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2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中职生;网络;网络安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网络的时代。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网络是一门必须掌握的专业课程,学生应该学会利用网络学习新知识,接受了新信息。但是现实中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痴迷上网,接受不良信息,最后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对待网络,使网络真正可以行之有效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是我们作为计算机专任教师所不可推卸的责任。下面谈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认识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因特网(intemet),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是用于美国的军事领域,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一些企业的参与,商业机构的加入,逐渐发挥了它在通讯、资料检索、客服等多方面的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都加入了这个行列之中。互联网的用户群不断扩大,到了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工具。
二、目前中职生上网的现状
据了解,目前中职生上网的目的大致有三类:一是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这类是比较积极的一种人,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或生活带来帮助;二是玩游戏,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其中而欲罢不能,这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三是网上聊天,有人说是为了交朋友,有人说是联系同学或亲人……有的同学上课时都情不自禁地想着上网的事,甚至于严重地还会逃课去上网。
三、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我们应该看到中职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中职学生带来的巨大帮助作用。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可见,网络对中职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当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引导中职学生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利用网络。
迷恋网吧的原因多种多样,但都反映出中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相关的网络礼仪知识较为匮乏,不能很好地抵制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所带来的诱惑。如何利用好网络,关键在于学生自己,必须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学会辩证地看待网络,一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免疫力,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积极学习网络知识,不断挖掘网络的新用途。
2.加强网络道德与安全教育
网络虽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也有自己的道德准则。如不要随便打探别人的隐私,不要随意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在网上从事违法乱纪的事。目前,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还不完善,网络的安全性不是很高,往往有一些不良分子会钻法律的空子来引诱我们的中职生。我们中职生一定要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增强安全观念,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只有如此才能做到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出污泥而不染”。
3.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正确引导中职生运用网络技术
父母不能总是用“学习成绩好”作为衡最学生的唯一标准,这种无形的压力会迫使中职生去虚拟世界中寻找现实世界中无法满足的各种需求。家长可以和子女一起使用网络,共同享受网络带来的乐趣,及时引导子女哪些信息是有利的,哪些是不利的。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老师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上网的知识和技能,还要灌输上网的相关礼仪,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科学利用充裕的课余时间,让学生认识到网络“是工具而不是玩具”。社会要为中职生运用网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网络是时展的产物,它代表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网络回避不得,禁止不得。学习生活中也不能缺少网络。
总之,中职生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提高自制力和判断力,保持戒备心,科学地运用网络,才能把网络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使网络成为我们最得力的助手。
参考文献:
[1]周航,学校教育要因势利导用好网络,湖南教育,2010(10):54-55。
[2]嘉格伦网络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60-80。
20多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包括一批技术方面的成就。目前,在世界互联网企业前10强中,我们占了4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我去看了“互联网之光”博览会,来自全球的250多家企业展出的100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中,我们也占了不少,这令人高兴。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
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有决心,就是要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有恒心,就是要制定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发展战略纲要,制定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明确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遵循技术规律,分梯次、分门类、分阶段推进,咬定青山不放松。有重心,就是要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紧紧围绕攀登战略制高点,强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任务部署,把方向搞清楚,把重点搞清楚。否则,花了很多钱、投入了很多资源,最后南辕北辙,是难以取得成效的。
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我国网信领域广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树立这个雄心壮志,要争这口气,努力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正所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体系相对完善、基础较好,在一些领域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市场空间很大,有条件有能力在核心技术上取得更大进步,关键是要理清思路、脚踏实地去干。
第一,正确处理开放和自主的关系。互联网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推动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很复杂、很难治理,不如一封了之、一关了之。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中国开放的大门不能关上,也不会关上。我们要鼓励和支持我国网信企业走出去,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做到“国家利益在哪里,信息化就覆盖到哪里”。外国互联网企业,只要遵守我国法律法规,我们都欢迎。
现在,在技术发展上有两种观点值得注意。一种观点认为,要关起门来,另起炉灶,彻底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靠自主创新谋发展,否则总跟在别人后面跑,永远追不上。另一种观点认为,要开放创新,站在巨人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不然也追不上。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也都绝对了一些,没有辩证看待问题。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
我们不拒绝任何新技术,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二,在科研投入上集中力量办大事。近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投的钱不少,但效果还不是很明显。我看,主要问题是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要围绕国家亟需突破的核心技术,把拳头攥紧,坚持不懈做下去。
第三,积极推动核心技术成果转化。技术要发展,必须要使用。在全球信息领域,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整合能力越来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最终结果,不应只是技术报告、科研论文、实验室样品,而应是市场产品、技术实力、产业实力。核心技术脱离了它的产业链、价值链、生态系统,上下游不衔接,就可能白忙活一场。
科研和经济不能搞成“两张皮”,要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经过一定范围论证,该用的就要用。我们自己推出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是自然的。可以在用的过程中继续改进,不断提高质量。如果大家都不用,就是报一个课题完成报告,然后束之高阁,那永远发展不起来。
第四,推动强强联合、协同攻关。要打好核心技术研发攻坚战,不仅要把冲锋号吹起来,而且要把集合号吹起来,也就是要把最强的力量积聚起来共同干,组成攻关的突击队、特种兵。我们同国际先进水平在核心技术上差距悬殊,一个很突出的原因,是我们的骨干企业没有像微软、英特尔、谷歌、苹果那样形成协同效应。美国有个所谓的“文泰来”联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只配对英特尔的芯片。在核心技术研发上,强强联合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好,要在这方面拿出些办法来,彻底摆脱部门利益和门户之见的束缚。抱着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想法,抱着自己拥有一亩三分地的想法,形不成合力,是难以成事的。
一些同志关于组建产学研用联盟的建议很好。比如,可以组建“互联网+”联盟、高端芯片联盟等,加强战略、技术、标准、市场等沟通协作,协同创新攻关。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在这方面,既要发挥国有企业作用,也要发挥民营企业作用,也可以两方面联手来干。还可以探索更加紧密的资本型协作机制,成立核心技术研发投资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既解决上游企业技术推广应用问题,也解决下游企业“缺芯少魂”问题。
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从世界范围看,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并日益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传导渗透。特别是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较大风险隐患,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薄弱,难以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这对世界各国都是一个难题,我们当然也不例外。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第一,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理念决定行动。当今的网络安全,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二是网络安全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信息技术变化越来越快,过去分散独立的网络变得高度关联、相互依赖,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不断变化,那种依靠装几个安全设备和安全软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时宜,需要树立动态、综合的防护理念。三是网络安全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互动、博弈,吸收先进技术,网络安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四是网络安全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安全,要立足基本国情保安全,避免不计成本追求绝对安全,那样不仅会背上沉重负担,甚至可能顾此失彼。五是网络安全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这几个特点,各有关方面要好好把握。
第二,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金融、能源、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运行的神经中枢,是网络安全的重中之重,也是可能遭到重点攻击的目标。“物理隔离”防线可被跨网入侵,电力调配指令可被恶意篡改,金融交易信息可被窃取,这些都是重大风险隐患。不出问题则已,一出就可能导致交通中断、金融紊乱、电力瘫痪等问题,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
第三,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意识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技术漏洞、安全风险可能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发作了。
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要全面加强网络安全检查,摸清家底,认清风险,找出漏洞,通报结果,督促整改。要建立统一高效的网络安全风险报告机制、情报共享机制、研判处置机制,准确把握网络安全风险发生的规律、动向、趋势。要建立政府和企业网络安全信息共享机制,把企业掌握的大量网络安全信息用起来,龙头企业要带头参加这个机制。
有专家反映,在数据开放、信息共享方面存在着部门利益、行业利益、本位思想。这方面,要加强论证,该统的可以统起来,发挥1+1大于2的效应,以综合运用各方面掌握的数据资源,加强大数据挖掘分析,更好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做好风险防范。这项工作做好了,对国家、对社会、对企业、对民众都是有好处的。
第四,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要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制定网络安全标准,明确保护对象、保护层级、保护措施。哪些方面要重兵把守、严防死守,哪些方面由地方政府保障、适度防范,哪些方面由市场力量防护,都要有本清清楚楚的账。人家用的是飞机大炮,我们这里还用大刀长矛,那是不行的,攻防力量要对等。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做到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目前,大国网络安全博弈,不单是技术博弈,还是理念博弈、话语权博弈。我们提出了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的“四项原则”“五点主张”,特别是我们倡导尊重网络、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赢得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赞同。
人才是第一资源。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我说过,要把我们的事业发展好,就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这种眼界、这种魄力、这种气度。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对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初期,资本比较稀缺,所以我们出台了很多鼓励引进资本的政策,比如“两免三减半”。现在,资本已经不那么稀缺了,但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依然稀缺。我们的脑子要转过弯来,既要重视资本,更要重视人才,引进人才力度要进一步加大,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步子要进一步迈开。网信领域可以先行先试,抓紧调研,制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办法。
互联网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更新最快的领域之一。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必须充分调动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早年在正定县工作时,为了向全国一流专家学者借智,专门聘请华罗庚等专家学者给我们县当顾问,有的亲自到正定指导工作。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要有国家担当、社会责任,为促进国家网信事业发展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
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培养网信人才,要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关键词:网络时代经济社会变化;机遇;挑战
当今社会在整个数字网络化的社会大浪潮不断地在向前推进,全球的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也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不断推进,并且在这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许多新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和阻碍。在这样一个不可逆转的以互联网为引擎的数字文明时代,我们要正确看待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化,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并采取措施来推动网络化条件下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的良好发展。
一、网络化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的机遇
1.网络化使经济个体社会化,销售渠道多样化,同时也带动多产业融合发展
网络化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们能用比较低廉的成本和相对高效的方式与社会进行实时的有效联系,个体的社会化特征也通过网络在经济领域得以彰显,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建立自我营销网络化平台。如很多商家都利用淘宝网店、天猫等网络平台销售商品,或者像华为、小米等一些大企业通过自己的官网建立销售平台卖自己的商品。第二、消费者购买商品更加便捷化。生产经营者网上销售成本低、经营规模不受场地大小的限制,拓宽了自己的销售渠道,消费者订货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网上付款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所需的商品。仅以陕西地区京东双十一大数据为例,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陕西地区用户在双11期间的整体消费金额和参与用户数均有大幅增长。陕西地区用户的整体消费金额五年复合增长率达137%;陕西地区参与双11购物的用户增长更为迅猛,2016年用户数量达到2012年同期的25倍。第三、银行业务的增加。当消费者决定购买商品,进行交易时所生成的电子订单,需要消费者运用网上银行来进行支付,这样无形中也为银行增加了业务,让银行借助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东风来增加客户和业务种类达到增加营业额扩大盈利的目的。
2.促进就业及物流等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营收为4005亿元,同比增长了44.6%,2016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22.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5%。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5.3万亿元,同比增长39.1%,生活服务电商交易额9700亿元。中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305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就业人数已超过2240万人。
二、网络化对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变化的挑战
1.网络化背景下的商业行为存在诚信缺失,消费者维权难
一些网上经营者在为了追求获得更高的利益时,丧失诚信,虚假宣传产品,充斥在网络上的虚假商业宣传,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消费者权益也随之受到侵害。大多数情况下,消费者在收到网购商品,发现与其宣传不一致,会选择沉默,因为有时候商品本身价值不是很大,维权证据的收集、保全和认定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和困难,网店所在地的填写往往是弄虚作假,让工商部门无从查起。这样下来的维权成本远远高于网购产品本身的价值,因而大多数受侵害的消费者无奈放弃维权。
2.网络化商业中不正当竞争侵权行为猖獗
近几年,互联网进行不正当商业竞争猖獗。一些商家要么传播虚假信息攻击竞争对手,要么搞网络营销包装炒作自己的商品,甚至出现有的商家雇佣一些了“网络水军”、“网络公关公司”通过虚假的发帖删帖给自己公司或者商品造势以牟利。这些需要有关部门对网络环境下的不正当竞争做出界定,网络市场和现实市场的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资源配置的手段仍然是市场主体通过交易进行的,能改变的只是技术问题。
三、结束语
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扯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要求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建设,汇聚网络人才,开发新的网络技术,为网络意识形态新阵地建设提供保障;政府要完善网络化内容监管的相应规范制度,市场执法监管机构要通过技术监管平台,有效阻止非法网络文化产品在上网隐蔽非法传播。逐步探索建立起“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参与,舆论监督”的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网络经营者应当遵纪守法,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网络经营者要担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要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加强对人民思想引导的有效性,大兴网络文明之风,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引导网民和网络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参考文献
[1]唐魁玉.网络化的后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2]赵泽良.依法治网,全面践行网络安全观[J]中国信息安全,2014,10:9
[3]赵铮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析[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2
1.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思维的根本特征。系统都是由要素相互关联而构成的整体。若想把握其全貌,就应自觉超越看待事物联系的局限。系统思维并不忽略要素与系统内在的有机关联性。系统思维强调内因是主要的因素,也承认外部原因,从内外互动关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层次性。
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要素组成的复合体。这种层次性要求主体从多方面对待复杂的事物,不搞“整体划一”,要善于发现复杂事件背后的运作机制,揭示深层次的非线性因果关系的作用。同时注重系统的连续性,注重考察系统中不同事件互动所产生的因果关系,形成描述各种问题互动关系及其变化形式的概念。
3.动态性。
任何系统都不是静止不变的,不管是系统之间还是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的交换。因为系统又具有时延性,使难以觉察的缓慢变化不断积累放大,所以必须学会识别缓慢渐进的过程,用动态思维代替静止思维,还要看到过程中的细节复杂性和动态复杂性。四是有序性。实现有序性目标是系统思维的内在要求。系统自身完善和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都是为了实现系统的优化,以便系统朝着井然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任何系统作为处在变化发展过程中的事物,都具有多种变化发展的向度性,也就要求主体注重优化的路径选择。
二、树立正确的学校安全教育系统观
学校的安全问题来自针对学校的各种威胁,对学校安全的威胁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大量信息表明,这些针对学校安全的威胁在许多方面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由于各种生存压力的剧增,学生生活的周遭环境影响他自己的期望,那么教会他们排除障碍的安全教育真正落实显得无比重要。安全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需要学校管理者学会用系统思维方式处理各种安全问题,目的在于能够从个体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不同层面的工作。学校安全教育作用的发挥不是单凭某个要素就能完全体现的。即使是某个要素充分展示自己的功能,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也不一定会因此而放大。因为“解释复杂现象不仅要估计到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而且要通过要素之间联系的总和”。如果仅仅强调从整体上把握学校安全教育效果,忽视对其组成部分的认识和考察也是不科学的。学校安全教育自身有多个组成要素,管理者只强调一个方面的工作效果是不可能保证安全教育整体效用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各个要素,包括安全教育本身,只有在关系思维中才能解读它们,“必须把每个部分放置在它们依存的系统中才使它们获得意义”,回过来再从关系中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答案。因此,强调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时,不能忽略学校安全育系统本身就是国家安全系统的一个部分,并且其构成中各部分有自己独立的整体性。比如,个体安全观是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的子系统,也是由安全主体、安全目标、安全内容和安全手段构成的大系统,可以说每一个方面又是安全观的缩影。反观当前学校对安全教育的研究与行动,往往只看到问题的局部原因,犯下更多以偏概全的错误。当前,关于大、中、小学生犯罪的报道时常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议。众多媒体和社会人士撰文或发表言论,指责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失误,认为是学校忽视法制宣传教育直接导致学生犯罪事件增多。从案情来看,不否认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的缺失与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之间有间接联系,但绝对不赞成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不到位作为造成学生犯罪的“同谋”。调研结果显示,县市级以上的学校无一例外都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农村学校则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正常进行。城区学校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开设了不同程度的安全教育课,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学习如何自救,掌握可操作性强的避险知识。同时,在室外通过模拟演练,教给学生一些更实用的逃生办法。然而,安全教育的效果是隐性的,学生自身思想消极,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出事或事情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行,安全意识淡薄。从学校自身来看:一方面,随着在校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弱化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相关部门对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隐患就像布满灰尘的镜子淡出人们的视线。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校把安全教育课变成了语文课,一学期下来至多上两三次安全教育课,且没有课程计划,教学时间与教育内容随机安排,课堂上教师播放几张幻灯片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安全教育。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无知是首恶。没有对安全教育相关深切的认知,遇到危险很难应对自如,可想而知,安全教育内容对预防学生犯罪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对各类学生犯下的案件分析,发现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负面因素,这种现象一直在学校里长期存在。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缺乏与轻视主要反映在课程建设上。安全教育一直游离在课程建设的边缘,在学校里地位低下,排在“历史、地理等副科”之下,为遮人耳目,它还披上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表”,一般学校走廊、宣传栏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一旦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它才能被请进“厅堂”,领导讲过教师再讲,反复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它开展的方式过于随意,给学生一种慵懒的感觉,造成他们形成一种“危险事不关己”的错误判断,时间让警觉就变得迟钝起来,危险即便是可以脱离,但“生锈”的大脑却不能够立刻被激活。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家庭、网络了解和学习安全知识,但学校教育的目的性是不可取代的,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仍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用系统观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学校安全教育方方面面的变化已经影响到所有人,不过,一部分影响纯粹是消极的,它们只是促使学校在旧的模式上徘徊,而另一部分影响则是积极的,因为学校绝大多数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开始转变观念。这一矛盾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和层面去解读它。重要的是,实施者从组分与系统的辩证关系出发审视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对待涉及的范围和对象做到具体分析。在此,以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为例,尝试用系统思维解读学校安全教育发展。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建设不是简单的“要素”建设,也不是少数几个核心要素的建设,而是一种把教育者、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问题讨论结合成一体的系统。虽然各组成要素在安全教育课程系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但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圈内人”对安全教育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心照不宣,细心的学校管理者则是碍于国家课程标准象征性地在课表中设置“安全教育”一栏。即使有适切的教育内容,“赶上架”的教育者也不能较好地胜任这一课程任务,教学效果自然而然无从谈起。任何只专注于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建设的思维都是片面的。即使集中力量建设那些决定内容发展水平的核心要素,也不能忽视那些对内容发展仅有支撑作用的要素,因为系统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新的状态的临界点上,决定系统发展态势的有时不是那些所谓的核心要素,而恰恰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边缘要素。实践也证明,由于负责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课程系统的整体发展受阻甚至受损。管理者需从学校整体工作出发通盘考虑,时刻提醒自己要树立系统观念,用战略眼光“远视”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如果简单地把影响系统发展的多种因素归结为某种单一因素,或者在其中确定一个主导因素而低估或忽视其他因素,都是对安全教育课程建设本质的误读,必将最终影响学校乃至整个安全教育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部在《中小学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学校及校属各有关单位要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学校各部门和有关群众团体或组织要相互配合,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及安全知识宣传,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其中,经常性反映出安全教育的特殊的重要性。纵观新形势下我国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对此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进行整体建设是极其必要的。
1.以整体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要努力实现安全教育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的整体发展。学校安全教育系统由国家安全教育、心理安全教育、日常安全教育、文化安全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等子系统构成,要建设安全教育课程,必须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子系统的全面发展。转变安全教育“无用”的观念,树立大安全观。处理好传统安全知识与非传统安全知识学习的关系,有重点地推进各个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安全教育各子系统构成要素的发展也不容忽视。比如在日常安全教育系统中,既要加强防盗、防骗、防抢等日常安全知识的教育,增强学生日常安全防范意识,学会如何保管自己的财物;也要加强社会形势及当地治安形势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保护自己。只有将整体发展与部分发展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工作的成效性。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该具有整合性。在设计初始阶段,可以暂时将教学活动放置一边,先讨论反馈问题。预先了解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在后续的课程设计中加入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迪•芬克博士认为,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牢牢把握核心知识掌握、学以致用目标、触类旁通目标、人性维度目标、学会学习目标和人文关爱目标等六个方面。六个目标无层次之分,课程教学中实现的目标种类越多,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越好。安全教育课程设计也应考虑全部或其中部分目标,发挥整合作用,因为它的开设目的仅用“安全”二字是远远不能概括的。此外,将安全教育课程与生命教育目标相结合,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命的认识处于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既能够让他们体会到生命的宝贵,又学习了避开危险的方法。
2.以动态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组织都是在一个动态系统中运转的,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因此,课程建设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如果仍因循守旧,就会越来越走向不安全。因此,系统思维能够让我们去思考如何帮助受教育者增强好奇心和学习安全知识的动机。当今威胁学生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安全教育课程应适时做出调整。网络已经是各级学生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的重要工具,虚拟化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安全因素。学校一方面要强化网络安全责任感,引导学生提高网络信息辨别能力;另一方面,把有关法律法规、安全知识在网上公开,逐步完善安全教育课程信息化建设。动态的课程建设不仅能建立起一种繁荣的研究文化,还增加了进行安全教育内容的范围。
3.以有序性为导向来建设学校安全教育课程。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变化是不断趋近系统有序目标的相对不平衡的过程。怀特海认为,组织进化的过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适应环境的变化;二是它靠内在的力量要创生自己的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课程本身是一个安全生态系统,它的建设涉及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师队伍、教学实践等若干内容。这些内容的自我发展需顺应环境的改变,网络是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青少年网瘾是危及安全的“毒瘤”,安全教育课程建设必然考虑到它潜移默化的“侵蚀”。为此,学校应遵循有序性原则,将课堂内外不同的教学环节连成一个层次分明的体系,从而保证安全教育目标的实现。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基础性知识安排上提前,后续理论知识、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必要时加入进行体验教学。各级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统筹,加强计划,加强过程管理,科学地、有序地开展建设工作。以“大安全”观念为指导,从思想道德规范、法律准绳、心理健康标准、安全行为规范和生理健康标准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4.以复杂性原则来促进学校安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究。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学一位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学校又发生两起溺水事故。据调查,这三起学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几位同学一起到江边游玩,一时兴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时许,北京市林业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大火中丧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栋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8人被烧死……。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有义务和责任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在科教兴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学有三条公理性基本观点,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率间存在“三角形”分布规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从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这三点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根据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论,这三个共同点间的关系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可以产生两个结果,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部分直接导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再引起事故的发生。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安全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都难以令人满意,更谈不上安全习惯。在教职工中也普遍存在学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认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意识到学生安全事关高校全局,没有学生安全,高校校园稳定就失去了基础,而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社会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安全涉及面广,包括健康、饮食、交通、学习、心理、恋爱、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也纷繁复杂,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等;有社会方面的,比如社会治安、交通、国内社会矛盾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矛盾与冲突等等;有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比如消防隐患、饮食卫生差、教学设施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有家庭和个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经济困难、与家人感情不睦、个人学习压力、升学就业压力、恋爱和婚姻困扰、交友困扰、网络成瘾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个人安全问题,个人安全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群体安全甚至社会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任务紧迫而重要,也只有开展好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到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安全理念教育
从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各种伤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灾,98%是人祸,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至关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需要从思想上、意识上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树立在广大师生心中。“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人命关天,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须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园中形成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培养出具有本质安全化的素质的人才。
对广大学生进行现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其走入社会安全生存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素质不仅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包括安全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
(二)法制观念教育
作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为社会输出的人才应是懂法、守法、执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除在法律课、德育课等必修课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外,在其他课程教学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分清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明确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权益,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基础安全文化知识,是指提高大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避灾和逃生等。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质。二是专业安全文化知识,是指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时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消防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运输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科研实验的各类安全防护技术等。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时更多地帮助周围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熟记火警“119”、匪警“110”等报警电话号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立即想办法报警,如无法报警,要能沉着冷静地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学生还应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如使用灭火器等知识。总之,在校内,学生特别要加强宿舍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盗、防骚扰等知识以及防受骗、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抢、防受骗、防流氓滋扰、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到偏远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结伴而行。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女生在与异往中,更要注意保护自己。学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应经常不断地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警钟长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及自救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2).
2、田毅,潘洪江,张福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关键词: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作为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问题同样涉及到方方面面,同样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的财产利益。所以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利国利民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群众性、综合性非常强的工作。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达10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的2%左右,损失是巨大的,令人心痛。事实也再次证明,传统的安全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更不适合老企业、老矿山。现在需要更加科学的现代企业安全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多举并用,多式合一才能完善和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达到更好的安全效果。
在众多的安全管理中,人们往往把刚性化的管理抓的很紧,而忽略或轻视了一项重要的管理—安全生产中“人性化”管理,使它没有很好的在安全管理中发挥作用。实际上,抓好抓实人性化管理,意义重大,作用明显。
何为“人性化”管理,溯本求源,必须了解什么是“人性”,“人性”即人区别自身以外一切物质并所以为人的本质规定性,也称人的本性或本质。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有它的自然属性,但这种自然属性又要受到社会属性的制约,因而,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安全生产本身就是“人性”的基本需求,从自然属性的高度看,它是人类仅次于温饱的第二层次重要需求,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就本能地存在着“趋利避害”的要求。19世纪人文学家卢梭认为,人性的首要法是维护自身的存在和少受伤害。从社会属性上看,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组织安全地生产,才能保证生产过程地顺利进行,降低生产成本,保持社会稳定。因而,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中卓有成效的工具之一,它与安全生产的社会目标、企业目标和个体目标都是完全一致的,同时也和我们党的阶级性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全一致的。所以重新认识企业安全生产人性化管理,意义重大。
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是前提,生产是基础,安全生产中人性化管理则是安全生产取得长远胜利的一项重要保障。把安全融入到人性化管理当中,可以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在生产过种中,人是核心单元,当进入到人性化管理阶段,说明企业在刚性要求、硬性管理中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人性化管理可以作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支撑点了。那么人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日常的管理中,关注、关怀员工,让其体会家的温馨和关怀,培养员工主人翁责任感,并让这种热情转化到工作中去,能够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形成挑战市场激烈竞争的强大原动力。人性化管理应体现在管理者能够多视角、多层次地去解读员工,从认识人理解人进而贴近每一位员工,扬其所长,辅其成功,在用人过程中,多谋善断,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因此人性化管理应充分尊重员工的劳动,并完善各种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和反馈员工的工作业绩,让员工不断地有一种被赏识的成功感、认同感,从而产生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把企业不仅当作自己安身立命之地,而且是实现人身价值的舞台。
人性化管理还体现在适时提出鼓舞人心且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奋斗目标上,制造兴奋点,增强凝聚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所以,重新认识人性化管理,对安全生产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人性化管理,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实行人性化管理必须发展企业自己的安全管理文化
企业安全管理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安全管理文化的涵义,是指企业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心得,干部职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素质,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制度、机构及其运行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安全文化的理念、模式、传播途径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安全第一”决定了安全文化必须跟紧社会发展节奏,同时创新思维,在各项管理工作中走在前沿。
作好安全文化首先要宣传手段创新——提到安全宣传,大部份公司还在延用着挂横幅、看录像、听播音、展板宣传等,但进入高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员工的素质和审美观早已不停留在过去,这样的宣传效果并不明显。现在员工们更乐意接受新鲜的时代文化宣传。我们可以利用手机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给员工发送一些精心编制的能有利于提高安全意识的信息。在电脑或网络中建立公司安全网、安全QQ群。用喜闻乐见的真人真事、动漫、图片进行宣传沟通。同时可以解答一些安全问题。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 人性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人”的安全防范意识
人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安全工作的具体落实。“安全工作时时想,胜过领导天天讲”,从多年的现场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搞好安全工作,首要的前提与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对有可能发生的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提高劳动者安全防范意识,首先,抓好劳动者安全教育。良好生动的安全教育会在劳动者大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理论联系实际,多用反面教材,提高劳动者安全防范意识。其次,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安全生产的宣传是多方面的,应及时对生产中的好人好事进行报道,不断地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使员工认识到安全不仅是企业的事,更是自己的事,好的会受到表彰,不好就会受到制度的约束甚至惩罚,从而在工作中做到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要让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安全观,不仅仅是对劳动者自己负责,也是对自己的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坚决杜绝“员工经常违章干、干部看了已习惯、大家一起没看见”的思想。
3 落实“人性化”管理,强化制度建设,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强调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不是“讲人情”、弱化管理、粗放制约、不守原则,更不是把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当发现安全违章以后,没有指出其错误、没有说明它的危害或会造成的后果,还为其隐瞒事实,这就是“讲人情”。“讲人情”只会使安全管理工作恶性循环。 “人性化管理”是发现违章以后,告诉违章人员怎样做,这样做的危害,如何做会更好。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和遵章守纪是一致的,安全管理要严格,重要的是一个“格”字。“言有物而行有格”,这里的格就是标准、规格,就是我们制定的法律法规和各种管理制度。只要管理过程中不出“格”,怎么严都是值得肯定的。因此,安全生产管理要严格,一是要做好各种规章制度建设,二是要严格纠正生产中各种违章现象。“人性”与“生命”的终极意义就是“爱”,有句老话“严是爱、松是害”只有安全的工作,才会有健康的身体,有会让爱永恒。
4 安全生产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在基层,提高安全意识,搞好施工安全,本身也是每一名员工的职责。对安全管理工作危害最大的就是莫过于习惯性违章。所谓习惯性违章,是指那些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在“三违”中,违章指挥也时有发生。实际生产过程中,个别领导干部重任务、轻质量,重生产、轻安全,制定计划简单粗放,安排工作宏观粗糙,执行过程敷衍了事,解决问题经验教条。更有甚者,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不认真对待,有逆反心理,存在个人情绪。直接危及一线劳动者的生命安全。“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只有各级管理人员起模范带头作用,严格遵守企业各种管理制度,才能使广大劳动者心悦诚服。员工也会心中有一个定位,有一个方向,知道如何去安全作业,向谁去学习安全,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作用。。
5、人性化管理还要加强对职工工作环境的改善和身体健康的关注
现代西方企业,管理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颇具新意的观点,认为企业有两个上帝一个是顾客,另一个是员工。美国罗森布鲁斯旅游公司更是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大胆提出了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将其确定为企业的宗旨付诸实践,使该公司在短短的十余年时间便跻身于世界三大旅游公司的行列。国内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这样的认识,他们认为员工就是一个生产者、一个劳动者、一个受支配的对像,大多是形式上的口号、语言上的恭维,没有让其员工成为其企业的主人,没有意思到只有员工把企业真心视为自己的大家,那么他才能全心全意的付出,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西方人却已经意识到了员工的重要性,意识到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创造性的大小、素质的高低、凝聚力的强弱深刻影响着企业的效益和发展。
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员工把企业当成家,其中一方面就要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和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首先人在满足了物质基础的同时,更在意精神世界的改变,那么一个标准化的企业、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会成为员工精神世界的支点。
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在这方面就值得我们学习,也成为同行业企业的一个闪光点。
(1)从保障职工健康的角度,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公司为每位下井的职工,免费提供营养餐,保证下井人员的营养供给。(如下图)
工作人员健康一览表
开发食堂
井下作业工作餐发放站
(2) 在千尺井下这样坚苦的条件下,在每个中段修建了井下卫生间,使职工卫生条件明显改善。(附图)
(3)提升罐笼内设置了安全方便的手握环。(见下图)
(4)各个中段的巷道都定点设立了垃圾箱,使巷道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在侯罐和集中休息区域统一更换了高标准、高质量铁质座椅,在-467中段还修建了领导休息室和派班室。
在-707中段试验进行了“避险硐室”改造。这些都为职工工作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和潜在的长远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