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教育

时间:2023-09-20 18:23:4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科学素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科学素质教育

第1篇

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是中国教育逐步走向成熟的标志。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而科学素质又是文化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中学而言,科学素质包括科学观点、科学态度、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所以重视对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乃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自然,中学生要想成为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社会里一名合格的公民,无论他是一名生物学家还是一名普通百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即掌握必备的科学知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下面就谈谈中学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素质教育。

一、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在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应把重点放在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即课堂教学上去研究,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并从教材中提炼出科学的观点、方法及其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特点渗透科学素质教育。教材中生物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内容较多。例如为什么施肥过浓植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蛇的“功”与“过”,园艺上为啥常对侧枝加以取舍,就可以造成一定形状的树冠,ABO血型之间的输血关系等等,这些都是科学教育的素材,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而且要使学生明白,学好生物,掌握了生物的结构、生理以及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就能够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造福社会。教材中记述了不少科学发现的经过及科学家传记。例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探索夏天食物为什么容易变质的著名的科学实验,这就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平时只要细心观察、认真思索、勇于实验,就有可能发现自然界中的奥秘。这些内容不仅可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科学精神的熏陶。

二、发挥实验教学的特殊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教材中广泛地采用了过程模式和情景模式,通过加强实验和创设情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方法。

首先,教师可充分发挥实验的直观性、趣味性特点,利用课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等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兴味与情趣,从而对未认识或未充分认识的生物过程和现象有着直观的了解。其次在进行分组实验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要使其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用掌握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实验现象,最后总结出实验结果等一系列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诸如定性实验、解剖实验等基本方法。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分组实验外,课本上的“动动手”小实验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好材料,学生可以自己动脑动手独立完成,既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又有利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再次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实习,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有重要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要使学生懂得科学发现既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唯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才能使偶然变为必然。为此教师要从演示实验入手,借助于仪器、设备,用规范的语言、清晰的操作排除实验过程中的偶然性和次要的干扰因素,才能精确地发现规律,把握现象和事物的本质。另外,要鼓励学生勇于面对疑难,让学生懂得成功往往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获得的。通过实践使学生明白,观察与实验必须与科学思维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才能取得科学上的突破。这种科学素质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将有深远的意义。

三、把握课外活动的最当时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首先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丰富的科技知识。比如开设选修课和举办专题讲座,向学生介绍生物学的新技术与新成就、基因工程与人类的未来、环境与人类的未来、种植技术、仿生学成就等,观看科技成果展览以及参观、访问等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课堂上难以接触到的科技知识信息,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

其次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课外活动中可以得到充分应用。比如成立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教具及标本制作,校园植物调查,制作叶脉书签;无土栽培,嫁接试验,植物激素的应用;培养草履虫,采集和饲养水螅和蚯蚓,血型鉴定等。这些生物科技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们在这里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充分认识到实验、观察和科学思维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使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而且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明确:“在研究、实验和观察的时候,要力求不停留在事实的表面上。切勿变成事实的保管人,要洞悉事实发生的底蕴,要坚持不懈地寻求那些支配事实的规律。”(巴甫洛夫)

总之,寓科学素质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突出进展,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一方面要端正思想,明确任务,更重要的是尽快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这样,才能使科学素质教育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其目的。

第2篇

素质教育既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又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要求,一方面要克服“应试教育”的病症,把立足点回归到提高人的素质上;另一方面又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迅速进步,培养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素质教育是一项崭新的宏观工程,其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运行机制亟待深入研究。在进行素质教育时,应改进方法,注重实效,打破科研工作的神秘性,提倡普及性、实践性和实效性。

推进素质教育是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参与科研,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带头投入科研,要做到重点攻关广泛发动相结合。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从科学的角度,对素质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既然是一种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那么毫无疑问地需要一支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现实条件下,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班级,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主环节在课堂,而班级教育、学科课堂教学的直接施教者归根结底是教师。学生良好素质教育的形成,首先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来引导和示范。

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如何有效地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育人能力;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和道德情操的和谐统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为人师表,发挥人格力量的引导作用,树立奉献于教育、敬业爱岗、执著追求的师德风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不断创新师德建设的途径,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倡导以爱和责任为核心的高尚师德,引导广大教师以严谨笃学、自尊自律的态度教育每一个学生,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感染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提高教师的学习能力;未来的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另一面是终身学习,而且未来教育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并无绝对严格的界限,合格的教师必须终身学习;未来的师生关系并非单向传输而是双向交流关系,要求教师拥有渊博的学识,能面对学生各种方式、问题的对等交流。所以每个教师都有调整和更新知识结构的义务,即在知识结构上必须有整体性的迁移和结构性的转变,即质的飞跃,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根本特征,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可以派教师离岗进修,在师训部门和师范院校指导下在岗进修,可以在校内以老带新、师徒结对等等。但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在教育科研或教研部门指导下,教师积极参与有实际针对性的教育调查、专题研究、课题实验等。因此,实施素质教育,要用先进的教育和理念,同时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加大对教育科学的研究。建立和完善适合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以创造一个合理评价、公平竞争,充分体现自我价值的良好环境。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从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个根本出发,自觉在教学工作中推行素质教育。

总之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作者:任慧单位: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科学实验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当前教改的热点。素质教育不但要求教师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根据科学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可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思想品德、科学态度、学习方法、心理素质等。

一、着眼于三种能力

1.观察能力。不管是做演示实验,还是探究实验,教师都要提示学生观察什么、怎样观察,注意发现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然能提高观察能力,例如,在“长度的测量”一节中,教会学生使用任何一种测量仪器,观察清楚它的量程、最小刻度,以便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迅速读数。在讲“温度计使用”一节时,教师提出使用前观察什么?学生就很快答出观察温度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达到触类旁通。在讲课时,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如参照物的选择(树木向后退,月在云中穿等),有关热现象(冰箱门上的水珠、浴室玻璃上的水雾)等等。实验教学中,更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现象,从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是:了解实验的目的,会正确使用仪器,会设计实验,会进行操作,会做必要的记录,会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近几年来,我校积极开展学生实验和实验操作考查,学生积极参与,人人动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往学生作实验时不知所措、手拿着仪器就颤、操作慢的现象一去不返了。

3.分析、概括能力。科学的结论、规律很多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来的。所以通过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温度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演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看图,最后学生归纳概括出温度计使用时应该注意三点(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等到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仍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并进行分组实验测水温。

二、思想品德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与训练

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爱护公共财物和文明守纪。在实验中,有很多仪器参与实验,如不遵守实验室纪律和实验操作规程,就容易损坏或打破仪器,故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小心操作,爱护仪器。经过训练,学生形成了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每学期学校都有两三周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准备实验操作考试。这时,学生能整洁有秩序地进行实验,不用教师操心,也不会损坏仪器,科学实验中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如实地反映实验中的各种实验现象、事实、测量数据。当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上的论述不相符或测定的数据有偏差时,也不能随意更改,这就要求学生做到诚实。要认真分析、检查,找出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代的中学生智力正常,但少部分智力正常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差,没有信心,积极性不高。通过实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乐于、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有个别调皮的学生,其他科基础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教师应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上教台协助或做演示实验,他们成功了,教师就应在学生面前适当表扬他们。分组实验时,又让他们做小组长,发挥其长处。这样,他们就容易恢复自信心,觉得自己还有科学这科闪光点。这样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容易提高。

第4篇

[关键词]师范专科学校;钢琴教学;素质教育

作者简介:殷悦,女,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讲师。

一、师范专科学校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现状

随着当今人们功利性思想的泛滥,教育界也受到影响,钢琴教育也不例外,因此,钢琴教学中钢琴考级等成为了重点,而忽视了素质教育。

(一)教育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育界普遍的教育观念就是取得快速的进步,在钢琴的教学中也是如此。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学生进步的速度。因为,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都是经历过高考选拔的,也就意味着他们在进入师范专科院校之前已经历过了严格的钢琴演奏训练,有一定的钢琴演奏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就必然会重视他们是否有进步。所以,他们的教学过程也就成了无休止的高级曲目的演奏训练,忽视了基本功的重要性。这是在师范院校中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无意的沿袭,却对素质教育的开展产生阻碍。钢琴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钢琴演奏是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之上的。而音乐的欣赏教育绝对算是一种素质教育。但是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大多数是为了学生能够考级或者就业。这种功利性的思想导致学生完全为了应付考试而没有欣赏音乐。

(二)教师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在师范专科院校的教师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关注的就是学生的技能。在钢琴的教学中,教师自然也最关注学生的钢琴演奏技能。但是,师范专科院校的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不能只具备钢琴演奏技能。其次,在教师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教师对传统教学的沿袭。如今,随着教育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进行,都开始注重素质教育。然而,在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中,依然沿袭传统教学必然不能适应其发展。师范专科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未来是进入基础教育阶段任教,师范专科学校的教学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沿袭也会给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影响。最后,是所有高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师只顾自己的研究而对教学放松。在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中这种问题依然存在。教师在工作中对教学的放松就意味着连学生演奏技能都放松了,还何谈学生的素质培养。

(三)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是经历过高考的,所以在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中,选择钢琴专业很可能不是有学习钢琴的天赋或者有学习钢琴的兴趣。受功利性思想的影响,大多数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在高考前选择参加一些艺术类的考试。他们即使没有学习钢琴的天赋,也能够在高考前经过严格的训练通过艺术考试。高考在现在还处于“万人过独木桥”的状态,所以在高考前的钢琴训练的强度比较大,而且还是规定曲目的重复训练,比较枯燥无味。即使有学习钢琴兴趣的学生也会对钢琴训练产生反感。也有部分学生是从小对钢琴学习有兴趣,而且小有造诣。但是在经历了这些严格的训练之后他们也就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一些学生都是听从家长的安排。所以,在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很多是迫于无奈才学习钢琴的,并没有学习钢琴的兴趣和天赋。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一些专科学校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比较差,而且在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学习中,还存在许多对钢琴没有兴趣的学生。那么,这也就决定了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完全是为应付考试。

二、师范专科学校中素质教育的作用

(一)迎合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行,素质教育成为了现在教育界的主流。但是,这种号召似乎只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得到了响应。然而,教育无论在哪个阶段都要保持一致性。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把素质教育搞好了,但是在进入师范专科学校之后放弃,那么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就功亏一篑了。所以,我们提倡在师范专科院校中也要进行素质教育以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

(二)师范专科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实行之后,各个高校均开始了素质教育。学校的基本职能就是要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就是素质教育。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是哪个阶段、哪个学校都是“填鸭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下培养的学生基本是“高分低能”。然而,进入师范专科学校之后,考试成绩对教师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因此对教学也会比较放松。那么,学生学习处于完全的放松状态,连“高分”也没有了。学校的发展就是要靠人才培养来支撑,但是学校在这方面却表现出落后的局面,这必然会给学校的发展形成阻碍。所以,为了学校的良性发展,必须要进行素质教育。

(三)师范专科学校钢琴学习的需要

前文提到过,钢琴演奏的基础是音乐的欣赏。然而,音乐欣赏本来就是一种素质。试想,如果一个不懂得音乐欣赏的人又怎么能弹奏出美妙的曲子,而不会弹奏曲子又怎么学习钢琴演奏。钢琴在素质教育当中还包括钢琴基本功的训练,钢琴演奏是在熟练的基本功的基础上弹奏出来的。但是,由于功利性思想的冲击,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完全不顾这些,只是在教师引导下练习高级曲目。这种不注重素质教育的钢琴教学方式可以说是一种错误的教学方式。钢琴学习是音乐学习的一种,而音乐本身应该是纯净的。所以,欣赏音乐、演奏钢琴的人不能够有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以免对音乐欣赏和钢琴学习造成一种阻碍。

(四)学生发展的需求

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未来是要进入到教育领域。现在教育界的教学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不能脱离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观念才是人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先导,所以在师范专科学校的教育中就要给他们灌输素质教育的思想。当然,一些学生未必会进入到教育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教育就不需要素质教育。首先,素质教育中讲究德育教育,每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都离不开道德的约束。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想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当然离不开素质教育。

(五)避免教师对传统教学的沿袭

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沿袭,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结果就是学生为了考试、考级熟悉地掌握了各种高级曲目和考试曲目,但演奏水平没有提高,基本功被忽略。在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中避免传统教学方式的沿袭非常重要。所以,在师范专科学校中提倡素质教育来改变教师的观念,以避免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沿袭。

三、师范专科学校钢琴教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与“五育”相结合

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改革中,“五育”显得非常重要。师范专科学校就是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力量,所以,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应该与“五育”相结合。

(一)钢琴教学与德育相结合

人是社会中的人,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具备基本的道德规范。为了师范专科学校学生的发展,德育教育必须进行下去。而在钢琴的学习中德育也不可缺少。我们一再提到,钢琴演奏中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而音乐的欣赏也离不开道德。音乐本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但是没有基本的人生道德,根本就不会体会到其中正能量的存在。钢琴演奏也是各种情感的体现,没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怎么会将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出来。如果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将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传达给学生,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未来的教学也是无休止的、程序化的训练。

(二)钢琴教学与智育相结合

音乐可以净化人类的灵魂,可以使人变得明智。音乐要与智育相结合,即钢琴教学要与智育相结合。从心理学角度讲,音乐对人的影响非常大,一些音乐会对人的智力产生影响,智力的发展水平也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影响,尤其是钢琴演奏。智力发展水平高对音乐的体会能力就会比较强,体会能力是钢琴演奏的必备技能。智力发展水平高,手指的灵活性也会较高,钢琴演奏离不开手指的灵活性。所以,钢琴演奏与智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演奏理应与智育相结合。

(三)钢琴教学与体育相结合

“身体是一切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强健的身体,钢琴演奏就是空谈。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顾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钢琴的弹奏离不开一个健康的身体。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情况令人担忧,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钢琴演奏对手指灵活程度要求非常高,而体育锻炼也是提高手指灵活度的一种。体育锻炼能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对钢琴演奏的基本功提高有帮助。因此,必须与体育相结合进行钢琴教学。

(四)钢琴教学与美育相结合

美育在教学中主要表现在艺术上,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艺术欣赏。在钢琴教学中学会对音乐的欣赏,这是学习钢琴的必经之路。钢琴是音乐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这也就意味着学习钢琴演奏就是要学会表现艺术。在师范专科学校的钢琴教学中要与美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

(五)钢琴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

在当今社会,大学生群体中“爱劳动”的美德常被忽略,所以更要抓紧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对人勤劳思想的培养,没有勤劳肯干思想的驱动,许多事情都是空喊口号。所以,无论在哪里都不可以忽视劳动教学。师范专科学校的学生,未来会影响好几代人,所以不能丢弃“勤劳”的传统美德。

参考文献:

[1]初冠楠.浅析师范专科学校钢琴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音乐时空,2014,(11).

[2]钟莉华.师范专科学校钢琴教学现状调查与研究[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2).

第5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必要性;策略

初中生终于思想活跃、行为叛逆的青春期,对于外界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接受一些新的事物和思想,所以,在科学教学中,初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创建合适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以提高W生的知识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

一、从课堂教学来谈初中科学教育

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的比较困难,教师的教学效率也比较低。学案辅助的教学模式将引导、诱导、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方式来进行初中科学的教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辅佐为主,来体现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引导和学生主导下,来对教学进行统一。学案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给学生课前发放学案,来使得学生在课前能够对教材中的内容和知识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来解决学生对知识的困惑。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增强自我意识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感性认识

初中科学教学的方向也必须要让学生对事物有理理性的认识,以此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深度。但是,理性的基础和前提的感性认知,也就是说初中科学知识也是建立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之上展现出来的。因此,教学应该注意对学生感性思维的培养,通过观察能力的提高,实现感性认知能力的提升,以此推动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也就成为初中科学教学中必须要重视的教学方向,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不能跳开感性能力的培养,而直接将理性的科学规律直接灌输给学生。如在学习《日食和月食》时,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高学生感性认知的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策略,避开传统的开门见山的教学方法,暂时跳出课本的文字信息,而直接从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开始。具体来说,教师可以接着影像资料,通过投影仪,放映日食和月食的片段资料,但是不标明哪段是月食,哪段是日食,而是让学生观察之后,根据已有的对日食和月食的知识进行判断。然后教师在进入课文教学,阐述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及相关联系,最后再回到影像资料,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并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三、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为了保证学生真正的主动进行学习,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对学习有比较大的冲动,换言之,教师必须要通过合适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也必须要越来越多的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也就是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处于课堂主人翁的位置。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思想等需要和学生进行讨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原本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和无聊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为比较有意识的教学内容,将书本的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学往往更加能够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提升备课的质量

为了进一步保证现代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的重要性。备课可以让教师真正的做到有备无患。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科学的办法提升备课的质量,通过提升备课的质量来促进学生的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备课的时候,教师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学生要如何进行学习,同时还应该深入的进行思考,如何解决好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换言之,教师应该思考,在不断变换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对于可能存在的危机、学生可能的提问等,教师应该如何进行回答,才能够真正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现代素质教育对初中科学教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要求。在现代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学生平等的相处,多和学生进行沟通,多了解学生的内心的真实的想法,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要注意关注到学生内心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样现代初中科学教学质量才有保证。

综上所述,我国现如今基础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在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更新转变。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科学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地理顺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科学素质。通过改革,将学习方式多样化,才能获得初中科学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第6篇

(1)素质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我国的传统的重要内容是国学教育,而国学教育拥有多个内涵。不但重视德育教育,而且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知识,既注重实用性技能也就是文事教育,还重视武备。切和教育发展内在规律的国学教育,完全可以供我们当代教育学习借鉴。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教育具有主导型地位,六艺被视为标准。虽然六艺产生在封建社会,因历史文化因素有其自身局限性,但其表现的教育思想及理念是里程碑性的。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来看,高教发展的普遍趋势是大众化、普及化。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众多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而且在上世纪80年代后进入普及化阶段。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也飞速进入大众化甚至普及化阶段。同时,我们可以从中结语出三种主要趋势:一就是学历化教育制度的弊端必须得到纠正,全民终生学习思想观念必须得到倡导;二就是改变被动型受信体始终是学生的局面,努力使主动型发信体变成学习者;三就是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与社会连接”)组织,创建“学生与社会融合”体系,目的就是顺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高职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主要措施

2.1加强改进教育管理

(1)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施教育工作的过程中,真正尊重人的正常需要、发掘学生的多元化潜力,我们实施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也包括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2)前提是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理念,采用科学方法建立素质教育培养计划与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法。摒弃原来的职能束缚,创建素质教育培养工作的核心是直接实施责任人。(3)充分进行调查研究,搞好教育工作研究分析,对当前的学科设置和教学方法逐步进行完善。开设针对性强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知行合一。

2.2提高教师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可见教师作用是十分重大的。素质教育的成与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能够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华中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对10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访谈调查,许多优秀毕业生都谈到,具有责任心、使命感,治学严谨、工作认真,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师对他们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来源于教师的某一事或某一句话。对于高职类工科院校,第一,要让每个教师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员育人理念,每个教师都能主动投入到素质教育工作中去;第二,大力倡导师生开展实践性活动,让师生之间更多进行交流联系,同时让教师在课堂外也能发展自身优势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第三,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提升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与师德水平,让辅导员队伍成为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决定性因素。

2.3创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

第7篇

关键词:中学化学科学素质 科学意识

一、改变传统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是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前提

科学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科学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是每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科学素质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决不能把化学教学搞成仅为少数学生的升学服务,而大搞“题海战术”,走“应试教育”的老路,使学生负担过重,妨碍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并不是“齐步走”、“一刀切”或“扯平拉齐”,要承认学生的客观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作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一要保障优秀学生的正常发展,不能使他们处于“嗷嗷待哺”状态,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愿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二要提高中等学生的现有水平,让他们“吃好”,鼓励他们赶超优等生;三要加大转变后进生的力度。对后进生不能歧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由于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造成学习成绩上的暂时落后。作为化学教师应利用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以及化学趣味实验等有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

科学能力应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因为,从社会的生存和进步来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对具体科学概念的掌握,不论这些概念有多么重要。笔者认为,科学能力应是获取科学知识和探索科学新知识的能力,自然科学方法论是培养学生科学能力的依据,科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在科学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的,教师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组织学生学习各种科学知识,训练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一个属于能力范畴的概念,其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如有观察、思维、想象、实际操作和创造能力等,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注意以下五个方面的能力培养。

1、实验能力(包括观察能力)。观察与实验能力是科学能力的基本要素,是一种全面的综合能力,包含相当高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具体化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按一定的认知目的安排观察或实验的活动。②让学生独立地完成观察与实验。③使学生学会如何记录、分析、观察和实验所得的资料及数据,导出正确合理的结论并进行报告。

2、思维能力。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进行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进行碱金属族元素教学时,利用该族元素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特点,在已知钠元素的性质后,可以演绎推理出其他元素的性质,培养学生演绎思维能力。同时,利用它们具有不同的电子层数,又可以进行各元素性质的对比,找出它们性质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和分析能力等。

3、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的科学能力,是建立在观察、理解、思维、记忆等能力基础上的一种比较综合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它是多方面能力的综合。使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能独立地获得和探求新知识,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两个方面:①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②着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训练。

4、理解能力。理解能力能反映学生科学能力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学习、消化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范围和增大知识深度,以及提高自学能力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实际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应帮助学生和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能做到:①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产生的背景或实验条件和现象。②掌握所学化学概念和规律的确切含义,会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的原因。③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其他化学知识的联系、区别。④掌握所学的化学概念和规律的成立条件和应用范围,且会依据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解释作出正确的推断。

5、创造能力。人人都具有创造能力,只是程度高低不同而已,创造能力能通过教育和训练予以提高。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的核心,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教学实践中,应该有意识地使用创造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从而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②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性特点,培养学生善于对已知事物进行怀疑和再思考,能够打破习惯性思路,提出几种另外的解决问题的办法。③注意联想能力的培养。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能力。④注意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让他们有机会充分施展才能和创造性。

三、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第8篇

一、师范专科学校钢琴教学中存在的素质教育的问题

(一)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学生对钢琴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在钢琴课程中,忽视了学生对钢琴的兴趣程度,未意识到素质教育与钢琴弹奏技能之间的关系,学生的钢琴弹奏技能难以得到提高。教师忽视学生的艺术修养,只注重积累学生的表演经验,无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对钢琴艺术的兴趣,学生未真正了解钢琴音乐作品的内涵,在演奏的过程中不能抒发自己的情感,导致学生对钢琴弹奏技能的学生产生排斥心理。

(二)未正式其他学科对钢琴作品的重要性

钢琴作品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较多,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了解不够,导致学生在演奏较难的段落时出现问题。如,学生除了钢琴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学习曲式学、和声学等。钢琴乐谱的每一部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逻辑,这样才能将作者的思想通过钢琴弹奏技巧展示出来。学生通过学习其他与钢琴演奏有关的学科内容,有利于学生快速掌握乐曲的整体结构,了解乐曲的内涵,使演奏更加容易。教师在传授钢琴演奏技艺的同时要讲解与钢琴教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内容,提高钢琴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二、解决师范专科学校钢琴教学中素质教育问题的方法

(一)注重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现如今,大多数的钢琴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思路的影响,导致学生在钢琴教学课堂上缺乏主体地位。钢琴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素质教育贯穿到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钢琴教学是将钢琴的基础理论知识、作品体现的情感以及素质教育结合的过程,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所以不能忽视学生在钢琴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展示钢琴乐谱内涵的过程中,感受和领悟钢琴乐谱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教师在进行钢琴课程之前,需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素质教育。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之后,发现学生对钢琴的兴趣点,通过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传授钢琴基础理论知识,并且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教师要注重每个同学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对钢琴知识的热情,自主探索钢琴知识,提升钢琴弹奏技能,进而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

(三)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

教师陈旧的教学思想限制了素质教育在钢琴教学中的渗透,学生的实践经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降低。所以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学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思路,选取适合学生学习情况的教材。教师选取的教材涉及的范围要广,不能局限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者一个风格的钢琴作品,种类繁多的钢琴作品能够使学生在钢琴教学中体会到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钢琴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素质水平,可以在课堂上将表现相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钢琴曲目放在一起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

三、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在此背景下,认清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素质教育与内涵

素质教育理论虽然形成于20世纪,但其思想和理论精髓却是源远流长的,它是针对我国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现象而提出的。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 素质教育是推动个体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体潜力,力争使个体在教育活动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模式,它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素质极其重视。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素质教育必须要把德育放在第一位。思想政治素质决定着人才成长的性质和方向。首先,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它是科学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要求人们在观察问题时, 建立适度、联系、发展的观点。其次, 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体系。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要求当代学生掌握唯物史观, 能把问题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观察。最后, 能正确理解和把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思想道德教育既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更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并提供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科学无国界, 文化必交流, 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带来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就是要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同时也需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具备善于学习和吸收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具备学习和借鉴世界科学文化的优秀成果是当代人才应具有的素质。我们既要提升高校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上,加强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第三,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是身心健康。健康即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在心理健康领域,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渠道,使大学生在正确认知社会和生活现象上得到教育,同时开展适当的抗压力和挫折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抗压、抗挫折能力和生活环境转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教育机构开设心理咨询服务,通过心理疏导与沟通促使学生形成较为良好的身心成长。

第四, 具备良好的竞争能力与合作素质。经济全球化促使竞争无处不在。现代社会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竞争与合作并存, 在竞争不断加剧的同时, 合作的机会也日趋增多。大学生在应对竞争与合作问题的认识上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来加强对大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教育。

二、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相关性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高校素质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促进学院素质教育教学与管理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在充分把握高校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科学发展观与高校素质教育,我们可以得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首先,科学发展观和素质教育都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尊重人、肯定人,突出人的发展,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和个性,使人的发展尽可能达到至善程度。用“以人为本”的观念来指导教育工作,我们可以理解为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不能以“物”为本。人是发展的第一主体,也是终极目标,而非手段和工具。教育应该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素质教育本身要求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全民族素质。二者强调的都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体的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坚持观点的表现。因此,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始终围绕这个中心,要把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放在育人工作首位,大力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转变教育观念,推行体制改革,调整知识能力结构,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第10篇

一、着眼于三种能力

科学的结论、规律很多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概括出来的。所以通过实验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例如,在“温度计”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演示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看图,最后学生归纳概括出温度计使用时应该注意三点(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等到示数稳定后才能读数,读数时温度计要仍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并进行分组实验测水温。

二、思想品德和科学态度的培养与训练

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爱护公共财物和文明守纪。在实验中,有很多仪器参与实验,如不遵守实验室纪律和实验操作规程,就容易损坏或打破仪器,故每节课教师都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小心操作,爱护仪器。

经过训练,学生形成了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每学期学校都有两三周时间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准备实验操作考试。这时,学生能整洁有秩序地进行实验,不用教师操心,也不会损坏仪器,科学实验中要求认真、细致地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如实地反映实验中的各种实验现象、事实、测量数据。

当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上的论述不相符或测定的数据有偏差时,也不能随意更改,这就要求学生做到诚实。要认真分析、检查,找出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作风。

三、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代的中学生智力正常,但少部分智力正常的学生成绩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心理素质差,没有信心,积极性不高。通过实验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乐于、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有个别调皮的学生,其他科基础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强,教师应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让他们上教台协助或做演示实验,他们成功了,教师就应在学生面前适当表扬他们。

分组实验时,又让他们做小组长,发挥其长处。这样,他们就容易恢复自信心,觉得自己还有科学这科闪光点。这样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容易提高。在实验操作培训和考核前,有部分学生考试怯场,做实验时怕教师看着,经过多次的培训和考核后,全部学生克服了以前的怯场心理,试验时发挥自如。

本文作者:邹媚 单位:永嘉县西溪中学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观察技术,科学思维

 

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技术的创新,往往能推动科学的快速发展。在小学科学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创新观察技术,推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观察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手段,人们通常直接运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皮肤)等感觉器官观察世界。但人类的感觉功能是有局限的,人的感官能够直接观察到的只是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更多的未知世界需要不断的创新观察技术去感知。

一、借助媒介观察

有些现象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为了将现象直接的展现出来,教师通常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采用借助媒介达到将不可视的现象可视化的目的。

气体观察方面:如空气是怎样流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红旗、烟雾、尘土、小纸片等可视的物体将空气的流动变化展现出来。再如,空气的热胀冷缩,通常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观察:在烧瓶上塞紧一个带玻璃导管的塞子,导管内滴一滴水,然后用手捂住烧瓶,这样就可以借助观察导管内水的移动变化来推测烧瓶内空气热胀冷缩的变化。声波的实质是物体振动的传播,而声波在空气中的观察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竖放大鼓,在离大鼓的另一面大约距离40厘米的地方悬挂一排平行鼓面的细纸条,当敲击大鼓时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就可以观察到纸条随之振动。从而证明当鼓面振动的时候,会带动邻近鼓面的空气振动,通过振动的传播,又使得纸条发生振动。

液体观察方面:水是怎样流动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适量的树叶、锯末等轻小的物体放入水中,借助对这种轻小物体的观察来推测水的流动变化。在科学课中,水的对流现象通常借助锯末观察。

物质的溶解方面:如盐在水中是怎样逐步溶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观察高锰酸钾的溶解过程来类比推理盐的溶解过程。

光的观察方面:光在空气中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在课堂中如何直观的让学生看到呢?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激光笔照射在黑板上我们只能看到一个红点,教师可以借助一个装满烟雾的透明瓶子,让激光通过这个瓶子,学生就会看到一段直的红光。

二、借助工具观察

有的物体(或现象)用感官是不能(或不易)仔细观察到的,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

1、利用工具直接观察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一种不可见光, 1800年,威廉·赫胥尔正是利用棱镜和温度计对太阳光谱做了实验,发现了红外线的存在;紫外线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到400nm辐射的总称, 1801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利用含有溴化银的照相底片发现在日光光谱的紫端外侧一段能够使底片感光,从而发现了紫外线的存在。

2、“改变”观察对象的大小

有的观察对象太小了,或太大了,都不适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工具,使之能观察到一个合适大小的“像”。例如,利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很多细部特征,望远镜也可以使远处的物体放大,而更小的细菌则需要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再如,地球是球体,现在已经是人类的共识,但认识到这一点,人类花了漫长的时间,寻找了很多的证据来证明。造成认识到地球是球体需要漫长时间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就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对于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物体,没有一个人能够在地球上看到她的全貌。随着观察技术的创新,假如采用杨利伟在环地球轨道上对地球拍摄的照片或录象(我们观察到了一个“缩小”的地球)观察,就能直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3、“改变”观察对象变化的速度

有的现象变化速度太快或太慢,也不适宜学生观察。例如在《声音的变化》一课中,为了比较粗弦振动快,还是细弦振动快,学生进行仔细的观察(目的是研究音高的高低和振动快慢之间的关系)。但是弦振动的太快了,肉眼很难进行客观比较,学生也很难形成共识。这时素质教育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假如我们能采用高速摄象机将粗弦和细弦的振动同时拍摄下来,然后放慢若干倍数观察,就能清楚的比较出它们的振动速度的快慢。

再如,花儿的开放速度一般是很慢的,要想在课中观察一朵花真实的开放过程是不可能的。但是借助摄象机,就成为了现实。我们只要将一朵花采用慢速拍摄,快速播放的办法,就能清晰的观察到花开放的过程了。

4、“改变”观察对象变化的强度

鼓面的振动用肉眼不易观察,假如在鼓面上放置米、沙子等一些细小的物体,就能将这一现象放大;同样的,音叉的振动用肉眼也不易仔细观察,假如将振动的音叉头部部分的放入水中,就能观察到溅起的水花和荡起的波纹。在观察固体振动实验中,通常还可以借助一杯水,通过观察平静水面的变化来发现物体振动的变化。

在科学课中,教师要使学生内化并形成遇到类似观察难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观察技术的不断创新。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还能帮助学生揭开一个未知的世界,这种全新的领域开拓,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作用是很大的。

第12篇

人文素质教育是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是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人文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缺少灵魂的教育。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用专业知识教育大学生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而道德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基础部分。培养出具备优良的品德、坚强的意志、高度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是高校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目标。而人文道德素质只有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养成,任何急功近利的说教式的教育都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学校要调动各方面力量,包括教师、管理者和服务者,营造出整体优化的育人大环境,近朱者赤,学生长期置身于具有良好校风学风、高雅的文化品味、浓郁的人文气息的环境中,耳濡目染,才能成为具有较高人文道德素质的人才。高校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重知识轻素质是目前高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多数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不够重视,甚至认为这个问题与专业课教学无关。然而,大学教育中,专业课程的教学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如果把这部分教学处理成单纯的专业知识教学,不与人文道德素质教育融合起来,我们就会失去赋予学生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很多机会和时间,人文道德素质教育就难以深入而持久。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是高校教学人员的主体,如果不对他们的教学过程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予以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势必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是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论述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的问题。

二、生命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重视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生命科学领域辉煌的成就及其对人类的贡献。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20世纪下半叶以来,人类在生命科学及其应用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1978年,英国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引发了世人的普遍关注;1985年,人类实现了对DNA碱基配对测序的自动化,标志着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成熟;1997年,克隆羊多莉出世,使得克隆人开始变得可能;1998年,科学家成功分离出了人体胚胎干细胞,使人类生命科学技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1999-2001年,科学家们成功地从成年人体内分离出干细胞,并找到了培养方法,使得人体脏器的再生不再是梦;2001年,人类基因组序列草图发表,表明生命科学技术开始向解读人类生命天书的方向挺进;2004年,人类基因组序列图正式完成并公布,其精确度高于99%,进一步宣示了人类生命科学技术的辉煌[2]。生命科学在解决食品、疾病和健康等问题上已经并将继续发挥重大的作用。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生命科学研究及其技术进展为未来人类解决可再生能源、可再生的生物材料等方面还将做出重要的贡献。生命科学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如美国一位科学家所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科学领域在为人类谋福利和在基本知识的积累上有像目前生命科学那样的广阔前景[3]。在某种意义上,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或者专业人才正在扮演着上帝的角色:他们不仅通过器官移植改变了某些器质性疾病无法治愈的窘境,还通过转基因技术创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物种。

2.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带给人类困惑和灾难。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生命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是如此。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不止一次地证明: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越发展,它的正负作用也都越来越大[4]。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健康、富庶和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问题甚至灾难,生命科学技术正在对人类伦理和法理学带来新的挑战。例如,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以及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将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在不久的将来,医学很有可能依照每个人的基因特点对因下药。但人类基因组研究也对社会伦理和法律问题带来了冲击,基因技术滥用很可能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通过基因技术制造怪物将破坏人类原有的生态平衡,克隆动物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威胁,一些动物的天性将会被人为的改变。基因技术一旦被滥用,人类的伦理和法律就会变得苍白无力甚至不复存在。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生命科技犯罪已经受到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生命科技犯罪是指利用现代生命科学技术所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或者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生命社会关系等重大后果的一系列行为及与其他生命科学技术的利用有关的各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的总称,例如制造基因武器或生物病毒等。生命科技犯罪作为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滥用,严重背离了生命科技发展本应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基本宗旨。以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为例,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使某些疾病的医治成为可能,带给了类健康和长寿,但同时引发的人体器官买卖等问题又使人类面临很多困境。

3.加强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人文道德素质教育意义重大。生命科学研究的动力来自于多方面的价值目标,包括学术价值目标、经济价值目标、道德价值目标、美学价值目标等。道德价值目标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价值目标之一。历史告诉我们,科学工作者只有明确其科研道德价值,以造福人民为己任,以维护和增进人类的和谐发展为导向,其工作才能真正造福于人类。因此,专业人才的科学良心事关重大,因为他们所具有的特殊的知识背景使其在知识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因此他们更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将促使其对研究成果的应用所带来或者可能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后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一旦意识到专业研究成果会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就应当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上文所述,生命科学的确已经带给人类很多的隐患和威胁,而掌握生命科学技术的专业人本身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会对此产生重大的影响。目前我国综合性大学多数都有生命科学专业,生命科学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生命科学专业人才过程中注重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观,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增强利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生命科学研究高度发展的时代就显得更加重要。

三、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生命学科虽然被归属于理科范畴,似乎不具备人文色彩,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生命科学研究的终极目的,从这点出发,生命科学是具有人文色彩的,随着人类对生命科学现象、原理的深入研究,人文色彩在这一领域必将越来越得到彰显。下面笔者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生命科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道德素质教育。

1.提高专业教师的人文道德素质,运用教师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所谓人格是人的能力特征和品德特征的总和。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终生的。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依据,任何章程和纲领,任何人为的管理机构,无论他们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没有教师给学生以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品格中的真正教育是不可能的。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所以,教师在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是不是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不是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教师能不能为科学献身,有没有对科学的极大的热情、独到的见解与创新的思想,敢不敢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向陈旧的学说挑战,其实大学生看得很清楚。教师的学识、为人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大学专业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道德素质。

2.充分发挥科学家的典型事迹和科学史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生命科学史不仅包含着科学家的天才智慧,更为感人的是科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高尚的社会责任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科学家对青年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课程内容中穿插一些科学发现的历史,向学生揭示自然奥秘是如何被揭开的过程,会极大地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锻炼正确的思维方法。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伟大的科学家对青年的无限魅力是我们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宝贵教材。在生命科学的发展史上,涌现出的许多著名科学家,他们不仅创造了造福于人类的科学成就,而且他们的崇高思想、高尚品质、求实精神也教育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孟德尔、摩尔根在经典遗传学上的贡献,我国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袁隆平两系杂交水稻法这些典型史实和典型人物,处处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社会和谐发展的追求。由此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人类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追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3.结合社会问题,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生命科学的研究,在涉及到人类健康发展的科学实验中,还应考虑它的技术手段和成果是否给人类带来危害,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制定和完善准则规范是重要的,而科研工作者和专业人才本身的道德自律也是重要的制约机制。科研工作者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界限,人类有能力驾驭和引导技术向需要的方向发展,然而人类现在掌握的知识,已经赋予人类几乎摆布自然的本领,因此必须谨慎小心地衡量各种技术抉择是否合乎需要,这种强大的力量必须用于高尚的目的[5]。教师要在专业课课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能简单的说教,而是要结合实际的社会问题,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生命科学造假、相关的学术腐败问题,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严重影响专业人才的社会声誉的大问题。在2006年12月,《科学》杂志的编辑们评出了年度科学欺诈事件韩国科学家黄禹锡和其研究小组伪造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这一事件动摇了科学大厦的诚实根基。在讲授干细胞研究进展时,可以穿插这一事件,教育学生在治学中要有高尚的学术品格,这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就是直接损害学术品格,瓦解学术研究,导致学术泡沫化和无谓地消耗人力物力的可怕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