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时间:2023-09-20 18:23: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素质教育途径和方法

第1篇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件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第2篇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 C40文献标识码: A

论文摘 要:本文对信息素质的涵义、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必要性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一、信息素质的定义信息素质是信息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名词。一个人具备信息素质,就必须能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和具备查寻、评估和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素质是终身学习的结果。信息素质可以理解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个体所具有的各种信息品质,包括信息能力(信息知识和技能)、信息道德、信息意识、信息觉悟、信息观念、信息潜能、信息心理等。信息素质是个综合意义的概念,它不仅蕴涵着个体具备的,带有客观性、发掘和利用社会信息源的基本技能,还包括了个体最基本的更具有主观性的认识和判断信息的基本品质。二、加强图书馆员信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1.现代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信息素质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和主导因素,它要求人类具有获取并征服它的能力和意识。作为专业从事信息资源管理的图书馆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较好地开展工作,有效提供信息导航、信息组织、信息开发服务。2.现代图书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要求首先文献信息的载体形态从纸质逐渐向电子介质过渡,许多有价值的信息不一定以正式出版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图书馆员要进行文献信息的收集,就要深入到不同形态的信息中去判断其价值,决定其取舍。其次,用户的信息消费更趋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图书馆员在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要更多关注用户的需求特点,根据不同用户的不同心理、习惯、能力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图书馆作为信息的集聚地,不仅是文献的汇集、信息的集散而且是信息的加工、创新思维的孕育。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加强信息素质教育,熟练掌握在复杂的信息中获取有用资料,为不同用户的信息消费者提有效服务的能力。3.图书馆员终身学习的要求现代图书管理人员必须掌握对信息的获取、理解、转化并生成新信息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获取信息、创造信息的方法,才能提高获取与创造知识的能力,才能使学习不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地进行知识的整序、分析、研究和利用。通过信息素质教育获得敏锐的信息意识和较强的信息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进行终身的学习和自我完善。

三、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1.信息意识教育信息意识是指人们对信息的思想观点和人的信息嗅觉程度,是人们对社会产生的各种理论、观点、实物、现象从信息角度的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信息意识表现为个体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信息意识强的人可以自觉产生信息需求,可以在众多的信息中捕捉到有用信息。图书馆员是信息的传播者和教育者,他首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才会有自觉利用信息的内在动力,对发现和传递信息才有一种积极的应对态度,是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2.信息道德教育信息道德是指个体在整个信息活动中具有的道德。在信息活动中要坚持公正、公平原则;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正确处理信息创造、信息传播和信息使用三者之间的关系;恰当使用和合理发展信息技术,不非法摄取他人的秘密,不制造和传播伪劣信息等。对图书馆员进行信息道德教育,要学习、了解信息社会应遵循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随时以道德准则来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与行动,预防在信息收集、加工、传播过程中发生信息泄密、信息犯罪等问题。3.信息能力教育信息能力是信息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员要学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要建立和掌握信息源,掌握信息检索的技术、方法、途径;能指导用户使用各种信息源和信息技术找到必要的信息;了解信息分析研究及成果评价的程序、方法,使之成为具有科学价值的新信息并传递、交流。四、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有针对性的进行岗位培训对从事技术管理与应用者,开办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应用与网络维护等培训班,使他们真正能肩负起图书馆的技术管理重任;对中级业务骨干,要对他们开展一些启发式培训,为他们创造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的机会,不断优化其知识结构,提高信息利用能力。2.举办多种形式的文献检索专题讲座开展文献检索专题系列讲座,使图书馆员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步骤;学习现代信息检索技术的新发展、新动向,使图书馆员既能通过传统工具书为用户提供信息,也可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系统获取信息。3.边实践,边研究,不断探索图书管理有效办法,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图书馆员要充分利用每一次信息服务的工作实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其中,提高对信息服务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培养获取信息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强化信息收集、加工、传递能力。培养信息意识、改善信息道德、提高信息能力、完善信息素质。4.发挥高等教育作用,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是加快高校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创新,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培养创新复合型人才,为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打好基础。二是图书馆要加强与高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培训图书馆工作人员,使之全面系统的掌握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提高信息意识和能力。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图书管理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图书管理员必须不断地优化知识结构,并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适应网络信息时代要求的综合素质。参考文献:[1] 贾英阁.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作用及馆员队伍建设[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1:12-13[2] 王育菁,基于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探讨[J],情报理论与探讨,2009,(11):84—85.[3] 叶勤,图书馆快速响应服务机制及其实施[J],现代情报,2007,(11):29—31.[4] 王新明,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与服务研究[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5,(5):115—116.[5] 方向明,张海霞,论复合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拓变及应对举措[J],图书馆论坛,2009,(5):119—121.[6] 卓宝光,钟辉新,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需求特点、面临问题与服务对策[J],情报探索,2008,(10):105—107.

第3篇

关键词: 杨陵区 中小学素质教育 实施策略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目的的教育,它明确地把教育和人的生命发展联系起来,表现了教育活动的根本意义。提倡素质教育不是忽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强调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能有效发挥学生作为教育资源的功能,并不断促进理想的教育生态的生成[1]。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教育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上虽然达成了某些共识,但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甚至误区。究其原因,在于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同。为了使素质教育成为具有生命力的科学概念,以指导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要研究和明确素质教育概念的规定及其特征问题。

素质――德、智、体各方面基础品质的综合,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知识体系、学习和创造能力及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素质决定一个人的价值[2]。素质的发展即人自身的创新,在此意义上,素质教育的核心得到凸显。

素质教育的核心――人自身的创新。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引领”的主要表现是创新创业;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各类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也成为校际之间竞争力大小的主要指标,所以学校都希望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从学生自我发展看,为了立足于社会,并且事业有成,提出对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要求,也希望自己成为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新型人才。总之,无论从宏观层面的国家和社会,还是从微观层面的学校和学生,都提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为了寻求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新方法、新模式、新途径,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杨陵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存在的误区及实施途径进行了调研,并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实施策略。

以往提出的素质教育局限于某一学科的课堂教学,本文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模糊文理分科与课内课外教学,运用学科知识的交织点和课堂的延伸性,为素质教育搭建更广阔的试验平台。

一、调研内容

1.杨凌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误区。

结合学生对原有教学体系和模块的信息反馈,以及原有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设计调查问卷,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对调查问卷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明确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2.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实施。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4.学科交叉后素质教育的处境与实施。

二、实施策略及步骤

1.摸底调查,确定实施方案。

在前期调研中横向涵盖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数学、化学学科,纵向开辟课堂与课外两大块,采用调查问卷、素质测试、访谈调查、测验调查、纵横向比较研究、定性定量比较研究等教研方法,逐步推进与深化,同时建立教师负责制和学生信息反馈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2.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的中心环节,核心问题是:必须让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1)转化师生角色

要“变”教为“导”,教学生学会学习,素质教育应该成为教育机构和现代教师努力追求的教育最高目标。

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素质教育的主要意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

②设计学生的主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

①备课求“实”――预设、生成,相辅相成。

②课堂求“活”――形式、方法,把握有度。

3.素质教育在课外活动中的实施。

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扩展和延伸,作为课堂教学的迁移阶段,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以诱发培养和发展学生志趣、爱好和特长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努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开外活动,如组织各种学科小组和竞赛,组织合唱队、乐队、田径队、乒乓球队等,结合实际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会、故事会、书法比赛等课外活动,使学生扩大眼界、丰富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促进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017-01

长期以来,在中学期间,中学英语教学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费时较多,收效较低”,导致大多数学生“听不懂,讲不出”。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对于基础教育来讲,一个非常紧迫的任务就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因此,如何实施英语素质教育?具体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职校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思考、解决。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些问题。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实施英语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教师的素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素质,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因此,实施英语素质教育,职业技校英语教师除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外,还要注意提高以下几方面素质:

1、教育思想素质

长期以来,英语教学一直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教学方法死板,教学内容陈旧,考试以语法知识为主,课堂教学“注入式”“填鸭式”现象十分普遍。教学中严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历史的必然。因此,职校英语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英语教学思想、观念和模式,树立现代教育观念,特别是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的教学观、师生观、人才观、教育质量观,提高教育思想素质,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科学文化素质

教师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才会强。因此,英语教师要努力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具体来讲:职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地道的语音、语调及语感进行交际的能力;对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知识和风俗习惯等有较全面的了解;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与实践能力。

3、科研素质

“教改的问题,关键是教师的问题”。教师应在一定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和探讨教育科学的新规律、新内容、新方法,以便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撰写英语教研论文是提高科研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将某些语言规律以及自己的教学体会,加以深入研究,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反过来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这样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边教学边研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使自己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化。

总之,英语教师的素质如何是影响职校英语素质教育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和关键性因素,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二、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职校英语素质教育的核心

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途径很多,但最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来获取。英语课堂教学是实施职校英语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注重课堂教学:

1、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素质

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坚持思想教育目标、认知目标以及能力训练目标的整体规划,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体现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2、注意德育渗透,培养学生思想素质

职校高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遵循英语教学规律,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这一要求,实际上是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日常英语教学之中,因此,教师要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如:学完”Feed the world”一文后,对学生适时渗透下列思想教育: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hungry now, but we aren’t. So every one of us should save every grain of rice to help hungry people, when you throw away the surplus food, think the hungry people, please .We must get into the habit of saving.

3、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陶行知说得好:“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方法”。巴班斯坦认为“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最优化”。教学法原本就包含教法和学法两方面,但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一直存在”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的倾向。因此,职校英语教学必须加强学法指导,但我认为应避免单纯地、直接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法,而应在课堂英语教学中适时地渗透学法,从而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

4、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非智力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除了借助思想教育的手段来培养和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外,还应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此,教师可为他们设计一些交际性较强的教学活动。

5、介绍文化背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如果一个人只学语言,不学文化,那么他很难学好该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尽量减少交际错误。交际错误可分两种: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观点认为文化错误更严重。

第5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创造性;探究

0 引言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措施,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的教育。物理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落实素质教育更是责无旁贷的。但是,如何从学科成绩,应试教育目标的思想,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21世纪的全面素质的转变,搞好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赋予物理教学新的教育理念,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1 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及培育目标

1.1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适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一种典范模式。

1.2 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

1.3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康,学会审美。完善自我,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物理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2.1 结合“教”与“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求知欲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素质教育是一种结合“教”与“学”的教育。物理教学中有些内容譬如:关于“音乐”和“噪音”的辩证关系中就能引发学生对“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环境教育,使学生在掌握物理的同时懂得什么是“噪音”和“社会公德”。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一下生活中的物理小实验,让他们从物理中学会思考,产生兴趣,关心社会,关注科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结合“教”与“学”,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应用知识。让学生深知学习的作用,进而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热爱上学习,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素质教育也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创作欲望的进取教育;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争起社会进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教育。在实习生活中,物理实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都喜欢做实验,都喜欢动手操作。学生们从实验中可以产生兴趣。物理教学中一定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不但检验了理论知识,还训练了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上学习,关心社会,热爱科学,作一名负有社会责任感和争起进步的学生。

2.2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是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手段

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的基础知识及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技的发展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是物理教学大纲的根本目的。

培养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把“知识”和“能力”结合起来应用到科学技术和社会中去,使之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素质,是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可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深知物理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运用,将知识贯穿于生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关心社会”和“关心未来”的心理。物理课堂中,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扩充,讲述一些先进科学技术领域的设备和宇宙天体间信息,让学生们了解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深知物理知识的博大,增强学生们的求知欲望。

深入教材,分析和把握知识的结合点进行适度的扩充练习,课堂教学中举一些相关的例子,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物理知识“与我相关,我一定要学好”。把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争作21世纪科技领域的精英。

2.3 改革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教育思想的不断更新以及办学条件的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一本教材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笔”也远远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应试教育以灌溉为主,学生没有主动的学习权利,因而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怎样改变这一弊端呢?就是加强学法指导,变“教”的课堂为“学”的课堂,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独立思考的空间。改革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电化教学的方法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沉闷代之新的活泼的面孔。它与传统教学相比,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加大了教学容量,加快了教学进程,促进了教学改革,还给了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课堂,能够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当今科技人才激剧竞争的条件下,电教化方法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它所说的意思是:给别人鱼不如教他去钓鱼的方法。这句话在我们教学中也是非常适用的。现代的教育模式讲的就是要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加强学法指导,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课前有计划的预习,课堂上有目的的自学、讨论、交流,课后针对个别人作相应的辅导等等。在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性也就有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因此,它既要明显优等生,也有面对差等生。而优等生与差等生的学习能力又不在同一水平上。因此,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因人制宜,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做到共同发展。

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调节课程进度、难度和广度。也可以针对差等生作单独的辅导,加强差等生的学习。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老师的教学进度自主的调节学习的速度、难度、广度,自觉地进行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高的舞台。

教师可以介绍学生很多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发现乐趣,从而热爱上学习。比如,向学生介绍一下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习自主的学习,独立的思考,为学生构建一个自由发挥的舞台。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也可以让学生合作学习,相互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合作学习,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彻底转变了学生原来那种怕考试的状态,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迎接挑战的能力。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传授不同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导航,让学生学得轻松,同样也增强了学习的能力。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教师虚心的教导,在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中,学生便可审时度势,信心百倍的迎接世界的新型挑战了。

2.4 培养能力,优化情感因素,注重个性化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

21世纪的竞争是科学和民族的竞争。而归根到底,也就是人才能力的竞争。因此,素质教育中,必须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必要前提,不具备感知能力的人,就很难获得感性知识;缺乏抽象概念能力的人,就无法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在当前科学飞速发展、知识剧增的情况下,学生具有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为自己搭建一个自我提升的舞台。当今是一个人才竞争的社会,我们只有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今后才能为国家培养大批的有用人才。

情感因素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具有动力功能、定型功能和补偿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过程、学生成绩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优化情感因素是必不缺少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来感化每一个学生,通过教学使学生在个人品质、价值取向上有正确的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将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我的教育过程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在课堂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

3 物理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3.1 方法

3.1.1 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物理教学内容具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根据大纲、教材和本校教学实际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知识目标、德育目标、能力目标要有内在的统一性,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技能培养在知识的教学中同步进行。认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测性。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后,教师要紧紧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并努力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3.1.2 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要根据社会需求、教学目标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握好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在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选教学内容,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融入教学之中。讲授要突出重点和难点,抓好关键点知识的联系,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首先要明确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一节课由几个基本环节构成应由实际情况确定。其次是每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应明确,教学内容、教师指导活动及学生活动安排要合理,体现启发性和“双主性”。

3.1.3 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汲取各科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校物理学科实际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其要求是应用启发式,体现“双主性”和时效性。在教师逼真地创设物理情境的同时,要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教师既要对学生恰当点拨诱导,更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也要注重非智力的培养;既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3.1.4 优化教学手段

要注意使用现代化手段,把传统的教学媒体同先进的教育技术结合起来。要重视直观教学,充分运用实物、挂图及幻灯、录像等,打破课堂教学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使物理形象、逼真,多形式、多渠道地传输给学生。在选择教学手段时,既要使用传统的教学媒体,以利用学生实际观察、动手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等能力的培养,又要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2 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体,优化课堂教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质量的好坏有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就得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将课堂教学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中,从而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课堂的目的,进而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4 总结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新型创新的教育。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全个性,塑造学生的个性人格,提高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等主体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是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学会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这样在物理教学中才能更好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1-148.

[2]何德.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J].物理教学,2001,6:34-36.

第6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9-0173-02

高校素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因其适应高等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综合型人才的大力需求,近年来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信息化对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有力冲击,高校素质教育也发生着深刻的信息化变革,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与挑战。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于高校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发展思路,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提高素质教育效率的正确选择。

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它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被广泛使用,二是信息技术对教育各个环节如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的深刻影响。也就是说,教育信息化既有“技术”方面的属性,同时也兼具“教育”方面的属性,是信息化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一)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属性特点

教育信息化要求教育过程中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从技术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包括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网络化可以实现信息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等的共享,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用户之间可以互通有无,进行自由交流,使交际活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多媒体化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把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技术集成在一起,具有很强的交互性特点,为人机互动提供了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全新的交际手段。智能化可以增强教学设备的精密性和可靠性,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特征的集中决定了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功能性与复杂性。

(二)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属性特点

从教育属性看,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开放性、共享性与交互性。开放性是指教育突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学校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垄断地位,构建起社会化、立体化和自主化的教育体系。共享性是利用网络、通讯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得教育思想、教育资源、人才资源等可以在不同用户之间自由交流,实现共享,解决了单个用户教育资源贫乏,难以得到补给的问题。交互性最直接的体现形式就是人机互动,以及通过信息技术设备进行的人人互动,这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双向、多向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影响

信息化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素质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

(一)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机遇

首先,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全新的空间。信息技术使传统教育的封闭环境变得开放,使教育不再受时空的限制,构建起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环境。例如,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开设网络课程、创建虚拟课堂,实现远程教育,还可以使高校与外界互换有益资源、进行联合办学等等。另外,教育信息化共享性特征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自由化和时效性,实现资源共享,既解决了素质教育中遇到的人才、设备、资金等困难,也大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开阔了视野,活跃了思维。

其次,教育信息化丰富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教育,书本是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渠道。这就决定了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网络、多媒体等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开放性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高校教育者提供了获取资源的便利条件。教师可利用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渠道于一体的立体化教育手段,构建学导式、案例式、趣味式、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极大地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育信息化创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信息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平台的高校教育模式正在形成,大学生知识来源渠道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被无限拓宽,形成自我学习、自我发现的新格局,教师的角色也由主体变为主导,在教学中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被突出了,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因材施教的双重需要。

(二)教育信息化给高校素质教育带来挑战

首先,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网络信息技术赋予的海量资源良莠不齐,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对新鲜事物好奇心的驱使让其容易失去鉴别良莠的能力。接触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都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严重妨碍了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等培养的成效,从而使素质教育事倍功半。

同时,教育信息化对高校素质教育的传统理念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挑战。信息化教育构建的开放式教育环境为大学生接受多元思想提供了便利,因此,教师灌输的传统思想不再具有唯一性,师生平等的交流、学生质疑的权利、教师思维的引导取代了以往教师单方面的权威和灌输,有力冲击了传统的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因此,素质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必修科目。

三、教育信息化环境中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要转变思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素质教育为核心,开辟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新途径。

(一)健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教学体系

高校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而大量事实表明,要想实现目标,取得实效,仅仅依靠高校课堂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社会性的事业,由高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业才能完成。因此,必须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多面教育资源,创设一种富含多元文化的多层次、立体式教育环境,开放共享学习资源。而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正契合了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现代化教学体系包含各种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开放性、共享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自主选择学习资料,把握学习进程,发挥思维潜能;另一方面,高校也可以汇集整合有用的信息资源,创设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并结合当前社会和网络环境中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教育模式。现代化教学体系还可以将高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三者之间可通过虚拟平台进行自由、快捷的交流,大大拓宽了高校素质教育的环境空间,提高了素质教育的成效。

(二)全面培养高校素质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教育是高校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由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所决定。所谓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是指其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其核心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双重要求,既要能熟练掌握和操作现代化信息技术,同时也要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教学工作之中,最大化地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目前,高校教师信息化素养普遍不高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素质教育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这种局面的改变需要依靠高校及教师的共同努力。高校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化素质培养机制,从信息化教育理念的树立,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应用能力的训练等,全面更新高校教师的综合素质结构,建设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的师资队伍,将其打造成为适应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执行者。而高校教师本身也要进行积极的努力,适应教育信息化潮流的需求,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积极探索有利于大学生各方面素质培养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三)不断完善高校综合性信息化服务体系

教育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校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教学工作,而是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服务体系为保障的综合性工程。信息化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需要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信息服务体系作为保障,提供教学管理、评价评估、后勤服务、新闻宣传、社会指导、心理咨询、校园论坛等多元化服务,为大学生搭建一个便利化的“自选超市”,使之可以根据不同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产品”,从而由被动地接受信息转化为主动寻求帮助,创造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提高素质教育的时效性。

结语

教育信息化为高校素质教育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多元化、立体式发展环境,为大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拓素质教育的新途径,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建磊.信息教育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7).

[2] 康宁.网络化与大学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0,(1).

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20-01

新时期教学工作重点已经从应试教学向素质教学方向发展,作为小学教育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作。那么作为小学教学工作者而言,首先要转变思想,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真正把握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教学工作,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通过方法和形式创新来推动素质教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培养下的大胆创新能力。小学教育过程中因为学生年龄尚小所以对待身边的事物认识水平有限。作为教师应当对于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给予必要的引导,经过教师因时而宜,设置情境的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便不断地得到提高;其次,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培养下的审美能力。在教学工作者的引导下,小学生的思维活跃,他们将更愿意去寻找出“奇形怪状”的美,在这种发现的过程中也不经意地培养了他们想象美的能力;最后,素质教育酝酿下的德育品质。小学生的德育品质除来自于家庭以外,更多地源自于学校。而教学过程中对品牌教育的渗透则可以对学生的心灵和行为都产生重大的影响。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素质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二、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路径,这样才能保障素质教学实施之路走的更加坚实和长远。

首先,把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为了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更加坚实,教师要对语文课堂教育内容做好针对性的把握工作。具体可以通过倡导自主、合作的语文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特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尊重学生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说法,鼓励他们自己主动去发掘自己疑惑的事物并努力去证实自己的质疑;还可以通过精先教法。语文教学课堂上要选择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更新思想观念,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所以更多的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更多的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地寻找和探索;另外,还可以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多媒体教学也慢慢走进小学校园。教师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进行辅教学工作,多媒体教学更宜于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所以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的融合将更益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

其次,挖掘教材内容探明蕴藏思想内涵。为了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地挖掘出教材内容所蕴含的内在思想。所以实现语文学科内容中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炼,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为了更好地挖掘教材内容思想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把握学生的年龄,从年龄上寻找挖掘点。为了使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素质因素得到学生的接受,应当考虑到他们的实际年龄是否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教师的真正思想素质传递给学生。对于小学教师而言,针对低年级学生要保证挖掘的思想素质因素浅显易懂,针对高年级同学挖掘的思想素质因素要适中,这样才能收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成效。对学生思想素质训练过程中要本着务实的态度,以教材内容作为依托,避免离开书本谈论。另外,带领学生从情感目标着手进行思想挖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课文并能做到理解课文,通过学生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引导工作,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文中作者的情怀。在不断地指导下,学生们将会更加热爱生活,并能以更为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发展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美。

最后,探索有效的语文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然而,现行的考试机制,使我们评价学生的学习,仍然停留在一张试卷上。探索有效的语文课程评价机制,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评价内容综合化。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语文成绩并不怎样,但其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出众;有的学生语文成绩不错,但不善言辞,不善表达。这都说明以单一的试卷成绩来评定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改革语文评价内容,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几方面着手,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评价形式多样化。长期以来,笔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其弊端已不言而喻。只有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才能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才能在评价的过程中,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融洽师生关系。我们不妨在学生的语文评价中,采取笔试、口试、活动中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必将受到学生欢迎。

三、结束语

探寻出了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才能使教学工作者在今后的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更加有的放矢,也只有针对性和把握性的工作才能保证素质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之路仍然任重道远,还需要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实施中进行不断的创新和不断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郭建军,朱紫檀,江任东.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2010, (03).

[2]刘芳. 试论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的形式[J]. 职业教育研究,2010, (04).

第8篇

【摘要】 教学实施素 方法和途径 步骤和进度

一、目的和意义

强化中学生物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基础,为科技强国和新世纪知识经济的繁荣昌盛作铺垫,为人类生存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培养出创新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作保障。强化生物素质教育能促进教师加速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迫使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教育理论素质,为教书育人奠定良基。

二、范围和内容

1、如何来实施素质教育?

2、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主动性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创造性?

3、如何教好书育好人?

4、如何培养学生优良的综合素质?

三、方法和途径

1、从教人员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有关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对素质教育的精辟阐述以及指导和实施素质教育和建议和意见,在学透、学懂有关素质教育理论、方法和实施途径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和当地的实际教学环境、设施等条件去更新自身教学观念,发挥特长,依法执教,依法治教。

2、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把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与当代生物工业、农业、国防、环保、医疗、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和专家发明创造的故事以及生物科学的过去、现在、未来融入课堂,把大自然的美丽动人生态和生物学中的精彩和博大知识展现于学生眼前,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说、多动手、多问,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步发展,从而给好奇心强的学子们注入乐趣,增强学生好学生物的愿望。再加上同步教学中听取有关专家学者作生物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现代生物高新技术展览(如九九世界园艺博览会),组织学生参加生活所在地的环保治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感受从课堂到实验到生活的一系列实践,使之充分发挥其创造性。

3、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趣味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充分利用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发展进程,让其通过学习生物知识来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完善自我并培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分清是非,明辨真善美,便于树立人生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生物学中本来就蕴含着德育内容,如在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环境教学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进化和生态知识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教育和忧患意识的形成教育;在生物学发展史教学中融入为科学献身、勇于进取、百折不挠,为人类作贡献的无畏精神和拼搏精神教育;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我国生物资源和生物科学家的贡献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从生物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学中综合生物体的和谐、统一、对称、差异等美学特点,培养学生爱美、欣赏美、爱生物之美的美感,结合实验解剖,把学生兴趣引向深入。

四、步骤和进度分工

1、学习素质教育理论和各种有关素质教育的文献,由教师自行学习,由教研组教务处联合审核、考评,纳入年终量化考评。

2、分析、整理现行教材,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并作书面材料上交。

3、每个学期每个教师进行2节研究课和公开课,由教研组、教务处统一安排执行。

4、各教师对所教班级进行观察、调查、了解、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特点,找出适合年龄特征,教学班级的方法。

5、每学期教师作好书面工作计划、总结,由教研组长收取,全组教员评审。

6、教师要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学习,每人每年完成2篇素质教育论文和生物科研论文。

第9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342.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2-0066-01

初中体育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搞好初中体育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素质教育的统一体。本文阐述了初中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体育素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和审美素质的作用,提出了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初中体育教学是实施体育素质的主渠道,当前,各级各类学校正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研究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同志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是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不仅可以强筋骨,而且还有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效。体育教育除了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播体育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可以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发学生的智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1、体育教学是指导学生提高体育素质的根本途径。体育教学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既定的教学内容和严密的组织体系,它是唯一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设置的课程,因而更具有教学的连续性和实践的层次性。由学生大量身体活动和教师适时知识点拨为特征的体育教学,能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增强学生机体的免疫能力和对环境的自我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良好的体育素质无疑对学生适应未来快速多变的社会具有积极作用。

2、体育教学是促进学生智力开发、提高学习效率的推动力。青少年时期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健康的体魄是重要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和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使学生学习的负荷越来越重。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学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思维能力,保证学习所必需的充沛精力,使学生的体力和智力处于最佳结合而相得益彰与和谐发展。

3、体育教学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重要载体。体育教学有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和生动的教学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如练习密度、运动强度等)和心理负荷(如紧张与轻松、独断与协作等),要克服物体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困难,要调适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时空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体育中的社会文化属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集体意识、协作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守法意识等人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4、体育教学有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科学的体育锻炼能促进学生塑造健康健美的体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身姿,培养学生追求美、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力与美的和谐、形体美与心灵美的融洽,同时还能从身体的各种运动中体会到人体的自然美。

二、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1、注重基础性教育。顾明远教授指出,素质教育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但基础教育必定是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就是基础教育,它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打好三个方面的基础:一是打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二是打好进一步学习或者终身学习的基础;三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做到:第一、培养学生体质基础的同时,从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打好基础;第二,要使学生认识和了解体育与健康、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第三,要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2、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素质教育又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体育教学要改革那些压抑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思想、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置学生于情感交流的情境之中,反复感受成功与愉悦,在不断完善自我和鉴赏他人效能的过程中,使个人的气质、智能、能力、需求和自我意识等具有社会意义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发展。

第10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育理念;主体性;内涵;教育方式

教育肩负着增强民众素养的重要职责。所以,教育者应提高教学的质量,开展优质、高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素质教育同以往的应试教育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其基于学生实际发展层面,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这对教育工作来讲,是一次创新也是一次变革。所以,想要与素质教育的标准相吻合,就需要对教学模式及教学观念进行创新,寻找素质教育的新途径,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一、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重要性

对于素质教育来讲,其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发展人们的素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所以,素质教育也需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主要包括发展“素”,提高“质”。提高质量是发展素养的保障,开展素质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事情。

随着教育观念的普及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实施的核心,因此,人们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但是由于多年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教育改革的重点多放在增加教育机会、扩大教育规模上。教育只是获得了量的发展,但在教育质量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育质量偏低且留级生及流失生的比例较大,给教育的高标准和高质量带来了不利影响,更加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因此,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是发挥教育作用、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增强素质教育的方法

现今,素质教育是时展的主题,同时也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民众思想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工作人员应与时展相适应,积极进行素质教学工作,深入分析提高素质教学质量的途径与方法。另外,对于素质教学来讲,提高其教学质量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升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1.转变教育思想,了解教学目标

对于素质教学来讲,要提高质量就需要教学工作者不断地努力与付出,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品行素养。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素质教育对学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冲破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不断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开展素质教育期间,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于学生真正需要的层面进行教学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提供有利条件。

2.创新教学课程,优化素质教学

课程是培养人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托,而传统的课程设计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味地重视升学率,限定了教学的内容及范围,仅关注成绩的优劣,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及成长造成影响,无法满足实际生活的需要。因此,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需要对教育课程进行创新,基于素质教育全面特性的层面上,对课程模式进行设定,深入研究相应教学内容,逐渐形成了以下几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即必修课与选修课结合,知识课与活动课结合,显性课与隐性课结合,传统课与创新课结合,普通课与特色课结合。这样的课程设置符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利于发挥课程结构的整体优势,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新的课程设置对原有的课程进行了延伸和拓展,深化了素质教育的育人要求,不仅夯实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同时为学生自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3.创新教学模式,顺应学生发展要求

想要提高素质教学的质量,就需要与素质教学的观念及目标结合在一起,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教职人员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包含创建高效的教学观,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等。

首先,要研究优质的教学方法,进而建立优质高效的教学机制。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探索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和全面进步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将素质教学的要求与各个学科的特征结合起来,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增强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尽可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其次,应做到优学,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基于当前社会发展局面,学生唯有在步入社会前掌握一定的社会技能,才可以更好地发展,唯有使学生拥有创新能力及自学本领,才可以获得社会的认可。所以,教职人员在进行课程讲解期间,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掌握创新及思考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夯实基础。

4.评价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伴随着当前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色彩鲜艳的图片,优美动听的音乐及形象的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完善自身发展。素质教育需要学生掌握多方面的能力,全面发展,其中自主学习才能及创新才能更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本领。所以,在进行素质教学期间,需要应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直观的感受,借助音像、图片资料吸引学生的目光,创建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另外,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层面上,教职人员需要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的才能,让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文字编辑、图片编辑,可以应用信息处理软件统计数据,甚至能使用因特网获取信息,以便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5.完善评估模式,创建教学评估系统

对于教育管理工作来讲,质量的评估与检测具备限定、引导、鼓励、监管、确保等多项作用,这对于素质教学来讲十分重要。所以,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就需要创建一套较为完整、合理、科学、高效并且可以定性、定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的系统及监控制度,将模糊、笼统的培养目标变成针对性的具体目标。创建评估模式可以促进素质教学的全面开展,帮助学生为以后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基础。评估模式主要包含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等级划分,对质量评估标准及监控体系的建立等内容。

总而言之,素质教学是当前人们越来越关注的事情,作为教职工人员,就需要深度对其进行研究,不断转变自身观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利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心理特点为支撑,积极探索素质教育实施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从而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及国民素养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罗正红.深入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J].教育期刊,2012,(06).

第11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素质性教学与教学素质之间是密切联系的。教学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提高英语教师自身修养,提升教学素质是英语素质性教学和素质教育的关键。 

 

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途径,培养具有知识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素质性教学是指针对培养学生自身素质所实施的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教学理论和实践活动,即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素质为目的教学实践。素质性教学这一具体教学实践,则依赖于广大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即教师的知识水准、道德水准以及教师的教学理论观念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笔者深感只有切实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素质,才能全面有效地推进英语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人才。 

 

一、素质教育要求素质性教学 

 

1.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富于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作为教师,就是要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以期在知识深度和实践能力上得到不断的、全面的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就决定了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2.素质性教学是素质教育的科学途径。通过将素质性教学与以往的教学特点进行对比,则会更明晰地看到素质性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科学途径。第一,教与学的关系认识不同。素质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学生和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起决定性作用。而非以往的以教材及单纯的教材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观。第二,教学的重点不同。素质性教学的显著特点是把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而非单纯地灌输知识。第三,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活跃的归宿不同。素质性教学重在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非以往的教师就其思路和意图按照事先设计的轨道启发学生的思维,局限于单纯理解教师的讲解。第四,备课的重点和首要问题不同。素质性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成长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由此出发利用教材实施教法。备课的首要问题是优化学习过程,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性。而以往的教学备课只重备教材,忽视备学生的必要性。第五,师生关系不同。素质性教学中师生平等与合作,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大的自主性,是课堂的主人。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不仅仅限于形式和手段,同时也是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而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教师是课堂的主人。 

素质性教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是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那么,英语素质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素质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二、英语素质性教学与教师的教学素质 

 

英语素质性教学的实现,关键在于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不但要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要具备科学且艺术的教学方法,即自身的修养和素质。 

1.职业道德素质。即要热爱英语教育事业,严谨勤奋,精心设计教案,探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要富于教学热情和教学激情。 

2.专业知识素质。教师自己首先要有过硬的全面的语言基本功,标准的发音、良好的口语表达、丰富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能够在课堂内外充分展示外语的魅力,能自觉地利用语言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外语教学。 

3.综合素质。除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应有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广博的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要具备较高的教育学科知识,如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有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还要掌握英语教学的特殊规律和方法。 

4.师生交往的教学素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交往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体现这一本质属性,是教师素质性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通过交往,激发学生审视、探究知识,领悟发现和创造的乐趣。 

5.优化学习过程的教学素质。素质性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这就决定了素质性教学过程的实质是学习过程。传统教学过程“以教论学”,教师是主导,而素质性教学是“以学论教”,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参与性,而教师是“主持”身份。因此,优化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优化学习过程,即无论是备课、讲解、设问,还是活动、讨论、沟通,都要把教学由“我怎样教”转变为“让学生怎样学”,不仅要使学生想学、会学,而且要善学,会学以致用。 

6.优化和开发教学资源的素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独立作用,拓宽对教学资源认识上的视野,从而丰富学习内容和途径,获取最佳的教学效益。 

学生是重要的主体性教学资源,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不仅创造着学习需求,而且创造着教学内容。作为主导性教学资源的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备教材和考试,而应勇于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尝试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教学方式。 

教学环境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英语教学一定要形成适合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英语角、英语竞赛、英语俱乐部,或创设虚拟的实验环境如公关、面试等让学生体验,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要善于利用现代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不仅营造了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现代教学资源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信息化、学习社会化的能力,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7.创新学习方式的教学素质。这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化和学习探究两个方面。学习活动化,也就是优化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有充分体验和提高。教师要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堂学习活动,如每日英语新闻播报、5分钟演讲比赛等,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并同时使之升华成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必须重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新课标要求教师只充当方法引导者和学习管理者的角色,学生则通过自主学习平台不断探索和更新知识,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8.备课理念与素质。备课是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备课质量高低体现着教师的综合素质。为了满足不断更新教材的需要和新形势、新课标要求下的素质性教学的需要,英语教师的备课量相对较大。因此,教师一定要精细备课,从相关文化背景、词、句讲授和应用、课文欣赏,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模拟实践中遇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等都要精心设计,使学生能充分参与教学过程,从中受益。要由经验型备课转变到科研型、创新型备课上来,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教学创新的过程。 

9.运用教学艺术的素质。教学过程是教育科学与教学艺术的统一过程,教师应当努力成为科研型与艺术型兼备的职业化教师。要使学生不仅能愉悦地学习,更拥有学习的愉悦,就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教学艺术。教学艺术成功的标志是师生在教学中的共鸣、共生和共创。教学艺术并非是教学表演,而是由于教师的艺术教学,使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快乐体验,并在这样的体验中逐步成长。 

 

三、升华教学素质、提高英语素质性教学以期深化素质教育,是一个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持之以恒的过程 

 

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体及群体差异,科学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是上述方法论的决定因素。要以细致的调查、分析、归纳、总结来指导教学工作,扬长补短。既要突出重点,又要针对个体的实际情况。素质性教学是一个长期的充满挑战的过程,对学生如此,对教师更是如此。因此,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惧挑战的勇气,才能彻底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素质性教学和教学素质是一个前后承接的因果关系。要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通过素质性教学的手段,要充分掌握这一手段,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所以,新形势要求英语教师更要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掌握最新的、最科学的教学理念并紧跟社会的发展趋势,勇于创新、勇于实践。要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道德修养,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不但“教书”,更要“育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承担新时期英语素质教育的主要功能,其载体是英语教师的教学素质。只有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了,英语的素质教育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 

[1]陈坚林.现代英语教学组织与管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c].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3]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倪亚音.试论外语教师的综合素质[j].教育与职业,2007(32). 

[5]万明莉.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2). 

第12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转贴于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98.

[3]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1999(3-4).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1).

[6]孙晓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宫玉杰.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8]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9]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10]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