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4: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成人教育调研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教学内容存在问题。
首先,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理论与社会现实脱节。利用这样的教学内容使受教育者学习的理论知识不能与社会现实问题相联系,对于自身所困惑的社会现实问题没有相应的理论进行解释,这样直接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经常出现命题和概念等机械堆积,缺乏理论逻辑的承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缺乏严格推理,又缺少对社会现实的评判,极大地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最后,教学内容的设置没有考虑成人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和特点。
2.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单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和手段单一,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追求教学的程式化,忽视成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这种灌输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使受教育者不注重理解和消化,也不会在实际生活和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只是学会了死记硬背,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和学校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但仍然按照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样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3.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和标准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查,对于成人教育对象的思想素质以及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没有有效的考核方式;并且考试目标不明确,题目偏难;对于学习效果评价手段比较单一,知识重视考试成绩,将分数作为唯一的标准。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方式,充分发挥考核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二、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首先,采用互动教学的方式。在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成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引导教育对象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主动参与教学的程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互动教学方式的运用要根据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可以根据理论知识论述周围发生的事件等。其次,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在思政理论课课堂教学中,要恰当地选用社会中的典型案例来辅助抽象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其中可以让成人教育对象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对自己选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最后进行适当的评讲。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可以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将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具体化,激发成人教育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有效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和质量。
2.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是提高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要敢于探索和创新,将单一、机械、陈旧的考核方式转变成全方位、多元化、具有时代性的科学的考核方式。制定考核评价的体系要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实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开卷考查和闭卷考试、平时表现与卷面成绩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等。此外,考核评价还要综合考虑成人教育对象的调研报告、社会活动、论文成果等多个方面,全面评价成人教育对象的学习成果和思想政治综合素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真正作用。
3.优化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
首先,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建立适合成人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规划要依据成人教育的规律与特点,使成人教育对象能够获得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充分实现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具有的价值。其次,教学内容的设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现实问题,全面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所隐含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论思想。最后,教学内容的设定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并且教师要注重对成人教育对象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要能够进行透彻的讲解,对新问题与新情况能够具有预见性,提高成人教育对象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首先,要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定信念,信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不断学习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最后,优化教师队伍,建立一支具备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合格的专业的教师队伍,改变成人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三、结语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053-04
近年来,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日益推进,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制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人才匮乏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给福建省医药类高等职业教育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相互促进。到2015年,实现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与年培训规模大体相当,把高职院校建成区域、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应用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作为医药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医药成人教育如何准确定位、办出特色,提升成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2005年由福建医药学校独立升格的公办高职院校,隶属于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学校在1985年就设立了成人函授部,开办成人中专函授教育;1997年起与福建经济干部管理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办了大专函授;随着海西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能型医药人才提出大量需求,2008年开始自办成人大专函授教育,并与沈阳药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联办成人本科函授教育。学院不断拓展成人教育服务功能,服务海西生物医药建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存在着很多影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社会服务功能发挥的共性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成人教育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成人教育极大的发展空间,但社会上仍把成人教育看作“次等教育”、“二流教育”,许多省份包含福建省在内的成人函授教育均没有给予生均财政补贴,对成人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为此,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把有限的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用于应对不断扩张的全日制办学,而把成人教育看成是高职院校的“副业”,在教育资源配置、硬件设施投入和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成人教育开发教育培训项目、拓展培训教学点、招生改革等后继乏力,影响了服务社会功能的发挥。
(二)非学历培训缺失
当前,高职院校举办的成人教育基本上还是以学历教育为主,包括高职专科函授,与本科院校合作的专、本科函授和网络教育等,职业准入培训、岗位职业能力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仅占很小的比重。近几年来,福建省医药类高职院校能为社会提供的非学历培训项目,基本上是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合作开展的职业准入培训,如职业技能鉴定等,在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面向行业企业需求开发创新培训项目方面缺少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导致有限的岗位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对社会从业人员吸引力差,社会反映冷淡。一些实用性强、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如执业药师资格培训、“qa、qc”等质量控制人员资格培训等,大多数由政府职能部门直接提供给社会;国家计划安排的“三农”培训工程,如中药栽培技术、中药加工技术等,由于管理体制、利益驱动等种种原因,高职院校难以拿到此类培训项目;高层次培训项目,如“职业经理人培训”等因缺乏品牌实力,难以与区域本科院校抗衡;而为企业、为“三农”服务量身定做的培训项目由于开发难度较大、经济效益难以立竿见影,高职院校主动开发的积极性不高。所以,非学历培训的缺失严重影响了成人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
(三)人才培养模式陈旧
一是高职成人教育的计划下达和招生录取都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计划由政府职能部门下达,招生由省级招生部门负责。高职院校在成人教育专业设置、自主招生、教学点设置等方面还依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全方位政策扶持和指导。二是当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中,也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蓝本,教学模式与知识结构没有突出“成人
、“职后”、“应用”的特点,总体上照搬普通高校的做法。导致成人教育学制刚性、教材匮乏、内容空泛、方法陈旧,教师在有限的面授时间中满堂灌输,重知识理论传授、轻能力培养,实践性、职业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成人职业发展的需求,无法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教学质量都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办学理念,构建现代成人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辐射能力的重要载体,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重要平台之一,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办学活力的重要体现。高职成人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效益、办出活力,学校的决策层和职能部门必须创新成人教育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改变单一的学历补偿教育模式,拓展发展空间,将成人教育纳入学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在资源配置、硬件投入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统一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具体计划,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让成教学员享受到高职院校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和优质的管理服务。基于这种认识,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海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求,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面向农村、行业和企业培训为重点,坚持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主动为海西生物医药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构建“技术培训+学历教育”的多元化成人教育体系,把成人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大力推进“行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员工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继续教育中心”的建设。
(二)注重内涵建设,提高成人教育办学质量
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成人教育本身是一个多样化、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具有业余性、分散性、自主性、自学性的特点。福建省医药行业成人教育的培养对象主要是在职人员,分布在“三品一械”的生产、检验、流通部门,脱岗学习时间有限,工学矛盾突出。这就要求医药类高职院校在遵循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同时,兼顾成人教育的特点,充分考虑在职人员学习时间的特殊要求,采取灵活多变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模式,采用个别辅导、集中面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现场答疑与网络教学配合等教学方式,确保成人学习活动的有效进行;推进学制管理创新,积极推行“弹性学制”、“学分银行”等举措,适应成人学习特点,满足成人学习需求,确保成人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还要进一步改革成人教育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相结合;对于专业技能性考核应提倡现场操作的考核方式,要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某项技能操作;在评价人员构成上,除授课教师外,还应包括成人学员的领导以及同行职工代表等,突出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加大专业、课程改革力度一是要根据海西生物医药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充分利用与台湾地区的“五源”优势,引进台湾高职院校营养保健、运动康复、美容保健等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成人教育示范专业,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二是要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要体现成人教育的特点,使其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等特点。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本专业最新成果、能使成人增长岗位核心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能。三是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技能鉴定融合,依托学校或者地方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如中药专业的成教生毕业时获得中药调剂员证书、医药商品购销员证书等。四是改进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在成人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解决成人学习中的路途距离问题和工学矛盾问题。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和视频,建立网络学习平台,通过e-mail进行教与学互动;通过网络“bbs”平台发贴交流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联络;通过“qq群”对话等方式进行实时咨询与辅导。五是加大教材建设。组织行业企业、学校中既有扎实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根据行业特点,渗透专业最新研究成果,编写出具有地方特色、符合高职成人教育要求、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教教材。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要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应建立健全教学管理机制。一是规范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构、管理队伍建
设,建立一支熟悉成人教学规律、乐于奉献的成人教育管理队伍,提高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二是加强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建立一支既精通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健全学历教育、非学历技能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成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多元模式,提高成人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要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改革单一的学历教育模式,构建符合成人特点和适应社会岗位层次多元化需要、灵活多样的成人教育模式。这是高职成人教育健康发展的出路。
实施联合办学战略,开展学历教育工作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近年来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不断进入各就业岗位,给社会人员带来了提高学历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成人高等教育只有向更高学历层次发展,才能满足社会成员对于继续教育的需求。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必须照顾本区域中小企业初、中级人才学历偏低的问题,想方设法拓展办学思路,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多层次的办学格局,构建成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为此,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不仅积极探索与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省内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或校际联合开展“3+2+2”(三年制高职+两年本科+两年硕士)培养专业硕士试点,还进一步加强与台湾高职院校的合作交流,探索与海外院校、教育机构开展联合办学新模式。
建立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网络高职院校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就必须着力构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密切联系的开放式培训体系,建立灵活开放的职业培训服务网络。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在福州保健品化妆品检测中心、厦门生物制药中心工业园区等大中型企业举办教学点(培训中心),组建行业继续教育中心,实行“送教进厂”;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借助“政行校企”合作平台,与国家部委和行业协会、学会合作,引进行业企业急需的职业资格考证培训,进行“订单式”非学历培训,如连锁药店店长培训、车间工段长培训等;加强与省内外生物医药企业深度合作,探索共建融实践教学、产品生产、社会服务与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为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如质量管理人培训和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化学检验工等职业技能鉴定。
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提升,农村转移就业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问题日渐突出。高职院校要积极投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整体素质,同时使高职成人教育直接进入为“三农”服务的大市场。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与柘荣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培养中高职药学技能人才的教育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与“中国太子参之乡”柘荣县政府合作,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太子参栽培实用技术培训”、“太子参遗传育种技术培训”、“贮藏与加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等,让农民掌握中草药植物引种栽培、育种,中草药销售与管理,技术开发推广等。以农民为中心开展创新与创业教育,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武夷山齐云峰自然博物园合作组建中药实训基地,集科研、科普、教学、旅游、休闲、养生保健于一体的药用植物博览园,为农民工转移就业开展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训,提高了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开展有社区特色的专题培训高职院校要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技术参与到社区服务,把高职强项延伸到整个社会。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社区卫生院、养老院、社区活动中心等为平台开展中草药真伪鉴别培训、药物的配伍禁忌培训、合理使用抗生素培训、科学选择保健品培训、药妆知识培训、运动康复保健培训等活动,深受社会好评。
开展对口院校支援培训高职院校成人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双师型”师资队伍优势,利用学院的教学设备、设施,定期通过交流研讨、举办师资培训班、共享网络资源等方式开展对口院校支流活动。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通过对口院校支援,为新疆昌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福建工贸学校、柘荣职业技术学校等职业院校培训教师,培养学生,促进区域医药类职业教育协调发
展。
(四)创新管理体制,实现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
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和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确立教育培训现代管理体系的项目开发流程:(1)开展市场调研,形成调研报告。(2)了解潜在学员或拟招生对象,甚至学员所在单位对培训的需求和要求,确定培训目标。(3)制定培训项目策划书和实施方案。(4)实施教育培训与教学活动。(5)进行教育培训效果评估,了解学员的反馈信息、意见及建议。(6)对教育培训项目进行总结和持续改进。转变以往成人教育的办学思路,变成主动适应和满足学员及相关利益方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保证成人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培训项目对学员及所在组织产生的效益。
进一步完善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管理制度,梳理各项管理流程,制定各项工作的管理规范和标准,做到培训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成人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建立合理、科学、执行流畅的内部管理激励机制,尤其在新开发项目上给予灵活的机制和优惠的政策,鼓励教学系部参与开拓新项目,在统筹兼顾下,充分调动学院各部门和教师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院校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院校机构设置的实际,对各职能部门进行优化资源调配,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在目前形势下面临着种种困难,但只要我们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加强内涵建设,拓展成人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各自的办学优势,提升社会服务功能,主动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必将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超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和策略[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123-125.
[2]旭仁其木格.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60-62.
[3]李寿和.高职院校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09(11):22-23.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成教全日制学生 教学改革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历年成人教育招生计划和招生人数在浙江省高校名列前茅,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现有各类成教学员23000余人。同时,该校现有自学考试助学专业20余个,是浙江省自考委批准的省自考助学单位,浙江省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优秀院校,浙江省自考专科专业主考学校属地化试点高校;该校进一步实践“精细管理,有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同校同待遇”政策,为广大普高、中职、技校毕业生学子提供全日制高等教育机会。多年来,成人教育在该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校的成人教育在上规模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抓质量。笔者以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深入的调研,并提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设想。
一、问卷调查概况
笔者于10月8日对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5份,收回45份,均为有效问卷。
本次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调查表》,共有20个调查项目。内容主要有对校园环境的满意度、对学风校风的满意度、对食堂满意度、对宿舍满意等、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对学校师资力量的满意程度、对师德师风的满意度、对学校教学管理及课程安排的满意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对同学关系的满意度等。另一部分为15个开放性问题,内容涉及到学生对学校、旅游分院的评价,也涉及到对学生自身的评判。比如,您觉得自己过去由于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考不理想?您选择这个学校的原因主要有哪些?您觉得在大学里,主要收获到了些什么?您对学校最满意的事情,请写出3件?您对学校最不满意的事情,请写出3件?您对课程设置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您对教学方式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您对考试考核方式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吗?等等。
二、问卷调查的结果
(一)问卷调查的总体结果
第一,经统计,如果按照5分为满分计算,本专业该班的学生对该校教育的满意度为4.12分,处于良好的水平。对问卷中的20个项目的选择,有38.24%的学生选择非常满意或者满意,有34.12%的学生选择一般,有17.64%的学生倾向于不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
第二,学生对学校总体的评价,仍然停留在学校规模大,他们的话语中强调“大”。
第三,学生对对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满意度、对学校师资力量的满意程度、对同学关系的满意度总体较高,没有出现不满意甚至非常不满意的选择。
第四,成教的学生比较注重人际关系。其一,有41.18%的学生提到,他们是因为有同学介绍或者有同学在本校读书,而选择了该校。这说明学生对学校的较高满意度可以直接为学校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一个值得充分重视的现象。其二,学生们普遍提到在大学里最主要的收获是友谊,用学生的话说,交到了一帮“损友”、“多了丁点姐妹”。其三,他们对学校师生对他们的态度敏感。虽然总体上,他们认为老师和班级之外的同学对他们是友好的,但是他们仍然指出少数人对他们态度傲慢,不友好。
总体来讲,学校和分院对旅游管理专业自考学生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有些问题亟待改善。
(二)重点问题分析
1.学生认为导游考证课程的教学和辅导不够
旅游管理专业的成教生,在过去五届学生中,每届大约有50%的学生报名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这些学生是比较有上进心的。但是,学生认为对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和辅导不够,一方面有的课程只开设一学期,比统招生少;另一方面成教生没有全国导游证考试考前辅导实训。
2.学生相当期待课程设置改革
有29.41%的学生强烈建议学校给他们开设体育课,有17.65%的学生希望学校考虑能让他们也参与选修课的选修。另外,学生比较集中地反映,希望在给成教生安排课程时,多一些实践课和户外课。
3.学生对考试考核方式意见较大
学生们纷纷提出,他们的课程除了1门课之外,其他的都是闭卷考试。学生们的意见较大,他们希望对他们的课程考核方式,一部分课程可以采取非闭卷考试的形式,比如增加口试考核的课程数量。
三、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成教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形成针对性的激励机制,引导优良学风
成教的学生,基础有别于高考统招的学生,但是他们也有他们心理的需求。学校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以激励这些学生。成教生恐怕更需要激励,通过激励使学生更有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来充分展现自我。比如院方可以考虑对第一次就考出全国导游证的学生,给予精神和适量的物质奖励。对第二次考出导游证的学生,张榜表彰等。
另外,笔者认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优秀学生转入浙大学习的政策,也值得学校借鉴。城市学院在当年所有在籍全日制本科一年级学生,规定每年从一年级学生中推荐同级学生总数0.5%-1%的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转入浙江大学相关(相近)专业继续学习。这批学生特别优秀,不仅关乎成绩,而且考察个人综合素养。
(二)优化课程设置
第一,对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的4门课,课时要充足,尽量与统招生一致。同时,为成教生增加全国导游资格考试考前实训,以进行强化训练和辅导。
第二,根据前文所述,为成教全日制的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以及一两个学期的公共选修课,是有必要的。
第三,结合他们比较喜欢实践性强和社会性强的课程,针对旅游管理全日制成教生,在不影响他们的自考教学的前提下,可以安排一些更加实用的教学内容。比如在旅游礼仪课中增加服饰搭配、化妆等实践环节。另外,增加一些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面的课程,比如旅游客源国知识、旅游目的国家知识这样的课程。又如,针对成教生往往对创业比较有想法,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多增加一些电子商务的内容,以开阔他们的眼界。
(三)改变教学方式
针对成教生,对于一些课程,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比如《模拟导游》这门课,教师完全可以安排学生对全国导游资格考试中涉及的双龙洞、侍王府等景区,以及金华市区沿途讲解中涉及到的主要道路进行踩线。或者,教师可以将班级分成六个组,分别对金华市区的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旅游要素进行实地调查,拍下照片、视频,制作DV,然后在课堂上汇报,作为这门课的考核材料。这样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通过导游资格考试,提高教学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法就是以一个具体案例事实与情景的描述为手段,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以掌握理论知识、提高能力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作为对传统讲授教学法的突破,其强调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的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因而对教学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对成教生是比较有效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尽量多地运用案例。比如《旅游政策与法规》这门课,其内容是法律、法规等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条条款款,其中有一些内容还非常抽象、难懂。如果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学会们就容易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四)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成教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学校目前坚持闭卷考试的方式,但是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建议对于一些课程可以采取开卷考试、大型作业、现场面试、情景剧角色扮演、课程小论文、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的课程考核方式。
以上设想未必成熟,但是对学生学情的调查研究,在我们这个生源下降、高校面临竞争压力的当下,是必需的。这也体现了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希望以上的调查结果和观点,对学院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剑萍.教育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7.
【关键词】私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
笔者于2013年8月对云南省景谷县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该私营企业成立至今,持续20年屹立不倒并再创佳绩,与其“以质取胜、诚信为本”的企业态度不无关系。作为普洱市创办最早、发展最稳健的果汁饮料龙头企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企业的发展,也成为该企业继续稳步前进的重大课题。
一、公司概况
云南省景谷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占地面积9900多平方米,资产总额4972万元以上,以生产热带纯天然果汁饮料为主,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私营企业,拥有景谷、元江两个饮料厂5条生产线,近20个品种,果汁年生产能力在2万吨以上,年均销售额2313万元,年均利润200多万元,年均缴税金额115万元,是该县纳税大户之一。公司设有办公室、销售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车间、文化建设站等多个部门,固定在职员工80多人,其中高中学历占60%,大专学历占30%,本科学历占10%。
公司曾荣获“95年度中国昆明科技成果暨新技术、新产品展览会”金奖和银奖、“第八届云南省消费者喜爱商品”、“中国著名品牌”、“中国消费者满意特优品牌”等多项荣誉称号。大有为有牢固的文化建设:每周有例会报告近况;每月有固定“员工课堂”,讲授相关企业知识和心灵休养提高课程;每季度有政府相关文件学习活动;每年有企业对内、对外交流的各类大小型文体活动。年终总结评选优秀员工,优秀党员等模范员工。企业生产制度、卫生制度、员工守则、奖惩制度等多项企业相关制度齐全且责权分明。
二、有关公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查内容及分析
公司董事长杨元富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持肯定态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公司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公司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与实施情况
公司董事长杨元富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不仅是事实,更应是公司内在的自我约束。大有为高度重视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一是订立目标,坚信理念。公司科学发展的标准:企业管理严、员工素质高、产品质量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质量理念:要有强烈的食品安全责任感,质量第一,卫生第一,消费者健康第一。正是“大有为”向每一个员工传达着这样的信念与目标,严格员工管理制度,严格产品质量把关,把消费者的利益摆在第一位,才得以稳步向前。
二是思想重视,态度积极。在管理层传达“三学习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精神,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学习业务技能,提高领导班子多方能力。董事长杨元富一直强调,公司每个员工都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逐一解决公司在决策、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科学的问题,提高公司决策和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逐步进入良性发展。
三是形式多样,教学结合。大有为食品有限公司专门设有文化建设站,主要负责企业宣传网站建设,企业新闻撰稿,企业文化宣传栏布置、企业诗词、歌曲写作等企业文化建设。“教学结合”即教:企业经常外聘相关心灵讲师对员工进行团队意识培养,生活常识教育等知识讲座。学:结合员工思想道德建设手册,员工自我学习、自我总结,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和企业向心力与团队凝聚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公司发展的影响及作用
一是重视民主决策。每项改革,每个项目,全体管理人员参会研究充分权衡利弊,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二是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大有为严格深化企业内部体制改革,明确上下层职权,分权到部门、到个人,企业内部职权分明并不断优化;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公司对原有制度进行了改革:明确了各职能部门岗位的职能职责,任务目标和奖惩标准,设立了专职的制度监察人员,依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对各部门岗位进行实时监督和考核奖惩。四是凝聚人心的企业理念:勇于创新,是企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基础,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时刻虚心学习、大胆创新,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
三、加强私营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灵活员工职责分配
陈旧的制度导致员工工作缺乏工作动力,固有的体制实行起来不能灵活应对,涉及范围太窄。很多员工认为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小,不能够很好的体现自身的价值。现有市场发展迅速,对于制度应给予相应的改善使之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比如可以融入绩效工资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立双向沟通的模式,让员工与企业间形成良好沟通
企业对于自身企业文化要有深入的了解,对于员工要给予人性化的管理,不定期了解员工对于企业的看法,并认真的考虑或接纳意见。企业应给予员工更多积极的关注,可以公开的鼓励员工,挖掘他们的潜在的能力。良好的沟通与合作方能使企业内部运作顺畅,增加企业效益。
(三)共生共荣,建立员工相互帮扶制度
大有为公司人员构成层次相对不平衡,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有教“有”类,根据员工接受能力,分层次进行教育。可以同时创造企业文化特色如:人本文化特色、整体文化特色等,让员工参与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使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调研中笔者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实质是以企业管理哲学和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提高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企业文化运作的一部分,应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对物的管理的有机结合。一个企业具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组.江苏省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调研报告[J].河海大学学报,2004,(12)
制定培训计划,组建师资队伍
为了确保培训项目的落实,街道办发文,成立由街道分管农业和教育的副主任为组长,农村成人学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成校校长、朱门社区主任挂帅的培训项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及一系列管理制度。
学校组建了一支以教材编写专家组为班底的核心师资队伍,聘请金陵科技学院毕兆东教授和社区农业主任王寿荣作为兼职技术教员,成立了一支既符合学历和专业要求,又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厚实的实践经验的校级讲师团,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大大提升了菜农的种菜技能和综合素质。
面向培训对象,充实培训内容
由于培训对象侧重基层,除了社区农业主任和少数技术人员外,有90%是直接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菜农,讲师团结合学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技术需求等实际情况,制定出有指导性、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培训计划,教材编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真正将技术送到最需要的农民手中。
培训内容以实用技术为主,社区300多亩春季大棚茬口生产中,番茄、黄瓜和辣椒的生产面积占到70%左右。从2011年开始,聘请市区级专家技术人员对春季大棚相应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校级讲师团成员经常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将种植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在培训过程中,注意时间紧贴农时。比如,大棚番茄、黄瓜的播种期一般在二月底至三月底,培训就选择在2月中下旬,使农民在生产前就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并向农户发放培训资料,巩固培训成果,将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减少了遗忘,提高了培训效果。在蔬菜换季时,聘请市讲师团毕教授开设换季蔬菜种植技术的讲座,并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完善培训过程,满足群众需求
由于土地征收后,许多农民转为菜农,他们亟需技术,更缺乏领头雁。我们实施了“三培双带”工程,即,强化对大户、示范户、辐射户的培训,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大户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辐射户,以“传帮带”的形式,吸纳众多菜农参与培训,培养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培训组成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研,了解菜农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求得在培训内容、方法上满足他们的愿望,提高培训的实效。
江宁区五朵金花之一的朱门农家,其餐饮业主蔬菜需求主要以自产为主,对他们的培训,力求做到采购蔬菜不出户,且彰显农家蔬菜特色。因此,在培训中要注重培训与试验、示范相结合,除了技术培训外,成人学校安排了4个大棚番茄、黄瓜高产高效示范点,并在播种、定植、开花坐果、果实膨大、采收贮存等关键时期组织农民进行技术观摩,巩固培训效果。另外,建立了2个试验点,开展适宜品种、适宜播期、适宜密度等试验工作,进行技术总结和探索,实现试验、示范、观摩培训的有机结合。
促进培训实效,提高农户收益
项目培训促进了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业化、市场化,带动了一部分农民从事运输、加工、营销、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地方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蔬菜基地完全按照绿色食品标准进行生产,各类绿色蔬菜有效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优质、营养、安全蔬菜的需求,蔬菜平价超市的开张,提升了本社区蔬菜的自给率,尤其是淡季供应,有效抑制蔬菜价格的涨幅。随着种植规模扩大,销售渠道还会延伸,辐射到周边蔬菜市场供应,满足更大市场需求。
两年里,我们不断推广新品种,以“干着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理念开展推广工作,推广的品种有:苏椒、杭椒等辣椒系列;765—茄子;苏青4号丝瓜;反季节蔬菜西红柿、新品种黄瓜、豇豆等。这些新品种产量高,西红柿亩产高达5000公斤以上,辣椒亩产超过1500公斤。去年冬春早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茄子、辣椒、瓜类、豆类产品比常规露地蔬菜提前上市一个月左右,而且去年四五月间蔬菜价格一路走高,给菜农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挽回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不断植入新技术,如“大棚+小拱棚”冬季育苗技信,便捷、有效、省时、省力;多品种蔬菜套种技术,节省了土地资源;马铃薯免耕栽培模式运用,既解决了秋季稻草秸秆的有效利用,节约种植成本,还提高了种植效益,据测算,正常情况下马铃薯种植的效益是常规麦油的4—6倍,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和种植效益的最大化。讲师团的毕教授还两次为菜农讲解如何防治病虫害,并深入现场察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训后,学员们普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三名典型学员为例:培训前,种菜大户唐金喜种植面积145亩,特色蔬菜有豇豆、茄子、丝瓜、黄瓜等,2010年,保本略亏;培训后的2011年,每亩净增500元左右,纯收入增加72500元;培训后的2012年,每亩估计增收700元左右,纯收入将增加101000元。虽然利润不多,但每年解决了100多人的就业问题。示范户方家明,种植面积6亩,主要特色是育苗、蒿子,培训前的2010年,保本微利,每亩纯收入6000元,3亩共18000元;2011年,通过培训,降低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7000元左右,3亩共21000元;2012年,扩大种植面积至6亩,通过培训,再降生产成本,并且营销出路开阔,减少了零售时间,降低了营销成本,每亩纯收入8000元左右,6亩共收入40000多元。辐射户汪忠友,荷花社区人,种植面积2亩,特色有西红柿、辣椒和花菜,培训前,毛收入5万元,净收入3万元,共需180个工日;2011年,通过培训,提高生产效率,只需150工日,毛收入6万元,净收入4万元;2012年,培训后,再减用工人次,只须130工日左右,毛收入6万多元,净收入约4.5万元。
关键词:项目教学;工作任务;课程模式;工业样板
高职服装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是适应经济发展需求而产生和发展的,是针对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而进行的教学。但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服装教育起步均较晚,大部分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仅被作为理论的应用和验证而置于次要地位,造成大量学生毕业后走进服装生产企业,表现出对服装生产流程不清楚、生产工艺不熟悉,设计与生产、营销相去甚远等情况。为此,高职服装院校如何培养出真正适应市场需求、对服装企业能带来经济效益的应用型人才,是近年来高职服装教育改革急需突破的瓶颈,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一、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
1.项目教学概念
项目既是一种课程模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是由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学习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企业或个人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作为课程的核心,把真实的生产任务作为课程的学习内容,以产品质量标准、客户要求作为工作目标,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完成,形成真实的情境式教学。从信息收集、工作计划制定、工作任务实施到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完成的工作过程,教师要先采用示范性教学,学生由模仿到独立创作完成,从而获得服装设计、制板和工艺等综合职业技能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项目教学过程
下面以《女装结构设计》项目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开展项目课程的教学。
工作任务:春秋女装系列样板制作
参与人数:服装3071班,每5人为1组,共35人;1名教师和1名企业技术人员任教。
项目内容:
项目1:春秋女装市场调研报告
市场调研报告由标题、概述、正文、结论与建议、附件等几部分组成。以小组为单位,针对项目要求对服装市场、企业进行调研,最后确定一家调研企业或是几个消费者作为支持对象,根据客户要求对产品进行正确定位,书写市场调研报告。
通过本项目的制作,使学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条件下,具备新产品开发与策划能力;能正确捕捉市场流行信息,具备市场应变能力;基本能胜任服装企划、服装营销、服装跟单等工作岗位。
项目2:产品款式设计
款式设计包括基本款式设计与分析、面料设计及款式拓展设计。每位学生完成2个系列(每个系列至少5套)的服装设计稿,由教师及支持企业一起担任服装款式的挑选工作,每个小组最后确定1个系列绘制正稿。
通过本项目的制作,要求学生能运用手绘及计算机绘图软件完成服装效果图的表现,具备面料与款式的协调、设计及表现能力,为正确制作服装工业样板提供设计依据;基本能胜任服装助理设计师、设计师、首席设计师、设计总监等工作岗位。
项目3:服装工业样板制作
服装工业样板是提供合乎款式要求、面料要求、规格尺寸和工艺要求的一整套利于裁剪、缝制和后整理的纸样或样板的过程。每个小组分工合作,在原型样板的基础上利用纸样旋转的方法完成结构图,制作成1∶1的工业样板,同时由支持企业提供面料制作样衣。
通过本项目的制作,要求学生具备服装样板制作能力,能根据客户提供的款式图,准确地分析该款式的结构图并进行样板的制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合格的服装企业制板工作人员;具备生产实践指导能力,为面料排版、剪裁及成品工艺流程设计进行指导;基本能胜任纸样制板师、裁剪、工艺车间主任、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等工作岗位。
项目4:制作女装结构设计企划书
女装结构设计企划书包括市场状况分析及企划书正文。企划书正文必须有系列效果图、单个款式图、结构图、工艺流程设计、缝制工艺、生产技术管理、服装成品图等内容,制作成精美的作品册并印刷(运用CorelDRAW软件完成);制作PPT光盘,准备现场答辩。
本项目是该课程工作任务的集中表现,要求学生掌握CorelDRAW绘图软件及CAD打板系统。企划书的制定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包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改革措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对外交流、改革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及较强的责任心;基本能胜任设计师、纸样制板师、技术总监、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等工作岗位。
二、实施项目教学的意义
1.项目课程模式,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体系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要针对学生未来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选择特定的知识和技能,不特别强调内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着力选择学生在未来职业世界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其特点在于针对性强、实践性强、教学互动强;另一方面,又为学生长期的工作和发展服务,教学内容不依附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而是依附于工作实践过程而存在,是知识的扩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课程教学内容,以胜任服装某一岗位为培养目标,使项目课程的功能定位不同于学科课程,它适用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
2.实施项目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是实践导向和任务引领式教学,是基于工作过程的一种课程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分工合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计划工作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组织协调能力及高度责任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不仅是对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也是学习新的知识、技能的机会,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处理项目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对外交流、信息检索、自主创新、安全生产的综合职业素质。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基本能胜任下列岗位:服装行业中先进的、实用的结构设计与纸样制作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指导服装生产、制定服装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人员的岗位;面向消费市场、采集及反溃信息的服装跟单人员的岗位;具有经营、管理服装企业及成衣市场新产品开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岗位。
3.项目课程研究,能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项目教学是真实的情景式教学,其知识结构和技能是针对具体的工作任务及职业岗位而设置的,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时又将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而,能够胜任项目教学的专业教师应当具有丰富的服装企业工作经验,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及渊博的专业知识,初步形成“教学内容任务化、能力培养项目化、实训指导个性化”的教学指导模式。另外,从专业课程建设的实际出发,学校在改善教学条件的同时应该注重教师科研教改水平的提高,给教师创造轮流去服装企业顶岗实践、去兄弟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国内服装设计大赛及进行社会科研等项目,打造一支富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学团队。
参考文献:
[1] 卓开霞.女时装设计与技术[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1-16.
[2] 许淑燕.服装设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08:(57).
关键词:职业教育;汽车修理;技能包;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7)02/03C-0045-03
技能包是多种不同的技能围绕培养目标构建的组合。[1]技能包教学法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所持有的职业价值观、道德观和就业态度按照基本素质模块、岗位能力模块、综合技能模块划分的方式,建立与之对应的一级指标(模块)、二级指标(技能包)和三级指标(技能),无论一级指标(模块)、二级指标(技能包)和三级指标(技能)都能像搭积木一样根据岗位培训要求和学校具体情况进行组合、改革、创新,形成自己所需要的培训体系。[2]
技能包的开发在当下已经不是新的话题了,但它却是一个不断完善和不断创新的课题。鉴于汽车修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尤其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运用学习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实际操作,我们将实践教学内容与汽修岗位需要的技能相结合,开发了汽修专业“技能包”,以期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技能包的开发背景及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概况
1.加拿大DACUM课程模式
它是典型的课程开发活动,其成果DACUM表即是典型的课程大纲。职教模块化技能包教学体系主要思想来源于模块化教学法和应用Moodle思路构建课程结构模块化的学习环境,利用技能包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分解培养。
Mood1e是Modtl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描述一个引导学习者不断洞察和创造的过程。课程结构模块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教师组织教学时就如搭积本一样简单。一个模块有一个学分;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结构模块。学完一个课程模块就取得一个学分,获得一份证书,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
2.模块化教学法(MES)
模块化教学体系即依据确定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根据目标将教学课程分解为若干模块,以实现不同的分目标。[3]模块化教学的优势在于重视学生潜能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大量的案例启发学生,提高学生分析研究市场,设计创业方案能力,通过定位的考核评估,激发学生潜能。
3.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所谓“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以企业技能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理论教学为辅,职业学校居从属地位,学校和企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培养人才全过程的一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
“双元制”的主要特征为:企业和学校两个培训部门由两套法规分别约束,两个层次各自主管。[4]企业培训合同部分由民法管辖,企业培训由联邦政府主管;学校教育由公共教育法管辖,教学培训由州政府主管。[5]由商会及有关主管机构进行毕业考试颁发职业教育毕业证书。
(二)国内研究概况
1.模块化教学研究
对于职教模块化技能包教学所涉及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国内也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研究。例如,成都市工业学校邱健认为用和企业紧密结合的科学而准确的系统分析方法DACOM及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体系CBE改进模块化教学;西安工程科技学院温宗周认为模块化教学应根据市场人才需求进行改革等。
2.“技能包”的研究文献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肖兴宇提出结合职业标准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技能包;西南大学朱永永以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为例,阐述《高职模块化技能包教学体系构建及评测研究》;赵明珍提出《基于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探索技能包的开发与应用》;钟铸阐述了《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技能包的设计思路》等。这些文献均从不同的角度探索了“技能包”在各种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汽修专业使用“技能包”培养技术技能创新型人才的相关研究很少,中国知网中涉及汽修专业技能包的文献则为空白。因此,积极推进汽修专业技能包培养方法的理论研究,开展汽修专业技能包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显得尤为必要。
二、技能包开发的思路及过程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我们遵循了以下原则进行技能包的开发:紧扣市场和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需要,梳理、选择不同层次的相应技能;将选择的技能在知识、操作过程、操作要领、操作素养等方面进行细化,使其具有实践可操作性;力求使技能包具有可迁移性,便于依据课程的变化进行适当的组合,以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性。
在开发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企业、社会需求现状进行调研,对模块化技能包的架是否合理运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打分;多渠道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确切掌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成果,为开发提供借鉴;我们还对评价数据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定性的现象描述、文字叙述,实现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我们用行动研究法对具体实施所建构的模块化技能包体系,对整个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模块化技能包教学体系进行设计和评测,从前期资料的搜集、问题分析、整改方案和最后的实施等,均与被取样学生进行互动教学,并不断分析行动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二)具体过程安排
启动与初步开展阶段:成立项目组,进行合理分工;撰写汽车后服务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论证汽修专业“技能包”开发的必要性;项目立项工作;讨论实施方案、准备调查问卷;制定子项目的研究方案。
深化研究阶段:完善部分子项目,深化子项目的研究;对区域内汽车维修和售后服务企业进行调查,调研用工和岗位要求;制定技能目标,开发制定创新项目方案;聘请企业专家对模块和技能包可行性、合理性和实用性进行论证。
阶段性小结:对各种研究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分类;各子项目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或论文,项目组撰写研究报告初稿。
成果改进完善阶段:将研究成果系统化,通过可行的途径与手段加以推广、试行和修正;完成研究报告。
三、技能包开发的目标及内容
以调研报告为支撑,以技能包开发指导方案,技能训练考核项目,考核评价方案,研究报告为目标。
重点研究技能包内容。以考工为例技能包开发方案如下:
1.就业岗位:汽车修理工、汽车电工以及相关技术服务等工作。
2.项目名称:汽车修理工、汽车电工。
3.考核对象:五年制高职、三年制中职。
4.考核时间:高职第八学期,中职第四学期。
5.考核要求:测试工作实施教考分离方式。基本技能为必考项目,60―70分为合格、70―80分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
6.考核方式:技能操作、理论笔试、培训过程考核。
7.综合成绩:技能操作40%、理论笔试30%、培训过程考核30%。
8.考核标准:汽车修理技术专业技能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
以高职技能统测为例技能包开发内容如下:
1.高职技能统测方案。
2.高职技能统测教学计划。
3.高职技能统测评分标准。
4.技能作业表。
5.技能评分表。
6.高职技能统测题库。
7.操作工艺卡。
8.操作微视频。
9.操作图片。
四、技能包的教学实践及效果
(一)技能包的应用试点
技能包目前在我校的汽车2012级;汽高2009级;汽高2010级;汽高2011级;汽高2012级以及技能大赛农机具(应用微视频)培训教学中进行了试点应用。实际应用课程范围:汽车维修中级工培训;汽车维修高级工培训;技能统测;技能抽测;技能大赛培训;汽车发动机、汽车汽车底盘、汽车电器、整车维护等部分专业课程技能培训。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围绕技能培养目标开发作业表、评分表、题库、工艺卡、微视频、图片、照片等多媒体资料。依据具体课程的实际需要制定技能开发方案、技能教学计划。根据技能开发方案、技能教学计划选择需要的作业表、评分表、题库、工艺卡、微视频、图片、照片等多媒体资料构建具体课程需要的技能包。再利用构建的技能包,开展教学活动。
(二)技能包实践效果
1.用现存的技能包资料,构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节省教学及准备时间,方便,效率高。
2.技能包资料典型、优良、直观、具示范性,教学效果好。
3.汽车维修工通过率提高(正常由82%\90%提高到92%\95%);农机具(应用微视频)技能大赛成绩取得突破,获省赛二等奖及省赛一等奖(协作友校推广)。
笔者认为,将汽修专业学生所学课程按照技能包培养方法进行科学划分,并根据职业和岗位工作的需求,设计模块以及与其对应的实践技能包,构建评价指标和评价要素,结合项目教学法的特征在具体课程教学中进行实践,再通过对其进行测评,验证模块化技能包施行的可行性并不断加以完善,体现了技能包开发和实践的创新。
汽修专业“技能包”的开发以及教学实践证明,技能包使用方便、高效。“技能包”教学法强化和夯实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深化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技能与生产岗位对接,显著提高了技能型人才培B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新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体育“双主”教学模式的认识和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7).
[2]赵明珍.基于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理论 探索“技能包”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5).
[3]朱永永.技能包模式应用于职业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8(18).
关键词:高职高专 纺织综合实训 考证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31-02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2011年高校毕业生接近700万,就业压力加大。笔者认为,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必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学生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1]
但目前大多数高职纺织类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传统的纺织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不合理,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不利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不利于专业课程各教学环节的相互配合,不利于造就“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对高职高专的课程进行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创新。[2]
1 研究的意义
高职高专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国内外纺织检验职业要求,提升符合纺织检验发展需求和纺织品检验行业第一线的需要,理论、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步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虽是学历教育,但单纯持有高职文凭与本科生、研究生进行学历的竞争并不具有优势。用人单位也更看重毕业生专业技能的高低。高职高专教育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对学生在校期间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促使他们及时学习和掌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技术,提前了解该专业在当前生产第一线的各种技能要求,积累职业技能经验,才能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动的能力,才有利于拓宽就业渠道和增加就业岗位。此外,越来越多的岗位要求持有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关工作。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更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侧重于知识的灵活运用及操作水平的提高。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的培训,对所学专业有更真实、更具体的了解,有利于他们培养专业兴趣,提前进入职业角色,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2、3]
2 纺织综合实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重理论,脱离实际。纺织综合实训是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综合实训课程,企业在招聘纺织检验员的时候往往要求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多数采用讲解的教学方法为主,加入一些实验,而部分实验已经脱离了实际,学生也只是为了实验而做实验,没有主动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意义,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材不够新,不够用。多数高职院校选用的教材是本科教材,有的教材比较陈旧,有加上最近国际和国家标准修订的较多,所以老的教材不能适应高职的需要[4]。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不紧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不够紧密,理论教学偏难,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实验的效果不太好,因为他们不能将理论与实训结合,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而且自学能力也较差[4、5]。
3 纺织综合实训课程与考证结合的教学模式设计
3.1设计的总体思路
纺织类课程的综合实训是纺织类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实训,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本课程的能力目标通过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纺织材料包括纤维、纱线以及织物的理解,获得与其相关的检验检测的操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知识实践意识,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将知识性内容穿插在项目训练过程中,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并制定了企业式考核制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企业检验员岗位实际以及全国纺织纤维检验工的职业考证相结合,体现“课证结合”思想,努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2实训课程设计简介
本实训课程共开设必做实训项目8个,强化技能综合性实训项目4项,综合性实训项目2项。
3.2.1基础性实训项目包括
(1)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基本结构和性能;(2)部分应用新一代测试技术的物理机械性质实验;(3)与生产实践衔接检验和测试项目。
3.2.2加强技能实训项目
以《纺织纤维检验工》中级工的国家职业标准的能力要求为实训的主要的内容,学生通过该项目的实训,可以参加中级《纺织纤维检验工》职业资格的鉴定,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3.2.3综合性实训项目
与生产实践相吻合的纺织纤维、纱线、织物品质评定。
3.2.4基础性实训项目的设计(如下表)
4 考核方案
本课程将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评价也作了改革,针对项目化教学的特点,用项目化的过程性考核代替了传统的笔试考核方式。考核参考了企业对员工的考核方式,将平时表现考核、工作记录考核、阶段汇报考核、成员自评与互评等带有企业考核特点的方式引入到课程考核中,希望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4.1根据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评分
教师对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表现评分,对于积极主动、善于思考问题、操作规范熟练、总体表现突出的学生加分。对于态度消极、滥竽充数、操作错误多的学生扣分。
4.2根据工作记录评分
在项目化教学中,各项目组都是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因此必须做好工作过程的记录,包括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实施过程记录、结果记录、数据处理、结论等各个方面。根据工作记录的完整性、规范性和条理性评分,对于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根据情节轻重,对个人或项目组扣分。
4.3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和项目报告评价
每个大项目完成后,各项目组要撰写项目报告,总结项目的完成情况。教师根据项目报告的撰写和汇报情况评分。
4.4项目组成员自评、互评
项目组长对成员表现和贡献评分,项目组成员互相评价,作为教师评价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黄东.高职专业课程与职业资格考证 培训相结合的授课模式浅探[J].广西教育(C版),2011,(4).
[2]李开勤;蔡燕生等.职业资格认证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模式在电力类专业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
[3]赵俊英.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的调研报告[J].经济师,2012,(8).
[4]袁利华. 纺织品检测“课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学理论,2011,(8).
关键词: 职业学院大专生 就业心理 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
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使大专教育处在一个尴尬的地位,大专学生的学习动力、就业等矛盾日益突出,加上大专学生正处在青春期,随之而来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1]现在是本科生满街跑的时代,那曾风光一度的“大学专科”如今已被人形象地称为寒酸落魄的“弱势文凭”之一。与博士生、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等时髦名词相比,外面虽是春光明媚,但持“弱势文凭”的专科毕业生却遭遇寒冬之苦,在与本科生、研究生的竞争中,由于文凭的因素处于下风,与中专生同台竞争又略有不甘。有文献报道:大专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除略低于高三学生外,明显高于同年龄人群的平均水平,有的甚至达到40%。[2]我于2010年10月5日到12月初在江苏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教育实习,针对毕业生的专业和心理健康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并且结合调研结果,对他们进行了心理就业辅导和人生职业规划辅导,希望有助于指导他们度过毕业前的迷茫期。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以江苏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班的学生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方法,从300多名毕业生中抽取样本50人,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并以访谈为辅。
三、调查结果
我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职业类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调查问卷,考虑到所在班级正面临就业,因此根据问卷的相关内容,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初步了解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心理。采取随机数表的方法,随机抽样了50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5份,经过对数据进行录入,采取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如下:
1.87%学生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
2.91%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都不自信;
3.94%的学生表示有从事其他专业工作的想法;
4.83%的学生认为先就业后深造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5.95%的学生认为在更高学历面前会自卑;
6.78%的学生希望去大城市工作;
7.85%的学生表示不懂职业规划有何作用;
8.78%的学生表示喜欢工作的流动性。
四、分析与建议
从调查结果中,我们获取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了解到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大专生都在担心自己的就业问题,具有很强的学历自卑,就业自信心不强,没有生涯职业规划,对未来比较迷茫,同时职业院校的大专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要求较高,职业要求模糊。因此我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们进行了一次就业心理辅导,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指导。
1.对职业院校大专生应该从入学起,就建立新生职业规划档案袋,班主任老师、新生、职业规划老师应该加强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提供动态的监控手段,也有助于学校就业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高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3]职业规划老师应该让学生在三年的学校过程中认识到职业规划的一般步骤,如图所示,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途经,并用高效行动去达成职业目标。
职业规划五步骤图
2.职业院校大专生应保持一个积极的就业心态,克服学历自卑症,主动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能力,变被动为主动。现在社会,正从“学历型”转向“学习型,资格技能型”,[4]学历证书已经不能完全证明一个人的职业能力,而职业院校以培养以动手能力强,实用性强的技工型人才模式的优势将得到充分体现。所以职业院校的学生要重视平时的学习,克服浮躁心态,多动手操作,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为良好的就业心理状态做一个自信的准备。
3.职业院校大专生应该准确定位自己,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职业院校的学生要充分分析自己所具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应该认清就业形势,适应社会的环境,不要害怕工作环境的辛苦,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这样才能为自身的完善发展提供一个可靠的保证。在进行工作选择时,要选择对自己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在工作的过程中,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经过压力的锻炼,自己的知识水平和阅历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不能害怕压力,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坚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做到。
4.职业院校大专生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潜在的优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和支持。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认为毕业了就不需要再学习了;还有些学生选择深造的目的仅仅是获得一个本科学历文凭,学生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落后于信息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标准。[5]信息时代要求人活到老、学到老,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也在变化,离开学校三年,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或许是落后的知识,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职业院校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工作之余随时更新知识,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才能在竞争环境中胜出。
五、调查总结
人作为一个比较模糊的主体,很难用数字测量,又极易受误导暗示。因此,我们对职业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状态,要采取积极性发掘而不是消极性暗示的态度,相对性而不是绝对性地看问题。不能凭几个案例或问卷就轻易下结论。在社会飞速进步的大变迁时代,所有人都面临不断的心理挑战和社会压力,只有不断完善就业心理档案袋,才能更好地促进职业院校大专生就业心理健康。职业院校大专生需要在思想上做艰苦的准备,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在就业选择中要注意面试的技巧,和用人单位诚恳地进行沟通,切不可弄虚作假。在就业过程中,要调整心态,自信地树立一个健康的就业心理状态,依靠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为自己寻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25.
[2]陈选华.学生心理学基础[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4:251-252.
[3]陆洪.高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8.
[4]谷松.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扬、泰”地区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例[D].1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程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普通高中教育与专科教育相结合的一贯制学制,是一种独具优势的办学模式。但近年来,由于各方面因素,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思想政治课这类公共课程效果不甚理想,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存在的困境
1. 学生不愿学
首先,从学生生源来看,五年制学生大部分属于知识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初中毕业生,他们往往学习积极性较低,对学习知识缺乏主动性。有些学生甚至是家长逼着来的,对学习带有排斥情绪。其次,他们从小开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慢慢形成一种厌倦心理,感觉已经学得够多了。最后,受功利心理影响,部分有一定学习积极性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公共课,其重要性无法跟专业课相比, 只有专业课学好了才有用,才能有助于他们将来的求职,才能使他们实现人生目标。而思想政治课学了也没有作用,没必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混个及格就足够。
2.教师教学效果不理想
面对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起来极其费力。不管是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还是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运用多媒体,效果都不甚理想。有的教师慢慢形成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干脆放弃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照本宣科。
3.成绩考核困难
目前思想政治课的考核还是基本沿用传统的期末考试成绩加平时成绩的方式,考核内容往往是选择最简单和基础的,考核形式也比较单一和死板。而且为了保证学生的及格率,教师在批改试卷的时候往往会尽量放宽标准,使得学生可以轻松通过考试。这样考核的结果就是,一方面使学生产生学不学都能过关的思想,另一方面教师也无法通过考核了解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考核的两难境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目标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多元智能理论引入的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5年创立了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应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并进一步提出,人类至少有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八种智能。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可以多维地看待智能问题,也就是说,要让每一个儿童都有平等的成功机会,给每一个孩子提供发展其潜能的机会。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应以更宽阔的视野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各种方式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这正符合我们探索五年制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多元智能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1.多角度看待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改革的核心
要走出目前五年制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困境,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解放思想,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从多角度重新认识和看待学生。
在传统的观念中,缺乏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习惯比较差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就是老师心目中的“差生”。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开展课外活动时,他们却能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 其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音乐智能等方面都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能良好地完成各项活动;还有那些在课堂上对学习毫无兴趣、昏昏欲睡的学生,在课后却能很礼貌地跟老师打招呼。这说明他们每个人都是聪明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改变过去机械死板的方式,要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要用公正、平等、赏识的目光来看待学生。
2.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是改革的目的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彻底改变学生不愿意学的现状,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们对思想政治课程感兴趣。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在多元智能的视角下,每个学生都有公平表现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教师应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展示智能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不再认为思想政治课只是一门“说教课”“无趣课”。
(2)根据学生特点选择课程内容。目前五年制高职思想政治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门: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根据五年制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日常思想行为规范的培养方面。
(3)实践课的开展更加多元化。教师应设计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多元化的实践课,从而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扬长避短,弥补和提升学生的弱势智能。比如,每个月确定一个活动主题,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可采用演讲、小品、歌舞、调研报告等多种形式来表现活动主题;同时可利用教室的板报区域,采取巡回展示的方式反映同学们对这一主题活动的完成情况,并由全班同学投票评选出“××之星”“××小能手”“优秀活动小组”等优秀个人或集体。
3.建立多样化的考评体系是改革的关键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一考定终身”的考评模式,显然是不行的,应当建立起一个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领域,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尽可能使自己在多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的多样化的考评体系。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可以给每位同学制作考评卡,在班级的微信群共享里面进行展示,每月更新一次,让学生随时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顾坤华.五年制高职:高等职业教育中独具优势的发展形势[J].成人教育,2010(2).
关键词:经济利益;政工人才;多元化;培训;提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mechanism reform,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sectors with diversified pattern, people's values are also diversified,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to be adjusted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ers to the enterprise and work has brought many new problems.
Keywords: economic interests; political talents; diversification; training; improve
中图分类号:TU9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思想政治工作能否真正适应企业发展与改革的新形势需要,充分体现于政策、理论引导来保证职工队伍的稳定,关键取决于思想政工干部对问题的关注度和严重性认识的程度、政策理解能力、思想工作艺术性专业的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高低。而政工干部的专职工作就是熟练运用观点和方法,正确引导与疏通,破解新形势下职工队伍出现的新课题。
思想政治工作是全面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和生命线。政工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牢记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具体的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具体的事务管理中,以构建和谐职工队伍为基准,通过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
二、开展多元化的培训与学习,是提高政工人才队伍综合能力的关键
1.以拓展综合素质为中心加强新形势下政工专业人才思想作风建设
政工专业人才是企业和谐稳定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坚和骨干。好的思想作风能促进政工专业人才扎扎实实做事、廉洁工作。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政工专业人才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要强化思想作风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训与训练的核心任务是,政工专业人才队伍必须强化“四种意识”、强化“五种作风”:
四种意识:
一是整体意识——政工专业人才要有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要有整体观念,顾全大局,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要能够暂时放下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统筹维护整体利益。
二是服务意识——政工专业人才务必树立服务的意识,政治思想工作一定要贴近实际工作,贴近生活、贴近职工,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全身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三是创新意识——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要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打破固有的条条框框,创新工作机制、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四是奉献意识——奉献是一种品德,一种境界,也是一种风尚。政工专业人才尤其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计得失,淡泊名利,以良好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身边的职工。
五种作风:
一是爱岗敬业、真抓实干的作风——要自觉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要做到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坚决摒弃形式主义和;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作用,用科学的方法处理人际关系。
二是实事求是、务求实效的作风——要讲真话,报实情,干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三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作风——要不怕苦,不怕累,有时还要不怕危险,不怕牺牲。要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恪守职业道德。
四是雷厉风行、慎思细致的作风——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上。面对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行动迅速,不拖拉,不搁置。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用行为把职工的思想“包袱”放下。
五是勇于创新、敢于作为的作风——思想政治工作是应当不断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和工作范围,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和不断展示新的工作面貌。踏实干事,勇于作为。坚决反对不求上进、甘于平庸和无所作为。
2.以提高履职能力为目标练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基本功
基本功就是对能力的培训,是一种基于基本功能类型而注重提升能力和培训效果的全新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以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为载体,即采取专题性课程讲授、多向性案例分析、仿真情景模拟、社会考察(含撰写调研报告和总结交流)以及系统化课题研究等形式为载体,以参加培训人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为政工人才的素质提高,搭建了一个实用的交流平台。一是“博”力。就是博学多才、博他人之长,补已之短的能力。也就是针对具体的问题,用什么样的方法有效,怎么样做能够把矛盾给予化解要从借例博引和善解人意及交朋友之中找到切入点。二是“谋”力。思想政工工作是谋划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某个事情作出重要决策前,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从见解中提出不同的建议、意见。再把获得赞同的意见融入到决策性的方案之中,达到理想的效果,做到谋划在先。三是“耐”力。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涉及个人的问题、利益比较多且复杂,面对疑难且枯燥疏导性工作必须从要耐得住艰辛、反复、“非议”和平凡等方面加强耐力修养。
四是“和”力。和力是指亲和力,是发自内心的真挚的语言情感。针对对不同性格、不同层面的人,必须具有独特的亲和能力。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通过引导、鼓励、鞭策来逐步营造有利于发展的良好氛围,消除职工“畏惧”的思想和“等待”的态度,人的思想来源的渠道多种多样,封建思想、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仍然存在,这就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坚持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围绕人的观念做文章。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在解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下工夫,只要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事情就大胆地想、勇敢地试、坚决地做,激发职工的创新活力,为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和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曾、郭兰秀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论》1989年9月。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民教育 分析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伟大事业,是加强农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的重大举措。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的关键在于广大农民。我们应该大力发展面向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等,尽快培养出一大批思想观念新、文化素质高、技术业务精、就业竞争能力强的新型农民,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1、新农村建设赋予了农民教育重大历史使命和大好机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归根到底要依靠亿万农民。同志指出,“亿万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的传统观念、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塑造高尚道德情操,增强法律法制意识,使之成为新农村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这无疑对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是给农民教育赋予的艰巨而又光荣的重大历史使命。
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民教育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十一五“规划强调,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没有千千万万具有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就不可能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也不可能推进城镇化、工业化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亿万新型农民,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前提,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加强农民教育的迫切要求和重要任务。
目前我国农村有8亿农民,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约为70%。农民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但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其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等都比较低。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年。在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占38%,其中还有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占7%。2006年4月国务院研究室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农民转移就业极不稳定,回流现象严重。这不仅影响着农民自身发展程度与生活状态,也影响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同时还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规模和速度,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代文明进程。因此,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把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最为迫切的要求和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二、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的问题分析
1、农民教育落后于社会发展,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中国的农民教育相对于其它教育来说一直是一种弱质教育,非常需要国家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但在我国二元社会结构下,对农村农民的歧视性管理,城乡教育政策的偏差失误等原因,导致最应该受到重视的农民教育一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大力扶持,农村文化普及、职业教育和科技推广等无法获得像城市那样大的投入和支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尚未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农民教育事业一直处于落后状态,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需要。虽然目前我国政府对农民教育的扶持与投入已有所增加,但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并没有建立起来。多元化投资体系和多元化办学机制尚未形成,政策倾斜力度不够,农,民教育经费紧张、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依然突出,城乡间、地区间公共资源占有和分配不公平不断扩大,城乡教育差距仍严重存在,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民教育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业从业人员的要求相比,同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劳动者就业技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和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也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各类农民教育发展不平衡,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就当前我国农民教育现状来看,各类农民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成人继续教育低于正规学历教育,农业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和其它职业教育,农民转移教育培训又不如国民教育。在农民培训内容上又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从总体上看,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不高,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普九”巩固和提高任务还十分艰巨;农业职业教育总体上看尚未找到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政府行为过多又大多以学科教育为主,适应性不强,成为制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民转移教育培训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培训设施薄弱、师资短缺,实效性不强等问题,根本不能满足市场对劳动力技能的需要,农民参培积极性也还未充分调动:成人继续教育和农村社区教育以及农民工文化教育仍处于农民教育最薄弱环节,尚需进一步加强。
而处于我国社会结构调整和变迁之中的大部分农民又以多业兼营为主,经常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转移,就业并不稳定,这给农民教育带来极大困难,农民教育培训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和多变性特点,培训内容要求更加丰富,培训层次、手段和形式要求更加多样,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异常艰巨而又繁重。
三、加强农民教育、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分析
1、增强为新农村建设服务观念,加大农民教育统筹管理和投入力度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形成全民重视发展农民教育的社会共识,营造有利于加强农民教育,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国家应加强对农民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统筹管理,进一步理顺农民教育统筹管理机制,为农民教育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发展环境。各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农民教育工作新格局。要打破地方、部门、行业和学校等体制,推进各级各类农民教育资源优化整合,逐步走向城乡统筹、地域统筹、行业部门统筹,形成由各级政府统筹管理、各相关部门主动配合、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农民教育协调发展新机制,进一步提高农民教育的投入效益和教育培训效果。与此同时,应坚持国家和各级
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同时落实好部门与企业承担技能培训的经费责任,积极鼓励、扶持并规范各种社会力量及公民个人办学或提供资助,多渠道筹措并大幅度增加农民教育培训资金,逐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社会、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缩小城乡教育差别和城乡居民素质差别。进一步体现教育公平与公正。
2、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明确农民教育主要内容和任务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又庞大的事业,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又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应根据新农村建设实际需要。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教育和培训,使农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达到新型农民的培养要求。首先要加快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后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避免新的素质低的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出现,这是农民教育的基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其次是结合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培养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职成教育,提高农民农业科技素质;第三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前教育培训和城镇对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和岗位技能素质i第四是以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加强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民的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并把青壮年农民、科技示范户和种植养殖大户等骨干农民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提高他们的农业实用技能素质,增强他们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能力,使之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带头人和骨干力量;第五是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民主法律意识教育和科学文化等社会化终身教育,大力发展农村社区文化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现代文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