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综合电力技术

综合电力技术

时间:2023-09-20 18:23: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电力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合电力技术

第1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实验;综合实验平台;创新性

电力电子技术在全世界范围都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学科,是新能源并网和电能质量研究的关键技术,是发配电系统的核心,也是电气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和技能。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既涉及电力工程知识、又涉及电子和计算机知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目前,在智能电网、节能、电磁兼容等方面大量应用,要求学生能根据千变万化的需求和实践设计解决方案,熟练掌握其非线性的特征及应用。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都依托实验平台进行,基本上只设置演示性或验证性实验,真正动手设计、搭建、调试电路的机会并不多,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1]。

1 传统实验存在的问题

开展实验,需有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平台支持,实验的开设和设备的选择要做到“两个结合”[2]。一方面,实验要结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实验要结合工程实践,避免和工程实践脱节[3]。但目前高校开设的电力电子实验普遍存在着实验与理论结合不紧密、实验与生产实践脱节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传统的电力电子实验与实验平台相结合的问题。传统的电力电子元器件、整流逆变电路等有具体形象[4]、易于被学生接受,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基本实现模块化封装。因此实验平台的设计,既要兼顾传统元器件的形态,又要突出相关模块的应用与实践。

(2)如何开展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让学生从硬、软件上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知识。从硬件平台上看,当前的实验只是“静态”地向学生介绍电路工作过程,而没有让学生参与到电路原件分析、电路拓扑分析和动态工作过程分析,在仿真与模拟实验方面更是空白。按照研究的理念,学生应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这需要有良好的实验平台作为支撑。

(3)如何将新技术融入实验中。电力电子技术向着高度的模块化、集成化以及应用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智能电网、节能、电磁兼容等技术推动着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因此,实验平台的设计应比较先进而且留有升级和进一步扩展的接口。

2 可视灵活的综合实验平台

在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建设之前,我院电力电子实验室的设备比较陈旧。针对该情况,在深入研究电力电子技术实现原理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考虑到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构建了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平台。

综合实验平台主要由PC机、MCL系列电力电子试验台、拓展板、测量设备等组成(如图1所示)。整个综合平台采用标准化的模块结构,PC机可通过数据线与实验台相连,PC机运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管理软件和EWB仿真软件。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模块的自由组合、拓展板设计来完成实验电路的搭建和调试。综合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实验室建设规模灵活地配置实验台的数目,主要包括:

(1)信号电源。经过过流、过压、漏电等保护电路,再分别通过调压、变压、稳压电路得到的交流可调电源、多路直流稳压电源及斩波信号源、逆变信号源、同步信号源等,为不同的实验电路提供不同的电源信号。

(2)实验电路部分根据不同的电力电子器件及不同的电力变换电路。分别设计了不同的相对独立的实验单元挂箱。各实验单元电路原理清晰、可操作性强、效果直观。

(3)类型齐全的电力电子元器件,可以进行GTR,MOSFET,IGBT,GTO的开关特性及其驱动电路、缓冲和保护电路相关实验。

(4)直流电动机、发电机模块。在进行直流调速系统实验时,除可用常规的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PID调节器进行控制外,还可和计算机相连,由上位机进行数字控制,并采集转速曲线和电流反馈信号,通过计算机对调速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节,对转速等动态波形进行分析。

(5)实验台对PC以及其他拓展板的各种标准化接口。

(6)数字仪表、开关和按钮等辅助设备。

综合实验平台有以下主要特点:

(1)设备齐全,包括常规的电力电子元器件,配备了电机、变压器和电路拓扑等模型,还可以在PC机上自行仿真电路并将虚拟模块信号传送到实验台。学生可以自行设计电路模块,并使相关模块与平台相连,提高动手能力。

(2)PC机上可利用EWB等软件设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许多电力电子电路仿真实验,如单相/三相晶闸管相控整流电路、电容滤波不可控整流电路、DC-DC升/降压电路等。

(3)实现实验台与PC机、拓展板的标准化数据通讯,方便教学实验,避免以往实验存在电力电子元器件、电路拓扑不易修改的问题。

(4)配有各种信号灯及音响,提醒实验的学生注意当前的实验运行情况,保证接错线时不会损坏平台,解决了实验设备容易损坏而不敢让学生动手实验的问题。

3 实验管理

如何进行电力电子实验是难点和重点,当前的电力电子实验把重点放在讲解理想元器件在理想信号下的标准工作过程,仅简单地重现了理论课的内容,既锻炼不了学生的实验能力,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这种问题,应用实验管理软件,存放着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过程,可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的设计。

将实验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4类实验,形成递进的实验层次。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时的安排和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其中的模块进行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从简单的实验开始,逐步提高自己能力。

(1)验证性实验包括传统的实物元器件电路实验和虚拟仪器实验。学生选择实验项目并根据指导书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实验。主要目标是掌握各种典型电能变

(下转页)

(上接页)

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及定量计算。

(2)设计性实验是在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和基础上,由学生自行设计测试设备参数及其特性。主要目的是掌握故障问题的分析和定位,熟悉电力电子学的诸多问题。

(3)综合性实验设计提供按行业细分的实验方向,供学生选择,跟踪教师的各类研究方向并进行设计。根据我院的情况,与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相关的课题组方向包括高压直流输电即保护控制技术、电力系统优化与控制、高性能电力拖动及电能质量监控、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电机及其控制理论。实现实验与实际问题的结合、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4)创新性实验设计。实验室是课程设计过程中实践环节实现的地方,配合课程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方案,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参考我院相关教师所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创新性实验设计。

4 整体效果分析

针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发展的需要,构造了综合性实验平台,该平台在包含常规电力电子实验的基础上,提供标准化接口扩展实验。实验平台同时也向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学生研究项目(SRP项目)等实验开放,克服了以往SRP项目存在因设备不足导致计划无法验证和实践等问题。

从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综合平台的性能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以更好地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的实验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 胡少强,王智东,林声宏.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仿真综合性实验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81-82.

[2] 王智东,梁灼勇,王钢.电气工程专业微机及网络通信实验支撑平台[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0,22(4):151-156.

第2篇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创新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09-02

《电力电子技术》是本校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9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电力电子技术跨“电力”、“电子”和“控制”3个领域,是“弱电子”对“强电力”实现控制的桥梁和纽带。该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很多概念和方法必须通过实践环节才能较好地领会和掌握。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验教学非常重要。实验教学对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工程实践中,该课程始终呈现高速发展趋势,不断有新的器件、新的电路拓扑结构与新的控制方法问世。这些因素决定了对该课程的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学改革背景

目前我院在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环节中仍在使用某公司的“TKDD一1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经过多年使用,器件老化,存在如下问题:

1.故障率高,烧坏设备的情况经常出现,如直流斩波电路的MOSFET管子经常烧坏,概率几乎达到100%,做完一组下一组几乎没法做,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的晶闸管也有类似情况。

2.实验数据与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很大,严重影响了实验效果,如控制角α的调整范围很窄,无法实现逆变,这些实验参数厂家也无法完全修复。

3.能做的实验数量少,而且多数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实验结果,学习兴趣不大。

4.现有的实验设备是模块化、封闭的实验箱,学生在上面进行接线、用示波器观察波形,测试数据,能够理解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原理和工作过程,但是对电力电子实际元器件电路缺乏直观的认识,也缺乏个人发挥空间。

5.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面临硬件电路制作无从下手的局面,所以必须进行前期积累,掌握基本的硬件电路制作方法,为以后毕业设计制作综合性电路打下基础。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

1.保留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初级阶段,学生刚接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对实验设备和仪器还很陌生,此时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通过教师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对学生掌握实验设备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强电实验中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以及进行规范操作很有好处。

需要根据现有设备的情况以及该实验课程特点,确定3个验证性实验,最好包括整流、斩波、调压、逆变四个基本电路拓扑。

2.开展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学生熟悉常用电力电子仿真软件的使用、常用的元器件及选型、掌握高频变压器的绕制、高频电感的制作、熟悉电路原理图绘制、熟悉电路板布线及制作、掌握常用的硬件电路调试方法,最后完成电力电子电路制作的完整工艺流程。

根据学生的情况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欠缺电路制作经验的学生选作教师提供的课题;

第二个层次:有基础的学生可以自主设计产品。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可自行查阅资料,购买元器件,设计、焊接和调试电路。学生在采购元器件的过程中了解了元件的参数和特性,在调试过程中学会了使用示波器等设备,培养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因材施教,为学生的自由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且可以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同时还开发了学生的潜力,为学校组织广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比赛、三菱自动化杯等培养人才。

三、具体的实施方案与方法

该实验课总共16个学时,其中一部分为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另外的学时作为综合创新性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电力电子实际电路的制作和调试,每组(2~3人)上交一个电路作为考核依据,并每人提交综合创新性实验报告一份。学生需要完成以下工作:原理电路仿真、电路拓扑确定、元器件参数计算及选型、元器件清单列表、高频变压器绕制或者电感绕制、原理图绘制、电路板布线、电路焊接、电路调试,从而掌握电力电子电路制作的完整过程。

1.2013―2014年第1学期在11自动化A、B班做过初步尝试,已经采用其中的8个学时做了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学生能够初步掌握高频变压器的绕制,接近60%的同学能够焊接并调试出开关电源(输入85~220V,单输出或者双输出10~24V)电路,11自动化B接近80%,初步达到目的,但仍然存在如下关键问题:因为输入电压过高的原因,出于安全性考虑,所有的电路调试都是老师在场进行调试的,学生没有掌握硬件电路调试的要点,这是下一步必须改善的地方;

2.2014―2015年第1学期实施方案:在12自动化3个班进一步开展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合理确定题目,降低输入电压要求,实现36V以下安全电压输入,目标是实现90%以上的学生能自主绕制高频变压器或者高频电感、焊接、调试电路,并且形成积累,为相关学科竞赛培养和物色人才。

3.2015―2016年第1学期实施方案:在13自动化1个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班进一步开展综合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在前两轮改革的基础上,可以增加题目的数量,优化题目的内涵,目标是学生的作品可以参加学科竞赛。

四、实施案例

在全世界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高效节能的高频开关电源具有广阔的市场,高频化、高效率、小型化和绿色化是高频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针对本校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制作小功率辅助开关电源,输入为36V直流电,输出为5V直流电,选用PI公司的DPA-Switch系列,基于PI Expert v9.0进行电路设计。

1.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纸。设计的DC/DC 5V高频开关电源以DPA422为核心控制芯片,将220 V高频MOSFET与全部控制和故障保护电路集成在一起的单片IC,具有较宽的直流电压输入范围(16 VDC至75 VDC),开关频率可选300/400 kHz。高频开关电源原理图如图1所示,PCB图纸如图2所示。

2.电路制作和调试。高频变压器的绕制是整个硬件电路制作的关键环节。图3是高频变压器绕制的电特性原理图。分为初级绕组、次级绕组和偏置绕组。图4是输出电压的测试结果。

五、结论

本教学改革以11级、12级、13级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为教学改革的对象,完成电力电子电路制作的完整工艺流程。为学校组织广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型学科竞赛培养人才,促进我院工科类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根据这几年带毕业设计的经验,很多学生到大四都无法独立进行硬件电路制作,只是停留在简单的电装实习阶段,所以一到毕业设计,遇到综合性较强的硬件制作,根本无法下手。通过此训练,这种情况将会得到较大改善。

参考文献

[1]邢岩,刘建宏,龚春英,等.科研推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5).

第3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TL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50-02

就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电力工程技术发展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电力工程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由于电力工程技术自身所具有的复杂性特征,以及电力工程领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难点和问题,影响着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尽快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和解决。基于此,本文将针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所面对的难点及其相应的应对策略展开分析与探究。

1 做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无论在“质”还是“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由于电力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工程量大、工种复杂等特点,也决定了电力工程建设所涉及的技术门类较多,这也就给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电力工程技术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力工程投入使用后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也关系着电力工程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否得到实现,因此,做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不仅对于保障施工安全、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电力工程的长远价值的发挥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2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主要难点

2.1 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是一项包含多方面管理内容的综合性管理工作,其所设计的范围涵盖电力工程由设计规划到竣工验收的整个流程,同时对于电力工程投入使用以后的管理工作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综合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然而,从当前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许多技术管理人员缺乏对综合管理的重视,缺少对综合管理措施与方法的有效应用,使得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缺乏综合性,整体管理水平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这也不利于电力工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有效运用。

2.2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监管缺位

在当前一些电力工程项目当中由于缺乏对技术管理工作应用的重视,导致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管,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由于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较大,涵盖内容复杂多样,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投入,才能够满足实际的工作需求,而多数情况下,工程项目方常常为了节约成本,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资源配置上十分不足,在整个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难以实现行之有效的全面监管,导致技术漏洞不能够被及时发现并予以解决,这也给工程建设施工及后续投入运行埋下了质量与安全隐患。此外,我国电力工程技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当前仍面临着一系列技术漏洞和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也是造成监管效力不足的另一个原因。

2.3 管理人员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是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的载体,他们的专业水平直接决定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许多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水平。这一问题导致实际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各种技术管理失误,并且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各种违法规定的行为,给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带来不良影响。电力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给技术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会最终会影响电力工程施工顺利进行,影响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2.4 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优劣,并非体现在监管制度的完善性、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等方面,而应该是体现在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效果上,如果管理工作无法得到充分有效的落实,其他各方面水平无论如何提升也只是纸上谈兵。然而目前我国一些电力企业为了节约工程建设成本,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略长远利益,从技术管理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中减少开支,这也造成了许多技术管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而部分管理人员由于责任意识淡薄,在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缺乏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使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无法发挥出工程技术管理应有的实效。

3 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着力加强并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的水平

针对以往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综合管理水平不足的问题,电力企业首先要加强对综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管理意识,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综合管理知识与技术的培训,提高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运用综合管理手段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对管理流程的创新与完善,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而全面提高电力工程技术综合管理的水平,通过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来全面提升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保障电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电力工程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3.2 强化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质量提升离不开有效的监管予以保证,针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涉及范围广范、内容繁杂等特点,电力企业应加强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资源的投入,结合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制定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保障技术管理过程中监管工作能够全面有效的开展,针对电力工程建设中的各个环节及流程,做好对各项技术内容的管理,以及时发现电力工程技术漏洞与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减少质量及安全隐患的产生。

3.3 加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要实现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强工作队伍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管理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与专业化水平,直接决定着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质量。因此,电力企业要着力加强对技术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定期对技术管理人员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帮助管理人员及时更新管理知识与技能,着力培养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才。此外,还要加强外部人才的引进,吸收更多掌握现代化管理技术,并拥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新鲜血液补充到电力企业自身工作队伍当中,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为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3.4 抓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落实环节

电力企业在将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时应当注重通过管理目标的实现促进技术能力的有效发展。在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过程中,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应当从技术管理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大量的技术管理实践对电力工程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等内容进行合理的管,在提升电力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同时也能促使电力工程技术管理能够真正落实到实处并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

4 结 语

本文首先对电力工程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之后当前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所存在主要问题与难点展开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其相应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本文能够对我国电力工程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乔志刚.关于电力工程施工中技术管理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7).

第4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20-0000-01

随着电力企业技术不断的创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而且我国的电力在技术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为国家电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社会不断前进的今天,电力企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对于变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已经有不少成熟技术应用到电力企业当中。为电力企业创造出很多的经济价值。

一、综合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

经过我们国家电力企业的积极努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工作,已经开发出了相当多的成熟技术,从最开始阶段的半自动交流高压自动重合器再到变电站刀闸自动闭合系统,而且还研发出了结合信息系统计算机为主要操控的信息采集中心系统。在气体绝缘变电站的设计上已经具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并且创新变电站综合管理数据平台,对于变电站整体情况实现无人监控。随着电力企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中,越来越多的技术被融入到变电站当中,正是由于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技术被广泛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才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加大的推动了电力企业的可靠运行,而且在输送电方面更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电力企业变电站整体实力,促进了企业与客户的关系,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且电力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管理水平,让更多的电力技术得以发展创新,为电力企业的明天做出了非常可靠的运行机制。

二、现阶段变电站研发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阶段电力企业当中,产品研发中心还是存在着很大研发误区,在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时候,总是按照以输送电稳定的标准作为设计思路的标准。但是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来看,导致变电站输送电的不稳定的主要原因造成的突发性断电,不是变电站本身的问题,而是在电力企业当中安排的规章制度断电,也就是定期维护变电站输送线路时断电,所以只有在非检查期间的断电发生,该技术才会被启动并应用起来。所以研发稳定供电技术,只能作为备用技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段内都不会起到作用,可以说是一种保障性技术,但不应该作为主要研发的方向来做。这样就能浪费企业的大量资金以及人力物力。应该以能够为变电站提高综合性能方面为主要研发方向。

三、电力企业内部各自为战现象

在电力系统综合化办公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工作相当不协调,每个部门都是负责本部门内部的问题,呈现各扫门前雪的状态,对于一个系统内的其他部门的问题技术从来都不进行有效的沟通,每个负责人却只对其上级负责,既是平级部门也相互不做技术交流。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眼高于顶。只负责技术研发,对于现场的工作人员的技术不削一顾,造成极端矛盾化的产生。所以在技术研发方面只能依靠上级的意见,书本上的指导。没有自主开发的能力,缺乏实际现场的实际情况的了解,造成了研发稳定技术为主要课题的方向。也可以说的严重一些,除了这一方面验房中心真的不知道在研发什么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省份的电力企业都很严重。

四、设备更新换代不能准确衔接

在一些省份的电力企业研发中心,在研发出一种新型产品后,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性试验,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立即投入变电站当中使用,造成原有的设备还没有服役完毕,就要更换,而且由于很多单元性技术,由于不能够符合原有老系统有效的对接,造成很长时间内的调试。给点力企业带来了非常大的隐患性麻烦。而且老设备淘汰后就成为废铁一样。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在综合系统设计方面,由于各部门的协调不好,本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衔接不畅,由于新技术的性能非常高,但是附属设备并没有提升。造成大马拉小车的状态,而且有些信息设备在反馈采集方面,由于线路还是老线路,数据丢失,信息采集不完全时有发生。虽然是技术革新,但是从客观的角度来看,这跟一些领导的面子技术,伪政绩有很大的关联。不能从全面性来考量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制图片面性的利益价值。这是不健康的自由发展。

五、电力企业研发中的误区

电力企业在综合自动化系统研发的时候,急功近利的表现非常严重。而且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是表现出了一种企业价值超越一切的思想,只注重开发的产品的价值,无视产品在实际应用中起到的作用。在阶段性配合上的问题,这也造成了研发部门出现一个误区,认为只要符合领导的意思,就是最大的成绩。而且当产品研发出来后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只作一些企业内部的检测性试验就投入到相关设备当中去了,这给研发造成了极不稳定的因素。这不仅仅是研发的问题,也是企业领导的管理方法不正确,指引方向出现了偏差,都是一厢情愿的研发产品,让整个系统为新产品去适应,去改变,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然而还有些地方性电力企业乐此不疲。

电力企业的研发,是保证国家电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从社会的负责人的出发点研发的,不是根据某个人的思想研发的,而且研发部门必须独立出来,各部门之间要充分的合作保证产品的可靠性,要从本质上改变这一现状,要本着以全局发展观的态度搞研发工作。

参考文献:

[1]刘琳霞.DSP技术在电力参数测量中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2):115-116.

[2]丁书文.电力系统微机型自动装置[J].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8.

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

0 概述

电力综合数据网对电力系统高效运作有着不可预见的推动作用,正如电力是国民发展的能源基础行业,电力综合数据网管理也是架构信息化电力系统管理的基础平台。电力综合数据网虽然优点突出,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为推动电力系统高效、有序运行,探讨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成为电动系统设备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 电力综合数据网的特点

电力综合数据网由两个独立的数据网络构成――电力调度数据网和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电力综合数据网络是为电力行业的信息化管理而服务的传输网络。主要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1 网络覆盖广

随着电力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企业应用各类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日常生产管理,而综合数据网作为信息化业务的基础平台,覆盖电力系统所有厂站、营业收费厅、办公楼等生产营业场所。

1.2 设备管理智能化

由于电力综合数据网的设备化管理,管理人员通过设备性能参数的变化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有故障发生时,系统设备能够及时给出预警信号,方便设备维护人员尽快做出相应的措施。

1.3 网络运维要求高

电力综合数据网对电力系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且优点突出,但由于其承载了不同安全等级的信息系统业务,网络安全性对于数据网的运行至关重要,需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络安全性。此外,综合数据网全网规模庞大,涉及范围大且不易轻易更改,一旦内部人员的操作失误,某一个小范围的变动都有可能引起全网瘫痪。因此,电力综合数据网对网络安全机制、稳定性要求特别高。

2 影响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的因素

一个电力企业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电力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在规划管理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现有的技术手段,适当配置电力设备,提高设备利用效率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目前影响电力系统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开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2.1 技术管理手段不强

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综合数据网网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网络设备数量不断增多,网络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入设备也越来越多,网络流量不断增大,网络行为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些因素都导致综合数据网网络运维管理的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支持,仅靠有限的几个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管理工作非常繁重且困难。这严重影响电力数据网的既定效率。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运作效率,加强电力数据网管理设备配置是必须的。如流量监控设备、网络设备操作审计设备的安装。

2.2 管理人员技术落后

电力综合数据网设备运行维护内容主要包括定期检测、故障处理、日常巡视和设备验收四类工作。要培养出全面的管理人才所需周期长,从事电力综合数据网管理人员需要有较强的专业性及长时间的工作经验。管理人员由于掌握了电力系统中比较复杂、关键的技术,在工作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若人员变动频繁,不能保证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连续性。

2.3 数据信息分享平台欠缺

由于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承载了各类信息化业务,日常运维中,存在PC机、网络设备、安全防护系统、业务系统服务器等诸多维护界面,需要协调与配合的部门较多,网络维护部门应该将运行维护日常工作及任务流程化和自动化,与其他相关系统用户实现部分管理信息共享。如XX电力企业通过统一信息平台,实时最新综合数据网运行情况拓扑图,并提供自助网络测试等功能,进而为综合数据网运行维护提供透明化的整体网络运维管理。

3 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的发展前景

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也加强了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力度。电力综合数据网主要依靠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的可靠性,其高效管理以及安全运行是网络系统和业务系统正常运作的关键。目前,由于综合数据网网络系统的结构复杂、规模庞大且承载业务种类多,因此,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将是综合数据网发展大势所趋的方向。

3.1 加强技术管理手段

加强技术管理手段对提高综合数据网的运维管理效率至关重要。如部署网络流量监控设备能及时观察网络性能的好坏,综合数据网网络流量的有效控制是确保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尤其是对综合数据网的设备互联端口进行流量监控,能帮助判断网络故障及网络安全等状况。部署网络设备操作审计设备能加强网络设备管理的安全性,可以实现网络设备动态登陆口令,有效减少网络管理人员定期修改全网设备口令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强了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对全网网络设备操作行为进行监控和回放,防止恶意修改,协助误操作和故障分析。通过加强各种技术手段,保证综合数据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一方面减少小故障引起连环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减少设备大范围的损坏和维修次数,同时也减少设备维护的费用。

3.2 加强综合数据网运维人员的素质培养

对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具备熟练使用和维护系统的能力。由于电力通信系统装置的不断更新换代,数据网运维人员继续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但由于通信系统工作的特殊性,运维人员工作一般任务繁重,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后续培训和学习深造。因此,电力系统相关机构应该做出适当的调整,创造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给运维人员,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特别是有新型设备更换时,应组织一部分运维人员进行专项技术研讨和学习,保证相关人员充分掌握该设备的原理、功能、特点以及运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为设备稳定高效地运行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3.3 加强信息共享措施

建设数据信息分享平台,通过信息平台与网络管理系统建立链接,实时综合数据网运行情况拓扑图,各网络节点的用户可以随时登陆查看所在位置的网络运行情况。并在系统中向用户提供IP地址查询、MAC地址查询、网络稳定性测试、网速测试等功能,通过上述措施加强与综合数据网用户的互动,进而为综合数据网运行维护提供透明化的整体网络运维管理。

4 结论与展望

电力综合数据网为实现各类信息管理的高效化,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提供了网络平台,在变电站的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力综合业务数据网是电力企业必不可少的保障手段,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关键,该网络系统的完善度、先进性、安全性都直接关系着电力系统的运行。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并不单单需要理论知识,还需要电力企业针对自身的特色,采用有效的方法、配置适当的电力设备等,及时掌握网络资源分享信息、业务流程、电力设备运用等实用信息,以及设备运行状态、业务部署、数据综合处理等电力设备状态情况,能够大大提升电力综合数据网的管理效率。只要我们正视电力综合数据网运维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拟定改进措施并实施,就能促进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并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满意度,适应社会对用电可靠性要求日益增高的形势。

【参考文献】

[1]卢江水.调度、变电与配电自动化系统关系的综述[J].北京电力技术,2009(02).

第6篇

关 键 词 电力自动化 ;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

1.1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应用概述

电力供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 ,电力系统是要求 24 小时运行的 ,而工作人员却不可能 24 小时工作 ,因此 ,自动化技术走入了电力系统中 ,成为电力系统发展上的一大进步。在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的早期 ,其主要是用于对电厂运行的监控 ,记录各项数据 ,确保不出现异常。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力系统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自动化技术必将更深入到电力应用的各个角落 ,发挥更大的作用。电力综合自动化技术是将电厂供电设备(测量仪表、信号系统、继电保护等)的功能进行重组和优化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等 ,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监控、数据测量、信息传递、自动维护等 ,这是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形式。近些年来 ,我国电力行业的自动化技术应用不断增多 ,电力综合自动化进程不断深化,但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电力自动化故障,凸显了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2 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原理概述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 ,主要是在电力中心的控制室里安置中心计算机 ,以此向四周辐射。围绕在电力中心的各发电厂、变电厂则通过对自己的远程监控、数据流通设备进行特定设置 ,就可实现与中心的信息反馈与数据共享 ,从而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信息流通网络 ,实现该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电力系统的中心计算机负责宏观上的整体调控 ,所属的各监控设施则负责电力系统的运行监管、相关数据表格的处理汇总、部件异常时的原因分析和故障排除等。在此基础上建立其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相互之间进行数据的整合和流通 ,使计算机数据能够与对应的硬件设备精确对接 ,由此形成一个严密的电力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电力系统的综合自动化控制是建立在分层控制的基础上的 ,通过对调度控制室、发电站、电力厂等的分层控制职责进行一定程度的渗透和再分配 ,使得电力系统更加协调稳定地运行 ,以此达到合理经济、稳定工作和有效控制的电力系统自动化目的。

2 电力综合自动化中存在的问题

2.1 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设计缺乏标准化

就目前来看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运营方式。电力自动化的设计标准、动化设施的运行模式 ,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都没有形成完全的共识 ,而这也成为阻碍电力综合自动化的高效投入使用和健康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

2.2 电力自动化系统模式选择存在问题

如果一个电力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模式选择得当的话 ,将会极大地降低设计成本、设备成本、修护成本 ,并将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转性能 ,极大地节省开支 ,因此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模式选择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意义。伴随着电力自动化工程的不断增多 ,电力系统无论是新建、改建、还是扩建 ,都应该遵循有效的系统选择模式 ,实现电力系统运行模式的规范化选择。经筛选而认定的电力系统必须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运行价值 ,具有完整的电力实施 ,功能齐全 ,实用经济 ;并且要求相关的生产厂家提供良好的质量保证服务、有一定的运营基础、优质的售后服务等。不过从目前来看 ,我国电力自动化系统在这方面实现得并不理想。

2.3 现行的电力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电力自动化系统是一个结构复杂、多层次参与的运行过程 ,中间许多环节都需要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才能保障其良好运行。也正是由于其多方面参与的复杂性 ,一旦电力运转出现

了问题 ,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单位参与到检修维护工作中来以后 ,就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都不认真对待的情况 ,这也正体现了现代电力自动化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漏洞。此外 ,也要加强对电力设计、检修、维护等各环节 ,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电力自动化管理体系 ,杜绝发生事故时相互推卸、无人负责的现状 ,这对健全电力管理、促进电力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4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维护人员水平不高

目前 ,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维修、检修都主要是依靠生产厂家。出了事故不能自己及时解决 ,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要尽快培养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电力维修队伍 ,加强行业内的相互交流 ,促进彼此电力自动化知识的完善 ,从而更快更好地解决电力运行中出现的各种设备故障 ,将其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

3 解决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问题的对策

1)多方协作 ,实现电力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设计标准化

为了维护电力自动化行业发展的良好秩序 ,保证其健康高效地运行,杜绝电力市场中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造成的混乱状况,必须提出一套系统的电力设施技术标准和运行要求 ,并要求两者在功能在达到互补。这就要求电力厂家在各项电力设备 ,如故障录波与通讯控制器、无限装置与计算机连接、保护与通讯控制器、RTU 与通信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主站、小电流接地装置与通讯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在接口设计上有一个统一标准 ,要展开多方面的交流 ,在设备接头、数据流通方式 ,以及运行规约上达成统一意见。如果形成了一个所有厂家都认可并主动执行的电力设备规约制度 ,那么因设计缺乏统一标准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就可得到有效杜绝。

2)科学设计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模式

电力系统的设计应以有效杜绝各项事故为核心,做到合情、合理、合利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 ,电力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条例 :(1)分布式设计 :分布式设计要求内各单元的监控、评估、维护等信息进行就地处理 ,处理成数据信号后通过电力网络输送到主控室的中心计算机上。各电力单元独自处理、互不影响 ,相互之间形成模块化的开放式布局。此外 ,进行控制调配等设施硬件应安装在主控开关旁或尽量在主控柜附近 ;(2)可扩展性与兼容性 :电力系统主要设施分为软件和硬件。硬件设备要求配有相互通讯线路 ,并配有接地通讯接口。而软件设施则要求能够适应不断发展的电力自动化系统的需要。电力系统的配置可从今后的电力发展需要和技术要求方面着手 ;(3)简单可靠 :应简化各种线路 ,减少电线数量。用多功能继电器代替传统继电器 ,以及连接在主控室和控制开关之间的电线。保证开关柜内接线简洁、清晰 ,其余接线在采集、控制柜内进行。

规范化行业标准并严格执行 ,对制造厂商进行严格审查 ,对电厂运行进行有效监督。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电力检修队伍 ,摆脱对于生产厂商的依赖性 ,保证电厂运行效率。

第7篇

关键词:铁路电力线路 自动化技术 调度

中图分类号:U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117-01

近年来,我国的铁路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是铁路行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铁路向着大密度、高速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铁路出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铁路系统要逐步实现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

1 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的简介

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微电子技术,对铁路系统中的电力线路进行管理、控制和监测,不断提高铁路电力系统的管理、调度、维护和运行水平,推动铁路电力线路的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当出现自闭贯通电力线路故障时,通过自动化技术及时处理故障线路,缩小故障线路范围,尽快恢复线路供电,提高铁路电力线路的运行稳定性,减少铁路电力线路系统的损失。

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技术主要包括:视频监控自动化技术、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调度自动化技术等[1],根据铁路电力线路的不同情况,自动化技术的实现方式也不同。

2 视频监控自动化技术

铁路电力线路中的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主要由铁路通信网络、铁路电力前端设备和调度主站组成,系统的编码格式以H264为标准。铁路电力线路中的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主要能够完成铁路运行环境监控、电子地图、视频录像、实时监控、视频调度以及电力线路报警等多种功能。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中的通信网络主要采用了2M点对点的专线通信方式,铁路电力前端设备由环境监控装置、摄像机、数字录像机组成,铁路电力线路中每个配电所中配置6台摄像机、2台数字录像机和多个报警器和传感器,在铁路控制室配置2台可控机枪,在高压配电所配置1台可控机枪,在配电所外部配置3台智能一体化的快球[2]。铁路电力线路中的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铁路电力线路调度系统和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的接口方式。

铁路电力线路调度系统和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之间的接口采用了主站接口方式,铁路电力线路调度主站和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中的路由器相连接,相互传递数据,铁路电力线路调度系统和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协同工作,可以实现多种功能,例如,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可以向调度系统传输铁路电力线路的图像数据,铁路调度系统可以和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同屏幕显示出视频图像画面;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可以将报警信息传递给调度系统,铁路调度主站接到报警信息后立即进行处理;调度系统通过遥控命令传达给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同步切换监控视频画面的功能。

(2)IP调度电话[3]。

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中的调度电话是采用了VoIP技术的铁路电力线路电话调度系统,IP调度电话改善了传统铁路电力线路中调度电话系统的功能,实现了灵活的铁路系统电力线路组网功能,系统节点可以灵活扩展,并且网络维护比较简单。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中的IP调度电话能够利用简单的路由技术,在系统中实现全网拨号、主备切换、迂回呼叫等功能。

(3)通信网络方案。

铁路电力线路系统需要传输大量的视频图像数据,因此对于通信带宽有很高的要求,系统可以将视频监控通信网络和铁路系统中远动通信网络分开。视频监控通信网络采用2M数字通信专线和TCP/IP协议;远动通信网络、IP调度电话和配电所综合自动系统公用2M数字通信环网。

3 配电所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技术

在铁路电力线路系统中由通信、监控、保护组成微机保护一体化装置,集中组屏、分散监控,铁路电力线路系统中的监控单元、直流电源、脉冲电度表、自动装置、微机保护等都使用了以太网,系统中的通信介质采用5类双绞线,铁路电力线路中的自动化车站终端和铁路系统配电所中的自动化系统共享一个专用通信通道,通过光缆和铁路系统中的以太网接口接连,通过2M数字铜线专线和铁路系统主站进行通信。

铁路电力线路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和铁路系统调度主站自由通信、通信设备管理、故障录波、信号复归、保护投退、保护管理方式、SCDAD等多种功能,铁路电力线路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可以和视频监控自动化系统相互配合,实现无人操作和监控的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运行要求。

4 调度自动化技术

铁路电力线路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铁路站端装置、通信通道和铁路主站自动化调度系统,铁路电力线路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以水电段和供电段为整个铁路电力系统的中心,以车站开关、信号电源、变配电所为铁路控制基本节点,系统可以实现SCADA、电力线路自动化、监控车站开关、监控电源线号、管理和监控变配电所等多种功能。

铁路电力线路调度自动化系统以调度主站作为调度铁路电力线路指挥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系统可以收集和处理多种铁路站端系统和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提供多种交互型的人机接口和监控管理功能,并且下铁路电力线路中其他系统发送多种控制调度命令,实现整个铁路电力线路系统的远程调度、故障处理和运行监控。铁路站端系统和设备主要是指FIU、STU、RTU、综合自动化系统和配电所微机保护系统以及铁路系统中其他自动化设备。铁路电力线路调度自动化系统采用了Unix-Windows2000混合平台,通过两台铁路电力交换机组成双以太网的网络结构,实现了系统冗余设置、GPS时钟、在线UPS、扩展接口、交互型视频子网等结构设计。

5 结语

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铁路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稳定性,提高铁路供电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铁路系统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和管理水平。自动化技术在铁路电力线路中的应用可以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铁路电力线路自动化是铁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陈义雄,刘敬军.铁路10kV电力远动系统[J].中国铁道科学,2002(4).

第8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模式;技术融合;实践平台;电力信息

0引言

在电力企业中,发、输、配、变、用各个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这一方面给传统的信息技术人才带来个人发展的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为了适应行业的需要,通常是开设一些行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如电力行业概论、电力系统分析等。2006年,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电力企业信息化方向”的本科培养方向,该方向于2011年纳入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经过近10年来的建设,我们在卓越型电力信息人才的定位、教学体系、实践体系等方面进行大量有益的尝试,形成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为全国电力行业输送了大量掌握电力信息技术、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

1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师的能力分析

根据市场调研以及电力企业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标准,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技术人才的能力要求为具备电力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分析能力,分析和设计电力专用算法的能力,开发和集成电力软件的能力,电力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挖掘和创新的能力。

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人才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备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跨行业解决问题能力,涵盖电力企业弱电应用、计算机硬件、数据库、网络、信息安全等不同的理论、技术和产品,跨越理论研究、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软件应用和维护等不同的阶段。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电力企业信息化为主线,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学习并掌握各种计算机技术,从系统总体角度分析、设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提高学生对电力信息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开发与应用水平,使学生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从系统的角度而不是从局部的角度,分析和解决电力信息系统中面临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融入电力企业,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级跨行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卓越型电力工程师教育的模式

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师具有很强的跨行业特性,培养过程中要求实现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了实现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深度融合,通常有3种模式可以选择,分别是计算机为主电力为辅、电力为主计算机为辅、计算机与电力同等。在对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能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特色,我们确定计算机为主电力为辅的培养模式,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平台,但在培养过程中与通常的做法有所区别。以往的跨行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大多是通过开设几门跨行业的课程如现代电力技术课程,以期待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达到跨行业的技术融合。上海电力学院在培养过程中,要求实现现代电力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在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创新创业平台上都贯穿学科意识融合和教学内容融合的设计思想。

在理论课程体系中,为了避免电力和计算机类课程互不关联、理论教学与科创实践相分离的问题,针对现代电力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两个学科的不同特点及其相通之处,我们提出学科意识融合和课程体系优化,构建电力特色鲜明的计算机类理论课程体系。①培养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这不是简单地增开几门现代电力技术课程,重点在于在计算机技术的理论教学中融入电力技术的精髓,关键在于两门不同学科意识的深度融合,在原有计算机思维中融入电力技术的意识,形成电力信息技术意识,落实到电力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中,以提高电力信息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②加强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电力技术的融合。如今的电力企业中,计算机技术贯穿在电力应用的整个过程,包括发、输、配、变、用电各个环节,同时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涉及计算机科学下的各个学科,包括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网络工程等。通过前期归纳梳理,我们发现实时数据处理和非实时信息处理是两大应用主流,由此开设电力实时信息系统和电力信息系统两门新课,涵盖计算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两大主要应用,使学生能掌握电力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设计方法。③优化设计电力信息化专业课程。根据在电力信息化应用方面计算机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科研科创的现状,优化设计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的电力信息化专业课程,既有计算机技术中融合现代电力技术的电力实时信息处理技术、电力信息系统等课程,又有现代电力技术中融入计算机技术的电力调度信息技术、配电自动化信息技术等课程。

在实践课程体系方面,教师可以建立以“接触一了解一应用一综合”为特征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现代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的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于电力企业信息化软件的认知、分析、设计和应用能力。为了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师可以建立分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将全部实践课程划分为4个阶段:①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包括认知实习、Java语言课程设计、C语言课程设计等,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分析问题和编程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实际应用进行需求分析和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②专业能力训练阶段,包括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软件工程课程设计等,主要是结合各个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项实践,让学生深入了解专业课程中一些核心概念的应用,巩固理论教学内容;③工程实践训练阶段,包括软件技术工程实践,就是在软件工程理论的指导下,以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软件开发过程训练,体验完整的软件开发全过程;④综合训练,包括软件综合实践、毕业设计等,通过布置面向现代电力技术的综合性电力企业信息化课题,要求学生实现现代电力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学生体验如何在解决电力信息系统需求的过程中,正确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并进行实践经验总结,对原有知识和技术进行创新。

跨行业的综合性人才培养难点一般都在于学校的实践平台很难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样,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实践教学的难点在于实践平台的构建。目前,学校的实践教学平台都是建立于普通的局域网系统,教学内容一般都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确定,很难真正体现现代电力技术对人才特有的要求。这样的实践平台与电力企业实际应用的电力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鸿沟,缺乏联系,不符合电力信息化工程型人才能力培养要求。为了构建电力特色明显和真实反映电厂电网信息化运行现状的电力信息工程实践平台,学院可以在利用中央和地方共建电力网络安全实验室时,坚持与国家电网下的电力信息网络专业公司合作,在分析现有电厂信息系统硬件平台和电网公司信息系统硬件平台的基础上,模拟真实的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软硬件平台搭建电力安全实验平台,使电力信息工程师实践平台具备电力信息系统硬件平台的典型架构;同时,从全国众多电力信息网络架构中提炼出几个典型的电力信息网络架构和经典产品,将典型电力信息网络架构移植到实践平台中,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逼真的环境。另外,根据各类电力信息系统的特点以及课程教学的需要,将教师主持开发的电力信息项目依照培养目标重新提炼和归纳,进行“教学化”再开发,组织成不同的实践体系。目前,我们已将曾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市级供电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教学化”再开发,构建了电力管理信息实践平台;根据电力实时信息系统的特点和课程教学需要,将蓄能电站信息系统、实时数据库、通用电气公司的电力专业软件移植到实验室,建立电力实时信息实践平台;根据电力决策系统的特点和课程教学的需要,以“电厂电力市场辅助决策系统”为原型,构建电力决策系统实践平台。

在创新创业平台方面,教师可以坚持以培养学生个体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通过认知实习接触电力和计算机技术,通过课程实验了解电力和计算机技术,为专业发展打好基础;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使学生在团队合作的背景下建立软件的工程意识,培养团队合作以及交流沟通的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电力行业的实际问题;开展以工程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综合训练,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工程意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力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解决电力信息化应用和发展中典型工程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实践教学活动和创新创业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参与创新性题目的研究,使他们打好基础,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研究问题的层面,面向未来,让学生避免只“实践”而忽视研究,避免在同一个水平上重复。

3卓越型电力信息工程教育中电力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电力企业信息化是电力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因此最佳的电力与信息融合课程内容应该来源于电力信息科研项目,但科研项目仅针对科研和工程而并不符合教学规律,需要把教学的意识融入科研项目,根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教学规律对科研项目进行分解和教学化再开发。在教学内容设计的过程中,我们通过将教师主持的市级供电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等5个电力信息系统进行分解和教学化再开发,把分解后的项目内容融入7门课程中,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电力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体系,使得教学更贴近于电力信息技术实际。电力信息化项目融入计算机课程一览表见表1。

在课程实验内容的设计中,也可将电力信息化的项目融入进来,使实验内容和理论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与电力信息化项目结合。课程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最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效果。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的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见表2。

课程设计在密切学科课程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整合学科课程知识体系,注重系统性、设计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等方面具有比单独课内实验更有效和直接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课程设计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多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更加强调系统分析、设计和集成能力以及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素质。电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的典型任务和工作项目见表3。

第9篇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应用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计量技术也逐渐的迈向自动化。电力计量主要是对用电消费者所消耗的电量进行统计与记录的一项工作,而电力计量技术的自动化主要表现在智能电表以及智能抄表系统的使用方面。而随着电力计量自动化系统的应用,电力系统实现了电力计量的远程化、自动化监控。目前,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主要是对计量监督进行大量的检查、将技术落后的产品淘汰、对计量运行进行周期检验。不断的将计量技术的管理水平提高,对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非常重要,而且其也是使电力生产更加安全,提高用电效率,并使电力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

1、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

1.1大力进行电力计量技术的监督检查

对电力计量技术的监督检查主要是为了提高电力计量的精度,而在监督检查中不仅需要严格的按照程序执行,还必须加强二次压降与综合误差的测试。同时,还加强了电能表的检验与互感器变比调整的考核力度,这样是为了能够从根本上将计量精度提高。另外,在对计量装置的试验调校中,为了计量装置的误差能够满足要求,试验中试验装置应选择与负荷类型相适应的等级。

1.2将技术落后的产品淘汰

在对电力计量技术进行管理中过程中,若果有需要应将不能适应时代与技术发展的电能表淘汰或更换,将智能电表、远程抄表系统等自动化、智能化的计量技术大量应用,从而提高电力计量的自动化管理水平。另外,在管理过程中所选择的计量装置必须要满足相关计量规程的要求,在选择时应根据电流、电压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选择具有较好稳定性、高精度且功能多的电能表。

1.3对电力计量运行进行周期校验

在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中,对电力计量运行进行周期化的校验时确保计量运行管理水平提高的关键。因为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导线压浆会造成一定的误差,从而就是对直接应用准确度进行衡量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为了降低电力计量的综合误差,在平时的计量技术管理中,我们均是利用电压二次导线电压误差补偿器或对互感器误差互补进行合理的调整来对误差进行补偿。

2、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电力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计量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则越来越广泛,而且其应用使电力生产实现了安全、高效,以及相应的设备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

2.1应用电力计量技术落实安全生产,提高用电效率

随着电力系统的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水平不断的提高,供电企业原有的电力计量系统已经很难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因此,为了满足用电用户的要求以及使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也逐渐的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电力计量新技术可以对变电站、电力客户终端和整个供电系统的计量数据进行综合的采集、统计、分析与处理,从而提高了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水平。随着电力计量技术逐渐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也使得电力系统中的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得到了环节,而且还使得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了增加。电力计量新技术的应用不仅实现了安全生产,提高了供电产能,还提高了用电效率。

2.2电力系统中的设备迈向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

随着社会形态的逐渐发展,供电企业也从单一的生产型企业迈向了生产经营与服务相结合的企业。对于生产经营与服务相结合的供电企业而言,电力网络自动化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对企业与客户均有很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国内的电力计量产品主要有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管理系统供电系统电力计量机、全数字计算机监控、数字化生产管理调度系统等等。而这些电力计量产品在智能管理、生产调度以及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很多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这些计量产品的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的实现,供电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管理及产品销售等也逐渐的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

3、提高电力计量管理的方法

3.1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

建立健全的以计量管理网络为基础的管理机构,使供电企业中的所有人员均参与到其中,相互监督,相互协调,实现全员管理,强化供电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同时将相应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的身上,实现责任明确化,从而确保电力计量管理过程中各人员将各自的责任落到实处。

3.2开展相关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电力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计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企业相关人员对各项新技术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中,应加强企业研发人员的学习,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人员开展培训工作,使其能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对不断更新的电力产品设备有所了解,从而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水平。

3.3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按照规定进行管理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也是最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因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在电力计量管理中,可以制定电力计量设备管理制度、电力计量设备的检修制度、电力计量事故造查报告制度、电力计量上岗检查制度以及电力计量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等。在制定这些相关的规章制度时,要确保个制度的健全。另外,还可以建立健全的监督奖惩制度,从而推进各项管理制度的实施与落实。

3.4做好设备的综合管理工作

在电力计量管理中,电力计量设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确保电力计量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在设备的综合管理中,需要掌握设备技术性能的运行状态,建立健全的设备档案,对设备的购置、更新、改造、修配以及报废等进行编制审查,并对计量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对计量设备进行综合管理需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以确保所建立的电力计量设备的综合管理体系与技术运行体系的健全,同时对确保电力计量设备的综合管理中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更加完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另外,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积极有效的开展培训工作,并积极地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工作,在开展自查与定期检查督查时应深入仔细,以保证设备管理实现精细化,制度管理实现科学化,安全生产实现高效化。

第10篇

关键词:现代电力技术;调度运行;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2(c)-0000-0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大量需求,促进了电力市场的快速发展,为电力企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其各项电力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网运行变得更加复杂的现代社会,需要电力企业必须采用先进科学的现代电力技术,通过在电网进行调度运行的应用来提高电网运行的效率,同时加强对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应用的运行管理,促进我国电网行业的进步和发展。

一、现代电力技术在运行调度中应用现状

电力系统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电力企业认识到现代电力技术的重要性,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电网调度的安全性,提供巨大便利的同时减少资金投入,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当前经常用到的现代电力技术主要有不间断、交流以及直流电源,在调度运行过程中不仅可以在远距离的输电线路进行稳定的大输送量输送,且运行的灵活性较高,改善了电力系统的调度系统,起到降低电损的作用。在电力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市场的支撑,因此基于电力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目的,必须讲电力与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继续扩大调度范围并增加调度的业务,以更高标准的要求来促进发展。现代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应用已经在不断推广和使用,结合现代电力技术为市场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电力服务。但是在调度运行的应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电力技术与现代电力结束之间还需要不断的磨合。总的来说,现代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发展趋势是好的,不断解决和完善其中问题,将更好的促进它的进一步发展。

二、现代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

第一,电力电子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主要就是对不同类型的电源加以使用,其类型可分为不间断、直流以及交流的电源,这项技术在调度运行中所起的作用就是提高电网调度运行的工作效率,让电网的调度运行可以和市场发展的需要相配合。其中,不同类型的电源所起到具体作用也是有很大区别的,适用于不同的电网工作环境中,不间断电源主要是用于供电紧急的情况下,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直流电源通常被用于远距离的电路中,不仅需要考虑电路运行的安全,还需要考虑到电路运行所需要的费用,将经济效益最大化。交流电源则用于交流输电系统中,,对输电系统进行综合的控制,实现电网调度运行的运行效果。

第二,雷电定位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在电网的调度运行过程中,天气作为不确定因素,需要对不同的天气才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尤其是雷电天气的情况下,如果不进行处理将很有可能造成雷击事故,损害电网系统的供电安全。雷电定位技术可以将雷击的故障点找出,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电网调度运行的跳闸操作进行确定,而传统的雷电定位技术在故障点的精确上远不及现代电力技术,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跳闸的准备工作,增加了故障排除的时间,难以确保电网系统调度的稳定性。因戏,需要扩大雷电定位技术在电网调度运行中的应用,记录检测的雷击电流大小、地点等关键信息,为调度运行的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数据,以便快速的对电网调度运行方案进行决策,保证在调度运行过程中的安全与稳定。

第三,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因此在现代电力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将电力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就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通信手段来实现电网之间的信息通向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一种由变电综合自动化技术所形成的分层分布式的综合系统,可以实现电度采集、保护电网、重合闸等功能,与传统面向功能设计不同的是,这项技术在安装数据采集设备之后,借用的是数据传输到监控机上的方式来实现与专用通信网之间的连接,并实现变电站所有资源数据的共享,增加了调度运行的实时性和灵活性,也提高了自动化技术在现代电力技术中的应用水平。

第四,安全稳定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现代电力技术在电网调度运行中应用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电网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因此,安全稳定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电力企业在调度运行所采用的调度系统通常都具备了采集数据、分析与控制等功能,安全稳定技术的运用就是为了对电力运行系统和电路运行控制系统等管理系统的运行管理,当运行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及时做出调整,并自动检测故障,采取相对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结语: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就必须加强现代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不断完善现代技术的各项基本技术,对技术进行创新,将现代电力市场对电力需求给予实现,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电力调度运行系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王卓然,吕玉华,张翔. 电力调度运行管理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 通讯世界. 2015(23)

[2] 张旭,张彦红. 浅析加强电力调度运行质量的途径[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36)

[3] 田伟达. 电力调度运行中的安全风险防范探讨[J]. 科技展望. 2014(16)

[4]解峰,赵瑞. 调度运行中电力技术的运用解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1:186-187.

[5]李荣贵. 现代电力技术在调度运行中的应用剖析[J]. 科技资讯,2015,30:36-37.

[6]司建国. 调度运行中电力技术的运用分析[J]. 硅谷,2012,17:64+90.

[7]王雷.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2.

第11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技术

一、引言

电力技术作为电力工程建设活动的开展基础,在对技术进行升级发展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电力工程建设的推动进行。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工程的任务也愈加繁重,其主要表现在任务的要求难度以及数量超过其自身的负荷,因此,注重于对电力工程管理活动的开展,是实现电力工程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因素。同时,就电力工程本身来说,注重于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发展需求,也离不开对电力技术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对于电力工程管理工作进行逐步落实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加强对管理内容的完善与监管;另一方面,需要把管理工作的开展重难点进行明确,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前提下更好地完成电力工程任务,促使整个电力工程活动的开展可以做到科学合理、高效稳定,进而使得管理活动的开展水平得到质的飞跃,电力工程也能得以更好地发展。

二、电力工程的信息管理活动开展内容

信息管理活动作为电力工程开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有深厚的技术作为奠定。由于信息管理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活动,其所需面对的是各类具体的资源,并且需要运用相关的信息处理技术来进行一一处理与解决,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管理活动,因此,需要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才能使得管理活动得以更好地进行。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其工作方式与原理主要包括:增值、增效、服务以及市场调节这四个方面,这也是其活动开展的基础原理。

1.增值原理

简单来说,增值原理指的是通过对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加工,实现效率的增加与发展,进而使得整个工程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增效原理

电力项目中对信息的处理往往是与社会属性紧密相关的,因此,在对这类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做到信息的相互渗透,以此来实现效果的递增。

3.服务原理

电力工程的开展由于是社会基础保障服务的组成部分,其工作内容往往与服务大众有关,所以,实现用户的需求能够使得其对电力工程的开展认可度得到充分地提高,进而实现更好地开展管理活动。

4.市场调整

我国的电力市场活动离不开市场自身的调节,当市场规律开始对市场活动进行调整的时候,市场的运转才能实现科学性与完善性。同时,信息管理的物品也与市场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后者制约着前者的发展。

三、电力工程管理活动的重难点分析

1.监管活动的不足

在电力工程的开展活动中,从施工图的设计初期,到现场的建设、审核再到交接与养护工作,这些一系列工作都需要相关部门进行及时地监管与处理。但是在我国,电力工程任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技术水平与职责范围的限制,使得诸多监管活动都拘于形式而未能深入进行。即使只从技术层面的监管来说,都会因一时的疏忽出现极大的问题,轻者影响到施工进度,更为严重的将会使得整个电力工程的开展面临巨大困境。

2.整体管理水平的不足

电力工程的管理活动受到整体管理水平的影响,当整体管理水平存在不足的时候,电力工程的设计活动与施工活动就会处于被动处境,这样的处境也难以一时得到改善,进而阻碍了电力工程的进一步开展。

3.技术管理活动的落实不到位

技术管理活动作为监管活动的中心环节,如果不能实现其真实有效的明确,即使其他工作做到很完善,都将会影响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技术的发展。可现在有许多的电力企业由于缺乏长远的发展目标,技术管理活动的开展也就处于假想阶段,仅仅是走形式,工作内容没有实际价值。

4.管理人员的水平低下

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人员的工作,其工作素质、技术水平以及管理方式都将会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开展水平。但是,在实际开展活动中,管理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知识,这也就导致了诸多技术问题的出现,进而使得工程施工受到阻碍,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最终,影响到了整个电力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管理水平的提高方式

1.提高管理水平开展水平

在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将会决定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日常工作的开展活动中,管理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去对自身的管理水平进行加强与发展,做到定期的组织培训,借助于完善的培训制度来实现每个人的发展。同时,引进先进的管理水平,合理地运用现代科技来为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实现高效管理。

2.优化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

加强对电力工程的管理流程优化,建立完善的电力工程规范和责任机制以及工作程序。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在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尤其是在招标过程中,及时将招标结果和落实情况进行明确地公示,在进行设计活动的时候,将方案作为审核对象交给相关的部门进行评估、审查,做到及时地记录与存档。

3.提高电力企业工程综合能力

提高电力企业的工程综合能力,就要加强相关部门人员的培训,在电力工程中,提高电力工程企业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特别是技术管理部,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选拔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提高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的整体水平。同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新相关设备,严格依据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电力工程的技术管理。对于工作人员,要强化其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其管理综合能力。

五、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构成;控制技

电力系统自动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要实现电力在生产环节、供应环节的及时、稳定、安全、迅速、可持续,同时也是实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自动化、一体化、节约化、安全化管理的重要核心。自动化系统的建立包含着现代化生产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共享技术的综合应用,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自动化的生产包含着发电厂、变电站、送电分配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覆盖系统等众多环节的综合摔制与协调 , 从而形成实时监控、指令及时传输、信息实时反馈的高实效性综合管理。

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技术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很多精确的控制技术被不断应用到电力系统中来,下面笔者就控制理论技术的内容展开讨论。

1.1神经网络控制

神经网络控制技术是集非线性控制技术、并行控制技术、强鲁棒控制技术特点的现代控制技术,并且具有很强的自学习能力。神经控制技术是将众多神经元按照特定的结构组合起来,并将信息蕴含在链接权值上,而且可以学习算法的需要进行这些值的大小,从而实现复杂线性关系的控制。在当前,理论界对神经控制的探讨集中在控制系统建模以及算法的优化方面。

1.2模糊控制技术

模糊控制技术是现代控制理论中较为简单的部分,而且在工程中的应用较多,十分容易实现,在建模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各种数据的实时控制,具有很明显的优越性,这种方法的应用领域很多,我们日程生活中用到的很多小家电中都可以使用模糊控制,在电力控制系统中,模糊控制主要应用在智能电网这一块,对控制目标设定好几个阀值,并根据目标处于的状态进行实时控制。

1.3专家控制技术

这种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能够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警告控制、特殊状态的识别、紧急状况下的应变处理、系统数据的回复以及适当的模态分析,此外在切负荷方面、系统规划方面、电压无功控制方面以及故障点的隔离方面均有很大效果。在当前专家控制还存在很大的局限,需要在动态安全分析以及通信接口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4最优化线性控制技术

这种控制理论技术是当前现代控制理论中十分重要的技术,也是在线性控制范围内的最好的控制方法,目前最优化线性控制理论在远距离输电线路输电能力的改善方面以及智能电网改善动态品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此外,这种控制方法在风里发电机上电励磁的解决方案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1.5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顾名思义,综合智能控制技术就是讲现代控制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并在电力运行系统中,应用专家控制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控制技术,并杂糅进模糊控制技术。这种技术往往解决大型电力系统,但是多种控制技术的共同应用对控制模型的建立工作以及控制的实施工作带来了很高的难度。

2.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的各项基本技术

在社会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我们对于电力系统运行的质量与效率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因此很多崭新的和先进的控制手段都在逐步引进。

2.1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基本原理的控制技术

在理论上,神经网络控制的基本特征是非线性、并行处理、鲁棒性等,另外神经网络控制还有一个更加显著地特点,那便是自组织学习能力。由于神经网络控制的这些特点与优点,它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神经网络的基本连接方式是通过大量的神经元以一定的方式进行连接,大量的信息便会隐含在连接的权值上。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算法对神经权值进行一定的调节。使神经网络实现从 m 维空间到 n 维空间复杂的非线性映射。

2.2专家系统的基本控制技术

电力系统中应用较广的系统还有专家系统,这一系统包括了很多内容。既包括对处于警告状态或

者紧急状态等特殊状态下的辨别能力,也包括紧急处理的能力,系统恢复控制的能力以及状态分析转换等。虽然,专家系统在实际的使用中是很广泛的,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如难以模仿电力专家的创造性。

2.3模糊逻辑控制的基本技术

在模糊方法理论指导下的控制技术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并且也是很容易掌握的。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方法,模糊逻辑控制已经在实践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2.4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中的综合智能控制技术

综合智能控制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因为这种方法不但包含了智能控制,还包含了现代控制与自动化控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是这几种先进的理念与先进技术的综合。神经网络与专家系统的结合,专家系统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结合,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与自适应控制的结合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基本方法。神经网络的基本特点是处理信息的非结构化,但是模糊系统对处理结构化的知识则更为有效。

3.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的特点

(1)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运行是建立系统全面自动化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首先应在电力系统送电服务的初期,经过系统的调研,努力的收集、严密的检测对电力系统的各个单元、部件、安全运行参数进行科学的处理。(2)接着我们应参照电力自动化系统建立的相关技术要求,根据可行性分析及电力系统实时运行状态的考察进行合理的调控及提供有利的决策支持,对各个部件、整个系统进行微观及宏观的综合调控。(3)通过合理的调节,我们还应从中发现各子系统、各元部件协调运行的特点及规律,通过不断的总结、实践,本着高效、节能的原则选取结构最优化、供电最优质、运行最安全、能耗最低廉的模式构建电力系统的全面自动化建设。(4)电力系统自动化体系的建立改变了以往机械化、劳动密集型的落后生产模式,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人力物力的投入、简化了生产环节、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使高度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为零、集成一体化生产、稳定可持续化服务成为可能,能有效的杜绝因供电事故造成的大面积停电;因线路故障短路导致破坏家电、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秩序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