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3 22:30: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题结题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个好的课题结题报告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获得上级科研课题鉴定专家领导小组的认可,而且又是课题研究是否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的有力佐证。所以,无论是对于课题研究者,还是对于课题管理者而言,都必须了解和掌握“课题结题报告”的基本知识。课题结题报告的格式有多种多样,但报告的基本内容是相通的。如下是“某市级一线教师课题结题报告”的一种书写结构和具体要求。仅供参考。
一、课题概述(你要研究这一课题的原因与意义,字数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二)相关研究的概述(别人研究本问题的进展)(三)研究的现实意义(研究问题的解决所获得的效益)(四)概念的界定(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定义)二、目标与内容(你的研究要达成的效果与实现目标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300字)(一)
目标(研究所要获得的变化情况或收益情况,100字)(二)内容(达成目标所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或做法,200字)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你是怎样研究的课题,2000字)(一)研究的方法(课题研究中所使用的科研方法,100字)(二)课题研究的工作过程(研究工作开展的程序与步骤,300字)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课题研究中是如何具体操作实施的,是研究报告的主体和重点, 1600字)四、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你的课题研究出什么,1000字)(一)课题研究的效果(课题研究前后研究对象的具体变化,500字)(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包括研究者通过研究获得的认识和找到的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500字)五、问题与讨论(本课题进一步研究需要关注哪些方面,300字
1、小学毕业班数学基础题正确率的情况调查。
2、小学毕业班数学基础题正确率不高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3、问题解决的相应对策
二、课题背景
小学毕业班考试中数学基础知识失分较多,这种现象优生中也常出现,且不在少数。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帮助学生更好的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目标
使每一个学生能正确理解掌握小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并能达到正确解答,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进一步打好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我先后采取调查法,问卷、访谈学生基础差的原因;
文献法:查阅、研究文献资料;行动研究法:先预设问题,进行反思发现问题、诊断,再行动;个别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同时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信息,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理论,分析原因。具体过程如下:
(一)、关于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数学课上,老师讲课时只有21.6%的学生认真听讲,对于数学中的错误有21.7%的学生不能及时主动订正;做计算题时81.1%的学生心算不出时才打草稿;做应用题时64.9%的学生一般只读1-2遍;只有在测验、考试前复习。教师要注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的注重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才能达到正确解答,为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进一步打好基础。
(二)、提高小学毕业班数学基础题正确率的方法
1、从教师角度
(1)、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阅读陆志平主编的《新课程:我们怎样上课》;张定强主编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鞠文灿主编的《差生教育启示录》;李希贵的《为了呼吸的教育》;经常上网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坚持阅读《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等杂志;求购有关著作,进行系统阅读与思考。并撰写阅读心得。
(2)、认真钻研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材中,反映数学美的内容很多,可以利用其中的美,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应该热爱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努力创设求知情境,让学生产生探求数学知识的强烈兴趣,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设计不同层数的问题,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激发激活数学课堂教学情感。
(3)、加强基本概念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搞好衔接,注意新旧知识的过渡;
反复练习,加强数学概念的巩固。
2、从学生角度
(1)、注意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①、注重引导,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动机原则”作为一个重要教学原则,认为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是任何学习活动都不可缺少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好学上进、刻苦努力,数学能力和数学水平的提高,必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与数学学习意义的教育,让学生懂得他们是国家的主人、未来的希望,肩负着家乡建设与发展的重任,只有积极进取,发愤学习,将来才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引导他们感受数学是人民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任何事物都离不开数学;渗透数学史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介绍一些科学家特别是数学家的成才故事,学习他们远大志向和执着精神,从中汲取学习动力,对数学学习充满必胜的信心。
②、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趣”。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强调“数学生活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③、倾注爱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中倾注爱心,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维护学生强烈的自尊心,以平等、赏识的态度,真诚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敢说、敢想、敢做,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④、着眼成长,发挥评价激励作用
在对待学生课堂发言时,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手势和赞美的眼神。对他们解题或回答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诚恳地指出并提出希望,绝不粗暴否定或讽刺挖苦。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思考角度,评价分寸得当。
(2)、注意夯实“双基”,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Ⅰ、正确使用草稿纸
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不注意正确使用“草稿”,随意性太大,书写习惯差,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的草稿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腹稿多,草稿少。低年级由于知识难度不大,学生依据“心算”就能解答好数学题。可随着年级升高,知识难度增大,思维层次变多,有相当一部分题光靠“心算”是不能正确解答的。可是,有些学生却还在用低年级的方法,试图一下子就能把题解出,以致出现了大量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的错误。
②.计算草稿多,分析草稿少。学生作业或考试结束。可以发现草稿上密密麻麻,各种计算草稿很多,而很少有分析的关系式、线段图等分析思考的草稿。
③.随意打草稿的多,有序规范的少。草稿适当“草”些无妨,但有些学生没有专门的草稿本,有的在橡皮上打草稿,有的在作业空白处、课本上打草稿,更有的在桌面上打草稿等等。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一些措施:
①.让学生备好专用的草稿本子。
②.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育学生草稿要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书写要求,依次排列,字迹清楚、规范。
③.引导学生对思考难度较大、解题步骤较多的问题,借助草稿来分析思考,发挥草稿的分析功能。
④.教师经常检查评价学生草稿纸,及时纠正不良习惯,表扬、评比、展览优秀草稿本,引导大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Ⅱ、整理错题,记录“错误病历”,彻底诊治自己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通常会对于同一个问题,犯不止一次的错误。这里就体现出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不能很好的进行解题的反思,没有重组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而加深、强化。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进行反思,“错误病历”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它不同于普通的改错本,而是一种优秀的改错本。学生不仅对出错的事实进行改正,同时还要诊断自己出错的详实原因,找出解决办法。记录错误病例的好处,从心理学来看,一是可以对头脑中错误的认知联系(结构)进行重组,建立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防止理解的片面性;二是可以强化对相关知识(结构)的理解和记忆,防止知识模棱两可,从根本上破除自己不正确的思考方式,有利于错误的纠正。这比单纯地订正错误或大量反复模仿雷同的练习要经济、有效得多。
Ⅲ、加强基础练习
二、为什么做?课题立项研究背景(500字左右)
三、怎么做?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1000~3000字左右)
1.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主要的研究方法、手段、途径和视角
3.课题难点或关键点以及解决办法
四、做得怎么样?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成果(500~1000字左右)
1.立项时的预期研究成果和实际达到的研究成果对比
2.课题应该有同行专家鉴定报告(如有需要科研处可组织专家验收)
3.成果创新程度
五、反思总结:存在问题及需要说明的情况,哪些研究内容未按计划完成,原因何在?(500~800字左右)
注:上述第二至四部分是结题报告的正文部分,每部分的字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掌握,我们给出的字数只做参考。
范文: 新课程下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主持人: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钱萍
一、课题实验的背景及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指明了基础教育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对现代的语文教学赋予了新的定义,提出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悟性、灵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核心。个性化阅读和写作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挖掘语文教育中人文内涵,而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写作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务对于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修养有很大帮助。
二、课题实验的进展
1.方案的制定
语文作为一门传统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们以个性化教学理论和《新课标》思想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实际为研究主渠道,从教学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教师和学生入手,关注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建设,力求师生和谐互动互进,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教师教出个性,学生学出个性,实现“以科研促提高,以提高赢发展,以发展求质量”的目的。
2.研究的重点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心理学研究指出:“思维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培养青少年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传统教学是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精于分析,教学形式单一,很显然,学生的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更谈不上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采取何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提高教学质量,亟待研究解决。基于此,我们确定以下几方面作为研究的重点:
(1)写作教学现状和对策。
(2)个性化阅读写作教学和语文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
(3)个性化写作中科学的思维训练体系。
(4)写作教学和语文课堂的交融、整合。
(5)个性化写作过程中资源的开发。
通过重点研究,达到以下目标:
(1)课堂教学:师生民主,氛围宽松,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形成自、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个性;
(2)队伍建设:积累语文学科教学改革经验和教学案例,提高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的业务素养和学科科研能力水平,为学校培养学科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提高我校语文教学质量;
(3)学生能力: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水平,同时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健全人格的形式和发展。
3.主要研究方法:
①调查研究法:我们在课题的研究中,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和把握学生、老师在教学中的现状和感到的困惑,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②文献分析法:课题组及时搜集、整理、借鉴国内外教学的相关理论、实践经验和教学案例。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一系列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和感悟,注重挖掘材料和积累素材。
④经验总结法:将在实践中搜集到的材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从中总结出具有推广价值的经验和方法。
4.课题实验的组织与实施
一、课题研究背景
留守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教育引导,产生了许多教育盲区。我们通过收集整理案例,加以分析总结,探索了一套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方法。
二、 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成立课题领导小组,研究小组,立题论证,通过调研形成教学设计基本方案。第二阶段:制订课题实施方案,各课题承担人积极参加实践研究,推广实验研究成果,收集实验工程中的原始材料和撰写实验论文。第三阶段:进行课题总结,召开课题总结会,报告研究成果,申请课题验收,结题。
(二)研究方法
调查报告,查阅资料,寻找理论依据。了解新的教研动向。阅读成功案例,寻找名师指点,召开家长会,总结家校合作成果。
三、课题研究成果
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高。教师花在管纪律的时间少了,教学效果显著。主要成果如下:
(一)调查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的原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的初一学生80%来自农村,20%是青云镇本地的。农村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少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有如下原因:
1.家长观念不正确。家长在外打工,认为自己的收入还不错,也没什么文化照样可以在社会上生存得很好,所以在教育子女时总认为读书也没什么出息,大学生也是打工,还不如少读点书,早点挣钱,小学毕业的也照样做老板。他们的子女从小灌输这样的思想自然在学习上没有动力,学习上无所谓,没有目标当然考不出好成绩。
2.监护人监管不到位。我校学生监护人文化程度偏低,他们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放任孩子自由发展。对孩子的监管仅限于吃饱穿暖之类的浅层关怀,只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根本想不到学习成绩如何,在校表现情况如何。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只是老师的责任,使个别学生成了无拘无束的“小野马”。
3.家长在孩子教育中有误区。误区一是孩子学习不好是老师的问题,不是我孩子问题;误区二是只要孩子说读书就读,不读就带出去打工;误区三是树大自然直,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学好,不会读书做别的可能也行,不会读书没关系,会挣钱就行;误区四是只要不出现比较大的事故,一般不主动找老师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二)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课题组通过对初一学生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我们找到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1.建立学生档案
首先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比如: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父母外出情况、外出地点、外出所从事的职业、家庭生活状况、监护人姓名及住址、联系电话、是否为住校生等等。
其次建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这不仅为教师进行有目的、有针对的“帮”“教”“引”及时提供有效信息与客观依据,还能帮助教师对自身的教育行为与经验进行积累与提炼,批评与反思,同时也为家校沟通与合作开辟全新的渠道。
2.在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⑴充分利用班会课进行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对学生学习习惯好的给予表扬与肯定,树立榜样。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自己子女在校学习情况,提出要求,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
⑵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材施教,降低问题难度。在课堂上多给他们表现机会,鼓励他们的小进步,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动力。
⑶在课堂上开展小竞赛,如回答问题答对了有奖励,答错了有小小的惩罚(不是体罚)或者分小组比赛,增加课堂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于2008年开始从事《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研究,其间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历时近3年时间,已完成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结题汇报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方式的实施,为校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保障,并要求“教材编写要有开放性和弹性,鼓励教师积极、大胆地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鼓励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探究,思考和合作等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体会美术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形成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实践,创造性地运用美术知识,开展美术活动。本课题的研究适应了这一需要。
2、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术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全国统编教材内容涵括美术概念的各个方面,各地方又应实际情况补充了乡土教材。地方性的乡土美术文化立足于本土而适应本土民间民俗习惯,以体现地方民族特色,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不被其他形式所同化。补充乡土美术文化教育,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当地社会与经济文化、历史的发展,更新美术教学观念,使美术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要求。
3、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许多古建筑正在加速消亡。因此抢救、保护、传承、弘扬民间文化刻不容缓。《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我们的美术教育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走进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将分二条线六个类别按中学组、小学组共十二个点进行(含人员分工)。
第一条线:从兴化的人文自然景观中窥探乡土美术文化,以人文景观为线索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负责人:陈丽萍李霞
1.第一类是以古建筑为主体的传统人文景观。负责人:顾建英冯云仇越
2.第二类是以现代建设为主体的新人文景观。负责人:杨东玲谭森翟建云
3.第三类是在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负责人:平勤香刘涛 朱健凤
第二条线:从兴化的历史文化名人中寻绎书画名家,在相关课题研究中进行乡土美术教育。负责人:杨平兴蔡峥周宇
4.自南宋至清末,从这里走出了262个举人、93名进士、1名状元。仅明代,就出了高谷、李春芳、吴甡三任宰相……其中,兴化书画界名家济济,代不乏人。据相关史籍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时期,大约产生各类书画家600余名。负责人:徐爱明 曹霞 戴云娟
5.明代有高谷、李春芳、宗臣、陆西星等书法家,被载入及明代学者笔记、《中国书画家大辞典》中。负责人:凌军冯云朱俊
6.乾隆年间,书画家李鱓(复堂)、郑燮(板桥)更是“扬州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负责人:施双红倪恒祥张海涛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做法:网络搜索、专家走访、座谈、讲座、实地考察、史料研究、实验课、研究课等。
四、预期课题中期成果:
1、与课题相关的论文
2、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教案设计
3、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课件设计
4、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专题优质课
5、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初稿
6、论文专集初稿
五、课题最终研究成果:
1、课题终期研究报告
2、课题理论研究专辑
3、课题实践过程材料
4、课题影像资料
5、兴化历史文化名人书画艺术赏析图库
6、专著:《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教学案例集)
7、《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开展乡土美术教育论文集》
8、成立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历史文化名人研究会
9、 以“我知道的兴化市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的硬笔书法大赛及作品集。
10、举办兴化市水乡风光为主题的师生书画、摄影作品展。
六、最终成果转化:
1、通过展示课向推广、展示研究成果。
2、通过研究课寻求新的突破。
3、通过乡土教材传承地方文化。
4、通过专集宣传兴化市美术教师群体及其科研能力和研究成果。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为了提高教育课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益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做到课题研究有章可循,特制定本办法以试行,不当之外在实践中作相应调整。
一、选题
1、在科研课题申请立项之前,所选课题应具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可能性、超前性,并结合当前教改动态,本校或本地实际,作出选题。
2、研究目标应明确,内容应具体,过程应明了,方法应可行,论证应有据。
3、课题研究人员要有不辞辛苦、执着追求的精神,应具有科研意识、开拓创新意识,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实践能力,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和不断探索的意志。
二、课题组人员
1、课题负责人全面管理课题的申报立项、批复、资金筹措等,监督过程的实施、协调与课题研究相关事宜。
2、课题主研员具体负责设计、总结、研究、布置,制定实施方案、实施计划、阶段性总结报告、拟订课题在不同阶段具体实施项目,提出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解决研究的重难点,在理论掌握上应深入,带头积极投入研究实践。
3、课题成员
根据课题要设立相应的人数,据课题内容及项目结合教师个人专长,确立研究人员。
4、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需设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或顾问组),将课题情况向指导小组汇报,并将疑难问题求教于该小组,以求得对课题研究起实质性的指导。该组成员可向校外请一些有关方面的专家(或知名人士)参加。
三、课题的申请
1、课题申请人应填写好课题申请书,撰写好研究方案,送学校教科室初审。
2、教科室初审后,对研究课题进行论证,申请人根据教科室的意见,对方案进行认真重新修改。
3、经学校领导和教科室同意后学校课题可予开题研究,对极有价值的课题再逐级上报立项审批。
四、课题的实施
一项课题立项开题后,要想课题研究卓有成效,必须加强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
1、计划的具体落实
将研究项目的目标和任务具体,分阶段分步骤,针对所有应完成的任务进行分工,责任到人,定出时间,安排好日程,确定好内容。
2、收集资料,做好档案工作管理
①研究人员要作好读书笔记、研究心得、经验教训、方法效果,典型案例或个案的收集整理。
②收集、整理、保存研究过程中的图片资料、声像资料、课件以及研究小结、阶段总结、经验文章、研究论文或著作等。
③收集好立项申请书、论证报告研究、方案以及各种审批手续、阶段成果、结题的申报、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评审记录、评委的鉴定等。
④收集好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及效果反馈意见。
3、课题组要定期召开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相关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结合自己课题研究的实际,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及时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4、课题组按要求的时间向科研管理部门上报研究小结、阶段研究报告、论文等相关材料。
5、课题组所有成员应自觉学习科研理论,更深层次认识研究的目的、任务和实用性,注意收集或摘录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类资料,善于吸收他人的研究思路、经验、成果等,努力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能力。
五、课题的评审
课题研究工作在周期内结束后,写出书面结题申请报告,由学校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织结题评审小组,作出书面签定意见,应准备好以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立项申请报告
3、立项批复通知
4、阶段性总结
5、终结性结题报告
6、课题成果、资料等
规范的课题研究实施必须经过选题、开题、证题和结题四个阶段,各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和要求。研究性学习是否规范、有效,最终还是看课题研究实施状况如何,能否顺利解决遇到的问题。以下我针对课题研究出现的主要问题谈谈指导策略。
一、选题立题指导:为开题、证题和结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问题:①不懂得课题选择的相关原则,选择了不该选择的研究课题。②研究方向过于宽泛,研究题目太大、太抽象,不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能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对研究的地点、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结果不明确。③不懂得区分课题研究的层次、以及解决问题和深化研究的常用方法,思维不够开阔。④教师越俎代庖,代替学生选择研究性课题。
指导策略:好课题标准有:①选择的课题不能太过宽泛,题目不能太大、太抽象。比如《文化现象研究》、《音乐研究》等课题太宽大,不宜作为课题。《慈溪附海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慈溪移民文化生态探究》都较好。②要从学生实际生活、社会生活中选题,要解决实际问题。③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要充分考虑自身各方面的条件,扬长避短,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全。④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为学生选题。
课题选择应遵循可行性、科学性、创新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等原则。如《慈溪小家电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的调查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明确地点:宁波慈溪;研究内容:慈溪小家电业;研究重点: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调查报告。可行性与创新性兼备,同时颇具研究价值,为有关部门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
二、指导开题即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与可行的工作计划。
问题:①课题研究思路没有具体化:如没有将过程分成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等阶段,没有每一阶段的具体做法等;不明确开题报告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使得开题报告的设计不规范。②研究方法和课题没有太大关系,对到底用哪些研究方法感到困惑。③缺乏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活动计划不完整。④研究方向不够清晰,阶段目标不够明确。⑤介绍课题背景空泛,时间分配凭空想象。
指导策略:认真开题,做到内容完整,设计规范,方法得当。①开题报告内容要完整,要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②开题报告的设计要规范。一般来说应包括课题名称及研究目的、研究步骤和研究方法、可行性分析、时间安排、成果形式设想等。③研究方法多样,但要符合学科特点。常用文献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观察法等。④既要有明确分工,又要有密切合作,既要有独立人格,又要有合作精神。
三、指导证题:为撰写结题报告获取证据的过程,是个关键阶段。
问题:①对调查目标和调查对象不明确,缺乏足够了解。②在社会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只注重经验性的认识活动,忽视理论认识活动,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③在自然科学类课题证题过程中缺乏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观察不到位、实验不娴熟。 ④对文献资料检索和查阅缺乏正确方法;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加工缺乏定量和定性分析;数据资料的整理只是描述性统计,缺乏推断性统计。
指导策略:严肃证题。做到目标明确,方案设计科学,价值判断准确。①明确调查目标、调查对象和查阅工具。②科学设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量表。可先做实验性调查,随时纠正原先设计的量表,使调查得到的数据更科学合理。 ③社会科学类证题:对观察或调查结果既要有经验认识活动,又要能够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自己将采取的行为和决策者的决策提供参考思路。④自然科学类证题要遵循有序、系统的科学方法。
四、指导结题: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问题:①原创性不足,网上下载、抄袭现象较严重。缺乏诚信,对别人的成果引用时不注明出处。②研究成果实用价值不足,研究对自身学习和发展所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③信息闭塞,缺乏与别人交流成果的机会。④评价与反思形式化、过场化。 转贴于
指导策略:快乐结题。做到:诚实信用,注重原创,加强交流,评价到位。①结题要诚实。对别人的研究成果不能随便占为己有,一定要注明出处,在研究报告最后,要列出参考书目。②结题报告要有原创性。千万不能抄袭他人的作品或从网上直接下载,在内容、方法上要讲究多元。③交流要及时。加强与同学、指导教师的交流,分享成功,看到自己的不足,继而学习他人长处。 ④评价要客观、公正,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评价要以学生自评为主,学校评、教师评、甚至社会评。学生既可看到优点,又看到不足。
由此,学校与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素质教育理念。学校应对之加强管理,构建以学生的自评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如果考试制度不改革,评价体系、评价机制不转变,那么新课改与研究性学习都将会流于形式,现有的一点成果将化为乌有。
【参考资料】
[1]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课题组编著.《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课题研究;终结性评价;审定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9-0009-03
立项评审、结题鉴定和成果评奖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过程管理三个实质性环节,可以“课题审定”概括之,其特征是“回头望”,即同行专家(承担裁判角色)在审阅了你的报告及材料之后,对你过去的努力与行动给予适当的评判,并赋予总体上肯定与否的结论。它是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仲裁活动,属于终结性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和监控作用。
一、课题审定的类型
(一)立项评审——择善而从
立项评审是指申报者将课题申报方案交到对应级别的科研管理部门(即课题管理单位)后,该单位组织相关专家对课题是否立项进行评判的过程。如立项评审通过,则标志着该课题正式纳入规划管理序列。实际上,立项评审是科研管理部门依据科研规划对课题研究方向、规模、分布等要求,邀请专家对所申报课题进行质的和量的审定。其目的是让合适的课题由合适的人来承担,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
立项评审的主要指标有:⑴选题方向正确,所申报课题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⑵研究切口适宜。要求所申报课题有比较明晰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假设)与研究内容。⑶研究设计得当,所申报课题能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有可行的研究步骤。⑷支持条件具备,拥有研究所需要基本的人力资源与物质条件(如经费、图书资料)。⑸研究已有基础,所申报课题具有一定的相关研究经验和初步研究成果,尤其是课题负责人。评审专家主要是依据这些要求,对课题申报方案进行综合评分,以确定课题立项与否。
(二)结题鉴定——脱颖而出
结题鉴定又称结题评审,是指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通过对上交的课题研究报告及附件进行审查和评价,确定课题研究是否完成的过程。如结题鉴定通过,则标志着该项课题研究任务正式完成,并已达到规划管理对结题的要求,可颁发结题证书。结题鉴定是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真伪辨别和优劣鉴定的工作,既是对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的评价,更是对学校在课题研究上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检查,不仅能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普及,也有利于提升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师的科研素质。
结题鉴定的主要指标有:⑴科学性,这是科研成果的基本属性,主要考察研究问题提出是否有依据,资料取得是否客观可靠,能否对研究资料进行合理分析并得出科学的结论。⑵创新性,即研究成果是否有特色或新见解,是否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有所突破。⑶实践性,即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改革有无针对性,在实践应用上是否具有指导价值和推广意义。⑷规范性,指课题研究的操作是否规范,文本表述是否准确,行文逻辑是否严谨等。在当前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有待规范背景下尤其要强调这一点。
(三)成果评奖——大浪淘沙
成果评奖是指课题结题后一定时间内,由科研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专家,依据一定的标准从上报的课题成果中,筛选出优秀成果并赋予等第的评价过程。它可分为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推广奖两类。其目的,一方面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激励广大教师严谨治学、勇于创新、锻造精品,推动教育科学繁荣和发展,另一方面为教育科研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最终为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成果评奖的主要指标有:⑴方向正确,即课题研究方向与主流价值观相一致,符合当下的新形势要求。⑵质量上乘,即指课题研究有较高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学术价值高低主要看研究成果在对教育规律的发现、知识经验的改造有无突出的贡献,是否提出一些新观点和新方法,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产生怎样的影响,形成的新方法与策略能否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促进作用等。应用价值高低则主要看研究成果在区域和学校发展、教育改革及新课程实施中有无被推广应用,对解决教改过程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无促进作用,对解决具体的教育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有无明显的成效。⑶社会认同。课题研究成果社会认同度主要看其在何种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成果有无发表或出版,研究论文是否获奖,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同行与专家的认可等。⑷简明易学。成果理论简明,方法易学,切实可行,能在更大范围内被实践者乐于接受。其中成果推广奖评比,更要注重对研究成果在推广应用过程中适切性和实效性的考核。
课题立项评审与结题鉴定,在当前中小学课题研究成果成熟度不高的情况下主要是达标性评判,合格者即获得通过。而成果评奖则是选拔性评判,是成果优选并区分出不同等第。三者构成逻辑递进关系。
二、课题审定的方式
采取何种方式评审,不仅由评审者决定,更要由评审客体来决定,客体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评审所采用的方式。目前课题审定的主导方式是同行专家评议,其合理性是基于学术产品的特性。具体可分为会议审定、通讯审定和直接认定三类,同时可结合实地考察、答辩展示等辅助之。也可采用其它变通方式。
(一)主要方式
1.会议审定,也称会议鉴定。这种方式需要科研管理部门召集同行专家,以会议形式对课题的申报方案或研究成果进行评价,并作出课题是否立项、结题或获奖的裁定。往往是专家们先阅读文本,然后面对面交流,对分歧的意见,通过讨论逐步达成共识。在汇集到更具体的、全面周到的评审意见后,由各个专家独立打分,最后统计、评定结果。当评审课题过多时,可按类别分组进行评审,以提高效率。会议审定是由专家组集体充当裁决者的,因人的从众心理,必定有评审者容易受别人观点所影响(特别是多数人持有的观点),使评审结果难以完全民主化。还有会议审定往往保密性不好,易受人情关系干扰。
2.通信审定。以通信方式把评议材料(包括评审要求与说明)寄送给专家,由专家个人对评审内容写出评语和打出分数,并将评审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寄回科研管理部门,以进行统计得出评价结论。这种方式需要专家独立工作并作出判断。专家可坦率地发表意见而不受外界干扰,评审比较公正。另外,通信审定相对会议审定而言,效率较高,成本也低。但是,通信审定过程中专家之间缺少交流,可能因对评审的课题缺乏全面了解,导致审定结论有一定的片面性。
3.直接认定(即免于审定)。对课题在一定范围内已获得社会专业机构的评价、专业刊物发表或正式出版作品、获政府或教育部门奖励等,科研管理部门可以直接认可其结果。常用在结题工作、子课题备案中。
(二)辅助手段
1.实地考察。即去考察现场,查看实物,对研究涉及的一些突出问题(如研究伦理问题)进行详细的查询。实地考察应明确考察的对象和目的,运用多种观察方法了解事物的总体与局部。做到边考察、边记录、边分析,然后作出评价结论。这样的评价结论更加客观、可靠。
2.答辩展示。即通过答辩会来展示成果,让研究者对自己的科研成果进行解释并答复专家等的质问。答辩展示更多地围绕研究过程中的亮点和薄弱环节展开。
课题审定如结合使用实地考察、答辩展示等辅助手段,不仅加强了课题审定的客观性,弥补仅凭文本材料来评审的一些缺陷,而且能发挥评审的导向功能。通过研究者与专家的面对面交流,能充分得到专家对课题研究的评价,可以启示研究者完善课题各个环节,有利于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为进一步开发、推广做准备,同时参与活动的教师对科研方法与知识也得到了实时培训。这些辅助手段,虽然收益大,但成本高、投入大,比较费时、费力。一般用于重大课题的评审或有潜质课题的精品锻造。
(三)变通方式
为提高申报方案与结题报告的质量,可采用二轮审定制与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二轮审定制是组织教科专家对教师上报的材料进行第一次初审,反馈相应意见或面对面交流,让教师做二次修改,然后再统一对修改后的材料进行第二次审定。现场会是先由选中的几位教师结合课件分别报告思考的情况,然后是其他听讲教师提问——报告人解释——专家点评,研究者对照自己的申报方案或结题报告做二次修改后,再统一进行立项或结题鉴定。因中小学教师研究的专业化整体水平还不高,而他们参与科研的目的更多是提升自己,所以也可以给个别很有意义的课题或很投入的教师,在规划时间许可范围内留个缓冲期,如二次修改、延缓结题等。
可以借助于OA系统,实现教育科研管理工作业务流的信息化,如课题材料可直接在网上、递交、审核、鉴定,教科资源的网上录入、统计分析等。这种在线评审的操作,可以不受场地、环境的限制,并且专家和同行可以就有关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有助于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并且能有效地对审定结果达成共识。也因只是呈现电子化材料而避免了浪费,更加灵活经济。
现在教师小课题研究方兴未艾,教师可以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进行课题研究,只要能清晰地阐释、呈现就行。如某学校的校级小课题,用对话式(汇总所有等待评价的小课题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式(以学期为单位展示教师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讲演式(让教师讲小课题研究故事)等,来替代传统意义上的结题鉴定方式,达到了“过程展示”和“成果分享”之目的。
三、课题审定的组织
由于同行审定有太多的主观因素介入,需要严格的程序加以保证。规范的操作程序优于评价者对审定标准的主观把握,程序的可靠性、适应性和客观性对保证评审的公正、公平相当重要。
课题审定的一般程序是:材料准备聘请专家专家审定公示发文。
(一)材料准备
课题审定首先要准备好申报材料,不同类型的课题审定应准备不同的课题材料。如,立项评审应准备课题研究申报书与研究方案;结题鉴定应准备课题结题申请书、研究报告及相关附件;成果评奖则需要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主件及相应效果证明的材料。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根据评审需要,要求申报者上报经申报人单位审核盖章后的申报材料(常是一式3份),然后逐一进行核实登记,且分门别类(可按学段或学科分类);同时准备相应的评审表,明确审定要求,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为减少对审定过程的不必要干扰,要做好评审相关资料的保密工作,对有些材料要作匿名处理,便于评审专家能客观公正地行使其评审权利,确保课题审定质量。
(二)聘请专家
聘请专家是课题审定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建立专家资源库,以供各类课题审定选用。在具体选择专家时,要把握好一定的标准,聘请的专家要有足够的学术资格和评审水平,且熟悉本区域教育科研发展状况和学术动态,同时也要注意到专家在学科、学段分布上的广泛性。评审专家选择对保证评审质量和提高评审效率有着决定性作用。坚持专家回避制度,避免参与其直接相关的课题审定。做好所聘专家信息的保密工作,以防有人托关系说人情,影响评审的公正性。
(三)专家审定
专家审定是课题审定的一个关键环节。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应根据课题审定的类型和客观条件选择评审方式,明确评审要求、时间、地点等事宜。若是会议审定,重视会议内容和议程的周密安排,既能进行充分的讨论,又确保各个专家独立平等地开展评审工作。不论采用何种审定方式,都要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如有序提供评审材料、准确汇总专家审定结论、及时把评审结果报送主管领导审批等。要维护专家审定结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轻易改动评审结论。
1.作为一门课程,“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寻找收集资料──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而英语学科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和载体,教学过程是围绕完成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过程。
2.在英语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主,“知识”在教师那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单向“求学”,是知识的接受者;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负责完成,它赋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同时也承担达到目标的义务。
3.英语教学偏重于学生通过记忆、练习、重复等方式掌握学科基础知识达到简单应用的目的;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结果,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4.英语教学活动一般在课堂上进行;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不局限于课堂,它根据问题的需要走向开放的社会,向社会索取知识。5.英语学科教学的评价方式一般是以分数为手段的标准化考试;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综合的、定性的方式,它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活动以及体验为依据。
二、英语研究性学习与英语学科教学是有联系的
从我校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来看,1.课题的提出基于英语教学,根据学科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方法、规律等提出探索性课题。如:英语语法学习和词的用法总结,英式英语与美式英语的不同,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以及从教学内容延伸出的课题等。2.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学生必然会运用已学英语知识查阅因特网上、图书馆中的大量英语材料;运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对他们进行调查访问。3.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知识完成部分课题的结题报告。4.在答辩过程中,课题组学生得运用英语来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阐述。
三、如何进行英语研究性学习英语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实施计划
1.课题:(1)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2)美式与英式英语的不同(3)英语学习方法的研究(4)东西方身体语言的异同(5)讲英语国家的概况(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6)汉英句子结构的异同(7)语法的学习和词语的用法总结(8)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目标:(1)增进学生对西方国家政治、历史、人文、地理、餐饮文化、风俗习惯等的了解。(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英语基础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探索创新精神。(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群体意识。(5)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意识。
3.计划:第一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四周时间第二步:资料收集阶段十二周时间第三步:结题阶段六周时间第四步:成绩评定阶段四周时间第五步:总结与展示阶段三周时间
4.预计到的障碍:(1)缺乏资料来源(2)对西方文化无亲身体验(3)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出现畏难情绪(4)指导教师是否具有驾驭能力5.对策:(1)指导学生查询资料,利用因特网、图书馆、报刊杂志等查找所需资料。(2)近可能多地联系外籍人士,对他们进行调查采访。(3)注意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情况,及时调整计划,针对问题借鉴他人经验及时解决。(4)加强理论学习和方法学习。
6.预期成果:(1)总结报告、调查报告、论文、心得体会等(2)按照实施计划进入选题以及论证阶段,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选择研究课题,由课题指导组进行分组,此时课题组的学生和教师已打破了原来教学班的界限,如:我指导的课题组“东西方餐饮文化的异同”由来自同一年级四个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课题组在指导教师的协助下写出开题报告,课题指导组进行开题评审工作。(3)资料收集阶段。该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每一次活动前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准备工作,填写好活动安排表。每次活动之后作好记载,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4)结题阶段。作为指导教师应开设讲座,让学生懂得撰写总结报告、论文、调查报告等的格式,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工合作写出结题报告初稿,交各小组讨论,对初稿加以补充、修改、完善,最后定稿。(5)成绩评定阶段。首先根据课题组的开题报告、活动资料(包括笔记、资料、照片、活动情况记录、阶段总结等)、结题报告、小组答辩情况,由评审组打分,然后课题小组再根据得分情况、参考小组成员在整个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出小组成员的等级。(6)总结与展示阶段。学生对自己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情况进行反思、总结,互相交流学习,并展示研究成果,必要时邀请家长参加。
1、主体:结题报告、阶段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著作、教
案、案例、教例等
2、附件:声像、图片、照片、光盘、学生作品集、教师课件等
3、成果效益、影响材料
①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及社会反响
②与课题相关的教师、学生的荣誉
③公开教学活动材料
二、原始材料
1、研究过程中的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表等
2、研究中的有关原始数据、表格
3、课题论证记录、研讨活动记录
4、公开教学活动及教师上课反馈意见等
第一┆diyiFANWEN.com整理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三、工作性材料
1、立项申报书
2、方案
3、批复
4、课题计划、总结(每年一次)
5、中期成果评估意见
6、研究情况总结报告
附结题程序:
一、本课题研究情况介绍
二、研究报告宣读及解说
三、观摩活动
四、质疑答辩座谈会
五、查阅有关资料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开展教育创新,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实际,以科研为导向,以课题工作为主线,以校本培训为特色,以团队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着力提高学校教育科研水平。
二、工作重点:
1、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做好课题过程管理工作,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研与科研结合,使课题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
2.做好规划课题研究工作,课题准备结题。
3、做好教师的科研培训工作和骨干教师学习工作。
4、做好课题的研究实施工作,优化课题实验的制度化、科学化、常规化管理。
5、使教科研工作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支撑,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三、具体工作措施:
1、将教研、科研、教师教育三个方面整合起来,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教研活动为基础,以提高教师教育水平。每月二次科研学习,二次科研骨干学习,每学期至少一次科研相关内容的讲座。
2、以过程为主,立足于学以致用,向规范靠拢。通过全校教师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让教育科研的意识在行动中得到体现。同时指导全校教师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做到学以致用。严格落实规范性管理,使教师的研究行为逐步与规范性、科学性的要求接轨。
3、召开课题成员研究会,学习结题报告的撰写要求,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科研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工作,根据上级结题要求及时撰写结题报告。
4、本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体现科研成果的科研观摩课。设立评委小组,并组织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评议,互相交流、探讨,总结相关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5、认真学习《特殊教育新课程的实施方案》,了解特殊教育新课程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发展。使新课程实施方案的理念深入到教育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