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传统的人事管理

传统的人事管理

时间:2023-09-21 17:34: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传统的人事管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传统的人事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医院 信息化工作 人事管理 作用

人事管理涉及到医院职工的基本信息采集、存储和分析,涉及医院职工的职称评定、工资增涨、职务晋升,涉及到医院职工的培训、学习和深造,是一项复杂、琐碎的重要工作。但是,当今医院的人事管理还存在着很多不尽如意的地方,尤其是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落后,还没有把信息化工作队人事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加大力度,大力发展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使信息化更好地为医院的人事管理乃至整个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医院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现状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医疗事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各地的医院的各项工作也比以往有了较大的进步,医院规模都在逐年的扩大。医院的发展带来了人事信息量的迅速增大和各项数据的快速更新,原来的、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手段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医院迅速发展的需要,已经不能适应人事管理现代化的需要。当前各大医院已经在尝试改革传统、落后的人事管理,开展信息化工作,努力加强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但是,,在医院实现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信息的处理和更新比较分散,出现了大量充分劳动;信息的整理和储存也比较散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这就使得当前的医院人事管理信息化工作比较零乱,没有一个完善的人事信息系统,从而降低了医院信息化工作的效率,阻碍了医院信息化工作对人事管理作用的发挥。

二、医院信息化工作对人事管理的作用

与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相比,信息化工作对人事管理有着巨大的优势,其对人事管理的作用也是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所不能比拟的。

1、有利于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

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主要是靠人力来完成,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人事资料也主要靠纸张来保存,容易破损和丢失,还要占据很多的空间,也是费纸、费地。如果医院能够实现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就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大大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信息化人事管理在采集职工信息、形成职工档案、存储职工档案、查询职工档案时,都可以通过自动化电脑软件系统来完成,而且还可以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对现有的人力资源做出分析,为医院的发展提供资料支持,这样就使传统的人事管理人工化转变成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大大解放了人力,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人事管理的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2、有利于医院人事信息的存储

建立医院人事信息档案,一般都是根据档案室的纸质档案先进行立卷工作,然后再利用电脑信息化人事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样,在采集和输入人事信息资料时需要用到一定的纸质档案信息资料,其它地方都不需要用到纸质的档案原件。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对纸质档案原件的损坏,有利于档案的长期保存,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而且在调查、核对人事档案时,可以提供完整、完好的档案原件,为相关人事工作提供重要的资料依据。

3、有利于医院人事信息的查询

医院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完成后,就会通过电脑建立起整个医院的人事信息数据库,使人事管理电脑化、网络化。数据库可以将人事信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使人事信息数据化。这样通过数据库就可以对全医院的职工信息进行查询、统计、整理和分析等,而且速度是很快的,只要输入查询内容,数据库马上就会显示出来。数据库建立好之后,通过局域网将医院的各个科室、各个部门连接起来,使这些科室和部门都能够随时随地地到数据库里查询相关人事信息,从而实现了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发挥了数据库的作用。因此,信息化的人事管理有利于医院人事信息的查询,可以大大提高查询的速度和质量。

4、有利于提高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度

传统的人事信息的都是通过纸质材料进行的,不仅速度慢,知晓范围小,而且容易产生隐瞒人事信息情况的发生,使人事工作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给职工带来不良影响。信息化的人事管理可以通过医院的网络将有关人事信息出来,广大职工通过网络就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人事信息,扩大了职工的知情权,使得人事管理公开化、透明化、公正化,形成透明、高效的人事管理机制,从而起到稳定医院职工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医院工作的作用,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5、有利于为医院的决策

人事信息既是医院的重要的资源,也是医院人才科学配置的重要依据。信息化人事管理的人事信息系统建立后,该系统就能够准确、科学、客观地反映出医院职工队伍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职称结构和岗位结构,还能够反映出职工队伍的工资水平。这些信息都是医院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进行医院重大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只有准确掌握了医院职工的相关信息,才能够保证医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人才发展战略,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医院发展决策。

三、结语

总之,医院信息化工作对人事管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信息化水平,才能够大大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才能够提高医院的人事管理效率,才能够稳定医院的人才对外,才能够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传统人事管理的内涵

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按照政府的政策处理员工的“进、管、出”、“奖与惩”,采用强制性措施来达到管理的目的,它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重点是服务企业,仅在企业需要时发挥作用,主要着眼于当前,如补充人员,培训职工掌握操作技术,解决当前劳资纠纷等。

二、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第一,从管理价值观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人力看作成本;而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人力看作是资源、最重要的资源。

第二,从管理范畴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把人事工作看作日常人事行政工作,人事管理属行政学范畴;而人力资源管理所进行的是一种资源管理活动,它属经济学范畴。

第三,从管理视角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一种业务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是经营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从部门性质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为非生产、非效益部门;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被看作是能直接带来效益与效率的生产部门。

第五,从管理地位来看,传统的人事部门居于执行层、职能部门;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属决策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大都进入决策层,成为核心领导成员之一。

第六,从管理活动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映型的管家式、“救火员式”的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实行主动开发型的预见性管理。

第七,从管理中心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恪守进、管、出的管理模式;而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发挥人的潜能和人力资源发展上。

第八,从管理功能来看,传统人事管理的功能是招募新人,人事相宜之后就是一系列的督促执行了。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具有这种功能,还要担负进行工作设计,规划工作流程。

第九,从管理视野来看,传统的人事管理只考虑员工的招考、录用、工资、福利、退休等微观管理;而人力资源管理视野广阔,更加注意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和均衡发展。

三、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途径分析

第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形成并发展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氛围,统一员工的价值观念,提高企业的内聚力和员工的社会责任感。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使员工自觉、自发、主动的发挥个人才能,将个人的最大潜能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结合,从而将个人的人力资源优势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实现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催化剂。

第二,管理理念的转变。

当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尚未达到推动组织发展的高度,从而使得同组织发展相适应的开发机制与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未得到有效的建立。因此,首先必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上进行转变,解放思想,强化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对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特征及对组织的作用与影响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企业经营者思想层面上,应向其灌输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念,使其内涵深入人心,从而逐步将人事管理职能向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进行转变。

第三,管理机制的转变。

一是用人机制层面的转变措施。首先,构建完整、科学的科技人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人才市场的成长。对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对人才市场运行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来使人才市场成为新时期人才的培育中心、集散中心及信息中心;其次,建立多功能、多层次且接轨于国际的社会化人才服务体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相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和资料库;最后,最大程度的提升企业单位中专业人才的地位,树立起“人才是企业重要资本”的观念,为其日常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

二是激励机制层面的转变措施。首先,报酬激励层面上,除工资、奖励、津贴、福利外,还应对人才股权共享计划进行充分的考虑,如对于企业盈利部分可以“人才股”的方式来归属于专门性的技术人才,尤其是急需型人才。这一途径下,企业不但维持了成本不变,又对人才起到了激励效果。而技术人方面,不需现金付出就可获取部分的企业股权,利于企业自身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提升;其次,事业激励层面上,应深刻意识到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通常具有十分强烈的成就动机和事业心,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感情激励层面上,应理解、尊重、信任、支持、关心、宽容、体贴技术人才,对于其劳动成果给予充分的尊重。同时,强化人力资源投资,强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力度,并以此作为吸引、留住、用好人才的重要途径。

结语

第3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传统的人事管理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必须打破传统模式建立新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制度。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以及传统人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提出人事工作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实现途径,以期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随着近几年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也迅速扩大,从规模上看与普通高校有并驾齐驱之势。在这种发展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将面临着空前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强化学校人事管理工作,使整个学校组织的目标、任务和人员有机地联结成一个有序、高效运行的整体,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工作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明显不适应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已变得必要。

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区别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通过各种手段达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佳状态,藉此最大限度地释放人体内潜在的生产能力,从而产生最大化效益。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有着几个本质的区别:

(一)在管理内容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主要是对员工进行“进、管、出”的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以人为中心,将人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和管理,力求使每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133229.CoM

(二)在管理方法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于静态管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强调整体开发,对员工不仅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作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三)在管理手段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采取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现代人力资源采取人性化管理,考虑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发挥特长,体现价值。

(四)在管理策略上,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人事工作,发挥战术性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预测与规划。根据组织的长远目标,制定人力资源的开发措施。

(五)在管理技术上,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方法,完善考核系统、测评系统等科学手段。

(六)在管理体制上,传统的人事管理属被动反应型,手段单一,以人工为主,很难保证及时、准确,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属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的现状、未来。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工作.如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实施人才引进培养、决定薪资报酬等,工作富有主动性、创造性(27。

(七)在管理地位上,传统的人事部门往往只是上级的执行部门、操作部门,很少参与决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人决策层,直接参与计划与决策,是具有战略和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它把人力资源管理与单位的目标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成为单位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上可知,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不单是称谓上的不同,它们代表了在对人的管理方面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特点。从人事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是历史的必然。

二高职院校传统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人事管理职责范围较小,主要包括程序化的文件处理以及人员招聘、培训、工资发放、职称晋升、考核、人事档案保管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建立和事务性管理。这种人事管理具有机械被动性、计划指令性和常规事务性等特点。其不利因素体现为:

(一)人事管理的观念落后。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是一种“以事为本”的人事行政管理,从人事管理的行为过程来看,传统的管理过程较偏重于强调事而忽视人。

(二)编制不当,人浮于事,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

(三)缺乏岗位竞争、择优选聘的用人机制。

(四)未形成良好的考核评价体系。目前的考核评价还存在以下问题:考核内容较含糊,笼统,没有针对性;考核时吃“大锅饭”,不能正确考评出绩效高低且存在着轮流坐庄,主管考核存在“晕轮”效应或碍于人情,应付了事,考核变成了填表签字的工作,过于关注短期结果,而忽视了长期或者过程绩效。

(五)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欠缺。一些管理人员只注重应付日常的人事工作,忽视了对高等教育发展的研究、政策理论的学习、人事制度改革的探索、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出现开拓性和创新性不足的现象。

正是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存在着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诸多不合理现象,严重制约着教职工素质的提高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因此,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成为必然。

三高职院校人事工作转变的实现途径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提高观念创新能力,实现由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飞跃,必须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实现观念上的创新,树立以“人”为核心的观念、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观念、人才资源开发的观念、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的观念和人才竞争国际化观念。充分认识到人的社会属性,尊重个人优势的发挥,认同个性化的追求,谋求组织与个人价值最大的交集。

《二)促进高职院校机构编制改革,规范高职院校内部组织结构

推动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是用有效的编制手段建设一支精干的教职工队伍。第一,各高职院校要根据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等各方面的不同职能,在稳定规模、提高水平、保证质量、兼顾一般的原则下,建立符合教学、管理及科研实际要求的组织形式,合理调配各类人员比例。第二,要抓住有利时机,创造条件,稳步推进高职院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第三,就编制改革的目的而言,不能只是单纯地精简人员,而应是对高职院校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教职工队伍的优化和办学效益的提高,逐渐改革单一的编制管理模式,建立事业编制与企业编制、固定编制与流动编制、教学编制与科研编制等多种编制相结合的编制管理体制,有效控制事业编制和固定编制,逐步增加流动编制和企业编制[[3]。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比较合理的教职工队伍结构和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的提高。这是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三)建立符合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动态、有序、科学的用人制度

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全面推行聘任制,其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约管理”。对校内不同类型人员,应实行不同的聘任办法,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任制应继续在职改实践中改革完善,有条件的学校可自主进行职务砰聘,应大力提倡向全社会公开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实行职员制度,进行考核聘任;校办企业和后勤服务人员要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等企业用工形式;实验室和企业中的高级技术工人要实行技师和高级技师聘任制。聘任制要实行有领导的双向选择,聘任单位与受聘人员均享有同等的权利,并有共同遵守聘约的义务。总之,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实行真正意义上的聘用制,打破“一聘定终身,按职聘任”的模式,完善管理制度,转换运行机制,促使教育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岗位管理作为现代行政管理是科学的管理模式之一,是高职院校人事管理要努力实现的方向。这是高职院校科学用人制度改革的关键举措。

(四)创新机制,建立以战略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确保人力资源高效运作

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核心内容,绩效考评应是学校整体发展战略的传递系统,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把学校的发展战略思想、目标和核心价值观层层传递给全体教职工,使为实现学校战略目标而努力成为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高职院校要在作分析和职位评价的基础上,确定各专业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完成教学所应具备的条件,作为工作绩效考核的依据[’]。建立科学严密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制定严格细致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考核结果做到客观、公正,使人力资源的价值得到正确的评价和体现。

第4篇

论文关键词:高校管理;人事;人力资源;转变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基地,肩负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知识支持的重任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的管理上,依然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格局上。这种传统人事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尽快实现高校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建立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性化管理,主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与配置,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引导,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它反映了组织客观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是从以工作为导向转变成以员工为导向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人事管理在当代的新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是:人不仅是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而且也成了管理的目的。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最大限度地获取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最大程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质,最大程度地发挥人才的作用,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发展。133229 .CoM

人力资源管理着力于达到两个目标:一是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力求精干和高效,用尽量少的人力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使用价值。二是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上力求提高人的素质,通过各种激励手段使人的潜力发挥到极限,在人的全面发展中达到工作的高水平。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崭新和重要的领域,是对一种特殊的经济性和社会性资源进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组织对员工实施有效管理和使用的思想和行为,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区别:

1.管理的视角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人力资本是一种消耗资源;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并非将人视为成本,而是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使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一切其他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2.管理的类型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是“被动反应型”的“管家婆”、“救火员”式的操作性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多为“主动开发型”的策略式和预见性管理。

3.管理的重心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恪守“进、管出”的管理模式,讲究组织和人员调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发挥人的潜能和人力资源开发上。

4.管理的方法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孤立的静态管理。当一名员工被安排到一定岗位后,完全由员工被动地工作,自然发展;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不仅对员工安排工作,还要根据组织目标和个人状况,为其作好职业生涯设计,不断培训,量才使用,人尽其才。

5.管理的手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采用制度控制和物质刺激手段;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采取人性化管理,尽可能考虑到人的情感、自尊与价值,坚持以人为本。

6.管理的策略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近期或当前的人事工作,往往就事论事,缺乏长远考虑,属于战术性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注重近期和当前事宜的处理,更注重人力资源的整体开发,注重对未来的预测和规划,属于战术与战略相结合的管理。

7.管理的技术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照章办事,机械呆板;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不断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使其更加科学和规范。

8.管理的层次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部门往往是执行部门,很少参与决策;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其自身就处于决策层面,直接参与组织的计划与决策。

三、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必然性

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发展是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内在要求

(1)关于人的哲学的演变。关于人的哲学先后有过四种观点: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受经济因素制约,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经济利益;社会人假设则认为人工作的主要动机不是经济需要而是社会需要,环境的力量要比上级主管的控制力量更有效;自我实现人假设进一步认为人总是要求提高和发展自己现有的能力,并充分发挥潜能,组织应当把人作为资源,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人就可以自我激励;复杂人假设更深入地认为人有复杂的动机,不能把所有的人简单地归类为某一假设,不同的人以及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会有不同的动机需要。由于对人的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化,因而引起对人的管理的思想理论不断演变。

(2)管理思想理论的演变。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思想,基本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此后人际关系学说以及行为科学理论基本以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为前提。特别应强调的是,行为科学理论使传统的人事管理发生了质的变化,变注重外在要素管理为内在要素管理,变注重外在量的调整为内在要素质的提高。它特别强调人的心理、价值观、群体文化等,“人本管理”、“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概念皆源于行为科学理论。对人的管理理论的变化必然引发实际工作中管理内容的变化。

(3)管理内容的演变。雇佣管理认为人是一种投入,一种成本消耗,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控制成本。因而在一系列实际管理措施中人被工具化、手段化,势必出现劳资双方严重对峙。劳资双方根本利益渐趋一致的观点则认为,人不仅是一种成本,更重要的还是可以创造比消耗的成本价值大得多的可再生资源,人事管理不仅要控制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为组织获得更称职的人,更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维持并激励人的高度工作意愿。由此出发的人事管理的一系列措施,劳资双方利益必然趋于一致。

2.高校社会地位的巨大变化是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的外在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社会地位和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科研单位,它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要因素,以及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21世纪的高校担负着更大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任务。高校面临的将是市场经济下自由招生、自主管理与双向选择的社会体制,如不改变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将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险。

3.新时期高校内部的变革为其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创造了内在动力

当前,各高校已经或正在进行的人事改革,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在这个改革中,它们都力求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以提高管理效益,促进自身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使高校中的“人”和“事”有了很好的结合点,发挥了人的最大潜能,有利于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四、实现高校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和职能

传统人事管理是建立在把人假设为“经济人”的基础上,更多的是看到人的自然属性。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完整、丰富的人性假设的基础上,不是只抓人性中的一个片段,而是对完整、丰富的人性予以全面尊重。因此,只有实现观念的转变才能带来管理方式的转变,才能有管理目的和结果的转变。要树立“开发人力资源是高校人事工作的核心任务”的观念,通过编制人力资源开发计划、薪酬设计、员工培训等一系列职能的转变,善于从人力资源管理中寻找解决高校发展问题的答案,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促进教职工积极参与高校发展目标和战略的制定。

2.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人力资源规划是指组织要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需要的人才,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作为高校而言,人力资源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引进、使用、培训等各个环节。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理念,一方面要以高校战略规划为核心,为高校实现总体目标提供人才支持和保障;同时还要在实现高校总体目标中有效促进个人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使两者处于良性的互动之中。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到人员结构和层次的合理性安排:既要重视一线教学部门,也要注重行政管理、后勤服务部门;既要重视发展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还要重视培养一批高层次的管理人才。

3.建立竞争激励机制

聘任制是我国现阶段人事管理改革的总趋势,也是人事管理体制的核心所在。在高校实施全员聘任制是人事管理的有效手段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主要环节。实施全员聘任要做到按需设岗、择优评聘、坚持标准、全面考核,破除评聘中论资排辈现象,使评聘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为了稳住和吸引人才,在实施全员聘任制的过程中还必须建设一支业务精良、结构优化、积极进取的教师队伍,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彻底破除职务和身份的终身制:在分配制度上要彻底打破平均主义,探索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的分配激励机制。要将教职工的校内津贴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中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直接挂钩,真正做到优劳优酬,多劳多得。这样方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以最小的人力资源获得最大的组织收益。

4.引导教职工设计职业计划,加强职业管理

第5篇

关键词:传统人事人力资源转变体系

企业若想适应市场化、全球化的要求,管理观念上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要完善,否则企业的前展前景将很渺茫,做大、多强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可现在,我国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多数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亟待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转变。

1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1.1观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认为人力投资、工资、福利费、培训费都要计入生产成本的,企业应想方设法减少人力投资以降低成本来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的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性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一切其它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1.2形式不同

打一个比方,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和处理,是被动反应的“管家”。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主动开发的“掘金者”。这样的差异决定了我们的策略管理模式也要区别于传统的人事管理。

1.3重点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讲究组织和人员调配,看重事情处理的结果。它要求因事择人,根据工作所需的资格选择求职者,这样的做法当然是正确的,因为能实现事得其人和人适其事。可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不着眼于人的开发利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会错失许多拥有高素质人才的机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培养和利用,冲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约束,不再把人看成是技术因素的需要,而是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特殊工具。

2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方式

2.1制定科学的、具竞争力的制度

①企业要想拥有科学的、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首先要合理配置、制订有预见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有规划才有行动。②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控制人力成本。③在合理预测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分布状况,为企业对人员的考核录用、培训、开发、晋升、工资等提供可靠依据。④制定和完善科学的、极具竞争力和刺激性奖励制度和福利政策。⑤建立业绩评价考核标准。要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2.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开发战略

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引进企业需要的人员,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储备适当的人才,并且通过考核、薪酬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来激励员工。

(1)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员工培训体系。做好职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的职业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2)建立起员工激励体系。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种种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在人力智慧的发挥下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2.3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

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转变人事工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当前的人事经理已不仅仅需要具备以往人事管理所应具备的行政管理业务能力,还必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学科。我们可以建立考核激励培训制度,通过激励奖赏和定期的培训来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企业高层的重要参谋。如:洋浦经济开发区就通过考核奖励培训让具备专业技能的人事经理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现,成为企业规范、发展的参谋人员。

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

市场经济在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本着效率最高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系统研究,不断建立趋向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

3.1人员配置体系

企业要通过科学手段,运用合理的制度对企业中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然后来决定每一项工作及其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在具体的要求(包括技术种类、工作经验、身体健康)之下来明确工作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情况。这样的人员配置体系不仅是招聘工作的依据,也是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对员工培训、调配、晋升时也是一种有力的依据,这样体系的建立为管理提供了人力工作的全面信息。

3.2薪酬分配和保障体系

企业的薪酬分配要先对工作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条件等因素进行正确分析。例如: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确定每一项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相对价值后预定科学合理、稳定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使得人才对薪酬满意,也就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同时,企业还要建立员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在现在社会人们对自身的权利很明确,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比较完善,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明确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又保证了人力资源不会发生流失。

3.3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是对照岗位分析体系中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安排,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考核结果是员工晋升、奖惩、薪酬、发展的一项依据。

国际间的人才争夺正在加剧,谁拥有了人力资源并使其增值、升值,谁就会有竞争力,就会赢得市场。总之,待遇留人、文化留人、事业留人,企业要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终达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群.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J].华章,2009,(22).

[2]刘春安.浅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5).

第6篇

关键词:传统人事人力资源转变体系

企业若想适应市场化、全球化的要求,管理观念上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要完善,否则企业的前展前景将很渺茫,做大、多强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可现在,我国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多数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亟待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转变。

1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1.1观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认为人力投资、工资、福利费、培训费都要计入生产成本的,企业应想方设法减少人力投资以降低成本来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的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性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一切其它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1.2形式不同

打一个比方,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和处理,是被动反应的“管家”。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主动开发的“掘金者”。这样的差异决定了我们的策略管理模式也要区别于传统的人事管理。

1.3重点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讲究组织和人员调配,看重事情处理的结果。它要求因事择人,根据工作所需的资格选择求职者,这样的做法当然是正确的,因为能实现事得其人和人适其事。可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不着眼于人的开发利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会错失许多拥有高素质人才的机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培养和利用,冲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约束,不再把人看成是技术因素的需要,而是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特殊工具。

2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方式

2.1制定科学的、具竞争力的制度

①企业要想拥有科学的、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首先要合理配置、制订有预见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有规划才有行动。②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控制人力成本。③在合理预测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分布状况,为企业对人员的考核录用、培训、开发、晋升、工资等提供可靠依据。④制定和完善科学的、极具竞争力和刺激性奖励制度和福利政策。⑤建立业绩评价考核标准。要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2.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开发战略

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引进企业需要的人员,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储备适当的人才,并且通过考核、薪酬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来激励员工。(1)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员工培训体系。做好职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的职业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2)建立起员工激励体系。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种种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在人力智慧的发挥下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2.3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

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转变人事工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当前的人事经理已不仅仅需要具备以往人事管理所应具备的行政管理业务能力,还必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学科。我们可以建立考核激励培训制度,通过激励奖赏和定期的培训来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企业高层的重要参谋。如:洋浦经济开发区就通过考核奖励培训让具备专业技能的人事经理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现,成为企业规范、发展的参谋人员。

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

市场经济在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本着效率最高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系统研究,不断建立趋向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

3.1人员配置体系

企业要通过科学手段,运用合理的制度对企业中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然后来决定每一项工作及其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在具体的要求(包括技术种类、工作经验、身体健康)之下来明确工作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情况。这样的人员配置体系不仅是招聘工作的依据,也是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对员工培训、调配、晋升时也是一种有力的依据,这样体系的建立为管理提供了人力工作的全面信息。

3.2薪酬分配和保障体系

企业的薪酬分配要先对工作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条件等因素进行正确分析。例如: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确定每一项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相对价值后预定科学合理、稳定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使得人才对薪酬满意,也就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同时,企业还要建立员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在现在社会人们对自身的权利很明确,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比较完善,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明确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又保证了人力资源不会发生流失。

3.3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是对照岗位分析体系中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安排,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考核结果是员工晋升、奖惩、薪酬、发展的一项依据。

国际间的人才争夺正在加剧,谁拥有了人力资源并使其增值、升值,谁就会有竞争力,就会赢得市场。总之,待遇留人、文化留人、事业留人,企业要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终达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群.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J].华章,2009,(22).

[2]刘春安.浅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5).

第7篇

关键词:传统人事人力资源转变体系

企业若想适应市场化、全球化的要求,管理观念上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要完善,否则企业的前展前景将很渺茫,做大、多强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可现在,我国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多数仍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亟待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转变。

1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1.1观念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认为人力投资、工资、福利费、培训费都要计入生产成本的,企业应想方设法减少人力投资以降低成本来提高产品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代的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人力资源不仅是自然性资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率高于一切其它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率。

1.2形式不同

打一个比方,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是按照上级决策进行组织分配和处理,是被动反应的“管家”。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实现社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主动开发的“掘金者”。这样的差异决定了我们的策略管理模式也要区别于传统的人事管理。

1.3重点不同

传统的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讲究组织和人员调配,看重事情处理的结果。它要求因事择人,根据工作所需的资格选择求职者,这样的做法当然是正确的,因为能实现事得其人和人适其事。可过分强调人适应工作,不着眼于人的开发利用,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是一种宝贵的资源,这会错失许多拥有高素质人才的机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培养和利用,冲出了传统的人事管理的约束,不再把人看成是技术因素的需要,而是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的特殊工具。

2传统的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方式

2.1制定科学的、具竞争力的制度

①企业要想拥有科学的、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就首先要合理配置、制订有预见性的人力资源规划,有规划才有行动。②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对人力的需求,控制人力成本。③在合理预测企业发展的条件下,有计划地逐步调整人员分布状况,为企业对人员的考核录用、培训、开发、晋升、工资等提供可靠依据。④制定和完善科学的、极具竞争力和刺激性奖励制度和福利政策。⑤建立业绩评价考核标准。要以业绩为依据,以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各类人才评价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制度。

2.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开发战略

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从而,引进企业需要的人员,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储备适当的人才,并且通过考核、薪酬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来激励员工。(1)建立起科学严谨的员工培训体系。做好职前教育、新员工培训、在职员工的职业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2)建立起员工激励体系。根据员工的各种需求,采用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种种措施,改善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在人力智慧的发挥下创造性地完成工作任务。

2.3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

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综合素质是转变人事工作的主要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当前的人事经理已不仅仅需要具备以往人事管理所应具备的行政管理业务能力,还必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学科。我们可以建立考核激励培训制度,通过激励奖赏和定期的培训来促使人力资源管理者成为企业高层的重要参谋。如:洋浦经济开发区就通过考核奖励培训让具备专业技能的人事经理以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出现,成为企业规范、发展的参谋人员。

3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

市场经济在发展,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本着效率最高原则,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系统研究,不断建立趋向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工作体系。

3.1人员配置体系

企业要通过科学手段,运用合理的制度对企业中的各个工作和岗位进行分析,确定。然后来决定每一项工作及其岗位对员工的具体要求,在具体的要求(包括技术种类、工作经验、身体健康)之下来明确工作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等情况。这样的人员配置体系不仅是招聘工作的依据,也是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的标准,在对员工培训、调配、晋升时也是一种有力的依据,这样体系的建立为管理提供了人力工作的全面信息。

3.2薪酬分配和保障体系

企业的薪酬分配要先对工作的责任大小、劳动强度、条件等因素进行正确分析。例如: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确定每一项工作在企业中的地位和相对价值后预定科学合理、稳定公平的薪酬分配体系,使得人才对薪酬满意,也就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同时,企业还要建立员工的劳动权益保障体系,在现在社会人们对自身的权利很明确,相关的法律制度也比较完善,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明确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又保证了人力资源不会发生流失。

3.3绩效评估体系

绩效评估是对照岗位分析体系中的具体要求和工作任务安排,对员工的业务能力、工作表现及工作态度等进行评价。考核的方式有很多种,企业管理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安排,考核结果是员工晋升、奖惩、薪酬、发展的一项依据。

国际间的人才争夺正在加剧,谁拥有了人力资源并使其增值、升值,谁就会有竞争力,就会赢得市场。总之,待遇留人、文化留人、事业留人,企业要用先进的管理制度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最终达到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共同实现,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群.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研究[J].华章,2009,(22).

[2]刘春安.浅议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5).

第8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事管理;问题;策略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只有保证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屹立不倒。人事工作包括企业人员的计划、组织、协调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关系到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才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但是一些传统的人才资源管理理念仍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只有打破传统的束缚,不断的改善优化人事工作的管理活动,让企业在不断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1】。

一、现代企业人事管理概述

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从广义上讲包括人的管理及事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着重突出了对人的管理及重视。这与传统的人事管理观念有较大的区别,传统的人事管理着眼于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以利益最大化为标准,强调对事物的管理【2】。而在市场环境的变革之下,人才的力量已不容小觑,只有强调对人的管理,才能保证企业稳健、持续的发展。

首先,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在人力资源的管理重点上发生了一定的偏移,不仅着重对人员的招聘、培训及管理等基础性工作,也加强了对人事成本、晋升平台、职业规划以及岗位轮换等方面的管理。

其次,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在管理方法上做出了一定的创新,化被动为主动,通过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最后,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不仅能够实现单一职能部门的功能,还能有效连接各部门,实现共同管理,参与管理战略的决策与执行。

二、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就是人才管理,我国企业的人事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之下不断变革,然而管理机制还不够成熟,在管理方式上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招聘制度的不合理,绩效制度的不科学等,造成较大的人才流失率。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招聘制度不合理

人才引进是企业人事工作开展的先决条件。社会在不断发展,若管理者依旧拘泥于传统的管理观念,将无法为企业获取有效的人才储备。目前,多数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招聘存在形式化的特点,表面上办的风风火火,实际上录用人员早已内定,失去了公平、公正性,也无法实现人才利用率的最大化【3】。而大部分小微民营企业在人才的聘用上更是缺乏一定的原则性,招聘信息混乱、失真,劳动合同含糊不清,使工作人员的利益无法保障,这更是加剧了人才的流失,使企业无法健康有序的向前发展。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

人事管理制度包括人才的选拔、培训、调配、晋升等一系列活动,而大部分公司缺乏完整的管理机制。不能将其真正落实下来,部门之间无法协调统一,战略规划不能有效实施,造成企业经济效益的降低【4】。

(三)绩效考核不科学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够科学,考核指标含糊不清,且与实际工作效益的相关性不大,不能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甚至部分企业的奖惩制度本末倒置,对员工反而起到反作用效应,不能给员工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

(四)晋升机制不公平

对人才工作潜力的开发是企业的义务及责任,只有充分考虑了员工的发展前景,为其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才能达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统一。大部分企业的晋升机制不够公平合理,员工的付出与回报无法成正比。

(五)管理观念不重视

人事管理工作是各生产部门实际效益产出情况的关键,而大部分公司对人事工作的重视度不高,缺乏创新的管理观念,更是吝于对人事部门的投入。人员培训形同虚设,缺乏人事管理活动,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淡薄。

三、现代企业人事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从上文可看出,现代企业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人事管理工作显然还未跟上时代的步伐。国际化的竞争趋势给我国民营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启发,只有针对各项管理缺陷,进一步制定优化改善措施,才能在市场机制下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真正的保护作用。

(一)提高人才聘用机制

人才聘用制度必须公开透明,达到有效的双向选择。针对不同岗位的人员,可制定不同的选拔制度,明确各岗位的任职要求、岗位职责以及薪资待遇。面向社会、面向高校扩展多条人才聘用渠道,或以讲座的形式进行企业宣传【5】。同时,企业需具备专门的人事职能部门,依据行业及社会的实际情况给予公平的竞争,录用人员需签订劳动合同,保证聘用进出口的通畅合理。

(二)完善人事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工作需与企业各部门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并依据不同的人才选用标准进行工作的细化和分类,保证人事工作在时间上的效率,以及在工作内容上的有效性,最终实现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化标准。这一目标的完成不仅需要企业各部门的配合,还需要国家规章制度的约束,企业通过逐步的完善实现人事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三)改善激励制度

激励制度是提高员工工作激情的重要因素,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充分考虑物质激励及精神激励两个方面。物质激励方面,企业需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考核指标的科学性,给予工作业绩表现出色的员工一定的奖金及津贴,刺激员工能够不断追求,不断进步,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利益【6】。精神激励方面,可制定荣誉奖励、个人表彰等评奖,一方面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另一方面提升了个人名誉,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而在制定奖惩制度时切勿过度,既保证与企业实际效益的结合,又不失公平公正。

(四)加强人才潜能开发体系的建设

人才培养可打造出学习型企业,保证企业的人才储备。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人才培训力度不够,或对人才的潜力开发体系不够健全,造成人员知识体系更新迟缓,跟不上时代节奏。企业必须加大对人才培训的重视,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及考核,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认证和深造机会,立足于长远的战略规划进行人才储备战略的建设。

(五)强化人事管理观念

人事管理与企业的战略发展息息相关,要改变领导者的思想观念,使其与市场发展有机结合,可通过聘请专家顾问团对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建议,根据专业的分析逐渐强化领导者的管理观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事工作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事管理已较传统的管理工作做出了较大的转变,然而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只有不断提高人才聘用机制,完善人事管理制度,改善激励制度,加强人才潜能开发体系的建设,强化人事管理观念,才能保证企业的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 唐元清,安丽华.如何做好企业人事管理的岗位评估[J].中国商贸,2014,24(12):96-97.

[2] 管晋莉.企业人事管理绩效考核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6(22):30-30.

[3] 陈雪莲.企业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31(15):48-49.

[4] 刘晓辉.浅议优化企业人事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经贸,2013,8(10):73.

[5] 严强.小微企业人事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J].魅力中国,2013,11(20):28-28.

[6] 邓朴成.网络环境下对企业人事管理的思考及实践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27(24):78.

作者简介:

第9篇

摘要:在现代的人事管理中,强调了以人为主的管理理念,通过有效的人员调配以及相关的学习,合理的发挥每一个人的作用,实现人事管理效率的提升。因此,在医院人事管理中,我们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将过去单纯的人员管理转变为以人力资源的角度对医院人事科进行管理与开发。在医院人事科的工作人员在立足于自身工作岗位,并充分发挥中每一个人专长的前提下,通过组织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加强医院人事科与其他科室配合等方法,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从而推动医院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医院 人事管理 工作 效率 探究

作为医院中处理人事调动、人员调配、管理档案等工作的行政部门,医院人事科在医院中起到连接各科室的重要作用。医院中绝大多数的工作开展都需要人事科的组织或者配合,譬如在医护人员的招聘、医院工资发放、相关数据统计等工作中均有医院人事科的参与,这就充分体现了医院人事科在医院日常工作中的意义。然而,随着医院日常工作范围的扩大以及难度的增加,不仅导致了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越来越难以开展,而且致使工作人员的压力以及工作强度增加,最终使得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变得低下。长此以往,必然会造成医院日常工作混乱,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面对日益复杂的医院人事管理工作,该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桎梏医院人事管理发展的困难,提高医院人事管理的效率,是广大医院人事管理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因素

1.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对人事管理工作积极性的打击。随着医院日常工作内容及难度的增加,医院人事管理工作的开展变得越来越困难,然而受到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的影响,人事管理者依旧沿用以人员管理为主的陈旧办法,面对日益增多且难度加大的工作内容,导致该岗位的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有效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的问题逐渐变多并且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打击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严重的话更会致使他们对工作产生消极、害怕的心理!假如这样的情况在医院人事管理中发生,不仅会极大的降低了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更对医院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破坏。

2.医院各科室与人事科间配合度较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由于医院人事科工作所面对的人员大多都是本单位一线的医护人员,而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性质,使得他们工作十分繁忙,无法及时处理医院人事科网上发出的通告,致使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或者相关数据收集不能及时的完成。人事科工作或数据收集的滞后,不仅会造成人事科工作人员整体工作进度的延误,同时导致数据收集的时效性、准确性降低,从而使得人事科相关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受到影响。无论是工作进度的延误或是数据收集的滞后,都会导致人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无法高效准确的完成,继而降低了他们的工作效率。

3.对人事档案的管理无序,致使人事基础数据准确度、完整度不高。医院人事科所掌握的人事基础信息是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随着医院工作内容的增多,相关的人事基础信息总是在不断变化和积累的,然而医院人事科对人事基础信息的管理无序,不仅会导致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度、延续性降低,致使医院工作人员信息更新的时效性、完整度无法保障,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医院人员信息核查的难度,使得人事科的工作效率降低;同时,准确度和完整度较低人事基础信息不但无法给予领导或别的部门做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使得医院根据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会得出错误的结果,致使医院的正常运行出现严重的错误。

4.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程度不高,致使人事科处理数据效率低下。由于医院人事科的日常工作内容要接触到大量的数据,因此对于相关数据处理效率的高低也是影响医院人事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当前,医院人事科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大多采用人员的手工统计与计算机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正是导致医院人事工作效率降低的一大原因。数据的人工统计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时间,而且由于统计数据的重复性、枯燥性容易致使统计的数据错误,对于数据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当需要有大量的数据需要第一时间处理时,这样的数据处理方式往往无法及时完成,只能通过加派人手、加班加点的处理。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应用程度的不高,对于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而言影响很大,无法使得相关工作高效的完成,从而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

二、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医院人事管理观念,以新观念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随着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逐步推进,医院人事管理者应当清楚的意识到,要想提高医院人事管理效率,必然要对陈旧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进行变革,从过去的人员管理为主的传统管理理念转变为对医院人事科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上,通过建立符合医院人事管理特点、岗位职责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仅对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同时更重要的是保障工作人员的权利。在工作人员疲于应对日渐繁重的日常工作时,积极保障他们应享有的权利,如此一来,能够使得他们更好的立足于自身的工作岗位,积极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他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而,医院的人事管理者应当认识到,要想更好的实现单位的工作目标,必然要确保工作人员的个人权利得到保障,这样他们才能够发挥高效率,从而实现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

2.增强与各科室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科室间配合度的提高。针对医院人事科与各科室间配合度低的问题,医院人事科的管理者应当组织本科室的工作人员与其他科室的员工定期开展座谈会,增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使得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能够很好的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及性质。人事科工作人员也应虚心听取他们对人事工作反馈的意见以及提出的建议,同时,在会上人事科工作人员也需要向其他科室说明人事工作的工作内容及相关流程,对需要他们配合的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以及如何配合完成的建议。通过双方坦诚布公交流,促进人事科与各科室间工作的相互理解,有助于人事工作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医院人事科在严格依照医院工作程序的前提下,从自身做起对自己的办事流程予以简化,进一步提高医院人事工作的效率。

3.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保障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度。基于医院人事基础信息对于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性,身为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途径提升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首先,我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人事基础信息库,通过严格的规范医院人事招聘、培训等操作流程,落实好人事科工作人员的档案管理职责,实现人事基础信息的及时、准确的录入信息库中。其次,对于医院人员流动所造成的人事基础信息变化,譬如医护人员的岗位调动、学历职称的变化,我们应建立健全人事基础信息变更制度并落实好信息录入工作岗位的职责,确保人事基础信息变更的及时准确。最后,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我们要严格遵循部门档案管理的规则制度,做好每一份人事档案的编号,并在档案柜中按照编号予以整齐归入,有助于医院人事基础信息的查询,保障人事基础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度,对医院人事工作的效率提高十分有利,同时也是医院正确决策和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

4.加强学习,提高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逐渐成为了现代办公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的计算机信息水平直接决定了他们利用计算机处理人事数据的效率高低。计算机知识以及软件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然而大多数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在毕业工作后,就很少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导致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跟不上。鉴于计算机在处理数据的高效性,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加强自身的学习以及医院人事科组织相关培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以及工作相关软件的运用。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不仅可以使得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得以面对庞大的人事数据处理得心应手,减轻工作量;同时,得益于计算机的高效率、正确性确保了医院人事科相关人事数据的时效性以及准确度,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医院人事科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医院日常工作范围、强度的增加,医院人事科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科室间配合程度不高以及计算机信息程度不高等问题必然会导致医院人事管理效率的降低。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从转变传统的医院人事管理理念,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及严格规范的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加强医院人事科计算机信息化的建设等方面入手,积极努力提升医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的人事管理效率,为促进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以及推动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周超,张玉洁.医院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2,9(9)

第10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组织中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也随即显得极其重要起来。我国组织先前大都是运用人事管理制度,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这种人事管理效率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做好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型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极其重要。文章主要讨论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及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组织人力资本的管理,其具体含义包括:根据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对员工的思想及其行为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从而对员工进行比较合理的分配、运用及管理,以使组织达到对员工积极因素的充分调配和利用,从而取得最优的效益,并且使员工到全面的发展。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而言,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为基础的科学。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和人事管理的区别及转化入手深入探讨。

一、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职能都包括对员工的招聘、录用、考核和薪酬分配等相关内容,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这些差别表现在两者的本质、管理重点、职责重心、出发点等等。

(一)本质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本质区别在于人力资源管理比传统人事管理更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和未来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当组织需要作出决策时,它可以给组织提供一个可以长远发展的建议。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在组织中的地位基本上属于行政事务,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它不能考虑到组织的整体性和战略性,人事管理部门不可能给整个组织提供具有重要意义的策略和建议,从而人事管理很少能涉及组织的高层战略决策。

(二)管理的重点

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放在了注重员工的有效使用,在使用员工前要对员工进行很科学细致的检测,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势,使员工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样既做到了组织可以最大化地利用人力资本为自己创造价值,员工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潜能和才智,获得了自我实现感。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考虑到了组织和员工这两层因素,并且最大限度地使其二者产生共赢的效果。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能动性的特征,对员工的使用单一化、机械化,没有考虑到员工的独特性。传统人事管理的管理重点明显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重点的科学性和可利用。

(三)职责重心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重心是在考虑到整个组织的前提下,为组织的成员发展做出科学的决策。它致力于调整组织的所有部门的优势及人员安排,并且对各个部门的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分配,使各部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整个组织成为一个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实人力资源的职责重心是为组织出谋划策,为组织未来的长远发展配置人才;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组织中职责范围比较具体的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重心是对组织各部门人员进行调配、考核、人事档案管理等制定,没有能动性地把整个组织看成一个整体,各部门员工之间没有更好地了解及融合,这样各部门就比较独立,不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作用。

(四)出发点不同

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的管理其最突出的原则是实行“人本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把组织的员工看成是“社会人”,真切的考虑到员工的需要,实行“人格化”管理,很关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在使用员工同时很注意员工自己的发展;而传统的人事管理把员工看成“经济人”,它站在组织的角度,单纯的追求组织绩效的最大化,而忽视了员工个人的发展需求。

二、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一)从执行到战略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立足在执行层面上的,它的工作重点是对员工的招聘选拔、分配岗位、工资福利发放、档案管理等事务性上的工作,这种人事管理只是执行其上级的命令,没有主动地从组织整体考虑的决策权;而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整体性、战略性。它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而相应地制定人力资本战略,为组织战略与策略管理起决定性意义。现在的组织越来越感觉到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力资源应该从战略层面上为组织尽力而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执行层面上来为组织服务。

(二)从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的转变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力资本看成是组织的第一资源,非常注重人力资本的开发,非常注重员工的培训和员工的主动性。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往往只强调对人力资本的单向管理,忽视了人力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具有可开发性,忽略了人力资本具有能动性,从而忽略了对组织中员工能动性的开发。目前,很多组织对人力资本的继续教育看的越来越重,对其投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人力资本开发和培训的方式也有较大改进,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员工进行岗位轮换制、员工职业生涯的(转上页)(接下页)规划作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新方法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

(三)从行政管理角色向咨询、服务角色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部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管理部门。人事管理将员工视为其管理的对象,对员工进行单向的管理,其更偏重于对组织员工的监管和控制,存在着“官僚式”的构架。在这种人事管理模式下,人事部门被认为是不能为组织创造直接价值的成本部门。而在当前组织中人力资源部门积极充当组织决策层,而且为其他部门提供内部服务、咨询,协调内部关系,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士气,成为劳资双方沟通的媒介。

三、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显著特点

(一)以人为本

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第一资源加以开发,让员工积极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既考虑员工的个性、需求的差异,又考虑客观环境对员工的影响,用动态的观点开展工作,从而达到人力资本合理配置、员工与事的系统优化。

(二)动态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动态管理,重视员工的开发使用,强调人员的整体开发。结合组织目标和员工个人情况,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岗位职务调整,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才能,从而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知识信息与信息经济[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

[2]曹雁翎.IT企业知识型员工管理研究[J].哈尔滨:北方经贸,2004.

[3]罗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胜任素质[J].北京: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4.

[4]谢亚平.浅论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深圳:特区经济,2005.

第11篇

【关键词】技术 信息化管理 人事管理系统

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采用的人事管理系统是帮助企业实现人事管理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工作的一项基础。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无法适应现阶段企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人事管理形结合,形成符合实际企业发展需求的人事管理系统,促进企业的人事管理系统化和规范化,让企业的员工能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分离出来,拥有更多的精力推动企业的发展。

1 关键技术

1.1 B/S结构

B/S结构是目前人事管理系统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层结构,它是通过浏览器和服务器进行信息传递交换,并且实现信息的处理,将处理后的信息反馈至浏览器端,实现最终目的。B/S结构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比较方便,可实现查询、浏览、业务扩展、维护、开发、共享等功能。

1.2 技术

所谓的NET是指用户利用任何一台终端设备都能查到想要的信息、文件和程序,它是新平台、标准协议、统一开发工具的总称,它能给人们提供最终的网络信息便利。技术是微软发展的一款新型程序开发语言,是一宗新型的体系结构,它是组成NET的一部分,具有适应性能强的特点。技术能在大部分的系统操作平台上运行,并可以创建应用程序,实际上是一种将互联网与操作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思想技术,它使用于各种操作语言,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保护性。以技术为基础形成的Web应用程序较传统的程序而言,更规范,内容更丰富,代码机构等清晰简单,能实现资源共享和多系统平台操作。

1.3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就是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仓库,它也是人事管理系统中大量需要用来记录的集合。人事管理系统也就是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在这个应用系统中,员工的所有信息都被储存在内,管理人员通过该数据库能较好从中方便、准确的搜集到想要的信息,将其与NET环境相连接、SQL Server2005能为系统提供强大、安全可靠的数据管理,为数据的集成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 系统设计

设计系统的过程中要将系统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准确性、扩展性、伸缩性、流畅性等考虑在内。人事管理系统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用户登录,第二层次是人事管理系统,第三层次是在人事管理系统下形成的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查询系统、系统维护几方面的内容,其中人事管理又分为档案管理、撇讯管理、考勤管理、绩效管理、员工异动管理、合同管理等几方面。工资管理包含了账套管理、人员设置、报表打印几部分。查询统计分为了人事查询、人事统计两方面,系统维护包含了字典维护和用户维护两方面。

3 模块功能分析

3.1 人事管理模块

人事管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人事管理模块,企业的人事管理基本上是在这个模块中实现的,同时它也是人事管理系统中人事数据的基础,它含有员工的基本个人资料等。一旦该模块中员工的个人信息发生改变,那么相应的系统中的其他相关信息也会随之改变。人事管理模块具有良好的同步性和完整性。

3.2 工资管理模块

工资管理模块主要是由员工的薪酬、社保、个人税缴纳情况等组成,其中所有的内容都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操作及发放,实现了全自动化。因此工资管理模块是一种流程化的管理方式,它能清晰的将员工的请假、出差、年休等部分情况经过计算机的统计和计算将详细信息呈现出来。

3.3 查询系统

查询系统模块能方便企业员工通过身份证、姓名、职工编号查询等方式将员工的基本信息查询出来,对企业员工了解薪资发放情况、合同签约、培训情况、考勤等信息清晰方便,还可以通过该模块了解企业员工的待遇发放等,方便企业领导对企业员工的管理。

3.4 系统维护

系统维护模块主要是系统的管理人员和后台管理人员实现整体人事管理系统的信息、用户权限的设定、系统数据库的维修和数据备份等,其中用户权限的设定包含用户的添加、删除等操作。

4 系统实现

系统的设置权限主要的依靠html完成,相应的功能是将页面控件拖到页面,对页面内的参数进行修改即可完成。其中后台程序使用C#完成,而数据库使用的是技术。具有较强的封装功能,在设置权限的过程中只需要修改参数即可完成。因此使用这种类型的信息管理系统在功能方面也是大致相似的。在系统中的付权限进行分配,其中每个权限都包含有增、改、删、核几部分,但是每个修改权限的系统都具有对应的操作,只有对应时才能进行操作。例如管理人员可对非管理人员进行权限配置,并且可以修改非管理员的密码,而超级用户可对管理员的权限和密码进行修改,同样也包含了删除和添加管理员的权限,还具有管理员拥有的所有权限。

5 结束语

人事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人事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的人事管理来说相当重要。企业的迅速发展与完整可靠的人事管理系统有重要的关系,以技术为基础,形成三层构架体系,构成新的高效人事管理系统,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充性,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开展高效的工作,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芳.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2):3176-3179.

[2]雷金,周湘涛.基于技术的人事管理系统的分析[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3):17-19.

[3]宋传胜.基于的交警人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

作者简介

蒋红梅(1982-),女,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交通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第12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制度;企业

1引言

1.1人事管理起源

人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起源于美国。原始社会的部落管理,奴隶社会的军事组织和生产组织等,从某种意义上说,都属于人事管理。但在人类社会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人事管理并没有形成科学的管理理论。到20世纪初叶,人事管理上升到了科学管理的阶段。当时的人事管理,指的是私人企业中员工的选拔和任用,初称为劳动管理,继而称为雇佣管理,后称为工业关系,20世纪20年代后称为人事管理。

1.2国内企业人事管理

近年来,企业人事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人才引进模式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人才。但是,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工作仍然处于被忽视的地位。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关键之处就是企业缺乏对劳动人事管理的足够重视,未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相融合。

1.3企业人事管理主要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用人机制的多元化,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人事工作的性质和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由计划体制下组织控制模式转变为市场体制下人力资源开发模式。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改进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健全制度,深化改革,敢于创新,从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

2企业人事管理现状及存问题

2.1人力资本化

随着企业改革步伐的明显加快,受传统人才引进机制的影响,员工结构失衡和人才断层已成为企业普遍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资本由资产资本和人力资本构成,任何企业都可以有机会得到资源、资金、设备等资产资本,但是却不一定能获得以脑力劳动为主的高智力人力资本。通过职场高薪聘请是多数企业取得高智力人力资本途径之一。企业人事管理平时职能是制定工资或收入的分配方案、劳动力的调配安置、职工的晋升、劳动纪律的督察等,注重解决企业眼前的劳动人事问题或执行企业领导交办的应急事项。

2.2缺乏专业的企业人事管理

人才对于大部分基层单位来说,由于观念上的原因,很多人事管理人员只关注整理档案、年终评定等程序化、公式化的工作,缺少专业的劳动人事管理知识,这对企业内部稳定是一种很大的伤害。

2.3面临人才流失危机

中国进入WTO以后,竞争不单单表现在产品上,更主要表现在要素市场上。更多的跨国公司进入我国,与中国争夺高素质的劳动力。过去中国享有对高质量的人才支付低质量的价格的优势将不复存在,高素质的人才将面临被攫取的可能。如不对现有的分配政策进行改革,势必造成人才大量流失的现象。

2.4人事管理经济化

企业人事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发挥人才潜能达到最大的效益。企业之间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现代的企业不论那种经济性质的企业,人事部门有两个工作,一是招人,二是管人。谁拥有人才,谁就能在市场竞争的浪潮中挺立潮头。因此一个企业最大的浪费,莫过于人力资源的浪费特别是企业员工潜在能力和工作欲望的浪费。高度重视人事管理、充分挖掘人的潜在能力的企业就能永葆创新活力,并能在当今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3.解决人事管理现状的建议

3.1认真做好企业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劳动人事管理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物质资源,达到人、财、物的最佳组合,从而实现最好的员工工作效率。要加强劳动人事管理,要最终实现工作目标,必须抓好这些基础工作。

3.2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

企业人事管理部门是一个窗口单位,是一般员工进入企业工作所接触的第一个部门。人事管理者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思想,具有全心全意为企业员工服务的自觉性。人事管理者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企业责任感、荣誉感。企业人事管理者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3.3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信息库

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以电脑信息、网络等形式,不断引进、招聘、选拔各种专业人才,把各种人才信息及时、准确的进行分类储存入库。

3.4建立培育人才的社会机制

建立培育人才的社会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的紧迫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造性。人事管理部门应主动适应单位小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快速变化,积极为教职工提供各类业务培训、继续教育的机会和途径,学习和掌握各个专业领域内最新的知识和发展动态,也是提高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

3.5尽快建立和培养一支合格的专业化的劳动人事管理队伍

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要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精通企业人事管理技能,精通经营知识,特别是熟悉劳动人事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公司管理变革过程,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要做好公司的企业人事管理工作,建设一支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3.6建立有效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

真正落实“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建立有效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能更直接、更有效、更人性化的激发人的进取心,主动性、冒险精神和创造思维。有效的薪酬结构和激励机制应该是企业与员工互动的结果。为鼓励职工努力为企业作贡献,在做法上可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如核薪和调薪以能力和表现为准,设立绩效计酬制度,按月、季、年的实绩给予薪酬,使职工利益与企业效益相结合,激发员工整体意识。从满足职工的需要出发,尊重、理解和关心职工,从小事着手激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上进心和积极性。在具体工作中推陈出新,使职工充分发挥创造力,不断改进、完善、创新企业人事管理,使企业焕发出不息的生机。

总之,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人事管理更加需要不断改进、完善。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因此有必要根据企业的特点,改进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工作,健全制度,深化改革,敢于创新,从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结合现状,现代企业竞争是企业综合实力、整体素质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有赖于更新人才观念,健全人才制度,拥有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多功能、高集成度的唯我所用的人才队伍。只有这样,现代企业才能在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邹东涛,席涛;制度变迁中的中国政府管理经济职能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1年05期。

[2]吴雅杰;论政府与市场经济的不同组合[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02期。

[3]应松年;谈人事立法[J];中国劳动;1983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