第六,集体讨论、互相学习,指出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交流开发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第七,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分组阶段的表现10%、设计成果50%,设计说明书20%,答辩成绩20%,给出成绩,最后积分按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评定。

3 分组阶段式反馈中主要阶段的实施

第一,课程设计的选题阶段。课程设计的题目选择的难易程度、范围的大小、行业领域直接影响学生的设计兴趣,因此在选题时要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先选择容易开发的、实用的、与学生专业培养有关联的数据库应用系统,最好能加强与企业的联系,这样能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既有助于学生对数据库设计的概念结构中需求的分析理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感。

第二,课程设计的准备。分组阶段式反馈模式中,由于学生事先没有系统开发的经历,所以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多个跨行业的应用案例,教师重点演示一个已开发好的数据库管理应用系统。所演示的项目应包含所有的知识点,采用通俗易懂,循序渐进、逐层阶段式的方式将数据库各个章节中的知识点融入。这使每个组在选题的时候可以参照相关领域的设计原则,通过项目驱动、核心案例的贯穿,调动学生的设计兴趣。

第三,项目设计与实现阶段。学生根据教师所给题目或自拟题目,结合企业或行业实际应用作需求分析,提交数据字典;根据需求分析构造概念模型,并用E-R图表示;根据E-R图转换为逻辑模型,最终通规范化理论转换为物理模型在SQLSEVER2000中实现。通过这个综合项目,使学生巩固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通过检查学生提交的数据字典和E-R图,对每个组进行分析和指导,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修改,完成设计与实现中的反馈循环,本阶段需要注重学生在数据库设计中各种模型的转换。

分组阶段式反馈教学模式在数据库的设计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表明,采用该教学模式后课程设计效果较以前有较大的改进。其一,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对数据库系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其二,课程设计中实现了教学与学生的角色转换,以学生为中心,各阶段反馈、汇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其三,从学生上交的总结报告中看到,不少学生反映通过该课程设计获得了成就感,树立了信息系统研发的信心,增强了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特别提到老师对同学们设计系统的点评,使他们印象深刻,收获最大。另外,课程设计而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提高了他们数据库分析和设计的能力,为实践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永慧,黄和平,何小敏,数据库课程设计中分组反馈式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6):144-145.

[2] 王向辉,崔巍,徐俊丽.基于CDIO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8-40.

第4篇

关键词:课程;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09-0074-05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很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目前国内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信息类专业均开设该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基础知识和VFP或Access,教学重点在VFP或Access的应用上。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计算机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设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该课程于2006年获云南省教育厅精品课程称号。

1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设计

从国内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可看出,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和针对某一类关系型数据库应用加以介绍,其重点在关系型数据库应用的教学上。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定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定义、关系模型和关系型数据库的基础等内容;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主要涉及VFP或Access或SQL Server等,前两者较多见,该部分内容是所有教材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现行教材的研究,我们认为目前高职高专“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材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内容不足,深度不够,重点放在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教学上,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仅学习这些内容的话,不能达到对数据库原理有一个较为全面了解的目的,由于理论知识的不足会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在高职专科中后续课程中已经没有数据库原理的课程,学生学习数据库原理的课堂教学就只有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而依照目前的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的内容相对太少,达不到对数据库技术掌握的基本要求,对学生学习以后的课程和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是不利的,我们认为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掌握一定的数据库原理,如应掌握范式理论基础、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关系代数初步、关系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内容,同时对高职高专的学生这些理论又不能像本科生那样讲得过深,但需要加强。学生掌握了数据库基本原理是学习后续SQL Server和Oracle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1.1 课程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们在对“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⑴ “理论够用为度”原则。作为高职高专的学生由于今后就业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理论不易讲授过多,以能掌握数据库基本技术为够用原则。

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生产第一线工作,因此,在理论教学或实训教学中均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原则。

⑶“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的原则。“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高职教育的特点在于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突出对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为其今后适应社会的需要做好准备。

⑷“重视职业道德和规范培养”的原则。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进入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在校期间应强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以及遵循职业规范行为的培养,为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⑸“重视团队合作”的原则。IT产业的发展使得在各项工作中需要团队共同来完成,团队中有分工,更有合作,需要所有的团队成员具备通力合作的精神和相互协调沟通的能力。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⑹“重视学习能力培养”的原则。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对一个社会职业人来说,学习是终身的事,学生毕业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以便能在今后社会中不断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要,在大学期间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课程的教学中均应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⑺“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源泉,人类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于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在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创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2 课程教学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时严格遵循以上所提到的设计原则,将该课程的教学分为两个部分,即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主要工作:

1.2.1“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技术,使学生系统科学地接受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熟练掌握Access 2000的使用,掌握用Access管理数据的技术,并成立由5~7人组成的项目小组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项目开发工作,掌握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开发流程和方法。

1.2.2 课堂教学的设计

课堂教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组织好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实施教学。

⑴ 数据库概论。教学要点:数据描述,实体间的联系;数据模型的定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数据库的三级体系结构。

⑵ 关系模型。教学要点: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关系代数的基本操作;三种关系运算形式的等价性;关系代数表达式的等价变换规则。

⑶ 范式理论。教学要点:数据依赖的定义;关系模式的范式;数据依赖和模式的规范化处理;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

⑷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教学要点:SQL的数据查询;SQL的数据更新;视图的定义;数据控制(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授权、收回权限)。

⑸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本章内容为自学部分,要求学生以项目小组形式学习,边上机边学习,要求掌握Access技术,并能完成项目开发。学习的内容:创建表(表的概念、表的设计原则、创建数据库、使用表向导创建表、设定表之间的关系、数据库结构的修改、表结构的修改、数据表的使用与编辑);查询(查询的概念、查询的种类、使用查询向导创建查询、查询设计器的中表的编辑、查询设计器的中字段的编辑、使用查询设计器进行查询);窗体(窗体的概念、窗体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窗体、窗体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窗体设计器创建窗体、子窗体的创建);报表(报表的设计方法、使用向导创建报表、报表预览和打印、报表设计器的设计工具、使用报表设计器创建报表。);宏(宏的概念、宏的设计、宏的运行、宏的应用(可选学));模块(模块的概念、模块的功能、模块的组成、模块的分类(可选学))。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并组织学生讨论学习,相互交流。

1.2.3 实训教学设计

实训教学是该门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达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通过实训教学学生完成对Access和SQL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及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实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大内容:

⑴ Access课程实训内容。主要实训内容Access数据库和表的创建方法,表结构的定义、修改和表中数据的维护,表间关系的建立;Access中的各种查询方法,包括基本选择查询、操作查询、参数查询、交叉表查询、向导查询等;Access窗体的创建和修改,主要控件的使用;报表的创建和修改,报表中数据的排序与分组,报表的打印与预览。通过实训达到完全掌握Access技术,并最终要用该技术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⑵ SQL程序设计的基本训练。在装有Access数据库软件的微机上完成包括定义的SQL语句、查询的SQL语句、更新的SQL语句等程序设计和调试实训。要求学生能完成一定编程和同时工作,掌握该语言的基本语句的用法和掌握一定的程序调试技术及技巧。

⑶ 项目开发实训。本开发项目主要是在学生学习Access基础上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以5~7人为一组成立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初步了解软件开发过程和方法,学习撰写软件开发文档资料的方法,学会团队合作和培养团队精神。在一周(40学时)内完成项目开发,各项目组完成开发工作后应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

1.2.4 教学时

总学时72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训教学36学时。项目开发一周时间,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

1.2.5考核方法

⑴ 理论知识考核。期末采取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

⑵ 实训教学考核。项目开发完成要求提交源程序、文档资料(需求说明书、系统设计说明书、用户使用手册、开发体会等文档资料)等占总成绩的30%;完成课程实训并提交实训报告占总成绩的10%。

⑶ 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及考勤占总成绩的10%。

2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们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小组学习法、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等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学效果和实现教学目标。

2.1 案例教学法

由于数据库理论较为抽象,在教学中一般学生较难理解,特别是对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讲难度更大一些,如何讲授好数据库理论课程、如何把握理论的难度和如何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是值得我们任课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针对数据库原理教学难度和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学中不能像在本科教学中那样只是重点阐述理论,我们采取通过案例的讲解和分析来阐述数据库原理一般理论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一个信息系统开发数据库建立的过程来阐述数据库的基本原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觉得学习数据库理论过于抽象和难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SQL的教学内容是本门课程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认为较难学习的内容之一,学生感觉难点在于学生阅读程序和调试程序困难,针对学生学习的难点在讲授SQL的相关内容时,通过大量案例程序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和验证程序,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程序的能力和应用SQL编写程序的能力。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学生自己编写调试SQL程序,使学生掌握SQL语言的特点、语法结构和具备实际编程能力。学生掌握了SQL语言后,对学习以后的数据库类课程是十分有利的,像SQL Server、Oracle等均支持SQL语言。

2.2 项目小组学习法

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计算机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求学生成立5~7人的项目组,在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内容学习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同时,项目小组还要完成一个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在学习和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求项目组中学生积极相互配合,共同学习和开发项目,项目经理(组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中和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在团队中每一个同学均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和承担一定的工作。

在项目组组建和今后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给予指导,要引导学生有计划完成课程的自主学习和项目开发的工作,由于学生不熟悉项目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以及教学要求,教师要给予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的计划和系统开发的进度计划等,同时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随时检查学习和系统开发的进度,对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以实现教学目标。

2.3 课堂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为72学时,其中讲授36学时,实训36学时,课堂教学内容较多、难度较大,完全靠课堂教学就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本门课程的教学应采取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库理论以教师讲授为主,Access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讲解和指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构建学生交流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学生自主学习要进行跟踪和考核,可采取学生学习完某章内容进行实训,在完成单元实训后提交实训报告,通过实训报告来了解学生对所自主学习的内容掌握程度和学习的效果,根据对学生的学习考核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监督。还可在组织学生讨论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4开放所有教学资源

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建立了该课程的教学网站,将该课程的所有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自由学习。学生除了课堂听讲外,还能在网站上调看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部分授课视频等资料,项目开发的相关文档模板也能在网站上下载。由于教学资源的公开极大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为学生学习创建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今后会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放在网站上供学生学习之用,将开发网络辅助教学课件,让学生能在网络中更好学习该门课程。

2.5 项目小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项目

本门课程最大的作业就是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完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尚未学习过软件工程,而信息系统的开发要求学生遵循软件工程的思想来完成该作业,并且学生还要遵循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来实施系统的开发。因此,在第一次上课时教师就要分配任务,并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生命周期、需求分析的意义和方法、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项目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方法等内容。使学生对软件开发方法和过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在教师不断提示下,学生会逐渐认识和体会到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将为每个项目组的学生提供需求分析报告模板、设计报告模板、用户使用手册模板等相关资料,让学生在一种规范化的平台上完成项目开发,使学生感受开发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要组织阶段性评审工作,要让每一个项目组在阶段评审时阐述自己的开发成果,并对其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才能进入下一阶段开发工作。最后要进行项目验收工作,并为每一位同学评定成绩。在开发的过程中要保证每一个学生有重点的工作,同时又要参与到所有的工作,程序开发每一个学生均要要完成一个以上模块的开发工作,确保每一个学生均参与了项目的开发。

3 总结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在高职高专教育中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主要体现在:

⑴ 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该课程的整个教学没有过多和过深的强调理论,理论体系构成较为合理,完全从今后学生实际应用的需要来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

⑵ 课程教学设计重视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培养。学生参与项目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能很好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能力和技巧。

⑶ 课程设计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和通过自己开发信息系统,提高学生的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了软件开发的基本流程,为今后学习软件工程、SQL Server、Oracle、Java等课程和今后顺利进行专业实训以及完成毕业设计等奠定基础。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在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反映很好,认为学到新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能力和软件开发的能力,学生建议应在其他计算机技术类的课程中采用该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该课程的教学设计也为高职高专教育改革、高职高专教育的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我们认为该课程设计思想和方法值得在高职高专相关课程设计中推广应用,以提高高职高专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潘懋元.新编高等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皮连生.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第5篇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一

我们组这次设计的程序是考勤管理系统,主要用于企事业单位的考勤,便于统计员工的出勤情况。

1.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使我能够进一步掌握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操作当中把所学到的用于实际的编程里面去。

2.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使我能够提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吸收新知识的能力,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一些常用的知识和一些常规的错误都能够解决。

3.通过这一次的程序设计和指导教师姜瑶老师的指导使我能够进一步对vb有了熟练的操作,并且在分析,编程方面比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4.我认为实践周的程序设计是给我们学习的一个大好机会,使我们在这样的机会里学到了一定的知识,毕竟理论要通过实践来锻炼,也只有自己参与了这样的一个锻炼,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完善!

在这次的设计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我还认识到许多事情。这次设计使我的编程水平提高了一大步,使我充分的认识到合作的可贵。由于这次设计涉及到数据库,我也学到了不少数据库连接的知识,对数据库的操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次设计对我的综合能力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但是我必须承认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还很肤浅。所以今后我的学习道路还是很漫长的。最后,在这里我要衷心的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谢谢她的耐心指导和热心帮助。由于我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短暂,故学习数据库系统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请老师批评指正,我会在以后的制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二

在前两周中我们进行的VB课程设计中,我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系统与完整的接触软件设计。我们组的题目是关于“俄罗斯方块游戏”的设计。我在组内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也有许多体会。这次的课程设计是自己第一次全面接触软件的制作过程。以前仅仅是对软件的开发有一个大体的印象,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对软件的开发有了切身的体会。软件并不像我原来所想的那样十分神秘,而是有着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我们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和流程,就能够比较规范的完成一个软件的制作。软件的制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依然有所欠缺。因此我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注意,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知识面与知识层次。

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主要负责(1)游戏界面的设计(2)俄罗斯方块的造型(3)游戏级别的自由选择(4)游戏速度的自由选择(5)游戏的背景音乐。在这次课程设计之前,我对VB的编程不是特别的熟悉,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一边进步。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其实各种计算机语言是有相通之处的。在以前的 学习中,我只接触过C语言,这次在VB课程设计中,我发现C语言中的许多知识可以应用到VB中,两者具有相通的数据结构。所以我认为现在对计算机语言的学习,不要贪多,而应耐心的学好一门主要的计算机语言,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其他的语言,这样会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在编程的过程中,我体会到编程是十分辛苦的。在课程设计这一段时间里,我每天的生活基本是在不断的调试程序和修改代码中完成的。有时,这种生活令人感到乏味和疲倦,但是在这种近似枯燥的生活中,我的编程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这是课程设计中我最大的收获。以前学习计算机语言,总是静不下心来,不能认真的看书。这次课程设计,为了顺利的完成编程工作,我认真的学习了VB语言,并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所以在以后的学习中,自己全身心的投入,这样学习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效果。

这次的课程设计是按小组进行的,我们的小组由两名同学组成。软件的设计本来就是一个团体的智慧结晶。这次课程设计也给了我们一次体验团体合作的机会。在课程设计中,我深深的体会到集体的智慧于力量是个人所无法比拟的。在课程设计中,我们的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有问题两个人一起讨论解决,大大节省了时间。互相都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我们的课程设计得以较好的完成。

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了,但在课程设计的这些体会要应用到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去。在新的学期,我觉得自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将课本上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的明确,才能有足够的学习动力。

其次,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所遇到的问题,并一起解决。在讨论中解决问题,会节约很多时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更多的东西。

课程设计已经已经完美解暑,这次课程设计给我打来了很多新的体会,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使自己的成绩有新的提高。只有不断努力,才会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三

经过近一个月的设计与制作,我们组的《20xx世界杯观战指南》终于完成了,现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体会记录如下。

这次数据库课程设计中我主要负责用户登录、注册及数据库维护方面的设计。

1.Delphi是一款功能很强大的软件,其控件之多超出了我的想象,因此在运用时要借助很多资料。要学会查找和利用现有资料来解决问题

2.在设计中用到了很多SQL语句,因此对SQL及程序语句地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

3.后期的软件制作都是以前期的工作为基础的,因此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及数据库设计阶段要认真、细致。

4.我们是三个人的小组,在设计过程要互相协调,合作。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vb课程设计心得体会四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赛的尘嚣渐渐远去,怀着对这次大赛的些许不舍,怀着对当初课程设计开始时候的豪情万丈的决心的留恋,怀着通过这次课程设计积累的信心与斗志,我开始写这篇文章,为自己的足迹留下哪怕是微不足道但是对自己弥足珍贵的痕迹并期望与大家共勉。

首先,让我的记忆追溯到大二暑假,在老大的指引下(老大劝我学.net),我接触到microsoft 公司的.net产品。那个时候我已经学过vc和asp,因为windows程序设计实验的课的关系,接触过vb,但是没有专门去学他,因为习惯了c++里面的class,int,觉得vb的sub,var 看着就不是很顺心。我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号称.net是用于创建下一代应用程序的理想而又现实的开发工具,而且主推c#语言,由于对c语言的一贯好感,我几乎是立刻对他产生了兴趣。我就开始了对c#的学习,任何语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数据交互是很重要的,暑假的时候我把我们这学期的课本数据库系统概论看了一遍()。我记得以前用c语言编程的时候,数据是在内存中申请空间,譬如使用数组等等。很耗费内存空间。这个时候就是数据库站出来的时候啦,于是我又装上了sql server2000,以前学asp的时候用的是access,那个时候只是照着人家做,理论是什么也不是很清楚。

通过一个暑假的学习,基本搞清楚了理论方面的东西,具体怎么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为这学期的课程设计打下了铺垫。

来到学校后,随着这学期的数据库课程大赛开始了,我有一个看法就是我自己应该具备的能力不是我会多少,而是我应该具备快速学会东西的能力。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被一些专业名词说吓着,包括什么建模,软件工程,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等。我身边就有很多同学被这些纸老虎所唬住,而没有勇气去接触他们,总是说这个太难了之类的退堂鼓的话,他们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同时也压抑住了他们自己的好奇心。

其实都是纸老虎,又不是什么国家科研难题,只是去用一些工具,发明工具是很难,但是用一个工具就容易多了,just do it!我记得我做这个数据库之前,我们老师说要做好前期分析,我就在网上搜索用什么分析工具好。最后我选择了roseuml建模工具。在此之前,我脑袋里面没有软件建模的思想,什么uml建模对我而言就是一张空白的纸。但是真正接触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有什么不懂的上网去搜索,这是一个信息横流的世界,有google,baidu就没有不能解决的知识难题。以及后来的数据库分析的时候用到的powerdesigner也是一样。

开发的时候我想过用什么架构,c/s模式?模式有很多,怎么选择?我就上网搜索现在最流行的架构是什么。结果搜到了mvc架构,就是你啦。我决定用这个架构,不会,没关系,咱学。just do it!前期工作准备好后,那么我就得把我暑假学的.net加以实践。这个时候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利用ado.net操纵数据库的知识。并且对数据库里面的存储过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经过大概2个多星期的奋斗,我完成了我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基于.net数据集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并最后非常荣幸的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以及以及新技术应用奖。

第6篇

关键词 数据库 参与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数据库技术产生至今仅40年,但却已浸透到计算机应用的各个方面。数据库技术在理论上不断得到创新,在应用上则遍及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领域不断扩展。它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数据库系统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数据库人才更是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决定因素。在高校,数据库技术不但早已成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

在我校,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需求,把数据库类课程分为数据库原理、数据库与软件工程、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及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涉及大三和大四两个年级,覆盖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工程力学等多个专业。尽管一直以来,根据社会对数据库人才的需求,我们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但目前数据库类课程的教学模式仍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习兴趣有待激发

数据库类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是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专业是数据库与软件工程),该课程理论性强,尤其是规范化理论以及查询优化部分,内容相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基本是应付式地完成学习过程。其具体表现为学生听课不认真、教学互动不积极、实验环节以完成实验报告或得到实验成绩为目标等。

1.2 数据库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数据库理论教学的实验学时仅为8个学时,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时间较少。在2008级教学计划以前,未开设数据库课程设计,所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很薄弱。许多学生在课程考试中的综合设计试题、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及与数据库应用相关的毕业设计中,表现出数据库分析和设计能力不强,数据库模式设计的合理性程度不高,不能够完整正确地画出基本E-R图。

1.3 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数据库类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以课堂讲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有限学时的单纯验证式实验教学也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需要探索并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1.4 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各门数据库课程之间缺乏联系、缺乏系统性,如数据库原理和Oracle数据库管理与维护两门课程,在教学上被看作完全独立的两门课程,由不同的教师讲授,导致在课程内容上没有延续性或者偶有重叠。重复讲述浪费了时间,缺乏衔接造成学生的知识不成体系,没有延续性和深入性。同时,部分教学内容如关系演算等过于陈旧,缺乏实用性,需更新替换。

针对目前社会对高校工程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这类课程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深入地探索并尝试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提高此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理论基础和数据库项目开发能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信息系统方面的实训能力,进一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扎实理论功底的计算机实用型工程师人才。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利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强化设计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深化教学改革,坚持按照“少而精、启发式”,“学为主、教为导”的原则,大胆采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改变过去传统的单纯在课堂上进行灌输知识的教学方法,实行以学生为本、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2.1 “参与式”教学增强信心

“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兴趣。我们课程组从1995年就开始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教学环节中,我们适当让学生参与答疑,批改作业,出考题(期中和单元测试),参与习题讲解,辅导上机等,当然整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为展示自己的才华,常会查阅大量资料,反复推敲反复讨论,很快就掌握相应知识点,用学生自己的话说是“很有成就感”。

2.2 “启发式”教学启迪思维

“参与式”教学主要应用于课堂之外。课堂上为进一步启迪学生的思维,我们主要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进行讲解,如“范式”一直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较为抽象。在讲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先结合学生选课应用系统,设计几个关系,让学生分析这样的设计会存在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进而引出范式,让学生切实感到不遵循范式的后果,学生说通过这样的引导,他们很快理解了“范式”及其在数据库开发中的重要性。

2.3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培养能力

数据库技术起源于实际应用,它的强大生命力也在于应用,因此,数据库原理的教学应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应用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第7篇

关键词:课程教学;数据库课程;产学模式;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2.07.053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系统已成为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据库原理》作为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其课程内容既需要有较深的数理知识,同时又与工程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根据现有教学情况调整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既能掌握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产学相结合的目的,是目前应用型本科《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应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数据库原理》目前教学中存在的现状

根据目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教学现状,结合应用型本科学校特点,《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1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强

《数据库原理》课程一般包括数据库原理、设计和应用三个部分。原理是其基础,设计和应用是提高,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但是目前一些院校教学的基本情况如下:

第一,有些教师重点偏向数据库原理的理论教学,而向学生介绍具体的数据库使用技术方面内容较少,使学生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能适应企业对数据库应用人才的需要。

第二,教师重点偏向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忽视甚至放弃原理的教学,造成学生对具体开发工的操作能力突出,但缺乏数据库设计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导致学生在实际使用数据库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规划,导致大量数据的冗余和结构的不合理。

1.2教学实践有悖工程化原则

现代企业数据库应用基本上是工程化的合作开发,其基本特征是按软件工程学的原则进行组织,软件工程学的基本方法融入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尽早建立起工程化的概念,顺应人才市场需求的一条原则,但考察目前的教学过程可以看到,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之外,从课后作业、上机实践到课程设计,几乎都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大多数学生是抱着应付差事的心理被动地来完成这些任务的,缺乏创新思维。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反映出许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合作开发一个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学生毕业后也不能迅速适应所在单位的工作要求。从而达不到应用型本科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相关知识,但是,数据库相关知识日新月异,很多知识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很多内容还需学生课后自学,因此,就需要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空间,让学生能进行课后学习、交流。

1.4考核方式的单一性

考核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考试方式能激发学生不同的学习动机。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考试模式通常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最终评分的主要依据,造成学生为考试过关而学,并不注重提高自身能力。

2.《数据库原理》课程改革研究的具体措施

针对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对《数据库原理》课程的改革已是十分必要。而根据我校应用型本科的特点以及计算机类专业产学模式结合的教学模式课题研究的背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地应用专业知识,以产学结合为教学模式,对实际项目进行模拟化开发,训练工程化的设计思想。

2.1课程内容体系的改革

根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对《数据库原理》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建立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以及能力拓展内容三级结构。其中,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在实践教学内容中把理论课程中的实验部分进行重新设计,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同时将实践教学内容中的课程设计部分进行修改,课程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明天和学生自主命题共同组成,教师命题要求指导教师根据产学模式,以相应的校企合作企业的项目为原型进行修改命题,鼓励学生从实际生活、工作、学习的需要出发设计题目,同时以团队形式充当不同的项目角色;能力拓展内容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计算机竞赛、参加各种形式的认证考试(如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软件服务外包大赛、MAT认证等)。

2.2教学方法方式改革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综合使用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多采用讲解和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自学机会和创新机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1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较强,因此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时,以项目案例贯穿其中进行知识的讲解。为了让学生进行能快速理解,采用学生熟悉的学生选课系统作为案例。同时,在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讲解时,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如用户访问数据库的工作过程一节时,就制作了Flas来辅助讲解,这样学生就能直观的掌握工作过程,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此外,在课堂教学中,还采用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2.2.2提供课程网站进行学习及教学

此外,由于数据库知识日新月异,为了让学生能更多的了解最新知识,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采用其他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课程网站就是其中之一。为此,在学校课程中心《数据库原理》课程网站上,除了传统的布置作业、上传下载课件等之外,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和讨论区。在课程资源模块中,放置了大量的关于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文章,如各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和使用,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方面的知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鼓励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和企业对数据库方面的最新需求。为了方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及时交流,教师与学生每周固定一次在线交流时间,解决学习及教学讨论等问题,同时师生也可发起相关话题,进行探讨,从而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除了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知识、及时沟通之外,为了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该课程网站还提供了在线自适应测试系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内容进行测试,同时系统还可以根据学生测试情况判断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自动的提供相关测试内容供学生学习。

2.3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根据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内实验和课程设计。课程内实验又分为必做实验和选做实验。必做实验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选做实验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掌握情况进行选做,如数据库的恢复、触发器使用、其它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等实验可作为选做实验。

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课程的后期需要集中安排课程设计。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及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在课程设计环节中,指导教师根据校企合作企业所提供的实际项目进行改进,让学生进行项目的模拟化设计开发,如公司EHR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项目等,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从实际生活、学习出发自拟题目。根据这些实际项目或有意义的课题,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得到工程化训练,从而学生能够更快的适应企业项目,达到产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前期对数据库基础、SQL语言、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完整性、安全性、数据库恢复技术和并发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理论知识,再通过学生课程设计项目的需求分析训练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工程思想;通过数据库编程和程序设计结构的学习是学生具有进行开发的专业技术能力,通过作品的展示、评价和答辩,使学生的团队精神、综合应用能力得到锻炼。

此外,还鼓励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软件服务外包大赛等各种竞赛,通过竞赛,使学生的知识面加宽,阅历增强,认识到本课程技术的更深应用领域和技术,促进了学生继续训练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能力考核

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衡量学生的专业知识、个人自身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这些方法包括笔试、口试、学生表现的考察、评分、学生反映、论文、学生互评和自评等。不同能力的评价需要有不同的方法。

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核与应用能力考核两部分。理论知识的比重占50%,应用能力的比重也占50%。理论知识考核重点考察学生对关键性概念和原理的熟悉和理解,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因此,理论知识应采取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

应用能力考核方式要灵活一些,应将考核变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平时的实验、具体的数据库设计开发任务等进行。采取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设计作品、平时表现、团队合作能力等各种行为进行建档保存考核。为了避免在分组的实验、设计任务中,有的同学不积极参与,可采用随机抽查个人的方法来考核小组成绩,促进小组内部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第8篇

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中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几乎所有信息系统都需要数据库支持,数据库在如今社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数据库课程已不仅仅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也日益成为其他理工科专业本科生、专科生一门愈来愈受到关注的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数据库课程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理论知识点较多,而且课程的学时有限,若在短时间内既掌握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又能对数据库软件熟练操作,还是比较困难。因此,如何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科学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能够应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我国高等院校,《数据库原理》课程采用教材几乎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该教材一直被推荐为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御用教材。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基础概念、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关系查询处理、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新技术篇等数据库技术综合内容,理论知识点繁多,如何将理论知识点与现实应用实践有效结合,找出适合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教学方法,则是各院校数据库专业骨干教师一直探讨研究的课题。

1.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脱节

以所在学校为例,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授课学时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4学时,实验18学时,授课教师平均每三次课堂授课才有一次实验,而授课教师为了协调课程授课学时的实施以及满足众多知识点实验实践的要求,结果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和实验同步进行,而且有些教学内容实践性特别强,实验内容不得不压缩,如学习数据库定义中,数据库数据表的定义及数据的添加删除及管理,一次实验2学时就要完成数据库数据表的创建、修改、删除等管理实践操作,学生学完课程后,重难点不够突出,对理论知识没有真正整体应用体系的概念,对数据库技术知识还是很抽象。

2.教学模式单调枯燥

目前,该课程基本采用教师课堂讲授、课堂演示、学生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师只负责传递课程的基本知识,学生被动的接收和练习,以至于大部分学生与现实数据库系统脱节,无法领会所学理论知识在数据库中的位置,对数据库知识点概念较为抽象。

3.课程设计力度不够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数据库技术的基础概念、理论等知识,缺少综合应用实践,无法领会数据库知识在整个信息应用系统的位置及作用,而课程设计正好弥补了这些,但是由于授课教师要遵守学校教学周历的安排,以及学校对此方面并无要求,部分授课教师并未真正实施。

二、教学改革方法及措施

1.案例教学,紧密联系实际

根据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避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论性过强,授课教师应多联系一些学生熟悉的领域。例如,在课程第一章理论知识中,实体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三种联系,若仅仅介绍课本中的实体学生、课程和教师联系时,内容过于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容易出现课后就忘记的现象。本人在授课时,在讲解到实体联系知识点时,首先引入学生较熟悉的购物网站“淘宝”,然后分析“淘宝”中有哪些实体,以及分析实体集中顾客和商品、顾客和订单、顾客与商家等之间的关系,学生立马兴趣盎然,学习在热烈的过程中进行,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印象较为深刻,即学习了课程的理论知识,也探讨了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教学效果反响很好。

基于上述的方法,在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授课教师应该多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以达到学生学习的共鸣,让学生从“被动听”转移到“主动学”的模式,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将抽象的数据库原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同时也培养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2.动手实践,发挥“主人翁”学习

教学授课的对象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在课堂中接触新的概念或者理论知识点,而部分知识点课本上又缺少代表性例子进行介绍,经常对学习的知识点一头雾水。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介绍新知识点时,不能只是完成任务似地把知识点讲完就行,而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各项知识点的任务,让学生参与进来,给学生足够的接收新事物的时间,发挥“主人翁”的思想,主动完成各项任务。

例如,概念数据模型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交流的工具,是数据库专业人员将现实世界转化为数据模型的必经过程,是数据库理论知识的重点内容。本人在讲授该知识点时,先将课本的图书借阅体系统进行详细介绍,然后以“淘宝”为例,让学生先自己分析该系统内的常用实体及实体间联系,并在课堂上独立完成该案例的E~R图的设计,同时让2~3名学生在教室黑板上演示,然后大家共同分析最终的结果,这样的授课方式看起来有些“费时”,但是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对其所学知识点印象深刻。

3.积极开发课程教学网站

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下的时间却是无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应提供多个途径供学生学习和交流,课程的教学网站就是一个较好的途径。教学课程网站已经是一种客观需求,目的是为教师提供网络资源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它能方便教师、管理课程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环境,这就改变了原始的授课方法,无论是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的效率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网站有很多,大都提供了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习题、课件等,可谓是资源丰富,但是如何让学生主动对这些资源感兴趣,毕竟强制性规定或者硬性规定只会让学生反感进而讨厌课程,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这些丰富网络资源就成为很多教师一直探索得课题。

以本校为例,对于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初始阶段接触的课程教学网站由该课程的上一级学生评优选择出的最终教学网站,可浏览该课程中上一级的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测试题、教师推荐资料、交流讨论等;学习到中间阶段,由该班同学们分小组设计该课程的教学网站,到期末时期继续引入竞争机制,由该班级确定出最优的教学网站作为年度课程的精品课程网站,同时分享给下一级学生使用。

该课程教学网站不但能提供课程的学习资源,提供学生的交流空间,而且该网站由学生自己设计开发完成,学生本身就是网站的需求者,同时又扮演开发者的角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锻炼机会不仅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帮助学生加深对数据库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课程奠定了基础,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4.考核方式

考试作为教学效果的一种客观测试手段,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大多数学校的期末考核形式基本上都采用笔试,如果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死记硬背,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但是这样很难体现出学生真正的水平。对于该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实验、课程设计三个部分,其中笔试部分采用闭卷形式,占用较大的分值,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涉及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SQL语言、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等多个知识点,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实验部分由9次上机实验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的综合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创建管理数据库、创建管理数据表、表数据、安全性、完整性、数据库连接等多项实践内容,学生需完成实验课程内容并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即可获得相应分数。另外,该课程考核中加入了课程设计,在课程进行到中期阶段,授课教师公布课程设计的题目及完成目标,由学生分成小组完成,然后由授课教师组织课程设计答辩,给出最终各成员课程设计分数。

三、结束语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教师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探索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将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证明,上述改革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教学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课程的学习,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效果,真正的提高了学生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因此,加强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谭月辉,吕建红,王红胜.“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11,(3):60-64.

[2]黄祥淡.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6-37.

[3]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杨力,,陈汶滨,耿新宇.数据库原理精品课程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12):77-80.

第9篇

一、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

由于面向高职学生,对于关系数据库方面的理论教学以简单、易接受的内容为主,让学生入门快,对SQL Server数据库的具体使用是教学重点。既讲解SQL Server 2005 Management Studio的操作方法,又针对Transact-SQL语句着重阐述使用方法。

Transact-SQL语句应用广,灵活性强,是常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因此,要求学生掌握其基本语法并能举一反三,在编程中灵活应用。我在实际教学中感觉,学生对于语法的理解比较困难,一旦明白语法结构的含义,再去实现就容易了,所以如何讲解基本语法,并使学生能掌握最为关键。因此,在讲语法之前,我首先利用SQL Server2005 Management Studio(SSMS),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通过直观的认知操作,再让学生对比生成的SQL脚本,对比Transact-SQL的语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对应的Transact-SQL语句的用法和功能。然后再举几个典型例子,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抽象的语法并应用到具体的例子中,强化知识点。最后再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强对Transact-SQL语句的应用能力。在上机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利用SQL Server2005 SSMS进行实践,独立编写SQL语句完成实训要求。通过上述方法,演示、理解、掌握、应用这四个信息阶段,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教学效果也提高了。

二、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SQL Server数据库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的讲解,既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技能。

我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中采用了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图书管理系统作为案例,都是学生日常熟悉的场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具体应用就容易理解和应用。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每一个实例进行讲解后,都在SQL Server 2005系统中进行验证,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在实践环节的应用。课堂练习是针对实例的扩展,做练习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等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生自己编写命令,既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通过每一个小案例和练习项目,学生逐步掌握知识点,并对新的知识点有一个铺垫。

学生通过这样的积累,能够掌握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基本操作,逐渐学好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精心设计实验讲义

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操作,学生的操作与教师的辅导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每一次理论课后都有针对性地安排上机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练习,能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操作的基本用法,并学会处理常见的错误。(如下表一)在学生的操作练习中,我发现了学生常见的问题,然后统一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和SQL语句的用法,后续的教学也能够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而展开。

四、与VB结合的数据库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实际问题,是对VB语言和SQL Server数据库知识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课程设计所选择的题目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以学生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数据库作为设计项目。通过课程设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针对实际问题,了解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基本过程,锻炼学生的基本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的实际应用和分析的能力。

第10篇

关键词 教学模式;数据库;网络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3-0232-02

0 引言

当前,国内大学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理论部分主要采取板书结合多媒体技术,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对于上机实践部分(课程设计),教师通常结合所在院系的专业方向,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中的内容完成相应设计,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数据库课程的兴趣,加深对数据库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设计、应用数据库的能力。

国内少数高校(比如清华大学、吉林大学等)则采取了教师讲解数据库理论过程中,将大的工程分解成小的任务,在每章节后布置给学生完成相关设计内容,最后再进行整合。国外发达国家的大学,对于数据库基础课程,除讲授数据库理论知识外,很重视实践综合素质的培养,通常有专门的助教(TA:Teaching Assistant)辅导学生上机实践,每周组织一次讨论课,精心选择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作业,由助教来辅导并记录学生学习设计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平时实践环节完成情况,计入平时成绩。

1 数据库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数据库基础课程是目前计算机应用最广的学科,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其理论和实践结合性较强。各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等专业)学生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学习的积极性不同、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了任课教师教学深度不同。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距,加上课后师生沟通交流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致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致不高,最后学习质量相差悬殊。即使学习比较努力的学生,由于不能系统理解数据库课程的知识结构,致使对于章节中知识点的练习无法得到充分验证,不能确定运行结果是否正确。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遇到综合性的设计题目,一时无从下手。

2 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为提高数据库课程整体教学效果,改变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传统的口授、黑板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数据库基础课程网络平台,能实现执行数据库SQL 语言的运行步骤及结果显示。同时网络教学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Internet 上利用WWW 技术、电子邮件、BBS、在线交谈(ICQ)等方式实施教学及信息反馈。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系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呈现形象化意境,进行智能化辅导,支持协作化学习,提供多样性资源,多种沟通交互方法,进行自主性探究,更好地提高师生、生生网上交互,实行双向性开放式教学,从而实现以教师教学为主导,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施该教学模式后,我们将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使用调查法,如学生座谈、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该教学模式实施的效果;使用统计法,分析该教学模式实施前后学生数据库考试成绩及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变化。

3 网络平台的建设

建设基于网络平台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系统,实现一种基于B/S架构的数据库基础课程的网络互动教学平台。该平台共享数据库课程的指导材料、网络教学视频录像、教师上课使用课件、上机素材及上机结果的演示和有关指导材料、数据库基础课程设计案例、平时练习题及答案、模拟练习题及答案等,实现网上信息交互。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建立数据库基础课程资源库(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作业、考题、参考资料、网络资料等),实现资源共享;

2)建立信息管理中心(教师介绍、学生名册与简况、授课与作业计划、考试与评分方法、课程通知、前沿信息等),实现信息的管理;

3)建立BBS,实现信息交互功能;

4)提供数据库课程上机素材,并能演示运行结果;

5)提供平时练习题及模拟练习题,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地增加练习;

6)建立考核管理中心(考试系统、上机考核、作业考核等);

7)建立数据库基础课程设计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数据库应用设计过程,并利用该案例完成相关练习。

3.1 研究思路

1)提供一个支持师生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活动的有效环境,包括备课、授课、复习、答疑、在线讨论、完成和提交作业、批改作业、测验与考试等;

2)为课程教学提供一个丰富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资源库,支持师生通过网络共享有关的课程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讲稿、课件、作业、考题、参考资料、网络资料等;

3)提供支持课程教学中的各种管理功能,如教师介绍、学生名册与简况、授课与作业计划、考试与评分方法、课程通知、学生注册与登录、作业与考试管理等;

4)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1)合理安排实践操作测试内容,事先准备一些考试题目,让学生抽题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上机完成。按学生完成的情况给予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2)根据教学进度,精心布置作业,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交的作业给予相应的成绩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3.省略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平台的开发。

4 结论

总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数据库人才,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到数据库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中,成为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Manal El-Tigi,Robert Maribe. Designing for interaction,Learning Control and feedback During Web-based Learning, Educational Tenology,1997,6、7.

第11篇

一、分层次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

程序设计能力培养是由多门课程即“课程群”和很多教师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可分四个层次[1]:基本程序设计能力、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力、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以及多层分布式系统开发能力。这个四个层次有一定的逻辑先后关系、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在教学过程中,狠抓学生这四个层次程序设计能力的训练培养。

二、基本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基本程序设计能力是程序设计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也是后续许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由大学一年级第一门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来完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新的领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表现为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提供的数据类型、运算符、语句和函数和过程独立地编写解决简单问题的程序,在一定的程序设计集成环境下独立地上机调试程序,掌握最基本的程序测试和调试的方法。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基本程序设计基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从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教材的选用,到任课教师的安排,都必须进行周密的考虑。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谭浩强编写的《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程序设计课程的启蒙教育,是比较好的选择;教学人员安排,要求至少具有三年教学工作经验、工作责任感强的老师担任此课程的教学。

三、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完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后,只掌握基本程序设计能力,能编写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程序(代码通常不超过20行)。对于复杂一点的问题,还不能运行模块化技术分解一个程序的功能进行设计程序。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力培养主要由《C语言课程设计》完成,由《C语言程序设计》教师担任,更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在《C语言课程设计》中,教师重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对程序要解决的复杂问题按功能进行分解成一个个具有独立意义的子功能,用C语言函数分别实现各个子功能,并使每个函数包含程序代码长度符合学生容易理解的代码长度。

案例教学法是快速培养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任课教师精心准备几个典型的案例[3],并对这些案例进行详细分析、讲解,让学生运行程序和阅读程序代码,分析程序中各函数的功能和算法,分析各函数间的调用关系,使学生对程序的一般组成和结构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模仿一个类似的实例,编制一个程序实践,使学生逐步适应和学会运用抽象思维方式,学会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编写出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程序的能力,从而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在后续课程学习中,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教师要对模块化程序设计技术做进一步加强、提高。

四、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非常广泛,信息管理系统实际上就是数据库应用系统,因此,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单机环境)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数据库原理》、可视化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如VB)等课程设计完成。

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两项措施保证这种能力的训练。一是教师讲解数据库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如VB、Delphi)课程时,一定要仔细分析一个信息系统开发案例,如“图书管理系统”,“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等。这种生动实用的案例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很容易使学生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规律。二是通过随后开设的《数据库课程设计》、《VB课程设计》、《Delphi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自己用学到的知识,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实例。这种反复的训练,使学生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完善。

五、多层分布式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

随着Internet/Intranet网络的发展与广泛应用,应用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量的变化,用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多层分布式应用系统开发模式成为系统开发的主流,掌握多层分布式系统开发的基本过程、思想,也成为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这种体系结构的软件设计,要考虑两个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业务逻辑层(也叫应用服务器)设计,是程序设计的一个重点难点。另一个是网络环境下,软件系统部署和运行在多台计算机上,需要相互协调地工作,必须考虑网络通信协议的使用,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怎样建立连接,以及怎样实现数据的交流等因素。

这个层次通常在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培养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开设后进行。多层分布式系统开发编程技术训练,可以在第三个层次培养案例基础上进行,只需将系统的单机环境改为网络环境,教师学生都只要把精力重点放“多层、分布式”技术上,既节约了时间,而且效果好。

六、加强实践环节要求和管理

计算机课程光是“听老师讲”和“自己看书”是绝对不够的。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实践环节的要求和管理。“理论+实验+设计”教学模式,表明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但还得管理好实践环节。对于课程的实验环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落实管理。

一是抓好常规实验。教师必须认真对待上机实验课,要像理论课教学那样,每次都要明确指明实验的目的、要求,对上机实验内容要精心安排,对学生上机实验要严格监督。

二是抓好课程设计,即综合实训。为了快速、有效培养这方面的能力,通常由课程设计的指导教师,分析几个代表行的案例,然后由教师布置一些事先想好的课程设计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每一个小组要挑选一到两个专业素质较好的学生担任正副组长,让他们对本组项目全权负责,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在课程设计中的积极作用,既可以减轻指导教师的压力,又有利于课程设计质量的保证,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课程设计落实得好,将使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得到迅速成长,教学效果也显著。

为了保证学生认真对待实践环节,防止学生复制或不做,比较好的办法是要求每个学生提交实践作业,并进行批阅,批阅的成绩,参与课程结束的期末成绩评定,实践表明,这种办法效果非常好。

三是组织各种程序设计比赛,鼓励学生自己积极编写程序代码,对于程序代码编写多又好多学生,给予表扬和适当的物资奖励,提倡在大学毕业前,编写10万行代码。试想一个在校大学生,如果编写了近10万行的代码,程序设计能力一定达到较高水平。

七、将科研项目与学生程序设计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教师要积极参加科研活动,通过科研项目活动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教学水平和实践水平。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可以将优秀好学的学生吸收进来,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的开发。将科研与学生程序设计设计能力培养两者结合起来,不但提高了教师的实际项目开发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

第12篇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考试改革;实用型人才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商务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要求学生在掌握数据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数据库建模方法的使用等实用技术。因此,对于如何改革该门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大连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环节为研究对象,分析现行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结合信管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借鉴其他先进国家大学考试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进行考试改革实践。同时借此考试改革与实践证明,这种考试改革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从单一的记忆型、模仿型学习向思考型、创新型学习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在面向实用型人才培养中的质量监控作用,最终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标。

1.现行考试内容及考核方式存在问题和弊端分析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核心课程,它作为信息管理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实际工作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不同的影响。目前我校信管专业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采用的是期末闭卷笔试和平时上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期末闭卷笔试成绩占70%,平时考核占30%,该考核方式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弊端。

第一,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存在着考试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考试习惯于一次性闭卷考试,很少能充分利用多种考试手段。弊端在于偶然性大,不能客观、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二,目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依据教学内容组织编写,先系统介绍理论知识和命令,然后根据理论知识和命令给出相应的例题。这种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教师的着眼点是把知识介绍给学生,而不是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无法真正领会这些理论知识什么时候用、应该怎样用,以及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情况与数据理论进行联系。试卷上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较少,无法检验出学生对于数据库原理在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因此未能达到该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效果[1]。

第三,闭卷考试题型比较单一,客观题较多,而设计、分析等主观题较少,理论性知识多,并且这种形式的考试都是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讲,考前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应付考试,难以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思维等进行培养和评价。

第四,考试结束后的分析反馈不够。考试结束后教师把试卷改出来登录了成绩就算了事,即使做了试卷分析,也只是按成绩系统软件设定的内容统计及格率,排分数段而已。真正能认真坐下来分析研究试卷,确定考试的难易度、灵活度、开放度、学生的掌握度以及对知识的延伸度的老师很少。

2.其他先进国家大学考试方式方法分析

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有课堂授课、小组讨论和个别辅导、网络授课等。其中,个别辅导是国外学校的一大特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私人导师,导师会在课后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

相较于国内学生“平时上课随意、考前突击复习、考完立马忘记”的三部曲而言,国外大学在课程考核方面要灵活得多了,期末考试也不是唯一的课程考核方式。考试的形式至少在二十几种以上,如无人监考考试、论文、开卷考试、阶段测试、试验和实地考察、答辩、专题讨论、口头演示、同学评价、图片演示、设计、制图或模型、个人研究项目、小组研究项目、自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评价、资料分析、书评、图书馆运用评估项目、课堂表现、作文、实习和社会实践笔记或日记、口试以及闭卷口试等。

3.考试改革措施研究

3.1 考试内容改革措施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须按照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考试内容,即该课程考试内容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积极、理性、健康的思维形成。故数据库课程考试内容的改革是从“记忆―理解―创新”三个层次进行。记忆层面考试的内容侧重于该课程必须掌握和领会的一些基本概念、术语、操作方法;理解层面考试内容以考查灵活的、富于思辨性的知识为主体;创新层面考试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数据库知识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通过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考试内容改革,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

3.2 多元化考核方式改革措施

依据突出数据库技术特色,促进考试形式多样化,成绩构成多元化的原则,总结提出了“原理与应用并重,必答与选答组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操作考核兼顾”的多元化考试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