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旅游与城乡规划

旅游与城乡规划

时间:2023-09-20 18:23: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与城乡规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旅游与城乡规划

第1篇

20__年,是市规划局更名为市城乡规划局的第一年,机构更名更需要职能的拓展和工作的提升,市城乡规划局将坚持“一个主线”(以城市设计景观建设塑造城市特色为主线)、立足“两个融合”(与旅游立市战略相融合、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相融合)、确保“三个提升”(城乡规划编制覆盖率再提升、城乡规划品位层次再提升、城乡规划刚性和权威性再提升)、实现“四个围绕”(城乡统筹规划围绕全市域、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全市域、技术规范制定围绕全市域、规划管理服务围绕全市域),以更强的责任意识、更新的发展理念和更大的工作力度,努力为全面建设经济社会强市提供坚实规划保障。明年的主要工作思路:

一、围绕“旅游立市”,突出景观建设,全力推进精品规划行动

一是全方位开展规划反思,对全市城市规划集中攻坚行动编制的各层次规划、城市设计、导则和各项技术规定,认真梳理、反思和审视,进一步修改完善。结合近期所编控规、城市设计成果,从城市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旅游用地等方面对总体规划进行反思,适时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开展统筹城乡一体化规划研究工作;二是结合城市实际,谋划大旅游大交通体系,进一步修改完善市域交通专项规划,深化公路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综合研究公路、城市轨道交通、铁路、城市道路、海域交通间的网络交通联系;三是围绕优化生态功能和提升城市品位,研究市域七河大水系整治规划;四是在三个区、市开发区各规划建设3条以上精品特色景观街区,四个县县城、南戴河、黄金海岸各规划建设1条以上精品特色景观街区;五是开展景观设计和色彩设计专题研究,将城市设计的具体要求纳入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推进城市精品景观建设;六是组织研究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环城市休憩带和城市休闲空间建设规划本文来源:文秘站 ,对东起山海关、西至滦河口景观节点进行规划设计,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地标;七是抓好对城市交通出入口、道路连接线、南戴河一小区、黄金海岸旅游度假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八是配合康乐里、金三角一带核心片区规划建设,打造标志性中央商务区。配合金梦海湾、范家店、西四村、归提寨和开滦路等片区改造,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功能区和新型社区。完成××*国际会展中心和旅游大厦等亮点工程规划方案;九是加强海岸线规划巡查工作,开展海滩恢复治理,清理拆除沙滩上各类违规违法建筑;十是围绕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强新民居规划建设和城镇规划管理有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县城、镇规划建设质量和水平。

二、着眼城乡一体,统筹全盘谋划,积极服务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配合完成新机场、津秦客专××*火车站、站前广场改造规划工作;二是完成城市快速路、秦抚快速路、龙港路、新区道路等城市重点道路规划工作;三是按共建、共享一体化要求整体规划北戴河新区管线综合建设,认真开展集中供热、天然气辐射北戴河相应的管线、设施建设的规划工作;四是在旅游景区、商业街区、交通节点研究规划辟建满足市民和游客需要的停车场;五是做好城市第二垃圾发电、重要电力设施、水厂、城市公交等项目的规划工作;六是谋划启动××*博物馆项目。

三、勇于机制创新,强化效能监察,努力提升城乡规划服务管理水平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委会、联审会、专家会等城乡规划决策和审批工作制度,完善滨海地区建设项目规划决策机制,提高规划决策水平;二是结合城乡统筹,进一步理顺市局、分局职责划分,加强对县、镇规划工作指导;三是实行局领导分包县区制度,加大对县区的服务和支持力度。在领办制、备案制、代办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针对现代服务产业、重大工业项目、旅游项目及其他重点项目的超前介入、超前服务的审批机制,实现规划指导项目建设、服务项目建设的目标;四是推进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升级,改进规划管理手段,开展全市数字规划建设;五是针对批后跟踪管理过程中违规项目执行难、相关部门职能交叉等问题,联系实际,深入研究,拿出可操作性办法;六是以“严格规划执法、增强规划执行力”为主题,全面推进城乡规划效能监察,加强日常巡查和执法监察力度,坚决扼制违法建设,推进城乡规划有效实施。

四、突出教育引导,深化作风锻造,不断加强城乡规划队伍建设

一是把“两项活动”做为经常性工作深入开展,切实将“两项活动”成果转化到城乡规划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提升工作质量;二是建立干部职工现有人员信息库,对干部职工实行动态信息化管理。实施人才引进机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大力引进专家型规划人才,同时,建立健全各类人员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爱岗敬业、建功立业的积极性。三是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基层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明确目标责任,切实做到深入群众解民忧、服务基层办实事;四是全面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公开权力运行,不断深化和完善预防腐败机制,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市城乡规划局20__年工作要点

第2篇

人文地理城乡规划是一门专业,此专业并不算得上是冷门,其简介和相关信息如下: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是以人口、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应用、管理为内容的基础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专业。它涉及地理科学、人文科学、城乡建设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管理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城市建设、房地产业、旅游业等方面飞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专门人才。在我国,如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已经被作为基本国策提出,三者成为各级政府施政纲领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研究的内容就是通过城乡规划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会议听取了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关于县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师大设计院关于沙滩总体规划两个项目的设计汇报,经认真讨论研究,形成以下意见,现纪要如下:

一、原则通过县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1、为确保交通安全,限制新区通往环山路出入口设置,取消规划西侧道路与环山公路的对接。

2、将四联村一并纳入新区,进行统一规划。

3、将广场的设计理念由“有星坠湖”更改为“新星升起”或,注重实用和节约,取消喷泉等需要高成本维护的景观。

4、建筑宜采用红色坡顶,广场铺设和外墙装饰应充分利用本地青石、花岗石,体现特色。

5、规划应充分结合地形,建筑依山就势,力求土方挖填平衡。

6、应注意旅游大厦退让环山公路的距离。

7、同意失地农民和拆迁户在新区西侧就地安置,新建房屋必须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建筑风格和色彩与新区相吻合。

二、原则通过沙滩总体规划,为进一步优化方案,提出以下修改意见:

1、在基本满足餐饮、住宿等接待要求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大规模的兴建永久性的建筑,特别是禁止搞旅游地产类项目,可适当点状布置小木屋、蒙古包、草屋等,提倡野外帐篷宿营,增加情趣。

2、规划前期应重点打造滨湖运动休闲区、沙地运动体现区、松林休闲游憩区这三大核心游乐区,将沙、水等参与性的娱乐设施建设到位,打造拳头产品吸引游人。后期应充分挖掘文化底蕴、突出鄱湖文化特色,完善历史文化体验区。

第4篇

深入分析查找我县旅游服务质量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全面提升我县游客满意度,力争实现“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大见成效,早日进入全国、全省游客满意度指数第一梯队”的目标,着力推进乃至闽台粤港澳地区休闲养生度假后花园和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1、完善旅游咨询和标识系统。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及其配套设施,在火车站出入口、高速公路口、汽车站附近增设至景区标牌,完善景区公交站台。(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城管局、县财政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公路局)

2、抓好各类住宿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度假型酒店及度假设施。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规范和引导各类连锁酒店、商务酒店、家庭旅馆的发展,指导和引导现有酒店的加快更新改造建设,最大限度满足游客住宿需求。进一步加快我县星级农家旅馆发展,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县农粮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3、抓好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特色街区建设。加强研制和生产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抓好餐饮购物场所,城市休闲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建设。充分挖掘地方餐饮特色,形成集聚效应,开发旅游“夜经济”,建设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特色街区和夜生活聚集区。(责任单位: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城管局、县文广局、县旅游局、县商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4、抓好旅游厕所建设管理。在旅游大项目周围和交通干道及客流密集区增设星级旅游厕所,加强旅游景区内的星级旅游厕所建设,更好满足游客需求。加强现有的旅游景区厕所和城市公共厕所的管理和维护,按照星级旅游厕所的标准对景区现有厕所进行改造和完善。(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旅游局)

5、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搭建高性能旅游信息服务平台,积极做好智慧旅游基础工作,着力推进智慧型景区、智慧型酒店、智慧型旅行社、智能交通和智慧旅游网站等建设,为游客提供导航、导游、导览、导购等智慧旅游服务。(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信局)

6、加快休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休闲农业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将休闲农业的电力、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支持休闲农业发展区域的农户改厨、改厕、改水、通信等“三改一通”硬件设施条件。加大休闲农业发展及环境整治力度,积极开展清洁能源,提升休闲农业企业服务水平。同时,坚持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一批休闲农业精品示范点,进一步丰富我县旅游产品,充分满足游客的需求,建设市城郊休闲旅游基地。(责任单位:县农粮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软环境水平

1、在全县开展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系列活动。旅游、文化娱乐、商贸服务、交通运输、市政环卫、涉旅执法、社区环境等相关服务行业主管部门要联系实际,深入调研,全面查找旅游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时限,努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开展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服务技能大赛等活动,促进旅游服务规范标准的落实,逐步形成覆盖旅游行业、交通运输、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等旅游服务领域的标准体系。(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交通局、县商务局、县文广局)

2、全面推进旅游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引进酒店管理、营销策划、商务会展、电子商务等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每年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全面提升我县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财政局、县人保局)

3、全面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游客满意度调查工作,定期公布调查报告,进一步促进旅游行业全线服务水平提升。开展旅行社、星级饭店评先创优活动,通过明察暗访、社会评价等方式对星级饭店、旅行社的运营、管理情况及服务质量和社会贡献度进行考核,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开展游客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对旅游服务企业进行暗访。(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统计局)

(三)大力整治旅游市场秩序。

1、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治“脏”,尽快清理城区、郊区、城市河道、火车站、汽车站、重点景区等游客集散地垃圾死角;开展沿街容貌集中整治活动,治理乱摆地摊行为,规范户外广告牌匾。对汽车站、火车站及站外广场进行多部门联合整治,着力优化旅游环境。(责任单位:县城管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公安局、县交通局)

2、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综合整治。组织开展打击“黑导”、“黑社”、“黑车”、“零负团费”,依法严厉查处旅行社及导游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在取缔查处无证无照联合执法行动中履职到位,重点打击各旅游景区(点)、火车站、汽车站等重点区域的无照经营、虚假宣传,欺客宰客、强买强卖、制售伪劣商品等不法行为。定期对餐饮、住宿、购物等旅游相关企业进行明察暗访,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或部门进行处罚,并在媒体公开曝光,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建立由工商、城管、质监、公安、旅游、卫生、物价、文广、交通、食药监等部门组成的全市旅游市场监管和综合整治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县工商局、县城管局、县质监局、县公安局、县旅游局、县卫生局、县食药监局、县物价局、县交通局)

3、完善旅游投诉网络建设机制。成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旅游投诉管理中心等机构,公布旅游行风监督、投诉电话,实行热线电话、信函、网络联动,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形成旅游投诉全方位受理联动机制。设立专门的旅游投诉网页,增加旅游投诉处理的透明度,实行旅游投诉处理台账制度,及时公示和反馈处理结果。建立旅游投诉大调解的工作机制,相关行政部门各司其责,积极受理、处理职能范围内消费申诉、举报,并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工作机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责任单位:县旅游局、县工商局、县物价局、县质监局、县食药监局、县编办)

4、定期开展景区门票检查。根据市场需求,积极推行景区联票、套票和通票;严格控制景区门票及游览场所、交通工作等另行收费项目的价格上涨。(责任单位:县物价局、县旅游局、县文广局、县工商局、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县交通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开展游客满意度提升工程是推动我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树立“一盘棋”的思想,立足大局,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调推进。

第5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建设;具体要求;现状问题;解决措施

城乡规划建设是国家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着力针对其建设中的现状问题采取策略加以解决,并从各项基础保障方面为规划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基于此,以下就城乡规划建设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

一、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要求

对城乡规划建设具体要求而言,其主要分为科学整合与系统协调两个方面。科学整合是要求全国范围内的各区域呈现之间要构筑以核心城市以及中心城镇为辐射点的整个大空间整合的规划,同时着力保证小城镇中的中心城乡获得优先突出的地域与交通的整合,从而推动区域城乡整体空间、小城镇城乡等各方面的一体化城乡网络的建成。系统协调则是要求城乡规划发展必须与区域发展的计划相互协调,尽量达到对基础设施、资源等方面的协调建设与应用,全面推动区域发展中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在城乡协调规划中的渗透。

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现状问题

1、城乡规划建设的现状。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因此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区域发展以及区域内的城乡发展等环节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不平衡状态,这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是一种极大的阻碍,尤其是城乡之间存在的差距,严重地影响着国家城乡统筹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城乡规划建设一直是我国国家建设中的重点。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已经取得了诸多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施的是一种城乡之间独立发展的二元规划策略,未能注重二者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城市规划法》以及村庄和城镇的规划建设的《管理条例》规定还在很深的程度上影响着城乡统筹规划工作的实施。一直到2007年下半年我国《城乡规划法》的编制与出台才打破了以往的规划建设僵局,将建设工作推向了新的台阶。

2、城乡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1)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指导的问题。当前在进行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时,普遍缺乏一种全局整合、长远利益的目光,简单地应对某个城市或者乡村地区的开发需求进行随意的开发建设,普遍不能真正地将每一项开发工作纳入到长远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从具体方面来讲,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尚缺乏以区域和城乡科学整合、协调发展等为依据的具有针对性的系统长远规划方案所引起的,国家相关的城乡规划的负责部门无法严格地依照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对每一项开发工作做出详细的审核与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得城乡规划建设落入了一种对空间布局不够合理、规划区域功能较低、产业与人口密集程度搭配不均的状况中。(2)城乡规划建设法律体制不完善的问题。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虽然在2007年针对城乡规划建设出台了具体的法律规定,但是,城乡规划是以时展为指引而处于流动状态的工作,各种新的规划发展的需求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国家必须具有详细的不断完善的新型规划方案及专项法律保障。这就使得我国现存的法律体制不够完善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从而制约了呈现规划建设各个方面的协调统筹平衡状态的实现,因此,要想真正地推动城乡规划的优化建设,国家还面临着法律体制等方面的极大挑战。

(3)城乡规划发展协调平衡不足的问题。进行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资源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只有全面地将这些问题统筹起来实施协调的建设,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城乡规划在整体方面实现协调。但是,目前我国存在的城乡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直接地阻碍了各种规划因素协调性的不足。同时,我国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开展,往往将重点置于城市发展方面,对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完善城市各种投资环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但是,乡村的建设与发展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经济发展活力不够、基础经济活动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这就使得乡村在城市快速发展的状况下更加地落后于城市水平。

三.当前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现状问题的解决措施

1、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中法律法规的建设。国家当前对于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以《城乡规划法》作为依据,要想推动城乡规划实现良好发展,就要将此法作为中心和基础来逐步推动本法律的更新完善以及其他相关辐射法律法规的大力健全,为我国逐步萌生的新的规划需求提供法律法规保障。具体来讲,国家要利用多种渠道及方式来向所有的城乡住户进行《城乡规划法》的普及性宣传,指引当前的城乡建设人员按照必要的审批工作要求以及相关制度等来进行具体的建设。同时,国家还应当鼓励城乡居民针对法律的不足来提供完善建议以及创新见解等,着重推动其他相关法律对《规划法》的补充,全面推动我国城乡规划系统合理实施。

2、加强城乡规划机制与体系建设的科学指导。首先,国家在目前推动城乡规划合理有效的实施,还必须致力于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的各项项目审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建设保障机制等的建立,确保城乡建设的各项活动在开展之前能够得到国家相关负责部门对于各种条件的审核,保证各项建设符合国家城乡规划的整体建设方案。同时,还要积极地加大周围群众对于各建设活动的监督,追究非法建设活动的法律责任,将各项建设全面纳入城乡规划的大体系。而且,国家要为某些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基础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政策、资金等方面的保障,推动民间力量对于国家规划建设工作的帮扶。其次,国家还要以全局与部分、短期与长远、发展与保护、城市与乡村等方面的统筹兼顾为原则,来调节并完善城乡规划建设具体的体系。

3、加大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投入。国家当前开展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是利国利民的一项大事,也是保证我国立足于国际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大对于城乡规划建设中各项工作的投入必不可少,尤其是要极大对于建设工作的各项资金投入。国家除了为城乡规划建设进行财政拨款之外,还可以通过政策优惠等策略来调动其他力量的参与,并努力拓展筹集渠道,致力于补偿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国家在进行规划建设投入时,关键还要针对当前乡村建设不足的问题,来加大各项投入对于乡村发展的适当倾斜,以缩小城乡建设的差距。

四、结束语

城乡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没有城乡的不断发展就不可能为实施城乡规划提供物质基础。在编制城乡规划时是否有利于区域综合发展、长远发展,应当成为我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城乡规划工作的根本标准。

参考文献:

[1]周仲平.城乡规划建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城市建设,2010(33)

[2]王婷芳.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好城乡规划建设[J].城建档案,2009(12)

[3]王波,姚宏伟.村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2(16)

第6篇

关键词:城乡规划 GIS 数据资源池 数据立方体模型

0 项目背景

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江苏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江苏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城乡规划“一套图”制度,构建全省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平台,制定城乡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推动市、县(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实现省市规划信息系统的衔接融合。以次为契机,开展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和应用研究,以省级系统为核心,建立省、市、县三级城乡规划共享协作机制,研究制定城乡规划信息化数据标准体系、整合城乡规划资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为省城乡规划的科学编制、协调实施、有序管治提供技术支撑,提高规划实施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1 框架设计

1.1 数据标准体系建设

建立面向全省统一的数字城乡规划数据标准体系(见图1) ,制定城乡规划管理全过程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在充分利用国家、行业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编制了《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城市总体规划成果CAD制图规范》、《江苏省城乡规划编制成果要素编码与符号样式规范》、《江苏省城乡规划编制成果报备规范》、《江苏省区域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历史文化遗存信息数据标准》、《江苏省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数据标准》、《江苏省风景名胜区规划成果CAD制图规范》、《江苏省规划编制单位技术人员信息数据标准》等。

1.2 基础支撑平台设计

采用层次化的设计思想方法,在SOA框架支持下,搭建基于四层云框架的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实现不同层次间的松散耦合性,充分保障系统的高度稳定性、实用性和可扩展性(见图2)。其中: 云基础设施层(IAAS)满足省、市、县三级规划管理部门的数字城乡规划信息化管理应用基础设施需求,最终实现省市县三级联动;数据层(DAAS)围绕城乡规划管理(省、市、县)三级数据交换体系,构建综合数据汇聚互通的“数据中心”,为省级城乡规划应用提供海量的数据支撑,建立安全、便捷的数据访问机制;平台层(PAAS)建立支撑数字城乡规划信息系统开发的一体化集成环境;应用层(SAAS)建立面向具体业务的应用系统,实现各类用户的便捷应用;此外,通过门户(Portal)技术实现的统一信息门户,为不同用户提供“一站式”登录服务。

图2基础支撑平台总体架构

2 功能实现

2.1 城乡规划综合数据汇聚互通的多层级统一“数据中心”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信息系统首先承担的是城乡规划综合信息的“数据中心”的角色。各地市规划主管部门、规划设计部门提交的各项编制成果数据,利用配套工具纳入平台进行集中存储管理;各地市上报的规划审批和规划实施管理的统计性数据、省级规划管理部门的重大项目选址数据、电子报建数据,市、县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测绘部门提交的基础背景数据、国土、交通、统计、环保、旅游等部门“多规融合”的专业共享数据,均纳入到省城乡规划综合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和管理。

2.2 多方共享、持续更新的城乡规划综合数据的“管理平台”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系统同时也是省、市、县三级规划综合数据的基础“管理平台”(见图3)。在实现基础地理数据、规划编制成果数据、规划实施管理数据、社会经济等各类数据的汇聚外,开发了质检入库、动态更新、查询浏览、运营维护和安全保障等功能,为相关数据的持续更新和共享利用提供运维支持,并支撑各种业务功能的便捷应用。

2.3 动态、权威的城乡规划信息“共享平台”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基础空间信息、各类城乡规划成果信息以及各地市、县交换的图形数据的浏览、查询和共享,帮助省、市、县各级规划主管部门以最直观、便捷的方式查询全省城乡规划数据和规划综合信息。

2.4 便捷管理、有效监管“应用支撑平台”

针对省级规划部门的业务需求,研发城乡规划管理与分析子系统、城乡规划编制支持子系统、重大项目选址支持子系统、城乡规划实施动态监测与分析子系统等,为相关各项规划政务管理等提供应用支撑。

2.5 稳定开放、灵活拓展的城乡规划业务“基础支撑平台”

采用SOA架构和“业务基础支撑平台”的思想,构建了省城乡规划信息化的框架平台,支持“数字规划”的多种规划应用拓展,支持基础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相关应用的扩展,为规划部门提供规划专业信息的综合服务。

2.6 信息透明、政民互动的城乡规划“公众服务平台”

城乡规划信息公众服务子系统,强调城乡规划的民主和公开,为建设单位及普通公众提供规划信息的服务,增强规划公示、公众参与的内容和功能,促使规划服务网站向功能化网站发展,提高规划公众信息的服务能力,提高公众参与和公众服务的力度。

3 关键技术分析

3.1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数据标准及资源目录体系的创建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以区域统筹,宏观指导为主,其内容体系庞大,标准化和系统化难度大,为此省级数字城乡规划数据资源目录分类的设置,首先要求大类能覆盖省级规划管理各业务领域及相关知识范畴,能正确反映类目间的概念逻辑关系和业务逻辑关系,并可保持相对稳定。其次,数据资源目录分类既要体现省级规划业务信息特点,又要考虑目录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在目录中,同等级别的目录和上下级目录均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序列,每一个类目在体系中的位置是唯一的,其上级类目也是唯一的,并且和同位类目所覆盖的范围是相互排斥的。此外,同级类目的设置,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保证在增减类目时,不破坏原来建立的分类,最终形成符合省级城乡规划管理应用需求的一套数据标准,并通过配套工具的可视化规则灵活配置,支持配套工具对数据标准变化的动态适应,保障标准的易于推行。

3.2 多层级空间数据同步和复制技术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一张蓝图,数据交换涉及到省市县三个层面,存在数据结构不一致,数据分布存储、数据交换实时性要求高等空间特性,空间数据的实时同步技术难度大。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基础支撑平台的空间数据同步和复制技术,在要素级别上捕获资源库空间图层的数据更新(包括新增、编辑、删除)记录,并对数据资源库中增量数据进行抽取,在秒级响应时间内同步至目标库。该技术最大特点一是可实现实时增量更新,能够实时捕获数据库的更新变化,并通过订阅/模型将变化的记录提供给订阅者,具有实时、高效的特点。另一特点则是支持批量稳定同步,实现对多源多种格式空间数据的同步过程,具有大批量、高效的数据抽取优势,实现对空间图层从源库到目标库的实时同步更新。(如图4)

3.3 省级城乡规划多维数据立方体模型的建立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涉及的部门多、数据量大,数据来源多、数据格式不统一,要满足各类统计分析的多样性和便利性要求,保证数据的统一性和易读性,必须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多角度,多层次,多指标的分析模型,实现业务应用与业务模型的剥离,让模型可变性更强。

省级城乡规划多维数据立方体(时间、空间、因子等)采用星型模式构建,通过梳理形成包含7大项、43子项近千个城乡规划指标,并分析相应指标和维度的基数,解析不明确的关系,最终定义模型的时间、空间、因子的多维度表达,形成了综合多角度,多层次,多指标分析的联机事务分析模型。它将从各类数据源(数据库、数据仓库、平面文件)中精心筛选出来的“黄金”数据创建成多维数据立方体。立方体是按省级城乡规划业务的多维因素分析模型的设计创建,通过对多维数据立方体的分析,用户可以辨明趋势、跟踪业务运作、创建高效的统计汇总报表。该模型全面支持各种联机事务分析,如上钻,下钻,切片,旋转,切块等。

3.4 省级城乡规划决策支持可视化动态建模技术

省级城乡规划管理面临城乡规划的统筹和指导需要复杂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在实际决策过程中,由于影响决策因子多,应用需求多变,而传统的建模技术耗时久,模型复用度差,因此需要建立动态模型管理技术,从而实现快速建模,满足应用对于模型的需求。动态建模技术需要把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一些简单的、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都有常规的、较为标准的模型,利用己有的模型进行组合,来建立所求问题的模型,因而大大减少了建模的重复性工作,易于求解,也便于使用和修改。

动态模型管理技术按将模型标准化为指标、公式和参数,指标由公式加参数运算完成,标准化的模型结构采用数据库的组织形式进行存储,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模型进行统一管理,并为模型的组合打下基础。同时,模型公式由于涉及到不同模型的核心算法,所以采用结构化加非结构化方式混合处理,模型公式的字典存储在标准化的模型中,模型公式本身采用文件系统存储(如图5)。

3.5 多级节点在线服务的数据池化技术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支撑平台,网络复杂、节点众多、数据实时访问量大,因此需要采用多节点的数据池化技术来提升系统的响应性能,解决系统运行的效率问题,统一均衡、协调、共享和调度池中的资源,将常用的服务或事物操作的过程结果或最终结果存入缓存池中以备使用,以提高服务响应速度,提高事物操作的效率,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

其基本原理为:当系统调用某服务进行分析时,如果该分析操作早已完成而结果也已存入内存,则该服务便可跨过分析操作而直接从内存中提取结果。服务控制器用来在一级服务池中寻找相关服务,然后对应一级服务池的服务资源平衡表来进行资源平衡,最后确定运行的相关服务。这样可以平衡服务资源的使用,以提高系统效率和降低响应时间(如图6)。

4 结语

省级数字城乡规划管理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和应用,研究并建立了一套省级城乡规划数据标准体系,编制了江苏省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等10个规划成果数据标准和规范,有效推进了江苏省城乡规划工作标准化和信息化,提高了全省城乡规划管理规范性;项目形成了涵盖基础数据、规划编制数据和规划管理数据的集“空间基础本底、省市县联动一体、多规融合”一体化的省级城乡规划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并据此形成省级城乡规划综合数据体系,完成了区域规划、区域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省市县规划管理实施等数据的入库,为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项目构建的基于云架构支撑应用平台,为全省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提供一套功能全面、便捷、适用,集成城乡规划编制、成果应用管理、信息共享等功能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为全省城乡规划编制、规划实施管理、规划监督提供技术支持;项目建立的省市县城乡规划信息联动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了各市、县(市)建立健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有效整合城乡规划信息资源,实现了城乡规划信息资源化,为全省城乡规划编制、实施管理、监督检查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和技术支持;在创建美丽江苏建设过程中,本系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参 考 文 献

[1] 陈述彭. 城市化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9

[2] 刘若梅,蒋景瞳.地理信息的分类原则与方法研究――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为例.测绘科学,2004年29卷

BI2期

[3] 阵军.GIS空闻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和学术前沿[J].地理学报 1995-50(增刊): 24-32.

[4] 李宗华,彭明军. 武汉地理信息空间共享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J] . 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 2009, 32 (3): 1-3

[5] 罗静, 党安荣, 毛其智. 基于S O A 的数字城市规

划集成平台框架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8,44(23):8-11.

[6] 张志慧,池天河,彭玲等. GIS在天津市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应用 [J] 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1-1)

[7] 李成名,刘晓丽,印洁等. 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思考与探索 [J] 测绘通报,2013(3)1-

[8 ] NARAYANAN S, MCILRA ITH S.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of Web services [ J ]. Computer Networks, 2003, 42 (5) :675 - 693.

[9] Gore AI. 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s in the 21st century [J ] . The Australian Surveyor , 1998 ,43(2) :89 ―91.

作者简介:

1. 周生元(1963-),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GIS和城乡规划信息系统

第7篇

关键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设置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和生活对各类资源的消耗量及污染物排放量日益增加,为社会经济健康、持续运行埋下严重隐患[1],同时城镇体系建设、城市规划缺乏长远目标,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盲目化导致人地矛盾尖锐,旅游人数增加导致旅游地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急需具备地理学、资源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科学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按照普通高校专业目录,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地理科学类的主要应用专业,上述问题的产生与深化对该专业办学要求、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等提出了更高要求[2]。

目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面向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深入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探究、创新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的必要性

1.1人才教育概念的转变。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在培养目标、教育时间、方法观上都在不断变化,促进了我国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培养目标也由传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转变为现代的“通才教育”,着重点放在宽基础、高素质人才培养;教育时间观方面,学校教育开始终身制,更重视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教育观方面,由传统“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素质教育”的综合化质量观。现代大学教育观的形成,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1.2教育改革的需要。

教育部针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学科分化日益严重等问题,对许多高校专业设置调整之后,在1998年7月颁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目录》[教高[1998]8号]文件,将原来学科分化为特征的地理专业,调整为地理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三大专业。受传统地理专业课程体系及片面追求学科完整性的影响,诸多院校在课程体系中存在随意性,多数本专业课程体系与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市场需求之间存有差距。

1.3相关专业研究稀少。

以“应用型人才”和“培养模式”作为题目进行论文检索并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的主体对象集中在地方院校、高等职业院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研究学科专业则多集中在工商管理、心理学、法学、新闻、旅游管理等专业。缺少单独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相关理工科专业(如环境、城市规划)的相关研究也鲜有成果发表或出版。

2.资环专业应用型人才内涵、培养模式特点与培养目标

2.1内涵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该结构的方式,包含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等部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和转化能力为培养目标,以行业的内在结构和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置,以鲜明的实践特色贯穿教学过程,以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手段构建评价体系。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培养知识应用和转换能力强、职业适应面宽、可持续发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3]。

2.2培养模式特点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三个重要特点:

2.2.1培养规格应该是宽口径、厚基础、多方向、应用型;

2.2.2培养目标应该是高素质、应用型、创新能力;

2.2.3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基础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个性化培养。

2.3培养目标分析。

2.3.1学习目标。

(1)系统掌握地理学、资源环境科学、规划和管理科学基本理论,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制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2)了解相关专业如地理学、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应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3)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基本能阅读专业外文期刊。

2.3.2能力目标。

(1)有较强研究与决策、组织管理和文字表达能力,同时兼备获取知识、理性创新的能力;(2)具有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城市与区域问题,以及城乡区域规划工作的能力;(3)对本学科发展动向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4)熟悉文献检索,具有一定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3.3思想素质目标。

首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良好的科学世界观、高尚的道德素质;其次,有良好的品行修养;最后,要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文化素质教育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与专业教育、体育活动和多种形式社会实践相结合。

3.专业设置存在问题分析

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看,该专业目前存在较多问题。

3.1专业特色不够突出,研究范围广而不精,缺乏主干方向。

由于根据“厚基础,宽口径”的要求及片面追求学科完整性影响,各学校按照师资优势开设了不同方向并设置不同课程体系,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许多盲目性和随意性。比如有的院校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专业课程设置土地管理、城市与区域规划、房地产开发经营、环境科学、地理学、管理学概论等学科,涵盖了地理学、土地科学、城市规划、管理学等多专业的部分课程,课程体系过于苛求全面,内容繁杂,无法体现专业主干方向。

3.2专业定位不够明确。

有学者指出,该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遭遇以下尴尬境遇:论规划绘图功底,不如城市规划及建筑学专业学生;论空间综合分析能力,不如地理科学专业学生;论资源环境评价及管理能力,不如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及资源经济学等专业学生[4]。可以看出,其专业定位不够明确,另外还存在课程体系欠缺、实践能力不足、毕业生去向不明确,高校难以回答该专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需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等问题。

4.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4.1明确专业办学理念,准确定位学科方向。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及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该专业开设课程多而杂,但教学方式形成了什么都学却都不精通的境遇,一定程度地掩盖了教学目的。因此,应根据学校特色和师资状况,确定实践教学环节主干课程体系,加强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性,增加实习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学时,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4.2与地理学结合。

该专业隶属于地理学课程体系,应结合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培养学生具备地理学知识体系,亦具备城市规划学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计算机基础。

4.3根据学校特色完善课程设置。

该专业作为地理学的学科方向,培养学生应对区域规划、地理区划等有清晰认识,并能与区域社会、经济实际相结合。比如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该专业更注重城市建设、土地及房地产市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循环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而西部高校专业更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如山地生态保护、地质灾害勘察、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资源环境调查、城镇建设等。

4.4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模式上,要借鉴各高校成功经验,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方式,向有互动、有交流、有讨论、有思考的双向学习模式发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4.5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构建实验平台,锻炼并加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争取有效措施,使学生服务于企业,企业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机会。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建立与行业的密切联系,走校企合作道路,一方面聘请与专业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参与教学目标的设置,另一方面在企业设立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学校和企业共同组织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环节。

结语

我国拥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院校很多,但资源环境与城镇化问题仍然无法因而缓解,且该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形势亦不容乐观。培养该专业应用型人才依然是一项艰巨任务,这就需要各院校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进行深入探究、大胆改革,合理构建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设置,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各项能力,成为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小凤,黄贤金,陆汝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9,07:58-60.

[2]宋戈,袁兆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81-82.

[3]秦学,丁哲学.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第8篇

关键词:土地规划管理;城乡规划;相关性;研究

在我国制度形势下,土地规划与管理职能相互分立,因此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将面临两个规划依据的情形。其中,城乡规划主要是从宏观的、空间发展战略视角考虑,详细规划土地应用设计方案,而且具有大量的理论、实践支撑。

1、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的冲突问题分析

从本质上来讲,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冲突,主要成因在于中央对地方的约束,无论是土地规划管理还是城乡规划,都统一于同级政府组织编制,而且上报程序、部门协调程序等,也非常的相似。虽然编制主体一致,但二者在城市建设发展战略目标、规模选择层面并不一致,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对接出现了困难。据调查发现,除部门之间的偏见、标准层面的区别外,前者的核心问题是上级政府意愿的体现,而后者更多体现的是地方一级政府的意愿,这也是二者产生分歧的根源所在。对于土地规划而言,不仅编制上要受限于上位规划,而且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国家一级省级政府的管控。从实践来看,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核心在于新增建设用地(其中包括农用地转建设用地)的有效管理,然每年国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统一由国土资源部拟定,然后层层分解到地方。在该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只有先争取到新增建设用地,方可开展年度新增建设用地的报批工作;事实上,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批权在国家、省级土地主管部门手中,所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争取、审批,地方政府都是被动行事。

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是土地规划管理还是城市规划,所强调的都是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集约化管理,历年出台的土地管理方面的文件,都提出了要积极引导人口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目前来看,集中化的格局布局主要体现在中心城镇、开发区两级化发展,而分散化的布局则是对当前多层次多类型利益主体真实诉求的反映。较之于城市规划而言,土地规划管理对建设用地的布局更为写实,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土地规划图细碎、无序化。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主要以实际利用情况调查成果为参考基础编制而成,国土管理部门加大了土地调查力度。然而,对于城乡结合部、广大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和大量的、布局较为分散的村庄。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对乡镇建设用地布局没有主动的计划,图上依然保留着较为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第二,编制层级下移,造成土地规划图面非常的细碎。土地规划管理过程中,基本上都是以乡镇级土地利用规划为基础,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编制。对于那些远离中心城市的小村庄而言,发展基础非常的薄弱,根据不具备发展新城、或者工业园的条件。然而,依然有引进企业、发展非农产业的意愿,比如零散分布的厂房、乡村旅游小餐馆以及商业服务或者度假设施等。

2、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的协调发展策略

从发展的视角来看,城乡规划与现代土地规划管理工作,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是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城乡规划的基础是土地资源的合理营养,而土地规划管理又可以确保城乡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形势下,为确保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的协调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用地标准的规范化

土地征用是国家利用强制手段征用农民土地,然后给予一定补偿的行政行为。然而大量的农业耕地被占用以后,农民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资料也就严重缺失,政府在对征用土地处理、营养使用过程中,应当要根据该地块面积、收益情况,给予广大群众适当的补偿,对于用途广泛的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地块应给予更高的补偿。此外,还要逐步实现由“耕”到“购”的有效衔接,以此来促进土地征用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相接轨。

2.2强化土地规划管理

实践中,应当不断完善和健全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工作的协调发展,其中城乡规划是政府及主管部门负责的城镇体系规划及其总体规划,即对城乡空间资源合理营养,不断改善和优化居住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以此来促进城乡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土地规划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确保土地科学合理营养,同时也是城乡规划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2.3全面落实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工作

实践中,强化“两规”之间的衔接与互通,二者之间既非明确制约关系,也非具体平行关系,只有将二者合理的落实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具体工作中,以合理应用土地和保护土地资源为指导思想,将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规划管理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又可分为新区扩建与旧城改造两部分,分别对新建用地、旧城改造用地合理应用,并且在开发区以及小城镇规划建设过程中,加强二者之间的衔接与互通。土地应用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均以土地资源开发应用和保护为基础。

2.4“两规”之间的差异与协调发展

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编制上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主管部门,土地利用与规模化建设,存在着原则性的差异。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给城乡规划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于地方政府而言,他们更多地市追求形式上的发展,甚至存在着盲目扩大城乡规模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建设用地需求。然而,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严重忽略了土地合理应用与保护问题。当土地应用规模无法有效满足城乡规划用地需求时:由于二者之间的协调性相对较差,土地应用总体规划难以直接管控;同时,由于二者管理、思路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以致于土地应用指标难以有效满足城乡规划发展之需求,而政府及主管部门又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协商,只能任其自由发展,以致于用地保护受限。

在现代的形势下,为有效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需求,土地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应当积极创新规划模式,做好城乡规划以及区域协调发展工作。对于特殊情况而言,需逐步建立健全“两规”协调发展制度,建立和完善环节制度化以及沟通信息化平台。(1)建设项目应当以审批土地应用规划、建设根本;(2)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当限制建设规划区的划定;(3)限制建立区需全面考虑乡镇、广大农村地区的土地归属权问题,加强各单位之间的协调与沟通;(4)将限制建立区划定和管理条例上升为由当地政府令,制定相应的配套方案,提高社会保护生态资源的积极性。

结语:总而言之,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管理均属于特殊时期的历史产物,二者之间相辅相成。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变得非常稀缺,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之间的矛盾也变得日益加剧。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实际,结合实际情况下,合理应用并高效规划土地资源,不仅可以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对加快城乡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9篇

××市深刻分析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先导和引导作用,充分激活土地流转模式,全面突出政府主导,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互动,推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具体而言,他们在规划方面的主要经验有:

一、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强化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作用

××市提出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城镇、农村的合理建设,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让城乡居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得到实惠。为此,该市通过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了规划编制市域全覆盖,使全市城乡规划真正成了一盘棋。

一是加快分区规划和远郊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2020年)》修编;完成了龙泉驿、新都等7个卫星城的分区规划和都江堰市、崇州市等8个远郊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市20个区(市)县都有了自己的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完成了中心城11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编制了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二是加快镇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落地。组织了对全市3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评审工作;对全市2800多个总投资1538亿元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级规划中逐一进行了审核和落实。

三是积极推进农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农民新居工程的建设规划,高效优质完成了“新居工程”选点和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还积极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取得显著成效。如白果村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方案专门由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县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制定了以“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大”为主要内容的白果新农村建设方案。

在农民新村规划编制中,××市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五项原则。一是将农民新村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编制建设规划。农民新村建设强调搞好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要求应有相应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商贸、绿地、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生态新村、文化新村、现代化文明新村;二是按照城乡统筹的原则,增强农民新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规划编制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有利于农业和村庄产业多样化发展,兼顾城镇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农民新村规划分区域控制。城镇规划区内不设置中心村,属城镇近期建设片区,根据规划和有关标准设置农村居民点或城镇居民住区,防止形成“城中村”;四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民新村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配置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居住服务的基本功能,还结合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统筹考虑各种生产因素,综合布局,使生产与居住、生活有机结合;五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当地环境和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农民新村规划在布局形态上因地制宜,灵活布局。加强对房屋建设风格、色彩的指导,推荐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使农村新村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民既增收致富,又改善居住环境,享受现代文明。

二、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认识到城乡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该市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划管理新体制,实现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满覆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理顺规划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市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决策作用。健全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结构,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力量,理顺市规划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提高规划决策水平。调整区(市)县城乡规划制定程序。各区(市)县城镇体系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审批。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将城市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及技术标准的编制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对××市高新区、龙泉驿区等15个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归口管理和指导。

二是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将市规划管理稽查大队并入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不再保留市规划稽查大队。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龙泉驿区、金堂县等14个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所驻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工作督察。市规划局加挂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牌子,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组建××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组建××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信息资源管理。组建××高新区、金堂县等15个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规划管理工作。

同时,××市还特别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在温江区、双流县等14个区(市)县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负责所驻镇(乡)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助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当地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三是切实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市政府派驻的督察专员、规划执法监督局的组织人事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其余区(市)县规划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征求××市规划局意见,由当地区(市)县任免。市规划局及派出机构、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人员编制由市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下达,各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及驻镇(乡)规划助理员的人员编制由当地政府负责落实。所需工作经费纳入市、区(市)县同级公共财政预算。

三、突出重点,抓好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市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

第10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总体规划;规划设计;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其根本目的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在加快城市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实现资源共享、合理配置。

1.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按照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将城乡规划摆在首要位置。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增加农村农民收入,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统筹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人口、环境、土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保证城市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理论基础。统筹城乡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考虑三农问题,以工业化带动经济的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步伐,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1]。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近几年,城乡规划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乡统筹规划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更好的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2.完善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体系

2.1完善城乡编制体系,坚持以城市规划为重点

城乡规划主要是以城市发展为重点,以乡镇区域规划为依托,整合城市整体规划、建立镇、乡控制性规划以及各种专项规划,使编制内容覆盖到乡、镇、村,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强化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的先导、统筹作用[2]。

2.2完善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建立统一的规划管理体系,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强化全局意识,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发展方向,结合经济发展和土地供应计划,有序的推进城市建设,使重点建设项目与城市、乡镇以及土地利用相协调。

3.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社会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抓住主要关键点,进行全方面的统筹安排。城乡统筹规划必须以农村社会保障为基本出发点,目前农村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农村没有制度性的保障措施,农村养老问题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农村困难户享受优惠政策的家庭达不到当地平均生活水平。统筹城乡规划发展要以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为重点,重点建立新型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实施政府补贴、社会捐助等资金筹集办法[3]。政府要增加对农村教育事业的投入,通过各种渠道把城市文化传播到农村中去。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村通电、村村通水,要保障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城乡统筹发展是通过城乡规划创造平等的新型城乡关系,打破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解决好三农问题,为提高农村经济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做出巨大贡献。

4. 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原则

4.1区域性原则

城乡统筹规划的原则是要求要从城乡区域的整体角度出发,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突破传统的规划模式,注重区域范围内的城乡统筹,构建城乡之间共享的基础设施模式。

城乡统筹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享,使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于农村地区,突出农村的发展特色。

4.2协调性原则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主要是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基础设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整体结构上协调区域的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乡镇要依靠工业化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通过城镇发展带动城乡劳动力,加强新农村建设[4]。同时强化农村作为区域生态地区,保障城镇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

4.3适宜性原则

城乡统筹规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农村较城市发展有自身的特点,不能将城市发展模式直接用于农村发展,因此,城乡统筹建设要结合城乡发展现状,既要采取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又要结合农村各自建设的方式,以适应城乡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

5. 多元化能源供应系统

5.1能源结构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可再生能源对未来能源的重要作用,国家采取各项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在可再生能源开发中生物能占重要位置,其次是太阳能。因此,为了推动城乡统筹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对新能源额开发利用[5]。

5.2城乡能源系统规划。既满足供应又保护环境是城乡发展的有力保障,随着国内外能源的调整,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优化产业结构,在加快农村新能源开发过程中,改善农民生活物质条件。例如村庄可以依托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推广节能改造等技术。

6.城乡统筹发展目标

6.1经济目标

城乡统筹发展的经济目标是形成一个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和工业园区优势,实现城乡之间合作,农村发展要依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的经济实体。

6.2社会目标

城乡统筹建设要解决劳动力的转移,吸纳劳动力必须依托城市化进程,而由于空间发展机会不均衡,因此要鼓励劳动力自由流放。城乡统筹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要实施政府制定的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建立区域性协调机制,城乡统筹规划要多方向筹集资金,要多层次、多渠道增加设施建设投入,把城乡统筹建设推向社会。

6.3生态目标

城乡统筹规划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第一位,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不损害自然环境。城乡统筹建设要首先对绿地进行规划,规划生态环境空间和布置生态设施,为可持续发展留足生态空间。同时要充分发挥城乡优势,农业上建立绿色农业生产体系,同时结合旅游资源开发生态旅游业,建立乡镇绿色生态体系。

总之,统筹城乡发展是要站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做一个整体的统一筹划;统筹城乡之间的发展是要解决城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达到协调发展的目的;统筹城乡是要发展城市和乡村,缩小它们之间的差距,根据各地域的发展特点,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多样性,达到城乡经济水平的和谐发展。

结语城乡规划中明确指出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将具有密切联系的市、乡、镇和村庄纳入统一规划之中,保证一定空间距离的范围内资源配置、生活供应、设施共享等能够实现相互依存、紧密联系。

参考文献

[1]罗承勇.影响城乡统筹的制约因素和协调发展对策[M].决策导刊.2007.第10期

[2]王鹏.城乡统筹背景下乡村规划的空间层次与GIS方法[J].2008年城市规划论文集.

[3]贾若祥.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推进决策[M].中国发展观察.2008

第11篇

今天,县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这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县委__*次会议精神,落实县委提出的“四大体系”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规划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20__年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作个简要回顾,并根据县委、县政府对今年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部署,提出2013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一、20__年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情况

20__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按照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全县工作会议对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要求,围绕“三个基地、一个次中心”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一)积极推进江滨园林城市规划建设。

1、深化完善县城规划。在__县城总规的指导下,一是完成了城区__两岸城市景观、__公园规划(修编)、__路地带控规、客家文化园、城区道路系统等5项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和成果编制。二是组织开展__县城北部新区控制性详规、旧城区控规、市场专项规划、__大道沿线城市设计、县城乡镇垃圾治理及城区环卫专项规划、县城给排水燃气电力电信管综专项规划等6项规划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通过深化规划,为我县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指导原则。

2、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以“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塑造江滨园林城市新形象”为目标,加大了城市建设力度。一是启动实施__大道、__大桥改造、__南路改造、保障性住房及安置房建设、__环湖路建设等一批城建项目。二是实施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改善了居住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三是重视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新增公共绿地1.2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10.4平方米,比上年增长0.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0.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3、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坚持以省级文明县城为新起点,健全完善城市管理制度和措施,深入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强化规划监察职能,加强依法管理,组织开展对城乡违法违章建设进行集中整治,已取得初步成效,有效遏制抢建乱建现象,确保城市发展有序推进。加强城区环卫、公共设施管理、深入开展城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城区环境质量和文明水平有新的提高。

(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村镇建设步伐。

1、重点中心镇规划建设有新的推进。__等重点乡镇总规修编已启动实施。中心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__镇投入1125.59万元,完成11.6公里的__大道建设,砌筑排水沟4600米,安装路灯80盏,__乡投入180万元,实施垃圾填埋场和焚烧炉建设,新建自来水厂一座;__镇投入81万元实施湖滨公园道路硬化、植树绿化。投资100万元,实施建设占地43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楼,目前已完成立项、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__镇投入100万元,实施完善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集镇农贸市场,改造旧区2万平方米,开发新区3万平方米,新建自来水厂一座,新增公共绿地1000平方米,安装路灯53盏。

2、乡(镇)、村规划工作有新的成效。完成30个生态文明示范村的规划编制,编制成果经评审通过并经县府批复实施。完成__工业集中区、__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__20万吨铜冶炼项目拆迁安置区规划。

3、农村“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组织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全县20个试点村均建立了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常效机制,配备租赁垃圾运输机械,按要求建设垃圾池等环卫设施。制定了20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导和帮助乡(镇)村进行垃圾处理设施规划选址等技术服务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全县农村围绕“管网通、沟渠通、道路通”和“集中收集垃圾、集中汇集污水、集中无害化处理”投入资金720万元,整治村庄干道路两侧环境50公里,拆除危旧房屋139间,清理垃圾杂物270吨,新建村级填埋场20处,聘请保洁员90名。通过改善村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健全农村垃圾清运和集中卫生填埋长效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县妇联、团县委等成员单位,还开展了“保护母亲河·家园清洁青年行动周”、“迎接十·妆点新农村”等活动,动员青年团员、妇女儿童踊跃投身于 “家园清洁”行动中来,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我县列入20__、20__年度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6个试点乡镇、41个试点村庄均通过、市的检查验收,已取得明显成效。农村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三)房地产业和建筑支柱产业健康发展。

1、房地产业有新发展。继续把房地产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和突破点,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1.40亿元,比增24%,施工面积20.12万平方米,比去年同期增长29%;完成商品房销售金额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0.9%。认真做好干部职工住房工龄补贴工作,全县已发放工龄补偿金1100万元,有2550人已领取工龄补偿金。启动实施东环安置周转房(保障性住房)建设(240套,面积2.8万平方米)。同时,加强了房地产开发项目的物业管理,全县有物业管理企业6家,从业人员180人,物业管理覆盖面约60%,新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率100%。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加快开发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城市新增人口的住房需求,加快了城镇化进程,产业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经济增长,产业地位日益凸显。

2、建筑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20__年,全县共晋升一级资质企业2家、二级资质企业4家,新增三级资质企业5家,新增资质类别1个。目前,全县有资质企业50家,其中一级6家、二级29家、三级15家,二级以上骨干企业比率达72.9%。全年实现建筑业产值52亿元,比上年增长22.98%,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其中省外产值42.5亿元,比上年增长28.09%,加强了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监管,全年竣工工程40个,面积约15万平方米,质量一次性竣工验收合格率100%;创建市级文明工地1个、市级优质工程4个。11月份成功举办“建筑之乡”命名10周年纪念活动,积极打造建筑行业文化品牌。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规划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主动支持和参与城乡规划工作的格局尚未全面形成。违法违章建房现象还未完全禁止。二是城乡规划设计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城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需加大步伐。三是城市建设项目多、任务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受货币从紧政策的影响,可能给房地产业、建筑业发展带来波动。五是村镇规划建设工作进展不平衡,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村镇建设和家园清洁行动开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新的一年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3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意见

2013年,我县城乡规划建设工作要按照县委__次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城镇化进程为主线,以产业、人口聚集为重点,积极构建县域城市体系,改善县域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新发展。

(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工作发展。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对于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体制机制,规范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行政行为,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将发挥重要作用;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宣传好《城乡规划法》,认真贯彻“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学习宣传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作为规划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不断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推进我县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2、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各乡(镇)、局属各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学习计划,组织从事城乡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人员开展经常性的《城乡规划法》学习和培训工作。要把《城乡规划法》的学习情况作为规划管理人员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培训,使城乡规划管理和规划编制人员深入领会和把握《城乡规划法》的内涵,精通《城乡规划法》的内容,正确运用《城乡规划法》,努力推进城乡规划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县城乡规划建设局将分期分批组织《城乡规划法》的培训活动,为大家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培训环境。同时,各乡(镇)村管站要尽快制定并落实《城乡规划法》的宣传计划,要充分利用种类新闻媒体、互联网,以及宣传栏、宣传单、公众问答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城乡规划的地位作用、立法的重要意义、城乡规划的方针原则、城乡规划的主要任务、实施城乡规划的关键环节等。通过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城乡规划法》深入人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使遵守《城乡规划法》变成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3、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为城乡规划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去年与前年,我县深入开展了“非法买卖土地、违法违章建筑整治活动”,全县违法违章建设行为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今年,我们将与国土、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城乡规划法》的颁布施行为契机,再次掀起打击违法违章行为的活动。同时,建设局从事规划设计审批、管理的工作人员和各乡(镇)村管站人员要按照建设闽西次中心城市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科学规划、严格管理,依法行政,超前服务,要认真对照新、老法律,及时梳理,及时做好现有规章、工作制度与《城乡规划法》的配套和衔接工作,建立健全与《城乡规划法》配套的规划管理制度体系。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核发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坚决杜绝执法不严、违反程序、管理滞后、服务态度差等行为。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城乡规划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实施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进程。

1、加快推进县域城市建设

继续按照“南延、北拓、沿江发展”的城建思路,加快城市规划建设步伐。

(1)继续深化完善县城规划。在_ _县城总规的指导下,抓紧完成__县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5)、__县城市绿化系统专项规划、三环路地带城市设计、三环路道路工程设计、北环西路城市设计、北环路街心花园改造规划设计等。

(2)抓好城建项目的实施。一是加快推进__大道、__大桥改造、__南路改造、各区域周转安置房建设、北环路改造、城区污水处理厂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在建项目的实施,按计划有序推进,如期完成。二是启动实施三环路、龙翔大道、东二环(二期)等项目,抓紧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尽快进入工程建设施工。

2、推进“家园清洁行动”和村镇建设

(1)统一认识,发动群众

胡总书记在十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促进“三农”发展的一系列农村基本政策的延伸和强化。要求我们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成员单位,要在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上下大力气,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建设的新机制,探索以城带乡的途径。与各乡(镇)和部门一起,提高认识、形成共识,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新农村建设上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推进我县村镇规划建设和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各成员单位和各乡(镇)、村要继续有组织、有计划、有主题地开展宣传发动,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各级的扶持优惠政策宣传到户到人,广泛发动农村居民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形成“政府支持、群众参与、家喻户晓、城乡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格局。

(2)明确目标,落实任务

——指导完成5个乡镇和50个村庄规划编制

完成__镇、__乡、__镇、__镇、__镇等乡(镇)总体规划,有条件的乡(镇)要求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

完成__镇50村庄的规划编制。

完成__、__、__等乡镇工业集中区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深入开展农村“家园清洁行动”

抓好__镇等5个乡镇达到省级合格乡镇试点的垃圾治理任务。

抓好__镇文元村、八甲村等22个村达到省合格村的垃圾治理任务。

完成__镇20个村级垃圾填埋场建设。

——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抓好1个新农村建设综合推进实验区:__镇。

抓好2个示范村:

抓好4个村庄整治试点村:

(3)规划先行,政策扶持。

当前的新农村建设,要统筹城乡发展,应把乡(镇)集镇的建设发展与城市城区的建设发展,纳入同一起跑线,规划是财富、规划是龙头的地位应日益突显。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编制的主体是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村镇规划要聘请省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编制,对列入2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4个村庄整理试点村的规划成果,要达到“六图一书”标准:即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布局总平面规划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村庄整治项目图、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建筑方案选型图及说明书;50个一般村庄规划成果要按要求达到“四图一书”标准,即: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布局总平面规划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市政工程管网规划图及说明书。为了加快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县政府已将各乡镇规划编制工作列入“以奖代补”项目,对完成集镇总规及村庄规划且经过技术评审,按法定程序报批的,给予5万元/乡(镇)、2万元/村的补助。同时,对列入垃圾治理的村庄,经有关部门按标准进行验收合格以上的补助2万元/村;对列入20__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20个行政村垃圾填埋场建设,经验收合格的,补助5万元/村。在县政府“以奖代补”奖金扶持的基础上,各乡(镇)也应立足改革,探索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4)加强管理,建立机制

“三分建、七分管”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实施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不单在规划建设上要高起点,实行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在集镇与村庄的管理上,也应走城市化的管理模式,将城市管理的机制、体制和经验做法向乡(镇)延伸。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城市管理,以争创全国卫生县城和国家优秀旅游县城为目标,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加快城市公共事业市场化运作,按市场运作要求,将环卫、园林等公共事业管理和服务进行改革,实行市场化经营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构建和谐、文明、整治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要在乡(镇)推行城市化管理模式,建立新农村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制订集镇环卫管理制度,配套实行住宅门前三包责任制和单位片区卫生包干制。二是建立健全集镇市容管理制度,对沿街(路)房屋市容及各类广告招牌、集镇周边圈养家禽家畜等事宜进行规定。三是制订集镇管理长期计划和管理制度,对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等进行规定,成立一支包括市容、环卫等综合管理的队伍长期不懈地抓好集镇管理。四是要实行市场化运行机制,推进卫生保洁有偿服务制等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各乡(镇)要加大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定期整治,使集镇管理逐步走上正常化的轨道。这些管理制度,延伸至各村庄,可以以“乡规民约”等各个领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具体化,在各个农民新村,也逐步推行城镇化模式的管理。

(三)实施产业带动,抓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工作,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第12篇

今年1-10月,完成各类规划编制76个;完成各项规划审批291项,用地面积537821平方米,建筑面积1194166平方米,审批提速50%以上;组织拆违行动9次,拆除面积8752平方米,较好的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着力规划编制,强化规划指导作用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勤、细、精”,做到规划调查深入实际勤,解决规划细节细,体现规划思想精,以增强规划指导性、操作性为目的,把握规划编制的每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一项规划。截至目前,召开县城乡规划委员会2次,审查了西水两型社会示范带旅游公路及慢行系统线型方案、西溪神农文化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等项目;召开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9次,审查了聚宝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北腾湖公园规划设计方案、镜湖公园规划设计方案、黄沙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项目;组织局业务例会12次;共审查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50份,修建性详细规划26份。 同时,科学编制各项规划工作,加强规划审查工作力度。坚持高起点、严要求,科学、合理地做好城乡规划的编制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设计单位资质审查与备案,邀请专家对城市重要地段规划方案进行审查把关。组织修改完善《____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正在等待市政府最后批复。完成了凯旋路(一、二、三路)、蓉湖路、健康路等道路的规划方案评审工作。组织完成了北腾湖公园、镜湖公园、西河(____段)生态休闲风光带一期、西溪神农工作旅游度假区的规划编制和评审工作。完成了龙鼎新城、盛世-裕源、神农蜂生态旅游园、绿园春经济适用房、骏马鑫苑等项目的方案审查。完成了____县2011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朝阳学校、东塔学校等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加强内部管理,服务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县政务服务中心要求,实行网上规划审批的全过程电子化;同时,完善网上政务工作,继续推行“阳光”规划,在项目审批中实行批前公示和批后公告的制度,充分做到规划审批的公开化、规范化。二是严格执行项目审批跟踪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管理的审查和后期监督。对审批后的建筑进行批后专人跟踪管理,重点对验收超容积率的项目及工业园的项目规划进行把关。三是为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安派专人跟踪管理服务,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规划问题。全年来共受理川湘食品、丹桂园药业、利华科技、广元电子等5个项目的补办申请,受理蓉峰大道、利园路、有色园区污水处理厂等3个项目的选址申请。今年1月—10月份共核发《建设规划用地许可证》58份,《建设规划工程许可证(副本)》79份,《建设规划工程许可证》24份,《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31份,集体土地规划条件通知书99份,审批总用地面积537821.0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94166.81平方米。

(三)集中调查摸底,营造良好建设环境

一是抓宣传提高群众的普法意识。以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为契机,前往洋市镇开展了规划宣传活动,通过悬挂横幅、展示规划成果、接受询问等形式全方位做好宣传工作,免费发放了城乡规划法读本及村民建房图集共计1000余份;二是全县开展集中整治违法建设专项行动。6月底按照县委县政府集中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的要求,我局召开动员大会积极部署,汇同鹿峰街道办、农科所、烟科所对辖区内的违法建设进行集中摸底,经过1个多月的加班加点,共查封违章建筑700多栋。截止目前,对子龙村、山背组、刘家寨、骏马大道旁等地组织了9次大的拆违行动,共拆除违章建筑8752平方米,超额完成民生100任务218%。

(四)统筹城乡发展、村镇规划实现全面覆盖

按照市委新型城镇化工作要求,及我县城乡统筹的工作部署,有计划分步骤的指导各乡镇项规划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完成了全县20个乡镇总体规划评审工作,及正和、太和、荷叶、仁义、敖泉、樟市、洋市等乡镇主要过境道路旁的村庄修建性详细规划;组织完成了方元镇西溪神农文化旅游区、竹木溪农庄、正和镇融康乐瓜蒌庄园、阳山古村旅游区规划设计评审工作;完成了樟市镇欧陆食品加

工厂、荷叶镇来溪风电场、春陵江镇岐石加油站选址工作;积极配合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在全县各乡镇公租房的选址及增资立项工作;同时,重视各乡镇规划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目前已组织二次规划培训,重点对农村村民建房审批流程、审批要点、职能职责进行专项培训,切实增强对乡镇规划的指导。(五)创新工作,转变作风,增强规划队伍战斗力

一是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制定工作方案,深入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次教育活动,认真完成了学习教育、征求意见,查摆问题、批评帮助和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的各项教育任务。经过教育实践,较好地解决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大家经受了一次严格的党性锻炼和洗礼,受到了一次党的宗旨意识的再教育,达到了思想上有明显提高,政治上有明显进步,修养上有明显加强,作风上有明显改变,工作上有明显改进的效果。二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政学习,召开局党风廉政动员大会,传达省市作风整顿精神,并对影响我县经济发展的情况、及行政不作为、慢作为的典型案例进行通报。同时,不定期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规定;加强思想教育,通过邀请法律专家为我局干部职工授课,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电教片等方式,进一步向干部职工阐述廉洁从政的重要性;三是积极开展“四型”机关创建活动,推动规划工作顺利开展。在学习方面。科学制定政治业务学习计划,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服务方面。通过组织爬山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等一些活动,使干部职工身体得到了锻炼,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有助于在工作中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创新方面。干部职工积极深入基层调研,形成调研论文5篇,积极参与省市各类论文竞赛;在实干方面:按照年初政府制定的任务分解表,不断细化规划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月月上报,目前已基本完成;四是认真办理好建议提案。今年我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共10件,其中重点提案2件,通过制定方案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建议提案的答复和落实,确保了所有建议提案都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其中,2013年政协20号提案“关于解决停车难的建议”的重点提案,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县已在欧阳海大道、迎宾路、金叶路、蔡伦路、龙潭西路、五云观等道路旁增设临时停车位980个,县城停车难问题已得到有效缓解,得到领导、委员的一致好评。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编制经费保障不到位,项目多经费少,工作难推动;专业技术人员少、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县城建综合执法体制混乱,缺乏处理违建项目的政策;城市规划区范围加大,跟踪管理难度相当大。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局高度重视,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完善各类规划编制。待《____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总规批复后,立即启动综合交通、燃气、体育设施、消防、旅游等专项规划编制,及文化娱乐设施与医疗卫生设施、电力、弱电系统、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同时,组织完成城区各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及评审工作;并积极配合县发改、国土等部门做好向上争资及土地报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