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21 17:35: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产业园概念规划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桥隧时代”、“地铁时代”为四方区送来了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东风:四方拥有环胶州湾5.83公里海岸线,众多科研院所、国家级实验室,独一无二的陆海空交通优势,以及动漫传奇海、橡胶谷等一批符合蓝色经济产业的好项目、大项目,完全有条件打造成青岛蓝色经济先行区。作为青岛市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转型发展的排头兵、拥湾发展的新都心,四方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后发优势,展示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按照“同城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四方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提出了“组团发展、两翼带动、轴线集聚、园区支撑”的空间发展战略。其中,“园区支撑”是四方区空间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全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的大背景下,四方区大批老工业企业纷纷外迁,旧城旧村改造加快实施,为避免城市产业的空心化,必须打造支撑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另外,由于四方区拥有丰富的高校及科研资源,比如科技大学的新材料技术、软控集团的橡胶产品研发、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科等等,这些资源特色鲜明、相对成熟、具备转化能力,为四方区打造现代产业园区提供了可能和支撑;
据悉,为加快推进产业园区的发展,四方区制定出台了优惠政策,每个园区成立了管理委员会,安排专门工作人员靠上推进,目前橡胶谷、建筑创意产业园、工业设计产业园等园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事实上,产业园区主导下的四方区城市化进程,确实带来了整个区域经济结构的大转身。
橡胶谷:位于青岛科技大学周边,总占地约3000亩,主要是依托青岛科技大学橡胶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规划建设集科研教育、创业孵化、会展商务、信息平台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产业聚集区。围绕橡胶谷建设,四方区政府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青岛科技大学、青岛软控签订了四方共建协议。该项目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已上升到了青岛市级层面的发展战略。四方区政府还与美国橡胶城一阿克隆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合作城区关系协议,并组织举办了中国橡胶工业年会和中国橡胶谷发展战略说明会,面向全球进行宣传推介。目前橡胶谷核心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已获市政府批准,德国朗盛研发中心、软控橡胶装备技术研发中心等十余家企业已经入驻,国际橡胶交易中心一期即将启用,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建筑创意产业园:位于青岛理工大学周边,占地约750亩,主要是依托青岛理工大学的建筑学科和人才优势,借鉴同济大学周边赤峰路特色街的发展模式,打造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艺术创意、地理信息为一体的创意设计产业集聚区。目前园区内中景设计创意中心已建成运营,青岛地理信息大厦已经主体封顶,银华广场正在主体施工,宏业广场、裕龙商务城正在准备土地招拍挂;鞍山路北片城市综合体正在完善规划设计方案。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青岛城市规划研究院等十佘家规划设计单位已确定入驻,下一步必将吸引更多规划设计企业和高端人才在此聚集。
工业设计产业园:我市培育的工业设计专业科技园区,主要是依托四方机车厂工业设计产业基础,借助青岛市工业设计协会力量,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产业基地。目前,国家快速成型技术中心青岛基地、英国PGI业设计公司等三十余家工业设计企业已经落户园区,市工业设计协会在四方机厂建设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列入了市经信委十二五规划。
中航工业青岛科技团:主要是依托央企中航集团的优势,在原前哨精密机械公司厂区,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端产业聚集区,承接中航集团及其旗下转移项目,目前四方区政府已经与中航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新孵化基地已经改造完成,百灵科技等二十余家企业已入驻园区。
汽车贸易服务园:四方区汽车贸易产业占据了全市的半壁江山,“十二五”期间,计划在原有重庆南路汽车贸易大道的基础上,狠抓现有产业的提档升级,重点引进高端品牌和汽车贸易总部,并将现有产业链条延伸为集汽车销售、展示、服务、文化、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园区。目前正在编制园区产业升级规划方案,美昌(汽车)集团投资建设的大昌雷克萨斯汽车品牌综合体项目已奠基启动。
青岛现代纺织产业园:主要是依托纺织工业传统和青纺联集团的优势,大力发展纺织研发、销售采购及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相关服务业态,实现纺织工业的转型升级。目前已经与青岛纺联控股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国家多组份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和“中国多组份纱布精品基地”两大“国字号”基地也正式在园区挂牌。
现代物流商务园:利用四方区中心区位交通优势,依托中外运等现有物流企业,打造服务于主城区居民生活的商贸物流业,同时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及物联网技术。目前园区已完成了概念性规划编制工作,引进了新华书店集团、中外运等物流总部项目,海信环湾大厦奠基,笑蕾“梦幻工厂”体验园、百洋医药科技园按计划顺利推进。
生物科技产业园:主要是依托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及其控股的易邦生物工程公司的力量,搭建国际化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吸引生物医药、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相关企业进驻。目前已经与动卫中心、海川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编制完成了园区概念规划方案,正在开展园区土地整理及收储工作。
[主题词] 生态工业园规划
一、生态工业园的概念
生态工业园(eco-industry park)是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之后中国的第三代产业园区。它与前两代的最大区别是:以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在生态工业园区内,一个工厂产生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被用作另外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方法,最终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污染排放的最小化。
二、生态工业园的规划设计思路
国外已有许多成功的生态工业园案例。在我们规划的伊始,可以借鉴成功的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并综合我国的相关政策、地区资源、区域产业发展等因素,论证生态工业园的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提出产业经济发展目标与策略;通过对山地高层、坡度、生态植被、周边建设情况等生态本底的分析,确定园区建设用地方向和空间生态构思;结合规划区域的规划目标与功能定位,进一步确定产业空间(包括拓展方向、功能布局等)拓展趋势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最后实现园区空间生态化、园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目标。
三、某县生态工业园规划设计
(一)国内外生态园区发展借鉴
在规划工作的一开始,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生态工业园的资料,如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美国Chattanooga生态工业园区、贵港国家生态工业园等,并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总结。我们发现,生态工业园区进驻的企业不一定就是自身污染小的企业或者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是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污染物的“零排放”。即园区建设的重点是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按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3R原则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终达到环境优美、节能减排、降低成本等建设目标。
国内外成功案例对于某县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启示如下:
1、入园企业自身不一定有严格的污染排放要求,因此可以放低建设门槛,有利于吸引珠三角部分外迁产业向本园区转移,只需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3R原则,同样可以实现生态保护和企业发展的共生共融。发挥产业链的“整合效应”和“规模效应”。
2、产业链的构建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某企业的生产原料,而某企业的废料又可以作为原料出售给下游产业,并且该转换过程都在园区内部完成,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从而消弱园区远离珠三角的劣势,有利于吸引珠三角企业进驻和发展。
3、某县本身具有一些独特的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对以该资源作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具有强大吸引,利用这些资源企业进行产业链的进一步延展,将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平远生态产业园区,实现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平远工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因此,某县生态工业园可遵循如下的发展思路:
(二)发展定位与产业思考
某县是典型的山区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地区发展工业,必须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区域协调问题。某县是广东省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之一,该县要发展的工业项目若与产业转移的项目类型对接,将能得到政策的扶持。同时某县属于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合作区范围,其产业类型最好能发挥自身优势,并避免与合作区内其他地区产业严重冲突。综合上述分析,从区域产业协调的角度考虑,某县生态产业园适合发展的产业门类包括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医药、钢铁及有色金属、光电、食品、服装、玩具工艺等多种类型,而在这些产业类型中,石油化工、轻工纺织、电器机械中的汽车零部件、服装和玩具工艺较易受到周边地区的竞争挑战,可将其列为产业发展方向中的次重点产业。
二是资源优势下的产业选择问题。某县是粤东最大的林木深加工基地,脐橙、油菜、南药三大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稀土资源丰富。因此我们认为平远生态工业园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主要有木材加工、生物科技、稀土加工等类型。
三是现有相关产业的衔接问题。某县已有一定的工业基础,至目前为止共有23家企业进驻或计划进驻园区。生态产业园区的规划应做好未来产业与现有产业之间的衔接。从现有产业类型来看,生物科技、电子信息、机械制造、汽车零配件、优质建材、木材深加工和稀土加工均已包含其中,从投资规模来看,建设基础最好的产业是机械制造、优质建材和木材深加工三大产业类别。未来生态园区最理想的发展模式是,新进驻的企业与现有企业之间能相关联,企业之间的废弃物能被其它企业利用,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污染“零排放”的最终目标,企业之间应遵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在不能全部兼顾的情况下,我们可选择重点产业将产业链进行铺开。
(三)产业选择
4、产业选择
综合上述因素考虑,该县生态工业园的产业发展定位确定为:以稀土新材料、优质建材和机械制造为园区重点产业,努力培育生物科技、电子信息、车船配件等工业类别,并适度发展与上述产业相关的产业类型,对园区的生态工业链进行补充。
基于以上的产业选择,该县生态工业园可搭建如下的产业链,形成工业共生体,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利用和节能减排。
(四)生态园区规划建设
我们还对园区的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市政服务、绿地景观、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特别是对园区场地的处理,通过GIS分析,针对场地高程、坡度、坡向、植被、水资源等要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较佳的场地处理方式,尽量保存原有生态植被和地形地貌,减少工程土石方,体现生态工业园的生态性。
四、结语
【关键词】 城市设计 边缘型 高新园区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设计走上规划舞台,城市设计观念逐步被普遍接受。人们逐渐认识到通过城市设计可以理解、改造、管理和经营城市,城市设计的作用愈发凸显。
1.1城市设计的概念及目的
长期以来,对于城市设计的定义,专家和学者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如沙里宁对城市设计的定义:“城镇设计基本上是一个建筑问题[1]”;培根(E.Bacon) 指出:“城市设计主要考虑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 包括相应的要素,如风景或地形所形成的三维空间的规划布局和设计[2]”;胥瓦尼( H.Shirvan)下的定义:“城市设计是处理物质环境质量的那部分城市固化过程, 也就是说, 它是环境的物质和空间设计[3]”。而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GB/T 50280-98)》(1998, 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联合)中明确城市设计的定义为: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 贯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综合以上认识,城市设计内涵丰富,是对城市物质空间以及建筑形态上的一种引导控制,同时也是对文化、经济和社会总体协调的政策设计。
1.2产业园区类型
依据产业园区与城市空间的发展关系,将产业园分为如下三类:边缘型、城中型、拓荒型。其中边缘型园区处于城市边缘或城市,有较大的发展余地,这样既有利于开发区依托高校科研密集区发展,又有利于促进城市边缘区建设。如日本关西科学城、天津华苑产业区、深圳市高新区等 [4]。本文提到的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和济南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产业园都是边缘型开发区,依托大城市周边优秀的自然、人文、教育和公共设施资源快速发展。
2 研究对象简介
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规划区总用地964.21公顷,主要以林地、水面、耕地、村镇建设用地为主。基地四周被高速路及城市道路围合,东为雷锋大道、西为绕城高速、北为黄金大道、南为岳麓大道。基地内河流、水面、湖泊众多,其中渔婆塘水库在基地中心位置。未来发展将要求本区成为:区域级商业商务服务中心、地区级专业服务中心、信息技术转化应用中心、光伏产业集群区、综合服务配套中心。
济南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产业园位于大学科技园中部海棠路以西,马鞍山与徕佛山围合的山谷中,总用地约209公顷。基地内现状以农田为主,地形较为平缓。规划目标和定位:未来建成山东省及区域内服务外包产业最集中、技术最先进、资源最丰富、政策最优惠,面向世界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推进全国服务外包产业升级的示范区;引领山东服务外包品牌效应的先导区;提升济南服务外包生态特色的试验区。
3 边缘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问题的探讨
3.1 问题剖析
城市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从整体环境出发的规划设计工作,其目的在于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景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它是城市规划的延伸和具体化,是深化了的环境设计[6]。许多城市设计项目是由于项目组织方、项目设计团队、政府管理部门、项目施工方之间不断博弈,最后得出相互磨合甚至妥协的结果,因此在这里面经常有一些程序上不合理、设计规范上球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需要细心体会。以前文所述两个边缘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为例,这类城市设计往往有以下几点问题。
1)定位过高、与周边产业园形成竞争关系
规划设计定位是项目最基本的议题。而许多项目组织方和管理者存在着超前、求大、求全的思想,忽视了项目自身特有的区位、环境、资源等支撑条件。例如济南市城市东部的齐鲁软件园已经率先形成规模和品牌,而作为城市边缘区域的济南大学科技园服务外包产业园定位为面向世界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基地,这显然不现实。同时就环渤海湾地区来说,国家2009年批准的北京、天津、大连等“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均比济南具有更大的发展优势和潜力。长沙高新区信息产业园项目所在的岳麓山科技园以电子信息产业、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技术产业为主。而湖南省内截至2011年已有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四个国家级高新区,临近省份湖北省截至2012年已有武汉、襄阳、宜昌、孝感四个国家级高新区,这些国家级高新区均涵盖光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产业结构部分重合,形成相互竞争关系。
2)现状基础设施薄弱,配套设施亟需改善
边缘型高新园区处于城市边缘或城市,优点是土地充足、拆迁量小,但基础设施薄弱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道路建设及地块内“七通一平”等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3)规划管理不到位,实施效果打折扣
目前我国的规划管理已经逐步走上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管理人员也呈专业化、高学历化发展,但是在城镇化浪潮中规划管理无论从方式上、制度上还是具体管理者上看,还是有很多瑕疵。具体从长沙与济南两个项目来看,边缘型城市新区的管理和控制力度比主城区相对松懈。两个规划文本中都提到了城市设计的管理控制机制,强调城市设计介入城市规划管理的目的是对建设行为进行更有效的管控。这种控制过于结构性的和原则性,强调的是对城市总体结构、空间系统、总体风貌等宏观体系的把握和控制,而忽略了城市空间的具体引导,如建筑风格、色彩、高度、景观廊道、街道界面、开放空间等。而这些空间上具体引导往往是城市规划管理者需要掌控的重要内容。
3.2 对策与建议
针对边缘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城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项目系统性和可行性
规划中应注重项目运作可行性、重视分期发展,使项目开发形成连动的规模效应。近期开发和远期发展相结合,从整个规划区综合考虑,包括路网、绿地、建筑布局,以利于滚动开发,分期建设,紧跟时代变化发展。
2)提高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
从实际项目来看,我国城市设计还是缺少政策的支持和法律地位的明确,同时市民的公共参与也不足,在2008年颁布实施的《城乡规划法》中,城市设计不是法定规划,因此在实际项目操作中,城市设计经常成为华丽的招商文件或者挂在墙上的效果图。建议在政府层面应重视城市设计作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参考和前置要素,明确城市设计的法律性质和法律地位,保障城市设计的有利推行。
3)充分利用城市边缘资源、提升项目支撑力
边缘型高新园区周边往往有大型高校园区、城市新区以及其他类型的产业园区。城市设计中应统筹考虑区域内的各种行政、公建、居住、教育、文化娱乐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商业竞争,利用外部资源,特别是高校优质的教育文化资源,形成对项目可行性的有力支撑。
4)城市设计控制导则细化
由于具体城市规划项目管理的控制需要,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各管理单元提出城市设计控制性导则可以有效提高城市设计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实际效用。城市设计导则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确定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确定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和控制指标(如建设高度布局、建设密度分区等);确定绿地系统的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给出各级绿地指标和分布形态;对城市风貌要素、重要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及规定性控制。
4 结语
在城市化规划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设计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项目中具有空间、形态、开发时序的引导与示范的双重作用。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设计的作用将越来越突显,在城市规划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沙里宁.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 顾启源, 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341
[2] 培根. 城市设计. 黄富厢, 朱琪, 译[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121
[3] 刘宛. 城市设计的范畴及要素[J]. 城市规划汇刊, 2003(1):76-80,96
[4] 哈米德·胥瓦尼. 都市设计程序. 谢庆达, 译[M]. 台北:创兴出版社, 1979:91
关键词:创意产业园区:产业链:集聚;品牌人才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8-0422(2007)08-0039-04
创意产业是一种主张创新、个人创造力、技能水平和天赋、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支持与推动新兴理念、思潮和讲究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的经济实践。
上海创意产业划分为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时尚消费5大类别。2006年上海创意产业总值超过650亿元,占全市GDP的7%左右,预计到2010年创意产业总值将达到全市GDP的10%以上,成为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现在到底取得哪些进展,它们的前身是什么,带着疑问笔者进行了初步调查。
1 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初步调查
迄今上海市政府已经正式宣布四批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名单,集聚区总数达到了75家(未含未建成的2家),建筑面积225多万平方米。
第一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于2005年4月授牌,共18家,具体内容见表1。
第二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于2005年1 1月授牌,共18家,具体内容见表2。
第三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于2006年5月授牌,共14家,具体内容见表3。
第四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于2006年11月授牌,共27家,包括外马路仓库、汇丰、制造局、老四行仓库、新慧谷、中环滨江128、孔雀园、静安创艺空间、时尚品牌会所、原弓艺术仓库、物华园、建桥69、聚为园、金沙谷、新兴港、彩虹雨、文定生活、长寿苏河、sva越界、名仕街、梅迪亚1895、3乐空间、南苏河、soho丽园、古北鑫桥、第一视觉创意广场、临港国际传媒产业园。
2 上海创意产业的思考
1999年,留美设计师刘继东创立了上海最早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四行创意仓库。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崛起,让历经沧桑的仓库、工厂重获新生。
上海创意产业正处在一个探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园区内多数企业弱小较多;部分园区缺乏明确的定位和规划,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创意产业链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延伸,其价值不能充分实现:园区企业不善于打造品牌;创意产业人力资源缺乏:创意产业园区对普通市民还比较陌生等。
针对上海创意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2.1创意产业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制订长远发展战略。
发展创意产业是上海“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和成熟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制订长远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抵制不正当竞争、侵权等不良行为,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为创意产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2004年11月,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的成立,为推进上海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包括网络信息、投资咨询、知识产权、人才培训、研发设计、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
2.2创意产业需要实行产业集聚战略,提高园区基础结构建设,进行区域创新。 泰康路艺术街,云集了海内外众多的创意设计机构,带动了国际最新的视觉创意设计理念的发展。昂立设计创意园利用周边建筑、规划设计等产业以及同济大学的学术优势,成为了该领域的产业孵化器和人才再造基地。
文化创意产业要实行产业集聚战略,集群问的企业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刺激相关产业和后续产业的创新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资源协同发展。园区的良性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的效率基础结构包括公共服务、运输、电讯等,以及现代创意基础结构包括研发设施、风险投资、知识产权法等,以保证园区成为极具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
2.3创意产业需要加强市场机制,构筑完整的创意产业链。
上海要成为象伦敦、纽约、东京一样的国际创意产业中心,必须打造出一条符合市场规律的完整的创意产业链。组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必须强化各园区企业的分工协作与规模,促进创意产业向传统产业渗透,更有效地整合和延伸产业链,将艺术家的创意成果转化为企业家的经营资源,实现创意市场化和产业化。
以动漫市场为例,我国动漫市场缺口大,上海要充分利用人才优势,精心设计和研发游戏软件、音像制品、卡通图书等下游产品及动漫模型、服装、玩具等衍生产品,建立有影响力的动漫品牌,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开拓国内外市场。如今天山软件园、X2数码徐汇等园区都开始进行动漫设计,但要真正实现完整的产业链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努力。
2.4创意产业需要实行品牌聚焦战略,建立园区和企业的特色品牌。
莫干山路50号以现代艺术建立了“上海时尚地标”的品牌,天山路时尚产业园建立了以服装设计为特色的品牌,车博汇建立了以汽车研发、展示和商务为特色的品牌。
创意产业的地域积聚之后,需要使该区域具有某种“符号价值”,即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品牌聚焦战略的核心是“品牌概念化、价值多样化”。品牌概念化是使园区被大众认识,占据特有的市场空间;价值多样化即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实现品牌产品的销售最大化。园区只有具备共同对外输出共性品牌和入驻企业个性品牌之后才能在上海生根发芽。
2.5创意产业需要积极培养专业人才,以科技创新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据统计,目前在纽约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12%,伦敦是14%,东京是15%,而上海还不到1%。创意产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创意产业的发展。
目前创意产业发展紧缺三类人才:原创设计者、文化营销者和文化管理者。从原创开发、生产制造到销售经营构成完整的创意产业市场体系,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才。
2005年4月,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松江大学城成立,着重培养各类复合型艺术设计和管理人才。同时期成立的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和上海创意产业协会也为人才的资格认定提供很好的平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所长,上海正建立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2.6创意产业需要创意文化全民化。
“海上海”的三种建筑形态:创意商业街、LOFT写字楼和创意生态居,打破商、住、办的边界,成为一个极具创意的“创意市集”。
同乐坊的宗旨是“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昔日的“弄堂工厂”如今还是保持注重市井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制造快乐、与民同乐”的时尚创意空间。
艺术家陈逸飞曾说过,“发展,不是靠制造多少园区,我们需要全民办文化。”全社会需要大力提倡全民创新精神,文化多样化和宽容精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高了全民对创意产业的认知和鉴赏水平,形成有利于创意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3 结语
创意之父霍金斯曾经说:“创意产业是点燃现代服务经济的智慧的冲天之火”。
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是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理想方法,是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迎接世博会,服务世博会的重要表现。
【关键词】公园设计;生态设计;公园规划;景观设计
引言
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部分,公园以其环境幽深和清凉避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成为情侣们,老人们,孩子们的共同圣地。而位于施甸县的玉湖公园是全县的亮点公园,但是公园原有部分植物长势不好,景观层次单调,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休闲、游憩、娱乐的需要。通过对公园现状的认真分析,2011年春天玉湖公园实施了绿化改造工程,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和场地精神,利用植物造景,创造出时代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环境优美、满足休闲功能要求的城市综合性公园。
1 规划总体要求
1.1 规划的背景 施甸县的玉湖公园为引领施甸县居住休闲度假新模式,创造性提出旅游产业园的概念:集生活居住、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商务会议区、动植物园、水上乐园、娱乐健身中心为载体的综合旅游产业园。
1.2 规划指导思想
1.2.1 高品质的物质环境 功能与形态并重,合理进行功能组合与用地布局,塑造富有特色的形态环境,构造一个空间层次丰富、具有时代感的居住区。
1.2.2 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绿化系统建设、营造诗意的居住休闲环境。
1.2.3 高效能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做到安全、高效、可靠:现代化高效能的通信设施、完善的道路交通系统、高效能的上下水清洁能源供应系统、消防及垃圾回收加工等市政工程设施。
1.2.4 高水平的管理 加强建设管理,合理确定土地利用率,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增强规划弹性和对市场的应变力,建立完善的管理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2 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坚持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状及自然地形,有机地组织公园各个部分。在公园地形地貌的艺术处理中,要注意:因地制宜,利用为主,改造为辅,就地掘池,因势掇山,力求达到园内填挖土方量平衡;地形设计要充分考虑园林使用功能、园林景观、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生长等诸方面的要求,合理开掘布局。在公园各景点的组织上,可采用以两三处主景为构园重心,利用园路、溪水、山丘等造园要素连接各景区,使其前呼后应,过渡自然,构成协调的园林空间序列。
2.2 坚持以人为本
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尽可能满足游览活动的需要。公园,是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公园规划设计要依据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进行。注意与周围环境配合,与邻近的建筑群、道路网、绿地等取得密切联系,使公园自然地融合在城市之中。
2.3 注重创新
公园的规划设计与其他规划设计一样,要不断创新,在不同的环境中作出不同的设计。公园的规划设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身居闹市的人们能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
2.3分区设计
2.3.1休闲区设计
该区域东起新广花路,西至铁路桥。此区域靠近居民区,北接秀全公园,具有丰富的文化沉淀,设计主要考虑到周边市民的文化休闲活动和河道生态的展示示范,设置文化广场和市民广场等,广场又设置一定的开放草坪空间和林下空间,在不破坏自然环境前提下,有组织的使游人能够亲近绿地,感受自然,充分体现以人为体的设计理念,展现花都最休闲的地方。
2.3.2生态体验区设计
生态体验区位于新街河河道的中上游,考虑到原有砖窑厂和其他旧厂区等,以及原有水塘的河堤现状,主要对原有的砖窑、石灰窑等进行改造,形成集遗观览、历史博览功能的艺术体验区。南面自然山林中设置国花雕塑公园、康体游乐园等,并在整个公园制高点设置标志建筑,供人们登高远望,浏览一河两岸的美丽风景。
2.3.3步行桥景区设计
步行桥景区地块狭窄,景观用地有限,方案利用防洪堤的放坡要求,结合地形、园路、水系、卵石、植物等景观要素,营造精致的景观环境。景观步行桥入口处设置螺旋型通道,满足公园与步行桥之间的无障碍通行要求。该区设置了公园管理房和茶室等功能建筑。
2.3.4滨水主活动区设计
滨水主活动区是公园内主要的活动区域,景区围绕中心湖面组织景观,通过各种形式的景观要素组织丰富的亲水场景。设置了集散广场、滨水休闲、儿童活动、观演、草坪休闲等功能区块。满足游人亲水、近水的需求。该区域东起迎宾大道以东300米,西到凤凰桥,作为花都的门户,一方面是景观和视线上的要求;另一方面,公园方向的人流量较大。满足这一功能要求,在迎宾路两侧设置公园入口广场,广场是使命聚会、交通集散的主要场所,设置观演台,适合与大型的节假日庆典活动。同时,在周边设置茶室、餐厅、游船码头、小卖、厕所等功能建筑。另外,为了开阔视野和大气的空间效果,新的设计拓宽原有水面,沿规划路边设置绿道,由2米自行车道和3米人行道组成,并沿途设置亲水平台、休息坐凳、景观灯柱等景观,丰富河堤景观带。
2.3.5生态标本园区
生态标本同区向游人展示了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景观形态,同时为生物的繁衍提供良好的场所。本区内地形相对较为复杂,便于不同习性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发挥标本园的示范作用。以群岛的形式反映湿地景观,设置水杉方阵,展示其于性之美。结合防洪堤的坡地地形,种植山区植物。区内设置温室,引进和栽培热带植物和珍惜植物。丰富了标本园的植物品种。
2.3.6生态培育区
设置生态培育区,在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的情况下,逐步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设置景观挑台组织观景。该区作为生态培育的一个示范区在全园乃至整个滨江生态带得以贯穿,逐步形成完善的滨江生态系统。随着人流量的增加,该部分区域可以有组织的加以二次建设,形成公园新的游览景点。
2.4植物规划
根据地块特征,景观及功能需要,进行植物配置宏观控制。
2.4.1以乡土树种为主,形成绿色基调;局部点植精品树种,提高景观档次。在树种的选择上,以适宜本地生长、具有良好生态习性和观赏性的乡土树种为主,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以降低资本投入。在局部景观亮点和视线焦点处,可考虑精品植物,用以点景:
2.4.2配合地块功能特征。进行空间组织,尤其要注意通过植物的调和使防洪堤、绿地、水之间的和协共生,形成环境整体。由植物配合进行窄问组织,根据景观区域或开放,或幽闭,或疏朗的空间要求,配以庭荫、孤植、密林、片林、疏林、草坪等不同形式,形成多种特征形态的空间;
2.4.3根据本工程为滨水绿化的特点,在植物品种选择上,要注意多选用耐水湿性较强的植物,如水杉、池杉、菖蒲等,并考虑其沿江的抗风能力;
2.4.4充分发挥植物生态功能:从植物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环境改良能力,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合理配置,以达到最佳的生态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结合生态公园规划实例分析,提出规划设计中体现地貌地形、道路建筑、水环境、绿化植物的生态设计方式;同时从总体布局、功能分区规划、景观生态设计、植被的生态规划设计等各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方略,从中打造一个优雅休闲的亲水性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休闲游完的好去处。
参考文献:
8月23日,潘军在花样年上半年业绩会上透露,花样年进入养老地产的经营模式理论研究已经完成,目前着手于健康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预计明年下半年将在深圳推出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
一轮轮严厉的房地产调控,迫使开发商走到选择的十字路口。他们或继续规模扩张,或转型求存。寻找新掘金点,无论是商业地产、旅游地产,抑或是养老地产,都成为地产行业谈论的新热点与方向。
花样年在这个“路口”中,选择的是舍弃规模扩张,改变自身的商业模式。即逐渐退出中低端市场,未来只开发以服务提升附加值的高端产品,从而由地产开发商转型为地产综合服务运营商。2011年,作为花样年从住宅开发商转变为地产服务商的元年,养老地产成为花样年转型的新发力点。
暗合服务转型
一直在规模扩张上收效不大的花样年,为自己下一步发展找到路子。花样年从今年初开始,对外界高调宣称转型为服务商,并筹谋与之企业定位相吻合的养老地产。
近日,潘军在花样年上半年业绩会上透露,花样年对养老地产经营模式的第一轮理论研究已经完成,已经开始着手健康产业园的规划与建设,并预计明年下半年在深圳推出第一个养老地产项目。
花样年所规划的健康产业园,位于深圳南山蛇口南海大道与工业六路交界处,属地段优越、交通便利。花样年在今年6月份,以人民币3.16亿元收购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从中获得TCL深圳在蛇口的三宗地块以及地块上现有的五栋建筑物。
潘军此前向媒体介绍,这3块地块所处区域,未来将会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升级改造,形成一个高端的城市综合体。健康产业园项目,是花样年先期进行的改造项目,是对养老产业的一个尝试。
按照潘军早前向媒体透露的信息,试点的养老地产项目,开发完后不销售,全部用来租赁。在项目运营方面,花样年会与美国、中国台湾的养老机构合作,外判管理服务,并与医院合作提供健康检查。
时代周报记者从花样年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该项目改造完成后,将以高级酒店会所模式经营,预计可提供150个房间,最多可收纳200多个老人。除了一般医护服务外,也会提供各类型的活动,以满足退休老人多样生活需求。这个养老项目预计明年下半年推出市场,主要针对60-80岁年龄段的高收入家庭,月租金约在6000-8000元。
花样年转型服务商,做细分市场,为何会选择养老地产作为转型的一个发力点?
潘军在接受香港媒体采访时表示,花样年进入养老项目完全没有难度,“房产开发商的长处就是整合资源”。此外,花样年的核心竞争力是做品质,在商业管理上比其他企业下的功夫要大,这使得花样年有优势成立自己养老、养生的管理公司。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国内开发商而言,养老地产尚属全新领域,无论是开发经验还是经营模式,因此没有太大的进入门槛。此外,养老地产的特有属性,与花样年转型服务运营商的自我定位是相吻合的,有利于其进行差异化竞争。
“对于开发商而言,当前房地产市场持续打压的形势,涉老地产或者养老地产项目可以有效地回避调控风险,参与民生建设,获得各级政府的支持,同时保有型的物业也是开发商后期持续融资的一个有效工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养老产业与养老地产研究所所长陈首春指出,同时对于日益提高的土地增值税,也有利于开发商税务筹划,获得最大的收益。
盈利模式猜想
尽管,花样年宣称在进入养老地产领域的经营模式研究已经完成,但并没有进一步对外透露具体运作模式。花样年未来的养老地产盈利模式,也成为市场的一大猜想。
与普通住宅开发不同,养老地产更接近于持有型商业地产的运作模式。这意味着,需要较多的资金沉淀,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同时存在一定经营风险。这也是国内开发商谨慎进入的主要原因。
万科从2006年开始探索养老地产,直至2010年底才将首个养老地产项目―“活跃长者之家”推至台前。探索两年多的保利地产,对其首个养老地产项目是租还是售,仍未有确定。
“目前,深圳健康产业园的项目已经在做,但具体的经营模式还不适合公开,因为涉及到商业机密。”上述花样年的内部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在一切都未定型之前,不方便作过多透露。
陈首春根据商业型养老地产的功能,划分适老住宅、老年公寓以及长期照护机构三类。其中,这些地产项目又可分销售型物业和持有型物业。
鉴于国内开发商的融资瓶颈和资金压力,“我认为,可能涉老地产项目应该参照目前商业地产的操作模式,”陈首春表示,在养老项目中可配备一定数量的住宅类物业作为快速套现的产品来平衡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同时,持有型物业和销售物业的比例要通过测算,使销售型物业的销售收入能够基本覆盖全部初投资。
此外,长期持有运营养老产业,对于开发商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保利地产副总经理王健对此坦言,养老社区若长期运转则需要生存下去,盈利模式是一个难点,需要投入多少资源都需要摸索。此外,养老配套服务运转起来不容易,企业要对社工以及服务人员培训问题,还包括要整合政府、医院等各方面的资源,涉及问题太多太复杂。
对于开发商而言,进入养老地产,“玩概念是嘴皮子门槛,真正要做门槛不少,包括投资、产品、设计、管理等等。”资深房地产投融资、战略专家张健向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关键词:TOD,轨道交通站点,规划设计
在世界各地寻求可持续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努力中,城市交通与土地开发整合的发展思路受到广泛推崇。TOD概念最早由美国建筑设计师哈里森・弗雷克提出,是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TOD处在以公交站和核心商业区为中心,半径平均600米(大多数人的10分钟步行距离)的范围内,不同地区的TOD规模大小受当地地形、气候、主干道或高速公路阻隔等方面的影响[1]。张明等探讨美国城市发展背景的TOD原则在中国的可操作性,并总结出符合中国城市特征的5D原则:港岛式区划,级差密度,豪华设计,多样选择,涨价归公[2]。TOD为处于高人口密度、消费已进入小汽车时代的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一、TOD模式的设计原则
(一)圈层布局
各圈层边界处相互渗透和联系,利用公共空间、开敞空间限制商业的过度扩张,优化周边环境,实现土地价值的向外延续。
(二)紧凑开发、功能混合
用地布局多采用方格网状,并尽量减少街区长度,大大提高道路系统的连通度,房屋的档次和类型也比较丰富。
(三)以站点为核心建设城市综合体
充分依托和利用轨道交通站点的优势,建设辐射周边、功能复合、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综合体。
(四)站点与周边建筑同步开发
提高站点和周边设施的空间联系,充分完善配套服务,打造区域通枢纽。
二、TOD模式的功能构成
所有TOD都必须是混合型用地,各用地组成比例因地块、等级而异,至少应该具备商业、住宅和公共用地[3]。明确功能构成还要考虑区位、环境、市场需求、基础设施和道路易达性等因素。
三、TOD模式的空间布局
(一)布局结构
TOD站点对地区开发的带动作用通过圈层形式向外辐射,这种圈层结构往往与放射状的骨架相结合,但形式并不绝对。
(二)服务半径
半径200米内为核心腹地;500-800米为轨道站位的直接腹地;以自行车或常规公共交通5-10分钟的喂给距离(1500-3000米)作为最大服务半径,此范围扣除直接腹地的环状区域为间接腹地。
(三)功能分布
公共功能主要集中在核心腹地,直接腹地形成复合开发,间接腹地接受到的辐射较小,开发强度较弱。
四、TOD模式的实施方式
(一)改造
以公交扩展为框架,帮助内城区重新改造、集中发展。在改造过程中要加强公交系统、适于步行、更高开发强度和联通的用地结构,但必须协调现存社区的保护。
(二)填入
填入式开发通常被建成社区包围,用地规模更大可建设较完善的TOD,周围社区可以作为支撑腹地;填入式开发不仅仅是简单的补充社区中缺失的用地要素,还必须提供与社区的步行连接。
(三)新建
新建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从经济角度最适宜发展,但除了可能导致蔓延的发生之外,由于公共交通建设进度的滞后,可能导致过渡时期公交服务的缺失。
五、广州市轨道交通官桥站周边地区规划设计
(一)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广州市地铁4号线与佛莞城际的交汇处,用地面积352.21公顷,现状为村庄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
(二)策划研究
产业发展定位:打造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产业平台和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平台。
1、结合站点配套商业服务业,包括酒店服务、商务办公、体验式购物中心、文化休闲。
2、结合周边华创动漫产业园、清华科技园广州创新基地发展动漫、电子竞技、创客空间等创意文化产业。
3、结合周边园区和大学城人才聚集作用,建设创新创业人才公寓,打造区域活动与综合服务中心。
(三)规划方案
1、规划定位
番禺东部交通节点,换乘站点TOD综合开发区。
2、功能分区
规划形成“一心五片;一带一轴”的城市空间布局。
一心:以官桥站为中心;五片:将规划地块划分为五个配套服务片区;一带:莲花大道发展带;一轴:地铁四号线发展轴。
3、用地布局规划
用地采取“中心商业,功能混合;居住,生活组团”的基本圈层格局。中心核心区以商业、商务、生活居住功能为主;两个居住生活区为村庄的居住生活用地;生态农业区控制为远景发展备用地和农用地。
4、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形成“三横三纵”骨架道路系统,内部形成“井”字形的区域主干道交通体系。地块中央核心片区主要以商业为主,功能混合,人流车流密集。社会停车场以及公交车站主要分布在核心片区,解决停车、疏散等交通问题。
5、城市设计
以森林化的生态活动空间、不同层次的集散活动空间、安全舒适的步行空间、丰富多样的活动节点为理念,设计不同空间层次的交通系统。地下一层空间主要是地下停车库和地铁17号线,地面层主要是站场一层空间,二层空间主要是地铁4号线和部分廊道,三层空间主要是佛莞城际轨道。
6、规划实施
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及财力,分五期对规划区有步骤地开发建设,实现良性的滚动开发。根据官桥站周边发展情况,提出形成关联产业链、设立企业准入门槛、吸引高端人才、政府扶持和创造环境等措施。
六、结语
本文对TOD模式的设计原则、功能构成、空间布局、实施方式等进行了梳理研究,并以广州市官桥站为例对其在规划设计中的实践应用进行探讨。TOD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站点进行的城市开发建设,对于引导城镇以集约、紧凑方式进行空间拓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彼得・卡尔索普.未来美国大都市生态、社区和美国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7.
1、全力推进旅游开发。积极谋划旅游发展新思路。围绕做大做强休闲养生旅游“一号产业”目标,我镇主要领导带领旅游办、重点开发村的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到永康、永嘉等地学习取经,借鉴成功经验,拓宽发展思路。同时,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旅游发展大讨论和项目开发大排摸,谋划石下、杨宅、赤岩前等村发展民宿经济,着力激发各村发展旅游的“底层力量”。积极推进旅游景点全域化。立足__良好自然风光和厚重人文底蕴,按照推进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原则,着手编制全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进__旅游资源的全域开发、优势整合、精品培育,主动将__旅游发展融入全县山诸水源南孔阙里旅游精品线路,完成了竹水涧旅游开发规划设计文本,启动了流岸到杨宅沿溪沿路景观建设。积极抓好红色旅游发展。全力以赴抓好带有__“特色标签”的红色旅游发展。__红色旅游景区概念性规划、中国工农挺进师第一纵队纪念馆的土地征用和规划设计、烈士陵园的改扩建主体工程、接待中心的土地征用、“长城”的规划设计等工作相继完成,纪念馆建设已进入清单投标阶段,纪念公园180米生态防洪堤基本完工,纪念馆布展正在进行设计招标。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介。联合县摄影协会、团县委、县妇联等有关部门,筹划举办“鼎峰”杯秀丽__摄影赛、组织百名团干重走“路”、在__最高峰—海拔1314米的清明尖举办“一生一世”缘定终身相亲大会等一系列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努力扩大__旅游知名度。
2、稳步提升农业观光园。我镇目前有东山芍药基地和磐斛生物科技园两个农业观光园。东山芍药基地新种芍药600亩,今年计划投资100万元新建生产用房1200平方米,投资50万元完成操作道硬化5000平方米。磐斛生物科技园完成了1000平方米的铁皮石斛展示大厅的土地平整工作。同时,利用春季大好时光,加快火龙果、三叶青、高山石榴和葡萄园等农业基地建设,丰富种植品种,培育观光价值,力争培育更多精品农业观光园。
3、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工作。全镇28个村已有25个村完成了污水治理项目招投标并开工建设,其余3个村已也完成规划设计,进入计价审核阶段。开工建设村中,10个村基本完成了主管网和终端建设,5个村完成了接户工程。农村公厕建设取得新进展,洋坑、洋庄、月岭、胡庄、滚涛等5个村完成了公厕招投标。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化处理,落实了全镇28个村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规划,今年规划12个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杨宅、泊公等村在建的4条防洪堤进展顺利,均已完成50%以上工程量。“最美河流”创建后鲁至赤岩前段已开工建设防洪堤、亲水平台、绿化等设施,赤岩前和谐廊桥已建成使用。
4、不断深化三改一拆工作。保持拆违高压态势不减,与各村签订2015年度三改一拆行动目标责任书,落实责任,加强巡查,严控各类新增违法建设。根据县里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出台了暂缓拆除违法建筑处理实施细则,对暂缓拆除违法建筑进行分类处置。强化拆后土地的综合利用,完成复垦复绿600平方米。对辖区内的6处山庄和旅游设施违法建设开展整治,目前已召开业主座谈会,丈量违法建筑面积,下发了4份处罚决定书。
5、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杨宅村第一期旧村改造新区首批安置的178间屋基新房正在建设,剩余屋基也在抓紧安置。黄余田村正在着手实施二期旧村改造,已完成土地测量工作,镇里专门派出了由多个班子成员领衔的工作组到村协调指导,目前已有65%符合条件的农户签订了旧村改造协议,预算219万元的黄余田晨光桥改建工程也已完成了桥墩浇筑。柳坡村休闲公园建设完成了土地测量。滚涛村建成环村道路挡墙110米,1800平方米的道路硬化工程进入了招投标程序。泊公村新区土地平整已接近尾声。方山、赤岩前等村启动了村庄规划修编。
6、积极开展“摘帽快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层层发动参与大讨论。镇、村两级分别召开了“摘帽快跑”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会,镇里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强化活动氛围营造,及时消除部分党员干部“不以为然”的轻视思想,全力打造全民参与大讨论的良好格局。围绕实际开展大讨论。在县“四查四问”研讨的基础上,结合__实际,提出“四围绕”大讨论:一是围绕__干部群众观念落后,找准问题根源;二是围绕__发展不快现状,分析滞后原因;三是围绕如何加快__发展,提出应对举措;四是围绕__加快发展主线,讨论我该怎么办,着力破解影响__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约因素。注重统筹推进大讨论。把大讨论活动与扎实推进“从严管理落实年”活动结合起来,与解决__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与完成全镇全年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严抓队伍建设,把握时间节点,踏准步骤节奏,一个步骤一个环节统筹推动,务求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7、重点推进各项特色工作。__风电场各项建设有序推进,1—8号发电机组正在进行安装,一期道路新建运输便道800米、拓宽200米。洋庄小微企业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完成土地测量,正在开展土地政策处理、规划设计等项目前期工作。好溪流域防洪堤基础和排水工程均已完成,正在砌筑挡墙,目前
已完成50%以上的工程量。
第一期“一个突出、四个加快”项目建设业务知识培训班。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培训班的顺利开班表示热烈的祝贺!今天正式开班了此。
开展这次培训班是经市委、市政府和市“一个突出、四个加快”领导小组研究同意的采取集中培训、分期安排的方式。提高项目建设水平,对全市中心工作突击队队员和各项目信息联络员培训一遍。主要目的帮助大家进一步加深对“一个突出、四个加快”发展路径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把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强调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这次培训的重要意义
这次培训班既是一次集中学习。对于加强上下之间、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也是一次交流座谈。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应从两个方面正确理解:
一方面。全力推进“一个突出、四个加快”工作的重要举措。自市第五次党代会召开尤其是一个突出、四个加快”动员大会召开的一个多月以来,这次培训是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全市上下朝着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战略目标,扎实工作,奋力拼搏,各项工作开局势头良好,全市上下工作氛围浓厚,取得了项目投入超历史、项目建设超目标的良好成效。当然我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项目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推进涉及“一个突出、四个加快”63个大项、129个子项目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全面开花。最近,市委、市政府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个重点项目建设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明确。比如,确定职教园片区10月底初见成效;苏维埃大道10月份全面竣工;大道绿草湖通往城区段10月份实现通车;七彩大道10月份完成路基铺垫,春节前通车;叶坪景区、纪念园景区、红井景区10月底建成开放,下肖景区春节前开放;七彩广场春节前开放;光电产业园10月底初见成效;电线电缆产业园、脐橙产业园项目春节前见成效;大道、苏维埃大道沿线10月底前要形成一定规模的田园景观;绵江东岸道路8月底通车,宾馆2号楼10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宾馆6号楼、旅游集散中心、五星级宾馆春节前开工建设。等等。回顾这些项目的推进过程,大都面临规划设计、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难题。今天的培训,特意邀请了项目建设方面的专家市政府传生副市长现场教学,请来了征地拆迁一线涌现的先进典型作经验介绍,同时还安排了规划设计、工业产业发展、法律法规等部门的领导来剖析、解读相关政策、理念,这些对于推进项目建设定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增强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更好地推进各个项目建设,这次培训是加强中心工作突击队队员和项目信息联络员队伍建设。市里推行了干部挂点项目制度,抽调离岗班未安排人员以及乡镇换届未提名人员和进城未安排人员组成“中心工作突击队”并且明确了各个项目的信息联络员,让大家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投入项目建设当中,推进各个项目按时序进度开展。能够作为突击队员或信息员参加市里的中心工作,对大家来说既是组织的高度信任,也是组织上对大家的一次考验,还是大家施展才能的一个平台。座的各位,有的曾是乡镇党政正职,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能力;有的曾是单位副职在分管口子有独到建树;有的一线干部,具有较强的与群众沟通协调的能力,有的单位的笔杆子”有着较强的文字功底,等等。总的来看,这支队伍,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队伍。尤其是中心工作突击队”党支部的支委成员,思维敏捷,抓工作思路清晰,综合素质比较好,曾经领导的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现在肩负的使命不同、任务不同了这支队伍中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能力不相符的问题。从最近加快办收集的信息和我平时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有一些队员在推进“一个突出、四个加快”认识和把握上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推进项目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法律法规意识有待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历练还不够,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缺少办法、经验不足,等等。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加强实践锻炼,也需要加强教育培训。开展这次集中培训,既是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又是帮助我这支队伍认识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着力提升推进工作的三种能力
当前。机遇和挑战并存,发展已经站在新的起点。压力和动力同在迫切要求各级干部进一步提升能力和水平。对于各位队员来说,应着力提升三种能力:
一要着力提升克难攻坚的能力。新时期对干部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争做勇挑重担、甘于奉献的楷模。提高克难攻坚的能力和水平。也是市加快推进“一个突出、四个加快”各项工作的现实需要。纵观项目的推进过程,普遍存在资金筹措、规划设计、征地拆迁、杆线迁移等难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影响整个工程进度。面对这些难题,大部分项目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的相关工作人员,都能以知难而上不言难、克难而上不畏难的勇气,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冲,不断实现了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创造了绵江东岸工程在3天时间完成征地、两个月时间完成土方回填及路基垫层的神奇速度,实现了短期内产业招商概念迅速打响、产业招商效应初见端倪等良好开局。作为突击队员和项目建设信息员,更要乘势加力,切实提高克难攻坚的能力和水平,切实肩负起责任,积极走进矛盾,正视矛盾,触及矛盾,解决矛盾,以良好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群策群力破解难题,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二要着力提升组织推进的能力。力求工作想在前、做在前,争做主动作为、勇争一流的先锋。这就要求我必须坚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力求将各个项目的每个环节做精、做细、做透,争做主动作为、勇争一流的先锋。首先,要清楚工作流程。推进一个项目、启动一项工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推进“9+6片区项目,先做可研报告,还是先立项,还是先做规划设计,等等,哪些工作最紧迫,哪些工作可并联进行,都要有一个流程,力促工程有序推进。其次,要吃透法律法规。自觉做到懂法、用法、守法,吃透政策、宣传政策、贯彻政策,做政策路线的执行人。比如,只有在熟悉掌握国家有关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及相关法规依据的前提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圆满地解决好拆迁户反映的补偿标准低,以及在法定期限内不搬迁等问题。第三,要讲究方式方法。现在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做工作不仅要有苦干、实干的奉献意识,更要有快干、巧干的创新意识。每一个人对待自己的工作,不能总是沿着过去的老框框、老套套去做,只有提升自己开拓创新的能力,才能不断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三要着力提升协同作战的能力。加快办、三个指挥部和三个专项工作办公室的各项工作能有这么好的开局,做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典范。团结出效应。两个月以来。各个项目建设能够取得这么多出乎大家预料的成绩,得益于全市上下业已形成的上下畅通、内外协调、互相帮助的工作氛围,凝聚了座各位互帮互助、协同作战的辛勤付出。作为中心工作的突击队员或项目建设信息员,要进一步发挥作用,及时转变角色,调整心态,摆正位置,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克服各种困难,与其他成员一起并肩作战,协力共进。要进一步提升组织协调能力,充分利用自己独有的人脉资源,立足平时的交往和做人、做事,认真做好项目建设的日常协调工作,把项目组各成员的力量凝聚到一起,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工作格局,达到1+1>2效果。
三、集中精力完成好这次学习培训任务
按照安排。既有领导的专题讲座,这次培训班利用一天时间进行。也有先进典型的经验介绍。可以说,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为办好这次培训班,近段时间以来,加快办和各个课题的主讲人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大家要自觉遵守培训班的各项纪律要求,虚心学习,学以致用,高质量地完成好这次学习培训任务。
一要带着责任学。学习。围绕工作钻研,人生的第一需要、工作的第一动力、提高素质的第一手段。要把这次学习培训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使工作过程成为努力学习、增长才干的过程。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作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表率。
关键词: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基础,以打造宜居的城市生态环境,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通过对生态城市的涵义与特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及指标体系的探析与思考,将生态思想、低碳经济理念充分地融汇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化与低碳化的发展进程,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一、生态宜居城市规划设计的基本概念
生态城市规划是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 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城市生态系统为规划对象,结合生态学的原理、方法, 应用规划科学、系统科学的手段, 去辨识、设计和模拟人工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关系, 确定最佳生态位, 并提出人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相协调的优化方案的规划。生态城市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生态规划的基础上, 根据国家城市建设的总体方针、政策和计划, 基于城市的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 以生态学、环境学、城市学、社会学、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目标, 合理地确定生态城市建设目标、发展方向, 布置生态区城市建设体系, 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规划布局的合理设计等,生态城市规划要解决的是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问题, 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既与城市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又有一定的区别。城市规划重点强调规划区域内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城市产业及基础设施的规划布局、建筑密度和容积率的合理设计等, 也可以说主要是城市物质空间与建筑景观的规划。城市生态规划强调规划区域内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的保护、管育、修复和重建, 主要涉及区域环境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水源涵养、城市绿化等方面。环境规划则强调规划区域内大气、水体、噪声及固体废弃物等环境质量的监测、评价和调控管理。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则强调运用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在对规划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研究基础上, 提出城市社会、经济建设、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目标的总体规划, 它与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规划紧密结合、相互渗透, 是协调城市发展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二、生态宜居城市的规划设计的措施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以真正实现城市的生态化目标,体现不同城市独有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城市形象 、城市风格特色和吸引力:
1、城市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的目标是建立由建筑 、园林等为主的人文景观和各类自然生态景观构成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 。建筑景观设计的重点是在平面规划的基础上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特别是沿主要街道的建筑景观设计要在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的同时,适当布置低层的生态建筑。 园林设计的重点是要做好沿江、 河 、湖 、溪等两岸林带,以及城市公园 、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融生态环境、 城市文化、 历史传统与现念及现代生活要求于一体,提高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各类自然生态景观的设计重在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功能,提高其生态效益 、景观效应和共享性。
2、城市产业设计
城市产业应当是代表生态文明潮流和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生态产业,是能够形成强大示范效应的龙头产业。 城市产业设计要在全面客观地分析城市产业现状的基础上,立足于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和生态化。 现代化的发展要求,高起点 、高标准、 科学地予以实施,并且要以生态化的示范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导、 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生态型工业体系,同时努力发展旅游、 教育、 医疗、 物流、 文化 、信息、 房地产等产业,建立生态产品开发 、设计、 孵化中心逐步实施现有产业的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 提高生态经济在GDP中的比重 。此外,还要努力推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 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清洁生产审核 、建绿色企业等,建立企业环境行为 、环境信用评价体系,将企业的环境信用纳入企业社会信用体系之中,通过多种媒体向社会公示。
3、 城市住区设计
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 居住区设计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布局,即综合考虑城市的地理特征和水、 气 、地质等条件及长远发展要求,选择城市居住区的最佳区位和发展规模;二是节能低耗无污染,即一方面要在建筑材料的使用上坚持环境保护原则,避免由于建筑材料的原因造成光污染、 化学污染、 放射性污染等,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建筑物的朝向、 间距等,以解决住宅采光 、室内通风等卫生问题;三是应用生态技术处理生活排泄物,生活垃圾;四是通过增加居住区绿地,推广屋顶绿化、 垂直绿化、 湖河溪流水体的坡岸绿化等。
4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城市的形成源于我们的祖先" 逐水草而居"的生存准则。因而,绝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南方城市大多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必须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所谓充分利用,一是保护,二是提升。充分利用的基础首先在于保护。因为,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其次是提升。提升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提高和完善,通过工程技术措施维持和提高其生态效益以及共享性。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建设生态城市,是生态学原理在城市建设中的具体实践。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
5、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合作
传统设计强调设计师的个人创造,认为设计是一个纯粹的、高雅的艺术过程。而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则强调人人皆为设计师,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对其生活和未来作决策,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自己及其他人共同的未来。从交通方式到选择家具、装修材料、水的使用、食物的选购、垃圾的处理甚至于包装袋的使用,都是一个生态的问题。因为它们都对整个杜区和环境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的决策选择都应成为生态规划设计的内容。所以,从本质上讲,城市生态规划设计包含在每个人的一切日常行为之中。对专业设计人员来说,这意味着自己的没计必须走向大众,走向社会,融大众的知识于设计之中。同时,使自己的生态设计理念和目标为大众所接受,从而成为人人的设计和人人的行为。
总之,生态整体规划设计既不是以减少人类利益(文化价值)的方式保护自然环境(自然价值),而消极、被动地限制人类行为,即自然中心主义,更不是以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或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前提来保护自然环境,即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运用人类伟大的智慧与创造力积极、主动地创造新生活,在实现人与自然公平、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同时去争取实现人类自身内部的公平,实现更高层次的人—自然的双赢:和谐发展、协同进化,这是生态整体规划设计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睿. 城市绿色交通规划探析[J]. 科技传播, 2011,(12)
王殿明在部队时主要从事军队院校管理工作,对党的教育事业有着深厚感情。从部队退休后,筹措2亿元投身教育产业,创办河北青华苑高校服务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经理。他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经营宗旨,大力倡导“诚信、创新、高效、完美”的服务精神,全力打造育人为本的后勤服务品牌,以忠诚的政治品质和务实的工作形象赢得了合作院校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域迈出了稳健步伐,成为一名出色的企业家。
2007年,在河北省实施“三年大变样、推进城镇化”的背景下,王殿明怀着不忘乡土、回报乡亲、改变村貌的感恩之情,回到了家乡河北省临西县万庄村。万庄,据传古时叫“万和庄”,为孔子讲学途经之地,深得儒家文化风气之先,村民间和衷共济蔚然成风。后被简化为“万庄”,虽然村名中没有了“和”字,但是“和”的理念早已融入了万庄人的血液。当地人民世代尊老爱幼,民风淳朴。王殿明从小生活在万庄,对“和”的理念有了更深层次认识。
同年,他斥资3200多万元,在万庄原行政村基础上,新建了一座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的中国首座“万和宫”。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欣然命笔“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
“和”作为一种文化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与精神核心。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华文明古国的精神韵律,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风范。在中国历史上,无论是统治阶层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是思想流派还是,对“和”都有各自的解读和阐释。万和宫以“和谐文化”为主题,把宗教文化、佛学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等多种不同形态文化集中在一起,打造集文化产业、教育基地、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独特文化园区,形成以和谐文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验示范基地。走进宫内,亭台楼榭鳞次栉比,殿宇回廊气宇轩昂,静湖奇石交相辉映,小桥流水相映成趣,林木花草姹紫嫣红,先贤圣哲名人雕像数百尊,古今中外精美画品千余幅,经史典籍箴言篆刻数万字,揭示了和谐文化的深厚历史积淀,彰显了文化和谐的丰富、灿烂与多姿。
“‘和’意喻‘和谐、和美、美满、幸福’,是世上美好事物的浓缩。‘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王殿明指着村口高高伫立的一个“和”字,向《经济》记者诠释他对“和”的理解,“这就是万和宫的标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是重要的一块,光靠政府杯水车薪,万和宫要用一些文艺形式作为载体,向附近村子及村民介绍、宣传‘和’文化理念,使它成为农民心灵沟通的桥梁,形成和为真、和为善、和为美、和为贵的共识,创造城乡、村镇、邻里、家庭与人际和谐融洽的局面,使万和宫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呼应,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相承接,与和谐社会要求相吻合。”
作为“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万和宫一期工程建成后,改写了万庄村的发展历史。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村容村貌得到了有效改善;村里开办“和”文化大讲堂,组织“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发展了以“和”为主题的旅游、教育等项目,使万庄人以弘扬和谐文化为己任。在王殿明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积极模范践行“学和的文化,说和的话,办和的事,做和的使者”,努力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继一期工程之后,作为“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二期工程的农家院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又相继展开。二期工程,以新民居建设暨和谐文化进家庭为主要目标,把和谐文化内容用不同形式在200个家庭里加以展现。王殿明告诉记者:“和谐文化进入到每个家庭,一个家庭一个专题,从不同侧面和角度展示和谐文化,弘扬和谐文化。一个家庭也是一个旅馆,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度假,享受田园生活,接受‘和’文化熏陶,现已累计接待游客百万余人。农家院旅游填补了临西县文化旅游空白,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促进了经济繁荣,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发展农家院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设高科技农业园区。万庄,一个集文化产业、教育基地、观光旅游和生态农业为一体的新农村已经崛起。”
在万庄悄然兴起的“和”文化令万庄人引以为荣的同时,也使这个寂静的小村庄逐渐走向热闹和繁华。万和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学界人士认为这是一种不同于“华西村”、“窦店村”,而是以文化建设和谐新村,以文化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万庄现象”。
“万庄现象”的精髓就是以精神文明立村,以先进文化兴村,以文化旅游富村,是绽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百花园里的一朵奇葩。党的富民政策是“万庄现象”孕育的土壤,并给万庄悠久的文化底蕴赋予了新的生机。万庄正是在这样的和谐环境中,从一个古老的文明之村发展成今天的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海社科院博士蔡丰明提出了“万庄模式”的概念,认为万庄现象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万庄模式,这种模式比政府动员群众、补贴群众建造新民居更具有时代意义和较强的可操作性,要动员更多的慈善家、企业家们向农村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投入。
“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的三期工程是以华夏和谐文化第一村为轴心兴建而成的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它将依托古老的大运河文脉,以环村生态水系和高科技农业建设为基础,把周围十余个村庄纳入大文化园区,最终建成以中华“和文化”为根基的“和文化”产业园区――“中华尚和园”。
王殿明表示,三期工程重点是开通环村水系,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发展养殖业和水浇地,美化村庄。沿环村水系,还将在两岸建造唐诗、宋词、元曲意境苑,进一步扩大和谐文化的展示内容,使之更具高品位的观赏性,更广泛地吸引游客,扩大农民增收的渠道。
中华尚和园园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62亿元。以千米长卷《中华尚和图》为蓝图进行规划设计,将图上场景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完成实物全景呈现。规划建设以中华尚和园标志性门景、中华尚和碑、中华尚和图展馆、大型史伯塑像、祈和殿、万和宫为中轴,以和生区、和处区、和立区、和达区、和爱区、讲和堂、唐诗宋词意境园、和文化产业区为侧翼的大型和文化景区及景观。如今首期工程万和宫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被誉为“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讲和堂、文化家庭展馆、万和碑廊、慈孝文化区等也已对外开放。其余的场景均在规划设计之中。
据透露,中华尚和园的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一、一、五、五”,即一个主题、一个链条、五大轴线、五大板块。
一个主题:“尚和”,就是以崇尚、践行“和”的理念为核心。
一个链条:和文化产业链,就是形成以“和”为灵魂的、集群共生、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产业链。
五大轴线,包括:人际和谐、身心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及生态和谐。
五大板块,包括:文化板块,以“和文化”的总结研究、传播弘扬为侧重点,推出各种“和文化”工艺品、收藏品、纪念品及文化艺术产品等。近期目标是推出《中华尚和图》千米长卷、编纂中华和文化研究集,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和文化节、和文化论坛的举办也将形成常态。
旅游板块,以“和文化”旅游、万和宫(中华尚和园)景区建设发展为侧重点,包括游览、体验、休闲度假等内容。近期主要完成史伯庙、万通寺等新项目。
教育板块,以“和文化”教育为侧重点,包括美德教育、励志教育、特色关爱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谐社会理论教育等内容。
农业板块,以“和谐农村”、“文化三农”为侧重点,在当代和谐社会语境下对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进一步探索,以打造和谐新农村的示范基地为目标,以“塑造文化农民、发展文化农业、建设文化农村”为切入点,使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农民思想和精神面貌的更新转变有机互动,在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盘活土地、水利设施及其他基础设施、劳动力资源。
],大力发展以现代农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包括衔接物流服务业、乡村旅游业等,完善和延展绿色产业链条的同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造就现代技术化农民。
关键词:高效农业 土地生态化过程 功能聚合 功能混合
中图分类号:DF4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发展使得我国广袤的农田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城市的郊区以及传统农业地区,以市场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政策带来了农业用地不断流失,耕地的非农化现象严重,农业人口锐减以及粮食安全隐患等一系列问题。城市空间向郊区和农村的不断蔓延,打碎了乡村的空间肌理、割裂了完整、平衡的生态系统,造成人地关系失衡。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自身生产方式的低效、低技、高耗、高污染的特点,带来农业发展动力不足,环境承载力低下等问题。因此,当前快速的城镇化发展与社会变革对传统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时代使命。
1高效生态农业概念
“高效生态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的基础之上提出来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以绿色消费这一基本需求为导向,以理念创新、结构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经济高效、技术密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本质特征的新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在高效生态农业园的建设与开发方面,伴随着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许多国家的农业发展实现了从“资源依存型”向”科技依存型”的跨越,主要呈现出以下三种模式:
特征 国家和地区
是一种以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基地 以色列: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以色列的沙漠农业和节水农业为主体的试验示范农场
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以“M式水耕法”的无土栽培示范农场、全天候环境控制作物生产的“植物工厂”
荷兰:艾德(EDE)市一个叫PTC的示范中心
中国:南京建立了以展示以色列设施农业和节水技术为主体的示范园—中以示范农场。珠海农科中心示范基地等。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新型模式,一般由政府扶持、大学或科研单位承办,旨在进行农业高技术的展示、示范和产业孵化等。 美国:康乃尔大学建立的农业与食品科技园(Agri.& Food Tech. Park),集中进行农业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
荷兰Wageningen大学校园内也建立了一个农业产业园(Agri.Business Park)。
中国: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 。
主要以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农事活动的展示和农业休闲为主要内容,是一种综合性的观光休闲农业模式,是当前国内外比较常见的都市农业开发方式,园区纳入城市绿色生态体系当中,为城市居民提供绿色休闲服务,同时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 日本自七十年展起来的爱知县海部十四山村的“空中菜园”,东京近郊的 “绿色畜牧场”,东京远郊江永崎的“南瓜森林”公园。
荷兰 阿姆斯特丹以南20公里临近利瑟市的哥肯霍夫花卉公园。
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 “耕种社区”、“农业公园”、“市民农园”。
美国迪士尼的“生物园”。
中国:苏州“未来园林大世界”。
2高效生态农业园规划
2.1强化生态过程与功能协调、纳入城市整体发展需求
在城市的动态开发过程中,土地的利用方式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河流水系、湿地、生态走廊对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俞孔坚,李迪华. 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A].杭州城市绿色论坛论文集 [C],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55-68.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高效生态园的规划首先应当强化农田土地的生态服务的各种功能,包括涵养水源、旱涝调节、维护生物多样性、乡土文化保护、休憩与审美体验等整合在一起的关键性的网络状土地空间格局[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将土地看成是一个完整、整体的“生命系统”,将其建设纳入整体的城市生态安全和绿地系统建设当中。
高效生态农业园对外具备休闲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成为市民休闲、体验乡土文化的基地,也是农产品推广、交流的中心;自身具有提供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塑造“技术化”农民,改善农民就业环境和收入,农村公共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建设,也助于推动农业地区的“就地”城镇化,在改变城乡二元的发展结构的同时,塑造新时代的乡村特色。
2.2”高效”、”生态”、”结合”的产业规划
在农业产业规划上,“高效”即合理利用了农业自身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从而实现农业内部物质和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增殖和良性循环, 体现在立体用光、超额用季、多层用水、高效用肥等。
“生态”体现在传统农业生态技术和现在科学技术的结合,在引进和研发先进的种养技术的同时,充分结合本土生态种养模式,例如广泛适用于江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桑基鱼塘”、“果基鱼塘”就是对农田、鱼塘、生物链循环在地理空间的合理布置,带来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及动植物生境等特性。
“结合”则是体现在一产、二产、三产的协同配套发展上,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农、林、牧、副、渔相结合;二是种、养、加,产、供、销,以及农、工、商(贸)相结合;三是传统生态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相结合。
2.3尊重土地伦理、因地制宜的空间布局
园区的规划基于当地的自然基础和生态条件,规划中应尊重土地的价值伦理,包括其物质要素与承载的乡土文化,因地制宜的将园区的建设和当地的农业结构特征相结合,扬长避短,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农业园区的规划与管理》],最终达到人地的和谐发展,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2.4以人性化尺度为依据的多中心景观格局
以人感受、使用、体验为依据,将农业的观光休闲、乡村度假以及主体化的农田生态游憩纳入规划设计中,并且打造多中心的四季景象。考虑到个人和群体的感观体验和游览需求,将城市的BOD观光公交体系引入园区内,并将四季特色游览线路贯穿于整个园区。以水系为主的一条水风情带和环绕园区的林果生态涵养带,使园区形成了环环相套的圈层结构,营造野趣、自然的大地景观。
3 生态规划策略——土地利用的生态化过程建构
3.1宏观:完整、可调控的生态安全水网系统
水是基地中重要的生态要素,也是生态安全系统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子,决定了生态安全的质量。现状最大的问题和隐患就是水系的灌溉等级不够,水体的面源污染严重,因此在规划设计中,构建完整的、可调控的生态安全水网体系即将社会水循环系统与自然水的循环系统相结合的系统是保证产业园区实现高效发展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农田灌溉方面,在将原有的灌溉水渠改造成景观生态廊道,修复生态的同时,推进农田沟渠管道化、有偿用水体系及自动喷淋系统,建设现代农业用水系统。
3.2中观:建构连续的多水塘生态湿地系统
基地结合现状的鱼塘、水田、以及人工湿地,形成沿水面展开的多水塘生态湿地圈。塑造丰富的、多样化的生境。利用基地水面上散布大小不一的湿地岛和养殖岛,形成水域环境的次生态自循环系统。基地中心营造核心水面,通过水体的层层净化,中心水域形成开放、自然环境良好的市民开放空间。
3.3微观:建构循环式农业生态群落空间
针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特点,提出 “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其典型的“双链型”生态农业模式,如草—鹅—稻模式、鲜食玉米—奶牛—龙虾模式、林—草—牧模式等,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在基地中将引入并且推广农业复合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农业园还是工业园?——传统农业区以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村就地城市化的意义
俞孔坚,李迪华. 论反规划与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A].杭州城市绿色论坛论文集 [C],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55-68.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