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4: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程项目管理可视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虚拟建造 投标应用模拟施工
中图分类号: TU7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基础建设规模的加大,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形式日益复杂,对工程项目管理的科学性、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可视化和集成化成为土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和本领域的研究热点。虚拟建造技术是综合性与集成性极强的高新技术,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土木建筑工程的各个学科专业也不例外。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新兴分支学科,贯穿整个建设项目的生命周期。从项目构思、规划、设计到项目立项、施工等,虚拟建造技术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更有效、更直观、交互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途径。
一、虚拟建造的概念
虚拟建造Virtual Construction(VC),是实际建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它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建造、建模等技术,在高性能计算机及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在计算机上群组协同工作,对建造活动中的人、材、物、信息流动过程进行全面的仿真再现,发现建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际投资、设计或施工活动之前即可采取预防措施,从而达到项目的可控性,并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在增强建筑产品竞争力的同时,增强各企业在各级建造过程中的决策、优化与控制能力。不难看出,虚拟建造技术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它包括产品数字化定义、仿真、可视化、虚拟建造、数据集成、优化等。虚拟建造不消耗现实资源和能量,所进行的过程是虚拟过程,所生产的产品也是虚拟的。
二、在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的应用
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已是长期的事实。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运作,业主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使业主和评标的专家很好地了解投标文件的招投标文件的编制和被认可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施工单位有没有中标的机会。因此,施工单位在注重投标文件的技术可行、报价合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投标文件的包装。尤其是大型工程、国家重点工程和国际工程的招标投标,往往在项目企划阶段就已经开始这方面的运作。
借助虚拟仿真系统,把不能预演的施工过程和方法表现出来,不仅节省了时间和建设投资,而且不用项目经理的现场答辩,方案的优劣就一目了然。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单位中标的几率。
三、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3.1在模拟施工过程和施工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复杂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和施工结构计算是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前者难点关键就在于施工现场的结构构件及机械设备间的空间关系的表达;后者在于施工结构在施工状态和荷载下的变形大于就位以后或结构成型以后。
3.1.1 在模拟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基于虚拟建造的复杂结构施工方案设计是指利用虚拟建造技术,在虚拟的环境中,建立周围场景、结构构件及机械设备等的三维CAD模型(虚拟模型),形成基于计算机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仿真系统,让系统中的模型具有动态性能,并对系统中的模型进行虚拟装配,根据虚拟装配的结果,在人机交互的可视化环境中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复杂结构施工涉及的因素较多,起重机的布置位置、高度,缆风绳着力点的选择,构件堆场的位置,起重机的开行路线,构件起吊路线等,都是施工方案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若对这些问题考虑得不够,则工程施工的进度、成本等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1.2 在施工结构计算中的应用
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新颖,施工的难度和要求也日益加大。超大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工程、模板工程、施工测量和垂直度控制、高层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超高脚手架工程、吊装机械与垂直运输等等,施工前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复核、预演
3.2在施工控制和管理中的应用
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控制和管理是复杂的、动态的、集成的,贯穿于每一个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尤其是现代的大型工程项目,工期长工程量大,甚至由一个项目产生一系列的企业,如三峡工程。它涉及到各工种协调、大量的资金和材料调度、施工机械和设备的管理。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以及合同、信息的管理如何有效实现,通常的工程经验和网络图、平面布置图是难以作到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有效地整合整个工程项目的信息并加以集成,实现施工管理和控制的信息化、集成化、可视化和智能化。4D理论是美国斯坦福大学CIFE于1996年首先提出的。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清华大学研究组。4DSMM++模型(4DSite Management Model++)以工程结构分解WBS为核心,将进度计划、三维模型、资源管理、场地布置和成本分析等施工管理要素相结合,并在虚拟环境中引入时间轨道,使得多点施工状态变得一目了然,有利于保障现场作业的安全;按时间模拟施工进度,可以对工期进行比较精确的计算和控制,有助于人、材、物的统筹和调度,实现了对建筑施工的交互式可视化和信息化管理。
四、应用技术效果
我公司在“昆明新机场航站楼A3标段”、“云纺国际商厦”工程投标过程中应用了虚拟建造技术,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工艺流程、现场施工机械布置、每个施工阶段劳动力投入通过虚拟建造技术向建设方预演了整个施工过程,使平面的施工方案立体化。最终,这两个工程项目投标均以技术标第一名中标,同时也得到了建设方及评标专家组的一致好评。
关键词:BIM;工程项目管理;全生命周期理论
引 文: 我国在项目管理领域出现了许多漏洞,一般来说,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并且是在限定的工期、质量、费用、进度目标内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以实现预定目标的管理,然而工程项目建设一些问题经常出现,如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现象,这些现象不但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建设工程投资效益。
1项目管理领域的漏洞
(1)工期制定不科学;
(2)对项目控制力度不够大,尤其在事前,事中控制不到位;
(3)在管理方面不够系统;
(4)责权不统一,不明确;
(5)法律法规不健全;
(6)人员素质较差;
(7)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不够重视。
2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从开始到终结的各个阶段构成了该项目的生命周期, 各阶段对应的工程成本类型见表 1 所示。由下表我们不难看出, 工程项目的管理过程是被分割成不同阶段的管理模式, 各阶段的参与方又需要建立各自的数据信息, 正是这样的管理模式导致信息分享不畅, 那么我们所期望达到的信息保持较高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其难度也就不得而知。这也就需要我们改变以往旧的管理模式, 来改善我们在项目管理中的信息交流渠道,提高工作协调度。目前建筑工程领域就出现了一种较新的 IT 方法为信息的交流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即 BIM 管理模式。
3 BIM 理念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 BIM,所谓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通过几何学,空间关系,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方面,立体的展示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以及建筑内各个部 分 和 系 统 的 数 字 化 模 型 。 Charles Eastman 在BuildingProductModels:ComputerEnvironmentsSupport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RC Press,1999)中说道:’BIM is a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build-ing process to facilitate exchange and interoperabilityof information in digital format.’ 则是对 BIM 这一概念的最好诠释。
所以,我们也可称之为“虚拟建筑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各种多信息完美融合,具备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形等优势。所以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 我们就可以利用 BIM 模型对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最终是整个工程再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阶段都能够有效的时间线节省能源,节约成本,及高效率并有效的控制成本。其运行模式如下图所示。
4 BIM 在应用中的问题与解决
在阅读建筑工程文献中发现,虽然 BIM 进入中国后,政府将 BIM 建筑信息模型系统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的重点研究项目,住建部在《2011-2015年建筑信息化发展纲要》中也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加快推广建筑信息模型, 协同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下图 2 与图 3 分别为 BIM 在我国应用情况调查统计与各软件在我国的应用统计。 根据调查情况反映,我国建筑行业的主流仍然没有从二维 CAD 的老套路中脱离出来, 导致工程项目在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问题层出不穷。 主要表现在以下原因:BIM软件的制约,各单位 BIM 协作机制不完善。
解决方案:
4.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不仅只是在 相关文件中鼓励推广,而应该建立更多的培训机构,使得广大的建筑工作者,了解和学会使用 BIM 模型。 美国是首批应用 BIM 的国家之一。例如,自 2002 起,BIM技术发展迅速, 美国政府有很多部门也开始应用BIM 来协助他们的工作,举例如下。
美国总务管理局(GSA)是一个为以服务美国市民为本的机构。 GSA 推行了全国行的 3D-4D-BIM计划,协助和支持了在超过 35 个项目中应用 3D、4D和 BIM 技术。
4.2 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与高新科技软件的结合,使得 BIM 更好的与现有管理平台接轨。 例如,在整个运用 BIM 的流程的时候,澳洲政府:
4.2.1在项目规划阶段,BIM 帮助你可视化整个建筑结构的模型。
4.2.2在概念设计阶段,BIM 协助你直观地看到整个建筑结构,主要用作可视化三维空间,而所有的面积和体积也运用 3D 计算。
4.2.3在示意图设计的阶段,BIM 模型用作反映该建筑全面的功能和物理结构。房间、空间以致建筑物料的展示都是运用通用的符号来表示, 而该物件是没有特别属性的,如底座、墙、结构层和屋顶。
5结束语
任何一个优秀的建筑项目, 都是以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提高项目质量,有效控制项目成本。然而,为使工程项目管理顺应现代建筑项目的发展趋势,推进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提高管理水平,工程项目管理问题的分析就变得尤为重要,而对于 BIM 模型的应用也更为迫切。 我们应该更多和更好的借鉴其他国家在 BIM 发展和应用上的方式方法来促进我们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而政府在这一方面的引导和号召作用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陈美娟.基于 BIM 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研究[J].商业经济,2014,(2).
[2]刘 晴,王建平.基于 BIM 技术的建筑工程生命周期管理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0,3(2).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 问题 。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 交通 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 计算 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 科学 、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 企业 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 现代 物流业、 电子 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 应用 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 方法 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 网络 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 研究 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 目前 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 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 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 分析 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 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 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 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 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 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
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 会计 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 工业 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 科学 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 分析 ,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关键词】 土木工程;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TU858.4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727-5123(2009)02-036-05
当今时代,全球进入到经济的全球化,进入到知识经济的年代,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来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我国土木工程也同样存在信息化建设问题。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以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交通原材料基础设施项目,以北京奥运工程为代表的各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项目,还有量大面广的城乡住宅建设项目正处在建设之中,再加上我国已加入WT0,进入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实施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大战略,土木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这重要的发展机遇中肩负重任,必须把握住大课题,即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实现更高层次的技术创新和素质提升。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土木工程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1 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2 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给实体的数字化、时间的缩短、空间的缩小,对实体本质的把握更为科学,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时代性、环境性、多要素性决定了项目信息的大规模性、变动性、多门类性,信息技术使工程成为数字工程。而数字工程的建立,使工程管理进入新阶段,包括项目融资拓宽渠道、项目策划优选优化、项目设计电脑化,项目施工管理中运筹学在工期控制上的应用,多因素分析在质量控制上的应用,动态进行投资分析等。信息化使工程管理档案化、数字化、动态化,为工程的策划和融资、设计、施工、运行和维修等全过程的管理提供便利的条件、全新方法和手段。
信息技术实现更宽范围的人力资源管理,更准确的会计管理、成本管理、融资管理、投资管理,更优化的决策管理、计划管理,更高效的项目施工管理。信息技术也使建筑师、结构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经理的信息更为丰富,为新产生的团队合作关系甚至跨国的伙伴关系提供了前提。高技术的办公环境,促进新技术的采用和人力管理理念的创新,对更有效地提高生产率提供了可能,也促进了企业文化的升级。
关于工程项目管理,正如山西太原化学工业设计院于万里同志的文章《从国外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看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所言: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多目标、既分别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多工序、多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一个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能够控制的资源(人力、机具、材料、资金、工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一个既定目标(进度、质量、费用)进行科学的计划和以更多的定量数据做深入动态分析,对于工程实施有效地调整控制,以尽可能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工程项目的管理必须依靠整套先进的管理理念,这种管理在国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软件的基本功能主要有:
2.1 项目计划的编制。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阶段以及中标授标之后的合同条件都要求承包商编制切实可行的“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对工程进行详细的剖析。软件对一个工程项目的所有任务做出精确的时间安排,同时还对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原材料、劳动力、设计和投资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千头万绪的任务中找出关键要紧的任务(关键线路)以及对任务做出合理的工期、人力与物力、机具等资源的安排。
2.2 项目跟踪过程。软件对于工程进度能够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它要求项目各级管理人员根据所制定的计划和目标,要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对影响项目进展的内外部因素随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及时、连续、系统的纪录和报告并输入计算机,也就是真实、实时地反映工程进度,分析工程进度数据,及时反映工程项目的变化。
2.3 项目的分析、控制与优化。由于管理软件实现了广义的网络技术,项目管理者根据跟踪提供的信息,对比原计划(或既定目标),找出偏差,分析原因,研究纠偏对策,实施纠偏措施。软件不但考虑时间问题还根据资源和费用进行分析求得一个时间短、资源耗费少、费用低的计划方案,并通过软件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也就是利用时差不断改善网络计划的最初方案使之获得最佳工期、最低费用和对资源的最有效利用。软件有对工程数据与作业活动的强大过滤功能,将现行计划执行情况与目标计划进行数据库比较,然后再将滞后于目标计划的所有工作活动过滤出来,进行单独的追赶或特别跟踪。对于发现工期滞后的工作项目及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制定相应的追赶计划。对于现行超前于目标计划的工作可有意识地放慢部分超前工程项目的施工速度来降低工程成本或使总体计划更趋于合理。
3 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施工招投标、材料设备采购、人才招聘的企业商务贸易信息系统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
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
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人才上网,网上各专业专家组在网上会诊技术难关和质量难题,对土木工程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巨大的力量。也可以说,现代建筑企业更加依赖网上技术研发,依赖网上人才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企业做大做强。
利用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系统三种体系,为项目提供了一种先进的现代化信息传递和交换手段,使项目信息共享更及时、更灵活、更广泛,并具备了实施异地交互讨论的环境,参与项目的人员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地方都可以方便的查看项目管理信息,总部管理人员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地方项目管理信息,随时了解项目总体情况,通过这个数据库把公司本部、分部、施工现场、分包商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异地协同工作的环境,并可实施异地指挥和控制。
关键词:项目管理 信息技术 GIS
1.工程项目管理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是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结合点。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以上四种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信息技术应用到工程项目管理中来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建立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它是建立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之上的主要应用于工程领域的系统。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1]。
越来越多的建设项目规模庞大,资源投入数量巨大,自然条件和技术条件复杂,建设周期长,不确定性因素多,所以工程从立项,到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等等各个阶段的工作都要面临很大的工作量和很多问题。为了有效的解决和缓解这些问题,人们采用了各种方法,其中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来指导和控制工程的施工过程便是其一。
网络计划方法是现代管理科学总结出的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方法,是进度计划与控制的一种基本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应用较早,最有代表性的是关键线路法 (CPM)和计划评审技术伊ERT)这两种方法。它的总体思路是以缩短工期、提高效率、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消耗为最终目标[2],通过较为形象的时间关系图一网络图来表示预定计划任务的进度安排及其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计算时间参数,找出关键性线路,然后利用时差,进一步改进实施方案,以求得工期、资源、成本等的优化。
2. GIS施工管理系统在工程中的运用
现代工程项目越来越具有投资巨大、工期跨度长、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而施工阶段是工程项目从规划、可行性研究到运营管理全生命周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根据项目不同阶段的投资分配情况建立切实高效的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保证资金的合理利用,施工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GIS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工程进度控制中可视化数据管理方面的应用;二是迅速发展起来的 Web GIS技术对项目一体化的贡献上。
随着研究的深入与系统的实施,实现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l)以地理地图为背景,实现施工沿线的可视化计算机管理。它克服了历年来一般信息系统在处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分离,将施工主体以图形和属性表格相结合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合理地安排空间布置和时间排列[3],科学地组织物资的供应和消耗,把施工中的各单位、各部门及各施工阶段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协调起来。
(2)由于施工阶段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经常需要对其进行修订和更新,利用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有效地存贮管理信息的基础上,对动态更新的数据有更强的图形表现能力,使变化的过程更直观全面,有利于施工成果的动态管理和应用,确保施工信息的现势性。
(3)采用先进的ComGIS技术,选用组件产品MapX嵌入到 Visual Basis中的进行集成二次开发,可使系统具有极好的可扩充性。
(4)GIS技术能够和其他先进的技术集成,拓宽系统的应用领域。动态显示和操作GPS数据,实现GPS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
3.地理信息系统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在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库时,可根据各个阶段任务不同以及不同部门的工作内容分别建立例如文档管理数据库、设备数据库、财务数据库等等,主要以电子表格的方式存在,确定并和数据记录之间的关系。数据库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地理信息系统。权威的统计资料显示表明,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管理各方面的信息数据,70%以上与地理信息相关,GIS已成为构筑数字化地球的支撑技术。GIS既可以用于信息的储存,也可用于加工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应用。土木工程信息技术要利用面向对象数据库技术和工程数据库技术建造适合上木工程的数据库,同时结合数据开采(Data Mine,DM)和数据仓库 (Data Warehouse,DW)技术,使之能够用于分析和决策。
此外,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网络分析功能可以实现网络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工程的管理。这种管理包括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日常管理中,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1)对各类数据的编辑:包括地图编辑、修改、存储;地图数据管理,地图文件的建立、复制、删除等,通过计算机处理各种图形和属性,可以大大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程度。(2)对各类信息的查询:包括制定专题进行简单查询,指定属性的逻辑条件查询,指定任意空间方位查询,属性和空间条件复合查询,这些信息可以在GIS中以文字、数据、图片等形式描述。(3)三维显示:系统提供的立体图可以将各系统之间复杂的空间特征关系多方式多角度显示出来。利用GIS分析、模拟与预测的功能,与专业理论、方法结合,进行深度开发,可以为生命线的规划、设计、施工、优化调度以及事故抢修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工程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来自工程施工方面的数据量和信息量与日俱增,施工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如何高效、简便、直观地对工程施工信息进行管理及分析处理,并能有效地为设计和决策人员服务,是提高设计效率及施工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同时,工程施工方案过程复杂,且成果很不直观,对于不同的施工方案很难进行直观的比较,所以,实现施工形象直观的表达将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洁,王常才.桥梁施工组织与管理基础[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刘宏志.IT工程进度控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关键词】精益建造理论;BIM技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1引言
广义上的精益建造是指将精益思想用于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与管理工作中,从而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成本最小化。本文探究的是狭义上的精益建造理论,结合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智慧化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精益建造技术对施工项目展开精益建造,避免施工中不必要浪费,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精益建造理论概述
2.1精益建造的基本原则
精益建造理论应用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确定价值按照客户需求确定价值,联系客户与生产商切实利益,从客户角度出发发掘其需要的价值,进而确定产品组成与价值流程。2)识别价值流这是原材料转为产品并赋予产品价值的过程,其中包含了客户沟通、原材料采购、产品设计加工与后期服务等内容。3)工作流精益建造理论下要让创造价值的步骤流动起来,通过减少各施工环节的浪费,提高管理水平,应用JIT模式避免价值流阻断[1]。
2.2精益建造理论的体系结构
精益建造理论的落实包含三方面内容:①基础理论,即TFV理论。该理论内包含转化模型理论、流动模式理论、价值生成理论,将施工物流与信息流相融合达到节约成本的效果,综合资金、技术、材料等资源,将建筑施工转化为建筑产品,寻找可以让产品增值的部分,去掉无法增值的部分,减少浪费。②应用理论,其中包含客户需求管理、标准化管理、设计水平管理、过程绩效管理。③精益建造技术,包含末位计划系统、5S现场管理以及并行工程、质量管理等内容。
3精益建造理论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精益建造理论应用的必要性,具体如下:①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精益建造理论的指导下实现施工与项目设计的高效结合,应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解决规模化施工与个性化问题,实现对项目的智慧化管理。②协调施工成本、工期与质量,应用精益管理方式与材料供应商加强合作,达到效益最优化,降低成本,保障质量。③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按照精益建造理论中的流动模式理论,将增至活动予以管理,去除没有贡献的非增值活动,采用精细化管理技术与智慧化管理方式避免材料在采购与运输环节中的浪费。④保障建筑产品质量。将建筑产品质量作为建筑管理的出发点,依靠精益建造理论和自身优势,结合用户需求,逐层分解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保障建筑质量,利用质量赢得行业市场[2]。
4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4.1精益建造技术应用
以往的项目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建筑行业施工需求,精益化技术的应用技术将精益建造理论用于建筑领域内,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实现对项目的智慧化管理。对此,精益建造技术的应用具体如下。1)5S现场管理企业需要将这一管理方法提高到战略发展地位,明确管理细则,编制管理手册,从经济成本和质量管理方面入手,推行5S管理方法的应用,选定样板区后应用精益建造技术。2)准时化施工和拉动式物料供应将产品用户需求作为准时化施工的起点,重视材料运输和各工序的间隔,保障材料库存为零,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利用看板传递信息,将图纸与计划展示在实际施工中。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在第三季度实施了JIT采购计划,以入库板材库存变化情况为例,如表1所示,得知该精益建造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库存占地与采购资金,为工程节约了采购成本。看板管理是建筑工程准时化施工的核心,看板可传递上下工序信息,帮助人们做好准备,避免浪费,防止过量施工,管理者利用“目视化”工序了解施工作业的最新进展[3]。3)末位计划系统这是按照建筑工程项目末端执行人员根据实际进展,对设计方案的反馈,管理者按照现场情况总结计划,为项目管理形成环形控制系统,避免施工现场和计划之间出现矛盾,提高施工效率,保障工程质量。某建筑施工项目依靠精益建造理论,利用云平台和AI技术全方位打造了智慧工地。项目部内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井然有序的运行,实现了项目设备管理,依靠物联网平台集成传感器检测运行和超载技术,结合塔吊智慧巡检系统和可视化监测系统,对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展开实时监控。预制构件三维模型可视化拼装、无人机全景成像可展示整个施工项目的全貌。二维码工艺卡对施工工序进行测量,避免传统人工测量产生的误差。4)精益建造理论下的拆解模式凭借着企业多年的施工建设经验,将建筑物各部件拆分,结合时间空间与资源利用情况,深化施工设计与信息化技术使用,有序的展开建筑组装生产。应用BIM和WBS工具将房屋部件拆解,依据精益建造理论和相关技术,优化墙面三维模型,墙体上不仅有开关插座面板,也有管线敷设。凭借精益建造拉动式管理实现,使建造过程呈现出结构化特点,对生产、质量、成本、安全等模块逐一管理。5)BIM技术应用,推动数字建筑发展应用BIM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应用精益建造理论方法实现建筑项目全过程管理。可视化结构的建筑项目管理需要用到专业的BIM数字软件,软件中包含原材料的管控和节点质量验收标准,任何一个流程都在数字管控体系内有所体现。数字建筑中,管道长度、内径与外径等数据可直接读取,管线立体设计一目了然,施工时不会再出现管线交叉和管线碰撞的情况。管理方面,数字建筑立足于智能交互与逻辑关系,以虚控实,提高了资源配置与工作透明度,帮助建筑施工企业强化事前控制,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大数据体系为建筑项目管理提供了信息共享平台,建筑建设后通过智能化系统可自动清洁空气、控制PM2.5,使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4.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具体指完成项目施工消耗的人力资源、设备与材料资源产生的费用总和。设备成本包含施工中工具的损耗与机械折损、租赁费用;材料成本包含材料消耗、采购、运输费用;人工费用包含施工人员、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的工资与奖金。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有着综合性和一次性特点,项目从设计到竣工经历时间漫长,项目返工成本巨大。为保证项目盈利,成本管理必须将所有问题预料到,将材料、技术、信息等影响因素综合,让项目成本管理不再是单一的财务问题,而是需要各部门配合,从精益建造理论角度展开项目成本管理。对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实际应用,可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材料采购JIT模式建筑工程施工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70%以上,合理控制材料成本意义重大。项目施工需要应用多种材料,JIT模式的应用可将合适数量与质量的物品,在相应的时间供应到相应地点,这种采购模式更加灵活,供应商可在线得到采购计划,对客户需求加以了解,为项目施工提供适宜的材料。图1代表的是JIT模式的基本原理,要求施工单位选择合适的供应商,通过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应用JIT模式进行材料采购,实现对项目智慧化管理。采购方与供应商签订合同,供应商可以及时的将采购方所需的材料送到施工现场,JIT采购模式提高了材料供应对需求的响应速度,也消除了浪费现象,降低了材料的库存。该采购模式的应用需要依靠企业资源规划,ERP以管理会计为核心,其系统可识别企业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对成本、库存、采购、财务等资源规划。ERP是精益建造在材料物流供应上的延伸,可保证材料及时供应。2)5S施工现场管理为避免施工现场的资源浪费现象,可将5S管理宗旨落实,实现建设成本的优化。改善现场施工环境,成立项目推进小组,明确负责人职责,做好活动整体规划,制定奖惩制度,对各部门展开监督考核,建立奖励激励制度,将5S考核结果与个人工作相联系。5S理论的落实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整理,结合实际情况判断物品去留,做好工具摆放,及时整理库房;②整顿,对如何方便存取物品加以考虑,实现物品摆放的规范化;③清扫,定期清扫,使库房内没有垃圾;④清洁,注重清洁的结果,根除脏乱源头,保障材料质量,为原材料的存放创造无污染的环境;⑤素养,提高人员素养,使其遵守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工作习惯。应用5S管理系统后,可提高库存周转率15%~50%,材料实现定置管理,减少了不必要的库存浪费;设备故障率降低了10%~50%,缩短了5%~30%的作业周期,降低了10%~40%的生产成本,培养员工产生资源节约意识[4]。3)并行工程与价值工程应用精益建造方法就是运用并行工程,整合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让设计与施工人员集合智慧,共同努力,缩短施工准备时间。根据精益建造价值工程需求,对价值流中的增值活动予以识别。应用数字工程系统,通过巡检系统、移动验房系统、统计分析系统展开日常检查与交付验房工作,以质量检查整改促进工程标准体系的完善。应用智建云工程管理APP(见图2),实现智慧化管理与精益建造理论的完美契合,打造施工现场智能化管理模式。如图所示,智建云可为建筑行业提供工程管理解决方案信息平台,从土方、基础与桩基础到业主交付、物业维保等工程质量管控场景,可形成完整的管控体系,实现对施工现场的成本管理,帮助企业控制潜在风险。
4.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分析精益建造理论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具体体现如下。1)全面质量管理精益建造理论中的全面质量管理要求从建筑过程展开管理,保障建筑产品质量。项目从设计阶段开始,每一道工序都要经过质量检验,要求相关人员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问题,确保项目各环节管理质量,确保不会有不合格建筑产品出现。要做到全面质量管理,应培养人员在质量检测上保持自觉性,对自己负责的内容自觉检测,根据质量评定要求主动记录检测结果,强化自我约束。在精益建造理论基础上确立“3N”实现,在建设初期消除质量问题。2)标准化作业采用标准化作业管理模式有利于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以规范化作业方法建立标准定额,按照施工工序建设标准样板工艺,界定时间标准细化工作时间,去除不必要的损失时间,为工程建立标准化工作程序。比如在地板安装工程中,考虑到地板搬运与安装准备工序、安装速度,可确定铺装1㎡地板需要的标准时间,随后根据房间总面积计算铺装整个房间所需的时间。材料标准化作业可保障材料质量合格,某项目在管理期间严格限用质量、性能不稳定的材料。此外,破坏耕地、污染环境、带有放射性、甲醛污染的材料也被限制使用。项目施工管理时,要求对所有龙头、五金件、洁具全部开箱检查;对墙地砖每批次开箱5%抽查,施工时注意材料的选用,如果墙地砖本身有色差或其他缺陷,应由供应商负责处理;对可视对讲装置每批次开箱10%抽查,加强对装置外观质量的验收,出现质量问题由设备厂家负责。3)将精益建造与智慧工地理念相融合,可推动装配式技术的发展设计图纸拿到后,工程项目部立即整合行业需求,形成具体要求提交给PC厂家,厂家根据构建模具情况作出调整。从构件生产开始,选用高效施工机具和优质化辅助材料,通过制定合理的吊装方案,对构件生产验收、吊装、灌浆等环节进行管控,保障施工质量。将智慧设施用于项目质量管理,应用综合信息系统、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与协同办公管理平台,施工现场内使用环境检测仪、人脸识别门禁、塔吊吊钩可视化、塔吊防碰撞系统、卸料平台超载报警装置等智慧化安全措施,应用智能工地云平台对各数据基层,落实精益建造理论,保障项目施工质量[5]。
5结语
总而言之,从精益建造理论入手,将该理论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从建筑设计施工到项目交付的全过程进行管控,使精益建造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绿色建筑产业的发展。通过对精益建造技术的应用分析,探究精益建造理论在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从而有效解决成本,保障质量,实现对施工现场的精益化管理和智慧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涂文通.基于精益建造理论的建筑工程机械化施工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9):116.
[2]李悦.装配式建筑项目精益建造管理水平评价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9.
[3]陈琪.精益建造理论在R综合管廊建筑工程项目的应用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8.
[4]郑旭辉.基于BIM的精益建造管理模式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7.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应对策略
工程项目管理,是管理者利用有限的资源、运用系统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手段,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系统的管理活动。从内容上来看,工程项目管理,是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等全过程的管理。而随着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的不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思想、技术与方法等都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一、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
1、信息化趋势
以高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够通过知识分享和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这方面来讲,当下工程项目管理的竞争也是一种信息的竞争。当前,西方国家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都已使用信息技术,实现了项目管理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主要体现在:基于项目建设过程的信息管理,能够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信息的无纰漏、无重复传递和处理;利用可视化技术等,加强信息沟通;针对工程项目开展虚拟建设。信息化,给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全新的管理工具,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2、集成化趋势
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即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和工具,对工程项目有关资源进行整合,从而达到工程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如著名的“SIPOC”工程项目管理模型中,S代表供应商(Suppliers),I代表工程项目输入(Input),P代表工程项目的系统处理过程(Process),O代表工程项目输出(Output),C代表客户(Customers)。该工程项目管理模型,便是一个典型的管理集成化的代表,其将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所涉及的利害关系者都集合在一起,将工程项目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整天进行分析和研究,这说明了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趋势,是其内在本质的要求。
3、国际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同时也步入国际化的大舞台,我国企业参与的国际合作项目越来越多。一方面,在我国投资的外资企业数量超过32万家,我国许多工程项目,如基建项目等,都是通过咨询、国际招标或BOT等方式进行运作的,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国际大承包商更是能够凭借其资本、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而在我国国内的工程建设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WTO所规定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使我国工程公司在对外工程承包时,能够更加便利,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从工程行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角度来看,工程项目管理国际化趋势是一种必然。
4、专业化趋势
在工程项目管理领域,随着国内外工程企业在项目管理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工程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其项目管理能力,才能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取得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此外,工程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工程企业所承包的工程项目种类也不尽相同,这对工程项目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来承接项目管理任务,为工程企业提供全过程的咨询和管理服务成为一种潮流。工程项目业主通过招标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来负责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组织实施,即实施代建制,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应对策略
1、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
21世纪是信息社会,信息流铺天盖地,如果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再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来进行,以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实现信息化,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具体的,在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可将技术管理中的网络信息技术、商业环境中的客户关系管理、项目规划中的战略协调等项目管理内容有机整合,使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满足业主的需求。将工程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用ERP、价值工程、模拟和系统工程等信息技术来辅助项目管理,能够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益,促进工程项目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用internet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交流,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和知识进行集中储存和管理,为项目参与方提供信息交流和协同合作的环境。
2、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工程企业走出国门,承包国际工程项目,参与国际竞争,就需要使工程项目管理与国际惯例相接轨,以提高工程项目竞争力。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对承包商的资质有严格的要求,对工程施工方法有详尽的法规来规范,要求每个工程项目都应设置监理工程师,以进行监督检查,对工程项目的开工、竣工验收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以保证工程质量。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内工程企业一方面应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模式和方法,将工程项目管理逐步向PMC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对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也应向国际惯例靠拢。在国际竞争市场中,只有吃透国际惯例和其标准,才能进入国际市场,并得到相应保护。
3、组建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
我国工程项目实行代建制已有多年,但我国并没有一家能够贯穿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经济管理组织,而这实际上也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滞后的原因之一。工程项目管理,需要掌握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程序和管理技术的专业性项目管理公司来进行,这类公司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资质来为业主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因此我国也应大力培育、组建专营项目管理的项目管理公司和专营工程承包业务的工程公司,尤其是对一些资质深厚的工程设计院,应针对其专业技术、工程管理经验等进行相应改造,以面向国内外工程建设市场。
4、重视项目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研究工程项目是否可行,而在工程开展前对工程项目进行全面调查和技术经济论证,为工程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科学分析方法,以此来考察工程项目在经济上是否能够盈利、在技术上是否先进、在实施上是否可能。工程项目的决策,是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其对于工程效益起决定性作用,如果一个工程项目的决策是错误的,工程项目管理的再好,工程项目效益依旧为负,因此在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时,要加强可行性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保证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必须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进行数据收集,从相应的市场数据、行业数据、工程数据到周边环境数据等,以客观数据为基础,按照实际情况,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估,预测工程竣工以后的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以实际数字来量化工程效益,通过这种科学分析,得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
三、结语
工程项目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由于经验不足,所以难免存在着各种问题。而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认清其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转变,将能够提升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段文秀.浅谈工程项目管理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J]建筑设计管理,2013(12)
在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增长正逐步进入“新常态”的运行轨迹。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态势的“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等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既要看到党的十所确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建筑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更要关注经济新常态环境对建筑业和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未来发展走势的挑战。
1.1增速下行的压力加大
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与经济增长状况密切相关。当GDP从过去持续多年10%左右的高速增长换挡、回落为7%~8%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时,建筑业的规模增速也必然会随之下行。这一变化趋势已经显现在“十二五”前4年的增幅变动曲线上,2011年建筑业的增长率为22.6%,2012年为17.8%,2013年为16.1%,2014年为10.2%。增速下行趋势迫使建筑业企业改变片面追求高增长的规模扩张思路,转向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集约发展方式。
1.2结构面临强制调整
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体和支柱产业;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逐步成为需求的主导力量;城乡区域结构方面,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上升。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以投资结构的变动为基本导向,投资结构的变动方向必然会反映出对建筑业结构的强制性调整。
1.3创新驱动能力较弱
在较长时间内,建筑业的高速增长依赖于高强度的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从投资驱动和要素驱动逐步转向创新驱动,这就意味着建筑业规模增长的原有主要推动力将会逐步减小。对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建筑业而言,本身所具有的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较弱,在短期内培育出创新能力并以此驱动建筑业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难度。
1.4多重风险更加显性化
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一些不确定性风险,特别是楼市风险、地方债风险、金融风险等与建筑业关联度较大的多重潜在风险可能会渐渐浮出水面,一旦这些风险因素演变成为实际的危机事实,对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施工生产的正常运行以及资金链将造成致命的影响。
2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的全球化,现代项目管理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普及。中国正处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大变革时代,项目遍布每一个领域,项目管理正在成为驱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型生产力。中国特色项目管理的生命力在于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的“三化融合”所迸发出的智慧和能量。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背景下,“三化融合”应成为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1坚持国际化方向
以PMI、IPMA、ISO等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先后了国际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国际项目管理专业资格认证标准、项目管理指南等重要文献,这些文献是建立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代表着国际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对于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和项目管理人才培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工程项目管理创新只有坚持国际化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先进的项目管理技术和方法,顺应现代项目管理的发展潮流,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2.2基于本土化国情
现代项目管理的体系构架来自于大量项目实践的理论提炼,具有基本原理的普遍适用性。因此,在面向国际化加快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应用、理论研究时,应当立足于我国国情,充分考虑民族文化、思维模式、行为惯性等本土化的适应问题,紧密结合本国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特别要注意总结多年来国内项目管理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只有将项目管理基本原理与本土化国情相结合,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能产生建筑行业发展的实际效果。
2.3反映专业化特色
在现代社会,从各种不同专业的角度,项目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且项目的范围、经历的时间、难易程度、涉及的资源要素等差别很大,从而出现了专业化的项目管理。由于不同行业的专业技术要求不同,也使得项目管理的专业化特征存在差异。因此,能够反映出专业化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才具有现实的竞争力。
3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思路
工程项目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一次性;二是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特征从基本概念上界定了项目管理区别于长期性组织的运营管理;项目独特性特征则表明,人们不可能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工程项目都是不一样的,因而都必须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和难点,制定最佳的、不同于以往实践经验的项目管理计划并付诸实施,从而实现项目目标。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创新活动,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必然是创新活动的管理过程。基于经济新常态对工程建设领域挑战的思考,应从以下几个角度着力推进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3.1以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指导项目管理实践
项目生产力理论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理论基础,其本身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更需要项目生产力理论的基石作用。近年来广大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经验,为项目生产力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因此,要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的角度,系统研究项目生产力理论对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新内涵,深入探讨项目生产力理论对实现绿色建筑产品全寿命期管理的指导作用,着力探索项目生产力理论促进工程项目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范围、目标和路径。
3.2以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创新要高度重视先进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的引进和应用,在EPC、PMC、BOT三大系列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造新型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动态和工程建设规律的表明,业主方更加青睐能够提供更全面、更高效、更广泛服务内容的工程承包商。因此,工程承包商必须适应建筑业与金融业、服务业相融合的趋势,建立项目策划、可行性研究、融资、工程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的一体化集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面向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综合创新能力,赢得更加有利的市场竞争地位。通过加快转型升级,实现企业提质增效。
3.3以项目资源组合方式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建筑产品的形成需要经过概念、规划、实施、结束等多个阶段,每一阶段有其对应的市场主体,每一阶段都需要对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等多种生产要素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组合。在一个开放的、全球化的市场空间中,资源的取得途径和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会创造不同的效率和价值。因此,要从提高建筑产业国际化竞争力的角度,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势资源,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最新组合方式、最佳配置方式,推动工程项目管理组织方式和过程控制的精益化。在建筑产品全产业链上进行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创新,以新型产业链形态打造新的产业竞争力,有效应对新常态的挑战。
3.4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提升项目管理效率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技术是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强有力的助推器。近年来,以BIM、云计算、虚拟现实、移动技术、协同环境、大数据为代表的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不断涌现,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影响程度日益加剧,能够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优化、集成效益、可施工性、安全性、专业协同性、目标动态控制精度和“智慧管理”程度。因此,要加大项目管理层面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力度,通过工程项目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加快推进传统建筑业走向现代建筑业的步伐。
3.5以利益形成机制创新构建合作共赢新范式
评价现代项目管理成功的标志是利益相关者的满意程度。对于现代工程项目,特别是日益涌现的大型复杂项目、项目群,项目全寿命期内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利益主体增多,利益关系十分复杂。在一定条件下,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冲突和内耗,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之间利益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而影响项目的实施效率和绩效,甚至导致项目失败。因此,要创造性地应用制度经济学、现代组织理论、合作竞争理论的原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合作共赢、和谐发展新机制的形成,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分配公平的实现方式。
3.6以项目人才管理创新夯实产业发展根基
为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需要,要不断改善建筑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智力结构,努力推动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人员专业化、产业工人技能化。要结合建筑业工人队伍的实际情况,改进多元化的劳务用工方式,加强劳务分包作业层管理,创新劳务人员培养的长效机制,提高操作工人技能,打造适应新常态发展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
3.7以文化建设创新支撑项目管理软实力
项目文化是除人、财、物等生产要素之外重要的项目管理资源。工程项目管理的创新应通过项目文化建设创新,使项目文化成为新常态下驱动工程项目管理引领时展潮流的软实力。首先,要注重用共同的企业价值观、愿景和行为准则凝聚员工的心智;其次,要注重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融入项目团队建设之中;再次,要凸显劳动文化、安全文化、绿色文化的特质,使之融入项目的日常管理;最后,要把文化基因融入项目制度建设,强化项目部管理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以项目文化为纽带的一体化管理。
4结语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以讲授为主的静态教学模式[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本还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学”完成课程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一些着重理论化、逻辑关系强的课程,如数学、力学等不可否认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来说,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抽象性,传统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运用面临诸多困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课程自身性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系统性和综合性强,既包括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同时又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类内容,是介于工程技术学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这一课程性质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切实具备实际项目管理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虽能基本满足理论知识讲授要求,但对于提高学生相关实操技能却作用有限。
(二)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殊之处在于它对实践性的要求不体现在具体工程技术问题或是某个固定场景上,而是要求学生能从工程项目的投标阶段开始到最后竣工清场,全过程掌握项目实施和处理其中发生的各种经济、技术、法律和管理问题。因此受制于这一因素,常规教学手段中的课堂讲授、实验、现场实习等措施都无法完全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需求,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很难通过实验或现场实习得以重现。
(三)课程对象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学生习惯的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数学公式推导环环相扣,知识点具体形象的一般工科课程大不相同。该课程融入了大量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知识,理论推导较少,但理念、流程、规范、法律要求等较多。对于学生来说,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实际化,进而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是他们的迫切需求。为使学生深入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认真探索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二、PMST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如前文所述,受课程性质和内容等客观因素制约,传统教学模式和常规教学手段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中的作用受到较大限制。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现代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开拓思路,运用新型技术和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PMST系统,即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Simulation Triaining)[2],借鉴现代沙盘教学形式,贯穿融合工程技术、管理理论等知识,模拟一个工程项目从中标开始到竣工结束的全过程管理。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的具体化和实践化,通过硬件仿真模拟操作和软件智能方案评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在仿真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用于工程管理实践。充分结合PMST系统探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3]建筑工程管理课程实践性很强,但同时也要求学生领悟工程管理的艺术。受限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和教学手段等因素,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基本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课程无异,学生只能看到具体施工部位和施工技术的做法,而很难把课程中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让课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一直是工程管理类课程的薄弱环节。PMST系统为解决课程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2.促进形成逻辑完整严密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比较繁杂,一般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内容,知识结构学科跨度大。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反映课程学习内容繁多,相互间找不到有机联系,掌握起来难度很大。引入PMST系统后,课程理论知识如融资计划、施工管理方案、现场紧急事件应对等在全过程模拟中都得以重现,各种理论知识按照实际工程开展顺序逐一得到应用,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形成前后呼应、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十分直观、深刻的理解。
3.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PMST系统能逼真模拟工程实际,允许系统参与者自主确定项目盈亏决策、进度计划编排、资金筹措、资源使用计划等活动,并依据系统软件自动判定项目参与者自主制定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PMST系统,促使学生不止满足于基本原理的掌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寻求项目管理的最优化方案。
4.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现代工程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和各方的沟通协调,因此作为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本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教学任务之一。在PMST系统操作过程中,每5~6人一组,完全按照工程实际管理岗位设置项目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经营经理等不同角色,由学生各自担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PMST系统要求每一位参与学生在真实气氛中体验项目管理决策,强调和组内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于PMST系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切实做好课程理论知识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强调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相反,只有深入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将其运用到工作实际中。运用PMST系统进行教学,要根据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和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加强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各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使之模块化、系统化,可大大改善教学效果,为PMST系统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二)认真领会PMST系统操作规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PMST系统操作规则,完成仿真工程项目启动。以广联达公司出品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PMST)系统为例,首先将学生每5人一组模拟组建一个真实的项目经理部,让学生自主决定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的人选,确定各岗位在系统仿真操作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然后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PMST系统软、硬件使用方法,尤其是解释清楚关于系统的基本假定、系统操作规则、施工费用支出、施工紧急事件补救以及施工报表填写方法等方面内容,为学生后续的项目执行做好准备。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际工程项目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PMST系统同样可以仿真模拟出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从自主讨论和决策中深入领会相关知识的运用技巧。从资金筹措计划到各项施工费用的支出决策,从各构件施工顺序到施工材料,从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容量确定到劳务班组的进出场安排,实际施工中所可能面临的一切问题,在PMST系统仿真模拟操作过程中都会遇到。每一事项的决策,都会影响到项目最终盈利数字,从而真实反映出学生对于工程仿真项目的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判者”角色,不能也无法直观给出“标准答案”,而应充分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自主思考和讨论,并最终统一意见实施决策。
(四)借助PMST系统软件完成操作评价
在PMST系统操作过程中,由于各个项目部(学生小组)资金筹措计划、施工方案、劳务进出场安排和现场临时设施数量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学生小组最终操作成果无法用人力简单判定,必须借助系统自带的软件系统完成评价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现实中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资料管理要求准确填写PMST系统中的施工单据,并输入系统评价软件,从而判定仿真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环节和项目管理最终盈利水平。
四、运用PMST系统的几点建议
在使用PMST系统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运用PMST系统不能只重操作,忽视策划。PMST系统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可以归纳为项目策划和项目执行两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只重项目执行操作,严重忽视动手之前的工程前期研究和策划的问题。这一现象必须避免,因为从PMST系统设置初衷来说,追求的并不是让学生精确而近乎机械地完成仿真项目执行,而是借助系统提供的仿真工程项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做出项目管理最优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说,“看不见”的项目决策重要性远远超过“看得见”的项目执行。
其次,教师要多应用PMST系统自建项目功能,加大系统应用深度。PMST系统初始状态下只有较简单的几个仿真项目供学生练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出现仿真项目紧缺、深度不够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充分研究PMST系统,依托其强大的项目自建功能,根据可视化语言自由创建仿真项目供学生练习,并由PMST系统软件自动完成其操作成果评价。这样不但充分发挥教学设备效益,更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最后,建议继续深入研究完善PMST系统。目前PMST系统的一些基本假定和操作规则距离工程实际仍有相当距离,例如,将所有构件简化成绑钢筋、支模板、浇筑三个工序,假定施工现场所有机械不需要人工值守等。这些假定和规则明显过于简单和理想化,建议相关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继续深入完善PMST系统,使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建筑行业迈向了新的阶段。传统行业运作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资源利用率及工程建设效率低、管理难度大、环境污染现象严重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所有建筑工程参与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随着IT行业向传统行业的逐渐渗透,BIM技术的出现,为人们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优伲科就是专门研究建筑工程软件的企业,多年来屡创佳绩,在行业内小有名气。近期,本报记者就走进了这家企业,对总经理庄伟进行了专访,请他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BIM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BIM技术是IT行业与传统建筑行业相结合的产物
随着IT行业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现代IT技术向传统行业的渗透正在悄然进行着,对各行各业发展模式的革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中,BIM技术就是IT行业与传统建筑行业相结合的产物。
专访中,庄伟向我们阐述了BIM的概念。“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英文s写,就是对建筑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模拟,模型中包含了与建筑相关的所有信息,能够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可视化管理。所有参建单位,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运行管理单位在内,都可以将建筑信息模型作为高效工具,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按照计划顺利推进,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庄伟表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超高层、超大跨度的复杂建筑工程越来越多,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研究并应用BIM技术,推进传统建筑工程领域的革新,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庄伟说:“从业者应该认清行业形势,摆脱传统思维的限制,接受并积极应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推进行业的革新和进步。”正是对时代需求及行业形势的准确把握,庄伟才能够带领优伲科不断创新技术,开展建筑工程软件产品的研究,取得了今天的辉煌。
BIM技术促进了传统建筑行业的革新
谈及BIM技术对建筑行业所产生的影响,庄伟给出了以下观点:
首先,BIM技术将建筑行业带入到了大数据时代。“一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包含了海量数据,是否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管理、运用,直接决定着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BIM技术就为建筑参与者提供了有效的数据管理工具,具有全面、细致、准确的优势,可以随时调用,非常方便。”
其次,BIM技术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更加透明化。所有相关单位、部门以及工作人员都能够及时、对等地获取与建筑有关的所有信息,避免信息滞后导致的管理失误及工作效率低。
再次,BIM技术对于建筑行业的低碳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该项技术的辅助下,项目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被优化,避免了不必要的临时变更,降低了返工的可能性。这样就能够对建筑资源进行充分利用,防止二次施工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在倡导绿色建筑、低碳施工的时代背景下,BIM技术的优势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BIM技术的应用对于建筑工程的可视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将真实的建筑环境完整地再现出来,管理人员通过模型就能够完全掌控施工的进度、效果等。同时能够对一些未知的风险进行准确地预测,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理想的项目管理效果。逼真、准确的模拟效果所带来的管理和技术体验,只有应用过这种技术的人才能体会到。
关键词:浅谈 土木 工程 信息 建设 系统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土木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实现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将引起土木工程企业管理方式的深刻革命,必然推动企业团队的重组及施工流程的优化,促使企业管理理念和手段的革新; 土木工程的信息化是土木工程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土木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土木工程的信息化建设须致力建设三大系统。
一、建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的技术和控制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计算机、通信、控制及信息处理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设备,现代建筑师可以充分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设计理念和建筑美学,可以尽情地表达大胆的创意和神奇的构思,超越时间和空间,塑造并优化创作成果,使其创作成果达到传统创作方式无法比拟的新境界。例如以模型为对象的三维协同设计模型,采用了模块化的模型设计技术,使得设计方法从平面设计走向模型设计,由于模型设计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而实现了共享的集成化工作模式,设计人员(多专业)在同一个模型上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条件传递和确认,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共享。这些信息资源将贯穿于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设计、采购和施工),图形由计算机系统自动产生,使得设计人员可以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优化设计方案上,设计过程更为直观形象。而以可视化技术为基础的智能化设计环境,在三维模型设计技术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可视化技术以及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技术,以专家库、知识库为支撑,研究新的设计管理和设计模式,构造一个更易于操作、具备智能化的设计环境。目前许多工业项目的模型设计过程已初步应用了可视化技术,比如,实体建模,使设计过程更为直观有效,并易于修改; 可视化的设计校审,使校审更为形象,并可与设计深度交叉; 可视化的进度审核,将设计的三维模型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相连,从项目进度资源数据库抽取信息来可视化地展现和分析项目管理的各种状态。
在施工中推广应用自动化控制技术,可有效地完成用传统控制方式难以实现的高难度施工项目。例如高层建筑的垂直度的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上料自动控制; 采用同步提升技术进行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吊装和安装控制、整体模具的爬升和大型脚手架的提升控制; 大型桥梁悬索受力的控制; 幕墙的生产和加工控制; 高温高压的焊接质量控制; 建筑物的爆破、整体搬迁、以及沉降观测和数据采集,大型工业设施的三维空间管线布局的计算机模拟等等。信息化技术将全面革新设计技术和施工技术,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应用程度将越来越深,建筑工业化水平将越来越高。
二、建立土木工程标准、行业管理、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的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是一项各行业普遍适用的高新技术,必须与行业技术有机结合方能发挥作用。为使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规范、有序、健康、高效地向前推进,须准确高效地制定土木工程技术应用标准和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及时修编标准,便于检索查询和管理有关标准,随时随地选用标准和对标准的执行进行检查验收,从而有效地推进标准化管理。
土木工程行业涉及的门类很多,例如土木工程、房屋工程、设备管线安装业、装饰装修业,以及相关的房地产业、勘察设计业、设备半成品、钢结构加工业等,包含的企业众多,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行业信息集合,其信息量非常大。没有一个规范有效的行业管理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将难以保证这个行业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及信息处理手段难以实现这一目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行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方面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方便有效地对行业的有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提供了全新的条件与可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已使得全球产业信息的获得非常便利,可非常方便地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同时研讨,掌握人类最新管理成果,使得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关联的土木工程业的管理提供了前瞻性、战略性和更为科学的依据,使建筑行业管理上一个新的水平。
三、建立土木工程基于互联网的方案优选
互联网正在逐步深入土木工程,既在提供信息服务方面发挥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泛的作用,同时又为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技术措施方案、种种合作方案有效进行比较,高效进行优化,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决策能力和水平。通过电子邮件、互联网传递,使建筑项目和承建商、材料供应商的信息沟通有效克服招投标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状态,同时增强透明度,推进公开化,网上招投标相当规模业务的开展将会更加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使招投标的竞争在更广范围更高的层次上进行。电子商务对建筑材料、机械设备、机具的采购显得更为宽范围、广领域,甚至会进入货物及其流通的细微部分,使需求方对货物的质量、价格、生产方式、供货方式、市场信誉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透彻的把握。网上交易为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果、监督交易全过程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为买卖双方的合作经营伙伴关系起主导作用。对不正当竞争行为、诚信失缺行为进行有力遏制,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项目进度管理;BIM;概念;特点
建筑业是我国推动GDP快速长的中坚力量,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稳步提升,建筑业的增值比例也在逐渐增加。但是,各个专业人员沟通不畅、组织结构不明确致使建筑业管理效率低。BIM技术在我国建筑业广泛的应用,并且对项目进度计划与管理组织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着重研究BIM技术的建设项目进度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
一、BIM技术相关理论综述
(一)BIM的概念
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的意思,它是以大量信息为基础的模型,涉及了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收尾阶段,包含了甲方、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中都可得到广泛应用。4D信息模型是基于BIM上的对建设工程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环节,能以时间为轴对建筑物的建造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分别从施工模欤施工分析,施工管理三个方面实现对施工的影响。
(二)BIM技术的特点
建筑信息模型是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把各类信息集中到参数化模型中,进行存储应用。BIM所携带的信息,包含模型的等物理信息、几何特征、功能特点以及经济信息和管理信息等内容。BIM技术具有显著的完整性、共享性、统一性、协同性、可视性、以及模拟性。它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可以最大程度地管理信息并应用信息方面;共享性主要指的是各个参与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取信息或修改其中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的提升了各个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统一性则是BIM技术能够以信息为核心对格式进行统一处理;协同性是指BIM为工程项目不同阶段的不同参与方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信息交互的一个平台,为员工协同工作创造条件;可视性则是BIM可以对工程的进度与成本进行可视化监控,同时为开发、设计、施工不同建设阶段的提供可视化管理数据;BIM可以对所要进行的工程项目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拟视频,可以在事前对进度进行管理,这就是其模拟性的体现。
二、基于BIM技术的进度管理优势
(一)能够实现{度协同化作业
BIM技术提供了实现现场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协同合作的平台,结合4D技术时间维度展示建筑施工过程,对施工碰撞与管理进行分析,结合建立的仿真技术建立建筑物模型,能够对人员、机械进出施工场地情况进行真实的模拟,尽可能的避免出现施工时出现返工影响工期等问题。
(二)提供完整的建筑信息
BIM包含着建筑环境信息、建筑材料信息、建筑结构信息等,通过各专业团队共同协作完成构建信息化模型,为各个参与单位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更好的协调资金、场地、人员及机械的利用情况,使彼此之间对各个专业工作队的阶段目标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条件。
(三)模拟具有可视化的优势
传统制图是用立面图、平面图和左视图在二维图纸上展示一个构件的实际形状,而BIM中的3D技术可使构件形成立体模型,4D模拟技术以动画的形式展示施工工艺,能够更好的帮助参与者了解项目进度计划所表达的内容。
三、BIM技术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步骤
(一)组建BIM工作室
在施工现场组建BIM工作室,将BIM工作室作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人员的重要根据地。工作室包括总承包单位BIM技术人员、其他配合单位和协调单位的人,对施工现场的进度进行严格把控。通过BIM工作室实现对工程的设计管理、进度管理、协调管理,优化工序安排,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控制。
(二)建筑模型控制
为了保证施工各个阶段建筑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建立遵循预先设计、内容详细、专人负责等的原则,通过对视觉检查、碰撞检查、标准检查与元素核实,构建完成建筑的模型。此一阶段为项目进度管理的准备阶段,加强对建筑模型质量控制,能够为后期的实际施工提供了诸多方便。
(三)施工现场模拟
1、动画展示:依据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功能区域进行合理的布置,截取进度动画中的关键片段,供各专业工种的负责人及一线工人观看,确保实际施工状况与BIM设计的理念保持一致。2、施工模拟: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信息模型进行核对与分析,把建筑构建在场地内赋予三维空间位置,对单个工程逐渐细化分解,构建工作包,然后再对项目进行进度计划的编制,通过图表的形式对各个工序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物资成本等信息进行详细的展示。把各个单一工作包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选择集,将集合后的选择集在选择集上会同步更新时间信息,最后,当四维模型建立之后,就可进行施工的动态模拟。
四、结语
BIM技术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能够降低信息在传递中的信息的损耗、提升施工的工作效率、方便对图纸进行修改。在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中应用BIM技术,有助于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实现对各种项目相关信息的有效处理。要加强对BIM技术的研究,充分认识到它的使用优势,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继龙.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