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3-09-20 18:23: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数字经济存在的问题

第1篇

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也有效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当看到,长期以来电子商务发展中也存在这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其中又以电子商务合同相关法律问题更为突出。本文对电子商务合同中存在的相关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

电子商务活动本身是市场经济活动,市场经济活动也需要相关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电子商务中的交易双方,其利益的保障也是在法律体系下完成的。在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法律问题,如何对这些法律问题进行解决,也关系到了电子商务的长远健康发展。

一、电子商务合同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分析

在电子商务合同方面,目前主要的存在的一些突出法律问题表现在合同书面形式问题、电子错误问题和数字签名问题等方面。

(一)合同书面形式问题

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问题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法律问题,当前很多电子商务合同在书面形式方面并不规范,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导致一些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五花八门。这样一来,如果交易双方出现了纠纷,依靠电子商务合同来进行法律维权,就会增加很大的难度,不规范的电子商务合同,会大大降低其法律效力。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相较于传统合同有着一定的区别,依据我国《合同法》中的规定,在合同书面形式方面也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规范,但是当前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方面,还缺乏统一完善的规范。

(二)电子错误问题

电子错误问题是电子商务合同本身所独有的一个法律问题,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技术问题。由于电子商务合同是一种电子合同,在电子合同的制作、输入、保存、传输过程中,都可能出现系统错误或者技术错误,由此所导致的法律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表现。在电子商务合同的电子错误问题方面,如果出现重大错误,导致合同信息表现不真实,甚至出现了合同损害,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或者引发法律纠纷。

(三)数字签名问题

传统合同的法律生效以签名盖章为准,但是在电子商务合同中,基于电子商务合同的特点,传统的签名盖章方式显然难以奏效。因而就产生了数字签名这种方式,在国外一些国家出台数字签名法律的基础上,数字签名和传统合同签名有着同等法律效力。但是由于数字签名本身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风险,目前相关的电子商务合同数字签名法律法规体系也并不健全。这就导致电子商务合同在数字签名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二、关于电子商务合同法律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合同方面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规范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构建完善的电子错误合规体系,健全数字签名相关法律法规。

(一)规范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

规范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是保障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中,应当对于电子商务合同的书面形式进行细化明确,制定统一的规范。例如在《合同法》中,增加关于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方面的规定,明确电子商务合同所应当秉承的书面形式。通过建立起这种完善的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规范,能够较好的防范电子商务合同方面存在的一些法律纠纷问题。

(二)构建完善的电子错误合规体系

针对电子商务合同中存在的一些电子错误问题,应当看到,要完全杜绝这些电子错误是不可能的,因而最为重要的便是如何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对电子错误的纠正进行规定。应当构建起完善的电子错误合规体系,确保各种类型的电子商务合同电磁错误出现后,能够及时的依照相关合规体系来进行纠正,维护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合法利益。

(三)健全数字签名相关法律法规

健全数字签名相关法律法规,也是规范电子商务合同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电子商务合同有着自身的特点,在对于数字签名的运用方面,应当有着相应的法律保障和规范保障,例如对于数字签名的函数使用要求、数字签名的制作和保存要求等等,都应当进行较好的细化。尤其是在数字签名的留档保存方面,对于相关电子商务公司进行严格的要求,明确其在数字签名留档保存方面的法律责任。同时,还应当从法律角度明确相应的技术规范,较好的防范电子商务合同数字签名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风险问题。

三、结语

在电子商务合同方面,目前主要的存在的一些突出法律问题表现在合同书面形式问题、电子错误问题和数字签名问题等方面。针对当前电子商务合同方面存在的一些法律问题,应当积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规范电子商务合同书面形式,构建完善的电子错误合规体系,健全数字签名相关法律法规。通过采取措施措施,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子商务的长远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雨果.浅析电子商务合同的成立问题———以淘宝规则与合同法比较案例分析[J].商,2016,01:234.

[2]张洁.我国电子商务法律规制的缺失及完善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6,09:100-102.

第2篇

关键词:数字电影; 发展特点; 发展现状

 1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概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影产业的发展就蒸蒸日上,从1978年的电影产业发展国际化中就可以了解到电影产业的市场巨大,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创造出新的发展辉煌。我国2008年后极力推出数字电影的发展,强调数字电影的技术,1992年数字电影的出现就引起一股数字化的风潮在整个电影产业兴起,并且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且很快成为现代电影发展的主要趋势。所谓数字电影就是指以数字技术和设备摄制、制作、存储的故事片、美术片、纪录片、专题片以及体育、文艺节目和广告等,通过卫星、光纤、磁盘、光盘等物理媒体传送,将符合技术要求的数字信号还原成影像与声音,放映在银幕上的影视作品。近年来我国数字电影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使用这种数字化手段拍摄的电影越来越多,在北京有亚洲最大的数字电影制作基地,国家广电总局建立了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有完整的电影数字中间片工艺生产线,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正向着专业化的道路蓬勃发展。

2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特点分析

我国城市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城市化数字电影的需求程度也越来越大,数字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增长点,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不仅提高了电影的观赏品质,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而且可以改变传统电影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拓展了电影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服务领域,并且带动了电影体制、管理和产业的变革。其中3D电影成为中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新动力,直到2010年6月,我国已拥有2679块2K数字银幕,其中1460块支持数字3D立体放映,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3 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不够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导致了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速度太快,而发展质量过于低俗,我国还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对数字电影放映的监管力度不够,造成数字电影在传输、制作、存储以及放映的过程中存在漏洞,这就无法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文化安全与交易安全,无法实现对数字化技术环境下电影市场的有效规划和监管。

3.2 城市数字电影成本太高   在国际社会发展数字化电影实力的市场竞争中,我国数字化电影的独立探索已经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数字化电影的成本也随之升高。由于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放映技术还没有标准化所以并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化,以至于制作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影院在放映数字电影时前期投入设备和放映过程中的成本太高,利润回收慢,直接影响了各影院放映数字电影的积极性,这就无法促进城市数字电影的进一步发展。

3.3 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本身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就造成了数字电影化产业发展的无法律可以依靠的现实状况,导致了城市数字电影发展的难题不断产生。由于数字电影的技术含量高,在很多环节上都会存在一定的版权问题等法律纠纷,目前讨论最多的就是有关数字电影著作权的问题。由于我国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存在很多漏洞,如果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可能会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这种对法律问题方面的担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影产业向数字化电影迈进的步伐。

4 解决我国城市数字电影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管力度   我国数字电影产业需要建立健全城市数字电影的监督管理力度,保证数字电影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为了防止数字电影的非法放映,保障数字电影在节目制作、传输、存储及版权内容的安全,加强城市数字电影在传输、发行、放映等方面的监管力度,亟待建立健全一套安全有效的管理体系,保证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放映的安全性,为我国城市电影数字化进程营造一个很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是我国城市数字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

4.2 加大对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经济支持   我国从政府或社会组织出发都应该出大量的资本保护和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数字电影发展的状况。正是因为数字电影的发展欠缺一定的经济支持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所以才造成了数字电影的发展障碍。我国要尽快完善数字电影的制作技术,加大政府投资力度,支持我国重点科研基地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大量培养相关人才,提高技术和人才的保障,为技术的研发与实验创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降低数字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成本,降低影院的放映成本,提高利润空间,促进数字电影在各影院的普及。

4.3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数字化电影产业   数字电影发展要加强对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人性化、科学化的建立与健全,要充分保护每一个数字电影受益人的利益,要充分了解国内外市场中对城市化数字电影的了解和受欢迎程度的分析,要保证数字电影的接受度和市场潜力的发展状况,实现新的突破和飞跃。要不断完善我国城市数字电影的法律体系,尽快研发网络实时监控系统技术,保护和解决好电影再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问题以及版权纠纷问题。避免电影产业在对电影数字化过程中有关法律问题的担心,增加对我国城市数字化电影发展的投入,促进其不断进步。

5 结束语 

    数字化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已经预示着我国未来经济的发展动向是朝着高科技、精细化、尖端化的产业模式迈进步伐。因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低碳经济的转型与变更才让我国经济发展有了新的依赖和依靠,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还需要面对更多的难题和障碍,尤其是在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数字电影行业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人员的问题和管理制度的问题,还要在经济上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补助,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支持,要取得城市电影产业发展的信任或者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新的突破与飞跃发展,保证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理念的打造。

参考文献

[1] 李铭. 国外数字电影技术发展现状. 现代电影技术.  2011(8):90-91.

[2] 张丕民,加快中国数字电影发展. 影视技术.   2010(8) :90-92.

第3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 双黄乡 调研

一、2012年全乡数字电视工作概况

2012年,我乡在莲都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及区网络传输中心、黄村广电中心站的正确领导下,不怕苦,不怕累,抢时间,赶进度,全力以赴的努力工作,并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目前,共有661台终端用户、87台终端低保户顺利看上数字电视,已销售36台数字电视机顶盒。

二、全乡数字电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农民对数字电视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

调查发现,尽管普通农民通过各种渠道早已对数字电视这个名字非常熟悉,但是很少有人清楚地知道数字电视是什么、有什么功能?绝大多数农民概念不清,认识模糊。里佳源姓谢的一位村民说:“不管是什么电视,只要有电视看就行。搞数字电视不过是换一种方法向用户多收一点钱而已。”村民们还说:“安装了数字电视后,一个机顶盒只能用于一台电视机的收看,家中其它电视就看不到节目了,只能当摆设,若想看,还得花几百元买机顶盒,三台电视以外的,还要多付费用,还不如买个‘卫星锅子’收看”。

(二)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相对薄弱。

调查发现,对于安装有线数字电视的接受程度,经济条件好的村好于经济条件差的村。只有10%农户有安装数字电视的愿望和要求,想及早地享受数字化生活;大多数农户都认为现有的有线电视节目已满足收看,认为可装可不装,但是对于买个机顶盒花上几百元还是不太愿意接受;剩下的属于低保户,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有机顶盒赠送,但是他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文盲,对于数字电视如何遥控,如何正常的开关电视都存在困难。

(三)开展数字电视以来对于我们工作人员来说增加了维护的难度。

数字电视不像有线电视那样只需要保证用户家里信号强度满足要求,稍微一点不清楚都是可以正常收看电视节目的。现在的数字电视信号稍微有一点差错就出现马赛克现象,根本无法正常收看电视节目,而且还要考虑到误码率、载噪比等好多技术问题。农村并不像城里百姓那样住在小区的楼房里,他们家一般都是分散的,线路信号计算需要更加精确,有些偏远的农村甚至还需要爬山,这对于我们维护起来就更增加了难度。

(四)很多农户不会正常运用和收看数字电视。

调查发现农村老百姓家里电视机很多都是旧的,有些甚至是二十年的老古董电视机,这些电视机后座不存在视频输入和音频输入插孔,根本无法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需要他们重新购买电视机;而且有些农户家里的遥控器不是配套遥控器,他们不得不要交叉使用两个遥控器,有些文盲的连电视机都开不起来,就更别谈正常收看电视节目。

(五)存在不法竞争因素影响。

由于卫星电视接收装置成本较低,安装简单,加之缺少监管,相比于数字电视,部分群众违法私接卫星接收器就显得很便宜,如,用户常用的一种“卫星接收小锅”,包括机顶盒等一整套在内也只要150元左右,并且平时不需要收取使用费。

(六)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数字电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广播电视台现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尽管电视台前期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去搞调研、搞学习、搞培训。但由于缺乏此类工作的经验,一切工作都是从莲都区网络传输中心或是别的乡镇文化站学习而来,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在所难免。反映在用户身上,就出现了诸如服务电话经常占线、故障报修后由于工作人员过少不能及时上门维修、技术水平跟不上、维修质量不高、需要反复多次维修等问题。

(七)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改造的资金投入不足

有线电视数字化既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也是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的必然要求。我区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已不能满足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大规模的网络升级改造,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予以支撑和保障。虽然前期,我们即将完成莲都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但要完成全区所有乡镇农村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还需要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资金缺口很大。

三、全乡数字电视普及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深入宣传推广,形成社会共识

对有线电视数字化重要意义进行广泛、深入和有效地宣传教育,不断形成社会共识;对我乡数字电视的运营模式、收费标准、整体转换等进行解惑释疑,引导用户转变消费观念,化解矛盾和阻力;积极主动向用户普及数字电视知识,细化使用说明和指导,帮助用户改变收视习惯,克服使用数字电视的障碍;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为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二)加强管理服务,满足群众需求

一是研究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新情况,加强安全播出监管,巩固宣传阵地,维护文化信息安全。二是增加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对基本用户要适当增加节目套数或服务内容,对过渡期间保留的六套模拟电视节目,要保证用户正常收视,过渡期结束后应继续保留六套基本模拟电视节目,保障农户尤其是低收入和困难家庭能够看到基本的电视节目。三是加强客服中心建设,公布服务规范,加大技术维护力度,健全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用户正常、便捷使用。四是努力开发网络业务和功能,加快推广数字电视多样化、个性化、多功能、多层次服务内容。

(三)重视队伍建设,做好人才保障

要灵活用人机制,解决人才问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度放宽主管部门自主聘用人员的权利,聘用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入队伍,以解决目前乡镇数字电视管理范围广,队伍人员少问题。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骨干队伍建设,提升队伍整体素质,以适应数字电视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求。要切实重视乡镇广电网络维护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技术服务网络,切实提高技术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黄高高;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2期

[2]吴新宇;当下数字电视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7期

[3]吴昌进;浅析当前有线电视网络中数字电视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J];科技资讯;2010年13期

第4篇

关键词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数字出版产业;传统出版业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102-02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人们生产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几乎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数字化出版产业的发展也主要得益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并且成为当今出版业发展最具潜力的领域。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显示,数字出版行业己成为当前新闻出版行业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随着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等便携终端设备的出现,更是极大的推动了数字出版行业的发展。

1 当前我国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这二十多年的发展使得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1 发展的环境相对轻松

环境是影响数字出版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以及企业都深刻认识到了出版行业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这从一定程度上为数字出版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对轻松的环境,主要表现在:

1)政治环境方面,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数字出版业发展的政策,主要有《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2010年新闻总署出台的《意见》、2011年的《规划》以及《手机媒体出版服务管理办法》等,都充分显示了国家对于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的高度重视。

2)经济环境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持续提升,GDP几乎以7%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展,同时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2010年我国甚至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发展体,经济实力的提升也在推动着我国数字出版物消费能力的提升,拉动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

3)社会环境方面,计算机互联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方便,同时数字技术与文化的结合也越来越密切,这也为数字化出版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2 发展的速度较快,盈利模式多样化

数字化出版业主要由:网络广告、数字期刊、网络游戏、电子书、数字报、手机出版等构成。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人们阅读的方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从而直接带动了数字化发展的速度。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2009年,数字出版行业的整体产值接近800个亿,短短的几年时间,它的产值就超过了传统方式的出版业,2012年的收入产值达到1 935.49亿元同比增长40.47%,2013年总收入达2 540.35亿元,其产值的快速增加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数字出版行业盈利模式的多样化。2013数字出版业产值的分布如图1。

从图我们可以看出数字出业的产值构成每一项的值都非大,其中广告所占的收入最大。

2 我国数字出版业存在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当前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以下问题。

图1

2.1 版权之争不断

伴随着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版权之争就从未断过,各种侵权事件不断发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但是由于是新发展的产业,所以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作支撑,作者的维权相对比较难。例如,2011年3月份韩寒以及刘心武等作家联合签名声讨百度书的侵权行为。

2.2 传统的出版集团数字化发展较慢

当前数字化出版业发展的主力是IT公司,传统的出版集团实现数字化的速度较慢,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少好,在巨大的数字化出版业的冲击下,传统的出版集团虽然开始转型,也致力于使其出版走数字化道路,但是却困难重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观念的制约,其二是商业运转模式还处在探索期,其三,对数字化的内容的监管制度尚待完善。

3 我国数字出版业未来发展的策略探讨

针对当前数字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未来数字化出版业发展可以采取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发展的机制体制

观念具有先导性的作用,各传统的出版集团必须要更新发展经营的观念,跟上数字化的发展潮流,把握住版业数字化发展的机遇,利用相关的政策,大力推进出版业数字化发展之路。同时,作为推动出版业数字化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政府必须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扶持力度,同时立法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版权法》、《印刷业管理条例》等,以减少版权之争,促进数字化出版业的朝着健康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3.2 加大投资力度,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出版业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计算机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要使得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必须要紧紧依赖于各种最新的互联网科技研究成果,加强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引进,从而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应该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推动动漫出版、网络游戏出版、在线网络文学等一批具巨大产值的出版物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有效推动整个产业的优化升级,与人们的需求相适应,使其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数字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数字出版产品海量增加,它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变革性的改变,新兴的电子产品平板电脑、手机等阅读终端开始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严重的冲击着我国纸质出版产业的发展。不过在获得可喜的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例如由数字出版引起的著作版权之争不断,法律的不完善,使得人们维权困难重重等。本文着重在于探讨未来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的策略,希望能为相关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依慧.比较优势与中国产业发展战略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第5篇

关键词:城乡 数字阅读 现状 差异 成因

中图分类号:G2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049-02

信息社会,数字阅读的触角已经伸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使我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由单一的纸质阅读逐渐向数字化转移。然而,自数字阅读产生到发展至今,由于城乡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城乡居民间数字信息获取意识、学习意识、信息素养等存在的差距,使城乡数字阅读鸿沟显现。笔者以吉林市为例,选取吉林市市区、永吉县、蛟河市、舒兰市和桦甸市5个区域作为调研点,在这些调研地点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对数字阅读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在五个调研区域共发放调查问卷2000份,现场及后期收回有效调查问卷593份,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准确找到城乡居民数字阅读差异。

一、吉林市城乡数字阅读发展现状

(一)城乡间数字阅读鸿沟并非臆测而是现实

城乡间数字阅读发展现状确实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城乡数字阅读鸿沟问题并没有随着智能手机和家庭电脑的普及而得到解决,无论是从数字阅读目的、数字阅读时间,数字阅读方式角度进行分析,还是从数字阅读内容来综合考量居民数字信息素养,都可见乡镇居民与城市居民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城乡居民对数字阅读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距

城市居民利用数字阅读的频率明显高于乡镇居民,近40%的受访城市居民每天都进行数字阅读,从不使用数字阅读的城市居民仅约为8%,并且几乎没有性别差异。受访的乡镇居民每天都进行数字阅读仅约为10%,并且性别差异较大,女性乡镇居民利用数字阅读明显低于男性居民。

(三)城乡居民数字阅读目的存在明显差异

超过一半的乡镇居民进行数字阅读的目的为娱乐,利用数字阅读进行学习的居民不足2%,城市居民利用数字阅读学习的比例稍高,为13.7%。可见,在乡镇地区,通过推广数字阅读提升居民文化素养的工作亟需继续加强。

(四)城乡居民进行数字阅读的方式几近一致

当前,利用电脑和手机进行数字阅读仍为阅读方式的主流,乡镇居民利用手机进行数字阅读比例高于城市居民,手持阅读器市场仍未打开。

(五)城乡居民数字阅读的内容有所不同

城市居民数字阅读内容分布更均衡,在普遍倾向休闲娱乐数字资源的同时,兼顾知识类数字信息内容,符合社会人员知识结构分布。乡镇居民数字内容仍以娱乐、购物、休闲为主,知识性数字信息利用较差,这与乡镇居民知识结构有关,如不改善,不利于提升乡镇居民文化水平。

(六)城乡居民数字阅读深度存在明显差异

城市居民利用数字阅读获取的信息不仅仅为大众新闻消息和娱乐影音资料,还有部分居民读电子图书馆、查阅电子期刊。这一类数字信息资源即为数字阅读的优质资源,民众能够从中获取经过深加工的知识信息。乡镇居民数字阅读多为浅阅读,仅仅是浏览式、消遣式阅读,并没有真正发现和利用数字阅读为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巨大知识价值。

二、城乡数字阅读鸿沟成因分析

(一)城乡文化需求程度不同,乡镇居民更倾向于满足个人物质需求

由于乡镇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发展,使得大部分乡镇居民始终将物质需求作为经济投入的首要目标,文化需求处在边缘需求的地位。随着乡镇经济发展提速,乡镇居民也逐渐脱离经济束缚,物质需求基本能够得到满足,但文化需求还处在发展初期甚至萌芽阶段。这既是现实条件使然,也是一种惯性,需要逐步改善。

(二)城乡文化消费理念不同,乡镇居民不愿进行数字阅读资金投入

数字阅读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数字阅读离不开硬件设备,不论电脑、手机,亦或是手持阅读器等,都需要资金购买。即使智能手机已经开始走平价路线,能够被乡镇居民所接受,但因受版权、数据加工、资源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数字阅读产品是需要付费购买的。手机阅读数字信息,也涉及到流量资费等问题。因此在乡镇居民文化消费理念尚且薄弱的现状下,更不愿在数字阅读上投入资金。

(三)城乡文化消费喜好不同,乡镇居民更倾向于被动接受文化消费

在乡镇,特别是农村,受到社会环境、居住环境、工作时间地点、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形成了有别于城市居民的独特的文化休闲方式,文化消费喜好不同。有学者统计发现,乡镇居民更倾向于被动地接受文化消费,而非主动参与,数字阅读就如同买书看报一样,需要居民主动选择挑选,设置下载,不符合乡镇居民被动接受文化消费的消费习惯。

(四)城乡居民年龄结构不同,乡镇居民对新兴文化产品接受能力弱

从人口年龄区域分布特征来看,城市居民老年人所占比例要低于乡镇居民老年人所占比例。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中青年居民投身城市务工,农村常住居民中老年人及儿童比例增加,这为在乡镇数字阅读推广带来阻力。乡镇居民除了不愿、不想接受新兴文化产品,同时也确实缺乏接受新兴文化产品的能力,这是制约乡镇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五)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同,乡镇居民数字阅读意愿和能力不足

城乡居民由于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个人终身学习的主观态度和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获取数字信息,并不仅仅为了休闲娱乐;数字阅读也不仅仅是浏览花边新闻,为了茶余饭后增加谈资,而是学习新技能,收获新知识,开

括视野了解世界的一种态度和学习惯性。受教育程度的影响,城乡居民的这种学习惯性和学习能力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距。

(六)城乡文化推广机构建设情况不同,乡镇居民缺乏数字阅读的引领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发展,乡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旧与城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的差距。乡镇图书馆成为带动当地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成为乡镇居民主动获取知识的首选之地,然而由于图书馆建设经费投入所限,乡镇图书馆所采购的数字信息资源种类有限,并且在本不充足的采购经费中再划拨采购如阅报机、移动手机图书馆系统等资源更是很难实现。另一方面,数字阅读的推广工作需要图书馆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时间去展开工作,乡镇图书馆也缺少开展这项工作的人才资源。因此,乡镇数字阅读推广工作亟需大力加强,真正发挥文化中心的阅读引领作用还需要逐渐探索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怡梅,肖雨滋等.我国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现状及思考[J].图书馆,2015.

第6篇

数字图书信息管理数字管理对策 一、引言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数字图书馆的出现,是在信息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后的产物,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现代图书管理中的应用。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新形态,促进了传统图书馆的跟新,同时带来了新的机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通过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大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储存量,更丰富了图书馆的内涵。目前,国内部分数字图书馆建设已见成效,其中以文化部、科技部、中科院等机构为标榜的建设,正在广泛开展。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在原有基础上的更新换代,其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更加复杂,且更加强大。本文仅仅就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管理做以分析,通过对目前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改善对策。

二、高校中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功能转变未做好

在传统纸质图书收藏中采取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技巧依然延续到目前的数字图书馆管理中,个别人员认为数字图书馆仅仅是用电子设备或数字设备替代纸质书籍,看不清由于新兴事业带来的问题和改变。虽然数字图书馆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在我国,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才开始研究。上个世纪90年代后,关于数字图书馆管理研究方向才更加明确,同时才拥有很多宝贵资料和经验。1993年9月,美国宇航局、国防部、国家科学基金组织共同提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提议”,并开始投资新建。对于我国来讲,数字图书馆真正出现是2008年之后的事情。由于提速较快,部分人员没有及时转变观念。用老观念对待新事务,是行不通的。

2.基础不扎实,专业性差

数字图书馆从图书馆的建设、到网络、存储等设备运作,再到数据、资源交换,其工序繁多且在运作中要注意侧重点不同。由于经验的缺乏,难以避免在诸多环节中不达标、出现错误。其中,高等教育学校建设数字图书馆时注意保证学科、语种、类型的选择和侧重不同。

3.缺乏统一规划

目前,各省市、各城市在建设数字图书馆时,缺乏统一规划。

各地区标准不同,造成全行业整体的系统阻碍。排除各地区经济发展不一样因素,在数字图书馆中,部分图书馆无法满足地区基本服务。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这为未来资源共享带来了考验,同时,容易出现资源的浪费或重复现象。

4.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国内没有针对数字图书馆管理做出原则性规定,各地在寻找适合本馆的工作模式。这对于部分图书馆来讲,如同盲人摸象。由于缺乏宏观管理,容易导致高校图书馆工作变成休闲之地,资源也容易出现闲置或缺乏的问题。

5.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由于传统纸质图书是存在的实物,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发展数字图书后,通过计算机设备或其他数字产品,可直接查询、阅览图书,这就从有形变成了无形。在计算机和网络快速发展的当代,更要注重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对于安全的威胁。如果不充分引起注意,会出现如黑客入侵、病毒发作造成数据被盗、丢失、损毁等严重后果。

三、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的改善对策

由于地方经济制约,各地对数字图书发展重视程度不同,在改变现有问题时,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生搬硬套。在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便找出适合本图书馆的模式。

1.改进功用机能

要做好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多做关于数字图书管理的研讨,加强素质教育,注重专业水平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深刻解析现代数字图书管理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

2.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引入

在图书馆建设初期,要在有建设资格并有相关经验的施工单位进行中标选择。设备引入时,要进行专业性测评,组织专人负责并记录在册,便于以后进行追溯。在日常信息资源管理中,要进行前期人员培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要注意实际操作和理论结合。

3.由行业或国家单位牵头,制作关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统一标准

制作标准时,内容涵盖功用、设计、建设、设备标准、从业人员要求、服务标准、安全标准、资源共享系数、检查督导制度等内容,并在各地实现设备兼容,逐步进入信息资源共享。要注意资源在利用和合理调配,各地要互相做好协作,保持沟通。

4.完善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体系,要明确各岗位职能

各岗位保证有职责、有责任、有权利、有监督。要制定工作标准,设立行为准则。从成本核算、人员岗位匹配率等诸多内容进行考核衡量;要做到人员最小化,利用率最大化;要注意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与评估;设立奖赏制度,规范处罚行为。

5.增加网络安防设备投入,提高防范系数,保证数据安全

在网络接入区域,设立防毒墙,在各终端设立防火墙,并设置不同工作分区。各分区下设一定数量工作站。工作站之间要注意权限分配,同时要注意资源的共享。有条件时,要购入磁带机,定期对信息资源进行备份,确保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避免造成数据损失。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管理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数字图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已经成为了各高校的热点,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必然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张文德,李婵.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风险识别研究.情报杂志,2011,(3).

[2]龚孟伟.数字图书馆的理念变革与运作策略.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4).

[3]李玉安.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实践述评.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6).

第7篇

关键词:克强指数;Benfrod法则;回归拟合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006-03

引言

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有许多经济指标可以反映,这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数据质量如何,越来越受到关注,地方政府对掩饰篡改经济数据一直有着强烈的动机和利益考量。如何能甄别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做出正确的科学的经济决策一直都为学术界所乐于探讨。

克强指数源于总理2007年任职辽宁省委书记时,喜欢通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和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三个指标分析当时辽宁省经济状况。克强指数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对地区经济状况的评价方法和思路,作为对经济运行做出判断的成功范例,对克强指数的研究和改进与完善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基础知识

(一)Benford法则介绍

Simon Neweomb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发现许多类型的数字都很好地符合这样的规律:以1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要比以2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出现的频率要大,而以2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又比以3为第一位数的随机数出现的概率要大,并可以此类推。1938年Frank Benford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自然数据的首位数字的出现频率符合一个规律,这就是Benford法则[1]。Benford定律的定义:在不同种类的统计数据中,首位数字是数字的概率是:

P(D=d1)=lg(1+1/d1), d1=1,2,…,9 (1)

Benford法则可以用来检查数据是否存在质量问题。George Judge使用benford法则检测调查数据的质量[2]。许涤龙将Benford法则用于对M2统计数据准确性的研究[3]。刘云霞运用Benford法则对中国多个国家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4]。孟连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进行了估计[5]。许宪春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6]。Mark J.Nigrini提出该法则可用于检查是否有伪账[7]。张华用Benford法则对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进行了可靠性分析[8]。这些大量的研究都证实了Benford法则在部门数据和宏观数据质量检测上的独特功效。

(二)Benford法则检验方法

1.卡方拟合优度检验

其中ei是统计数据中首位数字i的实际频率,bi是Benford法则下首位数字i的理论频率。在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是8的条件下,卡方检验的临界值是15.51。如果卡方统计量的值大于临界值,统计数据首位数字的频率分布则不符合 Benford分布,即说明该数据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应引起注意。

2.Pearson相关系数

Pearson相关系数是用来度量两个变量X和Y之间的关系线性关系的,取值范围在[-1,+1]之间。则样本Pearson相关系数为:

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及指标选择

实证分析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克强指数使用三个经济指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对地区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评估。本文选择克强指数相关的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四个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的数据包括31个省市自治区的五个经济指标从2003―2012年共十年的分省年度数据。

(二)Benford检验结果分析

本文首先分别统计了每个指标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十年数据首位数字的频数,计算出每个数字出现的频率,以便检验各指标首位数字出现的频率是否符合Benford 法则。表1是各指标数据首位数字出现的频率分布。

对各指标首位数字的分布频率与Benford法则的分布频率进行频率分布拟合优度检验,计算结果(见表 2)。

表2的数据表明,前4个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中,除铁路货运量为0.71818外,其它3个指标都在0.985以上。从卡方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来看,显著性水平为0.05,自由度为8的卡方统计量临界值为15.51,除铁路货运量之外的其他指标的卡方值都小于此临界值。从两种检验结果都可以推断出铁路货运量指标数据可靠性存在问题。

为了找出铁路货运量数据中存在问题的样本,逐一剔除铁路货运量各省的数据。经计算发现贵州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在剔除其省份数据后相关系数明显变大、卡方值明显变小。说明这几个省份数据存在质量问题。综上所述,克强指数相关指标的数据质量整体可靠,由于全国各省交通运输发展悬殊,南方几个省数据的干扰使铁路货运量这一指标的数据质量变差。

(三)克强指数优化方案

为了优化克强指数的指标体系我们选取总货运量指标代替铁路货运量。首先计算出总货运量指标十年数据首位数字出现的频率分布(如表1所示)。对总货运量频率分布进行拟合优度检验,检验结果(如表 2所示)。从表2看出总货运量的皮尔森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卡方值也小于0.05 显著性水平的临界值,可以认为总货运量比铁路货运量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用总货运量代替铁路货运量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评估具有更高的可信度。为了验证猜测,分别使用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和发电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线性回归方程拟合。回归拟合使用SAS软件。

首先用发电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拟合地区生产总值。拟合结果中F统计量t为925.50,可决系数为0.9007,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各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分别为-4.75、17.93、-6.66、17.30)都落在拒绝域范围内,说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然而虽然拟合方程的统计意义都能得到很好的解释,铁路货运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却呈现负相关关系,这与实际不符,也印证了铁路货运量存在质量问题的结论。

然后用发电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拟合地区生产总值。拟合结果中F统计量为1 675.5,可决系数为0.9426,方程的拟合度较高。各系数显著性检验的t统计量(分别为-6.89、10.05、3.78、18.27)都落在拒绝域范围内,说明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经检验拟合方程的各变量不存在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对比两个拟合结果,有理由认为发电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能够更好地评估地区生产总值。

结论

本文从克强指数使用的经济指标出发,基于Benford法则对各省份2003―2012年的地区生产总值、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贷款的数据准确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铁路货运量数据可靠性存在问题。通过逐一剔除各省份的方法找出存在数据篡改的样本。因此克强指数相关指标不适合评价所有省份的经济运行状况。为了优化克强指数的指标体系,选取总货运量代替铁路货运量,分别使用工业用电总量、铁路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和工业用电总量、总货运量、固定资产投入国内贷款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线性回归方程拟合。结果显示总货运量代替铁路货运量可以更好地拟合地区生产总值。因此本文得出结论:克强指数指标体系并不广泛适用,优化后的指标体系可以更好地评估全国所有省份的经济运行状况。

参考文献:

[1] George Judge,Laura Schechter.Detecting Problems in Survey Data Using Benford’s Law[J].The Jounal of Human Resources,2009,

44:1-24.

[2] Hill T.P.A Statistical Derivation of the Significant-Digit Law[J].Stat.Sci,1996,10:354-363.

[3] 许涤龙,金瑛.基于Benford 法则的M2 统计数据准确性研[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8).

[4] 刘云霞,吴曦明,曾五一.关于综合运用Benford 法则和面板模型检测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J].统计研究,2012,(11).

[5] 孟连,王小鲁.对中国经济增长统计数据可信度的估计[J].经济研究,2000,(10).

[6] 许宪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00,(2).

[7] Mark J.Nigrini.The Detection of Income Tax Evasion Through an Analysis of Digital Frequencies[D].Ph.D.thesis.Cincinnati,University

of Cincinnati,1992.

[8] 张华.中国宏观经济统计数据质量的Benford评价及实证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1.

The Study of Reliability About Keqiang Index Based on the Benford Law

SONG Xiang-dong,GUO Teng

(Yanshan University College,Qinhuangdao 066004,China)

第8篇

关键词:新时期;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发展策略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在步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计算机及其它信息化时代产物的普及促使着整个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不得不说的是,信息化时代大背景之下,人们生活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而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正在焕发着强烈的生命活力。并且在不断的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转型。因此,我们对互联网经济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所以,对新时期如何营造更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将会从政府、企业两个方面对现阶段互联网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总结,并且将会从沿海各个发达省份的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以发现发展过程中的不足。经过研究、分析、比对将互联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政府监管

首先我们将从政府调控机制、财政税收和电子政务三个方面对互联网经济发展情况做出总结。其主要发展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因为我国的人口众多,各个企业众多,行业类型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这就使得互联网经济协调机制的建立、面临着众多的困难,机制建立进程缓慢,机制建立不够完善。因此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通过宏观调控以及具体政策的制定建立政府主导地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分析现阶段的互联网经济建设现状可以发现,现阶段的互联网经济建设存在着发展明显不均衡的问题,尤其在我国西部地区。这一部分的互联网经济建设相比于沿海互联网经济发的展,用“空白”形容也不为过。因此对于这一部分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更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发展。由于互联网经济对于不同行业所产生的作用也不相同,因此需要进行分类发展、协调推进。现阶段,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已经完成了一批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但截止目前,这一批公共平台并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而,对于这类公共平台的建设应该主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主。在市场有相应的需求之后才对市场提供相应的服务,而并不是由政府全盘包办。总而言之,需要进一步完善在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建设互联网经济。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审批项目较多,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工作程序和效率还有待革新。一方面,整体的互联网经济发展中的财税政策激励创新效果还需要不断的检验。不仅要为行业中发展较好的企业锦上添花,更要为中小型企业及互联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企业“雪中送炭”。国家和各个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为中小型企业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的面向大学生和社区,宣传已经出台的创业扶持政策。让更多的青年才俊可以加入到创业当中,并最大程度的享受政府支持。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在相关政策的支撑下,便可以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网站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好很好的满足政府网站的办公。但是针对企业和公民个人的电子政务并没有真正实现“一站式”业务的在线受理办理。民众仍然感觉办事效率低不方便。

2.产业集聚

一方面,我国的互联网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互联网产业缺乏国际领军企业,并且互联网经济的国际领军企业大多集中北京等一线城市。虽然我们有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概念,有了互联网经济发展的产业。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经济产业链。也没有结合传统工业发展出具有传统工业个性、优势的互联网经济。另一方面,我国的传统工业正在由线下逐渐转变为线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工业正在进行着两极化的融合。但是却缺乏有鲜明时代意义、社会意义、代表价值的商品及在线品牌。在全国范围中小微电商众多,而中小企业与农村电子商务意识不强。

二、新时期如何营造更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

1.营造环境的总体思路

我们将会按照一带一部的战略定位和两极化融合的总体要求,来提升网络宽带化及应用智能化水平。并且将会以此为基础,加强政府的政务公开、政务完善、市场监控等工作。保证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加强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下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在电子政务、互联网产业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之下,大力推进全国的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让社会大众共享互联网经济发展成果。

(1)智慧中国

新时期背景下,我国首先应该树立数字化中国的发展目标,以此为基础为企业的互联网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那么我们需要做到信息基础设施完备升级,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推进三网融合,建设云计算服务平台等工作。实现智慧中国下的智慧城市信息共享及应用普及,政府服务民生和社会事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大幅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大力推动乡村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企业公民大数据信息共享应用,推进物联网应用与智慧城市建设。

(2)产业聚集

为营造更好的互联网经济发展环境,我们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经济产业链。打造一个新的千亿互联网集群,建立国际化的数字制造与服务产业。要在电子信息行业、汽车生产等行业寻求发展机遇。并且大力的发展卫星定位与直播等集成芯片产业、机器人制造新产业。积极培育智能硬件、物联网制造与服务业,鼓励创业创新。

(3)国商在线

鼓励中小企业积极的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国有商品的在线传播与销售,建设全国性质的专业型性商品批发市场。并且在发展中要不断的推进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为实体经济拓展销售渠道。鼓励农民进入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2.战略重点

(1)智慧城市公民服务工程

加快发展新的第四代移动通信,大力提高互联网的网速,推动三网融合,提高网络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利用率。促进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广泛。保证政府数据在风险可控原则下最大限度公开人口、地理信息、交通、环境、医疗等城市的各项数据,明确公开数据的条件、规范和保障。

(2)移动互联文化产业跨融建设工程

推动互联网技术与社会文化的融合发展,鼓励数字出版、数字教育、数字视听、数字游戏、数字动漫等数字内容的原始创新,积极培育数字内容产业骨干企业。加快培育网络传媒内容和手机传媒内容新业态,加快培育数字内容品牌,重点建设数字出版基地。

三、结论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已经让我们告别“旧时代”走向新时代。而无论我们处于哪一个时代,我们都不能忽略了经济建设。经济是发展的命脉,也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一个时代拥有着一个时展的特色。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特征进行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并且可以在复杂的经济市场中长期保持有高强的行业竞争力。虽然现阶段的互联网经济建设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但是发展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互联网经济繁荣发展的今天,政府和企业应从不同角度发挥本职优势,在此基础上积极沟通配合,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共建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影强.“十三五”时期我国由互联网大国~向强国的战略选择[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5~2016)[C].2016:6.

[2]黄志军,曹东坡,刘丹鹭.互联网经济、制度与创新价值链--基于人力资本与制度发展指数的测度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9:26-39.

[3]孙晓.中、美、日、韩互联网与通信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5.

[4]周柱.互联网Web2.0时期区域媒体网站的运营策略思考[D].湘潭大学,2008.

[5]罗文.互联网产业创新系统及其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

[6]孙中伟,张兵,王杨,牛建强.互联网资源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03:44-48.

第9篇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生产、积聚和传播的中心。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而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资源经济、资本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阶段。在当前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使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新的巨大变化,信息化的程度和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指标,信息化正在成为城市一切领域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动力[1]。在城市信息化进程中,数字城市成了推进城市信息化的标志性工程,这是有着深刻背景的。就社会背景而言,国家的信息化催生数字城市,解决城市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呼唤数字城市,这是需求牵引;就技术背景而言,地球空间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城市数字化,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这是技术推动。数字城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2]。实践表明,数字城市在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和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开拓地理信息产业新领域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改变公众工作学习生活方式等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数字城市”建设还存在许多制约城市信息化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其一,信息获取手段的自动化程度低,实时性差,更新慢,导致“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脱节;其二,缺乏统一规划,整体推动力量薄弱,信息不能共享,系统之间不能互连互通互操作,导致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其三,智能化程度差,数据多但用不上,有数据但用不好,有信息但找不着,有系统但不好用,影响整体效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策、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也有技术方面的问题。物联网、云计算和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数字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机遇。怎样利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对城市的实时感知和实现“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无缝连接的问题,怎样利用云计算技术来解决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的问题和增强智能服务的能力,怎样利用网格技术解决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和实现协同工作,这些都是学界和业界思考的问题。“数字城市”往何处去?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呼之欲出的。智慧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全社会的心声。

    2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的关系目前,全国有一百多个城市都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许多城市依托数字城市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的电子政务已投入使用,东部沿海城市启动了数字城市的全面建设。与此同时,智慧城市的理念和规划也纷纷推出,这就涉及到智慧城市的理念、特点及其与数字城市的关系。

    2.1智慧城市的理念智慧,指对事物能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或指学习、记忆、思维、认识客观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思维能力。而这就必须具备更透彻的感知、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服务等智慧的要素。智慧城市,简单地说就是让城市更聪明,本质上是让作为城市主体的人更聪明。它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传感器连接起来形成的物联网,实现对现实城市的全面感知,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析,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的无缝连接,并发出指令,对包括政务、民生、环境、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化响应和智能化决策支持。

    2.2智慧城市的特征智慧城市“智”在哪里?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但还是可以归纳为以下六句话[3],即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整合、协同运行、智能服务和激励创新。这6个方面中的每个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现实城市的全面、综合透彻感知和对城市运行的各种信息系统的实时感测,就不可能有面向现实城市的正确判断和决策;没有无所不在的传感器的全面互联并实现感知数据的智能传输和存储,就不可能发挥透彻感知的后续作用;没有对多源异构空间数据的深度整合,就不可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也不可能提供一致性数据服务,信息共享将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基于网格环境的城市各个要素、单元和系统及其参与者的组织和高效的协同运行,就不可能达到城市运行的最佳状态;没有云计算这种新的智能服务模式,就不可能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个性化服务;没有激励创新机制,就不可能为政府、企业和公众提供科技和业务创新及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实验平台,也就不可能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3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演化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两者一脉相承。数字城市是城市的数字化,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智慧化,是数字城市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这里,使用“演化”一词是采用隐喻方法,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隐喻数字城市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和工程演化[4]。在科学层面上,数字城市可以理解为“现实城市”(存在物)的“数字空间”,而智慧城市则可视为“数字城市”的“智能空间”,其科学目标是实现由数字到信息再到知识的转化;从技术层面看,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物联化、智能化,是现实物理世界、互联网虚拟世界与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的无缝连接、相互叠合构成的面向未来的全新城市形态;从工程角度看,“现实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都属于工程活动的范畴,由“现实城市”工程到“数字城市”工程再到“智慧城市”工程,本质上是工程演化过程。城市建设的科学演化、技术演化与工程演化是相互关联的。所以,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既有连续性又有差异性,数字城市是数字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智慧化的城市,数字化是基础,智慧化是灵魂。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只有建设好了数字城市才能建设智慧城市,正像有的学者认为的那样,智慧城市与数字城市具有并行性,所以智慧城市也可以称之谓智慧数字城市[5]。

    3数字城市如何向智慧城市演化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首先要有一个总体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由智慧基础设施层、智慧服务公共支撑层、智慧服务层和智慧服务应用层等组成。图1 智慧城市总体架构由智慧城市的总体架构可知,实现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演化有以下3个关键技术。

    3.1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技术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实时获取现实城市各类信息的基础。包括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传感器网获取的地理空间数据,连接被植入城市物体和运行信息系统的传感器形成的物联网获取的感知、感测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进行整合处理并存储管理。没有实时、动态的现实城市的海量数据,智慧城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网络与传感技术把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紧密联系在一起。

    3.2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是智慧城市海量数据处理的智能平台,对上提供虚拟支撑,包括计算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模式,它通过虚拟化技术把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管理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资源池,并将其作为服务通过互联网传输给用户。“云”就像是一个“发电厂”,只是它提供的不是电力,而是计算机的计算、应用和管理能力的服务。只要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并得到授权,你就可以使用这些能力和资源。

    3.3网格技术网格(Grid)指第三代Internet,或下一代web。不同于Internet和web,Grid的特点是:资源的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很强的分布性、更复杂的异构性;共享更具目的性,引入了虚拟组织(Virture Origion,VO)的概念,而且具有动态性和可伸缩性;强调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的有序性和可控性。对于智慧城市而言,网格技术主要解决4个问题:其一,系统集成,指已建(或历史遗留)分布异构城市空间信息系统的网格化集成,实现已建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其二,信息整合,指多源异构地理空间信息的集成、融合与同化,从而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提供无缝连接的一致性城市地理信息服务;其三,资源共享,指广义信息资源共享,即一切都是服务的理念,如DaaS(数据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KaaS(知识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等等;其四,协同工作,指网格上多个节点协同运行,共同解决城市重大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必须解决的。可以肯定地说,传感器网与物联网感知感测、云计算和网格等技术的发展必将让城市更加智慧。

第10篇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互联网+” 校园建设思考 对策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多数人共同受到了信息科技的洗礼,所以在科技进步的今天,“互联网+”时代给予了我们不同方面的体验,同时校园的建设也朝着数字化校园发展,建设更好更便捷的校园,为教生提供更多的资源帮助。但由于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工作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漏洞或是遭遇病毒,使得教育教学工作以及校园信息校园信息的信息外泄,对于数字化校园存在明显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对“互联网+”视野下的数字化校园有所关注。

1 数字化校园的意义

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获取信息、了解情况提供更快捷、更准确而发明发现更好的消息网络工具――“互联网+”。“互联网+”作为新时代的标志,它的出现拓宽了校园信息工作渠道,丰富了工作手段。同时承载着我国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为校园的提供便利,使得学校可以更好的培养创新型人才。

2 建设数字化校园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手段落后,缺乏安全意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对于“互联网+”的认识不足,认为建设数字化校园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且有些教育者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能力,同时对必要的校园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不能充分掌握。很多学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而没有聘请或者培养专业人员来管理数字化校园。有些学校相关人员的网络使用存在问题,使得学校相关网络会被病毒入侵或者信息泄露,造成数字化校园感染病毒,使得校园信息私人信息外泄被不良分子利用来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使得师生及其家庭的财产安全存在问题。

2.2 对建设工作不能有效落实

在建设管理方面,虽然数字化校园的规章制度缺乏执行力度,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规章制度成了摆设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数字化校园将安全的建设活动当做一种例行形式,不将资金投入于校园“互联网+”方面的建设,使得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缺陷;有些数字化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没有具体人员负责。

3 优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相关对策

3.1 信息网络队伍专业化

借鉴有用的经验,学校要组织一支专业化的检查团队,常年由此团队负责数字化校园中的安全检查,这种做法使得团队成员的经验非常丰富,对于校园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及其隐患有所了解,并能运用“互联网+”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及其个人,用“互联网+”的功能来强化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信息网络的水平和效率,也有助于控制成本。同时数字化校园可以进行适当培训,走专业化道路。如今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数字化校园管理应该适应社会发展现状,要在各校园单位配置一名专业“互联网+”管理员或是每月举办关于“互联网+”的培训讲堂等措施,通过此类手段来来提升管理人员及其教师及其校园职工的专业技能,使得数学化校园更好的为师生服务。

3.2 完善管理制度

数字化校园管理工作的好坏存在多方面的因素,管理工作人员对“互联网+”的认识、数字化校园的防御系统等多种因素。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开展管理工作,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数字化校园工作人员的日常生活、工作当中,以达到安全意识时刻牢记于心的目的。同时,数字化校园的管理工作要持续化,不然短期的管理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收效甚微。所以我们可以结合以下两点进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一是要持m关注数字化校园的安全工作,做好相关管理人员的思想引导和工作,不可一味求快而不注意质量,要循序渐进,保质保量。二是要制定相关的数字化校园工作的管理制度,把管理制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从而提高数字化校园的利用效果,使得校园的工作人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方面与管理方面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3.3 探索前沿技术

当今的社会还在不断进步,科学技术在我们生活中不断更新我们的观念。在“互联网+的”视野下,我国经济有了进一步飞跃,与此同时,随着“校园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兴起,使得数字化校园越来越便捷,它在学校相关部门中的运用日益频繁,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数字化校园“互联网+”在服务教职工与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对数字化校园的要求是不断地变化,这就要求数字化校园“互联网+”的对技术也要保持持续发展,与时俱进,力求创新,使得数字化校园的安全性能有较大的提高。同时只有积极探索前沿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才能满足教职工与学生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提高输出社会人才的质量。

4 总结

总之,对于教育来说,数字化校园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安全问题要引起重视,这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顺利展开、进行、完成密切相关。为做好数字化校园工作建设,来进一步提高校园的网络信息管理工作以及提供更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使得师生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改革创新,有利于开展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共同进步,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从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艳梅,廖银花.大数据时代高校智慧校园服务平台建设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7(07):144-145.

[2]伍辉,李珈.互联网+时代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6):49-50.

[3]赵安新,廖晓群.“互联网+”时代数字化校园建设思考及对策[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11):74-76.

[4]马海庆.数字化校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探究[J].科技传播,2015(05).

[5]陈志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校园信息化构建分析[J].信息系统工程,2017(02).

作者简介

严剑炜(1982-),男,贵州省水城县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昆明医科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数字化校园。

李璐(1981-),女,河南省南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为云南大学滇池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作者单位

第11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61-02

高校图书馆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提供图书、文献信息的学术保障机构,其建设水平的高低对学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成果和服务社会质量具有重大的影响。随着图书馆管理的计算机化、自动化术、多媒体化、网络化和信息高密度化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文献信息的资源类型和载体呈现多样化,对文献信息的加工、存储、查询、利用、共享的方式更加现代化。因此,为满足高校师生对图书文献信息资源需求度的日益增强和现代化的需求,高校图书馆必须加大投入,加速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将馆藏文献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整理、收藏、整序,提供高效、丰富、便捷的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一、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定义与优势

数字图书馆(Digital Library)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运筹学家阿蒙斯(William Y. Arms)提出:数字图书馆是具有服务功能的整理过的信息收藏,其中信息以数字化格式存储并可通过网络存取。即数字图书馆是对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实体,其形式可以是具体的社会机构或组织,也可以是虚拟的网站或者任何数字信息资源集合。与传统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具有如下优势:①信息存储不受空间制约。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扩展为磁盘、光盘、磁带等不同的格式和书目信息、全文信息、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的信息类型,正式将图书文献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储存,其收藏的资源数量无空间制约。②检索便捷,查全率和查准率高。数字图书馆都配备有电脑查阅系统,通过主题、关键词、摘要、作者、题目、单位、来源等检索项和检索词,可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检索便捷,查全率和查准率高。③信息传递速度快。读者只要登录网站,轻点鼠标,信息文献资源通过网络传递,可在几秒内查阅到想要的信息,随时随地自由检索和下载。④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数字图书馆则可以突破“一本书一次只借给一个人使用”的限制,一本通过服务器可同时共多人查阅,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二、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历程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大规模研发工作始于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上,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IBM数字图书馆方案”。1997年文化部的“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的立项与实施,是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1998年“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的实施和99年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试验演示系统”开发成功,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各地高校先后也组建了规模不同的数字图书馆,为师生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专业人员缺乏,馆员素质低。数字化是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人才是关键。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馆员中出现专业人员少、技术人员不足、年龄老化、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由于图书馆是教辅单位,未受到足够重视,各高校的馆员与教师的待遇相差较大,使图书情报专业、计算机专业、自动化专业等方面的人才不愿到图书馆工作,现有人才因种种原因而跳槽,造成图书馆高素质人才难以引进,具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就更少。另外,高校对现有馆员队伍的系统培训、有计划的在职学习重视不够,馆员的业务水平低、知识结构陈旧和服务观念落后,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举步维艰。

2.重复建设,浪费资源。数字信息资源是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中心工作。许多高校图书馆认识到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性,十分重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协调和标准,许多高校图书馆没有结合自身馆藏的特点和教学实际需要,重复建设严重,使得数字图书馆的用户检索界面、检索语言和管理系统、数据库等不兼容,难以联通和共享,利用率不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科研和服务社的需要。

3.建设资金不足,设施更新缓慢。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系统的、巨大的建设工程,其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购置、网络布防、人员培训、资源更新、信息数字化转换等需要大量的经费作支撑。部属院校、“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重点大学,拥有专项图书馆建设经费,而普通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教辅部门,主要依靠学校拨款,经费来源单一,在资金上也难以得到倾斜,所划拨的经费仅能维持购置书刊等纸质文献及一些日常开支。近年来图书、刊物价格大幅度暴涨,致使许多高校图书馆不得不压缩每年的纸质文献购置计划,花巨资更换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和电子资源的采购进行数字图书馆建设更是举步维艰。

4.法律法规不全,版权保护不力。数字图书馆中信息数字化所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信息来源的著作权尊重和数字化信息建成后自身著作权的保护。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开通,数据库的利用更加广泛,不可避免会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如网络作品的制作、传播和使用的版权保护,其实质就是版权和知识产权在网络时代的运用问题,是世界各国在网络时代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数字图书馆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制定保护网络化、数字化信息文献著作权的法律法规成为当务之急。

三、加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与开发利用的策略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馆员综合素质。高校图书馆数字化的建设,对馆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学历结构和管理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应重视图书馆馆员队伍的建设,充分利用人才建设的系列政策,加强通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图书馆学和信息情报学等专业人才引进的同时,对现有馆员的业务技能、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图书馆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2.重视馆藏特色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核心就是特色馆藏的建设。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就是要结合高校的特色、优势专业和特色学科,将其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高的图书、信息文献进行数字化,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专业权威的数字资源库,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社会,有利推动学校精品课程、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3.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软硬件设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需有稳定而充足的经费投入。高校图书馆要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供优质服务,取得学校重视,争取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还应积极开发数据库功能,拓展应用项目,扩展服务对象,但保证本校教学科研需要的同时,有偿为当地企事业单位服务,多方筹措资金,弥补建设资金的不足。

4.健全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面临着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的。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的格式转换、数字化作品的复制、下载、盗版等更加容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更加突出。尤其是共建或自建的数据库,易发生版权纠纷。为发生侵权行为,国家根据行业特点制定数字版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知识产权法律许可内,做好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建设。

总之,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是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虽然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会得到合理的解决,促进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数字图书馆原理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3.

[2]周礼智.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和特点及其意义[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24):68-69.

[3]王文丽.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对图书馆员素质的新要求[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277-278.

[4]李香丽.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11,3:128-129.

第12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 企业生产 技术支持 改进措施

一、企业管理信息化含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把企业管理的全部流程、标准、制度等深入细化,使用计算机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规范,使用电子信息技术,使管理、生产实现自动化,把标准强化到企业经营的细节中去。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把流程、职责、权限、指标等各方面都深刻的规范到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来。原本很多不合理的企业经营过程,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需要重新的设计,直到符合流程的要求;原本很多不清楚的核算、审批,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必须细化到个人;原本很多含糊不清的事情,由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要求,都必须明确职责,明确数据指标。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助于企业的科学化决策;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提高企业业务办事程序的合理性;企业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一定的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的效果,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经营效率;企业管理信息化,提供给企业一个很大的交流平台,使企业更快速、更准确的得到先进的经验和成果。

企业管理信息化,大大的阻塞了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弊端与漏洞,加快了企业运行的节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生产、销售的全过程,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二、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推动国民信息化的重中之重。而伴随着信息化的浪潮,我国信息化将向着更深更广的方向推进。而在宏观额微观两个方面理解,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仅仅属于起步的阶段。在随着Internet的迅速发展,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性。

1. 企业生产

在企业生产中难免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客户在下单子的时候,会下上百个单子,有上百种品种,各种只需要几个,甚至只需要一个,这给企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并且这样的订单每天会接到几十上百个,那就麻烦了。首先速度慢,因为如果每天接到十几或上百个这样的单子,跟单员需要将这些单子一一发到企划部,然后再安排人员去生产,显然这样的速度不能满足需求的。其次任务分配到个人之后,每个工作人员都要逐一的询问当前进度到哪里,下一步该怎样做,这样程序过于繁琐,并且还容易出错,当领导想知道工作人员的任务完成的如何、成绩怎么样、进度快慢、问题出在哪里、有没有解决、订单的利润如何等,如果在一一去问,或者用excel来排版的话,这显然会很慢,难易应付。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如果客户想直接的了解自己订单的进度,该怎么办。以上问题都是企业生产中经常面临的问题。然而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企业管理信息化来解决。使全部的流程、制度、标准更细化。

2. 技术支持

企业在生产中,最重要的就是技术,没有一个好的技术,等于输在了起跑线上。我国一些企业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重视技术方面的支持,重视企业管理的自动化。但是我国企业的自动化水平远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的水平。以我国的机床为例,在1994年,我国出口的机床为43.37万台,外汇收入是3077万美元;在同年我国进口机床3262台,支出的外汇为1.1亿美元,出口的机床数是进口的132.96倍,外汇支出是收入的3.77倍,为何反差如此之大。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我国出口的是普通的机床,数控的机床少,而进口的机床含金量高,价值高。所以说,技术是企业生产中重要的环节。在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些企业已经建成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简单的说就是硬件设备安装的多,软件设备安装的少;在应用方面,简单的项目应用的多,而能支持管理和决策的应用的少。在90年代的初期,一些专业人士对我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评估,成功和失败的比例是1比8。

3. 经营领域

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企业管理也进入了另一种发展时期。形成了以国有企业管理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状态。中国企业管理经营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扩大。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中、小企业经营领域变的非常的狭小,面临着许多生死存亡的问题。

(1)经济体制的问题。中国经济的改革开放形成了以国有企业管理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状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占有着主导地位,有着非常大的权力,给“寻租”和“设租”一块肥沃的土壤,使得快速的在中国蔓延,中、小企业管理经营领域存在很大风险。

(2)中、小企业的政治地位问题。中国的中、小企业就像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对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且近几年中、小企业的政治地位有很大的改善,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势必会引起一些人的不安,他们将会阻止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3)国际经济形势的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还处于没发育完全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尤其是企业的自身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比较弱。而从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中、小企业也产生很大的影响,要不断面临着全球优秀企业和国内同行的竞争,这种状况使得中、小企业的经营领域更加狭小,难以生存。

三、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措施和途径

1. 改进措施

企业管理信息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技术运用于改革,而是需要有更高层次的管理理念。它可以推动一系列企业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的产生。

(1)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企业管理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会引起企业组织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形式是金字塔式的,随着企业管理规模的壮大,出现了一支庞大的管理人员的队伍,造成了信息传达的阻塞与失真。如今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中间的管理人员不得不给管理信息系统让位了。因为管理信息技术能更准确,更明了的表达出需要表达的意思,大大削减了管理人员的规模。

(2)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简单的形容就是把复杂的事件,变成数字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进行有效的处理。企业数字化管理就是将数字变成企业的“大脑”来实现对企业的管理。企业数字“大脑”是一个数字信息的交流平台,通过电脑与网络的连接,在配上管理的软件,最后把数据进行整合,让企业成员分享与运用数字信息,从而实现企业数字管理信息化。

(3)实现人才与技能的培养。中、小企业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是个问题。客户的要求在不断发展,而自己企业的人才跟不上形势,仍然满足于现状,这是最可怕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技术,我们的企业才会在不断的进步,才会更具有竞争力。

2. 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途径

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途径,更加明确怎样去改革企业管理信息建设。

(1)加强政府的引导与政策支持。2000年初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成为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统一规则,相关规定与标准,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针对企业的特点建立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专项基金”的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引导,组织实施各种引导工作,增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信心。

(2)紧密配合经营体制改革。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而且是将一些不适合企业运作的方式和模式进行变革。而企业改革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变革的深入进行。

(3)重视信息人才培养。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该提高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重视程度。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管理信息建设中去,加快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同时更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培养出一批有着过硬的信息技术应用与现代化管理的队伍,来应对日益加快的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四、结语

在日益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信息化更是被人们所需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最近的调查表明,企业管理信息建设在不断提高,各个企业都应针对企业管理信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加强企业管理、引进新的技术、完善经营领域等,这是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关键之所在。要正确的估计我国企业信息化的现状,总结企业信息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意义重大,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途径,重视信息人才培养,紧密配合经营体制改革,实现人才与技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