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4: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特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管理学发展到今天,管理手段、方法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是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存在的人自身的特征在不断变化的结果。人力资源管理以当今社会集知识、技能为一体的人为直接的管理对象,尤应重视现代人的特征的研究,以此作为管理手段和方法创新的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向传统的回归,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必然思考和必然行为。其主要背景有三个方面:
第一,现代人不再是生产力落后阶段较单纯的经济人和梅奥所谓社会人,而是受制于文化的复杂人,也可以说是文化的动物。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形成的重要渊源。尤其是在我们这样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不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就意味着不能从根本上把握现代人的本质特征,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思想。
第二,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管理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小康的实现,其追求必然向多层次方向发展。如何将现代人的追求引导到促进社会和组织健康发展的高尚境界,这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进行的战略思考。二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单纯的将人作为机器的一部分,只注重效力提高,强调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制约了劳动效力的进一步提高。这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三是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公平、公开、公正的民主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以民主作风适应民主意识,已成当务之急。四是优胜劣汰的社会竞争氛围的形成。管理者应积极鼓励竞争,同时营造和谐的组织内部竞争氛围,为员工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五是公平问题的日益凸现。公平原则在政治领域表现为机会均等,在生产领域表现为公平竞争,在流通领域表现为等价交换,在分配领域表现为按贡献取酬,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很好地把满足现代人渴求公平的心理。六是完美追求的日趋强烈。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和本能,在生活水平大大改善的今天,这种天性又进一步得到强化,以至于到了一相情愿的虔诚地步,但现实又并非如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如何使现代人的这种执着追求与社会现实保持一定的平衡,这已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三,现代管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偏重理性定量化分析、唯求最佳的痼疾。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上,单纯地将人界定为刚性私利的人,这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只注重物质刺激,不注重精神激励和文化凝聚,管理方法和手段单一。在人力资源管理决策过程中,唯求最好的心理,唯重理性分析的倾向,或导致决策过程漫长,决策的时效性差;或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机构重叠、部门增加,人浮于事。可以说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离开了适度,走向极端,这必然使管理倒退。面对这样的现实,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进行创新,必然要求我们把握潜移默化影响现代人、现代管理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的营养。
在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老子思想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道德经》是其思想精髓所在,短短五千言涵盖了诸多领域,其中蕴涵了许多管理思想。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说鉴古知今。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通过参透老子学说,可以了解其对现代中国人心灵深处许多固有观念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形成过程,掌握管理对象的本质特征,明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演变轨迹,悟出许多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
第一,关于人的主体地位的思想。“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将人和道、天、地作为共同的宇宙中的四大,阐明人的地位,强调治国、治人的对人的尊重的基本原则。
第二,关于人的本性的思想。老子认为人性有善恶之分,“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亦作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性之善主要表现在无私、无欲和纯朴。“绝圣弃智,民利自信;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是说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心中的杂念。《道德经》第五十二章说“见小曰明,守柔曰强”,就是说人要保持柔性。这就是老子对人性问题作出的基本回答,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原则。
第三,关于人的激励思想。《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说明了不应该只注重职权和物质激励的方式激励人。“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之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据。夫唯弗据,是以不去。”其意为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应率先垂范,谦让、宽厚地对待下属。这也是现代激励的一种艺术。
第四,关于人的教化、培育的思想。《道德经》第五十一章指出:“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人的培养,应以道来教化,应以德来涵养,此即“遵道贵德思想”。对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而言,应以社会道德和组织文化来化育之,达到增强社会和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的目的。老子还提出“贵身”思想。“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治国者要像关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关爱民众的生命,管人者在管理过程中更应经常换位思考,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体味管理。在老子看来,培育人的目的就是使民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道德经》第八十章指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
综上所述,老子的人本思想是以对人性和人的地位的判断为基本前提,通过把握人的本质特征,以使用、激励、教化、培养为基本手段,以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标。这些思想反映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脉络,深刻启示出现代人管理的本质,为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完善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燕云 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理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改革的趋向是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为指导,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关键词]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251-01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管理的核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世界范围内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兴起,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正在经历一
场深刻的变革。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大力提倡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行政效率,但不依法行政及行政质量低下的状况依然存在。因此,分析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依此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十分重要。
一、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 我国公共部门缺乏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系统认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从传统人事管理转化而来的,但与传统人事行政差别很大,其本质的区别在于所对应的经济形态不同。传统人事行政是适应工业文明的产物,它以严格的规制对员工进行管理为主要特征,着眼于提高组织的整体效能,是为完成组织的目标而实行的战术性、技术性的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后工业文明的产物,它是将工作人员作为一种主动的资源进行管理,是通过放松规制、开发心智等新措施,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着眼于提高个体智能,进而增强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能力,因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具有战略与决策意义的管理活动。目前,我国许多公共部门仍旧习惯于把人事管理过程归纳为“进、管、出”三个环节,把人看作是完成组织目标的工具,强化对人的控制,视人力为成本,没有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这与现代先进的人力资源思想背道而驰。
2. 公共部门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面临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一些弊端如:干部终身制、论资排辈、管理无法制等都得到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行的公务员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尚不健全,竞争未做到法治化和制度化;激励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业绩评估、考核的标准难以确定,缺乏现代化的绩效评估方法及技术,同时统一的工资管理体制和工资标准缺乏灵活性和激励功能;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3. 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不足
我国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组织成员的培训没有统筹考虑,缺乏学习氛围。我国当前公务人员的学历、知识和技能结构还存在很大的欠缺,公共部门教育培训内容、方法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深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改革,创建学习型组织,提高公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对策
1. 提高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系统认识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对于一个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公共部门为外界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和管理,必须依靠人力资源。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组织要树立与市场经济相匹配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重视人的作用,把行政管理人才看作是能带来直接效益的资本,给公共部门人事管理理论和实践工作带来全面更新。传统人事行政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着质的区别。传统人事行政所依托的理念是规范、管制;而人力资源管理所依托的理念是发展、创新。人事行政的理论是以古典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知识背景、运用常规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传统理论;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则是以现代行政管理学、资源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信息科技等为基础,运用知识管理方法,依靠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和手段装备起来的全新理论。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公共部门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认识还十分有限,“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还未树立,因此加强对现代人力资源理论的学习与认识十分重要。
2.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实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引入规划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一致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是取得更好效率和更高业绩的最强有力的管理工具之一。在诸如工作设计与分析、绩效考核与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和方法将有助于建立更富有成效的公共管理组织。公共管理组织在进行工作设计时,应以效率最大化为目标,可以通过机械型工作设计法来降低工作的复杂程度,也可采用激励型工作设计法鼓励成员的创新。通过强调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等方式来提高工作的复杂性,增加工作内在的吸引力,使得成员更有兴趣来完成工作,必要时在组织内部实行工作轮换制,为成员提供交叉在职培训,从而了解更多不同的工作,减少成员的不满,增加成就感。
3. 建立科学的、适合国情的职位分类制度
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基础,通过职位分析来确定职责、权限、任职者资格等要素,形成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建立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种分类制度的优点在于对各项职位要素都有明晰的规定,不足之处在于静态的职位描述缺乏灵活性,只强调人适应职位要求,而忽视人的能动性创造力,不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我国应借鉴国外的先进方法,结合本国国情,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公共部门的科学的职位分类制度。
4. 加强教育培训,实现知识管理,努力塑造学习型组织
21 世纪的公共部门必须拥有学习精神,实施文化创新,建立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的学习型组织,才能适应新的环境。公共部门应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人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改善公共部门从业人员的专业结构,使其合理化、科学化。通过教育培训,使公共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在挖掘潜能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其政治觉悟、道德品德、法律观念,有效地开发创造性能力,培养创造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更好地为公众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才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1-0155-02
人力资源是存在于人的体能、知识、技能、能力、个特征的与倾向等载体中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也具有物资性、可用性、有限性。在加入 WTO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将会面临国内外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便更加突出。
1 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培训、组织和调配,是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根据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即:
(1)对人力资源外在因素――量的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量的管理,就是根据人力和物力及其变化,对人力进行恰当的培训、组织和协调,使二者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和有机的结合,使人都充分发挥出最佳效应。
(2)对人力资源内在要素――质的管理。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对个体和群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协调、控制和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组织目标。
目前比较公认的挂点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通俗地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
2 知识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企业的竞争能力将取决于掌握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所以,制定、实施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加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培养一支跨世纪的学习型的一流职工队伍,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需求。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要重视对人才理论的研究,学习,弄清创痛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转变观念,明晰管理思路,从而逐步接受、导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思想和技术。传统人事管理有以下特点:
(1)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人。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核心,强调一种动态的心理,意识的调节和开发,管理的根部出发点是“着眼于人”,其管理归结于人与事的系统优化,只是企业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传统的实施管理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重视的是投入使用和控制。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作为一种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是工具,你可以随意控制它、使用它;是资源,特别是把人作为一种资源,这就得小心保护它、引导它、开发它。难怪有学者提出,重视人的资源管理,并且认为21世纪的管理哲学是“只有真正解放了被管理者,才能最终解放管理者自己”。
(3)传统人事管理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似乎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却与此截然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真正的规划、决策、制度设计部门,集中精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开发员工潜能。
因此,可以说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就是了解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把劳动人事上升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建立起能够吸纳人才和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管理机制,这有利于企业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财富来开发挖掘和积累升值,有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既然现实的外在环境和人事情况要求我们采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方法、技术,那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体应包括哪些内容?可以说,在一个企业中,凡是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方方面面,都应划归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范畴。
3 做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3.1 正确地选用人才
只有千里马没有伯乐等于没有千里马。如何发现、选择善于实现企业目标的人才,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企业来说,凡是可以在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员,就是所需人才。企业有无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选才体制,基本上决定了企业人才梯队的构成以及整个企业组织人员素质水平,最终体现在企业组织机构的效率上。只有善于发现和识别人才,才能为企业的发展举贤选能。这就要求企业的决策者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做到三破三立,即破除封建的小生产人才观,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破除人才即“全才”的人才观,树立知人,善任,用人之长的观念;破除人才即“完人”的人才观,树立文凭和真才实学并重的观念。二是遵循选拔人才的原则和标准,即坚持党性原则,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德才兼备,有实干精神、有群众基础、敢于创新和承担责任的标准,客观公正地看待和任用人才;坚持对政治思想素质和技术业务能力及学历、资历进行综合考查和考核评议的原则,公开选拔人才。三是采取科学选拔人才的途径和方法,企业分布在各个岗位应打破身份的界限,条条框框,唯才是用,公正无私,不拘一格选人才。
3.2 做好人才的开发
知识经济作为一种以创新为核心的新的经济形态,决定了企业创新包括科学、技术、知识、制度、管理和观念创新等,同时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的新课题,又迫使人们必须带着问题深入学习,才能使企业永远处于良性创新发展状态。开发人才主要途径是教育、培养、知人善任,积极引进人才,大胆推荐人才,创造条件吸引人才,以及采取多种形式培育人才,并努力为人才的成长和提高尽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提高职工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有效途径。因为企业文化能从根本上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使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方案得到全体员工的正确理解和支持,从而在执行中自觉努力去完成。将在企业内部,产生精神振奋、朝气蓬勃、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即发组织成员的创造热情,从而形成一种激励环境和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发挥潜力,为企业经营管理缠身积极动因。
3.3 人才的使用和管理
现发人才、培养人才使企业“树人”的两个漫长阶段,用好人才,知人善任,才能最终实现人才为企业目标服务的根本任务。
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配置使人才管理的关键之一。合理配置的标准就是现有人粒子云的智慧和能力全部得以充分利用,即“人尽其才”。主要从以下三个观点实现:
(1)能力观点。用“岗位选人”取代“因人设岗”。通过竞争以逐步达到岗的其人,人得其岗,依据能力定岗位,实行“能力定岗”不断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思路。
(2)结构观点。是要求在人员配置上遵循合理结构的原则。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配置是,不仅要考虑个人素质,更要考虑群体素质,理想的配置结构应该是均取其长、优势互补、正向相加。
(3)流动的观点。职工长期在一个组织形式内往往缺乏生气,不利于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工作中要尊重自然流动,抑制盲目流动,加强智力流动,使企业现有人力资源不断趋于最佳配置和最佳状态。
3.4 人才的定期评估
企业人力资源的评估是指为了特定的目的,依照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标准和要求,,以“合法”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即每个企业人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的评定和估算。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一步,其在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革新,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成本降低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现代化企业来讲,应该积极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信息化的优势,处理好人、系统、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打下夯实的基础。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的意义
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涉及领域的多重问题,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同时通过人力优势调度促进其它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信息化改革以前,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信息录入和信息输送,信息化改革以后,这些步骤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
2.传统人力资源中的人事调动、人才招聘、人员晋升等工作都是在部门工作出现问题以后才完善,通过信息化改革,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可以与其它部门工作同步进行,增加了人力资源工作的前瞻性。
二、信息化管理在人力资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足
在我国,很多单位已经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但对这一概念的认识却过于表面,没有完全认识到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对单位发展的积极作用,缺乏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一些单位在经营过程中,过于看着眼前利益,对长远发展缺乏整体把握,信息化管理工作只是按部就班,没有认真落实,更没有紧迫感,对于软件的开发和数据库的管理可以很好说明这一点,这样的思想过于局限,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不利于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2.计算机软件人员设计的数据库不能满足特定要求
从数据库结构看,数据库的设计一定要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满足特定要求,模块的设计要完全符合单位的实际情况,提高软件的实用性。但是,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缺乏专业了解和理论支撑,设计的数据库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不能满足应用要求,导致数据失误,而动态数据不能及时进入数据库,则无法有效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这一功能。
3.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应用范围有限
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大多处于事务型阶段,使用性能偏重一般性,不能完全涵盖单位特有的管理活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同时,很多软件的附加功能和部门需要大相径庭,带来浪费。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的应用
1.办公自动化应用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手工办公的模式和持续发展的办公业务量之间的冲突与日俱增,人力资源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与信息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人工手段的采集、处理、研究和科学决策, 是实现大量的人力资源信息不能满足时代要求的。因此,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程度、调整工作模式、处理、流转、管理过程和信息化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基础。
2.将软件建设作为构建信息化人力资源体制的基础
软件建设是现代人力资源体制建立的基础与保障, 同时也是人力资源信息传输、交换及资源共享的基础性前提条件。在构建现代人力资源体制的过程中, 软件的作用十分巨大。首先, 软件以其丰富的职能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人力资源体系的运行模式。通过软件建设, 人力资源体系中所涉及到的诸如文字、信号、声音、图像等信息处理方式与处理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将硬件建设作为构建新型化人力资源体制的保障
现代人力资源体系中, 硬件方面主要包括计算机上的装置、信息存储装置以及通信装置等。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催, 对于信息化人力资源体制的构建而言, 同样离不开强有力的硬件支持。没有完善的信息通信系统与通信手段,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高效性与实时性就很难得到发挥与保障。没有强大的计算机设备支持, 人力资源体系运营过程中, 甚至连信息的整理、修正、录入等基础性工作都难以迅速有效完成。没有超大容量的信息存储装置, 人力资源管理者必将浪费大量的精力去进行诸如档案管理类的基础性工作。由此可见, 缺少硬件建设的支持与配合, 信息化人力资源体系的构建不过是一句空谈。与此同时,软件建设也将失去依托与保障。综上所述, 唯有不断加大硬件建设的投入,提升硬件的功能与功效,建立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硬件体系,方能满足信息化人力资源体系构建对于硬件的要求。
4.人力资源管理中计算机信息化可实现管理系统数据共享
信息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基于网络结构的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减少所有员工的反馈时间,创造出非常丰富多彩的沟通渠道, 员工不能被公司的前一级控制所限制,可以跨部门、跨层次的传递和表达所有的想法。这种技术的特点, 直接调整组织的监管模式和组织结构,加强组织的扁平化,组织的反应更为敏感。网络技术被充分的运用,也能够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内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供给一系列的方式进行服务。
5.建立人力资源信息化网络平台
构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网络平台是实现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必由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创建人力资源信息化网络体系就能够与人力资源信息化体系的创建起到相同的作用。
创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网络平台的首要步骤可以分为两个方面。首先是人力资源网站与网页的构建。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网站与网页, 可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透明力度,保障人力资源服务信息的及时准确,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服务工作创建良好的平台与服务渠道,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增强工作的公开性,减少对于办公方面的资金上的投入,不断提高办公的效率,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领导者的对于信息化的使用能力。
关键词:集团 人力资源 改革
一、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改革的简要历程
长沙水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序的人事管理到传统的人事管理,再到经验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历程。特别是2005年公司整体改制后,根据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为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体系,公司开始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尝试。目前,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同行业都处于先进水平。
2.存在的不足
尽管目前处于行业先进,但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一是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尚属空白。二是招聘与配置工作需要提升。三是薪酬管理亟须完善。四是绩效考核制度尚未健全。五是培训与开发缺失。六是员工流动管理未得到重视。
3.存在不足的原因
一是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概念认识不到位。虽然公司正在从经验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迈进,但因为认知的差异以及水务行业属性的影响,我们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仍然较为模糊。从管理的视角、地位、性质等方面比较,也仍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进的思路认识不到位。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对于改进人力资源现状的要求很急迫,但我们不能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甚至是试图毕其功于一役的模糊思路。
二、集团人力资源优化的原则要求
1.尊重历史与着眼未来相结合
一方面,人力资源改革应当在尊重现实状况,不损害现有员工原有合理利益的基础上,优化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让员工主动参与到优化变革工作中;另一方面,更应该着眼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应适当超前,预见公司长远发展战略变化,逐步摸索完善与公司战略协同的制度体系,始终使公司在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
2.系统思考与先易后难相结合
在设计方案时,一方面要系统思考,全面改进公司人力资源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各种层级;另一方面,又要按照优化改革的难易程度,分阶段逐步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
3.整体推进与注重主次相结合
在实施改进时,一方面每个改革阶段既要注意整体推进,防止强调局部改进而影响全局改进;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分清主次,优先抓住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攻克,这样其他矛盾和环节才会更加顺利攻克。
4.因地制宜与借鉴引进相结合
制定人力资源优化措施一方面应当按照公司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现实基础条件,适合企业自身和水务行业的特点,对症下药,不能过于追求创新;另一方面又要推广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工具,大胆地借鉴引进这些现代化的经验和知识来改进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和人力资源状况。
三、集团人力资源优化整体解决措施
1.建立专门机构统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制定集团人力资源规划方针
(1)设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统领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为了达到实际效果,这个专门机构必须体现高层级、专业化、跨部门三个特征。因此,建议设立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为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定方向,出台宏观政策,并解决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问题。
(2)制定人力资源规划并指导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应制定符合集团发展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中远期计划及近期计划,将人力资源管理定位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伙伴、企业变革的推动者、企业的人事管理专家、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者,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长沙水业实现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科学规划环节,要特别注意人力资源需求合理性,并着眼于业务发展、梯队建设方面的人才储备问题。
2.积极搞好员工流入工作,充分发挥员工流动管理的作用
(1)积极搞好员工的流入工作。一是策划好招聘活动,如对外招聘统一使用长沙水业名称、标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二是流入对象来源多元化,坚持专业结构多样化,坚持地区结构多元化,坚持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管理团队自己培养,技术、技能人才适当从外部引进。同时,不能一味追求名校和高学历,而是多从人岗匹配的角度考虑,技能岗位可以适当从专科技术院校招聘人才。三是积极尝试某些工作岗位的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制度,有效控制员工的数量。在一些不需要长期培训的技能岗位或者季节性、临时性工作,坚持尝试用劳务派遣的方式解决用工需求。在一些业务比较简单、与公司主营业务关联性不强的工作上,可以实行业务外包。
(2)充分发挥员工流动管理的作用。一是搞好新进人员入职培训后的双向选择分配,尽量降低基层单位新进人员初次分配的被动性;抓好新进员工的后期管理工作,建立员工成长信息库,跟踪培养。二是重视运用晋升、降职、调动、轮岗、流出等方式来挖掘员工流动的激励奖惩、资源配置、人才培养作用。特别是要开始尝试建立正常的人员淘汰退出机制,适当加速人力资源的市场化进程。三是探索建立公司内部劳动力市场,把人才作为一种价值资源充分利用搞活。
3.重点抓住关键问题,将“开展岗位设置与评价、实行薪酬制度改革、实现全员绩效考核”三项工作同步进行
(1)进行薪酬制度改革。第一,引入宽带薪酬制度,畅通员工工资晋升通道,增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现有薪酬等级的基础上,扩大各个薪酬等级覆盖的岗位范围,拉宽各个薪酬等级的浮动范围,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系数体系。与职能部门扁平化管理模式相适应,建立岗位系数工资正常晋档机制,明确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连续两年考核结果在良好以上,可以晋升一个工资档次。第二,提高薪酬构成中的激励性部分比例,使薪酬形式多元化。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类别、等级、性质等,调整其基本薪酬与绩效薪酬的比例,对不同员工的薪酬实行差异化,这样来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另一方面,要注重各层次员工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地予以解决。比如,可以实施带薪假期,技能培训,帮助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空间,让其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第三,在技术、技能岗位上实行企业年功薪酬与岗位年功薪酬相结合,鼓励员工成为某一岗位的专家和能手,引导基层员工岗位成才。
(2)实现岗位、薪酬与考核的关联管理。首先根据工作职能科学设计各部门(单位)的岗位,然后要对每一个岗位进行严格的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估,决定企业中各岗位相对价值的大小,确立一个合理、系统、稳定的岗位等级和档次,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各岗位的薪酬级别和相互之间的薪酬级差。其次,对应岗位评估,要确定考核标准和绩效薪酬计算方法和比例。最后,针对不同的岗位,还要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特别是在岗位评估时,要同步确定每个岗位的通道类别(管理、技术、技能),一旦岗位确定,通道类别和薪酬系数就随之确定,即坚持“以岗定类、以岗定薪”的原则。另外,招聘对象多元化以后,新聘员工薪酬定级采取差异化政策,对于市场紧俏、公司亟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可以给予高级别薪酬待遇,吸引更多的社会人才加入公司,提升公司软实力。
4.建立健全科学的培训开发体系,积极引导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1)建立分层次分类别的培训体系。第一,根据公司的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公司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实施纲要,并根据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各项考核结果和各部门、单位提出的培训计划,分析培训需求,统筹安排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第二,新员工在试用期必须参加岗前培训;在职员工必须参加轮岗培训,人力资源部根据员工兴趣、特长、绩效考核情况和职业生涯计划登记卡针对员工进行轮岗培训;从事技能岗位工作的员工,工作满2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满1年)后,必须参加公司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岗位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持证上岗;不定期组织开展水业大讲堂,对高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战略管理、公司治理培训,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企业管理理论培训。第三,建立培训的全面、长效机制,创建培训资料库,从员工入职培训开始跟踪登记,记录每一位员工的学历专业、兴趣特长、性格特征、培训经历及计划。促进员工的自我提升,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培养、储备企业发展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第四,为保证培训与岗位工作一致性,对岗位工作实际有,对于员工通过各种培训取得的职称、证书等,必须在相应的岗位上才具有相应的薪酬(岗位薪酬原则的又一表现)。
(2)积极引导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第一,建立公司职业生涯资料库。每位员工入职填写《职业生涯规划卡》,登记员工的学历专业、兴趣特长、职业发展意向、培训及成长经历等。第二,建立企业导师制,暂设立技术与管理两个发展方向。选聘公司内部在管理或技术方面的资深专家为企业导师,在职业生涯资料库中分批选择有潜力的员工接受企业导师的面对面指导,为公司的战略发展储备复合型人才。第三,职业生涯管理与流动管理相结合。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实质上也是一个员工流动管理过程。因此,把员工流动当成是一种激励(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手段,可以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发展,达到个人对自身的职业规划管理与公司对员工的职业规划管理最大限度地相一致。
5.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实现集团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关键词: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考认识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经营管理意识也随之变化,传统的由国家统一调配的人才管理体制受到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的冲击,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运而生。纵观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的应用还处在初级阶段,还未做到系统引进、消化吸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劳动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性转变,企业管理人员应对这种转变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应有一个全面而清醒的认识,需要寻找一条适合本企业特色和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之路。
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中一个崭新而重要的领域,是研究如何对人力资源生产、开发、配置和利用的,是一个企业为实现企业目标,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相关的科学知识和原理,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选拔、录用、考核、激励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活动过程。如何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进吸收,首先要区别它与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有何不同,找出优势,挖掘精髓,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实际。
(一)对人的关注和受人关注不同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将人视为成本,视为生产过程的支出和消耗,同物质资源一样,降低人力资本,提高效率。人力资源管理认为人力不仅是一种资源,更重要的是一种特殊的资本性资源,在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源的管理被视为比其他资源更为重要的、更为宝贵的资源,被提升到战略决策的高度,人力资源规划成为企业的战略规划,而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在企业中被当作事务性的管理,处在企业高层规划决策的边缘。
(二)管理思路、范围、职能均不同
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是被动的、静态的、孤立的,各个工作环节被人为的分开,由各个部门进行孤立的管理。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法规,对人力资源的招聘录用、绩效考评和培训发展等进行全过程的、主动的、动态的管理,其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有效地对各个方面进行开发利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行政事务,强调具体的操作,如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奖金的发放。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的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开发、行为管理、员工培训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使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计划性、战略性和未来性。
二、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扩展企业的人力资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所有的目标活动都围绕人展开,“人本主义”贯穿人力资源管理始终,国内外企业管理的经验和教训表明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效对企业中长期业绩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信息流通更加迅速,唯有不变的是不断创新求变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打造适合企业战略发展的管理队伍
企业根据中长期的发展目标,组建一支拥有高效的人员配置、合理的人员结构的管理团队,从客观上减少了企业提供服务所需的内部运作环节,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服务对象。如何打造这样的团队呢?首先精练高效的团队要用高效的工作流程服务企业,企业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等;通过业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实现企业业务管理下的计划管理、项目管理、财务管理等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的基础管理。同时将In-temet技术与现有的系统结合进行电子商务,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使企业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以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并随着管理规模的扩大形成规模管理效应,实现人力资源节约,改变企业的竞争模式,为企业创造新的赢利空间。
(二)加强员工的潜能开发与激励教育
企业要生存,要练好内功,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创新激励教育机制,成功的企业激励机制和对员工潜能的开发是企业创新的源泉,是职工以饱满热情投入工作的组织保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要生存求发展,要大力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促进企业进步,造就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我们不重视个体心理对其行为的重要影响的研究,强调用单一的思想政治工作去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说教已难以在员工内心引起振荡。正确的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如何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首先必须考虑人的需求。根据人的需求,提供合理合乎实际的激励方式。其次激励应该制度化、规则化,便于操作,有章可循。同时激励应当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具有稳定性、有全员性,这样既有示范作用,又能引起员工的共鸣,进发员工的工作激情,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因此,我们不妨引进现代心理学、行为学的知识,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潜能开发和激励教育经验,建立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在对传统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中,现代文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试图实现物质与精神、理性与价值、个人与整体在企业管理中的融通,契合了当代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所引发的劳动方式、管理方式的变化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时代特征,是一种更符合人性、更有效率的管理。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凝聚剂和催化剂,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性。人力资源管理整个流程与企业文化都是息息相关的,从招聘、培训、薪酬福利、绩效考核、晋升、任职资格体系到战略规划,每一个环节都与企业文化相关。其次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也具有人才培养作用。这主要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心理,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自愿地把企业目标作为自己的目标来实现,从而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其灵魂是企业精神。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进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友爱,减少教育和培训经费,降低管理成本和运营风险,并最终
让企业获取巨额利润。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应确立文化建设的目标,员工和企业有共同的愿景;企业和员工共建“心理契约”,企业关注员工的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展现自己的才华,肯定他们的成绩,员工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全力奉献。在企业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软环境,软环境即注重人情味和感情投入,给予员工家庭式的情感抚慰,管理者经常深入基层,平等对话,经常活动,加强人际沟通,让企业成为一个充满亲情的大家庭,使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成为主人,而不是企业的边缘人。
(四)终身学习和加强培训
关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创新; 发展
Abstrac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s refers to the human resources for a series of different forms of management activities. Detailed to see, th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refers to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dopt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method for human resources reasonably effective organization and allocate, which can make the manpower and material resources to keep a best coordinating relations, the greatest degree of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human resourc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enthusiasm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ubjective initiative. Innovative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has become realize the talents power is the key to the strategy, the new situation on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et the new reques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alyzes the exploration in the new situation, how to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explore new situ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new way, new methods, in order to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work i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Keywords: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novatio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在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最活跃、最积极的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已经逐渐由功能性部门转变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企业只有在这快速而剧烈改变的竞争环境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革,才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全面创新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的快速发展,人才在科学技术与信息发展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人力资源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时展的大势所趋。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使用向开发转变、从刚性向柔性转变、从事本向人本转变,只有这样,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适应科技、信息的快速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持续、快速、健康、有序发展。
1、实现传统向现代转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大体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人、组织人、文化人、学习人等阶段,每个阶段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只是把人力资源当为一种资本、一种工具,重使用、轻开发;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把人才当作一种资源来看待,既重视选拔与利用,又重视教育和开发。因此,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向现代科学的转变,就必须把握科学人才观的核心内容,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人才观的全面内涵。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注重能力与实绩,不谈出身门第,不讲文凭职称,强化能力与实绩。
2、实现管理向服务转变。重管理、轻服务一直是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加之人力资源管理服务功能的日益拓展完善,实现从管理向服务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已经由过去单一的管理转变为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管理为了服务、服务为了效益、效益为了发展已经成为了共识,只有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才能不断满足人才需求、保障人才权益、促进人才开发,展现人才潜力。
3、现使用向开发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只重使用,忽视开发,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人力资源既重视选拔和利用,也重视教育和开发。只有真正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对员工的精心培养,全面开发,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从使用向开发的转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加之人力资源具有无可替代的、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不能搞“拿来主义”,既重视选拔和利用,又重视教育和开发,更要培养和发现。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利用的水平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本身的水平。人力资源管理者要首先成为复合型人才,才有可能开发出更多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4、实现刚性向柔性转变。刚性管理的时代已成过去,柔性管理的时代已经来临。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柔为主、柔中有刚、刚中有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坚持刚柔结合,以奖为主,以惩为辅,少惩罚、多激励,少指责、多沟通,少批评、多关爱,要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掌握员工的心理,了解员工的需求,把员工的自律行为变为自觉行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新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即将企业内简单但是烦琐、重复的工作交给外部的专业机构来完成,将企业人力资源科学有效利用到正确的地方,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存在问题;具体策略
1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涵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企业把一些简单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事务性工作外包给外部专业机构,并向其支付相应服务报酬的一种交易活动;也有学者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策略地利用外界资源,将企业中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工作与责任部分或全部转给外包机构承担。结合各个学者的研究,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定义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指企业委托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服务供应商代为处理原来由企业内部独立完成的一些事务性的、非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使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发展核心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战略性转变,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
2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具体问题
尽管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前景较广,发展速度也较快,但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说,还非常陌生,因此,要让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发展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与国外相比,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1缺乏理论与实践经验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足,难以有效指导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与此同时,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实际运营的时候,由于国内可以说完全没有能够借鉴的案例,因此只能向国外的企业求助,导致一些企业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2]。
2.2立法过于滞后
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在美国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与专业化,就是由于他们有完善的法律对那些外包机构进行约束、规范,另外还有相应的政策对外包机构的资质进行评定。反观我国,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有关的法律法规,无法有效约束外包机构的行为,仅仅是在劳务派遣方面有相对严格的规定与约束,这样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发展极为不利[3]。
2.3观念较为落后
从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出,将烦琐、简单的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同时也能节约成本,但是我国有一部分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认识不足,缺乏外包意识,他们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行为持否定状态,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还存在极大的风险[4]。
2.4外包商专业水平不高
虽然一些国外的外包机构可以为我国提供优质服务,但是由于费用的问题,再加上国外提供的服务与我国企业的性质又存在差异,使一些企业将外包机构的选择定在国内外包机构。但是我国目前能够提供外包服务的机构数量与规模普遍较小,且整体素质与专业水平都有待提高。而素质往往决定了质量,因此,外包机构的素质通常就能反应其提供的服务水平。我国目前外包机构数量非常少,缺少竞争,使外包机构的发展速度极为缓慢。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具体策略分析
3.1推进企业进行改革
对企业进行改革,是企业的角色得以快速转变为具有现代特征的社会主义企业,只有如此才能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而扩大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需求。
3.2建立与完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与传统的行政人事管理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系统性上有较大的差距。传统行政人事管理只包括招聘、考核、培训、薪酬等工作,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则不同,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还包括了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关系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较传统行政人事管理来的复杂,同时也更加具有科学性。另外,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也是一个战略性的工作,企业应对其进行重视。从中可以看出,建立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并对其加以完善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3.3增加人力资源外包供给主体的增加
我国目前现有的人力资源外包机构主要有四个类型:人才市场、高等院校、中介机构、政府下属的公共部门。但是,我国的外包市场若要得到加强,只有这四种类型的外包机构还远远不够,应增加更多的外包供给主体,使整个市场富有竞争力[5]。
4结语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外包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且从中得到了切实的好处,有效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些案例均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已成为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昊.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分析与规避策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2]袁童婧.中美比较视角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3]姜晓宏.试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HRMO)的风险与防范[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4]张庆轩.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2.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误区,其中“重视人才素质,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能力素质”这一条尤应引起重视。事实上,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者肩负着组织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重任,组织人才的能力建设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水平。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第一资源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调整其发展思路与竞争策略,以人力资源能力竞争为主的态势愈加明显,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愈发重要。然而,现实中虽然多数企业能认识到能力建设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极端重要性,但在管理实践中却也存在着诸多漏洞。其中,重视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培养,却忽视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自身能力建设的问题较为明显。实际上,专业人才能力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能力及水平。而且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特点及其工作性质也决定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对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在加强核心竞争力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及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人力资源管理者是指在企业内部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员,包括企业高层主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则主要是指大型企业集团总部及其下属各单位内部专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梯队。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与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力建设在实践层面可同等对待。那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包括哪些内容?首先,我们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及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
能力一般是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应具备的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质量的新个体特征。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经过教育培训并在实践活动中吸取集体智慧而发展起来的。能力有自身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同时又在所从事的活动中得到发展。后天的教育和培训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是由于能力的这种特种,我们才能组织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能力建设,静态上是指形成和发展个体能力的理念、工具、方法和技术;动态上是指培育和发展个体能力的整个过程。它有两个基本维度:一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二是外部环境。抛开外部环境因素我们重点探讨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自身能力建设。能力通常可分为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两种。综合现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一)战略思维及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组织目标实现不可替代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强有力的支撑支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是推动企业开展人力资源改革、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向纵深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必须具备战略性思维及创新能力。
(二)自我学习的能力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人事管理观念的制约,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多数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仍有很多缺乏专业背景,系统把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法、工具和技术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较短缺。而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性却日渐凸显。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把握国家人力资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做到熟练掌握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般管理学、、政策科学、经济学、法学、组织行为学等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管理水平。
(三)选人育人能力
选人育人能力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特别是中高层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之一。领导学理论认为,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有二:一是决策,二是用人。并且,领导者用人正确与否对于组织与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善于发现人才、精心培育人才。通过为员工设置职业生涯发展通道,积极贯彻能力本位的科学人才观,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以及培训和发展机会,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一方面要当老师,制定并宣讲人力资源管理规章制度的责任;同时,又要成为员工的服务员,为员工的发展排忧解难,要胸怀全局、敢当先锋,更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
(四)影响、沟通与协调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主要提供者,必须具备影响别人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不断增强管理沟通的本领,包括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及谈判技巧等。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企业内部所有其他部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较好的协调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部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大型集团型企业,还要协调不同层级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内部及之间的关系,使整个集团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成为一支高素质、高绩效、高活力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
(五)信息获取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信息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十分重要。无论是人力资源招聘与甄选、配置,还是员工薪酬管理等都受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人才市场情况、行业发展动态等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敏感度。同时,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也非常重要。比如企业核心人才突然离职等突发事件,往往会给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应该不断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以便更好地预防危机,降低风险。
二、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
以上着重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那么,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加点着手,并以此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
(一)企业高层领导要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组织行为学表明,组织的长远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层领导。当今,多数企业都把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然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投入巨大,但成效不明显,比较复杂,专业性较强等特点,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地位在实际中并未得到确立。一些企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潜能开发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直接导致了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环境的缺位。因此,作为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对企业战略实现的决定性作用,把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作为拉动企业整体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也要反复向领导阐明着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系统工程,并以此推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和能力的提升。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培训
职业化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能力的后期培养特点,使得开展这种职业化培训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大型、特大型名企都十分重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培训,一些企业甚至在职工大学聘请专业教师或高层人力资源管理时间专家讲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开展职业化培训的方式主要有工作轮换、工作丰富化、脱产教育、在职培训及学历教育等,以此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
(三)形成制度,并逐步建立内部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制度是企业保持良性发展的硬约束,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必须将好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形成相关规章制度体系,并使之常规化。同时,要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企业建立并推广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对于认清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一般来讲,通用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包括劳动法规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技能及成就动机等工作风格。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具有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胜任力模型。
(四)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要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培养业务技能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应当不断开发在职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人力资源管理潜能。而潜能的开发,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自身的主动学习。要从书本中学习,更要从干中学。实践表明,一个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能够促进其能力的提高。因此,通过不断学习知识、技能,并将其运用于具体实践中,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能够不断促进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
(五)构建学习型组织,形成能力本位的优秀企业文化
毋庸置疑,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而任何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能力建设本身必须融于企业建设之中。也就是说,在创建优秀企业文化过程中,要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精神,加强能力本位的宣传。不可否认,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关系本位在改革的长时间内还存在着较为深远的影响。然而,市场经济是以能力为本位的经济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促进以能力本位为核心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形成。而能力本位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必将极大地促进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学习欲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医院文化 医院管理
一、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医疗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被全体医护人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的价值取向、管理理念、服务准则、医院精神的总和。其最核心的内容即是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作用与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是将医护人员的个人需要与组织需要结合起来,把医护人员的个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结合起来,确立三种职能: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培养、建立和完善组织文化;重视提高组织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实现人的人本管理理念。基于医院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独特的文化方式,同时也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相应依据。医院文化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与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才能将核心价值观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相结合,真正得到员工的认同,并由员工的行为传达到外界,形成在医院内、外部获得广泛认同的医院文化。
二、医院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医院能否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决定了医院文化建设是否能够成功,而能否合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重要指标。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通过把医院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管理理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医院精神、发展目标等整合、凝练、完善形成的。医院文化决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而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文化的承担者。因此,在医院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全程中,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医院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使人力资源工作和医院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三、文化内涵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体现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由六大模块组成,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人员的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明晰医院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中的体现,就要从这六个方面分别分析。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是从全盘出发,对于组织机构进行设置和对人力资源相关制度的制定,这些都要与医院的战略、文化相契合。
第二,人员的招聘与配置。在进行人员招聘的时候,要寻找与医院倡导的价值观一致、认同医院文化及发展战略的人才。
第三,培训与开发的过程中,要针对医院文化进行宣导贯彻,使医护人员对医院文化的核心深入认知,并以其影响、指导自己的行为习惯;
第四,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主要强调衡量人才的关键点在于什么,硬的是业绩,软的就是对医院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能否将医院倡导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在个人的行为中有所体现。
第五,劳动关系管理中,对于医护人员权利的维护等,是医院对医院使命的践行,而使命就是医院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四、医院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互作用
1.医院文化通过派与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凝聚,发挥其最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是将医院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医院的医疗服务中,在医院文化的潜移默化下,医护人员逐渐认同医院的主体文化,并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地修正原有自身价值观与思维方式,最终接纳医院的文化。在共同的目标、理想、价值取向的作用下,医护人员努力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医院的发展。
2.医院文化改变医护人员的价值观,建立新的价值观念,使人力资源更好地适应组织。卫生人力资源是医院文化的载体,医院文化是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其主要通过心理管理来优化医护人员的心智模式;在认知、行动、意志、情感、价值、目标等方面对员工进行深层次的引导,深化员工的自我开发意识。优秀的医院文化能为医护人员带来团结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生活环境,能产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产生较高的期望目标和较大的动力,促使医护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向自己期望的目标努力奋进的同时更加适应医院的需要。
3.医院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和发展作用。以组织视角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三个功能:注入文化、打造队伍、牵引行为,现代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更加关注:人、医院系统和医院文化。现代人力资源在管理的过程中更多地是强调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同时借鉴相应的制度和流程进行管理。每家医院都有自身的发展历程、管理风格、人员素质和理念价值,这些都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要素。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需要以医院文化这个软环境为基础,通过凝练、牵引、规范的手段发挥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作用,才能使管理更有效。
4.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文化的形成具有塑造作用。通过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形成对医院文化的提升、凝练和再造。人力资源是医院文化的基础,没有人力资源的协助、学习,不能形成系统、鲜明的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人力资源表现的最高形式,医院人力资源整合有效,形成合力,医院特色鲜明,有利于医院的快速发展。医院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医院文化一般是通过无形的、潜移默化的价值观,来塑造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新,使医护人员认同共同的价值取向。人力资源管理则通过具体的制度、程序、措施来影响、约束职工的行为方式,形成对医院文化的再造。
五、基于医院文化的人本管理模式
人本管理是一种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内全体成员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即尊重人,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人本”理念要求在人才引进、使用和管理上建立“以能为本”为核心、“以情为本”为纽带、“以德为本”为导向的“三维”管理模式。
1.以德为本。医院文化引导每位职工追求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情操,这也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缺乏职业道德修养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务人员必须具备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这也是在人才引进中严格把关的基本点。“以德为本”的理念着力点在于引进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卫生人才,与此同时培育富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医院文化,创建一个开放、平等、积极向上的软环境,以最大限度地尊重人才、关心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培养人才为宗旨,以此引导人才的价值观、意识、心理及行为取向,最终实现以德纳才,以德治院。
2.以情为本。由于医疗卫生人才具有较高的素质,特别是被引进的人才,希望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得到尊重和认可,这是他们能够安心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以情为本,在于医院为人才创建一种沟通无限的工作氛围,让人才树立主人翁的心态,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切实关心员医护人员的心理动向。营造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以情感留人。通过以情促管,有效克服了管理制度刚性化的一面,增加了人性化,大大降低了人才外流、出走的风险,同时也体现了医院文化的重要内涵。
3.以能为本。能力本位理念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主张把人的创造能力作为人的主导价值取向,消除权本位和钱本位的消极影响,把能力视为权利、金钱和人的价值本体。人的一切活动、一切关系和一切追求都要围绕如何充分正确发挥人的能力进行,都要依靠人的能力的充分正确发挥来实现追求
医院注重引导人才将注意力集中到释放和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上,强调以能适岗,以人的能力为管理核心,在人才的使用上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处理好学历与水平的关系,在重视博士、硕士的同时,对确有真才实学的医学人才,要淡化年龄、学历、职称等身份背景,大胆任用,发挥作用。处理好现有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关系,克服“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观念,只要是人才,在工作上、待遇上就一视同仁;在报酬方面,贯彻按能分配的原则,满足人才强烈自我实现的需求,使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观念人人提倡,从而在医院内形成重能力、讲贡献、论业绩的良好管理氛围。使尊才、爱才、容才、选才、用才、留才的氛围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人才观念深入人心,并渗透到医院管理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张品南,冯国飞,郑张帆.论提高医院文化品位在促进医院和谐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9)
[2]陶红.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之我见[J].现代医院管理,2005,3(1)
[3]廖纪稳,孙艳玲,王珊珊.关于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J].医疗装备,2011(9)
[4]周萍,黄金星,常继乐.员工个人特征对医院文化感知的影响[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6):437
[5]符牡方.加强医院文化价值管理体系建设[J].现代医院管理,2009,lO(5)
一、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能够生存下来的民营企业,虽然他们大多数实行家族管理,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都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这种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优点体现为:
(1)企业组织层次少,对人的管理更加直接。企业更多的集权使得管理的人员减少,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2)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合一。不用担心企业的经营者对企业进行“内部人控制”而有损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也不用对企业经营者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内部机制以对其进行必要的激励和约束,因而可以节省委托成本而保持企业的高效和竞争力。
(3)人才雇佣、选拔机制比国有企业灵活。民营企业自主经营的特征决定了其人力资源管理也具有灵活自主性。民营企业不受计划管理体制的束缚,同时也没有档案制、户籍制等方面的制约。民营企业在人员招聘、使用等方面具有高度选择权,在人员内部流动方面具有高度控制权,在激励机制方面具有高度自。
(4)在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家族式管理弥补了在企业文化、内部结构等方面的缺陷,使企业在短期内具有超强的发展潜力,取得市场的认可,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长期维持。
二、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企业作为一个特殊的个体,其人力资源更体现出自己特点和个性,我国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确面临着相当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1、人才结构的家族化
韦伯在其著作《中国的宗教》里深刻指出“中国家庭关系的紧密联系创造出一种限制性过强的家族牵制,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组织所需要的共同价值和对事不对人的社会联系,便难以顺利发展起来。”进入21世纪,中国民营企业95%以上是家族企业,唯一的区别是家族化程度不同。家族管理是民营企业管理的主要特征。民营企业在选聘员工时首先安排其家族成员然后再进行外聘,而且外人也要视其与家族的亲疏程度有选择的聘用。企业中重要职位很多都是由家族成员担任,经营决策控制在“家长”手中,集权化领导。企业的经济行为规范常常被伦理规范所代替,这在中国商界既是历史又是当今现实写照。企业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这种管理体制使企业制度流于形式,企业内部管理多以情代替,高级职员大部分由家庭成员担任,从而会直接排斥家族外成员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当企业规模扩大以后,家族式管理就会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2、人才流动的频繁性与凝固性共存
民营企业人才流动呈现出频繁性和凝固性共存的特点。人才流动的凝固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人才机制没有市场化,民营企业基于安全和成本方面的考虑,过于依赖家族成员,注重自己培养,很少外聘人才,企业人员几乎是不进不出。另一方面,企业迫于各种关系和亲情而无原则地吸收大量家族人员,这些人员既无专业知识又无特长,而企业却因其各种关系无法将其开除,于是企业呈现出只进不出的单向流动和相对凝固状态。
人才流动的频繁性表现在民营企业在人才招聘和使用上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功利性,缺人的时候到处招人、挖人。不关心养兵千日,而只关心用兵一时,加之报酬制度不稳定且不合理,难以留住人才,从而使得人才濒于流动。另外,由于管理专业化和技术的需要,家庭成员自身素质无法与企业发展相适应,于是企业靠外聘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解决这一问题,但是家族人员与外聘人员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和摩擦,其结果往往是外聘人员败下阵来而后愤然离去,导致企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3、民营企业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意识且机构设计不到位
我国民营企业基本上以“蓝领”起家,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意识。民营企业经营者由于生长、发展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相当一部分人具有先天的弱点,在领导者魅力方面形不成对企业员工的吸引力,甚至产生负面影响。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机构设计不到位,翻牌机构比比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和行政部兼任。已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大多是将原来的“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只是换了一个招牌而已。部门的功能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按照“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操作,并没有承担起人力资源部的真正职能,同时还得兼任许多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不大的其他一些管理职能,这与现在人力资源管理正规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是极其不协调的。
4、不重视员工的培训
企业发展靠人才,这个道理差不多人人都懂。但不少民营企业老板出于对员工忠诚度的疑虑,只重视用人而不重视培养人才:只愿意在用人上花钱,不愿在培养人上投资,宁可到同行业企业中挖人,也不愿意把员工派出去学习、培养。这就使得民营企业员工在对企业提供成长机会不明的情况下,保持对企业的低忠诚度,“人在曹营心在汉”的员工比比皆是。从而也导致了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存量不容乐观,人才队伍规模偏小,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员工素质和能力急需提高。
5、激励机制不完善,挫伤职工的积极性
许多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甚至走进了激励的误区:
①分配不合理,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②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却是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员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③采用非规范化的“救火”性激励政策。有些企业为了激励该部门的职工,就发放特殊的奖金,这种政策,实际上是奖罚不明,非但不能真正起到积极作用,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
在竞争激励上,一些民营企业没有真正了解竞争的激励作用,而过分强调职工内部的竞争,甚至认为,在各级领导后面都要培养一个替代性竞争者,才能迫使现任的各级领导努力工作,这样做实际上违反了企业安定和协作的原则。
三、提升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措施
由于民营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民营企业不仅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而且需要在制度上实行变革以吸引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并合理使用人才。
1、建立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贯彻权力制约原则
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家族管理,建立全新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民营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也在稳步推进,企业规范化程度
也在不断提高。然而即使那些形成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其管理机制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也还有不小差距,家族式企业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致使企业人才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高科技人才难以引进,决策信息传递不畅,家族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未能充分发挥,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创新难以实施。因此,要打破家族管理,建设全新的现代企业制度。
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要建立权责明晰、相互监督、彼此制约、有效沟通、高度协调的机制,制定系统的规章制度,明确每一部门各层管理人员的目标、权力与职责,促使各职能部门、各管理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其权力,提供一些保障各部门职权能正常实施、达到预定效果的措施,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贯彻权力制约原则。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其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时,由于一些非客观因素的阻碍,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2、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
国外的企业家队伍大都是专业队伍,只有5%的企业家没有接受过专业系统的培训,而国内的企业家只有5%接受过专业培训。企业家的素质有些是先天的,如性格特征或悟性高低;有些是在工作与生活中养成的,如待人接物或团队精神;有些则是后来通过学习获得的,如知识或修养。这些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部分,人力资本的多少决定了企业家素质的高低。对民营企业家的专业培训既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知识的培训,也包括理念的更新、专业技术以及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容。
同时,民营企业家也应走出思想上的误区:即所有权与经营权不能分离。大多数民营企业家并未接受过专门的企业管理训练。实践感受比较丰富,而理论知识却比较缺乏,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时,会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民营企业家应适时聘请职业经理入,让那些拥有较多管理经验、技术的人负责企业的经营发展。
3、充分发挥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
在组织机构的设立中,企业应将人力资源部的构建放在突出地位,成立专业化的管理部门,配置专职的管理人员。而在专职人员配置中,人力资源经理的选拔最为重要,作为人力资源经理,第一是对人事业务、政策熟悉;第二是对企业人才战略的考虑,不仅仅要知道今天的需要,而且能开发、培养公司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第三是能成为带动变革的先锋,能督导公司文化、工作程序的改变。
人力资源部应充分发挥其应有职能,改变传统人事管理只能充当管档案、核发工资、招聘员工的事务性工作角色,要成为业务部门的伙伴,为业务部门带来附加值,起到内部顾问的角色:人力资源部制定人员的甄选、考评、激励策略等。简言之,人力资源部门应充分发挥以下三方面职能:各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政策、规章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公司全体员工的服务者。
4、建立制度化约束机制 企业要为员工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增强自身吸引力。同时,也必须制定相关的制度,对员工流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首先,可以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在合同期内,企业不能无故辞退员工,员工也不能擅自离开企业,否则,违约方须向另一方交纳违约赔偿金。其次,可实行培训赔偿制度。企业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在记录员工培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以确定员工离职时所造成的损失,并要求赔偿。也可以事先签订培训合同,明确接受培训后的服务年限和违约赔偿金。避免企业花费大量培训费却留不住人的损失,更可纠正民营企业因此不敢花钱培训员工的误区。
5、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
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热情,形成企业的凝聚力,产生超常的激励效率。而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功能没有很好地被挖掘出来。
民营企业要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二是要在经营难点中锤炼卓越的企业精神:三是依靠员工的力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四是要共建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企业文化资源管理人力的功能:第一,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从各方面把员工团结起来,使企业成员产生“认同感”,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乐于参与企业的事务,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二,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发奋进取精神的效应,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使每一位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产生为企业拼搏的献身精神,从而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和谐的工作氛围。
6、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性定位
首先,民营企业要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正确认识,在观念上摆脱传统人事管理观念的束缚,深刻认识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本性资源,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益高于其它一切形态资本的投资收益。人力资源部门应是一种服务、咨询和开发性部门,而并非单纯的成本耗费部门。另外,还应认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企业的各项工作都与人息息相关,必然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密不可分。认识到不论是人力资源部,还是其它部门,都会被围绕“人”的系列问题所包围,人力资源的管理是全体管理者的职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如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激励等,都是通过各部门完成的,人力资源部门主要起协调作用。
其次,企业要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观,要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战略性定位。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部分,要求企业围绕战略目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把人力资源管理者纳入企业决策层,系统看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指导整个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应是积极参与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的拟定,而不是局限于对员工问题的简单处理。高层决策者在制订战略时,应同步思考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人力配置,促使企业重视人才、合理使用人才,促使人才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大发展。
关键词:新形势 人力资源 职责 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的变化趋势,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了企业管理方面具有决定意义的内容,这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本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一个称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同时胜任职能性角色与战略性角色,需要同时具备战略意识与综合服务的“通才”能力。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需要重新定位
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是某一职能部门单独使用的工具,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不大。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以“事”为中心,把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使用和控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要求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真正的规划、决策、制度设计部门,集中精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开发员工潜能。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在于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开发政策,侧重于人的潜能开发和培训,同时培训其他职能经理或管理者,提高他们对人的管理水平和素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当作资源,注重产出和开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决策部门的重要伙伴,成为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开发的过程。
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相比应处于中心的地位,像一个机器的轴心,其核心功能也由传统的控制人力成本转变为增加产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生产力上,将事务性的工作标准化、自动化,而对设计实施各种有利于提高员工生产力和企业的整体绩效的方案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技能需要重新定位
第一,学习力。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新力和最本质的竞争力。目前,虽然许多企业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起步较晚,现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多缺乏专业背景,未受过专业训练,大多停留在员工的档案管理、工资和劳保福利等日常事务性管理中,是典型的以“事”为中心的“静态”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集科学与艺术于一体的学问,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及法律、社会风俗等)和各种现实应用的实践方法与技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学习系统把握国家的政策法规,掌握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及人际关系学知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管理水平。
第二,创新力。创新是衡量一个人、一个企业是否有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创新是管理的本质特征,创新是管理的生命力,也是支撑一个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此,创新力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创新力,就是要用观念更新带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创新。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维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从而实现企业新的更大更快的发展。竞争强调创新,创新的根源是学习。而我国一些企业,尤其是国企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已经习惯于机械被动地处理例行的日常事务。这种状态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的人力资源工作要求。时代趋势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在吸纳、留住、开发、激励人才上不断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把工作的过程本身当作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要清楚创新无极限,唯有创新,才能生存。
第三,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自己的工作”,个人执行力整体上表现为“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企业中不同的人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具体能力,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是“做事正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既是执行者,又担负一定的领导者职责,如果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好,就是高层联系基层的一座桥梁;否则,就是横在决策层与基层之间的一堵厚墙。企业决策层对各种人力资源方案的认可,需要得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如果企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队伍的执行力弱,与决策方案无法相匹配,那么企业的各种方案根本无法实施。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执行力。
第四,影响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作为人力资源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必须具备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与员工建立信任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成为员工的“利益代言人”,同时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专家,依赖专业权威性影响推动企业变革,发挥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运营实践的支持作用。这种影响力特别体现在育人能力上。组织竞争能力来源于员工能力的开发,人力资源管理者要善于培育人才,通过为员工设置职业发展通道,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以及培训和发展机会,充分挖掘员工潜能,调动员工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第五,协调力。只有沟通协调才能行动一致。管理中的70%的错误是由于不善于沟通协调造成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同组织内所有其他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指导和帮助其他部门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善于协调人力资源部门内部关系,使人力资源部成为一个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协调包括内部上下级、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共识协调,也包括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利益协调,任何一方协调不好都会影响执行计划的完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沟通协调更是一门必修课,人力资源管理者要不断增强人际沟通的本领,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演讲能力、倾听能力以及谈判的技巧等。
第六监控力。监控力就是追踪考核,确保目标达到、计划落实的能力。虽然谈到监控会令人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然而企业的经营有其十分现实的一面,有些事情不及时加以监控,就会给企业造成直接与间接的损失。例如,对突发事件的监控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课题,它包含企业优秀人才突然跳槽,生产经营中的突发事件,劳资关系等,一系列危机往往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监控对人力资源管理十分关键,无论是人力资源招聘、绩效考核还是薪酬管理都需要来自政府人事法规政策、人才市场行情、行业动态、客户态度、员工满意度等方方面面,都需要及时有效监控。但是,监控若是操之过急或是力度不足,同样会产生反作用:监控过严使部属口服心不服,监控不力则可能现场的工作纪律也难以维持。所以人力资源管理者需要具备危机管理意识和监控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尤其是危机预警系统,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