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工技术论文

化工技术论文

时间:2022-11-21 00:52: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工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工技术论文

第1篇

当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具有实践性、自主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毫无疑问,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推广和改进,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摆脱本本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和社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项目化”课程开发脱离生产实际,课程体系构建经不起实践检验。“项目化”教学的初衷是以企业生产的内容和工作程序来规范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活动。但是在教学活动“项目化”的过程中,这一良好的愿望很难真正实现。因为“项目”这一概念很宽泛,涉及的内容比较庞杂,既有大项目又有子项目,既有综合项目又有独立项目。按照通常的理解,对于小小的课堂来说,项目化教学应该选择那些子项目或独立项目,但高职的很多课程是综合课程,涵盖方方面面的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很多项目课程的开发不可能依靠一个独立的项目来实现,而是需要多个项目的共同参与,这就形成了矛盾,处理不好会造成综合项目与子项目关系脱离、各子项目彼此不相关联、知识重复等现象。要想有效实施项目化教学,就需要对原有高职课程体系进行学科性架构,对课程门类进行重新划分,对专业教学计划、课时分配等进行大幅度的调整。这是不现实的。其次,“项目化”教学的实施缺乏教学资源的有力支撑。项目化教学依仗于丰富的教学资源,若没有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设施,项目化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这恰恰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短板。由于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因此很多项目化教学只是对原有的综合实训或毕业设计进行简单的重复,无法用现实的工作成果引领学生的学习,无法将生产实际中的“项目”变为教学活动中的“项目”,致使项目化教学收效甚微。

二、成品化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教育中,无论是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总能够在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中找到对应其知识体系的物化原型,这为成品化教学模式的确立提供了条件。成品化教学是指将教学目标产品化,或称实体化。它脱胎于项目化教学,是项目化教学的具体化。相较于项目化教学,该模式教学目标明确,更加贴近生产实际,适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它以“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为支撑,基于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来设计教学程序。它生发于成品又终结于成品,能够避免理论讲授和实验实训的脱节,实现课堂知识传授和实验实训的无缝对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系统传授知识、全面培养能力的初衷,能够克服项目化教学脱离生产实际、内容空泛的弊端,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品化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单一课堂的束缚,集中了多媒体教学、仿真教学的优势,实现了教学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成品化教学模式也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实现由“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的转变。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职业技能、敏锐的行业发展洞察力、突出的职业素养。只有授业教师构建出合理的成品化教学方案,拿出合格的、有实质意义的教学产成品,才能够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成品化教学提出的各项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2]。对于高职教育而言,学生实践技能的获取需要有专门的实训场所和实训模式,同样,理论知识的传授也离不开专业性的教学场所和教学模式。成品化教学模式能够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育教学的目标,灵活、高效地完成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高等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任务。将课程知识体系所对应的物化原型或者类似于物化原型的事物作为教师教学分析和研究的对象,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将其作为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培养的起点,符合认知规律,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原则。

三、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成品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理论基础课程

以《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分析技术》为代表的理论基础课程是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活动的起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这三门课程很难套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因为它们中的每一门都是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无法用一个项目来代表。若强行套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是传统的理论教学加实验检验,最多是用“项目”一词将原有的“教学单元”、“章节”直接替换掉,将原先的“实验课程”改为“项目实训”,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成品化教学模式可以克服项目化教学的弊端。以有机化学教学为例。我们将Gaussian03量子化学计算软件作为教学工具引入课堂。使用该软件可以逼真地展现各类化合物的立体结构、键长、键角、分子轨道的形状和电子排布的状况,揭示分子最外层电荷分布的规律。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该软件在课堂上完成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成品工作。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用在每一章节、每一环节的教学活动中(如表1所示)。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易于配合。实践证明,成品化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在有机化学中,有些章节知识的传授需要实训环节的实时辅助和补充,这就需要引入大型仿真平台[1]。教师将基于仿真平台的实验实训操作融入这些章节知识的传授中,设计好成品化教学任务让学生来完成。有机化学第五章《醇、酚、醚》的成品化教学方案如表2所示。成品化教学模式在整个理论章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其难点在于如何设计成品任务。这种成品任务应具有如下的特点:1.必须和当时所传授的知识相吻合;2.必须是一个具有现实性和合理性的工作过程的结果;3.可操作性强,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借助于大型仿真平台,教师可以及时模拟出所学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结果,并将此结果作为成品化教学的阶段性产品,将此产品目标作为判断学生课堂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水平的唯一标准,这样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借助于大型仿真实训平台实时模拟实验实训的成果,它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实训内容更丰富、实训操作更灵活,它立足于实验实训又高于实验实训,克服了项目化教学模式实训项目过少、实训项目不能代表所讲授的知识体系甚至以偏概全的弱点。《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工业分析技术》这类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各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化学反应的规律。实践证明,成品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提高学生对专业理论课程学习的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

(二)专业基础课程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化工设备》、《化工制图》、《化工设计》、《精细有机合成技术》等是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的代表。这类课程以使学生获得某一方面、某一单元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技能为教学目标。其成品化教学模式中“成品”方案的确立仍然需要克服项目化教学模式中“项目”过大、空洞的缺点,要将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实物化,以灵活多样、切实可行、紧扣主题、操作性强为原则。以《化工单元操作技术》课程为例。该门课程的成品化教学方案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在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引入大型仿真软件操作平台,教师既可以以整个单元操作为成品目标,也可以将一个单元操作细分为不同的部分,将这些部分作为教学成品子目标。总之,要紧跟授课进度,将授课内容物化和实体化。如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的教学活动可以如表3所示那样进行。在该门课程的综合实训中,根据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实训内容成品化。在实训阶段,必须要求学生拿出合格的成品来,并以此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同时,在对实训内容的讲解和辅导中,要基于成品目标,将实训内容归入相关的知识体系中去。如“精馏塔分离50%乙醇溶液”的成品化综合实训,可以按照表4所示的那样进行设计。成品化教学模式借鉴了企业培训中“先习后学”的做法,弥补了学校教育“先学后习”这种方式的不足。同时,以小而全的成品化教学方案组织课堂学习,以实际工业产品为成品,使学生易于理解、易于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往往能够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专业课程

第2篇

绿色化工技术是通过改进改良现有的化学技术及方法,对化学原理的应用和使用工程技术来减少甚至消除化工原料、催化剂、溶剂、化学废物或化工产品等能够污染环境的物质,实现废物零排放,减少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建立友好环境。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种全新的循环物质流动过程替换掉过去的“资源-废物”方式排放的流动过程。利用先进的绿色化工技术,研究出新型环保产品,及绿色工艺技术的运用实现清洁生产,从而大幅度降低三废排放量【1】。21世纪,绿色化工技术已经被国际发达国家在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等领域列为主要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在我国制定的“九五”发展规划中,绿色化学与技术在酿造、制药、造纸、印染、海水淡化等行业作为应逐渐补充及开发应用的重大研究项目。

2绿色化工技术的开发

2.1原料的选用

绿色化工科技的发展,如果不从化工污染、化学反应的源头着手,那么始终是治标不治本而且十分被动的措施。那么化工科技及工艺发展过程中,选择无毒害溶剂、原料、催化剂等化学原料来进行化工生产、制作化工产品可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的清洁生产和加工原则,有效防止和控制化学污染的产生。近年较为常见的无害化学原料为:野生植物、农作物等生产物质。将芦苇、树木等天然野生植物纤维,以及稻草、麦秸和蔗渣等农副产品的废弃物作为原料加工糠醛、醇、酮、酸等化工原料。还有利用生物质气化产生氢气等,都是绿色化工技术中原料选择应用的非常好的例子。

2.2无毒害催化剂的选用

在百分之九十的化工生产中催化剂是提高反应速率的必需品。然而在绿色化工科技的开发过程中,无毒害的烷基化固相催化剂是国内外研发工作的重点。南京大学徐国际【2】利用环境友好性绿色化合成过程对烯丙基醇类化合物作为烷基化试剂,在无溶剂的条件下对1,3-二羰基化合物进行直接烷基化反应,反应后处理步骤简单,且催化体系可以循环使用,四次催化循环后收率仍然能大于84%。

3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3.1清洁生产技术

清洁生产技术是无毒、无害、无污染、无废物排放的绿色化工技术,包括辐射热加工技术,绿色催化技术,临界流体技术等。在冶金工业、印染工业、煤气化、制甲醇、垃圾处理、海水淡化等行业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此外先进的脱硝脱硫技术、垃圾制沼气技术、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利用风能太阳能等自然能发电技术等等这些都利用了清洁生产技术。例如,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还利用有效的化学方法将海水中的盐水分离,在海水淡化的预处理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对环境状况的不良影响,也没有对生态环境造成伤害。而且,在海水淡化预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氢氧化镁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工艺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的清洁化工产品,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3.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领域包含细胞、基因、微生物和酶等技术范畴,其主要应用在化学仿生学和生物化工两个方面。生物酶在作为一种在生物体内的催化剂,具有高效、转移性,可以参与到各个生物化工的合成过程中。另外,化学仿生学中的膜化学技术也是这一领域中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在绿色化工技术中采用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从早期来源于动植物中的有机化合物原料,到后来以石油和煤炭作为原料。例如,在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中,制备丙烯酰胺,利用自然界中的酶替代丙烯腈催化合成丙烯酰胺后,大大降低能耗,且没有污染环境副产物产生。由此可见,利用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酶当做催化剂,与工业酶及一般的化学催化剂相比,自然界中的酶具有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性质优良的特点。

3.3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

第3篇

英文名称: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主管单位: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6-4184

国内刊号:33-1093/TQ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3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第4篇

一、结合学校专业培养计划,确保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

专业培养计划是高校为完成其所承担的教育功能和社会任务而制定的有关专业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和具体实施方案,是高校进行各项具体教学活动的基础。

化工类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其重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化工基础理论、基本实践技能和工程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并要求培养的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在化工类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一般是作为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安排在第四学年进行,不让学校在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上也有差异,一般在十几周到二十几周不等。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要求毕业论文须做到“一人一题”,并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遵循客观性、创造性和科学性。这些因素客观上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学校的专业培养计划和要求,以确保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毕业论文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提交具有一定科学性的毕业论文。在毕业论文选题时,切忌选择在规定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的课题,以避免由于论文选题上的不足给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结合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效率

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拥有的兴趣会成为学生搜集资料的主要动闪,它会影响到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占有和理解及对所遇问题的思考,最终会影响到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时是否能进行更多的创造性思维和劳动。因此在论文选题时,教师不但要发现和培养学生完成论文的兴趣,而且要正确引导和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完成效率。

在2007年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时,我曾为一名学生选择了利用天然高分子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制备高性能吸附树脂的课题,但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他对利用植物油、多元醇和多元酸制备醇酸树脂更感兴趣。其后,我对课题及时进行了调整,研究中学生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并成功地完成了如何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存在于醇酸树脂中微量水的研究,得到的醇酸树脂无论是粘附性能还是成膜性能都明显改善。

三、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确保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

毕业论文是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环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通过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精神和独立工作意识切实得到锻炼。但在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生由于基础、学习能力和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在课题的理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分析等方面的完成程度上也不同步。这就要求教师在毕业论文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尤其是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必须要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

根据作者对近几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完成情况的分析。认为学生可以大致分为三种类型:提高型、巩固型和弥补型。提高型学生不但学习基础和能力较好,而且还学有余力,具有较强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型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掌握了化工专业所需化学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面对创新性课题时还需教师更多地指导和帮助:弥补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以前的学习中。对化工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还存在一定不足,对创新性专题文献的分析和总结更是由于学习能力方面的原因而难以独立完成。对于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的选题上应有所差异:提高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较高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巩固型学生可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创新性要求的课题;弥补型学生主要考虑选择一些相对成熟并有验证性特点的课题。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完成质量达到要求的毕业论文。

四、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学生介入教师科研课题是提高毕业论文创新性的有效措施。教师的科研课题是教师对某一领域经过较长时间思考和研究之后形成的成果,一般具备较好的创新性。将毕业论文选题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起来,不但可使学生对教师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有较好了解,而且也可通过学生参与教师部分科研项目的研究,使他们能更好地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和新特点,从而在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上获得较高的起点。

在2007年盐城工学院化工专业2003级毕业论文选题阶段,作者将承担的盐城市社会发展项目《基于两性壳聚糖的靶向药物缓释载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的部分研究内容进行了分解,并以分解后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教师向有意参与这些课题研究的学生介绍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目的及课题的研究价值,使学生对这些课题产生了兴趣。其后通过具体研究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不断交流,使学生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特点有了更多了解,也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精神和科研素质得到了提高,保证了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完成的《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和《季铵化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两篇毕业论文被评为盐城工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并且《季铵化羧乙基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研究》还获得2007年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

五、结合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根据对学生毕业后所承担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的统计和分析可知,化工类学生毕业后承担的任务主要有技术革新、企业管理、产品研发、工艺改造、设备设计、环境治理、节能降耗、工程施工及产品营销等,内容相当广泛,而高校自身又承担着传递知识、培育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这就要求毕业论文选题需要结合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和社会的需要及企业的要求,尽可能选择一些与实际工业生产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课题。这些与社会需要和企业要求结合的课题往往具有实用背景,因而通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可以直接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通过学生在论文研究过程中激发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论文完成过程中的每次进步更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2006年,作者根据江苏一家农药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拟定了一个从乐果生产废水中回收硫磷酯和氯化铵的课题作为毕业论文备选课题。在论文选题初期,通过向学生介绍该企业现有乐果生产工艺特点及硫磷酯和氯化铵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对所选课题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和认识。其后通过论文研究过程中与学生的多次探讨以及实验方案的完善,顺利解决了该企业乐果生产废水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问题。学生通过对该课题的研究,不但在工程实践和创新性思维方法上得到提高,而且完成的毕业论文内容翔实、完整,具有较高质量。

六、结合学科前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5篇

【关键词】园林,铺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是以多种多样的园林植物、完整的绿地系统、优美的景观环境和完各的设施来发挥其改善城市生态和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园林工程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工程,是城市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美化了城市景观,而且降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大大提升了现代城市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展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及人们开始认识到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园林的铺装工程在整个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园林工程总体质量有着巨大影响,因而,加强对园林铺装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对保证整个园林工程的绿化效果和艺术境界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园林铺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园林铺装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不够成熟

园林工程虽然发展较为迅速,但是在铺装施工过程中,园林铺装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依然不够完善,当施工过程中遇到一些质量问题时候,缺乏质量控制体系,如此,遇到问题难以迅速有效的得到解决,使得园林施工过程中,质量难以得到控制。同时,在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缺乏独立公正的监理机构,监理单位和各方利益主体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难以保持独立客观的地位,使得园林工程质量难以得到公正客观的监督,施工质量低劣,从而影响到园林工程整体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在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主体不明确,发生质量问题难以找到负责人,不利于各种施工问题的迅速解决。

2.园林铺装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近些年来,我国的园林工程行业发展迅速,市场需求量大,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准入机制,很多园林施工人员缺乏专业的技术,缺乏必须要的园林工程理论,更多的是凭借一些工程经验从事工作,难以严格执行各种园林施工标准,同时,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园林园艺工程理论,缺乏系统的管理技能,管理不科学,缺乏规范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使得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更为艰难。同时,容易发生很多施工安全事故。

3.园林铺装过程中的外部监理机制与评价机构不完善

我国的园林工程起步较晚,相对而言,在监理机制和评价机构上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在施工实践中得到更多的完善,如此,可以让施工监理机制和评价机构朝着规范性和制度性的方向发展,我国很多园林铺装施工过程中,监理机制和评价机构的不成熟,让铺装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出现很大问题,施工安全更是难以得到保证,从而大大的影响到了整个铺装施工的质量,不利于整个施工管理的科学规范。

三.园林铺装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园林的铺装工程施工是整个园林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主要体现在对路面和广场等一些部位的施工上,铺装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而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为了保证园林工程的整体工程质量,就必须做好铺装工程这个关键的环节,控制园林铺装的质量,从而保证整个园林的施工绿化效果和艺术效果。笔者结合多年的园林铺装施工经验,从几个方面分析园林铺装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

1.道路和广场的空鼓率控制措施分析

(一)板面空鼓的控制分析

板面空鼓成因分析:由于混凝土垫层清理不干净或浇水湿润不够,刷素水泥浆不均匀或刷的面积过大、时间过长已风干,干硬性水泥砂浆任意加水,大理石板面有浮土等因素,都易引起空鼓。因此必须严格遵守操作工艺要求,基层必须清理干净,结合层砂浆不得加水,随铺随刷一层水泥浆。

(二)板面空鼓的控制措施

首先,地面基层必须认真清理 ,并保证充分的湿润,以便垫层与基层良好的结合,垫层与基层的纯水泥浆结合层应均匀涂刷,不能用撒干水泥面后,再洒水扫浆的做法,这种方法由于纯水泥浆搅拌不均匀,水灰比不准确,会影响粘结效果而造成局部空鼓。石材背面的浮土杂物必须清扫干净,并事先用水湿润,等表面稍晾干后进行铺设。

其次,垫层砂浆应用1:3~ 1:4干硬性水泥砂浆,铺设厚度以2.5~3cm为宜,如果遇有基层较低或过凹的情况,应事先抹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找平,铺设石材时比地面线高出3~4mm为宜。如果砂浆一次铺的过厚,放上石材后,砂浆底部不易砸实,往往会引起局部空鼓。

再次,石材做试铺时 ,用橡皮锤敲击 ,既要达到铺设高度,也要使垫层砂浆平整密实,根据锤击的空实声,搬起石材,增减砂浆,浇一层水灰比为0.5左右的素水泥浆,再铺设石材,四角平稳落地,锤击时不要砸边角,垫木方锤击时,木方长度不得超过单块石板的长度,也不要搭在另一块已铺设的石材上敲击,以免引起空鼓。

最后,板块铺设 24 h后 ,应洒水养护 1~ 2次,以补充水泥砂浆在硬化过程中所需的水分,保证板块与砂浆粘结牢固。

2.现浇混凝土平整度控制

混凝土具有刚度大、强度高、水稳性好、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低等优点。随着混凝土技术的日臻完善,混凝土滑膜摊铺技术及整平机应运而生,但这些新技术还没有被广泛应用,所以短时间内园林混泥土施工还是以人为控制为主。我们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较好的控制平整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模板安装质量的控制

模板必须在质量验收合格的基层上安装,模板的质量及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切忌将模板直接放在松软的砂石材料上面,模板要坐实。随时检查模板是否稳固,防止出现变形、下沉等现象发生。

(二)人工抹面的控制

在浇筑过程中,把握混凝土初期可塑性强的特点,边浇筑边人工抹平,抹平高度应比控制点略高,因为混凝土会有一定的沉降。抹平过程要连片,顺同一方向抹平。

(三)混凝土塌落度的控制

现浇混凝土如果是现场搅拌,就必须掌握水灰比的配比,保证混凝土的塌落度达到现浇条件。如果是商品混凝土,我们就要考虑它的运输距离、路况、天气状况等对塌落度的影响,控制好最佳的现浇时机。

3.园林施工中机械的选择

施工机械设备是实现施工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施工项目的进度、质量均有直接影响。为此,在选用设备时,必须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条件、建筑结构型式、机械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和方法、建筑技术经济等各种因素进行多方案选择、比较,使施工现场与设备做到合理装备、配套使用、有机联系,以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力求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实现对城市的绿化,加快实现城市化的生态平衡,是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园林工程是加快现代城市绿化建设,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园林工程中铺装环节是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园林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科学规划,合理施工,注意细节,注重护理,严格遵守质量标准,保证施工质量,同时,园林铺装工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促进整个施工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促进整个城市的绿化进程。

参考文献:

[1]颜溢荣 园林铺装施工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 《现代园艺》 -2012年12期

[2]宫亭亭 浅析园林工程园路铺装技术与应用 [期刊论文] 《中国科技纵横》 -2011年9期

[3]潘怀颖 浅析园林工程园路铺装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4期

[4]刘舜 园林铺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致富向导》 -2011年3期

[5]李广有 园林铺装工程施工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21期

[6]丁耀玲 浅谈园林铺装工程施工工艺 [期刊论文]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2012年4期

第6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 应用化工技术 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对目前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工行业快速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现状,通过课题立项研究,结合本人工作情况简单谈谈在现有条件下能够建立起来的高职高专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其分为校内、外两部分。

一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校内实验实训是学生进入相关岗位顶岗实习前的一项上岗培训。通过培训,学生掌握岗位操作的安全知识、操作流程与规范,掌握基本的岗位操作技能,考取相关的上岗证。

1.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考核办法

职业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需要各门课程任课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因此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根据专业要求,突出职业教育特点,加强职业基本功训练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职业基本功的训练与考核是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要求。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和考核尤为重要。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凡在籍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基本功训练与考核。(2)学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校内部分,经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各学科课程专业基本功训练与考核,随课程教学进度进行。第二阶段为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在毕业年度学生顶岗实习前进行。(3)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工作根据本专业培养方向制定的考核内容,并按考核内容成立考核评委组,选聘工作认真、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具有本专业(学科)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任组长和成员。考核评委组人数根据参加考核学生人数的多少确定,一般为奇数,3~7人。(4)组织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时,将参加考核的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考核评委组内部也分为若干小组,每小组不少于3人。根据专业计划中制定的本专业基本功考核项目、内容、评分标准,几个考核小组同时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位学生至少有3位评委给分,其成绩为几位评委给出成绩的平均值。(5)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实行10分制,采取当场评分的办法。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形式是全面检测,计个人得分,在学生个人得分基础上得出班级团体总分。(6)毕业生学生的职业基本功过关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实训,不安排顶岗实习,不发毕业证书。(7)毕业生职业基本功过关考核第一次补考在每年6月中旬进行,补考及格者毕业时发给报到证。第一次补考不及格者可参加第二次补考。第二次补考安排在暑假进行,如第二次补考仍然不及格者,可随下届毕业生过关考核进行补考,成绩合格,补发报到证。(8)各位评委应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要以认真、严谨、负责的态度,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质按量完成考核任务。

2.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考核措施

以考核表现场考核逐项打分形式进行,校内实践教学设施比较多,分基础课实验考核和专业课实验实训考核两部分。基础实验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主要考核学生仪表、操作前准备和操作过程;专业实验实训与职业基本技能主要考核仪表和操作过程。检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实践动手能力,大致了解学生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

第一,一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见习一周。通过见习,使已学完学院安排的公共课及初步接触专业基础课的学生去企业感官认识企业概况,对企业原辅料、半成品、成品、产品生产加工工艺过程、设备流程及简单操作过程、生产安全、企业文化等进行初步感性认识,为下一环节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各自企业的特点,以及学生所学专业,确定当地有代表性的化工企业为长期稳定的学生重点见习基地。

第二,二年级学生需要到企业实训15~30天。实训期间,学生应一对一地跟着师傅学习岗位的操作过程,使学生更加具体了解如何操作设备,为什么这么操作,通过操作达到什么要求,以及设备维护、保养、卫生、安全、简单事故处理等事宜,为下步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基础。企业实训主要安排学生到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实训。通过大企业实训,使学生能够得到现代化企业正规的基础培训,增强学生未来就业适应性,实现与企业的“零对接”。

第三,三年级学生按照三年制大专“2+1”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有些高职院校采用“2.5+0.5”),学完专业课后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在定岗实习期间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企业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知识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此实践教学体系环节中,顶岗实习企业选择尤为重要,所选企业应:(1)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或专业方向。(2)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3)能接纳我们学生就业的企业,即“顶岗实习连带就业一条龙式企业”。(4)尽可能多家企业供学生自主选择。(5)企业通过考试、面试、试岗、学校推荐等多种方式选择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就享受正式职工待遇。(6)按照企业与学生共同认可的原则择优录取,提前使学生亲身感受毕业就业招聘会的压力与程序。

对于未被企业录取顶岗实习的学生,最后由学校负责安排顶岗实习企业,但该企业仍然符合学生所学专业,只是企业与上述企业综合素质、待遇有一定差距;从而鼓励下一届学生如何提高自己增强企业所需求的素质与能力,使学校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向更加明确,从而走向职业类办学的良性循环。

第7篇

关键词:轻化工程;生物技术;学科交叉;专业硕士;培养策略

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不同,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业人才。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3年11月公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强化了专业硕士应以实践为导向,重视理论水平与实践的综合应用[1]。江南大学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侧重于染整方向,即以纺织纤维制品为原料,探讨、研究与纤维制品相关的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功能化整理新方法与新技术,以培养染整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兼备的人才。

1培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的必要性

染整作为纺织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对提升纺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有重要影响,但近年来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并日益成为制约本行业发展的瓶颈[2]。这主要包括:(1)染整企业生产中水、电、汽能耗高,导致能源紧张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净利润下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2)染整废水排放量大(占纺织行业污水排放量的60%),且废水处理成本较高;(3)部分企业仍以粗放型和低水平方式生产,产品多为常规中低档产品,附加值不高。因此尽管国内染整行业产能水平不低,但从纤维制品前处理到染整废水处理各环节成本不断上升,导致多数染整企业利润走低。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将相关学科的新技术与传统染整生产技术相融合,借助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应用化学技术、生物技术等来改造和提升传统的染整生产,通过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助剂的应用,促使染整行业向着高效率、低能耗、少污染的方向发展[3]。近年来江南大学发挥学科门类较齐全的优势,在轻化工程专业硕士教学中推行了基于学科交叉互融的教改研究。目前通过与机械工程、颜色技术、应用化学、生物技术等学科交叉,培育出了包括新型染整装备、纳米印染技术、纺织生物技术等多个轻化工程专业硕士的教学和研究方向。其共同点在于培养具有复合技能的应用型专业硕士人才,立足于从纺织纤维制品前处理、染色、印花及功能化整理环节,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水、电、汽等资源的消耗,降低生产排放,实现纺织品的清洁化生产。

2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复合型专业硕士的培养策略

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体制,以生物工程技术加工底物为原料来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新型跨学科技术。生物技术与纺织纤维制品的染整加工具有相关性,尤其在最近3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交叉研究的思路是借助于生物酶进行纤维前处理、染色后处理和功能整理。与传统纺织品化学加工相比,生物技术与轻化工程相结合后能降低染整生产排放,实现温和条件下高效节能加工。江南大学在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学科方面具有教学与科研优势,其中生物工程为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为顺应生态染整的发展要求,我校结合这一优势将轻化工程与生物技术相交叉,形成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并构建了应用型轻化工程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包括下述四个方面。

2.1导师队伍建设

由于生物技术在染整中的应用以酶技术为主,因此对导师队伍组成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方面要求导师熟悉纤维的原料特点,染整加工原理,工艺和设备,纤维制品质量评价;另一方面也要求导师对生物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如生物酶种类、酶学特性、应用效果评价方法等)有相当的了解,力求同时拥有两个学科的知识结构。通过近10年的建设,我校纺织生物技术研究方向已建成了符合上述要求的导师队伍。目前纺织生物技术方向的导师队伍由10人组成,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具有轻化工程专业背景的博士4人、具有生物技术相关发酵工程专业的博士3人。在与生物技术交叉的纤维制品染整加工研究中,能从生物酶的菌种筛选、酶作用机理与酶学特性等方面,与纤维制品酶法加工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专业硕士培养过程中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课题实施效果,鼓励专业硕士导师走进染整企业,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解决企业遇到的现场技术难题。另一方面依托企业设立的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聘请企业内硕士生导师共同参与到课题实施中,以充实师资队伍。

2.2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

培养与生物技术交叉的轻化工程专业硕士,课程体系和研究平台建设是基础工作。为体现专业硕士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科交叉性,教学改革中对原有课程组成、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优化。除了与纺织化学相关的专业课程外,增加了纤维素与蛋白质化学、纺织生物技术基础、仪器分析等,其中纤维素与蛋白质化学区别于一般的纺织材料学,更多从分子和超分子结构层面分析其结构组成与其化学加工、生物酶处理的相关性;纺织生物技术基础是专业知识交叉的主要课程,阐述生物酶种类、酶学特性、酶对纤维的作用机制、纤维结构与酶整理效率相关性、纺织品生物酶应用等内容;仪器分析课程除介绍常见的高分子及纤维材料分析方法外,还补充介绍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测试手段如凝胶电泳、氨基酸分析等。通过上述理论课程学习,为后续纤维制品化学和生物酶加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平台建设方面,依托我校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立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为基于生物技术交叉的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提供了保证。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不仅拥有常规的纤维材料相关实验设备与仪器,还建立了与生物技术相关的检测与评价手段,满足了常规从菌种筛选到纤维制品酶处理应用研究的大部分实验需求。以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为基础,我校还联合葡萄牙米尼奥大学成立了生态染整国际联合实验室,通过定期召开纤维生物加工技术学术会议,拓展了轻化工程专业硕士生的研究视野。

2.3构建以染整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论文选题策略

由于轻化工程专业硕士不同于学术型硕士,论文选题应强化理论与应用实践技能的结合,优先考虑源于工程实际且对节能、减排和降耗有促进和引领作用的课题。我校论文选题立足于企业需求的酶法纤维制品染整加工研究,确立了纺织生物技术研究三个子方向:生物酶前处理;生物酶染色后处理;酶促功能化改性加工。(1)生物酶前处理包括纤维制品的酶退浆、酶煮练和漂白脱氧加工等。其中酶退浆是指采用商品淀粉酶和自主菌种筛选得到的PVA降解酶,取代烧碱法或氧化法进行棉型织物退浆,通过酶制剂水解布面淀粉或PVA浆料来降低前处理废水的COD值。酶煮练应用于棉麻织物和彩棉织物,不仅可达到用碱法精炼的果胶去除效果,而且还避免了传统碱煮练易造成的纤维损伤,对彩棉织物还可减少碱法易造成的色素流失和布面色变现象。在真丝织物加工中,生物酶前处理主要是借助于蛋白酶去除桑蚕丝表面的丝胶。(2)生物酶染色后处理旨在去除深色织物表明的浮色,提高织物的湿处理牢度。与传统高温皂煮相比,采用漆酶与较少用量的净洗剂复配,不仅能有效去除织物表明未固色或结合力较弱的浮色染料,而且生物酶能有效对水洗液进行脱色,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染色水洗残液的色度值,降低了染色废水处理的负担。(3)生物酶功能化改性是借助生物酶进行纤维制品的功能化加工,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酶法纤维制品功能化改性的内容较广泛,包括以纤维素酶改善棉麻织物外观光洁度和织物仿旧整理;以蛋白酶提高羊毛纤维制品的防毡缩性能,以谷氨酰胺转移酶催化接枝氨基整理剂进行羊毛抗菌阻燃整理加工;以酪氨酸酶进行真丝织物抗菌防皱整理等。相较纤维制品的化学法功能化加工如高温焙烘(如阻燃整理)、含氯整理剂(如羊毛防缩)、含醛树脂(如防皱整理),尽管酶法加工成本略高,但在赋予纤维功能性的同时,能减轻化学法整理易造成的纤维损伤和环境不友好性。在上述子方向论文选题和实施前,专业硕士要先制定课题初步实施方案,探究酶法纤维制品染整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并开展预研工作。在此基础上再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定期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在研究中既要考虑纤维制品酶法加工的效果,同时也要兼顾在企业应用中工艺设备、生产成本和加工效率的匹配性。

2.4构建学科交叉复合型轻化专业硕士质量评价体系

传统上对硕士质量与水平高低的评价主要是参照论文,包括完成的硕士论文、发表的期刊论文(SCI、EI、CSCD)的数量与等级。而轻化工程专业硕士是要培养掌握染整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阔专业知识、拥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专业硕士在培养质量评价方面要与学术型硕士有所不同,不能简单照搬其评价体系[4]。参照既有部分高校实践经验[5-6],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我校主要从专业知识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四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专业知识能力是指在研究生阶段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成绩,在实验工作中表现出的对染整、生物技术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是指在实验室或生产现场,对纤维制品酶处理加工过程合理安排和现场操作的技能,此方面企业导师的评价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研究能力评价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评价学位论文阶段性进展和完成情况,从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果、预答辩和答辩情况四阶段,结合平时例会课题汇报来综合评判课题工作量与论文水平;另一方面考察是否有与课题相关的学术或发明专利申请。由于多数论文课题与染整生产的相关度较高,因此专业硕士是否可公开或专利需与课题合作企业商榷确定。创新应用能力是指专业硕士在课题研究、实验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个人综合拓展能力。在纤维酶处理研究和实践中,对能提出新方法、新工艺并有突出业绩表现的创新型专业硕士,纺织生物技术研究室会给予适当的激励与表彰。

3交叉复合型轻化工程专业硕士培养成效

第8篇

(安顺学院数理学院,安顺 561000)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Physics,Anshun University,Anshun 561000,China)

摘要: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稀土的概念、应用及其研究意义,其次通过CNKI对我国近十年来稀土研究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最后得出我国稀土研究层次较高,研究领域重点在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机构主要是“211”和“985”工程大学等特点。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oncept,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of rare earth, and then searches and counts the rare earth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e recent years in China by CNKI, and finally it concludes that China’s rare earth research level is high, the key research area is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re mainly the "211" and "985" engineering universities.

关键词 : 稀土;CNKI;篇数;趋势

Key words: rare earth;CNKI;article number;trend

中图分类号:O61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319-02

0 引言

素有“工业维生素”美誉的稀土金属又称稀土元素[1],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有很多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如:顺磁性强、中子吸收截面大、可塑性大、低熔点高蒸气压、高硬度等等[2]。所以,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冶金、石油钻探、轻工业、高新材料、航空航天等现代尖端科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我国的稀土储量丰富,为主要稀土出口地,约占世界97%的市场份额。然而,由于科学技术等原因,中国出口的稀土主要以铅、锌、高岭土等初级品为主,价格极其低廉[4]。同时,稀土的开采需大量挖掘后再予以过滤处理,副作用大,如损失大量土方及飞尘污染[5]。所以,研究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特性,大力推进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深加工技术,不但是高效利用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前提,也是我国限制稀土出口规模和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的法宝。

1 我国稀土研究的概况及趋势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国学者对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研究领域不但涉及基础科学研究,也涉及相关工程技术领域。本文通过在CNKI平台进行高级检索,在输入内容检索条件检索项“篇名”中输入“稀土”后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截止为2014年8月9日晚上23:00。通过“分组浏览”分别统计“来源数据库”、“学科”、“机构”和“研究层次”等,检索出我国研究稀土的概况及趋势统计情况。

1.1 我国研究稀土的概况

1.1.1 “来源数据库”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图1来看,通过“分组浏览”统计“来源数据库”篇数,不难得出:一是研究文献来源最多的库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共34130篇;二是优秀硕士论文,总数排名第三,总体研究层次水平较高。

1.1.2 “研究层次”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表1来看,通过“分组浏览”统计“研究层次”篇数,特点为:一是研究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自科)”为主,共31668篇,占9类总数的72%;二是科普类文献非常少,只有74篇,占总数0.17%。

1.1.3 “学科”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图2来可知,“分组浏览”统计“学科”的篇数特点为:一是研究文献最多的是“工业经济”,共9905篇,占总数的24%;二是总体来看大多数研究文献都属于化学学科大类,如:化学、有机化工和无机化工等。

1.1.4 “机构”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从图3来看,通过“分组浏览”统计“机构”组的篇数可知:研究文献排名15名的高校全是“211”和“985”工程大学,其中浙江大学发表相关的文献最多,共计17908篇,占总数的11.13%。

1.1.5 “作者”组的篇数统计结果 通过“分组浏览”统计“作者”组的篇数,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倪嘉缵、林河成和徐光宪,篇数分别为106篇、102篇和68篇。其中倪嘉缵先生和徐光宪先生都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见研究作者的学术地位都很高。

1.2 我国稀土研究的趋势 为准确了解我国稀土研究的总体趋势,本文从CNKI检索统计近十年来(2004—2013年度)研究稀土的文献总数、学科领域和基金来源三个维度(表2)并分析如下。

①近十年“文献总数”论文篇数变化趋势。由表2可知,从2004-2013年度研究“文献总数”篇数变化趋势来看,一是总体趋势逐年上升,2011年度篇名含“稀土”二字的文献最多,共有3379篇;二是以篇名含“稀土”二字的文献从2012年开始有所下滑。②近十年“学科领域”论文篇数变化趋势。由表2可知,从2004-2013年度研究“学科领域”篇数变化趋势来看,一是“基础学科”研究的文献远少于“工程技术”研究的文献,例如:2012年度,“基础学科”和“工程技术”研究文献分别为223篇和1542篇;二是“基础学科”研究文献总体看有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③近十年“基金来源”论文篇数变化趋势。由表2可知,从2004-2013年度研究“基金来源”篇数变化趋势来看,一是该领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文献最多,十年共计2088篇,获得国家863计划基金支持的最少,十年共计才288篇;二是从历年文献的变化趋势上看,不管是获得哪类基金的论文篇数都保持相对稳定。

2 结论

本文通过在CNKI平台进行检索,得出我国研究稀土的概况及趋势统计结果。从结果中得出几点信息:①从文献总体分布情况看,论文来源硕博论文占有一定的比重,多以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自科)为主,研究文献最多的是工业经济学科领域,研究机构前15名高校全是“211”和“985”工程大学,论文篇数作者排名前三的有两位院士院士;②从2004-2013年历年文献总体变化趋势看,总体趋势逐年上升,基础学科研究文献少而工程技术研究文献较多,但基础学科研究有稳步上升趋势;③我国研究稀土的文献主要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参考文献:

[1]baike.baidu.com/view/89624.htm?fr=aladdin.

[2]白秀丽,于鹤.稀土元素的研究与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3]翁国庆,孙晋伟,张长鑫.稀土纳米材料及应用(Ⅰ)[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5(03).

第9篇

一、深化重视实践教学理念,构建具有轻化工程特色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要做好实践教学,首先应该从办学理念上着手。[3]

目前的实践教学考核,仍然以理论学习成绩为主,因而无法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作出公正而科学的客观评价。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轻化工程系从实际出发,针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把能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点,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与实际、知识与能力的融合点,从实践教学环节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调研反馈和认真分析,学院教师密切关注染整和皮革等轻化工业对现代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变化,以专业教学中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专业实验课、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环节作为基础,以开放科研实验设施、参与创新实验、研究成果作品化等方式作为突破口,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训方式改革的有机结合来改革和完善专业教学,构建并实践了适合现代工业发展要求的提高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立体体系(图1)。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2007年8月,主席在《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出: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4]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建设和建立双师型教学队伍的重要性已经是大家的共识。但以实践经验和“双师型”来解决高校师资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困难。结合江苏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南京工业大学传统的办学优势和我院轻化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我们走出了一条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特色之路,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整体提高。

首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作用,通过“传、帮、带”全面培养新进青年教师,重视传承学院实践教学的优良传统。学院每一位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会作为特定的指导教师帮助新进青年教师解决在专业课讲授、实验课和毕业实习及设计指导时所遇到的困难,积极吸纳青年教师加入到自己的科研团队中,大家共同完成科研项目和工程设计项目。

其次,积极创造机会,把青年教师送到企业进修学习,使其获得现场交流锻炼的机会,熟悉本专业知识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情况,了解市场的实际需求和本行业的最新研究进展,提高其实践教学水平、工程服务能力和科研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多渠道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研究设计院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对青年教师“言传身教”,为青年教师的专业课讲授提供丰富的工程实践素材,有效提高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效果。

最后,注重教师科研,积极寻求与企业的多方面合作,一方面对企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工程问题进行攻关,一方面对企业新上项目进行项目规划和设计。我院轻化工程专业教师每年都会承担企业委托的研发项目和工程设计项目,在开展科研和工程服务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这也有效地培养了青年教师,使其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获得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

三、优化轻化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通过调研和走访毕业生就业单位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我们在分析社会对轻化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合理的专业知识体系、掌握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应用、开拓、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轻化专门人才,汲取“专业规范”的研究成果,系统进行主干课程和相关特色课程的设置、规划与建设,注重专业特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为适应轻工业“原料加工最终产品”产业链对知识的需求,借助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将专业特色和相关学科有机结合,设置了几个柔性的专业方向:功能纺织品、数字化技术应用、染整理论与实践、清洁染整加工技术、生物技术和高性能物理技术在染整加工中的应用、新型纺织材料及其应用、皮革整饰技术、轻化有机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复配设计等。增设了生态纺织品加工、纺织品生物酶处理、纺织品标准与检测、测配色、纺织品艺术染印、轻化材料分析、皮革整饰工艺等课程,举办了染整新技术、纺织品染整加工技术、新型纤维材料、高技术纺织品和纳米材料在纺织品上的应用、应对REACH法规的轻工技术要点等讲座。各门课程紧跟轻工行业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做到与时俱进,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发展前沿,培养创新意识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

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和爱好等自身情况,我们实行了“厚基础、宽口径、分层次、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教育按照“3•5+0•5”或“3+1”的培养模式设置课程,实现分层次和多模式教学。“3•5+0•5”模式即三年半理论课程学习、半年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主要为满足考研学生加强理论学习的课程设置;“3+1”模式即三年课程学习、一年实验科研等实践和毕业实践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导师制科研课题研究等实践活动,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就业意向分别选修课程。

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促使科学成果层出不穷。高校是科研实践的阵地,每年国家有大量的资金、项目投入高校,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资源之一。高校学生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积累,在基础知识、知识结构和人文修养方面已经具备了参与科研实践的基本素质,可以吸收他们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中来。参与一些具体性的科研实践工作,能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认识,激发对科研工作的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轻化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工艺和设备等更新快等特点,企业需要的是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改革切入点,鼓励本科生提早进入实验室,参加科研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大实践环节的课程设置和学时数,重点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获得自由探索的机会。我们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为递进式实验教学体系,由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到实际生产设计等教学模块构成。我们通过几大模块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实现既定目标的培养,既培养学生专业的基本实验技能,又注重他们的产品综合设计和开发研究能力,以及解决复杂工艺问题的能力。我们将课内教学实验、综合实验、开放实验、实习、科技创新活动、专业性学生染艺社团等实验实践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实践实验教学体系。学生须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能切实解决轻工领域中的某些实际问题,并对新技术做出快速反应,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发挥主动性。如:开放实验为学生建立了发挥个人专业兴趣的平台;课程设计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从模拟来样分析,到做出合格产品的全程工艺设计的实践平台,由学生全程自主设计方案。学生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从原材料至成品的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工艺条件及生产设备类型的设计,并加以分析论证,说明技术和理论上的依据及可行性。我们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出技术合理、工艺可行、产品质量合格、成本低、污染小的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既提高了专业兴趣,又提高了综合分析能力和适应生产实际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主动性都得到了提高。

在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的作用,将实践教学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紧密结合。本科生结合自身需求和专业特长选择导师,参与科研活动。导师制的科研活动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发现和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困难,深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近年来,在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中,轻化工程专业多次获得市、校级奖励,多名本科生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并开创了我校本科生发表SCI论文的先河。

五、推进校企科研合作,强化现场实习实践

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已经非常普及,我国大学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大学生校外专业实践活动。[5]人们总是强调高校要适应社会需求,却很少反思社会对高校的责任和义务。从现实利益看,通过接收学生实习、联合开展科研等形式支持高校实践教学,有利于相关单位提高知名度,定向培养人才,开展技术攻关。但为什么企业在高校实践教学方面没有积极性?这是值得高校反思的。

第10篇

1化工学科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

化工学科的学生从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自己未来的就业之路,在就业大环境的影响下,他们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主要分化成了两类。第一类学生以考研为学习目的,占学生人数的60%以上,这类学生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争取学院有限的研究生推荐名额,在大四以前,他们认真学习所有能影响专业排名的课程。以河南大学化工学科为例,免试推荐的名额只有不足5%,争取到名额的学生一般都在班级名列前茅。这些学生非常注重考试成绩,其学习特点很大程度上沿袭了高中的学习方式,即搞题海战术,学得很累,而对于专业素质和专业思想的培养不是太重视,部分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另一部分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他们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考研的那几门课程上,其他与考研不相干的课程(在他们看来如此),几乎都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尤其是实验和实习,在他们看来非常占用时间,更是应付了事。第二类学生以就业为目的,形成原因很复杂,有的是因为学习成绩较差,有的是因为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也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是心甘情愿想要了解社会,了解化工企业的现状,下决心先工作一段时间再说。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目的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别,而我们的培养方案模式僵化,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上缺乏层次,不立体,成为工程教育的首要问题。

其次,年年出榜的中国高校排名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指挥棒,致使每个院校都采取了优先发展科研的办学思路,与之相适应的是各种科研激励政策不断出台。但是,从国家各个政府部门下发的科研经费有着向少数榜单上排名靠前的院校,向科研实力人物汇聚的趋势,绝大数的教师无力争取。于是,高校大部分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陷入了想搞科研没有经费,但又不甘于全心全力从事教学的尴尬境地。试想一下,这样的一支教学队伍,怎样应对目前立体的、多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再次,我国高等教育的高度计划性和市场需求的高度选择性一直是对无法解决的矛盾。事实上,从推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初,教育工作者就意识到我们的培养方案与市场的脱节,并开始思考市场需求到底是什么?培养方案的不足在何处?可以说,中国高等教育的工作者了解国家的化工行业的相关政策,以及现代化工企业的需求。阻碍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没有制定培养方案的自,因为害怕一旦放开,中国高等教育将出现失控的局面。最后是教学理念的陈旧,认定知识的传授就是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从一个个基本概念的剖析,到一个个数学公式的推导。可悲的是,我们的学生也适应了,换种知识的传授方式就感到很吃力。例如我院的一位教师,她在讲授《化工基础》课程的时候,喜欢训练工程的思维方式,即先给出一个具体的化工案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对这套教学方法充满了好奇,但是过不了多久,他们就感到不适应,因为他们很少主动思考问题,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台上娓娓道来,他们在下面按部就班地接受,到了后来,他们简直要抵触这种教学方式。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育出来循规蹈矩的学生。

2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的设想与实践

怎样才能增加培养方案的层次性和灵活性,使之与人才市场的需求相协调,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呢?学院一直把上述课题当成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围绕这个课题开展了系列教改探索,现把我们取得的一点研究成果在此简单介绍一下。针对在校大学生思想动态,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跟踪调查,研究生录取院校的随访,我们认为化工学科的学生至少需要采取两种培养模式。河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公共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平台三大块。公共平台包含政治、英语、体育、数学、物理、计算机,专业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基础化学及相关实验、化工原理及实验、化工制图、化工仪表自动化及实验,专业平台课包括化学工程的后续专业课程。我们尝试将专业平台课做成两个模块,一个为考研模块,另一个为就业模块。考研模块体现化工理论及实践环节的系统性,并强化学生从事科研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如开设化工前沿讲座、科研指导、化工数据处理、文献检索、专业英语、近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等课程。与之相对应的选修课模块,则考虑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开设的生物工程导论、材料科学概论、能源工程导论、环境科学导论、精细化工导论、高分子材料导论、等等。就业模块在保证化工理论完整性的基础上,适当压缩总学时,增加实践环节的内容和学时,旨在强化其化工基本技能。

与之相匹配的选修模块则考虑学生在化工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面向学生开设化工技术经济、化工环保、化工安全操作、化工设计、分析测试技术等课程。在每学年课程和学时数的安排上,考研模块采取两头稍松,中间紧的方法,即入学时课程稍少,大四上(考研学期)课程安排少;而就业模块除大一第一学期课程稍少外,基本上均匀分配课程及学时数。学籍管理上,采取学分管理制度,压缩必修课的总学分,增加选修课的总学分,从而增加培养方案的弹性。为了配合考研模块和就业模块的顺利实施,我们探讨对本科生也采取“导师制”。目前在高校里,学生由辅导员全面管理,一个辅导员有时要管理200~400学生,甚至在专业指导上,比如学生的选课、学术活动等也由辅导员代劳。实施“导师制”后,学生在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选定专业指导教师,一般一个指导教师管理4~8个学生。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选课,辅导学生的学业。显然,这样以来,学生的专业问题、思想问题能够得到及时了解、有效指导,辅导员则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配合上述培养方案的改革,我们提出了“大论文”的思想,即当学生二年级选定指导教师后就开始进行其本科阶段的科研活动,有计划、分步骤实施。对于考研模块的学生,首选科研论文,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研究课题,并定下研究目标,然后由学生自主分配时间、选定实验方案完成相关研究,指导教师仅在论文研究的过程中起指导作用。而对于就业模块,主要考虑学生进行化工设计。以指导教师的应用型课题、化工设计创业大赛、挑战杯等为载体,让学生在大二就开始动手进行项目的化工工艺设计及相关计算。

虽然学生在这个阶段只学习了化工原理课程,但是他们很多已经具备了自学的基本素质,在老师简单的指导下,他们完全可以涉猎化工设备设计、化工工艺设计、Auto-CAD制图等课程,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强,往往超跃我们的理解和想象。上述安排的好处主要有:(1)自主学习;(2)创新能力培养;(3)成就感。在上述大论文的指导思想下,学生形成了一个学习小组,这个小组有内部成员,即从事实验研究的学生、从事化工设计的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他们完成实验测定和分析、设备选型、工艺确定。小组同时还有外部成员,即工商管理、经济等专业的学生,有他们参与来完成项目规划、市场营销策略等。在这样一个小组中,成就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非常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工作。有人可能认为这样的组织方式虽然很好,但是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未必能够有效实施。事实上,学生的努力推动了教师的科研,并且最终收获一个经过加工、包装好的项目,有利于项目的推广,这是个双赢的事情。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很好地完成我们在上述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中国的工科高等教育如同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样,打破原有的僵化格局,然后树立新的培养机制,使之与市场发展的需求和进度相一致。

第11篇

前言

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着建筑施工爪、l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等问题,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笔者结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如何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对策。

1施工前期的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要与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签定合同。建设单位在申请施工许可证之前,应当向当地建筑_J:程安全监督机构提交工地安全方案,其中包括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各自的安全责任、该项目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及安全生产专项施工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要加大力度抓好材料管理。这项工作对建设工程项目的性能,保质,安全上起重要作用。要做到材料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检测,评测,验收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现场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安全工作上有意识科学地进行策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和改进来发展安全管理工作。公司和项目部组织施工技术人员编制施工安全方案。审批后的施工安全方案即是作为建设工程全程项目安全施工的依据。

2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它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只有企业领导和全体员工高度重视起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实事求是地按照客观规律、扎实的工作才能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安全管理首先要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通过与各级各类人员层层落实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建筑工程项目监理单位要将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安全审查相关内容纳入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范围,具体要做到建设工程项目实施安全、质量、丁期和投资四项同步控制。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应当针对下列工程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施工临时用电工程:垂直运输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拆除、爆破工程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单位应加强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人员素质不仅仅是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也是单位整体发展的需要。安全管理应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部合理、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领导的正确决策,有利于规范企、lk和企业职工行为,有利于指导企业生产一线安全生产的实施,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最终实现杜绝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安全控制

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之前进行安全评价,可避免选用不安全的工艺流程和危险的原材料以及不合适的设备、设施。当必须采用这些设备、设施时,提出降低或消除危险的有效方法。开工之后进行的评价,可查出施工中的缺陷和不足,及早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系统建成以后,在现场施工阶段进行的安全评价,可了解现场的现实危险性,为进一步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提供依据超级秘书网

31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T是一项复杂的生产过程,产品是固定的,而且在同一个施工现场需要组织多工种,甚至多单位(如,桩基、土建、吊装、安装、装饰等)协同作战。为理顺、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其紧密配合,保证正常施工,就需要严密地计划组织。因此,必须编制指令性的施工技术文件一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而安全技术措施是旌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手相术措施是针对该项工种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先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消除工种施工过程中的隐患,从技术上和管理上采取措施,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安全技术措施不是一般的措旌,而是国家规定的安全法规,具有法律的性质,带有强制性,必须编制,必须执行。

3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是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目标管理控制、制约、激励的总纲,是企业领导、管理者为实现安全生产所采取的保障措施,是贯彻实施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它具有法律效力,规章制度一经确定,贵在严肃认真地组织实施。“安全第,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预防为主”是党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安全第一”是说明安全在生产活动中的地位是第一位的,“预防为主”指的是所采取的积极可靠的组织、技术措施,这个措施是根据设计、施工地点、条件、时间、方法、使用机械设备、工程特点、施工工艺等实际情况预测容易出现那些事故隐患,所采取的组织技术对策和措施,消除隐患,具体地说就是不让事故的萌芽出现。

4安全管理对策

第12篇

[关键词] 项目竞争力研究现状 评价

项目竞争力分析是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中市场预测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拟建(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胜的可能性和获胜能力。项目竞争力分析的实质就是确认拟建项目或改扩建项目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定位问题。竞争力分析的结果将促进项目不断优化技术经济方案,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进一步提高决策质量。

一、项目竞争力研究现状

在我国,由于实行长期的计划经济模式,投资主体或企业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在进行项目投资评价时往往忽略了项目竞争力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项目竞争力分析的重要性,并发表多篇相关论文,指出项目评估必须考虑竞争力分析。目前学者关于项目竞争力讨论所涉及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对项目竞争力的定义及属性的理解;项目竞争力的影响因素;项目竞争力的评价;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与措施。

1.项目竞争力的定义及属性。李云龙认为把竞争力理论引入、嫁接到项目评估上,是当时工程咨询评估理论上的重大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建设项目竞争力做出如下定义:建设项目的竞争力,是建设项目内部蕴涵的、在项目建成投用后体现出来的、相对于竞争对手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将保证项目投用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有能力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大的利润。并指出建设项目竞争力具有以下6个特性:(1)它是建设项目内部蕴涵的一种能力;(2)它是隐性的;(3)它只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表现出来;(4)它是一种比较优势;(5)这种比较优势将给初期投资带来理想的回报;(6)对它的评估,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的。

2.项目竞争力的影响因素。佘兰兰从总量平衡与目标市场、产品完全成本、竞争策略、经济评价与竞争力分析等四个方面对项目的竞争力进行了探讨,提出项目竞争力分析是项目经济评价的重要补充,应重视对项目的竞争力分析。李钢、朱玉姗进一步讨论了项目投资地点选择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将项目竞争力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综合因素类,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为项目投资地点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李钢、温徵伟讨论了规模经济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指出项目规模经济来源于项目的建设过程和运营过程,不同项目的规模经济来源是不同的。由于项目的开工率、运输成本、技术限制、需求的多样化等原因,项目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

3.项目竞争力的评价及提升竞争力的途径。在评价方法方面,曹晓、廖志坚把竞争力分析与评价分为高级阶段和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投资者主要依靠主观经验对因素和竞争者进行判断;在高级阶段,随着竞争力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投资者将进一步引入一些基本定量的分析工具,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用数理经济学、模糊数学、系统工程等方法建立模型,测算出各因素对竞争力的相对影响力。测算结果用来修正专家判断法的打分值。李云龙指出风险分析和竞争力分析是互相补充,但不能互相替代的关系,并指出研究工作的技术路线是: 国内外信息检索和调研归集影响建设项目竞争力的因素影响因素定量化提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计算规定评价标准软件化。

二、项目竞争力理论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及行业特征对项目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目前对项目竞争力评价的研究还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研究文献多从项目自身角度出发对项目竞争力进行评价,把项目竞争力等同于企业竞争力,认为项目好企业就会好,本质上是忽略了项目与企业的内在关系。在现实中,我们往往见到一个所谓成功的项目拖垮了整个企业,而一些企业为培养整体竞争力而投资一个看上去似乎不赢利或赢利不多的项目。在建设初期,项目需要从整个企业或投资主体吸取一定的资源,当项目建成后又会对企业或投资主体整体产生反馈作用,带来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投资者应站在整个企业或投资主体的角度,综合考虑项目与企业的关系,对项目竞争力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

2.在项目竞争力评价中,目前关于项目对企业整体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不足。企业或投资主体究竟是如何通过有竞争力的项目对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行驱动,使企业不断成长发展。如果这个问题不清楚,企业就无法通过对项目的评价来指导企业有效地提升整体竞争力,那么项目的竞争力评价就缺少现实的指导意义。因此,关于项目对企业整体的内在驱动机制研究应是今后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李云龙:工程项目评估必须研究项目的竞争力.中国工程咨询,2002,(2)

[2]李云龙:建设项目竟争力的定量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中国工程咨询,2003,(6)

[3]佘兰兰:关于项目竞争力分析的探讨.石油化工技术经济,1998,(6)

[4]李钢朱玉姗:项目投资地点选择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5)

[5]李钢温微伟:规模经济对项目竞争力的影响.化工技术经济,2005,(2)