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时间:2023-09-21 17:3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核算主要内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第1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措施;分析讨论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增强我国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控能力,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机制更加科学、合理,推进事业单位资金的良好运行,新会计制度也应运而生。此项制度的出现,给会计核算工作内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怎样在新会计制度下高效避免各类问题的出现,并使用新制度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产生的影响

(一)对核算内容方面产生的影响

通过运用新会计准则,有利于对会计信息进行优化,有利于对当前的会计核算模式进行改善与升级,不断强化财务会计的各项功能,与此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使事业单位更加明确自身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提升会计信息的规范性与完整性。

(二)对会计信息方面产生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以及会计信息提出了新标准,使会计信息更具精确性与合理性。只有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操作,避免出现私自调整的现象,才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科学性,为预算管理提供良好的条件。由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进程相对较快,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建立更加透明的财政管理系统,才能够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由于传统的会计信息制度具备较强的滞后性,也会影响会计信息的使用效率,难以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状况,所以,必须要按照新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才能获得更加准确的报告。

(三)对财务报表方面产生的影响

在会计核算管理过程中,财务报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之前,报表主要反映收支问题,但由于财务报表具有片面性,难以反映事业单位的财政情况,也会导致信息的核对以及审核具有较大的难度。通过运用新会计准则,能够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提升信息的精确性与合理性,降低信息核对以及审核的难度。

二、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现存问题

(一)信息化构建不到位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信息化水准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自身的管控功能与常态化发展的能力,但实际情况是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信息化构建工造缺少重视,致使信息化构建工作落后。让其只能做一些较为单一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达到事前预期、事中管控和事后剖析的要求。增大了汇集和剖析有关财务信息数据的工作量,损耗了更多的时间和人工成本,而且在人工操作时难以规避错误,致使统计出的信息数据与真实情况有一定的偏差,偏离预期目标,很难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和效率。

(二)会计核算机制不健全

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中开始套用会计机制,盲目使用业务部门的管控办法,没有从自身实际情况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全面的调研考察。这种死板的管控办法,虽然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中各项工作的执行效率,但若不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则很容易在会计处理工作中出现很多“误区”。年末结账时,需要调动众多账目,极易影响各部门绩效奖励的发放,不助于提高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因为缺少规范、合理、健全的会计核算机制,所以各类报销费用的归属较为随便,账目无法做到实时更新,财务信息数据的汇整剖析不准确,这很不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中日常管控工作的不断进步,以及会计核算工作整体效率及质量的提高。

(三)内部管控工作执行不到位

部分事业单位中的从业人员认为,一切资金的支出应由人去管控,所以对会计核算工作缺少一定的监察和管控。首先,是会计核算职位中的内部管控工作执行不到位,对事前、事中、事后经济工作的管控没有根据有关会计机制开展。其次,如果无法全面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必要性,那么会计核算工作则缺少规范性与合理性,极易造成财务部门的“特殊独立性”,财务信息数据无法得到实时监管,这样的情况极易让事业单位内部滋生腐败问题。

(四)思想认知滞后

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的服务机构,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机构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忽视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当中的会计核算问题。首先,事业单位缺乏先进的思想认知,难以全面理解会计核算,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很容易将会计核算作为一些基本内容,并没有进行全面的探讨,从自身认为只有进行收支核对,便能够完成会计核算内容,这种方式便会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仅流于表面形式,难以进行完善与改进。其次,虽然新会计准则及时得到了实施,但众多事业单位并没有对该项制度进行仔细的解读,始终沿用传统的核算方式,停留于之前的状态,如果不能够及时的端正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便难以满足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际需求。

(五)会计核算方法和队伍力量无法满足新会计的要求

由于当前事业单位的核算方法并没有得到升级与改进,难以满足新会计制度的具体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便难以优化会计核算。在运用传统会计制度开展工作时,事业单位的要求相对简单,但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以及对会计核算的计量基础产生的较大影响,提升了会计核算的难度。在会计核算的人才管理上,事业单位并没有加强对于人才的培养,导致当前的会计人员始终短缺,由于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核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会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加上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审核所需的设备较少,便难以提升会计核算的整体效率。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出台,能够满足事业单位管理的实际需要,实现财政管理的升级与改革,符合当前的发展需求。新会计制度在范围、结构以及内容方面都与原来不同,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会计核算方面,能够有效地拓宽核算的范围,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为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只有抓住机遇,才能够实现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

三、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措施

(一)规范、合理地编制财务报表

在新会计制度的规定下,事业单位必须对财务报表编制的合理性及相关规定开展较为全面的剖析,全方位地展现出报表的编制情况,并严格根据会计核算准则开展评估与剖析工作。在事业单位进行财务报表编制的时候,单位可以借鉴对应的会计科目,严格根据权责机制的规定对会计核算科目开展调控。并以此基础,编制出较为健全、全面、清楚的财务报告。另外,在进行编制预算的时候,必须对事业单位编制出的收支预算同上年度财务经济情况开展科学匹配,剖析编制出的初步预算规划是否合理、有效。在此前提之下,结合本年度经济规划、发展目标以及对应政策等因素,进行实时督查,保证督查工作的规范性、合理性、精准性、保证预算编制工作有序进行。

(二)提升会计核算工作者的整体素养

首先,要提升事业单位管理者对会计核算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在聘用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其次,汇整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全面使用各类学习机会,定期进行专业知识研讨会,让有关工作人员产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职业道德、强化自身法律观念的意识,培育其自主增强自身的整体素养。最后,经过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和专业知识,协助事业单位降低运营成本,达到单位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三)构建科学健全的会计核算目标

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时候,事业单位必须对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给予相应的重视,以保证会计核算最终结果的精准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在某种程度上,财务报告是事业单位工作不断延展和扩张的关键。所以,在管控财务运营工作的时候,会计核算部门必须对此项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全面展现出其在增加事业单位问责制、提高管控水准等方面的实际影响作用,实施高效的成本管控工作。

(四)改进会计核算机制,增强财务信息化的构建

事业单位要融合自己的发展特征以及经营管控的实际情况,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着手,学习吸收其他优质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体制的有关内容,主动构建和健全配套的会计核算机制。并选用科学、规范的预算管控办法和成本管控方式,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准,为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准供给制度上保证。另外,在当前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前进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必须利用大数据和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财务管控信息化的构建,使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得到高效的结合,规避信息孤岛的现象出现,进一步为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进行打下夯实的基础,使其可以更好地顺应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要求。

(五)完善内部管控机制

建立和完善内部管控机制,既是确保会计核算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也是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真实性、健全性的前提条件。所以,事业单位集各部门管理人员一同讨论、健全内控机制,学习吸收其他优秀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关键和办法,主动建立能够满足自身发展现状的内控机制,构建强有力的内部管控机制,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控、记录、监察、核查等不相容职位的解离,定期清点和抽查资产,规避事业单位资金损耗的情况,逐渐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

(六)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

在传统模式下的会计核算管控中,只需遵守三种预算管控方法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新会计制度取消了此项规定,不再对预算管控方法作出统一要求,而是固定在编制各类预算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思虑资金的来源渠道、属性和应用范围。以资金的分配均衡为科学核算的日常标准,拓宽收入来源,降低不必要的开支,确保资金运行顺畅。

(七)会计核算管理的变更

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工作涵盖范围以及分工提出了更加清楚的规定,这也是事业单位增强内控机制构建的要求。所以,在新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增强对自身的内部管控工作,健全内部管控机制的构建。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还确定了会计核算工作要重点关注的信息数据。在以信息化管控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环境下,信息化建设之路是会计核算工作不停进步的首要途径。

(八)会计内容变更

首先,在新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一些改变:新会计制度中增添了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内容,如:可以展现出固定资产在应用时的有形与无形资产的累计损耗,“非财政补贴结转”和“非财政补贴结余分配”,增强结转与结余项目的分开核算。这些新增内容,有利于事业单位中的会计核算工作可以更加精准地管控资金。其次,会计报表构架的调动中最明显的调动内容之一就是会计报告的主体构架体制需要包括三个报表,分别是资产负债表、收支表和财政补贴收支表。这些报表的加入让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变得更加规范、健全。在新会计制度的背景下,必须贯彻落实资金专款专用的行为准则,记录每笔预算资金的划分和应用情况,以此确保预算、分配和支出的统一性,从基础原则中对各类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约束。在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总支出可划分成业务型支出和运营型支出。编制预算的过程中,应严格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合理选择项目支出。项目划分的规范性有助于合理、科学地进行会计信息录入、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工作。

(九)增强对会计核算内容的管控

1.重视各类会计核算法律法规的构建会计核算工作是保障事业单位资金可靠性以及事业单位全方位前进的首要工作内容。所以,在贯彻落实此项工作的时候,要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法律法规观念。按照会计核算工作的特征,构建操作性强、有针对性、规范合理的管理机制。并以此项机制为标准,把各类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执行到各部门和个人中,为合理、科学的会计核算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2.增强对资金预算和固定资产的管控在开展资金预算工作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科学编制、严格落实、全面监察,从基础上对工作进行管控,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可行性。此外,还应定期清点事业单位中的固定资产,实时监管和把控各类资金或资产的使用情况,促进会计核算工作更加科学与规范。

结语

第2篇

一、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

企业的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合称企业的三大经济核算,构成企业核算体系。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有密切配合,相互补充,从不同侧面担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核算和监督任务。统计核算主要研究经济活动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主要包括企业经济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企业经济效益统计等方面。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企业经济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进行连续、系统的记录和计算,并据以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其主要内容包括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账户的设置和记账、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编制等几个方面。企业业务核算,又称企业的业务技术核算,是对企业各种经济技术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及时反映各类经济技术业务的状况和变化,使有关人员据以进行领导和管理工作。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关系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三大核算主要是为企业经济管理服务,但为国民核算提供材料,也是企业核算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在国民核算与企业核算的结合上,研究企业三大核算的协调问题。为此,首先必须明确三大核算及其相互关系。在三大核算中,尽管统计核算是重要的,但会计核算占特殊重要地位。在企业业务核算中,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内容,必须通过会计核算反映企业供应、生产、销售全过程的来龙去脉,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在货币方面的归宿。评定企业经济效果,这在企业是由会计部门来承担的。统计部门制定的统计指标,常常需要会计部门提供材料。企业业务技术核算也与会计核算密切相关,因此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企业业务核算侧重于原始资料的调查、登记、保存和必要的计算。例如,职工人员卡片,反映生产过程的原始记录,领发原材料的原始凭证、库存记录、设备使用情况记录、职工出勤、缺勤情况记录等。这些资料都是会计核算的统计核算的基础资料。没有健全的会计业务核算,也就不可能有健全的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

三、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业务核算的协调

在明确企业三大核算的内容和相互关系之后,再进一步研究它们的协调。随着经济技术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飞速进步,三大核算将逐步走向融合一体化。即对同一种数字来说,经过不同的加工处理,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果,适应不同的核算――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具体要求。三大核算协调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具体内容:

(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是业务核算、会计核算以及统计核算的基础依据。有的要求相一致,有的要求不相一致,这就需要相互协商,尽可能使它们统一起来,使其既简化观察、计量、登记手续,又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二)指标口径的协调和统一。由于分析研究目的不同,不同核算所用的口径,常常存在不同的情况。例如,工作总额的计算,统计要求按应发制计算,会计要求按实发计算。会计指标主要考察资金运动,而统计指标主要用以研究投入产出和效益的数量关系,彼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使之在指标涵义、计算范围等方面存在程度不等的出入。为此,需要在满足各自需要的情况下,力求三大核算的协调和统一,以方便运用、对比和分析。

(三)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有的分类方法是统计研究需要的,从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看,作用不大;相反,有些分类是适应会计和业务需要的,统计分析则用不上,需要统筹兼顾,尽量保持协调统一。

(四)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在计算技术不发达时,计算过程是分散进行的。现在,由于电子计算技术在发展,三大核算的计算过程,包括原始资料的输入、存储和加工计算,就可能走向统一,并兼顾几个方面的需要。这种计算过程的变化将会对三大核算的协调、融合和统一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经济迅速、兼容共享的目的。

第3篇

会计制度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在不断经历着变革,而每次变革都是迫不得已地受到环境变化的驱使。会计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他相关环境有直接联系,而社会经济环境是一个宽泛的、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当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也对规范财务会计与报告的《企业会计制度》(简称《制度》,下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为缓解会计制度与信息化环境的紧张局面,紧跟信息时展的步伐,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从形式到结构再到内容对《制度》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会计制度的现代化。会计制度现代化具体包括制度内容完整化、制度表述现代化和制度数据信息化等三个方面。

一、制度内容完整化

《制度》在体例设计上存在明显缺陷,满足不了信息化下指导企业会计核算的需要,应完善对会计信息化核算的规范。按《会计法》中有关会计核算的原则性要求,会计制度应包括如下基本规范内容。

1、会计制度总则

会计制度总则是指会计制度的概述部分,主要内容应包括:制定会计制度的依据、意义及适用范围,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工作任务,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会计核算一般规则、记账方法、计量单位与会计分期,会计档案的建立与保管,会计制度的实施等。

2、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

会计制度中应规范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以指导会计科目的设置。科目编号应按变现性、流动性和重要性以及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进行分类排序,以有利于确认科目性质、帮助记忆、方便信息化处理;科目内容及性质说明应简单、明白,确定会计科目与报表项目时应一致;制定会计科目名称、分类及编号表;举例说明每一科目性质及其应用范围等。

3、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应用

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作为初始会计信息的载体,其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披露,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更为突出。按不同的标准,记账凭证可以分为多种,并且信息化凭证与手工凭证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制度应对每种记账凭证的格式作出强制性的规范,并适当明确各自的应用范围,编制规则当然也应具体阐明,其规范内容还有记账凭证发生错误时的处理方法,以自制原始代替记账凭证的规定,凭证的传递程序及要求,手工凭证的整理归档及电子凭证的备份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凭证种类,将原始凭证中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为后续数据加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源。

4、会计账簿的格式和应用

设置和登记会计账簿,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是连接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社会经济越发展,账簿组织的建设越完善,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科学合理地确立账簿规则,是会计制度规范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会计制度的账簿规范主要包括会计账簿的种类,各类账簿的格式和使用说明,登账方法,记账过程中错账更正的处理,对账和结账的要求及方法,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特殊规定等。

5、示范分录

会计分录是会计事项的转换器,其记录载体是记账凭证,是会计的初始确认、计量和记录,属于会计制度规范的重要内容之一。因其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故会计制度中称其为示范分录。理想的示范分录应具有分录的一切要素,包括金额要素,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会计分录,而不能像《制度》那样缺乏金额支撑。该示范分录应基于一个虚拟的会计主体所列举的主要会计事项,配合全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可实现示范分录的信息化数据处理,进而为会计制度的报表规范提供数据源。

6、会计报表的格式和应用

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是会计制度规范的重点。主要内容包括会计报表的组成,即企业对外和对内披露的会计报表种类,报表格式,编制依据,编制要求,编制方法,在文字说明的同时辅以相应的示范分录一体化数据支撑,进行信息化编制和查询。

7、会计核算形式

会计核算形式是指账簿组织、记账程序和记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是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主要内容有:使用的记账凭证和会计账簿种类和格式;各种凭证和账簿之间的关系;审核编制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报表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综合的会计事务处理流程。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就构成了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我国目前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以下六种: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凭单日记账核算形式和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各种会计核算形式,既有共同点,也有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各种核算形式登记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至于会计事务处理流程一般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会计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区别人工记账与信息化处理方式,按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设计流程图,以指导企业正确进行会计核算。

8、附则

会计制度的规范内容除前述几项以外,其他规范内容应列入附则。

任何最简单的会计制度,都应该有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示范分录、会计报表和会计核算形式六项规范内容,前五项是五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也是会计制度的核心,而由会计核算形式把它们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会计制度的完整体例结构。

二、制度表述电子化

会计制度的表现形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实施的成本及效果,是会计制度设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行《制度》文本采用纯纸质形式,这会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是资源上的耗费,增加了宣传和学习成本,并且不利于广泛传播,与信息化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其次是带来普及应用方面的难度,纸质介质使若干设计理念无法体现,许多设计初衷无法表达,可理解性及操作性存在不少问题,难以达到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目的;再次是实施效果上的问题,这其实是由第二个问题所带来的后遗症,前述不足使制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对《制度》的纸质形式进行信息化改造,改进后的会计制度将采用当今流行的磁介质形式,具体表现为制度文本的电子化,主要包括会计科目、示范分录及会计报表表述的电子化。这样,不仅节省了资源,而且也使在纸质形式下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

三、制度数据信息化

《制度》在规范会计分录与报表编制上都只有文字说明,且相互严重脱节。分录规范不过是一些毫无金额的个例,虽然规定得比较详细,但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整体数据,在诸多问题上难免使人产生误解,特别是规范的多借多贷复合分录使人费解。而编表指南涉及的会计报表不全,某些编表指南的系统会计事项太少,业务覆盖面狭窄,甚至部分数据雷同,很难准确把握制度规范的精髓,导致制度实施多年仍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为使会计制度的具体规范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制度在指导具体会计核算时的示范作用,需要将相应的整体数据充实到制度规范中去,实现制度的数据一体化,主要包括示范分录和编表指南相结合的数据信息化。具体方法是:构建一个虚拟的会计主体,精心设计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事项,形成比较完整的系统数据模板;然后利用全通用会计信息化软件,配合制度规范的文字说明进行分录举例和报表编制,实现示范分录的数据与报表编制的数据一体化,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化。这样,既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又易于维护、方便演示,并将事项、分录、记账和编表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从而使得分录举例与编表指南完美结合,真正实现会计制度从形式到内容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郭道扬。会计发展史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183.

第4篇

摘 要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概念来看,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联系。财务管理主要是从价值的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经营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保证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不同之处在于,会计核算主要是从资金角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实现全面有效管理。但是从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开展来看,二者虽然有一定区别,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在企事业单位中存在一定的交叉。为此,从促进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角度出发,我们应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区别 联系

一、前言

对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而言,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人都会将二者混为一谈。但是从二者的定义和实际工作的侧重点来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从定义来看,财务管理侧重于从价值角度进行管理,而会计核算侧重于从资金角度的核算与管理。所以,二者在侧重点方面存在不同。但是出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工作实际,二者在管理过程中又存在着交叉和联系,只有做好这两方面工作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需要。为此,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

通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进行深入了解后发现,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定义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财务管理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三个方面。

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出了对价值的尊重,在财务管理的内容中主要体现了对价值的管理。其内容虽然分为资金管理、成本管理和利润管理,但是其侧重点在于对价值的管理。所以,财务管理归根到底是价值管理,与价值有着紧密的联系,对财务管理的研究也应该从价值管理入手,保证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全面的反映和监督,以加强经济管理的一种专门工作。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会计核算更多的体现出货币和资金的衡量,会计核算工作的主体是对货币和资金进行全面有效管理,以此来满足会计工作需要。所以,对于会计核算而言,货币是主要的量度手段,会计核算工作在推进的同时,也是对货币进行量度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对会计核算的本质有所了解。

三、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区别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都是以价值运动为对象,但是财务活动抽象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财务管理也即是协调企业内外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活动。

而会计具有两个最基本的职能,反映与监督。会计所反映的是价值,是价值的量,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会计监督的是价值的量,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管理以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

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来看,二者具有明显的区别。首先,财务管理突出了价值运动和价值管理,在整个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采取的管理原则和管理规律,也是以价值管理为主。其次,财务管理相对宏观一些,主要管理对象是若干管理过程,不具体。

从会计的职能来看,会计具有反映和监督这两项职能,会计核算主要是对具体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监督,并达到提高资金管理效果的目的。基于这一认识,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资金管理是主要内容,对资金的反映和监督成为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原则。所以,会计核算更侧重于对资金的管控,管理对象比较明确,与财务管理存在一定的区别。

四、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联系

虽然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二者同属财务范畴,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必然的联系,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实际开展来看,二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管理必须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在财务管理中,要想取得实效,就要以会计核算为主要手段,积极利用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和内外部信息,丰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财务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财务管理过程需要以会计核算为基础。

2.财务管理必须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反映,运用必要的经济手段,通过调节资金比例取得最佳管理效果。财务管理除了需要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以外,还要根据会计核算的记录来作为调节资金的依据,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的效果与会计核算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财务管理的实行与会计核算具有必然联系。

3.会计核算必须以财务管理的规定和要求为依据进行,管好、用好资金。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要想取得预期效果,就要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执行,保证会计核算能够实现资金管理的积极效果。由此可见,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也存在紧密联系。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过程中,只有对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保证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取得积极效果。为此,我们应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定义和实际应用出发,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魏迎春.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经界(学术版).2011.01.

[2]殷丽娜.Excel在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企业家天地.2010.04.

[3]李恩柱.安全会计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

[4]鞠秋云.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核算研究.东北财经大学.2011.

第5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会计核算 问题及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建筑施工前期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投入使用阶段中都会用到会计核算,会计核算就是把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阶段各方面的数据和资金进行整理总结,为施工过程的每一步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必须要以事实为基准,准确全面的记录数据,进行核算,各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通过数据及施工生产过程的信息和资金进行合理分配。

一、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主要内容

建筑施工企业是指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和拆除等有关活动的企业。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是对建筑施工企业过程进行记录,保证记录数据的准确与真实,及时更新,为企业日后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是施工费用、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工程施工的利益、往来款项、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费用及其他费用在内的施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的过程中,根据施工工程的完成年限不同、税款不同、建筑面积不同等几种核算方法,包括总体成本核算,就是建筑施工从开始到结束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包括跨年施工等。还有当年成本核算,也就是无论到年末,施工进度到什么程度,都对当前完成的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核算,还有根据预算进行核算,先按照当年完成进行核算,再到施工完成后进行差额填补,对于年终利润和合同的税款等进行核算。

二、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必须对本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整理和记录,保证数据可以作为企业以后发展和总结的依据。但是在企业的会计核算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会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不重视

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和各部门没有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在企业发展的时候只是为了经营盈利而忽略了企业内部的会计核算工作,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做做形式而已,没有形成一套完成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责任分配制度,对于企业资金的往来,施工费用记录只是为了做样子和偶尔的参考,没有重视成本管理,而且由于企业的不重视,也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的各部门没有和谐统一,合力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施工部门的数据往往和财务部门掌握的数据不同,这就造成了财务部门的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准确的反映企业现状,促进企业的发展。

2、建筑施工企业中会计核算的数据记录不详细

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不详细,很对记录都只是敷衍了事,没有对施工过程中的生产成本、设备消耗、人工费用、工程利益、往来款项等方面的数据细致记录,就不能保证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完成企业的正常运转。在企业施工过程中,施工过程复杂、人员众多、工序繁琐,而且每方面的数据类型都不同,对数据的记录不够详细准确,怎么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企业利益进行计算和管理,而且在混乱的数据中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3、建筑施工企业中会计核算信息反映不及时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不能将核算的信息及时准确的反应更新,我们多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施工过程中的数据准确及时的反应出来,作为日后企业总结的依据,这就要求我们对数据的整理要及时准确,否则就失去了会计核算的应有价值。施工过程中由于中多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变化,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就会对企业的判断和分析造成影响,不及时更新数据,会降低企业的竞争力,被市场竞争淘汰。

4、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所占的企业比重越来越大,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有滥竽充数的人员存在,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也整体不高,有的会计核算人员不了解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对于会计信息的记录不准确不真实,造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对企业最后核算时造成困扰;有的会计核算人员甚至都没有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不能对会计核算工作正确理解,对基本原则和会计核算方法都一知半解;有的会计核算人员的从业素质不高,只有专业的知识水平,没有从业素质,听从部分领导的言论而做假账,没有职业道德,而且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知识过硬,做假账更严密,会造成国家和企业的损失。

三、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措施

面对在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各企业应加强重视程度,对会计核算中的数据记录要详细准确及时更新,并着重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素质,让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解决问题,促进企业的发展。

1、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视程度

建筑施工企业要对会计核算工作正确认识,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实质,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做好管理工作,合理制定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明确各部门和管理人员的职责,杜绝领导指示财会人员做假账谋取私利的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做好对接工作,确保施工数据能第一时间准确及时的送到财务部门手中,让财务部门做好数据整理工作,保证数据能够在日后应用,让各部门有效沟通,保证数据信息的交流反馈工作正常进行。对于企业的内部环境也要积极营造,从企业的宏观调控角度给会计核算部门以支持。

2、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的数据记录要详尽及时

在建筑施工企业施工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方面的数据,例如材料的混合比例、采购经费、使用情况、剩余成本等方面问题,因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环节众多,所需要的材料、人力、物理等方面多种多样,所要记录的数据也错综复杂,在记录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相似项目、相似数据需要记录,以便日后使用,因此,财会人员在记录数据时要保证数据能够准确详尽的反映施工过程。而且根据施工时间不同、人员变化、地点变化、材料的更换等方面不断改变,因此数据也需要及时更新,保证每一份数据都能根据各自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及时反映施工过程现状,为企业日后的整理分析提供依据,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3、全面提高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质

财会人员是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完成人员,财会人员的素质也决定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高效进行。企业对财会人员的选取要做好把关工作,坚决不能让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财会工作,杜绝人情职位的出现,对于在职的财会人员要着重提高财会人员的从业素质,凭借自己的职业良心做事,不能为了暂时的利益而做假账蒙混过关,其次,要培训和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正确理解国家相关政策,对于数据的整理记录工作要按照企业的会计核算要求准确进行,为企业提供适合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发展的专业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意义重大,如果不能得到重视,解决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对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水平有所影响。因此,我们要针对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解决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芳.浅谈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常见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8)121.

[2]左方圆.论会计核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5),88- 89.

[3]乔恒鑫.对当前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分析[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9),5.

第6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预算会计核算;核算原则;核算理念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经济制度也随之完善,企业在面临严峻挑战的同时必须要找到新的发展契机。因此财务会计核算便得到了企业和相关学者的关注。由于部分企业发展的较快,其财务会计工作跟不上企业的步伐,导致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企业管理者应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其财务会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摒弃其原来的传统制度,积极吸取新知识,使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预算会计核算原则

(一)预算会计特点

1.广泛性

预算会计是反映企业执行情况的预算,可以反映物质生产部门也可以反映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资金分配情况;其还可以反映有关于行政工作的建设性和非生产性资金的使用与分配情况。总的来说,预算会计具有广泛性的特点。

2.局部性

预算会计主要是对经济、财政过程的宏观分析,来检查和考核其预算的执行情况,其在给企业进行预算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需要国家对此进行拨款,因此,行政单位的财务会计的核算仅仅是通过单位的预算、资金的监督来反映其经济效益,而不需要计算其盈利和亏损。足以见得其预算会计在盈亏计算上的局部性[1]。

3.统一性

国家的预算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水平,规范了政府的前进方向。作为监督和核算国家预算执行的预算会计,其体系必须与国家的发展相适应,进而形成了一个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核算体系。使其在以后的核算工作中,达到了统一性的目的。

(二)预算会计核算需要遵循的原则

预算会计核算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遵循真实性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的经济支出为依据,照实反映企业的收支情况;第二,遵循适应性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符合企业预算的要求,适应国家对财务管理的要求;第三,遵循可比性的原则,预算会计核算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2]。

(三)预算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部分企业在预算会计账中,存在大量的暂付款,这些款项均有着时间跨度长、金额巨大的特点。造成这一重大问题的主要原因便是,企业隐瞒其真实收入和支出。为避免其事故再一次的发生,国家应定期对企业进行财务检查,并严惩有不良挂账的企业。

二、企业会计核算原则

(一)企业会计需要遵循的原则

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便是财务会计核算原则,其对工作员工有着约束性的作用,同时也是落实其工作的首要依据。企业会计需要遵循原则的基本内容如下:第一,熟知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了解会计核算计量。财务会计核算要素和计量不仅要满足收益性和资本性的发展趋势,还应满足其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的要求;第二,有效准确使用核算信息质量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要求相关工作者在处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事务时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上,遵循连贯性、可比性、明晰性等基本要求,以保证在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中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第三,修订财会核算惯例,在修订惯例时应有着谨慎的态度,并且对于所遇到的问题有着足够重视,确保修订的核算条例有着可行性的原则[3]。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岗位设置的不合理,致使其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大部分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其岗位没有明确的工作内容,促使其工作员工向着待遇较好的企业流动,使企业存在着人才流失的现象。一些企业为图省事,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违规行为,例如:账目不清、不良挂账等,这些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副作用,也将因此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三)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企业应改变其原来的管理模式,多关注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避免人才流失的现象。面对企业的违规违纪行为,国家应对其进行全方面的检查,严惩账目不清、不良挂账等违纪行为的企业,使其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中减少此类违纪行为。

三、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核算原则的比较研究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核算之间既有着相同点又存在着不同之处,二者之间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差异。

(一)主体微观性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是针对每一个企业,以企业为主体,其核算的主要内容只能是企业内所产生的经济收入与支出,以本企业为核心,其不是自己对本企业进行核算,而是对方对本企业的核算内容;而预算会计则是以国家的预算为核心,进而组织核算,其不仅要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上缴情况还要核算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收入和支出情况。

(二)过程复杂性不同

生产、供应、销售这三个过程是企业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必须要涉及到的过程,而且收付对于其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核算过程较复杂;而在预算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仅仅涉及收入和支出,没有涉及到销售和生产,因此其核算的过程较企业预算而言相对简单。

(三)目的盈利性不同

通过核算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使企业使用最少的人力资金,取得最大化的效益;而预算会计最主要的目的是预算的执行情况,其目的不在于营利。

四、结论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虽然有很多的共同点,但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两者的个性原则是相对的,各有各的优点所在。本文主要阐述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特点,分析了两者在实际企业生产中存在问题,进而对两者不同之处进行叙述。

参考文献:

[1]张琦,张娟,程晓佳.我国政府预算会计系统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1,11(01):24-30-95.

[2]李建伟.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规范化研究[J].会计师,2013,12(05):18-19.

第7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军队会计 影响 对策

所谓知识经济,简言之,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与创新优先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特征。它是相对于农业、工业等经济的一种经济形态。其主要特征是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基础,以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条件,以人力资源和知识资本为首要的生产要素等,知识将在社会生产和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主体作用,并为社会创造出巨大的财富。知识经济的形成是一个过程,必须以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作为基础,高新科学技术及其信息处理技术是知识经济运行的必然条件,人的潜能的发掘和合理地使用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决策性因素之一,人们观念的更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前提,教育投入加大,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研开发经费占了国内生产总值相当高的比重,信息产业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且对其投资的比重不断加大。因此,以知识经济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产出率的比重日益增大。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军队会计环境

会计伴随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产生而产生,并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历史中的任何一次变革都会引发会计的变革。会计作为生产力发展的“亲生子”,自然与经济、科技的发展有着不可割断的“血缘”。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之际,知识可以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独立的要素参与价值的创造,也可以作为资本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因此,其对于会计的影响电是深远的。例如: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网络化的趋势更加明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将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专业人才,并且要具有相当的对日新月异高科技知识的把握和不断创新能力,还要能熟练掌握所有会计信息产生、处理、生成的高科技工具;会计的职能将向管理方向倾斜;会计的行业领域将不断拓展;会计的分工将更加专业化、细致化;会计工作将更加标准化等等。作为我国会计系统组成之一的军队会计,它随着中国人民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经济和军事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军队会计总是要以军事性为主要属性不断地适应、服务整个军队的发展的需要。当然,军队会计学作为会计学的一个分支,也必须与一定社会形态下的会计学的发展相适应、相协调。也即体现出其社会属性的一个方面。无论是军事性还是社会性,都可以归结为外部环境对军队会计影响的结果。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的全球化、数字化、网络化、无形化特征使军队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为了与环境相适应,必须从原有的会计环境中蜕变出来,构建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军队会计模式。

二、知识经济对军队会计核算的要求

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运用,将促进军队会计核算向多方面、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并对军队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军队会计核算集中化。随着信息化在军队建设中的普遍运用,使得全军在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发生着紧密的联系,相应需要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它要求会计核算的制度要集中统一制定、分级管理,对经济活动的核算,要集中全面决算、分级辅助核算。

2、军队会计核算信息化。军队会计核算是一个开放型的信息系统。会计核算的内容是开放的,提供会计信息是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是开放的。会计核算过程是信息的输入、加工、整理、传递、贮存和输出的过程;通过信息发生着各个方面的联系,通过网络生成和传递各种会计信息。因此,要求会计核算生成和提供的会计信息是真实的、全面的、有用的和及时的。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是提供的信息能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经济活动,不弄虚作假;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就是提供的信息能全面反映军队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就是提供的信息能为领导进行财经决策和资产评估判断作为可靠的依据;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就是提供的信息能按照时间的要求及时提出。

3、军队会计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内容的扩大、复杂和多方面,需要核算规范化。会计核算规范化,是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为进行会计核算而采用具有标准性、统一性和一致性要求的手段、措施和途径。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标准性,会计核算按确定的准则或依据、程序、格式、要求等进行;统一性,会计核算按有关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一致性,会计核算按已有的规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实施应是相同的。应该说明,会计核算规范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对会计核算的规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可以作相应的调整,或修改或充实,使其更符合规范的要求。

4、军队会计核算法制化。《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依法治国当然包括依法治理会计工作,会计核算要法制化。会计核算法制化是指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核算工作法制化的“依法”,不仅要依据会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依据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中有关会计的规定来进行会计核算工作,还包括依据会计法规制定的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本单位依据法律规定做出的决定、指示等。

三、知识经济对军队会计核算产生的影响

1、对军队会计基本职能的影响。军队会计职能就是军队会计固有的功能。它可分为基本职能和其他职能。军队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军队会计自身固有的贯穿于军队会计产生和发展始终的功能。核算和监督是现行军队会计的基本职能。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计算机等新技术会在经济活动中大量地应用,同样也必将会融入到会计的核算和监督中来,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面对日益增长的信息处理量和对会计信息质量和时效性的要求,这些新技术也必将引入到军队会计工作中来,军队会计工作向电算化、网络化发展的步伐必将加快。因此,军队会计的事后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将转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的全过程的管理和控制的职能转变。

2、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在传统会计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是相对高于无形资产的,因而由有形资产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成本因其客观、可验证、易取得的特性在传统会计中长期处于“一统天下”的局面。但在知识经济社会,由于无形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上升,所以这就对由有形资产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产生挑战,如按历史成本计价,往往会低估无形资产的实际经济价值。如果对知识资本按历史成本计价,可能只是几本书的价格,或是委托培养费以及其他为取得知识而花费的实际支出,这极大地歪曲了知识资本的价值。实际上,许多无形资产是很难准确定其历史成本的。故而,单纯根据历史成本原则来计价,将有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而

历史成本计价原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3、对军队会计报表内容的影响。会计报表是以会计账簿资料为主要依据,以表格为主要形式,通过一系列价值指标体系,反映会计主体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各项经费收支情况的数字报告文件。从定义中可以看出,现行会计报表所主要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军队资产、物资等财务资源和经费收支的情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是经济的基础,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信息将成为军队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因此,军队会计报表的内容不仅要满足使用者对军队资产、物资等财务资源和经费收支的情况的了解,也要满足他们对知识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了解。不仅表内披露,也需要表外的说明。

4、对资产内涵的影响。在军队会计中,资产是指单位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经济资源”是资产概念的核心。这里所说的经济资源是源于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是指物资资源和财力资源,所说的资产主要是指有形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源是经济资源的主要形式。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两部分所组成,人力资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知识通过人的积累、运用、创新而发挥作用。当人力资源能够被军队所拥有和控制便形成了军队人力资产。因此传统的资产的概念应赋予新的含义,资产范围将扩展。军队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应该纳入军队会计资产类科目的范围。

四、军队会计核算改革的基本途径

1、构建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军队会计新模式。现有的军队会计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合知识经济时展的要求。知识经济对军队会计的影响不仅仅是某个方面或是某个问题,而是从会计观念、会计职能、会计原则、会计规范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其格格不入的倾向。因此,军队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赋予新的涵义。军队会计也只有在经历过彻底的、脱胎换骨的革命后,才能适应知识经济这一新型经济环境,才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更好地为军队的发展做出贡献。

2、尽快将军队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纳入军队会计核算内容。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的根本,也是财富的源泉。在军事领域,可以说军队人力资源是形成军队战斗力的第一要素。这必将对军队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上提出新的要求。进一步说将军队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纳入军队会计核算内容的要求更为迫切。然而在我国军事人力资源会计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许多问题还都是一片空白,有些基础问题还在许多争议之中。即使有些研究成果,也只是一个范式,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理论体系,更不用说应用于实践了。因此,应加快对军事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步伐,尽快将军队人力资源会计纳入军队会计核算内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军队发展的要求。

3、加强军队会计电算化建设,努力实现军队会计网络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信息处理量之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之高、对军队会计信息时效性要求之强都是前所未有的。这也必将对军队会计电算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2006年一月“军财工程”的一期工程在全军的广泛使用,标志着军队会计电算化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完善军队会计电算化建设,以适应知识经济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电算化是军队会计发展的基础,网络化则是军队会计发展的趋势。网络会计是解决会计信息时效性的最佳途径,也使财务管理由静态向动态管理跨越。

4、完善军队会计报告内容体系。按照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军对的会计报告内容体系可以参考美国政府的财务报告,按照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建立详细程度不同的“金字塔”式(pyra-mid)的财务报告结构,主要内容包括:浓缩的、总括的财务报表,通用的财务报表,按照不同类型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单个资金及账户组报表这四个层次,并且每个层次的会计报表都附有会计报表附注,并可以单独对外报送。其披露的信息应该包括:~是全方位披露军事部门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财务活动信息。包括:单位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和预算收支情况。应以预算收支情况为主要内容。在反映财务状况的报告中不仅要包括传统的报表内容,还应包括知识资本、无形资产、军事人力资产等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内容。二是反映军事部门的成本费用。可以借鉴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4号准则公告推荐的“公共部门净成本表”。这张报表反映了各政府公共部门财政年度的总支出、提供公共服务依法取得的总收入、需要由公共预算拨款的数额等情况。三是反映军事部门取得的业绩。虽然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军事部门的业绩,但考虑到军事活动的复杂性,一些绩效是不能量化反映的。我们可以借鉴美国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4号准则公告的做法,要求政府财务报告提供管理讨论与分析等内容,用特定的议题、图形、图表、和表格等形式,对涉及财务、非财务的事项及相关的业绩加以描述。

[参考文献]

[1]巴曙松:中国金融市场大变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

1.1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存在问题

很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都没能将会计信息完全反映在会计报表中,在经济活动发生时,相关责任人未能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这直接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会计核算涉及很多会计信息,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但实际上,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都缺乏完善的专业素质,对核算方法的选择存在问题,导致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存在很大的问题。

1.2主体界限不清

在很多的私人小企业中,主体界限不清是较为常见的问题。由于很多私人小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运营管理模式,导致很多企业的产权和个人财产并没有划分清楚,一些企业老板既当会计又兼任出纳,这样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常常出现主体界限不清的情况,造成财务处理存在很大的难度。

1.3企业事前、事中核算存在问题

很多企业的会计核算多是将工作重心集中在事后核算,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常会进行再次确认,但对于企业的事前、事中核算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核算过程中并没有规范化,导致企业在事前核算与事中核算中就埋下了隐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会计的事后核算。

1.4企业核算制度存在问题

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是依靠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准则进行的,但是很多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都没能严格按照相关的法规制度进行,比如一些会计人员将一些间接费用直接纳入成本核算,而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这就会对后续的会计核算造成影响。之所以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是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缺乏造成的。当前很多企业都缺乏会计核算监督机制,都只有年度例行审计和日常的报表,一些企业甚至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这样很容易造成成本核算与实际情况出现出入。一些企业即便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机构职能也已经老化,并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财务人员也就未能受到很好的监督。

1.5会计机构设置不全

当前很多企业在会计机构设置上都存在层次不清晰的问题,有的企业甚至根本不会设置会计机构,这样严重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进行。很多企业都设有专职或者兼职的会计人员,其中兼职会计人员占有较大比重,然而兼职会计人员由于职称普遍较低,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很难达到规范化要求。一些企业虽然可以雇佣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受客观因素影响,一些优秀的会计人员并不会选择加入中小企业,这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人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知识老化现象严重,不能适应现代会计核算的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这样才可以保持企业会计核算始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优化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

2.1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严格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进一步规范相关法律法规,企业的财务部门也需要将工作重点集中在构建具有较强实用性、科学性的会计核算法规体系,完善与之配套的措施。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需要理顺相关法规监督的关系,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促使会计核算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企业也需要加大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管力度,对财务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活动,进一步强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法纪意识。通过规范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就做到依法查处、及时整改,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移交司法部门,营造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杜绝违纪行为的出现。

2.2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多部门的共同配合,因此,为了改进企业的会计核算,企业需要建立部门联动的会计核算制度,促使财务部门能够加强与业务部门、辅助部门的沟通联系,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下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在对项目进度进行测算时,除了按照已有的方法进行分析外,还可以与项目负责人沟通,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会计核算,这样既可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也可以保证信息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水平需要建立在建章立制的基础上,然而就目前的企业会计核算情况来看,很多企业都存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低的情况,这直接影响了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需要尽可能地选拔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只有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才可以确保相关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下去。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还需要加强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以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规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并采取考核制度,对会计人员定期考核,这样便可以督促财务人员快速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会计核算操作的要点,促使会计人员操作的规范化。

2.4健全成本核算制度

成本核算是会计核算中的重要组成,因此,优化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建立在健全成本核算制度的基础上。成本核算制度是以成本核算为对象,着力于成本核算方法和程序以及成本分析等的核算制度。通过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企业能够较为清晰地明确成本核算的内容,明确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和组织程序。成本核算制度的健全完善有利于企业在工作过程中落实法律法规,对企业的财务预测也具有积极意义。在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后,企业财务会计活动就能够呈现出规律性,企业便可以进一步改进财务会计工作。

2.5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

第9篇

关键词: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新医改的进行,我国医院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正在快速展开,这样势必导致医院的会计核算环境发生变化。在改革的过程中,原来的会计核算制度逐渐暴露出许多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原来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就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就会暴露出种种缺陷。因此认真分析医院的会计核算问题,认真寻找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也叫会计反映,它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合理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二、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的主要内容

2010年12月31日财政部、卫生部联合了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并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新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是在企业财务会计改革和西方先进国家的财务管理制度上发展而来的,它主要包含下面的内容:

(一)医院会计的要素

和其它事业单位会计的要素一样,医院会计的要素也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大部分。其平衡公式是:资产=负债+净资产。这种分类方法比将会计科目分成资金占用、资金来源更科学更明确,也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医院的经济活动。

(二)医院的收支管理

医院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它收入。在支出上,医院的支出包括财政支出、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和其它支出。从医院单位的性质上来讲,医院的收入和支出都属于事业性的收入和支出。

(三)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的会计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是指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收到或付出,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

三、医院会计核算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的收入和负债之间的核算相互混淆

收入和负债都可以表示资金的来源。医院的收入是指医院在日常的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医院权益增加的、和医院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而医院的负债是指医院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收入和负债虽然都属于资金的来源,但是收入不需要偿还,而负债需要偿还。由于收入和负债存在着上述关系,因此在很多医院内部将收入与负债核算相混淆。

例如:在2010-2011年度期间,某医院收取继续教育培训费53万元,并将这项费用计入“其它应付款”当中。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会计核算就混淆了收入与负债之间的界限,从而导致错误的会计信息,最终出现收入的减少。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借:银行存款(现金)53万元;贷:医疗收入53万元。

(二)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

医院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应当相等。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医院的固定资产增加时,固定基金也要相应增加,两者的账面余额也应该相应增加相同的数目,但是,在医院的融资租赁固定资产业务中却存在着两者的账面余额不相等、不同时增加的情况。

例如:某医院于2011年6月融资租入设备一台,按照协议规定设备价值40000元,租金每年10000元,按照4年平均方式支付,当付清最后一年的租金后,该医院可以按照5000的优惠价格购买该设备。2011年7月,医院办起了所有相关手续后,在会计核算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45000元。

很显然,这个例子当中医院租赁设备的同时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45000元的做法是错误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根本没有考虑到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不同步的问题。正确的会计核算应该是通过“其它应付款”来进行过渡。

四、医院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加强组织管理,规范会计核算行为

在医院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医院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制度,建立总会计师负责制,逐层落实,责任到人。在会计行为上,要严格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规定的标准进行会计核算,对于违规进行会计核算的,或者因违规进行会计核算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严肃处理,追究个人的责任。

(二)加强对医院财会人员的培训

财会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是医院财务管理的保障,也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医院一定要加大财会人员的培训,在制度和资金上向财会人员的培训上倾斜,鼓励财会人员积极参加上级管理部门组织的财务人员培训,鼓励财会人员通过自学、集体学习、业务交流等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素质。

(三)医院要大力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加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也是保证医院会计核算正确进行保证。医院要定期组织财会人员进行政治学习,加强财会人员的政治思想修养和理论修养。同时医院还要加强反面教育,通过具体事例教育财会人员,使财会人员自觉遵守财会纪律、财会规章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批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财务人员,才能保证医院的会计核算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医院的会计核算会遇到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随着时代的变革对医院的会计核算制度进行改革,加大对财会人员的管理,才能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褚迪.医院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经济技术技术协作信息.2008.35

第10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会计核算;协调

一、引言

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在资金运用的规范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提升。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多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同预算间还是存在着脱节的问题。为了能够使两者在单位运行中具有着更为协调的特点,就需要做好问题的把握与解决。

二、存在的问题

1.部门预算问题

预算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开展中主要体现有以下问题:第一,预算编制粗糙。对于预算编制这项工作来说,具有着编制时间晚以及编制工作量较大等特点,并因此使很多人员由于工作时间较为仓促而不能够保障编制质量;第二,结果同实际不吻合。当预算编制工作没有精细完成时,在后续工作开展中就很可能出现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在很多单位中,其仅仅是为了编制而编制,编制结果同实际情况是否符合却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与校对;第三,内部监督不到位。在部分事业单位中,很多财务会计人员并非财会相关专业出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就使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出现了效率低、质量差的情况。

2.会计核算问题

在新事业单位制度中,虽然已经对会计处理以及会计科目等内容进行了增设,但在预算核算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第一,核算方法模糊。在部门预算会计科目事业支出中,下设明细科目为项目支出以及基本支出这两个二级科目,而对于这两个科目来说,却并没有给出清晰的举例以及界定;第二,项目支出会计核算规定同我国新制度存在不协调情况。在我国新制度中,指明了拨出经费以及经费支出需要转入到项目支出中进行核算,而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却经常将其在专项支出中处理;第三,合计核算约束力薄弱。在很多事业单位中,其内部财务建设无论是会计核算配套体系还是制度建设都同会计核算工作存在着较为滞后的情况,制度内容在核算科目设计方面具有着较为简单的特点,进而使单位在开展复杂资金管理时同会计核算工作出现了脱节情况。

3.会计核算同部门预算改革不协调

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开展中,会计核算同部门预算改革这两者间应当为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关系,而在部分事业单位中,两者却出现了不协调的情况:第一,在预算改革中,主要内容是针对单位预算编制的改革,即要求事业单位的资金运用情况能够全面的反映。对此,会计核算工作也需要在实际资金运用情况的基础上对预算进行监督与核算。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却并没有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处理,而是在新制度要求下进行会计科目核算;第二,会计核算同零基预算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所谓零基预算,就是从零开始对不同类别支出进行核算的一种方式,在该项工作开展中,要求会计核算能够对其对较为全面的收支信息进行编制,但从目前角度来说,却很难对该项要求进行满足。

三、问题解决对策

1.预算改革问题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预算编制这项工作引起充分的重视,即从预算编制的前、中、后全过程对编制要求进行认真的执行。同时,也需要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对其他单位积极、有效的做法以及长处进行积极的借鉴,努力形成会计核算同科学预算体系良好结合的预算机制,在此基础上将不同用途的财政资金统一集成到该体系中。此外,在对预算编制表完成之后,需要充分联系本单位实际对编制表的编制情况进行校正与测算,使其具有更好的实用性以及合理性;最后,人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在财务部门人员的任用上,要选择会计相关专业、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对于现有人员,也需要定期对其做好培训以及技术水平的考核,在对其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的同时通过奖惩制度的建立提升其工作积极性,保证人员素质能够良好满足该项工作的要求。

2.会计核算问题

目前,很多单位会计制度同预算改革工作正处于磨合阶段,在该阶段,就更需要做好会计核算问题的解决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对新会计制度内容以及要求进行认真的研究与学习,尤其是会计基础全责发生制以及部门预算引入内容,更是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按照新会计制度相关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本单位部门预算的核算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位实际以及工作开展的情况对现有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单位之外,需要同相关会计主管部门进行积极沟通,将会计核算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专业部门进行反映,保证能够获得充足的修改时机;在单位之内,则需要加大不同部门的资金核算力度,通过财政监管机制以及内部制度的完善更好的进行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以及资金管理。

3.会计核算同预算改革的不协调问题

事业单位预算改革工作的开展,同会计核算工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对此,就需要单位部门预算以及会计核算这两项工作能够积极结合,对现有会计核算的强度以及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度进行适当的加大,通过责任考核制度的监理保证单位部门预算的每一步都具有会计核算工作的跟随。同时,在单位内部也需要对部门预算会计报表进行科学的制定,包括会计核算信息表、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表,并对这两表建立的同时对两者间的协调情况进行分析,而在情况允许下,也可以将该情况分析结果附注在会计报告中,更进一步提升两者间信息的协调性以及透明度。在该种情况下,单位则能够以更为严格、积极的方式对相关预算要求进行执行,且财务监督部门也能够更好的开展跟踪监督工作。此外,单位在内部也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奖惩机制,在对单位财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行调动的同时从人力资源角度实现会计核算同部门预算的协调。

四、结束语

第11篇

我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企业是构成经济结构的重要单位,企业担负着国计民生物资的生产和经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运行的整体形势。在企业生产与经营过程中,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是企业保持稳步发展的必要途径。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就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企业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会计核算与监督的主要内容

会计核算主要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过程,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准确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提供需要的会计信息,更好的指挥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核算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并且通过实物量度和劳动量度辅以计算。第二,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兼顾全面性和综合性特点。第三,会计核算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会计监督是专业的会计机构和人员按照法律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以及有效性的监督活动。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企业内部会计监督的一部分。会计监督既是内部监督也是外部监督,会计工作人员根据《会计法》的规定,行使会计监督的职能,对企业的经济事务进行监督和督促,保证企业能够在合法和合理的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的监督职权是由法律赋予的,会计人员行使监督职能受法律保护。在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与监督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从目前会计核算与监督的实施来看,除了上述两项内容之外,会计核算与监督在职能方面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和监督其重点内容在于对会计管理过程进行认真核对和监督,最大程度的保证会计管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使会计管理能够在准确性和整体性上满足实际需要。

(2)会计核算和监督的重点在于核算和监督,主要实现了对财务管理过程的二次核对,并对会计管理结果进行监督,确保财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使整个会计管理过程都能受到有效监督,保证财务管理取得实效。

(3)会计核算和监督使整个会计管理过程能够满足实效性和透明性要求,实现了对整个会计管理过程的核对和监督,对会计管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管理过程的重要内容,积极履行会计核算和监督职能,是保证会计管理过程取得实效的关键,对提高会计管理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

(二)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性

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与市场经济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的供需关系由市场变化决定,企业在市场调节的作用下,可以拥有很多机会,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与监督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必需的面对的工作。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够利用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分析明确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状态。会计核算工作是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参考依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再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真实的判断,能够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项目做以评估。核算是计算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形成报告的过程,形成报告就是为了能够给企业的决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让企业决策者在处理企业事务和确立发展方向的时候,有完整的参考依据。而会计监督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具有决定作用。会计监督能够从大方向保证企业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国计民生的物资为主要项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否保持在合法与合理的范围,通过会计监督就能够准确定位。从会计核算与监督来看,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实行会计核算与监督之后,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得到了全面提高,实现了对会计管理的全面监督,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都在监督与管理之下。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透明度。

(2)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性。对于企业生产经营而言,会计核算与监督既能提高会计管理的整体质量,同时也能满足会计管理的实际需要,对会计管理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会计核算与监督对企业生产经营有效性有着重要作用。

(3)会计核算与监督关系企业生产经营的持续性。对于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是企业的长期行为,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开展会计核算与监督,不但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取得实效性,同时还要确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得到持续发展。

三、有效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方法和途径

(一)正确认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我国的多数企业过多重视企业经营利润的创收,我国企业经历了一个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阶段。重视经济效益就会忽略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就会陷入生产与经营粗放的管理阶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经营者越来越发展企业长期发展必须要坚持的原则。我国企业坚守的会计规范主要为《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而二者的执行更多的在于宣传,而没有从实际操作角度促进会计核算与监督的积极作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我国企业要想参与到更多的国际竞争中,就要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会计核算与监督能够从根本上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能够通过会计核算与监督保证企业能够在激烈的竞争能够有自己的发展特色。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过程中,要想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了解。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发挥过程中,要想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得到良好的推行,并保证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加强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了解,在充分了解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基础上,做好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运用。

(2)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有足够的认识。结合当前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实际,在会计管理过程中,对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有足够的认识,是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只有加强对二者的认识,才能推动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

(3)准确把握会计核算与监督原则。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实际,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只有把握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并取得实效。因此,准确把握会计核算与监督原则,是推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关键。

(二)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的机制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连续的活动,生产经营涉及的内容和项目较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不仅要定期进行,而且还需要建立长期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需要在会计程序、会计政策、账簿制度、内部凭证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定期盘点制度等方面进行细致合理的划分。核算与监督机制要有明确的规定,通过制度制约具体的操作行为。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要将日常监督与长期监督相结合,通过连续不断的监督检查,形成会计工作的长期效应,保障每项措施落实到位。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的重要性,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推进过程中,要想保证二者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构建会计核算与监督机制入手,以良好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得到全面推进:

(1)将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在一起。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建立过程中,只有将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结合在一起,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2)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在充分料及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制定具体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策略,并以此作为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机制的基础,才能保证工作机制的建立取得积极效果。

(3)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保证其实施效果。结合当前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实际,进一步健全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是畅通企业生产经营以及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效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对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体系进行健全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三)建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同样,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也要由专业的人员担任。我国现阶段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专业性标准还不是很高,个别企业的财务人员专业性不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是一项严肃性很高的工作,所有的会计信息都需要在专业的环境下进行审核。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需要拥有专业的人才和设备,在核算与监督过程中,保持适宜的节奏。只有专业性的机构才能够将会计核算工作做到实处。发挥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能够健全会计基础工作,规划会计工作的秩序,形成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在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是保证两项工作能够得到全面有效实施的关键。基于会计核算与监督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机构,是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设立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在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中,考虑到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只有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设立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才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2)对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在专业的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建立过程中,不但要明确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还要对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能够高效运转。

(3)赋予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足够的职权。鉴于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特殊性,在其工作中,应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赋予会计核算与监督部门足够的职权,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开展。

(四)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是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设计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环节的认定都需要大量材料的支撑。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就是要做到核算与监督工作保持完整性,在内部控制与外部约束上做到有计划、有步骤,财务信息的审查上,保证资料的全面性、合法性、真实性。为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真实的信息,依法进行核算与监督工作。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的发挥能够从根本上清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过精确的计算和分析,检查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企业能够在规范化的运营环境中发展壮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以及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实际职能,只有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进而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需求,达到提升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质量的目的。为此,做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统一协调,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把握这一原则,才能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取得实效,保证会计核算与监督工作的有效实施。

四、结语

第12篇

关键词:医院科室成本核算 用友财务软件 实现方法

中图分类号:F2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159-02

医院成本,是指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就是将医院成本按一定的科室进行归集和分配,用以监督和考核各项医疗活动,从而提高医院效益的一项核算、管理工作。它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各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管理水平的高低,其中,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正确性尤为重要。笔者所在的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积极利用用友财务软件的统计、辅助核算、报表函数等功能,并切实运用于医院科室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正确性。

一、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及用友财务软件的应用情况

1.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主要内容。我们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着手探索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以来,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逐步形成了科学、合理而又行之有效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制度体系。其主要内容为:(1)以医院建制科室或成本收益相对独立科室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个成本核算单元的直接成本费用;(2)根据各个成本核算单元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的不同,将成本核算单元归类为五种成本责任中心,即临床成本责任中心、医技成本责任中心、辅助成本责任中心、后勤成本责任中心、行政成本责任中心;(3)模拟市场运作,以医院内部价格结算方式分配辅助、后勤成本责任中心各科室成本;(4)按照谁受益谁分担的原则,以一定的权数(如各成本核算单位职工人数比重)分配行政成本责任中心各科室成本;(5)根据各成本核算单元成本费用归集、计算、分配的结果,针对不同的成本责任中心,结合各核算单元的收入、工作量等具体考核指标进行绩效分配、本量利分析等成本管理,并分析各科室不同时期及同一时期不同科室间考核结果的差异,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及时纠正医疗服务和管理活动中的偏差,充分发挥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管理作用,努力提高各科室及医院的经济效益。

可见,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础、重点工作在于各成本核算科室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各成本核算科室成本费用的准确计量是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的内在要求。

2.用友财务软件应用情况。根据业务需要,我们采用了用友网络财务软件(V8.11)“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UFO报表”应用方案。其中:(1)总账系统主要包括凭证处理、账簿管理、个人往来管理、部门管理、项目核算等功能,能够提供总、分类明细账及部门、项目等各类辅助明细账。(2)工资管理系统主要帮助进行职工的工资核算和发放,能够提供部门工资、人员类别工资等各种工资汇总表和分析表。(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为有效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固定资产登记、转移、增加、减少以及折旧计提、资产评估、资产盘盈盘亏等处理功能,及固定资产分布、使用等查询功能。(4)UFO具有强大的报表制作功能,主要包括文件管理、格式管理、数据处理、图形、打印、二次开发等功能。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UFO报表这四个功能模块既相互独立,分别有着较为丰富的具体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会计核算的需要,又能融会贯通地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满足经营管理上的整体需要,其关系如图所示。

可见,我院应用的财务核算软件能够提供分科室、分人员、分项目的支出报表,从而为各成本核算科室成本费用的准确计量,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用友财务软件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二、用友财务软件的具体实现方法

1.基本原则。

(1)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相一致原则。在经济学中,成本属于价值范畴,是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具有共同的核算对象,即以货币表现的医院经济活动,这就决定了两者核算的内容和结果都应该一致,也就是说,医院会计核算的支出的内容包括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的内容,只是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核算单元和核算内容较会计核算更为具体、明细;无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怎样归集、计算和分配,一定期间各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费用的总和都应等同于相同期间会计核算的支出总数。

(2)经济原则。经济即节约。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用是经济学一直在研究和需要解决的课题,经济管理的宗旨就是充分优化资源配置,以最低的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目的就是促进医院优质、高效、低耗,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本身也要消耗一定的成本费用,同样也要求成本的最低消耗。另外,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内容的一致性为会计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基于此,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中、人力上,我们并未设置专门的科室和人员单独负责核算、分析工作,而是由财务科及相应的会计人员承担该项职能,在处理会计核算业务的同时进行科室成本核算工作;财力、物力上,我们并未增加资金投入研究、开发专用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计算机管理软件,而是积极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充分发挥财务核算软件功能,并切实应用于科室成本核算成本费用的归集、计算与分配。

(3)高效原则。医院科室成本核算计算机应用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操作,提高数据信息的及时、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针对达到同一目的可采取多种方法的情况,我们在权衡比较中,力图选择最简单、最直接、最能减少工作量而又能最及时提供最准确的科室成本核算数据的方法。

(4)数据的计算机自动采集与手工录入相结合原则。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其作出正确决策的数据信息,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基于不同的决策目的而所需求的数据信息的形式也有所不同。财务核算软件是根据财务核算的要求设计的,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完全满足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对数据形式的要求。因此,我们在采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数据信息时,并不只是单纯依靠计算机的自动采集,还辅之以手工录入的方式。

2.具体实现方法。

(1)基础设置。一是用友财务核算软件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核算单元建立总账系统、工资、固定资产等各系统模块共用的基础部门档案。二是根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数据要求,设置总账系统中相应会计科目的辅助核算。

“固定资产”的一级明细科目设置部门辅助核算。《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四条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应建立健全三账一卡制度,即财会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财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根据这一制度,我们将固定资产系统模块交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并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核算单元设置部门档案,管理各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并向财务科提供各部门固定资产的原值、使用等情况;同时,为满足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各科室固定资产折旧的需要,在总账系统模块中,分别设置“固定资产”总账科目下“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

设置支出类会计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是用货币衡量的价值范畴,与会计核算的支出内容相一致。另外,会计核算的支出是通过记账凭证对原始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汇总而生成会计制度要求的各类数据信息,因而,在总账系统中设置支出类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在录入记账凭证的同时将各项支出归集到所属部门,产生的数据信息不仅能满足会计核算要求,同时也能满足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各科室成本费用的归集需求。

(2)运用UFO报表归集、计算、分配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各核算单元的成本费用。

业务、通用函数。用友财务软件(V8.11)的一项主要特征,就是划分各个业务子系统和唯一的系统管理,即划分客户端和服务端,形成简易的C/S结构。总账、工资、固定资产等业务子系统是业务数据的“入口”,UFO则是业务数据的“出口”。而数据本身,经过处理后被贮存在业务数据库中,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则依赖于取数工具,也称业务函数,数据一旦进入“出口”(UFO),就可通过通用函数及图表功能加工成适应不同要求的各类文档和图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工作中主要运用了以下业务及通用函数。

{1}业务函数。

总账函数。

期末额函数(QM),函数格式为:∷=(,,[],[],[],[],[])

发生额函数(FS),函数格式为:∷=(,,,[],[],[],[])

工资函数:部门工资函数(BMGZ),其格式为:∷=(,,,[],[],[],[],[])

其中∷=表示“即”或“是”;表示语法单位;[]表示可缺省。

{2}通用函数,是相对于业务函数而言的,主要包括:

同一表页不同单元格之间的简单四则运算,如D10=PTOTAL(D1∶D9), 即对所有表页,D10单元的值等于D1单元到D9单元的值的总和。

取本表他页数据函数,如D5∶D20=C5∶C20+SELECT(D5∶D20,年@=年AND 月@=月+1),即D5∶D20区域取本年累计数,其中SELECT为函数名,@表示当前表页,年、月为建立表页间关联关系而设置的“关健字”。

取他表数据函数,如E2=”B”->A2+”C”->D4 FOR月>6RELATION月WITH”B”->月,月WITH ”C”->月,即对于报表A中关键字“月”大于6的表页,E2单元的值取报表B中关健字“月”与报表A 相同的表页的A2单元的值加上报表C中关键字“月”与报表A相同的表页的D4单元的值,其中FOR表示筛远条件,RELATION WITH表示关联条件,“月”为关键字。

成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是设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成本费用报表项目。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内容就是会计核算的支出内容。医院业务支出的内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其他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债务利息支出和其他资本支出。其中,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项目数据来源于工资表,社会保障缴费及住房公积金等是按月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的,维修费中提取修购基金科目的数据是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的,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和其他资本支出中的其他项目数据来源于零星发生的日常业务,因此,为方便工作,减少重复、不必要的账务处理程序,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成本费用报表项目设置上,原则上按医院基本业务支出的明细科目设置。同时,将来源于工资表项目的科目合并为“工资”项目,将以工资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提取的项目合并为“社保经费”项目,增设“折旧”一项反映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分配数”项目反映各核算单元分配增加或减少的成本费用。二是设置“成本费用提取表”,其纵栏按核算单元设置,横栏按“工资、社保经费、固定资产(房屋和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其他固定资产)原值、折旧”项目设置。通过部门工资函数取各核算单位的工资数据,通过总账期末额函数取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值数据,通过单元格的四则运算计算各核算单位的社保经费及固定资产折旧,另外,在各报表项目下增设一栏“调整项”,用以手工录入需增加或减少的成本费用,从而增强报表的灵活性。三是设置“成本费用归集表”,其纵栏按核算单元设置,并反映合计数,横栏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报表项目设置,各报表项目除反映账务发生数外,增设一列“调整项”(可手工录入数据以调整因凭证录入而产生的误差),并反映账务发生数与调整项的合计数。通过取他表数据函数取“成本费用提取表”中工资、社保经费、折旧项目数据,通过总账发生额函数取其他报表项目数据,通过单元格四则运算计算合计数。四是设置“成本费用分配表”,其纵栏按报表项目设置,并增加“分配标准”一栏,同时反映合计数,其横栏按拟分配成本费用和接受分配的核算单元设置。通过取他表数据函数从“成本费用归集表”中提取拟分配成本费用的核算单元各报表项目的数据,通过单元格的四则运算计算各受益核算单元应分配的成本费用。五是设置“成本费用明细表”,每一核算单元设置一个报表名,其纵栏按医院科室成本核算成本费用报表项目设置,并反映合计数及分配数,横栏反映本月数和累计数。通过取他表数据函数从“成本费用归集表”和“成本费用分配表”中取各核算单元的相应成本费用项目的本月发生数和分配数,通过取本表他页数据函数计算累计数,通过单元格的四则运算计算合计数。

通过上述的步骤和方法,医院最终产出的是各核算单元的成本费用明细表,该种方法下,初始化报表后,每月的成本费用报表自动生成,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数据的一致;同时,该种方法简单、灵活、适用,还可应用于科室收入的归集、计算与分配,为医院科室经济核算、绩效分配等提供快速、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