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校化学实验室的特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由于人为疏忽、设备老化、安全教育宣传不到位、管理缺陷等原因,从而发生的安全事故,使人触目惊心。因此,各高校应根据本校自身的教学、科研需求及特点,探索与本校相适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模式。
二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高校化学实验室承载了教学及科研任务,是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进行的重要场所之一,因此实验室的建设和安全管理工作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工作。教育部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分别出台了《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的意见》(教备[1992]44号)等文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也于2013年出台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的文件。这些文件的出台,对实验室管理和安全工作做出一系列有章可循的规定。但随着我国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发展规模的扩大,各类新型实验技术、实验仪器设备、药品试剂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安全问题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仅仅依靠国家颁布的各种管理办法文件很难满足各个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个性化需求。所存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各类问题中,有以下几个共性的问题: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但在法律、法规或各种规章制度上仅依靠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1]等文件,很难有针对性的实现对各大高校的化学实验室进行有效管理,提出的文件要求也是总体指导性精神,很难落实到工作实处[2]。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分散
各大高校均有自己的办学特点及管理机构设置特点,不同学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方式不同,有些由设备管理处与教务处共同管理,有些则分散到保卫处、设备处及科研处共同管理,部分高校将安全管理划归到综合治理委员会或发展规划处等部门共同管理。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涉及水电、房屋、消防、设备、保安等多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分属不同职能部门,一旦发生安全事故问题,多个职能部门协调沟通、共同工作的情况下,很难迅速有效解决问题[3]。
(三)安全教育重视度不足
许多高校在教学科研过程开展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工作的宣传和系统讲授。虽然在实验室中悬挂有本实验室的安全须知,但并未在开课之前进行系统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也未针对实验安全方面开设专门的课程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专门学习,安全教育往往是走过场,不能达到实验室安全教育本应达到的效果。
(四)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不到位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为了提高自身综合排名,往往出现“重科研、轻安全”的情况,因此投入大量经费用于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等,但对于安全方面的专项经费则投入有限。有些实验室由一般教室改造,水电布局、防火防盗等设计存在安全隐患,如烟雾报警器、喷淋、排风系统不足或根本无法配备,同时有毒有害、具腐蚀性或易燃易爆试剂的放置间防盗系统不足,使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
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
针对以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各个高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求,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验室安全体系构
(一)制度建设
在任何工作开展前,制度的形成和建设都是核心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发展需求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考虑两个问题:①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各高校在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所指定的制度,需要考虑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同时针对化学类实验自身的特点,以及各个化学实验的不同内容,该制度还应具备特殊性和可操作性。针对不同实验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以及事故预案,每一流程均有指导性的操作意见,使制度落到实处;②制度针对突发事件的预案处理流程。一旦发生事故,除了进行紧急处理及善后工作,还需在制度中明确应急处理上报流程,使一切工作有章可循、流程清
(二)管理体制建设
制度建立是为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供了依据,但体系建立和完善才能将制度落实。高校化学类实验室管理一般由学校管理层、教务处、设备处等各系分层管理。其中各系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在各层领导下,由实验室主任及化学类实验室负责人主要执行安全管理工作,检查安全隐患,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责任落实到人,将“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授课教师同样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者,从而达到将安全管理工作层层负责,提高实验室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
(三)安全教育建设
针对学生,在大学第一个学期开设普适的实验安全教育课程,使每个学生均构建基础的实验安全意识。同时在开设的所有化学类课程开始前,均应根据本门课程实验的特点和危险性,提供专门的实验安全课程内容学习,使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实验特点,提升学生安全操作意识。针对教师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开设安全管理教育类课程以及风险应急处理等课程或专业培训,使授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从业务上熟练掌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及应急处理方法。
(四)硬件设施建设
化学类实验往往需要进行加热、各种化学试剂反应等,有许多试剂具有腐蚀性或有挥发性,因此化学类实验室必须配备通风橱、洗眼器、烟雾探测器、喷淋设备、消防设备等安全设施,用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同时,化学类实验的废弃物有许多直接废弃会污染环境或侵蚀管道,因此还需配备废液、废弃物回收设备,用以进行无害化处理。
四结语
高校化学类实验室是高校化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而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保障。近年来的安全事故从不同方面反映出化学类实验室的管理漏洞,表明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能有一丝松懈和马虎。通过制度构建、体制构建、安全教育、硬件设施贾强等方面的不断推进,努力提高化学类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整体水平,从而保障化学实验课程及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将安全事故发生概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令第28号[Z].2009-10-19.
关键词 高校化学实验室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分类
(1)火灾事故。该事故是实验室经常发生的事故,造成该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忘记关电源,致使仪器设备、电器等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供电线路或电器具老化,导致发热、短路打火,引起火灾;实验人员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等等。
(2)爆炸事故。该事故多发生在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实验人员工作中化学药品配置、使用不当,使得化学反应加剧造成爆炸;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等等。
(3)化学试剂腐蚀、灼伤事故。该事故多发生在有腐蚀性化学药品或强酸、强碱试剂的实验室。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做化学实验时,由于实验人员对实验操作流程不熟练或操作不当, 使腐蚀性化学药品或强酸、强碱试剂外溅造成眼睛或皮肤被损伤、灼伤。
(4)毒害事故。该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造成这类事故的原因:违反操作规程, 将食物带进有毒物的实验室, 造成误食中毒;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改道, 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 造成环境污染等等。
2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1)人为操作不当。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多是化学实验室的操作人员犯了极低级错误导致的,这些错误往往是在实验前由老师不断重申不要触犯的,但由于最初的培训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缺少实际体会,记忆不深,实验时不小心操作不当导致。
(2)环境差,设备老化。许多具有几十年办学历史的高校,他们有些老的理化实验室在消防安全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在建筑材料上没有应用耐高温和防火的材料,无报警系统,也无安全出口处,通风设施系统也不完善。有些老的理化实验室因增添了不少大功率的仪器设备和电气设备,致使电源和电线超负载运行,埋下了火灾的隐患。
(3)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缺少。目前,在我国高校化学实验室里,一线科研人员主要由硕士、博士、博士后和实验员组成,他们是各种化学实验的主要完成者,但他们的安全防护知识却往往局限于来自实验室管理者的简单传授和自身操作实践。他们往往对技术环节比较精通,但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应该承担的安全责任大多意识淡漠。
3高校化学实验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3.1建设安全规范的化学实验室
高校应该对化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工作高度重视,建设安全规范化的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应该从源头抓起,把安全建设标准纳入实验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加大对化学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在实验室新建、扩建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按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安放及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设施的规范完善问题。对于安全条件不完备的老化学实验室应该投入经费进行改造,为有需要的化学实验室加装煤气泄漏报警装置、洗眼器及喷淋装置,进行实验室通风系统及水、电、气线路的扩容和改造。
3.2健全管理机制, 加强监督检查
建立安全责任制并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责任落实。学校与学院(系、部), 学院(系、部)与实验室, 实验室与学生, 逐级签订安全责任书, 明确各级安全工作的岗位、范围、内容、标准、责任、处理原则及相应条款。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
开展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健全制度,调整岗位安排, 配备业务熟练、安全意识重、责任心强的管理工作人员。定期检查三防设施,灭火器是否在使用期限内,气压是否在正常值内,电源开关是否正常使用, 漏电保护器是否真正起到保护作用, 消防栓内是否有水,通水管是否漏水,安全出口灯断电后是否能正常启动等。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3.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管理技术
实验室安全管理内容非常丰富, 不是简单的防火防盗,还涉及到一些专业技术知识。在实验室管理体系中起决定因素的是人, 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思想稳定、胜任本职工作、年龄结构合理、任职资格合适、数量素质达标。此外,还要具有一定的安全管理消防专业知识和化学实验专业知识。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要关注相关学科理论的新进展, 不断丰富知识体系, 将最新的信息、方法、成果应用于实践。利用电脑联机数据处理设计网络管理系统。弄懂基本理论、掌握操作技能、学会现代管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真正做好为教学、为科研、为实验、为学生服务, 一切从教学出发, 一切为教学着想。
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有硬件的投入,又有软件的管理,要同步建设、协调发展、全程管理。在安全实验管理中要常抓关键、抓重点、抓防范、抓落实、抓教育,形成一套完善的机制,系统的教育,严格的管理体系。时时刻刻牢记化学事故猛于老虎,实验安全重于泰山。通过科学管理,努力使高校实验室成为创造性教学的场所,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中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 化学实验室 教学仪器 教学药品 科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133
1 前言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备教学仪器与药品种类繁多,不同的仪器与药品的保存环境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之前,教学仪器、药品、标本、模型等均需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因为教学仪器、药品、标本、模型等的储存不当威胁学生实际操作安全。由于化学实验室内玻璃仪器、易燃、易爆、有毒的物品较多,并且储存的要求也不同,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和药品的管理与储存时,首先需要确保的是储存的安全系数,其次才是便于操作人员取放。只有科学合理地对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与药品进行管理,才能避免无效劳动,提升初中化学实验室仪器与药品的管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2 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和药品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初中实验室教学仪器和药品的管理中存在许多不规范。具体体现在相关仪器设备取放方式不规范、相关药品的封存不规范两个方面。由于相关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导致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与药品的归置与储存的流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有的管理人员甚至将药品的标签弄混,对初中化学实验室实际操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2.1 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管理现状
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的归置与摆放较为混乱,没有严格按照相关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管理制度标准进行摆放。因此,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时,取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极容易发生教学仪器的损坏,降低了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的使用寿命。
2.2 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药品管理现状
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药品的种类较为繁多,其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也各不相同。有的药品需要才避光阴凉处存放,有的药品需要在干燥密封环境下存放。但笔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化学实验室教学药品的存放极不规范,大多数都存放在同一药品储存柜中。有的药品与其他药品接触后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巨大的热量甚至发生爆炸,如果没有进行分类存放,一旦发生泄漏,就会酿成重大安全事故。
3 科学管理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和药品的方式
3.1 科学管理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
3.1.1 分类入柜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的存放时,需要根据仪器的目录与编号,从大到小进行分类入柜存放。在柜内也需要根据仪器的编码目录进行分层存放,便于管理人员进行宏观的控制。同时,在教学仪器存放时需要保证在不影响教学仪器使用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仪器储存柜的空间,放满了第一个柜子之后再存放入第二个柜子。
3.1.2 合理摆放
在进行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摆放时,需要遵循大件在下小件在上、矮件在前高件在后、重件在下轻件在上的原则,便于实际化学实验操作时的取放。针对个别特殊的教学仪器,需要设置专门的仪器储存柜进行保存,避免与其他教学仪器混合存放。仪器在柜内进行存放的时候,需要摆正、摆平,不能与其他仪器进行堆放。部分易碎、易滑动的仪器,需要放置专门的垫布进行防滑、防震处理。
3.1.3 科学管理
教学仪器在入柜储存后,需要对其进行归类于编号,便于日常管理与保养。针对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的不同特点,现进行具体归纳。
第一,化学实验室教学仪器在储存时,需要进行防潮、防压、防震、防锈等一系列处理后,方可入柜保存。
第二,部分贵重、精密、危险教学仪器需要放入专柜进行储存,避免与其他教学仪器混放。
第三,对于部分验证气密性的教学仪器,在存放的时候需要在活塞处涂抹凡士林或者垫上纸条。
第四,玻璃试管等一系列容器在储存之前,需要洗净晾干后方可入柜储存。
第五,酒精灯在储存时,需要检查灯芯是否完好、酒精量是否符合标准。
第六,温度计在储存的时候,需要倾斜放置,避免水银、酒精柱发生断线。
3.2 科学管理初中化学实验室教学药品
3.2.1 一般教学药品存放
一般教学药品存放是根据药品是否为有机物。有机物药品作为一类进行存放,无机物药品作为一类进行存放。
3.2.2 特殊教学药品存放
3.2.2.1 易挥发药品存放
盐酸、硝酸、乙醚等易挥发药品在存放时需要经过密封处理,部分易吸湿的药品如浓硫酸、氧化钙、酒精等也需要进行密封防潮处理。
3.2.2.2 易燃药品存放
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的白磷,其燃点极低,与空气接触后极易发生自燃,应该放入水中进行封存。金属钠一旦受潮,也会发生自燃,因此钠需要放入煤油中进行封存。
3.2.2.3 光照、受热易变质药品存放
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的硝酸银、双氧水等药品受到光照之后就会发生反应,影响溶液中主要物质的含量。因此,这类药品需要放入棕色瓶内进行避光阴凉处储存。
3.2.3 危险品存放
化学实验室中的危险药品存放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放置于专用柜中进行储存,并进行隔离。
参考文献:
[1]于阿娟.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科技(上半月),2011,(7).
[2]彭实,田曙坚.高校化学实验室废液分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
[3]李锟,张翠利,冯世俊.提高民办高校药物化学实验室使用效益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2).
【关键词】绿色化;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绿色化教育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意为在我们制造与应用化学产品的时时候应有效地利用资源,祛除废弃的产物及最好避免使用有污染的和危险的试剂。化学的绿色化是更深一步的化学,它所研究的主要大致方向是使化学反应及其产物具有以下特点:使用无毒无害的原料,利用可再生Y源,新型催化剂的开发研究,以及寻找新的转化方法,设计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化学产品等。因而,化学的绿色化是一种从源头上防止污染的化学,对环境保护和实现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绿色化化学实验的必然性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实验,在高校里,每天都在进行各式各样的化学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种类繁多、消耗量大,而且大部分有毒,有的实验过程还有毒气体的产生,有的实验产物就是有毒物质。多数高校对学生实验所产生的污染物很少进行处理,而是直接排向大自然中。当学生在完成实验获得知识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虽然学生每次实验所产生的废弃物的量很少,但聚少成多使污染变得明显,如果不合适的处理,也将是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方面,因而,在我们日常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加强对绿色化的教育以及学生本人也要注意自己的操作规范化,对传统的化学实验将会是一种提升,并实施新型的绿色化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如何减少实验污染及污染治理的方法,让学生养成一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污染环境的原因
1.资金投入及认识程度不够
一方面,多数高校由于教学资金的短缺,没有足够的钱去给购买合适的药品及设备,所以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处理实验时所产生的废弃物,因此对防治污染没有太多的办法。而另一方面,有些高校对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只强调教学的质量,没有合理的去管理实验室,对一些易发生反应比较活泼的药品没有给予足够的处理,而且很多学生的环保意识很差,他们认为实验室所产生的这点点污染对整个自然界来说算不了什么。在这些观念下,学生经常把化学废弃产物直接的倒入垃圾桶、下水道,一些气体废物直接用通风橱排入大气等随意排放化学废弃物的现象。
2.实验内容不够合理
实验题目的设计、教材的内容、及实验操作过程的不合理,也是造成污染的可能。很多高校还在直沿用古老的实验教材,实验墨守成规,很多教材只要求学生了解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对于实验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以及如何避免污染则缄口不言,缺乏环保意识,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很不好。
3.缺少对化学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理论教育
化学废弃物种类繁多,其回收工作十分复杂,我国至今没有出版此类书籍。我建议我们的教育部门,可以编排一些关于高校实验室实验时所产生的污染产物的处理类的书籍,以便学生们使用,因而更好地对我们的家园进行保护。
三、实行绿色高校实验室的有效途径
1.绿色化思想的确定,加强环保意识
实验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指导学生,加强学生的绿色化教育,以绿色观体系为指导来认识化学这门学科,营造良好的氛围,规范人们行为,最终达到高校化学绿色化的目的。同时树立绿色意识要意识到,化学正在经历从传统化学到绿色化学的转变,绿色化学不仅是科研战线的任务,在整个化学领域都要实现从传统化学到绿色化学的转变,这对实现绿色化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2.实验内容的绿色化
(1)最好使用绿色化的化学药品。有选择性的使用无害无毒的药品进行实验。
(2)使用绿色化的溶剂。最好选择水作为溶剂,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了有毒有害溶剂的使用。
(3)使用绿色化的催化剂。采用无毒无害的物质作为催化剂,比如固体酸碱、各种酶等。
(4)设计绿色化的反应过程。使用有较高转化率的反应进行试验,提让药品的被利用度;使化学反应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提高实验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的减少副产物所带来的污染问题。
(5)设计绿色化的反应产物。尽量使反应的生成物无毒无害是绿色化产品。
四、正确教导,妥善处理化学实验的废弃物
实验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废弃物需要排放。及时收集,集中处理与回收使用,是绿色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对废液处理,例如:对于含碱、酸类废液将它们进行中和作用的方法进行处理;对废气采取吸收法处理;对废渣主要采用掩埋法处理等。
论文摘要:开放实验教学作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一定范围内实验的内容与时间可由学生自由地选择。本文分析了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 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
1.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难度较大
一般情况下,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教学的内容要体现一定的趣味性、基础性、应用性、先进性以及综合性。在不同的阶段,这几方面各有侧重,不仅应循序渐进、便于实施,也应为学生提供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很多实验项目都受到传统实验教学的影响,难以使学生在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强主动能动性,也无法在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手段和实验室资源存在局限性
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应做到让学生“随时”都能够进入实验室,也就是说做到“全天候”的开放。然而,随着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教学设备已出现了老化的现象,同时实验室资源也越来越贫乏,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同时,全天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一个很大的难题,从而对提高教学质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制约着实验教学的改革进程。
3.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考核机制不完善
实验考核能够有效地检查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客观合理地评定学生的综合能力,会对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实验教学的质量。
4.盲目地选择开放式化学实验项目
现阶段,在实验选课平台中,缺乏必要的实验项目介绍,降低了项目的透明度。只有将实验选课平台、实验教学管理平台和实验教学平台融为一体,才能很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
二 高校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解决方法
1.开放实验时间
开放实验时间指的是实验教学不应统一来安排实验课表,而应定期将实验的时间、内容、设备与仪器等一些基本情况公布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不再受班级与专业的限制,以各自的兴趣、学习进度及要求同实验室联系在一起,并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完成自己的实验室内容。另外,开放实验时间还应向学生提供足够的自选时间以及实验时间。
2.区分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在内容方面,应将开放式实验教学划分为科研型开放式实验教学和教学型开放式实验教学。其中,教学型开放实验应把现存的实验内容重新组合在一起,增加内容密度,从而消除单一内容与单一实验的弊端,更新传统模式中一种做法、一本教材的现象,并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实验的内容,自己拟定实验的方案,自行组织以及完成实验。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必做实验、选做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转贴于 其中,必做实验指的是全部教学内容中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要按规定完成。学生通过这些实验,能够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选做实验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地做实验,从而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实践能力。
而科研开放型实验则是指为优秀的学生配备导师,并指导他们参与科研工作。通常情况下,老师应在其开展的科研领域内,选出部分小课题让学生自由报名,并参加各个开放性课题。此类实验的重点在于文献调研和实验设计,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手段
在实验教学中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虚拟实验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可有效地降低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消耗,使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另外,还应建立化学实验网页,以构建实验选课平台,进行实验项目介绍,提高项目透明度,同时开发实验管理软件,并开通网上实验预约以及网上成绩查询等网络服务功能。
4.加强对实验考核手段的改革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基本实现了化学实验结果的量化考核,并编制成软件。这样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可以及时地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有效地避免了数据被篡改的可能,从而保证成绩的公平和真实。另外,计算机在计算之后给出成绩,也可以极大地减少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进教学质量中去。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实行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有利于解决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而且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现阶段在开放式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高校应针对自身的不足,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强化开放式实验教学,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杨毅等.无机合成产物在开放式教学中的综合利用[J].实验室科学,2011(01)
[2]周蓉等.现代工业工程柔性开放式教学实验体系的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05)
论文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实验室的作用日渐凸显,实验室已成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在高校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文章针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如何应对实验室突发事故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使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肩负着教学、科研和服务的三重任务。危险化学品广泛使用于化工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实验室具有药品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等特点。随着高校实践性教学的不断加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人数逐年增长,[1-3]实验室的安全和环保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因此,进一步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4]
一、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1.日常管理方面
现在许多高等院校实验室用化学品都是自行与试剂公司联系购置。这虽然减少了中间环节,价格上便宜了不少,但是造成了购买缺乏监督、管理混乱的后果。一些研究室药品用不完就存放在实验柜里,实验台上往往摆放着大量的试剂,禁忌药品混放情况随处可见。而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实验室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严重超标。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对师生的健康将造成极大的损害。药品变质、标签破损甚至丢失、实验误操作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例如,2007年8月9日晚8时许,某高校实验室李某在准备处理一瓶四氢呋喃时,没有仔细核对,误将一瓶硝基甲烷当做四氢呋喃投到氢氧化钠中。约过了一分钟,试剂瓶中冒出了白烟。李某立即将通风橱玻璃门拉下,此时瓶口的烟变成黑色泡沫状液体。李某叫来同实验室的一名博士后请教解决方法,随即发生了爆炸,玻璃碎片将二人的手臂割伤。该事故是由于当事人在投料时粗心大意,没有仔细核对所要使用的化学试剂而造成的。暴露出了实验台药品杂乱无序、药品过多的问题。
2.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意识淡薄
现有化学、化工实验室的制度只是从宏观上对实验学生提出了进行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很多具体的工作及技术缺乏正确的指导,存在管理制度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没有强制性的安全教育要求。造成学生对安全的重要性和自己的责任缺乏必要的认识,存在野蛮操作、盲目操作等情况;一些学生由于专业知识缺乏,对实验室防火防爆、防腐蚀、防中毒、防灼伤等缺乏事故应急处置训练,一旦出现问题就手足无措,或忙中出错。
例如,某高校化学实验室的李某在进行实验时,往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原料4g,加热温度160℃。由于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管内压力。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整个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这起事故暴露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认识不足,安全意识淡薄;也反映出学校对有关化学实验的安全教育工作未能真正落到实处,这种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
由于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和破坏性,建立健全、规范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第一是学校层面,大多数高校目前已经建立了学校、二级学院、实验室三级安全管理体制,[5]但是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方面,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例如,没有明确指定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如保卫处、教务处等)代表学校行使在化学品的购买、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监督管理权力,使实验室的药品购买处于无序状态,学校有关部门不了解各个实验室的试剂、药品的分布情况;第二,各化工类二级学院要切实实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层层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实验室、每个独立房间,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谁做试验,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位实验室人员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实验室安全中肩负的重大责任。
2.要有可靠的安全检查制度[6]
安全检查是对日常管理工作的加强和效果检验,如何进行安全检查、避免安全检查流于形式,检查内容与检查方法非常重要。目前各高校在重点节假日前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最常见的形式是学院各级领导组成检查团到各个实验室走一遍,各个实验室以打扫卫生迎接。不能说这种检查一点作用都没有,但是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人员不专业,各级领导大多已不在教学第一线,有的懂化工,有的不懂化工,存在外行看热闹的嫌疑。其次,时间紧,大多走马观花。所以人们只要把卫生打扫好了,就万事大吉。第三,人们对这种安全检查已习惯于应付,易造成思想麻痹,没有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
因此要做好安全检查,首先检查内容要科学有效,应根据不同实验室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检查内容;其次人员要专业,应该组织那些有经验的、长期工作在实验室第一线的人员组成安全检查小组,这样才能真正查出问题。查出问题,要限期整改,如浙江大学制定了“浙江大学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制度”,并根据这项制度进行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根据学校督查和抽查结果,将各单位的安全检查落实情况、安全隐患与问题、整改情况等在校园网上公示并督促整改。另外,学校还成立了实验室技术安全领导小组,对于院系无法自行整改的安全隐患,由职能部门帮助解决。这样就能够将隐患治理落到实处,避免了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发生。
3.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
高校实验室是一个危险源集中的场所,既有各种危险药品,又有各种危险设备,进行的实验又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建立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很有必要。[7]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具体实施。例如美国高校实验室所有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仔细阅读本实验室、本场所应知应会,经考核合格,签订安全承诺书后,穿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方可进入实验室参观、学习;香港理工大学等设置了强制性及非强制性的安全课程,学生均需接受学校安排的安全训练,考试合格后进入实验室。
有些内地高校也已实行了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例如,清华大学从2004年开始,开设了主要针对材料系硕、博研究生的“实验室安全学”必修课,共16学时、1学分。天津大学把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纳入总学时,按0.5学分计入学生学习档案。浙江大学结合开展“平安校园”评估活动,建立了强制性的学生安全与环保教育制度,18-36学分,一、二年级学生利用在假期开展培训,学校提供网上课件,自己下载等,建立实验室准入制度,没有获得“实验室安全与环保”课程学分的学生不准进入实验室。
4.加强安全防护,配备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实验室由于本身特定的环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如:玻璃仪器操作不当易造成割伤;高温加热可能造成烫伤或烧伤;接触危险化学药品容易造成化学灼伤、中毒等。因此,实验室应针对不同仪器、药品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和防护装备,例如:实验室要安装通风柜、紧急喷淋装置、洗眼器等;根据各个实验室特点配备急救箱、紧急处理药剂、防护眼睛、防毒面具等,放在固定位置,并且不上锁,通过教育培训使实验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5.制定和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是指危险化学品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及其他较大社会危害时,为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而组织的救援活动。每个实验室都应依据本室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和性质,建立一套预防事故发生的基本规则及处理事故的应急救援程序,使每一个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熟悉掌握,这也应是实验室准入制度的一个方面。
三、结语
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品种较多、性质各异,存储和使用不当就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实验室安全是确保师生员工人身安全的保障,是教学、科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而只有通过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加大安全检查和整改力度,才能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永朵,陈健.建设开放性实验室,突显防灾特色[J].中国电力教育,2010,(6):141-143.
[2]蒋剑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122-123.
[3]凌亚文,等.开放实验室的实践和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672-673.
[4]仇念文,刘传宝.克服麻痹思想,加强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155-157.
[5]吕丽娜.实现资源共享,建立院办系管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126-127.
关键词:化学实验;绿色化;环境保护;微型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重要自然学科,它对人类的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很多高校开设大量的化学实验,由于学科的专业门类多,所用到的药品、试剂种类繁多,排放的污染物成分复杂,对环境累积造成的污染相当严重。因此,开展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研究,推广对人体无伤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化学实验,不仅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是各高校化学工作者面临的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绿色化学实验
“绿色化学”的概念由美国化学会(ACS)提出,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力求反应过程中所有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environmentally benign chemistry)、环境友好化学(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hemistry)、清洁化学(clean chemistry)。它强调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杜绝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和副产物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是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污染的化学。它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用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提倡绿色化学实验,尽量做无毒害的化学实验,无害化的处理实验的废弃物,实现零排放,已是化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绿色化学是一种理念,如果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处处体现这种理念,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的伤害,就能逐步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二、高校化学实验的现状及实施化学实验绿色化的必要性
当前,不少高校由于实验教学资金投入不足,经费只能勉强用于购买实验药品,更没有直接处理实验废弃物的设备和能力,因而对污染的防治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实验只注重步骤和结果,不考虑实验是否会带来污染。甚至,不少教材对实验是否会造成污染只字未提,绿色化意识不强。实验室里,每天有大批的学生做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实验,有的药品有毒或者有强腐蚀性,甚至有些实验还会产生有毒气体,而这些实验产生的污染很少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学生在完成实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对我们生存的环境造成了污染。据有关资料统计:一个化学系和一个生物系的学生,在大学学习的4年中,因实验而产生的废水、废液总量分别约为250ml、180ml,固体废弃物分别约为12kg和18kg,且涉及危险、有毒、有污染的药品种类多且成分复杂。从数据来看,虽然每次实验造成的污染量不大,但长期累积下来的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开展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改革是非常必要且势在必行的。
三、实现绿色化实验教学的措施
(一)加强学生环保意识,完善实验室设施
高校应该在实验教学计划中,安排一节课的时间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培训,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教师也应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多看书、多看报。俗话说,“言传莫过于身教”,教师有较高的素质修养和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养成的良好的环保习惯,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也应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如加装气体处理装置,在各实验室设立废液、固体废弃物的分类处理系统,定期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收集处理,消除污染。决不允许未经处理的废液、固体废弃物任意的排放。实验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监督做好实验室内外的卫生和环境绿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使实验室的硬件设施绿色化。
(二)科学地编写实验教材,删除有毒、有污染的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验是具有代表性的。很多实验拥有相同的实验目的和大致相同的实验原理,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同一个实验只要实验原理相同,它可能存在几种可供选择的试剂、溶剂、催化剂,只要可能,实验过程中应尽量寻找最无害的试剂替代有毒有害的试剂,通过改变反应的溶剂,用不易挥发、无害的溶剂如水来代替易挥发、有毒的溶剂;用高效、无毒、无害的催化剂代替腐蚀性严重的催化剂。总之,应按照无毒或低毒化原则选择实验药品。因此,教师在编写实验教材或讲义、制订实验教学计划时,应删除有毒、有污染、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实验项目,尽量采用绿色化的试剂和药品,使反应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利用率以及废弃物的零排放,做到从源头上杜绝污染。
(三)缩小实验规模,推出微型实验
“微型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在微型仪器中进行的化学实验。它具有仪器容量小、药品用量少、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等特点。在实验课程中,有很多实验项目是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加强对实验原理理解的。对这些实验进行微型化设计,通过将其药品用量减少,试剂的浓度降低等措施,既能达到实验目的,又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过程中,也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控制药品试剂的取用量,避免不必要的实验资源的浪费。比如说,做有些性质实验时,有些用试管做的实验可以在点滴板上进行。由此可见,推出微型实验,也是对传统实验的改革与发展,是实现绿色化的途径之一。
(四)推广系列化的连续实验
为了节省实验资源,授课教师可以调整实验计划安排和开出次序,尽可能地推广系列化的连续实验。所谓连续实验,就是让前一个实验生成的产物成为后面实验要用的原料。传统的化学实验会因为重复的实验操作加重对环境的污染。为此,我们对同一门课程的各个实验以及各门课程实验间存在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合理地安排实验次序,打破各个实验项目间的壁垒,广泛开展系列化的连续实验。比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可以将常压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与无水乙醇的制备这两个实验串联起来,因为这两个实验都用到蒸馏装置;将无机实验中溶液的配制与分析实验里滴定操作项目联系起来,用配制好的溶液作为待测定浓度的溶液进行分析滴定操作等等……此举不仅能使药品、试剂循环使用,还提高了药品的利用率,避免了实验步骤和内容的重复,减轻了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五)设计最佳合成路线,减少副反应产物
在做合成实验特别是有机合成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合成路线,再在其中选择最佳合成路线,改变反应的条件,使反应物原子尽可能地转化为产物原子,最大程度地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才会真正做到减少副产物,达到零排放,避免造成有机物污染。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已有应用。其传递的信息具有直观、生动、容易再现等优点。有些经典的化学实验可能不具备绿色化的条件,对此,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国内外已有相关的仿真化学实验软件在销售,通过声音、文字、动画等效果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实验原理、装置、流程等进行仿真,整个过程图文并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样能让学生明白实验目的和原理,帮助掌握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此举避免了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深远的意义。
绿色化学的发展是化学发展史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当前的高校实验室的污染现状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全面实行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道路还很漫长,这需要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对实验进行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为绿色化学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林宝凤.基础化学实验技术绿色化教程[M].科学出版社,2003:2-3.
[2]江玉萍.浅谈高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7):94-95.
[3]赵丽娜,陆国志.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2):179-181.
【关键词】虚拟实验室计算机模拟多媒体技术
在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今天,由于众多主客观因素制约,国内许多高校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出现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成本高、难度和质量弹性都较大的实践教学。在全球竞争高度激烈的时代,市场经济对人才所具备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高校所培养的学生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脱节,学生将无法立足于当前的市场经济,因此,加强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重要任务。
目前,国家已将培养适应新世纪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素质人才列为高等教育战略工程,这种人才只有通过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而我校许多学科专业都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如何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下面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我校实验教学计划主要设置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以及物理化学等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分散在各门理论课程中,教学主要按照理论课讲授的内容顺序自成体系,各门实验教学课程尚未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内容存在重复、脱节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实验教学内容简单分散,多为一些验证性的实验,实验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知识也不能及时得到更新,学生很难将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的教学手段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一块黑板、一套旧式仪器设备、一本实验教材,缺乏计算机多媒体和先进仪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主要是学生课前预习,教师重点讲解和指导,学生按实验指导书“照方抓药”,进行机械式操作,最后填写实验报告,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课时安排偏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
鉴于以上事实,我们认为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和巩固学生掌握实验基本理论、知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其依据在于:化学虚拟实验室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的技术,将化学实验过程中的文、图、声像、动画各种因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把一些抽象理论、复杂结构、虚幻情景、跨越时空等因素,通过三维动画、视频图像、虚拟现实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全方位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学生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观察得很清楚,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也能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弥补实验课时较少的问题
化学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弥补实践教学课时不足的问题,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实验教学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学习方式,既要动手操作又要动脑思考。但是由于实验课时的限制,往往一个实验环节需要在2~3个学时内完成,教师只能将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方法进行简要的示范和描述,一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详细的演示,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实验经费不足,仪器数量少,不能满足学生人人都能动手进行操作训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导致最后得不出正确的实验结果,甚至在实验课结束后,对所做实验内容仍是一知半解。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在保证原来实验课的基础上,利用学生的课余活动时间,开通计算机网络进行虚拟模拟实验,其具体做法是:将实验内容制作为教学软件上传校园网,使学生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限制,打开校园网就可以进行模拟实验,这样既可以节省经费,减少环境污染,又能为后续实验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其次虚拟实验室的开发将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参与,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实验安全规范的认识
化学实验试剂大多数具有易燃、剧毒、腐蚀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高度认真,以免失误导致事故发生。虚拟实验室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实践空间,加深对实验安全规范的认识,例如,通过虚拟实验室计算机模拟出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并飞溅,并配上适当的图像、声音,从而使学生亲自感受错误操作的危险性,提醒学生避免这些错误的发生,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对实验中的安全规范操作引起高度重视,降低化学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概率,即使出现危急情况,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训练也有助于他们及时正确的处理。
三计算机模拟有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
学生做完实验后,由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一般难以再安排进行重复实验,因而实验知识往往得不到巩固。如果将实验内容设计成教学软件,学生则可以自由地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多次的模拟实验,这无疑是对实验课的一种有力补充。例如,在分析化学实验模拟电光天平的使用,利用计算机模拟可达到以下效果:
1.演示
将拆散的天平部件逐一放在正确的位置,同时采用文字和语音提示该部件的名称、用途以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等,当组装完成后,再演示称量操作的步骤。在该过程中,其动画图像清晰、逼真,语音提示可以加深学生对实验步骤的重视和理解,相比之下常规演示实验难以达到这种效果。
2.练习
给出拆散的各天平部件,让学生自己去完成组装和称量练习,每一个操作步骤都给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若错误则提示正确的操作方法。
3.巩固
给出实验器材,在没有正确提示的前提下完成所有操作,正确时给出欢快的掌声;错误时则指出其错误,同时给出提示并给予鼓励至完全正确。
4.测试
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完成所有操作,根据操作情况和所用时间计分,并在最后给出错误所在,因此这种计算机模拟实验模式完全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
四虚拟实验室的建立有利于保护环境
常规的化学实验中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实验过程中伴随着有毒气体、废水以及有害物质,这既污染环境,又影响实验效果,既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在保证实验教学目的的前提下,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大幅度改革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在学习硫的知识中可设计成模拟实验:(1)模拟硫与氧气反应,指出生成的SO2是酸雨形成的主要成分之一,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就会产生环境污染;(2)模拟实验室中温度计摔碎后对汞的处理,在汞的表面覆盖一层硫粉,以防发生汞中毒等等,由于多媒体模拟化学实验,画面生动、逼真,特别是将反应过程慢放和重播,学生能清楚的观察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这就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加强环保意识,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虚拟实验室的建立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单一的局限,学生课前进入虚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虚拟操作进行前期实验准备工作,后期在实验过程中具体操作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其具体操作程序为:
1.建立虚拟实验室运行网络平台
通过建立网站教学平台,为学生营造一个完全自主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学、模拟、回答问题等多种学习方式,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2.化学实验演示以及模拟课件的研制
研究、开发、制作化学虚拟实验室支撑软件,管理和开发有关实验教学资源库,通过对实验教学资源的整理、存贮、加工、修改、整合以及维护等,使资源库不断完善和发展。
3.化学实验内容的整合和优化
为了使学生系统掌握化学基础学科的实验技能,培养科学素质、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看准国内外实验教学改革的趋势,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遵循教学规律和认识规律,并结合林业院校教学特点,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实验教学内容结构规范为:基础实验、综合性应用实验和研究(设计)型实验等三个层次,使学生在掌握和巩固化学实验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
五结束语
突破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沿用的传统模式,建立化学虚拟实验室,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实践教学中,并根据林业院校教学要求的特点,对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创建综合实验教学的新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但是虚拟实验室模拟技术不能完全代替学生动手做实验,更不能使学生获得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它只是提供一种手段,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只有将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从而达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的目的。
首先,从教师与学生方面来看,当前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学历偏低,大部分都没有参与相关实际操作工作的经历,因而难以传授给学生比较实用的操作经验,对于各种实验参数的理论影响和实际作用也难以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对实验课堂的组织能力不够强,导致实验课纪律比较混乱。从学生方面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实验动手能力较差,对实验活动不够重视,参与意识不强,影响了实验效果。
其次,从教学模式来看,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仍然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讲做笔记,然后根据教师的方法来依葫芦画瓢,再加上现有的论证性实验,“照本宣科”、毫无新意,不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难以激发对实验课程的兴趣。此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所分析的样品大多数为实验室提供的纯品,很少是学生实际采集的,实验缺乏主动性和积性,体会不到实验成功的兴奋与满足感,也体会不到分析实际样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再次,从实验器材看,近几年来随着高职学校的大幅扩招,在校学生人数猛增,由于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实验仪器的购进量与学校学生增长量不成比例,学校实验仪器过少,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验需要。同时,由于国家对高职学校经费投入不足,高校自身的筹资渠道狭窄,导致学校更新设备的资金能力严重不足。当前职校实验室配备的多数为传统的分析仪器,缺乏先进的、与企业行业实际使用一致的分析仪器,这导致在实验教学中学非所用,很难真正掌握生产一线所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提高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有效性的途径
1.优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课程及内容。
分析化学主要可分为结构分析和成分分析两个部分。其中,高职分析化学教学以成分分析为主,而成分分析又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一般而言,定性分析实验内容比较繁琐,实验效率不高,且在某些内容上与无机化学实验内容有一定的重复。因此,相关人员可以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将定性分析实验纳入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实验教学内容之中。高职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上应进行适当改革,在实验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高职教育的实际目标出发,以实用为先、需求为准,加强实验内容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应用性,在保障学生操作规范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技能训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
2.加快化学实验室建设。
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与化学实验室装备条件的是否先进有直接关系。当前,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应该集中力量加大对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精密酸度计等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的购进,加快建设分析实验室、分析天平室等化学实验室,努力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化学实验实力与实验条件,为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创造积极平台。
3.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应当尽快进行改革。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基础辅导。分析化学的实验课与理论课同样重要,要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验知识的学习,对一些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仅要以补课方式加强个别辅导,还要加强检查和督促,防止学生出现编造数据和抄袭实验报告等情况。同时,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对学生的基本操作严格把关。分析化学实验课基本操作多、要求严、实验时间长,教师要从最基本的仪器洗涤及保养等基本操作开始,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保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实验作风。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往的分析实验课,学生大多只是按照教师的规定程序进行实验,缺乏主动实验的欲望。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可以提出实验课题,由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来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如让学生检测市场上销售的钙片中的钙含量,学生即可查阅相关资料进行钙片溶解、试剂配制、滴定、实验结果分析等一系列步骤,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索欲望,还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
4.完善实验考核制度。
实验课与理论课不同,其成绩的计算应该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包括平时表现、笔试和现场实验等多种考试形式,综合考虑学生的各项能力,注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成绩评定,平时的实验态度可占30%、笔试成绩可占20%,现场操作占50%。在现场操作考试中,要求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力求操作准确、数据精密,并结合计算机进行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数据的严肃性。若出现数据异常情况,则让学生积极找出原因并作分析解释。若学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则必须进行补考,保证考试的合理公正。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高职分析化学实验课指导教师的素质偏低,应加大鼓励实验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有计划地聘请公司或企业实验能力强的教师来指导本校的实验课教学工作。此外,还可以聘请其他高校的教师来指导和从事本校的实验教学工作,充分为本校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创造条件,促进学校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结语
【关键词】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长期以来我国治污对象主要针对的是工矿企业等排污大户,而对高校实验室的环境污染关注较少。2008年,我国普通高校已达2263所,为了满足教学与科研的需求,高校新建和扩建了许多新型实验室,其中有些还需用到有毒的生物化学试剂、有害气体、放射物质等。如果不采取预防与治理措施,不仅会损害师生、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会给社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1-4]为此,对我校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和环卫工人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法对其实验室废弃物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一、高校实验室污染的特点及主要污染物
(一)实验室污染的特点
实验室污染通常都存在三个特点:间歇性、复杂性、对人的作用强烈。
(二)实验室污染物类型及其危害
1.“三废”
实验室三废主要是指废气、废水、固体废物。
2.噪声
实验室的噪声主要来源是机械传动设备和仪器设备。噪声的危害首先是听觉的损害。其次,噪声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还会使人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工作和学习效率。
3.放射性物质以及微生物病菌
放射性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一些使用射线的仪器、装置、医疗设备等。主要危害在于血液损伤、神经损伤及消化系统的损害等,严重的可致癌。此外,还引起基因突变和染色剂畸变。因此放射性物质危害期长、危险性大。[5]
生物实验室大都要用到细菌。有害有毒的细菌对人体可直接造成伤害,进入人体可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造成死亡。
二、高校实验室污染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一)缺乏实验室环保意识
部分实验室工作人员环保意识十分薄弱,实验过程中随意倾倒废液、随手丢弃杂物、直接排放废气等违规操作现象以及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这无形中造成和加重了实验室的污染和环境负担。[6]
(二) 实验室布局不合理,治污设施不完善
由于基础设施的缺少,将实验室与老师办公室、学生休息室安排在一起,往往实验室废气经换气扇等排出,不仅影响就近老师学生的健康,而且造成环境的重复污染。实验室普遍采用通风橱和换气扇来减轻室内污染,这固然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保护分析人员健康安全的有效办法,但也直接污染了环境空气。
(三) 缺乏对实验室的监管
有些实验室缺乏科学的管理,在药品的管理以及实验过程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如一次性采购过多的实验药品,致使实验室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过期试剂和废弃物,实验室管理部门对这些试剂和废弃物的管理既没有提出要求,也不为处理这些东西提供支持。
高校普遍存在注重教学改革与创新,忽视实验环境与安全,重视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与更新,忽视对实验室环境与安全必备设施的配置等现象。
(五)缺乏对学生的环保与安全培训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保与安全培训教育,从教学内容和时数上较弱,从考核形式和要求上没有具体的规定和统一规范,环保与安全、消防、自救等知识相对软弱,有的学生没有甚至不了解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这是当前大学缺发“素质教育”方面非常欠缺的一个重要环节。[7]
三、高校实验室环境污染的防治对策
(一)增强责任意识,健全管理制度
大多数高校很少有独立健全的实验室污染管理制度。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人员培训制度、上岗许可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以作为法律法规的补充。只有制定了健全且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了污染治理的职责范围、内容、过程和实施细则,实验室污染的治理工作才能规范化,才能避免对环境严重的污染。[8]
(二)倡导“绿实验学”理念,鼓励开展相关研究
高校实验室大量的污染环境的现象,其实都是使用者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自我约束力造成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倡导“绿色实验”理念,在学校实验教改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从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流程优化、实验试剂种类和用量控制、实验产出物回收循环使用等多方面入手,鼓励和支持师生们开展“绿色实验”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合理产出。[9]
(三)加强对实验室“三废”的治理
一般废气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对于实验室固体废物,无毒杂物可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点;对于有毒废渣,应分类放置在收集容器中,定期交由相应单位处置。
(五)增加环保经费投入,完善设施
高校应增加对实验室建设的经费投入,相关环保设备应及时到位,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各高校最好能拨专款设立“实验室环保基金”,也可采取多渠道集资,可从教育事业费、科研费、计划外收入等各种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实验室治污。对废物无害化处理,不同的废物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并且需要不同的处理设施。[10]
四、结语
高校实验室环保工作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利用,化害为利”的原则,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积极治理老污染源,同时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治污手段,对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积极回收和利用,尽可能消除或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使学校教学、科研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并最终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EB /OL]. 2005.
[2]吴伟军,刘海飞.实验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142-144.
[3]李秀珍,李勤,王征等.实验室废弃物分类制度与校园安全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97- 198,204.
[4]关于制定《实验室废弃物管理规定 的建议》[EB /OL].(2009-06-09).[2010- 05- 24].
[5]关路贵,刘淑萍,尹云.高等学校实验室环保安全工作探讨[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6,9,23(9):130-133.
[6]江玉萍.试论实验室的污染和防治措施[J].实验室科学,2006,(4):93-96.
[7]张百珍.高校实验室环保与安全的现状及对策[J].科协论坛,2009,2(下):122.
[8]王玉清,薛琳娜.高校实验室污染的因素及防治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6):417-420.
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一些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使用情况及食品分析实验实际情况的了解与分析,确定无论是在食品分析上还是实验室维护上安全管理都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导致食品分析实验室存在安全隐患,这不利于保障师生及实验室的安全。
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落后。确保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可以充分发挥作用,保障师生及实验室的安全性,制定健全的、与时俱进的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目前诸多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或没有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科学合理的制定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或直接照搬其他高校的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等,致使食品分析实验室管理体制并不适用于高校之中,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相应的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将难以有依有据的实施,进而降低其有效性。
食品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不规范。食品分析实验室内,无论是进行化学实验还是微生物实验,亦或是其他实验,都需要严格按照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操作,如此才能保C食品分析有效,同时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性。但是,目前某些高校的食品分析实验室内存在基本操作不规范的现象,也就是说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分析的相关实验活动中并没有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操作程序进行实验操作或者一些学生安全意识不强,未规范操作实验,如天平秤称量未带上手套拿去化学品;烧瓶加热中离电炉上的火过近等,均可能引发安全隐患,给自身、他人及实验室带来危险。
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强化的措施
基于上文分析,确定当前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食品分析实验室的安全性不高。针对此种情况,应当注意强化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笔者参考相关资料及工作经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
制定严格完善的规章制度,确保安全工作有效落实。为了避免因为食品分析实验而引发安全事故的情况的发生,在强化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制定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和约束食品分析实验各个方面,保证食品分析、材料使用、废物处理、仪器应用、环境维护等方面都要做到位,避免安全隐患遗留,提高食品分析实验室的危险性。基于此,根据国家相关安全管理法规及政策,同时详细了解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适用的、合理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教师工作职责》、《实验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制度》、《“三废”处理制度》等,以此来约束、规范食品分析实验室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还要合理规划与有效落实安全工作,也就是制定岗位责任制,将各项责任落实到教师身上,以便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食品分析实验的过程中,能够检查实验室环境;标准使用化学品及仪器;处理好废弃物;检查水、电、门、窗是否上锁等,从而保证食品分析实验室的安全性。
加强安全和急救方面的培训,保障实验室及人员的安全。强化高校食品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除了要制定健全的、完善的规章制度之外,还要加强安全培训和急救措施培训,以便师生能够在进行食品分析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并且根据自身掌握的安全知识或急救措施,处理危险物品,提高食品分析实验的安全性。
(1)加强安全培训。为了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丰富的安全知识,结合食品分析实验室实际情况,开展适合的安全培训很是必要。也就是在安全培训的过程中组织学习化学实验的特点,即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菌的特点,说明标准操作程序,要是师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注意自身的安全及实验室的安全。例如在进行六大营养成分测定的实验分析中,利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来进行粗脂肪测定,其实验的过程中会产生易燃液体,在28℃以上遇到明火易燃;在利用强酸混合至凯氏烧瓶中,对粗蛋白质进行测定结果,需要将烧瓶放置在电炉上,如若不能与粗脂肪测定实验操作分开来,那么无水乙醚或石油醚将会遇到明火,引发燃烧爆炸现象,这将给师生及整个实验室带来严重的危险。
(2)急救措施培训。为了使师生能够在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做好急救措施,保障人身安全,开展急救措施培训也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急救措施培训的展开,需要的了解食品分析实验室会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而明确实验室内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师生可能受到的损伤,合理规划急救措施培训,以便在具体进行急救措施的过程中通过练习和演练,让学生掌握安全技能及应对策略,如在化学实验中灼伤眼睛,选用水清洗,再用3%~5%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清洗,并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在烧伤或烫伤时,利用75%浓度的酒精清洁伤处,再涂抹蓝油烃等烫伤药;在创伤时,则使用3%双氧水将伤口及周围清洁干净,再涂上碘酒、红药水,之后包扎即可。
积极进行安全专业知识的传授,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在食品分析实验室内除了进行食品分析实验可能引发安全事故之外,实验室本身的安全防护不到位,也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所以,还要对食品分析实验室维护人员进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维护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便其能够做好实验室防火、防电等方面,从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1)防火。火灾是实验室最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参考相关资料及相关案例的分析,确定引起食品分析实验室火灾的原因较多,即1)电火。电气设备及电源电路年久失修或超负荷用电,那么在进行电炉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引发电路线着火现象;2)易燃易爆物品。为了良好的展开食品分析,实验室内势必会存放食品分析所需的化学品,其中就包括一些易燃液体,如乙酸乙酯、乙醇、乙醚、石油醚等,如若未能妥善保管,引发火灾事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应当对相关维护人员进行物品存放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电力方面专业知识的培训。
笔者于2014年7月赴香港城市大学学习,期间对该校实验室的开放式教学以及实验室安全和环保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从中也学到了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该文整理了笔者在材料化学实验室安全建设方面的一些见闻和体会,提出了开放式材料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要点。即主要围绕安全常识的培训和考核、化学品的归档和安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的维护及安全教育、紧急应变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1、实验室安全常识
有鉴于材料化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通过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的安全及基本技能培训,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制度。
1.1 良好的实验室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要得到可信的实验数据,必须树立科学严谨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室习惯。实验室人员应保持工作台及地面整洁及干爽,不可在实验室内饮食或玩耍,不可在实验室内奔跑。在离开实验室前,应脱下实验服并彻底清洁双手。进行实验操作时只提取所需份量的化学药品。在实验进行中,不可离去不顾,应及时清理泄漏。留夜工作前,必须取得部门/系主任的批准。
1.2 个人防护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个人防护要做好。实验室人员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佩戴手套及实验服以保护双手及身体,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及过热的表面;使用安全眼镜、护眼罩或面罩以防止受到溅起的液体、碎片及强光伤害。女生应将长头发束好并藏于实验服内。使用隐形眼镜的同学必须佩戴护眼罩。
1.3 玻璃器皿的处理
实验室人员不可使用破损的玻璃器皿。当从胶塞拆离或插入胶管时,应佩带防割手套。小心灼热的玻璃容器,避免烫伤。了解各种玻璃器皿的用途,如:烧杯、烧瓶、锥形瓶、量筒、移液管等,选用合适用途的玻璃器皿进行操作。
1.4 电力设备的使用
实验室人员应使用备有地线的电器和插头。切勿使用转接头或适配器,以免电路负荷过重。拔出工具的电源插头时,必须拉动插头,切勿拉扯电线。定期检查导线和插头是否有任何损坏。如果电器被弄湿,手湿或站在湿的地面上,均不可操作电器。在使用易燃气体(如:氢气、乙炔等)的区域应使用防爆设备。不允许单独进行带电工作。当工作于带电的电子电路时,不能触及接地的金属物体。
2、化学品安全
2.1 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实验室人员应了解所用化学品的性质及潜在的危害。处理化学品时要遵从有关的预防措施及指示。进行化学反应的实验时,不可将盛有化学品的试管或瓶口指向自己或他人。留意不稳定的化学品,有些可以在适当条件下自燃或爆炸,如金属锂和钠在常温下与水接触后迅速燃烧。摆放大瓶化学品应不高于肩膀的高度。在实验室室内活动须提高警觉,提防其他人突然改变移动方向。假如手拿玻璃器皿或化学品,而又不小心跌倒,应尝试将手上的玻璃器皿或化学品抛到远处,离开自己及其他人。此外,实验室内所有容器必须盖好并标明成分、名称、配置日期、拥有人姓名及实验室房号,不可使用任何没有标明成分及名称的化学品。切忌用嗅觉来分辨化学品。
2.2 有害废料的处理
材料化学实验室每天都产生大量的化学废料,如随意的将这些化学废物倒入洗手盆或厕所,势必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根据国家环保总局15号文“关于加强实验室内污染环境监管的通知”,我国已将实验室的污染纳入环境监管范围[4]。根据实验室废弃物排放的特点和现状,对少量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经稀释后排至室外。而大量有毒气体必须经过处理如吸收或充分燃烧,然后才能排到室外。化学废液则需弃置于指定的容器,标明废物的种类和存放的时间,并填写有关记录。含有重金属离子(Cr、Ge、Cu、Mn)的废液必须经过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不稳定化学品的报废应遵从操作指南,如废锂片可置于水中销毁,但如果投入速度过快,可能会应反应过于剧烈产生爆炸。玻璃碎片应弃置于指定垃圾桶内,以防割手。
3、材料化学实验室几种常用设备的使用
实验室人员应了解常用机械
设备的危险性,掌握其操作方法,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3.1 离心机及行星式球磨机
遵守操作指示,该类设备[文秘站:]必须牢固于其位置,确保其振动不致令物件倒塌。不得佩戴领带、手套及穿着宽松衣物。确保负载平均分布。锁上盖板,才能操作设备。当设备未完全停止前,切勿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