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能源与经济

能源与经济

时间:2023-09-20 18:23:3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能源与经济,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能源与经济

第1篇

关键词:能源经济;能源计量;计量工作

1 新疆能源经济的优势

1.1 新疆作为国家能源基地和西进战略桥头堡地理位置优越

新疆煤炭、石油等能量资源丰富,是国家的能源生产基地;同时,新疆地处西北,与中亚、南亚多国接壤,是国家对外能源合作和贸易交易的桥头堡。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能源生产、加工基地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煤电、煤化工、风电、光伏发电等能源基地,能源通道有“西气东输”管道,石油输送管道,“西电东送”电力输送通道,规划中的“巴基斯坦―新疆”铁路运输通道等国家能源运输大动脉。目前,新疆已成为集能源“生产、中转、运输”于一体的国家能源基地。

1.2 新疆能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统计,新疆地区共有石油远景资源量234 亿吨 、天然气远景资源量13 万亿立方米、煤炭预测资源量2.19 万亿吨 ,分别占全国资源总量的21.5%、23.3% 和38%,均在全国位居第一位[1]。同时,“疆电外送”特高压能源通道的建成,“西气东输”管道、石油运输管道的开通,兰新铁路的改造和二线建设为新疆能源产品向外运输提供了保障[2]。

(1)石油天然气产业。新疆拥有内陆沉积盆地49个,总面积约为9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上沉积盆地面积的21%。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哈密盆地;此外,柴窝堡、伊宁、三塘湖、焉耆、库木车里等五个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也非常可观[1]。其中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229亿吨,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106.9亿吨,吐哈盆地的油气资源总量为15.36亿吨。新疆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潜力巨大[3]。

(2)煤炭开采及深加工产业。新疆煤炭资源具有煤质好、煤层多、厚度大、埋藏浅、大型及特大型煤田多的特点。全区可划分为三大含煤区,分别是准葛尔―北天山含煤区,西南天山含煤区和塔里木含煤区,含煤区内又分12个煤田和53个煤产地,其中资源量大,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主要煤田有准东、吐哈、伊犁和库拜煤田[4],这几大煤田煤炭资源占全疆总量95%以上。根据规划,2015年新疆煤炭产能将超过4亿吨,其中外运5000万吨[5]。

同时,以伊犁、准东煤炭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产业链。预计至2015年底,形成煤制尿素260万吨、煤制二甲醚80万吨、煤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煤制油3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5]。

(3)电力产业。近年来,新疆电力工业发展迅速,是全国少有的集煤电、风电、光伏发电、电工制造、高压电网建设等优势于一体的区域。电力工业已成为新疆的重点发展领域,电力产业在新疆能源经济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电源基地建设方面,“十二五”期间疆内新增装机4900万千瓦,2015年总装机规模达到6500万千瓦。电网建设方面,建成覆盖110千伏、220千伏、750千伏电压等级的全疆电网,与西北主电网联网送电的750千伏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均已打通,成功实现了新疆电网与全国电网的畅通链接。哈密至郑州的±800千伏项目已于2014年建成运行;准东至重庆,准东至华东的特高压电能输送通道建设也已提上日程。

依靠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煤电,构建“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愿景。同时兼顾新能源建设,带动风电、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形成煤电、风电、光电共同发展,打包输送的局面,从而快速推进“疆电外送”工程。

2 能源计量需求分析

能源计量工作是加强能耗监测管理、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当地能源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技术保障。因此,在新疆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能源计量工作也应满足发展的需要。

2.1 石油天然气方面

计量工作贯穿于油气勘探开发、油气集输储运、油气加工以及成品油气销售的全过程。提高计量工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对石油天然气产业非常重要。

(1)油气资源在开采过程中,相关的设备仪器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2)油气资源在集输储过程中,管道、容器及相关监测设备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油气资源的加工过程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4)油气资源及其加工产品的贸易交易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2 煤炭开采及加工方面

(1)煤炭开采过程中相关的仪器设备需要计量技术支持;(2)燃煤发电过程中,大量的仪器设备、现场试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和交易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3 电力工业方面

(1)电厂的建设及运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2)电网的建设及运行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3)电工制造业的发展需要计量技术的支持。

2.4 高耗能行业

能源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当地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如:高耗能行业里的矿产、冶金;基础设施里的公路、铁路、机场、通信等;配套产业里的新材料、新能源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相关专业的计量技术服务需求。

3 结语

能源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计量工作的支持,能源计量工作的有效支持能促进能源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在新疆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应该同步提高计量技术机构在技术服务方面的能力,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用一流的能源计量服务支持当地能源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见义,彭苏萍,李建忠等.新疆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思考[J].中国能源,2012,34(01).

[2]刘建军.新疆煤炭外运通道规划思路[J].综合运输,2009(10).

[3]康玉柱.新疆油气资源的开发前景分析[J].石油学报,2007(04).

[4]黄磊,贾永勇.浅谈新疆煤炭矿区总体规划的必要性[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6).

第2篇

关键词: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反弹效应;石油峰值

自能源开采并进行消耗以来,其一直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并且为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在科学技术以及经济飞发展的现今时代,世界上的能源结构以及发展情况出现了巨大的改变。尤其在经济发展当中,各国逐渐增加了对能源消耗的需求,使得有限的能源供应出现了紧张的状态,原有的能源市场秩序逐渐变得混乱。为了能够获取更加充沛的能源,个别国家开始了激烈的能源争夺战争,不仅使得能源的价格节节攀升,更加使得世界的局势变得十分动荡不安。另外,世界上的能源与政治之间的关系逐渐复杂化,能源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国与国之间能否就能源有效利用进行友好合作的问题已经收到了世范围内的关注。在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各国为了有效的控制环境问题,逐渐加强了对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由此推动了能源结构出现不同的变化。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国家,在能源供需矛盾尖锐、能源结构不合理以及安全问题逐渐突出的情况下,对能源的利用效率依旧比较低,并且部分能源的开采与消耗之间并不和谐,造成了严重的能源安全问题。由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对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再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理论方面的补充。同时能够通过本研究逐渐提高我国对能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不合理的现象,促使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之间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具有一定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能源消耗理论分析

1.能源替代。能源的替论最初产生于微观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当中,主要对能源的价格以及其他的变动要素,例如生产劳动力、生产资本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分析能源的替代问题。在能源的经济学当中,能源和与其相关的其他要素之间,应该是互补或者是替代关系是其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分析,目前确定,在能源和与其相关的各项要素之间,其关系应该根据不用的替代弹性进行判定或者表示,由对各个要素之间的弹性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掌握能源与各要素之间的替代生产关系。亦可以说,在生产当中,若技术水平与其投入的资本之间并没有出现一定的变动条件,但是资本投入的比例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应该将其与有关的边际技术替代的比率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之间是否存在着合理的替代关系。有上述分析可知,各个要素之间的替代弹性,应该由生产投入变化幅度以及与其相关的边际技术之间的比例进行恰当的表示。该比例能够形成一定的生产函数,在生产函数比较大的情况下,替代的弹性便比较大,能够进行替代的可能性便比较大,可以称其具有合理的替代关系,反之应该具有的便是互补关系。政府可以利用该能源替论在实践当中正确的制定并实施能源替代政策,从而提高每一项能源的利用率,由此促进能有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和谐发展。

2.反弹效应。生产当中的技术进步、其他各类型能源之间利用效率调控方法的配合效果可以利用反弹效应的大小进行恰当的检验,因此可以将反弹效应成为能源经济学当中重要的检验指标之一。目前,各国对能源反弹效应的研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尤其国外比较发达的国家,部分能源经济学研究学者已经提出了相关的能源反弹效应理论。其认为技术的进步虽然能够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升,但是并不能够使得生产对于能源的需求有所真正的下降,长期发展下去,便会导致世界范围的生产对能源需求量逐渐增加,从而使得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出现比例不同的情况。另外有学者认为生产技术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能源利用率的提升,但是经济处速发展的状态,对能源的消耗仍旧不断的增加。利用反弹效应能够使其基于经济宏观调控的角度,促使经济进行增长,但是相应的能源消耗量便会逐渐增加。政府可以根据该理论合理的制定能源利用效率政策,充分考虑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反弹关系,促使国家能源消耗得到正确的评估与衡量。

3.可耗竭资源定价。可耗竭资源定价并不能够根据目前已有的市场竞争理论进行制定,应该对可耗竭资源自身特点以及市场的整体结构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可耗竭资源定价的理论当中,以社会价值为定价的基础,分析市场的竞争条件。众多学者在教育此研究理论的情况下,制定了关于可耗竭资源定价的模型以及研究方法。首先面对Hotelling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其次在该模型当中添加了需求弹性以及技术进步等分析,最后利用了比较现今的数理模型进行了资源定价的研究。

二、经济增长理论分析

1.古典经济增长。古典经济增长的理论当中,比较强调资源市场的自由化,利用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对经济增长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国外学者对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对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解,既有能够融合的方面,又有存在差异的方面。著名的亚当・斯密理论当中认为经济增长的重要表现应该是国民经济的增长,可以用过增加生产劳动力的数量或者有提高每一项劳动效率促使经济得到增长。大卫・李嘉图理论将劳动价值分配作为基础的理论建立中心,认为具有价值的劳动应该是社会当中的必要劳动,能够通过生产劳动产品确定商品的价值,提升社会经济的增长速度。马克思亦有其独特的经济理论,其主要分析了经济增长的本质,认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价值总量和使用的价值量。但是就资本主义的生产而言,整个经济增长的过程便是生产价值增长的过程。

2.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比较重视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即经济发展当中,如何能够具有长期的发展战略,并且逐渐减少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从而减少国家的失业人口,促使国家经济能够具有稳定的增长条件。著名的相关理论哈罗德・多马理论当中,将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作为了重要的理论分析基础,认为应该保证国家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建立良好的储蓄和投资关系,从而促使国民经济得到相应的提升。最初的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和与其有关的各项因素之间关系进行了变量分析,认为通货膨胀、科技进步以及生产劳动力的投入应该是影响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上述因素当中,科技的进步由劳动以及资金进行影响,早劳动比资金高时,劳动价值比资本价值低,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

三、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再研究

1.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现状。能源的消耗对于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而言,是其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国家或者地区拥有的能源总量、分布情况以及开发利用的水平等均对其经济增长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为了确保各国之间经济发展能够得到一定的平衡,各国不断出台相应的能源制约计划,对能源的消耗进行控制,以均衡各国家及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速度。我国作为能源消耗的大国,字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丰富能源的支撑下,经济秩持续稳定增长,但是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却出现了了一定的问题。尤其在1998年至2011年内之间,我国的能源消耗率与经济增长的增长率趋势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水平,但是经济增长率是中大于能源的消耗率。由此可以说明,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消耗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国内目前的能源开采与能源消耗之间关系并不平衡,根据对1998年至2011年增级增长、能源开采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增长率而言,能源开采与能源消耗之间的需求度并不和谐。在能源消耗小于能源下开采增长率时,能源的供给便出现了一定的剩余,需要依靠出口能源提升能源的利用率。无论是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均会对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影响。尤其使我国的能源产生价格产生不稳定、能源安全存在威胁等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的分析,由此促使我国的经济能够稳健发展。

2.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主要依靠ADF检验法,对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细致的探讨,从而分析其中存在的影响关系。

首先,ADF检验方法将Dickey-Fuller即DF检验方法作为其研究发展的理论基础。由于DF检验方法只有在整个序列为AR(1)的情况方能够产生效果,在序列具有一定滞后性的情况下,对独立进行分布的所有假设条件均未被了一定的扰动项,因此必须使用更为先进的ADF检验方法。ADF检验法的回归方程形式为:

在该公式当中 代表纯粹的白噪音误差项, 等,在计算的过程当中可以利用相应的OLS估计相应的 与t值,同时可以将该确定后t值作为ADF检验方法的统计量。

首先,需要确定相应的变量单整阶数,对其中同阶的单证序列进行变量之间的协调。其次,对各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估计。利用OLS方法以及方程: 进行检验的假设,若整个方程当中选定的显著性水平,此处将其定为 ,计算出的F值超过了规定的F临界值,则其假设性为零,改制后的Xt便可以进行相应的回归,亦表明了产生Yt的原因是Xt。

本文利用了ADF检验法上述的方程形式对GRGDP、GREE和GREC等结果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其结果主要表现为,上述三种结果的水平状态基本在1%、6%和9%左右,并不十分显著,可以说整体结果的显著水平均不具有一定的假设性,即能源消耗的增长率对能源开采增长率具有重要的影响。能源需求量越大,能源的供给量则越大。由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必须重视对能源消耗进行控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能源消耗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是我国作为能源的消耗大国,必须重视对能源的有效利用,积极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水平,协调能源开采与能源消耗之间的关系,由此保障经济能够稳定增长。经过运用ADF检验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能源的供给受到能源消耗的严重影响,而经济增长需要依靠能源消耗的支撑,若能源消耗不合理,将会造成能源开采不合理,亦将造成经济增长不合理现象。因此,我国必须重视经济、能源、社会的全面综合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爽,李国柱,张潞.吉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7(S3):41-44.

[2]陈婷,初文章.安徽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对外经贸,2014,04(12):105-108.

[3].能源消费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3,23(01):1-10.

[4]洪增林,周晓辉,丛尧华.陕西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21(03):158-162.

[5]曾繁华,吴立军,陈曦.碳排放和能源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阻力研究――基于2020年减排目标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3,14(04):130-137.

[6]王亮,赵涛.中国可再生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动态关系[J].技术经济,2013,45(11):99-104.

第3篇

关键词:能源经济;化石能源;低碳经济;发展战略

能源经济是以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的。但是,目前我国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还是依赖对化石能源的利用,而且在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可逆消耗也十分严重,这样的情况明显不利于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对此,笔者综合分析,对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提出几点见解。

一、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现状

1.消费推动能源经济发展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能源消费是推动能源经济发展的动力,对能源消费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具有以下几点:(1)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耗与GDP水平正相关。经济的有效增长全面促进了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生活水平的提高意味着能源的需求量的增多,并且由此对于能源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人口数量。能源消耗与人口数量正相关。(3)交通运输行业的空前繁荣。

2.我国现阶段能源经济发展的弊端

我国现阶段能源经济发展的弊端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能源管理体制与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由于能源产业关系国计民生,而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因此国家必须对能源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节奏有绝对的控制能力,市场化手段在能源经济领域不能得以完全实施。因此在市场化经营和保障国民基本需求的层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全市场化的能源经济体制是不现实的,唯一的办法是根据我国国情,通过循序渐进的体制改革,逐步理顺能源经济领域市场化经营与国家调控的关系。其二是各产业能源消耗量太大,从我国目前现有能源利用的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不管是工业还是生活能源消耗方面仍处于高碳消耗的状态,甚至还有大量浪费的现象存在,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能源消耗和产出达不到协调的比例,其主要原因是产业技术和产品生产都没有全面的实现低能消耗,如何降低能耗已成为发展能源经济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3.影响能源经济发展的供给因素

影响能源经济的供给因素,这里主要谈新能源的开发对能源经济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但是总体发展水平还是比较缓慢的,新能源的利用比例还是在能源消费中占少数,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也依旧较低,不能够直接有效的替代化石能源。总的来说,虽然新能源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但其发展前景和空间十分广阔,一旦突破技术和成本瓶颈,即可为我国的能源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低碳、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持续有效的推动能源经济健康发展。

二、我国能源经济发展战略分析建议

1.从管理制度上鼓励低碳经济

目前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将其放在了国家发展的规划中,与此同时国家还建立了相应具体制度对低碳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1)从资源配置上看,鼓励对低碳的高科技项目的投资,强制改造高能耗的设备和技术,对高污染的企业进行关停和并转;(2)利用政策手段,将碳排放作为一个政策杠杆对企业实行差别对待,鼓励和促进企业向低碳化转型,这种手段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偏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即利用碳税和碳交易市场化来控制行业的碳排放,从而为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提供导向;(3)利用长期的规划对资源和生态进行保护,利用补偿制度对生态和环保进行支持,鼓励企业和行业对环境进行保护,奖励保护者而处罚破坏环境者。并进一步建立服务于生态的补偿机制,一方面保护环境;一方面限制无序开发。

2.从技术领域支持低碳能源经济发展

在能源利用技术方面以低碳技术为研究的突破点,鼓励研发高效利用能源和转变技术,以此降低能源的消耗,利用技术革新推动产业技术更新以带动能源经济的发展;将节能减排的实现,降低碳排放作为行业发展的新标准,用节能减排的手段来鼓励能源产业的发展方向, 同时以节能减排手段促进整个经济体系向低排放的目标发展,从而实现高效率、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模式,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和技术的研发,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使其上产量上规模,产生规模效应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是其逐步替代化石能源而成为能源经济的持续推动力。

3.从国家立法的角度鼓励能源经济的低碳化

作为能源经济战略目标之一的低碳经济,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命脉的重要方针和政策。因此,能源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持的和保障,进而更好的拓展对资源管理的开发生产以及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的低碳化。我国对于能源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近年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如《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更是从战略方针、能源开发规范、管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能源、节能环保、能源安全等方面规范了对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4.利用舆论导向促进低碳战略的发展

低碳高效能源的经济战略转变,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建立正确的低碳价值观,积极倡导低碳消费,发挥现代社会舆论的巨大作用,全面的激发全民低碳环保意识,营造低碳消费氛围。更好的利用舆论普及生态知识、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树立生态道德思想以及全面弘扬生态文明。积极树立符合自然生态规则的价值需求、价值规范和价值目标,以此建立其新型的低能耗的社会价值体系。

三、总结

我国的能源经济发展战略核心是“低碳”,需要全面有效的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整个能源经济进行把握和调控,以全面建立低碳经济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经济体系。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能源利用 经济发展 关系

一、能源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它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并对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任何社会生产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能源生产要素,没有能源就不可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在现代化生产中,各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与能源密不可分的。工业中各种产品的制造都需要以能源为基础,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利化、化学化和电气化也是和能源消费联系在一起的,交通运输、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更是与能源分不开的。此外,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都离不开能源。

2.能源是推动技术进步主要因素。翻开各国的经济发展史,任何一次重大的技术进步都是与能源的推动作用息息相关的。早期的人类社会主要靠人力生产,即使加上一些畜力、水力等辅助生产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也是相当缓慢的。产业革命以后,煤炭的使用和蒸汽动力的发明开拓了人类工业化的里程碑,同样,农业、交通和国防技术的进步都是依赖于能源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的逐渐扩大,不但促进了能源行业的技术进步,而且极力推动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第二工业革命使人们清楚的认识到,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归功于电力的使用,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因此,能源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能源促进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3.能源是促进新产业发展的原动力。能源不仅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动力,而且能源本身的生产也促进了新产业的诞生和发展。例如,化肥、纤维、橡胶、塑料的制造以及煤炭工业和石油化工等行业的发展不只是促进了能源工业的崛起、创造了一批新兴产业,同时也为其他产业的改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能源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生产离不开能源,生活同样离不开能源,而且生活水平越高,对能源的依赖性就越大。火的利用首先也是从生活利用开始的。从此,生活水平的提高就与能源联系在一起了,这不仅在于能源促进生产发展为生活提高创造了日益增多的物质产品,而且依赖于民用能源的数量增加和质量提高。民用能源既包括炊事、取暖、卫生等家庭用能,也包括交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公共事业用能。所以,民用能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制约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之一。

二、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目前正在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与能源息息相关。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对能源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能源需求总量、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三个方面。

多数情况下,经济的增长和能源的需求量之间存在一定的同步关系,经济增长而能源需求量减少的情况尚不多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根据十七大报告精神,未来到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要保持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这一切发展都是以能源为基础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能源需求量的上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能源品种的需求方面。虽然在短期内无法改变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但是煤炭消费比重将会有降低的趋势,而石油、天然气则会相应提高,同时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使用力度也会不断加大,整个社会正在迈进清洁型、环境友好型的能源发展之路,

新时期能源效率的提高最终是由能源产品的质量所决定的。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各种能源的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优质高效的能源是提高能源效率的根本保证。比如,燃煤灰份每增加1%,电厂的利用效率就降低1%,高炉喷吹煤粉灰份每降低1%,置换比可提高1.5%~2%。特别是在当前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式下,能源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已经成为能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经济和能源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一方面,经济发展是以能源为基础的,能源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源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的,能源特别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要依靠经济的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韩智勇魏一鸣焦建玲等: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分析[J].系统工程, 2004,22(12)

[2]韩可琦王玉浚:中国能源消费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4, 33(1)

[3]陈书通耿志成董路影: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中国能源1996, (12)

[4]高振宇: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 (9)

第5篇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就能源问题引发的一系列的石油危机,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重大国际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高度重视和对世界能源资源的激烈争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CDP年均增速高达9.8%i。然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高耗能、高排放为代价的。2011年,我国GDP约占世界的8.6%,但能源消耗占世界的19.3%。我国单位C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也高于巴西、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自2005年以来,我国能源消费年均增加近2亿吨标煤,2011年新增能源消费量达到2.3亿吨标煤。这一数据相当于意大利或墨西哥一年的消费量,世界上也仅有13个国家的能源消费总量超过该数字。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与高增长的能源消费对应的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5.4%、7.5%。ii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国内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严重透支,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从环境和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显得日益重要。我国的能源禀赋具有多煤、少油、少气的特点,中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分别高达76%和68.9%,是世界上煤炭比重最高的国家,而煤炭又是一次能源中热值最低污染最大的能源品种。且我国的煤炭利用以燃烧为主,在每年消费的煤炭中,有80%以上是直接燃烧。这样的能源消费结构导致我国能源效率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产生了能源消费居高不下,污染严重等问题。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的一个直辖市,是全国较大的多功能经济中心城市之一,人口密集,工业基础雄厚,已形成机械、轻工、建材、纺织、化工及冶金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201 1年,重庆市生产总值接近1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16.5%,增幅跃居全国第一。重庆工业总产值达到1.38万亿元,增长26.2%,iii伴随着这种高增长的背后却是巨大的能耗,重庆能源的生产与消费矛盾日益突出。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而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由“变革”到“革命”,从“合理控制”到“控制”透露出国家对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重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关系,提出节能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重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重庆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90.69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7925.58亿元,增长了87.4倍,GDP年均增长16%;致使能源消耗的急剧增加,能源消费从1980年的985.59万吨标准煤增至2010年的7117.41万吨标准煤,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7%。其中,油料和电力的增长幅最大,分别为18.3倍和12.1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和9%;煤炭和天然气的增长幅度分别为6.5倍和5.8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和6%。粗放式的增长方式使重庆面临着巨大的资源环境压力。

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炭为主,如图一所示,这30年来,煤炭所占比重基本维持在70%左右,其他能源所占比重略有上升,天然气消费比例占12%左右,油料和电力分别只占7%和9%,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再从图二可以看到。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炭、天然气、油料和电力的消费量都是呈快速上扬趋势,供需矛盾将进一步激化。且煤炭消费总量的趋势与GDP总量的趋势最为接近,这表明促使重庆市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中,主要是煤炭,能源消费结构严重不合理,环境压力巨大。

2重庆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实证分析

2.1数据来源和指标选取

本文对于能源消耗的研究选取《重庆统计年鉴201 1年》上的1980-2010年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y),单位为万吨标准煤;经济增长用GDP生产总值(x1)来表示,单位万元;由于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始终保持着较高的份额,固本文采用煤炭消费量占总能源消费量的比重(x2)来表示能源消费结构,单位为(%)。

2.2模型构建

由于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不会改变数据的特征,却能使数据趋势线性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故本文将变量对数化后采用以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lny=a+bllnxl+b21nx2+u

2.3回归分析

本文利用软件eviews6.0对表二的统计数据进行OLS估计,得出以下结果:

luy=-20.5601 1+0.534399 lnx1+4.6203781nx2

.S=(4.439394)(0.03329 1)(0.933846)

t=(-4.63 1287)(16.055225)(4.947688)

R2=0.946923 F=249.7693 S:E=0.139725

2.4模型检验

从经济意义上来讲,lnxI对lny的弹性系数为0.53,lnx2对lny的弹性系数为4.62,说明GDP每增加1%,能源消费将增长0.53%;能源消费结构每增加1%,能源消费将增长4.62%。

S.E=0.139725,很小,说明回归直线精度很高,代表性好。能源消费的估计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误差为0.13万吨标准煤。

R2=0.946923,接近于1,拟合优度较高,样本回归直线的解释能力为94.69%,说明重庆能源消费变动的94.69%可由样本回归直线作出解释。

给定α=0.05,查t分布表。在自由度为n-2=29下,临界值t0.025(29)=2.0452,因为结果中的t值都大于临界值2.0452,所以拒绝原假设,表明GDP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结构对于能源消费量有显著性影响。

3 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的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重庆能源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为4.62,显著高于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重庆能源结构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显著。重庆至今仍占68%以上煤炭消费比重的能源结构是导致能源结构弹性较大的原因。且煤炭燃烧带来的污染严重,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做好节能降耗工作,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势在必行。

3.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三次产业结构

目前重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是靠自然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费换来的,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由“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向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第二产业在重庆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工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的支柱.2010年,重庆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8.6:55.0:36.4,如果能够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降低第二产业中电力热力企业、化学制造业、金属冶炼和矿物制品业等高能耗行业对于能源的消费量,那么既能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也能促进GDP的增长,对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所以,重庆市要做好产业的内部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服务业、IT产业、通用设备制造、医药制造业等能耗相对较低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综合竞争力。

3.2加大节能降耗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节能技术的开发和采用,不仅能降低企业成本,也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缩小差距,为企业带来巨大收益。所以,把资源、能源等关键性技术的发展摆在优先地位,突破企业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和先进技术,为建设节约型产业提供技术支撑十分重要。重庆应紧紧围绕全市发展的产业规划,结合自身特点,重点研究开发工业、交通运输、建筑等领域的节能技术与设备,加快发展天然气,页岩气的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的使用量或者增加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实施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节约替代石油、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如节能环保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技术、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成套设备、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内燃机、船舶及配套产品等以及煤层气、天然气净化、集输与安全控制技术等。积极推广新技术的运用,提高能源利用率。

3.3控制高能耗企业的发展,向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行业转变

根据市场需要和产业政策,积极推进能源利用效率高的行业集群的发展,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重点加强冶金、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冶炼工艺和设备,淘汰传统能耗高的小水泥、小玻璃和实心页岩转,大力推进先进冶炼、熔炼技术,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装饰新材料和建材等。对于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应特别加强管理,加大节能技术改造,向低能耗的行业转变。

3.4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建立节能降耗相关机制

市政府应该加强引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对所引进项目的能源结构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有无采用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艺、设备以及是否采用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引进技术先进、能源利用效率高的项目。建立和完善节能降耗的市场机制,引导社会采购、使用节能产品;建立能源价格调节机制,完善节能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对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企业实行用能加价收费;建立和完善能耗统计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强化政府和企业的责任。

第6篇

[关键词]甘肃省;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协整关系;因果关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2.101

[中图分类号]F206;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2-0-02

1 甘肃省能源消耗以及经济发展概况

1.1 能源消耗及经济发展趋势

图1 1995-2013年甘肃省、全国能源消耗、GDP增长率图

由图1可以看出,1995-2013年,甘肃省的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均呈快速增长趋势,经济增速快于能耗增速。甘肃省能源消耗总量(EC)由1995年的885.68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3年的8 356.51万吨标准煤,增加了7 470.53万吨,年平均增长量为415.05万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3%。同期,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由557.76亿元增长到6 330.6亿元,年平均增长量为320.7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6%。

甘肃省和全国的能源消耗和GDP增长率均呈现先递减再增长,递减再增长的波动趋势,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速超过全国的2倍。甘肃省GDP年平均增长率13.6%,全国GDP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甘肃省的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高达9.3%,全国的能源消耗年平均增长率为4.1%。

1.2 能源消耗强度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特征

图2 1995-2013年甘肃省和全国的能源消耗强度图

由图2可以看出,甘肃省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高于全国。从1995年到1998年全国的能源消耗强度高于甘肃省能源消耗强度,到1999年之后甘肃省的能源消耗强度高于全国的能源消耗强度。从1995到2013年,甘肃省的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为1.88吨标准煤/万元,远高于全国平均能源消耗强度1.38吨标准煤/万元,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3 1995-2013年甘肃省和全国能源弹性系数图

由图3可以看出,甘肃省和全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趋势均呈现波动变化,但甘肃省的能源消耗弹性系数波动幅度更大。能源消费增长的不稳定是造成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大幅度波动主要原因。1997年,甘肃省的消费弹性系数最高为5.06;2000年,甘肃省的消费弹性系数最低为-0.86。甘肃省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值为1.1,全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平均值为0.3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4。说明甘肃省工业不发达,能源利用率低。

2 1995-2013年甘肃省能源消耗量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2.1 数据预处理

本文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数据库,选取1995-2013年的甘肃省能源消耗量和GDP为样本数据。建立甘肃省能源消耗总量序列{ECt}和经济增长序列{GDPt}原始数据图。

{ECt}、{GDPt}具有指数曲线增长趋势,不平稳。对它们进行取对数的运算,以消除指数影响,将能源消耗量序列取对数后的序列命名为Yt,即Yt=ln(ECt);将序列{GDPt}取对数后的序列命名为Xt,即Xt=ln(GDPt)。Yt和Xt均有线性增长趋势。对Yt和Xt分别做一阶差分,得新序列DYt和DXt。平稳性检验结论如表1。

2.2 能量消耗总量序列和经济增长序列协整检验

用EG两步对甘肃省能源消耗总量序列{ln(ECt)}和{ln(GDPt)}序列作协整检验。第一步,首先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法对{ln(ECt)}和{ln(GDPt)}作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

协整回归方程:ln(GDPt)=0.996 609+0.947 996* ln(ECt)+et

第二步,用ADF单位根检验残差{et}是否平稳。

残差的计算公式为:et=-0.947 996*ln(ECt)+ln(GDPt)-0.996 609。

如表3,P值为0.000 2,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残差序列平稳,又因为甘肃省能源消耗量对数序列{ln(ECt)}和甘肃省{ln(GDPt)}都是一阶单整序列,所以两者具有协整关系。由协整回归方程表明,两者长期的协整关系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能源消耗,甘肃省的GDP就平均增加约0.947 996。

2.3 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两个变量虽然有长期均衡关系,但在短期内依然可能出现波动。此时,可用ECM对这种短期失衡加以修正。利用差分序列关于序列和前期误差序列{et}(也就是上一步协整检验求得的残差)进行OLS回归,构建如下ECM模型;其中et=-0.947 996*ln(ECt)+ln(GDPt)-0.996 609,参数估计结果见表4。

参数估计结果表明:甘肃省能源消耗量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甘肃省GDP变化,还取决于上一期能源消耗量对本期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项估计的系数为0.240 694,体现了误差修正模型对偏离的修正,上一期的偏离度越远,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

2.4 因果关系检验

表5 滞后1期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

Null Hypothesis Obs F-Statistic Prob.

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原因 16 3.362 04 0.002 5

经济增长不是能源消耗原因 0.469 40 0.637 3

原始数据能源消耗量(EC)和GDP为I(1),1阶单整。对Xt和Yt作滞后二阶因果关系检验。如表5。对于能源消耗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概率是0.072 5,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所以能源消耗是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概率是0.637 3,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接受原假设,说明经济增长不是能源消耗的原因。

3 结 语

甘肃省能源消耗量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短期的动态均衡关系。两者长期的均衡关系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能源消耗,甘肃省的GDP就平均增加约0.947 996;GDP的当期波动对能源消耗量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很大,每当增加1亿元的GDP便会增加0.790 16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量,上期误差对当期的能源消耗量的当期波动调整幅度较小,单位调整比例为0.240 694;甘肃省能源消耗是甘肃省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是一种单向的因果关系。说明甘肃省属于能源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李邵萍,郝建芳,王甲山.东北地区碳排放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5-2012年数据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30(5).

第7篇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增长,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强度

一、能源生产结构与生产规模

1、能源生产结构。1995-2008年,河北省能源生产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从6619.56万吨标准煤增长到7040.75万吨标准煤,但能源生产基本没有改变。原煤在能源生产总量中一直保持在85%以上;石油产量比重到2008年为13.05%;天然气比重2008年0.28%;由于河北省水力资源缺乏,水电比重一直低于1%,2008年为0.28%。

2、能源生产规模。河北省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的来说没有明显规律,但自2002年之后呈逐年加大的趋势。在2000年能源行业投资曾高达166亿元,但之后的4年里都未超100亿元,最近两年呈上升趋势。从河北省能源行业的投资来看,以煤炭发电为主的投资指向是明显的,而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在逐渐弱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由于受自然资源的限制其投资也逐渐减小,这种投资取向虽然弱化了煤炭生产,但煤炭消费尤其是煤炭发电去路在强化。

二、能源消费结构

1、分品种能源消费结构。河北省能源消费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在大幅度增长,1995-2008年,能源消费量由8892.41万吨标煤增加到24225.68万吨标煤。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结构决定了河北省能源消费结构也是以煤为主,并且近20年来各种能源的消费比重变化不大,能源消费结构稳定,1999年以来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一直高达85%以上。

2、产业能源消费结构。

河北省第一产业能源消费量从2000年的172.86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585.5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35%,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保持在1%~3%;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由2000年的5315.02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18049.16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15.79%,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自2005年以来一直城7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可见,第二产业仍然是主要的能源消费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必须逐步降低第二产业能源消费量;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由2000年的540.13万吨标准煤增加到2007年的1471.6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6.66%,但能耗增长速度慢于第二产业的能耗增长速度。由此,河北省虽然已意识到第二产业过重,也一直在倡导减小第二产业比例,但还并未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相反却增加了第二产业的比重。

三、能源消费特征

1、能源消费总量随着经济增长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1990—2007年,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三倍多,主要是由于占能源总消费量80%以上的煤炭消费量增长了三倍多,石油消费量增速略高于煤炭增速,电力消费量增长了近5倍,其增速远大于煤炭和石油。

2、天然气和水电消耗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天然气和水电是比煤炭和石油更干净高效的能源,而石油供应短缺趋势严重,所以加强天然气和水电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即使受自然资源的限制,也应加大调入力度。

3、能源消费在三产中的结构不合理。三产业能源消费中,第二产业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超过了70%,并且这一比重还有增大的趋势。这和河北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型经济发展和重工业、高耗能产业所占比重大都有直接关系,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由此当前节能降耗工作的重中之重仍然是调整经济结构,降低第二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四、提升河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的举措

1、降低能源消耗。能源效率直接影响产品的竞争能力和国家的竞争能力。因此,当前世界各国均把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率作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和主要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依靠自主创新实现能源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首先要加强能源领域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科技研究,使我国在节能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技术突破;其次是要以企业为中心,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第三是要运用多种鼓励手段,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2、开发可再生能源。要解决能源问题就必须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从目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调整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天然气、石油和煤炭共存的多元能源结构。河北省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河北省为风能资源大省,同时地热资源、太阳能资源、生物质能也很丰富,这些可再生能源都有无污染,可再生的特点,其进一步发展,既需要优惠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证券市场金融资本、外资和民间资本的积极进入,能够有效推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

3、调整经济结构。河北省的能源利用效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应该从两方面来抓。一方面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增加第三产业比例,尤其要大力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即从以生活型服务业为主转向发展生产型服务业,减小第二产业及其内部高耗能行业的比例,从总体上减小能耗。另一方面提高能源生产利用率,降低设备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从技术层面来节能,通过建立健全能源加工转换数据。

4、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是环境保氕 技术保障和物质基础,是未来经济中最具潜力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因此,我们要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快环保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巩固和提高具有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量大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依法淘汰设计不合理、性能落后、市场供大于求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培育在环保产业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实现环保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

第8篇

2月22日,2008年首都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会议在首都大酒店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北京市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工作了能源工作报告。

张工在工作报告中介绍,2007年北京的能源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继续以较低的能源消耗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

首先,奥运能源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太阳宫、郑常庄燃气热电厂场内工程已基本建成;官厅风电场一期、奥运村再生水热泵冷热源、奥运光伏发电工程等可再生能源工程也已竣工;奥运公园及周边地区热力管线建设完成75%;黄寺、营、奥运村3座220千伏,慧祥、安慧、五棵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4座110千伏奥运输变电工程已全部投入使用。在奥运工程带动下,2007年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加快,全年完成能源投资200.2亿元,同比增长76.5%。

其次,面对2007年大事多、需求增、资源紧、运输难的能源运行形势,在国际石油价格高涨,国内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缓解的紧平衡态势下,能源运行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综合采取经济、法律与行政措施,推进预控预警制度化、规范化机制建设,保障了首都重大政治活动和重要节日的能源安全,保障了迎峰度夏、冬季供暖的运行平稳,保障了成品油市场的稳定供应,保障了全年运行总体平稳。

第三,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决定,强化组织、制度保障,大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突出重点领域节能,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坚决调整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减少污染排放等措施,单位能耗和污染排放进一步降低,节能减排继续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5%。全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COD(化学耗氧量)排放量削减率先完成调控目标。

第四,新能源与能源新技术应用取得系列突破。风电、热泵等新能源利用取得跨越式发展,官厅风电场一期5万千瓦工程竣工,实现了本市风能利用零突破;全市热泵采暖面积已超过1000万平方米。太阳能、生物质等新能源利用实现新突破。国家体育馆1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工程基本建成;延庆1兆瓦太阳能热发电工程顺利推进;华北地区首座垃圾填埋场沼气并网发电项目―阿苏卫垃圾填埋场沼气发电项目竣工;德青源沼气发电工程、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场区工程基本建成;能源新技术利用取得新进展;生物质型煤产业化加快推进,目前全市生物质型煤集中供热面积突破300万平方米;华能热电厂在全国率先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加快推进全国首个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示范项目。

第五,新城与农村能源发展全面提速。截止到2007年底,共拆除分散燃煤锅炉房155座,基本建成新城以清洁煤技术为主的区域集中供热中心10座,实现集中供热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完成规划目标的30%;密云220千伏变电站基本建成,实现每个远郊区县有1座220千伏变电站;共有约50座大中型沼气、60余座秸秆集中气化站运行;已建成4个新农村电气化区县,51个电气化乡镇,780个电气化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第六,能源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制定出台《关于发展热泵系统的补充通知》、《关于加强本市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规定,推动行业发展;制定《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成立全国节能系统第一个具备行政执法编制的队伍――节能监察大队并上岗执法;出台《北京市支持清洁生产资金使用办法》等四个地方性文件,清洁生产配套政策逐步完善;在国内率先颁布实施《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从源头严控能耗增长;《北京市供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北京地区电力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北京燃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即将,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

张工在报告中指出,2008年能源与经济运行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发展、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从资源、结构、能力和储备上确保能源安全;从结构调整、技术和管理上推进节能减排;从预警、预案、预控和综合调节上确保运行稳定,在更高起点上为首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全力保障奥运能源运行安全。

张工指出, 2008年北京能源工作的具体目标是,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6500万吨标准煤左右,万元GDP能耗下降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力争达到2.5%,优质能源比重达到65%以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欧新黔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市是全国能源对外依存度最高的城市,解决能源的供应问题对北京市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欧新黔对北京的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要更加注重实现经济增长的三个转变。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是要注意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双防”要求。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的任务,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盲目扩张,严格限制新上耗能项目,继续控制“两高”产品的出口过快增长。

三是要继续全力做好煤电油运保障。各方面都要高度重视,做好煤电油运的供需衔接。特别要加强对全局性、紧迫性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把协调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合理安排好发电供电,加强电力需求的管理,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要强化生产调度,确保成品油和天然气供应。健全完善经济运行的协调机制,及时协调解决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努力保障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

四是继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进一步开展“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工作,加强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应急物资管理和生产调运保障网络。根据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及时做好应急物资的调运与协调,加强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坚决防范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今年的能源运行工作要做好五个统筹。

第一要统筹全年与重要时段的能源运行调节工作,确保奥运能源运行万无一失,必须要做好责任落实、资源落实、机制落实、应急预案落实。

第二要统筹能源发展与节约,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继续优化产业结构,该退的退,该停的停;重点加强政府机关、建筑领域、工业生产等领域的节能工作;加强市节能节水减排技术推广计划,推进十八项工作的进行;健全考核监督机制;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完善节能环保、节能减排的工作机制。

第三要统筹城市与新农村能源发展,着力解决好新城和重点村、重点镇的能源设施建设。农村的能源发展,要以亦庄、通州、顺义三个新城为重点,以新城的建设带动新农村的建设,除了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以外,要在新农村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能源。

第四要统筹硬件与软件的建设,更加重视能源体制、机制的创新。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促进能源节约的体制和机制。二是要加快建设节能减排、技术服务的市场体系,支持专业化节能环保公司提供节能减排技术服务。

第9篇

关键词:能源消费结构 包容性经济增长 中原经济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5-054-02

按照国家总体规划,要把中原经济区建成一个承东启西的阶梯式、递进式的产业集聚区、能源示范基地,在不伤害环境生态、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和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加大力度从产业的升级改造到产业集聚,特别是有关能源环境、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改造。进一步协调好并加快农村城镇化的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社区环境,提高农村村收入,推广能源洁净技术和再生技术,促进农村从真正意义上的改变。要使城市的天空变蓝,就必须加大推行节能减排技术的力度,实现周边省份30个城市和两个县区的和谐构建,必须实现思想统一、规划统一、行动统一、制度和路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升中原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实现中部崛起。制度建设研究网站站长赵炜林认为,要实现中部和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崛起,必须打造和构筑立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体系,加快生产方式的从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式发展转变,从人力集聚型向人才集聚型转变,从资金集聚型向资本集聚型转变,从农村城镇化向农村市民化转变,真正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在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对实现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方面,特别是能源消费政策安排和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一、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省在一些方面的能源投入和消费过量导致技术无效。我们知道,包容性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粗放式的包容性经济增长,二是集约型的包容性经济增长方式。但是,由于能源的耗竭性、稀缺性和国际市场形势的关联性,中原经济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1)能源的储产结构性矛盾突出,集中表现在能源供给和能源消费的结构性矛盾上;(2)单位gdp能耗高;(3)能源自给率比较低;(4)能源消耗污染比较严重;(5)能源数量和质量都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能源投入和消耗也直接影响着包容性经济增长。

二、能源消费与包容性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

目前中原经济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三化”进程中,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粮食生产的情况下,保持了经济高速增长,这是可喜可贺的。但能源消费强度却出现了反常的态势。中原经济区一直是对外出口能源的大省,目前反而出现了能源进口的现象。这种现象一直让学者感到困惑,实际上也必须要用打破常规的方法看待这一问题。只有采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产业技术更新力度,加大产业升级改造,才能适应目前发展。

1.石油消费。石油是实现中原经济区包容性经济增长的依托,是企业产业集群升级换代的必需,特别是汽车工业,因为汽车工业是我们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产业。试想如果一天缺少汽油供应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因此,石油消费与包容性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应该加大力度抑制能源浪费和排放。

2.煤炭消费。中原经济区的煤炭消费与包容性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双向长期关联,但又具有双向短期关联。我们知道,河南是煤炭生产和消费大省,在中原经济区29个地市中,煤炭生产总量占全国的比例很高,煤炭消费总量也是居高不下。特别是在中原经济区农业建设过程中,主要能源就是煤炭。因此,煤炭消费与包容性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

3.电力消费。电力消费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最强,并存在着长期的稳定关系。试想,如果今天停电,今天就无法工作。造成的损失难以估量,是城市生活、农村照明必不可少的资源。笔者认为,电力消费与包容性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联作用。

4.天然气消费。天然气的消费增长明显带来了方便,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居民收入也要持续稳定和

长,这就要求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才能保证持续的天然气生产。当汽车消费天然气的开始,就对天然气的产量数量、质量的增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明显地增长了天然气gdp,促进了天然气的生产和消费的增长。

三、模型、指标及数据

1.河南能源投入产出的数据分析函数。这里选择工业gdp代表包容性经济增长作为产出变量,能源消耗用五个投入变量,具体值见图1。

运用经济学家rwshepard引入的距离函数概念来分析,在这里技术效率,由te表示,它包括纯技术效率(由pte表示)和规模效率(由se表示),函数关系为te=pte×se,其中,纯技术效率是在一定投入规模下衡量投入要素能否达到最大化,其值越高表示投入资源使用越有效率,se=1说明决策单元正处于最适规模效率水平。利用deap21软件对河南工业支柱产业gdp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见图2。

四、对策与建议

依靠节能技术改革与改造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影响较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有很大的空间。因而,加强节能减排力度,不能只是在政策层面,还要在实际操作层面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工业部门的节能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特别是高耗能行业。在中原经济区经济总量继续快速增长的同时,要想尽量减少能源消费。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二是加快包容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三是加大力度推广专利节能技术,提高节能效果。四是加快节能技术创新和转化,降低能源消耗和单位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效率。五是大力发展工业和能源产业集聚区,向规模调整、规模效益进军,增加常用能源的投入产出效率。六是优化能源结构,协调石油、天然气、煤炭和电力的持续发展,从而提高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比重,完善能源体制机制建设,充分发挥能源的作用和效能。七是加大力度实现能源产业的有效集聚,力争早日实现和打造能源产业集聚区,减低能源消耗,有效缓解城市能源依存度、改造城市出行环境,降低能源消费,实现低碳城市、低碳生活、低碳技术,促进经济的有效增长。

[本文为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包容性增长模式下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392)主持人:马新平]

参考文献:

1.穆罕默德·纳哈万迪安.能源安全关系包容性经济增长.腾讯财经网,2010.1.21

2.赵炜林.中部崛起应构筑立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制度创新体系.中原崛起战略研究.(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系列丛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7

3.叔文,丁永霞等.源消耗、包容性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10(5)

4.雪慧,河南省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预测(林伯强教授指导),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4

5.解树江,李雪,栗侨.中国能源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与评述.经济学动态,2010(10)

6.李艳梅等:中国能源消费增长原因分析与节能途径探讨,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7.李艳梅.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需求及保障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第10篇

关键词 :能源消耗;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分析;典型资源型地区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6)12-0164-07

能源是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能量输入要素,对一国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研究发现,在未来10―20年,能源供给与生态环境污染将成为制约中国社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1]。中国资源型地区凭借资源禀赋优势,经济发展多依赖资源开采与初级加工产业,如果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仍然维持这种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那么必将会对地区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从而直接降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因此,厘清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背后的能源消耗现状,能够帮助我们直面中国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经济与能消的脱钩发展,为中国资源型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参考,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综述

Kraft J和Kraft A开创性的对美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GNP对能源消耗存在单向因果关系[2]。此后,对于能耗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认识自身实际发展,调整产业的能源利用结构,调控经济与能源脱钩发展的有效手段。Hhan Ozturk,Alper Aslan和Huseyin Kalyoncu[3]对全球51个国家1965―2005年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对低收入国家而言,存在从GDP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对中等收入国家而言,存在GDP与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Chontanawat[4]等人通过对世界上125个国家(其中30个OECD国家和95个非OECD国家)的能源消耗和GDP数据进行研究,发现20个OECD国家和36个非OECD国家存在从能源消耗到GDP的单向因果关系。Henryk Gurgul和Lukasz Lach[5]利用2000―2009年的季度数据分析波兰总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波兰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

我国关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成果丰硕。王崇梅[6]利用脱钩指数(Decoupling Index)研究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发展情况,认为1990―2007年间中国经济与能源消耗基本实现相对脱钩。杨宜勇[7]等人采用VECM对中国1952―2008年能源消耗与GDP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能源消耗与GDP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Qiang Hou[8]利用Hsiao’s因果关系对中国1953―2006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检验,发现两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龙少波[9]等人利用双变量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基于扩展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的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我国1953―2013年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认为我国存在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非线性关系。肖涛[10]等人认为从长期来看,东北、北部沿海与南部沿海和黄河中游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长江中游、西北和西南地区仅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庞家辛[11]等人利用脱钩指数对甘肃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甘肃省近20年两者之间已经实现相对脱钩。

纵观目前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对于资源型地区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探讨几乎空白。资源型地区作为能源的提供者与消费者,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在长期相互影响下形成了怎样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未来走向如何?这些问题都成为国家与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事关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研究意义重大。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典型资源型地区选择依据

《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明确提出中国拥有资源型城市262座,涵盖中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涉及化石能源、矿产资源、林木资源等各种类型。本文以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为例,分析其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期为中国其他资源型城市未来的经济转型提供路径参考。选择依据如下:

(1)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山西省与东北三省分别拥有资源型城市13座与37座,占据中国资源型城市的19%。山西省是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主导产业为煤炭、化工等资源导向型产业,原煤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99%左右[12]。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煤炭和石油储备丰富,是能源输出重要地区[13],但是能源消费问题同样严重,辽宁省历年能源消费总量均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5%以上,且能源消费总量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逐年增加[14]。

(2)能源与煤炭消耗持续加重。图1反映了山西省以及东北三省1985―2014年近30年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山西省与东北三省的能源与煤炭消耗均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从不同阶段来看,四个资源型省份的能源与煤炭消耗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1985―1991年的缓慢上升期;二是1992―2000年的平稳上升期;三是2001―2014年的剧烈上升期。以能源消耗量为例,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在2014年的消耗量分别为1985年的4.8倍、2.1倍、3.2倍、3.3倍。

(3)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巨大。随着国际资源价格的下跌与中国能源利用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沉重打击,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由图1可以看出研究区的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在2012年之后均出现放缓的节奏,但另一方面2014年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与辽宁省的GDP增速也分别下降为4.9%、5.6%、6.5%与5.8%,GDP增速在中国31个省市排名分列后5位[15],这一现象说明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与能源消耗关系密切。经济变化与能源消耗联系的紧密也成为笔者将山西省与东北三省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的主要依据。

2.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吉林省1985―2014年GDP总量作为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采用1985―2014年各地区能源与煤炭利用总量作为研究区能源消耗的指标,变量及符号见表1。其中,GDP指标数据来自《山西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黑龙江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辽宁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吉林省统计年鉴》(1986―2015年),2项能源指标来自《中国能源统计年鉴》(1989―2015年)。

为进一步减小数据的波动性,对上述指标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变量取对数是为了消除时间序列的异方差现象,可以将可能的非线性关系转化为线性关系,减少变量的极端值、非正态分布以及异方差性[16]。

2.3 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根据研究对象,建立生产总值(GDP)与能源消耗(NYXH)、生产总值(GDP)与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与煤炭消耗(MTXH)三组变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EG两步法协整检验(Cointegration test)[16-17],格兰杰因果检验(Granger test)[18],分析1985―2014年间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存在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而优化中国资源型地区的经济发展路径,为实现经济增长和能源利用脱钩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3 研究结果

3.1 平稳性检验

当两组变量均为非平稳时间序列时,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容易得出伪结果,影响判断准确率,因此首先要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以排除“伪回归”的可能性。本文采用扩展迪基――富勒检验(ADF)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ADF检验的具体方法参照文献[19]。本文分别对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的lnGDP、lnNYXH、lnMTXH进行平稳性检验。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法得出的检验结果见表2。

结果表明: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序列lnGDP、lnNYXH、lnMTXH为非平稳序列,辽宁省的lnGDP、lnNYXH为非平稳序列。进而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区的ΔlnGDP、ΔlnNYXH、ΔlnMTXH在ADF值小于10%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是一阶单整序列,说明山西省、东北三省的GDP、能源消耗、煤炭消耗的原始数列是一阶单整序列,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

3.2 协整检验

如果两个序列是非平稳序列,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要需要对其进行差分处理,但是差分存在导致两个序列之间关系信息损失的可能性,所以Engle和Granger提出了协整理论,目的是消除对非平稳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而造成错误的情况[17]。笔者在此采用EG两步法对生产总值(GDP)与能源消耗(NYXH)、生产总值(GDP)与煤炭消耗(MTXH)、能源消耗(NYXH) 与煤炭消耗(MTXH)三组变量关系进行协整检验。EG两步法的具体检验模型与步骤参照文献[16]。检验上述模型的三组变量的残差序列et是否为平稳序列,检验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不同变量组的残差序列ADF检验统计值均小于相对应的临界值,可认为各省的三组变量估计残差序列et为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的GDP与能源消耗、GDP与煤炭消耗、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存在协整关系,即GDP与能源消耗、GDP与煤炭消耗、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存在长期的相互影响,使两者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

3.3 因果关系检验

因果关系是用来形容变量之间存在的依赖性,若某一变量的变化能引起另一变量的变化,那么这个变量就称为受影响变量的原因变量。格兰杰(Granger)从预测角度给出了因果关系的一种定义,并将这种定义下的因果关系称为格兰杰因果关系,其基本原理是:在做Y对其他变量(包括自身的过去值)的回归时,如果把X的滞后值包括进来能显著地改进对Y的预测,我们就认为X是Y的格兰杰原因,类似结果则定义Y是X的格兰杰原因。格兰杰指出,如果变量之间是协整的,那么至少存在一个方向上的Granger原因;若在非协整的情况下,格兰杰检验无效[20]。具体检验模型与步骤参照文献[20]。对山西省及东北三省的3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对于山西省而言,能源消耗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对于黑龙江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m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对于吉林省而言,能源消耗与GDP互为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与GDP互为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对于辽宁省而言,能源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GDP的格兰杰原因,GDP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煤炭消耗不是能源消耗的格兰杰原因,能源消耗是煤炭消耗的格兰杰原因。

4 Y果分析

从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山西省的能源消耗仍然在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能源的削减可以影响经济的增速,这是由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过于依赖第二产业造成的。对于此类资源型地区应首先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产业发展路径应向集约化、低载能的新兴产业转变。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已经出现了经济增长与能源脱钩发展的情况,但经济增长仍然会造成能源消耗的增长,说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只是相对脱钩。这种相对脱钩是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未来的经济发展应该坚持节能减排政策,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此外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产业转型,争取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耗的绝对脱钩。吉林省的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任何一方的变动都会对其它一方产生影响,反映出吉林省经济增长对于能源的依赖程度深,转型难度大。此类资源型城市在未来的经济转型中需要在逐渐降低产业能耗的同时加速培养一批较为成熟的替代产业,短期通过依靠投资、消费与对外出口,长期依靠技术进步与人均资本的增加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21],以防止因为控制能源利用而造成经济加速下滑的情况。

从煤炭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出发,山西省、黑龙江省与辽宁省的煤炭消耗已经不能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表明资源型地区不能再通过单纯的资源开采与初级加工发展经济;二是以煤炭作为能源消耗的产业缺乏经济增长优势。对于这类资源型城市必须有效化解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首先需要提高煤炭转化率,大力推进煤转电、煤转化等高煤炭使用率的产业发展,通过发展资源深加工产业,延伸资源产业链条,增加煤炭资源产品附加值;其次需要引进与开发以油气资源、新能源为能源消耗的产业替代煤炭能源。吉林省的煤炭消耗与经济增长联系紧密说明吉 林省产业发展的能源结构中仍以煤炭消耗为主。这类城市的经济转型需要以产业的能源转型为主,今后的重工业产业选择要以油气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其次大力开发新能源等环保能源产业。

从能源消耗与煤炭消耗的关系出发,煤炭作为我国目前能源利用结构中占比最大的能源[22],本次研究的所有资源型省份都表现出能源消耗的增减会直接影响煤炭消耗的增减,因此可见煤炭资源仍然是资源型地区的主要能源消耗物,直接反映出中国资源型地区在未来能源结构转变中任务艰巨。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应制定专项规划调整地区产业发展,以自身资源优势为依托,结合国内外现实背景,逐渐调整三产占比;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要以产业的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为原则落实不同企业布局,建立高效、节约、低碳、绿色的能源结构;作为企业,要在能源利用技术层面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油气资源以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5 结论及展望

本文以中国典型资源型地区山西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为例,利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探讨其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深层关系,以期合理优化中国其它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路径,现得出以下结论:

(1)山西省表现出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应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选择集约化、低载能的新兴产业。黑龙江省与辽宁省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应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产业化进程,产业应向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转型。吉林省表现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产业转型在降低产业能耗的同时应加速扶持已经相对成熟的替代产业,尽量减少产业转型对于地区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2)山西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都表现出从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产业转型需要提高煤炭转化率,引进与开发以油气资源、新能源为能源消耗的替代产业。吉林省表现出煤炭消耗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产业转型应以能源结构转型为主,产业选择要以油气能源替代煤炭资源,同时大力开发环保能源产业。

(3)山西省以及东北三省都表现出从能源消耗到煤炭消耗的单向因果关系。作为政府应制定专项规划调整地区产业发展;产业园区建设要以产业的资源与能源的循环为原则落实不同企业布局;企业要在能源利用技术层面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油气资源以及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本研究在变量选取方面,单纯用能源与煤炭利用量只能从整体反应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加入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变量以明确不同变量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产生的不同影响,除此之外应该考虑到资源型地区环境损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薛进军,赵忠秀.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XUE Jinjun, ZHAO Zhongxiu. Annual report on China’s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2012) [M]. Beijing: 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12.]

[2]KRAFT J, KRAFT A.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and GNP [J]. Journal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1978,41(3):401-403.

[3]HNA O, ALPERl A, HUESYIN K.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relationship: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J]. Energy policy,2010,38:4422-4428.

[4]JARUWAN C, LESTER C, RICHARD P. Does energy consumption cause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study of over 100 countries[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8,30:209-220.

[5]HENRYK G,LUKASZ L.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versus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olish economy[J]. Energy economics,2012,34(2):500-510.

[6]王崇梅.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3):35-37. [WANG Chongmei. Decoupling analysis of China economic growth and energy consumption[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10,20(3):35-37.]

[7]钜擞拢池振合.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误差修正模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9):39-45.[YANG Yiyong, CHI Zhenh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VECM[J]. Research o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9(9):39-45.]

[8]HOU Qi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growth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nomic and finance,2014,1(2):232-237.

[9]龙少波,陈璋,黄林.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36-44,69. [LONG Shaobo, CHEN Zhang, HUANG L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 reexamination based on liner and nonliner granger causality test[J]. Journal of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2015,14(1):36-44,69.]

[10]肖涛,张宗益,呙小明.经济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4):139-146. [XIAO Tao, ZHANG Zongyi, GUO Xiaom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the eight economic regions of China[J].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2012,33(4):139-146.]

[11]庞家幸,陈兴鹏,王惠榆.甘肃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及能源消耗预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2):31-36.[PANG Jiaxing, CHEN Xingpeng, WANG Huiyu. Relationship of energy consumption with economic growth in Gansu Province [J].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014,28(2):31-36.]

[12]陈桂月,李海涛,梁涛.山西省工业废弃物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析[J].资源科学,2013,35(6):1184-1193.[CHEN Guiyue, LI Haitao, LIANG Ta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waste dischar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Shanxi [J]. Resources science,2013, 35(6):1184-1193.]

[13]徐明圣,朱天星,张雪丽.我国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3):44-49. [XU Mingsheng, ZHU Tianxing, ZHANG Xuel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n northeast three provinces in China[J]. Journal of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011(3):44-49.]

[14]王丽,郗凤明,王娇月.辽宁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J].应用生态学报,2016,27(3):920-926. [WANG Li, XI Fengming, WANG Jiaoyue. Analysis of gre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2016,27(3):920-926.]

[15]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statistics yearbook 2015 [M].Beijing: China Statistics Press,2015.]

[16]易丹辉.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YI Danhui.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eviews [M]. Beijing: 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8.]

[17]ENGLE R, GRANGER C W J. Cointe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 representation, estimation and testing[J]. Econometrica, 1987,55:251-276.

[18]GRANGER C W J.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 by econometric and crosssectional method[J]. Econometrica, 1969,37:424-438.

[19]孔凡文,才旭,于淼.格m杰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分析与应用[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2):405-408.[KONG Fanjie, CAI Xu, YU Miao.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of granger causality test mode[J].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0,26(2):405-408.]

[20]孙敬水.计量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315-319.[SUN Jingshui. Econometrics[M].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14:315-319.]

[21]吴翔,刘漩,宁华光.吉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分析[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3,33(3):74-77.[WU Xiang, LIU Xuan, NING Huaguang. Jili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mpiricalbased analysis of error correction model[J].Journal of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2013,33(3):74-77.]

[22]钱鸣高.煤炭的科学开采[J].煤炭学报,2010,35(4):529-534.[QIAN Minggao. On sustainable coal min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10,35(4):529-534.]

第11篇

关键词:能源消费;经济发展;时间序列;格兰杰因果检验;解耦分析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029?07

近年来,各国学者就本国及本地区(例如马来西亚[1]、印度[2]、巴基斯坦[3]、韩国[4]、希腊[5]等国家以及亚洲[6]和独联体国家[7]等地方)的能源消费以及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从不同角度研究和关注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2006年申振东,杨保建[8]对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研究,指出要求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能源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杨子晖、宣宜、李艳云、袁鹏及陈正等[9?13]分别对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碳排放、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等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说明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提倡全民实行节能、低碳的生活,以确保可持续发展。最近,Abdul Jalil, Mete Feridun[14]对中国的经济、能源、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经济发展能降低环境的污染,而能源消费导致碳排放增加。Usama Al- mulali和 Che Normee Binti Che Sab[15]运用面板数据对非洲南部30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释放量进行研究,指出能源消费对于经济的增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要求提高这些国家的能源生产率。本文首先使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14,16]方法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来进行分析,然后对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解耦分析。

一、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判断

通常很多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处理或是差分处理都可以实现平稳,本文将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分别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分析,发现两序列的一阶差分序列仍是非平稳的。所以再次对原序列进行二阶差分后作各自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图(如图5和图6)。由图可知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的自相关系数很快地趋于0,即落入随机区域,时序是平稳的。

(二)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由上面的ADF检验结果可知,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以及各自序列进行一阶差分后的序列均为非平稳序列,而RGDP序列和ENERGY序列的二阶差分序列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通过ADF单位根的检验都是平稳序列。对于平稳序列可进一步分析两序列之间的一些关系。

二、协整检验

从表3可以看出:在滞后一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GDP互为因果关系,即存在由能源消费总量到人均GDP的单项因果关系,同时也存在由人均GDP到能源消费总量的单项因果关系,也就是所谓的双向因果关系。在滞后二阶的情况下,人均GDP仅是引起能源消费总量单项变化的原因,而在滞后三阶的情况下,能源消费总量是人均GDP的单项的因果关系。

五、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解耦分析

由上面的分析可知,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相互的关系,而且根据时间序列可知,这种关系在运动发展中相互干扰,这就是所谓的“耦合”关系。为进一步探讨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下面利用解耦理论来加以讨论。解耦(decoupling)又称退偶或脱钩,200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提出了解耦指数[17],自此,解耦模型得到了推广。目前解

六、结论与建议

文章的实证研究表明:

(1) 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存在着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关系。

(2) 通过格兰杰检验,可知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以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互为因果关系,即能源消费总量会引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反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也会引起能源消费总量的变化。

(3) 中国能源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处于相对解耦状态,且煤炭、石油以及总的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解耦指数其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且总的解耦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能源消费总量与经济发展的以上分析,提出建议如下:

(1) 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息息相关,但是不能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因为目前中国所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一次性能源,不具有可再生能力。一旦世界的能源被耗竭,不仅是经济发展停滞,整个社会将会处于瘫痪状态。所以全社会应该要注意节约能源使用。

(2)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既然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因,所以除了节约能源之外,我们要努力寻找可替代能源,尽量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一次性能源的使用。

(3) 经济发展也是能源消费总量的格兰杰原因,只有经济发展了,技术才会进步。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从而节约了能源;另一方面,技术的进步,可以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所以建议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以及让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得以推广使用[18]。

(4) 水、电等清洁能源的解耦指数一直以来相对很小,即在最近20年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其清洁能源的消费的增量很小,而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费增量相对大,因此要求进一步提高清洁能源的生产、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James B.Ang.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lutant emissions and energy consumption in Malaysia [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8, 30(2): 271?278.

Ching-Chih Chang, Claudia Fabiola Soruco Carballo. Causality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India: a note on conflicting results [J]. Energy Policy, 2011, 39(7): 4215? 4221.

Anjum Aqe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Pakistan [J]. Asia-Pacific Development Journal, 2001, 8(2): 101?113.

Wankeun Oh, Kihoon Le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Korea: Testing the causality relation [J]. 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 2004, 26(8?9): 973?981.

George Hondroyiannis, Sarantis Lolos, Evangelia Papapetrou.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ssessing the evidence from Greece [J]. Energy Economics, 2002, 24(4): 319?336.

Chien-Chiang Lee, Chun-Ping Chang.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Asian economie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using panel data [J]. Resources and Energy Economics, 2008, 30(1): 50?65.

Nicholas Apergis, James E. Payn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Evidence from the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J]. Energy Economics, 2009, 31(5): 641? 647.

申振东, 杨保建. 能源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2): 24?26.

杨子晖. “经济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关系的非线性研究: 基于发展中国家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检验[J]. 世界经济, 2010(10): 138?160.

宣宜. 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云南社会科学, 2011(2): 82?95.

李艳, 曾珍香, 武优西, 等. 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3(5): 54?58.

袁鹏, 程施. 中国工业环境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检验[J]. 中国工业经济, 2011(2): 79?87.

陈正. 基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的中国能源消费预测[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41(5): 65?70.

Abdul Jalil, Mete Feridun.The impact of growth, energy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 A cointegration analysis [J]. Energy Economics, 2011, 33: 284? 291.

Usama Al-mulali, Che Normee Binti Che Sab. The impact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2 emission on the economic growth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Sub Saharan African countries [J]. Energy, 2012, 39: 180?186.

高铁梅. 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第12篇

文/王涵丽

【摘要】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能源的支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经济增长又促进能源的消费。本文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研究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特别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带来能源消费量的直接增长,并据此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典型相关分析

【作者简介】王涵丽,内蒙古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

一、引言

伴随社会的进步,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相互作用日益加深,二者相互促进,彼此制约。经济发展水平同能源消费之间的相互影响已然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热点。

第一,国家及人民对能源的需求受到经济快速增长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能源的需求。第二,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人们利用能源的途径。科技发展及人才培养,促进了人们对能源利用方法的改造,有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三,能源的发展需要经济为其奠定物质基础。众所周知,相较于其他产业而言,能源产业所需要投入较大并且建设所需时间较久,这些建设所需资金全部来源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的进步促进了能源产业的发展,探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为我国经济、能源的协调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二、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现状

总的来说, 2004~2014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逐年递增,各产业生产总值均呈现增长趋势。

2012年我国GDP总值为519470.1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二三产业GDP 增长率分别为4.5%、8.1%、8.1%。2013 年我国GDP 总值为568845.2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第一二三产业GDP增长率分别为4.0%、7.8%、8.3%。2014年我国GDP 为636462.7 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GDP 增长率分别为4.1%、7.3%、8.1%。第二三产业GDP增长强劲;相反,第一产业GDP增长缓慢,长期停留在较低平稳水平。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同样逐年递增。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达到3.9%;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量增长率分别为2.5%、6.0%、10.2%、5.5%; 全国万元GDP 能耗下降3.6%。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3.7%;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量增长率分别为3.7%、3.4%、13.0%、7.5%;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3.7%。2014年,我国节能减排有了重大进展,对煤炭资源的消费首次出现下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仅为2.2%;其中,煤炭消费量下降2.9%,石油、天然气、水电消费量增长率分别为5.9%、8.6%、3.8%;全国万元GDP能耗下降4.8%。我国对能源的消费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煤炭、石油、水电、天然气。虽然2014 年我国对煤炭的消费减少,但我国的消费结构仍然是煤炭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消费量显著高于其他能源、增幅最大,我国对煤炭的消费占消费总量的比例历年均达到66%以上。与之相比,我国对除煤炭外的一次能源(石油、水电和天然气) 的消费量增幅很小,对各类能源的消费仍然集中于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特别是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很大,而低碳能源水电和天然气消费量及增幅均较小。

综上所述,我国GDP和能源消费量都呈现出逐年增长趋势,那么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量究竟有什么影响,下面用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阐述。

三、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的典型相关分析

(一) 变量选择及数据来源

经济增长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范围内,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水平的持续增长,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的增长速度。本文以经济增长作为第一组变量,通过以下四类共5个指标来体现。1.体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国内生产总值GDP,用X1表示。

2.体现产业结构的指标:第三产业总产值比GDP,用X2表示。

3.体现经济活跃程度的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用X3表示。

4.体现生活水平的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全体居民消费水平,用X4和X5表示。

能源消费量反映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的能源总量,用能源消费总量指标来反映,用Y表示,作为第二组变量。

本文选用1980~2014年年度数据,全部数据由国泰安数据库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获得。为消除量纲影响,采用标准化方法处理数据。

(二) 样本相关系数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与组内的指标高度相关;第二组变量中只有一个变量。由表2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这两组变量间确实存在相关关系。能源消费总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9858;其次是全体居民消费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性最弱的是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相关系数为0.8681,虽然该相关系数最低,但相关性已经属于较强的。可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这里需要做的就是提取综合指标来代表这种相关性。

(三) 典型相关系数及显著性检验

由于代表能源消费的第二组变量中只有一个指标,所以本文只需要提取一对典型变量A、B。典型变量(A、B) 的相关系数达到0.996,P值小于0.05,说明在0.05的检验水平上A与B的相关关系显著,即可以用反映经济增长的第一组变量解释反映能源消费的第二组变量(见表3)。

(四) 典型相关模型的构建

spss输出的结果中包括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的非标准化典型系数和标准化典型系数。因为指标的种类繁多、复杂多样,有的还是不同质,即便是同一指标,在不同的行业,也会因其行业标准、重要性的不同而缺乏可比性,所以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使不同企业、不同指标间进行直接比较成为可能。标准化系数就是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分析结果,非标准化系数就是数据未经无量纲化得出的结果。基于以上原因,本文采用标准化典型系数进行分析。进而写出A (来自第一组变量组的典型变量)、B(来自第二组变量组的典型变量) 的典型相关方程,原始指标对它的典型变量的贡献大小由其系数大小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典型方程为: A=1.126X1 +0.156X2-0.229X3+2.320X4-2.277X5

可见,对A影响最大的是X4—人均可支配收入,然后影响度由大到小依次是:X5—全体居民消费水平、X1—国内生产总值、X3—固定资产投资和X2—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能源消费的典型方程为:B=Y,Y完全影响B。

(五) 典型载荷分析

反映经济增长的第一组变量中,国内生产总值(X1)、第三产业总产值比GDP(X2)、固定资产投资(X3)、人均可支配收入(X4)、全体居民消费水平(X5) 与典型变量A 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0.871、0.934、0.990、0.982,第一组中所有变量与典型变量A相关性均较高,且均与A正相关。其中,X4与A相关性最强,并且从前文的典型模型分析中可知X4在A中起主要作用。不难发现,X3与X5在A的典型相关模型中系数为负,但在此处,它们与A的相关系数却为正,这样的变量称为校正变量。第二组变量中只有能源消费总量Y一个变量,即Y与典型变量B完全正相关,Y在B中起完全作用。典型变量A与B相关系数为0.996,相关性很强。这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X4的增加会直接促使能源消费总量Y的增加。

(六) 典型冗余分析

如果想考察构建的典型相关模型的解释能力,就需要进行典型冗余分析。表4反映了自身典型变量及配对典型变量分别解释各组变量总变异的比例。

由表4可知,A解释第一组变量总变异的比例为90.7%, B 解释第一组变量总变异的比例为90%;A解释第二组变量总变异的比例为99.3%,B解释第二组变量总变异的比例为100%。第一二组变量分别被其自身及其配对典型变量解释的百分比均较高,说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可以很好地相互解释。

四、结论

总体来看,每组指标都与其典型变量高度相关,并且都能被典型变量很好的解释,这说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确实会相互影响。具体来看,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A中起主要作用,它的增加会直接引起能源消费的增加;反映产业结构的X2变量对典型变量的贡献最小,并且该变量与典型变量的相关性最弱,故该变量的增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较其余变量弱。这表明,人均收入提高,人们对能源的消费越来越多;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不会消耗太多的能源,所以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并不太大。

减少对能源的消费量,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随着城镇化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升级,城镇生活用能大大提高,生活用能占能源消费总量百分比进一步增加,因此“节能减排”应体现在工业生产及生活中。为减少生活用能,应鼓励居民更多的采用节能设备。人均收入的较快增长会滋生人们浪费能源的现象,社会应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其次,着力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通过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及经验,引导企业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利用科技和政策来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最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不再单单只重视量的增长,更多的要重视结构的优化。因此,我国的政绩考核制度也应进行改革,降低GDP在政绩考核中的百分比,从强调经济增长速度逐步转向经济增长质量。

参考文献

[1]孟军.内蒙古“金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关系典型相关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4):107-109.

[2]宋梅,程青莉,高志远.河南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关联分析[J].中国矿业,2012,(3):35-37.

[3]肖涛,张宗益,呙小明.经济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4):139-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