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4: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数学谈学习方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认识高中数学的特点。高中数学是初中数学的提高和深化,初中数学在教材表达上采用形象通俗的语言,研究对象多是常量,侧重于定量计算和形象思维,而高中数学语言表达抽象.
2、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或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3、正确对待学习中遇到的新困难和新问题。在开始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愈挫愈勇,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将“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以自己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引导下,靠自己主动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是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经常发现和提出问题,而不能依着老师的惯性运转,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和方法。
5、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
6、要养成良好的审题和解题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审题是解题的关键,数学题是由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构成的,拿到目要“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要在已有知识和解题经验基础上,译字逐句仔细审题,细心推敲,切忌题意不清,仓促上阵,审数学题有时须对题意逐句“翻译”,将隐含条件转化为明显条件;有时需联系题设与结论,前后呼应挖掘构建题设与目标的桥梁,寻找突破点,从而形成解题思路。
7、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学习数学离不开运算,初中老师往往一步一步在黑板上演算,因时间有限,运算量大,高中老师常把计算留给学生,这就要同学们多动脑,勤动手,不仅能笔算,而且也能口算和心算,对复杂运算,要有耐心,掌握算理,注重简便方法。解后要反思,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不失时机地回顾: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8、要善于交流,提高表达能力,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9、要勤学善思,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一、设计美好的开场白
好的开场白,往往能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树立学生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我在接新班的第一节课,总是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有这样一段开场白:“同学们,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数学老师及朋友,今天这节课我们不急于讲新课,想和大家一起先聊聊高中数学,首先,你们中谁是数学上的优等生,谁暂时是学困生,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我也不知道你们初中的数学老师是谁,为什么没有向你们的班主任了解你们的中招成绩呢?不是我没有时间,而是因为地球在自传,人类在发展,每个人都会不断的进步。何况从今天开始,你们又升入了高中,中招成绩只代表你们以前的初中学习,而不代表你们的未来,因此,我没有必要了解你们的过去,一切印象我要从现在开始”。学生虽然已经升入高中,但他们是懵懂少年,还是很渴望给新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第一印象,尤其是一些“灰生”更把这作为一次重新跃起的机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很多学生从迈入高中校门的第一天开始有了长足的进步。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我在接高一新班的第一节课中,总是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在宽松的环境中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如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及对新老师有什么希望。同学们的发言,总是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如有的同学说:“希望您上的每一节数学课都很精彩”;有的说:“希望您不但做我们的老师也做我们的朋友”;有的说:“希望您能经常听听我们的心声和苦恼”;有的说:“希望您能伴我们青春路上走一程……”虽然是第一次接触,但发自学生内心的一句句真诚的话语,一下子把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再以班级一员的身份发言,谈自己听了同学们发言后的感受,谈对同学们的期望,谈本学期将和大家探讨的数学问题,此时,师生之间的感情已经能很自然的融合在一起了。
三、帮学生分析高一数学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由于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数学学习成绩的滑坡,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针对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这种现象,在第一节启导课中,我总是把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加以探讨,以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问题一: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原因: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难度提高。因此会有少部分新高一生一时无法适应。表现在上课都听懂,作业不会做;或即使做出来,总有多处错误,这种现象被戏称为“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号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难以接受。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确定了常见的思维套路。因此,形成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的、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
应对方法:要透彻理解书本上和课堂上老师补充的内容,有时要反复思考、再三研究,要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举一反三,并在勤学的基础上好问。
问题二:学习方法不适应。
原因: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内容多、进度快、题目难,课堂听懂作业却常常磕磕绊绊,由于各科信息量都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复习,前学后忘的现象比较严重。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应对方法:课堂上不仅要听懂,还要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适当地记下来,课后最好把所学的内容消化后再做作业,不要一边做题一边看笔记或看公式。课后尽可能再选择一些相关问题来练习,以便做到触类旁通。
问题三:思想上有所放松。
原因:由于初三学习比较辛苦,到高一部分同学会有松口气的想法,因为离高考毕竟还有三年时间,尤其是初三靠拼命补课突击上来的部分同学,还指望“重温旧梦”,这是很危险的想法。如果高一基础太差,指望高三突击,实践表明多数同学会落空。部分智力较好的男生“恃才傲物”,解题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书写不规范,考试时丢分严重。
[关键词]高中数学 探究性学习 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4-0134-01
21世纪我国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采用的教育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对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了深化,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比较注重,因而目前高中数学教学中多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通过建构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是一种学习理论,主张通过意义建构获取知识,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的构成,将学生作为认识的主体,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主动发现[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探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探究性学习的理论指导方向。利用建构主义,指导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方法。对学生的内部动机以及直觉思维比较看重,因此,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利用自身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提升其自身的探究意识以及探究能力。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一)新授课教学中设置有效问题
数学知识的起点是数学概念,数学知识是在概念构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解决数学问题必须要从数学概念出发[2]。在新授课中,首先要对涉及到的数学概念进行学习。探究性学习方法要求针对数学概念设置富有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进行突出。学生通过抽象概括,获得概念的意义建构,再利用概念去理解同类型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克服了传统的机械记忆的束缚,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因而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化。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设置,应该要具有清晰的思维指向以及明确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知识时,涉及到许多公式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公式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索,同时对公式推导过程的条件进行深化,加深对三角函数知识的理解。问题还应该要具备开放性,不能直接将公式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等方法,自己找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证明,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能够获得极佳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渗透探究性学习
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多采用教师授课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习的掌控者,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所忽略,多数情况下,学生虽然学会了一道题目的解法,但是因为缺少深入探究,而无法做到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探究性学习方法,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可以在课堂中,采用学生讲教师听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学生的深刻理解,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学生也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解题方法以及思路的理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三)利用数学开放题扩张学生思维
高中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展开是需要合适的载体的,而数学开放题则是其中的一个良好载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及创造力[3]。因此,可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使用数学开放题作为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实施载体。
(四)通过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中,必须要让学生明白知识是可以应用在实践中,可以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的。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应该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解决,最终从其中总结规律。数学是通往真理的一个方便的道路,而探究性学习则是其中的一把钥匙。利用探究性学习,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可以从购房贷款的现实问题中,学习函数的解决方法;从人口增长问题学习指数函数模型,及其特征;在建筑的省料问题以质量问题上,学习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教育实行的是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而探究性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作为教师,我们要立足于本职,发挥探究式学习方法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主义教育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殷堰工.教材是开展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重要资源[J].中学数学月刊,2011,05:4-7.
【关键词】高中数学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探究
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首先要把基础打好,其次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再次要把学生的想象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样数学的学习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就会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概述
1.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
高中数学的学习中,掌握了良好自主学习方法和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才能跟上教学进度,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才有可能取得更大的数学成就。现阶段的数学教材是经过筛选过的数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没有完整的、系统性地体现数学方面的知识。这就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一定的障碍,特别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的时候,更不能很好地学习好数学。面对这样的教材,如果老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好教材中的内容,从而建立起学生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能够使学生站在较高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学习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掌握了数学学习的学习方法和途径,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2.是学好数学必备的能力
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基本上都是在老师的教学指导下完成学习的,而这样的指导学习方式也只是在课堂上进行,再加上数学课时的安排不足,就不能有效保证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提高,学生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就会成为无头苍蝇,就不知道劲往哪里使,那么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就成了空谈,就成了水中捞月。但是相反,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那么预习的效果将会很好,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将会轻松很多,掌握数学知识的效率也会提高,而且努力的方向也会更加明确,即使没了老师的指导,学生也能自觉、自主的进行学习。
3.是知识更新的需要
现代的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增长已经远远超越了个人所能学完的能力,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每个人来讲如果不能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靠老师在课堂上讲,是会被时代抛弃的。但是如果我们个人能够不断的培养和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就会给自己开辟一条学习新知识的道路,就可以不断地增加知识的总量,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会给自己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探究
1.重视对学生预习的检查
预习是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预习效果的好坏,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质量的影响非常大,预习效果好了就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意识,就能使学生养成主动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学生也会从新旧知识的对比中提高学习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证明离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的,更不能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检查,对学生预习过程的监督,对学生预习态度的引导。
2.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那么离成功就很近了。具体到数学来说,数学老师要收集和整理常用的自主学习方法,给介绍给学生,学生就会根据具体的方法和将要学习到的知识的具体内容,对方法进行选择,并能不断改进、完善学习方法,以形成适应自我的新的自主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就可以在学生运用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监督,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并让学生认识到问题存在的根源,从而利于学生进行改进和完善。
3.遇到难题让学生先自行解答
高中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中难免要遇到很多的难题,对于这样的情况老师不能马上给予帮助,要让学生学会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和方法自主的进行探索。等学生自主学习结束了,老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向老师进行提问。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详细地讲解。学生经过了前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就可以很快地掌握老师讲解试题的方法和步骤,就可以理解知识的运用过程,就可以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那么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培养和提高。这个过程是艰难和复杂的,但为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磨练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要想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必须要培养和强化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认识,就必须让学生了解到自主学习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发挥出自主学习的作用,以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有效性,从而真切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顾纯洁.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D]. 苏州大学,2010.
[2] 天颐. 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影响因素;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数学是多种学科的基础,高中数学是高等数学的阶梯。因为数学是生活的基础,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都有数学的陪伴,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随着年级的升高,特别到了高中,抽象思维高度的大度幅提升,使一部分学生开始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但是数学成绩的好坏也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使许多学生因为成绩上不来感到无助又不甘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一、原因
1.知识过渡没衔接好
首先,小学及初中数学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到了高中抽象思维却占据主导,跨度相对来说较大,使很多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其次,从初中到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这里包含着学生认知的改变,课本的编排与初中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如果不能转变思维就会出现很难适应的现象。
2.学习缺乏主动性
许多学生把初中的学习方法带到了高中,初中时很多学生没有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老师指到哪儿就走到哪儿,具体表现在:不做课前预习,对将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时只忙着做笔记思维却没跟上,不能真正理解这堂课的精髓。
3.忽略基础
高中数学有许多相关的概念、基本演算技能和方法,有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对这种基础并不在意,认为知道方法和怎么算就可以了,一味地追求难度较高的题,不能理解“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道理,这种地基没打牢就忙着盖大厦的习惯最后的结果是,在做正规作业和做小题演算时经常出错,基础题失分率较高。
4.学习方法不得当
高中数学课上的讲解,一般都是由老师将知识的来龙去脉讲清,进一步剖析概念。有些学生因缺乏对本节课的课前预习或上课不注意听讲,漏掉了上课时老师所讲的重点和要点,笔记是记了不少,但是没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后不能及时巩固和查漏补缺,对知识点并没有很好地消化,做作业时只知道套题型,不明白相关概念和公式的含义;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不听讲,下课时自己做,甚至晚上加班加点地研究,结果功夫没少下,成绩却没上去。还有一部分学生,上课认真听了,老师讲的内容也都听懂了、记住了,对基础的概念、定理也都记牢了,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也用了不少功夫,习题没少做,可是等到上了考场就有很多题都不会做了,这部分学生就是把知识学死了,稍微把题型变一下或者把一个题里加入其他知识点就不会做了,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多做思考,尽量使所学知识点贴近考点。
二、对策
由于高中数学难度比初中时增加了许多,这就需要学生不仅有学习的热情,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主动求知,提高学习效率。根据以上总结的现象采取如下对策:
1.循序渐进,掌握学习方法
主动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转变初中时的学习习惯;提前制订学习计划;课前做好预习;上课时专心听讲,把老师指出的重点和要点记下来,以备课后进一步巩固;课后做好复习,将课堂上老师分析的知识点贯穿连通,查阅资料,将不会的弄懂;独立完成作业等。
上课时,老师会将本课的重点、要点、难点都提出来进行讲解。老师会根据教材大纲要求将所需讲解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课前预习过的学生对老师的讲课会有针对性,不会盲目记录。
课后复习是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是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复习不仅局限于教材,还可以延伸到查阅资料,利用查阅资料强化基础知识的理解,还能将所学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有机结合,分析对比,加深印象,从课堂上听“懂”的知识利用课后复习将其巩固和理解。
独立完成作业是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在这一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在课堂上和复习时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了解自己哪些知识点掌握了,哪些没掌握,哪些还需要继续巩固,是学习数学时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
2.不急不躁,掌握数学学习规律
由于刚刚进入高中学习数学,思维跟不上,找不到解题方法,很多学生出现急躁心理,且越着急越找不到对策,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对所学知识不求甚解,有的学生想一跃千里,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将基本功打扎实,将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不断增强,当所学知识积累到一定量,会出现质的飞跃。
三、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发现高中数学虽然抽象,但是只要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还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
参考文献:
[1]冯万.浅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J].读与写旬刊,2012.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8-0147-02
高一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斗就栽在数学上。对众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屡受挫折,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学不得法,从而造成成绩滑坡。
为了使高一学生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笔者认为在高一新生入学时很有必要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在分析初高中数学衔接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分析
1.心理状态方面
学生初三下学期为迎接中考紧张了一学期,中考结束后整个身心松弛下来,紧接着两个多月的假期,一般学生均不看书,知识遗忘多。步入高一后,不少学生在新鲜后,认为高考还早,不必开始就如此紧张,这种突击取胜的侥幸心理,使松懈情绪得以蔓延。还有不少学生进入高一前,通过各种渠道早已耳闻高中数学难学,考入高一后,由于开始教材中映射函数等知识以及立体几何线线、线面、面面关系确实有一定难度,似乎证实了耳闻的正确性,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影响了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2.教材内容方面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调整后的教材反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
3.教学方法方面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安排内容较少,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有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解惑;而高中数学教材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即使是重点内容教师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反复强调,这对习惯了初中较慢教学进度的高一新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对部分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或基础缺陷的学生,常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其次,初中数学教材中习题类型较少,且较单一。教师一般均有时间在课堂上讲授各类习题的解法,为学生示范,供学生模仿,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及老师示范的例题类型就能取得好的成绩,而高中教材中不但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习题类型复杂多变,每一个选择题要容纳三个以上的知识点,教师不可能讲各种习题类型。
4.学习方法方面
在初中,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因此,不能较快地适应高中数学教学。
二、新课改下初高中数学衔接的一些建议
1.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
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其一,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高中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其二,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其三,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其四,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教师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2.注意挖掘新教材的内涵
新教材更加注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新知识的引入借助实例,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出课本中的典型题目,并努力创设出问题解决的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等思维活动过程中受到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
立足新教材,也不完全局限于新教材,有些地方作适当的补充,如实例引入时,我们适当增加学生比较好理解的实例,教材跨度大的地方,我们依据学生的情况加入过渡知识,如新教材在不讲极限来讲导数,我们便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再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3.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教学逐渐走向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网络技术的应用等,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新的课程标准把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整合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我们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标准》要求普遍使用科学型计算器以及各种数学教育平台,加强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矩阵、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都可应用几何画板、Flash等应用软件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就是新课程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重要步骤。
例如,教学必修3中“统计”中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设计教学情境,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屏幕上有声有色地出现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路口的画面,学生在实景中搜集数据,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高涨,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该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而是根据教学需要适当使用。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主宰,我们应根据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1)培养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只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前有必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选择地记笔记。
(2)加强学法指导。高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自学能力。根据高中课程的特点,由于时间的局限,老师讲课的内容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探索和掌握还是靠学生自己。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特别要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教师在自学中起好引导、指导作用,开始教师列出自学指导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教会学生怎样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等,教师逐步放手,学生逐步提高;“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用“红笔”订正。这样能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三、结 语
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教师要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充分认识高中新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点和现实困难,尊重学生的这个基本实际,多想办法,研究规律和遵循规律,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便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跨初中到高中这个学习台阶,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 马仁珠.构建桥梁.走进高一――浅析初高中数学的教学衔接.龙岩师专学报,2005(S1)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衔接;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初高中教材跨度大,高中数学教材难度、广度和深度都大幅度提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学生一下难以适应,导致一些初中数学优秀的学生面对高一数学时焦虑、恐惧,甚至失去学习兴趣,从而成绩一落千丈。
一、新课改后衔接问题分析
1.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衔接问题分析
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删减了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在高中阶段却有着重要作用。例如,乘法公式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相乘;因式分解,淡化了十字相乘法(只了解二次项系数为1的)。另外,初中教材坡度较缓,而且都比较直观,有充足的例题和习题来消化吸收与之相对应的概念;而高中数学不论是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所加强。这些都是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教材热莸南谓游侍庾钪苯拥姆从Α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思维能力的衔接问题分析
初中学生不论是在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方面,还是在学习自觉性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被动,更需要一些外界强制性的力量;而高中数学的学习则更多的是通过设问、引导、启发、探究等一些比较积极自主的方式来进行,注重学生的自我创新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
3.初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衔接问题分析
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都是通过中考,通过一定的考试选拔才被录取的。这些学生从各个不同地方的初中学校来,他们可能在自己原来的学校里都是比较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但当众多学校的优秀学生都汇聚到高中时,原来的优秀在众多的优秀中已显得微不足道,落差使他们的失落感油然而生,就好似原来受宠的孩子失宠了一般。学习竞争使压力增大,压力无形中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当压力变为动力时,无疑会让学生产生积极良好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增加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压力的副作用,也很可能会使学生数学成绩下跌,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1.搞好入学教育,为衔接打好基础
军训是学生融入新环境的一个初始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军训过程,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到高中学习的紧迫性,认识到数学在高中阶段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要使学生明白学好数学,特别是学好高一数学,会对自己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此外,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也可以请同校高年级的学生为高一新生谈自己曾经刚入校时的体会和感受,拉近学生彼此间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学习捷径,尽快适应高中学习,而且可以使学生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亲近感,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
(1)立足于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实行低起点,高要求教学
在高一数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适度地放慢教学进度。数学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学习科目,也比较枯燥,所以对数学新知识进行导入时,要多用学生熟悉的、或具体可感知的实例来引入。对于所学的数学知识,要一步步落实到位。先将课本“吃”透,然后再进一步将知识进行延伸和活用。
(2)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并主动解决问题,逐步改变学生在初中时养成的依赖心理,指导学生列出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过程和学习流程,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考解题思路和步骤,思考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考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三、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可布置一些思考题和预习作业,保证听课时有针对性。
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注意创设新颖有趣、难易适度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导入“似懂非全懂”“似会非全会”“想知而未全知”的情境,避免让学生简单重复已经学过的东西,或者学习过分困难的东西,让学生学有所得,发现自己的学习成效,体会探究知识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
总之,高中与初中的数学衔接应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能力出发,选择与高中知识联系较密切的初中知识,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平缓过渡、自然衔接,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打开,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创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理解题意的习惯,认真探究、用心学习。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过程,只要领会了新课程理念的本质,大胆地破旧立新,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学生的成绩才会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高中数学学习是中学阶段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摆在高中学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除了学习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因素等外部环境外,同学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改进方法。和初中数学比,高中数学的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因此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很不适应。特别是高一年级,进校后,代数里首先遇到的是理论性很强的函数,再加上立体几何,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又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起来,这就使一些初中数学学得还不错的同学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在此结合高中数学内容的特点,谈一下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一、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初、高中的数学语言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非常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函数语言、图像语言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4.知识的独立性大
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此它便于记忆,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数学却不同了,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二、如何学好高中数学
1.要提高自我调控的“适教”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因自身对教学过程的不同理解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个性倾向、能力品质、教学观念、职业经历等原因,在教学方式、方法、策略的采用上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鲜明的、一贯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作为一名学生,让老师去适应自己显然不现实,我们应该根据教的特点,从适应教的目的出发,立足于自身的实际,优化学习策略,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法逐步适应老师的教法,从而使自己学得好、学得快。
2.要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3.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数学思想有以下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有了数学思想以后,还要掌握具体的方法,比如换元、待定系数、数学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解数学题时,也要注意解题思维策略问题,经常要思考:先在什么角度来进行,应遵循什么原则性的东西。高中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学思维策略有以简驭繁、数形结合、进退互用、化生为熟、正难则反、动静转换、分合相辅等。
4.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后,不适应高中数学,相当多的学生数学不及格,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本文就高中生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原因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新课改后初、高中数学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上的知识点衔接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此外,高中数学内容也多,每节课容量大于初中数学。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而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加大,如不采取补救措施,学生成绩分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涉及初、高中知识能力的衔接问题。
以人教版为例,乘法公式只有平方差、完全平方,没有立方和与立方差公式。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只要求提公因式、公式法,但是十字相乘法只是一个综合探究内容。从而使教师在高中数学的集合、函数、数列、不等式的教学中感到很吃力,而学生也会感到困难重重。在九年级的教学中,对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二元二次方程组、一元二次根与系数的关系不做要求,导致学生解方程能力不足,大大影响了学生在高中集合、函数、不等式、数列、圆锥曲线、三角函数等方面的学习。下面列出初、高中教材对比:
表1:与以前知识、高中教师原有认知相比认为存在但初中已删除需衔接的内容
■
■
■
而高一教材中的第一章是集合,这个是一个全新的、抽象的概念,并且它考查的内容可以包括我们所学的所有几何及代数的知识,而高一的教材中的函数(包括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是初中函数概念的引申,任意角的函数是初中解直角三角形的推广,幂函数、对数函数、指数函数是初中幂运算、指数运算的推广,对教材本身存在着这种内在的联系,要求教师在奇偶学中重视启发学生回忆旧知识,以旧引新。
2.高中教师与初中教师教法不同
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在教学方式上,也带来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师的不同。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学生更多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对概念规律习惯于死记硬背。进入高中后,则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要能够自学钻研,消化知识;要重视逻辑推理,要能进行纵横判断、推理、假设、归纳等一系列更为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对习惯于套公式的初中生而言,当然是不适应的。对比初、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初中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初中教师可以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而高中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的推理上下功夫。又由于高中课程紧,教师如果像初中教师那样上课,就可能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中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教材比较简单,没有预习,没有思考,没有练习。上课的时候就是听课,习惯跟着老师转,课后作业模仿着例题也可以完成,考试的形式单一,对于知识点的变式比较少。因此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然而高一新生完全沿用初中老套的学习方法,不善于抓住学习中自学、阅读、复习、小结、反思等必要环节,对高中学习内容缺乏必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方法与策略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高中数学较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
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等。
4.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3)重视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矫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
5.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向老师“刨根问底”,甚至提出“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见解,对于他们在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任何小小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总之,初、高中数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实情、课标、《大纲》、教材、教法等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制定出较完善的措施。在教育、教学中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也不是无章可循的。作为教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关爱学生;要不断地探讨教学的规律,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不懈地努力;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强化自身的业务能力,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自身的严谨作风感染学生,以自身的过硬的能力指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教学的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2.钟以俊.中外实用教学方法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
一、初高中数学学习存在的差异
⒈环境和心理的差异
对高一新生来说,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一个理想的高中,有很多学生产生“松口气”的相法,入学后没有紧张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听见别人说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二分法等,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⒉知识内容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知识点少、浅、难度容易、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既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推广和引伸,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它抽象性、理论性更强,尤其是在高一,首先碰到的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使一些初中数学基础很好的学生也难以适应。
⒊思维方法上的差异
初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形象和合情,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法更趋向于抽象和理性,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要求较高。初中数学中,老师讲的细,题型归纳的全面,考试时,学生只要记住概念、公式及老师所讲的题型,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绩。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题目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典型的题目。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高一新生应该采取的措施
⒈做好思想上的准备
必须认识到,高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又由于一开始就是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集合、函数等概念,所以一方面,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思想,觉得经过了一个苦难的初三,现在可以松口气了;另一方面,即使努力了,而考试的分数却比初中有所下降,这也是正常的,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失去信心。
⒉做好学习方法上的准备
(1) 注意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的系统。人们学习的过程就是用掌握的知识去理解未知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可见,学习就是不断地化归转化,不断地继承、发展、更新旧知识,形成新知识,构建新系统。
(2)注意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教材是采用蕴含披露的方式将数学思想融于数学知识体系中,因此,适时对数学思想做出归纳、概括是十分必要的。与高中数学有关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类: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数学方法大体上有:配方法、换元法、分析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等等。
⒊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高中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
⒋其他:
(1)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为备战高考而加的课外知识。
(2)建立数学纠错本。把平时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或推理记载下来,以防再犯。争取做到:找错、析错、改错、防错。达到:能从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确东西;能由果索因把错误原因弄个水落石出、以便对症下药。
(3)记忆数学规律和数学小结论。
(4)与同学建立好关系,争做“小老师”,形成数学学习“互助组”。
(5)反复巩固,消灭前学后忘。
(6)学会总结归类。
三、老师应该采取的措施
⒈搞好入学教育。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使学生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
⒉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对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多找自己的原因,特别是差生,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⒊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的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挫折,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地做学生的工作,让学生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传统的课堂教育只能培养常规思维模式,学生只能从应试教育中去模仿,机械地运用数学知识,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曾经有人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目前学生的学习效率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并且学习效率较低。(2)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最主要因素是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等个体内部的因素;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影响相对不重要。所以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是笔者对数学教学方法谈的几点体会。
一、实行教师从主导者成为组织者、引导者
教师必须谨慎用“授鱼”法,要善用“授渔”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寻求教与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查缺补漏,让他们敢于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案例如下:现在我们的高一新生对函数非常畏惧,可以说谈函数色变。所以在函数的复习课上,我布置了如下的数学作业:每人准备一道关于函数的有代表性、有启发性的题目,或一种典型的思维方法。或者被一个巧妙、深刻的思维陷阱等⋯⋯要求从自身出发,自己亲身体验的一个过程.下节课大家交流,每位同学都要有准备,每人2分钟时间,不得退却。临下课我把上边的作业布置下去,于是班中有的学生低下了头:我怎么可能呢?函数本来我就没学会。就因为大家学不会,所以我在准备复习本章之后,安排这样一节。想让同学们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再来感受一遍学习过程。这样比单纯让他们查漏补缺有效的多。
再如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杰米的百万富翁,一天他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个叫韦伯的人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l 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杰米非常高兴.他同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订立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看到老师笑后又想想可能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于是齐声说不要这样的合约,那么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这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分层、分组讨论教学
进行了几次小测验后,我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最基础的小组,B组为中等成绩组,C组为成绩优秀组.每个级别学生均直接请教于其高一级别的学生.A级别的可直接请教于老师。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比如在分组时把A组温故组,B组为知新组,c组为提升组,我们老师编制学案也是分层次编写。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有收获。而且我们的数学小组是暂时的。每一次测验我们都会进行重新分组,并且在学习中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参加高一级小组的学习,我们上课。每次小测后,把各组的成绩进行比较。对成绩上升的进行表扬,给每个成员的综合测评加分,对进步小的组分析共同找出进步小的原因。分层次教学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长,老师们也从中有了收获,因为这样,基础稍好一些的学生,让他(她)自己做小老师去教别人,他(她)就会想如何才能教会同学,这样对成绩好的学生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也为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帮助同学学习时看到同学会做题,也会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这样提高了优生的培养。
三、重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
我们的有些学生还怕老师或者讨厌某一个老师而放弃学习这一科,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营造良好的教学气氛。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要肯放下架子,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多和学生交流,积极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敢于和老师交谈。同时,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分组出题 ,每个小组成员出一些自己能够掌握的题。激发学生主动和老师交流,畅所欲言。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在讲授知识方面,吃透数学知识思想,谋求学习方法
学好高中数学.要求学生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高度掌握。中学数学的主要数学思想有:集合与映射对应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总结思想,构造建模思想,对称与形结合思想.划归思想,平移变换思想。有了这些思想,促使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总结数学题的解题方法。
教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遵循数学规律,善于开动脑筋,注重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探究一题多解,能够举一反三,寻求最佳的数学方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在数学学习方法上一定能“活”起来,对于课本知识他们就能钻进去.又能从中跳出来。
五、在作业方面我们采取二次评阅,错题重组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浅析;如何;学好;高中数学高中数学课即将开始与初中知识有联系,但比初中数学知识系统。进入高中以后,往往有不少同学不能适应数学学习,进而影响到学习的积极性,甚至成绩一落千丈。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但主要是由于同学们不了解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特点与自身学习方法有问题等因素所造成的。所以,我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我的高中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
1兴趣
对高中生来说,学好数学,首先要抱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数学,积极展开思维的翅膀,主动地参与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愉快有效地学数学。 学好数学的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所谓的兴趣是指的是对数学不烦感,不把它当做负担。某人说过:“伟大的动力产生于伟大的理想“。只有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你就会有无穷的力量,并逐步对数学感到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随之信心就会增强,也就不会因为某次考试的成绩不理想而泄气,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过程中,你的信心就会不断地增强这样,你的成绩就会上去。
2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就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帮助我们学习数学达到事半功倍。以下是我从教以来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
2.1准备好笔记本和草稿本,笔记本不是让你记公式记概念,那些东西书上都有,没必要再写一遍到笔记本上,笔记本上主要记老师给的例题。我们要相信老师是有丰富经验的,他们给的例题一定是很有代表性的,必要的时候可以背一背例题的解题方法,理解思路。草稿本就是有些不是很重要的题,老师让举一反三这类的东西,就没必要写在笔记上,但是一定要跟着算,在纸上写两笔算一下绝对比你光看光想的效果要好得多。这就是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2我们在上课时要集中注意力,在学习过程中要和老师有一定的互动,时间长了,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老师都是在看着你讲课,你点头表示明白了她就不往下讲。我们都知道,一节课四十分钟,一个老师一节课平均分给每个学生也就不到一分钟,所以自私点说,就是要给自己争取时间。所以课下有问题就问,最好不要问同学,尤其是以为脑子很聪明所以数学学的好的同学,这种人千万别问,倒不是说人家不愿意给你讲,而是现在毕竟是应试教育,那些聪明的同学上课不一定听讲有多认真,有些人做题就是根据自己的思路走,那些解题方法可能适合于他们并不适合你,所以有问题一定要找老师,老师会给你一套最适合应试的解题方法。
2.3有关有些数学公式什么的,公式背不下来就甭做题。这是我总结出来的。但是真没必要像背古文那样背,没意义,背下来也不知道怎么用。比如,上课的老师带着推导公式时一定要在草稿纸上划拉一遍,不用说你自己会推,主要就是了解一下,就当是增加以下数感,这种东西做多了有好处的。还有一个也是很重的,老师留的作业一定认真完成,要是你上课听讲了,作业就能写出来。要巩固你今天学的东西就是写作业的目的,还能帮你背公式,并且了解用法。
2.4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应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复习是绝对必要的。如果不复习,上课听得再认真也没用,写作业是一方面,这是当天晚上的事,第二天上课前两分钟把前一天的笔记上的例题拿出来扫一遍,大概就能记起来了,再结合第二天学的东西,没太大问题了~公式也理解了,也差不多背下来了。如果还不放心,就拿张纸把公式写下来,每次大考前看一遍,默一默也就没太大问题了。
2.5要适当多做题来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要多做题,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的时候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要注重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心浮气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不断的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这些是我结合了学生很具体的经验感受来总结出来的,方法非常实用,我自己从中就受益很多。通过锻炼自己学数学的能力,转变学习方式,同时改变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要学会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开展讨论-形成新知-应用反思“的学习方法。这样,通过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我们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就能够得到加强,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从学生好表现,求参与的心理需要出发,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