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0 18:25: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产养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1鱼塘清淤
鱼、虾、蟹等经1年的饲养后,池底往往沉积着大量的食物残渣和排泄物,这些有机废物经腐烂、分解后在池底形成淤泥,而淤泥是细菌很好的培养基。因此,当淤泥沉积到一定厚度时,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的出血病及罗氏沼虾、青虾等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时清理有一定的关系。按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高密度虾类养殖,最好每年将池底的1层浮泥予以清除,其目的也是去除细菌滋生所需的营养源。另外,淤泥中有大量的寄生虫卵及孢子等,挖除多余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性病害的发生率。一般来讲,池底淤泥厚度只需15cm左右即可。这样既使水体有一定肥度培育浮游生物,满足水产养殖类对天然饵料的需求,又可减少致病菌的滋生场所和细菌密度。因此,每年对鱼池清整时,必须清除池底多余的淤泥。
1.2池底曝晒与冰冻
池底每年需经15d左右的曝晒和冰冻,一是改良池底的土质,二是使池底淤泥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曝晒和冰冻的鱼池,养殖病害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池底干枯时间过长则易引起草荒。
1.3药物清塘
生石灰清塘可有效地杀灭致病菌、寄生虫及孢子等,同时可改善池底土质。
2放养健壮苗种
选择的标准:体质健壮,无畸型苗,且规格均匀。体表、鳍条或附肢无炎症,无烂鳃、白肝等异常病症。苗种游动(或爬行)灵活,无病态。有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用显微镜对体表、鳃、肝等部位取样进行镜检,应无寄生虫或致病菌。对罗氏沼虾和南美白对虾来讲,应选购经过检疫不带病毒的虾苗。
3种苗放养前药浴
对鱼类可用15~20mg/kg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5~20min,具体视鱼类对药物的忍受力而定。蟹种放养前,在水温5~8℃时,用高锰酸钾20g/m3浸洗3~5min,或用3%~5%的食盐水溶液药浴消毒,用来杀灭河蟹体表上的细菌和寄生虫。虾苗进池后即用二溴海因等(浓度达0.3mg/kg)进行全池泼洒4食台或食场消毒
用250g左右的漂白粉对水,泼洒在食台或食场的周围,一般从4~9月每月2次;石灰轻消可有效地抑制致病菌,并可及时补充水体中的钙质,使水体常年呈偏碱性。这对养特种品甲壳类尤为重要。生石灰轻消方法:常规养鱼池一般每米水深为225kg/hm2,特种水产品(如鳜鱼、虾、蟹等)一般每米水深为75~105kg/hm2。
5选购优质配合饵料
要求颗粒均匀、水中稳定性好、营养全面、饵料系数低等,并添加诱食剂及稳定维生素C等,促进养殖品种的摄食、消化和吸收,促进其生长,增强抗病力,提高成活率。要注意投喂饲料的科学性,不要投喂单一饲料,避免缺少某种营养元素而引起营养性疾病。如虾、蟹养殖中,除投喂动物性饵料和全价配合饲料外,还应保证充足的植物性饲料。
6采用生物调控水质
采用生物调控水质,确保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提高鱼、虾、蟹等水产品的体质和抗病力。生物调控水质可采用种植水草、放养螺蛳、添加有益菌和培育浮游生物(如施肥)等。可根据养殖品种选择相应的生物调控法。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减少氨氮、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的生成,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抑制致病微生物的滋生。定期用有益活性微生物制剂施放光合细菌、复合型活菌生物净水剂(如西菲利)等,它们在水体中能快速将有机物质彻底分解成单细胞藻类可利用的无机营养盐,减轻有机废弃物的污染,而本身对养殖品种无害,同时自身在水体中能迅速繁殖生长形成优势菌群,通过食物、场所竞争及分泌类抗生素物质,直接或间接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生长。生物调控水质的方法可减少池水排换量,从而减少从外界水源带来的污染。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大排大灌换水的方法改善底质,效果不佳,会造成南美白对虾生长不适,应激生病。
7配套增氧机械
通过增氧机的打水作用,增加水体的溶解氧,使底质中的有机物和水中鱼、虾、蟹的排泄物及残饵等充分氧化分解成单细胞藻类所需的无机营养盐,减少有机废弃物的污染,保持水质条件良好,从而避免诱发疾病的应激条件产生。
8掌握病害发病规律
掌握某些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病规律,定期在水体中施用药物或投喂药饵,杀灭病菌,减少致病因素,但需注意药物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并且不能与微生物制剂同时使用。如银鲫的出血症,在发病季节每隔15~20d对水体消毒1次,并投喂药饵2~3d。
1、水产养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苗种供应不足经过多年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吉首市的水产养殖业已经进入了发展的瓶颈,苗种供应成为制约我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我市本地苗种差异较大、规格不一而且品种不全,我市大部分养殖户的鱼苗鱼种大多从外地购买,由于本地苗种质量差,而外地苗种成本高,同时由于经过了运输,增加了鱼苗的成活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增加了养殖户的养殖风险。因此,本地优质鱼苗鱼种的稀缺制约了的我市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1.2、鱼病频繁发生、养殖户经济损失严重近年来,在我市水产养殖中,鱼类发病现象普遍、发病率高、死亡快,给渔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前两年,河溪水库每年死亡斑点叉尾鮰10多万斤,部分养殖户损失惨重,甚至破产。鱼病发生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是近年我市鱼病发生的主要特征,由于检测手段的落后,鱼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和控制,使得我市部分水产养殖户损失严重。
1.3、水产品养殖结构不合理近年来,我市在河溪水库进行网箱试养鳜鱼、鲟鱼、翘嘴鲌等,但是总体上名优特水产品养殖少,如龟鳖类、虾蟹类、黄鳝、泥鳅、蚌类、黄颡鱼等其它水产品只有零星养殖,大部分还存在空白。水产养殖品种结构不合理制约了我市水产养殖业进一步发展。
1.4、传统养殖方式稳步发展,设施渔业相对落后近年来,稻田、池塘、水库养鱼等传统养殖在我市稳步提高,近3年来我市矮寨镇稻田养鱼每年都以1%的速度增长,池塘、山塘、水库养鱼稳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水域养殖生态环境的变化,水域环境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逐渐降低,这在我市河溪库区表现的最为明显;这就对我市以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水体生产力、发展设施渔业是是我市今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市在矮寨开始进行大鲵的工厂化养殖实践,但是总的来说设施渔业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1.5、渔业资源增殖缓慢,监管不到位,水产品供求矛盾显著2008年末,我市总人口增加到29.12万人,对水产品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水产品供应根本满足不了需求,再加上我市养殖的斑点叉尾鮰基本上是出口,这就加大了我市水产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然而目前我市自然水域鱼类资源衰退严重,水产品的增殖放流及改良方面投入不足,我市从1998年至今仅在峒河流域进行了三次人工放流,同时由于对鱼类这一可更新生物资源的增殖规律缺乏正确认识,由于我市境内溪河纵横,水环境条件特殊,渔业资源保护需投入大量的的人力物力,滥捕、电鱼、炸鱼、药鱼的现象时常发生,仅2009年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就接到滥捕、电鱼等举报电话123起,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自然增殖渔获水产品逐年降低,这使得我市渔业自然增殖的速度减缓。另外,由于市的水域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而我市对水库水质、水库水质的调查研究及水环境改良等方面的工作投入严重不足,水产养殖户进行养殖没有可靠的依据。对于水产品的养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如何合理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发展我市的水产养殖业,必须坚强水产养殖业监管方面的工作。总之,加强渔业资源增殖和水环境监管方面的工作对发展我市的水产养殖业意义深远。
1.6、水产品加工及服务落后随着网箱养殖的快速发展,我市水产品产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水产品销售促进了我市渔业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金凤凰公司的片片鱼年加工能力1200吨,达到了年产值4800万元,有效的解决了我州斑点叉尾鮰的销售问题,促进了我州渔业产业化的发展;石家冲农贸市场有水产品经营户54家,年销售各种水产品2300吨。但是其它水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业发展特别落后;其它类型的水产品大多是以鲜活产品进行销售,或者个体户自行加工,无证生产,技术含量低,在这对我市的加工水产品的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另外,我市还没有建立一个专门的水产品市场,没有市场作为载体,水产品交易不畅,信息封闭,大量的渔货只是进行简单处理便进行销售;再次,水产养殖技术方面的服务落后,特别是水产养殖技术指导、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服务还没有发展起来。总之,要大力发展我市的水产养殖业务,必须解决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2、水产养殖发展对策
2.1、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快水产业的增长保持现代水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一是进一步加强水产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水产养殖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实用技术的推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水产业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三是是加大科普力度,通过讲课、宣传、办培训班、印发资料、办点示范等向广大养殖户传授、推广科学适用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户科学管理水平。
2.2、加强鱼苗鱼种繁育基地建设我市原有的鱼苗鱼种场没有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是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仪器设备欠缺、人员缺失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因此做好鱼苗鱼种场的选址工作,改造或更新鱼苗孵化设备设施,进行鱼苗鱼种场项目建设,加大中低鱼苗鱼种特别是优良品种的和外来品种的繁育能力,以满足全市水产养殖户对养殖鱼类优良品种的需求对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2.3、加强预防,搞好水环境保护如何解决好鱼病频繁发生这一难题是搞好今后我市水产养殖业的一个重要手段。鱼类是变温动物,由于鱼类生活条件的特殊性,对于控制鱼病的发生,应采取“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养殖的过程中在鱼病防治的过程种要合理用药、杜绝违禁药物的使用,库区周边乡镇要搞好其辖区范围内的水环境保护,禁止工业三废、生活垃圾等有害物质排入水体,同时做好水质的监测工作,掌握好水体环境变化情况,搞好水环境保护和治理。
2.4、合理规划,树立典型目前,我市传统渔业的发展面临资源、市场、机制、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发展速度逐渐减缓,另外由于水域养殖生态环境的变化,水域环境生态环境的自然增殖能力逐渐衰退;经济的发展对水产养殖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设施渔业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保障养殖户增产、增收;针对我市水产养殖业的具体情况,首先,要合理规划,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加强设施渔业的投入力度,提高渔业生产力;其次,要树立典型,稳定我市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同时加强养殖过程中最新科技手段的投入,加大虹鳟、大鲵、黄鳝、中华鳖名优特水产品养殖上的投入,特别是黄石洞水库虹鳟的养殖和矮寨风景区大鲵的工厂化养殖,以点带面,逐步调整水产品结构和实现水产养殖的现代化,促进我市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进程。
2.5、提高认识,建立渔业资源保护机制为有效的增加渔业资源增值的力度,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在放流的过程中通过新闻媒体参与报道,使峒河流域增殖放流通过电视、报刊、电台等媒体进行宣传,扩大了社会影响。增强市民对渔业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同时打造吉首生态旅游城市,实现人在岸上走,鱼在水中游的美景,让渔业保护和增殖与古城旅游有机结合;其次,要完善渔业资源保护机制,制定渔业资源相关的分区、分段管理、环境影响评估等制度,各区、段建立“护渔小分队”,做好禁渔期的渔业资源保护工作。要重视人工增殖放流,对放流的进行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估,形成鱼苗鱼种增殖的长效机制。
2.6、培育龙头企业,构建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机制要加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就必须解决生产、加工和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水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之间相互联系的一个有机体。首先,要搞好水产品的加工服务方面的发展,要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培育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再次,通过企业与养殖户之间签订购销合同,由企业提供苗种,养殖户按照企业的要求进行养殖,待达到商品规格,再以约定的价格卖给企业等形式发展我市的水产养殖业。逐步实现我市水产养殖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机制发展我市水产养殖业。
按照农业部办公厅统一部署和省农委“关于开展**年度水产养殖业专业执法行动的通知”(皖农明电【**】42号)要求,我市定于9月初开展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督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成立由分管渔业副主任为组长,水产技术推广站、渔政站、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组成的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姜晓天。副组长:陶洪明、薛兰升。成员:孙强、迟海虎、曲春娟、龙熙陵、汤二红。
各县成立相应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切实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行动。
二、督查方式
督查采取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选择部分养殖场、苗种场
(共4页第1页)
进行现场执法检查等方式进行。其中对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机构以听取情况和查阅资料的方式为主。
三、督查内容
(一)开展养殖用药拉网式排查
对养殖水产品开展重点抽查。检查采取现场存贮药检查、用药情况询问调查和产品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内容重点为: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己烯雌酚等禁用药物和环丙沙星、磺胺类、红霉素等限用药物。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用药企业依法实施处罚;对使用限用药物的产品和企业,要加强监管,督促企业必须在休药期满后上市销售。
(二)检查养殖场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水产推广机构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能,切实贯彻落实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次执法检查,加快推动本地养殖场建立健全生产日志、药品出入库和使用记录、产品标签、产品销售记录等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本次执法行动要重点检查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出口生产基地和集约化程度较高的水产养殖场所,适当检查小规模养殖户。对未建立相应制度的企业要求限期进行整改。
(三)检查水产养殖许可证、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办理情况
对于养殖场地无权属争议纠纷且符合省和当地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的养殖场都应办理水产养殖许可证;在取得养殖证的养殖场从事苗种生产的需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
(四)检查苗种生产、养殖场相关档案建立情况
检查养殖单位《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填写情况,要求内容真实、数据完整,要有总结、分析材料。主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国家现行养殖生产管理制度了解。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责令养殖场限期整改。
(五)指导养殖生产者依法生产
各县要结合检查,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增强依法生产的自觉性。各县水产站要充分发挥本地本单位技术推广人员、水生动物防疫员、病害测报员的作用,在制订、推广新标准与新技术方面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和帮助生产者建立科学的操作规程,传授合理、规范的用药知识。
(六)督促水产品批发市场实施市场准入
依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渔政管理机构要在本次行动中,进入本地重要的水产品批发市场,督促批发市场加强进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产地证明、经营台帐等制度,并对经销者的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要帮助有条件的市场建立水产品质量检测机构,督促暂时缺乏条件的市场委托有资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水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四、有关要求
各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从提高行政能力和保障消费者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的重要性,切实组织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行动各项要求。本次专项执法行动从**年9月1日开始,9月1-5检查各县专项执法行动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情况;6-14日检查养殖场、苗种场相关证件办理、档案建立情况;15检查水产品批发市场和水产流通环节。各县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本地技术推广、渔政、质检等机构力量,积极与工商等部门协调,采取联合或综合执法方式,制定养殖用药排查、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样检测方案,细化行动措施,逐项检查落实各项工作。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海洋水产养殖系统是专门为人工水产品养殖到销售环节设计的,采用无线传感技术、网络化管理等先进管理方法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药物使用、废水处理、运输环节等进行全方位管理、监测,具有数据实时采集及分析、食品溯源、生产基地远程监控等功能。海洋水产养殖物联网系统包含6个子系统及1个数据库,涵盖了渔业水产养殖、加工、运输及销售环节的物联网技术运用。
二、系统的组成
2.1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
水产品智能环境监测控制系统集成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自动控制等技术,可自动采集养殖水质参数,上报到智能平板终端及物联网云中心。并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自动控制各继电器给给排水设备、增压泵、水温控制设备工作。
2.2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
水产品智能养殖管理系统包含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水产品管理及水产品出库管理。水产品养殖辅料管理主要针对饲料、药物的出入库、投饲进行登记。水产品管理主要通过在养殖池上放置RFID设备对鱼苗种类、数量、出入库等进行登记。水产品出库管理主要通过在水产品打捞网箱上放置RFID设备,读取并存储水产品出库时二维码条码信息。
2.3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
水产品加工管理系统主要分为入厂登记环节和出厂登记环节。对从养殖池运输来的水产品进行相关检疫并在电脑客户端软件上登记水产品来源信息,把信息通过RFID写入到挂钩上的RFID条形卡上,同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待加工好后的水产品出厂时,对包装好后的成品进行称重,读取批发商的IC卡信息生成水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码并打印,在水产品包装上赋码,并上传到云中心进行储存。
2.4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
水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主要通过在车辆运输中使用的水产品包装箱上放置RFID温度采集标签,通过无线网络手持式交易监管终端读取数据传输至物联网云中心。
2.5水产品交易零售系统
批发商对所批发的水产品进行零售时,利用智能溯源电子台秤上配置的手持式条码扫描枪扫描条码,打印出小票。
2.6水产品溯源查询系统
客户通过在销售商处购买水产品时拿到销售票据,登录查询追溯网站输入相应的追溯码可以查询到从水产品养殖生产到消费者购买为止的过程中的相关信息。
三、结语
关键词:水产养殖 水体 疾病预防 优化
一、对鱼塘彻底消毒
清塘消毒包括清除池底污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一般老池塘每年都要清除池底淤泥,只保留底泥10~15cm即可。老鱼塘致病因子较多,应注重清塘杀菌防病,这是控制养鱼少生病的关键。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清塘消毒工作。一种方法是干法清塘,即按每亩鱼塘用生石灰75~100kg或漂白粉3~4kg加水溶解,在全池均匀泼洒。泼洒后应让池塘曝晒几日,并用耙子全池耙动,以达到充分消毒防病的作用,还可以中和淤泥中的有机酸、硫化氢等,改变酸性环境,使淤泥呈弱碱性,有利于鱼类的生长繁殖。另一种方法是带水清塘,按每米水深每亩用生石灰130~150kg或漂白粉10~12kg溶化后全池泼洒。泼洒时要到边到位,尤其池塘四周不要忽视。
二、创建优质水体环境
池塘消毒后就要进水,进水必须进行水体消毒,既可以在池水进入池塘后用生石灰带水消毒,也可设单独的消毒池,养殖用水经过消毒后再使用。同时,池塘要保持适宜的水深和优良的水质及水色。在养殖的前期,因为鱼类个体较小,水温较低,池水以浅些为好,有利于水温回升和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后随着个体长大和水温上升,应逐渐加深池水,到夏秋高温季节水深最好达1.5m以上。水色以淡黄色、淡褐色、黄绿色为好,透明度25~35cm。
三、科学放养
养殖中应放养健壮的种苗,并采取适宜的密度。放养的种苗应体色正常,健壮活泼。利用某些养殖品种或群体对某种疾病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力的原理,选择和培育抗病力强的苗种作为放养对象,可以达到防止该种疾病的目的。最简单的办法是从生病池塘中选择始终未受感染的或已被感染但很快又痊愈了的个体,进行培养并作为繁殖用的亲体,因为这些鱼类的本身及其后代一般都具有了免疫力。所有鱼种下池前均用高锰酸钾或食盐水溶液进行浸体消毒。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水质和饵料状况、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决定适当密度,切勿过密。
四、控制饵料肥料的投放
投饵工作在保持池塘水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投饵过多就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积累,水环境恶化,病原微生物繁殖,使鱼生病。可以在计算鱼种体重测算投饵量的前提下,通过设置饵料台,观察鱼类摄食情况,根据剩料多少来调整投喂量。饵料要求质量高。饵料及其原料绝对不能发霉变质,饵料的营养成分要全,特别不能缺乏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应是对环境污染少的环保饲料。同时,要注意合理施肥。通过适度培肥,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从而培育出良好的水质,辅助鱼类生长。一般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10天一次;7~9月份以施化肥为主,每4~6天施肥一次。对于养殖鲢、鳙等为主的池塘,应根据水质情况及天气情况施肥,一般要求水质透明度在25cm左右,水色应以茶褐色为佳。同时应注意一次施肥量不宜过多,注重少施勤施。人畜粪等有机肥,每次每亩可施100~150kg;化肥每次每亩用尿素1kg或硫铵1.5kg,加过磷酸钙1~1.5kg。驯化养鱼池塘一般不施肥。
五、加强对水质的调控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为了净化水质,增强鱼类的抗病能力,可人为的改善池塘中的生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在养殖过程中,可定期的用生石灰泼洒消毒,改善环境,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二是定期换水。换水是保持优良水色的最好办法,但要适时适量才有利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当水色优良、透明度适宜时,可暂不换水或少量换水;在水色不良或透明度很低时,或鱼类患病时,则应多换水、勤换水。
三是及时增氧。通过增氧机的搅水作用,使池塘上下水层形成对流,增加整个池塘的溶氧量,使养殖鱼类后半夜不至于缺氧。底层溶氧增加,还可以加速物质循环,减少有毒物质的积累,使鱼类健康成长,增加抗病能力。
六、加强对养殖的管理
在对鱼类捕捞、搬运及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应细心操作,不使鱼类受伤。每天至少到池塘上去检查1~2次,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各种不良环境,尽量采取改进措施,防患于未然。同时要加强管理,日夜巡塘,调节水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塘内的死鱼、病鱼要及早捞起,远离深埋,以免病情蔓延或影响水质。在生病的池塘中用过的工具应当用浓度较大的漂白粉、硫酸铜或高锰酸钾等溶液消毒,或在强烈的阳光下晒干,然后才能用于其他池塘。还要防止水质变坏,在鱼类浮头或发病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七、使用药物防治
在鱼类进池前要用适当的药物对鱼类进行消毒,防止鱼类体表携带病原。鱼类进池后的药物防治最好改用内服药,将药物做成人工疫苗,用口服、浸洗或注射等方法送入鱼类体内。在多病季节到来时,针对某种常发疾病定期投喂药饵或谨慎向全池泼洒药物也是有效预防疾病的方法。
在水产养殖业效益逐年下降的情况下,德州市德城区齐庄的垂钓户蔡学仁却在激烈竞争中,将养殖场发展成年收入40万元的多方位休闲渔业中心。他的致富秘诀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转变思路搞垂钓
蔡学仁近20年来一直是当地的渔业先进个体户。首创当地个体户鱼苗培育之先例,为周边地区的渔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苗种。随着渔业养殖户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苗种生产趋于饱和,效益下降,他及时转变经营思路,规范压缩苗种生产,利用一部分池塘继续进行苗种培育,另一部分搞起了成鱼垂钓,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垂钓池塘相继增多以后,他又适时发展了名优品种的引进和冬季大棚垂钓,实现了生产经营型向渔业休闲娱乐型的转变。
加大投入上档次
为了满足不同钓鱼爱好者的需求,他又筹集十几万元资金,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温室垂钓大棚,安装了锅炉,打了深机井,购置了增氧机、潜水泵等设备,并在大棚外修建了3个550平方米的水泥池,填补了当地冬季冷水性鱼垂钓的空白,实现了四季垂钓。到目前为止,他的垂钓场共有6个水泥垂钓池1100平方米,土池3个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万多元。
他在垂钓品种方面逐年上档次,从开始的鲤鱼、草鱼、鲫鱼等常规品种,逐渐引进革胡子鲶、淡水白鲳、罗非鱼、斑点叉尾t等名、优、特品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满足了不同垂钓爱好者的需求,引领当地垂钓业的新潮流。
优质服务促经营
在目前垂钓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蔡学仁的垂钓中心能够年钓鱼2万千克,收入40万元,利润15万元,这与他提供多方面优质服务是分不开的。他无偿提供各类垂钓工具、钓饵;并免费提供矿泉水、啤酒、农家饭,对前来垂钓者安排专人全程服务,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垂钓乐趣。在村庄的南面有桃园观赏,村西有葡萄采摘,还有大运河可供游玩,真正实现了集垂钓、休闲、观赏、餐饮、游玩于一体的娱乐型休闲渔业。
科学管理创效益
无论是渔业生产还是垂钓管理,蔡学仁始终重视科学技术,依靠科学技术。一是常年订阅《科学养鱼》、《中国钓鱼》、《中国渔业报》等各类报刊;二是常年请水产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咨询,不断学习科学技术,引进名、优、新品种,以此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在生产管理中,完全按照科技人员的技术方案办事,做到:定期进行鱼池消毒;泼洒药物防治鱼病;科学投喂饲料;及时更换池水。■ (高培平)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措施
从本质上讲,水质应当构成养殖行业进步与发展的前提,良好水质不仅有助于养殖生物存活,同时也杜绝了过多排泄物的出现。近些年来,各地水质都在遭受较大规模污染,这种现状实质上不利于调控养殖业的水质,为此亟待加以改进。由此可见,水质应当构成水产养殖的基础或者前提[1]。然而实质上,水质调控涉及到多项技术措施与技术手段,作为养殖户应当密切结合自身的真实状况来选择适当的水质调控措施,以此来减少水质污染并且净化水体。针对现阶段的水产养殖行业来讲,首要措施就在于密切监测水质,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手段与措施来调控水质。
1影响水质的各种要素
在水产养殖的全过程中,水质调控都应当构成其中的核心与关键。针对水质进行实时性的调控,这种措施有利于保持优良的水质,进而消除水生物遭受的威胁。具体而言,水质调控通常涉及到如下要素:首先是物理要素。一般情况下,水产养殖涉及到的水体颜色、水体透明度与水温等要素都应当构成关键。这是由于,水产养殖不能缺少优良的水质作为保障。具体在养殖水生物时,针对水质应当予以全面的调控,在这其中应当密切关注整个的水质环境。物理要素在本质上决定着水生物能存活的时限、生长能力及其他要素,因此物理因子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作为养殖户而言,应当密切结合水生物的状态来调控物理因子,进而为水生物提供所需的良好环境[2]。其次是化学要素。从现状来看,水产养殖涉及到较多的对象,与之相应的生物类型也是各不相同的。在水质调控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水生物很可能表现为各异的水质需要。通常情况下,正常水体可以达到6至9的酸碱度。在这其中,鱼类最适应的水体酸碱度为7.5至8.5,虾类为7.6至8.5,而螃蟹类为7.5至8。由此可见,如果水体本身的酸碱度存在偏差,那么很可能干扰整个的水产养殖,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引发水生物的大片死亡。在各种类型的化学因素中,盐类与氧气的溶解量都构成了核心性的指标,对此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第三类是生物要素。水产养殖涉及到较多的生物要素,其中应当包含各种类型的生物因子。这是因为,水产养殖构成了较大规模的生物系统,其中包含了鱼卵与饵料等。在特定的水体环境中,野生鱼类很可能会争夺其他生物所需的养料,这种状况将会带来大范围的水生物病害或死亡。由此可见,针对养殖业涉及到的生物因子也应当予以全面调控,针对整个的水质都要予以净化处理,进而保证最好的水质[3]。
2具体的调控技术
水产养殖如果要获得突显的规模效益,那么不能缺少水质调控的措施与手段。从水产养殖角度来讲,水质调控直接决定着整个的水体质量,同时也涉及到水生物本身的存活概率以及生长状态。从目前来看,针对养殖业的水质调控应当包含如下的关键技术:
2.1对于水位进行调控
在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中,对于水位应当进行实时性的调控。这是因为,调控水位的做法可以保证养殖效率,进而为水生物的顺利存活提供保障。如果能保持适当的水位,那么水生物就能迅速吸收养分,进而提升自身的成活率或者生长速度[4]。例如针对鱼类而言,具体在调控水位时应当密切关注鱼类本身的习性与进食方式。鱼类构成了变温生物的一种类型,在外界水温适当时就能顺利进行代谢,进而保持良好免疫力。通常情况下,鱼类习惯于25℃左右的水温。到了炎热夏季,养殖户有必要运用多样的措施来调控水温,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水温。此外,针对养殖鱼类的水位也要予以全面调节,在此前提下保持适当的水位与换水量。通过综合运用多样的措施,就能消除鱼类遭受的外在环境威胁,净化养殖鱼类的水体环境。
2.2调节各种因子
水质调控通常涉及到较复杂的因子,其中典型就在于化学因子。具体在调控时,应当综合运用多样的措施来控制酸碱度与水质,进而从全面的角度入手来控制水体酸碱度。在必要的时候,养殖户可以向水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此外,针对含氧量也要进行密切的关注,对此可以逐步提高水体的溶氧总量。目前的状况下,很多养殖户选择了增氧机的方式来调控溶氧量,或者预先在水中投入适量的沸石粉。这种措施有助于改善水质,同时也可以选择投入改良剂的方式来提升水质。
3运用植物来净化水体
作为养殖户而言,经常就会感觉到水质调控的难度,究其根源就在于水质调控涉及到较多要素。实际上,养殖户如果选择了栽培生物的措施来净化水质,就可以省掉繁杂的环节或者流程,针对整个的水质也进行了全面改进。在条件允许时,养殖户可以选择睡莲、水葱或者萍逢草等水生植物用来栽种,这些类型的水生植被都可以用来改善水体环境,针对整个的水体都能起到净化作用。
结束语
在整个的养殖业中,运用水质调控的手段和方式有助于保持最基本的生态平衡,对于水系统也突显了必要的调控作用。通常情况下,水产养殖都会涉及到与之有关的各项参数,针对这些参数应当予以更多的关注,通过调控参数的方式来净化水质。目前的状态下,多数养殖户都已意识到了洁净水质对于水产养殖的价值所在,因此也开始尝试着运用新型的水质控制技术。但是截至目前,某些水产养殖仍然表现为水质异常的不良现象,对此亟待加以处理。未来在水产养殖的具体实践中,有关人员还需要密切配合,在此前提下致力于推行新式的水产养殖措施与手段,进而提升水产养殖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文忠.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渔业致富指南,2015(16):28-30.
[2]莫国华.关于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的探讨[J].当代畜牧,2014(32):95-96.
[3]陈录,姜磊.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技术[J].技术与市场,2014(01):171+173.
关键词:水产养殖废水 废水处理技术 综合利用
引言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废水任意排放造成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家和业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高密度的水产养殖水体中,鱼虾排泄物和食饵的残渣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会是随之迅速恶化,若不及时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但会影响养殖生物的数量和质量,随意排放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因此,综合相关资料,对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作一总结,并对今后发展动向作一展望。
1.物理法
物理法是根据用水和废水的物理特性,通过机械、物理的方法除去水中悬浮物质或有害气体,常用的方法有:沉淀、过滤、泡沫分离、逆渗透、吸附等。
2.化学法
2.1氧化处理
即用臭氧、高锰酸钾、次氯酸等氧化剂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加以氧化的方法。有效氯不仅能杀菌,也能与存在于水中的其它还原性物质如Fe2+、Mn2+、NO-2、S2-等发生氧化还原作用。而针对水体定物质的去除,利用添加不同的化学物质。从而达到净水效果也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处理法。
2.2混凝
在水域中利用电子中和产生混凝效果,是水域中胶状例子凝集在一起,因重力作用下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常用的絮凝剂有铝盐、铁盐、石灰及有机絮凝剂等。10-20ml碱式氯化铝水溶液(固液比1∶50)可澄清1吨浑水,5分钟内水中泥沙含量减少90%以上,而且防止了鱼病的暴发,促进鱼类的生长。
2.3离子交换
其原理是设计填充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以及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当水流经过时水中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被交换树脂上的阴阳离子吸附,从而降低水中离子浓度。此方法主要应用于科研和水族馆。
3.生物处理法
3.1生物过滤
生物过滤是指任何采用活体生物去除水中杂质的废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植物过滤、微生物过滤、动物过滤等。
生物过滤器的主要影响因素:(1)氨氮浓度;(2)溶解氧浓度;生物过滤器工作中需要大量溶解氧。因此,溶解氧常常成为过滤器氨态氮去除率的一个限制因素(3)有机物含量;(4)pH 与碱度;(5)水温;(6)水体的对流混合作用
目前集约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微生物过滤,即各种类型的生物膜滤器。但生物膜滤器存在生物膜熟化时间长,需要定期反冲洗,容易造成硝态氮积累等缺点,又植物滤器单独使用对养殖废水中有机物去除效率较低,因此通过大型海藻过滤、生物膜过滤和动物过滤复合处理养殖循环水技术,优势互补,达到水质净化和废物综合利用的目的。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欠缺。
3.2好氧处理
目前好氧处理在污水处理厂中是最常用的一种处理方法。它是由活性污泥中的好氧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在不影响养殖物生长的情况下,使水中的BOD和COD得到降低。
3.3特定生物处理
实践证明,光合细菌等微生物,水浮莲等高等水生植物,高羊茅、黑麦草等陆生植物,螺、贝类,以及适当放养量的鲢、鳙、鲫、罗非鱼等鱼类都有一定的净水作用。
光合细菌是一类以光为能源,以CO2或有机碳化物为碳源进行生长繁殖的特殊生理类群。光合细菌能够提高溶解氧浓度、降低氨氮、消除硫化氢和有机物,从而达到有效改善养殖水质的目的。光合细菌包括两大类群,即不产氧型和产氧型光合细菌。不产氧型光合细菌-紫色非硫细菌(红螺菌科) 在72 h内可去除高达90%的氨氮,对有机质COD的去除,净化水产养殖水域及增加溶解氧的作用也十分明显。
水培高等陆生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是一种新型的,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效益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在工程的实际应用和生产上,还需要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例如工程的最优设计参数和水力学参数,黑麦草、高羊茅等在不同季节和生长期对养殖废水的适应性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4.消毒杀菌
目前,采用杀菌方法主要有两种:臭氧和紫外线。臭氧杀菌有以下优点:(1)增加溶氧、脱色、氧化可溶性污物。(2)不受水中氨氮含量及pH 值的影响。(3)高效、快速、消毒时间短。(4)不增加水体中的固形物,有利于循环用水。但还存在设备费用高,维护较困难,对人体和生物有害等不足。紫外消毒的优点:(1)无需化学药品。(2)杀菌作用快,效果好。(3)无臭味,无噪声,不影响水的口感。(4)容易操作,管理简单,运行和维修费用低。
显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从费用和操作维护方便性考虑,有使用紫外线方法的趋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对污水消毒的日益重视和运行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在循环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紫外线消毒技术定将得到发展。
展望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今后各国将采用封闭式循环水养殖方式。单一处理已经不能适应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需要。因此,集合多种处理方法设计低耗高效的水产养殖水处理工艺,达到养殖废水的回复利用和对环境的无污染,是今后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魏海峰,代智能,刘长发. 复合生物过滤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渔业现代化,2008,35(1):28~31
[2] 杨丹菁,靖元孝. 植物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生态科学,2008,27(6):522~526
[3]曹涵.循环水养殖生物滤池滤料挂膜及其水处理效果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 2008
[4] 孟范平,宫艳艳,马冬冬. 基于微藻的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报, 2009, 49 (6) :691 - 696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质;调控
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水质好坏直接影响到鱼、虾、蟹等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关系到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因此养殖生产过程中对水质进行,调控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养殖生产必须参照成熟的量化了的指标进行水质调节,最大限度地满足所养水生动物对水体中不同理化因子的需要,才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达到我们从事养殖生产的最终目的。在水产养殖生产过程中,水体环境中对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的理化因子主要有溶氧、酸碱度、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而这些因子随着水温的变化、饵料的投饲以及水生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在不断地变化,想获得好的效益必须控制好这些理化因子。
1 导致溶氧不足的原因
1.1 温度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2 养殖密度 养殖池中放养密度越大,生物的呼吸作用越大,生物耗氧量也增大,池塘中就容易缺氧。
1.3 有机物的分解耗氧 池中有机物越多,细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池中缺氧。
1.4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 水中存在低氧态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从而使池中溶氧量下降。
2 养殖水体溶氧要求
水生动物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存,缺氧可使其浮头并致死。因此溶氧是水生动物的生命元素之一。一般来说,养殖水体中的溶氧应保持在5-8mg/L,至少应保持4mg/L以上。若溶氧低轻则使生长变慢,易发疾病,重则浮头死亡;而溶氧过高又会引起鱼气泡病。
3 养殖水体酸碱度(pH值)要求
pH值是测量水质的重要指标,这是因为鱼虾蟹都有各自的pH值适应范围,而且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氨和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由于pH值的不同表现形式不同,其毒性程度亦不同,因此说pH值是水质的晴雨表。
3.1 水质PH值控制基准 水中生物光合、呼吸作用和各类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而它的变化对鱼虾蟹和水质均有很大的影响,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7-9之间。
3.2 pH值对水产动物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动物都有直接损害,甚至致死。酸性水(pH值
3.3 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高于8,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pH值在低于6时,水中60%以上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 养殖水体氨的要求
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养殖池中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氨是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水中氨(NH3)的控制基准:氨对水产动物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动物可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1)干扰鱼虾蟹渗透压调节系统;2)易破坏鱼鳃的粘膜层;3)会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鱼虾蟹长期处于此浓度的水中,其生长会受到抑制。
(2)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疾病的的病因共起加成作用,而加速其死亡。
(3)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5 养殖水体硫化氢的要求
关键词 中国;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比较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37-01
当今世界气候变化和经济及金融不确定性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激烈竞争。联合国成员于2015年9月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的议程》,为水产养殖业对粮食安全的营养所做贡献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进行了规范。过去20年,中国和越南在亚洲岛屿水产养殖业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1 中国与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现状
1.1 中国岛屿水产养殖业现状
1959年中国提出了开展淡水和海水养殖;2009年水产养殖产量己经超过水产量总量的70%[1];2015年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占比己经超过74%。2015年中国的岛屿水产养殖面积己达846.5万hm2,养殖产量4 942 万t,主要养殖产品有海鱼(鲈鱼、红美鱼、红伯鱼、布氏鲳)、虾蟹类、贝类等。
1.2 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现状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越南将部分低洼耕地改造成水产养殖场。2015年越南岛屿水产养殖面积达38 880 hm2,产量168 381 t,主要产品有虾类、龙虾、海鱼(鲈鱼、红美鱼、红伯鱼、布氏鲳)、罗非鱼和巴沙鱼等附加值高的产品。
2 中越岛屿水产养殖业比较分析
世界渔业出口量,中国排名第一,越南排名第三。2012―2014年中国和越南出口额均呈递增趋势,超过1/2的水产养殖产品来自于中国。中国和越南渔业出口额均呈递增趋势,中国渔业2012年、2013年、2014年出口额分别为1 821 162.00万、1 953 937.70万、2 098 017.00万美元;越南渔业2012年、2013年、2014年出口额分别为627 675.10万、688 684.60万、802 864.90万美元(FAO统计数据,含捕捞和养殖)。
在水产养殖产量上,中国由1995年的1 585.57万t,到2014年已增长为4 546.70万t,而越南则由1995年的38.11万t增长到2014年的339.71万t;在占世界总产量的百分比方面,中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保持着60%以上的占有率,但是由于其他国家如越南等大力发展岛屿水产养殖业的影响,中国在这一数据上略有下降,由1995年的65.03%下降到了2014年的61.62%,越南则由1995年的1.56%上升到2014年的4.60%(2016年世界渔业和水产情况报告)。
3 中国与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面临的挑战
3.1 来自环境的挑战
中越两国的水质恶化情况已影响到岛屿水产养殖业。此外,自然灾害也会对岛屿水产养殖业带来影响,数据统计表明,2015年中国受灾养殖面积为69.081万hm2。
3.2 来自国际的挑战
岛屿水产养殖业发展可持续性问题方面,有国外学者认为,水产养殖会威胁食品安全,对环境和生态圈造成影响,甚至会威胁到野生鱼类资源[2]。目前,市场上的苗种缺少抗病能力,防治病害主要依赖化学药物,且多以人药、兽药代替。不少养殖的水产品进行检测时其抗生素残留量超标。这种做法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对环境和消费者存在潜在危害[3-4]。
3.3 来自技术的挑战
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程度低,养殖岛屿水产网箱、浮架网箱、池塘大多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简陋,渔业良种体系不健全,水产苗种场设施老化,远远不能满足行业技术的发展需要。
3.4 来自规模的挑战
在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管理时可以节约成本。中国和越南对于岛屿养殖业的投入均不足,且多为小型规模,因此受到融资渠道、风险保障等限制。
4 可持续发展建议
4.1 有管理地发展岛屿水产养殖行业
对于岛屿水产养殖业进入市场准入原则,重视和支持小规模水产养殖业发展。同时,借鉴发达国家在水产苗种繁育技术和育苗技术的成果,提升技g空间,培育高质量苗种。
4.2 市场作为可持续性的驱动器
对于水产品的养殖提供指南、生态标签和认证计划。通过规范市场从而引导水产养殖业的管理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市场迫使养殖业改进,并进行差距评价分析。
4.3 推进规模发展
对技术落后的养殖户进行资源整合,同时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行政部门的指导作用,推动标准化养殖体系,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度。中国与越南战略合作,充分开发市场。
4.4 加强水生生态系统治理
在国家整体发展政策指导下,可加强每个部门的跨部门合作,加强对资源的利用问题。使岛屿水产养殖业成为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参与方和利益获得方。
5 参考文献
[1] 郝向举,胡红浪,SUBASINGHE R P.全球水产养殖前景分析[J].中国水产,2015(3):39-41.
[2] 刘继源,梁佩纯.探讨国内外水产养殖现况及面临问题[J].当代水产,2015(7):74-75.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2046
引言
当今的水产养殖深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它的经营体系十分独特,在受到大家欢迎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其他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水产养殖已经成了养殖者发家致富的道路,使新鲜的水产养殖商品走进千家万户,也让这些水产蛋白质成为人们日常蛋白质摄入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对水产养殖及其环境污染的控制工作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关键。
1 外源性污染
结合我国当今的水产养殖情况而言,在水产养殖领域,虽然我国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但是在水产养殖环境方面却做得不足。结合其外源性污染分析水产养殖的环境,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遭受到外源性污染一般是氮以及磷中包含着大量的油脂和碳水化合物等,以不同的方式汇入到水产养殖中,在化解时消耗大量氧并且释放大量有害物质,使水质发生改变,造成水体缺氧,而导致水产品死亡。此外,外源性污染中的工业废水及重金属污染等工业化学污染对水产品的污染更严重,可以直接导致水产品死亡。
2 内因性污染
2.1 投入品导致的污染
纫蛐晕廴静攀撬产养殖环境的主要因素,其体现在投入品对水产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投入品主要包括环境改良剂以及水产饲料物品等,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物的生长需要靠外界投入品进行维持,营养的最主要来源就是水产饲料;无机化肥与有机化肥的改良等,给水产养殖物供给一些生长必须的氮磷营养元素,促进其生长;但对于高密度的水产养殖的养殖类型来说,投放大量水产饲料和改良剂,反而导致水体内剩余投入品的大量残留,造成了水产养殖环境改变,使水产养殖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2.2 底部淤泥造成的污染
水产养殖物的生长和生命活动都是由水产养殖环境决定的,当今我国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水体环境底部的淤泥硬气水体环境污染相对来说较多。一般情况下,水产养殖物的生物遗体和碎屑物等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物质是水体的底部物质主要来源。在水产养殖环境底部淤泥的溶解与释放过程中使淤泥增多,非常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水产养殖的过程中,需要非常及时的对水质进行更换,就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发展现状来说,水产养殖的技术还远不及此项要求,水体内部的淤泥积累导致水体环境的污染现状,暂时还未能改变。
2.3 代谢物造成的环境污染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其代谢物对其环境也会存在一定的污染,这种污染十分普遍,主要包括养殖过程中投放到水体内的营养料被水产养殖物吸收和进行新陈代谢所排泄出来的地代谢物与粪便,这些代谢物会促进水体氮含量与磷含量的增加。一般情况下,当食用一定的营养料后,水产养殖物会在特定的时间内将粪便与代谢物排放出来,其存在的形式主要有粪便形式、尿碱形式与氮磷形式等。水产养殖业是一种密集型的养殖产业,较其他养殖业而言,其代谢物会比较多,十分容易导致水产养殖的环境受到这些代谢物的污染。
3 控制对策
3.1 对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对于水产养殖的一些外源性污染,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其进行治理。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做好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治理工作,加大力度打击金属污染等,使其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得以减轻;对于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正确地看这一产业的开发与发展,并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对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进行控制。
3.2 科学合理地规划对水产养殖的区域
水产养殖的相关部门要提高其分析水产养殖及其水体的能力,准确地评估与评价其相关环境,并且结合对其进行考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对水产养殖的区域;要采取风险规避的一些措施,在各个水产养殖的区域开发可用的第二水源,进行备用。
3.3 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的水产养殖
要加大力度,发展区域循环的水产养殖来控制水产养殖的环境污染情况。利用养殖水面的区域性,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例如水源池与养殖池等,形成具有循环性质的水产养殖体系;通过人工性质的湿地对水产养殖水进行净化,并且对其进行再次的循环与利用,以此来实现节约水资源与控制污染物的目的。
4 结束语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其外源性污染与内因性污染两个方面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都不容忽视,应该对其进行分析,采取具有高效性的控制措施对其进行控制和治理,以改善水产养殖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双德.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农技服务,2016,33(4):203.
[2]李立华.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5):284.
[3]李飞.水产养殖污染的控制策略探讨[J].南方农业,2015,
关键词: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很多方面因素均会对养殖质量及养殖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若不进行有效控制,可能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所以,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人员应当充分清楚认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对策控制环境污染,从而使环境污染得以减轻,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效益。
1当前水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
首先,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外源性污染。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外源性污染属于养殖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水产养殖环境会造成很大危害。对于外源性污染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就是氮、磷元素以及耗氧有机物污染,这些物质以不同方式进入养殖水体中,会大量消耗水体中氧气,严重者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污染养殖环境,严重者会导致养殖鱼类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而应当加强注意。其次,水产养殖环境中的内源性污染。对于水产养殖环境的内源性污染而言,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代谢物污染、底泥污染及投入物污染。其中,对于代谢物污染而言,其所指的主要养殖水生生物所产生的代谢物,主要为水生生物粪便,这些代谢物会导致养殖水体中磷元素及氮元素含量增加,而当前养殖主要以密集型为主,必然会排放较多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在无法完全分解的情况必然影响养殖环境。底泥污染就是池地底部的淤泥中会存在一定残留物,主要为碎屑及生物遗体,这些残留物不但会影响池底环境,并且还会在悬浮、溶解及释放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导致养殖水体紫荆能力降低,最终危害养殖生物。投入物污染所指的主要就是在养殖过程中所投入的一些肥水肥料、饵料及环境改良药物产生的污染,这些物质若未能够被充分利用,必然会有一定残留,而残留的这些物质可能会被一些有害藻类利用,造成赤潮现象出现,最终严重污染水产养殖环境,产生比较严重的危害[1-2]。
2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有效对策
2.1构建完善水产养殖环境管理体系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十分必要一项内容就是应当构建完善管理系统,对于各个部门应当合理协调,对于政府职能应当明确认识,在利用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加强保护,从而在根本上改善水产养殖环境。在实际生产及实践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合理开展水质净化工作,从而保证水产养殖水平具有较高质量,同时应当对于水产养殖环境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合理划分水产养殖不同功能区,在此基础上保证环境管理系统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进而可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进行水产养殖。
2.2进一步优化水产养殖结构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结构缺乏合理性,不但会影响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并且会造成养殖环境污染,所以,在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控制方面,优化水产养殖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实际水产养殖过程过程中,应当积极转变以往单一化养殖模式,积极实现多样化养殖,实施多种水产生物混养模式,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能够使水产养殖环境的生态稳定性得以增强,从而可对水产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同时也能够提升水产养殖整体效益,增加产量。
2.3选择科学水产养殖技术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能够对水产养殖环境污染进行较好控制,选择科学合理养殖技术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可避免由于养殖技术不合理而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情况出现。具体而言就是合理进行饵料投放,合理使用药品,在进行饵料投放时应当注意少量多餐原则,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而造成饵料残留,对养殖水体造成污染,另外,在选择药物时应当注意选择毒性小、污染性小的一些绿色药物,从而避免出现药物污染情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十分注意的一个方面就是肥水问题,尽可能不要选择无机肥料肥水,避免营养物质过于单一而引发赤潮或蓝藻过多,应当尽量选择生态型肥料,保证营养均衡,同时应保证肥料用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保证更好保护水产养殖环境[2-3]。
3结语
在当前水产养殖过程中,水产养殖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水产养殖效益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所以,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相关养殖人员应当清楚认识水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并且应当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合理控制环境污染,从未为更好进行水产养殖提供良好环境,使水产养殖效益得以更好保证。
作者:李玉芳 单位:宁国市渔业渔政管理局
【参考文献】
[1]俞瑞高.水产养殖环境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探讨[J].江西农业,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