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会管理办法

工会管理办法

时间:2022-04-09 17:43: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会管理办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会管理办法

第1篇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的下发,各级工会积极探讨制定措施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规范工会财务管理、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是工会财务目标,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事业财务不同,高校工会财务有其自身特点,围绕《内控规范》,建立符合自身要求的内控体系,成为目前高校工会财务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

一、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工会与企业工会在性质上存在差别,高校工会的特点是行政化色彩较浓。高校工会从行政隶属上是处级单位,地位高于一般部处,但管理上易受行政干预,工会职能的发挥受行政管理影响较大。高校工会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往往是学校行政部门活或者学校财务部门内控方面的问题。

1.内部控制体系缺失或不健全。《内控规范》下发已有三年时间,按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围绕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建设自身内控体系。然而,实际情况是因牵涉学校多个部门的具体业务流程,高校普遍并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原有制度不完善或者制度老化严重,不能满足日常管理需要。以财务为例,近年来,财政部等部委对会计制度、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对科研管理、基本建设财务、差旅费管理等具体业务出台了新的办法,而很多高校仍在执行原有校内规章制度,对新制度、新办法反应时间过长,配套执行措施或办法滞后,无法指导日常工作。经常遇到学校老师这样质问:国家相关法规已出台实施,为何校内迟迟得不到落实。内控制度需要围绕学校内部业务进行系统的制度更新,工会作为学校的行政单位,没有能力制定单独的内控制度,一般是遵守学校现行制度,这客观造成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2.工会财务岗位设置不合理。工会财务制度要求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专人管理。从实际情况看,专户核算、独立建账一般可以做到,而专人管理方面,各高校落实不够彻底。或是归学校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或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归学校统一管理,一般是由学校财务处管理,学校财务处通常会按照事业财务制度来对工会财务管理,忽视工会财务自身特点,无法保证工会财务的独立性和充分发挥工会职能,易受行政干扰;由工会部门管理人员兼任,则对财务人员有很强的专业要求,除需要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还需要学习所处行业的财务知识,工会财务人员需要学习财务基础知识、工会财务制度等,而工会管理人员不能投入大量精力到财务中去,财务专业性无法保证。工会经费按照事业经费统一核算,挤占、挪用工会经费现象频现,直接影响工会经费效用的发挥。工会财务有专门的财务制度和规定,全总工会规定每年工会主管部门要组织审计事务所对辖区内工会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而学校工会财务管理人员岗位设置不健全,必然不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忽视工会财务管理的特点,无法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各项政策。

3.内控管理措施执行力度不足。全国总工会高校财务在预算、收支、资产管理方面建立了一套管理制度,其中包含一些内控思想,但高校普遍执行力度不足。如预算编制粗糙,预算根据当年财务状况和上年收支数核定,并未结合实际工作,也未按收支项目详细划分,随意性较大,通常也没有使用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预算执行时,工会经费收支对照预算不严格,收支科目之间混用现象普遍存在;超预算、预算外项目经常发生,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资产管理较为松散,工会资产因其自身特点,有些高校由工会自行管理,并未交由资产管理部门管理,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员由工会管理人员兼任,造成资产不能定期盘查、资产变动未办理移交手续等,使工会资产存在流失风险;建设项目管理方面,工会接触基本建设项目较少,上级主管部门拨付了专项经费,工会财务在如何用好建设项目资金上缺乏经验,知识储备不足;合同管理方面,部分高校并未出台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对下属单位的对外签订合同约束不够,不能有效规避学校内部对外签订合同的风险。工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可以独立对外签订合同,工会普遍缺乏合同签订方面的规章制度,重视程度不足,存在风险。

4.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重视程度不足。财务管理要做到科学、规范,必须接受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一些高校未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是内部审计机构由财务或其他部门兼任,对工会经济活动不能起到监督作用。一些高校对内部审计重视程度不够,内部审计专业性不足,审计走形式、走过场。上级主管工会定期对工会经费收支情况进行检查,出具审计报告并提出整改意见,但这些整改意见经常得不到落实。归根结底,还是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二、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措施

针对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内控规范》具体要求,提出几点建设高校工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1.增强重视程度,完善内控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必须成立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的领导小组,加强重视程度。就工会财务来说,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并参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确保学校层面的内部控制要完整和规范。发挥财务、审计、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合同管理部门的协作性,加强各方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会内部财务控制规则需要工会委员会、经审会、领导层及各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并承担相应职责;在日常管理岗位设置时,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岗位间相互牵制、监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要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仅体现在日常业务上,还应在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2.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工会作为学校的一个部门,要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学校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按照《内控规范》要求,单位经济活动应重点关注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方面。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途径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各单位必须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所谓规范是管理思想的总结,各高校应组织工会管理人员认真学习规范,对相关经济业务进行梳理,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对工会财务日常管理中涉及的风险点一一排查,建立一套符合自身需求的内控制度。

3.强化落实,重视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内部控制的成效关键在于具体措施落实的执行力度,《内控规范》对内部监督和外部审计落实的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必须使工会干部全体人员自觉参与到工会内部财务控制体系的建设当中,因为这切实关系处理日常业务、加强觉悟修养、提高遵守制度的意识;应加强对财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财务人员忙于日常业务,易忽视财务工作中的风险,如近年来电信诈骗的频发,使单位资产流失。在很多案例中,银行出纳一个人就具备了支出大额资金的能力,这严重违反了内控制度的规定,也恰恰是《内控规范》中关注的重点,是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工作难点。重视内部、外部的监督和审计,对于经审会、审计机构提出的风险点和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并及时解决,避免今天内部财务控制中的小漏洞造成他日的重大损失。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工会经费 工会资产 规范

《工会法》规定了我国工会组织的各项主要任务。工会做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联系党和职工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重视、支持工会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并从法律上确定了工会由行政拨缴工会经费这一固定的经济来源,为工会组织开展好工作,完成历史重任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1 工会财务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工会与单位行政方面的财务工作性质不同,经费的拨解办法不同,财务管理体制、会计制度,开支范围,都不尽相同,只有独立开户、建账,才能避免和减少单位行政方面对工会财务工作的干预制约,甚至占用工会经费。

工会财务工作是工会开展各项工作,履行各项社会职能的物质基础,是工会贯彻落实总体思路,突出维护职能的物质保障,是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是提高工会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工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基础环节。在工会全局工作中起着支撑和保障作用。工会领导和财务干部,都应通过学习政策法规,把握政策,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财务工作在工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为财务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工会财务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

2 基层工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

2.1 工会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规范现象。基层工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些基层工会虽然有独立账户,但无专职基层工会财务人员,少数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导致账户核算不清。有些基层工会用于职工福利较多,成了单位不合理开支的“避风港”账务处理不严谨,严重违反基层工会财务会计制度。工会经费提取随意性较大,会计人员工作变动不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导致会计资料不完整,失去了工会会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出了问题责任不清。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保管责任人不明确。

2.2 基层工会管理体制不顺,财务政策难以落实,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层工会财务管理混乱。主要表现在:有的不按规定计提工会经费,或者提了工会经费却不拨交,用以冲抵成本。工会票据与单位财务使用票据混淆。基层工会主席没有财务管理权只有办事权,工会的费用开支都要经单位领导审批才能报支,工会活动经费较难争取。影响了工会活动的正常开展。

2.3 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不当。多年以来,广大教职工的老观念是把工会经费当作“福利经费”。工会经费就是工会给职工发钱、发物搞福利的。把工会经费当作“活动经费”。工会每个学期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由来已久。每年只要搞几个大的活动就算是开展工作了,于是这些活动经费由工会经费列支是顺理成章之事。把工会经费当作“慰问经费”。用工会的经费看望病号或孕产妇是相当普遍的,学院每年都有教职工因生病休假在家的,工会代表学院去看望这些的教师。这就偏离了工会维护社会的职能。殊不知,工会开展这类活动,仅仅只是工会工作的一小部分,它并不能代表工会工作的大局。维权、参与、建设都是工会工作的社会职能。

2.4 工会财产管理制度尚不规范。工会财产包括实物资产、货币形式资产与无形资产等,可分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两方面。其工会资产一是由工会经费形成的资产。二是由学院代管资产形成的资产。如有些文体设备均是由学院办公经费购置的,委托工会代为管理的实物资产,并非由工会经费所形成的资产。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些工会代管的特定资产均不是工会资产,而是工会代管资产。

由于学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工会资产管理者思想观念相对滞后,有的领导对工会财产管理漠不关心,责任意识淡漠,出现管理松散和无人管的“真空区”。 还有“重购轻管”,“重用轻修”,“重钱轻物”现象。保养修缮等问题无法解决,致使资产老化或破损,造成资产的“隐性流失”。

3 加强基层工会财务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3.1 尽快建立健全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制度。工会要根据国家有关工会财务制度,结合工会实际情况,每年实行基层工会财务大检查,通过检查,督促基层工会财务核算规范,工会经费提取、足额上交及时,工会经费及个人会费收取标准符合规定,工会经费使用得当。真正使基层工会财务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2 制定有关基层工会收款收据使用及管理办法,规范基层工会票据的使用。工会应定期对统一收款收据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收款票据统一管理。

3.3 严格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根据全国总工会《基层工会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中指出的有关规定,基层工会经费的使用范围包括:组织会员开展集体活动及会员特殊困难补助;开展职工教育、文体、宣传活动以及其他活动;为职工举办政治、科技、业务、再就业等各种知识培训;职工集体福利事业补助;工会自身建设;培训工会干部和工会积极分子;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工会建家活动;工会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的法律服务和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慰问困难职工;基层工会办公费和差旅费;工会设备、设施的维修;确保设备、设施的保值增值。严格预算管理,做到统筹兼顾、保证重点、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建立工会经费审查和监督管理制度。

3.4 构建工会经费规范管理机制。把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涵盖到单位工会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保证单位内部涉及工会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杜绝经济违法乱纪现象的存在。

4 强化学院工会代管财产管理的应对策略

完善工会财产管理制度。学院要求工会资产管理者要不断提高修养、树立岗位责任意识。严格执行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制定工会相应的实施细则。健全工会财产的采购、调拨、报废处置等审批制度。推行工会财产的“阳光管理”,实行校务公开制度。

工会实行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要求资产管理者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并加强工会代管财产的日常规范化管理。不断完善工会代管财产管理体系。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由财务、纪检部门参与监督工会的财产管理,所有资产实行统一编号,并粘贴条形码标签。使工会资产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工会文娱活动场所有服务教职工的功能,可挖掘其文体设备、设施的潜力,把有偿使用和优质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盘活工会资产,充分发挥工会资产的效能。

5 加强工会财务人员学习教育

定期对基层工会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学习,提高政策观念。结合基层工会实际情况,为工会财务人员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会计人员坚持原则,不畏权势,抵制各种违反财务纪律的行为。强调法律赋予会计工作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工会会计工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使基层工会财务管理工作在源头上、制度上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教职工;休养工作;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73-1

一、高校教职工休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职工疗休养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和政府关心保护职工群众身体健康的福利事业,也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关怀。针对教职工的职业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个满意的休息条件,有利于广大教职工在紧张工作之余愉悦心情,释放和缓解工作压力,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促进教职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更好的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增强凝聚力的一项健康有益活动。

二、高校教职工休养工作信息管理困境

教职工休养组织和管理内容包括休养路线的确定、教职工报名、出团成行等等过程。由于工会每年安排休养的职工人数有一定限制,而每一条线路的人数也有限制,休养线路有短途、长途,休养补贴不同等等的差异,往往使休养的组织安排出现种种困难,以往采用手工方法先在各部门报名,然后再由各个部门上报给校工会进行统计汇总,经常出现重复性工作,且各类信息数据缺乏及时性、完整性,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在休养行程安排上经常会发生冲突,各条线路报名人数冷热不匀,难以满足教职工的要求,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手段,采用现代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一个规范、完善的管理模式是对教职工休养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教职工休养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创新工会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是工会组织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加快工会信息化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工会各部门之间、工会与职工之间的联系互动,成为工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工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对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进工会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会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教职工疗休养管理办法规定,教职工每五年可以享受一次公费补贴休养,学校每年确定一定比例教职工参加休养,安排不同的休养线路供教职工选择。部门工会需要对教职工休养进行审核,同时由于线路人数的限制,教职工本人需要根据线路信息选择休养线路。教职工休养网络平台建设主要内容有:休养信息的、个人网上申请、学院工会审批、校工会核准、通知本人及旅行社、意见反馈的内容组成。网络平台建设依附于工会工作平台,在工会工作平台上设置休养管理子目录,再针对不同岗位人员设定不同的权限菜单,使各个相关岗位人员完成各自允许范围内的操作,使各岗位之间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链条。已建设的休养信息管理平台操作流程如图所示。

(二)休养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成效。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试运行以来,产生了许多建设成效,主要表现在:

1.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以往该项工作需要发动基层各个部门的工会干部参与,而且从教职工报名到最后确定出行需要经过多个环节,花费较多的时间。采用休养信息管理平台后,本身教师的信息在保存在数据库中,教职工只要选择一下自己志愿出行的线路就可以了,一般整个操作过程仅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通过这样的流程处理,与以往的全依靠人工统计组团休养比较,信息更加透明,整个过程的时间周期大大缩短,节约了时间,省去了繁琐的人工等待处理时间,节约了教师们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办事效率大为提高,同时差错率也大为下降。

2.教职工出行得到有效保证。按照以往的操作流程,由于各部门之间对某条休养线路报了多少人,还有多少名额都无法及时知晓,必须等到全部统计完后才能知道,往往会造成由于某条线路报名人数过多而无法安排,有的线路又由于人数太少无法成行等困窘,而且如果相对教职工出行线路进行调整也相当麻烦。采用休养信息平台后,各条线路的组团人数、报名人数等信息可以实时显示,教职工可以根据各线路报名信息选择出行线路,使出行可以得到有效保证。另外校工会也可以根据教职工报名情况,及时与旅行社联系增加某条线路,尽量满足教职工的休养出行线路意愿。

3.有助于不断提高和改进休养服务质量。在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上有一项意见反馈,教职工可以及时反映休养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如对行程安排是否合理、导游服务态度、食宿等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对线路是否值得推广提出建议。这些信息都有助于工会将教职工的休养活动安排的更加合理有序,有利于不断提高休养服务质量,更好的服务于广大教职工。

三、展望

加强工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会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和有力工具。教工休养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在极大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健全休养管理制度,明确休养管理职责提供了保障。相信通过信息技术利用的优势提高工会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工会休养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提升工会工作水平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职工疗养协会常务理事研究课题.找准定位打造品牌求实创新努力实现工会疗休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J].中国劳福事业,2012,(3).

[2]孙晶,张艳丽.推进工会信息化建设,促进工会工作上台阶[J].学理论,2010,(20).

第4篇

一、基本情况

郾城县在漯河市三县一区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总人口90多万人,辖18个乡镇和一个工业园区。近年来,郾城县依托优越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瞄准国内外市场,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乡镇企业、外资企业和个体工商企业,使新经济组织占居郾城经济的半壁江山。一些企业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较有名气。农村成年人口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占70%,工业在农村经济的比重也由原来的不足10%发展到现在的60%以上。全县拥有9232家各类企业和生产单位。近五年来,平均每年以915家的速度快速膨胀。如何尽快在这些个体私营企业中组建工会,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一直是令郾城县总工会一班人头痛的“老大难”问题。因为这些工商企业大多分布在全县各个乡镇、村庄,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而县总工会人手少、任务重,再加上各个方面的主客观原因,建会工作举步维艰。从99年底到2002年的三年时间内,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企业实际建会数也仅有376家,建会率29%,发展会员3.4万人,仅占全县职工和从业人员的35%。2003年,随着工会的升格,郾城县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确定把民营企业建会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攻坚破难,并及时得到县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全县迅速掀起了工会组织建设新。仅去年以来就完成了17921个工商户和498个各类企业的建会任务,发展会员103466人,企业建会和发展会员分别是过去三年总和的1.5倍和2.8倍,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入会率达92.8%。

二、主要做法

在民营企业建会工作中,郾城县主要做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郾城县民营企业发展比较迅猛,从业人员快速增长,但这些企业数量大、规模小,劳动关系复杂,各种矛盾突出,业主与职工之间的经济关系与劳动关系不协调,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职工队伍曾一度出现不稳定情况。郾城县工会经过深入调研后,向县委作了认真汇报,提出要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引起了县委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明确提出要为工会组织建设创造宽松环境。为了把个体私营经济组织建会工作抓紧抓好,尽快抓出成效,郾城县由工会牵头,组织人员跑遍全县十八个乡镇的各个民营企业,掌握了翔实的一手资料,撰写出指导全县各类企业建会工作的调查报告,并及时把调查了解的情况和拟定的实施意见和操作方案向县委分管领导和县委书记认真汇报,得到大力支持。去年5月份正是全国上下共同防治非典的特殊时期,可县委仍然召开了全县工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全县所有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工会组织的通知》。并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县委组织部长、县政府副县长、县总工会主席任副组长,县经贸委、县个体私营企业服务局、县工商局、县市场发展服务中心等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郾城县民营企业建会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工会设立了办公室,为这一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为了给全县民营企业建会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郾城县在召开建会工作电视电话会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强化宣传。县委副书记发表了电视讲话,进行了广泛动员,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他们还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会的重要意义。另外,县总工会人员分片包干,长驻乡镇和县区民营企业,在认真宣传动员的同时,督促其尽快建立工会。由于宣传到位,炒热了职工和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使其真正认识到工会的作用和建会的必要,切实提高了建会和入会的积极性,变“要我入会”为“我要入会”,变“要我建会”为“我要建会”,为建立工作的开展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三)创新方式,借力发展。面对众多的民营企业他们认识到,制约民营企业建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员少,精力不够。县工会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的干部职工仅有9人,面对全县近万个企业和生产单位以及众多个体工商户,显然力不从心。于是他们一开始就考虑如何借助外力,推动建会工作。经过考察分析,他们决定紧紧抓住刚从工商局分离开来并成立不久的郾城县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这一阵地,利用其情况熟,人员足的优势,强力推进个体工商企业的建会工作。提出了工会组建“采用两条线,带动两层面”的办法。即:原来建立的乡镇总工会负责乡镇机关、七所八站、事业单位工会组建及各项工作;各乡镇个体工商企业联合工会具体负责辖区内所有个体工商户和各类企业的建会工作。采取这种办法,有效地解决了工会人员少,精力不够的问题,使建会工作顺利开展,取得突出成效。

(四)灵活多样,分类推进。在建会过程中,郾城县注重根据民营企业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建会方式。在规模较大的企业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设主席一名及委员若干名;在分布较为集中的小规模企业建立联合工会,主席由较大企业的有关负责人担任,各小企业出任委员;在工商企业分布较多的中心村或集镇建立区域性工会,主席由当地的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担任;在城镇街区和集贸市场建起了商业街区工会和市场工会,主席由该街道或市场中德高望众的人员担任;针对零星分布在各个村庄个体工商人员不便管理的特点,以乡镇市场服务管理所为依托,建立起覆盖全乡镇的个体工商业行业工会,主席由乡镇市场服务管理所的同志担任,较大的工商户出任委员。在建会过程中,县工会组织人员加强指导,宜单则单,宜联则联,因势利导,不拘一格。这种灵活多样的建会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开创了郾城民营企业建会工作的崭新局面。

(五)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建会是基础,发挥作用是关键。工会组织建起以后,郾城县十分注重对工会干部的培训和工会工作的指导,引导其扎实开展工作。他们提出民营企业工会工作要做到“两维护”,即:坚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到工会与业主共谋企业发展;坚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协调劳资关系与推进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同步进行。他们研究出台了《郾城县工商业工会管理办法》和《关于各乡镇个体工商企业联合工会职责范围划分的规定》等配套文件,规范了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的工会工作程序,为彻底扭转管不住和没人管的被动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县总工会一班人分片包区,利用一切时间,对民营企业工会干部进行分头培训和指导。先后印制了《建会宣传资料》、《工会法律法规》、《职工入会申请表》、《企业基本情况登记表》、《工会组建程序》及《工会工作指南》等一系列材料10万余份,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了工会工作。目前,民营企业工会工作开展得扎扎实实,工会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也深深地赢得了职工的拥护和企业老板的支持。郾城县装饰材料公司是郾城县民营企业大户,自从建立工会以来,工作很快步入正规,工会通过与老板谈判协商,保证了职工的经济收入连年增长,并建立了阅览室和娱乐室,满足了职工文化需求,同时扎实开展了“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仅半年时间,职工就提合理化建议40余条,创造经济效益8.1万元。

全总、省总确定今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就是要通过扎实的工作,实现“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组织”的目标,消灭建立空白点。但在实际建会工作中,尤其是在众多的民营企业中建立工会,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困难较多,郾城县在这方面大胆实践,不断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新路子。通过郾城县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我们对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尤其是加强民营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现在的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甚至不知道建工会干什么,他们认为办企业只要按法交税就行,建会与否无所谓,有的甚至还认为建会不仅要缴会费,而且为自己找对手,软抵硬抗,态度消极。因此,加大对建会工作的宣传尤为必要和迫切。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老板和广大职工的宣传,使企业老板认识到不是想建不想建的问题,而是必须建的问题,同时增强广大职工的入会意识,调动其入会的积极性。

二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随着民营企业的不断增多,建立工会组织将对稳定职工队伍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郾城县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果,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县委和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各级党委要把工会组织的组建纳入工作目标,明确责任人,在各方面予以支持,从而为建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建会工作任务繁重,困难不少,因此,除了上级党政部门要建立领导组织以外,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税务、工会等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工作前移,坚持建厂与建会同步进行,从源头上督促做好民营企业建会工作。版权所有

第5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完善

Abstract: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make accounting personnel from heavy manual accounting work freed, but also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brought new problems.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worked experience, in the paper,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s the perfect,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Suggestions to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personnel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nternal control; perfect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有关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1.1 有关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应用的简称,就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数据储存形式、数据处理程序和方法,扩大了会计数据领域,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因而推动了会计理论与会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完善,促进了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是整个会计理论 研究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

1.2 有关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部门,为保护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组成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根据控制论一般原理,控制是作用者对被作用者的一种能动作用,被作用者按照作用者的这种作用而行动,并达到系统的预定目标。

1.3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

控制与会计是不可分割的。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建立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一系列具有控制功能的组织、程序、手段的总称,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计算机数据技术在会计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使会计进人了一个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领域深度和广度渗透的新领域。会计基本上从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中解脱出来,转向经营管理,但它也给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问题,对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因此,建立一整套适合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会计电算化內部控制制度建设

2.1 完善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机制

2.1.1 人员控制

人是制度的实施主体,再完善的制度,如果得不到人有效地实施,仍然只是形式,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应充分重视人在内部控制中的主导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效实施内部控制。首先要通过各种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增强遵守各项法规的自觉性,实行考核合格才准上岗的制度;其次要通过各类院校培养既懂会计又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及技能的专业人才充实到会计队伍中;第三,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第四,业务主管应当熟悉整个会计电算化处理业务,以便对系统会计工作流程进行监控和指导;最后,电算化系统有不同于手工会计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必须建立更加严密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各级领导和财会部门、信息部门人员都应对会计信息化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营造风险防范从我做起的氛围。

2.2.2 加强与使用电算化系统有关的审批、评审和验收等工作的监督机制

各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加强审批的各项管理措施,以保证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都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对于商品化的财务软件,要加强对软件的评审管理。评审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软件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软件的售后服务功能等方面。验收工作主要是检查与软件相配合的运行环境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情况。

2.2.3 系统安全控制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应该层层设防、严加防范,主要包括硬件安全控制、软件安全控制、网络安全控制和实体安全控制等。

2.2.4 对系统开发者的控制

系统应符合相关的政策规定,包括《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核算软体的具备功能规范》、《会计法》以及《內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等等。系统程式控制设置合理,满足企业业务处理的需要。程式控制是对系统中具体的资料处理功能的控制。它一般包括输入控制、处理程序控制和输出控制三个方面。输入控制包括:確保输入的授权控制,採用程式密码或运行口令,只有通过授权密码或口令的人员才能进行资料登录;在电脑內设置控制功能,退回和改正不正確的输入记录;设置责任控制,系统通过登记日誌档,留下审核、修改的痕跡等。

2.2 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在会计电算化中,由于是“人机”对话的特殊形态,因而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下内部审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审计,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遵照《会计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核费用签字是否符合公司内控制度,凭证附件是否规范完整;其次,审查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如查看账册内容,做到帐表相符,对不妥或错误的帐表处理应及时调整;再次,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合法性,防止发生非法修改历史数据的现象;最后,对系统运行各环节进行审查,防止存在漏洞。

2.3 整章建制,实行电算化环境下的制度控制

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有财政部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不论是自行组织开发还是购买商品人软件,都必须遵循财政部或各省财政厅制订的标准和规范。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如出现网上银行以及网络控制等,针对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出观的新问题,对现有的相关法规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补充,通过准则类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一步约束,使会计电箅化工作走上规范化的道路。针对电算化系统,企业必须对手工会计信息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整理,以充分适应需要。整章建制的内容主要有计算机管理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管理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维护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和档案制度。作为电算化系统内部控制工作的核心内容应着重在完着内控环境上下功夫,制定严袼的控制制度并保证得到全面执行,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以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2.4 建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

对于拥有计算机的单位,无论是用于会计核算,还是用来其他工作,一般都要求制定硬、软件管理制度。通常,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措施。如:机房防火、防水及用电规定等。②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措施。如机房防潮、防磁、防烟尘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等。

③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安全保密的措施。建立数据的备份制度,良好的备份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有效保障。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可随时用备份恢复系统。备份应特别注意选用质量较好、可靠性较高的介质,如光盘、移动硬盘等容量大、性能稳定的存贮介质。对重要的数据则应采取双备份或多备份,以防止一些不确定的因素造成备份的丢失。对安全保密程度不等的数据,应给予不同的使用人员赋予不同的操作权限,防止越权使用。④修改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和监督制度。对于单位自行组织开发的会计软件,本单位拥有源程序,可自行修改,但必须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或领导)批准后才可修改。

2.5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内部控制制度是由人设计、执行的,缺乏高素质的人员,任何控制制度措施的效用都将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企业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尤其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学习,使计算机操作水平上档次,同时注重管理者管理风格、企业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软控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6篇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会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1.1完全电算化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1.2完全网络化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决战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洪流之中,可称其为会计及企业管理信息化、计算机化,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是网络化的。

1.3完全智能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2电算会计要体现的成本管理理念

系统的成本管理包括成本预测、计划、决策、控制、分析和考核,强调成本预算(标准成本的确定)、成本控制与分析、责任成本管理等。系统成本管理涉及产品成本核算、成本中心会计、订单和项目会计、获利能力分析、利润中心会计以及辅助管理决策的执行信息系统。成本中心会计包括标准成本的确定、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对比、成本报告与分析。订单和项目会计用于归集某一订单或项目的实际成本,并将其与计划成本进行比较,以实现对订单或项目的监控。获利能力分析可以回答哪一类产品或市场会产生最好的效益,一份特定订单的利润是怎样构成的等问题。

3电算会计系统要体现企业业务的整体管理

系统由于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将整个系统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系统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4建立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

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向是实现对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一体化、集成化的管理。财务软件日益成为企业全面管理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组成部分,所以,要求现有的财务软件应有很好的融合理论与开发技术,能够实现不同系统层次的数据转换。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建立一个通用、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在该协议中应明确规定相同的数据接口或者规定公共的转换接口,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比如输入、输出数据库名称、格式、类型、字段名称等,从而实现不同的数据可以相互转换,进而被识别和接受,能够在不同软件系统下直接使用。其次,应由相关的财政组织部门协调各单位情况,提供一个适应大多数单位情况的会计电算化模式,各单位遵照执行,使各单位有共同的工作方式。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投入资金像建立像会计制度一样统一的软件,建立国家电算会计软件,将统一的制度和数据口径统一在软件之中。

5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的建立

管理制度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电算化会计工作成功的基础。实行电算化会计后,会计核算工具与程序、会计数据与信息的表现形式、会计档案的保管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制定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时,除了要遵守手工会计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外,还要考虑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特点。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如下内容是:①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要根据自身单位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企业管理结构、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开发的特点,划分电算化会计岗位,明确系统内各类人员的职责与权限。②电算化会计操作管理制度。通过对系统操作的管理,保证系统正常进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③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该项管理制度内容是做好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的维护,以保证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进行。④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是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的,具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

6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

建立在网络技术之上的电子商务广义上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各类电子工具进行的一切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等特征吸引着大多数企业,企业纷纷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或网络服务公司,进行电子广告、电子支付结算、电子银行、网上咨询等,以拓展商贸渠道,增加贸易机会。电算化会计就是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从不同的来源和渠道收集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所产生会计数据、会计资料,按照经济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予以存储、加工,并生成会计信息,向企业内外部各方面传递,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决策和有效控制经济活动。在网络时代,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要求,电算化会计在实现其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向着网络财务、会计信息化的总趋势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电算化会计逐步完善其网络功能,①建立会计系统中心数据库,增强会计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会计数据与互联网络的标准接口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换;②建立与开户银行之间网络的宽带连接,使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与银行的账户管理形成影射,推进网上收支结算的安全性、可靠性;③建立电算化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数据交换标准,发挥电算化会计对经济业务监督的适时性、有效性。

第7篇

关键词:广电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章编号:1006-4311(2012)02-0152-01

0 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把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数据处理工具和以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数据库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理论和技术,科学地应用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中。来提高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进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管理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电算化会计工作的成功基础。

1 建立广电系统电算化的岗位责任制度

随着广电系统会计管理的操作形式等变化,其会计工作的分工、各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也跟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有会计岗位的分工已不适应目前电算化工作。广播电视系统如不及时地调整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制度,使广播电视会计岗位分工、职责更具规范性和科学性,就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会计电算化就不能充分发挥在管理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不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所以在会计电算化下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十分必要。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果不及时地调整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岗位制度,使会计岗位分工,责任尽可能地比较规范,科学,就无法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会计电算化在管理中的整体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下科学地设置会计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责任是十分有必要研究的。在电脑网络环境下,某些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及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都可能造成会计信息的不安全,要求单位对内部职能进行分工。按内部牵制原则合理分工,从而可以在工作中互相制约,互相监督,防止工作差错或舞弊现象的发生。

2 完善计算机操作与维护管理制度

广播电视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工作必须操作计算机才能完成,如操作不正确,则有可能造成系统内数据的破坏和丢失,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完成工作任务,保证系统信息的安全与完整,应制定严密的计算机操作管理制度,包括会计软件的操作工作的内容和权限等,预防会计数据未经审核而登入机内账簿,对计算机加强日常使用管理,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保护机内程序和数据的安全。

3 为保证资料真实合法.必须严格授权控制、修改限制制度

为防止系统非法介入,篡改或发生舞弊行为,必须实行严格的授权控制,利用财务软件权限控制功能,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设置密码等手段对上机操作和动用系统资源加以控制,在财务软件中会计资料输入计算机并经审核记账后,不能修改,如需修改则需要重新输入一张正确凭证和一张红字冲销凭证,再按据记账。这种处理方式对修正内容,修正理由及相关责任人都留下了记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因此,按照《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严格修改并限制操作权限,严谨反记账与反结账,进而保证会计信息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

4 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

对用于计算机会计系统的各种硬件设备,应当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以保证设备的完好,并能够正常运行。出现硬件故障时,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检查记录,在设备更新、扩充、修复后,由系统维护人员安装和调试。会计软件的升级与更换,必须统一规划,单位统一管理,在获得会计软件的同时必须做软盘备份,同时存储在硬盘上的会计数据必须建立软盘备份,根据《账务系统管理制度》和《报表系统管理制度》的规定,应加强会计数据的安全维护管理。确保会计数据和会计软件的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的非法修改和删除。账务数据和报表数据的备份由数据管理员建立,备份次数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5 加强广播电视系统电算化会计的档案管理

主要是指打印出的各种凭证账簿,报表存储会计数据和程序的软盘等,以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会计数据与信息,局有磁性化和不可见的特点应根据这些特点和手工会计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做到科学管理,安全保密,查找方便,严防损失,同时为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实行纸质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双套保管,并逐渐向完全保管新型磁介质载体过渡。广播电视系统会计档案管理的做法是:①由计算机打印输出对由原始凭证直接录入或手工录入计算机的会计凭证,记账凭证上应有录入人员的签名或盖章,稽核人员签名或盖章,会计主管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收付款记账凭证还应由出纳人员签名或盖章。打印输出生成的记账凭证视同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按《会计人员工作规则》、《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立卷归档保管;②应保留现金、银行存款订本式日记账,手工登记账簿与计算机生成账簿并行:③对一般账簿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月、按季或按年打印,发生业务少的账簿可满页打印;④总分类账可用”总分类账本期发生额及余额对照表”替代:⑤对存有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改其他介质,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留有副本,以便在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时进行恢复,这些介质都应视同会计资料或档案进行保存;⑥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全套文档资料,视同会计档案保管。推行会计电算化,加强广播电视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充分显示了计算机的时效性,优越性,可以提高会计的质量,加速会计信息的传递,及时编制各种报表,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进行业务查询,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会计工作的职能作用。

总之,广播电视系统会计电算化是单位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再上一个台阶。但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还不是很高,要使它发挥最大作用,还得在技术制度上加以改进,使之能更好的为企业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宰华东.刍设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完善[J]吉林大学,2005,(7)

第8篇

__县巾帼志愿服务以巾帼文明队的形式,不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__年4月份,县妇联制定了《__县妇联“倡导巾帼志愿服务创造幸福美满生活”社区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及《__县巾帼志愿者管理办法》,在全县范围内发出招募“巾帼志愿者”的倡议,建立完善了巾帼志愿者登记、分类管理及巾帼志愿者服务活动各项制度。今年4月份,下发了《关于加强__县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通知》文件,全县共成立以村妇代会、乡镇妇联和县直妇委会为核心、妇女群众广泛参加的普法宣传、环保绿化、家庭矛盾纠纷调解、爱心救助、科技信息、文艺宣传等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巾帼志愿者服务队7支,新吸纳志愿者100多名,进一步加强了我县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组建起60多支由1000多名妇女组成的巾帼志愿者队伍,她们活跃在全县的各个角落,为服务中心工作、促进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初步树立了巾帼服务品牌。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在大型活动、文明创建、绿色环保、扶贫帮困等领域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开发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项目,使志愿服务工作能够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是有效深化了巾帼建功活动。县妇联以巾帼文明岗为载体,组织巾帼志愿者开展巾帼建功、岗位练兵活动,做到合理规范,树立行业新风,塑造先进典范。三是联合打造了“岗村联创”品牌。近年来,县妇联组织我县各级“巾帼文明岗”与新农村示范村结对帮扶,通过巾帼志愿者“送观念、送法律、送技术、送温暖、送信息、送岗位”,实现了“岗村同发展、同进步”。 四是进一步促进了城乡统筹。在巾帼志愿者牵手帮扶女农民工活动中,巾帼维权志愿者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专题知识讲座等,帮助农民工解决实际困难,有效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加强服务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网络。县妇联把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妇联组织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并贯穿到各项主体工作中。同时将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纵向深入到各村(社区),横向拓展至各企业,在类型上不断细化、专业化,从而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巾帼志愿服务网络,确保了志愿服务的及时高效。

二是规范管理制度。根据上级妇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__县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的通知》等文件,出台了《__县巾帼志愿者管理办法》,对巾帼志愿队伍的招募登记、运行管理、服务记录、考核激励等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

三是加强服务培训。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全县巾帼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培训、信息交流和宣传。先后举办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培训班20场次,培训人员1000多人次。

(二)创新活动载体,提升巾帼志愿服务水平

一是开展巾帼科技文化卫生宣传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深入城乡基层,为群众传播农业、文化、健康等知识,通过开展技术咨询、下乡授课、专业培训等形式为广大妇女提供服务和帮助。县妇联每年与县卫生局联合,举办关爱女性健康知识讲座30场次,为广大女性朋友送去保健知识、健康义诊。

二是开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县妇联联合县总工会、团县委等单位,组织县直妇委会60余名巾帼志愿者到威戎镇、界石铺镇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为老人送去了食品、水果、日用品等,并为老人清洁房间、打扫卫生、义务健康查体等,切实为我县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去志愿服务。

三开展绿化美化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全县广大巾帼志愿者通过开展整治卫生,栽花植树等活动,发动全县广大妇女当好植绿、护绿的宣传员,争当播种绿色的使者、保护绿化的卫士。

四是开展巾帼维权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三八”维权周和“12.4”法律宣传日活动,设立宣传站点9个,法律咨询台12个,制作展板15块,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600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近2万份。发挥巾帼维权志愿者作用,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政策、心理咨询服务。今年以来,已帮助村里的妇女解决心理困惑12人次,解决家庭纠纷16余次。

一是服务质量不高。在整个巾帼志愿服务队伍中,有一技之长的巾帼志愿者比较欠缺,尤其是需求较大的维权、家教、科普等项目的巾帼志愿者人数较少。年龄、文化等方面的组成结构也不尽合理。在农村,志愿者往往都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技能单一的留守妇女,导致服务质量不高。

二是参与意识不强。我县巾帼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活动主要是依托各级妇联组织的专题活动进行,各志愿队没有形成自身的工作计划和安排,志愿者服务人员主动参与服务的意识不够

强。三是服务领域不宽。巾帼志愿者活动的服务领域基本局限在敬老、扶贫、献爱心、科技等方面,对有些急需的领域服务还不是很到位,如家庭暴力维权,弱势群体的医疗服务等。

第9篇

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46号)要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劳动用工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140号),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加强劳动合同制度实施,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益,加快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郑政办文〔〕82号)的通知,现就我区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意义

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劳动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宏观管理的重要措施,是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做好这项工作,对促进我区劳动关系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政府各部门要从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推动这项制度全面建立和实施。

二、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目标任务

从年起,全区所有用人单位招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时,都应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依托金保工程劳动保障业务专网,运用劳动用工管理专用系统,督促指导辖区内的用人单位普遍实现劳动用工网络化管理。年底,全区各用人单位都要建立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

三、劳动用工备案的实施范围

本区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

四、规范劳动用工备案的内容和管理办法

(一)用人单位在招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包括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时,应在1个月内携带被录用人员的资料,以及招收合同制职工备案表、汇总表,到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备案,并依照《市劳动合同管理规定》(市人民政府令第116号)的规定,与职工订立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在录用职工后,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档案或办理档案接续手续。用人单位对使用的员工未及时办理招聘用工备案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建立职工档案的,要尽快补充和完善,以确保到龄职工及时办理退休审批手续,按政策享受社会保障待遇。

(二)用人单位在核实本单位职工档案的基础上,登录市劳动用工管理专用系统,输入单位基本信息(单位名称、单位性质、经济类型、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等)和职工基本情况信息(姓名、人员类别、身份证号码、合同起止日、工资报酬、社会保障缴纳等)后,携带《劳动用工备案情况报告书》(一式三份、盖单位公章)和单位营业执照、年检登记证等材料报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盖章后存档。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及时登录系统变更职工劳动合同信息。

(三)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经济类型、组织机构代码发生变更后,应在30日内办理单位劳动用工登记变更手续。用人单位注销后,应在7日内办理单位劳动用工登记注销手续。

(四)用人单位登记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不一致的,在实际经营地区级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进行劳动用工登记。

五、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具体要求

(一)明确责任,部门联动。

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制定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层层抓落实,切实做好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工作。

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指导镇劳动保障所、各街道办事处劳动保障所和社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按照行政区域划分),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鼓励和引导本辖区内各用人单位使用劳动用工管理专用系统,负责收集、整理、汇总辖区内用人单位的信息数据。

区工会、经委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企业负责人、劳资干部对实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认识,指导用人单位依法建立和规范劳动合同制度,将劳动合同管理和劳动用工信息输入劳动用工管理专用系统,努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为劳动用工管理专用系统提供各类企业信息资料,并在企业办理年检等相关业务时,检验《劳动用工备案情况报告书》。

区地税局在税务检查中,也应查验《劳动用工备案情况报告书》,核实用人单位职工人数和工资支付项目。

区统计部门要及时、准确提供全区各类用人单位户数和在岗职工人数,为推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提供数据依据。

全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协调配合,适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全面启动用工备案管理制度。

(二)加强指导,搞好服务。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健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制度,配备专人负责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搞好内部各项涉及劳动用工备案、登记工作的相互街接,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方便用人单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

第10篇

找准作力点:“三大培训”聚沙成塔

2013年5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进一步加强全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新一轮全员培训工作,用三年的时间(2013-2015年),从三个不同层面、三个不同方式、三个不同主体分层次、有侧重、重差异地推进“三大培训”工作,以点带多、以多带面,促进全员培训和全员素质提升。

三个不同层面的培训对象、目标和内容

按照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人才需求的“金字塔”结构,重点实施大规模生产技能人员培训(简称:技能培训)、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培训(简称:专业培训)和骨干人才培养(简称:骨干培养),即“三大培训”。分层分类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以增强培训针对性。技能培训突出对主业一线人员、“双技能”人员、转岗人员“会干活”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备安全知识、常用理论、业务常识、工作技能、系统操作等知识;专业培训突出对各单位专业技术(管理)岗位人员“会管理”能力的培训,包括岗位必了解掌握的国网公司、公司专业工作会精神及专业相关政策法规、专业理论、规章制度、规程规范、技术标准、规划计划、业务流程、系统操作、工具方法等知识;骨干培养突出对骨干人员高精尖技术技能“会引领”能力的培训,包括系统的专业技术、业务技能、大型工作组织、疑难问题处理及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技术技能。

三个不同的培训组织方式

技能培训,落实“谁用工、谁负责”原则,采取基层单位自主培训方式,以培训、普考、年检、复测的形式,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实用化培训和岗位胜任能力考评。专业培训,采取培训中心统一培训方式,以专业培训、工作指导、任务完成等方式组织实岗实训,由专业教研室按照“主岗位职责认证”的原则,梳理专业技术(管理)岗位内部资格考评认证专业,分年度、分专业组织内部认证培训和考评认证。骨干培养,采取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委托培养方式,以知识强化、跟班学习、实岗实作、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形式进行重点培养。主要委托电科院培养电气试验、二次、计量及采集(技术)专业骨干;委托检修分公司培养变电运维、变电检修、带电作业、直流专业骨干;委托客服服务中心培养营销稽查信息技术、电费核算、业扩报装、服务品质管理、负荷控制、用电检查、计量及采集(应用)专业骨干;委托南岸、江北、市区供电公司培养带电作业专业骨干;委托经研院培养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专业骨干;委托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等单位,培养继电保护、运行方式、自动化技术骨干和专业培训师资。

三个不同的培训实施主体

对技能培训,基层单位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管理平台,专业教研室是指导平台。对专业培训,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培训中心是组织平台。对骨干培养,专业教研室是实施主体,支撑实施单位是培养平台,培训中心是保障平台。

把握作力正方向:“三大保障”同向合力

为有序、顺利实施全员培训工作,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构建组织保障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和资源保障体系“三大保障”,在人员与责任落实、建章立制、资源调配上给予全方位支撑。

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两级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和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在公司和基层单位两个层面,分别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全员培训领导小组,设置由人资部牵头、专业部门和培训中心(培训分中心)参与的全员培训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全员培训的组织领导;成立以专业分管领导任主任、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人资部相关负责人任委员的公司专业考评鉴定委员会,全面负责相关专业技术技能的考评鉴定工作。

成立专业教研室。按照“抓业务必须同时抓培训”的原则,突出专业部门在专业培训中的主导作用,以国网公司网络大学重庆分院建设为契机,依托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23个专业部门主体,成立了电网运行、电网检修、电力营销、工程建设、科信、安保、领导力、人力资源、财务审计、物资管理、发展规划、行政党群12个教研室。其中,电力营销、财务审计、行政党群教研室按专业进一步细分,下设营销、交易、财务、审计、监察、行政、经法、后勤、运营监测、政工、对外联络、工会、企协、离退休14个专业教研组,构建起覆盖公司全部专业部门、全部专业的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网络。公司各专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分管负责人、培训中心分管负责人兼任专业教研室副主任,专业部门专业处长及专责、培训中心及部分单位专兼职教师担任专业教研室(教研组)成员,具体负责专业教研室的规划建设和常态运作。

明确职责分工。梳理全员培训组织管理关系和工作流程,厘清公司人资部、专业部门、培训中心及各单位在全员培训中的职责界面,建立了“人资牵头、专业主导、培训中心支撑,各单位共同履责”的全员培训主体责任体系。公司人资部是全员培训的总体牵头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员培训总体方案编制、机制建设、组织协调、资源配置和重要信息。公司专业部门是专业教研室(教研组)的主体责任部门,主导各专业培训的计划编定、组织管理、资源建设等工作,负责编制全员培训各专业年度计划、年检(复测)方案、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考评认证方案,明确培训、考试方式和考评标准,并牵头开展专业培训和考评。培训中心是全员培训项目实施的组织管理单位,主要负责搭建并完善三级培训体系,牵头督导各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工作质量,协助专业教研室(教研组)进行教学管理。各单位是技能培训的主体责任和组织实施单位,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开展本单位技能培训及考评认证。

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定期跟踪、分析及通报机制。建立月度信息报送机制,以两级年度培训计划执行为路线图和时间表,按月收集各专业教研室和各单位培训组织开展情况,实时掌握各培训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具体状况。建立季度专业教研室工作会和年度片区工作会机制,定期掌握两级培训工作阶段进展,分析存在的主要不足,找出并落实下阶段培训工作的改进思路、方法和举措。建立定期督导和通报机制,根据各单位报送的月度培训计划,以“不事先告之地点、时间”的方式深入各单位培训现场进行督导,检查培训和考评实际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并限时整改,对工作推动不力的单位实时给予预警,并在公司月度例会、季度例会上进行通报。

完善制度管控体系。相继出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培训中心培训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重点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教育培训工作先进评比管理办法》等“四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培训主体责任、工作流程、考评内容及方式、结果运用,规范全员培训工作开展。印发《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完善专兼职培训师遴选、培训、使用、奖惩体系建设,明确兼职培训师的选聘、使用、调配的流程、范围及待遇、考核标准。建立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企业经营责任制考核机制、员工技能达标培训强制约束机制、骨干培养激励机制、员工岗位任职内部认证机制等“四项”机制,加强对全员培训工作成效的激励约束。

建立健全资源保障体系

建立培训大中心。积极搭建集公司、片区、单位、班组培训平台为一体的培训大中心。公司层面,加快技能培训新基地建设,把带电作业、仿真运行、故障检测和典型专业设施场所纳入培训中心统一管理,建设以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为培训重点的西彭实训基地,力争2015年投入使用,缓解培训设施落后的现状;同时依托专业支撑实施单位成立电气试验、变电检修、营销、调控、工程技术、信息通信等6个骨干培养工作站,为骨干培养创造特殊的培训环境。片区层面,结合重庆地域特点和供区分布现状,新建市区、江北、永川、长寿、万州五个片区培训分中心,将片区培训分中心作为培训中心培训业务的延伸,行政上接受所在供电单位管辖,业务上接受培训中心管理,为片区各单位技能培训搭建了“随时就近、灵活便利”的公司级培训平台。基层单位层面,在32个供电单位和检修分公司组建班组实训角,为生产一线人员积极搭建现场培训平台。

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将近5年退休和在职的本部专业处长及以上专业管理人员、各级优秀人才和后备干部、基层单位专业负责人和专业核心骨干,纳入公司专兼职培训师遴选范围,通常每年动态调整一次。加强初、中级兼职培训师队伍培训,着重培训兼职培训师在选课、备课、讲课、表达等各环节的基本思路、方法和技巧,提升兼职培训师队伍的授课能力。加强兼职培训师的激励约束,将兼职培训年度教学计划完成情况纳入本人年度绩效考核。完善兼职培训师激励发展机制,将担任兼职培训师作为公司各级优秀人才和专家评定的优先条件。2013年,聘请专兼职培训师526人,其中19名专业领军人才担任专业教研室34个重点培训项目开发负责人,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60学时的亲自授课,3名兼职培训师因表现优秀被提拔至高层次岗位或领导岗位,有效激励了兼职培训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

加快构建内部培训市场。借鉴“市场化”理念,以培训计划为龙头,以需求为导向,按照“内部模拟市场”方式,发挥市场在培训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统筹开展“就地平衡、区域平衡和系统平衡”三级培训资源调配,充分挖掘内部人力资源潜力,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培训资源。依托部分单位的资源和专业优势,成立市区供电公司安全风险实训分基地、检修分公司变电运检实训分基地、电科院电气试验实训分基地、信通分公司信息通信实训分基地等四个专业实训分基地和云阳县、武隆县供电公司两个专业实训场,避免资源闲置和重复建设。建立片区培训分中心管理流程,明确集中培训、委托培训两类片区培训项目计划的储备、立项、实施、评价的流程及主体责任,确定培训费、教师酬金、交通费、住宿费的取费标准和原则依据,进一步开拓内部培训市场,做实片区培训分中心。

增大作力大小:“三大评价”驱动最佳成效

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推进培训效果考评、质量抽检和结果应用,以考评促进培训效果,以抽检促进培训质量,以应用促进培训结果,形成以“考评、抽检、运用”为一体的“三大评价”驱动力,促进全员主动参与培训、自觉在岗履职。

规范培训效果考评

对技能培训,主要由各单位进行自主考评,至少包括应知笔试考试、应会实作考试两部分内容,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鼓励部分单位结合实际,适当增加工作业务评判内容。考虑个体差异,对无法进行应知笔试考试的员工,允许采取口试等方式进行应知考试。

对专业培训,主要采取笔试考试和工作业务评判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方可视为考评合格。专业教研室(教研组)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实作、答辩、撰写报告等考评方式。笔试考试,包括培训后笔试、竞赛调考笔试、认证笔试等多种形式。工作业务评判,包括工作及时性、资料完整性、管理规范性等日常工作评判和对标结果、竞赛调考排名等年度业绩评判。

对骨干培养,主要采取笔试、实作、答辩、工作业务评判四种方式进行考评,四部分成绩达到及格标准视为考评合格。笔试和实作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的应知、应会能力,可由多次笔试和实作组成。答辩考试,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组织大型工作、处理疑难问题和进行技术攻关的能力。工作业务评判,主要考评骨干培养人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在承担急难任务、技术攻关、事故处理、技艺传授、师带徒等方面的工作业绩,由本人提交申请,经所在班组、车间(业务支撑部门)、单位有关负责人逐级审核确定。

加强培训质量抽检

开展主要生产技能业务年检、复测,由公司对基层单位自主考评合格人员进行抽检,促进自主培训质量提高。公司抽检包括应知考试、应会考试两部分内容,抽检成绩分别达到及格标准才视作抽检合格。抽检及格标准由专业教研室确定。公司抽检的单位范围包括32家供电单位和部分专业支撑实施单位。其中,年检抽检人员从各单位自主考评合格的人员中抽取,复测抽检人员从各单位上年度自主考评合格且未参加公司年检抽检的人员中抽取。

加强培训结果运用

第11篇

非正规就业法律关系分析非正规就业法律关系呈现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在我国劳动立法中,非正规就业关系既不被劳动法所认可,也不被劳动法所禁止,还超越了民法调整的范畴,形成法律调整上的灰色地带。在司法实践中,非正规就业法律关系游走在劳务关系和劳动关系之间,即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的边缘性。对照图1,我国目前非正规就业法律关系为:大中型企业中的6种用工形式基本上为劳务关系;通过劳动组织的就业是否属于劳动法律关系,不很明确,需要具体分析,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劳务关系;因补贴而存在的政府雇佣形式基本为劳务关系;家庭所有制及自我雇佣等不构成用工法律关系,如个体户、合伙经营和街头临时摊贩;独立服务就业属于劳务关系;自由职业者一般通过完成一定的劳动成果而实现劳动,属于民事承揽关系;小微企业的受雇者应具体分析,包括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用工。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对非正规就业方式应具体分析,简单地将其视为劳动关系或劳务关系都有失偏颇,也不符合非正规就业的客观实际,还可能导致其优势不复存在,损及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利益。然而,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不协调、不稳定状态,也使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权利比正规就业劳动者更容易受到来自雇主的侵害。因此,寻求非正规就业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平衡,成为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权利困境

非正规就业劳动者权利困境来自于法律和实务对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不同理解。劳务关系是指当事人之间因提供劳务而发生的民事关系,劳务关系可以说是劳动关系的一种边缘关系[5](P62)。台湾着名学者史尚宽先生将劳动关系定义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关系”[6](P2)。大陆劳动法理论的通说认为,劳动关系的特点是在看似平等关系的基础上有从属性,是人身与财产关系的结合。劳动关系一旦建立,劳动者即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双方随之形成隶属关系,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具有管理权。这种从属关系使劳动关系脱离于民事关系[7](P6)。我国劳动法对劳动法律关系没有明确界定,《劳动合同法》扩大了用人单位的范围,并概括地规范了劳动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但总体上沿用了传统的立法逻辑,即局限于正规用工所形成的劳动关系,而把其他用工形式排除在外。

(一)非正规就业劳动者报酬权遭遇歧视我国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普遍低于同岗位正规劳动者,并被不同程度地拖欠和克扣。如2007年上海最低工资为960元,社会平均工资2892元,非正规就业工资最高2000元且占比较低,绝大部分在1000元以下,仅相当于社会平均工资30%甚至更少(见图2)。2010年上海劳务派遣工资占直接用工工资50%左右(见表1)。比较表1与图2,劳务派遣因为劳动合同法的调整而使工资报酬较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工资高,显示了将非正规就业纳入劳动法范畴的优越性。在发展中国家,许多非正规从业者,多是一种生存型就业,工资几乎是其收入的全部,毫无疑问,非正规就业者的贫困在一定程度上是缺乏劳动法律保护所导致的。这种贫困是一种基于自由主义下的合同交易的贫困,自由交易的形式公正忽视了非正规就业者实体权益严重失衡的残酷现实,因此,将非正规从业者的报酬权排除在劳动法律保护之外的逻辑表明:在一定程度上,非正规就业者的贫穷实际是制度性偏见所带来的权益保护的落空所致。

(二)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被虚置非正规就业形式的特点是其社会保险权被虚置的首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具有短期性或临时性特点,而社会保险制度是基于连续性劳动所面临的风险设计的,非正规就业形式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基础相背离。因此,非正规就业与社会保险体系几乎没有制度性联系,或者有强制性的规定(如《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用工必须参加工伤保险),但很少被遵守。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主要依据是其是否具有劳动关系,而能够参与其中的则是那些和企业有长期从业合同的人员。其次,我国社会保险缴费比例高。非正规就业者的低工资面对社会保险的高缴费门槛(我国社会保险“三险一金”缴费占工资比约为18%),也使大部分非正规就业人员或主动或被动地游离于社会保险制度之外。《社会保险法》允许非正规就业劳动者以城镇居民身份参与社会保险,但在一些地区,如珠三角出现了大量非正规就业劳动者退保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保险费占工资比重较高,侵占了当下的基本 生活消费,对非正规就业群体没有吸引力。再次,社会保险费转移不畅。非正规就业者的流动性要求其社会保险费也能随着劳动关系的流动实现有效转移,但社会保险利益的地方性阻碍了统筹基金的顺利转移,无疑会增加非正规就业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成本。因此,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与非正规就业者需求存在差异性,导致其社会保险权利被虚置。

(三)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就业权和社会组织权被忽视劳动之于公民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实现就业是享有劳动权的前提。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的历史性,法律意义上的就业权主要是指城镇居民实现就业的权利,不包括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因此,大量从农村转移的劳动力只能处于自行就业的状态,农民工就业权被忽视。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只能在非正规状态下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他们并不存在于我国的就业统计和失业统计数据中,处于灰色劳动领域。正是由于非正规就业者的劳动事实不被法律认可,其实现劳动过程中的社会组织权也处于空白状态,劳动过程中的风险因缺乏工会等社会组织维权支持而增大。允许劳动者组织工会或协会的目的是克服单个劳动者的弱势,使劳动者与资方在博弈中争取更大利益。我国《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对劳动者加入工会等社会组织的权利进行了规定,但规定过于简单,往往使非正规劳动者组织工会的努力破产。我国非正规就业者来自不同地区,从事着临时性的工作,松散型的劳动过程缺乏凝聚力和彼此的认同感,再加上非正规就业者集中的中小企业不支持其组建工会。所以,工会组建难且成功率低,行业工会覆盖率低,使非正规就业劳动者通过工会集体维权的途径落空。

非正规就业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为保障劳动者权益而将非正规就业完全纳入劳动法调整的思路是值得商榷的。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每年倒闭的企业100多万家,不仅企业的生命周期短,能做强做大的企业更是廖廖无几。如果不加区别地将非正规就业全部纳入劳动法调整,仅企业破产清算时给付劳动者的经济补偿金一项,就会大大降低企业对劳动者的录用,其实是在倒逼用人单位逃避劳动法。萨耶教授对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研究也证明了,将非正规就业部门高度规范后,往往会损害最贫困阶层的利益[10]。因此,对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权益保护需要同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协同,在包括经济政策在内的所有决策领域扩大非正规劳动者利益的制度保障。非正规就业劳动制度建设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重点权益展开制度建设。

(一)完善就业权和报酬权以保障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生存权益保障非正规就业者的就业权和报酬权是实现其生存权益的前提。在非正规就业群体中,有大批劳动者因为劳动技能欠缺而处于社会底层,还没有摆脱贫困的束缚,他们需要维持生计。克服贫困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课题,采取的措施各国具有广泛的共识,首先解决其就业,其次是保障劳动报酬。提供就业岗位,除了在宏观上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外,更主要的是采取具体措施,创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岗位。如美国,一方面给非正规就业组织等以充分的注册登记等自由,提高小企业开业率;另一方面,低社会管理成本使非正规部门及其就业源源不断地向小企业发展。印度对零就业家庭以户为单位,提供每年为期100天的就业机会,并与国内金融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合作采取多种方式,给予非正规就业者贷款和津贴补助[11]。荷兰政府在最低工资、养老金等方面进行了有利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的改革。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对非正规就业群体,实施强制最低工资计划,保障其收入维持[12]。我国在立法上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就业促进法》有专章规定了促进就业的措施,并规定了就业援助的条件和实现途径;《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报酬上强调同工同酬。但遗憾的是,法律条文的宣誓性大于实用性,很多规范停留于制度表面。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就业上强调具体措施的有用性,如我国小微企业的界定及其税收优惠、自主就业的贷款帮助等,通过具体措施落实就业;针对非正规就业劳动报酬,可以明确适用劳动法中的最低工资制度,并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给予非正规就业人员一定的物质保证。完善就业权和报酬权并不是将非正规就业完全纳入劳动法范畴,而是在非正规劳动者的核心权益上适用劳动法律规范。

第12篇

【关键词】施工 现场 文明 管理

使施工现场保持良好的施工环境和施工秩序,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残酷,企业围着市场转,眼睛盯着市场干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施工企业的施工现场时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场所,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显得越来越突出重要了。外抓市场,内抓施工现场,已成为众多企业家的共识。

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

尽管建设部、省、市建委对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要求多年,实实在在的说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是个普遍的共性问题。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安全、工期、成本四大指标,也称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的落脚点都在施工现场。建筑施工企业ISO9000族标准的贯彻实施,要求施工企业把质量保证体系,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三检制”的实施,质量管理点的确定,现场QC小组工作的开展,质量信息的反馈,信息网的建立,以及施工现场质量管理“防、检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的贯彻和在施工现场积极推行“讲、帮、防、卡:的新科学的质量检查方法,建立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负责的责任制。这一切都是在施工现场进行的,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也在施工现场。

施工现场是事故隐患多发地点,施工企业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多工种联合作业,人员流动大。物体坠落和物体打击等事故最易发生,所以,加强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力度,在施工现场改善施工作业人员条件,消防事故隐患,落实事故隐患整改措施,防止事故伤害的发生。这是极为重要的。

合同履行率是施工也企业确立企业信誉的最关键指标,只有施工现场管理的好,施工组织的好,特别是在施工现场推行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工期,才能确保合同工期的完成。成本是企业效益的源泉,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的消耗在施工现场最大,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施工现场改善人、物、场所的结合状态,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尽量减少设备占用时间,提高机械设备利用率,减少施工材料消耗,这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节能降耗,节支增收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意义重大,是施工企业不断降低施工材料消耗、提高工程实体质量、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合同工期履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重要途径,现场管理是施工企业各项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二、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促进文明施工是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1.立足于提高企业全员险此昂管理文明施工意识

意识的能动作用不容忽视。我认为,只有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才能促进文明施工,要全面提高全企业职工现场管理意识。众多的建筑施工优秀企业家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必要性、重要性及紧迫性形成了共识,要把企业的最高管理者重视施工现场管理意识,转化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群体导向行为,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是最为重要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上道经历,下到建筑工人,对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不重视或不认识,那么就不可能把施工现场管理搞好。不断升华全企业职工的施工现场管理意识对全面推进施工现场管理非常重要,意识产生冬季,动机产生行为,行为指向目标,这是现代心理学揭示的基本内容,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

2.着眼于应用定置管理方法,开展5S活动

定置管理是实现施工企业人、机、物、场所等生产要素科学结合的有效方法。在施工生产现场通过推行定置管理来彻底改变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混乱现象,使之施工现场实现“环境清洁、物料堆放有序、设备整洁完好、安全设施齐全、多路平整畅通、制度标准健全、劳动纪律严格、施工秩序井然”的目标,推进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本建设公司近几年来,在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大气候的影响下,经历了从要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转变为我要施工 现场文明施工的过程,运用定置管理方法,开展5S活动,推进施工现场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推行定置管理促进施工现场管理,要建立组织保证体系,要建立以企业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及工程项目经理为组员的企业定置管理领导组织,并明确责任处室主抓此项工作,专抓此项工作,专抓专管,党委所属部门也参与此项管理抓好宣传导向工作。本钢建设公司的现场管理经验是,党委号召党员推行定置管理,要求基层党支部要配合基层单位行政,一起抓好定制管理,工会组织各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定置管理竞赛,团委要求每个团员在本岗位上搞好定置管理。形成了党管党,行政管长,工会管网,共青团管岗的齐抓共管局面,形成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各负其责、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开展5S活动,要特别注意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自觉管理,自我实施,自我控制,贯穿施工全过程、全现场。有现场职工自己动手,创造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的标准的施工环境,使全体职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良好风尚。开展5S活动,必须领导重视,加强组织,严格管理。将5S活动纳入岗位责任制,并按照文明施工标准检查,评比与考核。坚持PDCA循环,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的5S水平。要进行合理定置是指把全工地施工期间所需要的物品在空间上合理布置,实现人与物、人与场所、物与场所、物与物之间的最佳结合,使施工现场秩序化、标准化、规范化,体现文明施工水平。它是现场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实现文明施工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谋求改善施工现场环境的一个科学的管理办法。企业对施工现场各生产要素所处的状态不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创建一个整齐、清洁、方便、安全和标准化的施工环境。

3.着重于抓好施工现场先进典型,大力普及推广。

先进典型和样板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要抓好施工现场管理,更需要有学有样板,用典型引路。本钢建设公司所属的施工企业,承担的本钢大中修施工项目,大都是在设备运行不停机的情况下组织施工的,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现场十分有限。依据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对进入施工现场的人、机、料等因素都做了严格规定。物料堆放整齐、定量、定位,各种标牌直观醒目,施工现场清洁化,岗位作业标准化,材料堆放定置化。抓住这样的典型,及时组织所属施工企业到施工现场观摩学习,推广这个典型经验。各施工企业从施工现场大清理大整顿入手,学典型、赶样板。过去施工现场木板、架杆子、模板、砖头、河石、河沙、水泥、钢筋堆放乱七八糟,造成不安全隐患多,材料浪费大,工程质量差,可现在抓施工现场管理了,施工地面干净了,看见支模板用的U型卡扣掉到地上了,捡起来再使用,施工现场管理得井井有条。抓典型,树样板,使现场管理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以点带面普及推广,成效显著。

三、运用经济手段,严格现场管理检查与考核

运用经济手段严格施工现场管理的检查和考核,是推进现场管理的重要手段。本建设公司对重点施工项目,实行经常性检查和知道,各施工企业利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严格检查和考核施工现场管理。使施工现场基本做到了一坚持、二不见、三不准、四净、五做到。

1. 一坚持是坚持一日施工一日清。

2. 二不见是不见施工现场水电气跑、冒、滴和漏;不见砂浆遍地。

3. 三不准是不准用河石、河沙垫道;不准从高空乱扔杂物;不准材料混合堆放。

4. 四净是作业面净;钢筋棚净;砖、砂、石、白灰、水泥底净;安全网上净。

5. 五做到是做到料具堆放成行;砂、石堆放成方;红砖、空心转码垛成行;构件堆放成跺;钢脚手架堆放成列。

现场管理的责任利相统一,责任利相挂钩,才会让职工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施工企业质量、安全、成本、工期都得到提高和保证,企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经济效益,这是现场管理运用经济手段检查与考核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肖东辉 加强施工现场项目管理提高文明施工水平[J] 山西建筑 2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